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空间体验;重要性;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051-0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享受。无一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也不可避免地要向情感化和人性化的方面改变,而这其中空间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者来说,将空间体验融入到设计的理念和创意中,可以帮助设计者以更加热爱环境和生活的态度去进行创作,从而展现出其人性化的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日趋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空间体验的含义及特征为切入点,强调了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密切关系,最后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本文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设计者们重视空间体验,努力创造出和谐平安的空间。
一、空间体验的含义及特征
空间是设计界一直都在讨论的经典话题,人们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就是空间的和谐和个性化,即使是一间小小的房间,通过不同的设计也会产生出不同的体验。因此,空间体验指的就是设计者对于室内外环境的整体把握和认真感悟,这不仅仅是对材料、结构或是功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了解建筑物与其场所、环境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设计者们必要身心投入,用心完成。一般来说,空间体验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是亲身性。顾名思义这就要求体验着必须亲自参与,调动自身所有的感官身临其境地去完成这项活动,从而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第二是主观能动性。对同一空间不同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它强调的是个性和独特性,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学识阅历等的不同,空间体验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第三是综合性。空间体验要求人们全身心的去体验,因此它是集合了视觉、触觉、听觉等的综合体验。第四是延展性。空间体验是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但是这个有限的体会带给人们是无限的想象。因此,空间体验因其重要的特性,使其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二、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对于设计师而言,想要创造出好的作品一定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阅历做基础的,没有一个作品是可以通过闭门造车而设计出来,离开了现实的作品无异于空中阁楼。所以,设计师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空间体验,去学习优秀的作品和积累时间素材,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设计出满意的作品。同时,空间体验还可以摆脱单纯想象的桎梏,使得设计理念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空间体验使设计更加情感化和人性化。现如今,“以人为本”的观点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一定要人性化,这就要求设计师们一定要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和感受。所以,通过空间体验,设计师们可以获得真是的感受,从而易地而处的探索和认识人们的内心世界与真实想法,了解人们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感知和期许,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从而创造优秀的作品,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三、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必要的学习方法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仅仅靠翻阅书籍和图片来学习是非常不够,这些都是间接体验,远不如直接体验来的淋漓尽致。因此,通过空间体验人们的感觉更加直观和生动,很容易将体验的内容变化成自己的东西,使之印象深刻且记忆长久。再者,只有通过切身的体验才能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而且体验和积累的素材越多,人们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学习。此外,空间体验还能够锻炼人们独立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体验了许多不同的东西,肯定会有与自身想法矛盾的地方,这个时候能够促使人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成长。
(二)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空间体验,可以帮助设计者们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首先,空间体验可以营造空间结构关系。这不仅局限于对建筑物本身结构的体验,而是要求设计者们将建筑物与人、环境看成一个整体,使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空间结构布局不再单一、重复,而是从生活体验中创作出更具特色及观赏价值的建筑设计。其次,空间体验可以建立场所感,这是空间体验的升华,设计师们根据自己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的理解,来体会出不同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体验有其自己独有的特性,使得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分量。尤其是在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现在,设计师们一定要重视和关注空间体验,认真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空间环境事物,努力将空间设计往情感化、人性化的道路上迈进,用可持续化发展的观点来创造出和谐的空间,提高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迟,.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刍议[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7).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建设活动,而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体现,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其充分渗入到企业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等的阐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建设途径的探寻,来更好地确立并发挥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构成要素 重要性 建设途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是企业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企业要维持旺盛的生命力,无疑需要多重保障才能得以实现。其中,先进的企业文化无疑是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驱动力之一。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建设活动,其渗透到企业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体现,也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而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这一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并通过此将企业员工吸引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上来,以此来保障企业顺畅、有序的经营,促进企业员工之前公平的竞争、和谐的相处,从而推动企业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
