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可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改革与发展;科研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3.07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实验技术改革重点项目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实施了实验室中心化、平台化改革[1],使得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系级管理,成为与院或系平级的功能单位,突出体现了实验教学和科研在高校职能中实现与理论教学与科研并驾齐驱的同等地位,体现了高等教育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现代高校办学理念的发展方向。对过去依附与院或系的实验室进行中心化、平台化改革,其目的就是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实验中心化、平台化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科研资源,使其在创新人才培养、原创性知识成果获取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实验室中心化、平台化建设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历史痕迹,最突出的就是几乎所有的中心化后的实验室,无论是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还是教学评价都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时期的框架和体系,教学功能较为完善,而科研功能普遍较为薄弱。如何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加、完善科研功能模块建设,使有科研想法的学生和教职工能够方便的了解和使用现有的设备、发掘它们的潜在的功能、提高大型仪器的利用率等问题,是深化实验室中心化、平台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大平台建设、改革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如何构建实验中心科研功能模块提出了几点思考和设想。
1 改革管理运行机制,整合实验资源
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赋予实验中心整合物理学院实验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学科发展方向等相关职能,增加科研功能模块。实验教学中心改为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中心直接受学院的领导,与其他各系平级;中心独立于其他各系,其他各系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中心统一安排人员和设备进行;中心根据服务对象的创新科研项目需要,组织专家论证可行性之后,调度有关人员和设备给予支持;对于现阶段实验条件尚达不到的实验研究项目,形成书面报告,形成发展规划,提交给上级领导争取支持。
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的同时要改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隶属关系。过渡时期可以赋予各系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双重身份,不但隶属与各自的系(材料、光电、应物和基础)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服从实验中心管理,有义务向实验科研办公室提交所管实验室的功能、仪器状况、开放时间等各种资料,服从实验科研相应的工作安排。进一步的改革将实现管理人员完全的实验中心管理化。
2 改革管理机构,建立科研管理部门
近年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引进和培养,已经拥有了一支高学历的人才队伍,虽然队伍的知识背景、科研经历比较庞杂,不存在较为统一的科研方向;但是不可否认,这样一支队伍蕴含着各种可能性,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暂时还无法形成合力。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指定一位副主任,管理中心的科研活动,主要工作内容和形式就是定期传达学院或学校下发的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提交等既定工作,人员配备单薄,没有真正形成对人员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当前中心的工作重心无疑是实验教学,然而科研是突出中心话语权、提升中心各项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要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必须改变科研活动各自为战的局面,改变对现有科研活动放任化管理方式。管理机构中增设实验科研部门(具体名称可用科研办公室,与现有教学办公室呼应),增设实验科研主任和秘书各一名。实验科研部门的职责包括:科研用实验设备的管理和建设;科研性实验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实验课题的规划和整合;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实验仪器设备的改造和研发;组织实验技术类成果的评价等。
3 完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
构建实验室科研功能模块离不开现代化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实验室各项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建设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应该表现在实验室资源上网的程度。当前,实验中心所从事的"实验项目卡"工作,就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该项目针对开设的各类实验项目,要求登录、完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操作规程等各方面的内容,方便了查询和学习。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通过近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查询、预约、反馈交流、成绩统计与公布等都可以在网上轻松完成。该项工作为进一步实现实验科研信息化系统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对于较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实行实验中心统一管理,打破专业界限和设备垄断,提高利用率。
4 构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机制
构建实验室科研功能模块,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技术是开展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实验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仪器设备日趋电子化、数字化和自动化,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有超前意识和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并使用新设备、新仪器,为理论教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实验技术队伍要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做好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工作。要培养一支实验素质高、技术全面、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变革后,中心日常工作应增加人员学习机制,提高实验中心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总之,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科研功能模块的改革,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和老师形成重视实验的观念,从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成果;使进入一个实验室成为一件非常轻松和快乐的事,并真正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实验真正成为培养人才、创新成果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数据 财务 管理 可视化 路径
年来,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遵循业务与财务系统高度集成、业务协同处理的原则,企业资源管理系统(SAP ERP系统)已贯穿公司总部、省、市(县)三级,并全面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运维、工程管理等生产经营主要过程,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专业系统建立有效接口,实现对设备资产信息、电量电费信息、财务资产信息等各种海量业务信息的一体化运用。随着信息化的高度集成发展,会计业务所需要的数据已从业务末端向业务前端转移,业务前端的事前控制和管理已成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所涉及的数据已从会计数据走向更广阔的业务数据。对于业务和财务高度信息化的企业而言,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那么如何高效地挖掘、整理、运用和分享海量数据呢?笔者试以数据可视化理念突破数据迷雾,借此建立财务管理可视化路径进行有益的探讨和思考。
