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在的外贸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年广交会参会人数和成交额的双双下滑,也意味着至少到明年,中国的整体外贸形势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要完成全年增长10%的目标基本不可能。
首先,在发达国家中,目前美国的形势最好,三季度增长在2%以上,而失业率首次掉到8%以下,但要期待美国的消费仍然维持在70%以上的比例也是不现实的,美国在努力恢复增长的同时,也在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改变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的弊病。尽管美国取代欧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出口大国,但要维持以前的出口增长量,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基本不可能。
其次,欧盟因为欧债危机迄今没有拿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危险的警报仍然没有解除。欧盟要想从欧债危机的大泥潭走出来,最乐观的估计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曾经作为中国第一出口目的地的欧盟不可能为中国出口的增长贡献太多。
第三,过去10余年,中国受益于加入世贸组织的“入世红利”,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6207.7亿美元增至36418.6亿美元,年均增长21.7%,较同期全球贸易额年均约9%的增速高出1倍多,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以今年的外贸目标为例,如果要完成10%的目标,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广东一个省都要达到近29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209%,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基于此,笔者认为,本届广交会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自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必须从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依靠内需的重大决策以来,摆脱对高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提高消费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以来,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学界,都将之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国内需求通常会成为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尤其如此。这是改变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基本国策。
年是公司管理、经营、发展三大转折的一年,在集团公司“三足鼎立”的工作要求下,以“三个中心”为中心,大力开展经营工作。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物流贸易工作开展中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总结前段时间物流贸易工作的不足、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1、对贸易工作的思路理解还不够清,有部分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思想和思路上,没有从根本上完全转变思路。
原因分析:这是由于贸易工作的刚刚开展,本人从思路转变上都与现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物流贸易由对内贸易到对外贸易的转变上。
整改措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迅速转变工作思路,从公司历次的经营贸易专题会上找到路子。还要与部门内其他跑的快的同事多进行沟通交流,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2、在物流贸易工作的开展上,还是局限在江门、局限在广东范围,没有走出去的思想。
原因分析:从思想上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没有在新的形势下找到新的路子,才没能够走出去,走的更快。
整改措施:要抛弃以前传统的思维方式方法,用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思路开展工作。不但要有走向全国的思想,熟悉全国各地的道路交通、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甚至空运,要在目前的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还要利用外贸上国际远洋运输的契机,走向世界。
二、物流经营贸易工作开展及下步思路
物流贸易工作分两大块,一是对内贸易工作,一是对外贸易工作。
对内贸易工作,从三大方面展开,一是进一步整合公司现有物流资源优势,公司小车使用上采取内部买卖制的经营方式。二是对销售、供应以及经营的船运工作,充分利用社会回头船,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产品优势。三是我公司拖车的条件成熟后,外贸柜由我们自己托运,降低外贸成本费用。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乐观。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改革不能适应我国外贸发展形势的需要。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尽管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来说,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培养能服务于进出口生产型或贸易型中小企业,从事外贸营销、外贸跟单、外贸制单、报检报关、国际货运、跨境电商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外贸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体系中缺少跨境电商方面的内容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于2017年5月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为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传统进出易额。和传统进出口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在成本节约、信息公开、信息传播、支付的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迅速进入海外市场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同时也为我国知名品牌提升国际知名度及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进行及时地补充,而且跨境电商实训的环境大多是进行软件模拟,缺少真实项目的支撑,同时课程的内容相对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显得较为滞后。
2.2课程之间存在内容重复和矛盾现象
在课程标准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标准大多由授课教师本人来制定和修订的,而课程标准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与工作经验来制定和修订的,由于课程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导致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中,其内容会涉及海运提单、运输方式、货运保险、结算工具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其他课程如国际货运、外贸跟单、报关报检等课程中往往也会涉及。