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教育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

第1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 《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 实施研究

1.引言

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的定位日渐清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引入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使职业教育者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实施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由教师对项目分解并示范,然后由学生对该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内容。

2.《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项目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模式,不仅学生认可度高,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架构也基本形成。但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学项目设计缺少系统性,项目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是“项目化”的课程标准,教学项目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系统性设计;(2)项目教学的资源严重不足,项目驱动教学法还处在推广阶段,大量课程还处在资源少甚至空白的状态,急需加快建设步伐;(3)项目实施的外部条件有待改善,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实践,然而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使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受到了很多束缚;(4)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应用项目驱动法教学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3.《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3.1研究内容:(1)调查研究市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用人标准,从而进行课程改革;(2)研究基于技能培养要求的课程标准体系,重点研究课程教学标准;(3)编写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材、电子教案、课件;(4)探索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重点研究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5)研究影响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影响因素;(6)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机制;(7)具体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

3.2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完善的课程教学标准;(2)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料;(3)通过课题的研究,明确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课堂的组织形式;(4)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效果的理论研究成果;(5)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完整的针对具体课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3.3要解决的问题:(1)编写的《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要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训项目及项目化教程、电子教案、课件;(2)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中课堂的组织形式和一般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方法;(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4)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

3.4研究的主要特色:(1)借鉴国内其他学者就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性研究,这里的研究侧重应用性,强调项目驱动教学法与课程教学的实践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社会效率,使得研究更具有应用价值;(2)研究利用合作企业和学校实训条件开发真实的实训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改变了现有的教学状况,增强了教学效果;(4)针对具体课程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安全技能人才,随着合作的深入,对其他课程教学有比较大的指导意义;(5)研究的成果将首先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将在取得经验后向学校其他课程教学推广。

4.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实施与构建应取得的效果

需要对《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课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并实施。应该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即“会用”,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为课程建立起一整套项目驱动式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3)为项目驱动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一个参考的范例,有助于其他课程的研究开发;(4)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下企业锻炼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相关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驱动法教学的应用能力;(5)学生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学习方法;(6)某些学生直接到合作企业参加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就业前直接体验就业岗位工作,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5.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安排的实际工作

具体为:(1)下企业考察,进行市场调研;(2)设计方案研究,搜集有关研究资料;(3)课程标准的调研与修订、实训项目开发;(4)校企合作教材、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5)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技能;(6)组织部分学生下企业实习,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7)课题项目成果投入教育教学实践并检验;(8)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安全类技能大赛;(9)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10)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6.结语

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项目化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工作实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即“会用”,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中,推行项目化教学,引入实际工程项目和体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思想的建立。围绕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领域的先进技术、主流产品,引导院校、教师、企业促进教产互动、校企合作,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郭芙琴.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技能型课程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1(6).

[2]马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5).

[3]刘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初探——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潘文群.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的考核评定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第2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一、指 导 思想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针对家教实际,有层次地举办家教辅导讲座,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继续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开展好争当合格家长的活动,把家长学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工 作 重点 

    1、切实转变家教观念,认真履行家长职责,牢固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家庭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目的出发,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支持和帮助学生家长,认真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 

    4、对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应设法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并做好其父母对孩子的补偿教育,以避免家庭教育的脱节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具 体 工作 

    1、家长学校应根据社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年度的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 

    2、在认真举办家教辅导讲座的同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紧密配合,努力转变家教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观和价值观。家教辅导应分班作好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学生在校的情况,针对家教实际,认真举办家教辅导讲座。 

    3、与家庭密切配合,认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 

4、向家长发放学习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省教育厅《四川省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预防艾滋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知识》等资料。 

    5、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同时举行专题讲座,并继续向家求书面意见或建议,找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切合点、着力点,努力改进家长学校工作。 

    6、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协助学校继续做好外出打工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要求家长对孩子认真进行补偿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名誉校长及校委会成员的作用,与村组有关人员共商家庭教育的大计。 

    7、认真做好3—6岁儿童的家长的辅导工作,切实加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四、工 作 目 标要 求 

    1、幼儿园应对3-6岁的儿童家长登记造册,并要求参加培训,参培率应达95%以上, 

    2、按照《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要求,认真考查、考核家长学校学员的学习效果,把家教辅导与跟踪调查、家庭教育与学生在校内外表现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合格家长,各班合格家长应达80%以上。 

    3、学校政教处主要负责家长学校日常工作,教导处、行政办、教科室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进一步抓好留守学生之家建设。 

    4、加强班主任工作,特别是班主任指导家长的家教工作,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一致。 

    5、定期举行家庭教育辅导讲座,编写好家教辅导资料(教案),并认真进行学员的考勤、考核工作。各班主任应积极开展家教研究,并结合区级教育课题研究撰写好家教论文。 

    6、落实家访、校访制度,密切家校关系,班主任教师应结合学校课题研究在一年(学期)里定时或不定时地普遍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家庭教育环境,以检验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第3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多次强调,要围绕“文化安全 智慧安全”这一理念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新时期校园安全管理不能仅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而应提升到文化建设的层面。那么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构建人本化、精细化、园本化、常态化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笔者谈谈近年我园的一些做法,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文化;智慧;安全;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73-02

