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自主管理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自主管理案例

第1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14-02

学生资助是国家“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之一。在开展中小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材料,这些材料是国家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最直接的记录与凭证,是国家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有力见证。随着国家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资助档案已然成为中小学档案中新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小学学生资助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研究和探索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新的研究任务之一。

一、南宁市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档案管理现状

我们设计了“南宁市学生资助档案管理情况调查问卷”,并面向南宁市各县(区)资助管理人员、县(区)教育局及各学校的档案员、兼职档案员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南宁市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档案管理有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学生资助档案专职管理人员。经调查统计,资助工作中各学段配备专职档案员的占 12.2%,资助工作人员占 53.1%,兼职档案员占 18.6%,其他占16.1%,其中幼儿园没有配备档案员及资助人员。在南宁市,大部分中小学(含中职学校)的资助办设在政教处(学工科)或教务处(科),仅配备 1 名资助工作人员,没有配备专职的资助档案管理人员。资助工作人员只负责资助业务工作,不负责资助档案的整理,将资助档案以散材料的形式移交给档案室,增加了档案室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二)缺乏学生资助档案管理意识。主要表现为:学生资助业务工作完成以后,没有将形成的资助档案资料整理后移交档案室。调查结果显示:按年度(学年)整理,次年主动移交的占 34.6%;按年度(学年)整理,不移交的占 54%;未整理,堆放在资助办的占 6.2%;未整理,堆放在杂物间的占 5.2%。

由此可见,超过 60% 的中小学在完成资助业务工作后,把学生资助工作材料仅视为“材料”,而不认为是“档案”。通常只是把资助工作材料按照评估迎检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备检材料,以备上级资助办、审计部门验收检查。

(三)缺乏学生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学生资助档案在形成和管理的过程中一般经由两类人员管理。一是资助工作人员。现有的大部分资助工作人员存在重资助业务、轻档案管理的思想,忽视档案工作。他们多次接受资助工作的培训,熟悉、精通资助业务,但没有经过专门的档案培训,缺乏资助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导致资助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二是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对资助业务工作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在资助档案管理工作中不能准确鉴定资助业务工作资料是否具备归档价值,不能准确划分资助档案保管期限。同时,由于资助档案出现的时间短,上级档案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出台专门的资助档案管理细则,在近几年的档案业务培训中,并未涉及资助档案管理的内容。

(四)缺乏统一的学生资助档案管理细则。学生资助档案是学校档案的新类别,出现的时间较短,广西尚未制定统一的管理细则。各中小学校学生资助档案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不一致,整理方法和要求不统一,容易造成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遗漏,保管期限划分不科学、不规范、杂乱无章,破坏了资助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严重阻碍了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生资助档案管理规范化对策

(一)加强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一个完整的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应该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学生资助业务工作人员。隶属于学校资助办。负责完成资助业务工作后,按照资助业务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收集资助档案材料,为资助档案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资助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确定分类、保管期限、卷内文件排序等。二是兼职资助档案管理人员。隶属于学校资助办。负责按照?n案整理的工作要求对资助档案进行初步整理,并按年度(学年)向学校综合档案移交资助档案,保证资助档案完整齐全、归档及时,做好资助业务工作人员和学校综合档案员的助手。三是综合档案员。即学校综合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是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和要求,接收资助档案,并编入学校综合档案,做好资助档案的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充分发挥资助档案的作用。

资助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可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配备。按照资助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学校资助办可设在政教处(学工科)或教务处(科),按照在校生人数配备 1 至 2 名资助业务工作人员。资助种类少、业务工作量小的,可由资助业务工作人员兼任资助档案管理员,同时负责资助业务和资助档案的初步整理工作,如普通中小学等;资助种类多、业务工作量大的,可专设 1 名资助档案管理员,负责对资助档案进行初步整理,协助资助业务工作人员和学校综合档案员的工作。

(二)加强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普及和强化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有效方法是加强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增强资助档案管理意识,强化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提升资助档案管理水平。

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最好方法是由上级档案部门和资助业务部门联合举办,如南宁市档案局和南宁市中小学资助管理办公室联合举办,也可以由南宁市教育局主办,邀请南宁市档案局的专家做讲座和指导。

培训内容要以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为主,辅以资助业务知识。通过介绍资助业务知识,帮助档案工作人员理清思路,理解领会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要把理论知识培训和实地参观交流结合在一起,每次培训可安排一次优秀档案馆(室)的参观交流,邀请优秀档案馆(室)的馆员来进行交流,传授经验,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水平。

