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理、合规、合法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越来越关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时所消耗的无偿性、单一性公众资源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2012年颁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构建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框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则、主要任务都有明确规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则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和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由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差,领导重视不够。现行财务环境下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正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对财务风险意识不足、财务行为把关不严的现象。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监督制度也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工作无序。另外,还有些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过度掌控干涉,导致相关人员无法按规定程序执行,致使财务职能作用发挥缺失,影响单位财务的规范管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单位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先进的理念难以引入到单位内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长期停留于表面,难以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两者脱节现象严重,使得单位的业务开展能力下降,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二)预算管理薄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较薄弱,单位预算管理不系统、不科学,存在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定制模糊的开支标准,预算审批制度不规范等现象。预算编制与财务管理执行的分离,资金的用途被随意的分配,使得单位的财务决算不真实,不少单位年终决算与预算脱节,无法体现出预算管理的财务使用规划与管控作用。财务部门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经费开支与预算执行未能做到跟踪分析,追加预算时有发生,预算的监督约束作用难以发挥。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另外,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且权责不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占很大比重。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财产清查制度也不严谨,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的清理和盘点,无法及时把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纰漏问题,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与实存数不符,出现固定资产毁损、丢失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责任制不健全,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部门间的资产挪用未经审批便擅自进行以及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和变卖不按流程操作,不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四)内部审计不独立、不客观。财务与审计职务不分离,导致财务监督与管控效能弱化。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职或由审计业务不精的人员担任,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未与工作实际、预算控制标准相结合,未对各经费开支项目进行追根溯源,未达到保证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目的,不能根据审计结果提出问题及管理建议,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管理约束体系,财务监督力度不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确立责任主体意识。领导应认识到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地位,培养内控意识,营造内控管理氛围,扩大内部控制在单位的影响力,重视财务管理对辅助决策和过程控制的作用,支持财务部门开展工作。管理层应加强学习,增强对相关政策法规、上级文件精神的掌握,了解基本财务管理知识,增强自身的敏锐度、洞察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任用有资质有能力的会计人员。
(二)合理编制基层预算,强化预算管理。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预算做了规定,要求推广“零基预算”,将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和需要相结合,做到统筹安排预算支出,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务部门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坚持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要细化收支项目,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其次,应运用财务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追踪预算执行全过程,跟进比对分析,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有计划的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要杜绝随意变更预算、追加预算的做法。其三,建立健全科学的部门预算评价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预算执行结果应与业绩考评有机结合,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克服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倾向,破除重投入轻管理的观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其次,单位应全面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管理,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建立系统、完整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度。第三,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积极主动性。运用财务分析手段结合资产实际运行状况,对资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追踪资产使用效益,为决策者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成效与绩效考评挂钩,增强学习主动性,使财务管理人员能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执业水平,熟悉财政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接受内外部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授权审批制度,细化财务操作规则,实行阳光财务,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主管财务工作的领导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增强理财意识,逐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
(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单位,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的是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有效地发挥筹集、配置、运作、调控和监管职能,使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效率更高。通过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解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能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案;问题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①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首要任务是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很多工作人员对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业务知识不熟练,相关法律意识淡薄,这样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带来了相对较大的难度。