一、构建“人本化”的安全管理文化

学校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对人的管理。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管理的态度和行动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践中。

1.运用联网层级式管理模式。学校安全管理涵盖各岗位各部门乃至一日各环节,仅靠分管部门一己之力无法完成。我们将“联网层级式管理”模式运用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构建以园长为中心、行政和业务副园长为主要分支点的管理网络,按层级分解各部门所有人员的安全职责。督促中层干部、一线保教人员、后勤人员履行“一岗双责”。由上至下、脉络明晰,推动了安全管理从“被动”转向“互动”。

2.落实具有岗位特点的安全职责。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关于安全责任的表述则比较简单或笼统,因此教师对安全职责的认识比较模糊。根据工作性质,制定了“安全职责”,并将一日重点环节如家长交接、食品卫生、进出园、午休管理、隐患自查等,制定相关《安全操作指南》,易看易懂易操作,使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有章可循。同时对照岗位职责,以“是否履行了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标准来自省自己的行为,既调动教师积极性,又减少教师压力。

3.建立共同认可的安全行为规范。完善的安全制度是学校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建立流程上实行“从上到下、从下再上”,建立共同认可的安全行为规范。进行动态管理。

4.建构三维合作的安全防范机制。学校与社区、家庭共同构建三维防范机制,进园做到“三参与”,即参与管理、参与培训、参与助教。使学校与社区、家庭共同搭建起互动的桥梁,构建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环境。

二、实施“园本化”的安全课程文化

内容结构上立足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凸显不同年龄段的重点内容。在教育形式上,重在以游戏活动、模拟体验为主要手段,体现“课程游戏化”的教学主张。在课程管理上建立完善机制,保证师资、教材、课时、教学计划的落实。

1.立足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分阶段、分模块开展教学。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和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内容涵盖交通、食品、消防、防灾、用电、溺水、运动、踩踏、防拐、报警、防坠、室内外安全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地域特点、季节变化、疫情变化,选择适宜教育内容,按内容特点、难度不同分解到各年龄班的教学进度中,如在“防拐骗”模块中,对于小班的要求是“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中班是“在公共场所不远离线单独活动,知道简单求助方式”,大班则是“了解多种常见的拐骗方式,掌握报警或多种求助方式”。同时结合特定的活动日如消防宣传日、交通安全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层层递进。

2.完善课程管理,保证师资、教材、课时、教学计划“四落实”。我们整合优秀教师资源,成立专门的学科小组,来引领学校安全课程的实施。在教材方面,以省厅下发的《安全教育读本》为主,本地特色教材为辅,来编写校本教材;在课程方面,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幼儿园课程范畴来统筹安排,明确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在课时上,完成规定每年12课时,并结合特定的主题教育日开展活动;师资上,抽调有钻研精神的教师成立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编写教学方案全园推广。保证安全教育师资、教材、课时、教学计划得到落实。

3.信息技术与安全教育活动的有效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安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环节,并对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提炼,形成优秀案例。通过整合优秀教师团队,聘请专职电教人员,设计教学课件,丰富优化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举办安全教育优质课观摩、优秀课件评比,构建互动的网络教研模式。创建校园论坛,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实现异步交流、共享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优化与完善。

4.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式学习。提出以游戏活动、模拟体验为主要手段,通过体验式学习来“悟”而不是“教”,体现了“课程游戏化”教学主张。即以游戏为载体,在模拟的场景中带给幼儿真实体验,让幼儿领会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中学习如何运用。如“学习自救和求救方法”教育活动中,通过创设商场等模拟场景,学习走失时如何正确求助;模拟家庭场景,体验遇到火灾如何正确逃生和求救;“警惕陌生人”教育中,学习如何判断和拒绝“陌生人”的哄骗;又如我们将文明交通知识融入实景游戏,让扮演司机、交警、行人等,在模拟的道路情境中,学习正确行车、乘车和行走,体验文明交通、安全出行,以及学习拨打道路急救电话,学习使用应急求助等,使安全教育更具实践性。

三、建设“常态化”的安全环境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实践活动,良好的环境文化是一位“润物无声”的老师。我们以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班级环境文化和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观念和行为。

1.巧设具有文化内涵的户外安全教育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要让幼儿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把校园有限的户外空间拓展出无限的教育资源,使户外宣传环境成为安全教育的广阔天空,因地制宜地利用户外长廊、楼梯、操场设置宣传画、标语牌,精心打造安全教育氛围,如校园门口过道的交通标志线,引导幼儿和家长文明交通;楼梯处的安全童谣长廊,让家长和孩子在传诵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户外场地温馨的安全提示,给幼儿无声的保护。教育园地根据学校每月教育活动内容及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定期出版宣传内容。使校园户外环境文化建设做到“贴近师生、贴近家长、贴近实际”。

第4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一)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综治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拓展安全教育手段和范围,推进安全教育阵地、实践基地、网络平台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通讯等,加强学生安全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宣传普及安全知识,营造保障学生安全的家庭和社会良好氛围。

