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高校图书馆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图书馆管理

第1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1.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图书馆建设不但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的学术发展,也能敷设周边区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知识应用、信息共享环境,对高校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知识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图书馆硬件落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重要的物质载体就是硬件设备,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硬件比较落后,这不但体现在图书馆舍的狭窄,还体现在图书馆现代设备的落后。由于缺乏现代化管理设备,某些图书馆设置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有些图书馆虽然有计算机设备,但是更新速度过慢,计算机性能较差,大多停留于数据的录入、借书、还书等简单操作,上网服务难以对学校师生开放,一些更深层次的业务更是无从开展。

服务质量不高。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高,这由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其一,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设备的数量及质量都不是很到位,且没有足够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使得一些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图书流通、报刊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在网上信息资源开发、检索服务等方面还不是很到位,难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其二,服务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领导本身并非本专业出身,缺乏相应的管理及服务知识,故而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上不完善,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动机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其三,服务意识欠佳。相对于高校的其他部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是很多,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读者,往往有坐等上门的思想,被动地完成自身的工作,缺乏必要的引导、推荐、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图书馆活动比较少,难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信息共享的氛围。

文献更新缓慢。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结构、内容、专业性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但是文献的更新速度还是其一个软肋。具体来说,这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书籍更新速度慢,出于升格的目的,很多高校采购专业书籍的往往采取“突击”的办法,采购书籍大多为过期图书,难以满足读者对图书的时效性要求,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其二,数字型资源更新过慢,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资源的形式日益多样,而其中数字型信息资源对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型资源更新过慢,这无疑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

1.4人员素质不高

虽然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所提升,但是总的来看,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仍旧比较低,大部分都不是专业对口,而是从其他部门半道出家,缺乏基本的业务素养,缺乏工程热情。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缺乏耐心,服务意识淡薄,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升。此外,专业人才在图书馆队伍建设上还不是很充足,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还比较少,业务技能偏差,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地开展。

2.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提出相应的管理及服务对策,以更好地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加大经费投入。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不是很到位,购书经费比较紧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高校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具体来说,主要将其用于两个方面:其一,增强购书经费,图书馆最为重要的上就是藏书,为此,应该在购书经费上予以增强,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明确主次、合理使用购书费用。及时与学校师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更好地购置他们真正需要的书籍。其二,提高硬件水平。很多高校的图书馆舍比较狭窄,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现代化设备比较落后,难以提高更高层次的网上服务,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鉴于此,学校应该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图书馆的硬件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其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坚持人性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尊重和关心读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要倾听读者的意见,并作出及时的反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创设优雅的环境,为读者带来一场视野、心灵的双重震撼,使其从读书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其二,提供多种方式的服务,为了给读者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善用将信息转化为资源,开设展览厅、学术厅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沙龙活动;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为了更好地倾听读者的声音,高校图书馆应该设置读者意见箱、开辟网上回信栏、召开读者座谈会等;改变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诸如课题跟踪服务、文献信息咨询服务等;满足多元化需求,读者有着不同的个性化追求,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基于读者的差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推荐一些其可能感兴趣的图书。

开展导读服务。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高校图书馆应该联合学校其他主体开展导读服务,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安排好新生首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校图书馆,学校应该在学生的第一课上,将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学生。其二,引导学生借书。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激发其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举办讲座、读书会、文学欣赏会等形式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其三,开展阅读活动,为了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高校应该加强将阅读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开展“阅读月”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

加强人才建设。优秀馆员是图书馆财富,尤其是学校图书馆馆员,能够引导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学会阅读,不但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还有耐心、爱心,让他们帮助学生阅读,能够使他们树立人生的目标,成为心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对馆员实行业务培训,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真正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老师。

第2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集成系统;管理选择

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互联网技术逐步成为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沟通桥梁,其强大的应用功能开始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知识的积累呈几何数列快速增长的新状况,图书馆越来越成为个人提升自我、科学研究、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最佳场所。传统图书馆面对日益增多的读者和知识的快速增长,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不仅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且工作效率极其低下,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基于此,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在公众的大量需求下,在数字化发展的要求下,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开始发展起来。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齐全,功能越来越全面,且用户群的规模在逐步增大。总体而言,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来较为成熟的阶段。

1.浅析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差别

1.1系统设计的立足点不同

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比较,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系统设计的立足点不同。对于国外的图书馆集成系统的设计,其立足点是读者群体,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读者的第一需要作为软件设计的主要目的,整个工作流程环环相扣,透明清晰。以美国的Innopac系统为例,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第一要求,其新书加工周期为20天,则整个图书从购入到入馆的周期必须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内,且系统会将图书采购的各个环节明确告知读者。充分体现了“读者至上”的原则。对于国内图书馆的集成系统而言,其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主要是图书馆,再利用图书管理的成果服务读者。其主体对象还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比如在图书数据的保存、录入、修改等方面都发挥着良好的功用。而整个图书馆管理的集成系统,对读者访问窗口的设计则显得较为谨慎,有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甚至没有读者访问权限。