②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会计工作人员开展的培训方面缺少相关会计知识、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致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止步不前,由于没有对先进性方法及知识进行学习,导致各方面问题在处理过程中不具有前瞻性。
(二)不完善的预算管理办法
①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或是没有统一的规则,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供参考。在进行预算工作中有许多不正确的观点 ,都是由于编制人员的理解失误造成的,没有科学有效的规范进行指导。
②很多实际支出资金与账目内容相分离,从预算的时间上看,编制时间短,很多指标无法依据预算得出,导致可信度大打折扣,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制度办法及法律法规进行限制,对控制做不到严格化,致使资金支出量大增,通常会有经费超支的现象出现。
二、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①首先,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建立。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具备不相容职责分离的原则,所以依据这个原则对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确保每位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与各部门联结成一个整体,接受各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合法性,提升单位资金的利用率。
②其次,建立健全的单位内部审核机制,对原始凭证及其他各类相关凭证要深入核对检查其真实性、精确性,对各项支出项目同时要检查有效性、合法性,对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及完整性进行审核,相对重大的经济内容要做到随时核查的原则。
③最后,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坚持做到“当日事,当日毕”的原则,不积攒工作或问题,以免拖拉造成问题得不到最有效的解决。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严密工作过程,对各项目进行详细化标注,对大家提出的好的建议进行采纳应用。
(二)加强预算管理,规定单位支出
①首先,加强预算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坚持预算标准,为达到科学化管理及高水平的预算管理,可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升业务能力。这强调必须将行政事业单位要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
②要按照规章制度制定部门预算,将各部门的财务收支全部列入部门预算的执行范围,实行按工程、按进程给予支出,不得随意改变工程预算、超预算支出等,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调整的,也要遵守相关规定程序进行批准。
③最后,规定单位支出标准,要掌控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坚持按规定执行资金的收支,不随意改变预算工程及预算安排,如遇特殊状况要第一时间开展上报工作。
总之,需要制定高效、科学、合理的预算规划,加强控制资金的管理,拟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才能达到资金管理的明确性和高效性。
(三)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规章
①在国家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对于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为规范,利用制度的保障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大大减少了错误的产生。
②法律法规及行为规范在制定的时候要考虑其操控性及实用性,避免过于程序化,要联系实际情况,通过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为规范及制度的更改;同时,不能忽略了实际应用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总之,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制制度的建立与逐步的完善,才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有序、高效的开展。
(四)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①要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通过培训学习,让财务人员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的操作中,认真按照国家的法律与规章制度做好每项工作。
②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出财务监督作用。
三、结语
总之,财务管理部门对于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掌握着整个单位的发展,如果想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就要做到提高观念,培养人才,健全制度这些方面内容,紧跟时代的脚步,确保各职能的高效开展,提高管理水平,为单位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进社会的发展。(作者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一)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我国,由于以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要求不是很严格,这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经费没有了就可以由上级政府来下拨。时间久了,财务管理这一重要环节也就被行政事业单位所淡忘。不仅重视程度不高,其各个方面也有待完善,例如账务的处理流程,内部控制等,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体系。对于申报的经费项目,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就下拨资金,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务管理的作用难以发挥,造成大量资金的不合理运用。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不高,所以人员能力参差不齐,难以管理。在正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每个成员的要求都很严格,需要通过考试及相关工作经验,而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专业会计机构,于是就降低了要求,纳入的人才自身水平较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的时候会假公济私,托关系走后门时有发生。这样的财务人员在不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下,就会想办法钻空子,增加了财务数据不真实的可能性,不能对财务管理决策起到参考作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也没有足够地重视起来,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后,不能做到定期的培训,使得人才的技术落后,逐渐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作用也难以发挥。
(三)财务监管不到位,出现资金的滥用
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一般的盈利性企业,因此对于资金的监管问题不是很重视。行政事业单位每年的开支是很大的数目,如果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会造成很大程度地资金滥用。所谓的监督不仅在事前监督不到位, 在事中的监督力度也不大,往往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在我国,每年曝光的贪污案例比比皆是,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行政事业单位,这也说明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力度的必要性。
(四)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乏严肃性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编制中往往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会出现多报、重复报的情况,给财务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在我国,普遍的现象是官员之间互相请客吃饭,再报公款,即所谓的公款吃喝,这也是预算在执行时没有严肃性。在官员个人经费上支出过多,就意味着在公众项目上的支出要减少,这必然会激起民愤。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肃性,才能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作用,产生最大的效益。
二、加强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财务管理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尽快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尽快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大宣传,加强重视程度
完善的会计制度为后续的财务管理行为提供依据和标准,有利于统一会计行为,便于监督,公开透明。建议将现行的行政和事业财务制度分开的体系进行一个融合,整合成一个总体,并且将现行的两套会计科目合在一起,这样便于执行,且更加有效率。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要广泛地推广财务管理,大力宣传财务管理的作用,从而增加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审计单位等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进行审核,减少差错,增加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二)控制预算,可采取激励机制
