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环保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的加强生态省(市、县)和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要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县、生态市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列入**市年度生态示范创建(包括生态县(市)创建、生态示范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计划的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二、考核标准
按照国家、省、市制定的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考核验收标准。
三、考核验收程序
(一)市政府每年以责任目标的形式,向各县(市、区)下达生态示范创建任务,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任务落实单位,并报**市环保局备案。
(二)列入**市省级以上创建名单的县(市)、乡(镇),经过创建,自查达到验收标准的,将申请验收报告、总结材料、技术报告报**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组织初步验收,合格后报**省环保局进行正式验收(审核)。
(三)列入**市市级生态示范创建名单的村,经过创建,自查达到验收标准的,将申请验收报告、总结材料、技术报告报所在县(市)环保局,由县(市)环保局组织初步验收,合格后报**市环保局进行正式验收。
四、奖励办法
(一)目标奖励
完成生态县(市)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目标,并通过环境保护部验收,每个奖励50万元,记重大业绩一次。
完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并通过环境保护部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总额10万元;完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环保局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6万元。逐级申报命名的,奖励金额补足总额。
完成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经过环境保护部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总额5万元;完成省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经省环保局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总额3万元;完成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经**市环保局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1万元。逐级申报命名的,奖励金额补足总额。
(二)特色奖励
鉴于生态示范创建的示范性和先进性,为鼓励探索和创新,设立特色奖励,每年在全市范围内挑选2个在生态示范创建中对环境改善、污染治理、生态建设方面具有推广、示范、借鉴意义的生态工程予以褒奖。特色奖励最高金额为5万元,由**市环保局组织专家进行先进性评价,视其科学性和推广性价值予以一定奖励。
(三)先进个人奖励新晨
对在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奖励对象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县(市、区)、乡(镇)、村领导及环保相关人员。奖励名额为全市每年10名,奖励金额为每人20**元。
以上奖励所需资金列入市政府年度环保预算,目标奖励和特色奖励资金应用于受奖励单位的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五、处罚办法
对逾期未完成生态示范创建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在全市通报批评,并依据所签定的责任目标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附件:1.生态县建设考核指标
2.生态示范区建设考核指标
【关键词】智慧环保;生态城市建设;作用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更加的突出。智慧环保通过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助于环境数据的研发使用,能强化对环境的管理。智慧环保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有助于不断的完善环保相关管理制度,有助于节省能源、资源,促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2智慧环保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更加的突出,环境保护的压力更大,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环保防控治理体系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环保监管的需求,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不断的创新环保防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政府部门也逐渐的将其运用到环境管理当中,构建城市智慧环保系统[1]。
2.1有助于强化生态城市建设
智慧环保通过科学的运用物联网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环境监测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深入的挖掘各类环境保护数据信息的价值,通过利用虚拟化等技术进行模型化分析,促使对环境污染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变化趋势、影响环境的潜在因素和潜在威胁等有更加全面的、准确地了解,从而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使采用的环保措施更加的合理。而且,还可以在环境危机发生之前,对各种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实时监测环境变化趋势,对有可能出现的环境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环境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此外,在环境危机发生后,智慧环保可以更快的分析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危机的现状、发展趋势,方便及时的、快速的处理好环境危机事件。
2.2对城市生态状况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
一方面,科研部门利用智慧环保可以更加全面地、更加系统化地、动态地、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第一手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全面的、准确地数据依据。通过利用智慧环保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由于信息收集过程受到的限制条件和主观因素等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能确保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的准确,能有效的减少调查结果偏差。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利用智慧环保的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各种模型分析和预测环境发展的趋势,能更加科学的预测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方便制定合理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2.3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有助于确保民众的健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高。民众通过利用智慧环保云平台、官方网站、环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可以更方便的了解环保方面的信息和资讯,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情况。民众也可以反馈身边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表达自身的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等,共同参与到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节能减排的意识等[2]。
2.4更好地为生态产业发展服务
智慧环保可以为生态园区的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活动提供更加全面的、更加客观的数据信息,科学合理的构建生态建设的模型,并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真实的、直观的模拟现实情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分析其是否科学合理、分析其可行性等。通过不断的调整,通过合理的利用智慧环保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项数据资源的共享,促使生态产业园区内的各产业更加合理的配合、更加的协调,进而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增加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更好的发挥智慧环保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的措施
3.1智慧环保的建设要有高定位
智慧环保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升级原有的数字环保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智慧城市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促使全社会参与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其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长效性的事情开展。智慧环保建设、相关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数据库的构建需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一致,要严格的依照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标准进行。要强化智慧环保与智慧城市其他的模块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程度,确保交流和沟通更加的顺畅,从而更好的为城市生态建设服务。要努力的构建更加开放的、更加系统的、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环保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生态建设当中的促进作用。
3.2设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环境管理
