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

第1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审计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应用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需求多,技术要求高,且投资期限较长,即使是短期投资也需要一两年才能完成,而期限较长的甚至需要十几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其他投资项目面这这更大的风险。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十分有必要。针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问题,笔者在文中就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审计中的应用

(一)确定审查内容

在投资项目前期,审计工作的内容即审查项目决策。审查资料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设和审批文件等。审查以上文件是否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是否是按相关规范编制,是否存在漏项、虚列、多列概算等现象;还应审查相关项目执行人的施工、监理和供货,及所签订的合同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监督其执行是否存在违约行为等。

(二)审计方法的选择

在前期审计中,须进行严密的审计调查,审计调查方法包括调查方法和审计方法两个方面,审计方法主要包括顺查、逆查、抽查、详查等,而审计方法则包括审阅、核对、复算、分析性复核、函证等,抽样审计、计算机审计和内部控制测评则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方法的选择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灵活搭配,以便于顺利完成调查任务。

(三)审查中应把握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审计方法、调查方法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审计方法和调查方法进行审查研究。其次,遵循调查范围与调查层次适度的原则,调查层次的选择要保证获得能够说明基本情况的数据,能说明发展局势的信息与典型事例,并分析原因,给出对策。第三,坚持集体访谈、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原则,二者各有优劣,在实际审计调查中要将二者结合应用。最后,遵循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则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

二、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期审计中的应用

(一)确定审计内容

在招投标时,审计人员要检查招标文件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法规政策的要求,审查评标方法的合理性,公平性,向各参与方函证招标情况,派专人进行实地调查,检查监理、施工和设计是否符合招标制度,审查招标程序,保证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发包时,审计人员要审查承包法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以函证法与内查外调法检查结算单、往来账目和材料采购等事项是否合理。

(二)审计方法的选择

在建阶段的审计十分繁琐,也十分关键。在该阶段,可使用关键点测试法对项目的关键点进行测试,排查问题,找出审计重点,并派出审计专员,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项目实施监督。在本阶段,可采用的审计方法包括内查外调法、实物图纸对照法、实地丈量法、重点内容详查法、现场取样法等。

(三)审计中应把握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原则。与普通项目相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过程复杂,工程量大,需要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的配合。其次,要坚持重要性原则,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进行详尽的评价,保证审计效益、最后,坚持公正客观准确的审计评价原则。

三、审计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验收期审计中的应用

(一)确定审计内容

在实行跟踪审计后,通过在工程实施阶段得到的审计成果即可初步审查竣工结算的真实性,再通过市场调查、工程盘点、专家验证来确定完工工程的准确性、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等。在资金使用审查方面,首先要审查资金是否合理拨付和使用,并审查是否存在挤占和挪用情况。

(二)选择审计方法

决算审计是验收阶段的重要关节,审计人员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如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实现审计档案和证据的电子化等。

(三)审计中应把握的原则

首先,要把握重点环节突出原则,把握承包合同签订、工程计算定额套用、监理单位职责、材料价差、工程取费等环节的重点。其次,遵循资料送审承诺选择,结算审计既是对承包单位报送的结算的审计,也是对发包单位项目管理、项目造价审核的审计。最后,要遵循三级复核的原则与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原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量大,设计方面和人员较多,其审计也十分复杂,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更高的考验。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掌握更加科学的审计方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才能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把好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中的常见问题[J].现代农业.2009

[2]谢玉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趋势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富任湘.浅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

第2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购置存在漏洞

购置中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较为典型,造成这一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管理中没有制定合理的、有约束性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是导致购置问题的根本原因。例如:一些地方在购货方的选择或标书上写上不够规范等字样,故意的人为现象是重要的因素,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还有一些单位在采购的过程中实行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战略战术,可以规避政府采购。

(二)使用中的制度不完善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而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较为常见的就是在验收制度中,由于不严谨而导致了“购非所需”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此外,在登记制度中,也会因为制度的不健全,而经常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的去向不明,查无所依,因而导致管理上较为困难的局面。

(三)闲置浪费严重

这一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也较为普遍,但是这一问题不是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单位与财政部之间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在单位里,由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而单位往往只从本部门需求的角度来出发,因而缺乏了对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进一步分析和论证。

(四)处置不规范

按照规定,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置应该毫无保留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同级别的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如实地履行审批的手续。这一过程看似简单,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许多单位在处置时没有办理报批的手续,还存在着随意出售、转让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影响

(1)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外部因素。《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且伴随着法律的完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更新,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细化。但是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是在财政部1997年7月17日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仅在2001年和2002年就预、决算报表制度进行了更新,因此与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的核算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更新也不够及时,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约束机制。

