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教学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通识教育;财经案例;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35-03
一、研究背景
知识背景的交叉已成为科学家打破习惯思维、取得原创性成果的重要源泉之一。据统计,上世纪的一百年中,自然科学类有466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有41.63%的获奖者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哲学与人文修养、既专又博的科学知识结构(郝凤霞,2001)。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称通才教育、普通教育,它既是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也是一种大学理念。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主要内容,在拥有基本的共同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当前,通识教育已成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诸多高校在积极开展通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分布选修课项目(HASS-D)、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东南大学的吴健雄学院,等等。东南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的综合型大学,如何利用财经类通识课程教育,完善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财务金融基本素养,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通识教育理论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通识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比如龙跃君(2013)总结的通识教育从精义论、均衡论、进步论到联结论的理论发展过程;殷小平(2007)总结的我国从传统儒家、道家和法家教育观到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发展过程。第二,关于通识教育的比较研究。比如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欧洲博雅教育、美国通才教育及港澳台地区通识教育制度的比较与借鉴(马早明,2016;王晓阳,2015)。第三,关于通识教育的课程实践研究。主要包括国内外著名大学通识课程所占总学分比例、类别结构、修习制度等相关教学实践研究(於荣,2015;庞海芍,2016)。
综上,学者们已在通识教育理论的制度建设(宏观)和课程设置(中观)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具体到某一通识课程教学方面(微观)的精细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拟从《财经概论》通识课程的问卷调查入手,研究学生选课动机、生源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因素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并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东南大学《财经概论》通识课程是供全校非财经专业各年级学生选择的公选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非财经专业的学生系统讲解财经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实务知识。教学过程,讲解了财政与税收、会计与审计、金融与财务等几个主要的财经专业领域的理论与实务知识,每个专题讲解相关的财经案例,并在教学中穿插播放相关财经类视频;课程布置了三种课后作业供学生选择,包括完成商业策划书、参与证券模拟交易或者完成财经书籍读后感,任选一种;课程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
通过在2015-2016学年《财经概论》通识课的两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了15个问题,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基本信息、学习动机、课程满意度、课后参与度,等等。共发放了152份问卷,剔除未提交问卷、空白问卷、答案不规范等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40份,问卷有效率达92.10%。问卷回收后,通过问卷星网站(http://)进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单因素特征分析
从性别特征来看,全部有效样本中,男生共73人,占52.14%;女生67人,占47.86%。剔除作为必修课的医学专业学生,在自由选课班级样本中,男生38人,占77.55%;女生11人,占22.45%。考虑到东南大学整体男女比例约为5:1,选课学生的男女比例与全校男女总体比例基本一致。
从籍贯来看,华东地区学生比例最高,占67.14%,华中地区、华北地区次之,分别占7.86%,其他依次是西南地区6.43%,华南地区5.71%,西北地区3.57%,东北地区1.43%。由此可知,处于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学生对财经类课程的兴趣更浓厚,但同样来自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华南地区学生选课动机并不显著。可能因为东南大学地处华东地区,招生过程中本地生源比例较大。
从年龄和年级层次来看,选课学生中以19岁为主,占48.57%,20岁学生次之,占26.43%,18岁学生占19.29%,17岁占4.29%。从年级来看,全部为大一新生,这与学校教务处选课规则有关,公选课主要开放给大一学生选择。
从专业类型来看,医学专业91人,占65%,工学专业47人,占33.57%,理学专业1人,占0.71%,其他专业占0.71%。原因是,医学专业是整个班级分配选课,非自由选择;除医学专业以外的情况来看,学生主要来自于工学专业,这与东南大学特色有关,说明工科生比理科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更大。
从选课动机来看,“完成学分”是学生选课的最主要因素,占选课人数的61.43%。此外,“对财经知识有兴趣”的学生比重也很高,达到了57.14%。这说明,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除了完成学分的刚性需求外,对财经知识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选课自发性动机也相当高。
从学生对课程各部分内容的兴趣来看,学生对《金融与财务》章节的内容最感兴趣,选择“很有兴趣”的比例占47.86%,选择“有一点兴趣”和“很有兴趣”的比例高达89.29%。这说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非财经类学生对金融、财务管理、资本市场等方面知识求知欲很浓。相对而言,学生对《会计与审计》章节的内容不太感兴趣,与其他章节比较,选择“没有兴趣”的比例最高,占12.86%。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会计与审计相关问题过于理论,理工科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从教学方式来看,学生对于讲解“讲解财经案例”普遍有兴趣,关注度高达65.71%。对于“观看财经视频”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兴趣度达到44.29%。而对于“讲解财经理论”普遍不太感兴趣,对于讲解理论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仅占2.14%,与其他选项的差异明显。因此,后期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将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在讲解案例过程中穿插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
从课后作业方式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完成通识课程的作业,仅有7.86%的学生不喜欢课后作业。约占一半的学生喜欢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方式完成作业,而另外有近一半的同学喜欢具有参与性的方式完成作业,比如有24.29%的同学喜欢采用“商业策划书”的方式,20.71%的同学采用“证券模拟交易”的方式。这说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选修通识课程具有一定的参与感,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和课后思考,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从课程考核方式来看,65%的同学不喜欢考试的方式完成课程考核,希望采用开放式考核方法,即完成大作业等方式。出乎意外的是,有29.29%的同学认同现有开卷考试的方式,说明也有相当大的比例同学能够接受考试的方式完成课程考核。
从课外阅读来看,学生课外对于财经知识学习主动性非常强烈,有69.29%的同学课外阅读教师推荐财经书目或视频材料,说明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对于该领域的知识需求强烈。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推荐经典、通俗易懂的材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从学生后续学习和教学效果来看,调查结果显示,71.43%的学生在本课程结束后将会继续关注财经知识,65.71%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很有收获。这说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生,能够较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财经问题基本的分析思路、提供学生学习财经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路径,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指标间交叉关系分析
从专业类型与选课动机来看,工科学生比医学学生对财经知识明显更有兴趣,工科学生选择“对财经知识有兴趣”选项的比例达到82.98%,远远大于医学专业的42.86%。这说明,自由选课的学生,大部分除了完成学分需要,也对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兴趣。而医学院虽然把此课程列入必修课,很多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并不高。
从专业类型与课后作业方式来看,“商业策划书”和“证券模拟交易”这两种课后作业方式相对于单向的“读后感或观后感”更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工科学生选择“商业策划书”和“证券模拟交易”的比例53.19%明显多于医学专业的41.75%,说明工科学生不仅仅对财经课题知识有兴趣,课后也会积极主动收集资料、巩固和理解课堂知识。
从专业类型与后续学习来看,各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愿意课程结束后,继续关注财经问题,继续学习财经知识。但专业间横向对比,工学学生后续继续学习财经知识的意愿更加强烈,工学学生继续学习占比91.49%,远远高于医学专业学生的61.54%。
从性别特征、专业类型与教学方式偏好来看,工学专业的学生,无论男、女生都更倾向于案例教学,而相对不喜欢视频教学。比如工学男生喜欢案例教学的占78.38%,高于视频教学35.14%;工学女生喜欢案例教学的占90%,明显高于视频教学的30%。而医学类的学生,无论男、女生对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的喜好程度相差不大,比如医学男生喜欢案例教学的占65.71%,喜欢观看视频教学的占48.57%;医学女生喜欢案例教学的占53.57%,喜欢视频教学的占50%。上述状况,可能因工学学生罗辑思维能力强些,更偏好带有问题分析性质的案例教学方式。
从选课动机与教学效果来看,“对财经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其教学效果(70.00%)明显高于“完成学分”的学生(66.28%)。而认为本课程学习没有收获的学生中,基于“完成学分”动机的学生(5.81%)高于“对财经知识有兴趣”的学生(3.75%)。由此可知,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从年龄层次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看,选课学生集中在17-20岁四个年龄阶段,各年龄段选择本课程“对自身有帮助且会影响你的职业规划”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0%、59.26%、67.65%和67.57%。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加深,财经知识理解力也会逐步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则更好。
从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看,选择“闭卷考试”方式的学生100%都选择了“对自身有帮助且会影响你的职业规划”,说明很多学生习惯于传统考核方式,认为闭卷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结论与建议
