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护理科研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科研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科研总结

第1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53-02

在神经外科中留置引流管为一种常见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有:脑室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瘤腔引流管以及血肿腔引流管等。在置管期间,引流管的固定情况、引流管的通畅与否等均会对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引流管的合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神经外科多种引流管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的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留置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留置引流管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有男51例,女47例,年龄23-84岁,平均(59.6±16.8)岁,脑室引流者27例,蛛网膜下腔引流者22例,硬膜外引流者16例,瘤腔引流者14例,硬膜下引流者12例,血肿腔引流者7例。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方式、护理措施以及预后等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护理措施

1.2.2.1脑室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状,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应为无色透明状,不存在沉淀,在术后引流液多数带有血性,而后逐渐变成淡血性,若是术后引流液为大量的鲜血,则应高度怀疑脑室出血,应及时处理;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尽量避免引流管受压、打折或者是扭曲,术后患者头部活动应进行合理的限制,在翻身等过程中切忌大幅度动作,不要牵拉引流管,避免发生脱落;在更换引流袋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合理控制引流速度,并调整引流袋的高度;在拔管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是存在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处理[1]。

1.2.2.2蛛网膜下腔引流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过程中,对患者的瞳孔、意识以及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并对颅内高压和颅内低压性头痛进行正确区分,并采取积极的对症处理,选择患者合适,控制引流速度,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在置管过程中,应对感染的发生进行积极预防,尽量减少探视和病房内的人员流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室内消毒,置管部位敷料应保证干燥清洁,在更换引流管等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将引流袋放置在脑脊髓平面下,与创口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20cm,控制引流速度,一般维持引流量在每天40-350ml之间;观察引流液的色泽和引流量,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2]。

1.2.2.3硬膜外引流在行硬膜外引流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引流血液、组织液、血性分泌物,同时还可以引流脑脊液,因此,应对患者的引流液的色泽以及形状进行密切的观察,一般情况下,硬膜外引流不可接受负压引流,并应合理控制引流速度,避免导致患者颅内低压的发生,在术后1-2天后,引流量不足50ml时可将引流管拔除,在拔管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1.2.2.4瘤腔引流在置管过程中,应将引流管放置在瘤腔的最低点,从而保证引流的通畅,在性瘤腔引流的过程中,可将引流血性分泌液,从而使患者的脑膜刺激得以减轻,并且可以避免瘤腔内发生出血而对脑组织造成压迫,在引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并控制引流速度,避免颅内低压的发生,一般在术后48小时后可进行拔管[3]。

1.2.2.5硬膜下引流该类置管包括有传统钻孔冲洗硬膜下引流术置管和微创锥孔置管两种方式,对于传统置管方式在冲洗过程中手法应尽量轻柔,导管不易太硬,并应进行多向反复冲洗,妥善固定引流管,保证患者术后头低足高的,2-3天后换为舒适,引流袋应放置在头部下方10-40cm处,并依照引流量进行适当的调节。微创锥孔置管过程中同样应对引流管进行妥善的固定,引流袋的放置同上,保证引流管通畅[4]。

1.2.2.6血肿腔引流密切关注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避免发生扭曲以及打折现象,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体征,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积极处理措施。

2结果

本组98例患者经以上合理的护理措施,在置管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

神经外科引流管留置为一种常规操作,在置管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和体征变化,对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进行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对于降低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房玲玲.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8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53-54.

[2]郝秀珍.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24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04):70-71.

