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1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工会组织作为企业里的群众组织,作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据优势。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组织建设的目的相一致,两个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组织建设的主体相一致,两个建设的主体都是企业职工;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组织建设的路径相一致,两项建设都必须根植于企业管理的实践、落实到最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去、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去做;四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组织建设的方向相一致,两项建设都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职工的根本利益。企业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负有重要的职责,承担着参与领导、宣传引导、组织协调、实践推动、典型选树、经验推广等重要任务,企业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不是该不该参与、能不能参与的问题,而是必须参与、必须积极参与和必须全力、全心、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

二、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工会组织作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据优势。一是工会组织体系健全,有利于参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级工会组织,有完善的制度,经常组织员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与员工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些有利于企业文化的灌输与渗透。二是工会组织覆盖面广,有利于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企业工会作为企业会员的领导者,更能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员工价值观的形成,促使企业文化入脑、入心。三是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凝聚共有的价值观;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的形成。工会组织代表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更能够通过民主管理,将职工的诉求、愿望融入到企业中去,更能推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四是工会组织的推先树优,有利于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工会管理着“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模范”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积极分子队伍,更有利于工会发挥典型在培养企业先进,发挥文化先进生产力的示范作用。五是工会组织丰富的活动,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渗透。工会可以通过举行文体活动、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建立文化网络等形式,使企业的管理理念渗透并体现在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三、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工会组织是优秀文化的传播上发挥作用。职工群众不仅是企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工会组织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大造声势,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要在提高人的认识,统一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塑造人的精神,凝聚人的力量上下功夫,使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共识,自觉增加关注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投身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工会组织是文化活动的组织上发挥作用。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引导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不仅使工会工作充满生机、职工生活充满活力,也是企业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会可以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小改革、小创新活动,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班组创先、民主管理以及文体活动等,引导员工价值观逐步同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同时,可以通过利用一些重大的文化节日,举办一些大型文体活动,吸引员工参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三,工会组织要在企业团队的建设上发挥作用。职工教育是工会基本职能之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工会组织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职工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的头脑,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工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引导企业和职工大力培育、努力实践企业精神,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引导职工培育符合时代特征、体现行业和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统一职工思想,规范职工行为,提高队伍素质,加快企业发展;工会组织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工作需要,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业务知识教育。通过脱产学习、在职函授、岗位技能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职工终身学习、企业长期受益的良好文化氛围。

第2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安全生产是我铁路公司文化的重要体现,要真正将安全生产文化融入到公司的生产建设中去,就必须要让全体员工认真去把握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公司的安全文化就是公司全体领导职工对企业安全生产所持有的安全理念和态度,安全文化是通过宣传教育来影响职工的生产观念,经过教育启发,提高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公司的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从人的思维出发,才能让我们的职工去自觉的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以安全生产活动为基础,树立公司职工的安全价值观、指导职工的安全行为。深化公司的安全文化生产建设,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是目前我公司的重要任务。

只有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做好安全生活任务,进而才能夯实好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高公司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一直以来,由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难度,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时间的艰巨工作,其产生的影响很大,范围也广。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公司的安全生产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刻认识:

第一,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转变干部职工的生产建设观念。对于公司安全文化的建设,职工的观念很重要。没有好的观念,一定做不好安全工作。例如有一个企业,曾经十分重视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一度加强对公司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取得很不错的安全生产成绩。后来,该公司逐渐放松了对安全文化的建设,不再做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结果后来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给公司自身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后来公司领导层深刻做了深刻的反思,并重建了领导班子,认真吸取了事故的教训。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开始做好教育培训以及安全考核工作,将安全工作与领导责任挂钩。经过长时间的狠抓落实安全工作,以及安全观念的转变,该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考核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以人文本,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素质。公司要顺利发展,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突出了一个公司对生命价值的重视,而这也是做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干部职工是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者,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能力。铁路事故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所以人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着安全工作的成败。只有广大干部职工具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整个公司形成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通过灵活的培训教育方法,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氛围。一方面,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紧抓的任务,对于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通过经常性的疏导工作进行教育。从这方面来看,安全教育是广大干部职工对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反应了他们对待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和态度。我们必须将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职工的利益高度,这样才能更好的督促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职工群体的文化程度不一,对于职工的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全面的指导职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从大局上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在这个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过程中,我铁路公司应该从职工的角度出发,将安全生产教育人性化。比如在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对职工的情感关注,教育员工在工作中注意自身的安全,对员工进行情感关怀,将枯燥的安全教育变成心灵的交流,从而凝聚公司职工的忠诚心,实现安全生产教育人性化。