构建企业文化的主要要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环境。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硬件”之一。环境可以氛围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所谓的外部环境通常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形象等,而内部环境则倾向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也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外界对企业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创设良好的企业环境,也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信奉和遵从的基本目标和信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最核心的内容。在当代的行业竞争中,只有真正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确立“以人为本”都能人本主义思想观念,才有可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企业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关怀,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促进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归宿;三是企业的精神。所谓的企业精神,通俗地将就是企业的服务宗旨、观念、目标等综合的体现,是企业精神面貌的展示。四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是任何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当前管理情况下的条例制定,需要与时俱进。企业制度、领导体制以及组织机构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制度文化,为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也是企业代表人物的行为文化的保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制定和管理,使其更加全面、系统且协调、有效。
二、现代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有的,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因而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将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与其他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区分,企业文化能够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能够真正的成为企业的灵魂力量,它可以有效的传达企业的理念,运用独有的企业形象去进行有效的宣传,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物质富足,经济发展较快,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精神力量,逐渐的正在日益被重视,这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追求差异化的有效体现,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让企业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努力建设并充分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进而提升其服务质量,增强客人对酒店服务的满意度,并最终帮助企业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当然,落后的、不适宜的企业文化也会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更有甚者还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探寻
(一)强化企业形象打造,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之于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化竞争中,企业文化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在竞争中“软实力”的强弱,也关系着能否调动起员工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而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首要任务就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形象和品牌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企业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处在同等档次和水平的企业之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同抢占制高点,是企业竞争的法宝。而企业形象的打造,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这个基础,离不开企业文化要素的对外塑造。企业文化建设好了,就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去定义企业的主要功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实现企业良性运营的最终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经营者已认识到企业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运用“企业文化力”的作用实施经营管理。
(二)完善企业制度管理,解决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问题
众所周知,完善的企业是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制度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和社会地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将目光投向制度建设方面,并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将其完善。总的来说,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是建设承载着员工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其更符合人性化,这是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也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硬件之一;二是利用企业价值理念对员工的文化约束力,通过强化这种约束力效果,就能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增强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创新载体落实,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让员工学习接受企业文化, 了解企业历史、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内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保障力量
“以人为本”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纵观国内外企业,大凡成功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十分重视以人为中心。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中,必须要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指企业的员工,又指企业服务的对象。然而,在众多标榜着“以人为本”的企业中,真正能做到的却并不多。因而,企业要想长久地立足,长远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做到对员工实施“人本化“管理,正确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给员工以安全感,让他们能够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并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结语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风雨砥砺,如今我国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最强有力的策略军。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外,还面临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因此对我国的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自修,练好内功,努力建设符合现代化且科学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并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的效用,使企业以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朝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场景设计;空间表现;动画影视;重要性
一、场景设计在动画影视表现中的作用
动画影视作品不仅娱乐观众,还能让观众获得现实中不能获得的满足。在此前提下,对场景的制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迪斯尼动画片《狮子王》中,宏大的野牛群穿越峡谷的场面不仅征服了观众的视觉经验,还带来了可观的票房收入,这其中场景的表现起了重要作用。
动画影视中的场景设计通常是指以剧本为依据,为作品中的角色活动和剧情发展提供的背景空间设计。它提供给导演镜头调度,运动主体调度,视点、视距、视角的选择以及画面构图、景物透视关系、光影变化、空间想象的依据,同时也是镜头和背景设计的直接参考,起到控制和约束影片的整体美术风格,保证叙事合理性和情景动作的准确性。
场景的内容很宽泛,只要是与主体相联的空间中的各种实体,从次要角色到固定的或不固定的景物,都称为场景。