第2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烟草在线专稿我是浙江龙游烟草的一名客户经理,从今年六月份以来,积极响应公司号召,紧紧围绕“对您负责、让您满意”的浙烟宗旨,并积极配合专卖管理员、送货员、电访员,顶高温战酷暑,任劳任怨,扎实做好辖区的业务访销工作,使卷烟销售实现合理定量前后的平稳过度,基本完成各项考核指标:6月份,我辖区共销售各类卷烟160.5箱,完成考核任务的107%,省外烟占总销量的33.8%;在城区新红“白沙”上柜率达95%以上,在城郊片达70%以上,城区片电子结算率达78%,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提升。

一、主要成绩

1、紧抓卷烟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省外卷烟所占比重。根据龙游烟草公司省外烟销量所占比重不到30%的现状,我在平时走访中,有侧重点地对省外烟进行了上柜,对黄“芙蓉”、汉“双喜”,新红“白沙”,“黄果树”系列,一品“黄山”等,着重进行卷烟包装、口味、价格等方面的宣传,不但让零售户进一步认识这些省外烟的特点,同时还让消费者更多的了解省外的品牌卷烟,以提升省外烟的销量比重。

2、密切注视大户及一些销售异常户经营动态。对销量有异常的零售户,尽快找出原因,及时与零售户取得沟通;对发现有违规经营的零售户,则以净化单的形式,及时与专卖管理员取得联系,将出现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3、客户投诉热线宣传到位。同时将我们自己的手机告知辖区内每一位零售户,以便和零售户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积极做好访销服务工作。坚持卷烟供应合理定量,在货源供应、服务上一视同仁,经常性地提醒零售户做好订货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订单的准确率,并巩固卷烟明码标价。

5、与广大守法卷烟零售户经常联系、沟通,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市场行情,为公司业务开拓经营提供决策。

6、与电访员及时沟通。如遇天气不好或在订货时出现差错,我主动与电访员取得联系,对有困难的卷烟零售户,及时到零售户店中帮助订货。

二、存在的问题

1、零售户卷烟订单出现差错较多。卷烟品种多,电访员订货时速度太快,较多的零售户讲龙游方言而不会讲普通话,在订货时电访员没有及时核实零售户所订卷烟的数量和品种,电信线路出故障等等原因会导致订单出现一些差错。

2、假烟销售比较猖獗。“某某店里卖假烟”是我们在平时走访中听到较多的话。合理定量后,经烟大户的货源受到严重压缩,大户的货源短缺现象日趋明显,而经烟大户又不甘心将已占有的一部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于是就想方设法乱渠道购进非法卷烟,其中大部分为假烟,从而导致目前私假卷烟比较猖獗。近期假冒卷烟以“红双喜”、软“牡丹”、明珠“西湖”、软“新安江”、老“雄狮”、硬长嘴“利群”、“双叶”及“三五”等最为常见,对公司的业务开拓经营形成较大冲击。

3、大户到小户处购烟加剧。目前出现部分小户为大户代订货现象,也有较多大户到小户购买的现象,原因是有些小户某些品牌卖不了,看到有钱赚,就卖给大户,大户就以高于公司批发价每件5元、10元的价格购买。

4、紧俏烟的供需矛盾主要为薄荷类卷烟绿“双叶”。进入六月份,绿“双叶”需求量逐日上升,绿“双叶”的供需矛盾日趋明显。由于绿“双叶”的口味不比薄荷“五一”差,价格比薄荷“五一”价格低2元/包等原因,比较多的消费者选择了绿“双叶”。

三、下月的工作计划

1、密切注意合理定量后卷烟市场的动态,重点走访农贸市场与综合市场。

2、进一步做好电子结算工作,提醒卷烟零售户主动订货,使得电子结算率和订单成功率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3、做好零售户的卷烟标价签的更换工作。目前零售户的卷烟标价签破旧现象较严重,在下月的访销中,需要及时更新。

第3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 急诊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5-01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1次,加重1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1 卒中急性期护理

1.1 早期病情观察:卒中急性期往往因病灶部位不同而使病情迅速多变。特别是对出血性卒中和梗死性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等,容易造成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因此卒中急性期应给予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

应用各种先进的监护仪,结合细致的观察,为实施合理的抢救措施提供了依据和时机。

对病灶位置、性质的观察与了解:要有全面的神经生理剖解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待病情变化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意识的观察:因卒中时颅内病变本身可使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其次多数病人在发病初期很少进食或少数病人不能进食,外地患者经过传送途中颠簸和搬动均可造成病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从而增加了对原发病所致意识准确判断的困难。

