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 音乐鉴赏能力培养 重要性

现如今,大大小小的学校都日益关注与音乐鉴赏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越来越注重音乐鉴赏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在大学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又具体通过那些方法来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呢。

一、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具有的重要性

1.音乐鉴赏,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味到其中的乐趣,感受到愉快、轻松,再或者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音乐鉴赏课的设立,会让每一位学生在感知音乐的过程当中,深切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以及音乐为我们的感官带来美的享受。因此,同学们就会怀揣积极的兴趣去积极的学习音乐,于此,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2.音乐鉴赏,使学生情感达到共鸣,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鉴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的情感达到共鸣,音乐鉴赏让人们的道德得到了升华,与此同时,也陶冶了人们的高尚情操。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音乐中所独有的情感会渐渐的转化为受众的切身体验,这也让受众自动的跟着音乐的变化而陶醉其中,使审美得到了良好的享受,让学生们有如在广袤的天空自由翱翔一样。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感世界,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们的理性思维。

3.音乐欣赏课的设立,增强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音乐鉴赏课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同的人在鉴赏的过程中,会存在差异。因为鉴赏音乐的人员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上都有所差异,所以,音乐的鉴赏上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也就是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们在音乐的鉴赏过程当中,鉴赏能力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拥有较高鉴赏能力的学生,不单单只热衷于古典音乐的喜爱,对流行音乐也应较为欣赏。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们更加全面的理解分析音乐作品,更加好的鉴赏音乐作品。

通过音乐鉴赏课学习后,让同学们更加懂得欣赏、聆听和总结,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良好的音乐鉴赏力,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具体措施

1.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若想要想真正的体会并感受到音乐为我们带来的的美,就必须真真切切的走进音乐中去,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曲调与其一起走进丰富的联想世界,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过去的感性上欣赏音乐变化为理性上的理解音乐。在每个音乐作品中,包含着诸多方面的信息,大致上可以根据高低层次划分为三种,一般低层中所蕴含的信息,展现的是音乐的感性素材;中层中所蕴含的信息展现的是音乐语言的形式结构等等;高层蕴含的信息展现的是音乐语言将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境界和音乐形象等等。在音乐鉴赏的过程当中,不单单要注重音乐的感性素材,只知道的展现那些优美的旋律、节奏以及音色等等,更加要全面具体理解音乐将要展现的思想情感以及精神境界。因此,在音乐的鉴赏过程中,音乐教育从业人员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情感,这样能够有利于加强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梁祝》可以说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首经典的小提琴曲,西方国家追求爱情的人们把它命名为“蝴蝶的爱情故事”。《梁祝》主要根据民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传说创作的,也是以两人的爱情悲剧为主要核心的,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场凄美的爱恋,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也借此对古代的严守的封建礼教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以及鞭挞,与此同时,还展现了现今社会下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梁祝》的每一段乐曲都会伴有一段故事情节与其对应,这些故事情节大致包括:草堂结拜、长亭相惜、英台抗婚、楼台会、化蝶等等。我想听过《梁祝》的学生们,应该都会很快的爱上这部作品吧。所以,在音乐的鉴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的的表达,培养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2.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培养创新能力

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上课之前,应先全面的了解一下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之后更多的挑选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作品,例如,一些脍炙人口的电视插曲等,比如《》中的主题曲《十送》,先让学生们对这首歌曲进行鉴赏,再让他们学会唱这首歌曲。这首《十送》不仅曲调优美、亲切、舒畅,而且十分感人,让人忍不住流泪,乐曲当中展现了乡亲们十送的不舍之情,充分展现出了队伍和老百姓之间亲如一家的鱼水之情,也将队伍的伟大精神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这首歌的曲调不难,学习起来较容易些,通过教唱后,同学们应该会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感悟,使得其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音乐的鉴赏能力又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了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教育教学当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多多提供一些机会,就像《黄河大合唱》一样。授课之前,必须严格要求同学们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并了解要学习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创作过程等等,然后再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学生们交流讨论,并进行总结。因为,在同学们保持着较高积极性的状态下,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会更为全面。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了解到了音乐鉴赏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的表达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一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并且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要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并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参考文献:

[1]王希.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3).