场景设计的艺术性直接归结到对画面的处理,即灯光、色彩、结构综合表现,成功的场景设计不仅使观众获取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将其引入作品所表现的时空中。
二、空间的概念和内容
(一) 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由形与形之间所包含的空气形成空间的“形”。
空间是场景中最讲究的东西,因其体现的是一种氛围和画面的纵深关系。它可以通过平面叠加、黑白对比、色彩冷暖对比来产生画面的空间。
(二)场景空间的分类:
1.内景:指被封闭在形体内部的空间。如房间内、山洞内、隧道内等。
2.外景:在场景结构形体中,被隔离在形体外部的一切宇宙空间。
(三)场景空间构成
1.单一空间:
最简单的结构空间,可利用的角度很少,可以造成压抑、封闭的空间感,但如果面积大,也可以产生空旷、宏伟的感觉,如大殿、厂房。
2.纵向多层次空间:
纵深方向的多层次的场景,主要为适应推拉移动镜头的需要。
3.横向排列空间:
由若干并列空间相连接、排列而形成的直线形或曲线形的组合。使影视作品看起来缺少镜头感,有戏剧舞台的影子。
4. 垂直组合空间:
多层的,上下若干空间相连的空间组合
5. 综合式组合空间:
兼有纵深、横向以及连接上下的综合式组合。它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丰富的场面调度,完成角色动作。
(四)空间形态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空间形态,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反应。
高而宽的空间有稳定、敞阔、博大的感觉,例如大殿;
高而直的空间有向上延伸、升腾、神圣的感觉,例如教堂、塔;
圆形空间会令人产生圆滑、柔顺之感,也有向内收缩的凝聚力,如洞穴;
四方形空间给人以凝重、安定、坚固的感觉;
不规则的空间形态给人随意、自然、活跃的感受;
封闭的空间形态给人以隔世、宁静、和安全,有时也有恐怖和神秘的感觉;
开敞的空间给人以流通、开朗、自由的感觉,等等。
当我们塑造人物性格或交代故事背景时,就要给角色一个合适的空间背景,带领观众走入虚拟的真实空间。如在《天空之城》中女孩被抓后乘电梯下地下室那场戏,在那个筒状的封闭空间里,用一个由上至下的摇镜头来表现军事工厂的深不可测和恐怖。
三、空间表现在动画影视场景设计中的作用
(一)交代时空关系
1. 物理空间。
物理空间指人物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它是由天然的、人造的景和物构成具象的、可视的环境形象,是动画影视作品情节和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赖以展开得空间环境。它与情节结构和叙事内容紧密联系,且符合剧情内容、时代特征、事件性质和特点,体现故事发生的地域特征、历史时代风貌、民族文化特点及人物生存氛围。
2.心理空间。
在动画影片《魔女宅急使》中,为了描写奇奇在来到一个新环境时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导演设计了复杂的楼梯结构和几个门。奇奇在小心翼翼开门、下楼梯,又关门的一系列动作中,显示出对陌生环境的生疏和胆怯。这是源于自己对这新环境的未知且缺乏安全感的需要。因为空间越复杂,危险的几率越高,这种恐惧感就越强烈。这也是由物理空间延伸到心理空间的情节过渡。
(二)增加情节吸引力
1.塑造生动感。
动画的场景只是一幅画,是“死”的。“平”的,绘画功力再强的画家也不可能画出空间中空气的流动感,所以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将场景处理的丰富些、多变化、信息量大些,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不会感到太单调,弥补场景生动感的不足。
2. 制造神秘感。
动画影片最适合表现幻想、魔幻、超现实的题材,这是由动画本身的超现实特点决定的。观众希望在动画之中看到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情境。所以动画影片在故事情节、表现手法、视觉效果等方面,尽可能地融入超现实因素,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如在宫崎骏的众多影片中,基本上都有大量的超现实的、幻想的内容,即使是现实主义的题材,为了增加情节的吸引力也会加入魔幻的场景气氛。在影片中我们总会被魔幻效果和奇妙的梦幻场景所吸引。结构越复杂,神秘感越强。因为它不能让人一目了然。
3.制造危机感。
通过复杂多变的场景空间创造出的危机感,是制造影片悬念的重要手段。
在《天空之城》那段铁道追逐的戏非常典型。影片在铁道的场景设计与众不同,它并不像常规的铁道一样修在平地上,而是山群中错综复杂的高架桥上,这就使得火车的追逐更显危机感。这些都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
动画影视作品中场景的设计,空间表现是一个重要部分,但在不同的场景中空间表现的意义不同,在运用空间表现语言时,要根据不同场景要求来表现空间,使空间表现更好的场景服务,为动画影视作品服务。
[参考文献]
[1]韩笑编著.《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海洋出版社,2005年7月.
[2]陈峰,黄文正,刘博编著. 《动画场景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 赵慧宁,赵军编著.《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 丁海祥,姚桂萍主编.《动画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基本经济特点
从工程经济分析角度来说,水利工程综合利用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具有两项以上比较明显的综合利用效益。通常建有较大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都有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综合利用效益,一般情况下,比较完整地综合利用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包括与防洪与灌溉、发电与航运、供水与水产养殖和旅游等项目,通常防洪与灌溉、发电与航运等部门是主要参与综合利用的部门,对工程建设规模要有必要的要求和影响;水产养殖、库区旅游一般为附带效益。我们所说的综合利用效益是指主要效益。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据对丹江口枢纽实际效益的调查分析,其综合经济效益约为发电效益的2.3倍以上。但综合利用工程各部门的效益不仅在数量上相差很大,而且发挥效益的时间相差很远。例如,防洪一般在大坝建成后即可发挥和达到设计效益,发电在大坝和电站厂房建成后可以开始发挥效益,再过5~10年即可达到设计效益,灌溉和航运达到设计效益的时间往往需要几十年。
2、工程项目投资一般包括只能够为具体的某一特定国民经济部门服务的专用工程项目投资和可以为各个综合利用的各部门服务的共用工程项目投资。对于以防洪为主的综合利用工程,大坝工程还具有防洪专用工程和各综合利用部门共用工程的两重性。根据对几座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实际资料分析,共用工程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80~84%。此外,综合利用各部门投资的投入时间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大坝、通航建筑物等项投资需在水库蓄水前全部投入,电站的土建工程投资也需在水库蓄水前投入,机电设备则可在开始发电后陆续投入。
3、各个综合利用的部门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中所采取的资金报酬率和贷款利率不同。根据有关规定:防洪、灌溉的资金报酬率为6~7%,水力发电、城镇供水工程为8~10%,贷款利率电力项目的年利率为3.6%,水利项目的年利率为2.4%。进行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分析应根据上述综合枢纽的基本经济特点,采用既有科学根据,又现实可行的经济计算与分析方法。
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阻碍水利工程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分析。
1、管理工作不到位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人为的管理是其作用发挥的最主要因素,水利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水利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利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水旱灾害,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虑,一味贯彻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而忽视当地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得许多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虽然承包了很多的水利工程,却并没有考虑地方经济的接纳能力,不切实际,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后期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陷入困境。可以说,资金不足是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直接因素,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则是根本因素。工程的主体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严重阻碍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其经济效益也就难以发挥。同时,水利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往往会忽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造成水体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使得经济收益与经济损失不成正比,本末倒置。
2、水利投资结构不合理
