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一对一数学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对一数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对一数学教育

第1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初中的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式教学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当前知识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迅速,导致现代人掌握的知识不可能从一条路径中摄取。所以,只有学会学习,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而参与式教学就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在参与式教学的学习坏境中,通过民主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积极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和讨论,在互相帮助中取得知识,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己。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显然,参与式教学是真正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探索能力,促进了创新精神,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参与式教学能活跃学习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

学生对数学学科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有兴趣决定着他们学习效率的高低。根据一些相关的报告分析,中学生数学学习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数学教学过程的枯燥无味导致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教师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能带动班级的学习气氛,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参与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初中生的自尊心与表现欲得到满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由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我学”转向学生“我要学”,给课堂创造一个活跃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

三、参与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交往能力

目前我国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历,导致他们不懂得如何交流和分享。长辈的宠爱导致他们只顾自己、不合群,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惯,人际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差。所以,提升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的重要。而参与式教学为学生设立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为学生设计问题,创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这些数学活动中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交流、合作,渐渐提升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参与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部过程,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从而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其探索能力。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学生在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在对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探索。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是要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还得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和生活能力。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探讨,学生在参与式的学习中遇到程度不同的难题时,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参与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数感

第2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管理教育 艺术 学员队

队长作为一个学员队的直接管理者,是一个学员队的灵魂,学员队工作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员队工作既有章可循,又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只有敬业精神,而缺乏学员队的教育管理艺术,那不算是一个优秀的学员队干部。尤其在地方生学员队,面对的是思想品德和认知能力都千差万别的群体。

因此,要建设好一个学员队,除了平时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外,更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管理艺术。

学员队的管理首先要有规矩,有系统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学员队作为一个集体存在并发挥它的作用;其次要保证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性,有科学的系统才能保证每个程序的安全进行,使管理达到一个优化的效果。而这里我们提到的管理教育艺术则能起到给整个系统的管理程序润色的作用,是科学性延伸的体现,如果运用得当则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理解管理教育艺术的含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方生学员队管理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措施及目的。管理教育是依据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条令条例,结合部队日常战备、训练、工作、学习、生活及勤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军校适应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员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挥自身潜力;维护正规秩序,培养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其次我们来了解艺术的概念,艺术的主要形式有才能、才艺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指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其主要内涵包括情感上的感召力以及思维上的预测力和创造力。军队管理教育表明的是管理教育的基本工作属性和工作方式,而把艺术融入其中,则使得军队管理教育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为的是更快、更好地达到以上目的。它是军队管理者为实现管理教育目标、达到最佳效果,运用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和经验等,实施有效管理教育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灵活性、创造性的管理教育技巧和技能,它是一门运用军队管理科学原理服务于军队管理教育实践的创新性科学。军队管理教育艺术纷繁复杂,作为一个刚上任不久的新干部,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管理、反思,现总结出以下几点管理教育的艺术形式:

一 以身作则,主持大局的艺术

每位新上任的管理者都想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想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干出工作业绩,让领导认可,让部下信赖,这就要求我们烧好头“三把火”。

1.精心准备,熟悉情况

要烧好头“三把火”仅仅靠干劲和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但要求我们认真、细心地办好每件事,而且要求我们通过看、听、问等多种方式向老干部学习,摸清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人员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2.带头模范,建立权威

尤其是在广大新学员面前,要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中包括训练场上的训练内容和平时的言谈举止。形象的树立不仅仅是一个榜样和模范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立一个权威的问题。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确处理好权利和责任的问题,不仅要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更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本着对广大学员负责的精神,给学员留下敢做敢当的形象。平时做到赏罚分明,对待下属一视同仁,从而给学员一个公道正派的形象。

二 谈心交心,善于沟通的艺术

谈心交心,对于加强军队管理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谈心交心,就是通过相互之间的深入交谈,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是心灵的互相启发和平等对话。它能够改变交谈双方的态度和观点,使得对方依据预定意图去采取行动。要做好谈心交心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广大学员的性格、气质、素养、背景和经历千差万别,因此在谈心工作展开之前必须对学员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尊重学员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2.言谈慎微,循序渐进

在进行谈心工作时,必须要有耐心,这其中包括耐心地讲完要说明的问题和耐心地听完学员的解释,在听学员解释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地听、有感情地听。

