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土地生态资源保护中的弊端
1.水土流失
在水土流失中表现出来的土地退化、地力消退的重要原因。在土地管理中我国的土地主要表现在滥砍滥伐、过渡垦植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的人为原因,这样在应对水土流失中我国的水土流失的主要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6.8%,建国以来,我国为水土流失的应对策略也提出了一定的调整和控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
2.土地污染
在积极推进的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由于设备不齐全,环保意识差,对于工程实施中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控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在完善矿产资源生态建设上,不能真正的针对整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造成了有长矿区的地方的土体污染的情况存在。
3.可持续发展缓慢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由于对环保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在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着对生态建设发展的不足,这样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与建设是不利的,因此,在发展的同时,针对整体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调控中的缓慢问题,将整体的情况进行综合性控制,这样整体的进行综合性调控,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二、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中的思考
1.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调整经济的增长模式,对于产业化政策的控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把整体的产业结构进行综合性控制,最终调整一系列的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的布局政策的控制,这样在三大产业调整中,一般都是加强整体的控制上进行综合性控制,推行产业调整的政策与产业的布局政策的都应向资源的调控,向集约的产业转化,并从整体的技术结构进行调控并鼓励各地区集约的技术与项目。
2.在土地利用中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受到了土地资源的约束,在整体的城市化进程中主要提供一定的主体性控制,来确保土地征用的问题的解决。在土地利用中主要是着眼于现有的土地管理中存在整体性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在加强土地利用中的其他的土地管理控制记性合理的安排,最终将整体的资源调控进行合理的安排。因此,不仅要考虑当地的发展的需要,还要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处于主导地位。
(1)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要合理的安排劳动力,将投入的劳动以及资金技术等进行合理的调控,这样将整体的资源进行相应的调配,最终保障资金的合理控制性。因此,在土地利用稳定的基础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最终将整体的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控,达到对城市化水平中的耕地数量压力的缓解,这样在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上,不仅将整体的资源进行再控制,还能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从根本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高度的内涵以及外延式的控制工作,保证整体的建设用地的调整工作,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2)依据土地的开发,挖掘城市土地潜力。在土地的开发中发展以内涵为主体的土地资源管理,发挥其城市土地的利用潜力,将整体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性控制,这样在城市的利用中的土地的机构控制进行综合性的调整,并最终完善土地的开发利用工作。
3.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
(1)加强耕地的平衡性建设。在耕地利用上实施耕地的利用状况的调整工作,加强国家的粮食安全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维护我国要求的“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对于各地的数量保护的要求比较模糊,更没有考虑到区域人地的调整工作,加强人地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土地的利用的基础上,不仅需要调控整体的资源平衡性,还需要加强整体的资源控制,这样在调整资源利用上进行综合性控制,保障资源的相应的控制与调整工作。
(2)严把用地审批关。对土地的利用上不仅要保证对土地的耕地加强后的监督工作,保障土地的纠正的各种违规土地的项目用地工作,将整体的城市中的建设用地进行再次的复核工作,并将备案进行的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建立整体的资源控制中存在的一些其他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沟通与管理,最终保证土地利用中的信息评价的机制。
(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对整体的拟定的整体的基准的造价调整,对整体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总体的规划控制,对有些地域的调整分析进行综合的实施方案,保证农田水利的实施方案,在实施中举行听证会的建设,这样从整体中进行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得出问题践行,保证依法进行综合性调整工作,这样在加强整体的土地管理实施工作中,不仅需要控制整体的政府职能,还能依据一定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转变进行听证权利,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发展的整体过程要求。
4.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
(1)实行土地保护策略,保护土地质量。在土地利用中不仅要保护整体的土地利用,加强以耕地为基准的土地的质量保护,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整体的水土流失中的土地控制,这样在整体中的水土流失的建设中,不仅能够维护粮食建设,还能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性调控,提高经济作物的实用能力,保证农田的整体的控制措施,最终要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休耕,达到长远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并最终进行综合性调整工作,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
(2)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耕地处于明显的下滑趋势,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在整体的生态退耕建设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这样加大农田的生产建设,提高高质量农田的比例,进行投入使用。改造那些低的农田质量,挖掘土地的生产能力,并将耕地的再使用以及废弃的土地的合理开发等进行综合性的调整工作。
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农药以及化学药品是对整体农业发展的破坏,在看到农药使用中,带来巨大的生产效益的同时,还要改善农田的生产水平,保证农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平衡。对于杀虫剂的大剂量使用,也使得害虫也具有了抗药性,造成了农药的破坏性污染,这对天然的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土地管理不仅仅是要调整整体的土地集约的利用现状,还需要调整土地保护策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将经济的发展与农村耕地的利用进行综合性调整,保证对土地的合理化利用。
参考文献
[1]余星涤,探索土地管理生态效益的实现路径[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6).
