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指导 “会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71-01

步入初中的学生,学习科目不断增多,尤其是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抽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要“会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环节,要学会预习、学会上课、学会温习、学会总结和反思

1 会预习

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搞好预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一些学生认识只要做好课上听讲以及课后作业就饿可以了,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未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听讲就会抓不住重点,所以对于搞好预习非常重要。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的阅读,先粗略的阅读,然后再详细的进行阅读,对下节课学习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对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学生按照提纲,再进行阅读,并抓住文章阅读的关键以及难点,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重难点做好记录,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在设计提纲时,应做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根据根据新课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设置知识疑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有理数”内容,要将“负数的概念”引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过去的认识中,我们都知识没有代表0,但是没有温度,是否就用0℃来表示”,“怎么表示零上6℃和零下6℃和”,为学生设置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探究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预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应搞好初中数学预习。

2 会上课

会上课是指导学生“会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促使学生的智力以及发展能力,指导学生“会学”,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注重左脑和右脑功能的发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应做到“六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动眼看。在上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书,多观察,观察的内容有题目、图像以及问题等等,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重点对观察对象的条件进行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一些隐藏条件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可以发现。

(2)动耳听。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并养成边听边想边记的习惯,加强思维的敏捷性以及记忆的牢固性。

(3)动口议。在上课时,师生之间应积极的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充分表达的自己的意见,所以教师可以设疑引读,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及积极发言,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思路,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动手做。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多动手,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5)动笔写。对于一些重难点问题,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应引导学生进行动笔写,整理和归纳课堂知识要点。

(6)佣脑想。应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3 会温习

温习功课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在温习功课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巩固新知,而是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进而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在指导学生温习时,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应根据笔记,进行复习功课。学生将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都记到笔记上,在复习时,应根据笔记,对课文进行阅读,以此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巩固知识点。其次在做作业过程中,应认真进行审题,找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并了解已知条件与所求结论的内在关系,之后才进行做题。再次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应养成对图像以及符号的运用,思考的过程,应用式子来表示,引导学生先进行模仿,然后再进行创新,同时还应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最后还应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总结,总结的方法有回忆再现法、对比小结法以及图示记忆法,在总结过程中,应将所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促进学生的思维形式呈螺旋式上升过程。除此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身的不足,以此不断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例如,在学生在学习函数问题时,由于函数问题较难,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温习功课对学生加强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更加重要,所以学生应加强对函数知识的复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发展为“会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各方面入手,即预习、上课以及温习,通过预习为初中数学学习奠定的坚实基础,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六动”,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以及动脑想,同时温习好功课,加强新旧知识的练习,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并学会总结、学会反思,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身的不足,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 唐友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1:68-69.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复习课;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初中数学复习课,是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就需要从思维导图的理念为出发点,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来解决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1巧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意义

1.1对教师教学的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在传统的数学复习课备课中,由于知识点和概念的分布比较零散,所以教师难以理清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和概念。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数学复习课后,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细化数学知识点,并且能够联系和对比不同的知识点。所以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有效梳理繁多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

其次,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思维导图的利用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的内容和整体知识的结构进行科学的梳理,帮助教师在教学当中掌握节奏,并且能够更加重视解读思维导图的概念原理,淘汰传统的板书工作,可以有效节约基础知识梳理的时间和效率。

最后,能够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困惑的效率。思维导图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含有各个知识点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思维导图寻找学生错误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困惑的效率。

1.2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体现出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效率的价值,也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导图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科学有效地进行整合,并且还能够梳理每个知识点的细节,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学习之中能够完整地将数学知识印在脑海当中,若是遗漏某个环节,思维导图就会帮助学生记起相关的概念,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知识点的遗忘率,还能够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点来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在该阶段的学习之中学生能够利用创造性思维来探索未知的数学问题,而这正是教师展开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最后,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个人的知识覆盖范围较小,并且难免存在纰漏,因此单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不完善,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估,找出其中的优缺点,并且对小组中其他同学绘制而成的思维导图优点进行借鉴,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深刻。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2巧用思维导图教学能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原因

2.1数学复习的目的性决定

初中数学复习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和灵活性大的特点,与小学数学不同,初中数学的体系较为庞大,每个学期的课程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在展开复习课教学的时候都需要应用到大量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所以复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体系化。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