一、财务管理可视化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导致海量数据的产生,可视化是大数据简单化的有效形式,也是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在信息化进入高度成熟阶段后进行信息整理和挖掘的常用方法。基于此,海量、异构、时变、多维数据的可视化表示和分析在大型企业后信息化时代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可视化以数据挖掘为基础,将数据以图表等形式展现,能够一目了然地揭示数据中的复杂信息,同时通过对细节的翔实展示、或对总体及分类数据的重新梳理和展示,能够使受众有效地产生对数据的洞察和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可视化就是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并获得对数据更深层次认识的过程。
电网企业由于跨区域多层次经营,除主营业务电力供应(购电和售电)外,还存在电网建设、电网检修、物资供应等各项专业性子公司,财务和业务系统高度信息化后,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人们突破大数据技术中人的瓶颈和突破时空的界限,通过一体化平台或数据仓库将不同系统的数据汇合整理在一起,并将冗杂的数据(不仅是财务和业务数据,还包括邮件、文档、图片等)进行有效分析处理,使其简单化、直观化、视觉化,然后依据这些统计分析结果来衡量整个管理效果,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经营决策。电网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可视化”管理最终为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一盘棋管理和最优化配置提供最有效的支撑手段,成为新型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式。
二、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可视化的实现路径
借用信息手段,当前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可视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基于数据仓库基础上的运营监控可视化
所谓数据仓库是指一个支持DSS(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集合,并且该数据集合具有面向特点主题、集成性、随时间变化和非易失的特点,利用数据仓库,整个公司的所有的信息系统数据包括当前的和历史的被合并到一个数据库中,用于支持规划和预测等功能。以SAP为例,SAP BW(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被认为是功能比较完善的一个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可以满足SAP(如SAP 的R/3 Master和Transaction Data)和非SAP系统(如Flat File和Database)的整合,拥有丰富的数据转换工具、易于使用的前台报表和整合的Web报表,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具将数据转换到非SAP系统中,以及拥有非常实用的报表展现工具,将集成的数据以报表、图形、文档等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有用信息。
通过基于ERP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基础上的数据仓库建设,可以构建企业级的运营监控和风险预警体系,包括综合绩效指标体系、核心资源指标体系、运营状况指标体系、关键流程监控体系,以及通过信息搜集和整理对企业内部指标及外部宏观指标进行有效监控和预警,通过数据模型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并通过指标体系搭建、场景构建等要素实现全景展示企业运营状况,通过可视化的财务及业务管理能力实现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全面掌握。可视化的运营监控中心可以有序开展监测、分析、运营数据资产管理、协调与全景展示等业务,实现电网公司对人资、财务、物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和营销等主营业务活动、核心资源以及客户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24小时在线可视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数据异动和问题并协调解决。最终,通过可视化对大数据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资源全面集约和高效利用、业务紧密衔接和高效协同,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资产管理可视化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数量多、价值高、技术密集等特点,由于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容易脱节,造成账实难以一一对应。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与电网系统息息相关,电网系统结构本身又是非常复杂,如果仅用数据表格或文字的形式来展示网络,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导致网络所包含的信息无从体现,将复杂网络方便、直观地展现出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进行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是用来处理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使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并被使用者所利用的一种计算机技术或工具。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来看: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对地理、空间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与此同时电网企业ERP系统固定资产主数据本身就包含了地理信息。电网设备具有地域分布广、管辖设备量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实现现有设备(资产)数据的图形化显示,实现直观可视,增加灵活性,对电力部门的生产、经营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电网规模日益扩大,需要管理的电力设备数据、用户数据、规划数据越多,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从空间和位置角度将有关信息集成起来,与企业ERP系统的固定资产主数据和营销客户数据通过编码联动来实现资产数据到设备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域信息的可视化、直观的管理,实现电网企业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通过直观、可视化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物质基础。
(三)基于远程图像处理的原始凭证可视化
现代的远程图像处理与传输为会计和业务的原始凭证电子化提供了可能。原始凭证电子化是指通过信息系统深度开发实现原始凭证影像管理功能,通过扫描枪、扫描仪、摄像设备、摄影设备等进行原始凭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实现原始凭证的电子化管理,电子化为在线原始凭证可视化提供可能。在SAP系统、电子报账系统、营销系统、协同工作平台等的影像管理功能中,通过原始凭证分类编码管理等技术方式来实现原始凭证及其电子影像的全过程跟踪、电子影像与会计凭证自动挂接等功能。原始凭证电子化可以采用“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中心(SG-UDS)”作为原始凭证影像的统一管理平台,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加入自定义属性管理和自定义维度查询等增强功能,并与各财务应用系统间建立接口,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信息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
在原始凭证电子化、可视化过程中,通过影像识别技术,实现原始凭证信息结构化管理,使数字内容与业务凭证可以正、反向查询,可通过凭证编码查询相关挂接的数据内容信息,也可通过数字内容信息查询到挂接的凭证编码;实现对原始凭证的内容分类管理、带属性管理、综合信息检索及查询管理等多维的管理方式,从而达到原始凭证的结构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基于远程图像处理的原始凭证可视化可以实现各类经济业务纸质原始凭证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电子化、结构化,加强财务与前端业务集成以及各系统间的信息融合,可以随时、随地便捷、高效地查阅原始凭证,提高经济事项在线审批、稽核效率,防范财务风险,全面提升财务集约化、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大型企业后信息化时代必然面临大数据的生产、分享和应用问题,电网企业更是如此。可视化是大数据简单化的有效形式,可视化财务管理也是企业集团财务面对大数据时代必然的结果,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已全面联动和协同处理,基于数据仓库基础上的可视化运营监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资产可视化管理、基于远程图像处理的原始凭证可视化正是电网企业致力于财务可视化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当更多的文字、更多的图像、更多的方位、更多的沟通变成数据,当更多的数据变成资源,基于可视化视角的财务信息化提升工作将会为大型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更多的价值。X
参考文献:
1.苏坤.运营检测(控)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3,(6).
2.耿建新,洪图.会计原始凭证无纸化问题探讨――基于电子商务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1,(8).
3.蔡勇.数据挖掘技术在电网运营监控平台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庄晓丹,陈建,蒋锦霞.浙电电网设备基础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J].电力信息化,2012,(1).