由于以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不是很严格,使得资金不能被合理运用。因此,如何能在有限资金下获得最大收益,就是控制预算,激励各个单位较少资金的滥用。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采用激励机制。所谓的激励机制就是对那些预算运用合理,能够有效的节省经费的单位予以一定的奖励,例如在来年可以允许其报更多的经费,申请更多的项目。而对于那些滥用经费的单位则予以一定的处罚,例如减少来年的经费预算。在这种激励政策下,可以鼓励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合理的运用资金,并且可以将预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优秀的财务人员是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必须要组建一个优秀的人才队伍。要提高队伍的素质,要从人才选录开始。在每个阶段选用的人才都是不同类型的,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清楚每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对应聘者进行选拔,来壮大人才队伍。在人才录用之后,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市场形势瞬息万变,财务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只有掌握最新的技术才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优势,拥有竞争力。此外也要建立一套考核机制,时时刻刻激励员工创造更多地价值,发挥员工的潜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越做越好。这样,建立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得到保障,所得到的会计信息将更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文化
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说的是,团队齐心,才能战无不胜。如何凝聚人心,有途径方法若干,然文化作用非凡,深层影响巨大。当今,将财务管理置于文化背景之下,将文化融入财务管理之中,对于全力推进财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谨以此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文化建设做初步探讨。
一、文化的内涵
完整的文化范畴,一般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本文主要从精神层面来考虑问题。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等等。文化是一系列共有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被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对于文化,有无数种定义,不同的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我们所知,文化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体现了团队的历史渊源、文化积淀、时代精神和奋斗方向。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确实存在、但可能无法明确触及的实力。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今天,是运用文化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了。财务管理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项技术,它本身一定体现着文化,是存在于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于文化氛围之中,财务管理本身也需要文化指引。
我们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是企业文化。企业讲求文化致胜,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形成更加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企业拥有充满创新和智慧的文化,将始终保持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强力推动文化软实力向经济硬实力转化。事实证明,并非具有先进文化的企业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企业一定具有先进文化。同理,成功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相应的财务管理文化作为支撑。
二、文化功能与影响
推动事业发展与进步有两股重要驱动力量,一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二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前者是物质手段,后者则属于文化范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事业是得不到健康发展的。现代管理的底蕴在于文化,文化是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动力。文化虽然无形,但它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形的比有形的重要,软件比硬件重要”,其实说的主要是文化的作用。文化之于管理,先进并健康的文化至少具有如下功能。
一是凝聚功能。文化就像一根纽带,可以把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与整个集体的追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统一思想,心归一处,每个成员都具有归属感和荣誉感,都愿意为集体奉献力量。这种凝聚作用在集w处于危难之际、重要关头尤其可以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二是激励功能。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如同人一样,需要具有一种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文化可以提供这样的精神支柱,可以把团队、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文化注重研究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均以每个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是协调功能。文化的核心在于培养价值观,基于共同的价值取向,集体中的成员对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必将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促进沟通和交流,使集体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氛围更加和谐。
四是约束功能。文化根植于人的内心,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可以有效引导人的行为,经过潜移默化而形成了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自觉履行责任,规避管理风险,从而实现外部约束和自律的统一。
相反,在一个集体中,不良的或不切合实际的文化,其破坏力是极大的,将会使集体在一种畸形的氛围中步入歧途,这样的先例不胜枚举。
三、先进财务管理文化之价值取向
事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需要文化建设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不过一直以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已。财务管理,特别是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工作被重视和关注的程度有目共睹,长期以来,广大财务管理工作者就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但作为先进财务管理背后的文化建设并没有被深入挖掘和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被发现和认可。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其公益性特点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驱动截然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源于公共财政,所谋之事以公益为重,如通常所言:花别人的钱干别人的事。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保证花好纳税人的钱、干好社会服务的事,需要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价值取向作为支撑和引领,加强财务管理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业务技能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精神风貌等。只有建设先进的财务管理文化,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现代财务管理工作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文化是其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在整体文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当突出自身特点和要求,寻求相对独立的文化建设路径,树立自身的管理目标和价值理念。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文化建设,应当把如下但不限于如下的价值取向作为财务管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一)坚定守纪诚信的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应当在财经法纪、规章制度的框架下运行,这是资金安全、资产完整、干部安全的基础和保障。2000年以来,我国在财政领域实施了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三项财政体制改革,经过十余年的运行,新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日渐规范,外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扩展,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申请、管理与使用,以至财务决算、绩效评价等各个管理环节都必须在既定的规则下进行,否则得不到资金支持,资金使用不合规,将影响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直到影响事业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财务管理的主体,财务机构与人员,乃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全体参与者必须牢固树立遵章守纪、诚实信用的理念。