[2]易希平,陈文佩.从心理学角度谈培养音乐兴趣[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第2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听”出来的音乐

幼儿是指一岁至六岁的孩子,这个时期是音乐学习者掌握音高、音色等的最佳时期,他们听到的音符不必依附在标准音上,听到的音乐更纯粹。在未达到学习乐器的最佳年龄之前,比如2-4岁的幼儿,老师或家长可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让学习者模仿听到的音,长时间做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其对固定音高有一个最初的基本的概念。这样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可能不会一次就记熟音高,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会很自然的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在当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胎教,其实胎教是音乐启蒙教育中很重要的的一个环节,有研究表明,胎儿可以听清并分辨音乐。

人类大脑发育在幼儿时期(两岁)已经很接近成人,大脑中不论学习、肢体动作等功能在五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健全,这个时间段的听觉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听觉记忆的基础。所以在学习者五岁至六岁之间可以选择一门乐器来帮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音高,由于前期对学习者的有意启蒙,他们在学习乐器、乐理知识的时候也更加容易接受。

听,是利用我们的听觉来感受声音,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可以不需要教科书的,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只是诱导孩子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并将这些声音与钢琴或其它乐器联系起来。生活中的任何声音在孩子们听来都是新鲜的音乐,大自然给了他们最好的教学,生活中的音乐不但能让他们分辨出音高,更加能使音色这个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存在。所以只要老师或家长稍微加以诱导,他们会很自然的将这些声音与琴键上的音乐联系起来。这些教学方法对这个年龄段的音乐学习者来说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二、“唱”出来的音乐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沙连娜?哈伯迈耶认为:“人类的嗓音是乐器之一,实际上也是我们所学的第一件乐器。它被称为最动听、最完美的乐器。”所以“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儿歌可以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高感,家长可以挑选节奏欢快明显的儿歌来完成初期的节奏节拍训练,在训练中可以适当加一些舞蹈动作来帮助其更好的感受节奏感。每首儿歌都有不同的节奏变化,所以唱儿歌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里和听觉功能。比如在学习英文单词的时候,比较复杂的单词只要加上旋律,学生就会很快又有效的记住它。

如果孩子在4-5岁时开始接触钢琴,就要配备相应的教材,在练习弹奏的同时,学习者会真正认识节奏节拍的意义,但是在识谱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在弹奏前先唱。所以在学习者熟悉了五线谱之后,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让他们学会唱。把要弹奏的曲目按照其节奏节拍唱出来,在心里形成一段旋律,然后再弹的过程中就没有那么困难,节奏也能准确地把握,比较容易识别弹错的音。在乐器教学中,指法、手型、坐姿等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习者弹奏出音乐,而不只是音符。

目前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师主张练琴之前,尤其是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先唱谱,在唱的过程中,注意节奏、节拍、音高等问题,这样就为弹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把练习做到水到渠成。事实上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谱已经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视唱练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蒙也越来越重要。

三、造就综合实力学习者

第3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育 舞蹈教育 舞蹈基本功训练 

 

2000年,资深政协委员资华筠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舞蹈美育建设,规范美育教材的提案。 

资华筠指出,舞蹈的美育功能: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资华筠介绍说,美国曾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课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我国,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发展方兴未艾,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科学化的统一评估标准。其实,美国搞的这个艺术教育标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制定出比它更好的。 

另外,舞蹈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创作,训练、表演,对青少年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打好扎实的基础。舞蹈训练可以锻炼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不仅增强对形体美的认同,也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集体意识,不仅增强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能力,也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的能力。舞蹈表演可以培育青少年的艺术美感,美感不仅增强个人欣赏能力,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热爱和追求。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舞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它不仅要求教师本身会跳舞,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编导、排练音乐舞蹈节目。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教学是课程设置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要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舞蹈基本功训练则是舞蹈课程中十分重要一部分。如不经系统、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必跳不好舞,将来也教不好舞。这恰如一个不会写字、不懂语法修辞的人,必然不会写文章一样。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实践起来往往背道而驰。 

舞蹈的动作都是经过美化、夸张、人为塑造条理化了的,是最有典型性的动作。一方面,舞蹈在一定程度上要遵循或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自然动作及其法则;另一方面,还要在更大程度上加工、改变和美化自然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 

力量训练: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它们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力。 

柔韧性训练: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把上动作可分:擦地、蹲、画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动作可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为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就要保证把上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为使学生增加表现力就要多做把下练习和各种组合练习。 

第4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

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都不曾离开过音乐,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中小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学习焦虑,音乐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小学生的负面情绪。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教育中,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需要学生的各个器官来配合,音乐的优美旋律能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中小学生可以随着乐曲展开想象,锻炼创造能力。在培养注意力的同时,音乐对中小学生记忆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2.有利于中小学生对于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

