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文化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进一步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勤政廉政教育,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2、增收节支,加强资产管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挖掘用活土地资源,一方面可解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能增强村级可用财力。09年,对原新潮制衣厂老厂房进行改造,和原土地租用金适当提高,预计年可增加财力1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还要节约开支,用活用好集体的每一笔资金,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3、投入60万元对村6000多米道路进行硬化。
4、投入5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修缮,便利广大村民就医保健。
5、投入8万元建立村级实战型警务室,加强对村区域内的夜间巡逻,社会治安得到进一步稳定。
6、投入15万元公开招聘保洁公司,对村区域进行全天侯保洁,真正做到长效管理,长治久洁。顺利通过省级卫生村的复查。
7、配合镇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做好急需建房户的思想工作,保证社会的稳定。同时切实抓好宅基地管理,完善一支农宅信息员队伍,加强土地管理力度。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对当代企业及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
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更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正确决策节约更多的时间,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扩大企业和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从表面看,改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从手工到电子计算机操作,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减轻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压力,将计算机逐渐代替手工记账的方式对会计历史的发展进程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工作人员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分工的不同,企业和经济组织在人才培养和筛选方面也会出现全新的要求,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经济运营成本方面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企业及经济组织在传统的会计工作过程中,需要招聘很多具有工作经验的会计工作人员来对完成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比如进行核算、填表、对账等复杂的工作程序。会计电算化的引用可以帮助企业及经济组织更好地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借助电子计算机及各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帮助来完成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减少支出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有利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较差
一方面,某些软件可能欠缺防护,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状况被窃取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的现象可能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为获得不法的资产,或为躲避税收等,私自在企业内部改变真实的会计信息,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出现会计舞弊的案例,比如国外的麦克森&罗宾斯公司、法尔莫公司以及国内红光实业、蓝天股份等,这样的案例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不良的荣誉,更对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给国家带来损失。会计舞弊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和维护方面需要更大的力度,尤其是安全性能的研究。
(二)会计电算化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和维护负有直接的责任,对软件和系统也有直接的接触和了解,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比,具有更加便利地条件和实力来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进行一定的操作,让满足自己对利益的追求。在会计电算化的舞弊方法中,很多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技能才能进行的操作,比如篡改会计电算化的程序,达到满足自己利益的目的。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很多企业信息泄露的原因并不光是由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背叛,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让竞争企业和不法分子趁机获取内部机密信息。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计算机专业技能方面进行不断的进修,积极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维护,减少信息泄露的机会,为企业降低一定的损失。从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两方面来分析,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具体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软件安全性能的开发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业发展在历史上的突破。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改进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比较薄弱,国家和政府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引进更多的、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研发经验来帮助会计电算化的更快进步。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有利于会计行业的政策,让会计电算化能够有更好地发展空间,减少会计电算化普及的阻碍。在研发经费方面,国家和政府也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支持,让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更有动力,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性能方面更有进步,保障更多企业的根本利益。企业是促进技术革新的主要动力,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但是对于软件开发和维护方面的投入仍然缺乏。企业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重视力度,端正经费支出的态度。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整体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需要对会计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同时对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方面需要从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两方面进行,在职业道德方面,企业应该定时对会计电算化职业道德进行统一培训,降低会计信息泄露的风险,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对企业自身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在会计基础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结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进行引导和讲解,使员工对会计电算化具有更深层次的、更专业的认识,激发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认同感,鼓励员工提高自己工作效率。
四、结论
经济社会已经处于信息化的新时代,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帮助,让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能够具有更准确、更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会计电算化能够推动会计工作的新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流通提供有力的保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能够为会计电算化的前进提供更多的可能。虽然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会计电算化软件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但是通过国家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重视与努力,会计电算化工作会为更多的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镇政府安全工作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继续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主线,强化监管,综合治理,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牢、抓紧、抓细、抓实,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 安全生产目标
