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知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高度重视确保活动有成效
为确保金融知识普及活动顺利开展,我行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普及活动的统一部署、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广泛动员,深入宣传,结合实际确保活动有声色
我行在此次推进普及金融知识活动中,以开展公众教育、服务,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强化风险意识,倡导理性消费为主旨,大力引导消费者熟练运用银行金融服务,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通过活动的开展,努力达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诚信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共青团十六大精神,深化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行动,加强国民金融知识教育,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引导和帮助农村牧区青年正确了解金融知识,掌握金融技能,提高金融素质,为农村牧区青年提供金融便利。内蒙古团委决定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宣传金融知识,积极引导农村牧区青年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科学理财,掌握信贷和投资技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团组织在提高国民金融素质、促进金融生态建设、服务青年生活、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主题
宣传金融知识,服务青年生活,建设新农村新牧区。
三、活动时间
20__年7月至12月
四、活动内容
__团委协调有关金融部门,组织金融专家和金融机构青年志愿者,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和农村牧区青年中心的宣传平台,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农村牧区广泛宣传有关金融知识,把股票、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的理财知识,小额信用贷款办理流程,以及反假币、预防非法集资、识别金融诈骗等常识,传送给农村牧区青年。
(一)举办金融知识现场咨询服务活动。
通过设置宣传板、播放宣传片、开展金融知识讲座、有奖竞答、广场文艺表演等宣传形式,为农村牧区青年提供金融知识咨询服务。__团委将协调__法学会金融证券法研究会、金融办、__公司等有关金融部门在全区巡回宣讲各种金融知识。
(二)建立金融知识服务站。
__公司与各旗县(市、区)团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金融知识服务站。通过__公司网点向公众发放《送金融知识下乡系列丛书》,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提供便民金融服务。
(三)组织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__公司组织本系统团员青年在农村牧区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并有针对性地为农村牧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支持。
五、活动推进
(一)筹备启动阶段(20__年7月)
__团委会同有关金融机构成立“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行动方案。各级团组织相应成立协调领导小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青年金融服务需求,制定行动方案并逐级上报。
(二)全面实施阶段(20__年8月至11月)
各级团组织和有关金融机构按照行动方案,全面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三)总结阶段(20__年12月)
各级团组织和有关金融机构对本地区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查找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评选“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送金融知识下乡”精品行动、优秀单位和个人,树立先进典型,总结经验。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工作指导,积极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吸收有关金融机构分管领导担任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加强沟通合作,构建宣传平台,努力形成分工负责、相互支持、注重实效的工作格局。
关键词:国际金融;辩论式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23-02
国际金融在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中属于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该课程涵盖的内容知识点较为复杂,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较强,不同知识点之间可以通过某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辩论式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不仅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班级气氛,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一、辩论式教学方法的概述
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水平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高校的教学质量也被逐渐提上日程。加强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也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纵观现如今的教学来看,辩论式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围绕教学要求和指标,设置合理的辩题,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分析、沟通、交流,深入探讨辩题隐含的深层含义。如此一来,通过展开相关的辩论,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辩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为了更好地在辩论中崭露头角,观点鲜明,学生也会提前准备好辩题,充分搜集各方面资料,从而为自己的辩论做好准备。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现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更好的氛围。课前学生会主动搜集各方面资料,也相当于是课前预习,主动摘抄一些有用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参与辩论,积极思考,应答对方问题和提出问题,为自己所在一方赢得胜利而付出努力;课后,针对课堂上的辩论,学生可以从中总结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和观点,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实时性强,内容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这门课程讲解的知识点与国际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国际金融市场处在现如今的状况中,跌宕起伏,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最近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问题,美国政府因为债务超限,政府停摆,令政府的颜面大失。面对这种现状,人们不禁会疑问,美元是否应该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人民币是否可以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充当世界储备货币?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引发的[1]。随着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逐渐引发出来。加强对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融入对国际金融的新变化、新动向,理解、借鉴、吸收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化知识点的讲解。例如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由此形成了蝴蝶效应,以希腊、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所弥补。这些问题的引发和对策的提出,都可以作为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国际金融的时时动态。