对瞳孔的观察:卒中急性期对瞳孔的观察是对脑疝、脑室或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重要的窗口指征。值得重视的是,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一入院时就应该对病人的瞳孔有明确的数据基础概念,对保证掌握入院后的病情变化十分重要,而避免用“不扩大,无异常”之类的模糊数据而影响对病人的瞳孔观察。

改进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①头位护理: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多数学者强调,翻身与头部侧位,仰位置协调,防止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头部固定一侧不能太久,应时时注意变换,以免影响排痰等的正确处理。②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压痛,骨突出部位要定时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近年来国内对预防褥疮的研究发展很快,如在技术革新方面,用泡沫塑料垫代替了传统的气圈。③小便护理:男女接尿器很方便病人,然而对瘫痪昏迷病人小便的处理仍是重要的护理研究课题。④防止肺部感染:除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外,同时保持气流通畅,给予氧疗及超声雾化吸入,目前对加强防治肺部感染和口腔感染在护理学方面均有进展。

2 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提倡从家属中了解病人发病情况,嘱家属不能在病人面前流露忧虑和恐惧情绪,同时要用信赖的语言来安慰病人,依据病人文化程度,向病人做适当的解释,使之感到有安全感和好转的希望,动员亲属给予病人更多的鼓励和耐心的照顾,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有礼貌,治疗操作动作要轻、准确,使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2.2 康复训练:近年来,国内对卒中后偏瘫的康复训练强调,康复训练最佳时间,认为在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梗死1周左右)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意识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是病人介入康复训练最佳时期,如患者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第2天就可以进行功能训练,对个别脑出血患者,若3周后生命体征还未稳定,也应在床上做轻微的被动运动,因患者在床上制动超过3周,就会造成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1]。

2.3 康复训练方法。按摩:①顺着神经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地轻轻的抚摸。②摩擦:用指擦与掌擦,方向不定,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营养改善。③揉捏:根据不同部分,用手指或手掌旋转进行,如痉挛性瘫痪按摩手法要轻,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被动运动:肌力仅有Ⅰ~Ⅱ级时,操作应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要操作在患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根据不同部位可取卧位、俯卧位或坐位各种动作[2]。

理疗:病情稳定者宜早日进行。如国内报道CZT-4型康复治疗仪[3]等,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康复训练是防止患肢强直性痉挛的最佳方法,为患者以后的坐起和站立乃至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3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社会医学

3.1 国内学者均提出将卒中病人的护理与社会医学相结合。首先要做好预防性护理,避免不良的心理因素,要有合理的生活计划,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其次,对于卒中后遗症护理提倡建立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对病人做出生物、心理、社会诊断和治疗。另外要消除卒中的高危险因素和高危反应等。目前对于卒中后偏瘫及失语等后遗症在护理方面已被高度重视,更有必要向患者家庭推广康复护理。

3.2 展望:要求对卒中病人的护理要从狭窄的传统护理逐步向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社会现代护理医学模式发展,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提高医学护理水平和素质。

4 总结

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探讨总结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宋严明,谢昭安,等.中国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2):120

[2] 赵作华.急诊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256

第4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护理科研成果 护理人员 应用现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2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29-01

护理科研成果是经过临床无数的试验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术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且能够取得直观的效果。护理科研成果再被研究总结出来之后,就以论文、著作、专题报告、专利以及图书等形式进行呈现和传播[1]。最大限度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科研成果,能够在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不断的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应用护理科研成果也是一门值得关注的学问。我国的护理科研工作交西方国家起步晚,并且目前看来,部分的护理科研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笔者就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当前影响护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因素,旨在为广泛推广护理科研成果的额临床应用,做出贡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省的8所三甲级医院中的613名临床护理人员,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2岁,护龄2―38年,平均护龄11年。学历分布为,12人中专,181人专科,413人本科,7人硕士研究生。职称分布为,367人初级护师,180人中级护师,66人高级护师。

