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初中物理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要点

第1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实验能力主要有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二者关系相辅相成,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亲身体验。

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记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实验数据,会根据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实验素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应该反复的要求学生每次做实验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为什么做实验,也就是实验目的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依据是什么?需要测那些物理量?根据实验原理考虑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各种器材的规格性能及如何正确使用和读数,并拟定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等。在做实验时要严格的按操作程序,认真的进行操作,力求实验准确,细心读数,如实的记录结果及数据。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整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写简单的报告。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①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提出假设: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投影仪它们都成倒像,物体和它的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成正像就不同了,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看来像的正倒很可能跟与物体是否同侧有关。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用一支蜡烛作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屏,承接烛焰的像。

④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刻度尺、火柴。

⑤实验步骤:a.测焦距;b.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高度;c.分别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之上,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之内等位置。观察其成像特点,光屏位置并记录下来,得到表格中的数据。

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即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u>2f成倒立缩小实像,f

当f

当u

⑦分析误差原因:测量误差、太阳光影响等。

⑧各组相互讨论总结,写出实验报告。

这样就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提高了各方面能力。

再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

①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串、并联电路电流有什么不同呢?

②设计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出各种电路图,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如下电路图

图甲 图乙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甲、图乙中的A、B、C三点的电流,看看有什么关系,这时候学生有了积极性,脑子里有了问号,顺利进入下一步。

③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键、灯泡、电流表。

④设计表格进行实验:测出了串联电路的电流:IA、IB、IC,再测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IA、IB、IC,记人表中,重复几次。

⑤分析论证:老师引导学生,提出来问题即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让学生讨论,各小组对比实验结论,最后得出结论“串联电路IA=IB=IC,并联IC=IA+IB。

⑥反思实验中误差的原因,实验中应避免的错误。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其实在实验之前老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所猜测,做好对学生正确引导的准备。这里有知识方面的和实验技术方面的,还有观察分析方面的。对于实验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仪器,老师要给以介绍,包括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使用中的难点,在实验前老师必须适当的引导启发。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做到不凑合,不毛糙,养成严谨操作,尊重客观事实。实验完毕,要爱护仪器,自觉整理仪器,摆放有序。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自然提高了实验兴趣,提供了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重要的。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每一个规律,一般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应用而得到的。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注意:①应从什么地方观察起,发生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前提是什么;②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能说明什么问题;③再从这些问题中如何判断推理,概括出什么有关性质和规律等,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不断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鼓面发声,观察刻度尺发声。

先把纸屑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纸屑静止。敲击鼓面,鼓面发声,纸屑跳跃,用手按住鼓面而停止发声,纸屑停止跳跃。

将刻度尺伸出桌边一段,按住尺的一端,用手拨动伸出端,能听到声音,此时的尺子处于震动状态,用手按住尺子,让尺子停止震动,就没有声音产生。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震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这样使学生手、脑、眼并用都得到训练,逐步掌握:边观察、边思考的方法,又可以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先给烧杯中加入热水,再给热水加热到沸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开始加热时有水泡从锅底部向水面上升,气泡不断变大一直到水面破裂,放出水蒸气。再用冷水重做实验,即:将烧杯中注入冷水,然后加热,加热了一会没有沸腾,我就告诉学生倒掉一部分水,同时将酒精灯火焰调大点,这样很快水会沸腾了。引导学生观察,刚开始加热时,器壁上有气泡产生,过一会气泡脱离器壁向水面上升,气泡逐渐变小,还没有到水面就消失了,同时伴有吱吱的响声,再过一会又有气泡在器壁产生,渐渐的变大,于是脱离器壁向水表面上升,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气体,这时水就沸腾了。

这个沸腾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如果不细心观察,就不能发现冷水沸腾和热水沸腾时有区别的,热水沸腾的过程只有沸腾时才有气泡产生,而冷水沸腾是有两次气泡产生的,刚开始时器壁刚热,就有一些小气泡产生,到了沸腾时又有气泡产生,而且两次气泡的变化迥然不同,学生是很难观察清楚的,所以这个实验应该多次做,让学生自己动手,认真观察,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目的。

第2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我们老师积极研究对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因教有所得、学有所成而充满自信、快乐成长.总结老师们成功的经验,其共同特点就是对课堂结构进行最优化组合,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高要求,使学生随时巩固、掌握所学内容,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将问题全部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率的课.