3.换位思考,保守秘密

由于队干部和学员的阅历、知识水平以及所处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定势,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会有一定的认知倾向。因此,换位思考,即相互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与学员进行个别谈话时,常常会遇到涉及学员个人隐私和其他人的隐私问题,也会涉及到学员家庭的隐私问题。对这些隐私和学员不愿公开的问题,作为队干部要为学员保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员的信任,才能使学员拥有安全感,消除顾虑,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三 赏识表扬,引导批评的艺术

1.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批评和表扬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但目的是一致的,都应该是弘扬正气、树立新风,促进学员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批评和表扬能否令人信服、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是一个“理”字。只要肯定或者否定的“理”是充分的,大家认同了,批评或者表扬才会有效。

2.坦诚相待,循循善诱

批评是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它既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又是进行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在对学员进行批评教育时首先应摆正自己的态度,做到对事不对人,从关心学员的角度出发,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意见,表现出批评的善意。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学会循循善诱,通过各种方法,含蓄而巧妙地使学员注意自己的错误。

3.实事求是,适时表扬

表扬是用语言、文字公开表示赞美或夸奖的一种基本形式。表扬的对象一定要有使人信服的理由,要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说服力。表扬切忌讲空话、套话,不切实际的表扬不但学员不买账,而且会损坏被表扬者的声誉。适时的表扬对激励学员的奋发进取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扬不仅要讲好在哪里,而且要注重讲为什么好,做到有事有理,事理结合,这样才能使表扬有深度,富有刺激性。

总之,军校地方生的管理教育与军校生有一定的不同,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发展前景采取相对适合的管理方法,现总结出以上几点管理教育技巧,仅供大家参考,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刘保成、李文山主编.军队管理教育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张爱华、方宁主编.军队基层管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

第3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人格;审美;养成教育;思品教材;教育意义

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鼎盛强大的封建王朝,文化播及大半个世界,“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就是典例。这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民族之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思想品德》教材便是这些“英雄”的聚集点。教师在学生的养成教育领域里充分利用教材中体现这种精神的”人”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养成教育。

一、健康养成教育

“教师理想——育人、无痕、教真、和谐;珍爱教育——不让爱沦为浮华,不让价值向物欲低头;”切实地指出了一种健康教育。思品教师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教育者之一,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明确这一职能。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教师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在地推进素质教育。教材中那些“人”个性鲜明,其人格魅力也是风光无限好。

身心健康则为美,人格美是那些“人”形象美的内涵和核心,是一切美中最动人心魄的力量。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它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思品课堂上展示出来的思品应该是一个多维度,色彩丰富的思品。如果只是一味讲授思品内容而没有思品教育,只关注知识表面化的力量应付考题,不求学生本质的理解,学生只知道这件事,却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没有触及学生内心世界,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化、人的精神家园呼唤美的教育。教材中那些杰出的代表人物的故事中充满着一种既广博又隐含的美,教学的本质又有审美性。所以,教师应树立起审美观念,带领学生去聆听那些“人”与事。一位研究教育的人士说得好:不爱学习的学生那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由此,教师何不让教材中美丽的人美丽的故事进入学生心灵,唤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积极执著地去探索呢?

二、用 “人”美好的品格在学生心中装上一盏灯,为学生导航

人的好品格形成,先秦思想家有一种观点“染积说”。意思是人格是在各种因素的“熏渍陶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积累而成的。教师必须让美好的人格在不断修正和完善解读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作用。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透过“人”的情感世界:有对美好的向往,对高尚的赞美,对弱小的同情,对邪恶的憎恨,所以通过合适的审美渠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解析“人”、诠释“人”的意义,从他们身上看到闪光魅力,激发前进的动力,明确自己的价值认定。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以及世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清朝后期,外国列强的枪炮声震碎了腐败清政府的繁华梦,也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抗争。在中日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林则徐,面对英美法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鸦片,从肉体和精神上残害人民,在经济上进行卑鄙掠夺,他态度最坚决地说: 再不禁烟, 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1839 年6 月3 日, 林则徐亲自到虎门,主持销毁害人的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些伟大的爱国者,充分表现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正是他们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强烈的息争御辱的爱国思想,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教师要成为有心人,能因材循导,使学生自觉体悟,就能唤醒激励学生释放出本质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造就学生的阳光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实现健康的养成教育。

三、教育学生要有“愚公移山”精神

学生在毕业后不久,很多知识很快就忘了,如果我们培养了学生良好素质,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植根于他们头脑中的民族之魂在随时发挥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愚公移山”的故事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确的是一个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地奋斗。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两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实现目标中可能会遇到的各样困难,只要我们能够执著,坚持方向,坚守信念,坚信毅力,就完全可以凭借我们健康的身心和体魄去征服它、解决它。这样学生会明白生活中愚公有移山的精神,学习上我们要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毅力。

