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学不足及改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置换培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35-01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初具规模,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正在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但与此同时,农村音乐教育改革仍然进展缓慢。从对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前期调查了解到,在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改革举步艰难。领导重视不够,缺少师资,缺少设备,家长认识不够,这都是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农村音乐教师缺乏、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下音乐教育改革的进展。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在湖北农村地区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的47所中小学(6所中学,41所小学)中,其音乐教师大多还是中师或大专毕业,有的是通过进修、培训等渠道获得学历并进入中小学任教的,而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偏少。此外,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兼职的问题,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不乏兼职现象。
(二)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得到改进,但应试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影响巨大,音乐作为非统考科目向来不受重视,因而针对音乐课程的教育评价机制建设长期滞后。本次调查中发现,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多数农村中小学尚未就学生音乐课程学业水平的评价和音乐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形成明确方法和标准,音乐教育评价方法与过程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教师待遇偏低,队伍建设资金匮乏
音乐课程作为“副科”在中小学教育中向来不受重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及音乐教师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本次调查中发现,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且在学校晋级、评优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副科”教师,往往被忽视,其工作成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而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师资条件的改善都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重视不足与资金匮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现有音乐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一)依托“国培计划”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但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强化音乐教师队伍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也是“国培计划”实施的第三年,这为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尤其是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此,应依托“国培计划”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专业技能培训,延伸“影子模式”,同时积极举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优质课评选、专项技能如器乐、指挥、歌唱等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期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二)完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
应不断健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考评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明确对学生音乐科目考查的方法与指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同时也以此更好地引导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学校之间也可借“国培计划”下的相关活动相互交流课程评价机制的建设方法和评价指标,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课程评价机制,有效激励音乐课程“教”与“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三)健全音乐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当前,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待遇,增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及音乐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成为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的重要前提。对此,中小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申请专项拨款,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经费的管理与筹划,提升其有效利用率。此外,做好现有音乐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是为音乐教师培训和音乐教育改革争取资金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强化师资建设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改善音乐教师待遇和增加音乐教育资金投入,是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首要举措。
基金资助: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开放项目,项目编号:2012K07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程标准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评价目标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就明确指出:“小学音乐课程评价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小学音乐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深知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音乐课堂中树榜样典型,立评价标准
学生之间的同辈相处是小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辈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很明显的,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应该多多运用学生这种同辈互相影响的作用,让表现较好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整个班级的全面进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对表现较好同学的评价,用一种比较好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情绪去表扬学生,这样就会让其他同学对表现较好的同学产生敬佩之情,进而在同学之间形成一种模范效应,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这样就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在音乐课堂上更加积极努力,最终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进步,也会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音乐课堂教学容情于理,“情”字牵引评价体系
音乐是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评价更应体现人文的精神。
首先,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以教学为例,当请学生起立单独唱一段曲谱或请他说说听赏后的感觉时,我会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微微摇头,暗示他纠偏补漏。这些做法就比批评委婉得多,学生也容易认同合作。
其次,教师要善于用富有激情的评价语言加以“渲染”,使课堂上真情涌动,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获得理解的深入、心灵的感动、情感的升华。这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工作方法,它能使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温暖而奋发。我尝试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待学习稍有起色的学生,我就对他说:“你确实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做得更好。”对有创意的学生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演得太精彩了。”……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使他们能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健康地成长。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寻找闪光点,正确公正地激励评价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会存在差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如此。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新课堂倡导我们要关心每一孩子的成长,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将注重自己的“成功感”转向全体学生的“成功感”,把教师着眼于培养尖子生的观念转向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功感”经历,都能对所学有兴趣,都不同程度地接受美的熏陶和启迪。 例如,在课堂上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曲之后,我没有立即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而是问了演唱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位演唱的同学说她觉得自己很紧张,唱歌的连贯性不太好,有一句歌词还唱错了。