智慧环保利用大数据、云计算、GIS等信息技术分析和挖掘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信息资源,准确的反应城市生态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促使所制定的生态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更加的科学,辅助城市生态建设,不断的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提高环保的工作效率。在智慧环保系统建设的时候,需要有效的将信息化的建设和传统的人管理有效的结合,要设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规范全国范围内的智慧环保的建设、实施和运营、维护,促使各项资源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利用,更好的为城市生态建设服务,更好地完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的目标。
3.3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智慧环保在城市生态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促使其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生态建设当中,要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手段和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提高信息化技术,要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智慧环保相关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一大批能融会贯通环保与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的管理活动当中,要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要强化信息的维护,要减少失误。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绿色;环保意识;建议
1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意义与必要性
1.1生态纺织品的概念
生态纺织品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2种,狭义上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原材料对环境无害或者少害,并合理利用该原材料而生产出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广义上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使用以及后处理等环节,都能做到对人体健康无害、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给环境的负担较小、处理过程对环境无害的纺织品。总的说来,生态纺织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原材料的可重复利用;2)生产过程对环境无不利影响或较小影响;3)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危害;4)在废弃之后不会对环境构成污染。
1.2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意义与必要性
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对我国的环境以及仿制产业的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也很有必要。首先,发展生态纺织品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环境污染压力。由于在进行纺织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会向外排放大量用于印染和浆料的污废水,当这些污废水直接被排放到土壤中,会对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发展生态纺织品有助于推动整个纺织产业的结构升级,并有利于二次创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淘汰传统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鼓励和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生态纺织品,需要开发利用大量的先进科技运用在生态纺织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等各个环节,从而推动整个纺织产业的结构升级。
1.3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概况
在关于纺织品发展的政策法规方面,直到1998年,我国才针对纺织品的禁用物质,如偶氮染料、甲醛和重金属等,出台相关的检测标准,如GB/T17952以及GB/T17953。到了2000年6月,颁布实施了《生态纺织品》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以及GB18401《纺织品甲醛含量限定》,到了2005年,国家正式出台实施了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在生态纺织产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生态纺织品的规范以及认证标准;纺织企业及个人对生态纺织品的认识不断加深,消费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对生态纺织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增高,与此同时,相关的环保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我国生态纺织品的不足和差距
2.1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
虽然我国的生态纺织品产业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环保意识和观念还比较薄弱。目前,绿色产业化浪潮已经到来,我国的纺织业的敏锐性还不强,对相应的生态标准,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一种主动精神,还未真正认识到环保问题紧迫性。相关的仿制企业对于环境标志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存在以有害染料替代无害染料的违法现象。
2.2环保法规和标准仍不完善
与国外先进的纺织品标准相比,我国在环保法规以及标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目前,我国的制定的纺织标准无论是在检测项目还是消费者的使用要求方面,都未涉及安全和卫生的项目列入强制性检验项目中。现行的国家标准大多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为目标,对生态纺织产品的有害物质提出限量要求,而在产品生产与环境安全之间的联系研究不多,未对各环节的控制目标以及相关措施作出明确的规范。
2.3发展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的仿制产业仍然是采取以量取胜、低价换市场的发展模式,对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很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设备比较落后、技术相对薄弱。在纺织纤维以及纺织品生产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方面,国外更是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如绿色纤维、无污染工艺、无水染色等日趋成熟。而我国在纺织产品的开发、原料的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考虑较少,加之设备的老化、工艺水平较为落后,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3关于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建议
3.1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生态纺织品企业作为产品生产以及经营的主体,必须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经营理念,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此,可采取下列措施:1)企业应当重点研究该领域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标准,建立完善的环保信息系统;2)实时关注行业发展,把握市场动态;3)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实行标准化战略,积极参加相应的国际认证。
3.2顺应纺织品服装外销质检要求的变化
据调查,国外客户对我国的纺织品质检要求开始由传统的重视外观转向内在的质量;由传统的适用性、耐用性转向内在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同时对质量的各项指标要求也更高。中国的纺织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顺应纺织品服装外销质检要求的变化。绿色环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对于国内的中小服装企业,由于整体的开发水平有限,难以承受巨大的绿色环保投资,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看到绿色环保的长远利益,使仿制企业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
3.3提高我国生态纺织品生态标准水平
目前,在国际多边贸易中仍然存在着贸易保护的关税壁垒,各种苛刻、繁杂的法律和标准层出不穷。例如,美国就明确要求对其进口纺织品、原料以及中间体等都必须具有担保证明。这使得我国在强化自身的安全、卫生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提高我国生态纺织品生态标准水平,从而切实保护我国的纺织品产业以及相关企业的切实利益。
3.4开发纺织品的绿色染整加工技术
在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最严重的就是染整加工环节,也是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重要生产环节。发展绿色纺织品,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就是进行绿色染整加工技术的开发。从绿色生态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纺织品的前处理环节、染色环节以及整理工艺环节。目前,绿色染整加工工艺还未实现绝对的绿色环保,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各种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绿色染整的发展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4结论
今天,绿色生态的浪潮向我们迎面而来,国内的纺织企业必须树立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只有走生态纺织之路,未来才能走得更远。同时,我国要走绿色生态的纺织之路,任重道远,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应当勇于摒弃陈旧的观念,拥抱生态纺织,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臻.生态纺织品基本安全性检验方法影响因素及不确定度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2]胡玉华.欧盟绿色纺织品生态标签体系探析[J].标准科学,2011(1):83-86.