(二)实践性较强,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国际金融涵盖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综合性较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深入掌握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更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的案例中[2]。例如外汇交易的实践操作、外汇汇率的计算、两地套汇、间接套汇、金融期货、期权计算等等,这些都是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在管理风险方面,外汇风险进出口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编制和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流动的具体方向。通过亲自动手计算,掌握汇率的变换,从而更好地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满足具体需求。国际金融课程的知识点与国际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学生要想到金融市场发展,必须充分掌握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的内容。
三、辩论式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在教学思路设计方面的应用
辩论式教学法的整体思路是:教师设置辩题―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辩论―点评总结。整个辩论的过程大概都是按照这个流程来进行的,虽然流程比较简单,但是整个流程下来,耗费的时间较长,通过参与整个辩论,学生获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推广辩论式教学,让学生深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辩题。辩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汇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设计辩题――“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人民币升值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辩论课开始之前,学生会通过图书、网络、向人请教等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辩论的过程中采取分组辩论的形式,其他学生和教师作为观众,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及时地给予相应的点评[3]。学生可以通过辩论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辩论结束之后的点评和总结也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客观公正的总结,学生才能进一步了解他人的看法,从而与自己的看法相结合,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
(二)在教学安排中的应用分析
国际金融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学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多。为了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课堂辩题,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虽然辩论赛有很多的规则,辩论赛的进行也完全是参照整个流程来进行的。但是在课堂上采取辩论赛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规则当然也可以随机修改[4]。一般的辩论赛都是正反双方组成,双方各四人。但是在班级中开展辩论,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双方的参与人数。例如在50人的班级中,可以选择10个人为一组,共同组成一个辩论队伍。5人为正方,5人为反方。1人是一辩,负责陈述观点,1人是四辩,主要的职责是总结陈词,攻辩阶段和自由辩阶段分为二合一,统称为自由辩。在自由辩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事先将辩题告诉参与辩题的学生,学生大概会有几天的准备时间。教学过程中的辩论式教学是部分参照正式的辩论赛的规则,但是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既不失辩论的主体,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进来。
例如在学习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重点讨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优劣。在不同的背景下,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各有优势,但是要根据现如今的发展状况,综合评价这两种汇率制度。这个辩题可以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例如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内经济状况与国际经济状况的联系、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等等知识点。首先,在正式开展辩论之前,教师遵从学生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辩题的正方和反方。然后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两组,人数分配不均的再进行适当的调整[5]。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分工,确定搜集的具体资料的方向。明确辩论的方向,是围绕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这个辩题进行说明。在固定汇率这个组中,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面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演变方面的资料,通过这种合理分工,多方面收集资料,并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层层递进,从而更好地深入到课题中。在浮动汇率制度的组别中,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国际收支的调节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与资本流动、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的发展资料。每个组中分配好整理资料的人,将搜集的资料按照有序的规则进行整理,这样在辩论的时候就可以有序的进行。虽然辩论的过程往往都是很激烈的,而且对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比较强,面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需要随机应变,即刻想出应对的方案。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的机会,不仅可以加深课堂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发散其思维,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越发引人关注。辩论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沟通、思辨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课程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加强辩论式教学方法的引用,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国际金融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赵虎林.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2]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3]涂亦楠.论国际金融软法及其硬化――以国际信贷法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充分发挥各级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反假货币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假币识别能力、假币防范意识和共同抵制假币犯罪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反假货币氛围,达到进一步净化全县人民币流通环境、让人民群众放心用钱的目标。
二、宣传内容
(一)人民币基本常识;
(二)第五套人民币的基本防伪特征;
(三)爱护人民币知识。
三、宣传形式
2013年我县反假货币宣传活动将改变以往以集中宣传为主的宣传形式,采取一系列更贴近群众、更常态化的宣传方式,并重点向农村倾斜。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和自身实际,在积极参与2013年反假货币宣传月和反假币乡村助学行专项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形式新颖、效果突出、费用合理的反假货币宣传形式,努力提升反假货币宣传实效。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
1、8月下旬,制定县2013年反假货币宣传活动方案。
2、8月底,召开反假货币工作联络员会议,具体落实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各项工作措施。
3、8月底,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1、9月1日起,全县每个支行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门前电子显示屏上播放反假货币宣传口号或悬挂宣传横幅。在营业大厅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资料。有条件的网点应通过视屏播放反假货币知识宣传片。
2、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县各金融机构自行选择县城一家中小学校开展反假币助学活动。要求各单位进入所选择的中小学校,为学生传讲反假货币知识,发放印有反假货币常识的学习用具和配有卡通插图的人民币知识手册,发动接受培训的学生向家人和邻居传授学到的反假货币知识。