第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有利于打造公司的安全文化创新平台。一个公司的安全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公司要通过文化氛围的陶冶、先进事迹、优秀职工的表率和引导。潜移默化每个职工的安全思想,从而在潜意识里加强他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对于我铁路公司来说,安全一直是我们生产活动中的头等大事。为了不断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安全文化平台,必须要让所有的职工随时都要将安全意识牢记在心。安全生产文化的创新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而这又需要公司以制度强化安全管理,以思想带动安全生产行为,以安全生产行为保障安全生产制度的实施。

第3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大美意识 学校建设

“文化如果融入人们的血液中,它就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校园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标志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当校园文化从环境美进入到行为文化建构的时候,是校园文化的一次飞跃;当校园文化上升到理念层次,反过来通过师生的言行举止得以体现时,是校园文化的又一次飞跃。因此,学校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在大美意识的支配下,立足地域文化,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整合,建设充满精神追求和正确舆论氛围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校园文化以宏大气势和系统内涵彰显校园文化的高起点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用人文环境吸引人,用高雅艺趣净化人”,校园文化建设要杜绝庸俗化倾向,起点要高,避免短期效应和重复建设。学校文化是一种积淀和传承,需要一位位校长、一批批教师、一届届学生的精心培育,代代传承,绝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那种缺乏远见、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抛弃学校历史和“本土”传统,不断变换、人为打造、突击创新的所谓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最终将导致学校价值观和方向感的失落,导致学校历史和文化记忆的遗忘,学校将不可避免地趋向平庸和无文化。学校应保持一种平和心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从本校实际出发,珍爱自身的传统积淀,立足长远,凸显特色,以坚实的行动、长期不懈的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充实、完善,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决策者和实施者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有大美意识的体现。我们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中和,道家文化中的柔韧、弘大和佛教文化中的圆融、顿悟等有机融于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设计之中。学校首先应在大视野下确定校园文化主题,并将主题分解到各区域。无论是主题思想,还是主题色调;无论是楼宇命名,还是景观设置;无论是现念的大门,还是古典特色的文化长廊;无论是颇具教学文化特色的教学楼,还是以科技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楼,都统一在宏大的学校文化主旋律之下,让我们感受到设计者崇高的激情和对大境界的开拓。当我们超越物的形式,进入它的内核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一种对大灵魂的呼唤,感受到对民族精神、群体理念、时代意识多层面的领悟和建构。

二、校园文化以理念、环境、行为、标志文化四位一体构建校园大文化格局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必须树立大文化理念。大文化理念指在发展空间上体现“大”,就是要跳出相对封闭的学校文化圈;在建设主体上体现“大”,就是要紧紧围绕宏大的学校核心理念;建设方式上体现“大”,就是要使理念、行为、环境、标志文化四位一体,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最终形成校园大文化格局。但有人认为,学校是搞教学的地方,一切力量都应该放在教学上,学校文化建设属于学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是管理人员和学生的事。由于传统学校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久而久之,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就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思想倾向,造成校园文化建设“重心过低”。学校必须树立文化品牌是学校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并在大文化建设的格局下,使校园文化由环境层次上升到理念层次,最终在理念层次上沉淀出学校固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校园文化以整体性特点完成由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的转变

文化的特点是整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师生为主体创建并共享,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综观近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均认同并流行一种以物质文化为主体,学生社团为组织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观。校园文化中主要表现为一种以有形文化层面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现象,而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深层的文化精神更多地被校园局部文化活动取代。因此,突破传统的“文化活动”观,建立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转变的整体校园文化理念迫在眉睫。首先从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设计学校整体建筑风格,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展示校园文化活动。最后,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质量立校、依法治校、以德育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局面。总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实践者应具有特立独行的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从硬件中提炼校园文化精神,在活动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在课程改革中创新校园文化,让师生在展示中感悟校园文化精神,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让教师成为校园文化的形象大使,使整个文化校园弥漫着一种少有的大美和壮美,而这种大美和壮美恰恰是这个时代学校最缺少、最珍贵的东西。

