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高速 发展
1、引言
未来的图书馆将以信息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做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是当前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应当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有效提出建设好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对策。
2、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实施步骤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告诉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来看,数字图书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等五项。
信息资源数字化可以更加有效的保存相关资料,减少珍贵文献资料的破损和丢失,这对于减少数字图书馆以及十分重大,同时也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传播,利于实现资源共建与共享。信息传递网络化可以实现人们获取资源的便利性,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更多、更实用的、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发展所形成的五个基本特征,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信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知识,知识也在传播的过程中,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利用。这些都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利国利民,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针对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浪潮,我们很有必要弄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做好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就必须从基础做起。
2.1数字图书馆基础平台的搭建
这个基础平台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数字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海量的信息、文献、资源加以存储和保存,这对于信息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重要的操作问题,如何管理好数字图书馆的访问与入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而言,信息入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数字图书馆的软件系统必须具有防入侵、防窃取的功能,这就对于软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采用计算机云技术以及高端防盗信息技术,对重要文献进行加密措施和用户端密码访问措施,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2.2文献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中心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目的就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与资源,使得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更加方便与快捷。这样一来,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就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实现馆藏资源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则是将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社会化,即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能力建设。这是数字图书馆工作的根本任务:这项任务的根本宗旨是坚持以社会公众的利益与需求为基点,不断加大力度开发图书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的独特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产品与优质高效的知识利用服务等。而社会资源馆藏化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工作。为了确保公众利用资源与信息产品的高效性,我们必须不断更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社会中有用的资源和信息产品以及知识,以数据存储的方式加以保存,以便大众查阅与利用。于此同时,还要不断淘汰已经过时的、落伍的、利用价值不高的信息垃圾,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清仓、铺路。
2.3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这是信息时展浪潮的必然要求。为了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信息服务,我们应当加强信息准入制度,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能,同时也降低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难度。这就要求公众深入理解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准入制度,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工作予以支持。因为,信息时代下潜藏着太多的信息入侵,所以从馆藏信息的安全性考虑,我们的社会大众应当注册数字图书馆个人登录账号,同时提供个人必要信息,以便更好的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再者,我们的信息服务应当全面,提供必要的在线疑难解惑,与大众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以便更好的对工作提供改进意见。
3、结论
文章简要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旨在为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大众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阮建海.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0,(6).
[2]王善平,张静波.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技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李更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3,41-48
【关键词】文献综述;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研究和调查
【Abstract】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that is in certainly of the period, author rightness some a research problem various related cultural heritage carry on system to check with analysis, and as to it's medium of of data, data and main standpoint carry on induce to comb, analysis refine but compose of thesis.The 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a necessary link in the society the inquisition the research and have can't act for of function.This text will from the basic content,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angle of view, then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in the society the inquisition of the meaning launch analysis and explain, for full exertive the 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 is in the society the inquisition of the function provide some ories basis.
【Key words】Cultural heritage overview;The society investigate;Data collections;Research and investigate
引 言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之后,作者在对选题设计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中相关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基础之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新水平、新动态、新科技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社会调查,是人们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有计划、有目地对相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归纳、分类以及研究,从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献综述既为社会调查研究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准备工作,也为社会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新观点和新看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开展文献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涵
认识和把握文献综述的基本内涵,是开展文献综述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研究工作的基本和前提。作为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综”与“述”相结合。“综”是指经过作者对阅读材料的整理、综合分析,把许多文献资料的共同观点、实验结果和方法提炼出来,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加以综合、概括的科学思维过程。所以“综”是精华与核心;“述”是指专门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个方面的问题,是在“综”的基础上,按文章的写作程序把它表现出来展示给读者的过程,是一种手段和方法。
一个好的文献综述就要充分地收集与课题相关文献的相关资料,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论证,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因此,文献综述在社会调查中不仅为调查研究提供了解过去、展望未来的资料,而且能够使作者掌握关于所选课题的知识,有助于启发作者选题和调查研究视角与调查方法的思路,为选题和调查设计提供线索;更有利于提高作者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2. 文献综述对社会调查的作用
文献综述中对一些社会调查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等方面的述评,为社会调查的深入开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因此,文献综述中所负载的知识信息,对于开展社会调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2.1历史性作用。从文献综述的综合性来说,有利于为社会调查提供清晰明辨的历史资料。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调查者手中,并作认真细致地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清晰地运用到社会调查之中,为社会调查的真实性提供了历史依据。
2.2客观性作用。文献综述的描述性来说,有利于社会调查研究客观的转述并运用文献中的观点。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运用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各个流派的重要观点进行转述;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2.3前瞻性作用。从文献综述的评价性来说,有利于社会调查所选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明了。在社会调查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3. 文献综述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
