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书法教育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书法教育的作用

第1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艺术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魅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书法教学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受到美的熏陶,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得到丰富与提高,书写技能和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书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书法教学在中国教育当中一直占有主导的地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书法教学一直是我们最先学习的内容。西周时期,书法就存在于“六艺”之中,指的是识字和书写。在秦朝时期文字被简化了,不但推进了当时的发展,还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方便。到了汉代的时候,文字的书写有了实用的价值,“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就概括了当时书法的重要性。

在现代,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当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学生的思想也在转变,其中包含了自主性思想和感性思维。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在依然有些落后,要想提高书法教学必须先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的教育。书法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为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爱国思想。书法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艺术结晶,学生的素质教育必然离不开文化的结晶。学生可以一边领会书法知识,一边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激发大学生的情怀。

二、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作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书法教学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辅助与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它以当今世界上使用面最广、历史最悠久的汉字为载体。其方块结构被世人认为是中国人的智商居世界之首的主要原因。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丰富的表现手法,为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和人民所称道。多少年来,无论是有素养的中国人还是诸多外国名流,多以据有几幅大家书作而倍感荣耀,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教学就是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塑造健康高雅的人品。人品即人的品格,既指道德修养,也指学识修养和人格。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着实是我们后学的楷模,诸如东晋王羲之学书使池水尽墨;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虞世南晚寝被中画腹;唐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等等,这些千古流传的佳话,对培育人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是生动的活教材。因此,在书法教学中,通过细析书家及其作品,便会使学生领会“书如其人”的艺术真谛,进而给学生这样一种启示:离开健康高雅的人品修养,单靠练艺,必入俗格,难成大器。从而达到鞭策学生求艺先求品,品艺双修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即使教师的能力再高,学生也不会接受,因为心不在这里。如果采取强行的态度,就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更严重的是逃课。所以书法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即热爱书法,进而更好地研究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以采用强硬的措施,或者是一些死板的规定。将应试教育的一套照搬到书法教学上,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书法的本质是要心无旁骛、凝神静思、专心的书写,体会到书法的本质。具体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书法课上进行,授课教师如果在黑板上写一个漂亮的字体,就会给予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自然教师的形象就会刻在学生的心中,以后书法课堂上的氛围我们可想而知。学生在老师的板书熏陶下培养着自己的情操,培养着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其次就是教师向学生的宣传。由于学习条件的影响,学生很少有时间将自己的精力停留在查找学习资料上面,这要就通过教师来向学生展示汉字的美丽。教师向学生揭示汉字的美感。通过专家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旦学习兴趣高涨到一定的程度,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求知欲也就增强。由此观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四、书法教学的对策及发展方向

中国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在教育体系中开展广泛的书法教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和提高书写技能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研究,探索书法教学的学科建设,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环节,以及课时、计划、大纲的设制都是教育改革的研究课题,也是书法界、教育界共同的历史使命。

第2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论文摘要:师范院校公共书法课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书写能力和从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际,分析阐述公共书法课教学的现实作用与实施策略,用以指导幼儿师范院校及学前教育专业公共书法课的教学实践。

在书法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师范院校公共书法课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书写能力和从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推进公共书法课教学和开展书法普及性教育,不只是培养在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辐射作用,影响幼儿园孩子的书法意识和书写水平。

一、公共书法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特点

(一)书法课是工具学科,有鲜明的师范特色

三笔字和普通话、简笔画一起被视为教师的三大教学基本功,有鲜明的师范专业特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根据幼教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要求,决定了书法课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中重要的课程内容。优秀的教学板书、手写教案等书法的实用功能涉及各门学科的教学,既是教学手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书写水平。尤其是书法启蒙的幼儿园阶段,从小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对各科知识的顺利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书法课是公共课程,有规范的指导体系

书法教学是幼教专业学校每名学生都必须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公共课,学生参与率为100%。学校要求每日各班走廊展示的小黑板、教室墙面的钢楷展区、定期的书法比赛、学校的板报宣传栏、毕业班基本功验收等活动成了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教务处、学工处牵头,各系主抓,辅导员、班主任和书法教师具体指导,形成了完备、规范的管理指导体系,常抓不懈,效果显著。

学生经过训练书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甚至有的学生不甘将书法停留在实用的层面上,进一步研习书法的艺术性,成为专业书家。