关键词:EuP指令;中小企业;欧盟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5-0093-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了能源与环保领域的立法,通过出台一系列环保指令和措施一方面实现本国节能减耗,另一方面又可作为隐性的技术壁垒来限制国外产品的出口。欧盟EuP环保指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将重点分析欧盟EuP指令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对中小企业产品顺利出口欧盟市场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欧盟EuP指令简介
EuP指令即“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co-Design 0f Energy-using Products),是欧盟在《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以及《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特定危险物质的相关规定》(RollS)两项绿色环保指令相继实施后,于2005年7月6日正式颁布的又一针对能耗的绿色环保新指令,2007年8月11日转化为欧盟各国法规而正式实施生效。
EuP指令所涵盖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原则上包括所有投放市场的耗能产品,生成、转换及计量这些能源的产品(不包括运输工具),以及用于装入耗能产品中并在市场上作为独立部件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部件。与WEEE、RoHS指令相比,EuP指令首次将生命周期理念引入产品设计环节中,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回收、后期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对“用能产品”提出全方位的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是以前其它环保法令所没有覆盖到的。该指令引进的生态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将根本改变现有设计理念。它的实施对绝大部分设计人员而言将是一次设计思想的革命,因而引起了与欧盟有贸易往来国家的极大关注,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甚至超越了WEEE和RolH指令。
与WEEE、ROHS不同的是,EuP指令不是针对产品要求的指令,而是一框架指令,目前只提供一般原则及准则,并未提供个别产品应如何开发与实施方法要求,在执行时具有极大的操作灵活性,欧盟将按照这一指令中的相关规定,制定进一步的有关指令。欧盟有关官员公开声称,EuP指令所针对的产品将有80%来自中国。
二、正确认识欧盟EuP指令的影响
EuP指令当前还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指令,关联产品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指标尚未出台。但在2007年8月11日转化为欧盟各成员国法律而正式实施后,已引起了国内外的能耗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和出口商普遍关注。多数跨国公司等外资企业的风险应对意识较强,往往在企业长期战略规划中都制定了环境化目标,在各类安全认证、检测、环保等技术方面具有相当的储备,部分知名公司还间接参与到欧盟指令的制定,因此对零部件进行控制即可规避指令带来的风险。而为外资企业承担零部件配套的大多是国内中小企业,配套厂商必须使自己的产品符合要求,这就使得EuP指令带来的压力和影响转移到了国内中小企业身上。国内的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环保要求的标准也较低。因此EuP指令将给那些对高质量、高等级的上游原材料以及整条生产链掌控能力不足的国内中小企业造成突出的成本压力。从短期来讲,EuP指令的实施会增加企业三方面的成本,即新设计成本、考虑生命周期的成本和产品符合性评估的成本,据估测,企业为应对EuP指令所采取的修改设计、增加说明文件、开展认证等付出的成本,将使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5%~10%。这无疑加大了企业出口的难度,损害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优势。随着成员国法令的出台以及一些产品实施措施的落实,一些准备不足、小规模的企业若在短期内未能突破EuP指令的限制,届时产品出口势必受阻欧盟市场,很有可能被迫退出巩固已久的欧盟市场,从而使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虽然短期内EuP指令触及到了中小企业的“环保伤痛”,然而,从中期和长期来讲,EuP指令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EuP指令引进的生态设计和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是对现有设计理念的一次思想革命,将迫使中国中小企业提升绿色环保意识,在业务战略中强调环境影响,参照国际标准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改进工业生产,促进节能减耗,提高环境绩效,从根本上增强国内能耗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见,欧盟EuP环保指令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难得的机遇。中小企业应理性认识欧盟EuP环保指令的影响,赶在EuP指令具体指标和细则出台实施之前,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努力克服短期的“环保伤痛”,力争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企业如何应对EuP指令
可以预见,随着EuP指令的实施,必将环境商品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届时,只有做好准备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当前中国大多数本土中小企业对环保标准要求不高,缺乏绿色生态设计意识,因此在应对EuP指令时将会面临很多困难。只有加快推进产品绿色设计理念,才能应对新的市场形势和新一轮的竞争。
1.紧密跟踪EuP进展,积极借鉴“查漏补缺”。根据惯例,欧盟推出的指令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完全成型,它一般都会有1年~2年的适应期,在适应期之后才会更严格地去执行这些指令。出口欧盟企业可成立应对小组,组织研发、检测及管理等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和共同探究欧盟EuP指令的主要内容,跟踪、研究实施EuP框架法令(草案)的进展情况,结合自身产品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注意借鉴国际经验,参照欧盟各国、日本及美国有关能效标准,因为这些标准在将来极有可能成为实施方法的环境化设计规范。当前对EuP指令研究比较深入的例子有飞利浦针对EuP指令研发的生态设计标准,日立集团制定符合EuP指令的“生态设计管理指导方针”,爱普生的绿色设计理念,等等。这些全球环境领先型企业应对EuP指令的种种措施,对出口欧盟市场的中国企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此外还要关注WTO关于EuP指令制定动向的通报,一旦有新的进展,就要及时进行研究和评议。
2.全面考虑生命周期,引入生态设计模式。EuP指令的根本目的是要求生产企业实现绿色设计,即生态设计。据德国环保署的统计,大约80%以上的与产品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是在设计阶段就已确定,产品一旦设计成型后,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上
对环境的影响基本就可掌控。因此,全面考虑生命周期,引入生态设计模式,尽早在产品设计阶段整合环境影响因素,是提高和改进产品环境性能最有效的方法。(1)建立企业产品的生态档案。产品在生命周期各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环境的输出和输入两个方面。输入影响指的是从环境中输入了多少,比如采用了多少原材料,消耗了多少能源、水等;输出影响则指向环境输出了多少,比如排放了多少污染物。注意搜集整理生命周期各环节对环境影响的有关数据,建立EuP关联产品的生态档案,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可能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为产品的生态设计提供依据。(2)研发绿色生态设计技术。生态设计的关键是生态技术。当前国内企业出口优势主要在于劳动成本,技术科技含量不高。今后企业要加大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力度,加强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有毒有害物质替代物质的研究、通用技术的更新改造、产品可回收利用等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导人环境化设计程序,把环保、节能的思想理念贯穿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回收和处理及最终淘汰等生产全过程。(3)强化绿色供应链。中小企业注意与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在符合两个体系的环境下生产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产品上市销售前,还要建立绿色营销过程。绿色营销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主要包括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及开展绿色促销等。企业可通过绿色营销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出口环节,检验检疫部门要帮助中小企业把好出口检测关,确保产品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的质量要求,从而取得CE认证,顺利投放欧洲市场。
3.争取参与制定标准,建立双边互认机制。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已开始由资本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并逐步演变为标准之争。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根据EuP指令的运作流程,欧盟在拿到产品的先期研究报告之后,将与“咨询论坛”的代表们进行磋商。该论坛由欧盟成员国代表、工业(包括中小企业与手工业)、工会、贸易商、零售商、进口商、环保组织以及消费者组织等共同构成。在EuP指令实施措施和标准的制定阶段,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积极提议,争取更大的主动。中小企业可以行业联合会或产业联盟的名义以某种渠道对EuP指令实施措施的制定施加影响,争取有机会制订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标准。
此外,中小企业也可通过行业协会与欧盟进口商建立双边合作机制,相互承认对方政府机构或其授权的民间机构的测试结果、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书以及制定的标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检验,避开复杂的环保壁垒,直接投放市场,从而节省重复认证的额外费用,促进双方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关键字:建筑工程 给排水设计 环保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结构都在不断地扩大,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然而,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不仅要做好排水设计,还要注意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现阶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提倡环境保护,除了要完善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外,还应该注重新技术的运用,以提高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那么,在给排水设计中,我国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呢?
