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般贸易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进出口贸易的推动下,浙江经济显示出极大的增长潜力。快速发展的浙江对外贸易被称为“浙江外贸现象”,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浙江省这种以“产权明晰、内生利益驱动”型的多元外贸主体为主,选择一般贸易为基本渠道,注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外贸模式,不仅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崛起,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
浙江省出口贸易发展的轨迹特点中,贸易方式不均衡是其显著特点之一。支撑浙江省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一直是一条 “短腿”。加工贸易最重要的经营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长期以来浙江省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滞后,导致加工贸易出口滞后。1992年至2010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平均值超过77.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33%,其中2002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例超过82%。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浙江省不同贸易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对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掘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文献评述
有关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和李嘉图(Ricard,1817),他们主要研究了对外贸易的产出效应;哈伯勒(Haberle,1936)和穆勒(Mill,1848)研究了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认为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一国的技术进步。随后新增长理论的发展,更加肯定国际贸易中存在“技术外溢”现象。在新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大量学者又展开了一系列开拓性研究。克鲁格曼(Krugman,1986)和卢卡斯(Lucas,1988)讨论了国内与国外技术外溢的差异,比较进口国与出口国技术外溢的速度;格罗斯曼和赫尔曼(Grossman and Helpman,1991)从行业内、行业间的角度研究技术外溢效应。虽然这些学者的研究方法并不相同,但都一致认为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来源于全要生产率的提高和外部经济效应。
Coe和Helpman(1995)是开创性研究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学者,之后的学者,在Coe和Helpman的理论基础上又做了些开拓性研究,从不同贸易方式的角度,分析比较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大量学者都认为加工贸易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格(Ge,1999)通过构建动态模型,指出加工贸易带来的技术学习和模仿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多外国学者认为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来源于技术的模仿及学习过程、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跨国流动和产业间的关联。
国内学者对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上,很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朱启荣,贺桂欣1(2006)利用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总额,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从出口和进口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不同的贸易方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李有2(2012)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了我国1987-2008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认为两者的技术溢出都能促进我国生产率的提高;马欣3(2011)在理论的基础上,从比较优势、技术溢出、产业结构升级、规模经济四个方面分析比较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得出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结论。
二、浙江省不同贸易方式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浙江省1992-2012年间全要素生产率(TFP)和加工贸易出口总额(ptr)、一般贸易出口总额(gtr)和研发投入(sD)这四个变量作为样本。通过Eviews6.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四个变量之间的存在的关系。变量数据均来自《浙江省统计年鉴》,并经过一定整理而得。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ADF检验是常用的检验变量平稳性的方法,本文也采用该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一般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额和研发投入这四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1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
ADF检验统计量
5%临界值
结论
lnTFP
-5.886163
-3.710482
平稳
lnptr
-5.185136
-3.710482
平稳
lngtr
-4.312211
-3.690814
平稳
ln sD
-4.419248
-3.690814
平稳
注:表中表示一阶差分;表示二阶差分
由表1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变量lnTFP、lngtr、lnptr、ln sD的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可以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二)协整关系检验
对于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本文采用的是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通过平稳性检验,证明lnTFP、lngtr、lnptr、ln sD四个变量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迹(Trace)统计量检验结果
存在协整关系的个数
迹统计值
5%的临界值
概率值
None
86.13958
47.85613
0.0000
At most 1
39.09363
29.79707
0.0032
At most 2
20.79103
15.49471
0.0072
At most 3
7.348543
9.841466
0.0867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Eviews分析而得。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以及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能促进技术溢出。对lnTFP、lngtr、lnptr、ln sD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处理后可以可到如下方程:
lnTFP=0.271198*lngtr+0.092538*lnptr+0.226097*ln sD-4.964701 (3)
(0.05427)(0.02519)(0.03996)(0.026123)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相应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从(3)式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以及省内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有正向作用,但加工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不大。这种促进作用不强的原因在于:第一,浙江省对加工贸易的重视程度不够,加工企业规模小,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第二,浙江省对外资的引用水平不高,导致资金缺乏,技术难以提升;第三,浙江省加工企业内生产的关联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大大削弱了加工贸易过程中的技术溢出效应。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以及研发投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这三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表3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零假设
F统计值
P值
结论
lngtr不是lnTFP的Granger原因
6.63365
0.0103
拒绝
Lnptr不是lnTFP的Granger原因
3.82946
0.0493
拒绝
Ln sD不是lnTFP的Granger原因
2.41464
0.0183
拒绝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通过Eviewsf分析而得。
在5%的检验水平下,如果P值大于5%,就接受零假设,反之,则拒绝。表3表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出口变化以及省内研发投入程度都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三、结论与启示
从GDP指数看,浙江省在1992-2011年间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而且一般贸易在浙江省经济中所占比重要远远高于加工贸易。上述的协整关系检验可以得知,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以及研发投入与浙江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即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研发投入与浙江省的技术进步有关。一般贸易在浙江省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溢出效应要大于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这并不意味着浙江省可以忽视加工贸易的发展,相反,政府要认真分析现行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加工贸易发展很成功的例子――广东省(与浙江省一样,是经济开放度较高的省份。在坚持一般贸易为主的基础
上,改善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不平衡状态,调整两者之间的结构,努力实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均衡发展,最后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本人认为,浙江省要继续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方面的优势,确保自身的地位,同时,借鉴加工贸易应用很成功的广东省,积极开拓加工贸易领域,使其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基于此,以下对如何提高浙江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化贸易结构
浙江省在继续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应重视一般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工业制成品这些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而提高一般贸易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带动非出口部门技术提升,促进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加工贸易角度看,近几年,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机电产品出口在加工贸易总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尽管传统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但浙江省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质量仍不高,技术含量也偏低。出口份额最大的机电产品仍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档次低,而且加工过程短,处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因此,继续优化加工贸易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仍是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努力的方向。
(二)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
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目前的加工环节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分,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而产业链的长短直接关系着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加大上游环节的科技研发投入与下游环节的营销、服务模式创新,连接“研发-生产-销售”这些环节,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以及配套协同能力。基于这一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资企业将加工贸易中的高技术环节投资到省内企业,推动加工贸易向更多高科技领域延伸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纯加工环节。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省内企业的科研投资力度,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加工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增强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三)扩大加工贸易企业的规模
省内现有加工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远远低于最优生产规模,不能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因此扩大省内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是有效进行加工贸易的首要条件。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加工企业与外商签订大合同,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加工产品的成本。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加工企业有机会进入更多国际分工环节,获得更大的技术溢出效应。总之,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对浙江省经济的增长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一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能够有效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规模应介于最小最优规模与最大最优规模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加工贸易企业规模都会影响规模效应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朱启荣,贺桂欣.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
[2]李有.不同贸易方式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基于我国1987-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112-115.