1.2系统设计前瞻性差异

国内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为了满足实践的基本需要,重点强调细节部分的处理,且实现图书馆工作状态的科学管理,并保存着详细、完整的工作日志。如,修改数据时间、人员访问时间以及图书信息录入数据等,都可以查询得到。系统的根本目标在于将细节处理到位,但不能促进其它功能的发挥,统计功能比较单一,一旦要进行组合统计时,则需要借用其他工具来完成。在国外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设计过程中,前瞻性所占比重较大,注重预留设计空间,便于多种功能的衍生。比如在统计功能的发挥上,系统可以从各个模块入手,进行统计的多种组合,从而得出权威的数据。

1.3设计技术的差异

对于国外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设计而言,起起步的时间较早,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其开发、运行以及优化的技术经过不断的提炼与积累,能够再进行新的技术探索,充分利用了外部资源来不断促进技术的更新换代。而在国内图书馆管理的集成系统设计中,其技术的起点不尽相同,加上一些系统对原系统的兼容性较差,在安装新系统时,不能够充分利用原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和设备,需要重新购置新设备,不仅增加了系统成本,还不利于原始数据的留存。在规模、队伍、技术以及资金的限制下,国内图书馆集成系统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系统前瞻性研究的脚步。当前,只有图书馆业务管理这一个环节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大大降低了我国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利用效率,不利于推进我国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设计的可持续、科学化发展。

2.浅析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选择的原则

2.1立足馆内需求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馆内的实际需求,充分比较系统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才能选择出最实用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当前,各个集成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功能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且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满足馆内的工作需求,因此,只有在满足其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最优化选择。一旦选择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不适应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且与图书馆的人事制度不匹配,或者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那么即使选择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质量再好,功能再完善,也不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因此,在具体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馆业务流程、业务范围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进行系统的选择时,还需要结合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非营业机构的高校,是不可能追求高档次、高价位的系统的。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性价比较高、且适合自己的图书馆集成系统。

2.2重视软件开发背景及售后服务质量

当前的各类系统更新换代特别快,但在初次选购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软件开发的技术背景,即开发商背后的科研技术实力。选择那些开发背景较好、有良好服务支撑的开发商,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售后服务。另外,即使选择的系统需要更新升级,也可以继续选择同一家开发商,不仅较少了数据流失的损失,还可以充分利用原始资源。在我国,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我国传统的售后服务而言,仅仅是停留在对系统的义务服务和系统升级的层次上,往往跟不上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要积极转变售后服务理念,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2.3考察系统本身的技术含量

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系统的使用,其知识储备较为薄弱,所以,在进行系统时,首先要满足方便的基本需求,这样的系统更便于操作。另外,还要求系统界面较为清晰、友好,对于检索系统而言,则需要反应速度较快,数据流较为稳定。此外,在选择图书馆系统时,还需要对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估。因为系统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对不同群体设置访问权限,如果系统本身具有较好的纠错和容错功能,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系统的死机,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最后,系统还需要具有自动保存、备份数据的功能,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还能够恢复原始数据,避免损失的产生。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与国外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设计还存在着前瞻性不够等诸多不足。因此,在进行高校图馆管理集成系统选择的过程中,要积极吸收国外集成系统设计的优势,逐步积累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求,重点考察系统本身的技术含量、重视软件开发背景及售后服务质量、立足馆内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出最适合高校本身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为我国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专门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剑.高校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应用与选择[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04):108-109.

第3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0日

引言

高校图书馆90%以上的读者是大学生,他们处在青春期,风华正茂,思维敏锐、见解独特、充满热情,是一支极为活跃的群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多交流、多沟通,实施柔性管理,调动他们借阅的积极性,助力他们畅游知识的海洋。

在崭新的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用户的需求,图书馆用户多元化、纵深化的信息需求已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网络环境,图书馆需要及时分析用户需求变化,了解用户的信息使用心理与使用行为,对用户的需求特点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最大化实现师生满意度。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存在的共性问题

1、图书管理模式落后。目前,高校图书馆内的藏书大多数为纸本文献,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只注重采集文献载体的保存,不能有效地对藏书进行组织管理,所考虑的是载体本身的保存而不是载体的利用率。仅仅是为了藏书而管理,管理手段和方法封闭落后。网络信息时代,藏书管理与社会的信息需求逐渐显现出矛盾性,客户对信息量的需求急剧增加,图书馆面临信息收藏与使用的压力愈来愈大,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手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而是越来越多的求助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信息载体的多元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使图书馆内的纸质藏书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

2、藏书格局滞后。传统的藏书布局采用的是三线典藏制的藏书布局理论,受藏书空间所限,无法进行需求的不断更新。这虽然是以藏书的利用率作为参考依据,但藏书的利用率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的变化带动了藏书利用率的变化。而传统的藏书布局无法适应这样的改变,急需根据需求而做出相应改变。

3、与时代数据不同步。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数据的增加和更新呈爆炸速度变化,传播方式在不断增加,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纸质藏书无法与网络数据同步更新增长,使得传统图书馆已经落后于时代信息数据增长的步伐,无法为读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同时,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要进行具体数据的查找,也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4、图书服务模式落后。传统图书馆只是通过藏书的借阅、邮寄、馆际互借等方式为读者进行服务,并不能为客户提供主动式的服务。如果书籍已经外借,读者需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才能获得图书的阅读权,这对读者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完善、建立和更新服务模式与服务理念,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已经刻不容缓。