一、教学的起点要低一些

初中物理面向全体同学以及学科特点以及物理教学的方法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比较“低”的起点.

(1)符合学生的物理学情.学生刚刚学习物理,成就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大影响,如果起点过高,容易导致习得性无助现象,尤其在初二,浮力、压强都是学生不容易吃透的物理概念,教学的起点更是要放低点,低起点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继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亲近物理,喜欢物理,爱上物理课.

(2)有利于开拓课程资源,基于学生的生活情境设置低起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更为原始化,视野更加深,学生一旦学会了学习、观察和思考,他们就能够从生活中选择更加多的课程资源,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用到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中来,在应用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比较容易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物理学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促进学习内驱力的提高.如减少噪声的方法,尽可能地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找实例.学生就很容易地能够对噪声的问题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

(3)教学起点低是相对的,起点的设置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将教学内容进行拆解,设置到学生能够理解的情境中,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提升.

二、情境要更生活化一些

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一定要在课堂当中进行,很多中学都为物理配备了一定规模的实验室,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实践.初中生对于一些东西都比较新奇,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大脑高速运转,更有助于他们接受知识,勤于思考,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师的讲解下一步步进行试验,有着实际的学习体会,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可以将实验游戏化,举办一个小型的物理实验比赛,看看谁能利用物理实验想出有趣的点子呈现出来,可以是小制作、小魔术的形式,供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准备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不仅是实验室的学习,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例如观察钟表,了解其运动的原理等.在生活中用物理的眼光看待问题,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加强物理学习的兴趣的办法.

三、教学方式要更具感染力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语言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有着良好的表达能力,去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学生才愿意继续听课,否则课件、教材设计得再好也是徒然.我们都愿意与风趣幽默的人打交道,因为会有一种亲切、轻松、愉快的感觉.一位老师语言的风趣幽默是一种成熟、睿智且有能力的体现,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笑声中结束每一堂课的学习.可以在讲到一个物理现象时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个小笑话,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学生的印象,一举两得.例如讲到抽象的大气压的概念,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既真正了解了大气压在自然界确实存在,又增强了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但是应试教育始终都对初中物理的教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接受素质教育.但是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相信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插曲,以创新的眼光发掘教学方式,就一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不仅仅是头脑中的死知识,还有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明天符合社会的要求,成为21世纪创新型的全面人才.

四、实验教学要更有趣一些

第3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在初中教学学科中,地理属于一门教学特殊的学科,因为地理教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需要大量的教学信息作为基础,但是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全面实现这样的教学条件。随着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教学手段的引进能够有效突破这一限制,能够让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提升。例如开展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等内容教学中,许多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绘制图解进行分布讲述,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演示直观性也不强,降低了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只需要从相关教学网站上下载多媒体课件,并在备课过程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学课程中只要移动鼠标就可以形象地展示整个分布和变化过程,不仅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而且所提供的教学信息容量更为完善和充足,有效提升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学科渗透联动,增加地理学习魅力

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就地理教地理没有能够走出单一学科的限制,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之间能够开展有效渗透综合利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整合各种学科的知识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一位教师开展教学中,在讲述自然气候环境以及地域特点等方面内容时,形象地将古诗文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部分运用起来,比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让学生结合古人的诗句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分析其中揭示的地理信息,在这样形象的教学过程,通过地理知识与语文学科的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再比如教学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等内容中,涉及的学科更为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从法律角度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与政治角度相结合,从探究原因分析过程等角度寻找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根源,与生物、物理教学相结合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地理教学与各门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运用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学习方法指点

增加学生学习成效地将答案给予学生,远不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本领。在地理教学更应当做到如此,应当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地理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图表又有文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开展地理学习。在内容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精读等方式熟悉教材内容,对照学习提纲,筛选出重难点,实行重点突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吸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其中优秀的学习方法进行本土化改造,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特点、能力实际为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四、强化师生互动教学,增加学习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果不能够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等消极情感,这样的消极情感在教学活动的负面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模式改革中,重中之重是要通过师生互动教学作用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习学习能力。重点要抓好五方面:一是要求学生认真看教材,看探究题,看教师的教学演示,对教材内容迅速熟悉;二是深入思考,要求学生对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深入的思考,尝试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三是要以学习合作小组等载体为依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依靠集体的研究成果提高学习成效。四是在自主学习结束以后还要进行检测练习,要对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师布置的检测内容,全面反映课堂学习成效;五是要积极创设各种模拟意境,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如面对环境保护问题要求学生分析扮演群众、企业主、政府官员、环境专家等角色,站在各自的立场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这一方法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五、强化教学评价改革,增加促进引导效应