1.精准定位财经通识课程的开设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财经知识储备是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选择财经通识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的需要,同时也对财经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东南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校,财经通识课程应定位培养既懂得理工专业技能、又掌握财经基础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2.精细改革财经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问卷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精细化改革现有课程教学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教务部门放宽选课限制。调查显示,作为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必修课,教务部门可以进一步放宽课程选择限制。此外,由于年龄增长有利于教学效果提高,教务部门可以引导高年级学生选课。(2)任课教师重视学生基础资料。由于性别特征、学生籍贯、专业类型、年龄层次等因素,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在课程开始前,任课教师应汇总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有针对性组织教学工作。(3)任课教师改革现有教学方式。比如学生普遍对讲解财经理论知识没有兴趣,教师应考虑如何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精心设计财经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结果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课后愿意主动学习财经相关知识,而且认为课程全部结束后,还会继续学习财经知识。财经通识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我们认为,财经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财经知识基本理念与素养,其次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财经知识的路径与方法,最后才是讲解具体的财经专业基础知识。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詹徵薇、杨欣同学对本文也有贡献,在此感谢!)
参考文献:
[1]郝凤霞,张春美.原创性思维的源泉――百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知识交叉背景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9):55-59.
[2]龙跃君.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3]殷小平.中国有通识教育传统吗?[J].复旦教育论坛,2007,5(1):30-33.
[4]马早明,高皇伟.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演进与转向[J].教育研究,2016,(4):52-60.
[5]王晓阳,曹盛盛.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挑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4):17-25.
[6]於荣.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一致性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32-37.
[7]庞海芍,郇秀红.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6,(1):12-1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EN Hong-tao1,SUN Heng2,HUANG Wan-ying1
(1.School of Econmics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
2.Dean's offic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89,China)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与深化需要强大的动力源支持,而教学改革本身作为一个复杂有机系统也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内外部各项动力源在系统中要有效发挥作用,应把握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和自适应性等原则,通过增加导向性、内容性、反馈性、需求性和助推性动力源,产生合力,化解阻力,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而有效推进。
关键词:
复杂理论;动力;大学英语教学;复杂性
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学时多、指标硬、关注度高等特点,教育部历来将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程。大学英语改革发展到今天,成效显著,各高校致力于推进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让这门课程始终保持着活力。然而,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各种阻力的产生让改革难以深入推进。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是关键。本文从复杂理论视角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建构,试图强化各动力源来消解阻力,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复杂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复杂理论(complexitytheory)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是在20世纪的非线性科学和自组织理论等复杂性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学科。[1]复杂理论将统一性和多样性联系起来,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逻辑性与矛盾性联系起来,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机的系统整体,都具有其组成要素和不同的性质,涉及对象的各个层次、部分在各个方向上的诸多联系,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有序、分割和绝对理性的思维方式,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应用语言学家Di-aneLarsen-Freeman最早将复杂理论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她将复杂理论与语言进化、语言习得、课堂话语等问题进一步结合起来,并得出一系列方法论原则。[2]在国内,复杂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运用也不断拓展。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的语言发展观[3];复杂理论:二语习得研究的新视角[4];混沌/复杂系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路径探析[5];基于复杂理论的大学英语测试体系研究[6];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7]等。这些基于复杂理论的研究,对于语言及其演变、语言发展、话语以及语言课堂提出了新的解释框架。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系统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各个组成部分呈现异质性,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于不断的变化,系统具有适应性学英语教学改革整体上是也一个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开放的、动态的、自适应等特征。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由师生、语言课堂、教学环境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不断进行复杂交互作用,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非线性的,不是线性的。系统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并不存在稳定结构。一个新的教学资源方式如“慕课”、“微课”将给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件制作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再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层次、类型和区域的高校其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人才培养规格等都不同,其教学改革内容和重点也有所区别。而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也使得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显性的因素包括教学理念、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课程教材等,隐性的因素包括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的氛围等,都产生相应变化。最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是开放的、自适应的。英语学习的早龄化、教育国际化、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都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复杂系统作为自组织状态因人的参与具有可调控的性能,能向人们所期待的目标演化。自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两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听说能力是重点),教学活动由“教”不断向“学”进行转变,目前呈多元化趋势。尽管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弊端也日益凸显。因此,为此,各高校纷纷展开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改思路和方案,不断发展而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动力机制与大学英语教学
动力机制即“源动力建设”,即发展动力的根源。动力机制的基本模式研究主要有五类:(1)Forrester(1968)的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倡导综合结构、功能和历史的方法,注重系统各变量之间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和互动机制。[9](2)Pi-aget(1968)的建构主义动力机制(ConstructivismDynamicsModel)构建了认识论意义的双反馈环动力模型,聚焦同化与顺应之间自动调节的平衡机制。[10](3)龚祖文等(1989)的高等教育运行动力机制界定了动力机制与高等教育动力机制的内涵,阐释了高等教育的动力及其构成。[11](4)卢素芬(2011)等学者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动力的提升途径,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等。[12](5)潘超(2016)提出教学动力机制包括产生助推力的“先学后教”、产生牵引力的“先教后学”、产生碰撞力的“学教生成”三种,其产生的教学合力构成了教学的三向动力机制,促进高效教学。[13]任何改革活动都存在着动力与阻力,改革要持续高效地推进,就必须充分重视并准确地运用动力。在大学英语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如果动力足够强大,就能持续推进并保持和完善改革成果。相反,如果动力不足,阻力强大,改革就难以启动和持续推进,推进了也难以保持其改革成果。因此,一切有助于推进改革、消解阻力的有利因素都视为动力源。从横向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包括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等多元动力源头。内部动力包括学科定位、教学定位、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教师素质、个体需求、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外部动力涵盖国际环境、国家战略、社会评价、学校特色、现代科技等方面。[14]大学英语明确学科定位有利于确立学科知识体系,发挥大学英语的身份动力和职业动力。