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是多方面的,其经济效益大致可以从防治水害、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开发水产行业三个方向获得。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防洪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上,对于其它两类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投资结构不合理,也导致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收益低下。
三、促进水利经济效益的建议
我们应该在加强和改进水利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前提下,也要针对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等造成的负面影响找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得水利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这才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建议,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
首先,认真贯彻法律政策的规定,使得水利管理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比如说水利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费用的计划,包括水利工程造价、水资源费用和工业水产水费等费用的管理,使得水利工程管理更加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其次,健全水利工程的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主体工程的建设,更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注重在进行主体工程的建设中应该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计划,使得主体工程能够在配套设施的辅助下顺利进行。只有两者相互有序的配合才能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和投入后的严格管理。具体表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相关规定执行工程的招标管理,尽量使得招标能够公开化和公正性,防止关系人情导致的不规范行为,严格保证工程质量。还有,关于工程管理的设计要根据地方实际的经济条件和当地自然环境来做出合理的设计,尽量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符合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要求。另外,工程的承包要避免出现复杂的转包现象,这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造价成本,更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从中进行不合法的勾当,同时最重要的也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问题。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关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和监理项目的监督和跟踪调查,真正做到保障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性。
2、尽量科学规划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工程自身带来的负面效应
正如上面所说,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生活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尽量做好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合理计划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借助水利工程带来的便利大力发展当地的相关产业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更是为当地相关经济产业带来了机遇。这就需要当地人民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比如说可以发展当地的养殖业,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来发展养殖业具有很大的前景,还有可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水利工程可以说是一种景观,可以利用水利环境来建立相应的旅游景点,当然还可以利用工程周围空置的地发展当地的林木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的综合提高,而且有效的美化了生态环境,做到了生态与发展两不误。
结语
总之,虽然水利工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其自身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水利工作人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采取恰当的手段,寻找最佳的解决措施,使得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可以获得最大程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许嘉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探究[J].投资与合作,2013,(4):88-90.
摘要:会计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具有文化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就是会计文化,会计文化不仅是一种价值标准和文化方式,也是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会计文化不仅是对原有的会计学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体现,还对在会计中体现出文化学和哲学等相关学科的渗透,其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凸显出会计工作的实践性。建设会计文化对于会计实践活动是一种充分的体现,也能为今后的会计工作形成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 :会计文化;建设;必要性;路径
一、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发展会计文化对于我国文化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可以在今后的会计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促进管理职能的发挥。会计工作人员通过长久的工作时间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定的会计文化,这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与会计管理共组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分支,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根据会计实践的经验来说,会计实务中的报表、账簿以及凭证等属于物态的文化,也是会计文化的载体。法律层面的种种规定及章程等属于制度文化,对于管理活动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和约束。与人员活动相关的会计实践则是行为文化,主要包括有监督核算等会计活动。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变化、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则属于心态文化,这种心态文化既可以是群体的内心活动又可以是个人的内心活动。
第二,会计文化对于我国的会计管理等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会计文化受到我国的经济以及政策影响都非常大,并且在会计管理活动中融会贯通,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有着务实谨慎的工作作风,对于会计政策以及规章制度等的制定也能看出这需要会计人员有着公正谨慎的态度。如果会计人员没有受到会计文化的熏陶,没有独有的文化气息和底蕴以及价值观,就不能对企业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更加不能处理好企业与财务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发展会计文化建设,可以保证各项管理更为科学,同时能够保证企业文化的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
第三,会计文化在会计监督以及会计核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会计文化是个人会计与企业会计相融合的体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也体现出别的国家对我国会计经济的印象,因此国家必须重视会计文化的建设。第四,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必须从个人文化建设着手,个人文化建设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没有个人文化的建设会计文化的建设就是空谈。在进行个人文化建设时,个人的知识体系必须全面完整,对于会计知识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认识,指导何为会计,怎样做会计等等,成为会计行业的专才。当前社会中,在会计实践工作中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人格,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同时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感,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有职业操守并且积极发挥其创新性和自主性。