(三)书法课是重点学科,有规范的课题支持

学校重视公共课书法教学,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师范院校写字(书法)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规划性课题的立项,并已顺利结题。课题与校级精品课建设合力,在总结我校多年写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求掌握简便、精练、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书法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为方便学生训练,设计教材、印制钢楷练习册和粉笔书写范本、制作相应的字卡、教学碟片、课件等资料,促进了教学。同时精品课建设对课题研究也是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公共书法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

(一)书法课程的设计思路

1. 确定书法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从教技能是公共书法课的重要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和强化实践训练,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粉笔进行板书书写,规范地书写教案,积极参加书法展赛,提高创作水平,将来才能辐射、影响和提高幼儿园孩子的书写水平。

书法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教学,有别于一般理论课,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三笔字”的书写技能,离不开强化训练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训练,才能全面掌握和提高书写技能。

书法课教学普遍存在训练内容多、课时设置少、教学周期短等问题。只有重视课堂以外的练习,延伸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技能被熟练掌握所需要的训练强度;只有定位于学生在校的全部区间,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阶段地要求和训练,才能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 整合书法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确立了书法教学体系的四个模块。理论欣赏模块主要介绍文字发展史、欣赏历代名帖和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写字兴趣,便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提高人文素养。教学指导模块以教材为主钢,“三笔字”同步训练,以预备知识、楷书的特点、笔画、结构为主,侧重教师教法的研究和运用,示范辅导能力的提高。与技能训练模块互融,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技能训练模块侧重学生学法的掌握,重在提高学生实际书写能力。科学、高效地运用教学规律进行强化训练,使手、眼、脑并用,熟练掌握“三笔字”的书写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实践应用模块主要包括作品设计与书写,展览的筹划和参与,以及黑板板书、黑板报、字卡等应用型书写训练。 转贴于

3. 重视书法课外实践

书法训练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将训练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作业、笔记和考试等环节全部选用钢笔作为书写工具,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以强化学生的笔性。书法展览比赛对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辅助作用。展览比赛的准备阶段是学生书写能力提高的过程,展览比赛的结果又会检验教学效果并起到激励作用。只有在各种展赛活动中全面渗透,才能做到在普及中有提高。

掌握书法技能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即学生从教能力的提高。为保证书法基本功训练的实效性,推出新的制约机制,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提高、学生的进步,还要为学生从教后的教学、科研等积蓄能量,并不断发现书法教学实际中的新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书法课程的教学实施

1. 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推进有力

已有的书法活动要制度化,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和、创新,使书法渗透到学校活动的各个层次,形成一种校园文化。通过书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书法教学、训练、考核已纳入学生从师技能的整体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尤其学校领导对书法基本功训练越来越重视,多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校级科研培训班、举办学生书法小辅导员培训班;聘请书法名家到学校为师生进行讲座,增强了学校的书法学术氛围,拓宽了书法教学研究的渠道。

2. 教师配置齐全,结构合理,实效性强

学校书法教育人才的培养,是当前能否开展书法教育的关键,加大书法教师的培训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为此,将把培训书法教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书法课主讲教师由专职书法教师担任,并聘请小学、幼儿园从事多年书法教学的优秀教师共同承担。这些教师有深厚的书法教学底蕴,执教能力强。更有来自小学、幼儿园一线的最直接的教学信息和教学案例,使书法教学训练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教学有条不紊,实施得当,成果显著

师范院校都有着习书练字的优良传统,且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学校为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增进师生的学书兴趣,提高书写水平。涌现出许多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优秀毕业生,在社会上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社会的赞誉。长期的教学和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很多成果。教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入编作品集,在国家、省市级书法展览、比赛活动中获奖已屡见不鲜。学校多次获得集体组织奖,多位教师荣获优秀园丁奖。

参考文献:

第3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一、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1.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

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美术教学在形象性和生动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对于聋哑儿童,由于其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受到较大的限制,于是视觉感知便成为其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而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的形式来讲述相关的知识,一个个的画面有效地弥补了聋哑儿童听觉上的不足。不仅如此,当学生想和周围人或是老师交流、沟通甚至是讨论时,除了传统的哑语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大丰富了聋哑儿童的表达方式,也加强了他们与正常人群沟通的能力。

2.良好的心理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很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进而进行发散式联想,对其心灵产生影响甚至是震撼。特殊教育受众是弱势群体,他们由于生理心理上的缺陷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自闭症、妄想症等等。在这样心理因素的影响之下,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而美术教学可以展示大量表现真、善、美元素的作品,教师可以以这些作品为突破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美好且积极向上的方面。