人们对于音乐的喜好由来已久,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性格和内涵的,通过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开展音乐教育为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挖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帮助中小学生完善品格个性,丰富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中小学生了解音乐教育的价值

第一,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能力不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并对情感产生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来陶冶性情,提升修养,培养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提供帮助,为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提供渠道,而这些都离不开审美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审美能力的提高。第二,音乐交流中体现出的社会价值。音乐的交流不受国界、种族和语言的限制,在许多群体性的音乐表演中人们之间是一种互相配合的关系。开展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学习,还能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价值。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流传于世,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修养,也是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开展音乐教育可以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本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为我国音乐的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二、音乐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人们沟通交流

世界上存在很多国家,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习惯各不相同。然而,音乐无国界,美妙的旋律可以使用任何国家的语音进行演绎,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好地交流,对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很大帮助。

2.陶冶情操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关于音乐世界的美妙事物,无论是舒缓的音乐还是激情类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舒缓的歌曲可以使我们安定心神,透过歌词和旋律可以探知演唱者当时的心境;而激情类音乐听起来就让人兴奋,觉得干劲十足。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欣赏能力,拓展视野,将听者带入音乐的世界里任意遨游,听者的心境也会随之变化,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3.发掘学生的潜能

良好的音乐教育却能够发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即使学生在某一领域没有取得好的成果,但是可以在音乐或者其他方面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并通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4.教会学生认知生活

年轻人的世界里,事物没有那么复杂,他们认为事物都是客观的、可以量化的。然而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年轻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不全部都是客观和量化的,很多事情需要有主观方面的努力。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情感强烈,情绪变化快,而且不够稳重成熟,特别需要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使他们对于情感有更丰富和深刻的理解。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养成良好性格有极大促进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谢嘉幸.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1(3):1-18.

第5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共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对高校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不仅包含了基本的一般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包含了以艺术形式存在的素质教育形式,例如,绘画、音乐、书法等。音乐作为高校艺术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被学生所接受,其受众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更易被学生所习得,因此在推广过程中相对较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我国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素质教育中推广音乐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其次,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能有效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由于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大众性,其更容易被学生所认同,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育吸引力较大。而且高校共公音乐课程可以选择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现代流行音乐进行课程设计来提高课程的效果的有效,因此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能从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最后,高校素质教育中加大公共音乐课程有其可行性。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特点,也提升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效率,由于经过多年的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已经具备了进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要求,其次由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自身对于教学设施要求并不高,在高校中推行其教育有其可行性。同时由于受众面广,推行该教学将起到积极的有效的作用,这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是极大的促进。

二、我国现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

(1)专业音乐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存在混淆。首先是受众对象不同。公共音乐教育以一般高校大学生为主,而专业的音乐教育是以高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侧重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其次教学功能不同。由于对象的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着功能的区别。公共音乐教育是服务于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而专业的音乐教育是以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在目前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由于对两者之间的功能区分不明确,导致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2)公共音乐教育重要性容易被忽视。首先是素质教育并未完全被教育管理者所重视。对素质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等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团委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并未将公共音乐教育等艺术教育真正的融入到高校的素质教育实践中。其次虽然也开设了部分课程,但是由于强制选择,使得课程原有的教育目标出现了教育的偏差,不具有有效性。(3)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不具有针对性。其次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有效的满足高校大学生对于音乐需求的要求。再次是不能有效的结合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进行规范的课程设计。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对素质教育的真正融合,只是形而上学,而缺乏真正的实践和体验,缺乏与素质教育目标的结合。

三、提高我国公共音乐教育效果的对策

首先,进行我国高下公共音乐教育的重新定位。区别于专业的音乐教育,体现一般的公共音乐教育的大众化的特点,重新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教学形式的设计。针对高校非音乐类大学生,进行相关公共音乐教育教材的编写,同时对课程时间和课程的实践进行重新设置。其次,明确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大学生,由于专业课程学习在其高校教育目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的素质教育的课程安排相比较少,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其重要性未被教学管理者认识。最后,需要和素质教学进行紧密结合,加大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需要和素质教育结合,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出发来制定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并通过对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估来提高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在反馈的基础上加强其教学目标的明确。

参 考 文 献

[1]刘嵬嵬.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2]于学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3)

第6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音乐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与作用