第4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概念图

新课标的出现,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按照新课标进行高效率教学是值得教师思考的课题.概念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帮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分为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两大类.概念构图更加重视制作概念图的过程,而概念地图则是重视概念图的成果.概念图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物理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影响等方式进行表达,这不仅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具体概念有了深入了解,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并实际运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图制作方式比较

1.传统模式.在上个世纪中期,概念图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加以运用,由于当时科技发展的限制,概念图都是通过手绘来进行完成,一般学者在制作概念图时仅仅需要纸笔.传统模式的优点是绘图方式比较简便,缺点是手绘概念图需要极高物理知识素养并且耗时长.

2.现代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绘概念图已经临近淘汰,就像工程施工图一样,科技发展之前设计师都是手绘图纸,现如今设计师绘图时都利用CAD等绘图软件来完成,概念图也是如此.由于现代概念图软件的出现,使绘图人员更加方便简洁地进行绘制,计算机绘图有着传统绘图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绘图软件不仅能够精准绘图,还能减少绘图时间,使概念图内容更加丰富,唯一的缺点就是使用者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三、概念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性

1.针对性.由于物理知识繁多且复杂,所以在绘制初中物理概念图时要突出物理知识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对于知识要点进行绘制概念图.此外,还要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自身认知范围进行概念图的绘制.

2.发展性.由于初中物理知识都是一环套一环,所以在绘制概念图时一定要注意将知识要点的连接部分做好标注,随着以后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入再将原有概念图进行拓展,使概念图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3.多样性.虽然物理知识的所有要点都是固定的,但是根据概念图的多样性能够将侧重点和知识要点进行改正,使其不被课本上的知识所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现有物理知识程度绘制概念图,能够发挥概念图的作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4.简洁性.物理知识是非常繁多复杂的,初中物理课本上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仍然对初中生是一个难题,概念图具有简洁性的特征,能够将初中物理繁多复杂的知识点通过简洁的概念图方式进行传递.简洁明了的概念图,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使概念图发挥到最大效果.

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策略

1.明确知识要点绘制概念图.在绘制概念图时,要明确物理知识要点,不能盲目地将所有课本上的知识点都绘制在概念图中,概念图要求简洁明了,能够使学生轻易了解基本知识要点.在绘制概念图时,一定要明确知识要点的选择,根据知识要点和学生的实际物理知识情况进行划分,教师利用概念图稍加引导,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2.整理知识,师生共同完成概念图.教师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利用概念图来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并且要让学生自行绘制概念图.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使学生能够总结归纳知识要点,通过知识要点来回顾课堂中所学知识,利用物理的逻辑性进行概念图的绘制,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够使学生具有自主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自行绘制的概念图其根本作用和意义是教师绘制的概念图无法比拟的.

3.利用概念图巩固知识.教师利用概念图对其中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重新将课堂中的知识要点复习一遍,并能够通过概念图的知识节点延伸到其他知识要点,这样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基础概念和物理规律有全方位了解.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利用概念图的多样性、简洁性、针对性和发展性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革命性创新.

第5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方法;主动性

物理是属于自然学科中比较重要的学科,同时该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很好的理解力,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方式去辅助开拓其思维模式。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

1.物理教学是对一般物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刚刚接触到这门崭新的学科,对于物理学科的性质以及研究学习的方向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物理学科的基本性质以及该学科学习中需要注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所以说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其实是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初期认识阶段和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分析时期,同时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需要注重对一些具体物理现象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遇到具体的物理难题时通过一些模拟的实验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这些问题,这也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之一。

2.物理课堂教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去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