二、建设会计文化的路径探究
1.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水准
提高教学水准首先要求有优质的教学方法为指导,高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要结合各种实例,进行讲座或者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学模式,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或者陈旧的教学方式上,而是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角色的演练或者辩论会等形式进行锻炼,保证会计文化能够充分渗透进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深处,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触动,在教学环节就提高学生对会计文化的认识。另外,对于会计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决定会计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思想品德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学生将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地用严谨、诚实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再者,高校应当跟政府财税或者律师事务所等产生直接的联系,请专业的资深人士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增强学生对该行业的了解与认识。除此之外,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会计文化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也能为学生的文化学习提供必要的土壤。高等学校在开展这方面教学时,必须采用多途径和多模式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的成长,从而引导学生会计文化的形成,为其更为优秀的会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创造价值观念来教育和引导员工,摈弃落后的观念并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促进和带动,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长久影响力,会计人员才能更为高效的完成好会计工作。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以及会计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人员所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作为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人员会产生着无形的约束力。当前的实际状况显示,我国的会计人员在其职业道德水平上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必须引起相应的重视。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就应当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为主,并且借鉴先进的会计工作管理经验,完善法律建设的力度,促成会计企业更好地建设与发展。
3.引导并培育会计人员建立先进的会计观念
人的行为是其生物特性决定的,更大程度上是由其文化以及价值观念决定的。广大会计人员通过长久的实践形成一定的会计价值观念,这是财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能体现会计人员的个人才能与文化素质。因此必须培养会计人员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培养会计人员要有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一种凝聚力,培养其数理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行为规范的会计人才。不断增强会计机构的活力,培养起先进的思想,促使整个会计机构能够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保障会计机构能够平稳运转。
4.锻炼会计人员养成先进的会计精神
会计精神在会计文化建设中属于上层建筑,也体现出会计文化深厚的底蕴。这是会计人员思想认知以及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的体现。会计精神的形成对于企业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帮助会计人员形成完整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会计人员身上形成极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会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将会被有效推动,并对会计人员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对维护会计人员形象都将产生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会计精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现实意义重大。
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工作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建设会计文化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引导,同时还要求从业人员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和高尚的品德,这对于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会计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我国会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经济问题要采取必要手段进行解决,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以深化,带动我国会计工作的新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乔焕莹.关于当代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会计,2013(22):147-149.
[2]何雪霏.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谈中国会计文化建设[J].新会计,2013(23):246.
关键词:中小企业;伦理建设;重要性;途径
一、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伦理建设受到了高度关注。中小企业伦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中小企业本身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对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伦理建设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重视伦理建设是中小企业发展和生存之本,对中小企业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首先,能够积累企业形象和社会美誉度等无形资产。伦理建设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体现会使企业赢得顾客和社会公众的赞赏,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中小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这是中小企业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次,能够获得忠诚顾客群。树立了“让顾客满意”为企业营销伦理观念的中小企业,在同顾客的交往时,就不仅是表面的钱物交换,而是体现出信任与被信任、关怀与被关怀的人性光彩。这样的中小企业自然会为广大顾客认同,获得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自然也就会获得较好收益。再次,能够减少内耗,降低管理成本。重视伦理的中小企业在管理中会体现“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强调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尊重人、关心人、公平地对待人,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增强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任,从而减少工作中的摩擦和冲突,降低管理成本。最后,能够减少交易成本。重视伦理建设的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声誉,更能得到合作者的信赖。而且本着伦理精神来处理和合作者的关系,对方在深受感动的情况下,往往作出积极的回应。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关系会更长久,更有利于共同发展。