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因此,对于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在专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法律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以更全面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律教育
近年来,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社会单位之一的民办职业院校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要求,而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社会对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除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不断更新进步的技术水平,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教育中,而法律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法律教育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到底有何重要性呢?有哪些途径呢?
一、法律教育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除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外,更应加强综合素养培育,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原因在于,企业在用人一开始虽然重视技能水平,也将此作为门槛之一,但是随着职业发展深入,往往会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行各业也重视法治方面的改革,法律知识和素质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常识甚至知识,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法律常识的提升,也有助于校风的有序化形成,更有助于学生管理。
(二)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保护在现实很多案例事件中,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大多数学生遇到侵害事件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有时明知权益受到侵害,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储备足够的法律常识,才懂得并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自我保护。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以国家法律法规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成为法律制度的忠实拥护者,这样助于法制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逐渐法制化。
(三)法律教育有助学生长远发展在社会中,很多案例的主人公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吃了苦头。由于不懂法律,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不顾法律规定,干违法事情谋取利益,最后自毁前途。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受到相关法律知识的教学,在工作生活中就能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可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坚持高职教育的目标,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社会需要什么,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尽管现今互联网+社会对技能需求日益精进,但仍需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培育。特别是目前社会人才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学校就应加强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才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对策
1、日常渗透,增强法律意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进行法律教育,需通过日常不断反复的管理教育,渗透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班级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学会如何运用法律,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作讲座,利用权威知识不断强化法律知识学习,令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2、结合专业,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学方式未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法律基础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该课程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比如,对动漫专业的学生直接讲刑法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如果讲与动漫设计有关的权利保护而引发的刑罚案例,跟专业对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日后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引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另外,在教学分班上,一般学校考虑师资情况,在教学班安排下,往往只考虑班级人数,没有考虑到专业分班上。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应更注重专业班级集中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课程准备,也更有侧重。同时,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不要刻意分开道德和法律,而应将两者相结合,不断增加法律知识在课堂上的比例,与此同时又可以增添课堂趣味,可谓一举两得。
3、增加法律教育第二课堂,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单纯的日常渗透教育以及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相关专业法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能力培育上出现法律意识的缺失。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法律教育的第二课堂,比如通过选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需要修得相应模块的法律知识学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课堂形成体系化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知识储备,强化法律意识。
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教育,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既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更能符合办学目标,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职院学生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长根,陈一健.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
[2]张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王军梅.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的发展脚步在不断加快,小学教育制度在发展和变化中不断完善成熟,其教育意义和教学目的也在不断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者需要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从传统的教学框架中寻求创新,找到适合新时期学生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让小学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效果逐渐加强,这个过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研究项目。
数学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开发自身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更好地适应生活,从数学问题中找到突破点,这样的数学教育才是有价值有效果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与之不同,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价值,这是急需要改善的内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逻辑思维的同时可以找到自身的创新突破空间,不断深化自己的学习内容,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就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性知识理解能力,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实际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出现巨大的难题,只有尽可能地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思维创新发展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二、数学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才是最主要的,这个理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有明显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为帮助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能比拟的,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要想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就必须先进行师生关系方面的改革,让学生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与教学理念,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打造良好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能力,不能做出片面的理解和认知,在教学课堂中尽可能地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问题相对比较广泛,答案与解题思路大多都不局限在唯一的情况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必须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创新思维的习惯。