明确教学定位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避免出现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教学,发挥导向性动力。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方案,涉及培养目标、实施方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良好的课程设置能够发挥强大的指导性动力和内容性动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判断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并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反馈动力,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实现教师素养的提升,使教师主动适应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能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体需求包括获取专业知识、开拓国际视野、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动机和目的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内在动机如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具有浓厚兴趣,将保持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理需求动力。教学资源是为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空间、支持课程管理等提供的直接教学条件,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动力。有效的教学管理能协调教师、学生、行政三方的责、权、利,理顺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提供保障动力。外部动力涵盖国际环境、国家战略、社会评价、学校特色、现代科技等五个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信息动力、政策动力、需求动力、特色动力和技术动力。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分别涵盖不同关键要素或变量,同时又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内部动力是根本,发挥关键作用;外部动力是条件,影响内部动力。从纵向看,变化的动力因素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同时期,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难点与关键问题的不同。因此,以复杂性的探究方式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系统及其动力机制,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不像传统的模式只关注如何找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确定性解决方法,梳理动力要素,促使各种动力要素有效地发挥作用,产生强大的合力,化解阻力,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而有效地进行,提供了新的分析法和思维方式。
三、基于复杂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动力机制构建
大学英语动力要素的多元化、复杂化构成了其动力机制的复杂性,因此要充分调动各种动力形成合力,需要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建构合理的动力机制,把握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和自适应等原则。
1.把握整体原则增强导向性动力源。复杂理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认为系统由很多不同的子系统所构成。[15]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具有整体性的有机系统,涉及多层次、多目标,作为导向性动力源,大学英语的学科定位及其教学目标和大纲的制定,是各种需求经过协调整合之后形成的共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能仅限于局部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教学方面的改革,而应注重整体性发展,根据学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从教学理念到思维方式的革命。从整体性把握各个环节,实现从重技能到与内容与技能并重转变,不再单纯地进行外语教学,而将听说读写技能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从以输入为主导的语言技能教学向以输出和内容结合的高级语言技能转变,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把握开放性原则增强内容性动力源。复杂理论认为复杂系统作为开放系统,与变化的环境进行密切交换。[16]作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内容动力源,课程设置的改革尤为重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具有开放性,即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的同时,注重语言作为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和符号系统。因此,学校可根据不同定位、层次和目标,探索并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体系,合理结合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大类课程。开放性的课程整合设置能够充分展现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不是单一的片面课程描述。在设置上尤其注重加强英语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改变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相剥离的情况;采取EGP和ESP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对学生选课加以引导,并同时设置任意选修启发学生自主创造性。
3.把握动态性原则增强反馈性动力源。复杂理论认为复杂系统是动态的、多变的,作为大学英语的反馈性动力源,评价体系为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推动改革不断深入。而大学英语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如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评价与测试等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应出来,因此,应充分考虑其动态性,探索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例如评价指标应关注社会对高校人才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的动态变化;重视评价的发展性,突出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体现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意识;评价方式多元化,合理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加强对动态学习过程的评价,提倡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建立评价驱动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校内自我评价为主、其它多样化外部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
4.把握多样性原则增强需求性动力源。复杂理论关注复杂系统的多样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英语能力要求的改变,使用英语环境的变化,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学习者本身的多样性,使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都不断发生相应变化。因此,从多样性原则来把握需求性动力源,能有效满足需求提升动力。如对于生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的学校,可按照不同要求实施分类、分级教学,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情况选取相应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进度,划分基础级、提高级和拓展级等层次,让学生从一刀切到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教学中的话题、学科知识、语言材料以及组织的学习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要以及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天文学科学精神
南开大学没有天文专业,但有全校性天文学公共选修课,属通识类课程,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类课程。当代自然科学有六大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天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也是当代最活跃的自然科学之一。据《新千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报告》称:“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0万大学生选修天文课程,对于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天文是学习过的唯一科学课程。天文学为公众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科学的本质提供了窗口。天文学家在美国的科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天文学同物理学、数学、地球科学等的综合联系,使之成为向广大听众讲授科学的一个特别恰当的载体。”
人类天生就是追星族。远古时代,在与大自然进行生死搏斗中的古人类,即使对自然规律尚无所知,也难抑制对美丽星空的遐想;仰观日月星辰的运行,居然获得了农耕或游牧的重要启示。天长日久,渐渐发展出一门研究天体运动、探索宇宙奥秘的天文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在夏、商、周以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始阶段,天象知识已经相当普及。1987年在河南濮阳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存中,竟有由蚌壳和人骨摆放组成的青龙、白虎和北斗的星象图案,经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6460±135年,把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仰观天文的历史推前到殷墟甲骨文之前又3000年。这一重要发现的出土实物,现已移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厅展出。
2007年5月14日,总理在同济大学即席演讲,引用黑格尔的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2007年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温总理诗作:“仰望星空”。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名著《实践理性批判》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人生于世,转瞬百年。芸芸众生,沧桑多变,世态炎凉。惟有遥远的天体,给人以恬静、永恒的感觉。昭如日月,灿若明星,历来是文学艺术讴歌的对象,精神领域崇高的寄托。仰望星空,无论是几十年前还是几十年后,无论你身在地球上什么地方,灿烂的群星总以它那无比的庄严和静谧,向你展示着神秘而和谐的宇宙图景,使你心驰神往,无限遐思,心灵得到净化。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当代追求高尚知识素养的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值得学习的。如果对天体和宇宙当中的事情一无所知,便不能算作是一个知识全面的人。