(一)、把各种事故死亡人数全年控制在镇目标范围以内。
(二)、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伤亡事故。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重点对剧毒物品和液化气销售单位进行定期排查,强化危险化学品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监督。
(二)、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加大施工工地检查力度,定期对本辖区内的在建工地安全生产工作的督促。
(三)、烟花爆竹安全工作。继续配合镇安办,辖区管段***抓好烟花爆竹的储存、经营、使用等环节的整治。落实烟花爆竹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抓好农村危房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除隐患。
(五)、抓好本辖区的塘堰、警示标牌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是上层建筑,它却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结晶,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更是推动人类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重要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是凝聚人民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力量与精神支柱。本文就如何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出一些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35-0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文化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农村文化工作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必要的有效工具,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同时担负着培育新型的、多样的农村文化,繁荣农村的民间文艺,塑造当代新型农民精神风貌的重任。如何开创农村文化工作的新局面,笔者就本人20余年的农村文化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社区和农村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是对群众文化认识不明确。一些人认为群众文化就是“唱唱跳跳,翻翻闹闹,说说笑笑,吹吹叫叫”。
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工作人员编制少(1~2人)的情况下,由于要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必须身兼多职(如住村、党政办、大厅、民政等),根本无法发挥农村文化的重要支点工作”
三是多数村组群众文化工作无人负责,多数无图书室、游艺室,无活动场所。没有业务人员指导,更谈不上什么组织制度的健全。
四是即使有些老班子,如自乐班,演出组,演奏乐队等活动,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的以挣钱为主,不择手段,演出低级庸俗甚至腐朽不堪。有的助兴演出,迷信色彩浓厚,与时代要求极不相称。
五是庙会文化真正成了“神”会,“香烟茂盛”,特别是一些地方庙会居然成了赌博的集中地,打麻将,摇宝,推牌九,抹花花,打弹弹等等,比比皆是。
六是现有文艺活动需要很好的改革,开展新的创作,赋以新的内容。几十年来,始终只是老调重弹,老话重说,老戏重演,不能取掉低级无味的内容,令人担忧。
七是农村现在除了电视机比较普及外,其余文体活动几乎没有开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对文化的需求不仅要求迫切,而且要求更新更高、更雅更宽广,内容更丰富。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刻不容缓。
2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对策和办法
2.1 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倡导农民健康娱乐。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精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考核中把社会事业等各项“软”指标“硬”起来,不要“喊得多,做得少”。基层文化建设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一是要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的东西。二是要真正意义上的加大投入。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就应该投入,不应该全部推向市场,因为经济与文化社会事业是否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我们要看到人民群众在打麻将娱乐背后的空虚和无奈,如果我们有层次更多、更加有效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还会有多少人去打麻将呢?
2.2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两条脚走路的方针,以国办为主导,国办、民办并举。
一方面要明确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是政府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国办文化机构在农村文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如加大闭路电视的普及力度,把在农村很管用的广播恢复发展起来,完善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的网络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等。
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调动民间艺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活动搞起来。通过积极引导、民办公助、税收优惠、培训骨干、表彰奖励、加强管理等方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2.3 加快发展文化设施建设,落实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加大投入力度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能再让基层文化工作者激动一阵子,等待一阵子、失望一阵子。切实解决县级两馆设施空白点和设施落后问题,切实解决乡镇文化站只有牌子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活动的问题。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加以扶持和引导。逐步缩小城乡的差距,逐步缩小区域的差距。
2.4 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是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最现实的行动。
实践证明,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工作手段,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春节前夕,万州区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就给农民带去了过年的感觉,上万幅春联,到一方就一抢而空,那场面不得不使人感慨。文化下乡,不但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艺术团体、职工艺术团体、老年艺术团体、社会艺术团体等下乡,在农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农民的兴趣爱好,带动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体活动。
2.5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应该抓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
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抓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文化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因建设需要土地被征用后的失地农民,他们不仅有娱乐欲望和精力,而且有时间,当地政府应重点引导、培训、组织他们参加文化活动。这些人经常爱聚集在一起,无事可做,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化活动吸引他们,他们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
3 结束语
总之,农村群众文化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前途无量,蕴藏着极大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只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认真努力,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调动农村村民的积极性,农村群众文化一定会出现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政税收;问题;改革
较过去而言,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这是依赖于财政税收工作的缘故。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在在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碍于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因此,为了使我国财政经济的发展不受阻碍,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制度。本文就分析了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建议。