一、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首先必须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全面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让设计者都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也能用新技术保护资源和环境。我国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设计者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训,强化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明确我国的资源与环境一旦被破坏,对人们的生活将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环保意识,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渗透设计者的环境保护教育。帮助设计者和施工者建立和创造起良好的施工运行环境,以此来推动环境保护施工的发展,做好环境保护的推广,从根本上提高全体设计者和施工者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建立完善环保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明确监督主体进行严格执法
要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渗透环境保护,我国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给排水设计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明确监督主体进行严格执法。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法规标准和制度,首先要对进一步量化环境保护和给排水设计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制度,加强责任落实,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我国政府要积极投入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去,明确规定建筑企业在给排水设计和环境保护中应尽的义务和权利,建立起合理的管理制度,实行建筑和环境保护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强有力的监督,而且比任何评价方式都具有客观性。政府部门可以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企业给与物质上的奖励,对于不按规定办事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另外,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环境保护与设计者参与的信息服务的电子网络平台。这种电子网络平台是包括包括建立将最新研究技术成果和产品的知识与技术、设计者的环保行为等各种信息全部聚集到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建立环保信息反馈机制,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给排水设计工作中环境保护的有效进行。
三、在给排水设计中要遵循安全经济原则
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工程首先应该遵循的是安全经济原则,经济即是节能,节能又是环保。在环保中,离开安全经济保证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工作人员在规划设计时要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结合生态工程原理、水利工程原理、力学原理、水文化原理来设计图纸。在设计过程中,要规范设计过程,选择一种最经济最安全、环保的设计方案,争取在安全性得以保障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资达到最大的利益,设计完成之后应该再仔细审核。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同时,要注意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免造成不必要水资源浪费,从安全经济两个方面出发,做好给排水设计工程的整体规划。
四、在排水设计中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
生活中的废水排放,是严重影响环境污染的问题。废水如果处理不达标,排放到河流生态系统中,就会造成水体资源富营养化。因此,在排水设计中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在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应具有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我恢复的功能,正是由于它们能与生态系统保持着协调的关系才得以保存下来。在排水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在不破坏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排水处理的设计规划。给排水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但在排水设计规划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和协调统一以及排水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在设计时从景观尺度与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出发,充分把握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不破坏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规划,使建筑工程的给排水规划能够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资源不被破坏。
五、引进太阳能的利用
要想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除了以上提出的几点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比如: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太阳能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新型能源,清洁环保,使用方便,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建筑给排水设计系统中。利用太阳能的直接加热设备,比如真空管和热管式,不仅集热效率高,而且保温性能好,受环境的影响小,自动运行,维护也比较方便。使用太阳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煤炭资源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保护了自然环境。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从提高设计者的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环保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明确监督主体进行严格执法,在给排水设计中要遵循安全经济原则、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恢复原则,并积极引进热水供应和太阳能的运用,促进给排水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芦成钢,林峰. 浅谈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3)
[2] 李世明.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3)
[3] 戚贵庆. 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论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1)
很高兴参加20*年环保工作会议,借此机会,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年度环保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并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环保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刚才,志存局长代表局党组作个一个很好的报告,认真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部署了新一年的工作任务。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再接再厉,全面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去年,全县环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环保局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正式验收和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进一步深化了排污费征缴改革,初步实现了“阳光收费,规范执法”的预期目标;年度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业污染反弹和园区项目清理等专项整治任务,全面启动了废旧塑料连片污染整治工作;县城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建成区全面通过了烟尘控制区验收。但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取得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生态舒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医疗固废处置、农业面源污染、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所有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正处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全国大环境来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政策,普遍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并具体从八个方面要求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对未能按期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地区或行业,实行“区域限批”或“行业限批”;为顺应新农村建设新形势,全国环保系统正积极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大力推进“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建设。从我县实际来看,我县地处巢湖上游,区位优势明显,建成巢湖源头生态屏障和强化巢湖上游水质保护正是我们环保工作的重要目标;胡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生态舒城’建设”;去年一次性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今后生态及环保工作的信心。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开展环保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有幸成为新时期环保卫士,一定要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自己从事的环保事业前景光明,任务艰巨。
