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贵州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于2008年秋季开始,课改后,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结构将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供学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音乐鉴赏》模块为必修模块。新的课程理念提倡音乐教学要从音乐的本体出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高一年级的音乐课内容是音乐鉴赏,要求一学年完成全部学时,共2学分。下学期的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西方本文由收集整理音乐历程和中国音乐历程。在欣赏西方音乐方面,我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唱起来,勇敢地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来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高二年级以歌唱教学为主,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在练声与歌唱的中间穿插一些音高与节奏的训练,这些训练以游戏式的集体参与方式出现。如,可先听音高1、5、3、6,然后就这些音以一小节编出不同类型的节奏型,例如:2/4 1111 — 5 5 5—3 33—6 6
先让学生打出来每一小节的节奏型,等对准拍点后再连贯,然后加入音高全部唱出来。这既缓解了练声与歌唱之间紧张的情绪,也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贯穿到音乐的其他领域。
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就唱歌教学为例,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音乐教学除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一点上,音乐与其他学科是相通的,音乐不仅可以寻求美,也是缓解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压力的一门艺术。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的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艺术审美愉悦体验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我们知道:艺术是创造,创造是新奇,新奇是强刺激。这种高级形式的刺激经常不需要反复强化、反复操练便能长期有效,而且还是速效、高效。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正是基于此原理,即通过教师对自己课堂上的形象和活动进行艺术加工,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感动,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使学生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加进去,自觉地力求一般性的听、看、唱,讨论、联想升华到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在音乐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中,变苦为乐,化紧张为轻松,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关键词】农村高中 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
当前,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但是现阶段中,我国农村的高中音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当前农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村高中整体体现出忽视音乐教学的问题:一些学校视音乐课为“副科”,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热情,音乐课堂上,教师放任学生不管,导致当前我国农村高中音乐课程成为摆设;而学校缺乏有效监督及相应的考核机制,也严重影响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育。因此,农村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越来越多音乐教师关注的话题。
二、农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提高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优秀的师资队伍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就很难将音乐真正的乐趣及学习的真谛传达给学生,还会导致学生对音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农村音乐教师必须从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出发,具备优秀的歌唱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此外,音乐教师本身还要具有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全方位地为学生剖析经典的音乐作品。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巧妙地将诗歌、舞蹈、美术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同时利用丰富的情感体验向学生传输音乐中浓厚的文化底蕴。音乐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音乐素养,全方面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成功地驾驭每一节音乐课,尽情为学生展现音乐的魅力[1]。
(二)有效整合并活用教材内容
作为高中音乐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音乐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立足教材,研读教材,对音乐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增添和删减,从而将其置换、重构、组合,使得展现出来的音乐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2]。例如,当前学生比较喜欢通俗歌曲,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适当穿插一些通俗音乐的教学,如刘欢的《好汉歌》或是周华健的《朋友》等,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从学生喜好的角度来帮助其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学习潜质,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针对学生喜欢的各种流行音乐类型,让学生自由探索各种艺术歌曲,进而分析民歌与流行歌曲的不同之处,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音乐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三)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树立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那就是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在音乐情境下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合理引入音乐知识,加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尽量将不懂的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下思考和解决。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整合教材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为学生创设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的意境。比如,教师可以在严肃安静的课堂氛围下让学生静静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学生在雄壮的音乐声和铿锵有力的节奏中,想象我国人民群众万众一心,誓死搏斗,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与敌人战斗的场景。学生通过感受激昂振奋的歌曲,音乐感和爱国情感受到熏陶与感染。然后,教师再通过向学生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我国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层面、多角度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式最优化、多样化
从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最佳教学效果的追求,需要其具备指导性的教学思想,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鉴赏力基础,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其综合利用[3]。比如为学生推荐歌剧《卡门》开场之前的一段管弦乐《卡门》序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有关《卡门》这部音乐作品的序曲,其次是讲解音乐曲目的知识,最后是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试。教师要明确,《卡门》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作品,了解什么是序曲与回旋曲,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像、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通过同步出现的背景介绍和解说文字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课件的制作中可以采用多种颜色与字体的巧妙搭配,选取多种动态效果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问,技术性与有效性兼具,应用在农村高中音乐的教学课堂上,更需要结合农村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强化有效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并结合学习主体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思考、有效设计和有效组织。此外,还要适应社会音乐潮流的发展,不断更新音乐教学观念,使其高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及音乐专业素养,最终实现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少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大众文艺,2012(24).