参考文献:

第4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公路文化,创新方法,创新途径

 

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必须积极推进公路文化创新,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干部职工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行业精神、行业价值观、荣辱观、职业道德。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作用,为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行业深化改革,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增强行业活力;另一方面,要在用人标准和观念上进行创新,体现以人为本,惟才是用,激发职工在公路文化建设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公路行业的公路文化建设新机制。具体讲,就是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在文化观念上创新。文化观念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前提。能否推进公路文化创新,关键在于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更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地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对公路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各种形式的公路文化建设活动层出不穷,公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加快我省公路建、养、管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由于公路管理部门受现行体制的制约,对公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就其认识上来讲,显得复杂而又混乱,局限于对其表象的认识,公路职工及其管理单位创建公路文化的工作积极性完全靠道德的自觉性和工作责任感、单位的荣辱感而自发形成。由于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单位与单位之间所管养路段等级不同,路况质量差距较大,职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经济状况有好有坏,公路文化创建的物质形态与知识形态基础千差万别,进而使公路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推进公路文化创新,只有从传统的公路文化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现有公路文化特色进行归类分析,科学界定,多角度的探索和挖掘,才能够在传承现有行业精神及表现形式的同时对其公路交通的物化形态(公路、桥梁、隧道、构造物等)建设过程中潜意识和创造性形成的知识形态的劳动成果进行提炼和升华,探求公路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公路文化事业才能够健康发展。

在文化理念上创新。公路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突出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塑造;就是要在公路各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工作中要教育他们爱国、爱路、爱岗,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质量的水平完成生产任务。。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要在全体职工中讨论和明确公路行业所追求的理念和精神,使行业理念与精神成为全体公路人的共识和行动指南。要寻找和挖掘好的创新文化理念,定期整理好的文化创新理念、经验、成果,促进共同提高。

在文化内涵上创新。公路行业作为一个公益性、服务性行业,奉献精神在任何时期都是其主旋律。。公路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大力提倡弘扬的“铺路石”精神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表现。“铺路石”精神曾经,也必将成为今后培养 “四有”职工,培养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引导职工树立“八荣八耻”的思想观念提供精神动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对这一精神实质与内涵的拓展 与创新方面还远远不够。往往以“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任劳任怨、老黄牛”等文字宣传与倡导这一精神。广义地讲公路文化建设的成果,其本身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智慧和辛勤劳动成果的历史积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路文化建设过程更是一个对新管理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发明与广泛应用的过程,甚至很多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公路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根据公路行业所处的内外形势的变化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公路文化价值核心更能体现时代特征。

在方式上创新。要把公路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起来。第一,要结合行业实际。要根据创建公路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精心设计具有时代精神、体现行业特色、便于组织操作、乐于参与接受的活动载体,把教育内容、管理手段、争创目标、奖罚机制融合到活动载体之中,实现行业管理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文化创新有最佳的表现形式:第二,要突出行业特点。要按照国家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要突出公路管理行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有效载体,把文化建设和创新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努力塑造文明行业的形象,积累公路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并在面上逐步推广。第三,要体现行业优势;要通过公路建设塑造文明、通过公路养护展示文明、通过路政管理规范文明、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文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路文化建设体系,推进行业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果。

在制度上创新。文化创新一定要有制度保证,要不断完善和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式的管理制度,例如人本管理的模式、创建学习型组织等。公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公路交通行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和价值观念进行更新和拓展,使之更加符合文化建设和职工精神需求。一是从完善和创新工作制度入手,不断健全法规。公路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式,为公路交通行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是依法管理公路交通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