3.有效地多感官协同训练。

美术教育一般包括了赏析和创作两个部分的内容,而当中又涉及到色彩、搭配、比例、构图等一系列的因素,通过赏析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表达能力,而创作更可以将学生的手、脑等多个部位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对于智力有缺陷的学生,这些训练对于开发其智力和激活大脑部分功能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特殊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的方法

1.加强理论教学的融合。

基本的美术理论是美术教学的基础,但是考虑到特殊教育的受众在理解和表达能力上的缺陷,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应该更多地放在感知和感官的训练及开发上。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大量的美术基本理论融合到趣味化的教学之中。例如,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描绘一定的场景,待大家绘画完成之后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展示,再一起评选出大家觉得“最好看”的作品,在这里要注意,我们不要用深奥的理论去引导学生,标准就是简单的“觉得最好看”就行了。之后我们再组织大家讨论,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那几幅画得“最好看”,是不是在色彩搭配、画面比例、布局等方面有一些优势?在这样的引导之下逐步将色调、构图等美术理论引出,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和自然。

2.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将学生的需要放大,更多地关照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围圈的座位布置形式,教师站在中间讲课,以拉近和学生的亲近感,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作品多鼓励多引导,必要时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轮流在圈的中间和大家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敞开心扉,加强与周围人的交流与融合。

3.以生活为素材。

第4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写作教学 教学法创新

自20世纪60年代末网络技术的兴起,到今天因特网将全世界各个领域信息资源联为一体,网络技术得以空前发展,组成了庞大的电子资源数据库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已在高校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主要指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三A式(Anywhere、Anywhe、Anyone)活动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技术支持。要使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巨大功能,教师要学会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会制作网页和课件,学会编写与设计网络教材,学会开发与制作网络课程,等等。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微机操作、课件制作和教学法创新将取代教师原有的基本功,成为重要的教学技能。但就高校应用写作教学主体看,多是文科出身,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如今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大多实现网络化,这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一大趋势,适者生存,不适者将有淘汰的可能。

因此,写作教师要努力强化创新意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者、知识能力素质开发者、写作训练方法的指导者,实现应用写作教学法的创新,以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

一、变教师课堂“独奏曲”为师生“协奏乐”的教学法创新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播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尤为重要。应用写作教学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三个增大”的课程时效观,即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大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教学形式上要增大现代化技术的含量;在传授知识中要增大课程信息量。

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往往采用的是教师一人“独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面对纷繁的写作信息,教师不是在讲一本应用写作教材,而是在讲一门应用写作课程;教师不仅仅是“教课”,更是学生写作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在传授应用写作知识的前提下,应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学习应用写作,使学生在获得写作知识的前提下,习得搜集信息、获取资料、进行应用写作训练的学习方法。

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基础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与方式,但通过网络等获得的知识,总体上是“离散型”的,仅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很难辨别知识信息的质量并使之体系化。因而,教师应善于引导帮助学生组织、管理、激活各路信息,把知识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连接起来。在课堂短暂的教学时间内,清晰地勾画出应用写作课程的主体框架与教学要求,而对一些阅读、写作训练,以及一些枝节问题,可以通过网页超级链接等技术将课堂延伸出去,也可以列出阅读清单,介绍一些优秀的资源库和信息网站,让学生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变教师课堂“独奏曲”为师生“协奏乐”的教学法创新。

二、变教师单纯传授写作知识为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法创新

当代国际教育有识者要求K(Knowledge,知识)与A(Ability,能力)的统一,反映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时代特征。我们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相辅相成,也是应用写作教学法创新的目标。

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统一。在写作能力培养的标准上,要立足高难度,培养学生独立在网络查阅文献、独立撰写应用文的研究能力。应用写作考试要求试题信息量大,答题活,既有利于巩固、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又促进学生求新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要改进应用写作教学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随着计算机和视频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编写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为一体的配套电子教材及教学辅导材料以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和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应用写作知识呈现给学生。在实现信息网络互联后,各院校的优秀教材、教学资料、图书情报和示范教学的录像,也将有效地开阔学生的写作知识视野。

应用写作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为中心主线,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借助交互式的课程设计,运用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为学生创造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推动学生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开发学生的采集信息能力、运思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评改能力,以达到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目的。