[3]马欣.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D].世界经济,2011.
[4]李丹丹.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贸,2012,21:171-172.
[5]刘钻石,张娟.加工贸易对中国出口贸易技术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0.
[关键词]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098-03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加工贸易风险管理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145725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工贸易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居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占加工贸易比重超过75%,国有企业仅占10%~15%,民营企业占比更小。虽然份额很小,但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贡献不容忽视,其管理灵活、规模较小,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具有一定优势和很好的发展前景。企业生存与发展中要面对诸多风险。我国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因受其规模、技术和实力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对其进行风险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根据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特点,重点阐述民营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分析方法的运用。
一、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风险,如自然灾害;一类是因业务活动衍生出的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以及这些活动所带来的预期财务损失。本文主要研究第二类风险。
美国的威廉斯和史密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将风险管理定义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的管理办法。”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灾害事件的估计,到20世纪全方位风险管理的出现,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主要内容之一,企业应能够认识并控制因业务活动而带来的风险,以达到经营目的。
风险管理即通过对风险的监测、分析和评估,识别和衡量风险,掌握风险的性质、特征、等级等不确定性,从而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识别风险,明确风险从哪里来和如何产生的。本文着重介绍以下几种研究风险起源的理论与分析法。
(一)系统安全理论
该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在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关注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更重视系统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有时不能完全识别风险及风险产生的根源,同时风险还会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而产生。该理论主张减少总的风险,而不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二)闵氏关键因素评估法
1987年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在罗氏等级评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它包括闵氏多因素评价法和闵氏关键因素评价法。闵氏关键因素评价法是从具体投资动机出发,从影响投资环境的一般因素中找出影响具体投资项目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素作出综合评价,然后分类,按五级计算,再细分每一类,最后用权重计算出所有的分析结果。
将闵氏关键因素评估法引入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找出宏观环境中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风险,以避免类似风险的再发生。
(三)ABC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于1879年首创的,该方法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根据管理对象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区分重点和一般,从而确定具体的管理方式。该方法利于找出主次矛盾,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称为ABC法。1951—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分析质量问题,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 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应用于全部社会现象,使之成为企业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运用ABC分析法分析风险产生根源,可在追究风险产生的原因同时又分清主次,有利于作出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
(四)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用于宏观环境分析,主要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PEST分析模型用于风险管理,强调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风险来源。
二、我国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特点
(一)多为中小型合资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足,但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和用人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二)多从事企业相对容易进入、资本技术构成相对简单的行业,通过劳动替代资本、凭借劳动力优势来占据市场。
(三)受投资规模所限,民营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多集中于轻工制造业。
(四)大多数为家族企业,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受产权不明晰、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
(五)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主要投向市场需要的产品、投向边际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极具市场竞争力和创新精神。
(六)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享受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特殊经济优惠政策,同时民营经济得益于我国东部地区的长期、良好的发展环境。
(七)大多通过模仿学习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内部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晰、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
(八)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层不注重风险管理,不具备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模式。
赵 劼 甄东兴 廉国恩 王 君:民营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赵 劼 甄东兴 廉国恩 王 君:民营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三、民营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分析方法的运用
本文基于系统安全理论“减少总的风险性,而不是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基本思想,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和闵氏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风险源头并找出关键风险因素,并运用ABC分析法明确所面临的业务风险,从而选择适合我国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所需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和闵氏关键因素分析法
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受宏观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可以运用PEST分析法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从而找出风险的源头;再运用闵氏关键因素评估法,对各宏观因素进行分类、分级和加权计算,找出可能会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风险因素。
1PEST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包括合作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府的管制措施,政府补贴,反垄断法、环境保护法等各项法律制度,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合作方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等。
(2)经济环境:包括GDP及其增长率,贷款的可得性,消费模式、消费倾向,货币与财政政策,汇率变动和税收等。
(3)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劳动力素质及其流动性,生活方式及其变革,职业态度,健康意识与安全感,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等。
(4)技术环境:包括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水平和支持重点,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和,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
2闵氏关键因素分析
在PEST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类因素的子因素做综合评价,按优、良、中、可、差五级打分,最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宏观环境分析总得分= 4i=1W(5ai +4bi +3ci +2di +ei)
式中: Wi表示第i类因素的权重;ai 、bi 、ci 、di 、ei 是第i类因素被评为优、良、中、可、差的百分比。得分在4~20之间,分数越高,风险越高。该方法适用于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总体风险评估或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时的风险评估。
(二)ABC分析法的运用
我国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业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管理风险:(1)领导者知识结构、个人特征和决策偏好;(2)组织结构与经营机制;(3)固定资产情况;(4)员工数量、知识层次、能力及经验。