1.2 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及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本次研究共发放61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3份。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调查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应用科研成果的现状。613名护理人员中,认为应用护理科研成果十分重要的占84.7%;认为应用护理科研能够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的占92.8%;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保持积极态度的占78.1%。

2.2 护理人员获取科研成果的途径。613名护理人员中,有37.9%是通过网络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29.7%是通过杂志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17.3%是通过请教专家或同事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14.4%是通过图书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还有通过讲座、培训等途径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

2.3 护理人员推广科研成果的情况。613名护理人员中,对自己在实践中取得的护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的占41.8%,其中有15人申请过专利。在调查中发现,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技术类的成果应用占59.5%,基础理论类成果的应用占30.0%,软科学类的成果应用占10.2%。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科研成果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推广科研成果的情况

2.4 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调查表明,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客观因素,其一就是年龄,处于45―64岁之间的护理人员由于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意识也比较强,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较好;其二是职务,调查表明,有职务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较好;其三是循证护理教育,接受过循证护理教育的护理人员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更有意识的去应用护理科研成果;其四是科研课程以及学历,进行过科研课程学习以及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去应用护理科研成果[2]。主观因素就是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意识,态度,直接决定着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3]。

3 讨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教育、科研课程的学习,提高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转变护理人员科研成果应用态度,是提高临床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程金莲,褚银平,韩世范,等.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2):936―941

[2] 张美芬,尤黎明,刘可,等.我院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2―134

第5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摘 要 目的:调查评估银川地区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现状,分析护士科研能力的整体水平,及其个人特征变量对护士科研能力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银川地区3家三甲医院260名临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8%的护理人员愿意参加护理科研活动,其撰写及的比例在性别、最后学历、职称、职务和护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护理人员 护理科研 科研能力 相关因素

护理学科的发展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开展和成果的应用,其中护理科研被认为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1],是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体现,其水平代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水平,是推动护理事业进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护士起点低、高学历人才偏少,使护理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做好临床护理科研工作,是推动护理学发展及提高护理质量的必然因素[3]。为探讨银川地区护理科研现状及影响护理科研发展的因素,2012年12月-2013年3月对银川市所在3家三甲医院2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银川市3家三甲医院260名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在银川地区三甲医院工作1年以上;②考取护士资格证;③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排除标准:①护龄≤1年;②休产假或外出进修;③问卷漏填项目≥5。

研究方法:①调查方法:调查者于2012年12月-2012年3月对银川市3家三甲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发放问卷,现场发放问卷,不记名答卷,现场回收。②研究工具: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科研情况调查,刘瑞霜设计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4]。问卷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出生年月、性别、起始学历、最后学历、职称、职务、护龄。第2部分科研情况调查,包括:科研意愿、撰写论文情况、及情况等。第3部分采用刘瑞雪设计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由4个维度40个条目组成,4个维度分别是:计算机统计软件操作11个条目、论文写作9个条目、科研基础知识13个条目、统计学知识7个条目。问卷结果设置为“完全会或能”、“基本会或能”、“稍会或稍能”、“不会或不能”4个等级,给予3~0分的评定,总得分在0~40分的为低水平,40~80的为中水平,80~120的为高水平,所有条目得分越高,表明其科研能力水平越高。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性质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将P

结 果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8份,剔除不合格问卷8份,实际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87%。一般情况,见表1。

调查对象护理科研情况分析:在职护士科研情况描述性分析,见表2。

撰写论文及的比例在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分析:撰写论文及的比例在年龄、性别、最后学历、职称、职务、护龄、科研意愿上有统计学意义;在起始学历上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护士科研能力状况:被调查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总得分全距范围在0~120之间,平均44.50±25.55。5.8%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处于高水平,51.5%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42.7%处于低水平。