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缺乏超前管理理念,馆藏配置单一,方法陈旧落后,社会文化服务水平自然很低。随着社会公众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社会一分子的高校图书馆再不能将自己置身局外,应尽快改进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与对象,调整服务手段和方法,使高校图书馆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文化服务。

二、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特点

1、多元化的特色服务。新时代的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想要的相关信息,还能为客户提供各种专项咨询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同时,新型图书馆还能为客户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数据。

2、开放式的主动服务。信息时代图书馆借助网络设备将不受时间、地点、身份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任何读者提供全面的服务。能够主动为读者提供相关有效的信息,与客户有更深层次的接触互动,而不再是传统模式上的读者主动查找分析。

3、产业化的专业服务。信息时代图书馆一改传统图书馆单纯的公益,形成了以信息产品为主的经营服务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也能屹然不倒,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模式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变革服务形式。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资源,如果图书馆能把这些资源加以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提供特色服务,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么就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满足读者的需求。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切实抓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坚持把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最终追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研究学生的阅读需要、阅读心理,并以此来调整服务方法,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充馆藏文献资源,做到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购读者之所需,解读者之所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与功能,为高校教育服务,使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高等学校教育的需要。

2、提高馆员素质,培养复合人才。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服务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馆员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人才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本馆,优化人才结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加大馆员的再教育力度;要从社会化服务需求出发,重新审视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使其在掌握精深专业知识基础上,强化社会文化服务意识,全面了解公众需求,用最新信息技术研制出公众所需的文化产品。

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馆员除了应具备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解答读者各类问题的咨询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馆内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馆员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从而使其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更好履行岗位职责,实现任务目标。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利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要求馆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探索新理念、研究新方法。另外,引进一些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既懂图书情报又懂计算机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充实高校图书馆队伍。

3、利用读者优势,加强宣传力度。一方面建立“书友会”。按照一定的目标、宗旨、规定(会规),建立一种以书为媒介,组织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发表个人的读书心得见解,分享读书的乐趣,由此相互启发、促进思维、共同提高的群众性读书组织――书友会;另一方面聘请“荣誉馆员”。根据年度读者排行,聘请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借还率高,热心为图书馆提供各类文献信息,尊师爱书的文明读者为“荣誉馆员”,并适时地邀请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带动培养读者读书兴趣,鼓励读者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通过积极组织“读书节”、“读者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专题讲座”、“读者座谈会”等活动,为图书馆与广大读者搭建便利有效的沟通平台,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引导读者多读、善思、会写,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作为图书馆整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图书馆既有自身的特点,又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获取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育人基地,就需要图书馆内部不断加强管理,不断改革创新,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特色之路。现代信息环境下,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则是无限的,所以高校图书馆还必须转变观念,走出校门,放眼社会,明确定位,找准方向,发挥独有优势,通过向社会提供多方位文化服务,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晓蓉.试论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创新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2.

[2]何素清.网络时代图书馆职能的继承与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1.3.

第4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效益观,是在充分认识人的本性的基础上,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有效的方法抑制人性的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性的优点,使人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完善人的个性。这样,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会得到各自的满足,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看到光明的未来,感受到做人的骄傲和自豪,按这样的管理方式进行的管理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管理。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就是在研究图书馆员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确立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推动馆员和高校图书馆的共同发展,并最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改变高校图书馆落后的管理现状需要人本管理

一直以来,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强调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体,管理要以馆员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却没有突出馆员的核心地位,管理也不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地开展,还是保持着很浓的传统管理习惯,缺乏创新,缺乏民主管理成分的融入,缺乏激励机制的引入,而是依然过分地强调制度管理,强调以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馆员,以冷酷的量化指标考评馆员,以森严的等级待遇压抑馆员。这种见物不见人的非人性的管理阻碍着馆员工作能动性的发挥,严重地违背了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观点。如果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不改变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高校图书馆员改善不良处境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需要人本管理

高校图书馆是公益性极强、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的文化教育机构,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图书馆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影响深远,使高校图书馆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低下,甚至相当部分的人把高校图书馆工作看成是简单的借借还还、低层次的重复劳动,不尊重图书馆员的劳动,瞧不起图书馆员。加上在图书馆工作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工作内容单调乏味,久而久之会使图书馆员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下降,产生失落感。然而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使图书馆员要经受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严峻考验和沉重负担。要改善图书馆员这种低劣处境和紧张工作压力,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

3.高校图书馆适应激烈竞争形势、提高竞争力需要人本管理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信息服务机构的进入,高校图书馆还将面对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现代管理制度和雄厚资金的国外信息服务机构的挑战。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来提高馆员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能动性,使他们团结一致,努力去奋斗,并取得胜利。

4.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履行职能、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良服务工作宗旨需要人本管理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服务功能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它具体体现在为读者、为用户服务上。而为读者、为用户服务又是由高校图书馆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如采购、编目、阅览、流通、系统管理等来完成。要完成好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履行职能,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宗旨,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加上先进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人本管理就是这个最好的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施措施

