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教学全面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面建设二星级数字校园
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及措施。沈阳市也曾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和教学深度融合,其中重点就是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据了解,数字校园即是宽带网络覆盖全部学校,接入带宽达到千兆以上,骨干网到二级站带宽达到万兆以上,所有学校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和有需要的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数字资源全覆盖。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去年和今年沈阳市均完成300多所数字校园建设。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全市公办中小学和各区县职教中心完成一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二星级;市属10所中职学校(含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部分达到数字校园二星级标准。
到2016年,全市50%以上的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和全部市属学校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三星级;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完成20所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
2017年,全市中小学(含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区县职教中心,全面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不少于100所学校建成三星级数字校园,启动普惠性幼儿园(自有园舍)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年,沈阳市正式推出“公益学堂”项目,通过教育网络本年度完成8大类2000节网络课程。至2016年,将丰富“公益学堂”课程,打造“沈阳公益学堂”品牌;推出网上家长学校。2017年,还将开发离线学习课程资源,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资源全覆盖;推出沈阳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此外,还将重点建设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统筹规划电子学生证融合平台、终端建设,建好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等。今年已完成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市级层面的基本架构;建立电子学生证市级融合平台;区域建成功能齐全的教育门户网站;建立电子学生证区域中心,发放电子学生证,构建基础应用等。
至2016年,将实现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教育远程跟踪管理;完成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二期建设;完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应用。2017年,普及一生一号一证,完善成长轨迹、综合素质评价等拓展应用;形成较完善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评价机制等。
建名师空间
利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加快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年,推行网络培训、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完成全市20%的教师培训任务;全部教师和城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个人学习空间;启动“一师一优课”活动,完成2万名教师网上晒课;创建30个“名师空间”;评选3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建立10个智慧课堂试点。
至2016年,将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完成全市60%的教师培训任务;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3万名教师网上晒课;总结网络教研的创新模式和优秀成果;累计创建50个“名师空间”;评选6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扩大智慧课堂的试点数量;全部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学习空间。
2017年,将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师生利用个人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与学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全部教师的网上晒课;累计建成100个名师空间;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数量累计达到100个;累计建成50个智慧课堂。
打造特色数字校园品牌工程
PAD课堂实现“一对一”教学、数字化展示板实时全区教育信息、远程网络资源实现微课程特色建设……沈阳大东区数字校园应用巡展呈现了“数字化”、“互联网+”这些时下热词在教育中的应用成果。灵活多变的各式数字化应用技术,令课堂、校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东区依托数字校园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宗旨,以“班班通”全面升级和有效应用为重点,以区域特色资源和微课程建设应用为突破口,以大东区教育网为传播平台,以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为支撑,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领域。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翻转课堂和“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创新、远程网络培训及资源建设等领域的问题。
大东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对基础硬件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提升和建设,区内所有41所学校实施了高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并将原有1252个教室“班班通”,全部由原来的“三机一幕”模式升级改造成大屏幕液晶触摸一体机模式。录播教室、IPAD教室、数字化实验室以及数字电视台走入学校,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在数字高清视频监控、信息系统、无线AP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区域平台的统一管控,呈现了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亮点。
例如数字高清监控系统,在区域统一平台上可以监控到学校每个点位的情况,实现了区域统一控制;信息系统,可以将区内信息实时到学校的LED、触控终端上,实现信息的点对点;无线网络方面,实现网络全覆盖,数字广播方面,学校教师在操场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对广播播放内容及节目设定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全区完成了2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二星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四所高中三星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总计投入资金6900余万元。今年底,预计投入2200万元,完成8所二星数字校园建设及14所二星升级三星的数字校园建设。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一流水平。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2、20XX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温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2、20XX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申报学校利用开发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上传参评的相关材料。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教育oa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平台;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XX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5所共评选10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各地要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制定本地区五年专项经费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新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市教育局根据创建计划,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和创建先进学校予以项目奖补。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一、数字化校园概述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学校办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提升传统校园教育教学的运作效率,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从而扩展传统校园网的功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全面数字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可以说数字化校园是学校提高自身内涵发展的基础。