培训时间应保持每学年(年度)一次,这样既能保证资助档案管理专业知识随时更新,又能解决资助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因更换人员引起的业务交接不到位问题。

(三)制定统一的?Y助档案管理细则。具体如下:

1.确定收集范围。学生资助有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自治区政府教育奖学金、南宁市政府教育奖学金、大学新生资助、师范生生活补助等几类,不同的资助形成的档案材料不同。学生资助档案的收集范围应该根据资助种类确定,不同的资助项目确定不同的收集范围。收集范围主要有各项学生资助业务的政策文件、学生申请及各种证明材料、公示材料、审批文件、资助业务工作各环节的报表、账册等。

2.划分保管期限。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之一,涉及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因此,学生资助档案的保管期限应设定为永久和 30 年两种。在对资助档案材料划分保管期限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资助工作的要求,根据资助工作环节来划分。学生申请及各种证明材料、审批文件、各种报表、账册等重要的资助档案划分为永久;公示材料划分为 30 年;上级下达的政策文件因是普发性文件,建议划分为 30 年。

3.明确整理要求。学生资助档案每学年(年度)移交一次,应在本学年(年度)结束后 3 个月内归档。

采用“学年度(年度)―资助业务种类”分类法进行分类、整理。每一类资助业务档案的卷内文件按照“业务工作环节―材料形成时间”方式进行排序。

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一份文件、材料为一件。每件档案的装订顺序、装订方法和要求与文书档案相同:正文在前,附件在后;正本在前,定稿在后;复文在前,来文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原件在前、复印件在后;不同文字的文本,中文文本在前,其他文种版本在后(特殊规定除外)。使用棉线装订,卷内材料装订时要去掉金属物。采用“三孔一线”的装订方法。

第2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一、以学生的角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传统学校教育中,对于班级的管理都有系统的条例,简言之就是班级公约等,但是在多年的实践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并不是每一项班级公约都具有可操作性,如“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部位卫生情况,要求必须带好个人生活用品,如水杯、手帕(或纸巾)等,允许个人使用垃圾袋,但必须及时处理过剩垃圾。”对于这样的制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表示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学校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这样“幼稚”的约束,他们是有思想的人,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要在制度中用“必须”这样敏感的字眼。因此笔者认为从当代青少年心智成熟程度的角度出发,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制定班级管理制度,避免学生出现反感的现象。

案例分析:黄老师带领的班级一直比较提倡民主自由,他的班级学生很好地发挥了自主管理的优势,班长带领班委发动全班学生对行为、学习、班级活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在学习管理制度中,他们建立了互助学习小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全班36名同学分为6组,每一组都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由这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辅导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全班同学的成绩,还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建立更加深刻的友谊。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如果班级只依靠几名班委干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保障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展,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学生民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主管理的优势。

案例分析:在赵老师的班级中,不少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主管理对于自身和班级的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自主管理班级没有太大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赵老师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对策,他决定让每一个学生轮流当班长,体验一下做班长的感觉。于是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学生坐上班长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不少学生表示在担任班长的那一天的时间里面自己确实比平时表现得更加紧张,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作为班长就必须对整个班级负责,要承担所有学生的学习责任、安全责任等,这让他们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就会更加简单,会成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也令班级自主管理的氛围更加民主和谐。

三、角色明确并及时给予评价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说到底还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在角色选择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投票进行决定,根据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将班级自主管理小组成员分为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以及各学科课代表等,对于班长来说主要负责班风建设,对班委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其他班级建立很好的联系;对于学习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定期举办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如班级书法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对于纪律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班级纪律进行协调,对学生在上课、自习时间的行为表现进行指导,对其不恰当的行为要进行及时指正;对于生活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他同学的生活问题,保持班级环境卫生,可以组织班级其他学生一同参与到维护工作中;对于文体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举办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如举办绘画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对于各学科的课代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让授课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已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军人物,应该就学生的自主管理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四、重选择,轻决定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并不意味着对其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在恰当的时间点给予恰当的指点,班主任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进行选择,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留给学生自己。如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中,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在制度中体现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记忆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并围绕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为核心展开制度的建立。于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在最终班级管理制度中确定了同学之间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男女关系、如何控制使用手机的频率、学生之间如何实现互帮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科学进行网络活动等内容,另外他们还采取了新型的监督模式,前后座同学之间交叉监督和管理,实行从个人到集体的点、线、面结合的管理方式,并在实践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的作用,也发挥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指导价值。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特立独行,也渴望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们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开始在发型、服装等方面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就很容易将这类学生归为“不良学生”,如果教师一直是以不公平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打击,他们会更加叛逆。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教师帮助学生选择的作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选择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他们的同桌,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提高他们自身领悟的能力,让他们明白在学生时代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业上,外形的炫酷并不能代表人格的魅力,只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才能赢得更多同学和老师的尊重。在班级管理中,对个体的管理比集体的管理难度更大,因此班主任更应该明确个体在管理中的位置,通过轮流制、特殊制等方式给每一个学生体验班级管理的机会,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建议,让学生决定最终的管理措施。