3、宣传月期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银行、银座村镇银行,必须组织一次以上的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主要负责农村地区的反假货币宣传活动,每个单位必须组织2次以上的农村宣传活动。应选择节假日、赶集日等群众集中上街的机会,到大的中心乡镇设置宣传点进行反假货币宣传、咨询活动。
各相关金融机构应在进行宣传活动前将组织宣传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联系人、联系电话报当地人行。
4、宣传月期间,应充分发挥现有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工作站点功能,切合实际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反假货币宣传,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反假货币技能,增强假币防范能力。
(三)评价总结阶段
10月上旬,各单位对2013年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活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认真总结,并于10月15日前,将总结材料和开展宣传活动的照片报送到人行县支行营业室温显凡处。
10月20日前,县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宣传月活动进行总结,并向市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活动总结材料。
五、工作要求
(一)突出重点,兼顾日常。2013年反假货币宣传月的宣传要继续坚持“城市不放松,重点在农村”的宣传原则,突出对农村的反假货币宣传;要继续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方针,在抓好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的同时,所有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均应在其营业网点建立《货币信息公示栏》,提供宣传资料,强化反假货币的日常宣传;要继续坚持“与兑零兑残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活动的同时,基层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兑零兑残服务,并将兑零兑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提高流通中人民币尤其是小面额人民币整洁度。
在《金融会计》课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是为了培养和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已经结束的金融经济事件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金融会计》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主导因素。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应该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学生阅读具体的金融公司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中学到知识、锻炼才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具体的会计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会计操作背后隐含的东西,使学生能够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总结相应的会计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布置任务,引导学习积极主动学习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金融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中去。要求学生真正从一名金融企业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进行金融会计理论讲授。《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把学生发言和表现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金融会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其提高会计处理能力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要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对金融企业实际的会计案例分析,和会计处理,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能锻炼自己的思想,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会计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运用会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金融企业会计问题的能力等。(四)《金融会计》案例教学立体透视案例,体现因材施教《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金融企业会计处理的能力,培养的学生要符合广州工商学院的办学宗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培养的不是金融专业的“知识分子”,但必须是“能力分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工商学院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优势,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使学生具有在进入金融企业后立即就能动手处理会计业务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会计》课程中的优势
加强师生间课堂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动向,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课堂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效的课堂交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疑问中追索、在质疑和探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掌握知识要点,并使新知识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效的课堂交流能帮助学生不断进行思维训练,养成积极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 一个金融学课堂交流的例子
在金融学、商业银行管理学或其他金融类课程中,“我国贷款定价的方式”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每次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以课堂交流为主,虽然具体的进展过程稍有区别,但效果很好。下面以该部分内容的授课为例来分享师生课堂交流的经验和体会。
这部分内容主要探讨我国现阶段特殊的贷款定价方式,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核心是贷款利率的确定。授课内容涉及到利率这一金融学核心概念,并具有中国特色,能很好地反映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历程。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利率的作用、基准利率及其确定、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以这部分内容为依托可以延伸到贷款利率差异化、高利贷、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这部分内容广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灵活度高、掌控难度大。除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之外,教学目的更体现在理论的运用方面,体现在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和把握方面。通过对相关实践和具体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银行体系结构,更好地理解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机制;理论联系实际,从金融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念出发分析实践中的具体事件,锻炼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课堂交流过程分析
我们把本节课的流程设计为,首先提供简单明了的讨论框架,然后通过不断引人实践问题,反复提问,相互质询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我国贷款利率确定的特殊性,并领会金融核心理论和基本理念的强大解释力。下面把具体的课堂交流过程细分为七个环节,这种细分仅具有参考作用,实际的课堂交流需要根据内容、时间、学生学习状态等具体情况灵活借鉴。
1 简单介绍总体框架,使学生心中有底
我们首先把主要内容列了出来,并做简要解释,本次课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一是官定利率和自由利率及其比较;二是官定利率的浮动区间。官定利率和自由利率同时存在反映了我国现实中存在的利率双轨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践问题,值得从理论上去分析。官定利率的浮动区间政策不断调整,是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重要标志,是对我国金融经济改革进程的反映。要理解分析我国金融问题,大的金融发展环境是必须了解的。