思维导图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查找学习过程中知识盲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2.2思维导图功能的有效性决定

首先,思维导图具有成倍提高学习效率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更快捷的复习整合,通过思维导图将各个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的梳理,将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不透彻的问题清晰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认知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意思维,将零散的知识智慧和学习资源进行融会贯通,组合成一个系统,帮助数学复习的效率提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最后,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图形来总结问题,提高笔记的记录效率,而在数学复习的时候学生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来提高关键知识点的记忆,通过问题联想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

3巧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实践

3.1教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3.1.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备课

在确定复习内容的时候,需要根据复习课的目标、重点和难点为基础,利用思维导图来准备教学内容,以便于在上课的时候能做到条理清晰,有效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数学知识点的体系,并且教师还要在下一部分教学内容开展之前,对中心主题进行预先准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让学生独立绘制即将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

例如在《四边形性质与判定》这节课的复习当中,教师可以将需要复习的概念罗列清楚,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提前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框架,使得四边形内容更加的系统化和层次化。表1是一位学生对四边形相关概念的整理:

3.1.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上教学

在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首先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列出的思维导图进行中心主题的讲解,指出知识点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存在的层次关系,同时教师需要在讲解的时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在初中数学复习课堂中这个环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概念进行自主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共同指正,通过小组合作来绘制新的思维导图。通过课堂巡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最后教师将自己提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思维导图发现自己思维导图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并且教师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将习题与思维导图进行联系,加快学生解题速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效率。

3.1.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反思

反思是促进教学方式进步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后教学反思,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思维导图的修改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后也要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程反思,明确今后需要注意的教学事项。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典型的例题来帮助学生再认识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上有两个点E、F,且BE=DF,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说明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若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试说明ABCD也是平行四边形。

通过这道典型例题来帮助学生弄清楚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的关系,构建更加清晰的判定条件,对思维导图进行再认识。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的时候首先就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利用自己的理解来构建思维导图,必须将学生的主置体现出来,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共同的讨论四边形判定的相关知识,互相学习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并且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单维知识点的学习效率。

3.2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3.2.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在学习中预习往往是最先开始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展开适宜的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也能够增强预习的有效性,但是学生很难自主完成预习环节,尤其是复习课的预习比新课的预习更加困难,很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预习该从何入手。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展开预习,更加快捷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发现自身在知识点学习中的盲点,弥补不足。在复习课的学习中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问题,提高了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点和错题为切入问题,引入自己原有的认知,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以此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初中数学中对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上复习课之前,需要进行课前的预习,不能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预习这个概念,通过两个错误的变量关系来理解函数的概念与联系。

3.2.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上学习

学生会在课堂上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点评发现自己思维导图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在教师展示出完整的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进行对比,找到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盲点。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记笔记的效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无法将知识点完整地书写出来,所以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记不全的情况,也可能是无法完全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记笔记,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记录,只需要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之上记录自身存在的缺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分配,更加注重学习知识的盲点区。

3.2.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

学生在开展课后复习的时候一般都需要利用到课堂笔记的内容,将其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进行复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之后遗忘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遗忘的内容也是先多后少,所以学生要在课堂学习之后及时展开课后复习,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数学知识点,利用空余的时间在脑海中梳理一遍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二次函数》的复习,学生就必须采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复习方式来展开二次函数的复习,将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等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

通过讨论其他同学提出两点改进意见:缺少了图像的平移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还可以联系到不等式当中,充分利用图像来解答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或是不等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后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完善思维导图。最终绘制出一张大家都认同的,较为完善的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

在上述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学生通过发散性的思维,针对之前思维导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发现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之间存在着联系,利用思维导图总结了新的知识点,并且能在解题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想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初中数学;创新能力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甚至社会的关注,作为教师更是责任重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本文中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与大家讨论研究,共同进步。

一、探究性教学理论

(一)探究性教学原理

探究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为所提问题假设出情境,再进行巧妙的设问,摒弃传统教学中直接、没有悬念的提问;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收集学习资料,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与小组分享学习成果、交流意见;最后写课堂总结,把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学习心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性教学理论来源