第3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研究目的意义 ; 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 研究内容及目标对象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40-01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群体的管理必须以对个体的管理为基础,他人管理只是外部条件,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才是基础,让系统内每个个体都主动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管理系统总目标协调一致,将会有效地增强效能。根据以上理论,我选择了“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学校现状的分析:学校现有六个班级组共2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近1千人,学校处于深圳郊区与东莞接壤,外来务工子女人数较多,约占全校总人数的90%。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无疑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许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每天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结果却不如人意。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因此我们提出了“桂花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实验”这一课题。

三、课题的界定

1.自主化班级管理的概念确认

“自主”是指自己主动。而“自主化”是指在规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凭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

四、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学校教育中贯彻“自主型组织”的做法,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并在一些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得以体现。如我国同济大学等率先实践并已初见成效,随之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等中小学也开展了“构建自主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等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可操作性及有效评价等方面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本研究课题对于弥补国内(特别是小学)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欠缺,提出“彰显自主管理,成就明招学子”将会对我国小学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课题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乃至超越自我。

成功教育理论。所谓成功教育是以转变低差生为切入点,是旨在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教育;是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的终身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确立了正确科学的学生观――三个相信: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六、研究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模式,即小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为实现个人自我管理,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设立目标―活动体验―自我反思―刻录足迹―评价激励”的活动模式,并设计了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手册―《成长之路》,里面包含了“个人小档案”“奋斗目标”“每周成长足迹”“学期小结”等项目。其中重点是“每周成长足迹”,里面有学生自己的成长日记、自我评价,还有小组同学、老师、父母对自己一周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评价与寄语等。在个人自我管理活动中,我们还评选出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学期的“自我管理之星”,分别给予不同的表扬或奖励。

在班级自我管理方面,我们构建了“每日一星”小组目标竞赛自我管理模式,即“科学分组―设定目标―人人争优―自我反思―评价激励”。其要点有:班上实行小组目标竞赛;班上人人担任班干部,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健全班级常规管理制度。改革班委建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管理。

七、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桂花小学3-6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探索和研究,注重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这一动态的过程管理。

2.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班级管理的经验,自觉反馈,不断推进。

3.个案法:认真剖析学生案例,提炼实际的正反面教材,实现研究目标。

八、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3-)

首先,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目前的自主管理水平,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①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独立性的教育;

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

③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

其次,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制订自主管理活动的操作办法。我们现在是中年级,因此,逐步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使班级里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的能力。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

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九、成果形式

(一)文本成果:研究论文。

(二)实体成果:经测试学生的行为有了改变。

十、结论

生命化教育追求的就是这种爱的力量。对所有的生命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意,它顺从天命,敬畏自然,并把人看作是所有生命体中的一员,它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它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风 班级文化 班级主人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艺术,如果班级设计出学生认可崇尚的班级文化,学生就会置身于班级文化氛围之中,而班级文化的主体即是班风,具有良好班风的班级中,学生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利于自己发展和进步的各种行为,才能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激励因素,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走向“成人、成才、成功”。

班主任在工作遇到了更多的问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很多班主任尽心尽力,紧盯紧靠,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防范学生出问题,用于一些事务性管理上,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班主任被工作本身牢牢捆住,而班级管理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更多了些叛逆,师生的关系也很难向良性发展。因此,在很多中学里,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向往的工作,很多学校在班主任安排上也是颇费周折。由于不是出于自愿,在工作中就很难不断激活老师自身的创造力,而有的老师虽然愿意做班主任,也由于繁重繁琐的事务而逐渐销磨掉对工作的热情。