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文献综述是由调查者通过系统的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从而撰写出综合性叙述和评论的文章。那么,从所研究对象的资料对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来看,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所选课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本课题组织材料、形成观点奠定基础。
3.1有利社会调查者明晰选题。文献综述对社会调查了解所选课题的情况具有重要作用,使社会调查者对课题的选定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在科研性的社会调查中,文献综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以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到本领域的全面情况,从而确定这一值不值得做,为什么要做,去研究什么。这些都是在文献综述对研究课题的查找和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有利于研究者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3.2有利于社会调查者更新知识。文献综述对前人对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概括,使社会调查者能够对选课题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能让调查者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对某种专题的内容、意义、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的、明确的认识,有利于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到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科研定向工作。
3.3有利于社会调查者确定方法。文献综述对相关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的归纳和梳理,使得社会调查者对能够很好地把握和确定调查研究视角与方法。文献综述对所选课题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有利于调查者了解以前关于这些发面的调查与研究,能够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恰当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确定一个更为有价值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进而确定调查研究视角与调查方法。
3.4有利于社会调查者借鉴或参考。文献综述的检索的作用,使社会调查研究者对的资料来源有了清晰地认识,有利于读者的了解与参考。文献综述后所附的参考目录可为读者已确定课题的许多参考文献,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书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可获得成千上万篇的文献资料,为读者对调查的了解和知识的运用提供了帮助。
3.5有利于社会调查者开拓视野。文献综述把相关的各种观点的收集和整理,使社会调查者在研究中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写作的组织材料。作者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查找和积累资料的方法,并且在查找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是作者全面、完整的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锻炼组织材料和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小 结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科学文献,通过为社会调查所选课题收集丰富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整理,将收集的资料运用于社会调查研究中,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要重视文献综述在调查研究中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顺达、陈有进、孙宏安 《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1年;
[2]赵春福 《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和谐校园;基本特征;构建
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即和谐的校园环境。这既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家庭、社会所追求和企盼的共同的理想境界。我们认为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基本特征应是具有“真”的精神本色、“善”的人文特色和“美”的自然景色。
一、用“真”的精神本色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学校教学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在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这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培养祖国的接班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学生德育的本质表现,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真人”,使青少年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真人”,就是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是要培养学做“真人”的品格。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充满爱心、耐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成长育人并施,始终贯彻“平等、尊重、真诚、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多举措培养学生的品格。二要营造学做“真人”的氛围。引导学生做人必须诚信友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必须以诚相待,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宽容、信任,提倡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构通,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这样才能凝聚人心,促进师生之间团结、互助、平等友好相处。不论是至今未破案的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还是已经执行死刑的马加爵杀人案,还有不久前复旦研究生被室友投毒杀害等等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血的案例,无不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用“善”的人文特色来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学校教学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为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指明了路径和方法。人文关怀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件十分迫切的任务,在培养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中显得更为重要。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和谐校园的本色,也是学生行为目的的归宿。当今社会要求体现教育对人发展的终极关怀,更加需要求真务实、人本、温馨的人文环境。一个和谐的校园,应具有以善为特色的千姿百态的校园文化。发展和繁荣人文环境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于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善为本色的和谐校园文化,包括丰富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包括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价值趋向。师生的角色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创造者又是享受者。在这里,教师能够安心从教,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生活。凸现和谐校园的人文本色,首先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化。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师生之间只有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才能有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才能真正成为和谐校园。其次要重视道德教化。德为人之首,是做人的根本所在。和谐的校园环境能为培养有道德的新人提供最佳的外部条件和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激励广大学生在思想上追求奉献、追求平等,业务上追求杰出、追求完善,精神上追求超脱,情感上追求愉悦的文化环境。最后是要关注人文感化。校园是读书之净地、育人之圣地,书香墨香萦绕、琴声歌声悠扬。但作为现代学生,除了在这美好的环境中不断追求科学知识外,更应该去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人类、关注未来和发展,它让师生的思维在自由中伸展,智慧在惬意中放飞,把每一天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最灿烂一页。
三、用“美”的自然景色来构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党号召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和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要求。这为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提供了动力和源泉。美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和谐校园的标志;生态校园重在突出“地理环境美、生活环境乐、人际环境和、育人环境优、心理环境健”的文化氛围。美既是青少年成长的动力,又是青少年发展的源泉。校园环境是社会的一角,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色是和谐校园的外部条件,是人文环境的基础,这是人们可以主观感知的。当孩子们跨进校园所看到和接触到的一切美好东西,心情会非常愉悦,思绪也会翱翔。景色优美的校园环境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说到幽美的校园环境,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镜头:满目苍翠、绿色整齐的草坪、鲜花盛开,清新自然、幽静典雅、悦目宜人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在美丽的校园中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享受到阳光沐浴,这是以秀丽的景色来直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美丽。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自己的校园,爱护自然环境,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要以人为本,体现意境美。俗话说,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非常重要。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它的景观元素一定要能表达孩子们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精神,使他们的灵感受到启迪,从而激发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校园景色体现以人为本,就能达到视觉效果与环境效果的和谐融合,凸现出人性化的空间,体现出对人的感染力、亲和力。在生态环境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的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举意识顺应自然。要以情为重,体现艺术美。校园景色应该是具体的、动态的、发展的,要充分体现一个“情”字。境的和谐、人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构建生态校园与教育活动融为一体,通过生态环境及课程的建设,让学生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并学会感恩自然,感动于自然。培养学生从小爱护校园、爱护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人创造美好环境和保护美好环境的责任心。培养学生从小编织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空间梦想,从小学会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幼小的心灵热爱大自然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田建国.关于创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04).