护士科研能力的多因素分析:以临床人员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起始学历、最后学历、职称、职务、护龄)为自变量,以科研能力总分为应变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护士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方程Y=-28.979+12.796X1+9.863X2+7.388X3+6.928X4,见表4。

多元相关系数R等于0.657,说明科研能力与这6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0.657,决定系数R2说明这4个变量联合能解释科研能力变化的42.3%。

第6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护理科研实践(毕业论文)

护理科研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全过程的训练,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

为保证科研全过程的有效实施,建议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布置,毕业论文在通科实习和专科定向实习期间完成。

1.毕业论文的类型

(1)科研论文:唯一可以用于学士学位申请的论文形式。需要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份护理科研论文,论文成绩需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选择其它类型的论文不能用于申请学士学位。

科研论文是指经过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将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按照规范的书写格式撰写的论文。

(2)文献综述:不能用于学士学位申请。

文献综述是作者针对某一主题,在阅读大量相关的原始文献后,对其数据、资料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2.论文的选题要求

选题是进行毕业科研训练和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过程和能力的基本训练。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科研训练的教学目的;

(2)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护理临床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4)指导教师应考虑学生的选题在时间、方法、经费和设备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学生在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

(1)课题计划书;

(2)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

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包括: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其中课题计划书和毕业论文要上交河南电大农医学院。

对申请学士学位的论文,由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负责审核或抽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5.课题计划书

见“附件7: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科研课题计划书”。

科研论文、文献综述均须撰写课题计划书。按实际情况撰写。

在学生提交计划书后,各地电大应组织小规模的开题报告会,由2名以上导师和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审阅和评价,提出修改和指导性意见。课题计划在导师认可后方可正式实施。

6.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书写格式及要求

(1)写作步骤

①科研论文。参见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教材《护理科研方法》王志稳等编第七章护理论文的撰写:第一节科研论文

②文献综述。参见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教材《护理科研方法》王志稳等编:第七章护理论文的撰写:第二节文献综述

(2)书写格式及要求

①科研论文。见附件8: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及封页;

②文献综述。见附件9: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文献综述书写格式、要求及封页。

(3)写作时间

每年上半年5月底前,下半年11月底前,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将课题计划书和毕业论文上交河南电大农医学院。

7.毕业论文答辩

第7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护理人员44人,有6人从事行政工作,实际参加培训38人,年龄38岁~55岁,平均年龄47.36岁,其中38岁~45岁11人(28.95%),46岁~50岁16人(42.10%),51岁~55岁11人(28.95%),均为女性;中专10人,专科8人,本科20人。可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参差不齐,在临床工作中承担责任不一,工作能力强弱不同,不能很好地履行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职责。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2008年由护理部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其他建议和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护理新知识、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护理管理、人文知识、学历教育6大项12个方面的内容,每项按非常需求、需求、一般需求、无需求分别计6分、4分、2分、0分,求得需求均值。根据需求顺位统计,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和方案。不同年龄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见表1。

1.2.2效果评价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护理部针对个人需求,了解她们培训后的情况并进行长达2年的跟踪、指导,尤其在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科研创新、护理论文的撰写、授课技巧、护理管理方面的情况,在分层分级管理中,是否体现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优势及骨干作用。

2结果(见表2)

3讨论

3.1不同年龄段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培训内容各有所需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虽然在医院护理人员中所占比例小,但却是重要的中坚力量,她们在临床不同的专业科室,配合相应的医疗技术,其护理涉及不同的领域,并且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少数人有一定的科研、论文书写等能力,但整体水平欠佳。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情况,也决定了她们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有较高的要求,各有侧重,以满足工作和自身的需要。从表1可以看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护理新知识的培训排在需求顺位的首位,她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掌握护理最新知识、最新的信息,紧跟时代的脉搏,才能始终站在该专业领域的前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而且新知识的培训学习刻不容缓,是当务之急,这种培训学习伴随着职业生涯的终身,故均将其列为培训的重点。排在需求顺位最后一位的是学历教育,由于多种原因,在职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即使有培训,医院选派出去脱产学习者也是凤毛麟角。非脱产的研究生继续教育也因其年龄因素和初始学历较低而使大部分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望而却步,没有选择或极少数人有意向,故此需求顺位排在最后。38岁~45岁年龄段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富力强,需要在护理各方面体现自身价值,完善人生,对所学内容均有需求,愿望强烈。46岁~50岁的护理人员除了在临床工作中有丰富的经验外,更需要经验的总结,需要创新,需要交流及传授,故偏重于教学及科研创新。51岁~55岁护理人员则热衷于教学及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学历教育方面没有纳入培训内容中,这与他们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关。

