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理学的研究水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第1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语听力 可行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easibility Strategy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Level

CHENG Ling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English is becom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ol. The skills of English, especially listening skill, has turned into barrier to prevent people from being promoted. For those who will finally find a real job, the situation is more severe. More and more English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concerned how to improve one's listening skill efficiently as well as quickly. This essay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a feasible solution b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university English ; English listening skill; feasible strategy

0 引言

2013年教育部提出高考英语教学改革方案,随之而来的是英语分值降低。与此同时,英语听力题所占的权重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程度。从长远来看,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这一政策导向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英语听力的重要,更加方便他们今后在实际生活当中使用英语,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应试科目。然而,对于2013年之前的考生而言,如果提高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听力水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1 造成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原因

初高中时期,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造成大学生听力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随着中国教学考试模式改革的进行,这一现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造成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然而这些原因可以主要分为心态和环境因素。心态方面,很多学生缺乏积极的心态,对听力有畏惧症和心理障碍,未听就先怕。再加上听力的训练本来就显得有些枯燥和耗时,听力理解又要求听者在瞬间敏锐地辨析语音的变化和语调的含义,还要对所听材料进行积极的加工处理,容易使人产生紧张或厌倦的对抗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使大脑对语言的理解处于抑制状态,使本来熟悉的信息也变得生疏,使人的情感因素形成一个“过滤器”,把语言的输入阻挡住,从而形成制约听力提高的心态瓶颈。环境方面。学生普遍缺乏一个良好的英语听力环境和氛围。这是实现突破听力“瓶颈”的重大问题。许多人在未出国前英语未必好,有的还没有初中水平。可没过几年,却是洋话连篇,要不看肤色,还以为是老外呢!究其原因,就是环境的巨大影响。(李涛安等,2009)

2 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策略

2.1 夯实基础,努力克服心理障碍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制约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当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心理障碍。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这一障碍。除了刻苦努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之外,没有任何捷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基础,确切来说,扎实的基础,是克服心理障碍的坦途。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能够做到熟悉单词、熟悉听力背景、熟悉语音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波澜不惊。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取得理想成绩。

说一千,道一万。任何听力技巧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任何鼓吹在几天或者半个月内突破英语障碍的言辞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这些技巧就像是清晨的露珠,根本无法经受阳光的考验。

为了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则要求英语教师和大学生两者都要行动起来。具体而言,就是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督促的作用。哪怕只是课前花三五分钟的时间来对大学生进行词汇测试,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最终会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虽然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然而以严谨的目光来看,这是不负责任的。任何时候,英语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因各种理由不去发挥监督与督促的作用,否则就是渎职。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而不应该选取难度不当的听力材料挫伤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对他们冷嘲热讽。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则是一种自我约束力的考验。毕竟,进入大学之后,课堂信息量大,课时有限。如果学生仅仅认为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就能够实现英语听力能力突飞猛进是不切实际,也是不科学的。为了实现目标,大学生应该利用尽可能多的业余时间充实自己,从而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2.2 研究不同题型,掌握规律

一旦有了扎实的基础,大学生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英语听力题型大致来讲,主要可以分为spot dictation, dialogue, short passage and interpretation.为了切实提升听力水平,大学生应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相应的训练。这种训练应该是有规律的,而不应该是无序的。难度的提升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而言,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难度可以分为英语四级、英语六级和雅思听力训练;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难度可以分为专业英语四级、雅思听力和专业英语八级听力。

大学生在具体的训练过程当中,要有耐心,并且认真记录每道题目,尤其是做错题目的原因,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进行适当的复习。做题只是方法,并非目的。每种题型采取的策略与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听力训练的过程当中大学生要善于总结和归纳,逐渐摸索出相应的规律。这样才可以熟能生巧,心中有数。具体来说,在听力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标题、主题句(特别是在新闻听力中)、上下文、起承转合词(如therefore, however, in short等)以及语法关系、句型、结构、举例图画等进行预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语调组的调心往往会重读该组内容。这就形成了英语语序结构中两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末端重量和末端中心(周福芹,刘秀云,1993)。

2.3 孰能生巧,模拟纯英语言环境

应试只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之一。正如很多人考雅思也只是手段之一,不能说一旦雅思或者GRE考取了高分,成功到达国外之后就不进行听力训练了,否则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提高听力水平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工作过程当中熟练应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诚然,有些人,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太好的人,出国之后几年再回到国内,英语听说能力的确可能会出现突飞猛进的趋势。这说明纯英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听力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是,并非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出国的机会。面临这种情况,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劣势为优势,充分利用手头现有资源,模拟纯英语言环境,从而达到提升英语听力水平的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要利用各种优质听力材料。中国国际之声(CRI)就是非常不错的听力材料,而且主持人的发音也都非常地道。每天只要能够坚持听十分钟左右,相信一年下来,英语听力水平就会有长足的提高。

其次,要利用不同的影音材料。中央电视台每晚七点半左右的对话节目就非常不错。这个节目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谈论的都是一些当前社会当中的热点问题。语言地道,用词严谨,是极佳的练习听力的材料。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美剧和电影。尤其是经典美剧,比如说friends(老友记)就是一部贴近生活、诙谐幽默并且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素材。全剧一共十季,每季四百六十分钟左右。简而言之,也就是把该剧完整地看下来大概需要七十七个小时。如果能够坚持把该剧看上三篇,听力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然,这三遍如何看,也是有讲究的。比较科学的办法就是第一遍看的时候用中文字幕,这样便于理解。第二遍看的时候,使用英语字幕,这样便于学习一些新的单词。第三遍看的时候,可以不用任何字幕。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听懂该剧大部分内容,那就说明听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不仅可以顺利通过各种听力测试,即便是应对日常生活办公,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当然,该剧当中的一些消极腐化的爱情生活观念,大学生应该有甄别地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必须有的态度。