物理其实是人们认识一些常见现象的自然科学,但是要想彻底地去解释这些现象则需要我们不断了解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这就需要相关的研究者去通过反复的实验过程去验证并且演算相应的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相应的科学规律并尽可能通过一些物理公式体现出来,所以对于物理学习的学生而言,也需要有物理大师们的探索精神,在学习到具体的物理公式和现象时需要对一些物理公式进行反复的推导验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能够更深地理解、运用物理公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电路学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得知I=U/R这是一般的物理公式,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通过具体的电压和电阻数计算得出相应的电流数,这就是典型的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二、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和需要注意的要点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于具体物理现象的接受操作情况综合体现出来,这样的定位主要是考虑到,在一般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但是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不同的限制导致学生接受实验教学的情况不一,这也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另外,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影响教师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另一因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较重,学生除了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外,还需要学习其他八门主要的学科,这样势必会让学生的学习精力比较分散,对于学生物理的学习来说也是不利的,一旦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初期没有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认识,有可能在后续的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就会产生不良的效果,这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要点之一。最后,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强弱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又一主要因素,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具有主动学习,探索未知事物的意识,对于其是否能够获取和验证某一自然规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非常关键的。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对该阶段的物理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一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态度,只有这样,物理的实验教学才会有条不紊地展开,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物理的教学就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以及探索世界的意识,这也与教师的期望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王浩,吴伟.物理习题教学中“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3(03).

第6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考前地理复习方法总结

1..深入思考

纵横联系

要学好地理,深入思考不可缺少,随着学习的进阶,你要加大深入思考时间在所有地理学习时间中的比例。

与“热点”问题联系:经常用课本中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相联系,通过深入思考,用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与历史联系:把地理和历史相联系。如把地理中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上近代西方殖民活动联系起来。

用政治原理分析地理现象:例如,用哲学原理分析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关系。

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你要经常浏览一些报刊和网络上的文章,找出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层联系。例如,把地理中的工业布局与国家政策相联系。

运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知识:例如,用数学图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用数学公式分析某些地理原理。再例如,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原因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

不同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深入思考:例如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可以从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角度去论证,还可以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影响等多角度考虑。

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思考

地理和物理,都有一个“理”字,因此,你可以尝试着把一些物理的学习方法用于地理。例如,深入思考。如果说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深入思考,那么,对于地理来说,至少要在学习某些知识时,要深入思考,例如围绕某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你可以把“经度、纬度”作为一个核心知识点,围绕“经度、纬度”这个核心,把课本上所有重点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风带、地形、植被、农业等进行归类。这样,当你在做题时,涉及到某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你就能想到对应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了;反之,当你做题时得知某个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信息时,就有可能猜测出这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了。

总之,在深入思考时,你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小球,你可以放在手中、随意玩弄。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从书籍、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与地理相关的信息时,你要深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海啸或者海平面发生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那些重大影响?”在深入思考的同时,你还要翻阅课本和参考书。

养成时刻深入思考的习惯

例如,随时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2.把握要点

把握基本知识点的要点

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是指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点、结论等。它们分布在课本中的各个部分,从大的方面,有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等;从小的方面,有晨昏线、太阳高度、气候类型等等。

一般的,能够体现地理学核心思想、充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的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如历史、政治等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多为高考的重点。

把握地理基本知识点的要点的两种方法:一、自己总结出知识点的要点。你在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精读课本、看参考书时,把基本知识点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用一、两句话总结出来,并记忆准确,还要记在笔记本上。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能不断提高你的把握要点能力。二、记忆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要点。有些老师和参考书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要点总结的很好:非常清晰、完整、简明,你只要记住它们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见效快,但灵活运用性差。

你可以把上面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自己总结出的基本知识点的要点,并与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进行比较,看看谁总结的更好。

总结出典型题目的要点并归类

平时学习时练习做的不错,但考试时却有很多题目做不出来,其原因之一就是做题时不能把握要点。地理不像数学,没有那么多解题技巧,对于很多题目,只要你能分析出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要点,往往就能解决了。例如“太阳高度角”类题目,只要你把数学上的三角函数等运用到这道题目对应的地理知识点,往往就能解决了。

老师和参考书:对于学习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典型题目的要点,你可以把老师和参考书上总结的要点记忆下来,练习和考试时,直接一一对应就可以了。

归类:把典型题目的要点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点或者按照解题技巧进行归类,并“串”起来,就能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适用于地理处于高级阶段者)

所谓“热点”题目,就是把运用地理知识点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你可以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等的信息中总结出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课本上的地理原理联系起来。