提升;数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069―0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把音乐作为艺术学习领域的一部分,确定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学习,必须修够相应的学分。但长期以来,音乐课仅仅被看作是一门可以被占用,可以用于缓解学习生活紧张情绪、调剂学生身心的副课,其规范性往往被忽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效益,保证美育效果,真正实现育人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挖掘美育素材,重视美感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加以概括和提炼。课堂设计要始终贯穿美感训练,要有意识地强调审美教育效果。具体来说,就是音乐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音乐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用音乐语言和形式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如,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联系作品创作背景、韵律节奏、情感思想、形式风格等让学生感受领悟作品内涵,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训练,实现美育目的。
二、加强音乐欣赏,营造审美氛围
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最直接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欣赏评价音乐作品,学会把握歌(乐)曲的美学特征,这是高中音乐课教学设计目标必备的内容。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提供音乐欣赏必备的知识和有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欣赏都应尽量用音响视频或者表情形体语言来承载,可安排单曲分章节欣赏、多曲对比欣赏,也可安排同一作品的变调变奏欣赏;还可以边欣赏边点评,以引导学生把握不同作品和同一作品不同处理方法的审美特质,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说教、灌输,学生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只能是零散的、单纯的和肤浅的,课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兴奋情绪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课堂效益会很低。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这些有形资源,还要准备好范唱表演、解说点拨等无形资源,以充分全面的准备增加音乐课信息量,增强音乐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轮换上台表演或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有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增强学生的整体参与意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欣赏效果自然会提高。
三、拓展数字化教学,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1.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音乐教学课堂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播放CD、LD、VCD等音响资料,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授课时穿插音乐家的故事等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
2.创新数字化教学方式,拓宽音乐教学课堂时空。一方面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运用多媒体设施,采用数字化手段可以使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如,把上课的录音录像回放给学生,学生就能以自身为参照,清晰对比,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形体姿势反复练习,巩固加强良好的歌唱表演状态和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也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回放,通过回放点评,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手把手教、一对一辅导,课堂时间浪费很大。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实现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内容的逐人反复点拨辅导,也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正如人们所说的“乐由情起”。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把情感体验置于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实施路径与策略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情境创设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让学生处于生动形象的音乐氛围中,才能牵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并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感,从而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物态环境布置,渲染音乐情境
教学环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课堂生活的组成部分,当学生置身于音乐环境中,他们会更好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一般而言,教学环境分为两大类:一是物态的教学环境,二是师生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了民主互动的师生心理环境创设与营造,而忽视了对物态的教学环境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来装饰音乐室,使物态的教学环境与音乐内容有机融合与沟通,就有可能放大环境的渲染功能。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联想,在逼真的氛围中理解音乐的本质内涵。例如,在让学生欣赏《十面埋伏》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了项羽的《坟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古诗意蕴去装饰教室,将教室营造为一种楚汉之争的古战场。同时,通过教室内桌椅摆排、学生座位的变换以及教具、道具的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地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最后两段“项王败阵”与“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苍凉、悲哀与明朗欢快交替的情绪,教学中,笔者又引用了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并展现教学挂图,力求图文并茂,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两个乐段中“明朗欢快”的情绪是为了表现楚王项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对楚王项羽的较高评价。这节欣赏课引用了一首古诗意境营造、装饰教室环境,利用与音乐内容相关的古诗教学挂图帮助学生增进对乐曲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树立起音乐教室的环境也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观念,较好地用好这一艺术氛围营造的载体。
二、突出媒体合理运用,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只有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情境之中,从而接受音乐的熏陶,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使得音乐情境的创设如鱼得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音乐的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相对应与相协调的教学情境,选取恰当的音乐背景、合适的图片、动画、照片与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系统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还原、再现作品情境,体现出音乐的形象性。如在教学歌曲《蒙古人》时,笔者首先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无比辽阔的大草原上,有着奔驰的马群、洁白的羊群,愉快劳作的人们;蒙古包中飘出袅袅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同时响起了蒙古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在这种极具蒙古特色的旋律中,不仅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兴趣,更会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与情感,打心底里喜欢这首乐曲。
总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音乐生动形象起来、课堂活跃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注重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情感储备,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对音乐的鉴赏力、评价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