一、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税收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逃税、偷税等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虚开、伪造或倒卖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这都是我国财政税收的监管制度不健全的表现。此外,财政税收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税收差额,有的高达40%。再者,一些企业或经销商没有实际的经营指标,通常都是经过伪造的,把财务成果虚报给财政税收部门,在财税监管制度不严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获利。尤其是那些不法企业,为了避税建立多个账薄,有真实账簿和虚假账簿之分,在缴税时会呈递虚假账簿,对于财政税收部门来说就流失了部分税收。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体制,偷税、逃税、漏税就会遍地开花,影响国家财政经济的发展。
(二)现有的财政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财税部门现有的财税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漏洞。首先是没有健全的税收种类,税收调节社会分配的功能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其次,政府还没有把一些非税收入纳入财税管理体系中,不重视环境和资源的相关税收,影响环境、资源的保护。再次,没有设置合理的增值税与所得税,这就妨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改革。最后,分税制不完善,没有划分清楚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收入比例。
(三)财政税收的预算体制不完善
财政预算中没有建立周期财政预算和中长期财政预算的制度,我国财政税收的预算体制所涉及的范围很小,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发展不利。除此之外,我国的财税预算体制缺乏监督机制,这就使得财政预算结果得不到审批,失去了意义。
(四)地方财政工作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不同区域的财力分配是不一样的,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所拥有的财力是不平衡的,这给地方财政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各级地方政府缺乏完善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支付制度,财政结构不合理。
二、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建议
(一)使转移支付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转移支付的资金要有稳定的来源,加强中央对地方、省市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第二,使转移支付的分配比例达到最优化,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要适当扩大,合理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第三,管理好转移支付的资金,确保其落到实处。第四,转移支付要考虑到各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人均收入等因素。
(二)适当调节财政支出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政府的能力范围内适当调节财政支出,用于公用设施的建设,重点项目的投资等。尤其在农村,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对农村的科教、社保、卫生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可适当放宽,把财政支出的工作重点放在公共服务行业。
(三)完善财政预算制度
财政预算对财税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使财政预算制度得到完善是一种必然性。第一,财政预算的覆盖范围要扩大化,预算体系也要进一步改革,从单一的财政预算体系到多方面的预算体系,包括经常性预算、周期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资本性预算等。第二,财政预算也要把眼光放长远,因此中长期的财政预算对国家的财政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改革会计制度
财税的缴纳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而数据又是经会计的合算和审核才形成的,在此过程中的数据会因各种原因而失真。因此,必须要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目前的会计工作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的,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水平,充分发挥税收会计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财政税收的实际情况就能被很好的反映出来。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税收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提高,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很有帮助。改革财税制度要用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的方式,抓紧落实财税工作,杜绝偷税、逃税、漏税的现象,完善税收制度刻不容缓。(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淼.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2).
[2]全淅玉.加强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思考[J].经济视角(下),2012(04).
1.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指具有防洪、排涝、河道整治、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生态环境等单一功能或多种功能的兴利除害的工程,这就是传统的水利工程。传统的水利工程规划规划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生态水利,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来的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需要满足工程本身的生态规划要求,又要满足整个流域水系的生态要求,或者说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防洪、河道整治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和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建设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生态水利工程。
2. 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工作面临的困难
2.1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缺乏基于不同区域的评价标准和规划方法。
生态水利工程对于工程的服务目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区别,因为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来说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生态水利工程每个地区也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对于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说也有了一些大体的方法和规划标准,但是对于不同地区的工程来说就没有具体的规划指标和参考模式。因此,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来说还具有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缺乏针对于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把握以及因地制宜的不同规划方案。
2.2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工作的目标和标准的确定比较难。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来说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与原有单一的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有所不同,它更加注意维护和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发展,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实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和谐相处。所以基于这种特殊的任务,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好规划的目标和建设标准,对于工程要达到的标准都要有一个具体的量化。目前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的目标还都处于定向描述的阶段,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也没有具体量化的一些要求,所以这也就给工程的预期目标和标准的建设以及工程的建设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3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缺少生态水文测验资料。
对于工程的建设来说,一些前期必备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如此。生态水文的测验资料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关键和重要参考内容。如果不能从水文测验站的观测资料去分析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的正负影响机理,就很难基于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寻求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参数。当前,我国水文测验工作相对落后,水文测验站还不能适应当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对资料的需求。有关生态水文站方面的规划与布局在我国还未正式开展,国内也少有报道,不过我国已经提高了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会有一定的发展的。