在形式创新。文化建设的形式是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文化建设的内容则是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的总和。要建立富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必须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如果只讲内容,不注意形式的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就无法激发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公路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初次。随着公路行业广大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的文化需求正在躲避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开展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技术型、思想型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书法绘画、美术摄影、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陶冶职工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满足多层次的需求,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追求一流竞争氛围,使广大职工掌握先进的专业和管理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机制上创新。公路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最关键的就是要健全完善制度,强化落实机制,促进公路文化建设与单位管理融合。在机制上创新,一是要强化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分局局域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干部职工文化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公路文化创新意识,使公路文化创新活动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富有特色,讲求实效。二是规范运行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公路建养管实际的公路文化建设规划,使"创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并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公路文化创新机制。三是形成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竞争上岗、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作用,真正实现优胜劣汰,职务能上能下,使干部职工切身体会到建设公路文化带来的实惠。四是建立考核机制。把公路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设置机构,专人负责,加强日常管理与考核,促进干部职工将公路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在文化载体上创新。公路文化建设,从本质上看,就是通过追求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流程无障碍,各思其职,各负其责,实现和谐相处的人性化文化管理。推进公路文化创新,必须要创新载体,深化创建活动。第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深化公路文化建设内容,形成强大的创建声势。第二,要全面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公路行业精神,进一步加大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公路文化建设创新中来,紧密联系干部职工的本职工作和思想实际,将公路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公路文化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第三,要推进公路文化班站建设。突出重点,选准载体,将养护生产班站作为公路文化建设创新的重点来抓,实施激励机制,重奖管理严、技术精、工作好、效率高的典型,推动公路文化班站建设,带动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为公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

在文化平台上创新。创新文化平台,就是要打破行业封锁的旧理念,建立公路系统文化资料共享,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公路行业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好的经验、作法,分门别类,加上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探索与分析,构成一个相对齐全的共享文化平台。要抓好图书馆、文化馆、阅览室、多功能厅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各级公路部门要建立公路文化研究机构,成立各种文化性和艺术性协会,内部文化建设学会、研究小组,经常文学创作座谈会、公路文化座谈会等,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行业的报刊杂志,也应尽可能地扩大公路文化的版面和内容,以满足广大职工学习欣赏的需要。要成立专门的文体活动队伍、每年举办职工论文、书画、摄影比赛,形成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另外,还要重视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丰富公路文化的形式,扩展公路文化的途径。

总之,公路文化创新要结合公路建养管工作和发展的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管理严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观念和思想,建立培育公路文化建设发展的通道,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广大职工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创新公路文化建设的最佳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使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亚娟. 浅谈公路文化创新[J]. 南方论刊,2004(09)

[2] 屈结元. 浅议公路文化创新[EB/OI]zf.zhangye.gov.cn/zfgb/zyfanzhang/fourQi/disiqi/shehuijianshe/200708/49195.html

[3]于俊敏.浅谈公路交通行业文化创新[EB/OI]lunwen.cnkjz.com/yanjiang/240/259/yanjiang_125373.html

第5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与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是指儒家道德,其道德思想的基础体现在“为政以德”上。而“为政以德”之根本途径是“修身为本”。常言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应先正己,从而才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为官从政的道德示范力量对于保持政治廉明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示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地位和治国安邦的根本手段。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传统道德中蕴含深厚的廉政文化,并形成了很多具有哲理的“廉说”、“廉论”等思想。

事实上,廉政文化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廉洁奉公”的要求也汲取了传统道德中关于“廉生明”、“廉生威”等思想养分。新时期,作为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廉政文化,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当代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肩负着树立廉政理念,营造廉洁环境的重要任务;发挥着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独特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廉政文化应该属于道德文化的范畴,它所提供的富有历史感的独特世界观和倡导和谐秩序的理想,一定程度上也将对克制欲望膨胀和浮躁心理等诸多“现代病”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以先进性凸显软实力

新时期的廉政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这主要是通过先进性来体现“文化而润其内,以德而固其本”的内涵。具体而言:一是以党的先进廉政理论为统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要求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四是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通过文艺作品、舞台艺术、展览展出、网站宣传、电影电视、手机短信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如今,廉政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先进性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其凝聚力、亲和力和生机力,已经逐渐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成为凸显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之一。

助推反腐倡廉建设

廉洁与腐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反腐倡廉教育能否“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迫切需要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迫切需要廉政文化的凝聚和渲染。而这主要是由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决定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道德精神力量,可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更好地体现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第6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新媒体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制度建设高职院校作为廉政文化宣传和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有利优势,培养教职员工和学生树立廉洁的价值观,创建和谐的校园廉政文化。