(2)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有些单位则是国资部门。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职能交叉。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重视不够。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物品、钱财均是单位的资产,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

(2)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盘存等相关制度。

(3)人员因素。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管得很不到位,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固定资产的属性,这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资产的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从资产管理的流程、目标原则上讲,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从资产配置、使用、调配、处置等诸环节加强管理的新机制,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和有效利用。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

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旦固定资产增加后不能给单位带来应有的效益,就会浪费资源,造成资金使用的不当,因此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

(三)完善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相容职务要分离

设立或明确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建立资产管理、使用人员岗位责任制,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协作,减少资产流失的漏洞和差错。加强对已经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再用或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验收入账或暂估入胀,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

(四)加大资产监管力度,确保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单位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做好资产监管工作,固定资产处置与转让除依靠外部审计机制外,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严格执行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及重大产权变动等制度,做好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完成对固定资产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检查与评价。

(五)变革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

建议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做好这一工作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从事实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长期的粗放式管理和现有体制的不完善。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实施全过程管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第3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卫生经济体制的改革,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医院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1帐物不清。

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不易清查,或清查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掌握不清,影响领导决策,造成重置和闲置。

1.2利用率低。

一是内部原因,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二是外部原因,各地医疗市场有限,但在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例如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可每天就诊人数一般不超过四人。再如一些有着相似功能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数字胃肠使用率,必然降低X光机使用率,提高螺旋CT使用率,必然降低一般CT使用率。

1.3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

近几年来,要求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呼声越来越大,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账面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是构建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这与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虽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每月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但由于修购基金不是按预计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实际损耗而提取的,这与单位实际发生的损耗相脱节,使得维修费居高不下,难以控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对策。

2.1摸清家底,建帐立册,定期清查,盘活存量。

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三账一卡”制度, 所谓“三账一卡”制度,即总账、一级分类明细账、二级分类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卡(台账)。由固定资产会计做好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按资产主管科室及资产大类实行金额控制;协助设备和材料采购主管科室建立二级分类明细账,按资产分类、名称、规格分别设置账户,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归类管理;督促各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很多地方医院都实现了医生、护士、药房、收款的连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不仅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而且也有利于使用部门核对和管理本科室的资产,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2.2制度健全。

管理的混乱,需要制度上的规范,这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

2.2.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

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医疗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本量利测算,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医学与工程专家开会讨论,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

2.2.2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

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门化管理。保管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保管帐,要严格出入库单制,财产的增减均应及时反映在出入库单中。对财产的购置、调入,在入库单上登记;对财产的调出、借用、领用,应由医院领导审批,凭出库单领取财物,保管人员根据出入库单及时在保管帐中登记,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2.2.3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

日常维护不仅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医院可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各科的设备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同时,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

2.2.4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制度。

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

2.2.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

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帐,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帐,其结果减少了医院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2.2.6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方可核销。

2.3加强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和提取修购基金。

医院应积极推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强化经济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更新。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缴费的成本意识,对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调拨和处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的投向,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2.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要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为医院资产管理起到"增值保值服务"的作用,防止舞弊,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2.5加强营销,从外部创造条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第4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 , 费用核算管理

Abstract: the reform open way, along with to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autonomy to expand. The face of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in cost accounting management to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Not only to mee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with the needs of the accounting reports, more important can satisfy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cision needs. But with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cost accounting method shortcomings of gradually revealed, this paper mainly o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Key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面临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我们要勇于发现现在现行的费用核算方法所显露出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借鉴和完善,形成利于企业发展的新的费用核算管理办法。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工程核算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核算科目不规范。一些工程核算不通过“在建工程”科目, 而在“其他应收款”、“递延资产”等科目中串进串出。“在建工程”下设的子目不按工程项目汇集, 而按施工单位、施工承包个人或供货单位分设; 甚至把多项工程混在一起称为“综合户”、“其他户”,形成一笔糊涂账。

( 二) 入账凭证不合规。突出表现为付款手续不健全, 白条满天飞, 甚至无任何凭证也款。此外还存在无批准文件, 无施工合同, 无工程预算、无决算书等现象, 造成付款失控, 往往工程款付过头, 事后难追回。

( 三) 工程造价成本失实。混淆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把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水电费、修理费、办公费以及业务招待费都计入工程成本; 也有利用职权, 假公济私, 乘拆迁分房之际, 塞进关系房、子孙房、亲戚房, 加大工程造价成本。相反, 也有把应该计入工程的支出列作企业待摊费用或直接予以消化, 同样造成工程成本失实。