三、强化音乐实践活动,展现音乐情境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也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而情感体验通常是要借助于活动而培养获取的。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其中,表演是最为直观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表演者的语言,也会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形体语言而掌握剧中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情节。
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在自主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意境、展现音乐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通过合唱练习,从听觉上弄清楚合唱与齐唱的区别。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活用教材 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早已成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具体表现而言,在认知上,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一切新信息加以内化,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情感上,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此产生热爱之情。任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当下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
一、增强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不管是哪一门课程,都要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好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一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师,是不可能把音乐的真谛有效传达给学生的,这种枯燥、守旧的音乐课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音乐鉴赏课产生厌恶情绪。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切实增强音乐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力。作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较强的范唱能力是必要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死板、枯燥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此外,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方位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科学知识。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将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多门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鉴赏课。对作品的准确理解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还必须具备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音乐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驾驭高中音乐课。
二、整合教材内容,活用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简单意义的“教教材”,相反,要上好课,就必须立足教材、研读教材,本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如刘欢的《好汉歌》、周华健的《朋友》等。培养音乐兴趣,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艺术视野将大大拓宽。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应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欢,让他们主动探索如艺术歌曲、民歌与流行歌曲的不同之处等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有一个重要理念――“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该理念要求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要在一定情境中展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雄壮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通过听、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激昂、振奋具有感召力的进行曲的特点,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再通过国歌创作背景的介绍,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号召人民站起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对歌曲形象有较为完整的展现,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音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如欣赏歌剧《卡门》开场前的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根据教材要求有三个主要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三是进行有关知识测试。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师在教授时可通过影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能看到各乐段同步出现的解说文字。在课件制作中采用各种颜色、各种字体、各种图片、各种动态效果,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要实现教学有效性,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主导作用,调控教学节奏。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妍霞,姚本先.课堂情境定义与课堂师生互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开放式”教学
伴随新课程改革,高中音乐教育也尝试开放式的教育形式: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原则和要求
1.难易适度,目标明确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符合高中生的音乐认知水平、规律,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例如:欣赏交响乐时,要求学生说出音乐的风格特点,会让学生无所是从,可以从音乐的情绪色彩去引导学生“你觉得音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你听了这段音乐脑海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问题设计时还要明确目的,尽可能避免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开放性提问。
2.科学有效,注重启发
老师所提问题要富有层次感,由浅入深,注重教育规律,入手较易,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3.设计源于生活,答案在于体验
教师的设问可多与生活中的事物、学生周边的事物相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去发现、体验音乐中的美。例如:在欣赏一首有关草原的歌曲时,我会启发学生,“如果要你用颜色来形容歌曲的情绪,你会用什么颜色?”学生可以回答很多,比如草原的绿色,蓝天白云,羊群等,让学生在歌曲的欣赏的过程中融入对生活的体验,这些都能启发他对身边音乐生活的关注。
二、高中音乐“开放式”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问题的难易度要适当
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连简谱都唱不准,更不用说五线谱了。但不识谱并不意味着不会唱歌、不会欣赏、不会评价,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简单的问题学生甚至不予理睬,但问题也不能太专业化,即使学生想回答也不知道怎么样答。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给学生充分讨论和想象的空间,即使学生没听过这类音乐,但学生会说:我想象那应该是神圣的、庄严的、神秘的等,这比直接介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关注学生的兴趣方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上很多W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口若悬河地介绍,不感兴趣的会心不在焉,因此,从学生的兴趣上找突破口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介绍京剧时就可设计:“你听过哪一些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诸如此类的问题,拉近了学生与传统京剧的距离;介绍肖邦的作品,则围绕歌星周杰伦的流行歌曲设计问题导入也有不错的效果。
3.开放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社会化
