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文化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继续改善村居环境,着力夯实幸福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工作;继续抓好落实村里的雨污分流工作,预计投入资金约200多万元;继续抓好村里南部及西部片区的主要巷道覆盖水泥路面;清理整修车田河排灌沟横穿我村里至梅坛地段的积淤工程;解决村里西部片区居住区的排污排涝问题,填埋旧厕池、清理卫生死角、绿化美化、建设无公害公厕,规划并做好寨前大池的修建工程,同时做好大池下片区文化公园规划建设,计划投入资金约200万元,建成一个村民休闲活动中心,提高村民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中夏形象。
二.加强管理,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幸福村庄。
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安全文明村;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切实做好“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的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保工作。
三.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虚心倾听群众意见,认真做好村务、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办事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积极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对当代企业及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
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更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正确决策节约更多的时间,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扩大企业和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从表面看,改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从手工到电子计算机操作,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减轻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压力,将计算机逐渐代替手工记账的方式对会计历史的发展进程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工作人员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分工的不同,企业和经济组织在人才培养和筛选方面也会出现全新的要求,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经济运营成本方面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企业及经济组织在传统的会计工作过程中,需要招聘很多具有工作经验的会计工作人员来对完成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比如进行核算、填表、对账等复杂的工作程序。会计电算化的引用可以帮助企业及经济组织更好地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借助电子计算机及各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帮助来完成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减少支出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有利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较差
一方面,某些软件可能欠缺防护,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状况被窃取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的现象可能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为获得不法的资产,或为躲避税收等,私自在企业内部改变真实的会计信息,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出现会计舞弊的案例,比如国外的麦克森&罗宾斯公司、法尔莫公司以及国内红光实业、蓝天股份等,这样的案例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不良的荣誉,更对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给国家带来损失。会计舞弊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和维护方面需要更大的力度,尤其是安全性能的研究。
(二)会计电算化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和维护负有直接的责任,对软件和系统也有直接的接触和了解,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比,具有更加便利地条件和实力来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进行一定的操作,让满足自己对利益的追求。在会计电算化的舞弊方法中,很多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技能才能进行的操作,比如篡改会计电算化的程序,达到满足自己利益的目的。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很多企业信息泄露的原因并不光是由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背叛,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让竞争企业和不法分子趁机获取内部机密信息。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计算机专业技能方面进行不断的进修,积极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维护,减少信息泄露的机会,为企业降低一定的损失。从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两方面来分析,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具体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软件安全性能的开发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业发展在历史上的突破。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改进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比较薄弱,国家和政府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引进更多的、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研发经验来帮助会计电算化的更快进步。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有利于会计行业的政策,让会计电算化能够有更好地发展空间,减少会计电算化普及的阻碍。在研发经费方面,国家和政府也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支持,让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更有动力,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性能方面更有进步,保障更多企业的根本利益。企业是促进技术革新的主要动力,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但是对于软件开发和维护方面的投入仍然缺乏。企业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重视力度,端正经费支出的态度。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整体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需要对会计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同时对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方面需要从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两方面进行,在职业道德方面,企业应该定时对会计电算化职业道德进行统一培训,降低会计信息泄露的风险,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对企业自身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在会计基础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结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进行引导和讲解,使员工对会计电算化具有更深层次的、更专业的认识,激发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认同感,鼓励员工提高自己工作效率。
四、结论
经济社会已经处于信息化的新时代,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帮助,让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能够具有更准确、更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会计电算化能够推动会计工作的新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流通提供有力的保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能够为会计电算化的前进提供更多的可能。虽然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会计电算化软件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但是通过国家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重视与努力,会计电算化工作会为更多的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镇政府安全工作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继续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主线,强化监管,综合治理,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牢、抓紧、抓细、抓实,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 安全生产目标