(二)培育创新求实的精神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具有创新求实的精神。创新求实就是要符合实际。当前,我国处于不断变革的时代,信息化发展迅速,经济体制改革、资产改组、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财务管理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的环境,积极进取,对管理内容、手段、方法等做出新的选择,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倡导团结协作的态度
团结协作,体现的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均置于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之中。在整个单位层面,体现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在财务管理部门内部,要求明确岗位分工,强调相互牵制,更加注重协作配合。处理任何经济事项均需要单位层面、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各岗位与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倡导团结协作是促进财务管理规范、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四)树立稳健严谨的作风
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自身职能或完成特定工作,可能作为平等主体向社会采购物资、购买服务、开展工程建设,有的事业单位可以对外投资,诸如此类的经济事项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可能由于决策选择失当而带来经济损失或成本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因此需要树立稳健严谨的作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提倡稳健严谨,不等于保守和消极,要使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要做好制度理解、信息分析等工作,有效规避风险,实现公共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五)摆正服务全局的位置
财务管理工作是重要工作,不可或缺,但财务管理工作本身不是单位主要工作,更不是单位工作的全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应当摆正位置,站在全局的高度,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全局的组成部分,为全局服务,当好参谋,统筹协调,为业务工作顺利开展、行政事业职能有效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四、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的路径和关键
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的路径就是打造价值观的方法和过程,在财务管理精神层面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观,形成职业道德和操守,培养协作精神,确定文化建设目标,形成文化规范,达成思想共识,确保全员遵守。在财务管理文化建设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突出自身特点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一)确立最核心价值观
行政事业单位的身份是氖律缁峁共管理和公益服务的主体,一要牢固树立“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的机关核心价值观,是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的必备内容。二要挖掘自身财务管理文化,从单位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单位的优良传统和管理风格,挖掘整理出本单位长期形成的财务管理文化资源,体现出鲜明的特色。三要引进先进文化,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优秀的财务管理文化成果,扬长避短,为我所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通过提炼总结,不断完善并确立财务管理文化最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和促进财务管理文化建设。
(二)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财务管理文化的形成和转化离不开人这个根本要素。行政事业单位核心价值观建设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使财务管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深入人心,使制度约束演变为职工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文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核心要素作用,注重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要全心全意依靠和调动全体财务管理参与者,提供公平环境,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挖掘创造潜能。其次,财务管理具体规则的制定要从人性本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看待管理问题,要克服人性弱点,也要考虑人的情感。
(三)强化领导责任
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文化,领导是关键,是旗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决定了单位领导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自上而下的推动,文化氛围的营造,尊重和继承优秀传统,对先进文化的指引,都离不开单位领导。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教者,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应当以优秀品格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动和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
(四)全员参与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文化建设是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必须全员参与。财务管理文化是全体成员财务管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是财务管理共同意志的提炼与升华,只有全体成员共同执行才能真正发挥文化的价值。
财务管理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的事。单位的每个成员都是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因子,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到每名职工,都是财务管理文化的执行主体,每名成员参与或涉及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体现着财务管理文化,任何成员不理解文化的本质和要求,就不能够遵守,更不能有效执行。只体现少数人意志和只有少数人参与或认可的财务管理文化没有生命力,注定要走向消亡。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建设
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新时期所承担的责任也更加艰巨,为了能够保障自身职能的充分发挥,做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不参与市场竞争,不参与经济活动,但是针对单位内部资金的流向、使用以及规划、分配的各个方面管理,依旧需要不断强化,这样才能够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保障单位活动的顺利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管理的落实。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量不断加大的趋势下,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客观的看待当前的财务管理现状,对下一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目标方面