这种教学理念来源于人们对人类认知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深入探索和发现。

(三)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是发现并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二是根据获得的材料和依据,提出自己的设想;三是通过资料收集、实验探究、实践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证;四是对通过以上程序收集到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用所学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五是对整个过程再次回忆反思,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借此来保证所得到结论的合理性。最后是总结学习经验,使知识能够真正被自己吸收。学有所获,不仅是学习内容,更是学习方法的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巧妙设问,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话虽然老套,但是真理依然藏在其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问题,不能平铺直叙,更不应该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已经暗藏答案、毫无意义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没有直接进入课题,而是先问学生:“金字塔那么高,我们怎么来测量它的高度哪?”或者问“怎样去测量河流的宽度”等问题,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这样的问题设置使课堂探究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主动学习,刻苦钻研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去说、去思考、去交流,而不是让他们乖乖地坐在板凳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因此,教师备课的内容、讲课的方式都要为这一主题服务,力争能够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主动地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只是在问题的提出和学生遇到的难题时进行适度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收集资料、自主实验、思考探究和小组合组中收获知识。例如,在互联网或者图书馆查找资料,课外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等。

(三)独立思考,自主参与

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做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特点以及初中数学教材等多方面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动脑、多提问、多交流。当然,这些仅仅靠课堂学习是做不到的,还需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这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有益的。

(四)合作分享,交流经验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调皮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是平等自由的,更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同时,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有层次的分组,这并不是要把小组分等级,而是说每个小组的人员要合理均匀,要使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实现最佳搭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②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集体荣誉的保护,这样能缩小优秀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差距,促进小组合作积极有效地开展;③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激励的话语将是学生努力进步的催化剂。④教师的及时引导。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当走下讲堂,来到学生中,对于解题思路有问题的小组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对于意见不同的小组讲解问题重点,为提问的小组解决困惑,同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在课堂上统一讲解。

(五)及时总结,反思自我

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定期复习,不只是对学会的知识点、重难点进行总结,更是对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的总结,对如何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应用知识的总结。而通过反思,学生能高效地掌控思维运行模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不再靠对数学定理公式的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自我评估、自我肯定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改良自身缺陷,完善自身方面是有极大帮助的。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对旧知识点的总结和反思中能够获得新的知识,能够对知识点灵活运用,能够举一反三,充实了学习经验。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这一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都是很有成效的。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并与实践经验结合,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鄂国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青少年教育, 2012.3.

2.郭强.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3.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微课 优势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66

微课的特点就在于“微”,其一般是一个时间长度为5-8分钟的教学视频,部分特别短的微课时间还有可能只有1-3分钟,而微课的特色就是,时间短缺并不影响其内容的丰富性。在微课的视频中,其内容可以是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是教学的素材,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对教学反思,也可以是一些练习测试题的讲解等。微课的内容并不固定,但是都是围绕着某一学科而进行展开的。微课并不对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全部进行展示,微课中的内容是将知识进行解构过后,对其中的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集中呈现,微课视频从而显得相对独立,同时多个展示了某一部分知识中各知识点的微课,其又有着某种相互的联系,从而使得微课同传统的教学资源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微课更利于进行情景化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合理的利用,从微课的“小”拓展到数学学科知识的“大”,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教学递进过程,更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平缓的学习过渡,从初中数学的浅表知识向深层次知识迁移,以此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使其在学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也有效的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

我们在对微课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初中微课相较于传统教学资源的优势,其内容简单结构紧凑且极具灵活性,这让教师在教学中对微课的使用更为机动。

一、“微课”虽小,五脏俱全

微课的特点就是虽然结构短小,但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说微课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学目标不只是停留在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层面,而是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活跃起来,在学习中能够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且还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让学生能够持续的对数学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然后再进行实践应用。首先,微课之微在于形,而不在于意。微课的时长一般保持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最短不低于1分钟,这只是同40多分钟时长的课堂教学相比较,仅表明了微课从形式的“微”,但是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却更为突出,能够集中的对某一个知识要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将问题的主题突出呈现,让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更为全面、透彻,这就说明了微课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并不“微”。也正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的辅助,快速的将数学知识网络构建起来,并同时培养起极具创新的思维能力。其次,微课之微在于表,而不在于内。微课看起来比较短小,每一个微课视频只涉及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突出讲解,给人一种微课很“微”的浅表印象,但微课的知识呈现节奏平稳,学生能够很好的跟随微课的节奏来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并实现学习能力的拓展,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微课从深层次来看其实并不“微”。也正是这样,教师通过微课的辅助,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重点突出。最后,微课之微在于里,而不在于外。微课每一段相对独立且时间较短,但是这只是我们就某一段微课本身而言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微课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看来一段微课视频看起来“微”,但是多段微课频累积在一起,对某一部分知识进行重点呈现的时候,其实微课就不“微”了。也正是这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通过微课向学生持续不断的传授知识,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在微课的刺激下得到激发,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微课”虽小,玲珑奇巧