[2] 冯魁.和谐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实现过程研究内容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加隆.拉尼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它指的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显示和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被称为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和构想(Imagination)。与其它的计算机系统相比,虚拟现实系统能提供实时交互性操作、三维视觉空间和多通道的人机界面;目前虚拟现实主要限于视觉和听觉,但触觉和嗅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形式之——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按照系统功能和实现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以下四种具体类型:沉浸式虚拟现实、桌面虚拟现实、分布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技术,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波音公司的考德尔及其同事在设计一个辅助布线系统时提出的,它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随着随身移动电子设备运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增强现实技术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目前人们对于增强现实有两种通用的定义。一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Ronald Azuma于1997年提出的,他认为增强现实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Combines real and virtual(将虚拟物与现实结合);Interactive in real time(即时互动);Registered in 3-D(三维)。
另一种定义是1994年保罗·米尔格拉姆(Paul Milgram)和岸野文郎(Fumio Kishino)提出的现实-虚拟连续统(Milgram's Reality-Virtuality Continuum)。他们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分别作为连续统的两端,位于它们中间的被称为“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其中靠近真实环境的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靠近虚拟环境的则是扩增虚境(Augmented Virtuality)。
3增强现实系统的实现过程
虽然增强现实系统不需要显示完整的场景,但由于需要通过分析大量的定位数据和场景信息来保证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可以精确地定位在真实场景中,增强现实系统中一般都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获得真实场景的信息;对真实场景和摄影机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生成虚拟的景物;合并视频或直接显示,即图形系统首先根据摄影机的位置信息和真实场景中的定位标记来计算虚拟物体坐标到摄影机视平面的仿射变换,然后按照仿射变换矩阵在视平面上绘制虚拟物体,最后通过头戴式可视设备(Head Mount Display)直接显示或与真实场景的视频合并后,一起显示在显示器上。成像设备、跟踪与定位技术和交互技术是实现一个基本的增强现实系统的支撑技术。
4增强现实技术的具体研究内容
由于人们对增强现实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研究人员对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技术进行了很多研究,这些研究内容包括——增强现实系统中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融合技术的研究包括:3D虚拟物体注册技术、摄像机标定技术、摄像机的跟踪技术和基于视频的实景空间的建模技术,融合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虚拟对象和真实场景的配准以及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之间的动态一致性、虚实物体之间的几何一致性和光照一致性——使得增强现实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5增强现实的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已经被逐步应用到了很多行业当中,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典型的案例包括:
医疗方面——北卡罗莱纳大学的AR辅助B超检查和胸部活组织切片;伦敦Guy’s医院MAGI项目协助医生从耳道中取出神经瘤;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魔眼”工程;布朗大学的外科手术培训系统。
教育方面——欧洲计算机工业研究中心的机械模型注解。
工业方面——SONY公司TransVision增强现实样机系统。
商业方面——微软推增强现实技术——新应用-记事帖;日本新宿高岛屋百货公司内的数字化妆镜。
文化方面——希腊、土耳其的历史古迹数字重建;“数字敦煌”工程。
6总结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其它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它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一个重要分支。增强现实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光电成像、融合显示、多传感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郭天太,王引童.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机械制造,2003,41(6):7-9.
[2]维基百科.
[3]R. Azuma, 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Presence: 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pp. 355–385, August 1997.
[4]P. Milgram and A. F. Kishino, Taxonomy of Mixed Reality Visual Displays.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E77-D(12), pp. 1321-1329, 1994.
关键词: 应急安全 幼儿教育 应急对策
一、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幼儿园应急安全工作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代表性的为:刘馨等对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幼儿园安全状况,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刘宣通过分析国内外安全教育实例,对国外幼儿园教育安全进行了述评,旨在为我国幼儿园安全教育提供启发和借鉴。黄倩研究了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对幼儿尤其好动、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的现状,提出幼儿的安全教育要全方位进行。
二、相关研究的不足
以上成果,凝结着学者们的智慧,也提出了安全教育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涉及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工作
幼儿应急安全教育绝不能仅在幼儿园进行,儿童的家长也要重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一段时间以前教过的应急安全知识,常被多数孩子遗忘。这时,如果幼儿园的应急安全教育能够得到家长的重视,局面就会有所改观。因此,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协同进行工作。
2、很少考虑幼儿应急分级安全教育
幼儿园儿童的年龄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理解和行动能力也不同。在平时的应急安全教育中,我将预先准备好的应急安全知识分别教给大班的孩子一次、中班的孩子两次和小班的孩子三次。结果发现,大班的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最好,小班的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最不好,中班的孩子介于两者之间。这说明需要对幼儿进行应急分级安全教育。
3、在进行应急演练时很少考虑突发事件的级别
在所实行的幼儿园应急演练中,究竟可以应对什么级别的突发事件,值得深思。如汶川地震主震发生后,只是地震中心的房子倒坍,大部分的房子只是摇晃,因此在余震到来之前,可以把握短暂的时间进行逃生。但是某身处顶楼的幼儿园老师,对地震级别估计不足,命令孩子趴下,最终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间。其实如果教师能预先对地震级别进行估计,组织孩子跑到空旷的场地上,就会避免惨剧。因此,在进行应急演练时,需要考虑突发事件的级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练。
