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

第1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第2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语言艺术 风趣语言

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像音乐作品的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外,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这些综合能力,才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美,才能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的,使课堂充满感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语言美与音乐美完美和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以一定特性的音响作为基本材料的。音乐的音响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四种特性。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唱、动、奏、写等内容自始至终都离不开音乐的四种性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必须先学会、学好既难记忆又难理解的读谱知识,如音符的长短名称、拍号的含义、半音全音知识、复杂节奏型等,学生在学习时总是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时,适当地运用一些风趣的语言,那么就可以使之变得妙趣横生。

一、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

1.课堂上的文学语言艺术。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不使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的魅力。音乐语言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有一定指向性的点缀性音乐,其中包括音乐课中的师生问好、起立坐下、鼓励、过渡、情绪渲染等。教学音乐语言应贯穿于整堂音乐课的始终,使学生一直沉醉在音乐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从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用连续弹奏几个音区的分解主和弦表示起立和坐下;让全体学生有表情地唱师生问好歌,回答问题后,用鼓掌拍出节奏表示鼓励;在学生演唱或演奏前,根据不同的歌曲和乐曲进行不同的前奏提示。经常采用这些方法,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增强节奏意识。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准确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堂中语言的语速、语调。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语言力求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的节奏美。在音乐课堂中,本来就有美妙的音乐,这就更要求教师的语调抑扬顿挫,语速适中,快慢得体,语感优美,富有节奏。那种平淡的滔滔不绝,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更会破坏音乐课的美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充满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它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音乐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教师应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3.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艺术。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地溶入歌表演、歌伴舞、集体舞等体态律动来辅助教学,这些形式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不失为深受孩子欢迎的教学方式。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唱一首歌或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在教唱新歌时,如果没有特殊的效果要求,我一般都是自己范唱;实践表演时,我也是尽可能地“亲自上场”。如在欣赏《金瓶似的小山》时,我用几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使学生很快进入欢快活泼的情境之中,并准确掌握藏舞的基本动作,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

二、美的语言能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可采用朗诵的形式,净化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在优美的朗诵韵律的刺激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三、美的语言是课堂的优化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模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在欣赏课教学中,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时,教师要先播放春节序曲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地进行意境的描绘,将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1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须明确音乐课程中的唱歌教学的作用

新课程下的音乐课非常的重要,不在是以往的唱歌课了。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前深入教材认真研究才可以。唱歌教学对于学生有着很多重要性,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让孩子们成为主体教师来引导学习。

2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须不断积累唱歌教学的成绩

(1)在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唱歌教学基本走出了过去只重视对唱歌基本知识的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误区。教师开始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情景的联想。

(2)在歌曲的演唱方法上,已经很少听见过去的大白嗓,更多的教师注意调动学生轻声高位置地歌唱,合理运用各种方式手段,如:语言暗示、示范、比较等方法,注重尽量统一学生的歌唱的声音,这是一种理念根本转变的体现。

3精心探索唱歌教学的规律,进一步促进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3.1情境导入: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一个好的导入。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为了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你的导入环节一定要吸引同学。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入,在小学二年级的不在麻烦好妈妈的歌曲教学中我就用了多媒体的劳动歌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歌曲中的小矮人都做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的高。让学生们随着音乐模仿小矮人做动作,从而引出课题。