(二)推进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建立工作保障和推进机制,促进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师、教材、教研和考核“六落实”。确保每周有一节安全教育课,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为安全教育周。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教师安全教育职责,提高教师安全教育水平。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研内容之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和教学教研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帐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组织督查调研,总结、交流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举办优质特色课程观摩评比活动,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

(三)强化岗位安全培训。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培训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有计划组织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学校负责人、安保人员参加岗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四)加强应急疏散演练。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全面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将安全演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做到教职员工、学生全覆盖。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有效组织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校园伤害等系列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避险、逃生技能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深化平安创建,构建安全文化

(五)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巩固提升“平安学校”创建成果,持续深化等级平安校园创建,提升平安校园管理水平。制定新的平安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建立平安创建组织保障、责任追究和考评奖励机制,不断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涵,强化创建措施,增强创建实效,提高平安校园创建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六)创建校园安全文化。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制定建设办法与标准,培育2所校园安全文化创建示范校。坚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创建紧密结合,重点夯实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文化。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等安全示范学校建设活动。

三、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能力水平

(七)加强安全防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文件规定,不断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投入,将“三防”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型校园安防体系,加强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消控、报警等技防设施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和“人机互动”。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及保障制度,完善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善后处置预案,推动落实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主动协调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巡逻防控和治安排查。健全完善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

(八)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制度、报备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管理信息化。及时总结推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验,教育局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各学校必须每月进行1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

(九)强化组织保障和队伍建设。按照国务院《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配齐配强综治安全管理干部,重点加强全市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每所中小学、村完小、幼儿园按上级文件规定要配齐配强专职保安人员和专职门卫,加大安保经费投入,配齐装备器械,落实工资待遇,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综治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强化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切实履行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职责,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学校安全事故报告规定,杜绝迟报、瞒报、不实报现象的发生。建立安全工作记事和分析制度,加强安全数据档案管理,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报送、分析、建档工作,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整理、成册、入柜管理。

四、突出工作重点,构建长效机制

(十一)有效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警示教育,建立每日提醒警示制度,在学校门口醒目位置设置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牌,利用每天上、下午放学前最后一节课下课前5分钟,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警示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教育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新闻媒体,通过家访、《告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学生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意识。推动建立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和联防联控机制,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及村(居)和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重点水域、路段安全管理及排查巡查,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减速带、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努力降低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十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清剿火患”行动,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条件、隐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强化消防安全“标准化”、“户籍化”管理和火灾风险评估。明确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室、食堂餐厅等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立单位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岗位人员,加强防火巡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提高火灾高危和消防重点单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十三)强化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范卫生操作规程。健全完善食堂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食堂配送、索证、登记与食品留样、记录等管理制度。采取联合行动,定点采购、食品督查、督办及整治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无证经营饮食摊点卫生安全整治,严把“五大关”,确保五个100%,即:严把培训关,确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严查食品采购进货关,确保定点采购率100%;严把食堂办证关,确保食堂办证率100%;严把隐患排查整改关,确保排查问题整治率100%;严把事故责任追究关,确保事故责任处置率100%。大力杜绝学生食物、饮水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市师生饮食健康、安全。

(十四)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省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及办公室的作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交通秩序、文化娱乐场所、食品市场、网络诈骗和“打非治违”、“护校安园”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坚持前端管理、源头防范,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主动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强化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有潜在暴力倾向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有性格缺陷行为的偏执人员和重点上访人员的排查、救治、帮扶、管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经常开展管制刀具、器械收缴行动,有效预防和控制侵害学生及学生打架斗殴等涉校涉生暴力案件的发生。

(十五)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调处、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隐患及突出问题,依法处置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师生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及时排查、分析、研判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学校、班级综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防止网络诈骗和传销。加强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管控和台账管理,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发生的师生矛盾纠纷。

五、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第5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今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政协会议。在本次会议召开之前,我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话题,积极撰写提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在本次会上我提交了五份提案,其中一些提案,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我没有料到的。

三沙主要岛屿的国土资源调查关系到海洋安全

我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期从事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变化、生态地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环境与防灾等方面的研究。由于自身专业的背景,我非常关注地质、国土与科学方面问题。当前,南海三沙主要岛屿的地质调查研究尤为重要,对此,今年两会期间我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开展南海三沙主要岛屿地质调查,保护我国海洋安全的建议》的提案。