天空中那耀眼的太阳,皎洁的月亮,闪烁的恒星,迷蒙的银河,长尾巴的彗星,飘落夜空的流星雨……探索这些神秘而遥远的天体是人类永恒的欲望。宇宙多么宏大,而人类何其渺小。但渺小的人类居然可以探测如此宏大的宇宙,追询它如何创生、怎样演化。人类的智慧才是宇宙中真正的奇迹。在宇宙演化进程中诞生的人类, 在研究宇宙的同时,也认识自身,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南开大学从1993年起开设天文学选修课,至今已历19年,37学期,选修人数11968人。1997年天文选修课辐射至天津大学,历24学期,选修人数7919人;2005年辐射至天津滨海学院, 历14学期,选修人数1954人。三所大学选修总人数21841人。天文选修课分文理两班。理科班的课名为“天文学概论”,使用的教材《天文学新概论》,2000年8月出第一版,2002年2月出第二版,2005年12月出第三版,由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天文学新概论,第四版》改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至2012年1月,第四版已第三次印刷。12年间总共出版4版,11次印刷。发行3.57万册。2008年6月还在台湾出版《天文学新概论》繁体字版,由高雄市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文科班的课名为“宇宙掠影”,使用的教材《文科天文》,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前期曾使用过的教材《宇宙掠影》,2006年1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5月也在台湾由高雄市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宇宙掠影》繁体字版。前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天文系苏定强院士评价《天文学新概论》:“很符合当前国际上天文学研究的重点范围,不仅介绍天文知识,还联系人文思想、文学和哲学方面的话题。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很好的教材。”南京大学天文系肖耐园教授认为本书“是同类型书籍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优秀著作”。国家天文台李竞研究员撰文指出:《天文学新概论》“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代天文学的时代特征。10年间从一版出到四版在天文书刊界实为罕见。”
课程讲解的重点内容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各层次天体的系统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情况;恒星物理方法,主序星、双星、不稳定星、星团、星云,恒星演化机理;黑洞及其探测,伽玛射线暴,引力透镜;大爆炸宇宙论,背景辐射,暗物质与暗能量,时空的起源与归宿;人类探索宇宙的新视野和地外文明探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展示大量的天体和宇宙探测新发现的图片、动画、小电影等。天气特别晴朗的时候,带领同学户外认识星空,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月亮、行星和部分深空天体。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去国家天文台参观实习。当发生特殊天象或重大天文成果、最新天文发现等时机,结合课堂及时讲授或通过“南开周末论坛”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天文知识。例如:2011年10月21日举办的“解读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超新星、暗能量和宇宙加速膨胀”;2012年3月30日举办的“521日环食和66金星凌日天象预告”等。前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北京天文台台长李启斌曾评价:南开大学的天文选修课是全国做得最好的。
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全国高等学校范围内,立项建设首批1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南开大学科学素质教育系列公共课教学团队”是其中唯一的科学素质教育类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共分8个课程组,12门课程。“天文学概论”和“宇宙掠影”两门均位列其中。另10门课程为:数学文化、世界科技文化史、基础生命科学、基础生命科学实验、科研方法论、环境伦理学概论、前进中的物理学、物理演示实验、研究性学习、大学文科数学。这些课程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推崇理性思维、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发挥了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素质教育功能。天文选修课的教学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特别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传授现代天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上全面提高。
2009年,“南开大学科学素质教育系列公共课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称:“在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获奖项目在总体上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评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文界入选5人中就有南开大学天文选修课教师苏宜教授。
2010年6月12-13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高层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近300人汇集南开大学与会。出席的高层人士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原教育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王义遒(原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张岂之(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胡显章(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论坛的主题是: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等的相关问题,交流文化素质教育经验,尤其是在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中取得的成果。南开大学的苏宜教授以“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宇宙情怀”为题,在大会报告中介绍了南开大学开设天文选修课的情况,及其对本科生科学素质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论坛最后达到的主流认识是:大学应该培养兼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创造能力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回顾以前,曾经有过的提法是: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后来才注意到素质的问题。素质是什么?——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人的稳定性的品格,这就是素质。
1995年开始在全国52所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早期的重点放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后来提高到为全体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跟科学素质的教育。现在又提出科学和人文融合,不是混合、凑合和勉强的结合。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双翼齐飞,相互融合。科学呼唤人文,人文导引科学。不能用通识教育简单代替文化素质教育。杨叔子院士提出:“高等教育是育人还是制器?” 爱因斯坦(对加州理工学院学生)说:“你们不仅要关心设计图纸,首先要关心人,关心经济怎么分配。”教育质量的标准在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科学创造到了一定的程度,再上一个台阶,往往就是人文的过程。文化就是以文“化天下”。科学用脑,人文用心,一种公平心,一种同情心,一种价值观,一种态度,一种感情。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科学技术发展了,但人的道德却在下降,这就是素质教育缺失的表现。
现在中国有大学2000多所,学生2900万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但远不是高等教育的强国。中国大学生占全国同龄人口23%以上,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就可望整个国民的素质得到提高。
南开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宇宙情怀”大会报告,引用南开大学校党委书记曾经在全校德育工作会议上总结的:“天文学课程并没有在课堂上讲政治思想问题,而是寓德育于科学知识之中,居然改变了学生对事业的看法,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列举部分学生选修天文课后获得的实际感悟:
“两年多的大学生活过得散散漫漫。没有理想,没有激情,不知目标、不知方向。直到选上《天文学概论》,我看到遥远的宇宙、浩瀚的星空。感到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我开始猛醒、开始振作,从此改变散漫的生活。(天大环境工程)”
“听苏宜老师的宇宙掠影课,我如痴如醉。宁静、安详、和谐的星空净化了我的心灵,陶冶了我的情操,让我学会理解,懂得包容。与其说是给人以知识的课,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堂人生的课,我收益良多。(南开图书档案)”
“感谢天文学课程,激励我们甩开郁闷的困扰,不再抱怨学习的辛苦,不再计较学分、成绩,为了明事、明理,探求未知而自觉学习。我相信,美丽的星空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天大自动化)”
“我曾沉溺于星相算命,经常上网看每周、每月的星座运程、爱情特征、交友指数等来安排和指导自己……是宇宙掠影课让我明白了这有多么无知可笑。我彻底摆脱了星座迷信的阴影,欣赏自然的美丽,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南开法学)”
“自从选修天文,我又一次体会到久违的学习的乐趣。惊喜的发现,我原来可以学得这么快乐,听得那么清楚明白。灿烂的星空洗去了我的浮躁和不如意的感觉。豁然开朗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徘徊,徜徉在美好的学习生活中。(天大英语)”
“一直相信人是诗意的栖居。宁愿相信月中的玉兔,而不相信环形山,因为我认为美的比真的更有价值。直到走进天文学课堂,我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心灵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飞翔。天文奥秘中闪耀的是人类理性的光芒,这种理性的美是感性的美所不可比拟的。(南开中文)”
“天文学中蕴含的人类思想的美丽,使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曾经一度不愿也不肯原谅从前的恋人。现在,也做到了释然和毫无怨言。(南开计算机)”
“我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对人生抱着绝望的态度,有过轻生的倾向。天文课的学习、自然界极致的美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再次燃起了我幼时对大自然的兴趣之火。现在我必须忘却烦恼,感受豁达,走出疾病的阴影,走向光明的未来。(南开生物)”
“学了天文学,我心目中的世界不再是原来那个狭小的空间。灿烂的群星已经震撼了我的心灵,使我更加地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似乎有点玄乎,但的确我有这种感受。(南开化学)”
2009年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在国内设置天文专业或有天文学研究方向的高校,设立本科生奖学金,奖金额每人3000元,旨在鼓励本科生立志献身天文事业,促使我国天文学科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受奖高校共24所。其中有天文本科专业的4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天文硕士、博士点或天文研究课题的19所: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师大、天津师大、华中师大、上海师大、沈阳师大等。既没有天文本科专业,也设有天文硕士、博士点或天文研究课题的大学只有一所:南开大学。原因在于国家天文台看好南开大学的天文公选课在培养国家天文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开课以来,已有约20名本科学生考入国家天文台等单位攻读天文学研究生、博士生。南开大学已连续三届共有6位同学(物理4名,数学1名,软件1名)获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本科生奖学金。
南开大学两门天文学选修课《天文学新概论》和《宇宙掠影》已由超星数字图书馆尔雅大学堂全程录像。《天文学新概论》课已在互联网上播出,共62集。《宇宙掠影》课正在后期制作之中。欢迎登陆有关网站观看及下载。网址为:Http://省略/或Http://省略/ 。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in the New Millenniu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2001.