3.2因需施教,形式多样,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GillFurze[3]认为,继续教育内容应同时满足个人所需(受教育者感知的需求,即工作经历意识到某项内容的重要性和对其教育需求和受教育者真正的需求,即客观缺乏的真正的应满足的教育需求,如病人需求)和组织需求(职业发展需求、医院需求和国家的需求等)。表1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不同需求,基于此,护理部根据其需求或愿望,完善了培训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因需施教,采取将护理人员送出去、专业教师请进来、院内有专业所长的专家教授授课、短期脱产进修学习、参与学习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讨论会、网络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就某一新业务、新技术能够以脱产和学习班的形式系统学习。参加讨论会和专题讲座时聚集在一起交流经验,建立联系,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既能在很短的时间更新知识,并且可很快应用于临床。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注重授课技巧的讲授,并进行预讲点评。在科研创新能力培训方面,除专题讲座外,以如何撰写护理论文为培训重点,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护理人员,由专家进行个人辅导。护理部对有在职护理研究生培训意愿的人员,为她们提供有关信息和渠道,鼓励她们参与在职非脱产学习及自学,并了解学习情况及进度,鼓励她们战胜困难,努力达到目标。只有因需施教,不拘泥于形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提升自身素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和社会。

第8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摘要: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是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中医护理目前正处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对影响新疆地区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以期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提高新疆地区中医护理水平。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中医的发展因素与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3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37-01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其他人群施以护理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1]。其独具特色的护理方法和护理内容在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康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对中医护理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为切实了解临床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现状,笔者就新疆地区中医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学科内涵模糊。2013年国家中管局印发了《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中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2号)》,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方向。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3]。中医护理学的内涵建设势在必行。由于学科内涵模糊,使得医护职责界限不清,严重制约了临床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积极性,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被忽略,造成了中医护理的萎缩趋势。

1.2中医专科护士匮乏。新疆现有医科大学两所,护校13所,每年计划招收护理硕士、本科、大专和中专约计1万多人,但无一所院校开设中医护理专科班,张新[5]等对新疆地区中医护理队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毕业于西医院校的护士占总数的91.5%,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护理人员仅占5.2%。这对新疆地区中医医院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1.3中医护理科研水平滞后。中医院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未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因基础差,底子薄,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缺乏深层次、前瞻性、大样本的对照研究,加之中医院工作的护士,工作量要大于西医院,她们每天要完成和西医院一样甚至大于西医院的输液治疗,还要进行各种中医操作项目,超大的工作量是她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参与护理科研,另外一个医院的领导对护理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及科研经费的投入等方面也是影响中医护理科研发展的因素之一。

1.4中医护理师资力量薄弱,中医护理学学时数太少。现大专、本科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学》学时只有36学时,远远不足于把祖国传统医学基础讲透讲懂,有些学校的班级《中医护理学》是有临床医生讲授,课堂缺乏切合实际的临床护理案例,医生讲授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难易理解。由于各医院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未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虽在中医院工作多年,带教学生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对策与展望

2.1明确学科内涵。建议中医护理管理机构和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从中医护理的学科定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知识结构及患者需求等方面探讨中医护理技术范畴,用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以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