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是第二海洋经济区,其在国土划界和国防安全上也有特殊重要地位。三沙市作为海南省的第三个地级市,全部由岛礁组成。对三沙市岛礁进行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是其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目前建市后急需的重要基础工作。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南海国际争端局势,开展此项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展南海三沙主要岛屿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需查明主要岛屿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以及重要地质资源的分布状况与规模,对主要岛屿的地下水资源、土地资源、景观资源、工程建设适宜性和地质环境承载力等进行专题研究和评价,从而为三沙市的供水、旅游开发、港口建设、城市发展规划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我建议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查明主要岛屿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岛屿礁盘)、海岸线变迁规律及演化趋势,从而为岛屿海岸保护和港口工程建设服务;以陆域国土为调查对象,按土地覆被分类标准,对每一土地覆被地块的类型、位置、范围、面积、利用状况等信息进行调查,编制土地覆被基础图件,建立土地覆被数据库,量算、统计、汇总土地覆被基础数据,从而为主要岛屿的农业开发提供依据;调查主要岛屿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查明地下水资源的天然储存量、补给量和可采资源量,从而为未来岛屿发展的供水规划、应急水源地建设提供依据。开展主要岛屿的地学景观资源调查,查明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及分布状况、开发利用条件;开展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评价,为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开展主要岛屿工程地质调查,查明岛屿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地质参数,进行建设工程适宜性评价,为港口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进行数据录入,按照“海洋地质研究调查数据库数据结构”和“海洋地质研究成果数据库数据结构”技术要求进行数据录入,建立信息服务技术平台,为我国南海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服务。

安全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是当务之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很关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由于近年来我国面临的灾害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弱,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更是大大增加,据研究部门公布的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其中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避免。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十分重要,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为此我的看法是:

一是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安全教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是影响人的一生的教育。

二是将安全教育作为单独的学科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在现有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教育课程标准;规定安全教育课在不同学段的最低课时,并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规定理论课与实践演练课的比例;将安全教育学科列为学校考试或考查的科目,以便于评估其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是组织专家编制统一的安全教育学科教材。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地震、溺水、火灾、雪灾、交通事故、拥挤踩踏、治安防范以及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食品、药品、网络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都应成为教材的主要内容。针对小学、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按照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初中等各个学段分别设置教学内容;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组织力量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开发集文本内容、影像资料和体验活动于一体,趣味性较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材。

四是建立稳定的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以现有的教师队伍为基础,选派有责任心、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专职从事安全教育;通过组织岗前专业培训、上岗考核和定期培训的方式,逐步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素质好、相对稳定的安全教育老师队伍;安全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应等同于其他必修课教师,还应加强相关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同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医疗卫生、交通、治安、消防等专业人员参与安全知识的日常教学和演练。

五是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各中小学校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和教育督导检查之中,每年定期组织力量对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以达到有效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扎实开展的目的。

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不能搞 “一刀切”

城镇化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钥匙,对于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我有以下的建议:

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首先,就是我们过去最常说的加快城镇化建设,即通过扩容大城市、中小城市,以及试点提升有条件的镇街来加以推动,从而让农民进入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或农民身份转为市民,最终提高城镇化率的模式。这样做可以解决“农民”问题,但解决不了“农村”问题,城市与农村依旧处于“两相忘”的状态。因此我建议同时走另一条路,就是农村就地城镇化,即在保留农村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同时,改善农村贫穷落后面貌,提升农民各项技能素质,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的模式。通过农村自身各方面大发展,使得矗立农村其上的人和物接近并赶上城市的品质。这样可以同时解决“农民”和“农村”、“农业”的问题。我们认为后者应该成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当然,通过城市的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做法在当前还是必要的。这一步走好了可使后一步走得更容易些。

二是城镇化建设要科学布局,城镇化等级有序,特色鲜明。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做好规划,要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城镇化空间布局和规模布局,即中心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镇化等在空间上分布要科学、有序,要符合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对于一个地区城市分布要符合齐普夫法则,即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是最大城市的 1/2,第三位城市是最大城市人口的 1/3,依此类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城镇人口之比,称为“城市首位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等于或略小于 “二” 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二”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切莫贪大和攀比。同时,各个级别的城、镇要有其相应建筑格式、交通布局、城市景观等,有各自的城镇特色,切莫千城一面。要符合美丽中国的要求。

三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要不失田园式的农村风貌。要做到城镇化农村,而不是农村城市化。前几年有一种倾向,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盲目照搬城市模式,追求奢华,不仅失去了田园式的农村风貌,造成了很大浪费,同时农民也很不满意。此外,农村城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资源环境条件。城镇选址首先要考虑水、土等资源条件。同时要注意环境因素,要避开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考虑城镇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农村城镇化建设要安全第一。将散居的农村集中建镇是农村城镇化最主要的工作。在建镇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地质环境安全。特别是在山区农村地区,要认真进行地质勘查,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地震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