【关键词】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控
一、引言
企业的管理包括正常情况的维持和异常情况的处置管理,而异常情况的发生及延迟解决不仅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制造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轨道车辆制造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打造国际级现代化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多品种、小批量和出口产品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致使生产过程环境的复杂性大大提高,容易引起生产异常。当前,轨道车辆制造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这些因素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两大方面。对于大多轨道车辆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生产异常情况时有发生,生产异常时常会造成工位制节拍化流水线中断,甚至较长时间的停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及交期。因此,要打造国际级现代化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对生产异常进行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生产异常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将生产异常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某轨道车辆制造企业生产异常管理现状
(一)生产现场异常的分类
生产现场异常大致分为人力资源异常、设备问题异常、工艺问题异常、能源问题异常、物料问题异常、技术问题异常、品质保证异常、突发异常等。
(二)异常信息响应程序
1.生产现场异常信息采集与传递。
(1)生产异常问题发生后,操作者立即将生产异常信息填写到SQDCM看板的《改善公报》上。
(2)对于30分钟内未能解决的异常,管理人员将生产异常信息在公司的生产现场留言板上。
2.生产现场异常信息传递。
(1)操作者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沟通等方式,将生产现场采集的异常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2)管理人员将制定的异常处理方案和指令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及时传递给现场的操作人员,同时利用“FeiQ.exe”、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主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传递生产异常信息。
3.异常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于2小时内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生产单位向归口管理部门反馈,归口管理部门在8小时内,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落实,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生产单位。
(2)对于8小时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生产单位向公司生产部门主管副部长反馈生产异常信息,由主管副部长协调解决。
(3)对于16小时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由公司生产部门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进行落实。
4.异常问题统计与处理。
(1)2小时以上的生产异常,由各中心、分公司记录、统计,对异常持续时间在4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的问题,由各中心、分公司制定临时措施,并编写《异常问题处理报告》。
(2)对异常持续时间达8小时以上的问题,由异常问题的责任部门组织编写《异常问题处理报告》,报公司生产部门存档。
(3)每季度对异常统计在累计持续时间前3位、发生频次前3位的异常问题,由公司专家团队牵头组织攻关,并编制《重点攻关项目报告单》,制定长期对策,杜绝异常再发生。
三、异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生产异常的责任单位界定不清,延缓了问题的解决。
2.缺少必要的压力传导机制。
3.评价机制不健全,异常信息上网对责任单位触动不大。
4.相关单位对异常管理不重视,把异常当成正常。
5.准时交付率较低,加班常态化。
6.与轨道车辆制造同行相比生产周期长、在产资金占用过多。
7.异常频发、主要工序生产时常处于中断状态。某轨道车辆制造企业2015年各主要工序生产异常累计停产1507天、累计频次586次(8小时以上统计口径)。
四、对异常信息可视化、升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建立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
1.预警信息录入。由操作者把即将影响生产的信息录入到异常信息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中,注明生产需求时间后在处理问题第一责任人栏中选择相应的人员,系统中将显示出第一责任人姓名、档案号、异常创建人、异常生效时间、异常反馈时间、异常内容等信息,同时本单位领导将收到生产异常信息短信。
2.主管领导审核。异常信息录入以后,由本单位有审核权限的领导在2小时内审核,在审核栏打“V”确认以后信息完成上传,所有开权限的人员信息共享,同时问题处理第一责任人将收到短信群发平台的相关信息及异常信息的电子邮件。
3.到了生产需求期以后,预警信息将自动转为生产异常信息,并开始计时(按有效工作日统计)。
(二)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异常信息升级管理
1.异常问题在4小时没内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责任问题所在单位的主管副部长。
2.异常问题在8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责任问题所在单位行政正职领导,该领导在办公室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因本部门责任导致的生产中断问题。
3.异常问题在16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负责责任单位业务的副总工程师,该领导办公室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需解决的生产中断问题。
4.异常问题在24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停产信息转给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领导在收到短信群发平台的异常信息的同时,在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亟待解决的产中断问题。
5.异常问题在32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停产信息转给公司总经理,总经理在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看到重大停产信息(可手动关闭)。
(三)终端信息显示平台设置
1.公司领导办公室:总经理、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2.技术部门领导办公室:总工程师、主管工艺、设计副总师、开发部部长。
3.管理部室办公室:生产物控部部长、生产经理办公室主任、业务部部长、采购部部长、资产部部长、质量保证部部长、动力厂厂长。
4.生产单位总经理办公室:高速中心、转向架中心、客车中心、动检中心、冲压分公司、内饰件分公司。
五、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除了给企业带来直观经济效益外,更为重要的是可望实现企业生产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信息传递流畅有效。通过实施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异常信息得到及时传递,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准确的异常信息,杜绝信息传递的错误及延后,整体提升了生产异常信息的反馈速度。
2.产能得到明显提升。生产异常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了停产时间,从而提升了整体产能。
3.异常反应能力提速增效。以前的生产异常信息逐级人工反馈,效率低,现在由计算机网络终端自动完成。
4.责任明确并落地生效。以往生产发生异常时,各个部门之间容易相互推诿塞责,给问题的解决带来诸多不便。实施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后,由于实施了压力传导,大大缩短了异常处置时间。
5.企业竞争力得以增强。上述思路建立的异常可视化为核心的生产异常升级管控系统,给管理人员处理生产异常问题设定了时限,减少异常处理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更少的在制品、更短的交货周期、更优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作者简介:
【关键词】可视化 网格计算 体绘制 面向网格的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作为一种计算和数据密集型应用,需要较高的硬件配置,并常常利用并行技术进行加速[1]。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科学计算分布范围不断拓展,计算规模不断扩大。网格技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面向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方式,它是传统的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目前面向网格的可视化己经成为可视化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1 面向网格的可视化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随着可视化数据集的存储量和计算量不断增大,需要网格技术提供自治和动态的资源管理,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的分布,从而可以利用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增强人们理解和使用科学数据的认知能力,扩充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延伸人类科学活动的范围[2]。
第二,近年来,虽然PC处理器和图形硬件的性能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但是仍然难以处理较大型数据的绘制,因此,长期以来,大数据量的可视化应用只能运行在高端并行计算机和PC集群上,这就需要远程使用这些资源,而网格恰恰提供了一个更为统一的资源共享和使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协调各种资源并提供远程可视化服务存在很多新的挑战,因为需要处理数据、计算和显示等多种类型的分步。
第三,作为一种分布式可视化应用,面向网格的可视化应当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多个不同用户应该可以同时使用系统而互不干扰,同时每个用户又可以提交多个任务。另外,面向网格的可视化还应该为多用户间的协同提供支持和虚拟组织支持。
第四,科学计算和可视化都是网格的主要应用对象。可视化通常是科学计算的后续处理步骤,为了更好地对科学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和驾驭,需要在可视化流程和科学计算过程之间进行协调和集成。通过这种集成可以更好地获得反馈并进行控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方便问题求解环境的构建。
2 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的探索及应用
(1)基于网格技术支持的并行体绘制的研究应用。
如美国爱荷华大学的Knops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网格的体绘制框架,他们使用Globus的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和数据传输工具支持并行体绘制框架;另外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计算可视化中心在已有的远程并行绘制系统的基础上使用Globus添加网格支持,在他们的设计中,可视化服务的实现由各个可视化服务器完成,并通过Globus的网格服务向用户提供可视化服务。
(2)基于网格技术支持的可视化软件的应用。英国利兹大学和英国NAG公司等共同进行了Gris项目,其主要目标是为NAG公司的可视化软件IRIS Explorer增加网格支持,实现可视化与仿真的联合、计算驾驭、多用户协同等功能。
(3)侧重于大规模数据集传输的网格可视化研究及应用。如美国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LBNL)的Bethel等人使用UDP协议为Cactus设计了一个处理太(T)字节数据的并行可视化后端程序Visa Pult。
(4)面向网格的可视化中间件和体系结构的研究及应用。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在Globus上建立了虚拟实验室网格中间件VLAM-G,它是一个完整的面向网格的科学计算及可视化中间件和工具包。德国的爱因斯坦研究所和柏林Zuse研究所等联合进行了Grid KSL项目,其目的是将使用Cactus的科学计算与可视化应用联合起来,为大规模数据的科学计算提供远程可视化和驾驭服务等等。
在面向网格的可视化领域内,国内也正在进行着相关的探索,如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4年完成了Gvis的初级原型系统,并对面向网格可视化领域的研究作了初步总结。基于此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工作,后来提出并实现了一个面向网格基于Java的交互式远程并行可视化体系结构和系统Gvis。是一个较为全面的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系统。
3 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的发展方向
面向网格的可视化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在广度、深度、通用性、互操作性和标准化方面更进一步。网格对于可视化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并不主要体现在可视化应用性能的提高,而在于可视化应用方式的改变。
4 总结
当今,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当前的硬件条件下,基于网格的可视化相比于传统的可视化还有欠缺之处。有待于我们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基于应用背景更好继续研究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可视化 推广 应用
一、管理工具可视化应用和推广的背景
在推广精细化管理工具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管理工具的推广不能只停留在纸上,更不能停滞在形式上,而是要成为一种联系具体实际、与现场问题相结合的一种可视化、可操作的产物。基于这种认识,煤矿企业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适合矿井实际的管理创新成果推广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并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工具的可视化应用和推广。就是将公司和矿精细化管理工具箱中适合当前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的创新成果,制成幻灯片、图片或实物模型,改变传统照本宣读式的学习培训模式,变平面化学习为立体式交流,以此增强员工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程度,提升管理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利用效率。同时,做到了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管理创新培养员工革新意识和兴趣,以员工素质提升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从而形成企业科学发展与员工素质提升的良性循环。
二、管理工具可视化应用和推广的实施流程
为了更好地将管理工具可视化应用和推广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更好地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煤矿企业采取了精细化管理部门统筹管理与部门细化分工相结合的“1+1”管理模式,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管理工具可视化应用和推广的具体方法
(一)把管理工具制成幻灯片、图片或模型
2013年以来,公司煤矿企业以动力物资保障部和产品事业部为试点,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工具可视化应用和推广方式。通过制作幻灯片、实物模型和图片,将管理工具箱中的CIA项目成果,以立体形象展示出来。通过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和研究,并配以翔实的图片和幻灯片介绍,将其结构原理、操作步骤和故障分析等逐一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在增强员工视觉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理解程度。到目前,动力物资保障部和产品事业部两个单位用这种方式,共学习推广了18个CIA项目,效果很好。
例如:动力物资保障部在推广《矿井低压馈电开关漏电保护技术改造》项目时,利用幻灯片将井下馈电开关的结构原理、改造过程和实施效果展示在员工面前,结果通过抽检,员工的理解程度达到90%以上,较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提高了将近一倍。
(二)成立创新工作室或技术学习工作室