2 做足知识铺垫,引入核心概念和核心思想,为学生思考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概念辨析、事例分析等方式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并交代主要的实践背景。在具体授课中我们强调了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在金融学和金融分析中的核心地位,使学生明白这是分析金融问题的一个最基本出发点。我们比较了基准利率、市场利率这些标准的金融学概念和我国现阶段官定利率、自由利率之问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金融问题的特殊性。我们还通过回顾我国银行利率浮动区间政策的出台和变动历史,使学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改革有大致的认识。这些理论和实践知识是本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思考奠定了基础。
3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辨析理论要点或提出实践问题来打开学生思维之门
引入实践中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解释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我们在分析自由利率概念时,自然引入了民间借贷和高利贷问题,介绍了我国政府的基本政策和一些改革措施后,列举了近些年一系列的相关案例,通过反问来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我们在介绍利率浮动区间时,提供了政策出台后大型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同反应,引导学生反思我国特定的银行体系和金融体制对金融活动的决定作用。
4 基于实践问题层层推进,并适度变换交流方式,引导学生相互椿讨,碰撞出思维火花
基于实践提出问题后,我们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相互矛盾和对立的观点。需要说明的是,在提问过程中老师并不做评论,只是顺势介绍一些实践进展情况,或更进一步提出问题,或只是稍微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既不妨碍学生思考,又有助于引导学生提炼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充分领会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原来我国的金融问题是如此有意思,金融实践的发展是如此合理。
5 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反复思索,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中心结论
虽然每一部分均提供了各自的背景资料,并提出不同的问题,然而,所有部分、所有问题在事后看来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展开,从我国特殊的金融双轨制这一基本背景出发,就可以合理解释官定利率和基准利率的区别、自由利率和高利贷问题、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行为差异、民间借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事后看来,虽然每一部分都不重复,但学生的思维的确是在按照一定的思路不断反复着,首先需要回答具体问题,然后剖析具体问题背后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决定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共性。在这种课堂交流启迪下,学生只需具备基本的经济金融思维,从基本的金融经济原理出发就可以理解、分析我国金融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6 总结整理并提供进一步的支持佐证,巩固学生思维成果
在学生从我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出发理解了我国特殊的利率定价问题后,归纳性思维基本上宣告完成,这是艰难的一步,其中充满了发散性,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下一步就是总结整理和进一步论证了,属于演绎思维。演绎思维能进一步巩固学生思维成果,体现核心思想的强大解释力,并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对上一阶段学生的发言做了总结和肯定,让学生有一种心领神会的体验。在总结补充过程中,我们还穿插介绍了分析金融问题的一些基本视角和基本方法。
7 适当引入更深层次问题,供学生课下继续思考和探索
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层出不穷,而且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得到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学生分析金融问题,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推理过程。学生应该通过反复思考,反复训练,能基于特定的视角和前提,符合逻辑地推出与假定、条件相一致的结论,并且推理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跳跃、断层或错误。我们在确认学生理解了本节的核心思想后,更进一步地提供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关系等方面的一些资料,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
三 一些注意事项及经验总结
在整个课堂交流中,我们对内容、方式、进程都有精准的把握,然而却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们感到思维自由、交流自然,丝毫没有被掌控的感觉。诚然,这与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有关,与老师有热情、喜好和学生真诚交流有关,更重要的是需要课前有充分准备。有效的课堂交流需要教师在如下几方面做好准备,下大功夫。
1 课前要下足功夫,详实的资料要比空洞的实例介绍更有说服力
与基础性的、常规性的内容不同,每门课程都有其核心概念和基本理念,这些内容理解起来简单,但应用起来很难,学习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是其专业素养高低的标志。这些中心理论需要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反复思索、不断质问中来体会,特别适合以课堂交流、课堂讨论为主的授课方式。对于这些重点课堂,教师应该在课前下足功夫。为了这堂讨论课,我们不但准备了教案、讨论大纲等常规性资料,而且通过剪报、政府文件、网页打印、图片、观点摘录等多种方式准备讨论材料,在讨论过程中适时把这些看得见的论据拿出来,使学生感受到了其可信性。
2 要有全局把控能力,恰当地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把控方式
课堂交流被限定在了有限的时间之内,而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明显差异,相关的、不相关的论点会不时地冒出来,教师一定要有全局把控能力。我们主要是通过适时引入案例资料来更新议题、把控课堂讨论的。我们顺着学生的发言引入资料,既让学生讨论得以继续,又自然而然地更新了讨论议题。在具体的议题讨论过程中,我们采用的主要是提问这种方法,但提问的视角、方式会根据学生的反应而调整。
3 交流方式要多样化,尽可能随和自然
课堂交流要根据议题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并根据学生思维的具体情况而不时变换。有些根本性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就应该让较多的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问,或鼓励学生讨论来进行,这类问题往往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有些具体的知识和争论的论据资料,可以让学生现场从网上查询获知,或者由老师直接告知也可以。有效的课堂交流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课堂讨论是随和的、自然的。我们在改变讨论话题、进一步推出实践问题时总是和大多数或某些学生的思维相呼应,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并不是在推动讨论向下一阶段进行,而是在提供资料解释学生的疑问,好像是学生们自己在推动着讨论和交流不断进行。
关键词:金融学; 案例教学; 中航油事件
一 、金融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金融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金融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金融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研究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2】。
金融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求,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种类型的金融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和提出建议。
1.金融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克服金融学课程中理论知识过于抽象的缺点。在金融学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过于宏观化和抽象化,学生不易理解。例如,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货币政策的实施、利率与货币供求的关系等理论知识错综复杂,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学案例,学生很难从直观上把握理论的本质,不易在短时间内掌握。