再比如,有的课程将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界定为开证人、开证行和受益人三方,而有的课程将信用证的基本当事人界定为开证人、开证行、受益人和通知行四方,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对此作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显然,授课教师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和矛盾,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由于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体制和制度变化较大,如果课程内容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就会导致学生所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不能适应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比如,根据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2009版)规定,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索赔时效为从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算,最多不超过二年。但是目前的大多数教材的相关内容没有进行修改。再如,自2012年8月起,我国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方式,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 销手续。而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仍然包含出口收汇核销的内容。2013年5月,国务院了《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从业注册”;与此同时,《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也作了相应的修订。这些内容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4授课教师外贸实践经验不足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注重对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其专业课程的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既要求授课教师拥有较深厚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贸外语水平,又要求有较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然而,承担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就承担专业课的教学,这些教师大多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往往缺乏外贸实践经验。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对于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从外贸专业教材的阅读中体会外贸工作的情景,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5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一般会安排一到两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外贸企业往往处于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考虑,而且由于一家外贸企业短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导致了学生在实践环节很难接触到相对真实的进出口业务。所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基于外贸业务的模拟或仿真软件实训。由于学生缺乏对真实进出口贸易的感性认识,对专业教学中涉及的贸易术语、结算工具和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报关报检等业务环节和具体的业务操作也就缺少真实的了解和理性的感悟,从而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3.1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国际贸易”大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形式,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适应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标准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有选择地补充跨境电商方面的课程,如跨境电商操作、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等,同时把真实的项目融入跨境电商及其实训内容中,并根据跨境电商的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
3.2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制定和修订各门课程标准,应依据职业标准和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对进出口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国际贸易专业负责人进行协调,对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加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者之间的沟通,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明确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注意课程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使专业课程内容上做到无缝对接,确保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3.3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和外贸发展形势相适应
针对外贸形势发展变化较大而教材内容更新较慢的特点,授课教师应养成平时多关注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体制和制度的习惯,经常关注国际商会、贸促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保险业协会、银行业协会等机构和部门的有关信息,学习最新国际贸易相关的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外贸业务和体制的变化,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始终使教学内容和外贸发展形势相适应,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3.4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真正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教学研讨和培训,使教师在提高理论知识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其熟练掌握真实的进出口流程和业务操作,并严格执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考评制度,杜绝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形式化;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外贸技能竞赛,在指导活动中锻炼和培养教师的外贸实践能力。
3.5加强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实践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由于大多数外贸企业安排的人员有限,所以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和多家外贸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这样学生到意向性企业顶岗实习就会接触到真实的外贸业务,实践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二是轮岗实习。由于外贸企业有不同的实习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等,这样学生通过不同岗位的轮换实习,就会有不同岗位的实习体验。三是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和实训教材。
参考文献
[1]乔哲,张彦玲,胡文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职教论坛,2015,(11).
[2]李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群建设构想[J].对外经贸,2014,(10).