1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师范院校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关键,是高师师范教育结构体系的核心。旨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运用教育教学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通过这一过程得到提高,并发挥到最佳状态,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实际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音乐教育实习,高师学生能够以一名“准教师”的身份来管理自己,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与个性,换句话说,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把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特色课程。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现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它是高师音乐学生的必修课,理论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音乐教育人才,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在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规律,中小学音乐理念、教学过程和方法等,学会运用所学的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专业知识,同时注重教师职业精神和政治修养的引导,并使高师音乐教学专业的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

2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作用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反馈作用,通过反馈来检验高师办学思想和教学质量,深化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有其特殊性,它的实习内容广泛,能够使高师学生在参与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准确体现实习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及其专业素质和技能,同时还可以体现实习生课堂教学能力和音乐课外活动组织等的综合能力,及时体现实习生的职业敬业精神、思想品质及与他人合作能力等,充分反映高师教学质量的各种信息,突出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高师的音乐教育实习能够充分检验出高师音乐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专业课程的设置,通过音乐教育实习,可以充分获知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加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督促高师及时调整办学思想、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对于教学改革的加强和高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对学生职业思想起导向作用。高师音乐教育实习通过实践的手段将知识变成能力,实现知识发展,促进高师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同时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意识与业务水平,能使高师学生相对理性、客观评价自己,从而确定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从而更加坚定他们的教育职业思想,培养他们对于教育的情感,真正起到了职业导向作用。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高师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音乐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通过直观的实践活动,从高师学生主体出发,进行开发、发展、完善自己,在真实的教学实践环境中,通过看到、做到、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丰富自己的音乐和教学知识,并给学生以警示,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现状

南宋朱熹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为和事也。”古人用这几句话明确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使实践明晰化,使经验形式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改革,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对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进行了明确规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他们在将来实际教学中的基本常规工作,巩固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虽然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高师学院管理上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松散。无论是从领导、教师还是学生方面看都对音乐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与功能认识缺乏,没有非常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实习的教学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提高;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形式单一,指导不得力,没有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高师音乐教师从思想上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认真对待教学质量,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生实习锻炼机会没有真正发挥效力。高师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计划不完善,指导教师一般为刚毕业于音乐院校的、没有教学实际经验的年轻教师,本身就不能掌握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形式、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导致音乐教育实习缺乏指导方法和指导意义;实习时间、场所安排随意性强。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由于一般只有4~6周,短短几周的教育实习不能完成从学生到合格音乐教师的角色变化,没有建立稳固的实习合作基地,使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目的难以达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另外,传统的音乐教育实习模式对于现在音乐教育已经不适用,使现有音乐教育实习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是高师学校音乐教学实习生方面。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在思想上有积极的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坚定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自我意识强,促进了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构建,提高了学生的成才欲望,使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更能自觉地刻苦学习。当然,他们在思想上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有些高校忽视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奋斗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对实习无动力,对实习学校学生的专业指导等工作缺乏热情。

另外,由于很多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没有紧跟上基础音乐教育,没有让实习生认识到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牢固观念,课程结构缺乏整体部署,在实习过程中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能认识到其职业素质与个人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使他们在音乐教育实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导致高师音乐教育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教育观念上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2高师音乐教育实习问题的症结

在新的历史时期,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而高师办学思想却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地方的普通教育与高校教师教育存在脱节现象,互相之间缺少沟通以及整体考虑,高师音乐院校培养目标缺乏政策上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很多高师音乐院校所做的教学改革只是形式主义,其教学的硬件建设落后,软件建设中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和个人素质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没有真正的提高,使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专业与选修受限。另外,高校办学理念缺乏先进性、开放性思想。所以,高师音乐教育应积极采取措施,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的思想,及时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新形式,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高师课程设置不合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课程之间横向联系较少,课程内容脱节现象严重,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很多院校还将音乐教育实习课程集中完成,并且教学方式陈旧,使课程学习与教育实习无法配合得当。

高师课程之间的教学缺乏有机衔接。由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没有与实际应用衔接好,使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知识面相对窄,学术水平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勇于探索精神和积极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很多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期望很高,但真正进校后,却让人失望,致使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出现“信任危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科教学之间不能进行有效联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一点不灵活,教学指导思想不能体现出音乐的审美意义,学生对于音乐结构的认识无法通过视唱、弹奏、律动等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性认识,实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没有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中小学是高师学生毕业后的用人单位,只有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建立音乐教育实习合作模式,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才能实现深化高师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理论、教育素质、教学能力的有效发展和提高。