三、变课内写作单向训练模式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元实践教学法创新

应用写作教学法创新的关键,在于建设好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学实训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螺旋上升的多元的应用写作能力训练序列。

首先要构建快捷适用的网上“应用写作教学”平台,使之起点高,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体现出上网内容,包括:应用写作课程介绍、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大纲、电子版教材(全书)、各章复习与训练、授课计划、授课教案、主要写作训练项目的、训练思路、训练方法和参考答案、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和模拟试题、学习参考书及参考论文、教学示范录像、教学课件等,突出写作思路教学和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化写作教学训练的特色。网上“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在总体上达到了实用美观、好用便利的设计要求。

其次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法。可以抓住“四个环节”――精讲、指导、自学、检查。比如公文的教学,教师先在课堂讲授其写作的要求、分类、模式等要点,然后指导学生练习,课后布置自学,最后检查。也可以采取“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比如指定课题,让学生自学公文理论,师生进行讨论,参照例文,在计算机上模拟训练,自我测试,最后自我小结。实践证明,写作中实用性较强的文体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教学。在指导毕业论文中,从命题、查新、写作、修改等都可以放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

四、变传统的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法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条件下的应用写作教学活动,教师应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观念,从以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传统教育中的写作教师通常靠一张嘴、一部教材、一本讲义、一支粉笔打天下,形象是讲坛的“圣人”。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传统角色将逐渐淡化。因为网络四通八达,学生从中可以获取广泛的信息和知识。教师更要掌握网络教学的各种技能,善于采集、编译、存储、表达应用写作教学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发现、处理、创新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展示才能,为教学对象服务。

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需要写作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当代大学语文教师良好的文化素质往往体现在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学能力上,也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创新教学法的运用上。文理结合、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正如智者所比喻的: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教法、一颗事业心”,是对传统大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的精辟概括;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者、知识能力素质开发者、写作训练方法的指导者,传承优秀文化的研究者”,更是对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舞台上大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创新要求。教师置身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新潮流中,要知难而上,重塑形象,真正发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

如今大学生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面对的是大众文化环境,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任务选择学习途径。现代的大众文化媒体,具有广泛的受众覆盖率功能。因此,抵御网络信息垃圾的负面效应,提高信息免疫能力,应引为关注。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不意味教师教学地位的下降,而更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在应用写作教学训练过程中去,实现教学法的创新和教学效益的提升。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应用写作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资料搜集、研究分析,为解决问题寻找理论依据,把研究成果在媒体发表见解,或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如何辨别优劣,吸取精华,排除糟粕,从而以先进的理论、精良的作品、优秀的文化去占领网络教学阵地,占领写作讲坛。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网络时代的师生更应教学相长,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新技术,教师要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向学有专长的学生学习网络多媒体技能,由传统的“师讲生受式”转变为平等合作式,建立经常的、融洽的、多维的教学协作关系。除了对写作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精心安排外,还要采取适当的技巧以弥补网络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缺失,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进一步丰富教学情境,使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形象更具有人格魅力。

第5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46-01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指:中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事实上,按我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是紧密结合的,没有知识无从谈方法,即数学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来体现的。反过来,就我们目前的数学内容而言,也没有脱离方法的知识,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可以说,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但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又与纯粹的教学知识相区别。当我们学习和掌握教学知识时,一定要学习与知识密切联系的数学方法。但当我们审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及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时,我们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游离出了数学知识,成为在具体知识之上的高一层的内容。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数学知识。

一、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改革数学教育观念的需要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数学科学本身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使数学成为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活动是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实践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核心。

然而,我们如今的数学教学,大部分所关注更多的是数学知识和结论,而对数学知识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却很少描述,自然也就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在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只重视结果和演绎、推理的倾向比较明显。知识的呈现不重视来龙去脉,不重视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体会蕴藏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知识的引入缺少丰富的实际背景,也缺少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体会、发现并逐渐掌握蕴涵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体制只偏重于数学学习中的强调概念、结论等知识的机械记忆的现象,忽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关注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和具体的应用,因而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景:本来应重在使学生理解的知识变成了让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学生记住的只是一些枯燥的字句,谈不上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及其中所含的思想方法的体会。

机械僵化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数学知识的传授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和形成。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了知识,另一方面体会到知识产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源泉。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需要

