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理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沟通桥梁就是病理生理学这门学科,而临床和实验室之间的沟通桥梁则是作为的转化医学。病理生理学更加注重临床应用,而这也是这门学科改革的重要方向,另外该学科还需要以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改革目标,注重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真正让病理生理学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交互的桥梁,进而提升临床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这也是当前教学转型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临床应用;病理生理学;研究
研究疾病产生以及发展以及转归机制以及规律的学科就是病理生理学。来自医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对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进行学习之后,这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体结构、组织功能以及代谢等。就会开始进一步对疾病知识进行了解,尤其是在疾病状态下,人体机构以及代谢等状态所产生的异常及产生机制需要被学生深刻认知,这样就能够为其后的各项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病理生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结合人体功能以及代谢变化对疾患集体进行研究,进而获取疾病的产生以及发展规律和主要机制。当前要不断深化改革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提升这门学科的总体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以下是将临床应用导入这门学科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是当前重要的改革方向,下面就是具体的尝试内容。
1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进行结合的改革模式分析
1.1注重引入案例进行教学这是一种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来促使他们能够掌握这些分析原理,进而能够获得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进而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此学科进行教学时,每讲解新章节,就需要根据该章节的教学目的,结合相关案例版教材中的相关病例引入至教学中,先结合这些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思考,并提供一段时间。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对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将这些有关的病例事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标准案例和相关案例在内容讲解过程中不时引用,让学生主动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案例教学来进行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1.2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担当老师角色,让他们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尤其在传授理论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结合理论分析病例,具体的讲授方式不受限制。对此不少学生通过自己精心准备和学习将病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另外有些小组的学生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分别对临床知识、生理知识并结合病例进行讲解。
2将基础和临床知识相结合增设病例讨论课
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实践具有紧密联系,通常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课之后,才会传授病理生理学内容,此时学生并没有了解到临床医学内容,那么在讲解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关系时,很多学生就难以理解。对此可以开设病例讨论课来解决这类问题。在课堂上现将有关病例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安排小组讨论。在讨论时,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自主决定汇报者和具体的病例,这样这个小组必须要对这个病例进行详细的事前学习。当学生在分别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再由老师对他们提出的每个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3推进综合性实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医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极为关键,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验中,并能够通过实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但我院存在实验环境差、实验设施落后的问题,难以真正的推行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因此,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要将药理学、生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各种实验内容加以融合以及创新,进一步创设机能实验学课程,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这种实验课程对于那些验证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进行了一定调整,降低它们的占比。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中产生较佳的效果。这种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力的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合理解,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解决方案来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推动老师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的入门和基础,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对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参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我院教师多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重视对理论的研究,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知识,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中,受到我院设备落后的影响,学生难以高效的开展实验教学,因此,学院应该积极的改善实践教学环境,配备更为齐全的设施,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让学生和教师真正的参与到临床实践工作中。通过这些实践能够更好的获知当前临床诊疗的相关技术,规避书本知识和实际可能存在的脱节问题。总之,对于医学专业而言,更多需要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对此要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以此为核心目标,充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修学,袁静萍,刘亚昆,陈星星.病理生理学:医师资格考试“影子学科”[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10).
[2]唐尧,袁爽秋,王海涛,俞桑丽.由医患关系紧张引起的思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06).