在这位同学唱完之后,我便邀请全班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很多同学都踊跃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四、积极鼓励评价有助于课堂正能量的升华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存在一些不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此时,表现不佳的孩子容易被嘲笑、奚落等。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应对,以积极鼓励的态度令孩子感受正能量。在教学时,我常常会设计一些小游戏、表演、说故事等环节,鼓励孩子参与,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我们需要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及自尊心。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说实用性强,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中的正能量。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精彩的音乐课堂评价,会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音乐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主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音乐课堂富有生命力,努力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既能欣赏别人又会欣赏自己,快乐地、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徐芹《小学教育中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2,5。
[2]董红《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学生之友,2012,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 教育教学 现状及改革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满足社会的音乐人才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高职音乐教育教学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需要对现行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作出适当的改变,而这也就是笔者提出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及改革的出发点。
一、高职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国家对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视,加上各大院校对专业的扩展,在高职院校当中很多都开设了音乐艺术专业,以培养层次为专科为主,学制在2-3年的教育专业也大面积地开展,截止到2013年底,河南省省内开设音乐艺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就已经超过了所有高职院校的一半[1]。现阶段的高职音乐教育教学基本都是通过音乐艺术的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层次,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热爱,陶冶学生对高尚的审美情操,以通过学生的教育,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2]。但在高职音乐的教学模式当中,大多都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及教师对照课本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引用案例等进行教学,或是借助多媒体教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学习上的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及演奏或是演唱时的技巧。不过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对于现代化的教学目标而言,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二、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问题
高职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发展时间还较短,因此在其中必然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经过笔者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及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定位不足。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在招收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对本专业学生的招收较为单一,对于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够准确,造成在专业内的复合型人才较少。
2.教学的专业性和特色化不足。在教学期间,教师往往致使重视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造成学生学习期间的枯燥和单一,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精神气质及涵养方面的补充,形成学生在音乐艺术方面的修养不足,对于其后期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力。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教学的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
3.教学没有全面地面向社会。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最后目的都是为了可以通过学习达到满足社会的需求,可以在踏入社会后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但现行的高职院校,很少面向企业、厂矿、社会文艺团及中小学、艺术中专等地的沟通,造成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改进措施
1.就业导向化。音乐教育教学需要以就业为首要的出发点,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而不是盲目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增加新的教育课程,多方面地培养音乐类型人才,包括诸多的基础性音乐知识及基础工作的培养,当学生毕业时可以按照社会或是学生双方的就业需求,满足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可能[3]。
2.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的改进。高职院校必需提高现阶段的教学师资力量,吸收高能力的教师人才,或是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现存教师的自身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全面、专业地传授给学生相应的音乐知识,而不仅仅只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可以吸收引进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建立特色化的音乐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全面性,多借鉴音乐专业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特点,在音乐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综合性高职院校应以基础音乐教育为目标,追求全面性;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要突出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次理解能力、创造性独立演绎音乐作品的能力[4]。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社会其他各界的联系,增强院校在音乐专业的可合作方面,为学生的实习及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合作方的联系,掌握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度,按照需要调整高职音乐的课程学习,完善高职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目标。最后,在高职音乐教育教学中,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和改进,实现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洪 王珊珊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程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2),45-47。
[2]范燕华 龙有成 高师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现状与模式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05),34-36。
关键词:小学校;音乐教学;教学模式
我在一个小城镇学校任教音乐课,我一直在想:到底应该怎样来教我的学生?我曾经在网上观摩学习过一些优秀教师优质课,并努力把自己观摩所得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在上了几节课之后我就发觉自己的设想老是和学生不搭调,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静心一想,是我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学校的差异。小城镇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是有区别的,这一点我没有考虑进去。于是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总结出比较适合小学校的音乐教学模式。
一、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搞好关系,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过去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学生都觉得音乐课是所谓的豆芽课,上好与坏都是无所谓的。最过分的是我在讲台上上音乐课时,很多同学竟然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做,根本无视我的存在,偶有听者还心不在焉,不听的同学完全就没有在这堂课上的意识。其实这是小学校音乐课的普遍现象。但这一点大大触动了我,这该怎么办呢?音乐教学目标明确规定: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学生连学习音乐的意识都没有,我再这么上还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习呢?这时我想起在一次接受培训时,教育专家周兰学老师的话:“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兰学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回顾自己的音乐教学,自己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高高在上,而且由于自己对音乐学科也有一些不妥当的看法,平时疏于与学生联系,几乎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放下所谓的老师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做沟通,一段时间后,就有学生开始给我说心里话,说出他们过去对学习音乐的看法。其实他们并非是不对音乐感兴趣,而是我的教学方法或枯燥,或超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加之平时几乎没有交流,结果学生就慢慢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