数学思想方法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全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逻辑思维首先表现在各种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及其推导证明过程,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已知命题到结论是我们数学教学较为重视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证明方法,但同时对有关证明的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应让学生有所体会。如公理化得思想方法,如果在学生掌握了一般方法以后,仍然停留在以做大量题目为手段训练学生的证明技巧上。这样,学生学会的只是如何从一个结论出发证明另一个结论,而对于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却缺乏理解,这样的逻辑思维训练,也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教师应通过介绍公理化的思想方法等手段,让学生全面认识证明的意义、方法,以便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第6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 自主创新 开发智慧 综合素质

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校长谢佐齐教授在中国访问时,曾经指出:“中国的教育非常严谨,培养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笔试成绩大多非常优秀,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比较差了。”他认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左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训练失衡。我国目前的各级教育,主要体现在重视左脑教育,忽视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创新思维能力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要想改变目前这种落后的状况,加强素质教育,其中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重视艺术教育对提升人类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当前搞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得到有力的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否能够真正得到发展,必须加强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艺术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影响深远

美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右脑教育的重要性。1967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的起因是:1957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把美国抛在了后面,为此美国举国上下感到震惊和耻辱,各部门先后指责教育,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落后,即两国科技人员不同文化艺术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为此美国用了20多年,投入上亿元对《零点项目》进行了研究,参加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超过百名,他们在100多个私立学校做实验,有的从幼儿园起连续20年的追踪,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特别大。为此,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教授从1980年开始多次回国,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1993年和1995年两次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参加者有科学家和艺术家。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李政道认为:“下个世纪就是这两者汇合的顶峰”。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落后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利用学生社团开展艺术教育以及打造校园文化氛围,都是促进学生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艺术教育能鼓舞人们的斗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代《乐论·乐施篇》中提到:“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论语·述而》中提到:“子在其闻韶,三月不知其肉味”。可见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感受,能有力地激起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

但现实教育中也有人存在错误认知,如有人认为,“音乐发声学里有啥素质教育?”其实不然。第一,“发声”是建立在语言发声基础上的,所以“言”中有情。如果发声练习的位置向后一些,则可表达低沉或痛苦压抑的音色韵味;假如发声的位置极端向前,那么发出的音色必定是让人感到快活,或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以情带声”“以字行腔”,其中,就要积极发挥“发声学”的语味优势。《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糜,置缶而鼓之。”从音乐的起源来看,自然的、物质的、情绪的因素就是难分难解的;同时,“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里,我们决不能切断歌唱发声与人本主义声源说的关系。第二,“发声”是建立在语言发声基础上的,所以“声”中有义。音乐不是抽象的,即使所谓的抽象主义音乐,它再隐晦曲折,其实也是有其玄机在内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单个的音符或许仅有其物理学的意义,但音符都是组合的,不同的组合,就有不同或细微的差异。例如,《信天游》是流行于陕西秦陇一带的民间乐调,演唱时可即时即景闹“吼”。但是,其由“1”到“a”的过渡和由“a”到“1”的收束,那是极不相同的,悲喜哀怨,苦闷抗争,分明清晰。第三,“发声学”的运用发挥,必须以声情并茂为前提,根据音乐形象的需要而决定是用“真音”还是“假音”,甚或“真假不分”,从而形成美的音律。

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例如徐悲鸿与名画《奚我后》、鲁迅先生郑重刊发的木刻《母亲》,对于鼓舞抗日斗志、纪念“左联五烈士”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艺术教育对提升人的综合素养、开发智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艺术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十分深远,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大都热爱艺术,有的甚至有着良好的艺术文化底蕴。据统计,世界上各大领域的1000位突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他经常弹奏贝多芬的作品。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不但会吹圆号,而且还会弹钢琴,他的名言是:“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第7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一、努力更新观念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到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只强调直观性,活动中常常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事实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幼儿要接受和转换教师讲解、演示中的信息,首先需要对这些信息有所体验,他们必须通过反复摆弄操作材料,感知和发现材料中所呈现的数学关系,来逐步建立数学概念。所以凡是要教给幼儿有关的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幼儿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以形成一定的体系,使幼儿饶有兴趣地一步步进入数学世界。如:在认识数量“7”时,可提供数量是“7”的各种事物,碟子、苹果、积木……让幼儿自由数数,自由探索,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表示7个苹果数量的“7”,不是代表苹果的具体属性,而是表示这一堆苹果,或其它事物计数后的抽象符号,理解到数学概念表示的是一种关系,关系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中,它是抽象的。这样,幼儿在实践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智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二、科学设计学具