我们认为目前班主任工作低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社会特别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才能的考核。在此背景下生长起来的应试教育,具有严重的“唯智倾向”;第二,“传统型”德育往往只重视约束性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受制于既定的道德戒律与规范,用以抑制每个人的独特需要与愿望,抹杀具有差异性的个性与行为,乃至否定个人的创造与超越;第三,从教育管理的形式上来看,目前的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是教师要求学生应该如何,而不是出于学生自己内在的认识和实践,因而忽略了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从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看似做的工作大致相同,但班级管理的效果却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在不同的班级中,其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发展,既体现在学生在校三年的做人、做事、做学问上,也体现在学生毕业之后进入高校、甚至走向社会后的发展上,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们认为,除了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外,其中一定还有班主任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在里面,虽然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不同,但优秀的班主任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认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首先应该是学生的,应该让学生担负起管理自己家园的责任,而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对集体的责任感,对个人的自控力、对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力、以及不断被激发的创造力,对于他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对学生有较大影响力的班主任,具有哪些工作理念,具有哪些工作方法,他们的工作对于其他老师有什么借鉴意义,能否从他们的工作中提炼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能否在这一部分老师的带动下促进整体班主任工作的发展,并最终以一种管理文化的形态形成我校的特色,是我们确立本课题的原因,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根据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我校的实际,把研究的重点确定为学校管理文化、课程与教学文化、教育活动文化的建设。学校的管理文化中,既包括学校整体方面的管理,也包括作为学校重要构成要素的班级的管理,而我们认为,在我们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下,尝试以班级管理作为突破口,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这将对班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对学生增强对班级的归属感,从而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并最终获得学生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同时,由于班级管理范围不大,责任更明确,与学生的成长关系更为直接,可操作性也更强,所以,我们选取这一切入点,作为管理文化研究的开始,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将为整个学校管理文化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借鉴。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主要是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的思想,班主任通过工作整体规划、教育契机把握、班干部的培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学会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并在其中学习自律和与他人、与集体相处,在班级的建设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激活学生自主管理的愿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控力,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模式;探索高中阶段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生的主动性能充分发挥的德育内容;探索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基本道路。

针对班主任和学生分别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分析现有管理模式的利弊,了解学生自主教育的愿望与实效。对于班主任,我们想了解,我们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了什么,做的效果如何,对学生管理能力的认知怎样,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分解细化,由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较为成功经验的内容,围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自己的经验入手,先分析研究自己,得出超越经验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同时搜集学校班主任围绕这一问题的成功作法,以案例的形式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利用班主任论坛和课题组活动等方式,将成果予以推广。

第5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自主;社团;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09-02[ZW(N]

[作者简介]狄永杰(1973―),女,山东滕州人,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如何发挥学生的作用,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全面成长呢?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多年的“快乐教育”实践中,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为学生搭建自主管理的平台,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自主管理模式能够引导学校管理切实把学生放在学校教育的中心。从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当离开学校和家庭以后,就能相对独立地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调节、提高自己;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也会不断地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

一、工作背景

我校一直以来坚持以儿童快乐成长为本的理念,积极践行“快乐教育”。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发展,没有主动就没有生动活泼的发展。实践中,我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主持和管理校园工作,营造“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自主发展氛围,使学生们都能“动起来”,使得人人有机会得到锻炼,成为学校的小主人。

二、主题提炼

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促进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我校于2001年创建了小学生社团,各社团有不同的工作职责。在社团的运转中,学生的潜能被不断挖掘,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团管理,从而增强了自主意识,锻炼了自主能力,获得了自主之乐。经过十年的实践,我校逐步提炼了“让学生在社团中快乐成长”的社团建设主题。

三、实施案例

我校共有六个学生社团,分别是“小机灵总管社”“小鬼当家服务社”“心灵互动贴心社”“小能人风采社”“快乐音符活动社”“金头脑研究社”。

“小机灵总管社”以人才双向选择洽谈会的方式引导少先队员竞聘少先队内岗位,并完善其工作职责。他们负责主持召开我校小少代会,选举每一届大队干部,研究并通过促进队员、大队发展的相关议案。每学年第二学期的“小辅导员”都要做好二年级学生入队前的教育工作。

“小鬼当家服务社”负责学校一日生活管理。“校园小当家”每个月都尽心尽力组织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文明引导员”对学校设施及同学的文明行为,都管理得井井有条;为了规范学生的一日生活,使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设计并实施了“一师附小积分换好礼”活动。“校园小救护”认真学习救护知识,学生中不小心发生了磕磕碰碰的事,准能看到他们无微不至地帮助、救护伤者的身影;每周卫生广播时间,他们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卫生常识、健康知识;“校园小园丁”爱花、护草,爱护每一个小生命,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护理学校的一草一木,下沉庭院中的小农田、乐耘楼四层的温室,校园中每一片草坪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