[2] 顾沛.以科学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助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
[3] 顾沛.注重科学与人文融合 构建科学教育公共课的新模式[J].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0(9).
[4] 李竞.从第一版到第四版—— 10内年再版3次的《天文学新概论》[J].天好者,2009(12).
[5] 苏宜.文科天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 苏宜.天文学新概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 苏宜.宇宙掠影——天文学概要[M].高雄:高雄市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
[8] 苏宜.天文学新概论[M].高雄:高雄市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一)大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育中,很多是一个专业或者一个系的学生在大的阶梯教室中学习英语,基本都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就会加大,负担也随之加重,教师的时间基本都用来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导致教师很少有空闲时间去进行自我培训、自我学习,无法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受专业性的影响,英语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学校对外语教书的要求随之降低,就出现了大学中很多英语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不足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大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原因之一。此外,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也还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效果也难以提升,目前大学中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二)大学生英语素质参差不齐
受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不同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育存在着沿海地区英语水平比西部地区学生英语水平高的现象,但是大学是把全国各地的学生汇集在一起,这就导致了学生间英语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除此以外,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水平和学生个人的语言学习能力也有关系,因为个性化的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相同。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交导致了普通教学只能满足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要求,但是却导致了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兴趣日益低下,使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间英语水平差距过大,使得学生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
(三)评价方式过于应试化
除了各学期必有的考试以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目前最主要的考核方法。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教学大纲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但是很多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四、六级考试的目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考试的通过率上。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词汇、掌握语法,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外,部分国外院校招收研究生时,已经不将四、六级考试作为参考。此外,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测试和四、六级考试的试题类型多以选择题为主,学生通过选择题很难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从而导致了现阶段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仅以应试为主,综合水平普遍不高。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与时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当今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的通用语言就是英语,我国很多企业也开始向外向型企业转型,国内也出现了很多外资企业。对于毕业生而言,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还要拥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是指要有良好的听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总而言之,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需要光能通过考试而实际应用能力较弱的“学渣”,而需要能够综合应用各项能力都很强的“学霸”。而针对这一需求就必须要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育改革,找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
(二)高校扩招的需求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每年都在扩大招生,使得学校学生的人数不断激增,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室数量、教师数量、图书数量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满足不了高校扩招的需求。面对大量的学生,英语教师也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在逐年下降,教师的压力也成倍剧增。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对大学英语课堂教育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才能满足高校扩招的需求。
(三)大学英语教学自身的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英语教学方式的弊端也在逐渐显现出来,例如英语教学方式单一陈旧、评价方式过于应试化、片面化等缺点。这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英语听、说的能力受到发展限制,不利于大学生英语的学习。鉴于此种情况,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改革才能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推动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如何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育改革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是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效果、指导具体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所以要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观念,要将知识传授、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新的教学观念。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知识的接受情况,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教学形式和教学进度,注重提升并不断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是大学英语课堂教育改革中的一大重点。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一定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各个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1.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既可以创造真实情境,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通过图像、声音、色彩、音乐相结合来加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通过情境创设来提供生动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语言能力、兴趣爱好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有利于营造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3.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多元互动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使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组织者、合作者进行转化,在互动中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
(三)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加深,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来增强教学效果。首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视频、照片等资料放入多媒体中,能够大大节省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最后,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极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但是技术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如果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可能会造成主次不分,反而会使正常英语教学受到影响。基于多媒体既有优势又有劣势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从而对多媒体进行合理有效地应用,对教学环节不断地优化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争取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并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四)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迫在眉睫。首先,大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观念,积极主动地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培训班或者外出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让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之余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五)制定更加灵活、客观的评价机制
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才能向前进行。所以,一定要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承担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培养的任务,因此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单一、青年教师偏多、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科研意识薄弱、深造培训机会少、职称晋升难度大等发展困境。大多数的大学教师为英语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仅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就走向教师岗位,每周承担12-16个课时的教学,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很难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上,更没有时间和机会来进修深造以提升自我。再加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有近90%的为女教师,她们工作后都面临着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等各因素的影响从而在评审职称晋升上节奏缓慢,很多教师甚至是直接放弃晋升高级职称。这表明,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处在改革风口浪尖上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2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目标定位
威迪恩(Wideen,M)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自身的成长过程,更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促进,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五层含义:
(1)对教师进行培训,改善其教学方法;
(2)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应深入了解和认同自己的职业;
(4)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和提升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5)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所要达到的目的,应从各方面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李秉德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方面、多领域的发展,并且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为顺利实现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满足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应从以下三方面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