操作学具是幼儿数学教学中应用操作法的物质基础,操作学具的设计,是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数学学具的主要特点,努力为幼儿提供其数概念形成过程相适应的操作学具。为此,在设计学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突出物体数量关系

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应特别注重突出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要避免操作材料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影响幼儿的理解把握,如:让幼儿开始学习点数时,教师所提供的学具是同类型的,尽量排除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的干扰,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所呈现的数量关系直接指向并有所发现,避免他们将学具当一般玩具而随意摆弄的现象出现。又如,最初让幼儿通过操作比较物体的厚薄,所提供的物体应主要是厚薄变量上的差异明显,而其他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最好相同,使幼儿一接触它,就能清楚地意识到物体问存在的厚薄差异,正确地感知区别出来。因此,在准备操作材料前,教师一定要分析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数学概念、属性特征,使之成为突出的强刺激,引发幼儿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去主动探索,领会数量关系。

2、具有鲜明层次性

教师所设计的学具应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及个体差异,以符合不同水平幼儿所使用,并便于教师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学具的难易程度,帮助幼儿解决困难或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如让幼儿理解相邻两数的关系时,我们在游戏活动中提供了“对点子”、“摆物比较”、“找邻居”三种学具。能力弱的幼儿将教师预先画在条形卡上的点子上下对齐摆放,通过直接观察,从中发现相邻两数在数量上的多、少关系能力中等的幼儿可按数字以一一对应的摆放方式比较出相邻两数的关系:能力强的幼儿则可直接从数字群中找出两相邻数,然后再从盖章或画圆圈的方法进一步证实两数间的多、少关系。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较好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促使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

3、突出实用性

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应便于幼儿操作,易于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以突出实用性。在数学活动或游戏中的操作可分探索性操作和练习性操作两种方式体现。探索性操作是围绕某一数学问题,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探究、体验发现规律。如:学习“等分”时,我们设计了“把纸平分”的游戏,让幼儿探索不同几何图形的不同等分方法以及同一几何图形的多种等分方法。这类游戏探索性很强,它使幼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练习性操作是围绕某一新的数学活动目标或某一数学知识的复习要求,提供具有可变性的材料,让幼儿反复操作。如:中班游戏“看特征记录”中,游戏材料的反映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可更换的,有时可以看大小标记记录,有时可以看颜色记录等等。在记录形式上,可以画短线、画点子或印数等,易于幼儿操作,又便于教师或幼儿自己检查正确与否,突出材料的实用性。

三、配合明确的指导

我们注重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由探索的同时,应当抓住以下几个侧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保证幼儿接受知识的系统性和个体发展的连续性。

1、发挥语言的作用

幼儿操作前教师应明确提出的操作目的,说明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则应有启发性,促进他们的操作和思维活动,同时语言要简练,不应妨碍幼儿的操作,必要时恰到好处地提问、提示,才能强化操作目的,积极影响幼儿的操作;教师也要注意对幼儿的操作要求不应过高,要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整理自己获得的体验,概括抽象的数量关系。再者,幼儿在操作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提醒他们纠正,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发现偏差,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尝试,最终达到正确的掌握。

2、鼓励幼儿敢于求异

从幼儿的发展角度看,探索过程比获得答案更有价值。为此,教师应尽量避免指令性操作,不能只满足于幼儿按要求完成操作任务,而应提高幼儿操作活动的自由度,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运用规律。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重视活动的评价

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对知识有不同的认识,教师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幼儿学习,让幼儿交谈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以加深幼儿对获得的认识的印象,同时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选用较好的答案,要通过师、幼评价这一手段达到让幼儿再一次获得的提高的目的。

四、保证必要的操作时间

在操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尤其应该注意为幼儿留足操作的时间,使动作向思维的转化成为可能。特别是小班幼儿思维不够敏捷,又不熟悉操作技能,而对新的概念得“慢慢来”,急于让幼儿快做、快摆,指望他们匆忙的摆弄就能获得理解是不现实的,这样想必将打乱他们的操作,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主动学习的必要性。要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在自己操作物体过程中去发现,思考将要形成与正在形成的数学概念,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

第8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立德树人;发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40-02