“心灵互动贴心社”在每个学期都开展“我想说老师”活动,从中教师听到了学生的心声,找到了与学生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每年教师节,社里的学生还开展“讲述我和老师的故事”“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到每年开学时,上百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投入了校园邮箱。开学后,他们走进教室、操场,走近伙伴,录制大量学生对教师的真情话语,剪辑后在教师节当天进行播放。他们还策划并主持每周心理广播“心灵驿站”“心灵魔典”“幽默百宝箱”“知心旋律”等栏目,为师生开启了快乐生活。每学期他们还在心理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以“快乐”为主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他们开展了“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分享快乐”“创造快乐”等活动,使师生充分感受快乐。他们还将师生撰写的《快乐的事》制成“快乐分享”“快乐绽放”两块展板进行展示。

“小能人风采社”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大眼睛广播台、英语自助餐、附小电视台是他们最重要的岗位。爱心交易会也是“小能人风采社”的品牌活动。从2003年至今已举办了十余届。“红通社”的小记者们眼光独到,总是第一时间把学校的新闻动态撰写成新闻稿件发往《北京少年报》。“小书虫”的读书心得也征服了市区专家,“读书小状元”就从他们中间诞生。

“快乐音符活动社”负责策划学校的大型文艺聚会。学校传统的“新年party”“六一快乐城堡”等活动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该社下设多个艺术团队,有快乐天使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武术队、跆拳道队,他们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大显身手。每年4月是我校的书画艺术节,社团的同学组织大家用灵巧的双手展示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每年5月音乐节会拉开序幕,他们又会以竞赛、汇演等方式组织师生参与活动,认真研讨曲目、设计动作、准备服装道具,各个环节都透露着他们的努力,每届音乐节汇演就是在这样自主、快乐的氛围中开始。

“金头脑研究社”下设小课题研究苑、小不点古诗苑、小博学读书苑、小笔头书画苑。每年10月的科技节、11月的读书节,每个学期的小课题研究活动、金点子拍卖会都为学生开动脑筋、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

除此,我校还结合社团活动制订了“一师附小小主人小体验”,即在附小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位学生要拥有“我当小引导员”“我当小干部”“我当小志愿者”“我当小园丁”等角色体验。这些活动为学生开辟了更多的实践空间。

四、效果分析

我校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增强了他们感悟快乐和幸福的能力。由于每位学生都是采取自主选择、自主申报的方式参与到社团工作中,且每个社团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决策、设计的,社团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求,又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使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社团不仅承载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责任,同时承担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重任,以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机会、提供舞台的义务。近年来,我校“快乐音符活动社”的学生曾到水立方、国安剧场、人民大会堂演出,首次赴美进行了文化交流活动,无论在友好学校的演出、交流与活动,还是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参观、游览,师生用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开放。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增强了责任意识,同时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教育者也逐渐意识到:学校要一如既往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成长、自主管理的环境,大胆地松开教师的手,让学生自己行走!

五、反思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学校要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奠定快乐人生的基础。今后,我校学生社团不仅要让学生在校园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更要引领学生从小学会关注社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第6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一、创新德育管理机制

1.强化班主任工作的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指导和培养,认真组织好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积极组织参加班主任成长节等活动。

2.加强德育科研,探索科学高效的学校德育管理方式。以案例分析为重点,开展德育专题研讨会—“至善”大讲堂,在交流中提升思想,分享经验。思考并着手编辑德育校本教材。

3.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为营造“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开创适应新形势的德育工作模式,我们将全面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学生成长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将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局面,并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安排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导师依据“平等对话,沟通交流,以情动情,以身促行,以导促学,塑造人格”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4.强化年级组在德育管理和育人中的核心作用,发挥优秀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认真探索年级、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推进管理自治,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初步形成自主德育特色。

二、抓好常规德育工作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创新方法,做好班级一日常规(出勤、大课间、仪表着装、课堂纪律、眼保操、教室包干区卫生、排队、用餐、住校生跑步、晚自习、校园秩序等)检查评比工作,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大力表扬表现突出的班级。进一步健全值勤制度,加强值勤要求和评比力度,提高值勤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2.开展各种形式专题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廉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挖掘节日文化,进行针对性教育。

以校园网站、橱窗专栏、班级黑板报等作为宣传阵地,激发学生向上向善,提升学生人文修养,树立正气。

认真组织大课间,开展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专兼职老师要做好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工作,要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提高学生意志力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全体教师要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特困生的预控、帮教和关心。

4.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全方位全时段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举行消防知识、急救知识讲座,举行逃生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救能力。

5.以人为本做好宿管工作。继续规范对住宿生的常规管理,培养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确保住宿生安全与稳定。常规管理重点抓好宿舍安全卫生、就寝纪律、宿舍风气、晚自习纪律等。班主任要深入宿舍时刻关注住校学生动态,要确立舍风正才能班风正的意识。舍管人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要关心学生生活,要做到24小时督查到位,及时解决问题。