一、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带来机遇

新媒体的出现,使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环境和任务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1.拓宽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范围。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拥有了广播、电视和报纸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有70%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95%的学生拥有职能手机,平均每个宿舍至少有3台电脑,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表现出传播范围狭小的弊端,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范围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校园廉政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阔。

2.提高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效率。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效率可谓首屈一指。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体,一般需要一定的制作周期,并且有固定的发行及播出时段,和接受信息都要受到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另外,在传播方式上原则性较强,传播内容比较单一。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传播的及时性,它能够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使校园廉政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形态更具多样性、语言更有感染力,广大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共享廉政文化建设讯息,自主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学习活动。

3.增强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互动。新媒体的互动特性,增强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负责部门可以运用新媒体的留言、聊天、投票等方式与广大师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收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立廉政文化建设的合理方案,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突破传统媒体在校园廉政文化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互动的局限性,也改变了整个校园廉政文化的确立过程。这种互动型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式,能够及时接受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跟踪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答,消除被动抵触情绪,提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

新媒体带来了多元化的校园廉政文化,如何在众多的校园廉政文化中把握主旋律,是高职院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1.校园廉政文化舆论环境日益复杂。随着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形式日趋多样化,加之新媒体的应用人数越来越多,校园廉政文化的来源也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和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使得廉政文化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有一些人事故意利用校园网络和手机平台小道消息、制造谣言、恶意炒作,造成校园廉政建设出现认识偏差,引绪化矛盾。所有这些问题交织混杂在一起,使得校园廉政文化舆论状况愈加复杂,泯灭了师生判断对错、明辨是非的能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迎来了严峻的挑战。

2.校园廉政文化宣传管理任务更加艰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站论坛、博客维客、短信微信等及时通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每个人既是校园廉政文化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廉政文化信息的者、传播者。这种多方、转发、评论的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严格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在“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连锁反映下,不良校园廉政文化的传播要远远快于主流廉政文化,加大了高职院校相关廉政文化建设部门的引导和监管工作。特别是随着职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和学生获取和传播廉政文化的平台也发生了重大转移,给传统的廉政文化建设方式和手段带来很大冲击,使得宣传和监管校园廉政文化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

3.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管制度落后。目前,高职院校的廉政制度建设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校园廉政文化制度与新媒体条件下的廉政新形势并存。在新媒体条件下,校园廉政文化传统的宣传教育制度、举报制度、监管制度、处罚制度等已经不能够有效地监管腐败行为。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更高级的校园廉政文化制度,更好地防范和规避校园腐败行为。

三、推进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举措

如何发挥新兴媒体在校园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积极作用,是高职院校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努力营造廉洁校园文化氛围。一要搭建校园廉政文化宣传新平台。除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内报纸、校内书刊等传统的宣传平台之外,还要积极开发学校网站、学校论坛、QQ空间、朋友圈等新兴载体,廉政教育信息,营造和谐廉洁的文化氛围。二要创新校园廉政文化宣传形式。除了廉政教育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播放廉政文化教育微电影、绘制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漫画、连载廉政文化教育微小说,丰富校园廉政文化的宣传形式,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之关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廉政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2.不断完善校园廉政制度建设。廉政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防范和规避校园腐败行为的重要举措。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除了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在校教职工和在校学生的自律之外,严格的监管和惩罚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调查显示,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是致使高校腐败多发的首要原因。一方面,这是由于学校监管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制度实施不到位。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廉政制度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一要加强校园廉政监管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二要完善校园廉政举报制度,利用多媒体快捷、高效的特性,多种渠道监督腐败现象;三要加大惩罚制度建设,有力打击行为,做到以儆效尤。

3.大力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广大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实际成效。从校内来看,可以组织学生网上开展廉洁微视频、廉洁歌曲创造大赛,加强学生们对廉政知识和廉政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举办廉洁文艺演出、廉政图画展览等,提高学生们关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兴趣;还可以针对学校的行败、学术腐败等问题展开网上建言献策和投票活动,发动广大师生做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人翁。

4.推动多方联合共建校园廉政文化。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在互动中的优势,把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到校园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总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程庞大,需要多方共建。

参考文献:

第7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推进油田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深入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1.履行维护职能,在培育参与主体上下工夫

