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科研课题策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课题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课题策划

第1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1.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因此,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深入研究基于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2.以精细化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体现了“理实一体,素能本位”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广告公司各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的精细化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广告公司运营过程为主线,按照策划广告过程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即把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认识广告模块、广告市场调查模块、广告策划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广告制作模块、广模块、广告效果评估等7个模块,第1.2个模块对应企业市场专员岗位,第3.4模块对应创意与策划专员岗位,最后3个模块对应编辑专员的岗位。

3.以高位就业为目标的课程任务设计

3.1教学内容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真实工作情境为载体,通过模拟广告公司的业务流程,从营销专员、广告企划专员及主管的工作岗位出发,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工学结合。《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模式正是基于“高位就业孵化”的理念,利用并整合学校校企合作单位如红府超市、年客服饰有限公司等,针对在校学生设计出“工作环境、岗位轮替、职位递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广告公司各岗位的轮岗,综合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素养。与此同时,还将优秀毕业生选派至校外合作企业,与广告项目总监直接对接,进入管理层,更进一步增强管理技能,体验领导的艺术,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高位就业。

3.2实施步骤

3.2.1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6-7人。

3.2.2工作情境设置

在广告公司一般都设有客户部、策划部、媒体部、创意部等职能部门。其工作流程是:先由客户部搜集广告产品与竞争对手以及行业资料等,然后会同策划部一起消化企业信息资料,形成策略思路和策划方案,媒体部则根据策略思路和策划方案完成媒体方案,并形成创意简报交给创意部,接着创意部就组织文案、美术指导进行创意表现,形成设计方案后向客户部进行内部提案,内部通过再向企业进行正式提案。由组长担任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在市调专员、策划专员、媒体专员、提案人、文案专员等角色中挑选一个,在每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岗位。

3.2.3教师分配任务

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根据社会热点事件或学生感兴趣的行业、产品设置七张订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客户有广告需要,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广告方案,需要每个公司独立设计广告方案参与竞标。项目由易到难,由单一技能的演练到综合技能的运用,对能力的培养既有重复的部分,又不断提升。订单1.“优乐美奶茶”在合肥高校校园推广设计悬挂平面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学生熟悉的快消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为广告对象,为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订单2.“**辅导班”合肥高校校园推广角落平面媒体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学生熟悉的服务类商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为广告对象,为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订单3.“联想YOGA3”超极本广播广告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市场上新推出的热门商品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广播文案创作为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订单4.“美图手机”微博、微信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市场上新推出的热门商品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订单5.“可爱多”冰淇淋微电影广告方案招标:学生自行设定广告情境,利用手机、电脑、视频拍摄剪辑软件等设计、拍摄并制作视频广告,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订单6.“江淮IEV4纯电动汽车”宣传单页、灯箱、电视、广播、微博广告方案招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电动汽车市场,针对安徽市场设计江淮IEV4新车上市设计一系列宣传活动,配合企业的新品推广,使学生对多种媒体的广告形式综合运用。订单7.“商之都周年庆典”整合营销方案招标:在教师指导带领下,对商之都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根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开展相应的策划工作,整合营销方案的设计业是对学生营销能力的综合运用。

3.2.4分析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设计广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订单属于哪种类型的广告,通过鉴赏不同类型的广告作品、学习优秀广告案例、讲授各类型广告的设计要点,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

3.2.5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在设定的项目周期内,由项目主管合理安排整个任务的进度和分工,最终形成的广告策划案由提案人准备方案的展示。

3.2.6正式提案

每个小组的提案人陈述本组作品的创作理念,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在职场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3.2.7策划案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完毕之后,评委进行提问和打分(评委不对自己组的作品进行打分)。在此过程中,教师点评每个作品的亮点,并启发学生的思路完善方案。

4.基于工作过程的体验式课程设计的创新思路

4.1坚持产教融合,走校企合作之路

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力图寻找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4.2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方式,充分强调学生参与性,同时强调企业导师的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完整的广告策划工作过程。为满足企业对广告策划人才的需求,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广告公司各岗位和真实工作情境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一体化。

4.3高位化的人才就业目标

第2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关键词:提问艺术;语文课堂;信息交流;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92-01

教学提问是教学中提出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是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课堂提问不是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更不是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而是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在什么时间问、问哪个同学、怎样问都需要仔细斟酌,灵活掌握。