第6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 系列化活动 实践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协力才可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是这个社会诸多结构中最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学校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研究,理应担当主要责任,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我校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亲情缺失,学习差,交际障碍,自信力不足,安全问题等,提出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系列化活动研究",并针对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关爱活动""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实施关爱活动,感受人间温暖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引导没有时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照,缺乏与父母交流,性格上感到孤独,不爱与人交往,存在交往障碍。学校积极主动联系社会单位,协调社会单位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支持。先后与重庆市关工委,渝电公司,北碚区公安分局等社会单位为留守学生送来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让留守学生参与受赠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并组织留守儿童与前来慰问的叔叔阿姨交流,合影,消除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时让他们谈受赠后的感受与体会,从而树立起生活的勇气。不断创新社会单位慰问留守学生的形式,丰富慰问留守学生的内容,提升社会单位关爱留守儿童的品位,不仅从物质上给予,还要从学生心灵上给予滋养。如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分局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团辅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学会与人合作等。学校应积极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节假日成为慰问留守儿童的惯例,从学生需要出发,赠送节日礼品,开展节日活动。学校更应从学生心灵深处关心留守儿童,端午节组织留守学生品尝棕子,开展端午节历史文化的了解活动;六一儿童节,积极组织表演活动,让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中秋节,品尝月饼,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文化等。学校还将组织留守儿童评比"留守之星"活动,从学生点滴进步入手,对学习进步,有自信心,遵章守纪,行为习惯好,爱劳动,生活能自理等方方面面给予学生奖励,激发他们能健康成长。学校还组织特长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体育业余训练队,主要从田径、乒乓球、武术等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还成立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唐门脸谱制作兴趣小组,让留守儿童感受地方工艺的艺术魅力,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感染。留守儿童们都说这项活动很好玩,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学校根据偏岩古镇旅游实际,在2009年就成立了义务导游队,许多学生报名参与,其中不乏留守儿童。近年来,学校继续组织此项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义务导游培训队,特别吸收留守学生报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留守儿童参与。这样可解决留守学生暑期无所事事,并让留守学生在义务导游队中有机会与游客交流,在义务导游队中与队员合作,真正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还利用班级建立留守之家活动,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留守之家,班级开展了"关爱留守"系列主题班队会活动。如:按月举行留守学生集体生日活动,为留守学生解决生活困难活动,与留守学生结为兄弟姐妹活动,班级"留守之星"评选活动等。极大地让留守学生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从此,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无助,不再感到无新情关爱。学校组织了武术训练队,用武术来磨练学生意志,涵养学生品德。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体验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一招一式的精妙。通过反复练习,让留守儿童感悟点滴进步与成功,从而热爱上武术。

2.善于心理辅导,引领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在一些留守儿童中存在焦虑,孤独,自悲,怕与人交往,意志力弱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出"四整合教学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整合,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整合,完善认知与心理感受、体验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常规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整合,充分利用已开发的《利用金刀峡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中的各类活动,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参观金峡桃源》,这是学校开发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春天的金峡桃源一片红色的海洋,连绵几公里,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性情,滋润心灵。组织留守儿童欣赏桃花,观赏李花,追逐春天的脚步,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让学生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多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呀!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孤独,他们拿着相机,三个成群,五个扎堆,寻找美景,共同留下美好的记忆。又如,《折纸几何学习活动》,这是民盟北碚区委主委,北碚区政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黄燕平给学校带来的深受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作品创作,自然而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进行分工,才可能完成作品最后创作。诸如此类校本课程,如《参观古镇污水处理厂》《野外拉练》《参观现代和畅农业基地》《河边野炊》《参观古镇葡萄园》等系列活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课题研究进行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重要形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与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将二者有机整合,是心理健康教育高效的重要保障。既要针对大面积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团辅活动,又要针对个别学生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个别咨询辅导。学校根据留守儿童普遍心理健康要求,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节,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采取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原则,实施了"自信人生,张扬个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认知与心理体验感受相整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往往设计了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认识活动的意义,启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不断调整自身心理,通过情景体验,角色体验,融情融景,感受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认识,走出误区,换位思考,从而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如:在团辅活动中创设留守学生遇到生活困难问题,让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面对生活挫折,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机整合,学校分别安排了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师教育培训,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通过班级活动加以落实。

3.注重习惯养成,提升综合素质

行为习惯是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因学生行为习惯差,导致学生各方面表现不好。首先是学生尊敬师长,孝敬长辈的教育活动。留守学生因为亲情缺失,对父母不太了解,很难说对父母孝敬。组织留守儿童新情聊天、定期向父母写信的交流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留守儿童由于孤僻性格,对老师不是很尊敬。通过谈心活动,交流师生感情。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留心留守儿童,多帮助他们开展好活动,多一句激励,少一点责备,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学生尊师之心开始萌芽。其次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课前准备不充分,如常用学习用品缺失,发动班上同学实施关爱活动,为留守学生献一份爱心,并让他们时常准备好这些学习用品。有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制定具体指导留守儿童预习的方案,让他们明确预习的目标,掌握预习的方法,完成预习的任务。在课中,尽可能为留守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读书交流的机会,重在鼓励,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他们的作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并给予优先评阅指导,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再其次,从生活上,让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留守学生联系卡,通过家校共同实施对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养成的管理,如留守儿童在家里做家务的情况,留守儿童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留守儿童在家中作息情况,引导留守儿童制作周生活、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科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或课辅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叠衣服,洗衣服,整理书包,理菜,切菜,招呼客人等日常行为。通过健康教育课,安全教育课教育学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懂得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

总之,留守儿童现存的主要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学校是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承担者与研究者,通过学校各项工作,整合地思考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办法,让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地健康地成长,给他们创造一片成长的蓝天,让他们幸福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高雪梅主编.《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手册》 西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朱复融主编.《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 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第7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 实习就业指导课程 开发 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3-02

农村中职学校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旨在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设计模式,依据企业生产需要和农村中职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和设计。此项课程开发实施可以填补现有中职课程体系中无实习就业指导课的缺陷,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课程改革实践为例进行说明。