二、优化服务,依法行政,努力为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保支撑。环境质量关系县域形象,影响投资环境,直接制约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区域限批”也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指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此,我们环保部门要主动贴紧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努力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一要坚持“便企亲商”的原则,积极为政府和项目单位当好参谋,努力提供环保咨询服务,从源头上避免重污染、低产出、高能耗和重复建设项目落户我县;二要严格兑现服务承诺,认真核查,及时审批,努力提供“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三要寓环境执法于真诚服务之中,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现场指导企业改正生产和治污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供环保技术服务;四要在环境纠纷调处中立足“双满意”标准,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群众环境权益“双赢”调处目标;五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努力上争横联,切实做好对上项目及资金争取工作,全面协助企业做好生态示范基地争创、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争取、清洁生产及有机产品申报等,竭力为各类环保项目申报提供服务。
三、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认真做好今年的环保工作。今年是实施“*”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做好今年的环保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建设“皖中花园”和“小康舒城”为目标,按照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一要突出治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我县城乡局部地区各类污染仍较突出,污染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如商住混杂楼油烟、噪声扰民和杭北干渠水质污染等问题仍是广大群众反响较大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县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万佛湖水质保护一直是近年来县“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的焦点,我们要坚持“旅游开发,环保先行”的原则,全面做好旅游环保工作。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大对集镇环保工作的监管力度,督促、指导各乡镇高标准编制集镇环保规划,全面完成垃圾中转站统一配置和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建设任务;主动配合建设、市容部门抓紧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项目,今年重点要做好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的建设任务,努力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引湖入城”等重点工程建设。三要严把项目审批关,抓好污染源头控制。各地各部门在引进、落实项目时,要按照国家和县政府有关规定,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引导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实现减污增效。四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环保氛围。做好环保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形成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良好风尚。五要解放思想,优化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在刚刚闭幕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闻书记对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环保部门作为执法执纪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这一大局,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六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我们要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努力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要结合我县环保队伍的特点,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执法。
关键词:德国;环境保护;经验
中图分类号:D75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5.02.010
2014年10月,山东省政府研究室“经济社会政策与研究方法”培训团,赴德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在德国期间,与德国著名研究机构、州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等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深入交流了德国的生态环保、能源结构、城市垃圾处理等问题,结合搜集整理的资料,对德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和经验有了些初步的认识。
1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德国在二战前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由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整个国家陷入瘫痪状态,民不聊生、百业待兴,只能选择依靠工业的快速发展来恢复国力。重工业作为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当时的情况下自然成为发展的首选目标。到1970年,德国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9:57.6:38.7,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和,达到最高值,而此时也正是德国生态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此后,德国的产业结构一直朝着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次高新技术及非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下降;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比重上升,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的绿色化趋势发展。
1.1 高度重视发展服务业
德国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限制服务贸易进口,同时又通过财政、金融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等手段,促进本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贸易、金融、保险、旅游和会展业等发展最为迅速。到2011年,德国服务业总产值15864亿欧元,占生产总值的61.7%;企业超过250万家,占企业总数78%;就业人数2974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3%,服务业对德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服务业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大,行业高度集中。例如,德国会展业高度发达,德国境内每年举办约150场国际性会展,吸引约16万参展商和约1000万参观者;按营业额排序,世界十大知名会展公司中,有6个来自德国。德国服务业本土特色明显,许多行业根据“德国国情”创造出独特的经营模式。例如,银行坚持混业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服务一应俱全;在零售行业,深入社区、价格低廉的连锁超市使得美国连锁巨头沃尔玛也不得不退出了德国市场。
1.2 大力倡导生态农业
德国对生态农业的要求相当严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而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等等。欧盟在1991年曾颁布《关于生态农业及相应农产品生产的规定》,而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的标准要远高于欧盟的“生态规定”。如果企业要加入AGOEL,将其产品作为生态产品销售,必须要由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对申请转入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每年至少进行1次,要经过3年的完全调整方可加入。同时还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如检查不合格,则要延长调整期。此外,德国农业部每年还设立了生态农业奖,奖励对促进生态农业改善、开发产品技术等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足以见德国政府对于生态农业的大力提倡和支持。
1.3 坚定不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像能源、钢铁和建筑业等逐步退出了支柱产业领域,工业发展重点转向了电子工业、生物技术、宇航、海洋开发及新能源、新材料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讯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出口占德国出口的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得微电子技术产业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在机械产品、大型医疗设备、电器产品等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势头的同时,德国舍弃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或自己缺乏竞争优势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面对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和日本韩国的产品质量优良、性能出众等竞争优势,德国加强了对研发的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占到GDP的比重达3%左右,其中90%的科研经费来源于企业。2011年,德国企业的研发投入突破600亿欧元,超越法国和瑞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大国。德国通过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及技术标准为企业创新提供制度方面的激励,在德国制造业领域,全球约2/3的机械制造标准来自“德国标准化协会”。正是因为对研发的重视,德国的专利申请书名列全球第三,也使德国企业在众多领域保持了技术领先优势。
1.4 千方百计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