1.吸收和寻求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首先,要把好进入关。对高校图书馆员的从业条件和任职资格要进行严格考查,不仅要考查其业务素质和能力,而且还要考查其思想道德素质和就业能力;所要招聘的人员既要懂图书情报知识,具有图书情报工作技能,又要懂现代信息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不仅要招聘图书情报学科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要引进一批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或领导者。

2.推行民主管理,尊重馆员权利

民主管理是有效实施人本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实行民主管理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馆领导。那种独断型和家长式的管理是与民主管理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只会挫伤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推行民主管理,重馆员权利,对馆领导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立激励机制,满足馆员的合理需求

激励在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满足自身的个人需求。高校图书馆采用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馆员的需求层次,针对不同馆员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从而有的放矢,实现有效的激励。

4.加强馆员培训,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和个人竞争力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将使图书馆整个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服务手段从简单型向现代化技术型转换。高校图书馆员面临着知识结构的调整和不断更新,特别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加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正确认识这个形势,充分考虑时代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切实加强对馆员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的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从提高馆员素质着手,增强其就业能力,减少其上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参考文献:

[1]巴哈提.浅析新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以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4).

第5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高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51-01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创新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实现图书馆最初的目标而努力。对于很多高校而言,图书馆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不仅要对图书馆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还应该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管理机制等众多内容进行完善,可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会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等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对于提升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近些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性作用。实际上如果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管理,就能够为高校的教育发展给予更有力的帮助。现如今的图书馆管理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现代化的管理创新能够将很多信息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管理当中,让图书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为高校中学生的学习和查阅资料提供更便捷的条件。[1]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藏书种类、质量、拥有文献资料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但是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纸制资料查阅起来较为繁琐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有关高校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会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查阅到自己想要资料,可见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建立图书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

创新式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对于提升高校教学体系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根本上来看,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向人们传输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只有采用创新式的理念才会更好地发挥出图书馆的重要性。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正在不断地扩大,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就必将导致图书馆发挥不出其真正的作用。[2]

(二)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

新的管理制度能够为确保高校图书馆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有关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高校图书馆制定一些新的管理制度,这也是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如今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三)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非常重要,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相比,现如今我国图书馆已经铺设了计算机网,也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导航服务,这些服务的开设会为图书馆职能的发挥给予很大的保障。有效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我国有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了摆设,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为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应该从根本上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四)实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在聘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时候要有着严格的标准,只有高素质、高学历、专业化较强的人员才能够胜任图书馆管理这一职业。因为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现代化的图书馆中会涉及很多信息化的技术,所以只有一些较为年轻的技术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职业,为发挥出图书馆的真正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3]由此可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其最终的目的和作用都是为了让学生和教师能第一时间找到想要的文献和资料。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21世纪,只有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才会丰富和扩展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视野,为教育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有明,王付刚,李孟晓.试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9:145―146.

第6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全面重视人在整个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有人员的有效配合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然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依然恪守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工作上没有任何创新和突破,很多人一味地依赖于计算机,片面地认为计算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忽视了人在整个环节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管理难以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显而易见,这样必然会导致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难以提升,无法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必须予以重视。[1]

二、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也纷纷加入了网络化建设的行列当中来,然而网路建设的进程并不是非常顺利,而是困难重重,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高,他们缺乏对网络相关知识的了解、资料普遍老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这都对网路信息化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从而导致图书馆资料的利用效率不高,服务水平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2]

三、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根据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图书馆中的图书都是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具体的划分,比如科技类阅览室、文学类阅览室等,显而易见,这种分类方式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此外,每个部门和人员都只是独立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缺乏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合作、沟通与协调,因此,很多管理人员对于不属于自己范畴的图书一概不清楚,最终导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升。[3]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第一,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图书馆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化进行的有效保证就是管理理念的革新,更好地顺应网络化时展的背景,积极响应改革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彻底摒弃传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人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和创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运用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大力创新和改革。此外,图书管理工作应该坚持实行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模式,不断开发图书馆的有效资源,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第二,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加大了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改变以往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扁平化,在遵循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以及办学目标为主要的前提下,善于发挥和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管理的高效化、电子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将具有相似功能的独立部门进行合并,着力打造新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因此,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图书馆管理。第三,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把握好网络化发展的契机,完善和调整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树立大信息、大资源的服务理念,加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力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了有效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建立读者知识库共享平台,为他们的阅读、查找资料以及知识的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第四,攻破高校图书馆管理瓶颈,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切实考虑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动态性,从而逐步攻克图书馆信息、用户信息、数据信息等安全问题,有效避免知识产权面临的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开展数字服务,全面考虑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宗旨,建立规范、科学的计费标准,提升图书馆的接触率,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高效、规范、有序地开展和进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必须将改革和创新纳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来,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有效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模式,提升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图书馆向着高效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加快并推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图书馆一切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作者:杨玉合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淼.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机制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01):42-45.