煤矿企业先后成立了产品事业部创新工作室和动力物资保障部技术学习工作室。从公司和矿管理工具箱选取了可推广的成果项目,制作了实物模型,并配以翔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编制成创新成果集锦进行展示,以此作为员工学习交流的活教材。在工作室内,定期组织技术革新研讨会,对创新成果实物和模型进行面对面的解剖和讲解,引导员工尤其是新员工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实践,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看、学、想、练”,不断提高员工学技术、提素质、增本领的兴趣。同时,锻炼员工的动手能力,增强实操技能,提高员工参与管理创新、技术革新和课题攻关的积极性。
动力物资保障技术学习工作室从成立时的5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到22人,他们改进和革新的成果项目达8项,其中自主研制的“旋转管件加工台装置”,将管件加工方式由原来的人工挪转变成了现在的螺栓自动调节,不仅节约了人力,也增强了管件加工的安全性能。
产品事业部创新工作室,利用可视化的流程分析,通过对原有洗选流程、控制方法、管理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提出的《选煤厂稳定产品质量的探索与改进》项目,每年就能创造经济效益390多万元。
四、管理工具可视化推广效果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
管理工具可视化变抽象为具体,把高深的理论、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幻灯片、图片或者实物模型,改变照本宣读的学习培训模式,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理解,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培训效果。
(二)有利于增强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效果
通过可视化推广应用,员工理解了,学透彻了,自然就会增加应用的主动性,从而将管理创新成果放大,增强了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效果,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
(三)有利于增强持续改进动力
2013年下半年我们累计组织技术革新32次,有100余名员工参与进来,共形成改进成果25项,较去年同期提高19%;自主创新13项,均实行实名制冠名,较去年同期增加6项,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
可视化在林业上的应用对于林业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研究尤为重要。由于在植物刚刚发育阶段,植物的生长状况无法预测。而根据植物生长模拟曲线或者生长模拟图像来决定施肥、喷农药、以及需要根据分布状况来选择种植种类等众多要求,在植物生长曲线不能模拟,以及植物的分布、生长期、生长问题不能预测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不能实现最大化利用土地。其次由于林地,草原或者戈壁的面积较大,观察管理它们需要众多人力。根据可视化数据可以节省人力来预测这些土地上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可视化在林业上的应用极为迫切。
一 林业可视化推广面临的问题
1、推广体制不够健全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刚刚开展,林业可视化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还很陌生,因此很难对推广林业可视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国内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校,缺乏林业可视化的宣传机制,导致林业可视化不能普及。
2、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引导,更需要一些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支持,然而两者的有效结合还未完成。国内对林业可视化的主要研究机构已经实现了多专业的联合研究。然而其他高校和机构却很难将实现林业可视化进行规模性的联系,因此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3、缺乏研究资金
基于技术初级阶段的不成熟性和技术经济价值的深隐藏性,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市场价值现阶段还未具体体现,致使许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公司未能重视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因此几乎没有企业投入足够的资金去支持研究。
4、缺乏政府的支持性政策
在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方针对技术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政府还未出台相关的支持性政策鼓励林业可视化发展。
5、管理机制的系统性需要加强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而这些数据和图片通常需要由调查部门和统计部门给出,而要获取这些数据和图片需要比较麻烦、复杂的手续。
二 林业可视化技术推广的建议
1、重视市场
市场是技术改革的催化剂。大力宣传林业可视化可以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自发的进行林业可视化研究。首先应针对需要这项技术的企业和公司制定策略,引导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的推广。其次,在学术界也宣传林业可视化研究的作用,促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增加会促使社会对该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宣传。
2、加强学术交流,引进国外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先进技术
目前在国内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比较集中,仅在几个高校和研究所中有所涉及,不利于林业可视化研究的推广。因此不同的研究机构之间需要增加一定的纽带,比如会议,科研考察等,以交流相互的学术心得。同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支持一批学者去国外深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从国外引进在这项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人才,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以便更好的促使他们研究林业可视化技术。
3、建立一些对林业的调查组织,使得林业可视化可以在基层展开研究
由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要采集资料,如图片、数据等。这些资料需要从基层进行采集,这样如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等深层次的研究才有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常设的基层调查组织,对林木调查,采集数据和图片。对于林业可视化的推广用很大的帮助。
4、改进推广模式,从原来的单纯依靠学校和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发展成即依靠政府也依靠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
对于林业可视化技术的推广,在其他领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生产外包,只做技术的推广者;扩大规模向外推广技术。这些模式同样适用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然而,由于此项技术集中于几所高校和研究所中,单单依靠它们自身来推广此项技术,对于技术成熟的促进和技术的认知度的推广显得比较势单力薄。因此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来扶持。在技术推广的初期,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具体推广策略有:
1)政府主导型推广模式:此种模式主要依赖现有政府推广机构,并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政府建设基层推广组织,负责采集数据。同时政府需要制定林业可视化技术项目的发展政策,并直接负责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来自政府的一定资金投入,并建立机构进行有效地资源管理。这种推广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形象好,影响力大,信任度高,可以削弱推广对象的排斥心理。并且由于设立的机构组织严密,监督力强,使得该模式有良好的效率和可控性等优点。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对政策的扶持力度有一定的依赖性,容易造成技术与市场脱节。同时这种模式下的机构臃肿,职能和性质定位不明确,不利于发挥科技人员推广的积极性,该模式在市场结合性和组织结构性上略显逊色。