微课还有一大优势特色,就是微课视频有极强的媒体基础,微课能够在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设备上进行播放,因此可以让学生轻松的实现移动学习、随时学习、随处学习。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微课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动态的调整,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并将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突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抓准教学的主题,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得紧凑,并保证数学课堂在教学的掌控之中。同时,学生需要对微课进行合理把握,让微课的简化性在数学教学内容的探究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并让微课的针对性在数学教学中被完全突显出来,借此来引起对微课课程教学过程及其内容的反思,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拓展。

当然,微课的强适应性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正因微课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因此教师可以把微课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可以把微课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讲微课运用于数学知识的讲授、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解答、数学教学启发、数学问题讨论、数学教学演示等多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微课的教学中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在微课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基本理念,把微课教学作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来进行全面的普及实施。

三、“微课”虽小,应用不少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一、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

第一,教材内容上的原因.初中和高中的教材跨度比较大.初中教材内容相对较少,直观性强;而高一教材内容概念多、符号多,如集合、映射、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概念的论证要求高,如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就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此外,高一教学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内容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这也是高一数学成绩下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客观原因.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原因.相当多的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从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了在课堂上能听懂但课后练习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学得不错,但考试起来成绩就是上不去.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笔者发现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练习的机会相当多.而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更多的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所以,高一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是高一数学成绩下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客观原因.

第三,学习方法上的原因.高一新生在初中形成的学习方法不适合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堂上比较注意听讲,并且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往往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课堂上缺乏积极思考,遇到难题不是积极动脑,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课后他们往往不会科学安排时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还有部分学生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放松一下了,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致使学习环节出现脱节.上述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应高中阶段的常规教学,这是高一数学成绩下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主观原因.

二、提高高一学生数学成绩,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想普遍提高高一数学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高中老师要熟悉初中教材,把握初中授课特点.最好在开学前,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熟悉初中教材,把握初中授课特点.在开学初期,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此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第二,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不要盲目赶进度.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一教学时,教学内容上要适当回顾和联系初中的知识,教学方法上也要慢慢地过渡,适当运用初中的一些教学方法,逐步灌输高中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数学证明时可以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求真务实,夯实基础.良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等.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先预习,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深浅程度和重点难点;课堂上要积极动脑、动笔、动口,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课后重在合理安排时间,做适当练习加以巩固,练习题不求难度大,只求达到巩固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研究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课后必要时也要看看课堂笔记,练习时最好建立一个错题本.此外,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章节反思总结,把所学知识串连起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引导学生做到先把书由薄读厚(这是学习、接受和记忆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丰富、不断积累的过程,是知识量的增加——求全),再把书由厚读薄(这是归纳、综合、概括的过程,是知识质的升华、深化——求精).最后,在数学应用中厚积薄发,融会贯通.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学生高一都会在学习方法上遇到很大的困扰.因此,一定要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那就要求学生在每次学习过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地教学。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重视问题情境创设,从实际情景引入数学知识,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切身体验。而中职数学教材内涵丰富,知识多且杂,课时少,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教学模式又以“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为主,学生在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因此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答疑、解惑;而中职数学教材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了初中较慢教学进度的中职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使大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或基础知识有缺陷的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类型较少,且较单一,教师一般有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各类习题的解法,为学生示范,供学生模仿,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及教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均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中职数学教材中,不但习题类型多,而且较灵活,并与专业结合加大了题型难度,习题类型复杂多变,更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1.1心理状态与身心变化的差异

刚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在15岁左右,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中职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爽快,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学生初三第二学期为迎接中考紧张了一学期,中考结束后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紧接着两个多月的假期,一般学生都不会看书,使知识遗忘较多。步入中职学校后,不少学生在新鲜感过后,认为学习无关紧要,不必用心,到考试前再看书也不迟。这种突击取胜的侥幸心理,使其松懈情绪得以蔓延。不少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习惯就不好,到中职学校后更影响其他人,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数学学习。