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通过仔细分析历年考题中的“热点”题目,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你就能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你还能知道自己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收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把握要点:在浏览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时,你只吸收那些与课本和高考大纲范围内的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信息,对于其他的信息,你不必理会。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提高把握要点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有用信息,鉴别错误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另外,你不必从“学者”的角度分析,分析的过于深入。

总结、回忆、笔记本

题型和解题套路:对于地理,有很多题型,每个题型往往都有固定的解题套路,你要把总结出的题型和解题套路记在笔记本上,随着题目的积累,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些解题套路。

由于地理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较多,不同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进行组合,会出现多个题型,所以,你还要不断简化题型。

这些东西,你要记在笔记本上。

回忆再现:当你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脑中可以不断的回忆再现,回忆再现地理原理、知识点、一幅幅地图、解题技巧、解题套路、知识体系,等等。

知识体系:你的知识体系要同时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笔记本,一个是你的大脑。你要经常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整理笔记本、梳理和回忆知识,使笔记本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明晰。

3.查漏补缺

尽快弥补知识漏洞

初中地理知识的相关基础知识: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相关知识,都要尽快掌握好,不能有知识上的明显漏洞。要形成初中、高中地理知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你可以把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放在一起学习;你还可以把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高中地理中,例如学习高中“地球运动”时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高中“地壳运动”时应复习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部分,等等。

以前没有学好的基础知识:对于以前没有学好的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初中课本上的还高中的,你都要尽快掌握好。

历史、政治、语文、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

地理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政治知识,如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等等;如果你的语文文言文没有学好,基本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数学工具如立体几何没学好,也会影响地理的学习。你可以根据历年高考题,体味如何将其他课程的知识运用到地理中。

高考地理中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第7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天津北方网讯:上周五,市教委《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本市“中考”改革正式启动。本市将从2019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左右初步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

根据《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本市将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两考合一”考试。同时,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物理(含实验)、化学(含实验)、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13 门课程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

考试的组织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5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历史、道德与法治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开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地理、生物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体育与健康包括平时和统一测试两个部分,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根据全市统一要求,以书面笔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考试结果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三点新变化

一是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二是除原有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外,以原始分呈现的历史、道德与法治成绩,和以等级形式呈现的地理、生物成绩,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录取依据。三是体育与健康成绩总分值由30分提升为40分。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细化和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从初中入学起,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每学期末对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公示。规范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健全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保障机制。

包含日常行为表现、专题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表彰和奖励等评价要点。

思想品德

包含国家课程修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修习、研究性学习成果、个人优势学科学习和社团活动情况等评价要点。

学业水平

包含体育课程修习、日常体育类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心理素质、体育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

身心健康

包含艺术类课程修习、艺术类活动、艺术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

艺术素养

包含学军、学工、学农、研学实践教育等集体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课堂活动,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评价要点。

社会实践

按照要求,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开展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积极作用。

“全科开考”

不增加学生负担

实施“全科开考”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我市教学实际,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不出偏题怪题;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部分科目采用等级方式呈现,避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构成和数量上,只增加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做到文理兼顾、适度负担。

六年级学生家长

提高体育分值 促进身体发展

这次“中考”改革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新初一”年级开始实施,现在这个阶段,这批学生还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阶段。本市“中考”改革的消息传来,最关注的就是这批学生的家长。很多家长对此表示还没来得及细想,也有家长表示以后紧盯语数外的策略要换一换了。

第8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曾沛鑫老师是一位初中物理新老师,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公开招聘到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工作刚满二年,选择一位新老师读解他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因为教学艺术本来就存在于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学艺术并不是教学经验的使然,而是人们心灵相通本性的使然。曾老师年轻气盛、心智水平高、物理知识好、思想活跃、与人交谈反应敏捷、善于聆听对方语义及时作出反应回答、很容易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心灵的互动、心灵的共鸣,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艺术效果。本文透过曾老师的一节物理课,读解其课堂教学艺术上的师生心灵互动表现。

读解曾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以徐炳钦创作的《禅的学说》的禅学理论关于教学艺术论的理论为基础。其学术原理如下:

禅学理论应用于教育上,把教师与学生间知识的传递建立在意识场的物质基础上,可以建立起教育艺术的理论。

根据禅学理论的知识,人体含有意识荷,意识荷能随人的意识活动进行场性分布,意识信息能以意识荷为介质进行心与心的信息传递,这就是教育艺术的物质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艺术性地建立师生之间的同性同息的意识空间,产生知识信息传递的心意共鸣,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这就是课堂教育艺术的构建。