2.2加强中医护理基础教育。优化中医护理课程,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调整中医护理学的课时数,并使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的感性认识;适当增加中医护理技能训练的时间,增加中医护理技能操作项目。

2.3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科学研究。在加强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出中医护理技术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评价体系,达到可以重复验证的、量化的临床护理效果,推动学科联合,加强与传统学科的科研合作,培养科研人才,强化科研意识,设立中医护理专项研究基金,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学科研究基地。

2.4建立中医护理专科培训基地。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结合中医护理学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医护理专业护士的角色职能,界定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深入探讨培养模式,把普及中医护理知识的“中医通科护士”培训逐步转移为“中医护理专科培训”,以推动中医护理学向专业化和更高层次发展。

2.5完善中医护理学的终身教育体系。高等中医院校及各级中医护理管理机构和中医护理学会形成教学联盟,共同改革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根据中医护理专业的特点及对护士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专题研讨,规范在职护理人员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中医护理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护理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其服务人类健康的功能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刚要(2005~2010年)[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21―723

[3]沈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65―267

第9篇:护理科研总结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12

临床护师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的主力,护师的护理能力一方面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护师作为实习护生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实习乃至今后的从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护理人员离职率越来越高,流失的人群中,很多是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熟练业务的护师[1]。临床工作的护师多为青壮年,较年经护士而言担负着多重角色。因此,加强护师队伍的临床护理培训是必要的,现将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师临床护理能力现状及培训对策综述如下。

1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师临床护理能力的现状

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2],临床护理能力是指护士把掌握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3]。临床护理能力包括临床专科操作、专科知识、病情观察、应急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临床护师接触危重症患者的机会最多,接触的病种多,这就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同时,护师承担繁琐的带教工作,这些带给护师无形的压力同时也是一项挑战[4]。根据我国临床护理的要求,护师的培训重点应是临床护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应对当前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师临床护理能力现状及培训的重点重视。

2护师临床护理能力培训内容重点

2.1护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5]。有研究表明[6],护师的职业生涯认识比较高,职业目标较稳定,对待护理专业方面比较有信心,能意识到自身价值。然而,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均影响护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护理管理者加强护师职业规划的重点是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并且给予护师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防止其职业规划停滞不前。

2.2护师护理实践能力培训护理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特别是已有临床经验并承担带教工作的护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技能。在临床实践中,不仅仅注重熟练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更主要的是体现对护理对象的尊重,这些都应在临床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提出使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能力提高显得更加迫切,这需要一批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护师实施、引领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只有熟练规范的临床技能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赢得护生的尊重和信任,体现榜样的作用。

2.3护师临床教学培训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教师素质、能否有效地进行临床教学工作是临床教学能否达到护理目标的关键因素[7]。国外的临床护理带教主要是来自院校的专职教师或临床资深的护理人员担任,而我国临床带教没有严格的要求,使带教制度不完善;另外,由于近年来护理专业扩招,护理实习生的规模扩大,以至于形成带教教师数量的相对不足的局面,导致了科室选用带教老师资格的标准下降[8]。因此,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临床教师师资队伍是保证该临床护理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2.4护师科研能力的培训每一个学科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研究,护理学的发展与进步与护理科研密切相关,护理科研推动着护理学科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表明,学历是影响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9-10],当前,承担科研的主要人群集中在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并且临床工作中护理硕士生较少,因此医院承担护理科研的人群相对不足。然而,我国护理教育长期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导致目前临床上护师对科研的概念及统计学方法很陌生。虽然近几年本科护生在临床上工作的比例增加,但比例仍很低;另一方面,临床护理人员整体队伍对科研的意识薄弱。研究表明,由护师晋升主管护师的护理人员对科研知识的需求最为强烈[11],主要原因为面临晋升的压力。对于护师来说,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够对临床现象有比较深的理解,有较好的科研资源,因此,加强护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