3.2歌曲教学

(1)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首先自己必须唱好。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学生唱歌之前,教师的范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导入新课时教师应有感情的范唱一遍,用正确、优美的歌声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使学生认为歌曲好听,拉近师生距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聆听旋律,感受歌曲情绪。 例如,第一遍可以要求学生听出音乐的情绪、速度及内容;第二遍可以让学生配以拍手或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节奏;第三遍可以让学生轻声跟唱,然后结合第一遍,抓住歌曲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以确立表现歌曲的内容、情绪及速度。在这一聆听环节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3)巧妙处理难点。 如歌曲《银杯》,本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这首歌曲存在的难点比较多,如旋律的大跳,一字多音和复杂而紧凑的节奏,如果这些难点不能解决,就不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特点。所以,我结合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点,设计了快乐闯关游戏,把以往单调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渗透在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解决了难点,为学生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4)学会表达歌曲的情感。 在我们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如何有效运用和把握好歌曲情感。用生动形象的导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多数学生缺乏唱歌的经验和技巧,同时,受生活的感受及经历限制,唱起歌来往往不能动人。这时教师生动的导入对学生情感的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导课时一定要声情并茂,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和神态来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被激发,心灵被陶冶的气氛中,使之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和教学中去,从而为歌曲的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学阶段的学生 音准 倾倾听音乐 策略研究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音准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演唱者的演唱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音准,是从小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

一、倾听音乐是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音准的有效手段

(一)音乐本身属性决定了倾听是培养音准的有效手段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都是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须依赖于听觉,倾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这就是决定了:

第一,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倾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倾听,把发展小学学生的音乐倾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行而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会倾听。

第二,音准是音乐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沿袭音乐艺术性的重要支撑,所以音准教育一直都是音乐教育中的重点。但是在建立基本的音准教育之处,倾听音乐就是打开音准能力培养的敲门砖。因为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倾听觉,所以倾听音乐是培养音乐音准的有效手段。

(二) 年龄特点决定了倾听是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音准的有效手段

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脑发育还没有完成,对事物认知能力还有局限性的孩子,所以一直以来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都被视为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针对这一阶段孩子的音准教育,我们应该以充分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作为前提;而音乐倾听教育手段的应用,无论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都有很多实际意义。音乐课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靠听来学习歌唱。教师的范唱、伴奏乐器的选择、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音准和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

二、通过倾听音乐来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音准的策略

音准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乐理的本身存在枯燥和乏味的属性,所以很难在小学阶段开展。吸引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成了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让孩子告别传统音乐教育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所以采用了以下方法,实现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带来音乐饕餮盛宴的目的。

(一) 用倾听音乐激发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音乐教育过程中,为了打开他们对音乐的认知,笔者采用了音乐和儿歌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们对音乐和儿歌进行欣赏,以实现学生产生心灵共鸣的目的。音乐欣赏笔者采用的是奥斯卡获奖电影《怪物史莱克》当中的主题曲和插曲旋律。当《怪物史莱克》当中的主题曲和插曲旋律在音乐课堂上一经播放,就引得孩子们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充分的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二)用倾听音乐培养孩子的基本音准能力

儿歌欣赏笔者采用的是经典曲目《小燕子》。因为儿歌讲究的是轻松明快、曲调活泼、节奏感强、歌词简单易懂,所以采用多数孩子们在家庭教育中就已经接触过的《小燕子》让他们欣赏,在课堂上播放时,很多孩子就随之哼唱起来。孩子们在倾听、欣赏、随着哼唱的过程中,虽然教师没有过多强调音准,但是孩子们通过欣赏示范歌曲的方式,采用模仿的途径,自动纠正自身音准方面出现的问题,实现小学阶段的学生音准培养的“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 通过倾听乐器培养孩子们的音准

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脑发育并不完善,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却具备自己调动听觉、自我校正音准和节奏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应用倾听音乐,培养孩子音准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生理优势,发挥倾听音乐对培养孩子音准能力的催化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音乐课堂上采用钢琴、电子琴等进行伴奏,利用这些乐器的标准音高,有效地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去感知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色等音乐要素,训练学生在倾听音乐过程中的音准。

(四)通过倾听多媒体音乐培养孩子们的音准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音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教师吸引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们对学科的兴趣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是通过播放动画或者是有关课件的形式开展。首先是对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然后通过将对媒体教学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观看动画或者课件的过程中,默默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有关知识,教师要针对课件中小学阶段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实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印象的增强。

三、结语

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中的倾听音乐环节,是建立起孩子对音乐基本认知的关键,通过倾听音乐初步建立起孩子对音准的把握,也是音准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音乐教育中的有效途径。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倾听是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音准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淑清.论音乐教学过程的动态策略[J].艺术教育,2009,(02).