三、应急对策
针对以上不足,我提出了如下有关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的建议,具体包括:
1、建立幼儿园与家长应急协调机制
具体地,首先,应聚集所有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以儿童应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座谈会,并建立家长应急教育小组,负责代表家长和幼儿园关于幼儿掌握应急安全教育的情况进行沟通。然后,作为幼儿园教师,应主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结合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编写教案,进一步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应急安全教育的教学工作。最后,教师以询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应急安全测评,同时通过家长反映的幼儿心理状况,以综合了解幼儿应急安全教育的效果。
2、差异化制定幼儿应急安全教育的教案
首先,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行动能力等。例如: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明显增强,行动能力明显改善,自己会走动,而这些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很容易发生事故。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接近于成人,但孩子容易兴奋、激动,还特别好动。然后,考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对于3-4岁的孩子,教学内容着重应急安全环境的创设和对孩子进行应急安全行为的教育;对于5-6岁的孩子,教学内容的重点应为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时孩子面对这些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
3、按事故发生级别的不同进行应急演练
具体地,首先,教师应搜集有关突发事件事故级别的资料,掌握发生突发事件时事故的基本特征,并能依据事故产生的具体特征大致估计事故发生的级别。然后,按照事故可能发生的级别,分别制定应急演练的方案。为使应急演练的方案可行有效,应考虑询问当地救援部门的意见,对应急演练方案进行完善;最后,依据实际需要,组织孩子进行应急演练。每一次应急演练的效果,教师应记录下来,并总结该次演练的不足,以便在下次应急演练时进行纠正。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幼儿园应急安全教育问题,对代表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还提出了解决这些不足的应急对策,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增强这些应急对策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刘馨 李淑芳 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 2005,12:15-18。
摘 要 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世界足球一级联赛的国际职业球员跨国流动的特征。认为:职业球员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趋势明显,经济利益影响职业球员的国际流动,但跨国流动的目的并非只是单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收益,它还会考虑到一些非经济因素,像社会地位、荣誉以及事业的成功等。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职业球员 跨国流动 特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全球一体化的特定背景下,人力资本国际流动问题也随之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世界职业球员跨国流动亦属于这一研究范畴。
一、人力资本概念
费雪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任何可以带来收入流的财产都是资本,人力资本也是一种可以带来收入流的财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一般来讲,资本具有以下特征:资本必须具有价值,但凡没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是资本;资本具有逐利性,即必须带来价值增殖;资本只有在现实的市场运转过程中运用资本才能实现价值的增殖。
西奥多舒尔茨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资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物质资本,一种是人力资本。通常意义下的人力资本是指凝结于劳动力身上,通过投资得以实现和转化的,人力资本具体体现为劳动者技能和技巧的资本。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认为:人力资本是人身上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
二、从人力资本角度看职业球员的跨国流动特征
人力资本国际流动大体分为永久性流动和短期性流动两种形式。当前,人力资本国际流动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其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特征呈现出一种复杂和多元化的局面。总的来说,可以将人力资本国际流动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职业球员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趋势明显
人力资本国际流动的首要特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富裕的发达国家。一方面是大量南美洲和非洲球员流向欧洲和美国市场,构成了一级市场联赛主要的球员输送来源,另一方面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欧美高水平联赛面向全球范围招募精英球员,以扩大联赛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维护高水平联赛国际化的象征意义。比如,在职业足球领域,在西甲、意甲踢球的巴西、阿根廷球员占两国球员总数的近 60% 。在一级市场联赛中踢球的非洲球员是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球员总数的3 倍多,其中在法甲踢球的非洲球员达 102 人,占法甲外籍球员总数的 54% 。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2009-2010赛季,NBA联盟中国际球员人数为85人,而2010-2011赛季和2015-2016赛季分别发展到92人和100人,可以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来自非洲的国际球员除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等传统非洲强队之外,又吸收了如坦桑尼亚、突尼斯、佛得角等国家的球员。近两个赛季,联盟中的三十支球队,每支球队都至少有一名国际球员,目前,全联盟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球员。
(二)经济利益影响职业球员的国际流动
NBA联盟中国际球员从各大洲的人数来看,欧洲依然是独占鳌头,这反映了欧洲篮球水平仅次于美国的现实情况,但大批高水平队员对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趋之若鹜,经济利益的影响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统计了2015-2016赛季国际球员的平均年薪,为514万美元,最高的是西班牙的马克-加索尔,年薪为1969万美元,最低的有三人,为53万美元。而仅次于美职篮联赛的欧洲联赛中,希腊的奥林匹亚科斯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两只豪门俱乐部最高的年薪分别为350万和280万欧元,球员收入与美职篮相比差了很多。
(三)非经济利益影响职业球员的国际流动
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其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和实现的有效途径。人才为了本身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了自身能够被社会发现和认可,就会流向那些能够更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地方。人力资本的流动当然也追求经济利益,但人力资本流动的目的并非只是单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收益,它还会考虑到一些非经济因素,像社会地位、荣誉以及事业的成功等。NBA联盟中非洲球员的增多一方面证明了非洲球员本来具有的篮球方面的天赋异禀,另一方面媒体把获得成功的国际球员提升到偶像的层面(如尼日利亚的奥拉朱旺),因此获得了球员输出国国人的真正认可甚至奉为国家英雄。在欧洲职业足球一级联赛中效力的国际球员,入选国家队的希望更大,也是高水平球员纷纷涌入高水平联赛的重要因素。在美职篮效力的法国球员有10人,巴西有8人,西班牙有5人,这些球员基本都是各自国家队的主力常客。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H151087
参考文献:
[1] 黄璐.世界足球主要联赛球员国际流动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5):546-550.