2财务风险:(1)资产负债率与负债股权比率;(2)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
3信用风险:(1)合作方的信用;(2)银行的信用;(3)国家信用。
4法律风险:包括合同风险和走私、违规风险等。
以上10种风险划分等级见表1,构建ABC分析图(见图1)。通过对上述风险的等级划分与分析,企业可以清晰地找出自身所面临的业务风险(见表1),以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宏观经济因素,综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表1 民营加工贸易企业业务风险等级
种类分级依据风险等级
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危险
领导者知识结构、个人特征和决策偏好知识结构合理、领导者魅力
1~2分3~5分6~8分9~10分
组织结构与经营机制组织结构合理、内部机制健全1~2分3~5分6~8分9~10分
资产负债率与负债股权比率长期还债能力由小到大强较强一般差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短期还债能力由大到小强较强一般差
固定资产情况与同行业相比厂房、设备数量多、金额大厂房、设备数量较多、金额较大厂房、设备数量一般、金额一般厂房、设备数量少、金额小
员工数量、知识层次、能力及经验与同行业相比员工数量多;受教育程度高;
操作能力强;
经验丰富者占90%员工数量较多;受教育程度较高;操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者占70%~80%员工数量一般;受教育程度一般;操作能力一般;经验丰富者占50%~60%员工数量不多;受教育程度低;操作能力一般;经验丰富者低于50%
合作方的信用邓白氏风险预警评分1~2分3~5分6~8分9~10分
银行的信用标准普尔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国家信用大公信用评级AAA,AAA,BBBBB,BCCC,CC,C
法律风险(合同风险和走私、违规风险)法律人才;员工守法意识具有专门法律人士;员工守法意识强定期聘请法律人士;员工守法意识较强不定期聘请法律人士;员工守法意识一般无专门法律人士、无聘请计划;员工守法意识差
图1 ABC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分析
表2 风险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等级宏观环境因素分析业务风险ABC分析
红色预警16~20分C类
黄色预警9~15分B类
绿色预警4~8分A类
上述分析结果为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风险预警管理提供了基础,企业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发出预警信号(见表2),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沈玉良,孙楚仁,徐美娜贸易方式、生产控制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J]国际贸易研究,2010(2):72-77
[2]张琴,陈柳钦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0):105-109
论文摘要: 在中国加入WTO六年多以来,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国际贸易呈稳步发展趋势。但是在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很多就是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而绿色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又比较明显,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而运用关联规则对其扩散性进行检验又从数理的角度给这个问题提供了更多有意义的想法。
一、引言
非关税壁垒作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种类,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后,非关税壁垒成为了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贸易制约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贸易项目,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其他国家对我国实行越来越广泛和严苛的绿色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壁垒的一种),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占总贸易额比率呈下降趋势。很多学者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而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其涉及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等和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方面,因而和一般的技术贸易壁垒相比有其特殊性,也有着比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强的扩散性,对其扩散性的成因和特点的分析就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二、案例分析
由于数据来源的有限以及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过程的复杂性。下面以案例为主结合关联规则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又称连锁反应)进行分析。
案例一,欧盟、美国、日本相继宣布对动物源性产品、水产品进口的一系列新规定(禁令)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欧盟禁令,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多次检出氯霉素、磺胺类等药残为由,认为我国动物药物残留监控体系不符合欧盟要求,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水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2002年1月25日,欧盟以产品中含有抗生素为由通过决议,暂时停止从中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随后,日本也跟着发表申明表示要与欧盟合作,共同检查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以鳗鱼为代表,日本厚生省于2002年7月正式对中国进口的蒲烧鳗追加9类药物残留进行检测,这标志着日本政府对我国鳗鱼业正式形成“绿色壁垒”(“技术壁垒”)。1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就农产品中动物源性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是比较强的,主要表现为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欧盟转移到日本,并且有放大趋势。
案例二,以我国为例,2002 年1 月 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全面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以欧盟实施禁令为由,2002 年2 月初沙特宣布禁止进口中国蜂蜜,至今未开关;日本也于同期开始对进口中国蜂蜜10%抽样检验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 2月20日加拿大开始对中国蜂蜜加强抗生素检验,并要求对进口蜂蜜中苯酚和19种磺胺等残留进行检测;5月,美国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ppd, 这一举措使我蜂蜜2002年对美出口比上年下降52.35%,出口额约 809万美元,下降43.56%;墨西哥农业部6月2日下令把扣留的356吨受污染的中国蜂蜜销毁或退回中国,主要是在抽样检查中发现这些蜂蜜中含有链霉素等一些有毒物质的残留物和一些对人体健康和国家养蜂业造成危险的污染物,而实施这一严厉措施实质上是为了保护墨西哥的养蜂业。2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农产品贸易在遭受一国绿色贸易壁垒制裁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扩散到其他国家。一般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提出一个公允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或环保标准,也难以建立起复杂有效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来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的扩散也有较强的地域集中和连带现象,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传播轨迹: 转贴于
欧洲(欧盟) 亚洲(沙特、日本) 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
这次对于我国蜂蜜的绿色贸易限制,从欧洲起源,向东逐渐传播到亚洲和北美洲。可以看出对于这个扩散过程,地域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基本遵循逐渐传播,边缘影响的规律。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作为限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 地域扩散性特点突出。
(二) 扩散对象经济水平相近,一般较高。
(三) 部分实施新条例的国家有明显保护国内相同产业的目的。
(四) 农产品内部商品种类扩散性明显。
参考文献
张诤 王惠文:《技术性贸易壁垒扩散效应分析》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林国华、林卿、王庆:《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关键词:
欧债危机;对外贸易;多元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4002
1欧债危机对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阴霾之中。为了应对危机,希腊采取财政紧缩政策,造成财政赤字过高,政府债台高筑。2010年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信用评级调至垃圾级别,希腊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的年底,危机向包括荷兰和法国在内的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蔓延。标准普尔公司在2012年1月13日调低欧元区9国长期信用评级,其中,法国和奥地利从最高的AAA评级下调至AA+;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信用评级均被下调两个级别。2012年6月9日,西班牙银行业发生危机,成为继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之后第四个寻求援助的国家。2012年6月25日,塞浦路斯成为第5个向欧洲央行申请援助的国家,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
作为湖北省第一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出口目的地,欧盟成员国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湖北省进出口贸易息息相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间接拖累欧盟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欧盟和湖北省的进出口贸易。2008年1-10月,湖北省出口增幅达51.9%,11、12月,次贷危机逐渐显现威力,湖北省出口增幅剧降。2008年11月份当月,湖北省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为2.8亿美元,其同比和环比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17.9%和28.3%。其中,对欧盟出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31.2%,环比下降47.5%;从欧盟进口15亿美元,同比下降0.7%,环比增长6.6%,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这一次,在欧盟本土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对湖北省进出口贸易的打击更加严重。2012年1-8月,双边贸易总额为37.6亿美元,下降15%。其中,对欧盟出口25亿美元,下降12.9%;从欧盟进口12.6亿美元,下降18.8%。