有些教材没有跟生活中的具体联系起来,学生学习时总感觉空洞。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教材中的例题改为与生活中密切相连的事情,使学生学习时有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激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对某些不合学生思维逻辑的内容加以重组,加以最优化;开放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4.开放教学手段,连接 Internet,使课堂教学网络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视觉冲击,一些画面形式可以对音乐进行多重表征,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跟内容,通过一些音乐创作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5.给与开放性的评价
音乐评价不仅形式和内容上要改革,评价方法也要大胆改革,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教师们可以在实践中让学生自我评价,再让大家审评。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欣赏,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
总之,在现代教育中,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我们的教学工作,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全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在开放性的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 存在问题 教学 总结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72-01
1 强大的音乐教学思维力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音乐教学也必须要进行突破,保证其创新性,实现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保证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的变革。这就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行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的应用,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上的注入。这都离不开音乐教师的运作,进行音乐课堂方式的创新,保证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从情感角度上来说,音乐学科是一门比较感性的学科,要想保证教学效益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实现音乐的美感与自身教学的情感相结合,保证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应用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进行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改变,进行新型教育思路及其手段的挖掘,从而满足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提升音乐课堂效益,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的有效性、有趣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及其突破,保证学生从繁重的文化课压力中解脱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可以进行悬念教学法的应用,在《音乐与造型艺术》教学中,笔者准备了相当多的民间歌曲,比如《百鸟朝凤》、《空山鸟语》等,并且笔者会选取同学们所喜欢的电视剧、电影中的一些背景音乐,与这些民间背景歌曲进行比较,从现实中比较常见的背景音乐,引入要学习的民间歌曲,进一步的提升民族音乐的教学悬念,有利于进行学生求知欲的激发,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多多注重教学方法的磨合与创新改造。
2 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几个细节
(1)在音乐教学模块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关联问题。这两者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是需要环境的,但是环境并不是刻板不变的环节,音乐的环境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的教学创新。如果教学环境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教师也可以因地制宜的创造环境,如果学生的创新意识达不到教师的需要,教师也可以促进学生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嘎达梅林》歌曲教学时,我会将与事件一起作为歌曲的背景来讨论,这涉及到多媒体的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通常会让学生上讲堂,陈述自己的音乐观点及其衍生的观点,让下一个学生回答,以此类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兴趣。
在教学方式的创新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做好自身的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学生辅导工作的做好。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进行自我的超越、创新,超越自己以前的教学思想,超越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新的教学方式串联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手段、教育工具的结合。这样说来,似乎是比较抽象的说话,通俗易懂的来说,教师的创造力要与学生联系在一起,毕竟教师进行方法的创新,目的是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上的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相关的辅助教学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思维。
比如在《第九交响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我会首先进行贝多芬背景的介绍,目的是进行一种人物情景的营造。在介绍的开始,我会进行一段音乐的播放。在讲解之后,我会再邀请学生到台上来讲述对刚才那段音乐作品的理解,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把一定的权力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高中生处于人生中的青春期,自身拥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喜欢表现自己的想法及其知识,这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非常有利于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创造性意识的培养,这只是教学方式创新的一个例子,很多的音乐欣赏课程都可以应用同样的方法。
(2)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益,教师除了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也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提炼。音乐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体系,其内部是由一个个小构件、单位串联起来的,教师可以在保证原有体系不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吸收音乐知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音乐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把握,进行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改变,要将课本知识的内容与当下的社会环境相结合,要放入当下的流行环境中去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基础教学模块中,进行课外相关信息的摄入,比如学生自己创造的作品,国外的流行音乐等,目的是实现课内课外音乐知识的结合,更有利于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学习视野的开拓。
在学生音乐视野的开拓模块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入当下社会的音乐热点,比如近期比较火的《小苹果》,来进行学生学习目光的串联,从社会自然引入到课本,保证学生的音乐意识思维的开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曲鉴赏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该模块中,教师要注重对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比如进行对比欣赏教学法与单独欣赏法的结合,通过对音乐魅力的诠释,更好的吸引学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音乐思维的激活,保证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用于创新,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勇于进行教学的改革,勇于尝试,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3 结语
在素质教学模块中,为了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音乐应用素质,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工作,尊重学生,鼓励发扬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从而有效提升高中音乐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廖文.音乐创新教学现状研究[J].大舞台(双月号),2009(4).