关键词:三维地震 采集脚印 观测系统
采集脚印( Acquisition Footprints) , 又称为采集足迹或采集痕迹,它的研究是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涉及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多个环节, 是近几年地球物理界开始关注的一种噪声新概念。任何三维观测系统都会产生采集脚印。国外, 采集脚印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 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定义
采集脚印是指在地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留下的人为痕迹,是地面观测系统在三维数据体上留下的烙印。关于采集脚印的定义, 各种文献略有不同。Kurt等( 1998) 定义为: 采集脚印是与地面上震源和检波器的几何分布密切相关的噪声。Dave( 1999) 则认为:因观测系统引起的振幅变化、最终残留在数据体上的印迹, 即为采集脚印。杨红霞( 2003) 对采集脚印的概念作了较全面的描述, 认为: 由滚动排列方式以及震源和接收器测线间隔决定的不完全采样, 会引起地震成像中出现周期性的振幅假象, 这些假象通常能在时间和深度切片上看到, 称之为采集脚印[1]。
2、产生的原因
不仅不规则的采集和空间采样不足会产生采集脚印, 而且规则的三维观测系统、规则的空间采样同样会产生采集脚印, 它们都影响地质目标的高精度、高质量地震成像, 影[]响AVO 属性的分析和速度分析。采集脚印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地震波能量在地下反射界面上能量分布不均匀。
采集脚印一般表现在最终的叠加数据上, 从它的过程来说, 主要在于采集和资料处理两个方面. 在采集方面有观测系统方面的因素和非观测系统因素。
a 观测系统因素: ①炮点的线距和点距, 由于经济上的考虑, 这两个参数不可能很小, 总是比检波点距和线距大, 很难实现对称采样; ②检波点及其组合形式, 如检波器的组合压制了纵向的噪声, 却漏掉了横向的噪声。③排列方式, 束状、斜交、垂直或不规测等不同排列关系。这些因素造成了不同面元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分布的不均匀。④排列片滚动的快慢。滚动过快, 会加剧Crossline方向唯一覆盖次数和振幅发生变化。若观测系统设计不合理, 即便是再小的横向滚动距离, 也会产生严重的采集脚印现象。
b 非观测系统因素: ① 陆上的地表障碍或海上羽状电缆造成采样不规则; ② 仪器、天气和地表条件引起的噪声. ③ 震源和地下地质因素引起的干扰等。
c 资料处理方面:如不准确相干噪声衰减, 包括地滚波、多次波和假的散射噪声等; 不准确的长波长静校正、动校正和远道切除、三维DMO 和三维叠前偏移等; 叠后的去噪处理, 如F-X-Y 随机噪声衰减和相干滤波等[2]。
3、采集脚印的基本特征
采集脚印的定义描述强调了生成采集脚印的两个主要因素, 即震源和接收器测线间隔采样及滚动排列方式。
熊金良等(2006) [4]通过观察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得出采集脚印在形成机理、表现形式和对资料的影响等方面的特点有:
①在观测系统设计时, 震源和接收器测线间隔采样及滚动排列方式的变化都可产生一定程度的采集脚印;
②在微震扰动背景下, 采集脚印的振幅水平与背景振幅属于同一数量级, 因而可以观测到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的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
③ 虽然采集脚印噪声水平对强反射信号影响不大, 但它足以影响中、弱反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 从而影响中、深层地质目标的地震成像质量;
④采集脚印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则噪声, 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由于已知地质模型, 可以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进行预测、识别。
4、压制采集脚印的方法
Hill( 1999)认为有三种途径来压制或消除采集脚印, 第一种是通过采集系统的参数使不同偏移距的道数变化最小;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叠前处理使要叠加的道集间差异最小; 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叠后处理压制采集脚印;第四种途径是在DMO 和叠前偏移过程, 采用加权函数或最小数据条件在DMO 和叠前偏移中来消除。
①在野外工作方法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宽模板( 宽方位角) 采集、提高覆盖次数、选择恰当的观测系统参数等几个方面来削弱采集脚印的影响[3]。
②数据处理时,要在精细资料处理方面多下功夫。地震数据处理时选择合理的速度和流程, 进行精细速度分析, 是消除处理脚印的最有效办法。
叠前处理时,针对覆盖次数、偏移距和方位角进行插值或校正来重建。有关此方面的方法,有:1)Canning和Garder(1996) 应用DMO和反DMO 规则化三维数据; 2)Biondi(1998)通过旋转方位角和改变偏移距来做方位角校正;3)Bleistien 等(2000) 提出变速度的克希霍夫数据映射方法; 4)Stolt ( 2002) 提出三维地震数据映射和重建的方法( DRC);5)对于规则三维和非规则三维数据的合并, Sekulic Dejan 提出在临界角内采用叠前合并能有效减少采集脚印的影响。
叠后衰减采集脚印的方法很多, 如道混合、F-K 滤波, 三维真振幅倾角滤波, 针对时间切片的F-KX-KY方法( Gulunay1994, 2000) , 奇异值分解的方法( Al_Bannagi, 2004) ,Soubaras( 2002) 提出的基于叠加数据偏移距分布的K X-K Y 方滤波方法, Drummond J. M. 采用自适应陷波滤波方法[2]。
参考文献:
[1]张军华,张 帆,郑旭刚等.地震采集脚印综合评述[J].石油仪器.2007,21(5):1-4
[2]麻三怀, 杨长春, 韩晓丽等.采集脚印分析和处理方法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2): 500- 507
[3]董世泰,刘雯林,乐金.压制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的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关健词:肾炎康复片;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Meta分析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2.012
中图分类号:R272.969.26;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12-0044-07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Nephritis Rehabilitation Tablets Combin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for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ZHANG Lian1, AI Jin-wei2, LI Wei-nan3, ZENG Xian-tao4, WANG Xiao-qin3, BA Yuan-ming3 (1.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China; 2.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Xiangyang Hospital,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Xiangyang 4410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Wuhan 430061, China; 4.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inical efficacy of nephritis rehabilitation tablets combining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for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 Methods Articles about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bout nephritis rehabilitation tablets combining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for CGN in CNKI, CBM, VIP, Wanfang Database,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and Embas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s to 23rd, December, 2015 were searched.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elected aricles, extracted information, cross checked and assessed studied quality according to Cochrane handbook 5.1.0. Data were under Meta analysis by using RevMan 5.3 software. Results 32 articles with 289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Meta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e effective rate of nephritis rehabilitation tablets combining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for CGN [OR=3.55, 95%CI (2.92, 4.33), P
通讯作者:巴元明,E-mail:
superior to Western medicine alone in treating CGN, but more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biger samples, multiple centers and high quality are required for further veritification.