关键词:纪录片;环保纪录片;环境保护
一、宣传价值
人类最大的问题是环境保护问题,因为环境保护问题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宣传作为一种手段必须得到重视,但是宣传只是环境保护工程中的一部分,宣传只是这个宏伟工程的一部分,宣传这部分必须调动所有传媒层面的参与,任何一个传媒,即便是中央电视台这样有力的传媒机构,也非常难完成这样巨大的系统工程。自然环保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手段来宣传环境保护问题,能够极大的吸引电视观众,把观众带到情节当中,以此来让电视观众对环境保护问题作出深深地思考。同时,自然环保纪录片用真切的镜头,人性化的表现手法,触目惊心的镜头,表现自然之美和环境破坏之恶,更能冲击人的心灵。《北极传说》是目前我最喜欢的自然环保纪录片,它用唯美的画面和震撼的情节敲击着每个观众的心。我惊叹生命的伟大与艰辛,惊叹自然的神奇与严厉。我替Nanu死去的弟弟惋惜,我更替已经不复存在的北极环境惋惜。你要是看了就不会忘记雌北极熊带着小北极熊宝宝出去觅食的温馨和甜蜜,还有海豹们一起跳舞的可爱与憨厚。同样你也不难想像这些动物们因为环境改变需要面临的新的困难与挑战有多么的可怕。环保问题是最近一直热点谈论的话题,我想说问题其实我们都认识到了,但是真正要做到环保,好像没那么简单。影片最后的时候那个黯然的“IF”(如果),久久的徘徊在观众的脑海里,导演挑选了一些孩子来直白的告诫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重视环保,从小事做起,如果心中多一点温暖,就能留给北极多一点冰。
二、影响价值
纪录片的作用就是唤醒大众的意识,自然环保纪录片对人的影响大多都是意识上的,并且是潜移默化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我是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的忠实观众,多年收看节目,让我对自然越来越了解,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是越来越强烈。越是清楚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越能感觉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从我自身而言,我不会捕杀或者笼拘鸟类,我不会虐待动物,我会尽我最大的可能去节约任何资源。同时,自然环境保护纪录片能以一种特殊手段展现自然的伟大力量和自然本身的美。自然环保纪录片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相互配合传达给人们精神,这种精神是永恒的,那就是真诚,执着,坚韧,决不妥协。
三、记录价值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我们一方面要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去保护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拿起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作为珍贵的资料保存起来,以备后人查阅。确实是这样,物种在不断的灭绝,你不会知道明天你看不到什么物种,也许若干年之后,很多你今天熟悉的动植物,都只能在影像中看到了。今天的自然纪录片,首要任务是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向大众介绍自然的美丽和自然的改变,呼吁大家开始行动,同时它的客观真实性,也使它可以作为科研资料或者用于自然教学当中。自然纪录片和自然研究一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拍摄才能抓住自然的发展路线,比如《森林之歌》中《云横秦岭》一集将秦岭中的稀有动物金丝猴、大熊猫、朱鹮摄入镜头,还讲述了一个川金丝猴政权更迭的故事,播出后这个故事是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这得益于西北大学多年对秦岭川金丝猴种群详尽的研究。而同时,《森林之歌》为正在消逝的中国原始森林,留下了30,000分钟珍贵的影像档案。这批档案以系统、中常时段的学术视野和浓厚的自然价值观,相对完整的勾勒出不同类型原始森林内部复杂的生态链条和纷繁的变迁过程,这对以后其他研究自然的人,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四、平衡价值
自然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纪录片的发展。纪录片绝大部分是以记录人类生产活动为主,而人类仅仅是地球上无数物种中的一员,只记录人类就显得非常片面。自然纪录片的存在扩展了记录范围,平衡了记录对象,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价值。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说,人类既不是宇宙的精华,也不是万物的主宰,只是自然界的物种之一,所以人类没有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任何特权,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而应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也就是要亲近自然。过去人们在提及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的时候,就是可食用、可药用,这完全是从人类为中心的角度出发的。自然纪录片,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可以提供人们思考个人行为以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纵观人类发展史,几乎每一次技术的重大进步、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提高、每一次生产关系的革新,都不同程度地改变着地球的生态环境。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破坏。但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是,人类具备减少或抑制这种破坏的智慧和能力。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征服自然到亲近自然的转变,当人们发现越来越频繁的灾难与日益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时,生态学、生态美学、生态主义备受推崇,这些思潮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自然环保纪录片也是应运而生,肩负使命。
自然环保纪录片的功能还不止这些,它在国际交流、科研教育、影视娱乐、日常生活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界范围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决定着人类要研究地球环境、研究人类与自然,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而自然纪录片就是其中一个良好的手段。作为影视节目的一员,自然纪录片也是人们精神休憩的驿站,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是精神的支柱。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徐佳,卓伟维.中国自然纪录片发展现状思考[J].影视文学,2011(9).