我逐渐对自己的教学开始进行了一些系列的调整,一般通过简短的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直奔主题,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他们对动画、音视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兴趣。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们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喜欢我了,接近我了,我的音乐课堂大不一样,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课堂
以前,我一直都是按着自己的教学思维在走,只知道按着教科书上的教学任务来进行,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音乐能力与课程标准差异极大。小学校学生的音乐基础一般较差,接受能力有限,仅仅学习一首歌曲都要一节课的时间,往往教师教得费力,学生所得却极其有限,课堂教学收效甚小。而且,我在教学时往往会不依据学生实际“精心”地设计一些自己为高明其实是居高临下、审问式的问题,
这种审问式的问题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引起学生反感,学生故意不回答,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
我尝试着改变这生硬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多个选项式的问题,让学生欣赏音乐后自己选择问题分组讨论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题目形式和语气,便于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有利于引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师生平等互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音乐能力,先降低了一些教学要求。先重欣赏,不但欣赏课标规定的内容,也欣赏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让学生从曲子的美、曲子的变化等方面辩论各自喜欢的乐曲,从而在辩论中、欣赏中提高音乐水平。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弥补自己音乐能力的不足
小学校的音乐教师大多是兼职,基本上都是非音乐专业毕业,音乐专业素养有所欠缺。在实际教学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欣赏曲目占有一定的比例,涉及到声乐、器乐、西方、古典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和吹打乐等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非专业的音乐教师不可能对这些知识都了如指掌,但有了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手段,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并且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种类的音像资料制作成教学软件,教师设计好教学程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每样乐器的性能特点,还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演唱者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唱腔神情、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解决了教师在这方面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
对于新时期下的音乐教师,特别是专业素养不足的教师,网络是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利用QQ群、论坛交流教学经验,发表看法;可以利用百度百科、新浪知识人等搜索音乐专业知识;利用各种视频网站为学生做专业的展示。可以说,网络就是一个“无所不知”先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小学校的音乐课,确实存在学校领导不重视、家长不重视等不利因素。但只要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人自己不放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校的音乐教学还是大有可为的。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
可能有少数小学对小学音乐教学比较重视,引进了音乐教学专业人才,进行了专门的音乐教学教室以及相关教学设备的配置。但是许多小学仍然存在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音乐教师的现象,课堂教学内容也仅仅停留在领着全班学生唱唱歌、打打节奏的阶段,更不用说钢琴、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了。音乐教师自身也会由于得不到重视而产生职业厌倦,对待课堂教育工作的开展敷衍了事,难以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教材的不足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审美教育的源泉。因此,应当精心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强,受到学生喜爱的教材,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易学”、“易记”、“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而现行初中音乐教材歌曲选编时未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体现好的歌曲教材的特点。所选歌曲成人歌曲多,少儿歌曲少,老作品多,新作品少,概括的说即学生不太喜欢唱的多,喜欢唱的少。笔者在初一、初二 500名学生中做了一问卷调查,其中一问是:课本中有你喜欢唱的歌吗?若有,请举例,并说明为什么。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回答“有”,初一为《哩哩哩》。在回答为什么时,回答是“好听”、“好唱”;初二为《唱脸谱》,在回答为什么时,回答是“好听”、“愿意唱”、“有意思”等。歌曲《哩哩哩》是一首朝鲜歌曲,旋律悦耳、情绪欢快,色彩明朗,洋溢着青春气息,特别是“轮唱、齐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的结合,使歌曲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所以学生特别喜欢唱。歌曲《唱脸谱》之所以学生爱唱,其一是该歌的歌词有新意:如“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机头'一亮相,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内容介绍的是脸谱及、京剧的有关知识,但歌词口主语化,通俗化、“现代化”。其二是为了突出时代感和象征中西两种文化的有机结合,作曲家有意将流行音乐中常用的部份节奏与京剧曲调糅在一起,造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其三是配器中运用了电声乐器,音响效果符合学生的听觉习惯。
3、家庭、社会对少儿音乐学习的两极取向
一种是过分重视。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喜爱音乐但从事音乐工作的梦想未能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管孩子的自身条件如何,一厢情愿地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他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强迫孩子学习音乐。在儿童时期,由于孩子缺少自我意识,因此对家长的选择被动顺应。而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反权威意识很强,从本能上更愿意自己去选择,而不愿意听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另一种是不太重视。认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不把音乐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看待,仅仅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学校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手段,无法像其它文理科课程考试一样,督促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就更不把音乐课放在心上了。教材中类似《哩哩哩》、《唱脸谱》这样的歌曲太少了。
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实施的改进措施
1、从根本上讲,音乐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门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重视音乐教育教学,推进音乐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音乐课堂上来,发挥音乐对人格的全面发展,个性完善的积极作用;文化部门要发动专业和业余词曲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流行歌曲;出版部门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努力出版和制作适合青少年的优秀读物和影视、音像制品;还需要加强传媒的正确引导,重视正面的宣传、引导,有关部门
2、提升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在充分重视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还应当提升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这是决定小学音乐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音乐是一门具有极强专业性的课程,应当由具有专业知识结构的教师来进行课堂教育,音乐这一门课程是不应当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的。除此之外,教学基本设备的建设也需配套进行。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配备更完备的设备,条件稍差一些的学校,也应该配备能顺利进行新课改标准的基本设备。要加强联系和合作,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适应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特点,更新中学音乐教材的内容。