2.1注重思想水平的提高,确立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水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态度。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果教师忽略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仅把教学当成职业,只是为了换取每月的报酬,就会出现对教学不认真钻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品德修养是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重要基础。它不仅为专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是从事专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学更需要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基本职责不光是对学生讲授道理,传授知识,解疑答惑,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语言交际的能力,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形式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培养出出更多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2.2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作为一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美国家的文学、宗教、风土人情等相关文化知识,还必须具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观念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语言教学,全方位的提高和改善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学历层次,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目标。扩招使得入职的大学英语教师数量激增,有部分教师甚至是本科毕业后接受短期的岗前培训,就走向教师岗位,而进入到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英语专业博士几乎是凤毛麟角,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因此,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短期的外语教学研讨班以及暑期学术研讨会来才充实和更新自己的学识。学校更应该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和全面的在职培训规划,有条件的可以送教师出国培训进修,这样教师才能积累在英语国家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素材,从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背景知识,促进其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具体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还应注重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法,要懂得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始终贯穿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系统工程。
2.3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培养科教合一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具备很强的科研意识和吃苦的科研精神,也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进行科研,反过来用科研指导教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从来都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如各类研究生的比例不均衡、学历层次低、缺少科研组织者和学术带头人、科研环境欠佳、科研时间少、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等,这都严重的影响和限制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统计法、案例分析等,在平常教学中积累学生的考试、作业本和教学日记等得天独厚的科研素材,积极开展利于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活动,顺利实现从普通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途径与具体策略
Freeman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师个人在专业教学生涯中的心理成长过程;其二是指在职教师受外在的教育或培训。笔者在研究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和因素,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整合教师的个人内部认识与定位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外部力量,共同促进和有效地达成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3.1基于外部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强有力支持。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进修两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更有利的平台。一是校内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共识。学校各级的领导、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都应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其专业发展,如在校内开展定期培训和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应变能力、交际技能、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等。然后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各院校之间互派学者,尤其是出国留学归来的教师进行短期任教,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来其介绍访学或游学的经历,同时将这些留学教师带来的外文科研资料复印,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们的教学与研究资源。二是校外进修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参加教育部门的各类在职或脱产的方式让教师接受高层次的学位教育,满足教师的个体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扩展教师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其次,学校应尽可能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教师的进修培训是一种经常性的终生学习教育,学校管理者应当革新管理观念,设立制度确保教师的学习时间和效果。如英国规定,所有教师每隔7年享有一个学期脱产进修的权利。所以,学校应该确保教师每年都能有一次短期的集中业务培训机会,而对于工作5年以上和10年以上的更应该给予半年或是1年的学习进修时间。最后,学校应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和项目中,确保教师的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能专款专用,让教师的个人学习能够后顾无忧。
3.2基于教师自我认识与定位的专业发展在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积极投入到提升自我的专业发展中。首先,教师应全面的认识自我并做好个人角色的定位:教师既是一名知识的传承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更是一名知识的学习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其次,教师还应培养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理念。在这个知识日益更新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和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和对象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教师就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这些改变,及时更新知识、不断进取,树立终生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为了能够更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促进其更好地就业,采取旁听、自学、专业进修或攻读第二学位等方法有选择地学习某些专业,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行业专业英语,开设了医学英语、经贸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选修课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英语的实用价值。第三,教师应积极培养自身教学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书写教学日志增加对课堂行为和动机的了解;坚持同事间传统的合作式的听课,促进教师之间的理解和科研交流,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还可以通过观看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发现教学中的优缺点,学习良好的教学行为,以培养教师的特定教学情境自我意识能力;还可以通过定期在学生中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和偏好以及对教学的看法和态度,以便进行分析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长期坚持以上做法,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就能积极培养其专业发展能力。
4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质量是事物的生命之根本,数学教学也必须遵循质量规律。那么,究竟怎样能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有一些较为新近的认识和体会,在此籍以总结,献以共勉。
一、认识把握当代大学生新变化,增强基础数学教学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能力等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和新发展。作为新世纪的大学教师,如欲增强教学效果,惟有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了解把握当今教育对象,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思想活跃,个性强,做事有主见;民主意识强,参与意识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小就要求平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自控力差,吃苦精神不强,比较脆弱。其二、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天性聪慧。但学习不刻苦,学习能力差。其三、渴望成名成家,为人成才,将来干一番事业,但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精神不够。其四、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似有屈就普通高校之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高,热爱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创造 “快乐”教学心理情境。快乐的教学环境,是搞好教学的第一前提条件。师道有尊严,但不能惟尊严。师道没有尊严,就无所谓权威,教学无法实施;一味盲目追求尊严,不是真正的权威,同样难以搞好教学。作为老师要爱心丛生,一心为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情为学生所系,思为学生所想,帮为学生所需,教为学生所急。在思想把学生视为第一,在教学中为学生服务第一,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而不迎合,相信而不迁就,认同而不忧惧。平时与他们交朋友,授课给他们传真知。相处要友善,讲课要谦和,答疑要耐烦,谈话要和蔼,待人要平等,评分要公平,教育要公正,做事怡情悦性。绝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获得学生的真诚信任和真心尊重.
二是维护学生自尊自信,筑牢“快乐”学习的精神支柱。心理学认为:自尊是做人的基础,我体会,自信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倍增器”,及时鼓励表扬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教学中我始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以鼓励表扬为主。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是现代社会一个健康人的基本心理品质,当代大学生尤为强烈,并从这种承认中获得坚持的动力。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有一点进步,只要马上给予肯定,及时提出给予表扬,让闪光点发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他们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战胜困难信心,变为化解困难的行动,学习成绩逐步好起来。
三是心怀学生切身利益,生成“快乐”学习的外部氛围。认为,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当代信息社会,网络发达,大学生信息渠道广阔,加之入学前基础教育比较宽厚,见的大世面之多,懂得大道理之深,考虑问题比较实际。对此,从做人的角度出发,讲清做人的品质、品格、品位,要求他们自尊、自重、自爱、自励、自进。受人尊崇的人,必须是高素质人才,大学是其成功的重要心历路程。这样,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着实为了他们苦口婆心,真正体验到教师关心关怀他们的良苦用心,从而自觉自愿地化作学习的“心雨”,融化在不断塑造自我、不断创新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奋斗历程中。
四是帮助学生规正学习航向,生成“快乐”学习的发展目标。囿于国情,当代大学生一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因此大多数学生将通过课程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这既有悖于大学教学的初衷,也有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 首先详尽介绍所学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作用和广阔前景, 其次清晰解释该领域从业人员应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条件, 个人发展努力的方向。再次,着重阐明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重点,必须下功夫的重心所在,给他们指出切实可行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等等。以此,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历史坐标, 合理设计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 选准选好自己人生起步历史方位,踏踏实实地搞好当前的学习,稳步扎实地不断迈步向前。
二、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迈进科学的殿堂
数学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但常常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非常高。作为工科院校的基础数学课程,须教给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庞杂,时间与课程的矛盾非常突出,教学艺术格外至关重要。我体会,除消化吸收、去除糟粕、提取精华、融会贯通、整合创新外,教好一堂数学课,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脉络清晰。数学这门学问,逻辑严密,系统性极强。如果不遵章循节,显得杂乱无章,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如果将其脉络理清,尤如一串精美蜜甜的“冰糖葫芦”,既有“观赏性”,又有“可食性”。教学中,采取“理大关系、求小联系、定准位置、构建框架”的教学法,先将教学内容各章之间科学关系交待清楚,后把各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捋清,再找具体内容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一叶彰目”局限,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性极强的数学体系框架,使学生有一个系统整体的、直观感性的“知识树”,对数学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完整、系统、准确理解与把握。
二是重点突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之别。数学课也是如此,其知识之间联系固然紧密,但并非只字片言也不能取舍,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教学中,采取“章章遴选重点、节节挑好亮点、课课选择知识点”的教学法,凡“带点”的地方,多讲、细讲、深讲。这样,章与章之间衔接,节与节之间清晰,课与课之间明了,学生非常欢迎。