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伦理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同时也意味着一种伦理道德文化体制,因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无一例外地蕴涵着某种文化、某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市场经济也不例外。然而,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原则本身却包含了矛盾性和两重性,它对人们的文化、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也存在着矛盾性和两重性。等价交换原则在实现过程中是采取交换双方协商和契约的方式进行的,这就为不等价交换留下了巨大的可能性空间。市场经济的这种矛盾在推动经济发展获得一定速度和效率的同时,造成了经济发展本身的各种矛盾,造成了经济和伦理道德文化之间的矛盾。不能恰当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人类就不能进步,中小企业伦理正是在解决市场经济的各种消极负面影响和各种经济矛盾、文化矛盾、伦理道德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市场经济从原生的初级的阶段向现代的高级的阶段、从无序的不文明的状态向有序的文明的状态过渡的产物。当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只是为企业伦理的出现提出了客观要求和准备了客观条件,而中小企业伦理的真正产生和发展,还是人们自觉努力的结果。在人们自觉地提出和建构中小企业伦理的原则和规范的时候,除了考虑经济过程的发展要求之外,也同时考虑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文化领域的发展要求,在这一意义上,中小企业伦理往往是经济规范和一般伦理道德规范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伦理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构造和谐社会重要的节点是社会诚信,而中小企业伦理的支撑点就是建设本企业的诚信。中小企业诚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家守信,要依法纳税;二是对社会守信,要对消费者负责;三是对本企业员工守信,确保企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其次,构建和谐社会,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伦理建设。中小企业必须从事伦理道德建设,必须设置从事企业伦理建设的组织机构,制定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对全体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伦理道德监督等等方面,总的说应该把是否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最高的伦理标准。再次,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与社会诸要素的关系。中小企业要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与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尤其要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小企业伦理建设必须注重: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讲究和谐,减少摩擦,消除发展障碍;各中小企业必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尽责尽职;全面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寻求本企业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小企业伦理支撑着中小企业和谐,而中小企业的和谐支撑着社会和谐。中小企业伦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当前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从内部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伦理建设
其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中小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为整个员工群体认同的对道德观念的判断和看法。它是中小企业员工群体人格的外化,是一个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伦理和价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小企业价值观塑造着企业的伦理。因此,中小企业伦理建设的第一步是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中小企业的价值观应该是以职工为本,以广大人民为本,内部管理公正、公平,外部经营守法、诚信,与社会、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中小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其二,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加强中小企业伦理建设,首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一方面,应确立远大的企业任务和目标。每个中小企业都有其特定的业务活动和任务,为社会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它作为社会一员得以存在的理由。每个中小企业又都要谋求自身的利益,这是它得以维持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在确立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充分认识到企业应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并把它们作为经营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加强对员工的情感投入。情感关系是形成群体凝聚力的基础,是获得较强凝聚力的源泉。它在企业内部能促使一种亲密关系的形成,是达成价值认同与目标认同,使企业对员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强化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桥梁,中小企业必须掌握“情感”这种隐蔽的资源,不断加强情感的投入,因为它具有把人的知识转变为积极行动的力量。其四,加强对员工的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是进行企业伦理建设的必要手段。通过伦理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道德自觉性,为中小业伦理的贯彻实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伦理教育也可以在中小企业内营造良好的伦理氛围。
(二)从外部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伦理建设的对策
其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作为政府部门,对于加强中小企业的伦理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府部门作用发挥正常适当,则可促进中小企业伦理建设,反之则会阻碍中小企业道德建设。政府部门应做到:一方面,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尽快实现政企分开,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政府都要一视同仁,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政府也要讲诚信。作为政府部门首先要诚信,政策不要朝令夕改,这样企业就能较好地把握政府政策趋向,减少揣测成本,企业考虑长远利益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减少信用缺失问题的发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其二,健全法律体系,增强法治保障。加强中小企业的伦理建设,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理想,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我们必须健全法律体系,增强法治保障,让中小企业更好地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其三,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新风尚,对于重视伦理道德建设的中小企业,要予以褒扬。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抓住一些反面典型,组织舆论批评,让丑恶的行径曝光,而不能仅仅用经济处罚的方式了断。另外,也可以组织社区开展伦理道德建设的宣传,让伦理建设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们彻底改变只讲利益、不讲道德的错误思想观念,树立讲开放、求长远的发展观念。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赵德志.现代西方企业伦理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2] 徐大建.企业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董明堂.论市场经济的道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2)..
[4] 欧阳润平.美国企业伦理之源初探[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2).