我们必须承认,流行音乐代表了一种音乐风格,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有人去关心它、热衷它。面对流行音乐的思潮,可以试试合二为一的“中庸”之道,在教材中注意吸纳一定数量的通俗音乐,还可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这些音乐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还要着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对古典音乐文化的欣赏水平。学生在这种体贴入微的教育下,对传统音乐作品就不会再敬而远之,相反却有了一种亲近感。另一方面,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策略,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警惕和消除流行音乐带来的某些消极作用,使音乐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有用桥梁。
一、小学音乐教育状况分析
(1)学校领导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大部分的校长认为升学率是最重要的,因此,对于音乐这门与升学无关的课程,学校也就自然不放在眼里,音乐教育的质量也无关紧要了。
(2)音乐师资严重不足,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学校里有专职的音乐教师。这其中,大多数的学校都只有一位音乐老师,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程,以及与音乐有关的各种活动,都由这一位音乐老师来承担,任务相当重。其余学校,音乐老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的,很难胜任音乐教育工作。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完成最起码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教学条件是学校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的硬件设施是很重要的。
(4)在音乐教材的使用上,乡村中小学没有使用同一版本的音乐教材。很多学校音乐教材的选购都是由学校自己来决定,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音乐教材。由于条件的限制,除了歌曲的教唱外,其他内容根本就无法进行教学。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育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音乐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并需要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1)语言引感。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如果在音乐教育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音乐的魅力。
(2)情景启感。良好的氛围,是唤起学生积极情感的主要因素。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把情感教育目标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容易被营造的氛围吸引到教学中来。例如,在歌曲《小拜年》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制作灯笼,写对联,把教室布置成热闹喜庆的场面,再把民族打击乐锣、鼓、钹引入课堂,让学生载歌载舞,犹如身临其境。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用歌声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另外,教师的语言、体态的表演,都可以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应的想象,有时可以代替一定的视听感应,提高学习的效率。
(3)悬念调动情感。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对于未知的事物或事情表现的尤为关注、热情。教学中,巧妙地给学生布下谜团,设置悬念,让学生的情感一波三折。在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引起共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课中适当地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到小熊家里去》做客,小熊特别热情,我们玩的多开心啊!这学期小熊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学手艺了,他学什么手艺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想)不过,路途遥远,中途要经过音乐王国,还有许多关卡要经过,许多有关音乐问题要同学们解决,你们怕不怕?(学生:不怕)。”这样一个悬念的设置出其不意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状态中。
(4)多媒体手段激感。音乐可以通过听觉来感知,也可以通过视觉来体味。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的情感在音乐课上奔腾而出,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中学唱歌曲。
一、小学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根据实践调查分析,针对小学艺术课程的开设,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情况、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艺术教育的保障设施等方面进行探究。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是:新课改教学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音乐教学中其教学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法不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力量不足,同样教学设施的配置还不够全面,这些硬件设施都会影响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艺术教育体系的相关要求具体实施教学;不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新型音乐教学的效果。
二、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新型音乐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重要的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采用什么样的新型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提高课堂教育实效性;该配备哪些教学设施;等等,这些都是特别关注的话题。目前,小学生的特点是活动性比较大、求知欲望旺盛以及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是持久性以及耐力性比较差。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要根据这些特点,并且配套相关的教学设施,坚持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以及通俗易懂的教学策略,不断探索新型音乐教学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拿来即用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将教材配置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者是一些专用的音乐教学软件直接拿来应用在新型音乐教学过程中。例如,钢琴学习、五线谱等软件,这些软件都是经过信息技术专业人士事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研制、开发的,具有与教材同步的教学功能,将教材内容以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最终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在声像以及色彩的配合下,使得教学课堂丰富多彩,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音乐教学的课堂气氛。
2.兴趣引入法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入兴趣就是根据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心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教学内容充满游戏化以及趣味化,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具体展开。例如,在欣赏《在农场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在学习前教师将小牛、小猪、小鸭以及太阳、鲜花等不同形象剪辑成小影片利用大屏幕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观看画面中,和着音乐进行模仿,这样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3.扩充增容法
该方法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扩大教学容量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我驾飞船上蓝天》一歌中,教师事先在网上下载一系列介绍卫星和世界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在学习过程中拓展学生对科技知识以及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4.活动模拟法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模拟活动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的方法。例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音乐画面中引导提示中去模仿和表演,使得学生通过现场表演能够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去进行模仿和创作活动。
总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模拟演练,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学校方面要制定对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以及艺术教学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艺术情操。
三、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平台,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对学生和教师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在教学中的优势,使得学生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知识学习的双倍收获,从而提升小学阶段新型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进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民族音乐等方面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范彩英,李云浩,王纪元.浅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
[2]于晓光,钱松陵,杨丽.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5(06).