三是难点精讲。数学课的难点,即是讲课的关键。讲授难点内容是对教师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是对教师讲授艺术的考验。教学中,采取“吃透内容、分化内容、破解内容”三步法,以及“寻找切入点、分层剥笋、各个击破”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破解数学难点的“点金术”,使其化难为易,把数学学习的“苦恼”变成一种享受。
四是深入浅出。针对工科院校基础数学课重数学思想、重应用的特点,采取“思想讲深、理论讲透,操作讲实、掌握规律”的教学法,对课程中涉及数学思想、数学理论方面的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及来龙去脉; 操作层面的内容简单明了,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步骤, 分析其中的规律;用简练语言表达,让学生易懂易记,收到独到的效果。
五是阐明应用。基础数学知识,对后续学习乃到走上社会是否有用,怎样使用,是学生非常关心地一个问题。教学中,非常注重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一般分成三个层次:①在本课程中的作用.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紧密,一环扣一环,让学生随时明确当前所学内容与后面将学内容的关系,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②对后续课的作用。工科院校的大多数课程都与数学有关, 数学学好了,其他课程学习就比较顺利,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能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③在实际中的应用. 有意识选择实际中的具体例子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数学在其他领域的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数学课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选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合适恰当的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都是非常有益的。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在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
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工作。从02年开始,在研究生《数值分析》课的教学中,一直坚持让学生参与讲课,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环节:(1)在每一章开始时,教师介绍本章解决的问题、算法设计的思想、算法改进的思路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明晰的认识。(2)将教学内容按问题分解成小模块,让学生自愿报名,课下按照小模块内容写出完整讲稿,经教师审查修改后,学生上台讲授。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主动做课件,有的还将所讲算法编成程序,找一些例子进行计算,对结果进行比较,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3)最后教师对遗漏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并对全章内容作一个总结。(4)上机试验,培养综合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对这种教学模式改进完善,效果一年比一年好。
二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程教学方面,开始还存在一些争议. 通过几年的实践.感觉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使用者。首先多媒体课件必须是非常个性化的, 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对象随时修改课件。其次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有一个合理的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等优势,避免速度快等缺陷。第三不能对所有教学内容都使用,一定要配合其他教学手段。近几年,在多媒体课件使用中不断总结改进,在三个方面对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首先是节省了教师写黑板的时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第二能形象生动地表达部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第三屏幕与黑板的有机结合,能使教学内容表达的层次更分明。
三是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标本兼治。从教师角度说,我体会主要是:①数学教学内容中处处都能体现思维方法,在介绍数学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常用的思维方法,例如比较法、联想法、移植法、逆向思维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②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告诉他们怎样理解性的记公式、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复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③对一些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差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专门为他们制定了课下复习的方案,非常具体地指导他们怎样复习,让他们养成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完成后续学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是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沟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情况并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意图,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及时沟通与反馈,信息渠道要畅通:
[关键词]大学教学 语文课堂 困境与改革 职业汉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38-01
语文课程是每一个人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学习的学科。在初、高中的学习阶段,语文更是与数学、英语共同成为学生们眼中的主科,地位凌驾于物理、化学、政治和地理之上。然而,一向被学生们青睐和重视的语文课程,在大学教学中却如同吃了“闭门羹”一般,很少再有人去学习这门课程,甚至在某些学校,因为大学语文的选课人数太少而不得不停开这门课。就目前普遍的大学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语文课,很有可能就要在大学课程中销声匿迹了。
一、当前大学语文所处困境分析
(一)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针对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态度不甚乐观,甚至出现摒弃的现象。也正是学生们对大学语文的不感兴趣,才导致选课人数的缺乏,以至于大学语文不能够成功的开课。通过分析,大学语文这种困境的出现,与大学语文的教学定位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定位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以至于学生们在选课的时候都会忽略掉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大学语文的发展也已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定位也一直没有改变。大学语文的教学定位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目的就在于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文学作品的影响,不断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然而,通过目前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学定位显然已经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自然大学语文也会陷入这种被大学生冷落的困境之中。
(二)大学语文教授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通过对一些大学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还是非常精彩的,然而却不能够赢得大学生们的青睐。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一般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古今精美且短小动人的文章作为讲授实体,不过对于用心良苦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大学生们还是不买账。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学语文的教授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关注。目前,就业情况极其的紧张,大学生们最关心的还是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大学课程的选择过程中,主要是选择有利于自己以后就业的学科,所以都会选择一些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科。对于大学语文而言,学生们普遍认为,很有深度,思想感召力很强,但是对以后的就业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大学语文再次受到冷落。
二、切实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切实转变大学语文教学定位
为了改变大学语文在大学教学中的困境,发挥大学语文确实存在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切实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为了使学生能够接受大学语文,首先对于大学语文而言,应该切实转变其自身的教学定位。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主要是以人文主义为主,意在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然而,这种教学定位在目前就业情况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已经不被学生们买账和欢迎了。因此,应该切实转变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以培养大学生们的职业汉语能力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以后的就业,这样才能够挽救大学语文于危机之中。
(二)改变大学语文教授内容,着重提升学生职业汉语能力
大学语文之所以会成为“鸡肋”学科,主要就是目前大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觉得没有什么用,也不能帮助找到一个好工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语文的改革措施中,应该切实改变大学语文的教授内容,着重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目前的大学生没有形成对大学语文重要性的必要认识,其实大学语文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就业而言,他们需要用自然的口头语来处理相关的工作,还要拥有极强的阅读能力,同时还需要下笔如有神的写作能力,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来锻炼和提升的。因此,可以朝着这个方面,切实转变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
三、结束语
从目前的大学语文授课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校中,大学语文都已沦为“鸡肋”般的课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也是当前大学语文所处的尴尬境地。尽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得十分精彩,然而却没有得到学生的青睐,甚至会出现没有人选课,或者选课人数过少,出现不开设大学语文的情况。大学语文这种困境的出现也是有原因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语文所处的窘境及原因,并对该种困境提出了解决办法。大学语文所处的困境主要是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不能引起学生们兴趣,以及大学语文教授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解决措施主要是切实转变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以及改变大学语文教授内容,着重提升学生职业汉语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新华.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0(0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 策略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学生现状
最近十年,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生源质量的相对下降。由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外语教学正处于新课程改革之中,尚没有能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英语教学的不利局面,尤其是高中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能力方面发展不均衡,学生之间的外语能力、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相差得十分悬殊。大规模的扩招使得某些大学生不珍惜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许多80后和90 后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很容易,不必努力。一些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拼搏精神,主动性,被动接受知识和储备信息,不善于灵活运用知识,缺乏变通和创新精神。这些因素给外语教学增加了难度。
2. 师资现状
高校扩招导致教师紧缺,任课教师超负荷运转,工作量过大,进修和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较少,从而影响了他们知识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下降。尤其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素质的降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相对增高,致使教师的这些缺陷显露出来。一些院校出现教师年龄和梯队断档,由于教学工作的急需,许多高校安排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上台讲课,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有活力但缺乏教学经验,虽然花费很大的气力效果却不明显。