[3]钱华生.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在2009年第三季度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好转的带动,企业自身得到了快速的恢复与发展,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2010年1月至2月份,广东省进出口总额4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快速的经济回升产生了大量的职位需求。受益于此,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而截止于2010年5月的就业情况调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共有212名,其中已就业的人数有185人,就业率为87.6%,总体就业形势良好。而在就业人群当中,从事文员职务(占25%)、外贸跟单(占55%),而从事中英文翻译、公关策划人员不多,这些职位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和专业技能明显比公司文员、秘书等要求更高,也需要更为专业的知识,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适合在基层从事文秘或与外贸相关的工作, 如外贸跟单、报关、外贸业务员等相关职位。而与此同时,受到国内外包服务OPI业务的高速增长,从事OPI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比往年增长了48%。虽然有良好的就业形势,但依然出现了有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同时找不到合适人才的情况,供需关系找不到准确的接口。
二、影响商务英语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分析
1、课程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要根据市场要求而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综合性英语人才。虽然现有教学设计上,积极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但是现时,整体的课程设计依然不能与市场需求接轨,与本科的课程设计与培养目标重叠较为严重,主要是以学生英语和商务知识的积累,忽略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优势的培养, 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所需的有所差别。
2、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不足。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个人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 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 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但现在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些问题:(1)缺乏专业性师资队伍,现在师资队伍当中,以刚入校的年轻辅导员作为师资队伍的主力,存在着社会经验少,工作经历不足等问题,在质量上不能完全保证工作效果。(2)缺少连续性的指导,由于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对职业规划有不同的认识,但在实际过程当中,教师只能在课程当上,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修正,降低了职业规划的效果。(3)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由于教师的社会经历较少,在专业课程当中,往往还主要是以专业学习为重点,没有把市场信息,实际需求的信息溶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往往就造成了同学缺乏对市场的认识,在做职业规划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变化,因而就造成了求职目标与市场的无法接轨。
3、毕业生就业心态问题。(1)学生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能根据自身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依然停留在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观念上,对专业以及市场的把握不够。(2)就业观念落后,普遍存在狭隘的就业观念。例如对专升本的执着,有部分就业难的同学,并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不能就业,而是个人坚持进行专升本,而放弃很多很好的就业机会,而当完成了本科学业后,由于就业形势的变化,反而造成了自身就业难的困局。(3)岗位群不明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综合性英语人才。因而在进行求职时,同学会发现自己可以应聘文员,外贸业务,秘书等多种岗位,而这时同学们反而在这过程当中迷失了求职方向,不知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职位更有利自己的发展,缺少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羊群心理,在每一年的求职过程当中,12月份,从事外贸,秘书,文员,客服等职位的比例相对比较平均,而当到了次年7月份的就业情况统计的时候会发展,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人员比较会大幅度增加,这是由于在这段时间当中,毕业生当中,通过交流进行了相互工作的比较,往往不顾自身能力水平,而坚持放弃现在的岗位选择薪金水平较高的外贸职位,但此部分的毕业生在日后的发展往往不如理想。
三、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发展趋势
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受经济因素影响非常之大,另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化,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一方面科学性设置课程。课程设置要坚持学科方向明确、体系合理, 注重基础和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确保学生具有良好英语语言基础和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另外,应设立一些专门的培训系列的培训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选修,细分就业方向,根据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方向,可以设立以下两类修选性质课程 :
(1)专业学问及技能课程。商务英语的同学比较希望能进入外企工作,而外企门难进的原由,一是外资企业对毕业生质素要求很高。一般都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相熟相关领域的业务;二是外语是进入外企的最“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外资企业需求人员往往不仅要控制好言语工具,并且要具备某方面的专业学问或技能,诸如金融,管理,贸易,法律或是计算机、通信等使用技术。外语人才必需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才能顺应未来市场的要求。
人民币升值影响将继续
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下降2.8%,与日本贸易额下降8.9%。而5月份,中国出口1.14万亿元,增长1%;进口1.01万亿元,下降0.3%。这与4月份出口增长14.7%、进口增长16.8%的数据相比差距甚远。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6月18日举行的商务部新闻会上表示,前四个月我国出口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去年以来实施的外贸稳定政策和部分外需市场的回暖,但是这些有利因素到了5月份就基本消化殆尽。而影响出口增幅大幅下调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由于出口利润空间大幅收窄,企业经营信心不足,有单不敢接的现象已经很突出。
他透露,近期商务部就当前外贸形势向1000多家企业做了问卷调查,共收到1015家企业反馈,这些企业的出口额大约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调查显示,在回答当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中,73.4%的企业认为是人民币升值,选择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企业占72.6%。有83.7%的企业反映出口利润下降,50.7%的企业订单减少,38.1%的企业只敢接短单,不敢接长单。
“这些受访企业的平均出口利润率不足3%,有26.8%的企业出现出口亏损,多达85.5%的企业表示希望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沈丹阳预计,这样的情况不仅直接影响了5月份出口的增速,接下来还会对今后数月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他表示,全年外贸总体形势比较严峻,要实现预期的宏观目标要克服很多困难。