三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改革

1必须改革现有音乐教学论课程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是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延续,只能通过改进高师音乐教学法,才能够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要在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其教学内容达到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同步。这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转变教学观念,完善课程结构。加强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力度,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不断充实课程内容,深刻理解音乐新课程标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教学论课程的优势,音乐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师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班级授课的空间与时间结构,开阔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的沟通;要积极改革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使评价体系多元化。

2探索合理的音乐教育实习新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兴起的音乐教育实习模式出现了多样化。要建立有利于高师长效发展的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发挥社会办学资源的优势。音乐教育实习模式可以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指导老师巡回指导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顶岗支教综合实习的音乐教育模式,混合编队的音乐教育实习模式,以及全程教育实习模式。使学生通过合理的学习模式,进行有效的实习,并正视自己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

3完善音乐教育实习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实习的评价是整个音乐教育实习活动中必须的重要环节,是实习活动必须完成的一项功能。因此音乐教育实习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通过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评价,能够充分反映实习生的课堂教学工作、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调研和课外活动等能力。

第7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中职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既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我国现今的中职音乐教育中,没有完全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导致音乐教育的成果不太理想,因此要加强中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彻底贯彻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1审美教育的概念极其重要性

1.1概念

审美教育从狭义方面是指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从广义方面是指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对人们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的道德与智慧[1]。

1.2重要性

审美教育有效地贯彻了音乐教育理念。审美教育能促进全方位音乐型人才的艺术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审美教育因其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特点,有效地弥补了音乐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在音乐教育中以审美的角度把学生带入音乐的魅力中,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审美教育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开展。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谈古筝《高山流水》的时候,传统的音乐教育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拨动琴弦,学生只是机械地了解《高山流水》的表面,无法领会到其中的情感。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生拨动琴弦的时候为其讲解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之后“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情感,那么学生在演奏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审美理解融入感情,从而有效的促进了音乐教学的开展。

2研究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2.1教师引导教学法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深深的感受到了音乐之美,点燃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具体应用以课文《爵士乐欣赏》为例:导入:音乐教师在教授八年级《爵士乐欣赏》时,让学生欣赏甲壳虫乐队的经典曲目《HEYJUDE》,学生对这种音乐形式接触较少,没有学习的兴趣。过程: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作为倾听者并以平等的心态来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观察到学生对音乐的演唱形式比较感兴趣,从而结合现代流行音乐组合歌手的表演形式来引导学生对《HEYJUDE》的学习欲望。结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而且对此曲目的表演欲望迅速提高,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审美教育教学的理解。

2.2歌词教授法

歌词是音乐歌曲的物质载体,音乐歌曲的情感通过歌词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理解音乐和歌词,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使之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加强对音乐的学习。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和歌词内容,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到歌词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能够推动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教师教学《游击队歌》曲目时,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并随着歌曲旋律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过程:教师首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再让学生通过熟读歌词,找出歌词中描述的游击队员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学会理解音乐和歌词中蕴含的情感。结果:学生读完歌词后,纷纷举手发言,教师还通过学生的自主发言,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对抗战时期游击队与敌人激战时的情感体会,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3歌曲演唱法

中职学生的荣誉感、好胜心较强,热爱多种多样的音乐演唱形式,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相应的音乐演唱竞赛活动。学生对于教师组织的音乐演唱竞赛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音乐教育能够顺利开展。音乐课堂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教完《保卫黄河》的相关曲目知识后,组织音乐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演唱。教师分别采取个人独唱、全体齐唱、轮流歌唱和小组演唱的方式,促进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对成功的体验。丰富多彩的歌曲演唱形式,学生既有新颖感又有竞争感,学生纷纷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其热烈,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学生通过此次的音乐竞赛活动对审美有深刻的体验,越发的喜爱音乐,因此有利于音乐教育的进行。

2.4舞蹈融入法

歌曲与舞蹈的充分融合能够加强音乐的感染力,教师将教材中的曲子进行舞蹈编排,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舞蹈融入歌曲的教学是一个极其有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以民谣《龙船调》学习为例。导入:音乐教师教授民谣《龙船调》时,通过舞蹈编排进行音乐教学,并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作用。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演示,对小组中不同学生进行分工练习歌曲和舞蹈,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结果: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可看、可听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声情并茂的演唱,结合舞蹈表现音乐之美,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欣赏、体验音乐之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能力,为现代音乐教育事业提供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作者:陈焦伟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田丹.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分析[J].职业,2015(30):96~97.