第7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引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具有不同功能的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统一般都具有输入、存贮、处理、输出、控制等功能。它的职能是按照单位或企业的目标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一个系统一般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系统效率是指在一个体系中,不同的神经元(个体)通过互为共享信息,提升体系在单位时间内的整体反应速度[1]。要提高系统效率必须减少体系的内耗,加强体系与环境的协调。一个单位的系统效率高,则体现这个单位的管理水平高;相反,一个单位的系统效率低,则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有不到位的地方。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个高校图书馆也是一个系统。一般高校图书馆由馆长、副馆长、部主任、室主任和馆员这样的层次结构组成。这种组成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和科学性,便于图书馆功能的划分,便于指令的上传下达,在高校图书馆界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似乎在没有找到一种更好的管理模式之前,由于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也大多乐意接受原来的结构模式。但目前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馆员的积极性不高

时下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收入分为工资和津贴两大块,但这两大块基本上不与实际工作业绩或者很少与实际工作业绩挂钩。“薪酬即管理”。纯粹靠精神鼓励来刺激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大家都乐意做好人的背景下,时下能站出来说实话、依实情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不良风气在严重阻碍和影响好的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如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也差不多,谁会长期去自觉多干?坏的东西得不到有效制止,好的也会慢慢学坏。这种局面是非常可怕的。在一个馆里如果上班只要来了就算,甚至不来也算;分配讲的是级别和职称,不与实际工作相关。时间久了,积极性高的馆员也会变得消极。在一个部门内,关系好的可互相包庇、护短。上级检查的来了,没来上班也帮忙编造假原因,关键是领导也不去查明实情。其实,大家也意识到这种分配制度不科学。有的也尝试在图书馆内部建立一种新的津贴分配方案,但是很少能真正落实。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配套的细分制度,缺乏保证分配制度落实的细则,也缺乏平时的监督机制。这样就不了了之,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管好自己的“三亩七分地”。这样的格局,馆员的积极性不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各部门的协调性不强

一个高校图书馆大多分为很多部门,有采编部、流通阅览部、情报咨询部、系统网络部、资源建设部和办公室等部门。各个部设部主任和室主任,室里面再由馆员组成。这种结构便于对外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便于图书馆功能的实施。但是,各个部门、各个室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交流。本部门基本不知道其他部门在干什么,做了什么工作,有些什么新的服务。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大家相互学习和促进。其实有的新型服务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解决。比如:在图书馆开辟学科化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用户往往需要集成式、研究型的集约,通常靠一个部门很难解决问题。每个人很难是通才,一个人智慧的不足,只有靠其他人的智慧来弥补。那种各部门老死不相往来,单打独干是行不通的。现在往往是这样的,从一个部门调人到另一个部门也是很难的事。往往是各部门人不相通,事不相通。这样的格局肯定不利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内部资源的共享不够

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馆员一方面在做着传播知识信息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又在有意无意干着阻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事情。馆内资源共享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工作经验和工作程序共享不够。每个部门、每个馆员自身的经验和工作诀窍,只有自己内部或自己本人知道,别的部门和个人一般是不清楚的。这些经验和诀窍往往是很重要的资源,对促进图书馆工作,提高系统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样重要的资源,要么只记在每个人的心里,要么即便形成了文字也不会公开。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交流,也会制约整体的工作效率。第二,馆员外出参观学习所得资源共享不够。由于经费的限制,重要的图书情报学术会议、培训,馆里只能派一两个人参加。但是派出去的人所获得的外部信息资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馆里其他人有的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要想获得这些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从外部得到的这些信息资源也非常重要,一般能反映当今图书情报理论和工作的动态。可惜这样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交流和保存,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对图书馆工作是不利的。第三,馆领导、部主任和馆员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每一个层面接触的对象和机会不一样,这就从客观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对称性会更加明显。馆领导从学校获得的信息,往往不会全面地和部主任传达,部主任在馆里得到的信息也同样不会全面地向馆员传达。这样自然就会造成“政令不通”的局面。相反,部主任从馆员那里得到的信息,也不会全面地向馆领导汇报,馆领导也不会全面地向学校汇报。当然有些信息是不必要汇报的,但也不排除有很多“当报不报”的情况。于是就造成了所谓的“下面不知道上面要干什么,上面不知道下面干了什么”,这肯定不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系统要素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就是要怎么样把所包含的要素进行有序的优化组织,充分发挥其效能,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高校图书馆管理所包含的要素很多,主要包括:资源的管理、读者的管理和馆员的管理。第一,资源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既包括纸质的资源,也包括电子、网络的资源;既包括引进的数据库资源,也包括自建的数据库资源;既包括内部的资源,也包括外部获得的资源;既包括信息资源,也包括设备资源等等。这些资源,要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和整体的功效,必须针对每一种资源,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详细、科学的运营机制。对这些资源的前期采购的调研、采购的操作和资源后期的管理,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不能采取“拍脑袋”的方式,想当然的省事办法。每种资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发挥好它们应有的作用。第二,读者的管理。没有读者和用户,高校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读者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对象。高校图书馆目前尚未向社会大开放之前,其读者基本上由大学生和教职工组成。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其文化和专业水平相对较高,其获取资源有许多共性的方面。对读者的管理,主要是做好读者,特别是新生读者的入馆教育培训,做好读者的专题培训,专题培训包括专门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和用户情报素质的培训。在做好读者培训工作的同时,平时还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建立与读者全面的交流机制。E-mail、电话、现场和QQ等,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交流方式。做好教育、交流的同时,也要加强读者的调查,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并重视读者的需求和意见,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第三,馆员的管理。馆员在整个图书馆系统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把馆员管好了,其他事情也就迎刃而解。馆员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岗位的设置,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真正打破用人唯亲,不论资排辈,做到人尽其才。设岗、用人都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民主的作风。用对了人,还要做好考核工作。馆员是不是按照岗位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工作,完成情况怎么样,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监管。平时的检查要和考核结合,要切实和业绩、津贴挂钩。这些制度大家来定,定好就要严格按照执行,只有这样,大家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