3.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内容与学习知识掌握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融入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数学教学活动的次数,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更好的理解数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思维的同时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有更广阔的发展之路。
4.教学内容的新时期有效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动,修改了传统的教学路线和培养模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型,而是重在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需要多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良好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准确的掌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会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改进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课堂安排的改善,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让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更好的帮助。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须有的能力,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教学核心,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程度,让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凸显,让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不断总结研究的方式让这项研究内容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第一,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二,为了避免未成年罪犯因进入监改场所执行而交叉感染,有利于挽救、矫治未成年罪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较轻,适用单处罚金而不致再危害社会,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依法单处罚金,但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通过对以上法律法规的解读,笔者这样认为: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先惩罚后教育,在惩罚中进行教育,而不单单只是是进行教育。
在现阶段,我国的中职生绝大多数的正常就读年龄是15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这个群体中的很大部分都是初中成绩较差的孩子,考不上普通高中,但家长又觉得孩子太小,不适合过早进入社会,于是就选择了中职学校。(值得一说的是:中职生入校是没有“门槛”的,只要是初中毕业就可以了。)在中职学校里,有不少学生是“双差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就没有好好地上过一天课,操行表现也极差。这样的孩子早已令父母心灰意冷,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时就说“把孩子送来混两年,等年龄大点再去操社会。”还有部分学生是已经在社会上晃了一、两年后又回到学校来混文凭的。这些孩子在中职学校就读后,无心学知识、学技能,一心找“乐子”、混日子。他们在中职学校就读后,有部分学生目无尊长,无视校规、校纪,整天寻衅滋事,以强欺弱;还有部分学生吸烟、赌博、打架,甚至偷盗、吸毒。至于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以及逃课、说粗话、不搞清洁卫生、乱丢乱扔等现象,那就很普遍了。为此,学校、老师、甚至连家长都伤透了脑筋。如果学校简单地用校规、校纪开除这部分学生,一是无法抗拒孩子父母哀求的眼光,二是对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所以,中职学校不能轻易抛弃这部分学生。
笔者认为:对于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通过校规校纪的约束和老师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可以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但对于少部分有严重不良行为的中职学生,仅靠说服教育,那就显得特别苍白乏力了。对于这少部分有严重不良行为的中职学生,学校应该借鉴一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方式,对他们进行惩诫性教育!加之老祖宗们几千年来都手拿戒尺教育学生(固然这种教育理念有悖于当今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育。),虽然“把手板打肿了”不可取,但是“高高地举起,轻轻地落下”还是有它的合理之处,我们应该借鉴,不能全盘否定。
但是社会上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和教师都走向了一个极端,他们普遍认为:“吵”、“骂”学生就是侮辱学生人格;罚站、罚跑步、罚“兔子跳”、罚“俯卧撑”等就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有人发文说“有个初三女生因为和同学打架,学校进行了点名批评,这个女生回家后就喝农药自杀了”,因而指责学校“点名批评”是一种错误行为;还有某中专学校的领导提出学生就是“上帝”的口号,该校的一位老师上课时批评几位扒在桌上睡觉的同学,引起学生的不满,要求退学,学校不但不正面引导学生,反而将老师开除了,等等。难怪很多有良知的老师,纷纷发出了“老师越来越难当”的感慨;也有的老师面对种种不合理的责难,直接放弃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这种消极应对的结果是,包括肇事孩子在内的多数学生利益受损,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直接送入了工读学校等专门学校甚至监狱继续接受教育,使未成年人犯罪的概率进一步提高。
于是,“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被广为推广,老祖宗们几千年来手拿“戒尺”教育学生的形象被全盘否定,“惩诫性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
笔者认为:所谓惩诫性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做出惩诫,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育他们改过自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惩罚、惩诫的意思。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意味着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按照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现实社会中充满了惩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埋单,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今后必然面对的充满惩罚的社会?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质疑“惩诫性教育”者显然是模糊了惩诫与体罚的概念,模糊了“吵”“骂”学生与侮辱学生人格的概念。认为惩诫就是体罚或大打出手,对未成年人身体造成伤害;“吵”“骂”学生就是破口大骂,侮辱学生人格,挫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对学生心理造成创伤。这两者无一例外都是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的行为。惩诫与体罚、“吵”“骂”学生与侮辱学生人格的根本区别在于:惩诫和“吵”“骂”学生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而体罚和侮辱学生人格不过是教育者个人情绪的宣泄。两种不同的态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惩诫和“吵”“骂”学生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适度处罚,体罚和侮辱学生则是毫无顾忌地对学生身心的恶意侵犯。教育部门应致力于理清惩诫与体罚、“吵”“骂”学生与侮辱学生人格的界限。
当你无数次地引导学生要好好完成作业,要好好搞清洁卫生,学生把你的话当“耳边风”的时候;当面对学生无数次的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违纪行为,你做了无数次的说服教育工作,学生屡教不改的时候;当你面对学生在上课时故意捣乱,你叫他“站起来!”,他却瞪大眼睛指着你的鼻子与你挑衅较劲的时候……如果你还做谦谦君子、很有风度地给学生说服教育,而不“吵”“骂”他几句,不用“条子”把他的手心或屁股打痛,不罚他跑操场、蹲马步,你是否助长了学生的嚣张气焰,而任其放任自流?你是否放弃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权利?你是否因不履行应尽的义务而失职?我们的圣贤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面对中职生中的这种“材”,就应该实施惩诫这种“教”!