德国目前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30%、煤炭占30%、核能占20%、再生能源占20%。受日本海啸影响和对安全的考虑,德国规划到2020年,核能全部下马;到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40%,天然气占比60%左右,煤炭占比将大幅缩小。德国政府1999年初就启动了“10万户太阳能电力项目”,当时计划安装10万个光电装置,总容量达30万千瓦,并出台政策要求电网公司对风能、太阳能发电必须收购,而且要至少持续10年。例如,巴伐利亚州目前60%是核电,下一步要逐步用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利等可再生能源代替核能,特别是大力发展太阳能。从慕尼黑往东走,可以看到农舍的屋顶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太阳能板,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太阳能发电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农户的需要。在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同时,德国还是欧洲开发利用生物替代能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燃料产销量最大的国家,对生物柴油、甲醇汽油及生物乙醇等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生物燃油既是可再生资源,也有利于气候和环境保护。2011年,德国大约消耗了5200万吨燃油,其中生物燃油(主要是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汽油)占5.6%,约为370万吨;预计到2020年,生物燃油市场份额将达到10%-12%。
2 不断增补完善环保立法,形成了完备的环保法律体系
德国的环境保护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单项文本,比如禁止给井水投毒、保护狩猎地区等,已经属于早期的环境法。但到了战争时期和战后时期,由于关注工业复兴,环境法的发展一度出现停滞,直到上世纪70年代,德国才重新提出新的环境立法目标。
德国依托欧盟法的体系,建立了德国环境法体系。因此,德国环境法既有国内法的规定,也有国际法的渊源,特别是欧盟法的规定,如莱茵河的保护规定等。德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欧洲的法律,有的可直接适用,有的要转化适用。比如,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参加听证会议权等权利,均来自欧盟法。
德国的环境法遵循预防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和合作原则,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能环保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水利法、垃圾法、土壤保护法、环境信息法等。《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72年德国重新修订并通过了《德国基本法》,赋予政府在环境政策领域更多的权力。随后,德国通过了《废弃物处理法》、《联邦控制大气排放法》等环境法案。1995 年德国通过《排放控制法》,1996年德国《循环经济与废弃物法》正式生效。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5年德国颁布《联邦控制大气排放条例》和《能源节约条例》,2005年德国颁布《电器设备法案》。
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在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德国彻底改变了工业化造成的环境严重污染的状况,成为欧洲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环保产业发展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3 限制与激励并举,采取有效的经济调节措施
德国政府以收费和征税为杠杆,采取了限制和激励并举的经济措施。通过征税和收费等限制性措施,要求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者承担相应经济责任;通过税费减免等激励性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德国早在1999年4月开始征收生态税,征收对象是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产品。从2001年11月开始,对每千克含硫量超过50mg的汽油和柴油每升再加收1.53欧分生态税;从2003年1月起,将含硫量标准调整为每千克10mg,使超过该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每升加收的生态税累计达到16.88欧分,这项措施使得德国一次性能源消耗量不断下降。对于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倾倒引起的水污染,德国按照一定方式以废水的“污染单位”为基准,实行全国统一税率,并且逐年提高税率标准,每年的水污染税收全部用于改善区域水质。德国空气质量的改善归功于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废气排放的严格限制。德国政府从2003年1月1日开始,对无硫燃料征收的燃料税比含硫燃料的税率低1.5个百分点,在税收激励下,德国企业已经放弃使用含硫燃料。在交通方面,通过使用无铅汽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目前德国无铅汽油使用率几乎达到100%。
在对污染环境行为征税和收费的同时,德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公民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当企业排放的废水达到低标准时,可以减免税收;对于安装环保设施的企业,免征三年环保设施的固定资产税,并允许企业每年度环境保护设施所提折旧比例超过正常设备的折旧比例;对于积极研发环保项目的企业,允许企业将研发费用计入税前生产成本;对于投资再生能源的企业,银行会以低于市场利率1-2个百分点的优惠条件提供贷款。德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对国内太阳能企业实行“税收返还”政策,企业每生产1000瓦时的电力,就会得到约50欧分的补贴。
德国政府还鼓励企业承担社会义务,并将环境保护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为了减少企业由于承担环护社会责任而增加的成本,德国政府通过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对这些企业给予奖励,增强企业实力,使承担更多环保责任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欧盟3000多家获得ISO14000标准认证的企业中,有2000家是德国企业,总数超过60%。德国实施的环保优惠政策促使环保产业的研发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产业。
目前,德国环保产业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高达21%,居世界第一位;资源利用率和再利用率也不断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持续降低,节能减排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4 重视环保宣传教育,营造了全民参与环保的氛围
理性消费、爱护环境、注重环保、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已经成为德国民众生活的良好习惯。比如,许多员工每天上下班都是乘公共交通或者骑自行车,亦或通过拼车来减少私家车出行,这在德国民众中已成为一种时尚;所有宾馆住宿均不提供拖鞋、牙膏、牙刷等一次性洗漱用品;商场里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小件物品用纸制包装袋,大件物品用可重复利用的塑料袋;公共场所见不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恶劣行为;烟民们也能约束自己的欲望,做到在非吸烟场合不抽烟。德国公布的一项全国环保意识调查显示,92%的德国人认为环保很重要,87%的人表示,由于担忧下一代的生存环境,必须使自己的行为更有利于环保。总体来说,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强。
德国人环保意识的养成,既是从小接受教育和熏陶的结果,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学校里,与环保有关的活动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环保记事本的设计精心别致,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以此来告诉孩子,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据了解,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德国有一个由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学校组成的庞大环保教育网络,向民众做环保知识介绍,向企业推广环保技术,向社会宣传新的环保立法。联邦环境部对全国的环保意识建设进行总协调,通过实行“国家环保行动计划”,使国家与环保组织形成更加紧密的网络,以向全社会更好地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德国民间环保组织也十分活跃,大约800多个全国及地方性的环保组织或环保信息中心,如联邦自然保护协会、青年环保联合会等。它们向民众免费提供讲座和环保知识宣传手册,深入民众广泛宣传。在节假日的街头闹市区,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环保组织的志愿者,搭起临时宣传摊,向行人讲解环保知识和发放环保资料。各级政府的环保机构及时在网站上公布环保信息,数不胜数的环保网站也在进行环保知识普及。
德国之行使我们更直观、更切身地体会到,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环保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德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等级上、法律制度上、环保理念上、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上等,特别是在一些环保产业上,虽然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有一系列的突破,但是和国外相比,技术还不够成熟。如高耗能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新能源技术方面、交通领域以及冶金化工、建筑领域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学习借鉴德国的生态环保经验,就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转变发展方式入手,以凤凰涅、浴火重生的勇气,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敢于承受引领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坚定不移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学习借鉴德国的生态环保经验,就应尊重市场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运用税收、收费、补偿等经济杠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聚集;学习借鉴德国的生态环保经验,就应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立法的高度来确定环境保护的目标准则和规范约束公众的行为;学习借鉴德国的生态环保经验,就应利用各种方式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唤醒公众的环保责任,使环保成为每个公民的内在素质和良好习惯;学习借鉴德国的生态环保经验,就应加强同德国政府、企业、机构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互利共赢,逐步缩小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差距,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永会, 沈海滨. 莱茵河流域综合管理成功经验的启示[J]. 世界环境, 2012, (4).