2.金融案例教学体现了金融学课程实践性的特点。金融学课程体系中,有很多实务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日常实践工作的总结。比如证券投资学中客户账户的开设、IPO、期货交易流程等等,都具有实务性的特征。如果教师仅仅依据课本照本宣科,不仅讲地繁琐,不得要领,学生也听的无趣。如果采用金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实务操作的基本流程,教师授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金融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向实际的思维方式。金融学课程体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面向实际,应用型的人才。学生需要的金融知识绝对不是简单的堆积相加,而是前后连贯,系统的掌握。金融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的培养的面向实践的思维方式,善于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 现有金融案例教学的缺点和不足
现有的金融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由于金融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金融案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1.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系统性金融思维体系。
现有的金融案例教学强调的是对金融基本原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掌握,看重的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前后系统掌握,缺乏培养系统分析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2004年10月的"中航油"事件是金融学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个案例。在运用这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把整个事件的处理过于简化,而仅仅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的期权期货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这虽然能使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得以体现,期权期货知识得以掌握,但同时也会使学生在思考整个事件时候,思维过于简单,不利于以后处理实际问题。实际上,如果对中航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将很多前后知识连贯起来,为后续的理论学习埋下铺垫。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主动性。
在案例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教学安排以及授课教师准备不足,金融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案例讨论往往被忽略。没有了充分的案例讨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就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案例教学也相应的变成了教师的举例和讲解,失去案例教学的意义。在准备金融案例教学中,事前的案例准备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准备相关材料,也需要学生在课前对相关案例的背景材料进行搜集,进行课前的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中,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课前准备,相关背景又很复杂,学生很难在课堂进行充分讨论,最终案例讨论变成教师的课堂讲授。
3.金融案例教材介绍背景材料粗糙,不适应金融案例教学的开展。
从已出版的案例教材的现实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案例的通过报刊和互联网收集,修改而成的。在这些案例介绍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评析的材料过多,导致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已经先入为主的接受了评论者的观点,很难再充分讨论。另外在案例介绍中,相关背景介绍过于简单,教学中使用的时候很难从简单的介绍中,挖掘有讨论意义的论题。例如某案例教材对中航油事件的介绍,只按照时间顺序对事件过程做了介绍,缺乏相应的背景分析,利用这些资料,学生很难讨论出有价值的结论。在缺乏合适案例教材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需要花费更多地精力和时间进行课前收集和整理,这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率。
三 、金融案例教学的改进与重构-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充分发挥金融案例教学的优势,克服金融案例教学的不足是金融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分析,重构了金融案例教学过程,下图展示了金融案例教学流程。
1.案例实施前的教学准备。
该阶段包含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主要选择较好的案例,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依据背景材料提出几个主要讨论的问题。以中航油事件为例,需要学生回去搜集的整理的问题包括:中航油在此次事件中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亏损?中航油内部控制为什么会形同虚设?如此巨额亏损之下,中航油的命运如何?在此次事件中,是否有国际炒家操纵市场价格、逼空中航油?在教师和学生完成了上述准备之后,对中航油事件的整体背景就有了一个系统的把握。
2.案例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步骤:
(1)学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之前,是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做铺垫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如果相关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学生在分析时不能很好抓住案例本质,分析过程和结果不得要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教师在案例分析之前做基本的介绍,介绍的时候要简明扼要,为案例分析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在中航油事件中,需要学生掌握好的基础理论知识:期权的种类、盈亏分析、交易流程,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
(2)案例 讨论是金融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思考、广开思路、积极提问,不断提出新的设想。首先使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按照所列问题大胆发言,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做总结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和捕捉发言中的"闪光点"。在讨论中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中立,综合考虑正反两面的观点,让不同的观点在学生中得到充分的讨论,摆脱标准答案的枷锁。
在中航油的案例讨论中,学生往往的争论此时往往集中于问题:此次中航油巨亏原因是什么?按其轻重进行排序:是对形势的判断错误,还是内部控制的失效,国际炒家的操纵,金融衍生品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学生对上述原因的主次排序存在较大的争论,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个争论加深了学生对中航油事件的认识。另外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作为中航油控股股东,国企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是否应该出资,还是听任其破产清算?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连贯了前后所学的知识,加强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3)做好案例分析的综合整理工作。在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次案例讨论内容作一个总结,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定学生成绩。金融案例分析讨论是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在讨论中的个人见解很多,争论也比较多,教师需要做个客观的综述和评判。同时对讨论的金融案例进行整理:各种背景资料,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分析结果,中航油事件发展脉络的整理分析如图2所示。这些材料不断归入金融案例教学的教案里,在每轮教学中讲义不断得到补充和提高。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影音资料的使用要恰到好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设备的更新,影音资料越来越广泛的被用于教学。在金融案例教学中,影音资料的恰当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案例的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但影响资料也不宜过多,过多使用,不但占用了过多教学时间,使的本来是案例讨论的时间变成了观看影音资料的时间,不利于案例教学的充分讨论和开展。