一、议教学设计的理念与音乐课堂的二者合一:
1、《美丽的春天》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理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活动。《美丽的春天》是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出发,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意义上的构建形式,它的这种形式完成是在一定情绪或某种意义下完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团结协作,对事物不断地实践完善,成为最后对事物认识的正确理解,运用音乐课堂的活泼特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整体完成我在《美丽的春天》教学中的教学安排。
2、本节课堂设计把《美丽的春天》的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融于一体。在知识技能方面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掌握其背景材料的意义,运用讨论、合作欣赏、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问题分析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它的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及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表现春天就在身边的过程,在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完成任务并主动体验。利用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并利用音乐鉴赏学习和进行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运用音乐的习惯,形成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态度。
3、《美丽的春天》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方法决定它的教学设计计划与安排形式,二者是方法决定策略的形式,它们进行融合成一体进而为音乐课堂服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策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策略。因此,根据这一节课时内容的要求,设计如下:
A.巧设导入,激发兴趣。——想学
B.指导学法,自主表演。——乐学
C.协作探究、主动探究。——善学
D.深化知识,提升技巧。——会学
二、议《美丽的春天》的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即它的设计目的:
1、对学生的分析:高一学生大多数都接触过音乐,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尝试着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获取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在音乐的环境中自主自觉地学习才是新课标下关键的问题。
2、对教材的分析
A.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春之声圆舞曲》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一节音乐的传播与交融新年音乐会中的选曲。
该模块强调
a、内容音乐性强,曲目经典,有时代性,审美价值较高。
b、与学生生活贴近
c、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实际操作性强。
d、体现了多元化文化价值。
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取能力,掌握音乐鉴赏的思想与方法,学会主动参与的能力,提高动脑动手的积极主观意识。
B.本节主要内容,掌握《春之声圆舞曲》的作者的时代背景,学会聆听三拍子圆舞曲的曲式特点,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对社会环境引起的思索!
C.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掌握《春之声圆舞曲》的作者的时代背景,
2、学会聆听三拍子圆舞曲的曲式特
3、带着兴趣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难点:
掌握三拍子的回旋曲式的形式。
三、议《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的评价与热度即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教师的活动:
1、巧设导入,激发兴趣。《春之歌》--小提琴曲FLAS动画伴着学生们走入课堂。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对春天充满向往。导出新课:播放美丽春天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给大家带来的盎然气象。音乐的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如何痛快的在这浩瀚的音乐海洋中表现春天呢?
2、指导学法,自主表演
引导对春天的向往并激发他们对美好大自然产生浓厚的新鲜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
a、怎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春天?
b、表达春天的方式学生们能分出几类?
c、让学生们自主讨论,用音乐,舞蹈,诗歌等方式来自愿的表演编排,老师进一步总结归纳
3、让学生上讲台表演
老师总结布置任务:带着问题欣赏《春之声圆舞曲》
a、欣赏乐曲的感觉。
b、乐曲给你带来联想和想象。
c、它的旋律特点。
4、协作探究、主动探究。
a、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特点。
b、用课件的形式反复作音乐中回旋曲式结构的对比并引出它的三拍子节奏特点。再次聆听《春之声圆舞曲》较深情的推进.