财务管理目标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单位内实际情况,结合上一个阶段的财务数据,确立财务管理目标,从而为管理者提供一个明确的工作方向,也使管理工作更加统一化、系统化,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是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获得成效的第一步,意义重大。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在管理目标的确立上存在甚至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落实财务改革各项政策方面力度不够。在以往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目标主要侧重于如何实现本单位的“效益”问题,而在运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保“效益”则是核心问题,但是现阶段财务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发展,政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效益”已经不是核心问题,因此原有的管理运行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和突破,这样才可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二)财务管理机制方面
目前从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情况来看,真正能够落实财务管理的较少,一般只是涉及报销、费用审批等相关问题,缺乏完善的责任管理机制、先进的会计方法以及资产管理制度等等,财务管理工作组织架构缺失,基本都是体现在财务人员职责,在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和流程上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三)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在不少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力资源队伍,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种计算机系统与软件不断完善和更新,因此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在会计工作上则难免会出现纰漏,进而导致会计管理难度增加,财务报告应付了事,核算基础薄弱,缺少账目,账目不符等问题的存在。
(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设计监督机制。会计财务本身特点决定了在这个位置上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秉持遵纪守法的原则,为了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性,单位审计监督机制的确立是不可缺少的,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还要确保这些机制可以能够顺利落实下去。但是现阶段在单位内部很多审计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审计部门独立性差,审计流于形式,审计缺乏客观性,手段单一,因此为财务管理增加了很多阻碍。
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力不够,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依旧有一段路要走,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缩短这段路程,必要制定更加全面、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具体分析如下:
(一)建立费用控制体系,强化资金管理
为了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合理性,首先,要在单位建立聘任制度,将资金管理作为单位领导者的政绩考核内容,提升管理的强制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费用管理控制也要作为科室考核的内容之一,提升科室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上级部门进行宏观管控的时候,有意识的对单位的资金管理施加压力,增强单位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对于费用控制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彻底解决费用控制以及资金优化配置的问题。
(二)加强内、外部监督控制力度
面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控制力度不足的情况,我们应该从根源下手,利用内部改善、外部监管的手段,有效加强监督控制力度。内部改善,主要是指以主要领导为代表的领导层形成财务管理意识;外部监管,主要是指上级部门要定期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提升监管力度的方式。在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内、外部的监督控制力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这样才能将各科室资金利用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加强全部人员费用管控的意识,摒弃不良风气,创造出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现状,为财务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相应、平等的激励机制,安排会计人员的晋升培训,让他们在职称上和待遇上都有所提升,切实调动起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由于环境及业务受限,可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从业人员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可以是全省范围或者全市范围的形式,以《会计法》作为考核依据,从业务能力上、法律规范上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一定比例的予以考核认证,并且制定待遇提升的标准,让财务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也需要通过参加定期的财务管理培训,让他们逐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认识不仅是在上级考核压力下产生的,更应该是领导发自内心的认可和需求,除了财务管理培训外,还可以让责任制领导的制度与财务直接挂钩,真正将财务管理变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工作职责,只有做好财务管控工作,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要单位领导、管理人员以及各部门的团结协作,要基于当前的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情况,合理制定内部管理措施,在这个背景下,开展财务管理,要彻底摒弃传统管理理念中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入新的管理技术与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三、结束语
各项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行政体系中不可却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时期,其内部管理的强化与完善也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财务管理现状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完善与强化的具体对策,希望可以以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东北煤田地质局一五五勘探队)
参考文献:
[1]朱阳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2(04)
[2]邓祖华.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1(24)
[3]李加兵,张红,赵斌,魏长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关键词:五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颁布实施已经 3年多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怎么样,亟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对此进行评价,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利益集团的需要。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主要目标导向模式、要素导向模式和整体综合模式。目标导向模式用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与管理机构的需要,该种模式目前研究很少,由此可见,研究基于五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是迫切的。
一、基于五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为了保证构建体系的科学合理,在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及相关的内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基于五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此原则要求在内控规范的指导下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且,按照一些相关的内控评价结构与单位的特点来设计它。
(二)系统性原则
此原则要求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系统的评价内控的有效性。评价体系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评价体系能够综合了内控的各个目标,避免单一反映内控的质量。
(三)客观性原则
此原则要求体系在评价内控的时刻,以实在、客观的数据为根本。联合单位真的现实情况及加上外部监督反馈回来的内容来分析。
(四)可比性原则
此原则指的是内部控制体系打分出来的结果能够在各个单位之间进行比较。不管是横向水平比较还是纵向深度比较,都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内部控制的比较。(五)可操作性
财政部发行了内部控制的规范,但是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本文评价体系则是根据这些基础来实施操作。这样则利于社会民众对单位全面评价,既简单,又方便。
二、基于五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构建基于五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应该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德尔菲法