[3]王蒙.自然类纪录片的市场突围[J].视听专论,2008(7).
关键词:生态;服务产品;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26
引言
党的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安全3大问题,本文探讨了长白山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对长白山生态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发展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1.1 长白山的生态资源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江源头,三江流域面积61.2万km2,拥有欧亚大陆东部最为典型、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长白山森林覆盖率极高,植被较好,从海拔600~2000多米均有植被覆盖。1960年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1.5万hm2,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原始林区,保存着欧亚大陆从中温带到寒带完整的野生植物区系和特有的动物区系。2005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加大了对生态保护的力度。
据长白山科学院统计,长白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同纬度其他地区的2倍,其中木本植物是2倍多、草本植物为3倍。目前,长白山共有植物2639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动物158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
1.2 开展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长白山拥有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东北亚的“生态绿肺”,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阻挡来自日本海的台风、生态干扰和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保障着我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是防止整个东北乃至东亚地区荒漠化向东扩展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2 生态气象服务的需求分
2.1 长白山生态保护的需求
自然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如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冰原等脆弱性生态系统的退化。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因气候变化、旅游开发、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已经出现被打破的现象。尤其是2000年以后,长白山气候变化明显,长白山主峰夏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降水日数2000年以后较60年代10a平均减少了18d,近50a来,长白山西坡东岗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518℃/10a和0.082℃/10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明显。目前,受气候大背景变化的影响,长白山最具代表性的5个垂直气候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山地针叶林气候带、山地岳桦林气候带、高山灌丛气候带、高山苔原气候带的分布已经发生变化,岳桦林带开始向上延伸,高山苔原带退化现象明显;出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等;
2.2 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明显增多、增强趋势。2013年8月16日,长白山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百年至洪暴雨,暴雨伴随雷电持续10h以上,长白山部分地段出现泥石流、崩塌现象,极端气象灾害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由于目前没有针对生态损失的定量评估办法,具体造成的损失只是粗略的树木损毁、泥石流流量等间接统计。据不完全统计,长白山因地理、气候环境复杂,不断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极端气象灾害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提高全社会防御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3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长白山生态气候资源丰富多样,拥有许多珍稀物种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风能、太阳能、空中云水资源、碳汇资源等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生态价值。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长白山气象局监测手段、服务产品比较单一,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区内生态观测资料不全、不连续等问题,成为生态气象无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针对上述问题,长白山气象局积极谋划,开拓创新,合作共建,逐步完善生态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3.1 采取的措施
3.1.1 谋划建设长白山生态气象监测站
长白山是5A级国家旅游景区,东北亚的生态绿肺,长白山气象局根据地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2013年,长白山气象局积极谋划,组织人员编写《长白山生态气象站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长白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特征量(如碳通量、水汽通量、热量通量等)的长期定位观测,积累长期观测数据资料,为长白山生态资源保护,为吉林省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对实施方案的多次修改完善,审核已经通过,气象观测站、生态监测站、气象雷达站“三站合一”,长白山气象局根据建设方案,开始认真部署建设任务,逐步实施,高质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3.1.2 合理布局自动观测站网
根据建站时间及站点布局要求,长白山气象局撤消了山门自动站,在北景区瀑布与长白山国土资源局共建6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在西景区梯子河、池南小学各建设6要素自动站1个,对长白山北坡无人自动气象站进行了迁移,使整个长白山区自动站布局更为合理。
3.1.3 加强合作,共建共享
加强与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在自动站建设方面的共建,加大生态数据、气象数据互换、共享力度,在长白山生态资源变化方面不断拓宽合作范围,共同研究气候变化对长白山生态的影响。
3.2 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的服务要求,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3.2.1 服务产品
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安全3大问题,制定不同的精细化服务产品。
3.2.2 人工增雨
森林火灾是对长白山生态破坏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合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防火于未燃,非常必要。2012年长白山气象局成立至今,成功实施增雨作业5次,增雨后有效降低森林火险,极大减少了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2.3 监测手段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库的56%,加快长白山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的进度,长期定位观测,积累长期观测数据资料。
4 小结
目前长白山的生态气象服务还处于建设阶段,在强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良好大背景下,气象部门需找准工作切入点,切实发挥出气象工作的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覃妙玲,冷伟,赵品建. 崇左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利用初探[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4).