Abstract: College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dvancing quality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very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role. The paper,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human quality,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the quality of mental health quality, innovative spirit ,explaine the importance of literary education o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关键词: 加强;文学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意义
Key words: strengthening;literature education;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85-02
0引言
党的十七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为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与培养的最后一个阶段,其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思想情操、健康心理等各方面的全面培养。而加强高校文学教育正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加强高等院校文学教育在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加强高校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决定的意义,将有助于学生正确的立志、树德和做人,将会影响学生一生事业的成功。而思想性的渗入和传播正是文学教育的灵魂。高尔基曾经说:“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身,提高人的自信心,发展人追求真理的愿望,同人们的庸俗习气进行斗争,激发人们心灵中羞耻、愤怒和勇敢精神,竭力促使人们变得坚强而高尚,并能以圣洁的尚美精神来鼓舞自己的生命。”文学教育中的作品都能从不同角度体现高尚的理想、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人类美好的感情。这些思想和情感既是作品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广大学生从这些文学作品中能深切感受到作品的思想美,在审美体验中得到情操的陶冶、道德的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2加强高校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我国的高等学校在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中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过分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高校文学教育正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因此文学教育是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依托。而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感发力量,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感悟人生,进行各方面的情感培养与锻炼,健全各种情感的必备要素,从中进行各种情感体验,提升情感智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感悟世界、感悟人生、感悟生命,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文学教育的过程是使学生和先贤古人、巨著名家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生活阅历丰厚的过程,它能唤起学生对永恒和伟大的渴望,使学生受到一次次感动,又会在感动之后更深切地洞察生活的真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因此,将文学教育纳入学校整个教育氛围之中,从而营造一种大知识、大智力的教育环境,使教育笼罩着高屋建瓴式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从中获得真正的精神的体验、人格的陶冶、创造的启迪和生命的幸福。
3加强高校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素质
社会学家认为,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做一个现代人的必备条件。但是,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一些缺陷,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在大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素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文学是人们借以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资料,文学鉴赏能力也是审美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文学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像一面镜子一样透视出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学习作品,可以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观点,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因此在高校开展文学教育,就好比给学生一艘航船,让其能够自由的遨游文学的海洋,享受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
4加强高校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所谓的健康主要包括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文学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娱乐人的身心,使人消除疲劳、焕发精神、增进健康、促进学习。加强高校文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并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素质。另外心理的健康离不开感情的丰富,只有情感丰富、乐观豁达的人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而文学教育的重要特点恰恰是讲求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情感、健康心理。
5加强高校文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功能。文学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加强高校文学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大学生的全面思维。在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都是形象思维。人类社会诸多抽象复杂、难以表现的事物,在文学家笔下往往呈现出生动鲜明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愁绪”一词在现代指人在生活压力之下常常体验的一种心理感受,无形无迹、难以捉摸。然而,在古代文学家的笔下,“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愁”似乎有了长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愁”似乎有了韧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愁又仿佛似流水一般。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使抽象的感情得以具体化,而且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阅读者打破思维定势,以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提高创新精神。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呼唤着更多有个性、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师,而且更应该培养出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等等。因此,在高校加强文学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周金声,彭书雄《人文学科与人文素质》[J]光明日报,2004.