[5] 托马斯·S.贝特曼,等.管理学:第4版[M].王雪莉,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9版[M].郝国华,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7] 陈佳贵,黄速建,等.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8] Thomas Garavan, Gerard Fitzgerald & Mike Money.企业分析[M].马春光,丁平,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探讨影响社区老年居住环境的几大因素:社区资源配置、社区步行环境系统、社区信号和信息系统、社区服务设施系统和老年居住单元等五个部分,提出针对老年社区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评价老年社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
关键词:社区养老,生活质量,社区照料,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果想营造真正意义的社区感,我们就必须认真地关注居住地点、工作地点、购物场所以及娱乐场所之间相互的时空关系。我们的城市和社区应该有良好的空间结构,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便于不同类型的人相互交流,从而通过明确和关注大家的共性,加深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所以说,‘社区感’是‘归属感’,是‘共同的目标感’”(杰拉尔德·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2003)。
老年人社区环境营造之前需要了解社区中不同类型老年人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目标。在空间方面,提供能满足各种物流、人流、信息流需要的工具,尽量满足住户交流的机会。因此,社区中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营造的目标是,形成一种有助于社区健康发展并且便于操作各类因素的方法。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支持可分为人类支持,器具、和家具支持和自然环境支持。其中人类支持的建立依托社区中社会关系的成熟,社区中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不仅来源于家庭,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分,社区照料服务人员对于老年人的照料成为重要的趋势。
老年人居住环境中的自然环境要素,老年人较年轻人来说更需要自然环境要素。社区环境开发中自然环境的获取在环境规划阶段就应有所控制,在国内所操行的控制性规划中对此虽然有所控制,但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操作,自然环境要素在开发商意识中虽然认为是普遍提高居住环境的一项必行要素,但往往在开发模式上缺乏有效的经营效益,所以社区中自然环境要素的获取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美国在关于社区自然环境要素获取上自六十年代以来有着几十年的经营,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住宅单元规划开发(简称PUD条例和条款),其中对于自然环境要素的控制相对成熟。PUD条例和条款中住户、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共同决定开放空间的自然环境要素。对于开发商来说,可经营性的开放空间除了自然环境要素的获取外,所获得的资金将作为开发商进行自然环境要素提供的补偿。这种经营性项目的开发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适用于自然环境要素的开发,而且对于服务设施开发也有一定的意义。
从老年人对社区的环境需求角度,又可以将老年人居住环境分为分为步行环境,信号和信息系统,器具的操作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和老年人居住单元。其中由于老年人对社区照料、护理和医疗服务的特殊需求,社区服务系统在老年人居住环境系统中被提出来,其建设前提是在社区居住环境中服务网络配置的成熟。
从社区的空间构成来看,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地标是其中关键的五个空间要素。如何组织这些要素创造理想的社区?设计师需要结合老年人活动特殊需求和设计师手中的工具进行有效的设计,除以上工具外还有轴线设计、层次组织、过渡性要素、控制性特征和围合感(杰拉尔德·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2003)。老年人居住环境中的空间导向性和不同层次的自然环境、活动场所和社区服务网络,环境转化的过渡性要素的设计和活动场所中围合感的建立都是设计师创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工具和出发点。
基于综上所述的影响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诸多要素,需要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的老年社区进行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评价,从而对今后的老年社区规划及设计起到指导规范作用。
在进行社区老年居住环境评价中,社区环境资源配置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周边环境资源的提出要求,将形成社区老年居住环境整体控制框架。社区老年居住环境系统从系统性设计角度来说,老年居住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在系统的基础上,评价体系对社区环境资源配置和居住环境系统中的步行环境系统、信号和信息系统及服务设施系统等子系统的评价标准的建立便于形成对社区环境的整体控制。
在对社区中老年人居住环境评价之前,老年人特殊需求和活动特征的分析给环境营造提出了重要的条件要素。在社区老年居住环境建立和评价过程中,将整个居住环境系统分为步行环境系统,信号和信息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居住单元环境系统分别论述和评价。而在居住单元环境论述过程中将整个系统分为各系统要素和构成模式进行分析。在复杂环境模式下形成灵活的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中,评价项的提出和建立具有灵活性;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评价有着一定的等级性,将不同居住环境的质量区别对待。另外,为能够切实地提供老年人良好的居住环境,在评价项设定过程中考虑到环境要素的“存在”和质量评价。对于最终体现出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需对实际项目进行分项评价,从其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适应老龄化带来的社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提供有意义的方向。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将为设计师、开发商和政府三者的共同努力提供依据,对提高老年人居住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和完善养老体系的关键二十年,老年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正在积极地展开;同时社区范围的养老有着长远的意义。对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建设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老年人对于居住条件的满意度,对于居住环境的归属感体验,则是评价老年社区的最根本要素。国家颁布的相关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法规和规范还不完善,并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缺乏控制。提出老年人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清楚地认识到老年人居住环境开发和改善的标准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卫、杜夏.中国高龄老人养老与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中国人口科学,2002,Vol.6:49-55
[2] 桂世勋.中国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增刊(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研究专辑),2001:107-111
[3] 邬沧萍.提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科学认识. 人口研究,2002,Vol.5:
[4] 羌苑.国外老年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Szu-Yu Tzeng,Ling-Fang Wang.A study on the using behavior pattern and territory in sanitary space----by the case of the elderly in three nursing homes. 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EBRA2002编委会主编.都市的文化、空间与品质. 香港:华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2:613-620
[6] .cn/index.php
【关键词】经济建设 经济统计 重要性 应用
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统计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统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量化的数字衡量地区性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性、精准性的数据基础与分析证据。
一、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量化经济基础
经济统计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建模、数据识别等内容,通过量化的数字,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基础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量。
进行经济基础的分析,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的依据,而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每一分钟数据都呈指数性增加,若没有经济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分析人员将难以下手。利用经济统计,能有效地对庞杂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使得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出当前情况下,经济基础的整体情况与特殊表现。
(二)促进经济的发展
要实现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其前提在于准确地把握当前经济基础与经济状况。通过经济统计,能有效地对当前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后,再利用经济统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方法。