1998年夏,2008年5月,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洪,力除雪难,抗震救灾。这些人和事,体现出公而忘私,舍生忘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不怕困难,敢于胜利,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自尊自励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它使我们看到,“美好的品格和行为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壮美。亿万人民的力量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强大。它把我们的民族品格带向一个光辉灿烂的境界”。学生一旦明白这些,那么它对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量。

第4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科交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电子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因此,二十一世纪也是设计的时代。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也随着教育的改革而蓬勃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提出了学科交融的发展要求,旨在推动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能够不断的前进。

1目前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学在学科的建设上分为两种,分别是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其中,综合性大学是指除了文理科,还有其他的学科,相对来说,学科比较齐全,是一种传统型大学。专业性大学指的是注重于技术的学习,专业性比较强。

综合性大学在地域上又分为国内外重点大学、地方性综合大学,这两种综合性大学,除了在学校的资金来源、管理部门以及地域文化不同之外,都是以传授知识、服务社会为目的,比如通过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积极开拓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效益。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信息化为主的时代,我国的各个高校为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均不同程度的在学校增加了艺术系或者与艺术相关的专业。根据相关调查的统计表明,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的艺术设计类高校有上千所。艺术设计专业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随着设计专业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也在急剧增加。

由于艺术专业发展的速度较快,导致了各个院校之间在专业课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出现同质化的现象。比如,在近几年增加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开设过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内容的安排上大致分为工业方面的设计、商业方面的美术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动漫影视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并且在这些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安排上,相似性非常高,大同小异,没有鲜明的个性。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特色、个性的设计人才,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由以前的社会热门专业变为冷门专业,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这些现象,一定程度的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找到设计专业的正确前进方向,运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高校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方式,实现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具有个性、特色、创新、交融的特点,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2实现高校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艺术设计,从狭义上来说,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设计专业,所研究的内容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市场以及科学技术等各个不同领域。除此之外,还会受到物质的材料、制作技术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形式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在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实现学科交融,有利于促进设计专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与设计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共同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状况,受到社会经济水平、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实现学科交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以其为本的方式。以其为本的方式,指的是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育中,以艺术的设计学科为主,融合其他有关的学科作为辅助学科,进而开设相关的艺术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其中辅助的学科是指在综合型大学中的重点、特色学科,或者非重点、特色学科。

比如,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艺术设计院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专业的划分、要求来安排老师和学生去寻找和设计专业相关的毕业设计项目。另外,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要严格按照专业的要求,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否则,老师和学生都会受到学校的批评或者惩罚。之所以在过去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过去的高校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在现在的以普及型为目的的高校,继续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设计专业高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

我国的综合性大学均是由各个不同的专业和学科组成的,具有多专业、多学科的特点,在教学水平、团体结构上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如果综合性大学在艺术设计的培养计划中,能够根据自身的特征和前进方向,并结合我国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那么就能使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避免同质化、盲目化。从而为中国是社会、经济、科学做出一定的贡献。

(2)以其为辅的方式。以其为辅的方式,指的是以艺术设计专业为辅体,在展开艺术设计的教育活动中,辅助其他的学科。其他的学科指的是综合性大学的重点、特色学科,或者非重点、非特色学科。

对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学科融合时,通过与校内外的学科进行交融,依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相结合,从而创建出具有自己专业教育特色、教学内容、专业的培养人才的机构。有利于打破我国以往的在艺术设计中出现的同质化、盲目化的僵局,并使本院校与当地的市场、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建立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的新局面,一定程度的给国家、社会、科学技术以及人才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因此,要以艺术设计专业为辅体,以综合性大学的重点、特色学科和实践教学为中心,实现各个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科之间实现共赢。另外,实现学科教学的交融、合作,对于未来教育新的发展方向、教学实践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因此,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置艺术设计专业,要将大学所在区域的新型产业、经济和发展模式相结合,运用多学科交融的教学方式,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融合,结合科学技术的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成果,为综合性大学提供更加创新、实用的教学模式,从而确保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欧阳巨波.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装饰,2011,04(28):18-24.

[2] 贺智朴.艺术教育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6(21):67-72.

[3] 田恩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1,13(20):43-51.