[3]王任梅,顾世民,徐萌.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上海音乐学院,2013(38).
关键词:音乐教学评价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方针和政策,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音乐教学评价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音乐教学所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它是以音乐教育的价值观为标准,以达到音乐教学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和测量音乐教学成绩和效果,它要求对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作知、情、意全面性的考察。音乐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专指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成长及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现代音乐教学评价是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理念、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音乐教学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音乐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就是方向性原则,也就是说,评价应该引导音乐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价应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音乐教学工作,为学校和有关领导对音乐教学的领导工作,以及为音乐学科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指出明确的前进方向。
音乐课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课程评价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应该有利于进一步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发扬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优点,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加强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学评价对于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领导来说,应该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更好地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评价对于《音乐课程标准》本身来说,应该获得执行情况的反馈,检验自身的完善程度,使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评价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必须以音乐学科特点和音乐教育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音乐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应该作为建立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的依据和基准。
科学性的评价要求评价达到准确、客观、公正。评价和测量要求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鉴别度。这是使评价达到准确、客观和公正的保证。效度是指评价测量能真实地表现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信度是指评价测量能够稳定地反映出被评价测量者的实际水平的程度,鉴别度是指能够把水平不同的评价对象区分开来的程度。
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外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引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愈来愈受到重视,音乐教学已由重技能技巧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音乐教学评价已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从局部评价向整体、综合评价转移,从被评价者的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从重结果逐渐向重过程发展。在评价理论方面,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三、整体性原则
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评价必须从整体、全面、全过程进行评价。无论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还是评价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
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要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当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坚持整体、全面的评价。
近几年,音乐教学评价发展较快。人们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期望通过一种比较科学、可行的评价办法,帮助教师和学生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策略,明确努力方向;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调整学校管理策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更好地促进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激励音乐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完善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特别是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教师要面对多个年级、众多学生,评价的实际操作如果十分繁复就难以实施,这就要求评价必须简便易行。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评价应遵循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手段方法;课堂内外结合;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多领域综合
形成性评价是在新课程背景和理念下界定的。在音乐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及时修改修正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而不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但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评价中良好的反馈能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好的形成性评价会使教学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但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在音乐课堂,每个人对音乐都有他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个体不同,他喜欢的对象也不同,喜欢的角度、程度更不同,因而在具体实践中会产生不同的差异。可见,驾驭好形成性评价实属不易,需要深入研究,遵循适时适地、因人而异的原则,即手段方法要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多机会,不能单一机械,从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习惯、兴趣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以是否有特长来评价优劣。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了形成性评价,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课堂内外结合——音乐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音乐兴趣
音乐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听的基础上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多运用、多实践,不仅在课内的有限时间,更在于课外的无限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听、多唱、多表演,和同学一同创编,一同表演。学生个人参与活动、自我评比、观众评比都是每次必须进行的评价,帮助学生既认识了不足,又找到了自信,在学习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
播种习惯,收获人生——新课标重视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而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要保持稳定的习惯也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加以督促与鞭策。这就决定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先在自评栏打分,写下简单的评语,自查存在的不足,然后同桌或班干部评价,说明同学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是老师的点评。在评价学习习惯和态度时,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课堂学习音乐的习惯、课堂上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课堂上积极思维实践的习惯、课后拓展的习惯等的评价。在同学和老师的督促下,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正逐步形成。
三、多领域入手,落脚综合
把评价过程变成学习过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感受学习音乐的手段。每次互评过程都是让孩子将学习体验自我整理并内化的过程,同时它还是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绝好机会,学生在正确评价别人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每堂课我适时对学生的听、说、读、唱、演、做等,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地综合评价。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