关键词:临床医学 生理学教学 合理链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40-01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在进行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理论观点,更重要的突出生理学知识的临床应用性,更好地将临床医学与生理概念、生理特点、生理机制紧密联系,将临床疾病与生理功能相结合,将学习的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理论升华。
1 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重要作用
1.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将临床医学与生理学紧密结合,更好的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实际病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发生机理、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及有效治疗方式,两者紧密结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意识,从而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1.2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生理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机械式、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枯燥。通过临床医学、临床案例的积极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在临床实践案例中,通过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使学生们获得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 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与生理学的融合发展
2.1 合理选择链接内容与链接部位
临床医学与生理学链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链接内容与链接部位的合理选择。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引入临床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临床病例现象,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培养学生如何更好的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因此,在两者进行链接中,需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抓住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全面研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学科链接内容与链接部位。对于临床多发疾病、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机理、临床表现等等进行重点链接。在临床实际前提下,进一步突出生理学学科的优势与特色。
2.2教学形式的合理分配
传统模式的生理学教学方式,比较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教学形式比较细致、严谨、完整,能够有效、快速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来说依然是教学重点,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的有效辅助,还不能完全替代讲授教学的形式。因此,在临床实践与生理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调配两者的时间比例与内容比例,
2.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者、组织者、实施者,其综合素养直接决定教学活动实施的顺利与否,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因此,要充分发挥临床实践与生理学相结合的优点,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一方面,教师必须刻苦研究本专业相关知识,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身后、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教材能够整体上把握,准确定位教学的难点与教学重点,从而更好地确定链接内容。一方面,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视野,进一步掌握不同临床科室的专业工作内容与工作特点,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注意驾驭课堂、调动气氛等技巧,使得教学讲解更加准确、生动。
2.4在生理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生理学学习的内在需求,通过实验课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现阶段,生理实验课已经有机融入到生理学教学中来,是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更好的观察有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认识复杂的病例模型,通过药物使用改变生理状态,进一步提高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加强生理学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与此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合理选择链接内容与链接部位,教学形式的合理分配,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加强生理实验,详细论述了如何更好的推动临床医学与生理学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赞英,肖丹秦,朱娟霞,等.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5(13):14-15
关键词:解剖生理学;中职;药剂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根据人体器官功能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部分内容,前者注重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后者注重研究人体内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及其功能机制的规律[1]。解剖生理学是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取人体形态结构和器官系统重要功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途径。
1学情分析
截至目前,我校已招收6届药剂专业学生,从刚开始的每届一个中专班发展到鼎盛时期每届两个“3+2”大专班和一个中专班,无论生源数量还是质量都在提高,有望继护理专业之后第二个成为“重庆市重点特色专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不断减少以及高校扩招带来的普高热,中考成绩稍好点的学生都选择了普通高中,剩下的学生无奈地选择了中职学校。因此,中职学校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素质整体偏低[2]。
2自我剖析
2.1目前解剖生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理论多,实践少我校解剖生理学教学现状: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于临床需求,缺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教师教学观念保守,缺乏创新思维,只按照教材课后大纲要求讲授,教学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训,部分教师甚至觉得实训教学可有可无,特别是本学年使用新教材之后,医学基础课程学时数被压缩,学生学习重心都放在理论课上,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应用解剖生理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2.1.2被动多,主动少解剖生理学包括但不局限于解剖学和生理学,某些内容还涉及电学、化学、生物、药物等知识,概念多,较抽象,难记忆,难理解。作为药剂专业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学生对解剖生理学兴趣浓,学习主动性强,但由于仍采用以教师示教为主、学生操作练习为辅的方式,学生按操作流程训练,影响了发现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易导致其进入临床后遇到突况时不知所措,更不用说学以致用。2.1.3教学多,沟通少医学课程多,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且学时数不断被压缩,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课上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是临时抱佛脚地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缺乏学习原动力,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3对策
3.1因材施教,采用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3.1.1联想法如讲解运动系统中的三角肌和臀大肌时,联系肌肉注射、循环系统中的血管,理清思路,画表格对比静脉和动脉,再联系临床输液时为何大多选择静脉而不是动脉,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又如左心的房室瓣又称二尖瓣,右心的房室瓣又称三尖瓣,简称“左二右三”,联想到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由此也可简称“左二右三”。3.1.2巧用歌诀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也是医学启蒙课程,其知识繁杂、内容庞大、记忆难度大是学生的共同感受。许多器官或结构的名称、特点具有趣味性,利用歌诀记忆是个好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实例,多用比喻、夸张的方法创作一些切合实际,又便于记忆的顺口溜等,使之趣味化,加深学生记忆[3]。如可将腕骨的构成概括为“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脑神经名称概括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解剖生理学知识,完成对人体结构的思考和记忆。3.1.3区别总结,化难为易血浆晶、胶体渗透压,第一、二心音,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递质、受体及相应阻断剂的类型等的对比,均可以表格形式概括归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职生中也有部分高中生,他们动手能力强,理论课上偶尔也会提出一些具有前沿性的问题。在讲授相应章节时,教师可以适当跨学科引导,鼓励学生多提问并就典型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2重视实训课程
我校形态学实验室器材以挂图、实物模型为主,不具备开展机能学实验的条件。形态学是表象的,眼见为实,“以人为本”即以人本身为“标本”。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直观地看—摸—想—记—用,构建其解剖知识体系;同时紧密联系本专业知识与临床,保证理论和临床相结合。实训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注重实效性,利用现有实验设施,让师生了解先进的理念及学术动态。在教学中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我讲你听”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问—学—导—练—评”模式,如可利用血压测量、视力检测临床实境,为学生接触临床打下基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3贯穿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职医学教学目标不是使学生单纯地掌握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自身技术,并能独立完成指定的工作项目。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使其掌握技能、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交际、学会做人,具备就业竞争力。
3.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每章节理论学习结束后及时小考,题型与期末考试真题接轨,适量加入病案分析题型,测试后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以评价。此外,可利用知识框架总结归纳,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记忆。每月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进行质量评价。
4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我校药剂专业学生整体素质,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江凯 单位:重庆市医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维洛.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职 生理学教学 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5-01