第5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本土文化输入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我国文化教学现状

20年代八十年代初,文化教学在中国外语教育界备受关注。外语教育者们一致认为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被教育者们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目的语文化的教学。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基本上都是围绕西方文化的,对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内容甚少,只是一味强调西方文化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二、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及其成因

1.本土文化失语症

很多调查显示,我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着本土文化失语现象。这一现象最初是由丛从教授于2002年提出来的,指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不能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现象。

2.本土文化失语成因分析

对于上述我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英语教学中不平衡的文化输入。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被片面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教学,目的语文化几乎被看作是文化教学的全部内容。而作为交际主体,学习者自己的本土文化知识却完全被忽略。长此以往,学习者也逐渐陷入了一种完全摆脱母语的英语学习模式当中,把母语文化从英语学习中剥离出去,一旦进入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必然会出现上述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三、本土文化输入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母语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正迁移作用。也就是说,母语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对外族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学习者可以通过对母语及目的语的对比,更好地掌握目的语语言的特征,更深刻地理解其所在民族的背景文化,为学好目的语服务。完全脱离母语的外语学习是不可能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主体之间平等的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原则。作为交际主体,对任何一方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都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时,普遍遇到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介绍显得力不从心的问题。这说明本土文化知识的缺失无疑会阻碍跨文化交际中更广泛、更深刻的交流,形成交际障碍,即上文中提到的“本土文化失语症”。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目前失衡的文化教学入手,注重学习主体的本土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的输入。

将中国文化知识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更新等多方面入手,坚持文化输入的多样性,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

由于本族文化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我国英语学习者已经出现一些“文化倾斜”的趋势。甚至有的人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也应以西方文化为主导。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将中国的文化弘扬于世界,在此过程中,所有的文化交流都建立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之上。

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输入,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文化平等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文化各有特色,没有优劣之分。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西方文化,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同时,还要将自己的本族文化弘扬光大,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警惕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危险,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输入,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鉴赏,同时,也为我国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再次重温和熟悉中国文化的机会,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和爱国热情。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能用规范的英语流利表达自己本土文化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5.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曾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界是中国的世纪”,随着我国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而真正能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还是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本土文化知识的融入可以激起我国英语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者本土文化输入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化教学不仅要包括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也要将学习主体的本土文化包括其中。忽略本土文化输入,学习者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本土文化失语现象。脱离母语文化的外语教学是片面的,也背离了外语学习最终的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只有同时掌握并熟悉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除此之外,本土文化输入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文化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爱宁等,加强母语文化教育,培养文化平等意识,理论导刊,2009.11

[2]张淑菊,英语学习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与研究,读与写杂志,2008.7

第6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与这位陵水黎族自治县家长不同的是,有部分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也提出质疑,认为艺术部分过于专业,有“专业教育”嫌疑,也属于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同样也不符合“幼儿园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这一原则。怎样对待学前艺术教育,这也是教育问题、理念问题。

从根本上说,幼儿园“小学化”是应试教育在学前阶段的一种表现,有其深厚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土壤。专家和幼儿教师也会有惯性思维,在理解和执行幼儿艺术教育时难免会出现有意或无意 “小学化”偏差。

有些幼儿园或者主动迎合市场需求或者拗不过家长的强烈愿望,悄悄开展小学化或“特长班”教学;只在迎接上级检查时临时取消,家长也帮着严守秘密,从而把监管和学前教育理念变成了“猫鼠游戏”。这是有意偏差!

这些幼儿园的有意偏差现象和对艺术性质及教学的不全面了解,造成了社会和部分幼教工作者以为学前幼儿艺术教育就是“专业教育”的这种教育理念,这是无意偏差!

这两种偏差造成了社会对学前幼儿艺术教育形成了共识――幼儿艺术教育是问题教育,是不规范教育!这就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教育部于2012年10月9日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其中艺术是幼儿学习的五个领域之一。是遵照艺术的内涵和性质合理赋予幼儿的学习内容。但如今学前幼儿艺术教育却给人于钻政策漏洞的感觉――打着政策许可的旗帜,干着“小学化”程度最高的行当。让专家和社会都不满意。到底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学前幼儿艺术教育呢?