企业各自出招求逆袭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数量,导致利润下降。虽说人民币升值已有先例,但今年快速的飙升速度依然让企业感觉受不了。在采访中,广东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几乎“一边倒”地表示非常无奈,企业接单变得更加谨慎,为此降低再降低外单份额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从客户询价到公司报价、从定金到位再到工厂交单,服装订单的周期至少需要两个月,如果汇率变化过快,外贸企业将承受较大的汇率风险。以一个100万美元的订单为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是1:6.2时接单,但到交单时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到了1:6.1左右,因汇率波动的损失将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广州某服装外贸企业负责人张总如是说道。
深圳市维泰斯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祥金表示,“目前维泰斯家纺外贸经营份额占整体经营的六成以上,因此受人民币升值影响非常大,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地压缩,加之原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各方面因素,企业生存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被两面夹击:内部劳动力、原料等总体成本上升,外部人民币升值冲击、没有价格优势,这样一来外单客户本就不好做,而当我们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仅有的一点微利又马上被人民币升值的差额亏掉,这简直是一种慢性扼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装企业老总叫苦不已。
而东莞、佛山一些企业甚至直言,超过一年的订单不接,必须要缩短订单的期限,比如三个月之内的订单,让资金回笼得以保证正常运作。对时间跨度较长的订单,情愿不成交也不要再冒风险。
“纺织服装企业要发展,顺势而变很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市白云区裘皮协会会长林润生说道。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尽管颇为受挫,但务实而进取的企业精神也在他们身上充分表现出来。他们对内调整产业结构、人力结构以及充分调动资产结构;对外大胆走出去、积极寻求海外客户,或调整战略转内销,并铺开电商渠道,由内及外的增加企业附加值,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服装外贸企业张总表示,他们的做法是提高对客户的报价,并尽量改成人民币或者欧元结账,同时调整客商来源,比如以往多做美国客商的,现在则转向印尼或者巴基斯坦,尽可能回避升值风险或者降低汇率损失。
维泰斯的应对之策是在企业内部调整组织架构,精简人才和劳动力组成;在市场策略上实施多元化发展,同时投入更多的力度做内销市场,像目前维泰斯已增加了20%的投入用于电商发展;而面对国际客户,维泰斯欧美客户的产品还是以贴牌生产为主,但对于中东、俄罗斯以及内销的客户,维泰斯已经积极推广自主品牌,用创意和设计来整合营销。
但近期美国的经济数据可能会告诉你一些真实的情况。美国商务部宣布:“随着批发商重新增加机械及其他耐用品的库存量,美国5月批发库存环比增长0.5%,符合市场预期。库存虽在上涨,但批发销售环比减少0.3%,为14个月以来的首次下降。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这说明美国市场商业库存还在持续增加,这也是中国出口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出现批发零售的持续下降,那补库存的动作随时可能停滞,那时就是中国出口增速再度下滑的时候。
其实,中国出口快速上升大致有四个原因:第一,发达国家补库存,这是金融危机过程中“去库存”之后的必然行为;第二,发达国家的消费在停顿了近两年时间之后,确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第三,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预期,使得许多企业赶在税率变化前加紧出口;第四,口红效应――就是说,当奢侈品消费大幅滑落的同时,人们增加了对中国生产的中低端商品的需求,尤其是那些一般性的耐用消费品、服装鞋帽等生活必需品。
但是,这样的现象是暂时的还是趋势性的?我认为是暂时的。昨天我看到美国人对商务部数据的分析,他们认为,5月批发销售下滑是最新一个佐证经济复苏可能在下半年失去动力的不利数据,销售疲软可能导致企业不愿增加订单,这将转化为制造业产出的增速下降甚至萎缩。
与此同时,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日前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美国经济或许正在经历“暂停”。他认为,无法预测所谓“双底衰退”发生的几率,当然存在这种可能性。
除了销售疲软之外,最近支持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的数据实在太多了。美国劳工部的报告指出:今年6月份,美国公司招聘8.3万人,低于经济学家预期。该报告涵盖了住房和制造业一个月来的数据,都显示经济放缓。
不对呀。美国的失业率不是在下降吗?从去年底的10.3%降到今年6月份的9.5%不是吗?是的。但美国报道说,失业率下降的原因是超过50万失业人员放弃寻找工作,而按官方统计方法,这些人不算作“失业”。
昨天又有报道说,美国地方政府一直都在裁员。上半年已经失去了9.5万个就业岗位,今年下半年,各级地方政府还将裁员15.2万人。美国预算与政策优先安排研究中心估计,如果算上与地方政府有合作业务公司的情况,今年总共90万人将因地方政府财政吃紧而下岗。
同时,美国的ISM制造业指数和非制造业指数都有回落的迹象,房屋销售数据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平台整理,又有再下一个台阶的可能。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对现在的外贸情况过于乐观,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只能把这种高速上涨视为报复性的“反弹”,而绝不可以当作“反转”。不过,我希望“口红效应”可以强化中国商品需求。所以,对中国的出口形势也无需过于悲观。值得注意的是进口,为什么进口会如此大幅度地上涨,都去买了什么?是不是会因为进口量激增,而使得中国企业开工不足,使得产能进一步过剩?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贸跟单能力;能力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6.36.199
近年来,随着国际外贸形势变化,我国传统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减弱,进出口企业对外贸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跟单作为进出口中最基本的岗位,一直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的主要工作,而高职学院的毕业生在校时更多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合同履行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跟单能力较弱,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1 企业对外贸跟单人员的能力要求
1.1 专业知识能力
跟单员跟踪外贸合同执行进度的岗位。业务员和外商签了合同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收不回货款,需要外贸业务员具备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不仅了解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国家的外贸管制措施;熟练掌握报关报检、货物运输与保险知识;对于工厂的生产管理、商品学基本理论、商品销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需要有一定程度了解。在基本能力上,需要有一定英语基础,具备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可以处理好各种单据,这样才有能力协调好工厂、企业及客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进出口订单更顺利地履行。
1.2 综合业务能力
跟单员除了需要懂业务流程、单证、生产管理的知识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综合业务能力。首先,要有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能处理好与客户、上级、同事、工厂的关系。其次,要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外贸公司的跟单员工作中首先面临的就是选择加工工厂,跟单员要能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准确判断工厂经营条件、财务状况及生产能力,最终为企业选择到合适的供应商。最后,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得当。在进出口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生产中制订生产计划后,生产设备老化导致不能全部投产,原材料供应商没有按时交货,导致不能按原计划按时完成订单。跟单员要有责任心,及时了解订单的状态,发现问题后能迅速反应,做出加班,增加工作人员,或者外包外协等解决措施。