党的十在教育方面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见,“立德树人”,即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前提和基石。其实,早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已经提出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选择。因此,美术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所谓人文性包括人存在的意义、人的尊严、价值等。人文性更多的是由宗教、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所体现出来的,因此,人文学科才有道德和价值倾向。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道德、价值等人文特征都蕴含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们的生活空间变成一个“地球村”。在视野开阔的同时,民族间的偏见和冲突时有爆发。原因就是缺乏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是致力于民族间相互理解、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美术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性。因此,我们要把美术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样才能对各民族的美术文化有更宽泛的理解和尊重。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让学生通过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等,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通过多元文化的教育,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中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意识,只有多沟通了解才能避免误会和隔阂,才会相处融洽。要让学生了解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我们说,美术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与人的关系

美术的人文特点和人文精神,决定了美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情感、态度和意识。尤其在欣赏课中,从低年级开始许多美术课业都以“母子情”“朋友情”来突出人文内涵,如《妈妈和孩子》、《伙伴》等,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家人和朋友相处。以人美版美术教材《妈妈和孩子》为例,就引用了不同表现形式的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来展现妈妈与孩子的亲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母子之情、认识多种表现形式、学习观察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要珍惜这份爱,将爱扩大,用爱心去对待身边的人。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出现了危机:全球气候变暖、植被大量减少、野生动物频临灭绝……自然灾害向人们发出严重警告,其目的就是唤醒人类的警觉。因此,一些美术课程的设置,如《可爱的动物》、《生命之源――水》等,从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动物关系等方面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形、色及动态之美,培养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和保护动物的爱心,认识到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共存才能创造健康的生活条件。

(三)人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生活环境。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因此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美术课程中设置了诸多与社会环境有关的课业内容,如《变垃圾为宝》、《小区规划畅想》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通过《变垃圾为宝》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通过《小区规划畅想》的学习,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对他人、集体、社区乃至整个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进而学会要自觉地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社会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2.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建筑、绘画、雕塑,还是民间美术,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意义。在学习中感悟我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美感和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从小树立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承担起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的使命。

此外,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欣赏了解到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美术史最具民族色彩”,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风格、不同样式、不同效果的美术作品。在异彩纷呈的艺术作品前,学生学会以一种宽容的态度表现出对作者和作品的尊重,尊重每一种独立的个性――艺术家、艺术观念、艺术作品和艺术流派,更好地尊重理解多元文化。

3.战争与和平。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经典美术作品不仅能给学生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还能带来震撼性。通过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容,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题材的美术作品,如蒋兆和的《流民图》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到我们需要和谐的社会、充满祥和的社会。那么,我们应从自身做起,立志做一个和平使者,将爱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做起,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减少冲突与误解,维持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应该以这样的思想来培养学生,针对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种种弊端,培养他们与人为善的道德观念,从小就培养和平意识,才能真正带给世界和平与安定。

二、视觉图像对德育的挑战

图像以其醒目、直白、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吸引着眼球,使我们在受到它的恩惠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受到了负面的冲击。这是一个混乱、良莠不齐的读图时代,原因是:一方面,因为人的思想准则偏失,内心没有道德规范,所以随心所欲,不知善恶、美丑,只要能刺激人的消费欲望便尽其所能;另一方面,有关道德宣传的公益广告凤毛麟角,经济浪潮已将它们挤压在一个角落里,偶尔在大街上会看到它们,却也显得平淡、单调,与视觉消费广告相比,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起人的情感共鸣,又何谈能达到它宣传的目的。艺术是多元化的,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但艺术无论发展到何时,它作为人类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这种职能不能改变,对真善美的表现不能改变,主题崇高的艺术作品永远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春秋时期,孔子在编录《诗经》时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思无邪”。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思想情感的文化载体,应以其直观性和持久性,营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传达给人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信息,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的向往。

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德育落实到美术教育中,奠定学生人格的魅力。如丁宁教授所说,图像本身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能对所有的图像都一视同仁,没有什么鉴别能力。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甄别什么是健康的、低级的作品,要引导学生了解经典高雅的美术作品能成为经典的根源在哪里。高雅与低级美术作品的甄别不应看现行,而应看其流弊,看对社会的长久影响。因此,只有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才能使他们具有鉴别能力,作为未来视觉图像的创造者,服务于社会,传达给人们以爱的、美的、善的信息,激发对美的遐想。