第8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1.“大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 

2.论音乐欣赏课在大学生德育培养中的功能及实施途径 

3.高校音乐德育功能的实现与研究 

4.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初探 

5.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6.发掘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论一种可能的德育方法与途径 

7.论音乐的德育功能 

8.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9.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0.谈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实施德育教学 

11.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12.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德育方式研究 

13.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14.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的渗透研究 

15.高校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点和作用 

16.论我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德育内涵及功能 

17.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18.试论音乐的德育存在  

19.依托流行音乐的美育功能 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 

20.高校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研究 

21.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课程论审视 

22.在音乐课堂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渗透 

2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开发及多样性 

24.论音乐的德育属性  

25.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研究 

26.小学音乐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27.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28.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29.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0.让无痕化的德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中 

31.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施途径 

32.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音乐教学为例

33.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德育课内容为主体,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

34.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德育的魅力——浅谈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35.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36.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37.音乐对改善高校德育课堂之现状的作用研究  

38.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 

39.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40.寓德于乐 以乐养德──谈音乐的德育功能和方法 

41.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42.音乐与德育教育关系解析 

43.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内容的体现

44.小学音乐学科中德育渗透的措施分析

45.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

46.学校德育与音乐教育整合的意义探析

47.音乐小天地唱出大道理——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

48.强化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助剂作用,增强道德教育实效 

49.试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50.试论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51.以美育德——论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实效性研究 

52.音乐的德育功能  

53.研究生德育中的音乐素养培育途径及作用探析——以上海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为媒双育人”活动为例 

54.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55.浅谈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  

56.学校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方略分析 

57.浅论音乐的德育功能  

58.高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  

59.论述高教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60.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61.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62.增强音乐学专业课程德育功能的对策 

6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64.让无痕化的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  

65.给德育插上音乐的翅膀——让音乐成为德育的有力辅助手段初探 

66.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  

67.流行音乐教育应用于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68.浅议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69.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70.将音乐引入高校德育课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1.德育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渗透思路探索 

72.试论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73.新课标视角下德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74.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应用 

75.德育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76.谈音乐欣赏课的德育功能 

77.浅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78.高雅音乐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思考 

79.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途径 

80.论中专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81.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82.德育功能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83.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84.音乐院校体育教育中实现隐性德育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

85.“以和为美”——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86.音乐,化腐朽为神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德育功能  

87.寓教于“乐”——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88.隐性教育在音乐艺术院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  

89.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90.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渗透  

91.音乐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92.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论

93.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探析  

94.音乐的德育功能 

9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96.让德育走进音乐课堂  

97.让音乐成为小学德育课堂的营养剂 

98.浅谈音乐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99.试论音乐在德育中的功能  

100.浅谈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艺术魅力  

101.论生态德育在音乐课程中内涵与策略 

102.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103.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作用 

104.论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105.浅谈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 

106.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07.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种方式  

108.试析高校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109.完善高校音乐教育对德育作用的对策建议

110.浅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1.吴地传统音乐的当代德育价值  

112.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探析  

11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114.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15.让“生成事件”成为音乐课堂德育的鲜活教材 

116.加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117.高校音乐教学德育树人的内涵研究 

118.如何加强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119.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20.德育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121.从救亡音乐谈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122.浅议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

123.浅析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124.论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落实

125.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研究

第9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农村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农村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对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等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农村学校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尽量聘请代课教师。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工资较低。而一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没有课,在年终考核时没有机会参加考核,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在较偏远地区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知识、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所以,学校一方面考虑升学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家长的“重望”之托,它们以抓学生成绩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一些学校拿教学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标准,一些老师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一连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会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觉得走到哪里都是文化课最重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学校讲升学率,家长期望他们跳出农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重视文化课。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3.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还不够好。要对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

在改变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随之改变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当各方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3.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目前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有音乐爱好的其他课程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当然,单靠农村音乐教师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作讲学、作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然后再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便不至于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建设农村,毕竟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少部分,城市学校所需的音乐教师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在农村,要保存传统音乐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更是便利,对传统音乐文化触手可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适合农村的特点,容易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共鸣。例如,淳朴高亢的西北民歌、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豪迈热烈的北方吹打等,这些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学生的感染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本地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演出,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使他们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这样既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实现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科教兴国,一定要狠抓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这是物质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