2.4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技术人才匮乏。
不管对于什么类型的工程来说,人才都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实现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和生态学的有机结合,需要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人员不仅具备水利工程规划的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学的理论和知识。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使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与专业,具有两方面综合知识和规划能力技术人才匮乏,加之生态水利工程的实践活动的经验缺乏,可以参考与借鉴的规划项目有限,难以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和质量。
3. 生态水利工程基本规划原则
3.1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1)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外,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
(2)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上分析,应准寻风险小效益大的基本原则,由于生态系统的演变方向是随机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具有一定的风险,这需要在规划规划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应该合理的利用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获的规划路线。
3.2 生态系统自我规划、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是其重要特征。生态学用自组织功能来解释物种分布的丰富性现象,也用来说明食物网随时间的发展过程。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生境就可以支持一个能具有足够数量并能进行繁殖的种群。自组织功能原理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相似之处,只是研究的尺度不同而已。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是在地球生物圈所有种群的尺度上进行的,而自组织功能是在生态系统中种群之间发生的。依靠生态系统自规划、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规划和实现规划。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3.3 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1)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所谓“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2)同时,必须重视水域和生态环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表现为流量、水位和水量的水文周期变化和随机变化,也表现为河流淤积与侵蚀的交替变化造成河势的摆动。这些变化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变化范围从生境受到限制时期的高度临界状态到生境扩张时期的冗余状态。
(3)再者,要考虑生境边界的动态扩展问题。由于动物迁徙和植物的随机扩散,生境边界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动。
(4)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掌握长时间尺度的河流变化过程与生态现状的关系。河流生态修复长期的工作。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到20年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4 反馈调整式规划原则。
3.4.1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3.4.2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按照规划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规划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最理想状态应是没有外界胁迫的自然生态演进状态。在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恢复到未受人类干扰的河流原始状态往往是不可能的,可以理解这种原始状态是自然生态演进的极限状态上限。如果没有生态修复工程,在人类活动的胁迫下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这种状态则是极限状态的下限。在这两种极限状态之间,生态修复存在着多种可能性。针对具体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后,一种理想的可能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现有科学水平可能达到的最优值,表示生态演进的趋势是理想的。另一种差的情况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人们可接受的最低值。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形成了一个包络图。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实际状态都落在这个包络图中间。
3.4.3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规划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规划方法。是按照“规划-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这就需要在项目初期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进行长期观测。依靠完整的历史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阶段性的评估。
3.4.4 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评估的结果不外乎有几种可能:
(1)生态系统大体按照预定目标演进,不需要规划变更;
(2)需要局部调整规划,适应新的状况;
(3)原来制定的目标需要重大调整,相应进行规划。
4.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门将生态学和工程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也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很好的运用于实际的学科。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1.1 原始数据在录入中计算机对其准确性无法进行
判断
会计电算化是使用专用的会计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输入,计算机是在应用程序的控制下进行工作的,这样然后对输入完成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然后进行数据的存储工作。在会计电算化中,所有的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工作都是在计算机程序中自动进行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中只要保证财务软件是稳定运行的,在记账方面就不会出现差错。但是,要实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就一定要将原始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在输入原始数据的时候出现错误,计算机是无法进行识别的,这样就会导致以后的工作中都会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进行原始数据输入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真实并完全复核。同时,要在事后对原始数据和录入数据进行经常性的复查和审核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会计评价结果的实效性提供
保障。
1.2 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或权限分配不够明确
会计电算化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对操作人员的权限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设置,很多的会计软件在操作的过程中都是有无痕化操作风险的,这样就会使得一些人员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出现错误的操作也很难发现。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是有相关的人员进行审核和签章的,这种情况下,会计的信息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保存,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修改是可以从不同的笔迹进行责任的划分的。但是在实行了电算化以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就被会计软件取代了,凭证、账簿和报表都是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在任何人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的时候,都会影响计算机输出的结果,而且通过输出的结果是很难对责任进行划分的。为了更好的保证电算化的准确性,对不同的人员要授予不同的权限,这样可以更好的明确责任,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管理,在人员权限设置上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每个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设定,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避免系统中的数据被篡改,同时也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对使用的程序技能型数据库的更改。因此权限的严格设置和合理的分配才是保证会计结果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1.3 会计档案保管方面存在缺陷