[2]杨东平《人文价值的流失与重建》[A]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体育事业也迅速发展。但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的体能素质指标却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些现象给我们以强烈的警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现代的健康观念尚未树立,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
体质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问题,体育老师该如何去激发孩子们的锻炼热情,营造体育锻炼氛围,让孩子们真正运动起来?这必须要求我们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锻炼身体。
学生需要锻炼,场地和器材是最重要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学校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对激发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运动。我们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场地基本上是煤渣跑道,破烂不堪,杂草已经爬到跑道上了,跳跃场地也没有多少沙子,篮球场地也是小洞连着大洞,中学生在高速运动中很容易受伤。
提高中学生的积极性不单单需要教师的引导,社会的带动,更需要配套设施的跟上。学校场地的开发和建设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现实的情况却是,大部分的学校场地有了,但维护和修缮却是空白,这从学校每年的运动会就可以看出来,有些学校完全可以建塑胶跑道,但就是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这一块,篮球场地完全可以改善,但却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基础上,把学生的活动时间挤到了教室,课外活动时间,操场上锻炼的人寥寥无几。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体验策略;实践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生活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将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情感体验引入小学德育之中,帮助学生摆脱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德育情感教育引入的意义
小学德育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道德思想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没有形成,心智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自身情感或者外来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借助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情感体验引入小学德育课堂之中,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思想打下基础。
二、小学德育情感教育引入的策略
情感体验教学在德育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在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的情感实例,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提升情感体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1.尊重
现阶段小学教学中尊重的范围大部分是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却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在小学德育的情感体验教学之中,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教师也可以发现小学生内在的潜力,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这对于小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提升自己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同情
小学生的情感世界较为丰富,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同情心更容易被外界激发。同情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饱含纯真的品质,如果加以正确地引导,这种同情心可以帮助学生在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所以教师应当在小学德育课堂上开展类似的情感体验教学,将与同情相关的情感实例安排在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3.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一些模拟社会场景的教学情境设计,更好地让小学生接触社会,让小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学生扶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等生活情境,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打下基础。
小学德育是德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小学德育质量最好的方式。
关键词 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是孩子形成德育观念最初始、最正规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奠定了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基础,而当前小学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各种新思潮的涌入给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难度,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针对性的课题。远离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小学生在养成自身良好的德育品质问题上,尚且不能有自主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只是口号
很多小学都存在一定的口号式教学缺点,学校在培养人才上,过于注重口头教学,而缺少实质性教育,一直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学校出现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质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校对外的表面发展严重不符。家长对学生过高的学习期许也是口号化教学的体现,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大漏洞。
2.2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合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小学德育教育大都还停留在老旧的思维管理,教育内容没有根据时展的步伐进一步推陈出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现有的教育内容大都是在沿用传统的模式,不能和主观的教育精神相吻合,导致教育内容严重脱节。
2.3小学德育教育没有合适的方法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小孩子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个性,家长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偏差。不同的小学生兴趣、个性和接受能力都不同,所以无法根据每一位小学生来制定统一的教育方式,但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某些相似性的性质上尽量采取合适的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小学生的教学。
2.4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小学生德育的责任
在现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家长大都专心于工作或娱乐,家长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因此把小学生全权交给老师负责。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孩子会把父母当做自己成长的典范,而家长们在小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主观地认为德育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因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成长。
3针对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3.1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过于单一,学校和教师注重的一直都是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进程,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教学一直都浮于表面,没有让小学生的学习得到实质性提升。教师应该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将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在德育小活动中得到乐趣,感受德育教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学习上的作用。
3.2小学德育教育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影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旧时代的教育体系还根深蒂固,不能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一定的变动。时代一直在发展,同时小学生对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入,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和对自身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还是以比较笼统的方式在进行,小学生的大脑发展是一直跟着教育工作者在转动的,而教育体系的落后对小学生的健全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小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的适应性人才。
3.3改变德育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在行动中体会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骄纵,教师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不重视,都是小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缺少行动能力的原因。许多学校将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区域限定为教室内,让小学生只进行大脑思维的活动和思考。孩子的天性是在外界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乐趣,而学校忽视小学生的行动力将其限制在指定小范围区域,不能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德育教育的全面教学思想。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德育教育方式下,让小学生进行部分活动,活跃学习氛围,体会学习乐趣。
3.4家长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做好分内工作
部分家长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过分寄托于学校和教师,而没有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表现出重视。教育问题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事业,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成为助力者,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家长与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全身心的健康向上的发展。
4结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只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而是要家长和社会也对其关注全心对待。对学校来说,教育是个庞大复杂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加以引导和完善。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的问题和可以加以考虑实施的措施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蔡继英.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17).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管理