教育艺术论:教育艺术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发出语音信息的同时,以意相随,同步发出心意信息,这是老师在课堂空间中组建意识场,学生听课领会老师的语音信息的同时,心意中同步形知识信息的意识空间场,老师与学生的意识场同步叠加,则发生课堂上同性同信的心意共鸣,老师与学生形成富有情感的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教育艺术是老师与学生以知识为纽带的心灵的互动,教育艺术的开展要求教师具有把握和应用课堂艺术的能力。

在听课前,我对初三物理课本的作者思想、初中物理知识特点、课本语言表达方式、图文含义、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等进行参禅感悟:发现初中物理教学需与初中物理知识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感悟 :物理课程分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其相应的物理老师也分初中物理老师、高中物理老师、大学物理老师, 不同的物理老师如何看待初中的物理知识:初中物理老师会感觉到物理知识点多而分散,难以建立起物理现象的空间思维,物理概念、物理定义、物理公式等理解与应用都让初中物理教学变得困难;高中物理老师会觉得初中物理知识只是物理学的入门知识基础,只是各种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浅表层的粗略学习,数学应用能力很低;大学物理老师则会认为初中物理知识就象是成年人看儿童图画书,只是非常简单的物理入门知识。透过从不同物理老师的视角,可以看出物理知识的生成与学习特点:物理现象的理解(初中物理)——物理现象的规律性知识——物理知识数学公式表达与应用(高中物理)——物理知识的高等数理化应用(大学物理)。初中物理是对日常物理现象的基础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就必须体现其初中物理知识特点:注重物理现象的理解。初中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很容易忽略了这一点:把高中物理知识的文字理解与数学能力提前下放到初中物理知识课堂讲解上。

对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感悟:初中二级年开始学习物理,初中物理要求学生通过各种自然物理现象、物质属性总结出来物理知识,并能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问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这种理解是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物理现象意识空间的过程,老师的物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现象的意识影象,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物理现象。

基于上述的两点认识,我就确定了我听课的分析方向:物理现象、物质属性理解——熟记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解题,并注重课堂上的师生心意信息的互动,课堂教育艺术的效果。

曾沛鑫老师上的这节物理课是:密度知识巩固习题课。

密度知识的相关物理现象、物质属性的理解:质量的概念、体积的概念、固液气的物态知识,水、冰、铁、水银、铜等各种物质的密度属性的理解。

密度的知识:物质的一种物理特征,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ρ=m/v。

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物理物问题:应用密度分辨物质、应用密度公式解题等。

曾佩鑫教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理解——熟记——应用”这一物理知学学习过程:

1、课前物理科代表领读物理笔记,熟记物理知识,上课后老师再让学生齐读本章学过的知识笔记,熟记物事知识。

点评:注重熟记训练。

2、上课开始,以提问方式复习巩固物态知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与异同点。再给学生10秒钟时间复习笔记,熟记物态知识,然后合上课本,进行物态知识小测。

点评:小测前强化熟记训练。

3、结合学案开始密度知识的巩固复习训练课

(1)老师简述密度定义后提问复习密度的含义:铁的密度:7.9Х103kg/m3的物理含义。

点评:老师简述密度定义时,没有突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不同。结合铁的密度:7.9Х103kg/m3讲解密度知识则很好,复习了密度定义概念的表达方法及其含义。

(2)提问导入固态、液态、气态的密度大小比较:发现水银的密度比很多固态物质的密度大,是一种特例。

点评:应结合课本的密度表,复习固态、液态、气态的密度大小比较。

4、密度公式ρ=m/v的巩固应用复习

(1)提问:把一块砖头劈成两半,密度有没有变化?