1.2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

初中教学课时多,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课堂上练习得多。而中职数学课时少,教师讲得多,课堂上练习得少,学生自学时间多,学生要自己复习和学习,这往往使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初中学生习惯跟着教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中职学生学习要善于触类旁通,归纳探索规律,然而刚步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

1.3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

初中数学较直观形象,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不高,而在中职学校,许多数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集合、数列等内容的学习就是如此。由于刚入学的中职新生思维能力还很弱,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在初中,学生见到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而进入中职后,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且学生已习惯于利用平面图形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往往把立体图形当做平面图形来处理,这种思维上的“负迁移”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其立体几何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加强初中、中职数学教学衔接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职数学的课程设置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教师,需要关注到这种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哪些内容,要求做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到中职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比如对于“统计”、“概率”等知识,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把它们当做新知识来讲解,就会使学生觉得乏味,这肯定不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中职数学新知识的引入自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应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例如:初中学生所学习角的概念知识是0°~180°范围内的,但实际中也有720°和-350°的角。为此,在中职数学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正角、零角、负角在内的所有大小的角。中职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恰当进行铺垫,以减缓数学难度的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通过努力,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中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再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容量大,一学期必须完成集合、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初步等教学内容,课时量少,单位时间内接受的知识信息量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许多,从而使辅助练习的课时数相应地减少了。

2.2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衔接

初中数学相对简单,只要套用一定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中职数学的思维方法更多地向理论层面跃进,解题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进入中职以后,意义识记是最主要的学习和记忆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意义识记的方法,教师应在平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形成比较有序、完整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实践中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知识和方法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中职数学中,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讨,需要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位置关系。关于函数解析性质的研究和理解,需要借助于二次函数图像的直观性质。借助于数学工具创新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探索,加强知识间的建立及其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3加强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中职数学的重要因素。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2.3.1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2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学生在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3.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针对刚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外,还要求学生遇到问题先思考,不能解决再问教师和同学。

2.3.4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要求学生抓好学习的4个环节,即“听课、复习、作业、巩固”,特别是课后应先整理笔记,结合笔记及时复习,通过做作业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加深巩固。

2.3.5养成认真制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晚自习做数学练习题。

2.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无论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阐明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军事、医学、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难度过小或难度过高的知识,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对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它。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多举实例,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像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应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为补充说明来帮助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亲身实践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和问题的归类方法的选用,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充分引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再辅以适时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中职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中职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挖掘和揭示数学的美,让学生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2.5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创新

初中阶段是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但是从以往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由于缺乏创造性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解题思路混乱等,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增长。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满足新课改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中考的限制,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方法,无暇顾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相符。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充分了解初中生的特征,制订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索并尝试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创新思维培养工作的重视,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意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幅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创新思路,因此加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非常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优化措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并保证课堂认真听讲,夯实基础。(2)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思维的运用,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创新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思路,从而激发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3)掌握基本的学习规律。一定的学习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点。例如,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复杂的问题,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锻炼逻辑思维。(4)创设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自觉参加到课堂活动中,能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探究,与同学或者教师一起思考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遵循标新立异原则,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允许不同思路和不同观点的存在,敢于突破传统定向思维模式的挑战,从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有关“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在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假设在两个圆心角、两条弧及两条弦的轴心距中有一组相等的量,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他各组量是否相等?在这个问题中,既有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点,也有新的质疑点,所以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质疑、猜测和激烈的辩论,推出了“圆的定理”,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了圆形的相关知识点,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并且意识到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进而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强化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品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多培养学生的集中与发散思维,如多提出一题多解的问题,反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将原本零散的数学知识点整合起来,找到数学的解题规律。课堂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出发点,教师应多挖掘教材中的有利资源,通过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本类与它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开拓了思维。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知识点,形成了独特的数学逻辑思维,并且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激发了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觉地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提出命题:在两个锐角三角形中,有两个边与其中一个边的高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如果将“锐角”这个条件去掉,那么命题是否仍然成立?这个问题是对知识点的进一步考核与深化,需要学生逆向思考,增强思维的发散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发散思维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增强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乐于思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通过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差异分析