如表1所示,2010年爆发延续至今的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在2012年全面凸显,双边贸易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全面下滑。希腊经过第二轮贷款救助之后,经济毫无起色,西班牙在是否请求援助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欧债危机似乎看不到尽头,这场危机对湖北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越来越深。
数据来源:根据武汉海关各年数据整理而得。
图1 湖北省与欧盟双边贸易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武汉海关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2湖北省对外贸易的结构特点
欧洲债务危机之所以对湖北省影响这么大,与湖北省对外贸易的特点分不开。
2.1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是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湖北省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缓慢,这是造成湖北省对外贸易总量、规模小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湖北省加工贸易虽然不断发展,但是比重还是较小。2007年到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222%、21%、28%、30.5% 、30.3%。其中,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明显高于一般贸易,高出同期全省进出口增速13.1个百分点,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0.5%。
2.2武汉市为主,其他各州市为辅
长期以来,湖北省对外贸易以武汉市为主,周边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制约了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2007年到2012年,武汉市进出口总值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67%、68%、66.6%、69.7% 和68%。
2.3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辅
如表2所示,2009年以前,湖北省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缓慢。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并且在随后几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逐渐取代过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2.4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为主,其他国家为辅
如表3所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湖北省稳定的前4位贸易伙伴,贸易总额占同期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的将近一半。当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和欧洲出现欧洲债务危机的时候,贸易伙伴的单一使湖北省的对外贸易遭受重创。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3新形势下湖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建议
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尽管张丽华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投资与消费在湖北经济增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外贸易在湖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湖北省有必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稳定投资增加消费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拉动湖北省经济增长。
3.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市场已经由“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在产品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市场日益细分化和复杂化的今天,企业依靠贴牌生产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单纯依靠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所赚取的利润有限,因为从国际市场的价值链来看,生产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30%,以品牌为标致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70%,知名品牌的增值效应更加明显。因此,品牌的竞争力是提升企业形象及增加企业盈利的关键,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我省应该转变贸易方式,树立品牌意识,创造出湖北省特有的品牌。但是品牌的生命在于技术创新,所以政府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给相关企业以补贴优惠的同时,建立由政府牵头,高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科研人员的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难题。
3.2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发挥联盟作用
横向来看,行业协会商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即能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又能发挥企业代表的组织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纵向来看,行业协会商会以某一行业为依托,把各县市州的企业及各种性质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共同抵抗贸易风险。对外贸易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行业协会在国家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湖北省的行业协会商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原因在于:一是行业商会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缺乏影响力,没有话语权;二是商会对所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引导没有计划,组织教育培训少,宣传教育不够;三是代表企业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不够,在为会员进行融资、维权、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方法少,不能满足会员的需要。所以,要想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特有的功能,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必须克服商会是民间组织,可有可无的思想,进一步落实政策,为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商会要建立健全行业信息服务和预警系统,加强团结,积极代表企业应当贸易摩擦。
3.3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
湖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一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对这些国家及地区依赖性较高,不仅容易引起贸易纠纷,而且当贸易伙伴经济出现波动时,对本国的对外贸易影响较深。因此,湖北省应该继续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摆脱单一贸易依赖,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可以按照收入和消费水平将国际市场分为不同的档次,由于各档次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异较大,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偏好和质量标准等要求不同,因此湖北省出口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本企业的市场位置,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特色,抢占国际市场。
另外,尽管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与发达国家金融关联度较低,金融危机对其的冲击有限,所以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湖北省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应借助新兴市场扩大出口,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减少。
3.4留住人才
人才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湖北省是科教大省,是全国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普通高校120多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5个,在校大学生130多万,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300多家,在鄂院士61名,但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方面,高层次专业人才与湖北省科教大省的地位不匹配。根据调查,在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中,只有20%左右的本科生,10%左右的硕士生和5%左右的博士生留住武汉工作。人才的流失使省内缺乏具有专业背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后续人才供给不足,出现人才断层。因此,应对各种危机给湖北省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应该出台相应措施,留住人才。既要加强高层次和紧缺学科人才的引进,又要立足实际,在住房、医疗和荣誉等方面为现有的优秀人才创造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5).
[2]汪倩.浅析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2,(7).
[3]黄孟复.商会蓝皮书:中国商会发展报告NO.3(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周先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湖北与俄罗斯经贸合作[EB/OL].(2012-9-28)http:///view/art/a_baa8c2217b676a90bfbffadbc48da963.
基金项目:
省社科基金项目(12JCJJ07YB)资助。
关键词:保税物流;发展;监管
一、保税物流的特点及与一般物流体系的区别
(一)保税物流的基本概念
保税是指在货物进口后暂时不缴纳相关关税的一种状态,物流则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物流通的过程,所以保税物流即可根据以上两种基本概念定义为:处于保税状态下的进出口货物,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加工、存储和流通的活动。