(一)、把各种事故死亡人数全年控制在镇目标范围以内。
(二)、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伤亡事故。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重点对剧毒物品和液化气销售单位进行定期排查,强化危险化学品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监督。
(二)、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加大施工工地检查力度,定期对本辖区内的在建工地安全生产工作的督促。
(三)、烟花爆竹安全工作。继续配合镇安办,辖区管段***抓好烟花爆竹的储存、经营、使用等环节的整治。落实烟花爆竹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抓好农村危房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除隐患。
(五)、抓好本辖区的塘堰、警示标牌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是上层建筑,它却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结晶,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更是推动人类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重要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是凝聚人民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力量与精神支柱。本文就如何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出一些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35-0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文化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农村文化工作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必要的有效工具,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同时担负着培育新型的、多样的农村文化,繁荣农村的民间文艺,塑造当代新型农民精神风貌的重任。如何开创农村文化工作的新局面,笔者就本人20余年的农村文化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社区和农村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是对群众文化认识不明确。一些人认为群众文化就是“唱唱跳跳,翻翻闹闹,说说笑笑,吹吹叫叫”。
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工作人员编制少(1~2人)的情况下,由于要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必须身兼多职(如住村、党政办、大厅、民政等),根本无法发挥农村文化的重要支点工作”
三是多数村组群众文化工作无人负责,多数无图书室、游艺室,无活动场所。没有业务人员指导,更谈不上什么组织制度的健全。
四是即使有些老班子,如自乐班,演出组,演奏乐队等活动,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的以挣钱为主,不择手段,演出低级庸俗甚至腐朽不堪。有的助兴演出,迷信色彩浓厚,与时代要求极不相称。
五是庙会文化真正成了“神”会,“香烟茂盛”,特别是一些地方庙会居然成了赌博的集中地,打麻将,摇宝,推牌九,抹花花,打弹弹等等,比比皆是。
六是现有文艺活动需要很好的改革,开展新的创作,赋以新的内容。几十年来,始终只是老调重弹,老话重说,老戏重演,不能取掉低级无味的内容,令人担忧。
七是农村现在除了电视机比较普及外,其余文体活动几乎没有开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对文化的需求不仅要求迫切,而且要求更新更高、更雅更宽广,内容更丰富。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刻不容缓。
2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对策和办法
2.1 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倡导农民健康娱乐。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精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考核中把社会事业等各项“软”指标“硬”起来,不要“喊得多,做得少”。基层文化建设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一是要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的东西。二是要真正意义上的加大投入。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就应该投入,不应该全部推向市场,因为经济与文化社会事业是否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我们要看到人民群众在打麻将娱乐背后的空虚和无奈,如果我们有层次更多、更加有效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还会有多少人去打麻将呢?
2.2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两条脚走路的方针,以国办为主导,国办、民办并举。
一方面要明确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是政府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国办文化机构在农村文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如加大闭路电视的普及力度,把在农村很管用的广播恢复发展起来,完善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的网络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等。
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调动民间艺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活动搞起来。通过积极引导、民办公助、税收优惠、培训骨干、表彰奖励、加强管理等方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2.3 加快发展文化设施建设,落实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加大投入力度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能再让基层文化工作者激动一阵子,等待一阵子、失望一阵子。切实解决县级两馆设施空白点和设施落后问题,切实解决乡镇文化站只有牌子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活动的问题。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加以扶持和引导。逐步缩小城乡的差距,逐步缩小区域的差距。
2.4 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是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最现实的行动。
实践证明,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工作手段,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春节前夕,万州区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就给农民带去了过年的感觉,上万幅春联,到一方就一抢而空,那场面不得不使人感慨。文化下乡,不但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艺术团体、职工艺术团体、老年艺术团体、社会艺术团体等下乡,在农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农民的兴趣爱好,带动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体活动。
2.5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应该抓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
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抓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文化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因建设需要土地被征用后的失地农民,他们不仅有娱乐欲望和精力,而且有时间,当地政府应重点引导、培训、组织他们参加文化活动。这些人经常爱聚集在一起,无事可做,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化活动吸引他们,他们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
3 结束语
总之,农村群众文化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前途无量,蕴藏着极大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只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认真努力,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调动农村村民的积极性,农村群众文化一定会出现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落实创建计划,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创建领导干部,在村民中掀起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文明人的热潮,利用有关会议和广播宣传创建文明村的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创建工作宣传到家喻户晓。明确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围绕经济工作抓好创建工作,做到人人懂创建,人人重视创建,人人参与创建,形成创建氛围,树立创建意识。
二、抓好创建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工作新突破
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经济,提升科技含量。发挥人力一技之长,努力增加经营性、工资性收入,鼓励引导劳动力转移。村两委积极引导,搞好长效服务,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有新飞跃。
三、抓好村办实事建设,为创建文明村打下坚实基础抓好建设规划,落实建设任务,办好实事工程。
1、落实完成本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2、整修村级道路硬化率100%。