认知幼儿艺术教育先从艺术的起源说起。艺术概论对艺术的起源有多种学说,比如模仿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等,其中还有游戏说。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艺术发生的某些条件和根据,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本质,对学习艺术和进行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原始艺术的起源及其原因。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虽然有本质的不同,但它们在发生动因特别是在表现形态方面又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了解人类艺术的发生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艺术活动具有借鉴作用。这些学说中,和儿童最为关联的是艺术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人是高等动物,他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从事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物质活动,因此有过剩的精力,这些过剩精力体现在自由的模仿活动中就有了游戏与艺术活动。斯宾塞和席勒一样,也认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它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实用价值,却有助于游戏者的器官练习,因而它具有生物学意义,有益于个体和整个民族的生存。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从这个理论,我们至少可以明白艺术从其产生起,就具备了游戏性质,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之一,是符合孩子喜好的活动形式内容!当今时代,还有哪一群体比孩子、比幼儿更闲,闲得需要有意识地去消耗那些过剩的精力呢!还有哪个群体需要有游戏活动来帮助器官健康成长呢!促进孩子身体成长和启蒙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艺术简直就是天然的载体和媒介!艺术作为幼儿园教学内容是恰如其分的。即便是当代艺术,无论音乐、舞蹈、美术等,其形式和内涵也不乏游戏性质和意味。比如达达主义艺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还有如今风靡的蔡国强烟火艺术等等,无不充满着“玩”的游戏味道!所以,艺术是能和幼儿“玩”到一起的。

其次,我们常说:技术不是艺术,但艺术离不开技术。在学习和从事艺术的过程中很多人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学习艺术的技能技巧是多么艰辛!由此断定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不适宜的。确实有一些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在幼儿艺术学习中,过于重视技能技巧训练,让孩子早早对艺术学习产生了畏惧和厌恶心理,有些不科学的训练,甚至伤害了幼儿的身体成长,孩子哪里还能体会到艺术的游戏快乐和“玩”的感受呢。社会和部分专家也正是由此原因质疑幼儿艺术教育。他们担心孩子们身心受到伤害。以至于有些专家和幼儿教育者要求减少甚至排除艺术类学习内容。

这个问题应该出在教育理念上,是错误的幼儿艺术教育理念导致的错误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育问题。

幼儿在园应以游戏为主,幼儿艺术教育也应以游戏为主,应该以游戏的理念对待幼儿艺术教育。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侧重艺术的技能技巧学习,而是侧重于体味艺术的游戏性质,在游戏中启蒙孩子。这是教学方法问题。幼儿艺术活动中所需的技术部分,应主要有教师承担,是幼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岂能将教师的业务技能内容直接作为幼儿的教学内容?

艺术应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方法之一,就是个怎么“玩”法。目的是通过艺术游戏活动达到身心自由、放松和快乐,潜移默化体验审美。应该属于幼儿活动指导课范畴。德国教育学家福录培尔是第一个系统地探讨游戏的专家,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他说过:“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通过多种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许多的课程现在都应用了游戏教学法,已经广泛出现在中小学甚至大学课堂,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却本末倒置,岂不是笑大方,贻笑大众?

第7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合理推理 基本方法 数形结合

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既含有思想,又含有方法。数学思想是在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在数字研究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程序、手段和方式的总和。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一般性数学方法的教学渗透,为学生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建构数学认知、形成数学思想奠定基础。一般性数学方法的常见类型有合情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化归、数学模型、数形结合等。

一、合情推理——数学发现的基本方法

在小学数学里,没有不含方法的数学思想,也没有不以数学思想为指导的数学方法。因此,人们把数学思想方法是为一个整体提出。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可为猜测、探索提供思路。

1.采用归纳法进行合情推理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首先呈现以下图形供学生观察后,设问:请根据圆与大、小正方形位置和大小的关系,猜想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1:圆的面积介于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之间。

生2:圆的面积介于2r2和4r2之间。

生3:估计是3r2左右。

……

获解原问题的方法。

2.通过特殊值法实现化归

“特殊值法”,就是求解一个一般数学问题遇到困难时,先考虑这个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找出一种简单情形进行解决,利用特例的结论再来求解一般问题。

例如:甲比乙多 ,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一般解:根据条件乙为1,甲为1+ ;先求乙是甲的几分之几,1÷(1+ )= ;再求乙比甲少几分之几,即1- = 。条件和问题中单位“1”发生变化,相应甲乙所对应的数值也随之变化,学生解答时往往会产生混淆,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化归解:根据条件,先假设甲为8,乙为7;再求乙比甲少几分之几,(8-7)÷8。用特殊值法解,在始终把握基本数量关系的前提下,使得复杂的数据换算得以简单化。

3.通过语义转换实现化归

一个数学符号式子的最初意义或常用意义容易被固化,而在问题解决中,式子意义解释的寻求和提取因环境而异,不同的问题环境会激活不同的意义解释,不同的意义理解会造成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和不同难度。