最后,听说结合,学以致用。英语的主要能力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即听说读写译。听懂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提高听力的目的是为了说,是为能够顺畅地交流。因此,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去张嘴和别人说英语,尤其是与外教交流。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改进。只有通过实战的检验,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做到游刃有余。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听力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只要通过科研严谨的训练,大学生就一定能够顺利突破心态与环境障碍,实现提升英语听力水平并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成功只属于那些守得住寂寞,并且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

参考文献

第2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管理水平 策略

一、将情感教育融入班级管理

情感作为人的一种本性,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感情以及态度等,进而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个性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在情感方面是比较天真的,对于接触的事物就会去学习,从而构建自己的情感基础。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通常是学生的情感榜样,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会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班主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启蒙作用,尤其是班主任的情绪、处世态度等,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与自己长时间接触的教师的处世态度,所以,班主任作为重要的管理人,应该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形象,构建出一个舒适和谐的教学环境,用真诚感动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关心每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班主任以及班级的温暖。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感性,用高尚的品德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高尚中成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学生。

二、班主任与学生多交流、多鼓励

对于小学生,认真的交流,耐心的倾听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只有耐心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思想,用心去感受,去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够真正的认识他们的长处,正确的加以教育。对于学生的异想天开,奇思异想,班主任要做的不是去否定他们,而是积极认真的倾听,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认可。

赞美比批评更有价值。对于学生,只有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表扬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做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其自信心,更能够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发扬光大,还可以发面衬托出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现代的独生子女,通常都是拥有倔强外表的脆弱心灵,如果对于学生的行为直接进行批判,完全的进行否定,不但不能够让学生积极进取,还会造成较大的反面效果。学生的幼小心灵会受到打击,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自尊心以及自信心都会受挫,看不清现实状况,对未来更加的迷茫而不知所措。而班主任的鼓舞与赞扬则会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勇气面对困难,直视自身的不足,一步步的完善自我。适当的赏识对于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别人的赏识中,学生才能走的更远。

三、加强班主任管理理论水平学习

身为小学班主任,不仅要面对较大的教学任务,还有更加重要的管理任务,所以,班主任需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为了改善班主任管理现状,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班主任管理理论水平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教育科研是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教育事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特征,空谈理论的研究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很多教师也没有动力去参与,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如教育行动研究则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因为它符合了班主任管理理论水平学习的需求,为班主任的管理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理论知识。为了改变双桥区小学班级的管理现状,班主任要积极主动的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去研究,去学习探讨,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真正的实现现实班级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要加大教育行动研究的规模,完善研究模式,成立班主任研究工作室,并对其进行评选,并颁发奖项和荣誉证书,以此来鼓励班主任的参与意识,提高班主任对教育行动研究参与的积极性,真正的加强班主任管理理论水平的学习。

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与竞争意识

1.建立班级内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对于教学管理单位的班级,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就需要对班级进行划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这样,小组之间的成员就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就明显加强。为了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力度,可以采取颁发荣誉称号等奖励机制,如小红花、优秀小组等。为了是自己的小组有更好的荣誉以及更好的成绩,小组成员就会不断的努力,同时还会加强对其他小组成员的监督,这样的竞争,有利于班级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建立班级与外班级间的竞争意识

班级内部的小组可以竞争,不同的班级之间也能够形成竞争关系。对于小学1~6个年级,在相同的年级之间的不同班级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有利于班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督促发展。为了加强班级之间的竞争,也需要设立不同的荣誉称号和奖项,如优胜班集体、优秀班集体等,这样,不同的班级之间就成了竞争对手,而班级内部则成为了一个整体,加强了内部的合作,增强了同班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3.建立互帮互助组

在对学生的问卷中,对于其中的“你觉得你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如何?”这一问题,学生中的60%都表示满意,认为自己的班级与自己的要求差不多,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对于班级与班级、组与组之间,不仅存在竞争关系,还存在合作关系,如果只有竞争,就会形成恶性竞争,而竞争与合作才能形成共赢。竞争对手之间不仅要竞争,更要互帮互助,彼此之间才能更好的发展。要增加互帮互助奖励,让更多的人能够放开心胸,把自己的温暖奉献给别人,让整个学校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大家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小培养出较为宽广的胸怀,而且还有利于整个学校的管理。

五、加强班级小干部管理与培养

班级的管理不能只依赖于班主任,班级内部也要形成自我管理体系,如班干部的设立和参与就是一个重要的班级管理环节。班干部的选择要注重能力,只有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够管理好班级。学生作为班干部,不仅仅是为了管理班级,更重要的是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意识。班内的管理并不是始终局限于一个人,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行轮岗制,并对参加的学生进行统计,然后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比,选出各岗位标兵,并将其列入“责任星”相应栏目中,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通过“制定岗位职责――自主选择竞选――上岗宣言――公示名单――上岗履责――评选美丽志愿者”进行班级志愿服务。

班干部就是为了帮助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而存在的。在班干部产生后,班主任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班干部要热心的为其他同学服务,团结同学,为班级的更好发展贡献力量。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要求,对于他们的工作,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同时还要观察其中的不足,为他们提建议,让他们能够不满足与现状,有更高的追求。而班干要想管理好班级,就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事事争先,时时争先,成为班内同学的榜样,让同学真正感受到班干部的价值。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的同时,才能更好地辅助班主任管理班级。

参考文献:

[1]王慧君.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6):59+107.