[2]张惠莲,罗小金. 永定县旅游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3(9).
【关键词】生态住宅 设计技术 策略 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 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知道,住宅建筑可以说是人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所以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回归自然, 来享受轻松舒适的生活。近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已经进入了生态建筑时代。所以就如何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节能节地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 生态住宅” 的新概念就产生了。以下就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目作简要的分析。
二.背景项目
2011年6月 - 2012年4月:华润置地新江湾九里
项目描述:华润新江湾九里延续“九里系”的高品质内涵,法式建筑,结合宫廷园林设计,讲究十字对称的仪式感和尊崇感,产品均以160-300平米左右的大平层为主。华润新江湾九里从规划到设计,从地块到户型,均致力于为“生活充满传奇“的城市精英们打造一个符合他们居住梦想的“家”。
2012年4月 - 今:华润置地宁波•卡纳湖谷
项目描述:华润•卡纳湖谷 总占地面积为487亩,内拥稀缺至极的90亩内湖和70亩天然山林,整体项目规划约300余户,也是目前宁波最大的纯别墅社区。华润•卡纳湖谷采用地中海式风格,立面结构敦实、质朴、大方、浪漫,展现纯粹的坡地原生庄园世界。
其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运用的是生态学原理,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要遵循综合系统效率最优的原则。在设计和组织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主要是指使得物质和能源在建筑系统中能够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规律,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无污染、高效、节能的生态平衡建筑环境。我们在这里的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住宅区的自然环境, 比如土体、水体、空气、绿化、能源以及动植物等, 还包括住宅区中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系统环境。在这种的设计理念下,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始终都会保持以生态平衡为中心,使得住宅生态环境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三.项目设计原则
所谓的生态住宅设计, 就是指综合的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人工环境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来设计和建设住宅建筑, 这样可以把住宅建筑打造成为一个小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比较健康、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下图所示:
图一:住宅示范房
图二:规划设计绿化用地
图三:减轻居住区环境污染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追求高效节约的同时不能降低生活质量,如果以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毫无意义的。
2.设计时要做到生态化。生态住宅首先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化,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做到无污染以及可循环。
3.在规划设计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在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时要了解当地气候、地形、水文、植物以及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 再结合一些健康的建筑材料和环保的施工技术作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
4.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在住宅设计时应该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 要结合气候、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不能盲目的追求先进生态技术,所以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是要顾全整体。
5.要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在生态环境建筑设计时减轻污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所以要尽可能的使环保的材料和设计方法,争取做到零污染, 做到资源的再生、循环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很多人认为占地大, 容积率低才能建设生态住宅。所以片面追求住宅区大规模、低容积率、绿化空地大、楼宇间距宽, 忽视绿色住宅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
2.有些人把建造生态住宅区等同于建高档豪华住宅小区。事实上,高档豪华住宅并不等于绿色生态住宅,房子建的再高档, 如在开发时不注意自然生态保护,甚至为追求高档装饰使用有放射污染的装饰材料或在住宅中装氟里昂空调, 就背离了绿色消费的真谛。
3.一些人认为洋建筑就是绿色的、生态的。不少新开发的住宅崇尚欧式、澳式风格, 并将此作为楼盘的卖点, 生搬硬套, 而不考虑当地的实情, 结果建起来后只好看不好住, 造成了新的浪费。
4.有些人认为生态住宅就是多种花草、树木的绿色园林式住宅。这比过去只管建房, 不顾环境的做法是一大进步。但生态住宅除了自然景观, 还有环境保护, 实行防污、排污、治污, 甚至使用无毒、无污染、节能的建筑材料。
5.一部分人认为生态住宅只能到空气比较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城区或城市郊区开发建设。其结果是在这些规划相对滞后和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的地区, 涌现一个个规模大、封闭式、小而全的新住宅, 形成了发展商因建大住宅而办起了小社会的现象。
五.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
1.住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 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 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 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生态住宅中的住宅物理环境设计, 指的是按人体舒适要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实质就是合理调节与处理各种影响住区物理因素使局部环境朝有利于人体热舒适方向转化, 从而提高居室内外物理环境的热舒适质量以满足适居性要求。
2.绿化系统及绿色材料系统。绿色生态住宅的绿化系统应具备“ 生态环境、休闲活动、景观文化” 等三大功能。因此, 其建设的重点除应满足绿地率、种植保存率与优良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植物种类等指标要求外, 更应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 应减少硬质铺地, 加强垂直绿化。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中, 对于材料、用品的选用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提倡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二是要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并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 的方针, 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3.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节水的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节水设备的使用; 二是住宅中水处理。值得指出, 生态住区里处理的是中水而不是生活污水, 不能为简化水系统的设计、节省投资而把二者混在一起处理, 这是水资源的节省中应该注意的。由于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概念, 因此在考虑能. 循环、材料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 不应停留在单体建筑和个体住区的尺度上, 而应将其置于区域乃至城市的大环境中来全盘考虑。污水、垃圾、废弃建材的分散化处理势必造价昂贵、效率低, 不符合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要求。需格外指出的是, 不应追求垃圾在住区内无害化就地降解处理。因此, 集中处理住区废弃物才是生态住区设计中的明智之举。
4.智能化住区, 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采用高科技自动化将住区内所有的物业、家务、服务设施、生活及工作设施连接起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大化等。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对传统民居的积极保存和再生, 并运用现代技术使其保持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 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 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化。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生活习惯, 让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