( 四) 没有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企业在建工程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或向社会和企业内部高息集资, 资本成本过高, 超过了基建项目内含报酬率, 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 五) 固定资产的处理和转账滞后。有些企业对工程前应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转账处理, 建后成本虚假。最常见的是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 但长期不转作固定资产, 不仅不提折旧, 还继续把基建借款利息计入工程成本, 造成企业利润虚增。还有的固定资产转账时, 账务处理过粗, 房屋不分土建、装璜; 机器设备并入房屋价值, 难以分类进行折旧核算。

( 六) 工程材料管理混乱。如施工单位的来料少用多算; 建设单位供应的三材和用具多供少结; 施工场地的材料被盗; 完工后剩余材料短少损失等现象普遍。

二、关于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工程核算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 一) 清理“在建工程”账户, 规范核算程序, 健全入账手续。

1. 收集和补齐在建工程的各种档案资料,包括项目批准书、施工合同书、工程预算书、工程决算书等, 确保工程施工核算资料的完整、合法和有效。

2. 清理“在建工程”账户。按会计制度规定, 把包括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修理工程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都归集到“在建工程”科目并分户核算。严格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剔除那些不应该计入工程成本的企业期间费用。较大的工程项目可单独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企业通过“在建工程”控制, 平时经营核对余额, 清理往来,加强监督管理。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后, 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转作固定资产; 尚未办好竣工手续的, 也应估价转作固定资产, 待以后办好竣工决算手续后, 再进行调整。

3. 清理工程所占用的资金, 完善付款手续。付款必须取得合法凭证, 严禁白条和无凭证付款以及大额支付现金等; 预付工程款要从严掌握, 留有余地, 切忌超付。施工单位领用的材料物品, 要有偿结算。用于工程项目的银行贷款, 其利息支出在工程未完工前计入工程成本。

4. 建立健全有关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 如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费用审批控制制度、财产物资保管制度等。

( 二) 重视基建审计工作, 做到在建工程项目必审。凡在建工程项目都必须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竣工审计也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实施, 因为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具有公证性、权威性, 对施工单位高估冒算造价能起到仲裁核减作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控股母公司的董事会都应重视和检查企业的在建工程。

( 三)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核算管理水平。

三、房地产开企业可实行以变动费用计算为主的核算办法

如何借鉴直接成本计算法, 改进房地产开发企业现行的核算办法, 根据工业企业的情况, 大体上有三种意见。

第5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一般以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为主。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扩大,内部控制也逐渐起到了很主要的作用。当前内部控制在经济管理和监督中的主导作用为:

(一)内部控制在现代管理理论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对于内部控制体系一般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起到预防及监督的主要作用,这样才能严格规范了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加快了管理的效率。

(二)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了风险的评估、信息与沟通及控制环境主要要素构成,表现为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系统为一体的管理组织结构和程序,起到了规范及约束行政单位实行职能,完成管理的成果。

(三)内部会计控制是规范单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起到监督作用

目前,行政单位较为罕见,其中以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主要任务。当前我国风险管理体系与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具有较多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阐述的同时提出以下建议。

二、而今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首要难题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首要问题分为三种类别:首先,监督不得力,部分地区未进行相应的监督工作。其次,有章不循现象严重;再次,以权代法,大部分地区以领导说了为主,导致部分地区排斥会计制度的实行与建立;现象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费用支出欠缺合理控制

迄今为止,对于我国行政单位针对有关行政经费的开支欠缺及不合理的控制规范准则,纵使内部制定了经费的支出标准,大部分都采用实时报销制度,只须相关人员审核签字同意,会计进行报销。导致专项经费被挪用严重、专项费用被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专项至今未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水平单薄

实施聚集采购的制度之后,我国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置办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限制,针对资产的使用行使管理依然缺少相对应的内部控制,重构轻管的景象普遍常见。例如:部分行政单位未按照规定期限,成立按期财产清点制度,针对购买的固定资产未实时登记入账,没有按照规则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实物明细,资产保管制度不明了,轻而易举地致使资产账实迥然不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资产的流失,账外资产现象也会经常出现。

(三)票据管理不足以严格

对于票据的领用、购买、使用以及核销未按章程设立相对应的台账;未对票据的行使情况进行一定的检查,造成一部分执收部门改期上缴收入,以致发生挪用公款的现象;甚至引起票据使用后未能办理核销、交验等现象,极易引起收不入账的严重问题的出现。

(四)预算控制不完善

由于部门预算的更新及推动,预算控制有了较大程度的巩固,仍然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具体体现在:首先、预算体系仍然比较粗疏。当前部门预算体系大部分依据以往的预算单位的本身特征、上年收支实况与业务等进行审定,超过部分都未细化到项目各个细节,预算支出均未达到逐一核定的规定。其次、预算刚性不足。未进行科学、有效预算的同时调整次数较多,资金使用的预见性不足等现象。