2 高职院校外贸跟单能力培养现状
2.1 对学生综合业务能力培养不够
学校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协调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相对欠缺。根据进出口用人单位的反馈,他们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比如原材料的采购,一种产品设计多种原材料,一个订单可能有不同的颜色,订单在执行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客户要增加或减少数量的情况。跟单员对于订单中临时出现的这些状况,不能及时和工厂及工人沟通,对数字缺乏分析和统计的能力,导致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
特别是在生产进度的跟进环节,有的车间管理不够规范,货期经常不准,质量也不稳定,跟单员如果缺乏责任心,跟进不够紧密,到交货时间才发现货物的生产根本无法完成,造成对客户的不好影响。
2.2 产品知识比较欠缺
跟单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产品知识。了解生产所需原材料成分及特点,知道产品的款式、质量。比如对于纺织品面料有针织、梭织不同种类,相对应的织造机器及质量检测指标都不同,还有很多产品专业的术语和要求。对于机电产品、农产品等的欧盟美国等有非常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出口时各项指标都要达到相关的标准,才能正常结汇。也就要求学生需要熟悉产品的质量指标,及其国际对于不同商品的各种认证。而现在的高职课程教学中,一般都没有开设专业的产品知识的课程,老师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也很难上好产品知识的课程。所以学生进入跟单员工作岗位时,经常拿到订单后,对于订单上的产品的各方面要求理解存在难度,也直接影响到订单的执行。
2.3 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较弱
外贸跟单是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岗位,需要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外贸跟单相关软件为学生提供外贸跟单仿真环境,让学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是寻找和外贸企业合作的机会,建立校外认识实训、综合实训基地。在相应教学内容讲授中,能让学生在企业的工厂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亲自体验工厂生产的各种环节。而对于很多高职院校而言,实训软件比较滞后,软件本身的局限,也不可能模拟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很多内陆的学校而言更有难度,容纳的学生有限或者形同虚设,导致更多的都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到了跟单工作岗位以后,对于很多工作无从下手。
3 提高学生外贸跟单能力的对策
3.1 增强责任心及业务能力的培养
产品的质量好坏的因素很多,从主观上来说:包括染厂的管理,染厂的设备及原材料的好坏,但从客观上来看,涉及一个工厂员工的素质及跟单员的责任心问题。只要跟单员有很强的责任心,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及早发现问题,产生疵品的可能性也能减小。从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很多企业反应现在的毕业生责任心不是很重,对于交代的工作存在无所谓态度,没有把订单跟到底的责任心。对于很多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专业知识不够造成的,更多是责任心不强的原因所导致的。
跟单员的工作非常繁杂,一个订单从执行到完毕的时间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并且很多跟单员同时手头上很多个订单在执行,涉及不同客户不同产品,为了让工作更高效,避免疏忽造成的失误,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可以根据工作流程建立表格,每做好一项就记录一下完成时间和完成情况。这样不容易出错,也能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另外还可以采用按订单跟催,将订购单按日期顺序排列好,提前一定时间进行跟催等方法。
3.2 提高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跟单员是外贸业务员与供应商之间联系的桥梁,只有熟悉了产品,才可以在双方之间起到沟通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产品学知识的讲授,特别是纺织品、机电产品等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的大类出口产品,进行重点的学习。要学生基本能够分析出面料的成分:是全涤、全棉、还是麻棉,了解整个印花、染色的生产流程及各印染机械的相关原理。知道色差、缩水率。扣路、露白等产生的原因怎么样去避免,出现问题后,怎么样去返修。
针对跟单员对产品的熟悉度不够的问题。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重点学习难度较大的纺织品、机电产品知识,针对地方经济特色的出口量大的产品知识进行学习。可以建立产品的样品室,让学生多去样品室熟悉产品。另外也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工厂车间参观产品生产。了解每一个生产的步骤,熟悉生产产品的细节,这样有利于跟单员了解生产工艺,对以后跟进类似产品的订单也有很大的帮助。
3.3 拓展实训空间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通过外贸跟单模拟实软件完善实训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实训软件中把外贸跟单全过程电子化演绎,让学生充当一家外贸企业见习跟单员角色,通过对各类不同场景模拟实现实习过程的仿真化操作。加入各种模拟操作工具,结合具体纺织品,有不同的场景演绎、角色扮演、具体的流程实习、步骤操作等教学模拟手段。以外贸订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将纺织品外贸跟单全过程分为很多个具体的任务,每个任务又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较好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聘用企业的专家来学校上课,或者增加在校教师的企业实习经历,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4 通过课赛衔接进一步推进跟单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的职业技能大赛在引领专业建设、促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方面有明显效果。
2015年11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五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于苏州大学举行,让学生结合具体合同订单进行全程的跟单操作,全国有48所高校参加,使大赛不仅仅是各院校学生之间的比拼,更成为各院校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
在外贸跟单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努力使课程教学与技能大赛衔接,使教学和技能大赛互相促进,在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上力求与技能大赛对接,更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兰兰,李亮亮.浅议外贸跟单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国际经贸,2014(12).
1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我国经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带来了我国GDP增加,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所产生的经济问题,是一味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泡沫化,经济发展停滞化和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带来来的国内投资环境恶化,产能过剩致使经济发展再次陷入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物价水平的上升