2、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它必将把学校中的教学和管理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是教师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作为21世纪学校的概念模型,数字化校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校园的数字化过程包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方式的信息化以及交流方式的网络化;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整合,数字化校园立足于传统校园,是对传统校园的教学、学术交流、校务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社区服务等活动的效率提升;数字化校园在时间和空间纬度上拓宽了传统校园,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整合与改造学校中人的信息流,使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形态,由此实现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实现传统校园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巨大拓展,以提高学校办学的水平和效率”。
二、数字化校园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广泛推广,各学校都更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并进行了促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实践研究。数字化校园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博客、电子备课、网络课堂教学和长期作业、方便的评价、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方式等,有针对性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育博客
数字化校园平台中的教育博客为一线教师构架了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地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很好的舞台。它不但是一个进行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而且还是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的新载体,也是教育宣传的新阵地。它既发挥了资料库知识存储与分类的功能,又发挥了论坛交流的功能。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利用博客网站中、更新、分类、上传下载、链接、搜索、更换模板等功能,记录和个人的工作进展、生活故事、心路历程,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教学理念、内心感悟,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信息资源,美化和装扮自己温馨的个性化网络家园。有些教师还开始尝试直接利用博客备课、记录案例、反思教学、讨论问题。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回顾和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促进专业品质的提高。
通过数字化校园也可以开展基于博客的“新教师之友”,帮助新教师走好教育生涯第一步。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工作环境,愉快顺利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可以通过数字化校园专门开辟了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在上面记录教学随想、听课心得、读书笔记、采访个案等,师徒结对的老师可以随时传道授业,其他关心年轻教师成长的老教师也可以与他们交流谈心,这种深深的关注、浓浓的关切充满了人文情怀,这样的温暖让每一位新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由教师个体行为转向教师的群体行为,协作和交流已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2、电子备课
教师工作的实质是不断创造适合教学目标的课程教案和教学资源。教师需要系统提供一种统一而且功能强大的工具来完成日常的各种教学工作。这种工具不但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最基本的备课任务,还能够帮助教师编写各种教学和工作中的标准化电子文档,如编制教学计划和考试试卷,教师还能直接在这个工具中与学校的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这种面向内容的协作式工作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电子备课是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彼此激励和个性设计的统一,是教师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革命。教师通过数字化校园自己的最新教学内容,查询其他教师的有关教学知识和经验,共同成长共同提高。校园网提供了各种工具帮助教师完成各种任务,编写各种教学和工作中的标准化电子文档,如编写教学计划和考试试卷,教师还能直接在这个工具中与学校的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3、网络课堂教学和长期作业
①实现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浏览教师提供的种类繁多的视频配合辅助课堂教学,收到传统教学无法“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方便了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分层问题,便于不同层次学生在网络回答或者提问,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②满足个别教学需要
传统的班级教学中,老师对所有学生只能采用一种教学进度,时常采用答疑、重复讲解的办法照顾差生,优秀学生的时间白白浪费了,差生还是跟不上。数字化校园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并因材施教,学生将通过校园网调出不同进度的内容进行学习。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主页,而主页上又都有最新的教学内容以及自测试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或者自测,也可以通过社区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增加了师生的互动。
③更好的利用校内和城域网资源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成,各种数据库、图书资料、电子读物、课件可归类存放,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
4、电子档案袋
建立电子档案袋,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动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教师发展电子档案袋,注重档案袋内容形成是数学化校园的又一亮点。在电子档案袋中,学校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键词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搜索,寻求到自己专业发展的轨迹。在这个发展轨迹上,可以看到一个教师对教案的认识、听课评课技能的提高、课后反思的深化等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而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辅有其他教师的建议和看法。
5、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传统与现代、定性与定量、结果与过程、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综合,是肯定方式、激励机制和榜样模式的结合。传统教学中各种考核的统计,花费了大量时间,还不准确,利用计算机网络能瞬间得到确认。各学科的考试,从出卷、答卷到阅卷、统计,完全能够在校园网上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准确率,能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的建立,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交互性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成也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有力保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工程,认识的更新以及新技术的不断诞生,将引导数字化校园建设永无止境。数字化校园在规划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这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需要,也是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阮滢: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2.