第7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书院制育人模式;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施行,国家对于高等院校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这也带来了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间接的影响到了国家的富强程度。书院制教育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宏观指导下,指引了高校教育的前进发展方向。但是现今高校教育实行的扩招行为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导致了高校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原来的高校教育的教育对象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1];学校也由原来的制度管理转变为“以道德和法律进行约束”的方式进行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疏离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同时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的严重缺失以及不良好的人际关系都阻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作为新的高校教育模式。

一、现代书院与传统书院的区别

在古代的教育形式中,除了官学,就是书院。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一直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古代书院萌芽于唐朝末期,鼎盛于宋代和明朝时期。古代有四大书院,分别是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学院,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学院,位于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位于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这些书院就是传统的书院教育模式的代表。

而现代书院有别于上述书院,从教育形式、书院内涵到价值实现上都有较大的区别,现代的大学书院不仅注重教育形式,而且专注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这项改革作为现代高校创新的重要内容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其中包含很多方面,如对高校功能酌情增加和重新定位,对高校教育发展的目标进行调整等。

换言之,书院模式是与学院制相匹配的模式,它关注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学生的自主发展。书院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学生的发展[2],利用高校教育平台,利用和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方式,顺应时代环境的发展需求,开展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并丰富高校学生的社区生活,以期达到全面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自身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以书院制育人模式为主的现代书院时,它的前期筹划阶段以及它的工作进程中都要了解和把握各方面的情况,如经费的来源、指引的导师的师资数量、导生协同的力度等多个方面。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代需求相适应

当前的高校学生大部分为90后,他们成长的环境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点。信息大爆炸有利于他们对社会和自身形成一定的认知,思想开放渴望自由的特点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敢于说不,提出质疑并善于探究。他们对于新生事物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探索能力,能够自主的进行思考而不是盲听盲从。

基于高校学生的以上特点,国家对高职教育拟定了相关的政策,现代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人为本”,对高校学生采取通识教育模式,确立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大力培养学生主动创造、自主管理的能力。

(一)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高校的学生普遍拥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所以在专业的选择上采取自愿原则,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供学生选择。同时给学生提供去非本院系选课的权利,允许并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和规划自己的高校生活。在安排住宿时需要询问学生意愿,并确保拥有再次选择宿舍的权利。另外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图书室、阅览室以及允许学生开设社团来满足高校学生的爱好需求,为培养出德艺双馨、独立性强、自主性强的社会精英打好基础。

通识教育具有实用性[3],它可以协助书院育人模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更好的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传统教育可以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书院制育人模式则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让学生接受更为全面的综合教育。通识综合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还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进行理性的规划。

三、书院育人模式可以实现全环境育人的最终目标

现代书院强调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校园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过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进行了充分的体现。

(一)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为基本原则

在现代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加强社区教育为基础,从而达到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最终实现全环境育人。全环境育人要求在前期做好系统的规划,在实行过程中通过对服务项目的反馈来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激励措施来增加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宜过快,需要对节奏进行正确的把握。

(二)通过改革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需要将书院以及专业学院的作用结合起来,在建立书院制育人模式前期,必须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和项目管理,同时要将书院制育人模式涉及到的领导和教务人员的职务进行明确和细化,基于此细化的职责来明确工作流程,有效的应对改革中的出现的问题。

结束语

总之,利用书院制育人模式这种新兴的高校管理模式,结合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创造的能力,解决现代学院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朝登.书院管理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电子制作,2015(4):209-209,210.

[2] 陈文滨,刘敏泉,张燕等.构筑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 拓展高校德育有效途径――汕头大学“ATP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营”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1-24.

第8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创客空间 大学生 运营模式

引言

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活动的载体和实体平台,实现了创新从实验室和虚拟网络走向大众的第一步。如何在现有高校创客空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应我校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是创客空间建设的主要目的。合理创建并利用创客空间不仅有助于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逐步融入学生的教育培养中。该平台在总结当前现有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运营41 5创客空间尝试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

一、国内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掀起一股“创客”的新热潮。创客”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了一问个人制造实验室,为创新提供平台,使得发明创造不再受地点(如具有昂贵设备的实验室)和人群(如专业科研人员)的限制。它的发展掀起了个人设计和制造的浪潮,创客由此涌现。他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创客空间”也是从国外引入的概念,跟国内的众创空间有所不同,它更强调人们在一个集中的空间内动手创造东西,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和手工艺品等,它的概念被界定为:由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社群共同运营的工作坊,他们多关注计算机、机械、技术、科学、数字艺术或电子艺术等领域,他们能够在其中见面、社会化互动和合作。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为响应总理的号召,各高校如雨后春笋一般,也纷纷开始在校内建设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中心的“创客空间”。