Key words: nephritis rehabilitation tablets; medicine therapy;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Meta analysis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近20年来,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为10.9%,其中CGN约占7.6%,在引起终期肾病、慢性肾衰竭的多种病因中,CGN居首位,约占64.1%[1-2]。当前,治疗CGN的主要目的为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临床症状及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限盐、限制蛋白及磷入量、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轻症伴大量蛋白尿者运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等。肾炎康复片由西洋参、人参、地黄、杜仲、山药、白花蛇舌草、黑豆、土茯苓、益母草、丹参、泽泻、白茅根、桔梗组成,具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解余毒功效。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肾炎康复片联合常规西药与单纯西药比较治疗CGN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CGN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检索范围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23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组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主要包括“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炎康复片”;英文检索词主要包括“glomerulonephritis”“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nephritis rehabilitation tablet”“shen yan kang fu tablet”,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为经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CGN的患者,性别、种族、国籍等不限;③对照组干预措施为ACEI、ARB、激素等常规西医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④结局指标为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肾炎康复片组或对照组总数]、血压变化值、24 h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值、血胆固醇下降值,其中治疗有效率、血压变化值、24 h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定量为主要结局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值主要反映肾功能改善情况,血胆固醇下降值主要反映脂质代谢情况。排除标准:①动物实验;②个案报道及专家经验;③综述及会议论文;④非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1.3 数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交由第三方裁定。提取内容: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等;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包括肾炎康复片组和对照组的人数、性别组成、平均年龄、病程、干预措施的具体细节;③研究设计类型和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研究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条目包括: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研究和受试者盲法,结果评价者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和其他来源偏倚。逐条按“低风险”“不清楚”“高风险”回答。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交由第三方裁定。
1.5 统计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合并效应量,连续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CI合并效应量。通过χ2检验确定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P>0.1且I2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共获得文献864篇,其中CNKI 705篇、万方数据69篇、VIP 58篇、CBM 27篇、PubMed 2篇、Embase 3篇。使用NoteExpress剔除重复文献后获得文献722篇,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剔除与主题无关、会议、信件、基础研究、综述、Meta分析564篇;阅读全文复筛,剔除重复发表、与主题无关、研究类型不符126篇,最终纳入文献32篇,均为中文文献。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2篇文献均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共计受试者2891例,其中肾炎康复片组1471人,对照组1420例。对照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ACEI类、ARB类及激素类,ACEI类主要为依那普利或贝那普利等,ARB类主要为缬沙坦或厄贝沙坦等,激素类主要运用强的松。6个研究[8-9,11-12,26,32]对照组仅描述为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如ACEI类或ARB类等)。疗程多为8~12周,最短为6周,最长为24周,5个研究[5,7,30-32]未描述具体疗程及结局指标观测时间。各研究均描述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等基线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或t检验P>0.05。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2个研究均描述为随机分组,4个研究[6,15,17-18]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评价为“低风险”;1个研究[33]描述为按就诊顺序随机,评价为“高风险”;其余均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案,评价为“不清楚”。所有研究均未描述分配隐藏、均未运用盲法,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无失访病例,见表2。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有效率 29个研究[3-7,9-11,13-20,22-34]报告了治疗有效率,合计样本量2764例,其中肾炎康复片组1406例、对照组1358例。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有效率[OR=3.55,95%CI(2.92,4.33),P
2.4.2 血压 10个研究[3,5-6,16,19,22,24-25,28,30]报告了对血压的影响,其中6个研究[5,16,24-25,28,30]为肾炎康复片联合ACEI类,4个研究[3,6,19,22]为肾炎康复片联合ARB类药物。合计样本量934例,其中肾炎康复片组485例、对照组449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血压水平[MD=-4.51,95%CI(-6.18,-2.85),P
2.4.3 24小时尿蛋白 23个研究[3-6,8-13,15-19,21-22,24-25,27-28,30,33]报告了对24 h尿蛋白的影响,其中7个研究[5,15-16,25-26,28,30]为肾炎康复片联合ACEI类,10个研究[3,4,6,17-19,21-22,27,33]联合ARB类,2个研究[10,13]联合激素类(强的松),4个研究[8-9,11-12]仅描述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合计样本量1945例,其中肾炎康复片组1004例、对照组9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 24 h尿蛋白[MD=-0.49,95%CI(-0.67,-0.32),P
2.4.4 血浆白蛋白 7个研究[9-11,13,18,24,30]报告了对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合计样本量666例,其中肾炎康复片组345例、对照组3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血浆白蛋白水平[MD=4.89,95%CI(3.11,6.68),P