第3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习压力;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12-014-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但受改革时间和周期的影响,中小学教育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小觑。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家庭、学校乃至于社会要求他们惟一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中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考试焦虑、厌学甚至恐学等颇为常见。北京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中学阶段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学生尤其是重点中学学生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种种压力,尤其是学习压力,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是我们急需探讨的。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自编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并检测其信度与效度,并作适度修改。

整份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

2.研究对象

以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中一至三年级各一班,高中一至三各一班。两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发放289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5.2%;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发放289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为96.9%。

3.研究工具

SPSS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习压力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看,中学生普遍感到自身的学习压力较高(见图1)。有超过65%的学生自认压力较大,甚至非常大。而认为学习压力较小的比例数呈现明显的倒置。其中初二年级最具有代表性,就是说,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比较小。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初中教学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说明了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所处的特殊性。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表现出持续性,高一年级由于学生对高中教学的不适应,造成压力水而高于其他年级。

从具体学科上看,中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的压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给中学生造成的压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英语(40.41%),数学(37.58%),理科综合(物、化、生)(35.50%),语文(24.43%),文科综合(政、史、地)(21.79%)。

中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过重,究其原因,一是学科教学内容太难(29.64%),二是对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20.71%)。此外,作业多,休息时间少,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据调查,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普遍不足。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睡眠少于8小时。有77%的学生抱怨作业太多,占去了他们原本可能休息的时间。尤其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一些教师的拖课,使学生不能正常如厕,从而产生极度的心理紧张与焦虑。

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压力来源呈现多渠道的趋势,但主要来自于考试(62%)的压力。此外,来自家长压力、作业压力和老师压力也占有很高的比例。

2.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依据调查结果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降低(见图2: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在SCL-90量表的十指标中,从初一到高三,明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一至初三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下降的过程,高一至高三又是一个明显下降的过程。在这连续过程中,初三至高一出现了一个转折,量表分数出现下降。

研究发现,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在抑郁和焦虑这两个因子上,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其他各因子水平在初三后出现明显的回落。这与中考后学习压力暂性解除有很大相关。到了高二,由于压力的增加,各项因子又逐渐上升,在高三时出现最高点。

(2)各年段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表1看,整个中学阶段,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尤其是初一与初三、初一与高三,几乎在所有的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从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接待统计也可发现,2005年度共有178人次来访,其中初一年级为1人次,初二为7人次,初三为33人次,高一为21人次,高二为53人次,高三为63人次。总体上与测试的结果保持一致。

(3)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也较为明显。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来访者看,女生要明显多于男生。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除了“敌对”、“偏执”这两项外,男女生在其他各项因子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

(4)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人际敏感(-2.36)、抑郁(-2.51)、恐怖(-2.79)、焦虑(-2.89)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

(5)调查中发现,高中文理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恐怖”一因子外(p<0.05),其余都无显著差异。单亲与双亲家庭以及各成绩段的中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3.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情况

(1)从测量结果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与其学习压力呈负相关。将学生的学习压力分为比较小、一般、比较大、非常大四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因子的得分都随学习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以抑郁为例,检验数据分别从1.43、1.93、2.09、2.75依次递增。

(2)将各种程度学习压力的中学生按其心理健康状况分为两种类型――SCL-90的总分大于等于3分的中学生为“心理不健康者”,SCL-90的总分小于3分的中学生为“心理健康者”。不同学习压力的中学生中,心理健康者比例有所不同(见表2)。

4.总体原因分析

一个现象的产生必然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学习压力大,特别是中学生的高学习压力,也有其特定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社会对学业成就的推崇。我国历来是一个重学习的国家,在古代表现为“学而优则仕”;到现代,则是有名校、高学历就有高地位、高待遇。学校教育受高考这一指挥棒影响甚大,老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分数,看重成绩。正如调查结果显示的一样:有76.79%的中学生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 绩。考试前总是会担心考不好,感到紧张与焦虑;考后一旦成绩下降,就更觉得自己无用,自信心受损。如果有几次考试持续失败,就会产生学习上的一种“习得性无助感”;即使考得好,也有学生担心某一天会掉下来。

其次是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一些家长由于自己的学习经历十分坎坷,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同时,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家长以各种形式向子女施加压力――进入高一级重点学校,成绩进入班级或年级前几名等,都对中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有些家长还惯用“棍棒政策”,使子女超负荷地学习,脱离了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有13.93%的学生反映,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他们时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再次从中学生自身发展看,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自觉地领悟、体会到社会、家庭对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这些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心理承受力差,性情多变,对于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的应对机制不健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一旦出现问题,便难以承受,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及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较大,主要压力源为考试、升学、家长等因素,其中英语、数学等学科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降低,且除成绩和家庭两项外,不同年级、性别、生源、独生与非独生、文理科等中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负相关。

2.建议

首先,应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减轻中学生的压力感。学校、家庭与社会都要相应地转变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尤其是在“减负”问题上落到实处。如控制作业量、学习时间和考试次数。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尤其是要严格禁止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序。