二、自主创建校内创新平台――卧龙创客空间

依托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团队创建了卧龙创客空间。这是一个面向全校大学生的交流平台,每个学生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大家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最大作用。以参与者为核心,提供生动的案例、视频、活动、比赛和网络的资源共享,更好地扩增知识。该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创业集散地。创客空间可以提供实现创意和交流创意的思路,打造一个帮助大学生实现线上线下产品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人才与团队结合的社区平台。由此,带动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效整合从而创新资源。

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利用人才和资源,该平台本着以人为本,培养和发展一批横跨多学科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清楚地划分了卧龙创客空间的部门职能。管理小组将空间分为七个模块。分别为宣传模块,人才储备模块,活动模K,财务模块,创新实践模块,外部组织对接模块,信息模块。各模块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配合。

三、创客空间运营管理模式的特色

通过一年的时间,卧龙创客平台根据空间的运营状况不断的做出调整,探索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相比于其他高校现阶段的创客空间管理方式,该平台做出以下几点调整来适全应我校现状。

1.空间做“中介”向校内各组织输送人才。作为理科院校,我校分散有不同规模的各种兴趣小组,而拥有各种想法的同学们则需要更多被引荐的机会去接触它们。该平台除了在空间内自己发起组织兴趣小组,也将卧龙创客空间作为一条纽带,一头连接着分散在校内的各个兴趣小组,另一头则连接着各个年级不同层次的同学。该平台通过与各兴趣小组的合作为大家提供实践的机会,也为各小组不断发掘人才,实现双赢。卧龙创客空间与CM-Robot Club是两个独立的品牌,卧龙创客空间是做服务平台,目的是打造一个创新的服务平台、推广创客文化,而CM-Robot Club则是为了是为打造一个技术学习平台,这个平台需要较高的技术层次。两者由于为同一批人员创立,那么两者应该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服务、资源互补,卧龙创客空间因为有广大的受众面,可以为CM-Robot Club积聚人才、甄选人才,同时利用卧龙创客空间宣传和推广CM-Robot Club,那么卧龙创客空间可以利用CM-Robot Club的人才与资源开展各类活动来丰富空间的活动种类和内容,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活动。

2.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在运营创客空间期间,该平台多次到慧谷创意产业园区考察,同时也与部分入驻项目负责人沟通合作意向。其中,3D打印项目负责人愿意为该平台提供一定的工作实践机会。通过校企交流,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的优势,同时带动空间发展,形成输送人才-推广空间的良性循环。

3.人才储备管理。人才是空间的核心,为保障能够为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基数,该平台加入了人才储备小组。定期招募、培训、考核,保证空间输送人才的活力,培养一批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的横跨多学科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4.定期举办的创新实践活动。长期举办面向全校的创新实践活动,活动主题不做限制,但有相关负责人选出参考方向,有目的的招募人才。参与人同学即可将作品交至空间项目开发组,项目开发组完成作品的收集和备案工作后,将有效作品交至实践活动管理组。由管理组和人才考核组共同完成对作品的审核。对作品的审核过程中应对有价值有开发潜力的作品进行筛选,筛选出的作品上报老师或其他部门,得到许可后,可以与作品的负责人讨论项目立项的准备工作。同时,人才培训组应对受训人员作品的考核结果做出总结,确定下一步人才培训工作的调整方案,逐步完善培训的思路。