三、提高行政单位内控建设的方法与建议

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国家提高单位内部会计察看、督促、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措施,是单位革新管理与制度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权衡单位管理水平的首要凭据。

(一)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完善单位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感

提高内控意识,完善责任人的会计合内控负责人是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首要任务。遵循有关《会计法》,会计和单位财务工作为第一责任负责人,针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整和真实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以及合理性为首要义务。针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性、防范欺骗和作弊行为的重要性,是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的,主动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方法,提高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

(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组织内部行为

由于会计基础工作的不完善很大程度地约束了行政单位内部支付的建立与部门预算的履行成效。只有重视改进行政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管制作用,才能很好地提升行政单位内部管制水平,同时为节省财政流失奠定强有力的基础。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可以通过财政机关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培养训练,基于此种状况还可树立对行政单位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检查工作与奖赏制度。

(三)强化审计和财政部门作用,做好监督工作

第6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目前舞弊的手段五花八门,这些舞弊无一例外地涉及财务报表的造假。从理论上来说,舞弊最终必然要通过财务报告体现出来,掩盖舞弊也就是掩盖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会计舞弊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过程:第一是会计确认,例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第二是会计计量,最常见的就是会计估计,凡是存在会计估计的地方就是可能存在会计舞弊的地方;第三是会计披露,会计确认与计量都没问题,但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如实披露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隐瞒关联方交易、隐瞒或有负债等,同样属于财务舞弊。

具体的财务舞弊手段如下:

(一)虚增销售收入

通过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

(1)提前确认收入

这一舞弊手段经常与会计人员错误的职业判断联系在一起,即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为收入。主要包括:①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②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③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④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

(2)虚构客户

有些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日前做假销售,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3)扩大销售核算范围

主要手段如下:①将销售回购、售后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②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③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

(4)进行三方交易

这种舞弊手段最简单,就是互相交易,彼此虚增资产和收益,这种伎俩最适用的场所是一方提供劳务,另外一方提供商品。由于直接对敲容易引起审计师怀疑,上市公司会经过中间桥梁公司,A卖给B,B卖给C,C再卖给A。

(二)任意递延费用

(1)调整跨期费用

有些上市公司将一些己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入账,而这些项目不是企业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虚拟的资产,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上市公司通过递延摊销、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来虚增当期利润。企业为了达到目的,常常人为调节广告费用、折旧费用、研发费用、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摊销的依据和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摊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

(2)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有些上市公司故意混淆利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

(三)企业进行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会计计量本来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但为了稳健,会计学者建议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在一定的会计期限内采用历史成本与市场价值孰低原则,于是产生了资产减值,这些交易或事项往往没有交易记录的支持,没有客观的证据,需要人为的估计。因为有估计,就必然有误差,财务人员就可以利用估计达到隐蔽舞弊的目的。

在当前的准则体系下,对会计政策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可选择空间,两个同样规模的公司,如果销售收入也相同,但是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的话,收益也是不同的。

(四)关联交易

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是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但是大额的关联方交易易于被审计人员察觉,小额的关联方交易又不能起到粉饰报表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以此来迷惑审计人员。

(五)隐瞒应披露事项

第7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 待冲基金; 医院; 会计

一、医院会计制度新变化

财政部2011年出台了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以规范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适用单位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新制度》是财政部在2009年8月和2010年7月两次《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讨论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之后形成的最终稿。2012年,全国公立医院将执行《新制度》(少数试点城市在2011年7月起试行)。

这次修订的主要变化表现为:一是增减了一些科目,如增设了“应交税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删掉了“药品进销差价”;二是完善了科目的使用方法,如对“管理费用”不再进行分摊,直接进入“本期结余”,这一点与企业会计已经接轨,既体现了科学性,也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量;三是以现金流量表取代了基金变动情况表等等。

笔者认为,《新制度》最重要的变化是增设了“待冲基金”、“累计折旧”,同时删掉了“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待冲基金”等科目的设置及一系列对财政、科教资金的处理记账方法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问题,又让财政、科教基金在医院的消耗过程一目了然。待冲基金是一个全新科目,值得实务人士学习掌握,但理论界对待冲基金的来龙去脉缺乏深入分析与说明,笔者在此方面进行一些初步尝试。

二、为何要设立待冲基金

待冲基金是指医院在使用财政补助及科教资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所形成的,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减的基金。之所以要设立待冲基金科目,与旧医院会计制度(1999年起执行,以下简称《旧制度》)的不足有关。