其次,家庭、社会与学校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到培养健全人格、良好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的重要作用,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第三,我们提倡中学生自己形成适度的学习压力,以确保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中学生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对学习压力的想法、建议和要求:应减少考试、减少作业;不排名次、不发成绩单;教学方法应征求学生意见,提高课堂效率;减少竞赛辅导和一系列补课活动、多安排课外活动;实行学分制,可在家自习……不难发现,中学生对自己的处境有明确的认识,对如何使自己学得更好也有不少好的想法。因此,当专家、学者为如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烦恼时,不妨走出研讨圈,走进真实的学习环境,与学生进行交流,也许会有不少收益。

第4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论文关键词]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

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上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1990年,WHO在有关文件中对健康的定义又加以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据统计,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为23.25%,90年代上升为25%,近几年有的大学已达到30%。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最新的调查显示: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因此,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于落实体育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课程理念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8级大学生200名,其中100名大学生(男生53人,女生47人),在体育课上进行拓展训练,称为实验组,100名大学生(男生45人,女生55人),正常上体育课,称为对照组。实验前,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无明显差异,体育课为每周一次,一学期32学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需要,广泛查阅有关著作、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该量表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1993年从国外引进并修订的,主要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苦恼、心理冲突、迷惘、焦虑,有无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病等问题,是目前在我国普遍应用的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筛选量表。采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该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编的,199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测量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量表。

一学期结束,同时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发放问卷。两组各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7.5%,其中实验组96份,有效率为96%;对照组99份,有效率为99%。

3.访谈法

对大学生及相关教师,就拓展训练开展的有关情况进行访谈。

4.数量统计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2003进行初步的录入和整理,运用SpsslO.0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拓展训练简介

拓展训练,英文名outwardbound,寓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船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二战以后,这种训练的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等。

(二)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分析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学子们,上大学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事,但环境及各种关系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他们所不曾想象的压力和挑战。大学阶段对大学生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检验,由表1看以看出,在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类型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很显著,在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和心理较为健康两个类型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这是因为:拓展训练中的大部分项目都是针对于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设计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克服心理恐惧战胜自我,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困难保持平和的心态,充分相信自己和队友,挖掘自身的潜能,再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对自我及他人的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拓展训练中运用较多的“空中断桥”项目,要求学生在7米高的地方从一块木板跳到另一块木板上,在这种特定环境中能否及时调整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勇敢地跨出一步,将是成功的关键。

(三)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做人就是社会适应范畴的内容,由此可见,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今社会新型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现在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从表2可以看出,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性检验中,除了在适应能力很强等级上差异不显著,在适应能力良好、一般、较差三个等级上差异显著,在适应能力很差等级上差异很显著。拓展训练要求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坚定地信心,既需要团队的协作精神,更需要团队问和团队内部的精细分工,学生需要根据训练需要,所扮演的角色、地位也会经常发生变化,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在困难面前竭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在主动寻求帮助与帮助他人的同时,从集体中获得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充分彰显个性。角色的定位、变换与清晰的分工在使学生体力、毅力、交往、分工与协作等全方位得到锻炼的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广泛的社交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提高。例如:“盲人方阵”这个项目要求十几个人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一捆杂乱无章的绳子拉成一个正方形,并且所有的人要平均分配在四条边上,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要蒙上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与大家进行交流、沟通,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集体协商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个项目,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倾听和阐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由此可见,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第5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关键词 寝室文化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何谓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寝室为空间,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学生共创和共享的群体文化,是大学生在寝室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寝室文化建设有四个层面的涵义:

1.1寝室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是寝室文化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学习、交流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寝室环境卫生、寝室物品摆放、寝室主题装饰等等,都成为学生展现精神内涵和良好个性的舞台。

1.2寝室制度文化建设

寝室制度文化包括了寝室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寝室文明公约》、《寝室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比标准》、《个性化寝室评比标准》等等。寝室制度文化建设,是维持寝室良好秩序和大学生进行正常生活的重要保证。

1.3寝室道德文化建设

寝室道德文化体现了寝室成员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探究和认识,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学识等方面的水准。

1.4寝室精神文化建设

寝室精神文化体现大学生精神世界内涵和心理健康水平,展示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等。

2寝室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2.1良好的寝室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1)良好的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起到调适作用,对大学生的心理环境起到优化作用。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相互关爱,和谐愉悦的寝室氛围,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来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2)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勤奋好学、互助友爱、乐观上进的寝室氛围,对寝室成员产生润物无声的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3)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和审美情操的陶冶,对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意志力、性格的锻炼起到引领和激励作用。

(4)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识别能力和思想觉悟,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认识真理的能力。

2.2不良的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必定是消极的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成员的家庭背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寝室氛围,而寝室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和关键性的。风气好,则寝室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心情舒畅。反之,则自我中心,自私狭隘,相互猜疑戒备,人际关系恶化,同学之间缺乏沟通理解,导致长时间处于紧张、压抑、烦躁不安的精神状态,长此以往,必将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3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达到全院同建寝室文化的共识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渗透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创建优秀寝室文化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同时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全学院要形成齐抓共管,师生共创的局面,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的氛围。