3护理教师培训策略的研究进展

3.1完善护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医院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者应该注重护师的带头引领作用,加强经验丰富的护师与低年资护士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帮助护士形成其自身稳定的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科室管理者关注每个人的特征,及时与护士进行沟通,帮助其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护理管理者还应为护师创造学习和提高职业素质的环境,适时地提供可锻炼及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注重护师潜能的开发以保证其职业目标的实现,避免职业发展的停滞现象。

3.2完善护师临床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侧重于深化专业技能训练,及时更新知识操作技能,培养护师遇突发事件时灵活应对、紧急处置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能力,以提高护师的临床护理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还要培养护师的循证实践意识,通过专家讲解,典型病例实践循证护理,增强循证能力,深入病房,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证据,进而解决问题。因此,综合性教学医院加强护师以上职称循证素质的培养,通过循证的方式解决问题,确立其正确的临床实践观。在培训形式上, 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管理者应根据知识技能的需求,有计划多渠道地为临床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如选派护师职称及以上的护士进修学习。

3.3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规范临床带教老师的准入资格,可以借鉴国外的方法,通过临床带教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制度来选拔合格的人选加入临床带教队伍中。通过成立相应的部门,组织培训、审核由各实习医院推荐的护师进行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12]。也可以通过四维评价法,带教护士实施自评和互评、科室护士长评及实习护生评,选拔合格的带教护士并合理地分配带教任务[13]。同时,对已带教老师仍进行护理教学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运用、临床实习管理、临床教学经验交流等。另外,护师要改变传统的带教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习为中心,护师在带教过程中培养护生的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联合教学的方式促进交流。医院建立对带教老师的考核标准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带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3.4提升临床护师科研能力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在职研究生的教育,改善知识结构[14],是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 医院要重视护理科研,为护士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有研究证实[15],科研培训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专家指导,反馈自身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术交流及完善自身科研素质的目的。 医院鼓励团队合作,利用科研骨干带动科室护理科研活动,并且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护理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3.5临床护师培训效果评价方法笔者认为,培训效果可以通过满意度及问卷量化2个方面进行评价。前者可以通过病人满意度、医师满意度、实习护生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考核护师在培训前后的护理能力情况;后者则可使用量化性的问卷方法,如王庆华[16]在Foster RL[17]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相关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国情和语言文字表达差异修改后的护理行为质量评价表(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价表共有9个项目,可让参加培训的护师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总结。韩梅采用自评问卷的方法[18]考核护师的科研能力,包括统计软件的应用、科研基础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等,对科研能力欠缺的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

4小结

我国临床护师的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其综合护理能力尚有待提高,护师临床护理能力培训策略的研究发现,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改革及激励措施可以提高护师的临床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莹,尤黎明,刘可,等.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流失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29-32.

[2]康凤英,杨辉.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研究新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1A):2267-2270.

[3]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护理教育出版社,2002:162.

[4]陈建春,梁圣萍.本院高年资护师职业疲惫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2007,20(8):1430-1432.

[5]聂翠莲.二级医院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365-367.

[6]杜晓霞,田梓蓉,韩杰.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83-185.

[7]LaSala CA,Connors PM,Pedro JT,et al.The role of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in promo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effecting positive patient outcomes[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07,38(6):262-269.

[8]小琴,陆旭亚,汪国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81-82.

[9]潘银河,程金莲,寇丽红,等.山西省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8):1989-1992.

[10]蒋乐龙,李定梅,周兰英,等.在岗护理人员科研素质与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2):312-313.

[11]李苑群,罗小平.我院在职主管护师科研相关知识培训需求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47-749.

[12]黎燕清.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66-267.

[13]高秀娟,毕越英.国内不同维度考评在护理岗位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44-46.

[14]李峰,韩杰,郑延玲,等.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13-1614.

[15]赵杰刚,张玲玲.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76-877.

[16]王庆华.开展人性照护理论培训对护士照护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1-3.

[17]Foster RL.A perspective on Watson′s theory of human Caring[J].Nurs sci Q,2006,19(4):332-333.

[18]韩梅.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