公立医院兼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特点,其会计制度有一定特殊性。一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例如中小学会计制度就是如此。医院《旧制度》的记账基础却是权责发生制,《新制度》也更加明确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医院有确定性的经营收支,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完整地考核经营性收支的效益。实际上,中国绝大部分医院主要是通过经营性收入来维持自身运转。

但是,公立医院也有政府补助收入和科研及教学收入与支出(以简称财科收入、财科支出)。对于这部分资金运用的有关会计处理与列报,《旧制度》存有明显缺陷。

(一)对财务信息的列报反映不全面

在《旧制度》中,财政专项资金(产)进入医院时,有两种处理通道:一是直接计入当期收入,即借记相关资产(通常是货币资产),贷记财政专项收入;二是直接以增加基金来核算,即借记相关资产,贷记相关基金(专用基金或固定基金)。这两种处理方法各有优劣,当由相关基金进入时,其用途受到管制,有利于实现资金专款专用,但却不能在年报中收支列报得到完整的描述。例如,当固定资产由外部拨入医院时,《旧制度》规定只借记增加固定资产,贷记增加固定基金。这种处理办法,没有将财政对医院的投入在年内总收支中作出完整的反应。在有财政性下拨修购基金时,也会有这种情形发生。而以收入形式进入的财科资金,虽然在收支表中会得到体现,但作为财科基金的专用性则体现得不充分。

(二)对财科收入消耗过程没有完整而清晰的反映

《旧制度》对“财科收入”的使用及消耗信息未能在会计信息中充分体现。例如,科研项目收入进入医院后,没有专门的支出项目记录相关业务活动时,对于经费的流程缺少反映与监控。

对于财政性专用资金的支出,《旧制度》虽然设立了“财政专项支出”进行核算,但也仅是对已经发生的项目进行记录,并没有将财政支出资金(特别是用财政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的消耗过程作出反应。对财政性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也与其他固定资产一样,按期提取修购基金并进入当期费用,使得无偿性的资金消耗也进入了经营性支出流中,违反了收支匹配的原则,使医院“收支结余”的信息失真。

(三)固定资产净值含混不清

以前,《旧制度》不设“累计折旧”,对固定资产仅提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此时将贷记修购基金。此外,在取得上级拨入修购资金时,也将贷记修购基金,而在固定资产购买环节还将借记修购基金,这使得修购基金的借贷两方所记录的信息混杂,很难直接用修购基金的金额来倒算固定资产净值,更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消耗过程,远不如直接设“累计折旧”来得清楚。

三、待冲基金相关科目使用流程及实质分析

待冲基金的引入使用涉及到一系列财科收入的使用流程与相关科目。待冲基金科目的使用时点主要在:一是用财科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时;二是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待冲基金核算设置“待冲财政基金”和“待冲科教项目基金”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一)在确认财科收入时的会计处理

在财科收入进入医院环节的核算,《新制度》规定与《旧制度》没有实质性变化,均是借记:货币资金,同时贷记:财科收入。细微的变动只在于:在一级科目单列教科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的二级科目做了项目收入与一般收入的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由财政直接支付的情形下,财政收入不会在单位账上形成资产,此时即使已确认收入,也无须进行会计处理。按《新制度》规定,仅当在发生支出时,同时财政项目补助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二)发生支出时的会计处理方法变化及实质分析

使用已经划入医院的财科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库存物资发生支出时,会计处理分为两个步骤两个分录。以财政补助项目为例,第一步骤是支出记录环节,这一环节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当资金由政府直接支付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二是当财政资金由医院直接支付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记录政府资金的开支过程。第二步骤为资产记录环节,借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资等科目,贷记“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科目。

在上述会计处理中,出现一笔业务双分录的情况。在《旧制度》中,双分录情形并不少见。例如,在采购固定资产时,既要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借)与固定基金(贷),同时将借记修购基金(借)与银行存款(贷)。这一处理方法实质上源于旧会计制度中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对应的理念。《新制度》中,医院使用自有资金购买固定资产时,只需要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并按财务规定提取折旧,而“固定基金”这一科目已被废止。《新制度》在此处双分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整地记录财务信息,既要能对资产的变化(固定资产、存货)作出记录,也要将财政资金的支出作完整描述。

(三)医院须配套资金购买整体资产的会计处理

在《新制度》中没详细地列举另一种业务的处理,即在购买固定资产时,政府只配套部分资金,而医院须自筹部分资金的情况。这种业务是常见的。假设固定资产价格为2万元,政府仅出1万元,医院须配套1万元。假定政府资金已经划入医院,医院在购买固定资产时,两步骤分录如下:一是借记财政补助支出1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万元,这个分录记录了财政的实际支出情况;二是借记固定资产2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万元,待冲基金1万元,这个记录了资产的实际变化情况。