3、新增河道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率达到45%以上。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文明村建设步伐
1、扎实抓好“文明家庭户”的创评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村民农户参加创评的自觉性,做到评比形式多样化,达到自报组评、村审核上报审批。真正做到评比讲风格,评比促提高,评比上水平,促进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有效开展。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抓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深入进行创建安全文明村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以法治村,以德育人,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提高全村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及时调处民事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3、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强化领导,建立组织,配备专职妇女干部,以人为本,积极做好一人一事工作,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1.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指具有防洪、排涝、河道整治、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生态环境等单一功能或多种功能的兴利除害的工程,这就是传统的水利工程。传统的水利工程规划规划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生态水利,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来的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需要满足工程本身的生态规划要求,又要满足整个流域水系的生态要求,或者说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防洪、河道整治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和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建设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生态水利工程。
2. 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工作面临的困难
2.1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缺乏基于不同区域的评价标准和规划方法。
生态水利工程对于工程的服务目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区别,因为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来说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生态水利工程每个地区也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对于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说也有了一些大体的方法和规划标准,但是对于不同地区的工程来说就没有具体的规划指标和参考模式。因此,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来说还具有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缺乏针对于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把握以及因地制宜的不同规划方案。
2.2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工作的目标和标准的确定比较难。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来说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与原有单一的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有所不同,它更加注意维护和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发展,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实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和谐相处。所以基于这种特殊的任务,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好规划的目标和建设标准,对于工程要达到的标准都要有一个具体的量化。目前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的目标还都处于定向描述的阶段,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也没有具体量化的一些要求,所以这也就给工程的预期目标和标准的建设以及工程的建设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3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缺少生态水文测验资料。
对于工程的建设来说,一些前期必备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如此。生态水文的测验资料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关键和重要参考内容。如果不能从水文测验站的观测资料去分析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的正负影响机理,就很难基于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寻求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参数。当前,我国水文测验工作相对落后,水文测验站还不能适应当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对资料的需求。有关生态水文站方面的规划与布局在我国还未正式开展,国内也少有报道,不过我国已经提高了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会有一定的发展的。
2.4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技术人才匮乏。
不管对于什么类型的工程来说,人才都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实现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和生态学的有机结合,需要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人员不仅具备水利工程规划的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学的理论和知识。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使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与专业,具有两方面综合知识和规划能力技术人才匮乏,加之生态水利工程的实践活动的经验缺乏,可以参考与借鉴的规划项目有限,难以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和质量。
3. 生态水利工程基本规划原则
3.1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1)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外,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
(2)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上分析,应准寻风险小效益大的基本原则,由于生态系统的演变方向是随机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具有一定的风险,这需要在规划规划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应该合理的利用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获的规划路线。
3.2 生态系统自我规划、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是其重要特征。生态学用自组织功能来解释物种分布的丰富性现象,也用来说明食物网随时间的发展过程。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生境就可以支持一个能具有足够数量并能进行繁殖的种群。自组织功能原理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相似之处,只是研究的尺度不同而已。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是在地球生物圈所有种群的尺度上进行的,而自组织功能是在生态系统中种群之间发生的。依靠生态系统自规划、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规划和实现规划。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3.3 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1)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所谓“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2)同时,必须重视水域和生态环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表现为流量、水位和水量的水文周期变化和随机变化,也表现为河流淤积与侵蚀的交替变化造成河势的摆动。这些变化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变化范围从生境受到限制时期的高度临界状态到生境扩张时期的冗余状态。
(3)再者,要考虑生境边界的动态扩展问题。由于动物迁徙和植物的随机扩散,生境边界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动。
(4)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掌握长时间尺度的河流变化过程与生态现状的关系。河流生态修复长期的工作。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到20年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4 反馈调整式规划原则。