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企业在进行会计资料保管的时候都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比如将计算机中的会计资料使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打印出来的资料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字迹逐渐模糊的情况,这样的资料在保管中根本就无法达到保存的期限。目前很多的企业都是采用这种做法对企业的会计档案进行保管的,对计算机中的电子档案不进行备份,这样会导致档案保存中出现不完整的情况。现在对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可以通过数据备份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实现在保存时间上相对长久。要对数据备份方式的档案管理提出更高、更规范的要求,同时要多份多点备份,以免因硬件的问题,而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1.4 会计分工模式存在着问题
很多的企业在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人员的分工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分工模式上,这样就使得电算化工作中无法得到保证。在实行了电算化后,很多的财务部门没有对实际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整,这样就使得电算化系统在实行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是由会计人员来担任的,这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分工不明确,或是权限交互控制做得不到位,致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舞弊的情况,而且这种舞弊更具隐蔽性和无痕性。因此必须有独立的系统管理与维护部门,来维持软件及硬件的正常运转,使会计电算化的强大功能和无比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2 解决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1 合理设置并调整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要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有了明确的分工,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因为计算机的运行和更改的无痕性,合理的分工和相互的制约就更显重要,以减少差错的舞弊。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硬件保障与系统维护体系,加强档案管理与文件备份工作。
2.2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制订严格的机构和人员岗位管理制度、系统操作的各项制度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对各类操作人员必须制定岗位责任制,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杜绝舞弊现象发生。严格制订系统操作的各项制度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系统操作环境,必须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操作规定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规范。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这些档案主要是指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等。系统开发时就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不同的存档和安全保管、保密工作。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
2.3 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培训及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扎实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熟悉本单位经济工作运行的模式、规范、要求和规律,要对本单位财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成果了如指掌,同时还要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财务技能和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优势和特点,为单位经济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所以,在是常工作中,企业就应该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满足电算化会计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此同时,在选择会计管理软件时也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系统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功能便于突出本行业本单位工作特点、与其他的相关的软件兼容性好、升级方便快捷的电算化软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1 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即使为了提高对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与教育,但是在实际的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过程中仍有不少的工作人员疏于职守,看轻甚至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有的基层部门的领导自己都不注重计划生育的档案工作,以致单位制度严重滞后,无法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从而为相关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2缺乏专业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由于只注重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缺乏对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大多数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门槛变低,用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工作人员存在着学历水平、理论知识、专业素养、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经验上,缺乏面向现代化的意识,缺乏创新和活力。由此也阻碍了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向着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方向发展。
1.3缺乏科学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手段和模式
当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仍旧采取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和手段,没有紧跟时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比如说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整理只能通过手工进行;各部门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一些偏僻或者落后的地区没有一个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设备;能在计划生育文化网站上进行查询的信息资料过少等。这些都易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从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2 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2.1提高整个计划生育部门的档案意识
针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这一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 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干部尤其基层的县、乡级计划生育干部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再通过分级指导,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2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培养高水平的档案专业人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档案工作向着科学化和现代化行进的必要条件。从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来看,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于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程度,另外要热爱档案事业,努力去学习专业知识,熟悉自己所管的档案内容,熟悉相应档案法规。从计划生育部门来说,首先要注重选拔与任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利用在职培训、进修、研讨、考察学习等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达到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通过设立相应的奖励与惩处制度来坚决杜绝工作中的散漫现象。长此以往,通过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硗贫?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前行。