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固的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坚持全心全意的以职工为核心的油田企业文化的方针,在职工与企业劳动关系发生矛盾时,工会组织必须发挥职能,在维护油田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切实有效协调好职工与企业的关系,维护好油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合法权益,不断地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履行建设职能,在矿区文化建设上下工夫

工会组织是推进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工会组织的建设功能,就是发挥工会职能,抓好矿区室内外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吸引职工参加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室内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建立居民矿区图书馆、安全教育、文化传播之家等,室外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建设矿区文化广场、矿区文化墙,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多姿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积极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3.履行参与职能,在营造民主气氛上下工夫

开展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民主氛围的企业,促进油田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是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工会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中还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不断地加强油田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油田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工会组织还要进一步努力去扩大民主管理的渠道,给油田职工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让他们进一步争取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从而使油田企业文化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二是在创造和弘扬油田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挥参与的作用。工会组织要进一步积极主动的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工会组织的设想和策略。为了进一步实现油田企业文化与油田企业管理的和谐统一,需要不断地加强油田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美化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充分的展示油田企业形象。

4.履行教育职能,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工夫

采用不同形式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要严格加强信息化的管理体制,推进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开展网上学校、建立网络文化网、服务网,开设网上阅读书库,激发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不断地增强广大职工的理论知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形势,自觉的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的去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和学管理,不断充实自己的认知能力,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导企业职工积极的参加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不断的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二、结束语

第8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北京市委书记刘淇10月15日在《人民日报》上以《提高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题撰文指出,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北京要在首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实践中,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提高文化自觉,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自觉,主要是指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面对首都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提高文化自觉。一是在深刻认识文化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作用上要有高度自觉。在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必须更加重视文化的作用,把文化建设作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首都软实力建设、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首都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加自觉地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在准确把握首都文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上要有高度自觉。北京要牢牢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找准推动首都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推动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在积极承担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上要有高度自觉。北京必须以首善的标准,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

【增强文化自信,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强文化自信,一要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北京要积极利用首都文化资源密集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二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广泛吸收借鉴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北京要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要不断开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北京从世界发展的大势,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出发,切实加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全国的文化发展做出表率,更好地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服务。

第9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范文

会计文化要素的提法则更多的是国内研究的视角,各种代表性的会计文化要素包括:“两要素论——会计文化基础层、核心层”(刘开瑞,1994等);“三要素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程德通、季祥春,1993等);“四要素论——会计活动过程要素、会计活动结果要素、会计精神现象要素、会计精神本质要素”(毛伯林,1993;郑艳,2012);“五要素论——物质性、认知性、制度性、模式性和群体心理要素”(黄东光,2001等);“多要素论”(肖彦梅,1995;田昆儒,2002等)。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准则是通过政府性机构或民间权威性机构制定的用于规范会计事项的处理原则、确认、计量与报告的信息生成与传输的人造系统,是与“会计人”休戚相关的行为准绳。通过“会计人”的作用点,使得会计准则与会计文化难以割舍地相连相融。首先,会计文化相对会计准则是作为一种环境而存在,会计文化环境孕育、产生与演化其所需的会计规范(会计准则),怎样的会计环境就会催化与之相应的会计规范(会计准则)。离开了会计文化环境,无疑于脱离了“会计人”的存在,会计准则这一人造系统也就无从谈起。其次,会计文化有其柔性的彰显,也有其硬性的显现。会计文化的技术硬核就由会计准则来担当。剥离了会计准则的“钢筋铁骨”,会计文化也就难以“立”于社会文化的丛林。第三,创新会计文化,包括会计精神文化创新、会计制度文化创新、会计行为文化创新、会计批评文化创新(石晓磊,2008),其中会计制度文化创新是基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是会计制度文化在国际大平台之上的创新,没有各国文化的碰撞,难有会计准则的交融,更不会有准则的国际趋同。第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又对会计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动力,“会计人”需要会计精神的提升,需要会计行为的磨砺,需要会计批评的思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一技术与理念博弈的潮流加快了会计文化创新铿锵有力的步伐。