3.4.1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3.4.2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按照规划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规划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最理想状态应是没有外界胁迫的自然生态演进状态。在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恢复到未受人类干扰的河流原始状态往往是不可能的,可以理解这种原始状态是自然生态演进的极限状态上限。如果没有生态修复工程,在人类活动的胁迫下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这种状态则是极限状态的下限。在这两种极限状态之间,生态修复存在着多种可能性。针对具体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后,一种理想的可能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现有科学水平可能达到的最优值,表示生态演进的趋势是理想的。另一种差的情况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人们可接受的最低值。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形成了一个包络图。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实际状态都落在这个包络图中间。
3.4.3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规划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规划方法。是按照“规划-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这就需要在项目初期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进行长期观测。依靠完整的历史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阶段性的评估。
3.4.4 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评估的结果不外乎有几种可能:
(1)生态系统大体按照预定目标演进,不需要规划变更;
(2)需要局部调整规划,适应新的状况;
(3)原来制定的目标需要重大调整,相应进行规划。
4.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门将生态学和工程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也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很好的运用于实际的学科。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事务 管理对策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脚步逐渐加快,会计行业的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会计事务相结合的新型会计工作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革新。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应用,已经使会计工作人员体验到其高效性和准确度。普及和加强电算化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会计事务工作、财务管理等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从初期的尝试阶段,到后来的自我发展、改革和调整阶段,一直到现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已经得到了普及。新型的计算机系统取代了以往的手工记账的模式,提高了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我国会计电算化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现代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和管理也面临了很多的挑战。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工作,可以减轻人员工作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灵活多角度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事业的管理水平。
2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对于技术方面有要求,并且对于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要求。由于会计电算化模式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有很大改变,管理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在管理中难免有相应不足之处,面临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2.1 对于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 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中,普遍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仅仅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工作,不能正确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于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管理人员在对待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过于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而对于基本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够重视,造成了对人为因素忽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2.2 会计电算化人才不足 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于使用人员有着计算机水平和会计水平两种能力的要求。在会计日常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薄弱,即便经过短期的培训,但是培训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在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经验和技术。导致经常出现操作错误,并且对于简单的维护工作也不能胜任,致使工作效率不能得到保证。
2.3 安全性问题与系统更新问题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事务的时候,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容易引起数据的损坏或者丢失,并且对于计算机安全认识不足,导致被入侵等等问题的发生,使得会计工作的数据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在大部分企业中,财务管理软件的更新不被重视,经常长期的应用某一款软件,而不进行更新和改进,使得部分财务软件较为落后,工作效率不足,安全性不高。
2.4 管理工作不足 由于现代化会计工作与传统会计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管理模式上的变化也是相当大。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和思想来对待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求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管理。很多相关财务部门没有健全的管理方案,管理基础薄弱,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财务工作管理。
3 电算化问题对策
3.1 提高对于电算化工作的认识 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新型思想的提高,主动的强化对于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解。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于实际企业效益的促进作用,并且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协调好日常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
3.2 提高对于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对于会计人员进行全面的培养,加强对于计算机使用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的培训。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注重相关业务能力,并且适应企业单位的相关情况。吸纳相关电算化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迅速的提高电算化会计工作人员的复合水平,提高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
3.3 增加电算化系统整体的技术含量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的同时,根据业务特点来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定制,将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财务工作有机的相结合。并且及时的对财务软件和相关系统设备进行更新和改进,减少系统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增加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3.4 加强管理与健全制度 建立良好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制度和体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工作。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环节进行规范和指导,建立良好严谨的工作流程。加强对实际工作的管理,设立相应权限,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加强对内部工作的审计和整改,保证制度的执行。
4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对传统会计工作进行改进和革新。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加强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解决相关问题,才能更好地应用会计电算化工作,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陶金凤.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02).
[2]霍雷.对会计电算化再在认识[J].中国实用医药,2011(31).
[3]梁野秋.浅谈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1(03).