(二)保税物流的特点
保税物流与一般物流产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都是以提高运作效率、反速度、降低成本为目的,但他与一般的物流产业相比,又有以下几点区别:
1.物流要素扩大化:保税物流不仅包括一般物流包含的物流要素如仓储、配送、信息服务、运输等模块,他还包含保税、退税、加工、口岸、监管、海关等要素,只有将一般物流体系包含的要素及保税物流包含的物流要素紧密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
2.通关流程不一样:一般物流贸易物料通的流程为:申报-查验-征税-放行四个步骤,而保税物流则相对严谨,他的通关流程包括:合同备案、进口货物、复运出口、核销结案等,它是从加工到复运出口、进口存储等一系列动作的线性管理过程。
3.系统边界交叉:保税物流一般在地理位置上是属于一国的境内的活动,从物料活动的范围来看应归属于国内物流的范畴,但他同时又明显的具备国际物流的特点,比如保税物流中心、区港联动、保税区等都是境内关外的性质,所以才说保税物流是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的接力区或者过渡区。
4.二律背反性:保税物流与一般物流最本质的区别是他要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流通活动,所以严格的流程、较高抽验率、复杂的手续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行为,这样才能达到海关监管的效力。原则上这是违背了现代物流低成本、高效率、便捷的要求,所以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海关监管的严格度形成了“二律背反”的现象,提高了保税物流在实际运作中的操作难度。
二、保税物流的常见形式与存在的问题
(一)保税物流的常见形式
1.保税工厂、保税仓、保税集团:保税工厂是将监管、加工、保税相结合;保税仓一般有自用型和公用型两种,他的特点是可以不用缴纳进口税,也不用领进口许可证件;而保税集团则是由某个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带头,将同行业、多工序、多层次的连续加工企业组成联合体。
2.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来运作,具有国际贸易、仓储商品展示、进出口加工等多种功能,一般离外贸港口较近,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模式,免证、保税、免税。随着中国现阶段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全国有保税区15个,而保税区的功能也由以前的单一的仓储功能逐渐发展为以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
3.出口加工区:“境内关外”政策最优惠、服务最便利的生产经营区当属出口加工区,他的投资企业多为国外企业,可以在中间产口的基础设施供应、公司税、进口等方面享受到优惠待遇,还可以在该国其它地区实施行业管制的解除上得到更为便利的待遇。在装运港和出口加工区开设快捷高效的物流通道,可以使企业的转厂实现零库存,以及其它JIT、VMI等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4.保税物流中心:他的出现是因为出口监管仓和传统的保税仓库的功能过于单一。他将两种保税仓储模式合而为一,具有商检、外汇结算、税务、口岸等功能。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解决一般的贸易保税、退税问题,将保税和物流相结合,主要针对国际采购和跨国企业。
5.区港联动:在港区划出一定范围,将港口与保税区进行无缝对接。海关监管的方式一般是全封闭式的,海关通过网络化、电子化、区域化的通关模式,简化通过流程,实现"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功能。
6.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一般特点为:便利、境内关外、通达、自由,他的真正目的就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二)制约保税物流发展的问题
1.通关时间长,效率低:企业的业务量每年都会快速增长,而海关的传统监管方式不注重绩效、资源平均、不分重点企业等,是保税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而海关人力资配置的局限性导致通关时间长、效率低。
2.成本高:集散中心或者配送中心一般都选择在装运港附近,而这些地区的满载率低、配送距离不经济、租金高等问题都是造成保税物流成本偏高的直接原因。
3.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的局限: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项目都停留在仓储、关务、运输等传统项目,而有特色的、增值的服务相对较少,比如高附加值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外包等。
4.保税物流系统缺乏集成性:检验检疫、保险、海关、税务等与保税物料产业相关的职能部门较为分散,所以企业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跑多个部门。
(三)如何改善保税物流产业中的问题
首先要对海关监管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将监管流程进行科学改造,减少中间环节,比如可以采用“就地报关”、“空中报关”或者“预约通关”等手法。其次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第三方物流为主,构成资金流、集成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保税物流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运输和仓储的规模;另外还要借鉴国际的一些先进办法,借助信息化管理,尽快实现海关、外汇、税务、检验检疫、商务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网,实现网络化管理。
三、保税物流监管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上述中提到海关监管工作也是制约保税物流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就侧重于保税监管工作展开讨论。
(一)保税物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国家统筹安排的保税物流监管区与各地申请的区域不符,所以在海关在执行监管机制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政策与实际操作不衔接、不协调等问题。
2.海关的监管模式相对陈旧,不适用于监管区域的建立及其它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各监管区域和场所要求实行网络监管,但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却未开发完成。
3.实际运行效果与建立保税物流监管区的初衷不相符。
(二)完善保税物流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对于各个监管区域重新整合、进行合理规划,以增加和完善保税物流的“物流”功能。
2.对海关监管机制进行彻底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效能。比如建设信息化监管体系、建立区域联动机制等。
3.采取有效手段为保税物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调整相关政策,完善立法,合理配置政府的管理资源等。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改革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韦克俭,廖福英.现代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郭成.试析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及趋势[J].港口经济,2006,(4).
我国贸易依存度结构的特点
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1990年我国贸易依存度为38%,2000年上升到44%,2003年达到61%,2007年则接近70%。不断上升的贸易依存度反映了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贸易结构看,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存在如下特点:
入世后,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原材料、中间产品、能源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尤其是对战略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进口依存度高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两大类:
[关键词]报关英语 缩略语 海关业务
一、报关英语的构成框架
1.缩略语
随着无纸贸易的出现,各国海关陆续宣布优先处理和审批EDI(无纸贸易)的进口许可证和报关文件,以便改善和加快进出口货物报关手续及货物流转速度。而缩略语的出现,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缩略语占整个讲授内容的比重控制应至少为20%。
根据其语言特点,报关英语缩略语可分为:
(1)首字母缩略词
其基本上是由主要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如:L/C(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L/G(letter of guarantee担保书,保证书),M/T(metric ton公吨),W.R(war risk战争险),W.W(warehouse to warehouse仓到仓),W/M(weight or measurement重量或体积)等。
(2)半缩略词
半缩略词常常在单据,证书编号中出现,表现有单词截取前两个或多个字母,如:Contract No.(Contract Number合同编号),Inv. (invoice发票),S /O No. ( sh ipp ing order)装货单号,Voy. No航次,Reference No.证书编号,Custom s Ves #海关编号,Container No.集装箱号,Art No.货号,H. S Code协调税则税目号等。
2.介词用法和语意
报关英语中有关介词的词组或句型数量庞大,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作为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介词的用法灵活且广泛,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作为教学的攻克重点,对于该部分的讲解,作者认为应以语意的渗透为突破口,使学生对介词本身所指代的意思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如:with一词的用法,在报关英语中可与register连用,表示在某处登记。例题如下:
The operation of the storage, processing and assembling of the bonded goods and consignment sales should be approved by and registered _______the Customs. A. For B. by C. from D. with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学生可以逐渐积累对某一介词的用法或语意的了解。
3.业务
报关所涉及的业务众多,接单审单,根据客户所提供的所有单据认真检查是否齐全有效;海关申报,为客户完成制单、预录、审单、统计、审价、缴税、验货、放行、核销、退税等一系列通关服务。
(1)海关业务
Three steps―declaration, examination of goods and release of goods, are taken by the Customs to exercise control over general import and export goods.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的监管一般经过申报、查验和放行三个环节。
(2)外贸业务
The seller shall present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required for negotiation/collection to the banks.句中negotiation和collection的普通词义被译为“谈判”和“收取”。此处的含义应分别为“议付”和“托收”。整句翻译为:卖方必须将下列单据提交银行议付或托收。
The bearer shall present the draft to the payer for accptance before the date of maturity.