二、数学模型——数学应用的基本方法

数学模型方法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来解决原型问题的方法。从广义的观点看,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都是数学模型;从狭义的观点看,解决小学数学中具体的数学问题,特别是解答应用题,都需要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

如数学活动课上,师生一起探讨“在正方形四周植树”的问题,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生1:每个顶点栽一棵,一共需要4×4-4=12棵。

生2:顶点上的树属于其中的一条边,这样每条边上的树只有3棵,再用3×4=12棵。

生3:先算每条边中间植树的棵数,2×4=8棵;再加上顶点位置的4棵,也是12棵。生4:把顶点上的4棵树分别属于正方形上下两条边,这样左右两条边只有2棵,列式为4×2+2×2=12棵。

师:方法不同,列式不同,但殊途同归,至少要栽12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觉得关键要注意什么?

生:就是顶点上的棵数不能多算,只能算一次,即:每条边上树的棵数×边数-顶点的个数。

师:如果在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草坪四周植树,每边都要植4棵,每块草坪分别需要多少棵呢?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进行解释,理解在正方形四周植树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求同,找出在众多表面上形态各异的思维策略背后蕴藏的共同的具有更高概括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数学模型:“每条边上树的棵数×边数-顶点的个数”。在这种思想方法的指引下,学生掌握了多边形各边植树的计算方法。

三、数形结合——数学理解的基本方法

数形结合是指将数(或量)与形(或图)结合起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即根据问题的需要,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来研究,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研究,从而利用数形的辩证法和各自的优势,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8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通过几千年脉络不断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它所固有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样式。当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社会财富逐步积累,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空前好时机。近几年,在国家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及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掀起开发应用地方特色工艺美术融入创新教学应用的热潮。改革创新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高校如何结合地方特色,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找准切入点,结合教学勇于实践探索,走出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改革创新路子。

一、融合地方工艺美术创新实践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这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同的。从中国书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现存最早西周帛画、彩陶等实用艺术中分离出来的。如今地方高校美术本科中国书画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与专业性教育,它根据一定的社会职业分工与人才培养需求,将书画领域的相关知识技能较为系统地传授于学生,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浙江丽水学院艺术学院以中国书画艺术与青瓷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是为青瓷艺术和美术教育发展培养创意、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应用型教学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书画技能的应用展现,而且对传统工艺美术龙泉青瓷的手工技艺、认知审美等取得很大体验,促进了学生艺术思维创新的启迪与实践拓展及全面综合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独特而有质量。

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作为我国陶艺类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点,它早已具有中华文明和东方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龙泉青瓷艺术的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青瓷融合书画装饰是青瓷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青瓷装饰品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龙泉青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地方性和世界性,这为青瓷艺术成为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打造专业特色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而地方高校凭借着丰富的地方工艺美术打造专业特色,体现地方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创新的应用价值,使区域工艺美术和地方高校找到了美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契合点,高校美术教育合理地结合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融合龙泉青瓷装饰实践教学中,将个性与共性、自由与法度等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在当今美术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其独特价值。

二、艺术与技艺的和谐统一以凸显教学特色

高校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运用艺术载体面向学生开展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凸显特色。

中国画融合青瓷艺术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融合创新装饰,主要运用高温颜料、雕刻等手法在釉中绘制应用,在发挥书画应用技能基础上以提升青瓷品位与技术研究,促进青瓷文化的发展。如作品《珠光烨烨》,就是以氧化铁等高温原料在泥盘坯上直接绘制而成。在泥坯中用泥料绘制中国写意画很有难度,特别是国画意笔表现,要求一气呵成,追求气韵生动,灵动而神似,特别要对其在原料和烧制等工艺做到一次成功,更是难上难。首先要在教学中对紫藤笔墨技法掌握熟练,运用于胸;再者是在圆盘中对鱼、题款、印章等构图设计宜简洁和谐统一,追求笔简意繁,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在实践中,中国画融合龙泉青瓷的釉下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工艺技术条件的制约,它不单纯展现中国画技法,最重要的是艺术与工艺制作的可能。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融合青瓷釉下彩工艺与白瓷工艺的不同,龙泉青瓷高温厚釉的流动效果很难控制,好的韵味十足,流动大了,釉下绘制的效果可能是面目全非,而在细部的技法表现上更是困难。这种中国画融合青瓷应用实践教学把艺术表现与工艺技术的有机联系,给美术教育技能应用提供新平台,展现出中国画宣纸以外独特的外延教学。