第5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学

一、何谓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是学生满足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需求,适应难以预测情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道德素养和能力。[1]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音乐鉴赏力、学习态度、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音乐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6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 基础音乐教育 师范素质 适应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音乐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点,高师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由于高师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目的与要求,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不断调整高师音乐教育思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音乐教师,从而更好的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成为高师音乐专业院校的重中之重。

一、基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呼唤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音乐课程标准推广和实施以来,今天的基础音乐教育和以往相比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的革新、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等,这些都为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生机和活力。而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相应改革,但它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速度。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生源数量不断上升,但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为了能走“捷径”而考上大学,临时改“专业”的学生大有人在,考上大学后因不是真正喜爱音乐也不是真正喜爱教育而荒废学业者比比皆是。这些学生,有些毕业时面临着又一次改“专业”,有些则进入学校担任音乐教学工作。试问?这些毕业生,如何能胜任教学工作?

另外,从近几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及反馈意见看,刚毕业的音乐专业大学生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的寥寥无几,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似乎无用武之地。由于原来在高师院校学的大专一,所以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现在,高师类院校大部分仍沿用入学时就分好专业的做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方位发展,结果形成知识体系纵向发达、横向萎缩的状态。这是因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所以,改革高师音乐教育,培养优秀基础音乐教育人才迫在眉睫。

二、基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贯彻实施,基础音乐教育快速发展,这不仅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渠道,它的培养质量影响到中小学音乐教师素养的最初建构。然而反思我国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以及教育实习方面并未体现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改革高师课程的结构、内容等,使高师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并指导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能够胜任快速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形势。

(一)建立有利于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为目的,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为准则。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是专业好、能力强、多面手型的教师。一位毕业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校组织合唱比赛,她负责给初二年级的学生排练合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歌曲,还要担任指挥:当作品成形后,学生们要求往合唱中加上一些舞蹈动作,可见,在学生的眼中,音乐老师是全能的!所以,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应该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既要突出专业性,又要考虑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声乐、钢琴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进行基础音乐教育所要掌握的最基本也是最终要的两门技能。可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两门最为基本的技能方面能力也是很差。会唱不会教、甚至连自己也不明白正确的声音概念:即兴伴奏能力差是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而且,偏科现象较为严重,自认为是声乐专业,对钢琴学习不重视。反之亦然。导致走进课堂手忙脚乱,更别提应付自如了。

基础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除了要掌握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等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舞蹈、其他器乐演奏、合唱指挥等技能。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歌唱能力、键盘演奏能力、课堂及课外活动组织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加强教学投入,使学生达到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音乐学校的课程改革应站在时展的高度。重视以往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核心课程。有创新的进行课程改革;合理调配音乐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比例;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中理论与技能的比例;强化教育类课程,增加教育课程门类时数,加强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拓宽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调整必修课、选修课门类,精减课程内容,通过合并、新设、优化课程设置结构,增加选修课与自修课的比重,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调整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将音乐表演、音乐技术、音乐学内容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育素质为宗旨的综合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育人环境。

依据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即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重视学生师范素质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同时具有专业性和师范性两个特点,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有技术上的追求,更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音乐。因此,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教学素质甚至比专业素质更为重要。而目前的高师音乐教学情况看,对学生更多的着眼于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教学能力的培养,过分偏重技能训 练,没有突出师范特点。造成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差,教学组织能力差,口语表达能力差,概括能力差等等。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视对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

“学”是知识的积累,“教”是知识的传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教的能力。所以,在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和如何传授知识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掌握怎样传授知识、技能。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堂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视学生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教材的能力。

而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培养教师的角度来进行。要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他必须热爱音乐,更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水平和一定的音乐理论修养,更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修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音乐教师,更好的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