中等职业教育关键在于培养人的职业技能素质,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个性的发展关系到其在社会发展中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优秀有知识、懂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强等实用型人才的任务。中职生理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护理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操作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
1.个性的特征
个性包括个性的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某事物占主导地位的指向性。它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等。
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生理学学科的特点,体育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动机,培养生理学兴趣和意识,发展自我动手能力为主,同时兼顾调节学生的气质和性格,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2.中职学校生理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要求
2.1认真识别学生的个性,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认真识别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发展个性的前提。中职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将来实际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操作性强的技能。有较多的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而且,学生入校前基础知识、技能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既有对学生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又有在其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发展个性的环境和条件,使其有较强的个性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2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我价值的意识。在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时,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学生之间关系和谐,互相信任、尊重;使教材教法符合学生的特点,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职生成人化的心理逐渐趋向成熟阶段,过去心目中的教师权威在逐渐消失,在他们之间会重新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威信人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权威压制学生,老师教什么,学生必须学什么的强制的教学方式。因为那样只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造成学生不愿上、不想上、怕上课,对生理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增设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在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后能找到表现自我个性的“闪光点”。
2.3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在生理学教学中,不同的护理操作项目,对不同的参与者存在不同的困难和障碍,应在实验教师指导下,通过科学操作方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生理学活动中不仅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参与项目活动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都得到培养、发挥,无疑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竞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在生理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3.1合理安排,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中职学生生理、心理以及不同专业特点,在制定生理学教学计划,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运用适合于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性格,培养意识品质,进而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精神的培养,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注意团结协作作风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3.2科学引导,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人生系统学习知识的最后阶段,在教学中应科学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我意识,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其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来学习。
3.3深入研究,分组教学。中职学校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加强自我锻炼意识等方面外,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安排实验课教学,其中分组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操作技能等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每个小组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进行活动,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运动生理学 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25-01
随着近年来运动生理学课程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学生以及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由于教学学时的减少以及部分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此门课程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在此背景下尝试将参与式教学方式引入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将教师和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研究师生互相参与、鼓励与合作展开高效课堂教学的可靠性。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本校体育教学专业2010级学生,其中一个班级采取传统的教师授课、课后进行辅导的教学方式,另外一个班级则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展开参与式教学方法。分别为两个班级命名为对照班与实验班。
1.2 研究方式
首先,选择了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运动生理学课程改革以及参与式教学方式应用的一些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然后采取专家访谈法,对教育学课程与体育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师、专家以及学者等就本课题的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进行了咨询与采访;其次,采取实验教学法,选择实验前测试和实验后测试进行实验的对比分析。授课教材选用由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的于2009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生理学》教材;最后,选择数理统计法,选用SPSS16.0统计软件统计并整理实验前后的数据。
2 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过程
2.1 研究准备,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将班级学生根据学习水平以及个人性格等进行均衡分组,分为5~6人一组,每一组选出小组长。然后让每组学生按照教师事前准备好的导学提纲进行预习,让学生从备课阶段开始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求每一小组在预习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分析本科时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
2.2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预习完毕之后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些情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巧设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求知欲,通过亲身经历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2.3 小组合作,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合作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宽学生的思维宽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进行有效学习。小组讨论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容易出现秩序问题,过少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一般保持在5~6人左右最佳。同时,教师要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式教学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进行小组的划分,不要将某位学生或者某几位学生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组里,学生都在进步,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小组分配好之后可以就某一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交流与讨论,教师要加以指导。比如在学习“健身运动生理学”章节下的“肥胖与体重控制”小节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诊断肥胖的标准、肥胖的原因以及最有效的减肥方法。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学生勇于各抒己见的交流氛围,倡导学生进行大胆发言,鼓励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反思能力。
2.4 师生互换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参与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加以分类,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将教学内容分配给每一小组,让这些小组在经过充分讨论之后选择代表担当“教师”角色为其他同学授课,教师则在课程最后给予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记忆以及掌握程度会更加深刻、牢固,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经过教师点评之后,学生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基础山不断改进,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授课方式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惯常思路,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式。
2.5 师生互评,共同进步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为教学的评价阶段。教学的评价不仅仅只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包括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哪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哪一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加强,需要提高;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应学生学习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论
实验前学生的《运动生理学》测试成绩详细见表1。
从实验表格中可以看出来,实验前两个班级的《运动生理学》测试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一致。
实验后学生的《运动生理学》测试成绩详细见表2。
从实验表格中可以发现实验班的测验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测验成绩,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语
本文通过实验对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靠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方式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宁文晶.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9).