综上所述,教育是根本,而美术教育在进行立德树人方面以其特有的优势和方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德育功能,让学生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比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第9篇:书法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发散思维 艺术设计教学 教学方法

一个成熟的设计需要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良好构思方法。但是现在社会中很多设计师缺乏这种构思方法。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之初,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讲到发散思维的作用,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一种思维方法。[1]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发散思维的特点

每个人的思维方法都不相同,一般人采用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法的好处是简单、易用,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想象力不够,做出的事物容易呆板、程式化。普通人只有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也许已经足够了,但是设计作品的设计者只有逻辑思维并不能提供满足设计作品需要的设计灵感,设计是一个不断创新、寻求变化的工作,这就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发散思维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如下。

1.反应快,学习能力强,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观念。

2.变通能力强,能够克服一贯使用的逻辑思维方法,避免思想意识程式化,通过多重的,发散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

3.创新能力突出,通过对现实事物的理解,联想创新,得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4.思维方式立体,不只靠书本上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社会现象与各界人士的经验,从各角度分析处理事务。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创作著名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的创作冲动,竟是由一棵野花激发起来的。他在一八九六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昨日我在翻犁过的黑土休耕地上走着,放眼望去,但见连绵不断的黑土,看不见一棵青草。啊,一兜鞑靼花(牛蒡)长在尘土飞扬的灰色大道旁。它有三个枝丫:一直被折断,上头吊着一朵沾满泥浆的小白花;另一枝也被折断,溅满污泥,断茎压在泥里;第三枝耷拉在一旁,也因落满尘土而发黑,但它依旧顽强地活下去,枝间开了一朵小花,火红耀眼。我想起了哈泽・穆拉特,想写他。这朵小花捍卫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后一息,孤零零地在这辽阔的田野上,好好歹歹一个劲地捍卫了自己的生命。”[2]托尔斯泰由田里的一朵牛蒡联想到哈泽・穆拉特的坚强性格,这也是发散思维中的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体现。

二、发散思维的作用

发散思维在设计中的作用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这两个方面。

1.为设计最后定稿提供大量的方案。发散思维一般情况下都会从一个设计发散联想出很多个设计,这样就为最后的作品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设计方案。

2.为设计注入了活力。发散思维就是要打破死板、程式化的东西,融汇大量元素成为新的东西,让设计迸发新的活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但是现在社会很多设计师都缺乏这种构思方法。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之初,就要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一批懂得锻炼发散思维的老师队伍。

《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在教学当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方法呢?

一般先用积累的方法打开思维。黑格尔深刻地指出:“要煽起真正的灵感,面前就应该先有一种明确的内容。”“唯一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住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使对象在他心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在这种情形下,天才的灵感才会不招自来。”[4]这就说明,在艺术创作的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才会有后期的灵感。在设计教学当中,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获得。例如我首先给出一个圆,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画出由圆联想出的生活中的物品,做完之后统一评改,然后依照上边的方法继续练习。这样,通过基本图形的练习,慢慢地打破了学生常用的逻辑思维框架,让学生学会联想。

然后就是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观赏学习,这个阶段是眼睛和大脑的学习,学生们要多观看著名的广告、图形创意,由老师讲解其中的精华之处,了解好在哪里,哪里有不足。著名钢琴大师傅聪说:“中国文化就像高山大海这么深厚。给了我很多养料,这种精神已经灌注在我身上,也就是变成我的一部分。”[5]这句话说明,任何艺术的创作都不只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把知识融会贯通。这个阶段就是为了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学习和认识到发散思维要怎么去用,要往哪个方向用。

第三个阶段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图形创意,通过老师提供的几种图形,通过分解、组合等手段,组成新的图形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发散思维的运用阶段,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学会发散思维方法的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是要学生分组进行,做一些大一点的图形或者广告招贴设计,在这个阶段内,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学生的全部大脑,还需要用上身边每个人的资源,集思广益。在设计方面,可以教会学生采用当今很时尚的“头脑风暴”,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可行性如何,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说通,能被大家认同,被采纳,最后总结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就行。这个阶段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团队合作,这在今后社会中实践也是很重要的。

发散思维给予了设计动力,让设计变得更有活力、更新颖,所以每个设计工作者都有必要学习并拥有这样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汉民.论大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32):173-174.

[2]梁仲华,童庆炳.文学理论基础读本[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

[3]人民教育出版社环境教育中心编著.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