(三)建立更加规范的招生制度

首先,招生时应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一般而言,音乐师范类招生在专业考试时通常是以“声乐”或“钢琴”为主,加上“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两门音乐理论课的总成绩按比例确定最后的专业成绩。这种方式适应了对音乐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但是仍然不够全面,比如形体、朗诵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却没有考核。此外,还应该适当调整文化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让学生更加重视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知识底蕴。

其次,严格控制招生数量,保证质量。近年来,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很多高师院校大幅度降低了“门槛”,导致学生质量下降。再加上因扩招造成的师生比例失调,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质量是生存的保障,所以,宁缺毋滥,保证招生质量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长期生存和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有力保障。

(四)建立更加合理的教育实习制度和模式

第一,加强实践环节管理,完善实习体制。

在我国许多师范类院校,对教育实习环节不是很重视,很多学校采用学生自主实习,而学生往往采取“欺上瞒下”的方式,蒙混过关,而学校也通常对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采取“睁一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就使学生错过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教育实习对音乐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实习是学生认识基础音乐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基础音乐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其次,教育实习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给同学们做示范、课件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课外活动的组织等等,只有专业技能过硬,综合能力强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再次,教育实习也是学生自身查漏补缺的过程。这一点,但凡认真参加实习的学生都深有体会。所以,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实习是一个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高师院校要加强实习管理,使得学生能够认真的参与实习的每一个环节。使实习成为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调整实践时间,完善实习模式。

第7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新课程标准 对策

2001年由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标志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它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总结我国新时期音乐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小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一系列新的教学规范和要求,是一个具有纲领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文件。但由于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理论和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新教师到了中小学就业后,发现原来在高师院校学的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形成了高师毕业生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对《浅析当代音乐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标准》展开了探讨,希望对已经成为音乐教师及还在校学习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专业技能的培养

(一)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富有感情和表现力的演唱是成为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不但要能够了解歌唱技巧,知道发声原理还要能够流畅,激情地演唱一首歌曲,而且要能够通过歌曲旋律、节奏、力度等来表现好一首歌曲。当然歌唱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能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激情富有表现力的歌唱。

(二)乐器演奏能力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作为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而钢琴则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作为将来的音乐教师,我们要具备过硬的钢琴演奏技能以及即兴伴奏能力,并且在演奏过程别注意作品风格情感等因素,这样在上欣赏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带来生动的音乐形象。生动形象的演奏不仅可以充分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以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音乐情感。

(三)指挥技能

指挥是一门综合性技能,更是一个中小学教师准确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合唱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因此,音乐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多复习指挥的技能以及相关理论。拍节图式是教师运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节拍演化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音乐语言,把对音乐的要求及演唱的意图传递给学生,使其正确演唱,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要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指挥的手势要服从于歌曲旋律的抑扬顿挫所表示的感情变化,用以启发学生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及音乐意境。

二、培养音乐与相关文化关系的能力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音乐虽然是一门独立的系统的课程,但他并不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独立存在。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因此,全面提高高师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把握能力方面,是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它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合思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我们在音乐学习中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必须要广泛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也要加强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素养

进入21世纪也就是进入了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世纪。多媒体的普及,丰富了音乐教学媒体的资源,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教学元素,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活泼生动,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效率提高。课件制作则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之一。音乐教师要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的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要求制作课件。这样才能使我们高师教育专业学生跟上现代化教育的步伐。

音乐教育已经经过了百来年不断地发展走到现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是新世纪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把由传统的“重技轻艺”的应试教育调整为以音乐审美、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素质教育。这不仅对长期以来的音乐教育是一次转变和挑战,而且对音乐教师本身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只有这样,新一代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音乐,真正去学习音乐,全面发展学生物质和精神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新学期如期而至,笔者认真审读了刚刚出版的人音社2012年版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修订版),原先的“困惑”和“不安”荡然无存。首先,修订版教材的目录跟原实验版教材有了很大的不同:由实验版的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变成了修订版的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即新增了“知识与技能”部分),并在“知识与技能”中清晰标明了具体的内容。如在第一册的第一单元的目录中,可以直接获得本单元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即,“演唱姿势”;第十三册第一单元则需要掌握“歌唱的基本要求、歌唱的基本姿势、发声练习,了解、聂耳、施光南,以及常见的演唱形式、指挥图示、节拍、节奏以及节奏型”这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再继续翻阅教材,发现新增加的“活页练习”将知识技能精要地提炼了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也能让教师通过这些练习检验学生是否顺利完成了音乐课程所规定的基本教学目标。这些练习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设定的,也为在校师范生了解教材,今后如何运用教材从事教学,提供了最直观的方法和手段,这给了我一份“意外惊喜”。