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准确的发展政策与发展方案。而适合当前情况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发展方案并不是拍脑袋形成的,而是需要在对当前经济进行准确分析的前提下,结合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发展内容而制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通过经济统计对当地过去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标杆地区、标杆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采用其优秀之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
二、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的应用
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远远不局限在当下,还包括过去、未来的经济建设,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长远性的作用过程,值得不断地思考与探索。然而,就我国当前经济统计的现状来看,仍然处于一个较为浅显的阶段,经济统计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未能很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统计的方法未能得到全面地更新,许多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及时与市场中先进的观念、技术进行接轨;另一方面,我国对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的主体也较少,国家相关专家对经济统计研究的投入相对于国外来说仍然较少,使得经济统计未能及时跟上世界上先进的相关理论。因此,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是当前亟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完善经济核算体系
经济统计要服务于经济建设,离不开我国的经济核算体系。首先,通过经济统计,更新我国经济核算方式、核算方法,使得经济核算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核算对象与核算内容。其次,经济统计通过与当地金融证券、非金融市场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对当地整体经济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经济核算体系进行调整与重组,使得经济核算体系更为适合当下经济建设的需要。此外,通过向政府相关机构、部门提供相应的统计支持,有利于政府相关机构、部门从制度、条例上对当地的经济核算体系进行宏观调控。
(二)加强对经济统计的研究
在经济建设下,对经济统计进行应用,不仅仅包括将经济统计实实在在地实施、分析,也包括对经济统计本身的研究。研究的过程也是应用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加强对经济统计的研究,应当扩大对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是十分广泛地,可以从不同的行业、层面、产业入手,如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区别性分析,又如对第一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区分性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具体、系统的分析,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只有保证了数据的完整与真实,才能以此为基础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经济建设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国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既有快速发展的,也有逐渐衰落的。因此,在进行经济统计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把握。从横向方面来看,在进行经济统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当下经济的整体情况,还需要对国外相似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对与分析,以获得更为综合性的数据,对当前的经济情况进行更为客观的分析。从纵向方面来看,应当分析过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重视数据处理
经济统计的基础就是数据,因此,要更好地进行经济统计,必须要重视对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分类、整合、分析等整个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的数据整理过程。为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应当从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技巧、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全面进行提高,使得数据能实现高效、准确的处理,为经济统计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小结
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我们仍需不断提高对其重视程度、加强对其的研究与应用、从各方面为其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经济统计成为经济建设的助力剂,不断地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宇.经济建设环境下经济y计的应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
[关键词]地方高校 当地经济建设 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63-01
[作者简介]齐毅,吉林工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吉林长春130062)
一、地方高校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人才的培养呈现多样化、多层次趋势,高等教育承担着最基本、最重要的高端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留在当地工作、生活,这些高素质的人才直接服务着所在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高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地方高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并做到学以致用。
2.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高校能够依托强大的科学研究平台和不同领域的专业智力资源,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和理论困难提供科技支撑。在科技服务地方的同时,高校也在不断拓展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3.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数以万计的高校学生长期生活在某个区域,不断地向广大居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会使当地居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随着时间的积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向新的层次迈进。
4.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能够有力地推动高校周边房地产、物流、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地方高校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尽协调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革,而现阶段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都不尽合理,传统专业过多,新兴专业更新较慢,不符合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或滞后于地方经济发展,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地方企业聘不到急需人才,二者之间结构性鸿沟难以逾越。
2.技术研发与地方企业期望难匹配
受自身资源限制,目前很多高校提供的技术往往不够完善,缺乏生产工艺试验和必要的工程设计,或大部分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成果转化与应用较少。高校的科研工作迈不出实验室,而企业又山南海北地寻找技术支持或高额买入各种专利技术,本来可以双赢的合作却始终没有机会扎实开展。
3.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够强烈
目前高校有些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层面,对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缺乏必要的认识,服务社会的热情不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习惯了在实验室搞研究和写论文式的工作方式,没有从社会实际需求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将自己限制在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里。
三、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几点建议
1.政府应积极创设有利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研究、制定一些保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以政府的信誉确保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合作双方共同受益。政府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企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科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意识。同时,政府应将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积极支持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将高校的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2.政府应为高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高校和企业分属两种不同的运行机制,一方重视对科技、真理的追求,而另一方重视效益的最大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二者共同的价值目标可以不断发掘。两者要想在某些方面达成统一,需要政府穿针引线,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
3.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