这句话一般译为:持票人应在汇票到期前交由付款人接受。专业译法:持票人应在汇票到期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原文中的acceptance就是作为专业词汇用的,而一般译法“接受”,使语义模糊,不能体现“承兑”所表达的准确含义,即“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前即行支付”。
4.基础词汇
报关英语的词汇涉及国际贸易、物流、营销、金融、保险和法律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涉及国际贸易、物流、营销、金融、保险、法律等诸多领域。例如offer sheet(发价单),confirmed credit(保兑信用证), assembly packaging(集合包装)等。
二、报关英语的特点
1.词汇相对集中
报关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包括接单审单,根据客户所提供的所有单据认真检查是否齐全有效;海关申报,为客户完成制单、预录、审单、统计、审价、缴税验货、放行、核销、退税等一系列通关服务。由此可见,报关英语的词汇涉及国际贸易、物流、营销、金融探险和法律等多个领域,具有相对集中性。
2.普通名词专业化
普通名词专业化现象在报关单据中随时可见。如declaration一般是指宣言、宣称;examination是考试检查;lease排放、发放释放、解除、发泄等,在这里是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的监管,一般经过申报、查验和放行通关的二个环节。所以,译者或报关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底蕴,才能在翻译中理解得准确全面,表达得地道专业。再如下例词汇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bill of lading提单、declaration申报、examination查验、release放行、general average共同海损, chaim索赔、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promissory note本票、factoring保理等。其中free“空闲、自由”的不同含义完全变通,被译为“交货”;lading是指装载、船货等通过拓展词义专业化为“提运”,所以是“提单”;average是指平均数、中等、一般水平、普通等,在报关中指海损的公平分担或商船支付的引水费、拖船费等杂费,所以是“共同海损”;claim的普通词义是声称、断言、要求等,而其专业含义是“索赔”;letter of credit中的letter的“字母,信件”的普通含义已转化成“证件”;promissory是promise的形容词,指应允的、承诺的,这单是“本票”或“期票”,指由出票人承诺即期或在将来某一日期向持票人付款的一种信用票据。
3.语言正式规范,用词严谨准确
不仅要求用词、造句、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规范而合乎习惯,而目内容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层次清楚,突出主题。例句如下:
Customs may release the goods after the importer submits an amount equal to the value of the goods or provides a scurity.进口商为该批货物交纳与货物的价值等额的抵押款或提供等额担保,海关将准予放行货物。
【关键词】国际收支 转口贸易 现状及增长空间 分析
转口贸易是在信息不对等,货物所有者为了赚取差价而不是对货物的实物实际占有时形成的一种国际交易方式。近几年来,我国的转口贸易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和多样化运作方式,转口贸易外汇收支大幅增长。笔者拟从转口贸易外汇收支角度,通过对其定义、运作方式、特点、存在问题或不足等几方面内容分析,建议进一步扩大我国转口贸易定义外延,且认为以我国保税区为中转的转口贸易还将继续快速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转口贸易发展背景及现状
转口贸易的发生,主要是基于有些国家或地区地理、历史原因以及政治、经济因素,其所处位置适合于作为货物销售中心,他们输入大量货物,除一部分供本国或本地区消费外,主要是为再出口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且这些国家或地区采取特殊的关税优惠政策和贸易政策,中转费用不高,从而形成了以新加坡、香港、伦敦、鹿特丹等为中转地的国际著名转口贸易港,但近年来,不但以上述港口为中转的转口贸易在继续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保税监管区域、保税仓库等也成为转口贸易的主要中转地。
二、转口贸易定义
目前,对转口贸易的定义,《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中称转手买卖(Goods under merchanting),是指居民从非居民处购买货物,随后便向另一非居民转售同一货物,而货物未在居民经济体出现。商务部定义的转口贸易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即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可以不通过第三国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交易。
三、转口贸易运作方式
根据货物流通渠道的不同分为不以第三国为中转的转口贸易和以第三国为中转的转口贸易。不以第三国为中转的转口贸易是指由于经验、通讯设备等的缺管,出口商通过第三国与进口商发生买卖关系,且将货物直接从出口国运往进口国的贸易方式。这种方式下,货物并未在第三国进出口。这是转口贸易最初的,传统的发展方式。以第三国为中转的转口贸易是指中间商先将从境外进口的货物运抵第三国中转,择机再将同一货物从第三国出口至另一进口国。该中转的第三国已由原来以新加坡、香港、伦敦、鹿特丹等国际著名中转贸易港为中心发展为保税区、保税仓库等为中心的转口贸易。
根据同一货物是否集中转卖,转口贸易又分为以下形式:一种是转手买卖的中间商从境外出口商处进口转手至另一境外进口商的货物是同一货物,即该货物的数量、重量或品质等内容都未发生变化。另一种则是转手买卖的中间商从境外出口商分几次在不同时间购买同一货物并集中存放于第三国保税区仓库,随后,该境内中间商又于买后的某一时间出售同一货物中的部分数量产品给境外另一家进口商,其虽为同一货物,但该货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且第二种形式又演变出第三种形式,以具体事例说明,境内企业从某一境外企业分两次在不同时间购买其存放在中国境内保税区仓库的电解镍共计800吨,其申报在“一般贸易支出”项下,随后,境内该企业于购买后又以高于买价的价格出售其中的201吨给原先的境外企业,其出售后银行根据企业的申请说明申报在“转口贸易收入”项下,但进出口商却为同一家进出口商。经与银行有关人员了解,该进出口商实际也为中间商,它更多是以转口贸易形式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作商品的差价收益。笔者认为,上述前两种形式应归入转口贸易,但第三种形式下的境外企业,因境外进出口商为同一非居民,不符合转口贸易定义,其更适合申报在“一般贸易收入”项下。
四、转口贸易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转口贸易收支差额或收益率较高
从国际收支统计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转口贸易收支呈现较大差额净收入,其转口贸易外汇收支收益率极高。形成原因是:境内企业先以一般贸易进口方式从境外进口货物转至境内保税区保税仓库寄存,同时领取“货物进入境内保税区仓库清单”,但该批货物以何种方式最终交易需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决定。以境内转口商A企业为例说明。首先,境内A企业从境外进口一批货物后申报在“一般贸易支出”项下,并将货物寄存境内保税区仓库等待另一购货商,若该购货商为境内企业,则A企业将原先申报在“一般贸易支出”项下的货物核销,以一般贸易支出成交。若另一购货商为境外企业,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汇发[2011]11号”)实施后,境内企业必须先到银行修改申报交易编码,即由“一般贸易支出”修改为“转口贸易支出”后才可将转口贸易外汇收入款项入账。但汇发[2011]11号实施前, 若该笔货物以转口贸易出口,企业只申报“转口贸易收入”即可,之前已申报在“一般贸易支出”项下的数据基本未作修改。这是造成从数据角度计算出的转口贸易收益率大大超过常规值的主要原因。
(二)结算方式较固定,收入多为电汇,支出多为信用证
近几年来转口贸易业务中,其付款以90天远期信用证为主,收款多采用电汇。从境内企业角度来看,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尚未好转情形下,资金安全、快速回流企业账户是首要之事,于是在结算方式上企业更希望尽快收回货款,同时延期对外付款。而目前转口贸易结算方式正好验证了这种“先收款后付款”态势。据悉,境内企业要么是先收到购货商货款,再以电汇形式支付给供应商,即先收后支,要么是先开远期信用证给供货商延期付款,而以TT电汇方式先行收回货款,即先支后收。这两种情形主要发生在汇发[2011]11号实施前。该文件实施后,境内企业只能用先支后收结算方式,且提前收回货款不能支付转口贸易支出,即企业应以自有资金支付进口货款。反映在国际收支数据中即是某一时点转口贸易数据表现为收大于支,并形成当前转口贸易外汇收支倒挂局面。
(三)以保税监管区域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居多