[2] 柳群英:信息化数字校园的建设。现代情报,2003.8
关键词 协同教育;数字化校园;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57-02
1 协同教育概述
“协同”,作为“协作”“共同”的同义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协作一致完成某个目标的过程或能力。1965年伊戈尔・安素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德国的赫尔曼・哈肯(H.Haken)教授的《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对协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协同及相关理论同教育的结合,实现了教育理论结构的整体创新,形成协同教育学,其哲学思想是和谐竞争、协同发展,科学思想是解放心灵、规范德行,以哲学、科学、实践三维一体作为实践方法,以培养协作应变、学习创新、诚信仁爱、负责感恩的世界精英为教育目标。
2 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教育按学段划分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其他阶段教育的基石。只有做好基础教育阶段的工作,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把握好教育时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近年来,我国校园数字化进程得以不断提速,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可观的成就。但是数字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学校都投入大量金钱购置信息化设备,计算机与网络硬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多个部门都实施了信息化管理。这些系统为校园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各部门之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造成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同步,数据信息不统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教育、管理和学校内外各组织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问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将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科学化的新型学校,但目前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重视技术应用而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教师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很多教师仍然缺乏信息技术技能,他们使用的信息技术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重视度不够,投入较少,导致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不积极,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特性缺乏认识和了解,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导致多数校园网络处在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增加了投资成本,降低了效益。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实现资源共享,但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校外资源则未进行收集和整理。
3 基于协同教育理念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策略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重点工作,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信息技术中心,制定并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确保设备安全、信息畅通。制定校园化建设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教研、管理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共享教学资源。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升级,实现对学校工作数字管理的全覆盖,定期对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测试,及时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学校内组网级联较多、接入设备老化及下载速度慢的问题。建立全自动多媒体录播教室,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完善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网站建设,让信息平台成为学校、教师、家长、企业都可以参与的系统平台,建立异地移动网络办公系统,使得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在异地或者家中就可使用校园网络;建设面向管理者、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及企业的客户服务平台,使得全社会都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参与学生的教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借助网络提升自己 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决定了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的效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应对数字化的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面对新时期、新特点、新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要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致力于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前沿动向,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主动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提升信息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搭建家长、学校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等手段将学生安全情况、成长情况及时地发送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密切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全程对接。搭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创造家校、师生和生生广泛参与的氛围,学生或者家长对学校的各方面有疑问或者不同意见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畅通家长、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拓宽学校教育思路、教育渠道,突破时空限制,构建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机制,拉近与家长间的距离,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网络的特殊功能,使得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在交流地位和话语权上更趋平等。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私下交流,可以通过悄悄话的方式,既实现了交流,又保障了相关人员的隐私。不仅如此,还为各班级提供了交流展示平台,各年级各班级同样可以从公开的网络日志上互相取长补短,改进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时效性,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 结语
当代是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信息化高科技产品已成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生活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数字化生活意味着自动化、高效、便捷、理性,对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化校园的构建较之传统的校园网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一个安全可靠、性能卓越、易于管理的校园网络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 ;数字校园
1数字校园概述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设备、教室等)、资源(人力、设备、图书、备课、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它是在传统学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数字校园的功能与效益是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升传统校园功能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2我心中的数字校园
2.1数字校园必须建设一个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应涵盖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和学习等主要方面。各栏目内容丰富,真实,科学,与网站主题要联系紧密,能展示独有、独创等特色性内容,动态内容能实时更新,各部门可以独立操作,都有各自的后台管理入口,各部门管理权限平等,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添加或删除各部门管理员,管理方面较为先进。
主要功能有:
2.1.1导航内容:学校首页、部门简介、工作通知、教育新闻、规章制度、教育科研、获奖成果、试卷题库、校园风景、计划总结、家校互动;
2.1.2滚动:滚动显示校内公告重要通知;
2.1.3专题栏目:班级主页、教师学生博客等;
2.1.4校园影像:可以增删图片显示数量,新增图片评论,图片交替现实,动感美观。
2.2数字校园必须为“学校管理”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实行电子无纸化办公。作为数字校园建设,学校管理也应实现数字化。
一是校园信息要数字化。学校周主要工作、校园通知、校园新闻。学校里传达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文件、下发的各种资料、校内新闻和主要工作都通过数字化高效地进行传达。
二是人事管理要数字化。数字化人事管理可以提高学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实现从原来的单一行政管理职能到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转变。数字管理为学校教职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设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进修和培训计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和分析工具;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