(2)注意背景材料和评述性材料比例。背景材料是金融案例教学的基础,只有拥有充分可靠的背景材料,案例分析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通过背景材料的收集和解读,案例分析已经开始了。在收集材料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评析性的材料,这些评析性材料都是专家学者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所得个人见解。恰当的评析性材料可以为学生的分析,提供一些分析的角度和方法。如果评析性材料过多,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只能人云亦云,无法得到自己的独到见解。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熟练掌握是分析中航油事件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期权交易的实务,相关专业术语,如"爆仓"、"逼仓"、"挪盘"向学生进行讲解。
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制度,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金融课程案例编写及教学方面有所作为,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丰富教学人员的实践经验,充实案例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金融学 应用
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更加复杂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必须加以创新。《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中应当突出传授理论、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个重点。笔者认为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同时满足现代金融市场对人才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需求。
金融学这个学科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因此,如果只是凭借一本教材按部就班进行理论教学,脱离现实性的案例研究,可以说,对金融学的学习,就只能是不得要领,似是而非,难以掌握其精髓。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憾,从而提升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金融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1.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使学生成为主角,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案例教学法还大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又逼真的现实情景,这对于缺乏金融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实际出发,从个案中归纳分析出一般结论,而并不只是书本上纯理论的堆砌,并且能够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众多案例,都来源于复杂的金融实践,通过对现实市场过去发生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启发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案例教学是形成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组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案例讨论小组,根据教学班级的规模,每组可由4~8人组成。对案例的讨论,往往不会形成唯一的答案,因此讨论后还需要针对要点问题的不同观点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争论。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成了主角,通过小组讨论的沟通形式参与案例分析的各个环节,教师只是通过适时引导、简单评论和沟通方式来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分析,这既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本人也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收集、整理及时、生动的案例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讲好金融学课,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占有、熟悉和理解案例的基础上,否则,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生动的案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金融业务操作,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和理论研究的前沿。而关注金融理论前沿不仅使教师对案例有更深的认识,也是开展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积累。另一方面,在进行科研工作中的部分实践内容也可编写成案例用于教学,从而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可见,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科研水平。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为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组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
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而必须对其高度重视。具体来说,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明确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准备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设计时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内容的比例,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3)精选案例。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合适的典型案例,教师必须搜集、选择、整理教学案例,并使之适应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选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实践中的金融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性。即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笔者讲解资产证券化时,选取了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学生对案例本来就有所耳闻,有话要说,课堂讨论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很高。
第二,针对性。针对学生现有的金融专业知识、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案例设计。同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信心。实践中的金融案例往往比较复杂,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分析起来往往难度较大。对此,笔者认为,可对现实案例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改编,使之能够符合学生能力范围。
第三,适当性。案例教学并非案例越多越好,盲目堆积、滥用案例于事无补。所选用的案例应与所讲授的知识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案例即使社会影响很大,也不宜选用;所选案例还要难易适中,案例太难,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太容易,则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应尽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案例,如国内新近出现的热点问题,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4)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自己必须先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也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并进行总结。
(5)制作案例课件。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如果仅是单纯地依靠教师口述有关案件事实,则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又显得不够直观生动,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克服这一不足。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录像等视听资料的运用,能够将案例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制作案例课件应成为课前案例准备的一项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搜集有关视听资料,如电视台有关财经栏目所播放的一些典型案例,以提高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的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样做有助于展开案例讨论以及课后评分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自由结合。其次,教师可以把要讨论的案例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先熟悉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自主思考和分析,并形成自己或小组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从而有效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如果缺少这样的环节,案例教学的互动性就差,那么课堂案例讨论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3.课堂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于具体的课堂实施环节。《金融学》课程若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灵活应用。