当前转口贸易外汇收支中,除传统意义的转口贸易外,以境内保税监管区域作为中转站进行买进和卖出的转口贸易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如其中一家境内企业,其今年以来转口贸易外汇收支1.52亿美元,其全部以境内保税监管区域为中转站,另一家转口商则有80%左右的转口贸易来源于保税监管区域。目前,以保税监管区域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将从境外A国进口的货物存入境内保税区仓库,在一定时日转卖给境外B国,另一种是直接购买境内保税区产品,转卖给境外B国。形成以保税监管区域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的原因,一是境内企业所购买的商品价格在国内外时有差异,且有时国内价格高,有时国外价格高,境内企业将货物寄存保税监管区域仓储、取得货权后,往往不急于出货,而是在权衡国内外市场价格后再决定处理货物的方式,如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则将货物转卖出去,收取货款抵减进口付汇,如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境内企业自行报关进口,销售至国内,由从事转口贸易变为一般贸易进口。于是境内企业以保税监管区域为中转站有时作“一般贸易支出”,有时作“转口贸易支出”。二是近年来我国保税监管区域的仓储功能日趋完善,通过保税监管区域还可规避关税、增值税等诸多问题,且商品已以实物存放于保税区,企业不用过多担心诸如运输损耗、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风险,而只需了解境内保税区内存放货物类型、数量等即可,于是以境内保税区为中转的转口贸易随之快速发展起来了。
五、转口贸易增长空间展望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货物流动快速便捷,交易双方信息源变化莫测不对等,保税监管区域、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货物吞吐能力不断增强等外部环境进一步宽松情形下,转口贸易业务仍将继续快速增长,由此也演变出多种类似转口贸易的形式,笔者认为只要是转手买卖的中间商有真实的货物贸易背景,以同一货物为中心,将其转卖于境外两个不同的非居民机构或个人,就应归入转口贸易。而由此形成的转口贸易业务即将继续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以保税监管区域、自由贸易港等为中转的转口贸易有望快速增长,并将超越“货物不经过第三国”的传统意义上的转口贸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转口贸易运作方式。
六、相关建议
(一)将保税监管区的转卖业务纳入转口贸易
笔者认为,重新定义《国际收支手册》中转口贸易概念,扩大其外延范围,使其与商务部定义的转口贸易概念一致,将通过保税监管区域的进口转卖业务也纳入转口贸易中,可进一步统一商务部、外汇局、银行及企业对转口贸易、进口转卖等概念的理解;并及时制定专门的转口贸易外汇管理法规及操作规程,明确转口贸易的货物贸易监管定位,对收付汇性质做出界定,明确规定进口转卖业务的国际收支申报问题及收付汇时所需审核的相关单证,方便银行操作和外汇局监管。
(二)区别运用“先支后收”转口贸易运作方式
在转口贸易外汇收支相关政策法规、操作规程等出台同时,建议重新修订汇发[2011]11号内容,由“一刀切”全部实行“先支后收”转口贸易运作方式调整为区别运用“先支后收”转口贸易运作方式,保证有真实货物交易背景的境内企业进行正常的转口贸易业务。如银行与海关联网核查境内企业存放在保税监管区域内货物清单,外汇局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境内企业转口贸易收益率等方法,对有真实贸易背景、收益率稳定且在正常值范围内的境内企业可适当放宽运用自有资金的比例,在其自有资金不足时可利用提前收回的转口贸易外汇收入抵用转口贸易外汇支出,从而缓解这些企业资金不足压力,也减少虚增的结售汇金额。
(三)明确“收大于支”的收益率
目前,转口贸易外汇收支的收益比率应是多少,无论是外汇局还是银行都无参考依据,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供并定期公布转口贸易业务中常出现的大宗商品的买卖差价数据依据,如铁矿石收益率1-5%、聚丙烯1%-2%之间等以便于银行、外汇局查阅和参考。若超过规定比率的则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材料,以防止违规企业与境外关联公司联手、借助转口贸易名义将异常外汇资金随意跨境流动。
一、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进料加工增长快于来料加工
根据江苏省外经贸厅数据显示,1980 年来料加工进出口额为 13.3 亿元,占加工贸易总额的 70%。而到 80 年代末期,进料加工比重增加,1989 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首次超过来料加工总额。2009 年江苏省进料加工进口额为3462.09 亿元,出口额为 7357.96 亿元;来料加工进口额为1357.16 亿元,出口额为 995.60 亿元。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比内资企业更倾向于进料加工方式,而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进料加工方式的基本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国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日益注重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并且逐渐成为主要力量,加工贸易的整体格局也从以来料加工为主转变为以进料加工为主。
2.主要贸易伙伴格局发生变化
2005年欧盟取代日本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第一贸易伙伴,日本、美国、台湾、韩国名列贸易伙伴前茅地位。近年来台湾省继续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口第一来源地,韩国取代日本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口第二来源地。欧盟、日本、美国、香港、韩国、东盟仍未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市场。“十一五”期间,欧盟、美国、日本稳居江苏省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席位,欧盟一直是江苏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期,韩国由江苏省第六大贸易伙伴跃升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在此期间,江苏省对韩国贸易的增长异军突起,对韩国进出口有 2006 年的 298.4亿美元增长至 2010 年的 538.6 亿美元,增长了 80.5%,其中出口增长了82.9%。2010年韩国已成为江苏省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3.江苏省内加工贸易区域差异明显
在全国看来,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可以算是领头羊,然而,就江苏省内部而言,每个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也有较大差异。整体而言苏南地区首屈一指,2009年,苏南地区累计进出口1795.9亿美元,与此同时,苏中累计达到116.4亿美元,苏北地区累计达到21.56亿美元。2010年苏南地区同比上涨 32.2%,达到 2133.3 亿美元,苏中苏南也有所增长,分别达到139.1亿美元和28.32亿美元,在2010年,苏南地区所占比重达到92.7%。
4.出口加工区继续发挥作用
2005年全省加工区进出口249.1亿美元,同比增长77.1%,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的16.9%,高于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 36.5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141.4 亿美元,进口107.7亿美元。昆山、苏州工业园出口加工区分别出口 107.9 亿、22.2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64%、83%、328.7%。2007年1- 10月,江苏省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36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8%。其中,出口 249.2 亿美元,同比增长33.4%;进口 1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5%。全省加工区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 8%、9.4%、3.5%。昆山出口加工区继续独占鳌头,进出口21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3%,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二。
5.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