三是财务管理要数字化。主要应用于学校的日常收费工作,建立统一的收费项目,学生的信息资料管理以及与财务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单据信息输入之后,系统会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结算出会计总帐、明细帐、报表,并能打印出财政统一的收费收据,使各项收费清晰明了。实现账务数字一方面可以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账目更加规范明晰,从而杜绝一些恶性财务问题的发生。
四是教务管理要数字化。教务数字化管理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开课、排课、调课、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环节。管理系统可为学校决策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使他们可以快捷、方便、科学的做出决策,从而避免了因人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教务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达到了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
五是固定资产管理要数字化。学校可以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资产购入学校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管理系统可为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
2.3数字校园必须为“教师教学”服务。
一是教师教学要数字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需要数字化。如:备课环节,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取大量的、动态的、即时的、新鲜的备课资料,形成电子教案;上课环节,教师课前先在网上看同课题优质课视频资料,有助于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作业环节,教师可以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可直接用大屏幕展示出来,既环保又节约时间;辅导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针对学生难懂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演示;考试环节,将学生成绩录入系统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二是教师发展要数字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的培训和学习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网络进行培训学习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教师的学习渠道拓宽了,眼界也开阔了,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是教师研究要数字化。学校科研课题通过网络可以交流信息; 通过网络信息,发挥辐射功能;通过网络与各方面交流,提高科研水平。
2.4数字校园必须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是学生发展要数字化。数字校园不仅丰富学生学习资源,而且还为学生建起学习平台。每位学生可以通过微机室工作站访问学校网络,而且每个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也可以实时访问学校网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作品、文章、学习体会、疑难问题及时地上传到学校服务平台。这一平台有力地推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师生之间也多了一种交流渠道,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舞台。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要求以标准化校园网建设为基础,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校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必由之路,更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职教品牌、增强产业发展的必要推手,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也比较多。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建设重点在哪里?应该结合数字化校园的需求、目标、学校规模大小、财力和应用程度来确定。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由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这五部分组成。
(一)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建设
建设与完善覆盖整个校园的高速主干网(校园骨干网使用千兆以太网,二级网络采用快速以太网)。把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建设校园无线上网工程,架设可移动的小型无线网络,方便办公楼、教学楼、校园广场、报告厅及大型学术会议的网络应用;将现有的网络硬件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为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信息化管理做准备。
(二)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建设
1教务管理平台。针对现代教学管理的需要,采用自主开发和对外合作的形式,建设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网上选课系统、课表编排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网络考试系统、教学事务、教学考评、教材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等系统,为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实现办公无纸化、自动化。
2网络教学平台。服务与支持学校各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库、实习实训视频库、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电子备课、课程教案库和精品课程建设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重点,搭建好公共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一个集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上考试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平台,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3数字化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为教职工、学生在校内的消费、身份认证等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它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购物卡、乘车卡等。它的广泛应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学生校园生活中,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根据国家示范性学校发展规划,继续加强电子图书、图书管理系统、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软硬件设备。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化图书馆最突出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规范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数字化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中心, 中职学校应该把握好资源的利用问题,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知识资源,树立创新精神,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
(四)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建立严密的数据安全服务体系,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以及关键部门的安全,根据实际需要新增网络管理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认证系统、监控系统等,全网(内、外网)统一监控、报告及时,防范网络病毒、抵御网络攻击、故障隔离,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到有网可用,且速度较快,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安全高效运行。
(五)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是观念问题、管理问题、人才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网是基础,用网是目的,管网是保证,要建立职能机构,形成分工合作,完善制度很重要。通过项目建设本身的实践和锻炼、技术骨干培训、技术交流研讨等方式,培养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实力强、网络运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为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可靠运行奠定人才基础。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要推动校园网全面发展,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只有领导对数字化校园非常重视,各种发展规划才能落实,资金才能顺利到位,机构才能配置合理,才能调动起全体师生员工,提高认识,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另外,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成立以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工作组,负责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推动数字化校园的顺利开展。
(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平台作用