六.结束语
本问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项目,对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作了简要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设计原则和理念,在介绍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结合这些问题作了简单的策略分析。当前生态住宅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通过这个案例对我国的住宅建设生态设计策略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饶永 浅议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5年5期
[2]马会军 节能住宅设计中的技术策略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10期
[3]张敬民 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4]王钲日 浅谈生态建筑理论与建筑住宅设计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5]黄茂英 官斌 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2年4期
[6]刘玉苗 竺昱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
功能区各企业:
为做好2020年省级环保督查迎检准备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有效解决当前园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功能区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办理工作
(一)工作要求
各企业要切实履行好环保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办理环评手续,并取得环评批复,才能进行生产作业;项目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环保验收,取得验收批复或通过自主验收专家评审。
(二)完成时限
企业须在2020年6月4日前完成环保手续的清理核实工作;未取得建设项目环评批复的,严禁进行生产作业。有环评手续而没有进行环保验收且投产运行1年以上的建设项目,于9月30日前办理完成环评验收。
二、环保设施建设工作
(一)工作要求
企业须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配备相应的环保相关设施(如:焊烟净化器、除尘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环保配套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各企业须建立环保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台账,保证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使用。
(二)完成时限
各企业须在2020年6月4日前,对环保相关设施进行自查,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的安装及建立环保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台账。
三、开展例行环境监测工作
(一)工作要求
企业须按照排污许可要求,开展日常环境监测工作(如:月度监测、季度监测、半年监测或年度监测);重点涉水、涉气企业须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安装废水、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定期对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效验,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企业须建立环境监测台账,台账保存期不能少于3年。
(二)完成时限
企业须在2020年11月前,完成本年度的日常监测工作、在线设备效验工作;执行月度监测的企业,按照正常监测频率执行。
四、固危废管理工作
(一)工作要求
企业须应按照环评要求,设置固危废堆场;一般固废堆场须采取“防雨、防扬尘、防散溢”措施;危废暂存间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等措施;危废须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建立危废进出台账,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危废处置协议;每年进行危废申报并到区生态环境局备案。
(二)完成时限
企业须在2020年6月4日前完成固危废的自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固危废暂存间,须在2020年6月15日前,完成整改。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一)工作要求
企业须按照《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行业名录(试行)》的要求,编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按照应急要求配置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台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二)完成时限
企业须在2020年6月15日前,完成突发环境时间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备案工作。
请功能区各企业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我委将对企业自查整改情况开展督查,对发现整改不到位或仍存在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的,上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特此通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以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抓手,以节能减排为主线,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管理,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生态发展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年3月底前,做好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各项迎检准备工作,按期完成创模规划任务,持续巩固和提高27项创模指标,达到创模工作规定的要求,以优美的环境、整洁的市容市貌和完善的档案资料,迎接省调研评估及考核验收。
年4月,申请省环境保护厅进行现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力争6月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三、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巩固及完善各项创模指标,确保达标。
在全面推进创模工作,巩固提高已达标指标的同时,各责任单位要突出重点、狠抓难点,根据任务分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按照考核验收要求进行整改完善,确保各项指标达到验收要求。
(二)认真整改创模规划项目,确保充分发挥效益。
各责任单位要对照创模规划,全面自查创模规划项目及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对已竣工投入使用并通过验收的项目,要确保正常运行,稳定达标排放;对已竣工投入使用,尚未验收的项目,要在确保正常运行,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及时申请验收;对在建项目要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尽早建成投入使用,发挥效益。
(三)认真收集整理创模资料档案,真实反映创建成果。
27项创模考核指标,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建设和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项指标数据要真实合理,符合逻辑。各责任单位要确定专人,集中一段时间,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任务分工及做好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秭政办发〔〕183号)要求,按照《县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档案资料收集清单》内容收齐,汇总本单位创模指标的档案资料,并完成单项指标的基本情况、数据汇总、专题报告的编写,做好考核验收相关指标的统计、整理工作。资料收集时间跨度为年至年度,对工作具有连续性的,还应延伸时间跨度,以确保能说明考核指标达标情况或规划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创模规划所列环保项目要按照《环保项目资料收集清单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全部资料统一使用A4纸张打印。
(四)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创建环保模范城是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件实事。新闻媒体单位要根据已经制定的创模宣传方案,广泛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环境意识。要通过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全县各单位和全体市民参与、支持创模工作的积极性。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宣传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热情。各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模工作,营造浓厚的创模氛围,使创模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五)认真开展创模考核现场和市容整治工作。