在课堂教学的初期,应主要以一些简短、典型的案例为主,采用教师讲解、举例、分析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刚刚接触到的金融概念、金融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可以通过对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引出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一般来说,这种案例的课堂教学组织比较简单。到了课堂教学的中后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此时就可引入复杂的、综合性案例。一般而言,可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案例法:教师介绍案情并提出讨论问题――确定讨论形式――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进行小结或讲评。例如可以结合我国目前的物价及经济现象,分析判断是否属于通货膨胀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国家应采取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现实评价政策效果,进而提出自己的建议。这种案例的课堂教学相对复杂,笔者认为,这里需要特别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精心组织课堂讨论。作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教师要注意:(1)尽量营造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成为案例讨论课的主角。尽量做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发言的代表性。可采取个人发言、小组讨论以及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即使认为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也不必在讨论阶段急于反驳。(2)倾听学生发言,时刻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不要过早表明自己的观点,以避免约束学生的思维空间。当讨论陷入僵局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避免出现“冷场”的情况。(3)讨论时应紧紧扣住案例展开,要保证课堂讨论的秩序和效率,不要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浪费时间。
其次,认真进行案例小结。课堂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有必要进行小结。一要总结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二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恰当与否、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当与否、表达清晰完整与否等。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课后整理阶段
在每次案例分析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课后整理。对于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完善。教师不仅要不断收集案例,而且要及时的修改、补充,形成案例集或案例库等教学资料,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参考。
三、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好处不少,但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必须紧扣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难点、重点。应当强调的是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目的是为了阐释理论、讲清问题,因此必须与理论教学相配合。切不可把案例教学当成讲故事,凡是与案例有关的人和事都讲,这样,学生常常听完了,也就忘了。金融学课程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内容相当多,如果处处举例,不仅浪费教师精力和教学时间,而且会淹没重点,忽略难点。
2. 教师上课前对案例应有一定的研究和思考,切不可“为案例而案例”。只是把案例提供给学生,教师自己都没有认真研究过,交给学生议论一番,不评价,不总结,当然没有理论深度,也不可能出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
3. 案例教学中反对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手段。利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要善于提问,不要先下结论,让学生自己思考,留下悬念和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判定,甚至提问讨论,以获得正确的结论。
4.教师应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状况。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教师大都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缺少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了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应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或多或少的实际感受。通过深入实践,与金融界的人士加强交流,或者直接聘请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来共同进行案例教学工作,都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缺乏实践而导致的纸上谈兵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第3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期
[2]张丽梅. 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3期
[3]王青梅 赵 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200-02
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目前在全国各个财经类和非财经类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之一。由于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熟练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而且也与现实的前沿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要学好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本身没有掌握好西方经济学原理、数学等基础课程;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教学理念、方法等滞后的问题。
1 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科学。从《国际金融》的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看,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综合性、关联性强。
从《国际金融》的内容看,该课程同许多课程有着紧密地联系:一是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例如,国民收入账户的推导、新剑桥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国际收支理论、乘数理论和吸收分析法、汇率形成机制中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等理论都必须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作为基础。二是货币金融学中的系列理论。例如,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应理论、利率理论等方面。三是其他一些学科。例如,要用到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还要涉及到一些初级的高等数学知识等等。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具备较好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内容体系庞大、复杂。