2.4.5 血肌酐清除率 23个研究[3,5-6,9-22,24-25,27-28,30,33]报告了对血肌酐的影响,其中8个研究[5,14-16,24-25,28,30]为肾炎康复片联合ACEI类,10个研究[3,6,17-22,27,33]联合ARB类,2个研究[10,13]联合激素类(强的松),3个研究[9,11-12]仅描述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合计样本量1955例,其中肾炎康复片组1003例,对照组9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血肌酐清除率[MD=-4.28,95%CI(-7.84,-0.72),P=0.02]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肾炎康复片联合药物种类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联合ACEI类亚组[MD=-9.75,95%CI(-18.30,-1.21),P=0.03]、肾炎康复片联合ARB类亚组[MD=-2.45,95%CI(-6.13,1.22),P=0.19];肾炎康复片联合激素亚组[MD=-4.97,95%CI(-17.02,7.08),P=0.42]、肾炎康复片联合其他亚组[MD=0.76,95%CI(-6.58~8.10),P=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6 血尿素氮 13个研究[5,9-11,13-15,17-18,20-21,27,33]报告了对血尿素氮的影响。其中3个研究[5,14-15]为肾炎康复片联合ACEI类,6个研究[17-18,20-21,27,33]联合ARB类,2个研究[10,13]联合激素类(强的松),2个研究[9,11]仅描述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合计样本量1059例,其中肾炎康复片组536例、对照组5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血尿素氮[MD=-0.94,95%CI(-1.41,-0.47),P
2.4.7 胆固醇 4个研究[9,11,13,18]报告了对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合计样本量446例,其中肾炎康复片组224例,对照组2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胆固醇水平[MD=-0.90,95%CI(-1.27,-0.54),P
3 讨论
本研究分别从治疗有效率、血压、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胆固醇7个方面比较了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佳。敏感性分析中各结局指标结果均未发生质的变化,漏斗图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表明结果可靠。因此,肾炎康复片与西医常规药物在治疗CGN方面,具有上述方面的协同作用,联用可取得更好疗效。
本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局限性:①虽然进行了亚组分析,但部分亚组仍存在一定异质性,由于从原始研究中可获信息有限,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肾病的Ⅰ、Ⅱ、Ⅲ、Ⅳ、Ⅴ期的分期间差别是否会导致异质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是否会导致异质性,均受到信息的限制未能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②部分结局指标研究数量较少,虽然我们得出了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但统计效能可能存在不足,仍有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的必要;③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均不高,大部分没有详细报告随机分配的方法、盲法,这可能影响到本研结论的可靠性。建议进一步研究提高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对CGN在治疗有效率、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及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等方面疗效优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高晓庆,卫培峰,白杨,等.慢性肾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6):52-53.
[2]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3] 刁良彪,詹俊夫,林萍清,等.厄贝沙坦联用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2002- 2003.
[4] 刘玉东.厄贝沙坦联用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29-530.
[5] 朱铁锤.慢性肾炎蛋白尿60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11(18):1470-1471.
[6] 鲁勤波.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9):753-754.
[7] 王冰,李莹,王俊,等.肾炎康复片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52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865-5867.
[8] 辛小龙,王静.肾炎康复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10):913-914.
[9] 王钧,行延霞,刘珊葆.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4):259-260.
[10] 熊维建,张玲.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9):89-90.
[11] 陈伟栋.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12,34(2):15-16.
[12] 姚少峰,李贺.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2795.
[13] 谢红,黄智勇,刘玉.肾炎康复片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理及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5):22-23.
[14] 桑晓荣.肾炎康复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7):648-649.
[15] 周长岳.肾炎康复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4):1459-1471.
[16] 易娜,刘红梅,赵艳红.肾炎康复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5):96-97.
[17] 郑宝林,李婷,余俊文,等.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1):32-34.
[18] 孙毅,高常柏.肾炎康复片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3):40-41.
[19] 彭心怡,夏智明,梅国斌,等.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3):412-413.
[20] 尹刚.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3):1757-1758.
[21] 王晶晶,戴永红,王爱保.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2):168-169.
[22] 卢洪梅,汤水福,苏保林.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7):79-80.
[23] 梁飞.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5,28(3):593-594.
[24] 邱振宇,韩亚荣.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12):1115-1116.
[25] 马耘,王志峰.肾炎康复片配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4例[J].陕西中医,2012,33(7):830-831.
[26] 张秀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152-153.
[27] 张德鱼,刘国平,刘艾芹,等.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2):90-91.
[28] 姜婷婷.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201-202.
[29] 黄逸敏.肾炎康复片配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4):315.
[30] 于海涛.肾炎康复片治疗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10):752-753.
[31] 黄群星.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探讨[J].医学信息,2014,27(31):267-268.
[32] 汤行建.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9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15):255-256.
[33] 王凌,陈洁.肾炎康复片辅助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3):3623-3625.
[34] 严秀红.肾炎康复片配合贝那普利治疗8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9):555-556.