一、引言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一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两个一流”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要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造能力。如何寻求先进的教学方法,如何针对处于“青年期”学生的需求,如何利用应用先进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创新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全体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问题。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生物、医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主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在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和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对人体进行疾病预测、诊断及康复保健。如何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能动地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根据学科前沿进展不断调整完善其教学内容。本课题以重庆邮电大学学理工科专业学生为载体,以翻转课堂模式为主体,融合网络教学、实验教学、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提出翻转课堂在解剖生理教学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二、尝试与研究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文献资料的查询了解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建立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进步,它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学生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翻转课堂还优化了课堂教学,师生之间能充分进行讨论,使之交流最大化,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环节的增加,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解剖生理学主要以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中心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学科界限,实现了形态与机能、生理与病理各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对知识要点有整体观念,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但是该体系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生物医学专业功底,更要求其知识面广、既熟悉基础学科专业知识又了解临床学科常见案例及前沿问题;同时该方法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要求也较高,对适应了以学科为中心教学的教师和高考模式下培养学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都是一种挑战。
1.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建立一些课程论坛,将授课的所有资料传上网,学生可以先进行课外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学,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标本模型、挂图、切片等,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回顾总结,从多方位进行学习,获得全面的知识。
2.案例教学过程安排。教师在运用教学的案例时,必须按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相关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案例选择,提出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一切都要求教师通过结合临床实例、生活常识上网查询,使案例既紧扣课堂教学目标,使病例、养生方法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运用的策略是以典型案例引出基本结构、动能以及机体生理的调节等,全面反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兼顾内容的全面及完整性。例如,在介绍微循环时,教师可以结合毛细血管的特点,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设问,以多媒体课件形式播放相关图片、视频,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此时学生的求知欲会倍增。如果毛细血管不通会造成身体哪方面的损害,当学生看到患者由于淋巴管阻塞导致的相应部位肿胀的图片,被其深深吸引,此时教师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积极性,指出,微循环障碍可能引起的诸多疾病,结合其相关机能,引出如何进行保健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在介绍血液的时候,引出当年风靡一时的打鸡血事件,让学生进行分析其利弊,有无科学性,学生们兴趣盎然,讨论热烈。
3.加强生理过程发现史教学。为了加强学科间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笔者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从课程体系上改革等。如讲到胃的结构与功能时,在课堂上补充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由于发现胃溃疡的发病机理而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马歇尔为了证实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所引起的,竟然以身试菌,喝下试管内含有十亿只幽门螺旋杆菌的液体,随即发生急性胃炎,由此来进行溃疡发病机理的研究。学习生物电现象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伽伐尼发现生物电现象过程,物理学家伏特对此结果提出的不同意见,两位科学家从各自领域获得的突出成就,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同一现象,探究科学发现历程,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上课成为理论知识堆砌的课程,而是有故事有人物,有理?形成的来龙去脉。
4.进行专题讲座。根据不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同器官的临床致病机理,选择性地介绍讨论主要器官的相关疾病的致病特点和预防措施。这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室翻转课堂进行讨论教学,同学通过观看直观的图片、视频展示、讨论互动等,加深对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有了解各重要器官的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措施,这些都是专题讨论的实例。有些实例从新闻中选取,这样既有现实性又有科学性,因此对学生吸引力强,参与度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会产生学以致用的感觉,提高学习情趣,实现知识和观念的同步更新。另外,笔者也会不定期地开设讲座,把生理学科最新进展引人课堂教学,把解剖生物学从“知识点相对孤立,没有明显的逻辑性,是一门枯燥难记的学科”向系统、实用、趣味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面?R挑战和方案
1.学生时间少,课前准备难以深入细致。大学生社团活动、课外实践丰富,自由掌控时间比较少。要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避免教师“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学生在前期学习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愿报名、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小组组合,设立小组长,进行评分,同时小组的平时成绩与小组的成绩评分也是直接挂钩的,让组长引领同学讨论,使学生有备而来,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理学 课前提问 期末考核