自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大额投资以来,我国物价开始上升,人民深切的感受到日常蔬菜,食品价格上升。国务院公布十六条后的数天内,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今年11月份,物价控制在了同期的4.1%,物价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投资环境的恶化
随着国内物价的不断上升,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不断上调,国内投资热潮不断降温,投资环境也逐渐恶化,股市也随着4万亿投资热潮的逐渐退出而进入下降调整阶段,房地产随着政府的调控,资金链也面临严峻考验,中国经济发展在国内环境上困难重重。
1.3对外贸易的严重萎缩
11月以来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额创新低,主要表现在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比2010年明显回落,我国对外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税费较重,盈利空间缩小和融资困难的局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对经营状况的预期更为谨慎。再加上更为困难的投资环境,这对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
2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2.1我国企业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并有越演越烈之势
经济危机下,全球资本市场逐渐萎缩,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不断显现。在以金融危机始发的美国,金融业市值蒸发已经接近20世纪初的经济危机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均采取较为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具体包括通过政府的采购国内货物产品,与此同时限制其他国家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以达到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护国内企业正常发展的目的;与我国贸易较为密切的发展中国印度也处于保护本国经济的目的,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了分类的管理,比如限制医药相关的产品以及儿童玩具等,从而有利于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较好稳定的发展;而国际贸易的直接参与者大型跨国公司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也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对产品,以及服务的规格制定了一系列相对苛刻的规定。这些都这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国从事外贸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发展速度降低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企业起着主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20%以上,同时应该看到,外贸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我国加入WTO以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增速较为明显,一般保持在20%左右。但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相关贸易政策的出台,我国出口贸易摩擦不段,贸易壁垒重重,贸易出口大幅度萎缩,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额度急剧下滑,我国外贸企业对美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出现生存危机。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上年放缓7.9%。各个行业均出现明显下滑趋势。
2.3我国外贸企业融资缺口扩大,出口收款困难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各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远低于2007年的同期水平,贷款规模的缩小,对这些中小企业的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融资困难,很多中小企业因此而倒闭。同时,从外因来看,外贸企业出口商品还面临着货款收回的困难,包括货款收回的额度和收回的时间上都比预定的大打折扣,根据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估算,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企业收款等待时间增加,索赔额度也明显增长。由于银行收紧银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很多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2.4国内大量中小外贸企业倒闭
国内出口中小企业在面对这次金融危机时候准备不足,而且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成本控制以及价格制定上都丧失了竞争力,这导致以出口为主的贸易企业利润急剧下滑,两方面导致外贸企业难以生存下去,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倒闭潮更为明显,相伴随的国内劳动力失业、投资资金面临收回的风险等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开始于美国,美国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出口国,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美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以下将探讨我国外贸与这次金融危机的关联效应。
3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2007~2009年之间,虽然受到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两国贸易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相关性保持在0.174以上,美国始终作为我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国之一,美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外贸出口的情况,和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并通过以下渠道加速传播:其一,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随着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国内经济资金链吃紧,部分房地产资金出现断裂,政府处于免于经济崩溃的考虑,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计划,并向国内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8000亿美元的救济资金出台,启动了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资金的大幕。而这些资金并没有像投放时政府所想的那样,流入资金紧缺的房地产等部门,而大部分流入到了其他行业和市场,这就意味着引起局部的通货膨胀,向市场注资的各国同时也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压力,流动性紧缩和过剩,经济产生剧烈的波动,这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成本难以控制等挑战。其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以及引发的问题。危机爆发初期,美国为转嫁国内经济颓势,提出人民币币值低估言论,再加上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空前增大。由于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各国游资涌入我国市场,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产生结构性通胀的动力。我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了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利率,这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或者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内外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4我国外贸企业面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且波及面较广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力争使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影响降低到最小;世界各国也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需要共同努力解决所面临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虽然在短期内难以复苏起来,但就我国外贸行业来说,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落实并实行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4.1宏观方面的政策