关键词:综述;产业带;空间演化
大范围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大的支撑骨架,这种支撑骨架不是一、两个特大城市所能构成的,必须由实力强大的产业带支撑。它因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可以有效地以非均衡增长的方式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产业带是产业空间布局的一种典型形式,是生产部门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形成的较为广泛的生产力的空间组织形式。产业带在经济活动空间的过程中形成,是进行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的重要单元。作为区域的一种空间经济实体,产业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轴线和支撑骨架,在区域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通常都是特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轴”。因此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内部结构的调整、外部结构的拓展等都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产业带在19世纪工业革命已经出现,首先出现在英国铁路和运河沿线,后来在欧洲西北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出现了产业带,所以对这一经济现象的关注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美国学者德吉尔(s.Degeer)于1927年在早期出现的“工业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业带”的概念。以主要工业中心的联系为依据,强调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及其连续性,可视为产业带或经济带概念的最先研究者。20世纪50年代,法国学者佩罗克斯(FPerroux)在《经济空间:理论的应用》(1950)和《略论发展极的概念》(1955)等著述中提出“增长极”理论,初步奠定了产业带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学者Werner Sombart提出“生长轴”理论,认为新的交通干线将对产业和人口产生吸引作用,使产业沿交通干线集聚,并产生新的居民点,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带。20世纪60年代末,C.F.J.卫贝尔提出了城市系统走廊理论与经济带相关。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沙利文(E.c.Sullivan)通过研究城市交通走廊,提出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经济开发作为整体系统规划的思想。德格(L.D.Degeer)和佩林克(J.Paelink)提出“发展轴”理论,认为发展轴是在技术经济上适应一个巨大经济空间有效运行且由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所组成的地理单元。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面临经济衰退和外贸巨额逆差的情况下,开展了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Poter)对全球竞争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分析,1980~1990年间,连续发表了《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术》、《竞争优势――创造和维持优良绩效》、《国家竞争优势》等3部著作。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创立了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把产业聚集和产业带作为一个概念来处理。经过后来一系列的发展,产业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研究综述
产业带从可以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对于产业带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关于产业带概念的界定等依然存在着分歧。产业带研究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一般认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初期。陆大道(1984)提出“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被看作是我国学者研究产业带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众多场合提到或运用产业带、产业密集带、经济带或经济走廊等概念,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沿线、沿江和沿海等许多不同类型的产业带研究。国内对于产业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
(一)理论研究
学术界对产业带概念的界定不大统一,我国学者对产业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研究,主要论著有:陆大道的《区域发展及其空间联系》(1992);费洪平的《产业带空间演化的理论研究》(1993)、《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1994);郭振淮等的《论产业密集带》(1995);张文尝的《交通经济带发展机理及其模式研究》(1996);杨荫凯、韩增林的《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理论探讨》(1999);韩增林等的《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2000);张从果、刘贤腾的《产业带内涵界定与发展演化探讨》(2008)等。理论研究在引进和吸收国外产业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带的概念界定、产业带的类型划分、产业带的边界划分、产业带的基本经济特征、产业带的生命周期、产业带的空间演化等方面,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从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对产业带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它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自研究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陆大道(1995)提出产业集聚带,他运用“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认为工业和第三产业都是产生和聚集在“点”上并由线装基础设施束彼此相互联系在一起,同时农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农业企业也大都集中在“点”上的,重点开发的轴线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产业聚集带。费洪平(1994)认为产业带是在特定经济空间中由众多相互配合、协作密切的产业部门围绕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城市或交通方便区形成的由线状基础设施束相联结的产业集聚区。孙海刚(2006)提出产业带是在某一特定和相关产业在相互比邻的、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不同地区聚集。张从果、刘贤腾(2008)认为,产业带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中,沿着一种或多种线状基础设施(如沿铁路、沿高速公路、沿海、沿边等),由相互关联的产业部门围绕中心城市或重要节点集聚而成的,中心的产业联系和密集程度明显高于周围地区,整体呈条带状分布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层次的产业集聚区域。各位研究者由于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的不同,给出了产业带的不同概念界定,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产业带的基本特征:空间构成具有条带性(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围绕中心城市或者重要节点形成经济空间的聚集;内部经济活动关联性较强;发展具有动态开放性等特征。张从果和刘贤腾的研究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产业带的概念与特征、产业带的类型划分、产业带的范围界定以及发展过程与空间演化,该文较全面地对产业带理论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二)实证研究
我国产业带实证研究的主要论著有:徐国弟的《21世纪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1999);韩增林、尤飞的《大连市“沿路”经济带开发建设探讨》(1999);杨荫凯、
张文尝的《哈大交通经济带形成与演化的时空模式研究》(1999);黄炳康、李忆春的《成渝产业带主要城市空间关系研究》(2000);甘红的《成渝经济带整合与协调发展》(2002);李靖、谷人旭的《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2003);朱华友,丁四保的《长春一吉林经济带的形成与空间结构特点研究》(2004);郭荣朝、顾朝林的《宁西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研究》(2004);段进军的《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2005);朱勤虎的《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研究》(2006)等。从实践研究角度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学者陆续开展了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陇海一兰新经济带、京九经济带、哈大交通经济带、胶济产业带等一些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带或经济带的研究。为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一些专家学者还开始了关于地方性产业带的研究,如长春一吉林产业带、成渝产业带、沪宁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河西走廊产业带等,地方产业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当前产业带研究比较关注产业集群、高速公路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等理论和应用研究,与以往相比,研究领域已经不断突破,研究空间尺度也逐渐变化。一是由原先的全球性转移到局部性;二是由全国性转移到地方性;三是大尺度范围研究得到加强,理论研究逐步得到深化。实证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产业带的现状特征、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空间结构与空间聚集、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产业带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产业带实证研究的空间分布上来看,我国的产业带研究主要集中在沿线、沿江和沿海领域,沿边产业带研究明显不足。从地区上来看,我国的产业带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客观上产业带是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带尚未处于雏形阶段;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主观上对产业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不足,忽视对欠发达区域的产业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