四、关于卧龙创客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创新源于实践,创新更多地是在实践中完成,以群众性科技学术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组织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科研训练等,积极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逐步构建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多元化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有力保证创新教育的开展与实施。鉴于此,管理团队结合实际做了如下的尝试,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前期,该平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就筹备第一次主题活动――关于“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校赛组队而言,由空间的运营人员做好了宣传文稿,而后发动平台运营管理人员进行宣传。该平台成员在前期通过运营人员自身的网络平台进行了大量的网络宣传,得到了很多的响应,报名人员远远超过预计人数。而活动的后期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参与人员来自不同专业,相应知识基础高低不一,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另外,我们发现在之后的延续设计中,逐步的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参与人员的后续积极性不高,超过半数的同学退出了该平台组织的活动。经过反思,管理团队发现活动前期准备存在一些漏洞。在宣传文稿的编写时,缺乏对活动细致的剖析,文稿不规范。在宣传方式方面,宣传方式单一,同时缺乏一个权威可靠的宣传媒体渠道。此外,忽略了线下宣传渠道的重要性,仅仅通过网络宣传的方式降低了活动的可靠性,也无法保证参与人员的态度和初哀。在活动的持续性的维护方面,持续出现的真空区,削弱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2.平台在后续和CM-RobDt开发了一个新的活动――创客约吧。为筹办活动,该平台与CM-Robot组建了临时的管理团队,一同组织。并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活动宣传平台的运营过于单调。由于该平台使用的是CM-Robot的官方微信平台端口,平台建设不足,在几期活动中,整个时间段的平台推送只有“创客约吧”的活动预告通知以及活动之后对本期活动的回顾,降低了活动的影响力,不利于平台发展。第二,管理团队人员冗杂,出现管理成员缺席活动的情况。反映负责人的不合理规划、以及成员对活动的不够重视和自身的自律性不强等问题。第三,活动呈现的模式单一,没有对活动进行持续的开发。活动流程固定和活动形式的单一性导致参与者缺乏参与活动的激情。第四,活动没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没能完全达到活动的目的。因为活动的进行达不到参加同学的需求,满足不了同学的需求,使得活动在持续的进行中,会出现参与过的同学流失,与该平台最初的设想背道而驰。

第9篇:学生自主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 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在课堂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界定。如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社会认知理论,他认为自主学习是:1、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就是关注自己的行为活动,并对所观察行为的发生强度或相应的频率进行记录;2、自我判断,就是预想的行为结果或要达到的目标与实际活动结果之间进行比较;3、自我反应,是在自我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

我国学者庞维国先生则认为自主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分别为学习的各方面和学习的过程。从学习的各方面来讲庞维国先生与齐莫曼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时间、学习物质和社会条件对自主学习进行判断的。从学习的整个过程上来讲,指学生能够做到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并且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总结。

二、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著名学者齐默曼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转换角色,懂得换位思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策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并着重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循环模式,该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初中、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从而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他认为自主学习模式包括:1、设置与策略计划,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分析评价、分析适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及策略,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学会学习;2、策略的执行与监控。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约束;3、对策略使用的效果进行监控,从监控中发现学习策略中的不足,进而改进策略。4、自我评价与监控,学生根据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评价。

我国学者周勇和董奇提出了关于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五大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寓于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尤其对于中小学的个别化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分层递进的指导策略, 根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新知识的理解能力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依次指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三、初中音乐自主课堂教学的优秀案例分析

1 案例简述

《当兵的人》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歌曲,课时为50分钟.

任务:学唱《当兵的人》并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

1.导入:运用教室里的多媒体,播放歌曲《为了谁》进行导入,使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聆听音乐,观看视频引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为谁创作的吗?

(提问学生后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这首歌是1998年抗洪时为军人谱写的歌曲。虽然我们时常能看见军人,但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军人,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当兵的人》(多媒体视频)

2.授课

学生聆听过一遍后,老师介绍时代背景,对词曲作者进行提问

学生:词作者王晓玲,曲作家臧云飞。

老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索《当兵的人》词曲作家有关的资料,并且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总结)

教师:王晓玲出生于1949年,歌词作家。河北定州人。1969年入伍,1984年起在战友歌舞团进行创作、代表作有《风雨兼程》、《三唱》等。臧云飞出生于1952年,作曲家。足迹河北清苑。1969年入伍,1979年在战友歌舞团进行创作。代表作有歌曲《珠穆朗玛》等。

3.聆听歌曲,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聆听歌曲。

老师:《当兵的人》是几拍子的歌曲?由几部分组成?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教师设立小组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相互合作、协调的能力)

(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最后老师总结)

老师:《当兵的人》是4/4拍的歌曲,由两段体构成(单二部曲式)。《当兵的人》这首歌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学唱歌曲

再次播放《当兵的人》,让学生小声跟唱,然后分小组自学歌曲(音频反复播放,以便于学生自学),最后以比赛的形式分组演唱歌曲。

5.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老师示范,学生模唱,注意学生的咬字,发音以及歌唱感情。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进行反复演唱。

6.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演唱,其余小组打分,评选本节课最佳小组。

7.布置作业

上网搜索和汶川地震有关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主题为“最可爱的人”的手抄报。下次上课时展示并进行评选。

2 案例分析

1.从音乐课程设计上,目标清晰,课程导入自然流畅,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当兵的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中设计了自主学习实施,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歌曲,分组讨论,分组评价等

2.从音乐教学过程上看,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课程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自主评价贯穿于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当中,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结性评价使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因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而且学生乐在其中,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