此方法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到最终获得的结果来进行评分。通过多轮调查专家对不同层次的指标评分之后,形成大家意见一致的看法,作为结果。该法具有广泛性,较为可靠。
(二)层次分析法
其是通过塞迪设计来的标度法发展而来。其关键的观点认为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对不同层级的各个目标进行决策评价分析的方法。
1.首先进行层次模型构造
根据单位内部控制的五目标,将业务进行层次化、表格化,构造出层次分析模型。内部控制的评价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内部控制有效性,此为最高目标。下设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具体的五个目标分别有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五目标。该法通过要素间的两两比较,使繁杂的定性问题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数学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构造成对比较阵
在进行权重分析时,在已建立好的模型中开始打分。从第二层开始,在每一个目标层下的子层,也就是在子层之间。文章用两个指标相互比较的方式来对指标间举行对比评断。再者就是 1至 9比较分制建设对比阵,最后到目标层的最低端层。这样就可以得出数值 aij建立判断矩阵 A=(aij),其中,aij>0,aii=1,aij=1/aji,通过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 P,进而可以得出 P的最大特征值为 λmax,满足公
式:PW=λmaxW,其中 W为λmax的特征向量,W=(W1,W2,. 监督了解单位的运行情况。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从报表质..,Wn)T,则 W1,W2,...,Wn是因素 A1,A2,...,An相对于 A的重量中选取。单位除了要确认会计报告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要性排序。具体公式如下:准确、特殊信息清晰明了的前提下.按财政部门和上级n 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求的规定限期实时编制、实时报
k 1
取。
n j 1
b/
ij aij
=
a
判断矩阵 P归一化:
kj
送。则报表质量指标从报表被查出问题、差错与舞弊中选
b 表2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w i
=
ij
判断矩阵 P按行求加: i=1,2...n
3.算出权重并做一致性分析
凭据每一个互相比较多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查验通过,即归一化之后得结果就是权向量。若没有检验成功,则应该再一次构造成对比较阵。
公式为:CR=CI/RI CI=(λmax-n)/(n-1)
其中:CR: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
CI:判断矩阵 P的随机一致性指标
RI: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均值
表1 RI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根据以上公式,若 0<CR<0.1,则该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的要求。以上计算可在软件 AHP中实现。
三、基于五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
(一)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目标衡量指标选取
单位不像企业一样,会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来经营。行政事业单位由国家政策建立,有着严格的国家法律、规范制约着行动。所以单位的合法合规指标的选取则在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里面找到。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从单位合法合规中看出,从对法律法规遵守程度,看得出来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
(二)资产安全目标衡量指标选取
资产安全有效目标是从单位使用国家资产方面找。行政事业单位得资产归属于国家,单位具有使用权。资产指标从关于资产的利用、保值、是否有闲置、投资的安全。则可以从资产盘亏毁损、资产负债率、人均办公使用面积、人车比例、未达账项、对外投资等几个方面来评价。
(三)报表质量目标衡量指标选取
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目标可以让内部管理者和外部
(四)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目标衡量指标选取
防备舞弊和防备腐败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内控的执行层面。舞弊与腐败从单位支出中可以看出。单位支出超出了以前平均的水平或者是有重大的差异,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则明显。一些单位员工为了私人利益,利用业务从中窃取单位经费也是内控评价的重要指标。则可以从三公费用的多少,单位支出与费用的超额量或是严格按照预算量执行的多少来找到目标的指标。
(五)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衡量指标选取
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目标反映出了单位的经营目标,单位的经营就是为了国家政策的需要,为了服务社会大众。国家与大众认同是评价的来源。目标又分成了效率与效果,内控的评价则可以从单位外部评价与内部的严格要求中选取指标。通过社会公众对单位的评价与单位内部人员日常的行为规范程度作为评价标准。
(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由此,本文形成了如表 2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表。
表3权重系数表
表格来源:AHP软件表4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权重
λmax=5.4357一致性 =0.0937<0.1满足一致性要求。
四、基于五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权重确定
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与及权重系数表来赋予其权重。
多个不同的专家在上文已经建立好的评价指标举行打分。打分依据以上系数表的程度值,在评价表中打分。评价指标表中,最高的层次即最终的目标是内控的整体有效为(G)。E层下面是具体的内控五个目标为 M层(目标层)。行动方案的指标称为 Z层(指标层)。M、Z层跟 G层对比下的重要性设计构造矩阵。进行构造矩阵及矩阵的一致性判断,若判断在 0跟 1/10的中间,则其归一化成功,否则重新对矩阵进行打分。可在专门的软件 AHP中实现。
表5合法合规目标权重
λmax=4.1394一致性 =0.0522<0.1满足一致性要求。
表6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权重
注:λmax=6.5365一致性 =0.0852<0.1满足一致性要求。
表7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目标权重
注:λmax=3.0536一致性 =0.0516<0.1满足一致性要求。
24
表8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目标权重表10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注:λmax=4.2072一致性=0.0776<0.1满足一致性要求。表9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目标权重
注:λmax=4.2022一致性=0.0757<0.1满足一致性要求。
五、基于五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
从上文的构造矩阵及一致性判断,可以得出本文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如表 10所示。
专家对评价表打分的每一层具体指标分值乘以目标
指标权重。加总计算出内控整体有效分值。最后此分值就
是单位内控得质量。对比如下表格 11可以得出单位内控
的成效。
从表中我们得知,G值位于第一档则说明内部控制
有效。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比较高,只是
可能会有稍微的不足,但是没有影响。G值位于第二档,
说明内部控制基本有效。单位内控质量良,现实得执行或
是轨制中还须要改进的地方,稍微有影响。G值位于第三
档,说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单位内控质量不及格,可能
在内控制度设计得不怎么好,执行不到位。这样的单位内
摘要事业单位审计是财政审计格局下的重要工作内容 也是审计机关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责,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运作和反腐倡廉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审计思考
事业单位审计是对政府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审计,以确定其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法定职责。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审计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具体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物质技术条件和人员管理素质,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掌握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情况,发现宏观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但在现实中,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财务会计工作比较滞后,加上审计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导致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一、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单位审计观念淡薄