职教研究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宣传、组织、监督和理论指导的义务。首先,职教研究所应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宣传机构,职教研究所通过积极宣传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教学效率、教师信息化素养等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热情,强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队伍。其次,职教研究所应发挥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织和监督的作用,职教研究所应积极组织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专职人员,然后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具体任务分配给各个部门及专职人员,并监督各负责人认真、高效地完成任务,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实施。第三,职教研究所作为学校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指导机构,有义务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提升。
(三)以微课堂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微课堂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微课的建设促使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整合,达到节约学习成本、提高学习质量之目的。首先,学校教学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课,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学校必须全面开通校园网,这样才可以充分共享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校内服务器也已应该提供丰富的学校内部网络教学资源,一律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三线”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切实实现 “班班通”,真正地实现校园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也能够利用优秀的微课惠及到全校的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总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以推动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反过来,微课的不断发展也可以推动校园网络的进一步优化,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建设。
(四)以课题申报为推进,加强理论研究的支持
要想使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水平,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作为中职学校,应加强数字化建设的理论研究,鼓励教师申报有关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校本课题,撰写有关科研论文,将研究成果渗透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去,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例如,我校在2013年校本课题的申报中就有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课题申请,如基础教育系的沙伟泉老师关于《校本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系的孟建波老师关于《学校网站建设及优化》等。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要以课题申报为推进,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基础。
(五)逐步提升学校办公自动化水平
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学校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提供了基于校园网的协同办公环境,使学校办公逐步向电子化、无纸化方向迈进,实现管理(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评估校产、后勤服务)现代化。
(六)强化资金投入,完善保障制度
网络是花钱的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网络建设更是如此。网络设备价格昂贵,网络应用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必须有资金保证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再好的设想,到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另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来规范,引导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总之,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从应用建设开始,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展开。确保建设过程中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平台、校园网络安全以及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的同步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只有不断努力和改进,数字化校园才有生命力,才能将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和巩固。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建宇,徐伟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与设计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骨干高职院校;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229-03
作者简介:周芬芳(1978-),女,硕士,中州大学信息管理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
0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以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根本,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数字化的校园,扎实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对于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将取得明显进展。
目前,中州大学正处于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院校的建设期,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抓手,从网络基础、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多方面为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进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
1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自1990年首次提出,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22年的发展。数字化校园是指以校园网为背景,在传统校园网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并在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灵活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建设开放式共享性资源平台与多媒体资源库,最终构造起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大学,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包括3个层面:基础网络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业务应用层,其中,业务应用层包括教学应用、科研应用、管理应用等。2011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了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中高职院校占总数的近1/3。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起点高,发展迅速,绝大多数已经建立或者正在计划建立覆盖全校的育资源管理平台。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已经涵盖到教学(占98.0%)、科研(占84.4%)、管理(占95.3%)等学校主要业务上。教育管理信息化正处于进一步完善“单个应用”,并同时向“数据互通”的阶段过渡。
2省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引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带动、省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省内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2011年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拟建设10所左右省级骨干高职院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申报评审中中州大学以总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申报成功,评审中数字化校园建设部分的工作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2010年,以中州大学为首建立了郑州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以职教集团作为校企高度融合的平台,整合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和企业技术服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2012年初学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奠基,近期将建设实验、实训区,主要包括信息实训组团(软件学院)、工程实训组团、化工实训组团等和特殊教育培训区等项目,必将乘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东风,带动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3中州大学数字校园建设状况
3.1校园网络基础及应用平台建设
1998年,中州大学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目前,校园主干网已覆盖教学、实训及办公区域,主要楼宇使用光纤互联,信息点达6200个,初步建成了一个标准、稳定、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主干为双核心热备份网络结构,网络层次为“接入-会聚-核心”结构,大大提升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与效能。网络主干已具备万兆传输的扩展能力,现具有教育科研网、联通、移动3条光纤出口链路,刀片服务器、光纤磁盘阵列及各类存储设施约80TB空间,在存储空间上为校园教学资源库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上网链路/负载均衡、DHCP动态地址分配、实名认证、统一安全管理、上网行为监测、P2P流量整形、入侵保护与入侵检测、矩阵信息安全系统等网络信息服务,则为校园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保驾护航。