江苏省加工贸易早期是以服装、玩具、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第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额的 71%。2010 年 1 月江苏省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额为900 亿元,同比增长 6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65.39 亿元,同比增长 42.3%,而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额159.36亿元,同比负增长 7.9%。江苏省出口产品档次大幅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
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对外贸易的两种主要方式,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本文拟用出口增值率对两种贸易进行研究,然后,采用贸易对 GDP 的拉动度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江苏省 GDP 的组成部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加工贸易与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关系。
1.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出口增值率对比
加 工 贸 易 出 口 增 值 率 反 映 了 生 产 加 工 环 节的 附 加 值 增加程度,通过公式 :出 口增 值 率=贸易出口 - 贸易进口贸易进口,计算出 1995- 2008 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增值率并且对比两组数据,从而了解江苏省加工 贸 易 附 加 值 的 现状由上图可知,一般贸易的出口增值率1995年至2001年经历了一个直线下滑的趋势,之后保持平稳波动,2005年以后又表现出来上涨的趋势。加工贸易基本波动幅度不大,增值率总体而言没有一般贸易波动明显。总体而言,一般贸易出口增值率的平均值要高于加工贸易,因此我们认为江苏省的一般贸易附加值要高于加工贸易。这也证明了,江苏的加工贸易虽然在量上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是其生产的产品仍然是出于价值链低端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考虑到贸易对经济的作用存在正反两个因素,一是在通过溢出效应发展中国家的 TFP,二是在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使发展中国家被迫专业化于附加值比较低的行业。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江苏省的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
2.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对比
为进一步说明江苏省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与 GDP之间的关系,采用数据模型对 1995- 2009 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SPSS17.0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aX1+bX2+cX3+dX4,其 Y为 GDP,X1 为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为X2,X3 为一般贸易,X4 为加工贸易,通过分析得出每一项的系数分别如下表:由上表得出:a=0.369,b=0.428,c=0.094,d=0.123,即Y=0.369X1+0.428X2+0.094X3+0.123X4,从这个表达式的系数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总额与 GDP 之间均有正相关性。这说明江苏省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GDP 对加工贸易的回归系数为0.123,说明加工贸易总额每增加 1 个单位,就使 GDP 平均增加 0.123 个单位,而 GDP 对一般贸易的回归系数只有0,094,这表明加工贸易总额对江苏省 GDP 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是江苏省的主要对外贸易方式,但是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也直接影响江苏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加工贸易是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
三、对加工贸易提出建议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多种贸易方式中的两种主要方式,对于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加工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已逐渐赶超一般贸易而成为江苏省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同时通过回归分析得知加工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虽然一般贸易的产品附加值要高于加工贸易,且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但是一般贸易受资本积累的约束,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效应比较缓慢。综合上述结论,笔者认为江苏省更应该注重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升级,因而针对江苏省加工贸易目前的现状,对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提出了如下建议。
1.提高加工贸易的本土化程度
从大体上来说,来料加工和进口加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税务处理上,总结出三个方面:一是来料加工进口材料是全额免税,进口加工进口时要付材料费用,但不需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的缴纳要看具体哪种材料;二是来料加工的加工费免征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加工不涉及加工费的问题;三是在货物出口时,来料加工免增值税,但不退税,进料加工则免税且退税。而从得出的数据来看,应该扩大进料加工,加工后增值部份可以退税,进口材料免税。从自身来讲,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替代部分加工贸易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这既可以“借船出海”,又可以在配套过程中充分利用加工贸易的“溢出效应”,提高本土的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
2.加速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
通过分析,江苏省加工贸易仍然处低附加值状态,所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拓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组织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视高新区的建设;吸取传统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都是加速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有效途径。另外政府部门也应该为企业在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提供融资、国际市场资讯、人才引进等方面。扩大产品领域,提高产品层次,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加工贸易型企业将生产转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贸易。
3.降低省内加工贸易的地区发展差距
重视省内教工贸易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苏南地区发展尤其迅速,但是在这同时,苏北地区的加工贸易却仍然没有发展起来,这严重影响了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应给予苏中、苏北地区加工贸易相关优惠政策,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提供融资、国际市场资讯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帮助。加快苏中苏北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缩小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差距,使得整个江苏省的加工贸易一起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当省内差距减小后,加工贸易必然会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起到更有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