课前复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往日学过的知识,有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以往教学工作中,笔者在课前复习环节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带领学生回顾上次课重点,导入新课;二是针对上一次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前提问。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学科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对于中职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讲,这门学科难度系数大,再加上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热情,因此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较差,对课前提问的回答积极性也不高,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导致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能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将每次课前提问的情况做好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的成绩,以便于观察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及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教学实验对象为学校2015级三二连读制护理专业一班、二班、三班和十一班四个班级学生,年龄15―17岁,多数为女生,有少数男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生理学。实验组为二班、十一班两个班级,总人数91人;φ兆槲一班、三班两个班级,总人数92人。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第一学年基础课成绩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方法
1.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同样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用同样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讲授生理学。实验组:采用课前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前复习,教师每次讲授新课前,用约10分钟时间,针对上次课的重点内容设置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记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知识点,不进行课前提问,或者进行课前提问,但不做记录,不纳入期末考核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题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调查,以匿名方式完成。
理论考试:按学校要求出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实验组学生的最终成绩计算公式为:期末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对照组的学生直接以考试成绩为最终期末成绩。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软件对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1.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未计算平时成绩之前)为(72.26±16.15)(有效试卷91份),对照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58.22±21.84)(有效试卷86份,6名同学作弊,试卷无效)。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SPSS 22软件进行t检验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t=4.882,p
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发放问卷183份,回收问卷183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见下表)。
四、讨论
1.学情分析
生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校五年连贯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多来自初中分流。这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也不强,学习生理学兴趣也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
2.课前提问纳入期末成绩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可起到以下几方面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表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进行课前提问的对照组学生,课下看书的比例仅有28.26%,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差。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实验组课下看书、自主学习的比例提高到了67.03%。对照组学生,上课之前看书的比例为66.30%,实验组学生上课之前看书的比例提高到了89.01%。另外,对实验组学生的单独调查问卷也显示,有55名学生(60.44%)认为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提高了自己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进行课前提问的对照组学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比例仅占17.39%,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实验组学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比例提高到了62.93%。生理学的学科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学习的加深,很多学生开始对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实验组中65名学生(71.43%)喜欢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
(3)提高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对期末理论考试成绩采用SPSS 22 软件进行t检验的统计分析,对照组平均分为58.22,而实验组的平均分达到了72.26。二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
(4)其他。在调查问卷中,有的学生还认为,课前提问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另外在期末考试中,课前提问组的学生考风考纪良好,而对照组的学生中则有6人出现了作弊现象。
3.课前提问的注意事项
课前提问法主要适用于小班教学,教师提问时应注意态度和蔼,不要过于严肃。在时间安排上,课前提问一般为5~10分钟,教师应注意把握时间,以免影响新课讲授。另外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前提问环节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不要忽略掉一些内向胆小的学生,要鼓励、引导他们多和老师互动,如果回答错误,也要以鼓励为主,切忌言语上的讽刺。对于一些活泼开朗的学生,积极和他们互动,及时表扬他们,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前提问问题设置上,应当有难有易,难的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耐心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应借此机会表扬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学习中乃至生活中的困难。