其一,制定拉动内需措施,发展外贸所需的基础保障。全球经济市场的不景气,对外贸易发展困难重重。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了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的措施,并以此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为扩大内需,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少国内经济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性,拓宽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生存空间,同时保证政府出台的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落实在实处。国内市场的开拓和政府的扶持是外贸企业发展的保障。其二,切实加强对外经贸政策的落实。考虑到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资金承受能力,政府运用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注重局部的调控优势,而货币政策负责协调全局。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面对全局的形势上进行间接和全面的调控,并在稳定物价,防治危机传导和引导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在区域协调上,做好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协调合作,同时在产业转移上,把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带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其三,加强和国际间的合作和沟通,发挥互利共赢的机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经济政治密不可分,各国只有本着互利共赢的目的,目标达成一致,通力协作,共同构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合作框架。具体上,做好对美国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密切和欧洲、亚洲等国家合作,共同面对,以防美国经济问题对其他地区扩散;作为我国政府来说,稳定我国货币的币值,防止国内经济产生大的波动,严防美国转嫁危机的传导机制,以达到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并且使我国对外贸易有着相对宽松的国内经济环境。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协调,为解决贸易摩擦建立磋商机制,有效规避不平等贸易规则。
4.2面对危机,我国外贸企业微观举措
首先,在竞争环境中,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国货币紧缩,流动性减弱,购买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恶劣国际贸易环境,要做好贸易工作,必须要控制好产品的成本,提高竞争力。其中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利用现在的通信网络优势,降低信息的搜集成本和采购成本,并以此促成网上交易。其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外贸企业的人力管理和薪酬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的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外贸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其三是利用我国人力资本的优势,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部转移。其次,做好结构调整,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需求具有多样性,而且商品不同,其需求弹性也相差各异,金融危机中,中高收入水平中的生活必需品所受影响不大,而相对中低收入阶层来说,影响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外贸企业要做好国际市场上需求的动态,把握市场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具体要做好及时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延伸服务的产业链条。同时应开发新产品,满足新兴市场的产品需求。最后在全球市场上,要做好新市场的开拓和老市场的维护,在国际市场上做到游刃有余。
关键词: 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13.7
1 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
(1)金融危机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由美国次贷“多米诺骨牌”倒塌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为负增长3.8%,创下了27年来单季降幅最大的纪录;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在2008年亏损280亿英镑,创下英国企业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花旗银行与美林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分别出现82.9亿美元和153.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花旗银行面临被肢解命运。如果说次贷危机第一阶段是从产品危机转化为产业危机、行业危机进而形成世界范围金融大海啸的话,那么次贷危机第二阶段的最主要特点则是由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经济危机,并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和持续的破坏性影响。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具有颠覆性、全面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它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它对世界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2)全球金融危机颠覆了过度泛滥的金融创新模式。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创新的泛滥导致信用的滥用。在金融创新的旗帜下,金融衍生品泛滥无度,与经济本体发生了重大偏离。创新的红利被拿走了,创新的风险却留给了市场。过度金融化、过度证券化、过度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种下了一个个无法割舍的毒瘤,最后出来收拾残局的却只能是政府和纳税人。次贷危机不仅导致了美国投行甚至华尔街的震荡,也给整个世界的金融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修复的重大灾难,这种灾难的最直接承受者不仅是美国,而是整个世界。
(3)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寒三日也非一日能够解冻。尽管世界各国救市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救市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如果把这些救市措施本身的负面作用也考虑进来,那么世界经济所面临的状况就会更加严峻。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演变中还会出现新的危机源,危机本身也会出现新的表现形式。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全球金融危机还主要出现在次贷领域,但优质贷款的危机也已经若隐若现。如果危机深化的过程不能得到有效阻止,那么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与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源就可能会进一步扩散,整个金融体系就可能会面临更严重也更剧烈的动荡局面。