[2] 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组. 欧洲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及启示[J]. 武汉建设, 2012, (1).
[3] 郭秀丽. 德国环境保护的“生态民主”[J]. 学习时报, 2014.
[4]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日本与德国新能源产业结构转型的比较分析[J]. 现代日本经济, 2013, (1).
[5] 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借鉴[J]. 对外贸易务实, 2014, (1).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Germany
LI Wei
(Research Offic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Jinan 250011)
一、主要环保材料的应用
(一)木质装饰板
装饰板是利用天然树种(如水曲柳、橡木、榉木、枫木、樱桃木等数十种)装饰单板或人造木质装饰单板通过精密创切或旋切加工方法制得的薄木片,贴在基材上,采用先进的胶粘工艺,经热压制成的一种高级装饰板材。装饰板作为一种表面装饰材料,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粘贴在一定厚度和具有一定强度的基材板上,如大芯板、多层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才能得到合理地利用。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采用天然木质贴面材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人工合成、人造木和纸质贴面材料取而代之是必然的趋势。
(二)塑料装饰板
装饰板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隔声、透光、防火、可弯曲、安装方便、抗老化等特点的建筑装饰板材。该产品的推广应用,不仅可替代传统的消耗一次性资源的建筑材料,如木材、钢材等,还可以改善建筑功能、美化环境,满足现代建筑装饰的需求。塑料装饰板材依据使用的树脂原料不同可分为:聚碳酸酯板、聚氯乙烯装饰板、聚乙烯装饰板、聚丙烯装饰板等。由于材料的不同,其产品性能和使用功能亦有差异。一般而言,塑料装饰板可广泛用于现代建筑的内外装饰装修、室内吊顶装修等。
塑料装饰板的绿色环保型为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 可以替代大量的能耗高、资源短缺的钢材、木材、铝材等,生产过程节能环保;② 塑料装饰板使用安全卫生;③由于塑料装饰板为高分子材料制成,质轻、高强、安装方便,可节省基础、运输、安装等方面的费用。
(三)室内装饰用涂料与内墙涂料
饰装修涂料可分为木器装修漆和内、外墙涂料。在室内装修中,内墙涂料已大量取代墙纸,聚氨酯木器漆的装饰也占较大的比重。有些劣质内墙涂料甲醛含量超标,还含有一定量的甲苯、二甲苯、氨和铅等;醇酸色漆中铅铬的含量超标最甚,其次是苯、甲苯和二甲苯。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漆含有VOC、苯类溶剂和游离TDI等。 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的溶剂型胶粘剂大多以苯、甲苯或二甲苯为主要溶剂。在使用过程中,大量的苯系物质挥发在空气中,污染了空气,给人体造成危害。在21世纪初的十年内,我国应重点发展高性能的环保型水基胶粘剂,尽快制定胶粘剂的国家质量标准,加快淘汰部分质量低、污染大的胶粘剂产品。
二、如何正确使用生态环保材料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保材料在室内设计应用的现状可以看出:室内装修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投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生态环保材料成为当代室内设计的主流。大量使用原生态环保材料,使其可持续性利用已经出现危机,如何正确使用生态环保装饰材料是当代人所关注的问题。综上所述,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本文以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为例,初步介绍和分析了国际社会对纺织企业环保认证的技术要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而对我国纺织企业的环保工作发展提出建议和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国纺织企业环保工作早日与国际先进发展水平接轨。
关键词:Oeko-Tex®;纺织企业;技术要求;环境管理
1 概述
纺织服装工业是全世界非常重要的经济领域,它不仅为世界大约70亿人口制造第二皮肤――衣服,同时也作为主要的装饰材料为人们的第三皮肤――住宅提供强大支持。纺织的原材料有植物纤维,如棉花、亚麻等,动物纤维,如丝、羊毛及其他的动物毛发。此外,石油工业和林业经济中产生的副产品也被用于制造化学纤维和粘胶纤维。在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纤维经纺纱、织造、针织、染色、后整理及成衣生产等环节,最终制成消费成品。但任何纺织品生产――从制造纤维到制成最终成品,对环境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纺织企业负有因其生产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有效措施的责任和义务。
为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政府先后出台各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指令来约束企业的环境行为。为此,在Oeko-Tex® Standard 100出台3年后,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 Association)于1995年制定并颁布了Oeko-Tex®Standard 1000标准,该标准结合全球纺织工业的特点,形成了纺织行业的环境管理规范,并整合了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要求,同时也将社会责任指标作为标准考核的核心内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促进了以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为基础的Oeko-Tex®认证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目前Oeko-Tex®系列标准正广泛应用和服务于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纺织行业,Oeko-Tex®标准体系正在成为引导全球纺织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生态风向标”。作为全球纺织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我国纺织行业在环境管理和环保纺织品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标准和经验,无疑将对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所借鉴。本文将以Oeko-Tex®Standard 1000标准为例,初步介绍和分析国际社会对纺织企业环保认证技术要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而对我国纺织企业的环保工作发展提出建议和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国纺织企业环保工作早日与国际先进发展水平接轨。
2 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2.1 鼓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承担起各自的环保责任,创建纺织产业链良性生态循环