1 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 我国的学位制度 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 )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 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 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 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 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 招生学制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 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 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 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 获得学位条件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 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 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 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 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 规范课程学 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 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 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 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 (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 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 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 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 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 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 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 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 (1)修满规定学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 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关键词:生理学基础;解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力学基础
力量素质是肌肉力量的综合反应,无论是绝对力量还是相对力量,都离不开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完全被激活时所释放出的力量,而肌肉全部力量的总和在实践中又称为最大力量,最大力量的激发,是生理、解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1.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力量是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肌肉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的类型、肌肉的体积、肌肉的长度和收缩速度三方面。
1.1肌纤维的类型
肌纤维通常由慢肌和快肌组成,也称为Ⅰ型和Ⅱ型,其中快肌又分为快缩无氧糖解肌纤维即Ⅱa型和快缩有氧糖解肌纤维即Ⅱb型两个亚型。这两类肌纤维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征,主要特征见表1。对处于自然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来说,肌纤维类型所占的百分比处于动态的发展,男性的Ⅰ型纤维从出生到35岁呈倒“U”型变化,9岁前Ⅰ型纤维的百分率显著增加,19岁后则显著减少;青春期男性的Ⅰ型纤维百分率比青春期女性的高,青春期女性的Ⅱ型纤维百分率比青春期男性的高,但20-29岁年龄段女性的Ⅰ型纤维百分率比男性高,Ⅱ型纤维在青春期后期达到成年人的百分率。
表1 肌纤维类型的主要特征
1.2肌肉的体积
肌肉的绝对力量与该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呈正相关,而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大小决定。肌纤维数量的增加是指肌纤维在运动训练中表现出的肌纤维分裂或生成现象,增加的是肌肉中的蛋白质,主要表现为肌凝蛋白的增加,其含量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得到提高;肌纤维的大小表现为肌纤维的增粗,当运动时,通过肌肉不断收缩与放松,促使毛细血管增加,结缔组织变厚,能量储备增加,横断面也随之增大。
对于青少年来说,肌纤维的大小从童年早期到青春期是呈线性、连续增加的。男性的平均肌纤维面积一直增长到25岁,男女肌纤维直径在16岁时达到峰值。青春期男性的平均肌纤维面积和增长速度比女性大,女性平均增长约3.5倍,男性平均增长约4.5倍,且男性的Ⅱ型纤维尤其是Ⅱb型纤维的大小增加更多。下肢肌纤维面积增长约20倍,而上肢肌纤维面积在同时期增加7-12倍。
1.3肌肉长度和收缩速度
肌肉在收缩时的初长度与肌纤维中每个肌节的长度有关,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肌肉收缩前初长度的增加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来达到。在训练中通过增加用力距离来改进技术动作并积极发展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柔韧性来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使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佳叠加状态,使得肌凝蛋白丝和肌纤蛋白丝发生横桥数目最多,致使肌肉的张力最大。
肌肉收缩速度与肌肉力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当肌肉做向心收缩的速度线性增加的时,肌肉力量表现出非线性下降,而肌肉做离心收缩的速度线性增加时,肌肉力量表现出相应的增加。
2.肌肉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基础
肌肉力量并不完全由肌肉的性质决定,神经控制能力也起着很大的关系,神经肌肉系统的抑制机能及自生抑制可以有效的阻止肌肉力量超出骨骼和关联组织的承受范围,力量训练反过来又可以减低或抵消机体的自生抑制机制以保证肌肉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而神经肌肉系统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牵张反射、腱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肌肉工作的协调能力四个方面。
力量训练可使运动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发放高频率兴奋冲动,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运动单位的招募形式分为两类,一是由激发频率作为归类向度,通过增加激活频率,把多次牵拉叠加以产生较大的力量;另一种是由运动单位被激活的数量作为归类向度,募集的运动单位越多,则产生的力量越大。当动员的运动单位数量不变时,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因此,肌肉收缩的最佳效果是由神经冲动的合理频率的提高,即运动兴奋性提高,而引起调动肌肉工作能力的较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力量增大的。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并对力量素质的发展和发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化学基础
AT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胞浆和核浆内)、由自身合成并课迅速分解被直接利用的一种自由存在的化学能形式,提供肌肉收缩的能量而产生人体动作。ATP在人体中的贮量极其有限,远不能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所以,必须边分解、边合成,才能不断的供应肌肉活动的需要。ATP再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三条途径:(1)磷酸原系统; (2)糖酵解系统 (3)有氧系统。见图1
5.小结
生理学是肌肉量训练的微观理论基础,可以较深层次的认识肌肉的内部构造、类型和特点;肌肉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将应激反射性原理引入肌肉力量训练,解释了肌肉运动的神经机制原理;生物化学的能量学理论基础结合能量低些的特点解释了肌肉在不同强度下共作的机理;生物力学则将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引入肌肉力量训练中,便于数学化、精确化、科学化的解析肌肉动作技术,探寻最合理、最有效的动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徐振海,胡德平.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2):35-41.
[3] 胡玉洲.少年儿童生理特点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6):94.
[4] 秦素荣.试论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运动[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5(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