c、教师利用电子琴教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来更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春天在学生心目中感知。
d、拓展学习让学生寻找春天、感知春天、最后眷恋春天
5、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学生活动:
1、学生聆听、讨论,激发兴趣。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以组为分类进行讨论,设计,编排。利用舞蹈,乐器,诗歌等表演方式表演演,其他同学学习讨论
2、带着问题开始聆听。利用老师所给的新的知识点反复聆听加深印象。学习鉴赏的技巧。
3、边学习唱边鉴赏这首曲子。
4、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5、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主动鉴赏、编排表演等参与的程度、能力进行评价。(这节课的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了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味道,感悟到一些诱思探究的精髓。整节课通过学生体验春天的过程,探究《春之声圆舞曲》的曲式分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的能力、增加了音乐素养。这些都体现了诱思探究和新课标的思想。)本节教学目的通过鉴赏《春之声圆舞曲》是学生了解作者感受音乐。通过学生创作表演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利用巧妙的音乐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课堂的地位重要起来。只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他们可以发挥的天地,音乐鉴赏的课堂上就会生机盎然。
一、音乐课堂情感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先音准节奏,后情感表达,在学生掌握了正确得音准和节奏之后,才在音乐中加入情感表达。在大多数的音乐教学中,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教师都会先引导学生唱简谱,打节奏,再加入歌词演唱,等到学生在熟悉了歌词节奏以后,才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音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让他们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认识世界的一门学科,音乐教育的魅力,也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对音乐情感的发现与感知。我们在音乐的教学中,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音乐方面的人才,而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发现美,感受美的人。
把传统的音乐教学环节发展为以情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去感受音乐,教师作为课堂节奏的掌控者,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每个学生对音乐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他们的感受应当是从自己内心深处迸发的灵感,而不是教师所给出的某个标准答案。
二、学生是音乐教学的主体
1.自主感受音乐
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引导,比如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缓慢的还是快速的;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激动的还是平和的;这首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抒情的还是欢快的。教师给学生引导,具体的情感体验要由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学会处理歌曲的情绪,掌握歌曲的情感。在歌曲学唱的时候,不应该一味的教唱,而是让学生跟琴学唱,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唱主题音乐
欣赏音乐前,特别是乐曲,最好能教唱音乐的主题,脑海里如果没有主题音乐的旋律概念,不容易让学生走进音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如果连音乐的主题都不会唱,哪来学习的兴趣呢?当然了,也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教唱。
3.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音乐教学的理念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重视音乐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注意提高与其他学科结合。我们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们去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如高一年级的歌曲《走进》,通过聆听录音,结合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启发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出的场景。学生们很快就在脑中勾勒出了一幅的美景图,茫茫的草原,高高的雪山,漂浮于蓝天的白云,如天堂一般的画面。这时候可以请学生们画出这幅美景,也可以让学生们用文字去渲染这幅美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音乐的想象力是自由的,但不能脱离作品,在体验歌曲情感中,增强感受、理解和发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还应该在恰当的时候用手势、身体语言、表情表示旋律的高低、音响的强弱、音乐的情绪等,从而带动学生参与到音乐中,表现音乐的情感、情绪、感染力等。好多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时,一动不动,缺少动作和表情,这样是很难把学生带入音乐情景中的。
4.注重学生实践活动
高中学生是充满激情的,这正是他们内心情感最真实直接的流露。我们无法把学生固定在某个地方让他们静静的去体验音乐,何不让学生们动起来。学生们喜爱游戏与活动,我们就把音乐带到游戏和活动中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让他们的思想沉入音乐的主题中。实践活动对于课堂纪律的维持是一大挑战,但如果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真正的让情感与音乐交融,与音乐互动,那即便课堂气氛再活泼,也不会脱离主题,失去控制,让实践活动起到最好的效果。
三、教师能力的重要性
1.课堂控制
教师在上一堂课之前,应当保证这堂课能够打动自己,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学生,才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陶醉在音乐当中。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把这些专业知识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用不同的方法使得这一节课更生动,更形象,更饱满,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2.多媒体与教具的灵活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教具的使用。在此,以多媒体为例,精美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结合图片,影片等其他艺术形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音乐。遇到需要板书又较为复杂的内容,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在课前制作好,在课堂上只需要出示图片板书即可,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快捷的为学生们补充一些音乐相关的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重视对学生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