1 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即使为了提高对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与教育,但是在实际的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过程中仍有不少的工作人员疏于职守,看轻甚至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有的基层部门的领导自己都不注重计划生育的档案工作,以致单位制度严重滞后,无法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从而为相关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2缺乏专业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由于只注重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缺乏对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大多数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门槛变低,用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工作人员存在着学历水平、理论知识、专业素养、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经验上,缺乏面向现代化的意识,缺乏创新和活力。由此也阻碍了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向着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方向发展。
1.3缺乏科学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手段和模式
当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仍旧采取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和手段,没有紧跟时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比如说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整理只能通过手工进行;各部门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一些偏僻或者落后的地区没有一个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设备;能在计划生育文化网站上进行查询的信息资料过少等。这些都易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从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2 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2.1提高整个计划生育部门的档案意识
针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这一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 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干部尤其基层的县、乡级计划生育干部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再通过分级指导,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2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培养高水平的档案专业人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档案工作向着科学化和现代化行进的必要条件。从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来看,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于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程度,另外要热爱档案事业,努力去学习专业知识,熟悉自己所管的档案内容,熟悉相应档案法规。从计划生育部门来说,首先要注重选拔与任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利用在职培训、进修、研讨、考察学习等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达到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通过设立相应的奖励与惩处制度来坚决杜绝工作中的散漫现象。长此以往,通过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硗贫?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前行。
2.3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除此之外,为适应这些新变化,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创新档案管理的思路,拓宽档案管理渠道,让使用者满意。此外,任何计划生育部门都应建立好一套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各项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都能在制度的笼罩下进行;注重使用者的反馈,配备专职人员定期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谈话,以求获得工作上的主动权;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来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推行目标责任制。通过类似的方案去完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去推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 C9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28-1
不同的国家和组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不同的人口理论,制定出许多各有特色的计划生育方案,可以认为所有方案的实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实践的基础上,各个计划生育方案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每一个方案由于都会同时受到各种理论的影响,互相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共同之点。当我们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各种方案的基本着眼点并不相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根本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依据它们之间主要特征加以区别,以便于研究和比较。
一、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也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有效地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计划生育管理就是对计划生育活动进行的管理,是遵循国家确定的人口发展目标和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按照人的生育规律,对人口再生产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控制活动。简言之,就是对人口再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协调所有资源,实现人口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该定义揭示了计划生育管理的几个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人口再生产是在计划指导下进行的。2.人口发展目标是计划生育管理活动的核心。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特定目标展开的,计划生育管理也不例外。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并且必须按照人口发展目标去指导各项管理工作,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组织,选择领导与管理方法等。3.为实现计划生育管理目标建立协调手段。管理过程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手段来完成的,这是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具体途径和方法。4.有效地协调所有资源。资源是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等。有效地协调资源,就是在组织实现人口发展目标中提高管理效能和在使用资源过程中提高效率。在协调资源中努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是计划生育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就管理的社会属性来说,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它们不能互相生搬硬套。我们在进行计划生育管理时,既要考虑自然属性,又要考虑社会属性。
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近年来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单凭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农村人口的超生,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管理成本较高,同时也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的对立和恶化。乡村计划生育工作要得以顺利开展,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转变农民的婚育观念,使农民主动积极地配合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农民的素质?首先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的技术水平,使农业劳动从体力密集型向智力集约型转化,并缩小男、女劳动力之间的差别,最终通过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增强经济实力,建立起农民养老保险的社会福利制度。这是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也是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是转变生育观念。生育观念是由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并受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因素的制约。对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来说,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工作,帮助农民更新婚育观念。在开展这项工作中,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管理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社会舆论强化社会主义婚育观念和生育观念,把家庭生育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帮助农民正确处理生育需要和国家要求之间的矛盾。改善农村生育社会保障,转换农民的生育观念,逐步向少生、快富、文明奔小康转变。普及农业科学技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农民懂得增加劳动力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因此,转变生育观念,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也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得以落实的重要方面。
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措施,是管理型计划生育方案的基本特征。管理型方案强调政府的生育调节职责,因此它具有一切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行政管理的对象是人们的社会行为。政府往往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提倡、允许和禁止三类,对于符合政府所提倡的行为给予鼓励和奖励,对于符合政府所允许的行为加以保护,对于政府认为应该禁止的行为实施行政惩罚和制裁。在生育管理中也是这样的。由于政府对生育的管理是行为管理,所以往往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人们的生育和节育两种行为上。对符合政府所提倡的生育时机和数量的行为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保护符合政府所允许的生育时机和数量的行为。
三、结论
计划生育管理是在物质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计划生育管理过程实际上是资源的消耗、使用和协调过程。管理在人类社会中之所以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就是因为它追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满意的目标,充分体现出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治敏.如何做好基层企业计划生育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3,16:270.
[2]康艳筱.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3:179-180.
[3]孙华丽,崔玉明.城乡结合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56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