2.3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除此之外,为适应这些新变化,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创新档案管理的思路,拓宽档案管理渠道,让使用者满意。此外,任何计划生育部门都应建立好一套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各项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都能在制度的笼罩下进行;注重使用者的反馈,配备专职人员定期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谈话,以求获得工作上的主动权;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来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推行目标责任制。通过类似的方案去完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去推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审计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51-01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如何最大的可能发挥出审计工作的作用,是当前社会大众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创造出精品,实现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这是依旧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审计工作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审计监督不能形成经常化与制度化模式
自1982年我国建立了财务审计制度之后,距今已有三十几年之久,但是有关审计工作的部门并没有明确制定出一个审查周期,由于审计人才的缺失,许多审计对象都没办法一一负责。对于领导干部的审查仅仅是停留在离职后的审查或者是调任后才对交接中的遗留问题开始审查,在日常工作中的审计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有的领导干部在任数十年,直到退休前才进行审计。就全国来看,现在做的最好的就是对于县级干部每两年进行一次审计。在实施审计制度三十多年来,鲜有省级干部被审计过,正是由于这样的政策才使得部分领导干部心存侥幸,或者说是机会。因为这样的制度,使得一些出现经济纠纷的领导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去运作,或是销毁证据等等。
审计质量就是指审计工作的的业务情况。就目前来说,我国审计工作正在好转,相关的制度法律也逐步完善,就够正在努力完善。在审计标准、审计程序等等各个方面都大有进步,但是这和国家审计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在看到好的一方面是也要明确自身的不足,明白与整体的差距。
(二)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
就目前,在审计部门中的部分工作人员仍然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失误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对于审计质量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如“认为只要审计出问题,审计质量就是好的,实际工作就是做到位了。”等等一系列的错误思想,这些思想制约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反映出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工作制度,对于当前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问题进行纠正,明确责任主体。这种责任意识薄弱造成的后果往往就是,对于制度听之任之,出了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随意而为之,最后不了了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开展工作难度大
审计工作是一项双方共同参与的工作,这就要求责任双方都要参与到工作中,需要被审计的单位积极地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工作不重视不配合,给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部分被审计单位,为了个人或事局部的利益在接受审计中,千方百计的制造障碍,来误导和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甚至弄虚作假。当今技术越来越发达,部分人员就运用更先进的手段来阻碍审计工作开展。财务假账、坏账的情况越来越多。还有部分单位虽然没有影响审计工作者的工作,但对于审计工作者的建议从不重视,仍然不加改正,我行我素,使得一些财务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
(四)审计质量管控手段与客观要求不适应
我国现有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已经与新的相关规定有所违背了,不能适应相关的政策要求。在工作考核上仍是沿用以前的考核办法。还是处于下级选举上级的考核阶段,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具体来说,缺乏一个相应的可以兼顾到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评定办法。每个内容的具体考核标准,难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公平的参与到考核环节,还有对与单项的环节进行没有具体的的考核制度。因此,就使得审计工作缺乏了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降低了审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缺乏激励政策和约束审计工作者的责任管理制度。
二、针对当前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为了适应新世纪的经济改革和国家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应根据先进科技,积极转变理念,运用智能化办公将局域网技术应用到审计办公中。
(一)把经济责任审计和对单位的审计结合起来
根据对全国239个县的经济审计责任制度开展情况的调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展审计项目的比重逐年增加,到2006年已经增加到了百分之五十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就当前审计单位人手紧缺的情况,应该尽可能的扩大审计管辖区域同时减小每一个审计工作者的工作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工作方法革新,因此,就要将对领导干部的审查与单位机构的审查有机的结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审计结构的优化,提高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尽可能扩大审计工作的覆盖面,这就要使审计机构,尽可能的优化督察部门的结构,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审计机关的队伍建设。
一是要扩大各级审计部门的编制,增加人手和办公经费,但也不可盲目的进行扩充编制,要严把人才质量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实监督机关的力量,相关的的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应远多于其他行政机关。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不可呆在办公室等到哪里出了问题采取处理解决,应该对所管辖的单位像电脑查杀一样实施实时查控,对于管辖单位应该经常进行拉网式排查,主动地发现问题,这样才能起到监督机关的威慑的作用,同时这样也有很好的震慑作用,使得单位和单位领导不抱有侥幸心理,不存幻想。踏实做事,遵纪守法。
二是加强审计人员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运用好手中的职权,充分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同时要抓好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教育。审计工作者的精品意识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出来的项目质量的保障,对审计质量具有很强的牵引作用。增强对审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审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完善每一个工作环节,按章操作。因此,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审计质量对于审计工作水平、声誉以及审计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高标准严要求地从事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化办公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审计部门要不断地创新工作办法,进行技术上的变革,充分利用到计算机的优势和网络系统的便捷之处。要在审计部门各个机构普及电脑软件,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办公,同时要培训审计工作者适应网上办公,运用计算机网络对管辖单位进行财务上的核对与监督。大力推广和运用远程在线实时审计,及时、准确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作弊等问题,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
综上所述,只有从内而外的进行改革,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法律意识,增加被监督单位对监督单位的理解和信任,才能使得审计工作更好的得开展下去,审计工作更好开展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正均,肖振东.财政审计调查研究[J].审计研究,2006(3):78-79.
[2] 简燕玲,辛旭.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6(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