3.2优化寝室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休憩场所

首先,高校要为大学生创造较为舒适的寝室住宿条件,为其营造良好的寝室环境,保证大学生能够心情愉悦的学习、生活、休憩。二是,重视寝室周边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生活服务。三是,在校园学生寝室周围适当的区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体育娱乐活动场所,保证学生对业余文化的需求。只有为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美观的寝室物质生活条件,才能为寝室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3.3创新和完善寝室管理制度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首先,要建立健全寝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为学生愉悦的生活提供制度保证,使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寝室管理工作要形成学生工作处、院团委、保卫处、后勤处、各系部的联动机制,保证管理到位,管理制度的执行到位。

第三,建立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更好的发挥寝室文化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3.4加强个性化寝室、文明寝室文化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入住寝室之前,学校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个人意愿自愿申请,自由组合,灵活安排学生入住相应的个性化寝室,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5开展多层次立体的寝室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每个寝室内部要有完善的诸如寝室公约、值日生清扫制度,确保寝室干净整洁,美观大方,格调高雅,使学生对于学习所带来的紧张、焦虑、烦躁感在寝室生活中得到缓解和释放。

其次,组织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大学生全员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寝室文化艺术节,通过内务大比拼、寝标设计比赛、寝室主题美化大赛、个性化寝室评比等系列活动,不仅仅为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且大学生们为了寝室荣誉而战,必须努力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必然展现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在各项活动中,大学生们增强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增强了寝室成员之间的认同感。

最后,W校要在共创寝室文化中要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使大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保证寝室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6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关键词] 血浆N-末端脑钠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左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a)-041-03

Relationship of plasma NT-proBNP level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CUI Huikang, ZHANG Y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Wanbei Coal and Electricity Group, Anhui Province, Suzhou 24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plasma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level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occur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HF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1 were selected as study group, 60 cases of healthy over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Blood NT-proBNP,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LVIDdI),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serum NT-proBNP, LVIDdI, LVMI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LVEF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Plasma NT-proBNP;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trial fibrillatio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又称泵衰竭,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常表现为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研究表明心室重构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机制[1]。脑钠肽(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神经激素,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重要内分泌激素,心功能障碍、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释放[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BNP前体,与BNP功能类似,是临床判断心功能变化的良好指标。本文笔者收集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探讨NT-proBNP水平与房颤发生及左室重构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CHF患者60例(研究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2~73岁,平均(63.5±4.7)岁;全部经超声检查确诊,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24例,Ⅳ16例;合并房颤者21例,未合并房颤者39例。排除精神意识障碍、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血液及感染性疾病者。选择同期我院相近年龄段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64.6±5.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IDdI)。全对象抽血前一晚6点以后禁食,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采用罗氏NT-proBNP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其他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室重构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NT-proBNP、LVIDdI、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及左室重构指标比较(x±s)

2.2 NT-proBNP水平与心衰程度的关系

研究组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衰程度的关系(x±s,pg/L)

2.3 NT-proBNP水平与房颤的关系

研究组患者合并房颤者,血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房颤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1,P

表3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房颤的关系(x±s,pg/L)

注:与未合并房颤组比较,t=8.161,*P

2.4 NT-proBNP水平与房颤、左室重构、心功能的相关性

以NT-proBNP水平为因变量,以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重构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房颤、LVMI呈正相关(r=0.279、0.674,P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泵衰竭,常为心肌舒缩功能减退,导致心排血量不足。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心肌细胞凋亡、功能丧失、心肌构型重建。心肌重塑包括心肌细胞大小、数量和分布的重建,胶原间质的量、类型和分布的重建,心肌实质和间质比例重建,这些均会引起心脏舒缩障碍甚至心衰的发生。

B型脑钠肽(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增加会刺激BNP分泌增多。BNP可以促进机体排钠、排尿,具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重要神经内分泌激素[3-4]。NT-proBNP是BNP的前体,与BNP具有相似的调节功能,心脏负荷增加均会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分泌NT-proBNP与BNP[5]。本文研究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NT-proBNP水平可作为反应心衰程度的良好指标。

CHF患者初期心肌慢性损伤,泵血功能不足,导致代偿性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引起心肌重塑,主要表现为左室扩大重塑。有研究显示,慢性心衰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心室重构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与LVMI呈正相关[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HF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674,P

报道显示房颤多伴心脏电生理特性重构和心肌组织结构重构,可使CHF加重[7]。本研究显示充血性心衰患者中,合并房颤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房颤者。原因可能在于快速房颤者,心室充盈不佳,心输出量减少,同时心房处于高容量负荷状态,导致代偿性心肌重塑和慢性心力衰竭,心室肌细胞NT-proBNP分泌增加。

综上所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个体,并且其可作为评价心衰程度及左室重构的有效指标,同时房颤是影响血NT-proBNP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郭明,王亚,杨欣国.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激素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武警医学,2003,14(4):248-250.

[2] 毛拥军,张春华,刘松,陈祥鸿.脑钠肽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855-857.

[3] 黄若文,吕卓人,朱长顿.脑钠肽前体评定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2):155-157.

[4] 刘东书,张昕,李红英,等.脑钠肽对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价值的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35-36.

[5] 屈克学,杨曙光.脑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7):556-558.

[6] Hildebrandt P, Colllnson P. 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testing to assist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heart failure in symptomatic primary care patents [J]. Am J Cardiol,2008,101(6):25-28.