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审计法纪观念淡薄,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管理者主观随意性强,各种资金想入账就入账,想给谁管理就给谁管理,对专项资金未设立专账管理,专项资金与事业费用混在一起,出现挤占、挪用,相互推诿责任等现象,导致事业单位大量的公款多头私存私放,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财政财务收支不真实。
(二)审计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各级事业单位与审计机关级别不相上下,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缺乏相互制约和审计处理的强制手段。同时审计依据与改革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如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使各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与单位相分离,单位负责人与财务人员由原来的内部上下级关系变成了相互独立的关系,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也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这与现行《会计法》中的“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真实、完整”不相适应的。
(三)缺乏为宏观服务的意识
审计监督属于间接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审计为宏观管理服务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但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事后分析,日常事前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的搜集和积累不够,由于事后审计对违规现象不能及时制止,因此提出的一些建议也往往时过境迁,针对性不强。同时,审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宏观意识缺乏,政治与业务水平尚待提高。
二、加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善于着眼宏观, 整体把握
要进一步树立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对被审计单位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不能盲目、 盲从, 对方给什么就审什么。要做到跳出账面搞审计, 善于着眼全局, 立足局部, 确保审深审透。比如, 对某单位进行审计时,该院提供的财务账簿上反映的就是一些吃吃喝喝的事,表面看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在对账面进行大概的掌握和了解,把握总体情况后,将审计重点转移到以账面书刊印刷成本为突破口,通过核实账面书刊印刷数量,来倒推其书刊发行出售数量和收入。通过这种方式,查出收入不入账、资金存账外的问题。
(二) 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审计
对某一个具体审计项目,要围绕达到某一目标,确定需要搜集哪些资料、通过审计取得哪些证据,这些资料和证据的取得必须实施哪些审计程序。如对医疗进行审计,规范收费行为应是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至少要取得账面收费收入、 收费项目及规定的收费目录、 缴费病人人数这些资料; 必须查财务科、、 医疗处、人事部、 食堂或其他医办实体等部门。在取得病人人数、 收费项目及其标准的基础上, 可以测算应收费总额, 与账面反映实际收费总额比较, 相差过大则要进一步查找原因。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要建立经常的学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尽快掌握新会计制度、计算机辅助审计知识,提高审计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其次是要注意总结经验,做到审计一次,总结一次,提高一步,要经常进行案例分析,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要严格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审计人员在处理相关审计工作时,要坚持原则,坚定立场。业务工作要有计划、有布置、有要求、有考核。思想政治方面要重视审计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力争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均过硬的审计人才队伍。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审计,对促进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有效使用预算资金,促进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审计部门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的实际情况,结合审计的目的,采取合理的审计方法和方式,明确审计的内容,提高审计质量,使事业单位的审计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客观反映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莉.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的信息化工作.财经纵横.2009(7).
[2]冯振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思考.会计天地.2006(1).
[关键词]全面预算 管理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在我国是地位比较特殊的一类部门和单位,一方面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预算内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即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构成。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很多单位也未将严格的预算制度摆上议事日程。
一、目前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全面预算的概念和理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进入我国的。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近20年的时间里,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改制上市的股份制企业,真正认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总体来看,我国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还不多,而且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解的片面性和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即使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中,它也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1.全面预算管理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它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通过规划未来指导当前实践,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和再次量化;它运用价值管理手段,使企业内部资源实现高度整合,同时将企业价值与各级组织的具体目标、岗位职责联系起来,以增强业绩计量和业绩评价的战略导向性,并通过预算实施过程和结果分析,对企业战略进行必要的修正或再评估,从而全方位的支持企业战略。
2.全面预算管理是与日常管理过程相渗透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体系,是全面整合企业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的经营管理制度,而非单纯的会计专业工具。全面预算管理是使企业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管理模式,它关注人、重视人,明确人在企业中的地位、责任、权力和利益,规范员工的作业程序及行为,并以制度方式告诉员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使员工行为与企业管理彼此渗透。因此,它是一种行为规范和标准体系,一种有利于员工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3.全面预算管理是集规划、控制、评价于一体的系统化管理,而非简单的结果数量预测。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内外各种经济现象,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所以它必须通过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的配合,实现全方位的系统控制,必须通过预算编制、预算调控、预算考评诸环节的循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
三、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思路
1.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部门、职工个人在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调人人都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人人都是预算目标执行的实现者,即要求单位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全员考核。