从知识结构上看,《国际金融》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有关国际收支方面的问题。例如,国民收入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账户及其编制;国际收支口径及探求改善国际收支的各种理论等。二是汇率问题。它主要阐述汇率的相关概念、汇率政策的概念及汇率形成机制、外汇管制的概念、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及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等内容。三是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四是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问题。五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危机等方面的问题。上述研究内容使得《国际金融》的研究和教学口径宽广,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3)内容更新速度快。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金融海啸、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新变化、WTO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问题、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和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升值压力等热点和核心问题。
上述《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基础理论的讲述、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等,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学习国际金融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重视教师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由于《国际金融》课程理论性、专业性、时代性较强,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自以为很认真听课了,但真正学到的知识还是很贫乏或理论与现实无法衔接,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成绩均下降等困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引起的,对自己希望看到或喜欢看的就有兴趣并能较好地理解和记忆。为了培养21世纪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适应金融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不仅需要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方面的创新,而且还需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增加知识的传授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主要重视开发和引导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2)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的经济交流和资金往来越来越密切,客观上要求传统的《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以及模式也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体现金融发展与运作的基本规律,更能及时吸收并充分反映现代金融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成果,而且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将前沿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内容得到优化,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突出实践教学。
国际金融业务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教育的实践性品格。然而,从目前国内《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普遍存在着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钩现象。为了使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时展的需要,《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国际金融基本理论、金融应用科学与金融业务技术相结合,重视开发性应用理论和实务技能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时数,不仅校内建立实验室,而且还需要建设如银行、证券交易所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同时,在能力培养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3 向“启发式”教学方法转变
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多年来教学实践证明,大学教育必须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向启发式教学迅速转变。
(1)增加互动教学环节。
《国际金融》是一门结构完善、逻辑严密、研究方法独特的课程,任课教师可以将讨论、对答、辩论、写论文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相互争辩和交流中,增添知识,锻炼能力。几乎所有国际金融教科书中,都有两章分别论及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货币体系,涉及许多历史资料及发展的渊源,如果由教师讲学生听,常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重点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近几年来,国内大学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其中固然有很多供求方面的因素,但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很多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内容安排等不符合企业的要求所致。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市场需要之间的脱钩已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鉴于国际金融中的很多理论与现实中问题的紧密联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空洞地说教或者照本宣科,而要善于向学生提问,刺激学生思考,有意识地在课前准备生动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课堂讨论,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正面的评价,多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增加,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检验,而且还锻炼了随时应变不同问题和环境的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国际金融》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具体可包括:
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案例的介绍、讨论、分析、讲评、总结,使学生身临其位、身临其境地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国际金融课程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案例,具有来源广泛、题材多样和时效性强等特征,如在讲解“外汇和汇率”一章时,便可加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案例,谈谈金融危机引起的亚洲各国汇率变动及汇率变动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在讲解“衍生金融工具”一章时,可加入巴林银行事件的案例等等。
由于案例教学本身的特点,选择案例应有遵循具体的原则:首先,案例选题一般是以往的事件。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从以往的事件中获得启示,避免重蹈覆辙。所选事件早已尘埃落定,选题的结论也已经确定,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件的再展示,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其次,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事件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案例本身应具有可探讨的价值。最后,案例教学应保持其生动性。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和教育学生,变教条为鲜活。
②课堂讨论。这是掌握课程重点难点问题,加深对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的有效方法。通过讨论,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从中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以便今后实行针对性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讨论教学使封闭型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国际金融课程讨论教学前,教师应认真做好动员工作,拟定讨论题目时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并且在事前做好讨论的组织工作,指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中及时给予引导,最后,在讨论完毕后,做好讲评与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