第7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同时将母语和非母语在部分或全部教学内容的应用。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课程中,非母语一般是指英语。《植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植物生命的活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科学,为作物的优质、高产和抗逆生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传统的植物生理学主要在植物的形态和生理水平上揭示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伴随着当今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逐步向其它学科渗透的形势下,现代植物生理学在微观水平上也向分子层次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密切,国际化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因此,在高等院校的植物生理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对于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其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对国际性综合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在我国植物生理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高等院校很多,但是由于双语教学对教师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用等方面的要求高,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表现出诸多的问题。

1.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有限

教师是实施双语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成效。植物生理学课程专业性强、内容抽象,需要教师的专业基础功底扎实。除此之外,对于实施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该具备两方面基本的要求:一方面,自己的英语水平必须胜任双语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能将自己具备的英语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双语教学课程中。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一线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历高,英语文献阅读和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强,但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很难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阐述,而双语教学又对教师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要求高。即使有些教师的英语水平很高,但是很难将其运用于植物生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学上,语言流于形式,学生获取的专业知识信息有限,对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因此,高等院校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较低,严重影响了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和层次不齐

教学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教”不好或学生“学”不好都会直接影响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质量。高等院校的植物生理学课程一般安排在第3~4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大学英语》的课程,理应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和写的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面对一个话题仅仅能用书写的方式大致描述出来,而很难用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当进行课程专业信息传递时,学生仅仅能看懂教材的主要意思,而很难听懂教材所讲的主要内容。因此,学生作为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主体,“看”和“写”的能力较强,然而“听”和“说”的能力较弱。另外,在同一个教学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仅有少数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CET-6考试,部分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CET-4考试,还有一些学生没有通过大学英语CET-4考试。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授课教师在同一教学班级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授课标准太高对于英语水平底的学生难以接受,授课标准太低对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则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

3.教学模式僵化

目前,国际上较为关注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六种,分别为:沉浸式、式、导入型、双联型、过渡型和三相分流型。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语言社会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如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加拿大以英语(法语为双语教学的目标语言)或以法语(英语为双语教学的目标语言)为母语的聚集区,目标语言明确,学生除了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能够以目标语言进行学习,在课堂外也能通过社会、家庭和媒体进行学习。我国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目标语言虽然明确,但是教学模式僵化。如在不考虑学生英语水平和对专业知识接受能力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完全的“沉浸式”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既没有掌握好专业知识,又没有培养好将英语运用到专业知识学习上的能力。或者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懂植物生理学课程的内容,教师在授课中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这样的双语教学就变成了“翻译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

4.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成效。在植物生理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判断在多种的教学方法中哪一种是优的,哪一种是劣的。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每个生命活动的规律都是由若干个现象体现的。现象是直观的、看得见的宏观内容,规律是抽象的、看不见的微观内容。在植物生理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宏观和微观的知识讲授需要用到不同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我国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针对相同的教学 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导致双语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5.缺乏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教材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一本合适的教材是保障双语教学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从现有的文献总结来看,国内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多数采用原版英文的教材,如Taiz和Zeiger编著的第三版《Plant Physiology》教材。诚然,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语境,能够使学生直接涉猎国际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是,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英语水平低且参差不齐,直接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植物生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不切合实际。为了解决其弊端,部分高校给学生又配备了中文教材。由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在思想上本来就排斥双语教学,如果配备中文教材会导致学生对其过度依赖,减弱或消除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最终也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根本意义。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基于以上所述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巩固双语教学的成果,特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针对目前双语教学中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解决。(1)加强对双语教学师资的再教育和培训,尽可能安排其出国研修,在双语教学中的目标语言环境中提高英语水平和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2)实施双语教学的高校应大力引进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引进海外留学的高学历人才,不仅可以讲授专业英语知识,还可以向学生传授国外的教学理念、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提高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3)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遴选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优秀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向其他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提高其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能力。

2.扩大双语教学学生的受益范围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对所有的学生按照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讲授植物生理学课程内容,很难使所有的学生受益。另外,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因此,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对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扩大双语教学学生的受益范围,具体有两种措施。(1)在实施双语教学授课前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通过问卷调查或根据学生CET-4和CET-6的成绩进行分层),对使用同一教学大纲和相同授课学时的所有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以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2)针对学生英语的“听”和“说”能力较弱的问题,可以将授课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对于植物生理学的某一现象进行现场讨论,提高其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3.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针对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中运用“沉浸式”教学模式和“翻译教学”的弊端,可以采用“递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教师最先以中文讲授为主、英文为辅,然后过渡到中英文讲授各参其半,再过渡到以英文讲授为主、中文为辅,最后过渡到全英文讲授。使教师和学生都能逐渐适应双语教学的环境,一方面避免了“沉浸式”教学难以全面和深入掌握专业知识的弊端,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避开“翻译教学”。在整个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师不仅“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

4.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欲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植物生理学课程中的现象可以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和现场教学法的教学方法。由于现象是直观的宏观内容,用讲授法可以对其进行描述,如果单纯是讲授性的描述学生又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再配以动画和声响,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反映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利用现场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外亲身感受到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生命现象,印象深刻,提高学生学习双语教学的兴趣。相反,对于反映植物生命活动中微观抽象的本质内容,可以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能使学生快速、精炼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采用讨论法,学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培养科研思维,探究现象发生的本质内容;读书指导法可以让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点查阅相关书籍,理清思路,学懂微观抽象的本质内容。

5.编写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

第8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关键词】国际护理;生理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2011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J2011076)