翻开小学第一册的第一单元,色彩鲜艳的版面童趣十足,新的卡通动物图标醒目地出现在单元的最前面。每个单元的内容都重新进行了布局,并将学唱的第一首歌曲的第一乐句,以五线谱的方式呈现在右侧页眉上,既美观又实用,真可谓一举两得。随着阅读的深入,即可发现修订版教材知识技能的显性化不仅仅体现在目录上,教材内文对知识概念的表述也更加准确、简洁、通俗。比如:第一册第五单元中,对“音的长短”这一知识点的表述不仅让老师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还直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扫地、擦桌子等简单劳动中获得音乐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轻松掌握“X、XX、X-”这几种类型的节奏,通过模仿不同的声音来感受节奏长短的不同(如下图)。从中也体现出,修订版教材在小学阶段是侧重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音乐。

第十三册第一单元中,对节拍、节奏、节奏型的表述更加简洁、直观(如下图),并结合选编的内容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其中:将三拍子的学习与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相结合;将二拍子、四拍子及演唱形式的学习与欣赏齐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独唱歌曲《多情的土地》,以及合唱歌曲《爱我中华》、《走向复兴》相结合。

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增加了“编写意图”,如曹理老师在第十三册第三单元“缤纷舞曲”的编写意图中写道:“选择《银杯》作为演唱歌曲,不只因为它在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中凡有喜庆婚宴、迎宾送客时人人要唱、人人会唱,而且这首歌有多种歌名,如《金杯》、《银杯》、《金杯银杯》……;有多种传唱版本,几乎每个蒙古族人,在每次歌唱时都有自己的‘艺术处理’。因而它可以真实地印证、解释民歌是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口头流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经过‘人民的筛选、加工、提炼而日臻完美的’艺术瑰宝……”这样的描述,让老师们对教材编写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为设计教法、实施教学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导。

就“教学目标”而言,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进行了简明扼要并可以测评的表述。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好朋友》中的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音乐的方式相互交流,表达师生间和同学间的友爱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初步懂得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能愉快而整齐地演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背唱歌曲《拉勾勾》(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能和着歌曲和乐曲的基本节拍,有规律地说、拍“X XX”的节奏,能在简单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自信和兴趣,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过程与方法目标)。

老师通过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修订后的《教师用书》无疑会成为教师的教学指南,使后续教学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教师用书》中还增加了学唱歌曲的钢琴伴奏谱,尤其在小学《教师用书》中出现的是两种版本的伴奏谱例:一种是右手以旋律为主,可以在教学时很好地辅助学生学习歌曲;一种是右手以和弦为主,可以在学生歌曲熟练之后,让学生感受到伴奏织体的丰满,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这将有利于改变目前音乐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钢琴伴奏边缘化的现象,充分发挥钢琴伴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也让在钢琴伴奏技能方面不占优势的教师,充分利用《教师用书》提供的伴奏谱例,丰富和完善音乐课堂。同时,这些钢琴伴奏谱例,还为我们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钢琴即兴伴奏方面提供了教学素材,让在校大学生走出校园之前就能率先熟悉教材的内容,练好基本功,缩短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距离。