在龙泉青瓷的传统清雅意味中,加入书法装饰,体现的是和谐、恰当。龙泉青瓷研究院院长张建平教授在实践创作中大体将其书法的装饰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直接用手刻的书丹阴刻、书丹阳刻技法,还有就是釉下书刻装饰类的高温颜料书写、阴刻填色、立面雕刻等。在教学实践应用中,主要运用书写刻法和高温颜料书写等。如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作品《泉韵》,是对静态龙泉青瓷釉色与动态书法视觉的谐调统一,工艺技术与艺术文化的统一,使之达到“以意呈象,以象造型”的艺术境界。书法在青瓷装饰中的运用,让作品呈现出独特而又具新意的艺术效果。该作品在泥坯上书写的行笔节奏、分行布白、书风特点与青瓷器型位置、釉色和谐统一,书写后刻工的雕刻工艺与书法理解水平高度协调,充分反映书者的书法意境。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刻工表现出书法艺术的韵味,彰显其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书法字体大小、错落、疏密、印章等与书者相一致。而在教学实践应用中要求学生对书体、章法在青瓷上书写练习,特别是笔法在泥坯上运用与刻法的统一,烧成后在釉色下的艺术效果,将两种艺术尽可能完美地融会与提升。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学生可以结合运用跳刀、划纹等技术增加其工艺装饰性,发挥思维应用实践,书法与青瓷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赋予龙泉青瓷以文化艺术的意韵,教学实践让学生体会艺术与工艺应用价值。

三、加强和拓展特色实践应用教育,为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方面是艺术的发展繁荣。艺术作为一种以形象化表现现实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社会渗透性和公众参与性,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地方高校对社会文化艺术以“适应而不随从,超越而不脱离”推动文化发展服务地方。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如何把教学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以服务地方,使得艺术和技术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是当下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最现实问题。

第9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

民族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1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又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写进,要求教育要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旨归,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高校艺术教育不仅仅完善着高校教育的学科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人性的完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意识,使学生成为富于创造性的、身心和谐的人,在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民族院校是各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重要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能够辐射所有专业非专业学生,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2开展专业性民族艺术教育是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不同,民族院校还肩负着面向艺术专业的学生,开展民族特色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民族艺术人才的重任,这也是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少数民族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各族先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少数民族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少数民族在生息繁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的文化元素。各少数民族艺术,无不体现着少数民族的个性,也烙印着族群发展变迁中的特定人文地理环境,如藏族歌曲粗犷豪放,傣族巴乌柔美细腻,彝族“阿细跳月”热情奔放,瑶族的长鼓舞典雅飘逸,京族的独弦琴婉转悠扬,各民族多种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形式相互交融,地域性、民族性特征逐渐消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形式的单一性和同一性趋向,加上西方速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阵地不断抢占,这些都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这些困难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艺术人才断层,后继无人(86.5%的受访者认为,下同);二是文化保护发展部门工作不到位(80.2%);三是艺术传承发展过于功利,变味走调,民族性被弱化(78.8%)。通过分析归纳,我们发现这三个方面归根到底可以归结为专业性的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深入一点儿又可以归结到民族院校上来。民族院校作为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民族文化的研究中心,应当发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鲜明的民族艺术教育,不断提高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能力,为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输出。

民族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在民族院校,艺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位置越来越突出。一些民族高校已陆续开始加大民族艺术教育力度开展了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等内容的艺术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适应艺术教育的现实需要,广西民族大学于2012年1月成立学校公共艺术教学部,为学校进一步实施全面的公共艺术教育、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及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等打下了坚实平台。

但是就目前而言,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在广西民族大学的调查问卷发现,有72.5%的学生对学校的民族艺术教育现状不满意;有61.8%的学生表示未上过我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有78.1%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接受的艺术知识对自己没有用处;60%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艺术教育民族特色特色不明显。在学校的艺术课程设置上,有72.3%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艺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单一,民族特色不明显,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66.8%的学生未参加过学校的艺术类社团组织;70.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艺术氛围不浓厚。但是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也了解到,有近75%的民族学生愿意致力于保护和继承发展本民族的民族艺术,同时也大约有65%的学生认为目前在学校没有有效渠道能够接受到较为专业的本民族的艺术教育。

综上,民族学生传承本民族民族艺术的现实需要和目前学校民族艺术教育能力缺失之间的矛盾,以及非艺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要求民族院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重视艺术教育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在民族艺术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艺术教育改革。