2.预算指标及早编制并及时调整
预算编制不再只是年初的工作,它应当起始于上年度的年中。为了能对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进行及时监控,整个预算编制的工作应该在年底前完成。预算不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单位应该在一年中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整(有些单位采取月度滚动的做法,有些则采取半年度调整,调整的频率应该视业务性质而定)。这样,就可以将当初预算确定时未能预见到的市场或内部环境的变化因素及时纳入考虑范围。
3.责任主体全员参与,预算指标细化到部门
预算编制不再只是编制财务预测报表,各责任主体通过参与预算的编制,根据单位战略规划编制相应的运作计划和预算,使得事业单位的任务与全部资源通过透明的程序进行配比,以达到资源的协调配置和利用。预算编制不再只是从上往下的单向压制过程,它需要单位上下各部门的双向沟通与协调,并在调整中达成一致目标。单位总体任务层层下达,人人分担。相应的预算指标也层层分解落实,每个成员均承担工作目标责任和经济责任,全员建立和增强"成本和效益"意识。
四、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现在事业单位的预算基本是按收入类别和支出功能分类编制的,这种预算编制比较粗放,不利于对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审查监督;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弱化了预算约束等弊端。随着事业单位各种经济成分复杂程度的增加,预算所涉及的内容呈多样性,预算编制所采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如调整法、零基法、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
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可以采取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法,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和基本支出预算一般都是以一个年度为预算期间,可以编制定期预算。事业单位除保证单位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外,每年还需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基本建设等支出,这部分支出应当编制滚动预算。这样可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考虑单位长远发展利益,避免因重复建设、重复购置而造成资金浪费,使单位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打防并举的方针,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使发票违法犯罪多发势头得到遏制,兜售假发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得到整治,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使用虚假发票进行财务核算、报销的问题得到制止,依法使用发票、自觉抵制虚假发票的守法、诚信意识显著增强。
二、工作重点
集中力量对制售假发票以及通过散发名片、小广告等方式传播发票违法信息的行为进行打击整治,对重点行业、重点对象、重点地区实施重点检查;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使用虚假发票、非法代开发票的行为进行整顿规范;完善发票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对发票运输、存储、使用和缴销的管理。我县确定的重点行业是餐饮、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商业零售、外贸、商务服务。重点对象是印制、兜售假发票以及通过散发名片、小广告等方式传播发票违法信息的行为。重点地区是广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区域及城乡结合地区。
三、方法步骤
根据省、市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统一要求,共分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1月1日—2009年1月26日)。成立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制定全县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宣传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建立发票违法犯罪行为举报反应机制,制定举报奖励办法并向社会公布;春节期间开展一次发票治理联合专项行动。
(二)自查摸底阶段(2009年1月27日—3月15日)。组织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对近两年来取得的发票进行详细的梳理排查和重点自查。自查内容包括:本单位是否取得、使用过虚假发票;虚假发票的来源与渠道;是否存在应使用发票而实际使用财政票据的行为;是否存在利用虚假发票报销费用、虚列支出、滥发福利、侵吞国家资产、偷逃骗取国家税款等违法犯罪行为。县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自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自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随时上报。自查的同时,县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分行业、分类型、分单位进行抽查,提出摸底评估报告。
(三)重点检查和打击处理阶段(2009年3月16日—9月30日)。根据自查摸底情况和已确定的检点,县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检查计划,经县协调小组批准后统一组织实施,并视情开展联合治理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严肃查处。
(四)整改建制阶段(2009年10月1日—11月30日)。县协调小组办公室收集、分类、汇总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核算。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建立预防发票涉税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县国税、地税部门要结合税源监控,对纳税人发票领购和使用环节严格管理,保证发票的使用和流向依法、规范、有序。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财务监督管理,规范财政性票据的发放和使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要对单位取得的发票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县审计部门要将假发票检查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保证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顺利开展,县政府业已成立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对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综合治理。县协调小组由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县委宣传部、监察局、综治办、法院、检察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行*支行、审计局、工商局、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从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承担协调小组日常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明确责任人,确定具体经办人员做好此项工作。春节前后开展的联合专项治理工作,由县协调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行动方案,县国税、地税、公安部门要密切配合,力争此次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捣毁一批制售假发票窝点,打掉一批犯罪团伙。
(二)各司其职,协调推进。县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办公室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县协调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全县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研究提出协调小组工作安排意见和需要协调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开展活动宣传,受理群众举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具体工作;督查落实协调小组议定事项;收集、整理、报送和向成员单位反馈有关全县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信息资料;做好其他日常工作。县国税、地税、公安部门要结合日常管理,全力抓好打击整治工作;县财政部门要在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发票审核的同时,为打击整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其他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协同开展工作。
(三)区别情况,分类治理。对自查认真、纠正及时、效果明显的单位,视情从轻或免予处理;对自查自纠敷衍塞责、避重就轻的单位,由县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依法查处,严肃处理。对使用虚假发票虚列支出、报销,情节严重的,依法按贪污公款、侵吞国家资产从严惩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刑事责任,还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财会人员的相应责任。对问题严重的单位要通报曝光。各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着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