3. 教学方法现状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公共英语课内容广,学生多,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很难,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无论在教学内容的计划上,还是课堂言语活动的时间分配上,都占据绝对优势;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死记硬背、。这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4. 授课班型现状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接受渴望已久的大学教育。然而,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急速增长, 学校班级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及教学质量都面临着严重考验。其中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否稳定, 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有的学校由于教师短缺, 把原来一个自然班一个授课单位改为两个自然班合并上课, 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5. 考试评定制度现状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存在着以“考试为导向”的现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考试主要包括校内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考核学生对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主。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便于批阅,多采用答题卡的形式,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英语考试不过是背背单词、句子,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些年来,不少学校把四、六级考试作为最终目的,在考试通过率上互相攀比,英语教学几乎成了应试教学。这种将考试显然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
因此, 如何在现有师资条件, 现有软、硬件设施条件下保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稳定, 巩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相应的改革策略
1. 改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科技的突飞猛进,教学内容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 改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因旧教材熟,好讲而紧抓不放,必须剔除那些陈旧的,过时的知识,否则它们就会阻碍知识的更新。
2. 实行大小班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较多,班型过大的情况,实行大小班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兼顾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根据上课方式调节班级人数。以输入为主时,组织学生上大课,教师着重传授知识,并注重归纳、总结和知识的系统性;以输出为主时,把大班分解组织学生上小课。小班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如何使用语言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小班课上形式多样的口语活动,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各种交际方式,达到训练交际能力的目的,并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网络媒体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内心的感受,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课对话情景进行部分改编,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
(2)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扩大英语教学的范围,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教师借助现代化设备、教学光盘、电子课件等进行教学。在对学生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使用多媒体软件包将课堂词汇、课文内容、各类专题讲座以及巩固练习等制作成电子课件,通过多媒体投影和大屏幕展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量更大,重点更突出。从授课效果上看,多媒体设备和教学光盘的应用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开扩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演示的语言现象更加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促进语言由输入向摄入的转化。
4. 改进和完善考试方式
在英语教学检查中我们对本科生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比如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实行:笔试(必要的理论知识) + 口试(语言运用能力) + 模拟现场操作(理论结合实践及应变能力) 的考试方法。较差的学生则可采取:笔试(必会的理论知识) + 技能比赛(专项技能) 的办法。总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能全面地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延伸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教学活动的优势。对于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培训技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落实并使之深化和个性化。
下面是一些恰当做法:
(1) 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
学习经验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学习经验交流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每年新生入校后,让高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给新生介绍学习经验,这样做既可让新生从思想上充分重视英语课的学习,又可使他们尽快掌握适合大学特点的学习方法;二是每年四、六级考试成绩出来后,让成绩优异者介绍学习经验,这样做既可树立典型,起到示范作用,又可使其他学生从他们的学习方法中受到启发。
(2) 举办多种竞赛活动
适当的课外竞赛对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必要的。举办一些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读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大学生思想活跃,多才多艺,通过这些活动来学习英语是他们乐意接受的形式。
(3) 举办英语角活动
英语角为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多在课堂上没有机会或羞于启齿的学生可以在这里一试身手。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英语活动,可以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增加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活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创建风格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英语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多媒体英语教学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把图、文、声、像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通过链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在学生面前将其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帮助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从传授知识变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语言功能,能够不断地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学生可以通过视、听、说等多方面的活动锻炼自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应用多媒体技能。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要从“教学”向“导学”转变,利用自己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多媒体网络条件下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采用现代技术来创建新型的英语教学组织策略和形式。
二、目前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弊端
(一)教学信息量大,学生接受能力不足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手段,使得教师课堂信息量增大,这也使得教师讲课节奏随之加快,将导致学生思维受限、理解接受能力不足,使教学两个环节相脱节,从而严重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教学信息容量过大,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将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优势特点无法得以发挥。
(二)课件制作质量不高,教学重点难以凸显在课件的制作方面,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一时兴趣,过于追求形式,忽视内涵,片面强调特技效果,一味地追求集图、声、像为一体的高强的感官刺激,华而不实,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弱化了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受限于技术水平,教师的教学课件或是文字教案的电子化,内容单一;还有一些是现成课件,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都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本意,不利于教学的展开,无法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课堂互动性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弱化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夸大和过于依赖多媒体的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欠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多媒体教学弱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成了电脑操作员,课堂变成了课件的简单播放和演示;而面对课件中的大量信息,学生又成了速记员。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操作为中心,没有师生情感上的交流,完全违背了英语教学的互动性原则,将直接导致英语课堂的简单化和形式化。(四)多媒体教学软硬件设施缺乏,网络教学平台有待完善只有以较强的软硬件设施为基础,多媒体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展开。如今,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软件设施严重缺乏及硬件设备不断老化和磨损的问题,人力和资金投入缺乏的现象。尤其在软件方面,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和使用存在弊端,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完善和利用也有待加强,这都影响了多媒体教学效果。
三、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对策
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利弊的分析,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改进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不是“替代”,不要以此来盲目地、一律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充分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做到适度。如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同时这又容易淹没教学中的重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理解能力受限,教师沦为了鼠标操控手,这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板书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讲解是一门语言艺术,其在课堂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是一种严密的、创造性的逻辑思维的体现。而优秀的板书具有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易于调整等特点,将课件使用与板书相结合,再配以教师精彩讲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既能有听、说、视、触强烈的立体感官刺激,又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外语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多媒体课堂中的交互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课件设计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器,注意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权衡难易,使学生感兴趣,易于讨论,从而达成课堂互动的目标。课件的交互功能在多媒体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课堂教学亲和的人际交流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机交互性。如“HowtoPrepareanEarthquake”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设计中视频资料来展示如何预防地震及避险自救的片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模拟演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对灾后自救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英语是一门具备实践性、思维性、能力性和综合性的学科,语言实践是英语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关键,思维能力是英语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着重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实践能力,通过“感受———领悟———运用”的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英语语言,习得语言,从而形成应用英语的能力。如在“FiveFamousSymbolsofAmericanCulture”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到美国文化中,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再配以图片、音频,用发散式的提问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将英语课设计成具备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以习得英语为主,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开拓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中,与英语课堂的有机结合更需要一个整合过程,这其中包含有教学内容的展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教师将面临的重大挑战。要应对这个挑战,网络技术设计水平和制作课件的能力成为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师要在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认真探索多媒体教学新模式,积极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此外,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整合也在各个高校中逐步推广开来,课堂教师指导和课外学生自主学习将逐步替代传统的课堂学习。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