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小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较为薄弱,会计文化的塑造与创新任务更显艰巨。明年即将执行的《小准则》及日后《大准则》的完善,为会计文化创新提供了会计制度的保障。会计文化创新需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规模与性质的企业按照企业的规模与性质分设的《大准则》和《小准则》无需成为分设“会计人”进行会计创新的依据。其理由在于《小准则》在设计上与《大准则》有序衔接,允许小企业采用《大准则》,已执行《小准则》的小企业一旦公开发行股票债券或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转为执行《大准则》;已执行《大准则》的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准则》。该“从高不就低”的选择原则使得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实际上以同一平台为前瞻,会计文化创新就不存在大中型企业或小企业这一“会计人”的有形差异而作出不同的区分,事实上,化有形于无形之中的会计精神与会计行为创新也不应以企业的规模或性质而产生本质的差异。

会计文化创新与会计准则建设应加以有机整合并形成合力在会计准则建设方面有“趋同”与“等效”的提法,而在会计文化建设方面有“趋同”之说而无“等效”一词。会计文化创新在当前表现为趋同转型,与会计准则趋同具有时序上的关联,会计文化创新与会计准则建设应加以通盘考虑。会计人员解释和运用会计准则的方式受其文化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决不是仅仅通过一套与国际惯例一致的会计准则就可以完成的(胡本源等,2012)。寻本溯源,社会文化的转型引起会计文化的转型,而作为环境的会计文化的转型发展又引起并推进了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变化。在关注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应将其置于会计文化转型的视域。换言之,我国会计规范需体现文化主导。会计准则建设主要体现为会计规范文化,进而影响会计技术、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等专业技术层面的物化形式。文化是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基础性约束,它通过对会计规则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行为的作用来影响和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王开田、胡晓明,2006),从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之进程应深入研究会计文化元素,培育积极向上的会计文化与实现会计准则持续趋同至少同等重要。会计文化的世界趋同转型不仅开阔了会计文化主体的视野和解放了被束缚的会计人的自由与创造力,而且还能为新会计文化的创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会计实务运行操作建立起一种包括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在内的保障机制(劳秦汉,201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之后,关键在于如何执行,执行的效果又反作用于怎样持续趋同,通过会计文化的趋同转型,才能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作用于会计准则的建设成效。(三)结合现有会计准则体系,卓有成效地进行会计精神文化建设在《大准则》和《小准则》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会计精神文化在整个会计文化体系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人”在会计实践中形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群体文化,包括会计职业文化、会计管理哲学、会计伦理观、会计教育观、会计价值观、会计人才观、会计艺术观等。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制度文化、会计行为文化和会计物质文化之源(王开田、胡晓明,2006)。在会计文化结构中,会计精神文化处于核心地位。而在这些会计精神文化之中,会计教育是培育的源头,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作为会计高等教育的责任担当,仅仅设置一两门会计职业道德的类似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避免单设课程带来枯燥说教的结果,而应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机融入会计价值观、会计伦理、职业操守等会计精神塑造元素。进而,在一年一度的会计继续教育中,通过会计职业文化、会计管理哲学等综合性案例加以生动化、具体化,将会计精神潜移默化为日常会计行为的指引。有关案例,如第一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会计文化建设中编写了《中国一航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计规范与案例融为一体,聚会计监督与教育于一身,通过典型事例的陈述与评析,将会计精神文化嵌入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之中。

开展多维度的会计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一是政府主导的会计博物馆建设。中国正进入文化转型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和创新将为文化转型和文化发展承担重要任务,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会计博物馆的创建,也将承担会计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在推进会计文化变革与创新上发挥重要作用(吕建富,2012)。会计博物馆功能在于通过实物、网络、数字等形式传播会计文化,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建议从会计文化比较、转型与发展的视角分别揭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前提、动因与展望,展示世界会计文化与我国会计文化的演进脉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特有的贡献。二是民间会计文化节的举办。例如,自用友公司于2008年主办了第一届会计文化节以来,保持了每年一届的活动常态,参会人数和社会影响也在逐年扩大,政府机构的指导、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建议会计文化节的开展可更多地引入各级会计学会与高校的力量,承办单位可从以IT行业为主向其他行业辐射,并将会计教育界与会计实务界、民间组织与政府机构等力量整合起来,系统规划会计文化长远发展目标以及各年主题的推进,从而为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及其保障创建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三是利用网络媒介,在有关学术性或政府性网站上开辟会计文化专栏,开设会计文化微博,从而集聚更为广泛的关注,形成持久的推进力量。#p#分页标题#e#

作者:章雁 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