2)企业主导型推广模式:这种模式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筹措,且有企业自主盈亏,因此企业注重于市场前景好、效益高、可以迅速开发的新技术。企业通常拥有优势信息,可以指导客户对新技术的投入,因此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机智的市场灵活性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是企业过于关注利益的得失,使得他们在全局的系统性以及技术的长期开发上有所欠缺。
3)科研单位主导型推广模式:此种推广模式的执行者主要是科研单位。其优势在于整体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过硬,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技术咨询和培训的后备力量强大。其缺点是资金来源一般不能自给自足,主要靠政府或其他相关科研基金的支持。同时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容易造成技术与市场的脱节,并且技术的转化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分析传统直升机电力巡检缺陷的存储方式,建立直升机巡检缺陷数据库,利用ARCGIS和输电线路台账信息,实现了直升机电力巡检缺陷的可视化展示以及热图生成,提供了新的缺陷查询与展示方式,同时为消缺和制定巡检计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直升机 巡检缺陷 ARCGIS可视化热图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输距离远,周边地理环境复杂,对输电线路的维护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直升机有较高的机动优势,且能携带光电检测设备,使得直升机成为对架空输电线路的正常巡视和检修工作的主要工具。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主要产生高清照片、红外照片以及激光雷达等数据。随着直升机巡检作业的不断开展,产生的高清、红外缺陷图片数据数量日益累积,传统的缺陷文件存储方式难以满足数字化、可视化的管理需求。
1 缺陷管理现状
传统电力巡检缺陷库的管理方式是将大量缺陷照片(红外及可见光)进行磁盘文件夹分组存储,并在相应的文件夹内编写具有缺陷详细描述信息的缺陷单进行管理,数量庞大且繁杂,造成缺陷信息管理混乱、缺陷的查找和统计不方便、无法查看缺陷分布的空间信息。
2 研究目标
研究面向管理直升机电力巡检缺陷数据的基于二维GIS的巡检缺陷可视化展示方法,改善传统缺陷管理的存储、查询方式,实现缺陷数据的空间信息展示、缺陷信息的规范、结构化管理、缺陷信息的多维度查询等功能,服务于直升机电力巡检缺陷照片的展示、管理、统计工作,并为后续的历史缺陷数据的大数据分析,缺陷报告的生成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 总体设计
GIS依据其支持多种数据库、多图层过滤展示、设备查询、无级缩放等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展示、可依赖的数据分析依据,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随着对用电量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和复杂。将GIS技术与电力行业相结合的研究有很多,如基于GIS的电力故障投诉系统,基于GIS的电力电缆三维图形可视化管理系统等,从GIS角度拓展了电力行业的管理方式。
基于GIS的直升机巡检缺陷可视化展示分三层:数据层、展示层,服务层。服务层基于ArcGIS Server 10.2为后台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包含全国高程数据、全国矢量数据和输电线路台账,其中全国高程数据和全国矢量数据以切片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展示层以ArcGIS JS API 为前端展示框架,实现缺陷信息的展示。数据层以ArcGIS File Geodatabase文件地理数据为格式,全国高程数据、全国矢量数据和输电线路台账存储在一个文件数据库中。切片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中。
3.1 架构设计
3.2 数据库设计
3.2.1 原有缺陷数据存储方式分析
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中,巡检员利用可见光或红外拍摄设备,对疑似缺陷、交叉跨越(如线路交叉,线路跨越树木、温室大棚、房屋等)和其他巡视情况(如线路周围有明火等现象)进行拍摄。巡检结束后,根据现场拍摄照片,外业人员进行缺陷照片筛选,并将筛选结果反馈给进行缺陷分类、标记的内业人员,内业人员将照片进行缺陷标记后,根据巡检的缺陷位置等信息编写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完成缺陷汇总,如图1所示。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包括缺陷的电压等级、线路名称、杆塔编号、缺陷发现情况、巡检时间、资产单位、运维单位、缺陷分类以及发现人等信息。缺陷数据存储方式以年份、机组以及月份巡检情况(包含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与对应缺陷数据)分别用文件夹进行存储和管理。
随着直升机巡检任务的不断开展,大量的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和不规范的手工创建文件夹存储方式,造成缺陷数据难以高效查询、管理和统计,因此需将缺陷照片和缺陷单进行数据入库管理。规范的数据结构是实现缺陷数据统计、分析以及GIS可视化展示的基础。
3.2.2 缺陷数据表设计
根据原有缺陷数据的存储方式与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的分析,缺陷数据的存储设计需包括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的基础信息,如线路、杆塔等基本台账、还需包括缺陷数据的存储位置、缺陷类别、缺陷等级等详细信息。其属性结构如表1所示。
4 关键技术研究
缺陷数据的可视化展示,首先应获取缺陷数据的空间信息。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包含输电线路名称、杆塔号、发现日期等字段,但不包含可视化展示中需要的经纬度坐标等信息。为满足缺陷数据的存储要求,在缺陷记录表中增加经度、纬度字段,用于存储缺陷照片的空间位置信,如表2。
在进行缺陷数据存储时,系统根据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中线路名称和杆塔编号信息,在输电线路台账信息中查找匹配经纬度坐标,并将经纬度信息更新到该缺陷信息的X、Y字段中。对已存在的缺陷照片,系统以后台服务的形式定时更新缺陷位置信息。
缺陷的可视化展示效果如图2所示。
5 缺陷数据可视化展示
5.1 设备查询
为便于缺陷数据查询与定位,开发地名地址与设备名称查询功能,在输入线路名称后则可定位线路位置,同时后台加载该线路的缺陷信息。
5.2 图层控制
提供业务图层和基础图层显示控制,其中业务图层的数据来源为线路基础台账,业务图层显示控制包括用户线路、用户杆塔。全国高程数据以及全国矢量图形作为基础图层,基础图层控制包括省会、地级市、县、县界、市界、省界等内容。
5.3 导航树
导航树实现了输电线路基础台账信息和缺陷信息的多级浏览方式,通过导航树可以快速查找线路信息并定位缺陷信息。导航树的组织采用国家电网->省公司->直流/交流->电压等级->线路名称的方式,如图3所示。
导航树除支持按组织级别检索外还支持查询的方式,在查找线路输入框内输入线路名称,可以快速定位到导航树中线路的位置。在线路名称上点击右键,可以定位线路查看所有缺陷(红色部分为缺陷空间分布专题图),如图3所示。
5.5 热图
依据缺陷的空间位置、缺陷类型和年度生成的专题图。按年度,在缺陷可视化的展示的基础上,可以生成缺陷热图,热图反应了当前所查缺陷分布特征,如图4所示。
热图的展示为缺陷消缺工作和缺陷巡检计划制定提供了依据。
6 结语
本文所述直升机巡检缺陷可视化方法,改变了传统巡检缺陷的管理查询方式,提升了缺陷数据的管理水平。应用GIS技术,实现了缺陷数据的空间定位查询、可视化展示以及热图生成等直观的查看方式,为消缺工作、巡检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缺陷记录结构表的信息整合了直升机巡检缺陷记录单中的信息,为研究缺陷规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舫明,张劲,张亮等.输电线路直升机智能巡检技术的研究[C].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2010.
[2]吕永兴,吴晓松,劲张等.直升机电力巡检机载系统控制采集图像的方法:CN 2009.
[3]肖展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湖北省主要旅游景区可视化信息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11):157-159.
[4]房景亮,吕林霞.基于GIS的电力故障投诉系统[J].华北电力技术,2002(11):27-30.
[5]张弛,吴尊东,王少华.基于GIS的电力电缆三维图形可视化管理系统[J].浙江电力,2013,32(06):24-26.
[6]刘洪正,乔耀华,王洪川等.直升机巡视超高压输电线路[J].山东电力技术,2012(01).
[7]黄康裕,胡海斌,钟建勇等.输电线路基础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论证[C].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2014.