2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1)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速增长。
2008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依然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1―9月,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
(2)外贸领域面临的问题较为严峻。
①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净出口贡献率降低。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新兴经济体发展也受到拖累,其中俄罗斯股市大幅下跌,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印度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减速;越南、印尼等金融市场动荡,经济运行波动较大。1~9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234亿美元,增长14.7%,同比下降69.8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244亿美元,增长43.1%,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869亿美元,增长28.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中国对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出口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2008年出口下滑趋势。
②进出口实际增速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2008年中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中国长期实施外贸导向型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扩大出口,相应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二是过去人民币实际价值长期被低估,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低廉,“中国制造”产品性价比高,导致出口数量迅速扩张。三是工业制品出口比重上升,不但没有改善贸易条件,反而起到了恶化作用。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目前主要工业出口品种为附加值低的纺织品、家用电器等,而进口产品主要是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源、能源产品。以上因素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表现并不明显,而在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凸显。
③企业经营压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降低。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银行利率提高等方面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整体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利润严重降低的局面。具体表现为: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国际议价能力差,在下调出口退税、汇率升值背景下,出现大面积破产倒闭现象。其中,玩具行业已经有3631家出口商破产,约占总数的52.7%。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较多,企业倒闭、出口放缓,对社会就业形成了严重压力。二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由于原材料、零部件进口价格增长幅度高于加工制成品出口销售价格增长幅度,企业利润被压缩;另一方面受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经营活动受限。这导致部分沿海地区如广东省等大量加工贸易企业被迫停产,加工贸易增长速度持续减缓。
3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
(2)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
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这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
(3)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9个百分点。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4 中国如何应对危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当前,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危”中有“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要处理好保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一方面,当务之急是防止经济严重下滑,确保经济增长在8%以上。另一方面,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好事,是机遇,使我们过去长期靠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不能再继续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费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同时包括价格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都应进行调整。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贯彻结构调整意图,这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最大的挑战。
(2)要把握扩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机遇。
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历史性机遇。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被“逼”着解放思想,搞改革开放,想方设法谋发展。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一次“逼”着我们解放思想,采取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如果处理得好,会“逼”出一个经济增长新格局,“逼”出一个大好的国内消费市场。当然,这需要时间。今明两年世界经济最好的可能是在衰退中复苏。我国经济只要内需市场繁荣,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对此,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和信心。
(3)要把握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性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60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暴露无遗,给了我们清醒的认识。2008年11月结束的世界经济首脑峰会,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鉴于我国这30年财富的积累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世界迫切需要我们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我们也需要参与。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历史机遇,恰恰是我国经济今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综上所述,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危中见机,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 夏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党建研究,国际经济评论,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