环保创模验收现场准备及整治重点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重点工业企业环保管理。总体要求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竣工环保验收、排污许可证等环保手续齐全,环保设施配套到位、运行正常规范且稳定达标排放,排污口建设规范、标志明显齐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管理规范,环保档案资料齐全、运行记录完整、专柜保存,环境管理制度健全且严格执行,厂区及周边环境整洁。
二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特别是县城一水厂、二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到位,水质100%达标。水源保护区建设规范,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将标志牌及围网等建设到位。沿途无垃圾,不得有排污口、游泳、垂钓、放牧、泊船以及与供水无关的设施。
三是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县城及各乡镇污水处理厂要求厂区环境整洁、管理制度健全、设施运转正常并有完整运行记录,污泥处置规范、记录完整。
四是生活垃圾处理场运行管理。县城及各乡镇垃圾填埋场,要求处理规范、处理设施齐全并稳定运行、记录完整,垃圾收集清运及时到位。
五是机动车环保检测场所。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资质证件齐全有效,检测设备符合规定要求,尾气检测电脑资料保存完整。
六是环境质量检查现场。环境空气自动站正常运行,监测站化验室、仪器设备及应急装备完好。
七是环保项目建设。重点是纳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的项目,主要包括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县城垃圾处理场(二期)、香溪河流域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二期)、周坪垃圾处理场、杨林桥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县惠农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项目、木林森电子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在建项目施工现场要规范,进度要加快;完工项目要做好调试、运行,及时申请验收。
八是危险废物收集与管理。医疗机构、工业企业、汽车修理行业中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危险废物的管理、收集、贮存与处置规范。
九是绿色创建及中小学校环境教育。绿色学校全面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全县中小学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专题教材。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全面开展,并取得成效。
十是市容环卫与绿化。现场检查的重点是县城及城乡结合部,总体要求是:河流等水体水面清洁,无漂浮物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路面平整干净,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全面开展县城环境大整治,巩固国家卫生城创建成果,确保以良好的市容市貌迎接省级考核验收。
四、实施步骤
结合我县创模工作实际,迎接省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分五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2月)。
召开全县迎接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照标准,找出差距,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工作任务及责任。县创模办组织各责任单位开展创模资料收集整理培训,督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快做好迎检工作。协调各责任单位加大创模工作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厚的创模迎检氛围。
(二)综合整治阶段(年3月)。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对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和实施细则,以及创模规划进行自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完成到位,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任务分工及做好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县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档案资料收集清单》及《环保项目资料收集清单》内容收集资料,汇总本单位创模指标的档案资料,并完成单项指标的基本情况、数据汇总、专题报告的编写。在3月20日前报县创模办(县环保局702室)。县创模办完成档案整理工作,完成县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创模规划实施报告的编写。县广电局完成创模专题片的制作。县创模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关于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各项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
(三)调研评估阶段(年4月)。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申请省环保厅组织现场调研和技术评估,邀请专家组进行现场调研和技术评估。
(四)整改完善阶段(年5月至6月)。
针对专家组现场调研、评估指出的问题与不足,以及自查自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全面整改,同时发动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鼓励广大市民对创模工作进行社会监督。
(五)考核验收阶段(年6月至7月)。
整改任务完成之后,申请省环保厅考核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创建环保模范城是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确保顺利通过现场调研与技术评估及考核验收,县政府将抽调专人组织专班,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创模迎检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指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确保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合格。
(二)加强协调配合,狠抓难点落实。
县创模办要加强创模工作的协调,各责任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研究制定好本单位、本系统创模专项整治和迎检工作方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保证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各有关单位要通力合作,针对目前创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组织专项整治活动,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难点、热点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要及时提供全面反映本单位、本系统创模以来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重大成效的背景材料、稿件或新闻线索等。
[关键词]环境因素、文物、考古、环境保护
一、引言
文物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所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不同的文物则能体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状态、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为人们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研究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社会背景及发生原因提供依据;为正视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因素成为文物损坏的重要因素,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文物与环境互相依存,不可缺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不断提高,保护文物考古环境意识从无到有,标志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又一里程碑。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物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文物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文物环境的研究已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主要组成部分。而进一步研究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工作及普及全社会各界的文物环境保护意识成为目前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
环境包括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文物环境亦然,既包括其存在的有形环境,也包括自然界中的无形的大气环境和不定形的水环境。而近年来由于种种人为原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和水质污染对文物古迹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破坏因素。