民族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

(1)问题一:目前民族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目的不明确,对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艺术教育在教学体系中仍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学分偏少。二是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陈旧。门类大多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的通识性课程,授课方式也基本局限在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要途径,讲授内容大多是艺术教育的基本术语,或者是介绍艺术发展史的,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三是课程多以欣赏类为主,缺乏专业性技能培养方面的实践类课程。这主要表现在课程教材基本是艺术概论或艺术欣赏性质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些皮毛的“知识”。由于缺乏实践的巩固,这些所谓的“知识”也会很快被忘却,无法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此外,具有民族地区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几乎没有。

对策:一是重视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全身心、站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改革,把艺术教育真正到纳入教学计划管理之中,保证艺术素质内容、进程、质量的落实,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艺术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二是改善和优化艺术教育课程。艺术课程的设置是高校艺术教学活动的起点,要与本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学生需求相适应。“素质教育不是针对一个学生的全面教育,而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个别教育”。在确保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有开拓型(介绍最新艺术流派、艺术理论观点、艺术作家作品等)、综合实践型(指导大学生戏剧、艺术展演等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兴趣娱乐型等课程的开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三是创造条件,开设具有广西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广西12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要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设置专业化、特色化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同民族艺术氛围浓厚地区的全面合作,提高民族艺术教育教学水平,满足各民族学生学习了解本民族特色艺术的切实需求。

(2)问题二:现行的艺术教育核心评价体系不适应艺术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现在大多数高校艺术素质课程教学考试仍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查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上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真正的魅力,也无法准确、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艺术能力。

对策:建立与艺术教育教学特征相适应的考试、考核体制是教学实际的需要。第一,重建艺术教育评价体系,把艺术教育成效纳入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当中。艺术教育应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统一的教学计划中,进行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管理、完善、调控和实施,让艺术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中,拥有与其它学科同等的正规地位。麻省理工学院规定,获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360学分,而其中的72分必须是艺术课程。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有类似的做法,民族院校可以借鉴。二是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代替笔试考核,过渡阶段可以实行笔试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践的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各艺术门类的自身特点自行设计,如音乐、舞蹈类可以通过参加校内的晚会、歌唱比赛等形式进行,美术、书法类可以通过举办书画比赛、送春联活动等形式进行,核心是让学生在参加艺术活动的实践中展示自己的艺术能力。三是把艺术类教师对艺术类社团组织的指导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

(3)问题三:民族艺术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无力进行规模性的民族艺术研究和教学。就广西民族大学而言,目前艺术类师资主要担任的课程是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课和非艺术类学生的公修课教学任务。艺术专业开设的艺术类专业有艺术设计(平面广告和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美术学、音乐表演(声乐和器乐方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基本没有专业的民族艺术课程和师资。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类通识通选课近几年主要开设广西民歌及东南亚民歌演唱赏析、东南亚舞蹈鉴赏、广播电视现场报道、书法类、演讲与口才、中国少数民族歌曲、乐曲赏析、现代舞等,包含了一些少数民族特色的课程,但是比例不高(约占20%),课程内容也多是集中在音乐、美术和舞蹈类,其它形式的民族艺术涉猎不多。而且通识通选课往往采取大班教学,往往一个班200人以上,不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对策:加强民族院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现有师资进修。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针对我校艺术教育目前的这种状况,应采取专业教师和社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解决。一是扩大艺术教师队伍规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各校担任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以广西民族大学19000全日制在校生为例,艺术教师的人数应在29~38人之间,而实际参与公共艺术教学(限于目前开设课程)的老师有22人,没有达到的规定比例,需要补充教学力量。二是要为艺术教育老师提供成功平台,在参加学术研讨会、争取科研课题、安排教育进修等方而要给予倾斜,使他们在高校中有用武之地,做到安心、上心、不断创造佳绩。坚持学校专业教师与社会专家与学者现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4)问题四:校园内民族艺术类演出、交流活动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尚未形成。目前就广西民族大学而言,每年开展的校园艺术类活动主要有大学生书画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啦啦操比赛、迎新晚会等几项活动,此外还有基本上每年一次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及不固定的歌星演唱会、艺术类师生的演唱会。另外,跟民族艺术相关的活动还有校运会里面的三人板鞋等部分民族类体育运动。应该说以上这些活动辐射面不大,对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艺术类社团的活动也往往因为活动资金、专业水准差、无教师指导等原因开展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