三、怎样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系统效率

(一)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

制度不健全,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我国的《图书馆法》还在酝酿之中,图书馆界也缺乏统一的协会来规范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活动,图书馆工作也没有统一的资格论证,缺失统一的标准[2]。这样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不利的局势,影响着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但每一个高校图书馆还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制度以保证其有效运行的。这些制度应详尽、全面,一般包括:借阅制度、采访制度、检索制度、典藏制度、人事制度和经费制度等[3]。各个馆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些可行的制度。制定制度时,一定要保证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定好了制度,还要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不能制度是制度,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否则,制度就失去了威严性。更不能出现“人大于制度”的情况,制度如没有落实、执行,必须有公开解释的原因。另外,要加强监控设备的添置。对馆员和读者的大众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出现了争议可以调用视频进行调查、取证。

(二)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

没有信用,缺乏诚信,那么一个系统是不可能高效率运转的。一个单位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则这个单位各方面就能顺畅地开展工作。否则,要想保证一个单位的健康运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高校图书馆牵涉到读者和馆员,只有在读者和馆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图书馆才能够高效运转。要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要在图书馆营造良好的氛围。可在图书馆各种场合进行大力宣传,营造人人讲信用,个个讲诚信的好气氛。如有必要,甚至可以与读者和工作人员签订信用合同。讲信用的,图书馆可给其相对应的很多便利条件,相反不讲信用或信用度低的享受的便利条件会少些。时间久了,大家会慢慢意识到讲信用是好事,讲规则是好事。让大家能彻底改变观念,讲信用对个人和团体都有益。要大大提高不讲信用、不讲规则所带来的成本。第二,领导要发挥模范作用。在一个单位,领导的行为和决定往往能起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领导讲信用,大家自然效仿。领导在处理馆里的事情时要切实遵守诺言,遵守制度、规则。不做凌驾在制度之上的事,不说不能兑现的话。特别在处理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时,如津贴分配、考勤、考核等等,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规则意识,要严格按既定的方案办事。领导在处理读者的事务也是一样,要树立讲信用、讲诚信的榜样。领导做好了样,职工也能跟上来,整个图书馆的信用体系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三)增强馆员的文化责任意识

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是图书馆的职能,也是每一个馆员的重要职责。如果高校图书馆的全体馆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开展实际工作就容易多了。时下,电子媒介和网络阅读日益普及,但传统的纸质文献阅读也并没有退出,阅读文化呈现多种阅读形式并存的业态。不同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利用各种资源的优势,实现高效率的文献服务,是图书馆的文化责任。图书馆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不仅要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更要担负起保存、传承、弘扬本土文化的责任,捍卫民族文化的安全[4]。高校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做好文化的整合、系统化工作,而且也要做好文化的增生、增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播主流文化,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职能作用;传播大众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当作自身的责任[5]。

(四)培养馆员的制度意识

第8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一)共生效应

共生效应描述的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植物单独生长时则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欣欣向荣、枝繁叶茂,自然界这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现象被自然科学家称为共生效应。共生效应同样可以应用到人类社会群体之中来,共生,顾名思义是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含义,在管理学中意味着组织中的所有成员能够通过某种机制或制度有机组合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共生效应强调的是组织成员通过团结一致的努力达到1+1>2的效果,高校图书馆管理可以借助共生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目前,高校图书馆在合作上采取的是内部合作的形式,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推行联合的服务,实现各大各校、各个地区的共同进步,但是高校图书馆都忽略了图书馆管理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体,即读者。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教学工作来说不被重视,在管理中往往被边缘化,图书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挖掘,高校师生尚未学会通过图书馆来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另外,馆员的业绩和高校其他教职员工的业绩难以协调一致,从共生效应的角度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还是一株瘦小的幼苗,如果图书馆能够和各个院系师生实现共生,那么图书馆将会呈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二)破窗理论

一栋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理,那么过一段时间其他的窗户也会被打破;一面墙上的涂鸦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干净,那么很快整面强都会被画得乱七八糟;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羞于随意地扔垃圾,但是一旦出现了垃圾,人们就会肆无忌惮地扔垃圾。这就是破窗理论揭示的内容和道理。破窗理论提示我们任何一种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好改善,那么这种不良现象将会传递一种肆无忌惮、愈演愈烈的信息,最终导致不良现象的猖獗与扩撒。将破窗理论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之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管理绩效良好的高校图书馆,都是注重细节管理、高瞻远瞩的图书馆。而有一些图书馆虽然一开始破窗不多,但是由于疏忽或者不加以及时管理,最终导致更多人打破“窗户”,使得图书馆管理漏洞百出。比如说,有的人在图书馆随意接听手机、大声喧哗,这就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一个破窗,如果图书馆不能够及时改正和管理,那么这种恶劣现象将会传染和同化到每一个读者身上,如果图书馆能够以妥善、恰当地方式制止大声喧哗或者接听手机的行为,那么就会给读者带来安静、温馨的读书环境,同时也能够规范读者在图书馆之内的行为。所以,图书馆管理工作应该注重那些看起来谨小慎微的问题和矛盾,并及时加以修正,避免小问题发展成为大矛盾。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改善措施