从2009年开始,依托本校多年的医学教育资源和长期与国外合作教学的基础,我校与美国美国孟菲斯大学合作开设了涉外医学本科专业―国际护理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及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对多文化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和社区健康服务的专门人才。”其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三大块:项目平台课程,如英语口语、写作等;专业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等课程;专业课,如护理基础等课程。生理学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结合国际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兼顾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和生理学基础理论的掌握,我校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并在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1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根据国际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其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专业英语和专业理论两个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极为重要。医学专业的前期课程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分别从大体、组织细胞层面研究人体的正常结构和组成,属于形态学的范畴,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专业英语的提高,更多的是相关英语医学专业词汇的导入;讲课过程中描述性语言较多,学生相对容易理解。医学生理学是以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重在讲“理”。如果说前期形态学课程是“静态”的,生理学的内容就是“动态”的,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和逻辑性[1]。对我校五年制本科学生生理学教学效果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即使采用全中文教学,学生中也有近半数的人反映大部分生理学内容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在生理学的教学中,如果对国际护理班单纯采用全英文教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很可能因为追求了专业英语的学习而导致了专业基础的损失[2]。因此,为了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生理学专业英语能力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我们选取了“双语教学”的方式:即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但不排除汉语教学,减少因为语言障碍造成的课程理解上的难度。

2循序渐进,选择合适的生理学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关于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学者将双语教学分为了维持式、过渡式和浸没式[3]。维持式是用母语维持教学过程,但课堂上用英文讲解某些重要定义、概念和关键词,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专业外语。过渡式是在上述基础上,交替使用中英文,将外语逐步导入到教学过程中。浸没式是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用外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3]。这一方式也是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从维持式开始,逐渐过渡,提高英语教学在课堂上的比重。

生理学的授课对象是国际护理学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该专业的学生虽然通过前期的平台课程学习了大量的英语口语、写作等知识,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但英语毕竟不是母语,而且学生初接触生理学,在专业知识上也是一片空白。因此,在授课初期,采用维持式教学方法:重要概念和简单描述用英语表述,保证专业词汇的掌握;具有一定复杂性和逻辑性的理论如细胞的电生理机制等用中文讲述,保证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的正确理解。鉴于我国的英语学习模式和环境,学生普遍英语“读写”能力高于“听说”能力,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则采用全英文,只在极个别重点专业词汇旁批注相应中文翻译,避免学生由于词汇生疏造成的思维障碍。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生理学专业英语的表达逐渐熟悉,而且掌握了一定的生理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增加英语授课比例,将更多的教学内容用英语来表达,即过渡式:教师的表达尽量做到简洁顺畅,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力量,对于复杂的生理机制,用图表或动画来辅助,比如心动周期瓣膜的开闭,血压的形成机制等。这样既减轻英语表达的复杂性,也便于学生的理解。以此同时,为加强学生理解,要求学生将习题练习和教学内容的理解融合,多做练习。教师布置习题采用全英文,让学生逐步习惯用英语来进行思维。这样随着教学的深入,最后在相对简单章节采用全英文教学,即浸没式双语教学。由于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形式,在条件成熟时推行的全英文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接受。到期末考试时,面对全英文的试卷,学生基本能从容应对。

3对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思考和要求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提高生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外语的学习也要常抓不懈。其次,要针对护理学的专业特点,认真选取授课内容,国际护理专业前期平台课程较多,导致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都相对压缩,课时较少。因此,我们根据护理学专业特点,重点讲解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一些理论性强而且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不是特别紧的内容,如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等,少讲或者不讲。对学生而言,在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中同样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课前专业词汇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课堂上因为词汇的生疏而导致思维的停滞,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同时,课后的复习和消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生理学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果有没有理解的教学内容,必然会影响后期的学习。要适应双语教学的模式,学生要有双倍甚至更多倍的付出。

4结语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生理学双语教学逐步走向成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增加英语授课比例,采用不同双语授课方式,学生接受度高,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与学的相互磨合和适应过程中,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也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慧慧,王俊,于化新,等.论类比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195-197.

第9篇: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范文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机制;改革

Research on reform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Bing Jie, Sun Yingyu, Sun Xiuying, Zeng Shaoju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t concluded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new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tively explore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 reasonable 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s can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chanisms; reform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宏观、药理和生理功能水平上研究人体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生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部分,又是对理论课程在形态结构、理论和技术上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随着电子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解剖生理学的研究从宏观向微观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神经生理和药理学,计算机等已能对脑电、心电的活动研究更为精细,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生物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其实验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为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

1.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是学生巩固学科基础和创新的源泉

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我们学院将人体解剖学与动物生理学实验进行了合并,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该实验课程共48学时,按每周4学时完成,为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之一,包括人体解剖学和动物及人体生理学两部分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有利于学生巩固学科基础,也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

1.1.1 人体解剖学实验内容有效整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化

人体解剖学部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分章分节的教学内容模式,有效整合,彰显知识系统结构,根据机体功能分为四大部分:运动、循环系统,神经组织及神经系统,消化、呼吸系统结构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构。该四部分内容几乎囊括了人体解剖学的全部知识要点,同时也兼顾了解剖学与生理学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在系统学习中明确人体解剖是个完整的体系,教学环节中做好整体设计,从而体现整体结构体系;另外,从解剖学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及有效衔接中将解剖形态学内容与生理学实验内容贯穿融合,把握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带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阶段性发展。