一、农村中职学校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的意义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为保障和促进对不同地方学校、学生的需求,职教课程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鼓励职业学校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探索建立校本特色课程。

我国新一轮的职教课程改革受到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经验的较大影响,尤其是体现“能力本位”课程观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北美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和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这些成功的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大多不以学科为中心或淡化学科体系,不仅重视以人类的基本活动——职业活动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而且强调以受教育者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

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一所农村中职学校,2005年以来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弹性学习制,每年利用3至4个月时间(含假期)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育人效果。在实习就业的管理过程中,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发现了国家统一开设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实习就业时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为了有效指导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直至就业,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隙”对接,根据学校资源设备和学生文化基础的实际情况,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进行了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

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用型综合性文化课,内容涉及在企业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其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的正确指导,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辅相成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活动,包括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对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中,课程内容融合多门文化课实用知识,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实习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适应“工学交替”的弹性学习制度,适合在中职学生首次参加顶岗实习前学习,也可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作为进城务工指导课开设。

二、农村中职学校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

(一)课程开发目标、方法与步骤

1.目标。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是基于“产教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校情和学生的实际,开发一门中职学校的实习就业指导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对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礼仪、体育等学科中的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必需的知识、技能进行提炼、融合,形成一门具有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综合文化课程。

2.方法。以实践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实践研究法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农村中职学校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设置,编写校本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文献研究法是学习国内外“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办学模式的论著,熟悉职业教育理论,为开发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参考。调查研究法是调查分析当前本校“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办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在实习就业时存在的问题、原因并寻找对策。个案研究法是通过课堂中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小组学习中的某个具体环节,深入研究影响小组学习中有效合作的因素,展开交流反思,形成共识,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有效指导。

3.步骤。包括三个步骤:首先,调研现状。通过调研,了解农村中职“教与学”的实际状况和实习学生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深入分析本校“产教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确定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次,开发校本课程。应依据学校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和企业的需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以“必需、够用”为基本原则,着眼于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一,通过调查和沟通,获得企业生产对岗位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使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良好对接。确立跟踪机制,跟踪调查了解本校的实习就业学生在企业中为人处世情况。通过企业对本校实习就业生工作满意度的信息反馈,检验校本课程的适用性。第二,研究制订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安排计划。第三,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结构分为“感悟、工作、学习、生活”四大知识模块,内容涉及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就业形势分析、厂纪厂规教育、认识自我;语言沟通及请假、计划、总结等应用文写作;统计报表、工资核算;常用产品英文标识及公共场所英文标识;防火、防骗安全教育;体能训练,等等。第四,通过校本培训和企业锻炼的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综合型、应用型的实习就业指导课教师,上好校本课程。第五,探索建立实习就业指导课程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最后,实践与推广校本课程。选定班级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究,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的评价进行课程修订并推广使用。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坚持课程开发与实践相结合,以发展学生岗位能力为本,关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课程开发实践过程

1.组建科研队伍。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专门成立课题组,把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进行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主持人担任。此外,还组织本校的实习带队老师、实验班级的班主任等10多人协助实施研究活动。课题组将抓好研究队伍的建设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及时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科研工作培训,宣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全体成员认真投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组制定了《农村中职“产教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将项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具体化,并对项目研究作出明确的分工和具体要求。

3.举办开题报告会。课题组组织召开了开题报告会,课题负责人阐述了教改项目开题动员报告:一是明确研究的方向与目标,使参与教改项目研究的人员对重点与难点心中有数;二是明确分工,使每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在教改项目中的职责以及各阶段的任务,要求课题组成员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不断创新研究思路、多出新成果,按期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4.定期组织科研探讨活动。建立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研讨会。课题组成员每月集中一次,加强集体研讨、交流学习。定期检查各项研究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沟通信息,在项目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论证,并及时调整,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5.深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通过与企业的沟通、问卷调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形式,了解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素质要求,确定课程开发的策略,开发出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试用本,校本教材在新生和“扶贫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班中进行试用,并在教学实践中完成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修订,同时开发出教学设计、课件等成果。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总结提炼出多篇科研论文和调查报告。

6.总结成果。课题组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活动,开发出《中职生实习就业指导》校本教材,总结出15篇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其中有10多篇优质在省级以上刊物,实现了既定的开发研究目标。

三、农村中职学校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的实践效果

(一)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实习就业能力,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实习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后,该校实习生的素质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变成更加开朗与自信,逐步形成了活泼、团结、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态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实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师的反思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教材教研科学有序地进行,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之路。教师们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驾驭实习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有10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可以说,课题研究为该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三)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发的《实习就业指导课》校本课程,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整体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朝着自治区示范性中职学校的目标稳步推进。2012年,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基地建设项目。这些都表明,该校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8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突显了我校教育教学之特色