(一)高校图书馆应该推行温情管理

对待图书馆工作的基层员工,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做到尊重他们、爱护他们、理解他们、表扬他们,在他们的生活遇到实际困难时,积极地区帮助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倾听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和心声。图书馆应该积极地为馆员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鼓励馆员不断地吸收专业知识,在职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图书馆管理工作一方面要以读者为本,另一方面要以员工为本。温情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在管理中渗透了人情,领导者要关心馆员生活疾苦,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馆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帮助之后,对组织的依赖性和安全感就会大大加强,在工作中能够保持饱满、积极的心态,整个图书馆工作可以做到顺畅、无阻,管理者也能够获得馆员的支持和拥戴。管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无层次论在管理学中被广泛应用,而在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之中,被人尊重和尊敬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说,温情管理抓住了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满足了馆员内心被肯定和尊重的需求。在温情管理氛围中,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热情和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温情管理使得员工感受到组织是关心和爱护他们的,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极大地满足感,在工作中也会发挥出最大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欢乐、向上的心态是能够被感染和传递的,馆员在工作中感受到组织的温情和爱护,那么他们对待读者时也会如沐春风、态度和善,使得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愈来愈融洽和亲密。与此同时,温情管理使得馆员愿意接受挑战、勇于创新,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和才智,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到图书馆工作中来。

(二)共同生存、和谐发展

共生效应给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启示是任何一个组织要发展壮大,都要寻求联合发展的道路,实现共同生存、和谐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该放宽眼光,找到适合共生的对象。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和数据库的出版商谋求共生。高校是国家科研的主场所,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数据库的需求是整个社会中最大的。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商品的购买并不是一次性的,数据库商品需要高校图书馆逐年购买以获得使用权。所以说,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和数据库出版商之间突破单纯地买卖关系,建立起合作共生的关系。如果没有高校图书馆这个最大的购买商,数据库出版商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没有数据库出版商提供的良好、高质的电子数据,图书馆也难以提供良好的数据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将会受到波及。高校图书馆和数据库出版商应该在成本最优和利润最大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以合理的供需价格来维持二者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从而实现图书馆、出版商和读者之间的平衡共生状态。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鼓励馆员内部横向协作。高校图书馆馆员各自具备独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逻辑思维方式以及性格特征,如果馆员之间可以突破部门或者项目小组的限制,实现横向交叉合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切磋,那么馆员的工作思想能够得到激发,在思想的碰撞中馆员能够找到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应该具备风险管理意识

破窗理论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在“窗户”被打破的第一时间,要建立起风险的预警机制和系统,建立起规范组织行为的规范,使得破窗的危害降至最低。首先,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要倡导人性化,提倡文明。图书馆应该明确地指示和告知馆员哪些行为是被鼓励和允许的,而哪些行为在图书馆中是不恰当地、不被允许的,明确地指示和告知可以让馆员和读者能够以明确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图书馆内的环境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图书馆馆员和读者需要共同努力去维护和建设,因此,一套透明、明确、可行的行为规范对于建设良好的图书馆环境至关重要。

第9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承载着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责任,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必然会影响其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质量。但是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还存在滞后性,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尚未形成应有的意识和制度,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能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的研究,旨在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一)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内涵 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组成的严密的体系,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分类,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图书馆内部控制是通过建立和执行一整套的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方法和程序,在确保图书馆资产的安全、完整的条件下来协调图书馆各部门、各业务之间的行为,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教学、学术研究及相关工作的有序运行,降低各类风险。

建立图书馆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设计、岗位分工、岗位职责、授权批准、目标任务、工作流程、控制措施等,第二就是要对控制环节建立风险识别机制,以防止各项业务的遗漏、重复造成图书馆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遵循原则 主要包括:

(1)全覆盖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图书馆行政系统、业务系统、技术系统和读者服务系统。贯穿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

(2)制衡性原则: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方面,应根据各项管理目标的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内部考核机制,通过相互制衡的内控机制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各项职能。

(3)相匹配原则。高校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规模、复杂程度、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三)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通常是由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图书馆馆长则负责图书馆日常运行,实行馆长负责制,直接向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在馆长领导下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图书馆日常运行中各项工作,包括制定全馆的工作计划、预算、工作总结、馆员聘用等。

当前大学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基本上采取的是行政管理模式,僵化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造成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差;缺少灵活性,服务模式滞后于用户需求;业务流程不科学,造成用户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决策机制落后,资料的采买与用户需求不一致,导致资源浪费等。

(四)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主要表现在:

(1)内控环境较弱。长期以来,无论是图书馆管理实务工作还是图书馆管理理论的研究工作,大多将关注点放在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方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图书馆实务共总者和理论工作者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和内控相关的知识;二是相关人员不了解内部控制对图书馆职能发挥所起到的重要保障作用,三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因此,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位、不科学,忽视图书馆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内控工作的实施。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有些图书馆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内控制度建立的初衷并非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实际工作中并未认真执行,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2)缺乏科学决策机制。在信息社会,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等特点,图书馆的服务应该适应这一趋势,在制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尤其是在资料的采买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决策机制,这样才会保证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长期以来,图书馆的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立相应的科学决策机制,导致大量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

(3)系统化管理层次低。信息的及时、准确的传递是组织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图书馆管理同样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高校图书馆和财务部门都使用了相关的管理软件,资产管理和业务管理实现了自动化。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各个业务流程没有及时梳理,没有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信息技术的效能无法发挥,图书馆的管理仍停留在零散化、片面化的层次,尚未进入系统化管理的层面。

(4)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缺乏。长期以来,高校的图书馆馆员大多是高校引进人才随迁配偶的首选岗位,而随迁配偶的文化层次和专业背景都与图书馆管理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影响,图书馆馆员缺少进修的机会,不能提高业务水平。高层次的研究型、知识型、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才队伍是决定高校图书馆持续、科学、高效、健康发展运作的核心价值动力。低端劣势态势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内部缺乏高层次尖端人才的巨大的、潜在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人文的、先进的服务环境。

(5)监督体系不完善。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审计署在对7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适合其财务处或者纪检部门合署办公;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经济警察”的角色定位上,没有起到促进高校的现代化管理的作用;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来看,专业局限性较大,内审人员大多是会计、教师或者其他政工干部,职称也不高,年龄层次趋于老龄化,队伍的梯队建设跟不上。在高校内部审计薄弱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监督体系更是不可能形成体系,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从而有效防范风险,保障系统安全稳健运行。具体到图书馆内部控制是要在控制成本、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梳理业务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达成目标。

(一)控制目标 控制成本,表现在对现有图书的管理和计划采购图书的审核批准。现有图书如果保管不当,造成资产流失。新图书的采购要遵循一定的授权审批流程,确保采购的合理性、计划性,以免造成形成所购图书质量低劣,无法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庞大的经费购买大量的电子资源、软/硬件支持系统,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1)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对于电子数据库的使用要设定安全防护程序。必须在纸本文献、数字资源开发中实现并提高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水平;梳理借用管还流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纸质图书资产的保管。

(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表现在现有图书馆资源的推介工作,让相关读者了解到该资源的存在,以及使用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图书馆管理从一个单一的文化功能向文化、教育、情报等多功能全方位的发展,信息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图书馆要形成资源找人的服务方式,以免造成用户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质资源。

(3)提高服务质量。大学图书馆使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服务水平影响到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建立服务绩效考核制度,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动态化和集成化的趋势。同时,提高图书馆员服务的主动性。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收藏的中文文献七成以上长期未被利用,而外文文献更是高达九成以上在很长时间内未被利用。而重点学科研究人员在进行该研究过程中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检索获取相关的文献。

(二)控制措施

(1)加强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内部控制环境是图书馆内部控制的氛围,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首先要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形成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其次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创新和变革,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权利适度下放,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保证高校图书馆高效健康运作,第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制定全面、系统、规范的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不断促使馆内机构高效、科学、持续、健康、稳妥运转。

(2)梳理业务流程。图书馆内部控制内容包括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员工的编制及录用等人事安排、机构设置、审核经费预算、监督资本运营、服务质量考核等。

图书馆的业务部门的工作包括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情报研究、系统维护、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等。在实践中,有将这些业务部门重组与优化组合,构建三部门,四部门或者五部门。但是如果不进行流程再造,仍然存在各业务之间的分割,造成一个部门只能为读者提供一方面的信息,无法提供完整、系统的资料,也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对于图书馆的资产安全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内部控制流程与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强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系统自动控制。

(3)建立监督机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在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帮助下,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活动,至少安排一年评估一次。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完善读者投诉处理机制,制定投诉处理工作流程,定期汇总分析投诉反映事项,查找问题,有效改进服务和管理。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无缝连接,可以对内控体系运行的效果进行测试、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措施、消除图书馆经济活动中的不安全隐患,维护资金安全,促进图书馆科学管理。

四、结论

人类进入新世纪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人是信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各种资源中最有效、最革命、最活跃的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核心动力,也是公共图书馆持续、科学、高效、健康运行的第一价值核心因素。我国公共图书馆只有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不断探索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内控考量体系的前沿理论并指导图书馆业态运作实践,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特色明显、优势高端的业态发展新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使我国图书馆业态真正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由于高校图书馆存在委托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如同企业一样应该实施并强化其内部控制。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一个风险控制过程。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层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因此,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高校图书馆需要确立内部控制理念,建立规范的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图书编目业务外包等关键控制点的控制,以逐步建立与完善其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孙逸玲、莫霄:《图书馆采访的风险管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2]张妤、张岩、刘秀艳、卢兵兵:《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存在问题分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0年第2期。

[3]何小萍:《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2期。

[4]陈莉:《公共图书馆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