学校校园网目前除了WWW服务、邮件系统、FTP服务、电子图书期刊外,还提供了精品课程资源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在线互动语言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OA办公系统等应用系统和服务。校园网已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支撑平台,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日常教学的常用平台和课外学习的有益补充。
其中,由中州大学自行研发的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以应用为核心,以实用为设计原则,借鉴URP资源计划模式,紧密围绕学校的实际需求,整体规划,利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和通用的技术规范,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数据库,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与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消灭了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联动,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也使学生和教师的信息能有效沟通,为领导者更好地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帮助。
3.2教学与实训公共设施现代化
3.2.1多媒体教室现代化
全校164个教室配备了配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接入校园网以满足教学需要。自2008年起逐步应用了网络中控型多媒体教室,有步骤有层次地更新和升级多媒体设备,为一线教师提供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技术环境。学校语音教室也都从传统模拟式语音室升级为数字语音室,配备了数字语言学习平台,信息交互强,适合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学习。自动录播系统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录制、存储带来了便利。
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的增多,也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逐步从传统的人力管理方式向自动化与智能化结合的网络中控管理模式过渡,一个总控室就能管理60个左右的教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此外,还利用网控型教室配备的高清摄像头能旋转、摄像、录像和连接着校内局域网的特性,逐步推广教室在期末考试无人监考、督导听课、开放教室等方面的应用,将技术带来的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到教学和管理中。
3.2.2一体化实训室与虚拟实验建设
针对多媒体教室与机房相对独立的情况,学校自2009年起陆续建立了近30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网络化教学与实训,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做、以及教师的及时指导都在一个地方一个时间段内完成,提升了学生技能养成的效率和积极性。
对于学生需要在先进仪器设备上进行的实验实习,引入利用虚拟技术、仿真模拟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发的模拟仿真系统(实践训练平台)来训练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技能,实现实训公共设施数字化。学校重点专业群的虚拟实验室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州大学SCEP校企合作项目、3D虚拟景点导游实验室等等,为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益环境。
在某些专业实训室内还配备了专业的虚拟仿真软件,如化工专业的化工合成氨仿真软件、旅游管理专业的3D虚拟景点导游软件、机电专业的数控仿真软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仿真软件等等,这些虚拟仿真软件与实际岗位环境接近或一致,模拟岗位工作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走出校门前就能得到培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虚拟仿真软件以其沉浸感和交互性大大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并且减少了学校的实验器材和损耗。
3.3未来建设目标及重点工作
3.3.1建设目标
以统一规划、软硬并重,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数字化环境为未来五年的建设目标,逐步完善以“一个基础平台+一个门户网站+N个应用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的校园,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活动创建一个安全、高效的数字化运行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3.3.2重点工作
(1)以西校区建设为契机,建设万兆校园主干网,逐步将IPV4过渡到IPV6协议下,完善无线网络的布局,实现各校区间的高速互联和统一管理;建设校园数据中心与硬件设施,采用服务器群云计算新技术,提升整个校园网的数据吞吐量及处理能力;实现海量信息处理、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使分布各处的资源库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互访和共享。
(2)进一步通过建设、完善和整合相关的应用信息系统,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工作全部移植到网络环境下,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学水平。借助统一的教学信息管理网站,实现精品课程、实训基地、特色专业、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帮助管理者和监管者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控、检查和评价。
(3)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亟待加强和完善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构建一个具备学习平台—课堂视频—电子教案—电子教材—实验环境的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提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数字化学习服务,逐步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逐步建立多个专业的虚拟实验室,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完善公共课程及重点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将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模块进行建设,优化整合10个重点建设专业群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共享与集中管理,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5)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建设一定规模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VOD点播系统,实现4A级的视/音频点播。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完成学校开设的继续教育课程及合作企业职工培训课程,同时为各类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供完善的远程教育教学技术支持服务和保障。
4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保障措施
要保证数字化校园的持续与健康发展,就必须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相关的制度、队伍、资金等保障措施,否则数字化校园的发展会遭遇很多非技术性的问题而停滞、延误。
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学校领导如果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质和信息化管理理念,将信息化建设做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政策,将极大加快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使学校教育信息化之路越走越宽。
制度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相关的制度必须得到完善和执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人才队伍参与建设、维护和管理。大力加强“人才工程”建设,通过引入有信息化建设经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技术人员,对现有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广大教师持续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把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充实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资金保障方面,按照统一规划、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地方财政、合作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的专项资金,切实保障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保证建设项目的如期顺利进行。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部门的自我监督和约束,严格执行建设方案,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符合财务制度,避免国家财产资金受到损失,才能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5结语
通过高水平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构建集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环境,积极推进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努力提高高职教育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骨干高职院校,不仅使学校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更能圆满地完成高职院校的特殊使命。
参考文献:
[1]专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J].中国教育网络,2011(12).