(四)在无偿划入资产的会计处理

以固定资产为例,在《旧制度》下,无偿划入医院时只需要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在《新制度》下,应当:一要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二要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冲基金。特别是第一个分录,将财政对医院支出的贡献作了完整披露。

(五)在折旧与耗用资产时的会计处理

新制度一个重大改变是固定资产要提取折旧。但固定资产中属于财政资金(或者科教资金)支出的部分,其折旧不进入医院支出而是冲待冲基金。继上例,如原值两万元的固定资产须每月提两百元的折旧,则其处理方法为借记医疗支出和待冲基金各100元,贷记累计折旧200元。

(六)小结

简言之,待冲基金的贷方记财科收入使用时的金额(即购买财货时),借方记财货的消耗金额。这一规则在使用财科收入购买无形资产、存货后均适用,其处理方法与对固定资产处理方法近似。

四、待冲基金的优点

待冲基金及其相关科目的设置,既使财科收入在医院使用、消耗过程的财务信息得到完整的反映,又通过与财科支出科目的搭配使用,用双分录的形式同时反映财科支出信息与资产变动的信息,使财务信息更完整,也天才地解决了对固定资产(含财政性购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S].2011.

[2] 陈跃东.对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07(4).

第8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内涵、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内涵

建设工程是指由固定资产再生产的相关单位,通过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创造的符合原定生产目的、用途的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体系。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按照我国现行的制度规定,建设工程造价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组成。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是指对建设项目全部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前者是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中介审计组织进行的审计;后者是由建设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审查项目建设是否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各单位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按批准的概算内容执行;审查对原概算中不符合项目建设实际需要的部分而进行的修改、补充和调整的合法性与准确性;审查项目建设是否存在超概

算,对超概算应从勘察设计、建设管理、施工组织、外部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对超概算合规部分加强控制,对不合规部分依法查处,从而加强对投资规模的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依据的主要资料

有:审核过的项目概算、有关设计图纸和设备材料清单、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款支付文件、工程变更文件、工程索赔文件等。

二、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背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签订合同

招标文件是发包方在对各个欲参与投标的承包单位进行资格预审以后,让通过了资格预审的欲参与投标的承包单位对自己在本项目中的建设思路、造价、人员选派、工程进度安排进行书面陈述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0 条后段规定,有关合同的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此条规定虽是针对要约内容实质性变更的规定,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条对确定何谓“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合同的实质性内容是由要约的实质性内容决定的。根据该条的规定,有关合同的价款、履行期限和违约责任的约定都是要约的实质性内容。据此可以认定,合同中有关价款、履行期限和违约责任的约定属于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对该等内容的变更属于对合同的实质性变更无疑。在建设工程承发、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招投标文件中规定,工程款的结算方式是据实结算,但在承、发包双方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中,发包方却迫使承包方同意在结算工程款时向发包方提供优惠。这不仅严重违反了招投标的规定,破坏了建设工程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导致出现了许多豆腐渣工程,甚至滋生出一些腐败问题。

2.混淆施工图与竣工图

施工图是表示工程项目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内部布置、结构构造、内外装修、材料作法以及设备、施工等要求的图样。施工图具有图纸齐全、表达准确、要求具体的特点,是进行工程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

设计的依据,是工程项目招标的依据和工程施工的基础。竣工图是工程竣工后由承包方绘制的,并加盖承包方和工程监理方印章的图纸。可见,竣工图是特定建设工程的真实记载,应该反映建设工程的全貌。由于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三边”现象,即所谓的“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这很容易导致竣工图与施工图不一致。在此种情况下,承包方就应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在原施工图上作出变更,或者重新绘制竣工图。但在实践中,承包方不遵守竣工图绘制规程的情况较为常见。

3.现场签证不规范

现场签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由于报批需要时间,所以在施工现场由现场负责人当场审批的一个过程,本质上属于由承包人根据承包合同约定而提出的关于零星用工量、零星用机械量、设计变更或工程洽商所引致返工量、合同外新增零星工程量的确认。现场签证的要求是,所有工程量必须经现场测量后填写,到场人员必须当场在现场签证单上签字或当场在记录的原始数据上签字后补签签证单;现场签证单一式四份,发包工程部、预算部、监理单位和承包方各留一份;现场签证单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四方签字盖章完毕,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顺延一个星期,否则签证单视同无效。但在实践中,承、发包双方有时并未按照该程序操作。

三、完善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建议

1.审计工作应向项目前期深入

对工程建设的前期进行审计就是将建设工程的设计、招投标的过程以及建设工程合同的内容纳入审计范围,目的是从源头上对建设工程进行规范。这种将审计工作前移的做法本质上是将控制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端口前移。这对于确保建设工程设的科学性、招投标过程的合规性以及建设工程合同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使建设工程的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之所以