《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研究》是我校在十一五课题《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结题基础上确立的又一龙头课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传承中华经典,诵读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在教育教学各方面深植文化根脉,让师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文化中,了解历史,知晓人文,汲取营养,使校园时刻保有读书之声,时刻散发书香之气,这是我校多年来教育教学方面的一大特色。以下我想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 我们要求一线教师博采众长――多读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强项,也都有各自的不足。木桶的短板效应,说的就是决定木桶装水量多少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那就要多读书!多读书,可以增加自身的书卷气、改变气质;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多读书,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多读书,可以与时间逆行,揭晓迷离的过去,抵达遥远的未来;多读书,可以开启无数个维度空间,让思想纵横捭阖,通向伟大的心灵。我们读书是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备课中要求教师既要备好课程的内涵知识,又要关注课程的外延内容――即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我们要求教师定期将自己阅读的好书推介给学生,推介给同事,我们还依托精粹教育主题教研活动,使教师以“好书读后感”的交流会形式将读书心得共同分享,我们也适时把大家交流的稿件整理编辑成一本学校内部流通的集子,供大家传阅。同时,我们还把陶行之的十大读书秘诀推荐给师生们,请师生们以此为借鉴,鼓励多读书。

二、我们要求课堂教学精准高效――多悟

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精粹教育的目标指引下,我校提出了“高标准实施精粹教育、低重心开展主题教研”的思路.

一是引导老师们必看两本书: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李如密的《名师教学风格论》,要求教师悟出如何做智慧型教师、如何生成智慧的课堂。

二是我们经常强调为效益而教,悟出课堂教学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超出学生理解力的不讲。

三是打造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悟出如何向课堂更深处漫溯。

四是通过有步骤的听评课活动,即引路课汇报课评估考核课过关课跟踪课和有层次的教师梯队培养,即通过青年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模仿课、名师示范课、师徒传艺课等悟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数学课的“引、探、练、创”:

引:由教学课题或新旧知识迁移为引导,提出问题;

探:师生对提出问题进行自探、合探,总结规律和方法:

练:对所学会的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创:举一反三,质疑,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 敢于挑战难题。

语文课及其他学科可共用的“聚焦、分解、展开、提升”

聚焦:课的开始师生共同聚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核心问题,使学有重点。

分解:将所聚焦的内容做分层次的设计和有序的环节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循学而导。

展开:学生的学习心得、存在的学习困惑在此环节充分展开,让师生生生思维碰撞,共同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提升:提升学生的认知,学有所获;或启示方法、或引发思考、或总结要点,或思想渗透,进而填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当然,这些教学模式的开发仅能说明一线教师的“悟有所得”,仅是从关注一条线和关注几个面的角度进行的大胆有益的尝试,存在的不足和纰漏也定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我们要求培养学生饱学善思――多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勤奋好学之君子、育全面发展之人才。我们除按照国家教育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课程外,还开设了一系列彰显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课程。古诗文诵读课是其中的一个最大亮点。我们把中华古诗文的精品文章根据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的特点,分低、中、高由浅入深地编辑了三册《古诗文名篇精选》作为校本教材,主要收录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笠翁对韵》、《老子》、《大学》、《论语》和诗词、新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等。同时,将校本课古诗文编入课表,有专职教师任课。全校的班主任也是古诗文诵读的兼职指导教师。为尽可能多的提供师生背诵的时间,学校还根据实际开发设计了朝早轻松读、课闲自由读、周末充分读、师生享受读、父母陪伴读、活动表演读等诵读方法,每一天的晨读时间、每一节课的课前一分钟、每一个大课间,都能听到学生朗朗的吟诵声。为使学生快速记忆,学校又开发了熟读成诵法、联想入境法、自我对照法、归类法、激情导背法等诵读方法;为定期检验学生的背诵成果,学校采取比武打擂、年级验收、背诵达级等活动进行督促。

另外,我们还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古诗文诵读文艺表演、古诗词配画展、师生同台背诵、家庭亲子体验背诵活动等。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书香名师、书香达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我们还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兴趣小组舞蹈、乒乓球、象棋、二胡、架子鼓、剪纸、板画、国画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书香之气溢满校园。

记得老子的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大作于细,天下之难作于易。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无疑是在我们广大师生完成规定教育教学内容的同时增添了额外的工作,但无论多忙多累,我们都乐此不疲。今后,我们还将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古诗文考级活动,使学生们不仅仅是背过,而更重要的是背会、背好,循序渐进,为学生6年后的成长,16年后的成才、26年后的成功、乃至36年后的发展夯实国学基础。

四、我们营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多彩

走进校园,“强心健体、厚德益智”的校训让我们感受到校园的蓬勃、乐观、向上之气;学校的走廊里,“人之初,性本善”,“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等玻璃展板,人性化地提醒着学生的言行,富有浓郁的古典书香之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等标语激人奋进,闪耀着先哲智慧的灵光。班级里,“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标语与古诗文书法作品、名诗配画交相辉映,印下了学生们彰显个性的成长足迹;图书角里,《老子》、《论语》、《史记》等经典书籍供每个孩子尽情翻阅。细节决定成败,就连学校的上课铃声我们也都用《咏柳》、《春夜喜雨》等古诗名家朗诵的古诗词代替,真的很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用学校的每一处角落育人,我们用校园的每一处景致怡情。每一处都很别致,每一处都具匠心,只要你愿意停一停、看一看,都是一份心灵的净化和陶冶,让墙壁说话,和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潜移默化),让学生的心灵在文化中浸润,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滋长(环境育人)。

我们真心希望并诚挚兄弟学校同我们一道,用圣贤经典开启学生慧智之门,复兴中华道德之邦;用经典感化学生,让和谐走进校园。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承圣贤经典、创建书香校园、奠基求索人生、培育少年君子的伟大工程,必将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功德无量的贡献!