面向网格的可视化,其含义是受网格支持的可视化,或网格驱动的可视化,指的是利用网格的功能,为并行/分布式可视化提供基础性支撑。图1为面向网格的可视化说明示意图。网格技术支持互联网范围的可视化应用,它对于可视化应用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2][3]
第一,随着科学计算应用的发展,可视化数据集的存储量和计算量不断增大,而网格技术能够通过动态的资源组织满足数据存储和计算的要求,它能提供自治和动态的资源管理,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的分布,因而可以利用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增强人们理解和使用科学数据的认知能力,扩充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延伸人类科学活动的范围。
第二,可视化应用的高资源需求性必然限制其可访问性,近年来,虽然PC处理器和图形硬件的性能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但是仍然难以处理较大型数据的绘制,因此,长期以来,大数据量的可视化应用只能运行在高端并行计算机和PC集群上,往往需要远程使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远程可视化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了。与基于Web的远程可视化相比,网格提供了一个更为统一的资源共享和使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协调各种资源提供远程可视化服务存在很多新的挑战,因为需要处理数据、计算和显示等多种类型的分步。
图1面向网格的可视化说明示意图
第三,作为一种分布式可视化应用,面向网格的可视化应当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多个不同用户应该可以同时使用系统而互不干扰,同时每个用户又可以提交多个任务。另外,面向网格的可视化还应该为多用户间的协同提供支持。协同也是网格的一项重要特征。网格提供虚拟组织支持,这种虚拟组织的概念除表现为资源的虚拟化外,更突出表现为多个用户之间的协作。
第四,科学计算和可视化都是网格的主要应用对象。可视化通常是科学计算的后续处理步骤,为了更好地对科学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和驾驭,需要在可视化流程和科学计算过程之间进行协调和集成。通过这种集成可以更好地获得反馈并进行控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方便问题求解环境的构建。
3.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的探索及应用
由于科学计算可视化对于科研和生产的重要作用,面向网格的可视化己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IEEECopmuterGraphics&Applications杂志为此在2003年3月出了网格可视化专专辑。美国,欧洲等在面向网格的可视化领域进行了较多研究,这些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1基于网格技术支持的并行体绘制的研究应用。如美国爱荷华大学的Knosp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网格的体绘制框架[4],他们使用Globus的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和数据传输工具支持并行体绘制框架;另外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计算可视化中心(CCV,ccvweb.csres.utexas.edu/ccv/)在己有的远程并行绘制系统的基础上使用Globus添加网格支持,在他们的设计中,可视化服务的实现由各个可视化服务器完成,并通过Globus的网格服务向用户提供可视化服务。
2.2基于网格技术支持的可视化软件的应用。如美国犹他大学科学计算研究所曾将他们的可视化问题求解环境SCIRun与NetSolve结合[5]。英国利兹大学和英国NAG公司等共同进行了GViz项目[6],其主要目标是为NAG公司的可视化软件IRISExplorer增加网格支持,实现可视化与仿真的联合、计算驾驭、多用户协同等功能。
2.3侧重于大规模数据集传输的网格可视化研究及应用。如美国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LBNL)的Bethel等人使用UDP协议为Cactus设计了一个处理太(T)字节数据的并行可视化后端程序Visapult[7]。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的Thiebaux等人也对网格环境下海量数据的并行输入/输出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8]。
2.4面向网格的可视化中间件和体系结构的研究及应用。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等单位在Globus上建立了虚拟实验室网格中间件VLAM-G[9],它是一个完整的面向网格的科学计算及可视化中间件和工具包.德国的爱因斯坦研究所(Cactus[10]的开发机构)和柏林Zuse研究所等联合进行了GriKSL项目[11],其目的是将使用Cactus的科学计算与可视化应用联合起来,为大规模数据的科学计算提供远程可视化和驾驭服务.美国高级计算基础设施合作组织(NPACI)正在协调其成员联合开发适用于超级计算的可视化工具(vistools.npaci.edu)和可视化服务(visservices.npaci.edu).此外,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的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也正在实施网格相关的可视化服务计划.欧洲CrossGrid项目开发了一个网格可视化中间件GridVisualisationKernel[12],其目标是提供通用的可视化服务,将仿真程序和可视化连接起来并支持多种显示设备.
在面向网格的可视化领域内,国内也正在进行着相关的探索,如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4年完成了GVis的初级原型系统,并对面向网格可视化领域的研究作了初步总结。基于此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工作,后来提出并实现了一个面向网格基于Java的交互式远程并行可视化体系结构和系统Gvis[13],GVis由网格支撑层、可视化层和网格门户层组成,是一个基于Glbous的交互式远程并行可视化系统,系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该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与国内外面向网格可视化系统相比具有层次少,各层功能独立,可扩展性、交互性和跨平台性好等特点,支持面向网格的交互式并行可视化和远程可视化,并可在进一步的扩展中支持协同可视化。是一个较为全面的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系统。
图2基于Java的Gvis体系结构
3.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的发展方向
面向网格的可视化需要充分利用己有的研究成果,并在广度、深度、通用性、互操作性和标准化方面更进一步。网格对于可视化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并不主要体现在可视化应用性能的提高,而在于可视化应用方式的改变。简单地讲,面向网格的可视化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更大的数据量。面向把应把握这一趋势,在资源的动态性、异构性、多任务支持、可视化应用的交互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等方向上做好面向网格的可视化应用研究工作。
4.总结
随着科学计算逐渐向网格计算方向发展,可视化也必然会适应这种变化,从传统的并行可视化走向支持网格、利用网格、服务网格的面向网格的可视化。当今,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当前的硬件条件下,基于网格的可视化相比于传统的可视化还有欠缺之处。有待于我们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基于应用背景更好继续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友兵,陈为,仇应俊,石教英,姜晓红.并行/分布式直接体绘制算法综述[R].技术报告2004.
[2]石教英,赵友兵,仇应俊,陈为.面向网格的可视化系统研究J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41(12):2231-2236.
[3]李燕梅,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2006-06.
[4]BKnosp,SWang,JNi.Grid-basedvolumerendering.The2002ACM/IEEEConferenceonSupercomputing,Baltimore,2002.