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删减和调整,按三个学段教学,不断抽象,呈螺旋形上升,大幅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浅、少、易成为初中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目标体系的三个层次:基础的数学――旨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普及的数学――旨在实现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发展的数学――旨在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对初高中数学衔接与过渡的几点想法

1.充分研究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针对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差异,高中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适当打破模块之间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在教材的处理上,不妨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调到集合的化简,在模块上,也可以采取必修14523的顺序,同时在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之前,先学习直线方程。

2.充分研究初高中学生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初高中基本采取独立教学,造成绝大多数高中教师对初中的数学内容与结构、初中课标删除和降低要求及新增与提高要求的内容都不甚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组织教研组教师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再请初中毕业班教师介绍初三毕业复习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形成统一的对高一新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正确认知。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解题规范性与条理性的训练,典型例题详细讲解时,教师要完整板书,做学生的典范,对学生板演和作业中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出和纠正。

3.充分研究初高中学生的差异,提供最佳的学法指导

(1)学期初期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才有方向。

(2)上课时,重点内容要指导学生做笔记,要求学生错题及时改正,做好错题集,揭示解题规律与方法,并小结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上课积极思考问题,作业独立完成,以及解后及时反思的良好学习品质。

(3)引导学生怎样学好数学语言、阅读数学课本,如何掌握数学概念、用活数学公式以及怎样掌握数学解题基本技巧等。

以上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给学生。例如,在概念学习中,可以通过对重要的字词添加记号,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进行对比,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做补充说明来帮助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亲身实践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只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

一、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环节分步骤开展指导。

1.预习指导。初一新生往往不会预习,开展预习停留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老师要求预习就马虎看一遍,找不到什么问题与疑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时要告诉他们首先粗读,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大概浏览,初步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接着要细读,对课本中主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法则以及定理认真默读、感悟、思索,对一时把握不准的内容做出记号,养成做摘记的习惯,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讲。在预习方法上要随课预习,教师在预习前提出预习要点,帮助学生在预习时加强针对性。教学实践说明,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听课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在“听”“思”“记”三方面下工夫。在“听”的方面指导学生认真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一是认真听好知识讲解的过程;二是认真听取教师重点、难点分析,尤其是自己在预习中摘记下来的难点问题;三是认真听取书本例题讲解思路以及思想方法等;四是听好课堂总结。在”思“的方面主要对学生开展思维方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勤思考,在听讲时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要勇于对知识点追本溯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思考,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联想、猜想与归纳;要树立批判意识,开展反思。在“记”的方面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初一新生对于记笔记不太熟悉,往往是教师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用“记”来取代“听”与“思”的作用。学生笔记哪怕记得很全面,但实际效果有限。所以要指导学生科学记笔记,一是记笔记服从认真听讲,在合适的时间记录;二是要把握重点记笔记,着重记知识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途径等;三是记总结、记课后拓展题。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记”是为“听”和“思”开展服务的,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3.复习指导。初一新生在数学学习后,一般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忽略必要的知识内化与巩固过程,甚至会出现照搬例题、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等不正常现象,为交作业而去完成作业,完全背离了作业本身的巩固新知、深化掌握的作用。所以在此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安排学生每天选取一些时间阅读教材,对课堂笔记摘记的一些重难点进行回顾,加深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回忆,同时对公式、定理进行温习,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解题的同时开展反思。

4.总结指导。在进行数学单元总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习惯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复结,其实,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初一就注重学生总结能力的训练。教师在在开展指导时可以点拨复结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要做到一看(看教材、看摘记、看题目),通过看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巩固;二列(列出有关的知识要点,标出重难点,列出各部分之间的关联),这类似于撰写总结要点;三做(有目标、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题型开展训练),通过联系题目进行反馈,发现学习中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

二、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形式

开展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1.讲授式。主要有课程式和讲座式两种,课程式是在新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开始阶段采取的方式,安排一些课时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学习初中数学,教给他们一些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等。讲座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开展,每个月可以开展1~2次,如向学生介绍“如何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方法浅议”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可请一些较为成功的学生向大家介绍数学学习方法。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交流气氛和谐,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探讨,使交流发挥促进作用。

3.辅导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个别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加关注。一些后进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对他们要采取辅导知识与辅导学法同步进行的方法,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全体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