第9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一、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有关教育教学部门负责人、各学科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高中学校课程方案要报所管辖的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课程方案形成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科组提出科目开设方案。各科组根据学校规模、学校教室、功能室、实验室和教学设施等资源及本科组的师资、课程模块的先后顺序和预测的学生修读情况,在本学年结束前提出下一学年本学科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方案及课程说明。

(二)学校公布课程开设表。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对各学科提交的科目开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并在本学年结束前公布下一学年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开设表。

(三)学生选课。学校在公布课程方案后,制定课程设置说明及选课指导意见,并对学生提供选课辅导,学生根据意愿和学校课程方案自主选课,填写高中课程修习计划表。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学生在执行修习计划过程中如确实需要可调整高中课程修习计划,但必须在学期结束前10周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在下一学期进行调整。

(四)学校排课。班主任及有关老师对本班学生填写的选课单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将结果上报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学校对全校各班汇总上来的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排出下一学期课程表。学校按每周35学时进行排课。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平均每周3学时,保证必要的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和在校内开展研究学习。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应不少于3个课题的研究。

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每学年安排一周(按5天工作日计算),社会实践包括参加生产劳动、军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其中高中阶段安排军训不少于7天。

社区服务由学生在课外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的义务服务,三年累计完成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

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前,应该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要结合子女的实际情况把意见反馈给学校,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学校要提供更为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学校在每周的课程表上要安排班级活动、校本教研等活动的固定时间。

(五)学生制定自己的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含有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地点、授课教师名字等要素的个性化课程表。

学校课程方案形成后,学校形成了学校学段(或学期)课程表、学生个人课程表、教师个人课程表、场室(包括课室、实验室、操场、自习室等)安排表。

二、学分认定

(一)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

学分由具有普通高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负责认定。国家承认具有普通高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按照规定认定学分。学分分值为整数。普通高中学校的学分本省内互认。外省转入的学生的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的修习情况、考核成绩并对照课程方案进行转换、认定,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二)学分认定的依据

1.学科类课程学分的认定

学分认定以学科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

学生修习的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合格可认定学科类模块学分。

选修网上课程及大学课程的修习学分,由所在学校作出相应规定并公布后后予以认定,但最多不超过6学分。

模块考核不合格的,必修模块允许补考或重修,选修模块允许补考、重修或另选。

2.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由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及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制定有关标准或办法并公布后按有关程序认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共15学分。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三年累积不少于3个研究课题。其学分认定条件为: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有记录;有课时保证;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完成;有课题研究成果。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每学年2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等进行认定。

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学校依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有关学生服务的对象、时间、项目、体会以及被服务者的意见等情况汇总认定学分。

在社会认证机构获得的技术技能证书与相应学分的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三)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学校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学科组审核教务处复核主管教学校长确认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档。学分认定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有关负责人必须签署意见并签名。

(四)严格学分认定纪律

学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学分认定的管理和监督。对违规认定和虚假认定行为除取消其认定的学分外,还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认定学分:

(1)课程模块考核不合格;

(2)未经学校批准,课程模块的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的六分之五;

(3)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

三、学生档案

(一)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生档案主要包括:学籍表(含基本情况、班主任评语、修习成绩)、健康状况表、学生体质监测表、德育考核表、成长记录袋、综合实践手册。

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各种作品(如作业、论文、手工作品、表演录像等),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综合实践手册含研究性学习活动登记表、社区服务登记表、社会实践登记表。

(二)学生档案的管理

学生档案主要以文档、图片形式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其档案由学校根据实际实行归口管理。学生作品实物可由学生自行保管。

四、班级管理

(一)实施新课程班级实行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行政班管理为主、教学班管理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行政班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行政班设立班主任和成立班委会。要有相对固定的场所供学生存放学习用品。积极开展以行政班为主的各种集体活动。

(三)教学班要设立科代表或教学班班委会。任课教师要负起教学班的管理责任,要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

(四)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学生走班选修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学生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五、其他问题

(一)必修课与选修课

所有普通高中必修课必须100%开设,选修一课程的开出率省一级学校应达到所提供模块的80%以上,市一级学校应达到70%以上,其他高中原则上达到60%以上,选修一课程开出率暂时不能达到60%的学校要创造条件,尽快达到。

选修模块开设应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学生选课比较集中的模块应尽量开设,不能开设的课程要对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并尽快创造条件开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协调学校课程方案,制订有关规定,引导和鼓励学校间在师资、场地、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实现共享。

(二)教学质量监测

各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方案,定期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抽查、测试和评估,有效地监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将不定期对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教学水平评估,以确保我省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

(三)学生毕业资格

各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每年秋季开学一个月内将高一新生名单分别报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