1、大气污染对文物的影响。大气污染对文物的损坏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酸雨的腐蚀。人们在生活中向大气层任意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与大气中的一些杂质发生化学或者是物理反应从而形成酸雨。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加快对地表文物的侵蚀,破坏极大,损失难以挽回。酸雨不仅对地上的、地表的文物有损害作用,对地下的文物也有损害。酸雨降落在地上,渗到地下从而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土壤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存放在地下的文物,如青铜器等。
2、水污染对文物的影响。受到污染的水质渗到地下,大多含有酸、碱、有机污染物,不仅影响地下的文物的开采,同时对文物的贮藏环境影响重大,减少其存在的寿命,如陶制品、墓葬、化石等。
3、紫外线辐射对文物的影响。紫外线对文物的破坏甚是严重。紫外光会诱导大气中的一些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杂质,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少量有机醛类等腐蚀性强的污染物,日积月累将毁坏文物的质地,使文物表面老化,降低文物品质,缩短文物保存寿命。
4、水土流失对文物的影响。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野外考古活动的挖掘和开采引起的,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土质和岩石结构,发生其他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从而破外文物。
5、考古活动的其他人为因素对文物的影响。野外考古活动时,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对地质地貌的人为改变等产生的环境问题对文物的影响。
三、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措施。文物是以实体存在的物质,它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因此,文物与环境二者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外观在体现着统一,互为依托,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形象的整体和完美的景观。
1、考前调查要细致入微。考古调查阶段是实施考古活动的基础准备工作,是保证考古活动进行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考古调查时期不仅要了解文物情况,还要对考古文物的生态环境进行细致调查,保证考古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保证文物的完好无损,还要保证其生态环境不受到伤害。使文物考古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2、考中挖掘及保护要尊重生态环境。在文物考古的挖掘阶段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挖掘工作的进行要事先进行设计,追求最为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要注重分析研究地表的土层特点,挖掘后的处理工作要追求其原有的状态,尽量保生态环境的原生态。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要以自然规律为前提,既要保护文物环境,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不同的文物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分散的文物进行博物馆收藏,大宗的大遗址文化则采用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方法进行保护。大遗址考古文物保护有利于实现文物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3、文物考古环境保护要加强规划管理。文物保护工作部应该只依靠文物保护部门,更应该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尤其是环保部门,充分考虑文物保护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实现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两者都得到很好的保护。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条款和规定,使文物保护规范起来,严格执行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按章按法办事,不可,要提高先关法律的执法力度,提高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效率。
四、结语
文物以实物存在,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文物考古活动在自然中进行也必然影响环境,二者相互依存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物考古活动中,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以牺牲文物或环境来进行考古活动,要以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宗旨进行考古活动,文物考古过程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文物的保护又要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努力实现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和环境生态保护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珊珊.探讨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才智.2013(08);296.
[2]迟畅.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02);11―13.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推动畜牧业生态建设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生态产业孵化基地,优先安排环保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最佳实用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资源综合利用中发展循环产业。
2我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但是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少数人对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②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地市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③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目前,部分政府没有把抓循环经济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领导身上,仅停留在口头上;④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⑤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问题比较突出,如养殖场生产的粪便夏季太稀,无法运输,如何进行干湿分离,干的堆积保存,湿的进入沼气池,尚无理想的解决办法;⑥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养殖场治理污染费钱费力,没有效益可言,政府如果不扶持,养殖场积极性就不高。
3促进我国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宣传,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应把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作为加快推动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来抓,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由发改、财政、科技、环保、农业、畜牧、科研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席工作会议机制,组织研究相关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体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健全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将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增强各地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宣传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立法路径、重大措施、项目设计、政策支持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动力,着力营造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2完善政策,有效确立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导向机制深入研究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不断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的基础上,构建出宏观政策体系,以支持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支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鼓励支持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池及配套环保设施建设,对利用畜禽粪污等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项目予以支持,合理确定沼气发电并网标杆电价或者给予电价补贴;对使用有机肥或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或个人予以补贴;对规模养殖场开展联户沼气供应的主管道建设给予支持,对规模养殖场所产沼液用于农田灌溉的主管网建设给予补贴。认定或认证一批畜牧业循环经济龙头企业,在畜牧业循环经济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方面有所创新,与有机农产品认证等工作相结合,切实做好市场区分,实现优质优价。