[2]周芬芳.宋恩光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中州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5).
[3]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
[4]张伟,朱平.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通知》指出具备以下条件的学校可申请成为项目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能够把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与本校整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并且具有良好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基础,已实现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终端设备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常态化应用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实现常态化应用,并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影响力;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有专项经费支持和人力等条件保障;学校自愿,并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和充分支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可以遴选高中、初中、小学各2所申报成为项目校。
经学校申请,省级电教机构推荐,经过中央电教馆审核,2012年10月30日中央电教馆发出批准北京景山学校等191所学校为“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的通知。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数字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推动全国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推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小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和实践的积累,形成了一批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典型。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开展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专项研究,探索新时期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经验,引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开展“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就是希望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总结形成新形势下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经验,引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怎样发挥示范作用
什么是数字校园,怎样建设数字校园?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认为,数字校园是一种环境,不只在“校园”,还因网络而延伸。数字校园建设决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不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目的;只顾建设,不重应用,只能造成闲置和浪费,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不顾教育教学特点和教育教学的需求,单纯地强调先进的技术的运用,最终也会因其偏离教育教学需求而淘汰。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教育教学需求的分析,重视信息技术的特点与教育教学的结合,要重视学思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要重视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在应用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完善解决方案,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融合。
真正体现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示范作用王珠珠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应用。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基础,优质资源班班通是工作的关键,人人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数字校园项目校要脚踏实地,着眼未来,着力在人人通上做文章。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网络环境,创新性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而有效的教育教学应用,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经验,引领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是要创造新的企业合作机制,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企业更广泛和深入的参与,只有企业愿意深入教与学过程,认真倾听师生的需求,并把这些需求形成产品和服务;只有教育工作者勇于和敢于做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实验,深度融合才能发生。过去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哪个学校、哪个企业在这个方面做得好,哪里就生机勃勃地发展。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中讲创新,不仅要强调这些意义上的参与和结合,更要强调云时代、大数据时代,不求所有,只求所用,分工合作,发挥优势,在应用创新和效益上见短长,比优劣。
四个维度涵盖建设内容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刘雍潜研究员用一首打油诗概括数字校园建设的精髓:三通建设校班人,平台应用接入云。能力提升为根本,模式创新是核心。《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从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师生能力、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保障机制八个方面对具有良好信息化环境基础的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今后工作给予指导,同时指出其它中小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参照本指南实行。
本着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的原则,数字校园示范校要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和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这四个目标。
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师生能力、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和基础设施。为了实现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配套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分阶段、有重点地整体推进。师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也是服务的对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应用服务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窗口,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教研、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应用服务体系建议采用“云服务”建设模式,支持各种教育教学业务信息通畅、高速互访和有效整合。数字资源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条件。数字校园建设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并广泛整合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优质资源。基础设施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外显形式,包括校园网、终端、数据中心和各种数字化环境,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硬件支持。保障机制是数字校园建设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包括组织架构、人员培训、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12-02
1 前言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全面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各地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途径,只有教师具备了“互联网+”时代所需的信息素养,才能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合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教育信息化更应当超越技术本位而立足教师本位。