课堂讲评:应用公式演绎:ρ=m1/2÷v1/2=m/v,结果没变化。

点评:应同时结合密度是物质一种征性:同一物质密度相同,巩固物性知识。

(2)提问:把一杯水变成冰,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课堂讲评:冰箱实验结果,冰的体积变大,ρ=m(不变)÷v(变大)=结果变小。

点评:应同时结合课本的密度表,比较水、冰、海水三者的密度。

5、密度的课堂训练:共5小题。

(1)给20 秒钟时间让学生做1-2题,提问答题、解题,老师结合学生思路课堂讲评。

(2)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做3-5题,提问答题、解题,老师结合学生思路课堂讲评。

点评: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练习,让学生充分了思考解题,老师的课堂讲评抓住学生的题解思想要点,进行以知识为纽带的思想互动,体现课堂教学艺术效果。

6、布置作业。

透过曾老师整节课的过程表现,可以总结曾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特点:

1、曾老师是重点大学物理系毕业生,物理基础知识好,思想反应快,说话交流善于聆听对方语义并及时应对回答,属智慧型、知识型老师。

2、曾老师的这些特点反映到课堂教学上,就能体现出很好的课堂教学艺术效果:老师讲课语音发出的同时 同步发出心意信息,并关注学生的思想反应,在聆听到学生理解反应时,再作进一步的课堂知识传递,这就是课堂教学艺术,师生心意信息的互通互动,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3、曾老师熟悉全班的每一位学生,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的提问能对每一位学生适当的提示,激发其思想意识信息,这有效地提高了在课堂的心意互动方面效果。

4、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完成练习,让学生充分了思考解题,老师的课堂讲评抓住学生的题解思想要点,进行以知识为纽带的思想互动,体现课堂教学艺术效果。

5、物理教学体现“物理现象的理解——熟记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这一物理学习过程。

为曾老师提出需要改进的一点意见是:结合课本内容,强化物理现象、物质属性、物理原理理解教学,体现“物理现象的理解——熟记物理知识”这一初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同一课题,如果让一位高中物理老师上课,则会以高中生的水平采用不同的知识切入点:则会单刀进入密度公式ρ=m/v,讲明ρ、m、v的物理单位,则进行习题训练,这样的教法,对于初中学生,在物理知识的理解上就会产生困难,以至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困难所在是要把物理现象转化为学生大脑中的物理知识意识空间,自然界的所有物理现象都是物理学习的内容,物理概念、物质属性、物理规律等,都需要相应物理现象思想意识空间的建立与形成,初中物理课本有非常多的插书、形象、直观、容易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现象的意识空间,初中物理教学应善用课本插图及论述,形象直观地学习物理知识。

曾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因为老师的物理水平高而选用物理定义文字讲解或物理公式导入等高端的物理课堂讲解方法,曾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紧扣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师生以物理知识为纽带的思想互动,这就是课堂教学艺术。

在此为曾老师提几点建议:

1、注要初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的知识生成特点,强化物现象、物理概念、物质属性、物理规律的基础知识训练,首先让学生学会理解,再行熟记,最后才是应用能力的训练。不要把初中生当作高中生或大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

2、不要因为日后教学经验的丰富,对中考考题的研究而演变成考题主导型的课堂教学,在物理课堂上满口腔是考题、满堂课是知识点的重要,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退化,物理课需以物理知识为纽带的师生心灵互动。

第9篇: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方法

一、基于教材基础,构建完善的理论轮廓

在力学知识的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并把控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概念简化、联系对比、举例分析、归纳总结、类比等思想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深刻理解,熟练于心,构建完整的力学知识网。例如,在讲述“功”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它的两个构成要素是力和距离,而这里的距离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又如,在对经典力学牛顿运动定律的讲解中,可以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特点和性质:第一、二定律重在研究单个物体及其运动状态,第三定律重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一、二定律间存在推导关系,而第三定律则进一步完善了力的概念。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又统一的。

二、强化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力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让学生亲自领略物理世界的无限风景,打开力学知识的大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主、积极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重点章节知识的学习,要“授之以渔”,教给他们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对于当前力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帮助,更能让学生在将来的物理学习中受益无穷。

三、就地选材,将力学教学融入生活情景

力学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大到世界宇宙,小到分子微尘,力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世界的各个角落,力学知识的取材无处不在。物理教师可以从就地取材,从日常生活随手可见的物品着手,对身边的事物和情景举例分析,让学生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领略力学的魅力所在,构建起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无论是有限的实验演示,还是简陋的设备仪器,重要的不是传授机械的力学知识,而是传播一种物理的思维方式。从最简单的受力分析开始,到解题思路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动手体验,让其亲自参与到课堂题目的讲解中,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随意发挥,寓学于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