3.3加强攻关,切实解决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技术瓶颈增加畜牧业循环经济科技投入,认定一批畜牧业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实施一批畜牧业循环经济技术专项,鼓励支持农科教协作,产学研结合,加大对畜牧业循环经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对于企业用于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按有关政策在税前抵扣。目前,要着力解决好农作物秸秆收集技术体系与沼气发电配套技术体系的突破。
1产业发展概况
1.1现状
我国的茶产业发展历史极为悠久,在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后成为了有着成熟经营和管理体制的一大产业,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我国的茶产业生产规模卜大,这样就使得茶产业在市场中有很大的竞争力,甚至我国的茶叶走出了国门,最终走向了世界。除此之外,我国茶产业对于茶产品的加工和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消费者日渐提高的要求,我国茶产业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改善产品质量,并且加强了对产品的宣传力,打响了我国茶产品的知名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环境法律问题对于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很大的影响
1.2相关规定
我国自古以来在种植茶叶方面就领先世界,也是茶叶出口的最大国家,因此我国在种植茶叶方面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我国的茶产业基于这一情况也得以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环境法律问题却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引导我国茶产业在环境方面更加关注,国家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茶产业的茶叶来源和茶叶制作过程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确保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给环境带来最小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还出台了相关法律,主要目的是对茶产业的生产地和生产后产生的废渣进行检测,确保这些废弃物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政府还对茶产业的加工运输过程极为重视,尤其是加强了在这方面的立法。以上提到的立法规定不仅体现出国家和政府对于我国茶产业的重视,而且也对于茶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于茶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国家和政府还会对于茶产业中出现的环境法律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在出台和颁布更多相关环境法律的基础上,提高我国茶产品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茶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堪比支柱,这就引起了政府的极大重视。除此之外,我国茶企还加强了对于茶产品的质量检测,确保生产出的侮一个产品质量都达标,使得消费者能够放心地购买我国茶产品,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1.3面临的问题
我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法律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就是说在茶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我国很多茶企都不注意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的众多茶树资源都难以保存,这就使得当地的生态资源形成了不平衡的态势,所以生物的多样性遭到了破坏,也会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有在茶叶采集中,很多相关人员都采取粗暴式采摘,给茶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也对茶树的可持续生长造成了阻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茶产品的污染,在茶叶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我国茶企并没有设立相关的清洁制度来确保茶产品的清洁,在生产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污染茶叶,这就使得我国茶产品质量下降,无法达到消费者的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茶产品的贸易交换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境外出口的时候,由于别国设立的一些贸易壁皇,我国的茶产品在很多时候都难以走出国门,降低了我国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得我国茶产业无法抢占国际市场。
面临以上严峻的问题,我们国家和政府早己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且针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侮一个环境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相关人员也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我国政府在行业内建立了奖惩制度和完善的质量检测机制。但是我国在法律制定方而还不太成熟,比如法律具体内容与我国茶产业出现的环境问题不太相符,法律制定后遵守和执行的力度不强,在资源浪费和污染等方面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对于茶产业生产过程规范性的监督和检测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强,相关的环境法律较为单一,执法力度不强,使得我国茶产业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没有得以解决
2解决措施
2.1加强意识
大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和谐共处的,而且为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能够稳定发展,我们应该在各方面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在我国的茶产业中存在很多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很多茶企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生态效益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国家和政府应该关注企业的环境法律,引导和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的责任意识,保护茶产业生产地的生物多样性,给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培养绝佳的内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提高茶叶种植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
2.2完善相关法律
我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环境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国家和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完善,在制定时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找到一个合理的法律制定标准,尤其要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加强对于环境法律的制定,但是我国制定法律的标准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不注重发展细节和宏观模式。基于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在制定法律和寻找立法标准时要客观公正,建立责任机制,构建合理法律体系,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通过在立法和执法方面的完善和加强,使得我国茶企业更加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茶产品的质量,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我国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监督体制,在整个社会的监督下,我国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环保,在排污方面也会更加有限制,提高茶产品的质量
2.3积极转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出口贸易的大国,但是,在近年来,我国的茶产品出口却遇到了不小的阻碍,最大的原因还是别国建立的贸易壁皇,但归根结底还是我国的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环保而不达标,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茶产业中的环境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行业内加强环保意识。其中最先要采取的措施就是了解国际方面对于产品绿色环保的规定,对于茶产品的生产进行科学的规定,最好是要积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注重茶产品的质量,并且尤其要注意对茶产品的清洁度和卫生管理一3}除此之外,我国企业自身也要根据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学习,借鉴别国的先进发展经验,对我国的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