[5]MMiller,CMoulding,JDongarra,etal.Grid-enablingproblemsolvingenvironments:AcasestudyofSCIRunandnetsolve.HighPerformanceComputingSymp(HPC2001)inAdvancedSimulationTechnologiesConf2001,Seattle,2001。
[6]GViz:visualization.leeds.ac.uk/gviz/,2004-07.
[7]EWBethelJshalfCactus.Visapult:Anultra-highperformancegrid-distributedvisualizationarchitectureusingconnectionlessprotocols.IEEEComputerGraphicsandApplications,2003,23(2):51-59.
[8]MThiebaux,HTangmunarunkit,KCzajkowski,etal.Scalablegrid-basedvisualizationframework[EB/OL].isi.edu/~hongsuda/publication/paper77.pdf,2004-07-12.
[9]ASZBelloum,DLGroep,ZWHendrikse,etal.VLAM-G:Agrid-basedvirtuallaboratoy.FutureGenerationComputerSystems,2003,19(2):209~217.
[10]Cactus:http:,2004-06.
[11]GriKSL:aei.mpg.de/~tradke/GriKSL/,2004-07.
[12]DKranzlmuller,PHeinzlreiter,JVolkert.Grid-enabledvisualizationwithGVK.The1stEuropeanAcrossGridsConf2003,Santiago,Spain,2003.
[13]赵友兵面向网格基于Jvaa的交互式可视化系统GVis研究与实现2005-07.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下,一定要减少经验式的营销管理,注重数据分析工作,给企业管理效能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营销管理的创新,电力企业能够将复杂的管理过程转变非数据分析过程,通过多方面的数据来进行建模研究,从而给营销的预见性提供保障,制定更好的营销策略。除此之外,对营销管理进行创新,能够建立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营销管理系统,从而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性。
1当前阶段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不足
在当前阶段的电力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化电力系统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脚步越来越快,给电力数据的增长也提供了平台。在大数据时代下,电力企业营销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要进一步更新和改进电力营销的设计理念,传统的电力营销中,往往根据业务导向来进行设计,没有充分结合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电力营销业务功能。电力公司总部技术研究和营销政策不健全,网省公司营销信息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及大客户等机构不健全。第三是电力营销的运营效率不达标,设备和人员配置重复,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第四是电力营销的管理控制强度不够,营销工作管理控制过于注重指标评价,缺乏对于事前的预防以及事中的控制。
2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通过各项数据的全面分析来充分掌握电力营销的规律,而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效率不高,阻碍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其营销管理策略进行创新势在必行。2.1建立面向用户的大数据系统。过去阶段,由于电力企业缺乏对于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且行业内技术发展失衡,分散化的IT应用开发导致信息孤岛的形成,使得电力企业内部出现部门之间数据重复处理现象,给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要想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营销管理工作进行创新,需要手机和整理服务环节的各项数据,同时还要融合电力营销以及配电的协调数据,建立以数据为主要核心的管理体系,实现电力企业的数据共享,充分发挥各项数据的价值和作用。要想做到这一目标,要利用GIS技术,在建设配电数据库时,确定数据和地理位置的完整性,做好数字信息和地图数据的转换,再分析图形。通过电力大数据系统实现配电网的综合管理,因此给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保障,同时实现和负荷管理系统的对接,有效监控和管理电力负荷。2.2故障抢修的可视化管理。要想实现抢修调度以及用户故障分析的可视化管理,首先要建立标准化运行抢修体系,面向用户的配电网是连接客户以及电网之间的枢纽,对于供电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配电网的抢修工作是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常规工作,但不可忽视其重要性,在抢修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避免直接面对用户,无法避免工作环境恶劣,有事也需要全天候抢修故障。当前阶段面向用户的抢修工作缺少可靠和标准的模式,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一套可推广的标准化工作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可视化,可以通过图形来判断电力数据的各个细节,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各项数据的理解。当有故障发生时,要通过可视化数据来确定故障的具体原因和位置,从而更好地管理社会用电。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抢修平台的管理系统,从而对用户故障的可视化管理以及正确分析提供保障,实现电力抢修标准化会有效提高电力服务的可靠性。具体做法是将客户系统与可视化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增加抢修资源可视化模块、增加故障管理模块等方式来建立电力抢修的可视化系统。通过实现电力抢修可视化,促进抢修工作的快捷和高效,同时也能有效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水平。2.3加强线损“四分”管理线损。“四分”管理是指分区、分压、分台和分线,线损“四分”是电力企业实现精益化线损统计工作的重要途径。在电力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利用基于GIS的大数据系统来进行线损的自动计算,从而达到线损分压、分区、分台和分线的自动统计,并且结合异常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方法,通过信息化的线损“四分”管理工作模式,加强其精益化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线损,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GIS信息系统以及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有效整合资源,通过集成、开发和共享,实现配电和营销两个系统的整合。2.4强化电费回收管理。通过对电费回收管理的强化,能给企业常规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不过根据长期的现状来看,电费回收是众多电力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其主要表现为欠费的风险,这会给电力企业财务成本以及资金周转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管理进行有效的创新,首先要实行高压用户的电费担保机制,对于申请办理高压用电的用户,进行五年的电费担保,同时要对存在电费回收潜在风险的用户进行电费担保管理,通常可分为银行担保和质押担保两种方式。大部分选择的方式为银行存款电费存款担保,能够有效降低电力企业回收电费的风险,同时还可以与税务部门合作,从而管理数据库,通过电控税体系对接企业的用电管理,税务部门根据电力企业提供的用电数据来估算税收,同时也有利于税务部门掌握用户的经营情况和生产情况。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也要顺应潮流,加快自身的建设脚步,而电力的大数据正式大数据时代对于管理和技术方面变革要求的实际体现。在电力企业进行营销管理的过程中,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实际,实现营销管理的优质化和精益化,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胡小伟 彭政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南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南供电公司西河供电所
【参考文献】
[1]李杨.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6):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