2014年底,宁波市镇海区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协议,借助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全球资源整合优势,正式启动了“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训项目以创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优秀课例,树立教育变革和教育创新的理念为目标,通过“教师工作坊”“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深入开展学员间、学员与专家间的交流、分享与研讨。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变革与创新实践,推动、引领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学习发展,促进镇海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1]。
如图1所示,经过三期“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镇海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逐渐形成了“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
2 学习
学习环节主要由“在线预习、理论培训、课堂观摩”三部分组成。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结合数字化学习实践,目前以“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数字化学习课堂的评价与分析”三门课为主。
在线预习,指大概在培训班开班前2周,学员们在线预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等网络课程或者讲师提供的其他相关学习材料,在线预习以初步完成一份学员所任教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为目标。
理论培训,是指在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时,学员系统地学习项目学习的概述、设计、评价与管理,基本掌握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方法。理解混合式学习的基本内涵,了解设计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策略,并思考和体验如何利用恰当的技术工具支持混合式学习实践,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进行教学创新。
课堂观摩,主要是指学习观摩培训所在地的数字化学习项目学校的课堂教学,并与有一定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研讨与交流。
3 作业
作业环节主要由“预习作业、培训修改、讨论交流”三部分组成,主要目标是完成一份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是指学员们完成在线预习后,结合所任教的学科完成一份“项目学习课题设计预选”,并在相应的教师专题论坛上递交预习作业。培训专家通过在线论坛等方式,反馈学员们的预习作业情况。
培训修改,是指在线下的集中培训过程中,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小组组内与组外的合作与交流,学员们各自修改并完善了一份数字化教与学的学科教学设计。在第一期培训中,学员们的作业通过笔记本电脑“漂流”的方式,进行学员间作业的批注、修订,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讨论交流,是指学员们围绕各自的数字化教学设计,经过学员之间的多次讨论与修改,每个小组选择一份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全班的展示与交流,并由专家给予点评。
4 实践
实践环节主要由“检验作业、常态教学、常态教研”三部分组成,通过数字化课堂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检验作业,是指教师在完成培训学员的角色,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在实践数字化课堂之前,自行检验作业的质量。
常态教学,就是指数字化学习的常态课。这也是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追求的目标之一。
常态教研,是指数字化教与学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宁波市镇海区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一届“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但是能在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中执教的教师毕竟有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更多地通过常态教学、常态教研加以提升。2016年,镇海区新成立了“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首批成员由45位中小学学科教师组成,其主要目的也是促进区域数字化教与学教研活动常态化。
5 反思
反思环节主要由“反思学生、反思教法、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2]。数字化学习方式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思想。
反思学生,就是要以学生学得怎样,来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反思学生,要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的掌握情况、高阶思维水平的激发等方面加以反思。
反思教法,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反思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反思学生、反思教法都是教师自我反思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家点评,一般是邀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给学科教师的数字化课堂予以点评。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环。当然,在数字化课堂的反思点评中,也要注重有一定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的本土“专家”的意见与建议。教师的信息化协作教学实现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助于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3]。
6 提升
提升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课、u比课、论文与课题”等方面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
展示n,有了展示课活动,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就有了活力与生气。区域性的研讨交流活动,是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的教师与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经常性地研讨交流活动,可及时交流经验,发现不足,不断将项目研究引向深入,有利于激发师生的使命感,有利于项目区域整体推进[4]。尤其是始于2013年的“宁波镇海・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成为宁波市镇海区重要的展示课堂教学变革的区域性活动,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舞台。
评比课,就是积极组织数字化学习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信息化课例、现场教学评比等活动。
论文与课题,每一所参与数字化教与学实验的项目学校基本上都带着数字化学习课题研究任务。对于区域层面来说,这些课题研究的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等,但共同关注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生本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共同关注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5],共同关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21世纪学习技能的提升。参与数字化学习实验的教师则主要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完成教学论文的撰写,并积极参与各类投稿、评比活动。
在其中一次“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项目结束后,有学员写下感言:“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非同一般的一项培训,课前要预习、提交作业,课中要修改,课后要实践,非常有意义。在这样的培训中,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极大的颠覆和提升。”[1]
7 结语
信息技术正在驱动教育变革。“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这是宁波市镇海区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策略,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经过一轮以上的“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那么其数字化教与学的设计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共同影响的动态过程,它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技能的习得,需要实践的参与,还需要教师个体的反思与领悟;不仅需要培训中的学习与反思,需要培训后的实践与体验,还需要相应的政策、环境与文化的支持[6]。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性探索与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性数字化学习的全面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恩德.改进专题培训方法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23-24.
[2]喻平.论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J].教育探索,2004(12):
116-117.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4]尹恩德.发挥教研大组在区域数字化教与学项目中的作用: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