与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一样,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同样鼓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承担起各自的环保责任,标准的相关要求可以延伸适用于纺织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各个生产环节符合标准的要求,从而实现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的评估,促成整个产业链建立起良性发展的生态循环。
2.2 通用的环境管理规范与纺织产业个性化的技术要求有机结合,专一更专业
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拥有与ISO 14000和EMAS类似环境管理规范,同时针对纺织行业的特点,专门提出了特定技术要求,凸显标准的专一和专业特点。这些特定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2.2.1 人类生态学要求
标准要求相关纺织企业生产的纺织品中应至少30%的产品获得了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
2.2.2 生产中化学品及工艺技术
纺织品生产中,一些特定工艺、化学品和技术因对人体健康或环境的影响而成为疑难问题。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明确规定了禁用的染料、颜料、有机载体、储存运输用杀虫剂、阻燃剂、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去油污剂和其他有关物质。如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类物质就属于禁用物质范围,2008年1月1日石棉纤维亦被列入禁用物质列表。
标准规定以下生产工艺技术属于禁止或限制使用范畴:禁止使用基于重油的印染工艺;重铬酸盐作为氧化剂可提高颜色牢固性,依据现有的技术无法替代重铬酸钾,则生产产生的污水必须充分处理;开放系统中禁止使用氯化有机溶剂和氯氟有机溶剂。
另外,如果生产中使用了含磷的阻燃剂,经处理的污水中磷含量应降至处理前的20%。纺织生产企业应告知消费者使用的浆料、防腐剂和纺织油剂的相关信息。同时,鼓励企业寻找替代技术和物质,将避免使用有害技术和物质作为企业控制的目标。
2.2.3 三废处理、噪声指标量化考核,重视能源节约
标准中明确了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应予以处理并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对于生产场所噪声超过85dB的生产企业,标准要求企业应有明确的标志并向职工免费提供听力防护器材。标准重视能源合理利用,要求企业对能源消耗进行记录测定和统计,鼓励企业在生产中采用节能措施。
2.2.4 涵盖工作场所要求和社会标准,彰显人性关怀
在工作场所要求和社会标准方面,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在这两方面兼顾国际标准与国家或本地标准,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突出显示了标准对于人性的关怀。
2.3 强调遵守国家或本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差异化的科学性与原则框架下标准的全球统一
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强调,遵守国家或本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是纺织企业达标的先决条件之一。也就是说,一个纺织企业想达到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的要求,那么这个企业首先是守法的企业。举例来说,最低工资标准通常是政府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不同,对此标准并没有给出统一的量化要求,而是提出符合本地法律要求即可,因为因地制宜而体现科学性。而对于污水排放的指标,各国的法律要求也完全可能不尽相同,但Oeko-Tex® Standard 1000的限值标准永远是全球统一的衡量标杆。
2.4 企业环保认证与产品环保认证有机结合,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使得标准的环保作用和意义更加深远
Oeko-Tex® Standard 1000认证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将企业环保认证与产品环保认证有机结合的认证制度体系,这种制度设计模式十分符合纺织产业发展的特点。加之鼓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承担起各自的环保责任的思想,使得标准对于纺织产业环保工作的发展产生的实际作用和意义更加深远。
2.5 根据行业形势发展适时修订,科学地与时俱进
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并不像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那样每年修订一次,而是Oeko-Tex®专家委员会根据过去一段时间里全球纺织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各国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进行适时修订。例如重大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往往会导致标准不得不发生变化。从而既保证修订的效率又保证修订的及时性,真正实现科学的与时俱进。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地球村”越来越近,环保和社会责任已经不再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事情。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古老的谚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今天这个世界又一次地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欧美发达国家在环保和社会责任发起呼声的时候,其实它们离我们已经很近。
3 对我国纺织企业环保工作的建议
3.1 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国际上生态纺织标准的变化情况,及时跟踪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经济和贸易全球化使得信息沟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作为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企业有必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了解国际生态纺织标准的发展态势,以便及时寻找应对策略和方案。同时,作为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官方代表机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将以最大的努力推动中国纺织企业环保工作的发展进程。
3.2 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环境管理是企业环保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将大大有助于企业对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符合性。
3.3 了解国际生态纺织标准对禁用化学品、禁用染料和禁用工艺技术的详细要求,并在企业内部加以识别和归纳,适时引入替代产品和工艺,避免使用那些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危害和影响的产品和工艺。
3.4 在三废排放、噪声污染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进一步深入了解国际生态纺织标准的其他相关要求,并及早将其纳入到企业管理和控制的相关要求中。
3.5 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建设,勇担社会责任。与过去大不相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标准已不再是昔日发达国家主张“人权保护”的贸易障碍,而正在成为我国政府科学发展观思想和企业持续发展所倡导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