如此,是因为:(1)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设工程的造价,设计方案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将设计阶段作为审计对象能够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2)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文件是全面记载建设工程的范围、造价的计算依据和决算方式的法律文件。

2.对送审的资料严格把关

对于建设项目的结算资料,应明确其送审的程序。首先,承包方应将其分类装订成册;其次,该等结算资料应先经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待审查合格后方可报审。建设工程审计部门在审查该等结算资料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审计,在将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完毕后,应对其进行分析、核实,力图确保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决杜绝补签资料现象。此种做法既有利于促使承、发包双方更加重视资料整理的及时性和完整行,又有利于防止承、发包双方制造假证据,同时也对建设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起到监督作用,使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高度重视工程造价审计的四个环节

第一,认真审核工程量。工程量是决定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对工程量进行审核是工程造价审计的关键。审计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承包方编制的竣工结算资料进行审核;也可以借助相关软件,并结合竣工结算资料重新对工程量进行审核。同时还应对一些特殊项目实施重点审核。

第二,认真审核取费标准。对于工程造价的取费标准,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建设工程实践中,承、发包双方通常都会在相关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变动工程造价的取费标准,并反映在招投标文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法律文件中。因此,审计机关一方面要审核特定工程造价的取费标准是否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所允许的幅度内,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相关取费文件的时效性。这是因为各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会根据建筑市场的情况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取费标准进行调整,废止原先颁布的取费文件。

第三,认真审核材料价格。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建设工程实践中,材料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甲供材和乙供材、主材和辅材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的是主材的价格。建设工程的工期较长,一般在6 个月至2 年之间。在此期间,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频繁变化,尤其是诸如钢筋、水泥等主材的价格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时就应审核建筑材料的价格,特别要注重对主材价格的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既要审核材料的相关参数是否与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相一致,又要参照当地造价管理站的《工程造价信息》中所反映的材料价格,并结合招投标文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审查材料价格的合理性。

第四,认真审核工程定额套价。所谓“定额”是指从事经济活动时,对人、财、物的限定标准。工程造价定额是指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时,对人工、材料、物件的限定标准。如定员(定工时),定质(定质量)、定量(定数量)、定价(定价格)等。工程建设产品的价格是国家采取工程建设定额来确定的,该定额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承、发包双方在计算工程造价时必须严格套用。审计机关在审核定额套价时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承、发包双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进行审核;二是对承、发包双方换算定额单价进行审核;三是对承、发包双方补充定额单价进行审核。

四、结束语:

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是发挥建设项目投资效益、杜绝资源浪费的有效方法。目前,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各种建设项目纷纷上马。与此同时,建设工程造价审计领域出现的问题也日见增多。

参考文献:

第9篇:固定资产常见审计建议范文

引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关于职工薪酬的概念,列举职工薪酬在公司盈余管理中的形式,以及在与营业绩分析的关系,介绍在审计中的关注方法、

一、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其确认

(一)职工薪酬的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

1、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或劳务成本。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3)除上述(1)和(2)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确认为当期费用。

2、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按照上述1的口径处理。

3、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的核算

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费用: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二、职工薪酬在公司盈余管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利用职工薪酬的成本费用化与资本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当公司职工薪酬在公司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时,职工薪酬可能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即当公司经营业绩较差而公司在进行大规模基建时,公司可能将部分从事生产经营的职工列入工程人员之列,将其薪酬资本化,从而降低当期成本费用,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相反,当公司业绩较好而公司希望适当降低盈利时,则可能将部分从事基建职工薪酬列入生产经营人员之列,从而实现增加当期成本费用,达到适当降低盈利的目的。

(二)通过隐瞒或虚构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隐瞒或虚构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是利用职工薪酬进行盈余管理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其表现形式有在公司经营业绩较差时将部分职工的薪酬在母公司或者合并范围外关联企业列支,在公司业绩较好时将母公司或合并范围外关联企业人员职工薪酬在公司列支,以及直接隐瞒员工人数,支付其薪酬时计入借款或往来款,或者虚构职工人数,增加职工薪酬支出,对这部分职工薪酬进行账外核算等等。

(三)利用提前或延后确认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费用:即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但是实践中当公司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较大时,公司可能根据当年经营业绩情况进行盈余管理,即当公司业绩较好时则提前进行解除劳动关系给予补偿的处理,而当公司业绩较差时则退后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补偿的处理。

(四)利用特定性质职工进行盈余管理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按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可在3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为了得到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公司对“四残”人员、待业人员和公司生产人员人数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上述指标,实现盈余管理。