第9篇: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

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民族器乐教学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表明器乐教学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学校应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4月发出的《关于中小学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要求,在学校积极开展了民族器乐进校园的活动,这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发展。1992年版的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了增加器乐教学内容,器乐教学有助于学校一些乐器社团的建立,对于中小学的校本课程是一种延伸与扩展,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也有很多中小学由于缺少器乐师资和基本的器乐教学设施,音乐教学只停留在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两个方面,这样的教学形式远远不能让学生领会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也有一些中小学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虽说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入了器乐教学,但是主要局限于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竖笛、葫芦丝、口琴等。实施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学,开发卓越课程,发展器乐教学,是每个中小学所追求的目标,这就为高校音乐专业器乐教学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为中小学输送师资的主要场所,高校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学的发展。如何让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能胜任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们目前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推动中小学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查尔斯.西格说过:“一个国家音乐教育的核心基础是那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民族器乐教学是体验民族音乐最好的桥梁,它可以诠释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每一种民族乐器都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代表我国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近年来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课题,如何让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传承与发展是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摇篮,在高校加强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将会有力推动民族音乐的快速健康发展,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就有能力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这是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途径。

二、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提高中小学音乐师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器乐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民族器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民族器乐的学习必须调动人体各个器官,如耳朵要听音高、音色、节奏、力度,脑子要想旋律、演奏风格、演奏技法,眼睛还要看着乐谱、音位、双手的配合,同时还要注意身体各个部位的统一与协调等。民族器乐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动、看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听辨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等多方面素的能力。与此同时,民族器乐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和曲目,民族器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学习民族器乐,我们才能接触到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瑰宝,才能更加深刻直观地认识与了解我国千百年来流传的民族音乐,是学生审美教育的核心部分。同时,民族器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部分,其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可以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完美的人格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为中小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多达几十万,但正真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归咎于高校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的教学内容、单板枯燥的教学手段和狭窄的专业知识面上。过去我们的高校教育,主要重视学生第一专业学习,一般学生高考的专业就是大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另外再加普修的钢琴,很多学校器乐专业的学生只开一个学年的声乐,声乐学生不开器乐普修或者选修,据统计,高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声乐专业考入的,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器乐,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也只会声乐不会器乐,民族器乐就更不用说了,高校的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阻碍了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的发展。高校必须按社会的需求进行培养,按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以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加大学生器乐尤其是民族器乐的教学力度,要充分迎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音乐师资,按照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方案,培养能在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人才,基层音乐教育不同于专业团体的演员,仅限于某一专业,要一专多能,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全能性的专业比赛,包括声乐、键盘、即兴伴奏、合唱指挥、舞蹈、朗诵和一门器乐,同时还要加强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包括音乐教学研究、音乐表演、音乐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等。高效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以上这些途径,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为更好地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民族器乐教学的优点在于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表现能力与创造力。近些年来,高校由于扩招,师资短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社会需求已越来越多元化,面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性是关键要素,中小学师资的培养,不仅具有独奏独唱的能力,还必须具备更多的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能力,如重奏、合奏能力,社会音乐教育普及能力,组织小规模的乐队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所必须掌握的。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就是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器乐合奏、重奏等,促使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展示,也有利于老师教学成果的展示与总结,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五、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增强中小学音乐教学系统化器乐专业理论的重要途径

任何学习都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器乐学习也是如此,按传统的器乐教学方式,主要是师傅教徒弟的口传心授教学方法,一招一式都是以模仿为主,以掌握演奏技术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忽视了器乐专业理论的讲解。高校器乐教学的主要渠道还是依靠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器乐课堂教学时必须以器乐理论为指导,不能只注重乐技术技巧的传授,器乐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乐器的性能、发声原理、及其演奏时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等等,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原理,才能在器乐学习的实际操作中有正确的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器乐教学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教学成果。同时,器乐教学不仅在技术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器乐理论,还要注意器乐理论的系统化,高校音乐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基础教育的师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器乐种类不一定很多,技术不一定很高,但是我们可以把器乐教学理论延伸的更广更系统化,让学生在掌握一门器乐演奏后能知道这一个系列的乐器的演奏理论与乐器性能,加强学生的器乐演奏的阅历,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理论来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总之,我国高校对器乐教学还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专业教材建设及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十分匮乏,这不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师资要求。高校民族器乐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