1.1.2 生理学实验把握基础,在基础中勇于创新

生理学实验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保留了传统经典的教学内容,并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经典的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采集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从整体上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神经干标本的制备、离体蛙心体外循环标本的制备、膜片钳技术、动物麻醉术、气管插管技术、家兔颈部手术、分离主动脉神经的方法、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等。随着信息科学在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开发及应用,引进操作方便简单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对生理学信号进行多方位的采集分析,在同一个实验环境操作下,进行多通道同时测量和检测。如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等实验内容可以集中在一次实验中完成。

在此基础上将原来分散的实验经过精心设计,强调实验结果中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做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从中找出变化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显示直接记录到的生理信号波形图,既做到结果的定性又做到了结果的定量分析,以科研数据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基础实验中掌握科研实验数据的采集,以及科研实验的思考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同时,在基础实验中加以创新性自主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在学会了该门实验学科的基础性实验操作之后,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推理,进行创造性实验设计。在创新性实验中,学生要在一定的实验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实验,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多思维等多方面给出解释。在自主创新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并不是量的积累,即不是为了获得过多的、漂亮的实验数据为目的,而是通过实验要解决怎样的科学问题,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有哪些实际的生物学意义。开放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的思维方式,大胆创新,大学时期正是学生思维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如蟾蜍的神经干动作电位速率的测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咖啡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饮品,那么咖啡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是兴奋性增强呢,还是抑制作用呢,这其中的关联又是怎样的呢。又比如酒精对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联系醉酒驾车。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各实验项目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方法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及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打破传统观念,在交叉学科中发现新的问题。交叉学科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对增强科研互利,开拓学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人才培养及实验课程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学专业在生理学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外前沿水平,让心理学专业教师走进生理学实验课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从新的层面认识生理学问题。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有利于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运动生理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相关的学科理论,如何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锻炼及提高锻炼的水平,怎样应用最佳心率指导运动健身等,运动学院的教师从心肺功能评定指标等人体运动生理的定义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认识自身身体机能。有效地引进外院课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 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改革,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高效引用高教社4A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学习自主化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同质化及低层次,已经不能跟上新的教育发展趋势,高教社的4A教学平台是在新的学习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平台在搭建过程中注重学习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以适应学习、协作学习、移动学习的理念,集智能答疑、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标准化等优势被引进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通过该平台将零散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有机的组合成更系统化,更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以适应学生的课前学习。通过该平台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高教社4A平台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平台,同时也更加个性化的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制定出个性的学习计划,赋予了实验教学空间上的多维性和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学习上更加的高效。

2.2 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引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人体解剖学实验和生理学实验的合并及交叉融合,使实验课时的比例相应减少,理论和实验安排出现了分离,导致生理学实验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步将成都仪器厂与浙江医学院合作开发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虚拟实验引入到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生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观看正规的实验操作演示,并通过与课件交互操作,真实、动态地完成生理学实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该模拟系统加载到网络服务器,使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熟悉实验、预习实验,从而保证实际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对于基础的实验操作的熟悉,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综合实验及开放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2.3 RM6240B系统的开发性应用,有效降低实验操作难度

RM6240B多道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是多媒体智能计算机生理学实验系统,集生物信号采集、放大、显示、记录与分析为一体,使得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实验无论在操作过程上还是在波形描记上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RM6240生理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到人体解剖生理实验中,具有强大的优势,为该学科的实验提供一个直观的教学用具,对学生理解该学科的知识点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促进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该软件在数据分析上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数据、计算数据、自动完成数据统计等工作,使得本科生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及生物学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建立合理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手术操作为主体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在实验考核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过去实验课总是与理论课合在一起考核,实验的分数仅占30%左右,这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一些学生往往通过提高理论课成绩来弥补实验课成绩的不足,这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一定的缺陷,在传统考核中虽然平时实验考核在最后成绩中也占一定的分数比例,但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评分体系,所以对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的评定缺乏客观公正性。合理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平时更认真地掌握实验操作,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为此我们参考一些成功的教学研究制定了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考核体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3个部分:(1)课前预习,高教社4A平台有一项功能可以针对本学期选修课程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学习活动和自测,在学期末的时候自动形成学生学习档案,通过该项预习学习档案,我们给出该门课程的第一部分成绩。(2)第二部分成绩,是通过实验课上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上随堂测试以及每组实验后对实验室物品的维护和值日情况给出成绩,其中,为什么要把实验室物品每组的维护及值日也作为考核的一项标准?原因在于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为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普通劳动的意义,让学生在值日中及自身实验物品规划中培养一种情商教育,学生有一种惰性,学习好一切都不管,以至于实验好,但不收拾,不懂得理解并尊重劳动,这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将此项也作为一项量化的标准,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3)第三部分成绩取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总结归纳,以及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论文的实验答辩讨论、提出的问题等给予相应的成绩。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要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以便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所以实验后对实验内容的总结归纳讨论,也是实验学习考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从基础实验教学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创新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不断创新借鉴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新时期人才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艳红.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用预防医学,2006,4:1048-1049.

[3] 赵蕾.食品与发酵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9:1429-1431.

[4] 郑宏珍,初佃辉.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0:114-116.

[5]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5:12-25.

[6] 林桂平,向秋玲,王淑珍,等.虚拟实验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948-955.

[7] 李家敏.Rm6240B/C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32-34.

[8] 阮琴.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