三、职工薪酬在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一)职工人数及其变动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公司职工人数稳定或者稳中有升是公司经营正常或者说经营业绩较好的体现;相反,若公司职工人数变动频繁,且呈减少趋势,如果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未提高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得出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的结论,至少公司经营业绩很难较以前年度有大的改善或提高,因此,关注公司职工人数及其变动可以初步了解公司经营业绩的基本情况。

(二)职工薪酬及其波动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公司职工薪酬会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物价变动以及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而适度波动,因此,公司职工单位薪酬的变动若与社会平均工资、物价水平等指标的变动趋势一致,则说明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基本正常;若公司职工单位薪酬与上述指标相反变动,而公司经营业绩却有较大增长,则公司经营业绩或者职工薪酬可能存在问题。

(三)职工薪酬及其相关费用因素分析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与职工的人员构成以及职工薪酬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上述费用的缴纳情况以及金额变动情况可以判断公司职工薪酬及其波动的合理性,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进行初步判断。

四、审计中对职工薪酬的特殊关注

根据财政部财会[2006]3号文的规定,上市公司将自2007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该准则规定了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职工薪酬的披露,首次利用准则的形式对职工薪酬进行了规范,增加了职工薪酬的披露,根据准则,企业应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以下信息: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障费,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利,及其计算依据;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其他职工薪酬。根据上述披露要求,使我们利用公司间职工薪酬的横向比较分析成为可能,根据准则的相关规定以及笔者的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审计中应从以下方面对职工薪酬作特殊关注:

(一)将对职工薪酬的审计延伸至账外

1、将从人力资源部取得的职工信息与部门、车间等职能部门职工信息进行核对

实践中审计人员主要是从公司人力资源部取得公司职工信息资料来分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计算公司工资应作纳税调整的金额,由于公司经过多年审计后,公司人力资源部很可能对提供给我们的人员信息进行过处理,因此,我们拿到的职工人数资料可能与公司实际不符,为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随机抽取部分部门或车间人员资料进行核对或者在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盘点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询问,这样可核实公司提供职工人数资料的真实性。

2、将人力资源部提供职工信息与公司缴纳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保险费等人员信息进行核对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需为职工缴纳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住房公积金等费用,以及对工资超过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职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缴纳上述费用以及税金的人员信息经过相关部门审核,真实性较高,因此,我们可将人力资源部提供职工信息资料与上述人员信息进行核对,以进一步证实公司提供职工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经过以上核对分析后,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或排除公司利用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降低或规避公司利用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造成的审计风险。

(二)实地查看与询问

对属于享有安置“四残”人员税收优惠等职工性质特殊的企业,以及存在集中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而确认的预计负债企业,或传言有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而账务上未见由此而确认的预计负债的企业,可采取深入车间、仓库、相关部门等实地查看与随机询问相关人员了解职工情况的办法进行必要的核实;同时,该办法也适用于核实公司提供职工信息准确性与真实性核实。通过实地查看与询问对公司特定性质职工的了解以降低或规避由于公司利用特定人员而进行税收盈余管理的风险,以及公司隐瞒公司职工人数或虚构职工人数、提前或延迟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等进行经营盈余管理而造成的审计风险。

(三)关注职工个人借款等拆借款以及追踪职工薪酬的支付

当公司经营业绩较差时,部分公司会利用隐瞒职工人数降低职工薪酬来增加盈利,这种情况下除通过实地查看与询问方式外,我们还可关注公司是否存在众多职工借款以及大额拆借款的情况,若有则很可能是职工薪酬的支付而未入公司成本费用;当公司经营业绩很好而职工人数大量增加时除可通过实地查看与询问方式外,还可对公司职工薪酬的支付进行跟踪检查,以确认公司职工薪酬是否真正支付到个人或者是否存在支付后又返还等情况。

(四)与同行业企业单位人工产出的比较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公司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的金额。由此我们对公司间单位人工产出比较分析成为可能。众所周知,人的力量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同行业单位人工产出应差别不大,我们将公司与同行业公司的单位产出以及其波动进行比较,进行横向分析,我们可大致了解公司经营业绩的真实性以及工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等情况。

(五)关注公司前后年度职工薪酬的波动

众所周知,在公司没有劳动效率提高、工艺改进、产品改善、工资提高或物价上涨以及经营能力的大幅度变化等情况下,公司职工薪酬应无重大波动,单位人工产出年度间也应比较均衡,因此,我们在审计中应对公司年度间职工薪酬总额以及单位人工产出进行分析,分析年度间职工薪酬总额及单位人工产出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经过以上分析,有助于我们分析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职工人数操纵利润的情况,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公司年度间薪酬总额以及单位人工产出的异常波动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其他利润操纵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