一、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小学德育教学而言,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该种特点,使其能够更好的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并且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从德育教育的本质来讲,其目的在于塑造和完善个人的道德人格,而对于小学的德育教学而言,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以保证德育教学的效果。
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大处着眼、小处做起”,将一些抽象的德育知识转化为较为具体语言或者生活案例,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从而促进其品德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通常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以及相关的纪律等内容,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思想,并且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以及人格的锻炼,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品质基础。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德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它对于学校课程的完善以及学校的管理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小学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来加强对德育教学的管理,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对德育课堂教学的管理。教学活动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德育教学而言,课堂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言行来引导对德育相关内容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讲,应该加强对德育课堂教学内容、课时以及课程的安排等的管理,使其成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保证其教学的时间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以避免一些教师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随意缩减德育教学时间等现象。对于课堂教学的管理,还应为教师提供有利的教学环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上使德育教学开展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有效的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以及各种教学方法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活动。
第二,德育教学管理工作应该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考核管理。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德育教学管理中,要针对该门课程以及小学生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考核。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关注知识的讲授,还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方法来推进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第三,要将德育教师自身素质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思想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德育教育的管理中,将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校的考核等来对教师的思想品质以及专业知识等进行评定,并且通过学校内部的培训等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胜任德育教学工作。对于教师本身的管理,能够使教师更好的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更为自觉的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而更好的保证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要不断的完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德育教学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管理中,对于该门课的评估不应像其他学科一样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以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针对德育课的特点,对其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使其更好的反应学生整体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其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第五,注重德育教学的渗透性。德育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它能够较好的与其他学科实现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相关的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在德育教学管理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其渗透性特点,将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使得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为游刃有余,实现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实现个人品质的培养。
第六,在德育教学管理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更多的强调,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更为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觉的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德育教学管理中,要将学生主体地位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使得德育教学课程的设计上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作用,教师更多的发挥一种引导和督促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德育基础理论知识,而以社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德育的现实含义及其重要性。这便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上要融入更多实践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来学习相关德育指导,不断提高其思想修养,保证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小学德育教学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个人品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我们便要从德育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来提高其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实践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在此基础上对德育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德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此外,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保证德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评价体系的改善,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乐肖.浅谈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2] 徐小华.如何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管理[J].读与写(上,下旬),2013(23)
1.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1.1班主任实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走出自己的家门,在校园中形成自己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也是学生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它能够在小学时期形成学生们的基本价值观念。因此,小学的德育教育也成了教师们开展其他的工作的前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中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因此德育教育也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而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重视学生们的德育教育,也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小学生的品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深刻的影响着小学生们的行为举止,这一情况也决定着班主任的重要性。因此,班主任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起德育教育的思想意识,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表率作用,成为学生们的真正的榜样。
1.2小学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这个过程中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为了能够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德育知识,遵守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种种要求,小学班主任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但是,现如今我国的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缺乏相应的激励策略。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首先是,德育教育没有一个正确而又完整的激励的政策。其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没有一个完善的记录。最后则是,即使有了激励措施,那些措施也相对狭窄。这些问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班主任如果想要在德育教育中实行有效的激励策略,就必须解决这些难题。
2.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策略
2.1学校应该加强对班主任的选拔和培训。学校在选择哪个老师作为班主任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该老师的情况,不能因为某个老师教学水平高就选择他作为班主任。我们知道班主任仅仅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水平是不够的,他同时需要有耐心和积极性,也需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需要较高的素质。而这样严格的选择班主任,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而选择完班主任之后,也需要多次的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教学理念一直在发生变化,小学班主任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也因此,学校可以组织起来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如聘请优秀讲师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是班主任能够建立正确的教书育人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水平。
2.2实施能够触动学生的激励策略。小学班主任如果想要自己的激励措施能够发挥出明显的成效,就要实施能够触动学生的激励策略。使用这种激励策略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进而能够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自觉的去遵守德育的要求。例如在举行一些小学生比较在意的活动的时候,例如升旗活动,家长会,运动会等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一些相应的激励的策略。例如,在家长的时候,教师可以对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一些口头的奖励,使得学生能够得到一些自我认可感,进而能够更加?J真的去学习。实施这些能够触动学生的激励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