一、提问目的必须明确

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提问,不但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对推进教学内容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教学提问要科学,还要把握好难易度,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找出学生的兴趣点,活S课堂气氛,或者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推进教学进程。例如,在《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这篇课文的故事。”这个问题就是针对记叙文文体提出来的,提出问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到台前给大家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故事要有中心人物,要明确人物做了一件什么事。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雷奈克医生的高尚品德,懂得发明创造都是在观察和实践中进行的,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第一,是什么原因让雷奈克有了发明听诊器的想法,雷奈克为什么心里难过,他在整日思索什么;第二,说一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从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记叙文有记叙文要学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努力探究,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问主体可以变换

教师提问学生,是教师设疑,然后学生循着老师设置的疑问进行思考。这种提问模式,学生仍然没有脱离教师控制,有时还会导致学生的思考缺乏创新性。因此,教师不妨变换一下提问的主体,让学生提问,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问题的教学模式。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读完课文、明白了课文里讲述的故事以后,对教师的提问就没了兴趣,课堂气氛也随之越来越沉闷无趣。因此,教师可以变化提问的主体,由教师提问学生变为学生提问教师。这样学生就活跃起来了:“老师,非典非常可怕吗?你经历过非典吗?叶欣医生她真的不怕死吗?老师,工作重要,休息就不重要吗?如果叶欣医生能够休息好,也许就不会死了。”“动起来”的课堂,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课堂,而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所以,尽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甚至根本不在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之内,但是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才是教学活动的开始。

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

真正“动起来”的课堂,不是部分学生“动了起来”跟着教师积极思索,而应该是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精心设置,有层次、有区别地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提问中找到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天火之谜》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第二段在整个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当一部分学生还处于思考阶段,有几个学生就已经说出了答案:“老师,第二段是过渡段,由这一段直接引出第三、第四段。”“老师过渡又可以叫承上启下,承接第一段,开启下一段。”这些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剩下的学生却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就可以点名回答的形式提出问题,指名的时候,可以点那些平常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或者不爱积极思考、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但是教师在点到这些学生的时候,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课堂,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总是部分学生回答问题,那么其他的学生则变成了旁观者,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并不是成功的课堂。

四、结束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上要狠下功夫,精心设置问题,把握问题难易度,给每一个学生创造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才是真正“动起来”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蒋咏欣.对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

[2]王洋.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与设计模式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第3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一、校本教研“科教一体化”的思辨

在教育科研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一线学校还处于“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教科分离状态。主要存在两种现象:

1.教而不研的肤浅倾向

许多教师虽然对学生满腔热情,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缺乏理性的思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类教师虽然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却只能换来平庸的“苦劳”,这对旧的考试制度来说,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它是以削弱德育、影响体育和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在这种教育氛围下,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对学生的成长与终生发展是极为有害的。究其原因,是教师对科研存在科研神秘论、科研无用论和科研功利论等错误观点。

2.研而不教的功利倾向

部分教师过于倾向科研功利化,参与教科研的目的不是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而是获取某种荣誉或评职称,其研究呈现“浅尝辄止”的状态。在课题研究方面,所谓“开题轰隆隆,过程一团空,结题成果丰”,重视开题、结题时的“轰动场面”,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了教科研的过程和实效,教科研似“纸上谈兵”,有行动无研究,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过假的动作,太浓的形式,让人觉得搞科研是为了沽名钓誉,只装门面不开店、只管注册不营业。

“真科研型”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很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并善于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优化自己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创新,走以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之路。因此,教师、学校、教育要发展,教师必须从“经验型”“辛苦型”向“研究型”“创造型”转变,而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就是走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二、校本教研“科教一体化”的对策

目睹科研分离这一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这一问题。作为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重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如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支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底蕴

教育科研源于教师个体的学习,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与学校的引导有较大的关联度。完善而成体系的学习能帮助教师打开接受先进思想与理念的窗口,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理论素养,提升业务素质。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要求一线学校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办法,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是高位引领,要加强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是广大教师教学的依据。其次是苦练内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要制订教师学习计划,通过教科室推荐书目、提供书籍,开展暑期读书征文等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地促进全体教师广泛阅读和有效阅读;通过开展中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征文比赛,将教师的阅读情况列入年度考核等举措,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

2.搭建平台——发展科研意识

以校为本搭建科研平台,打造学习型团队,是提升教科研质量,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以学科为单位开展科研团队建设,在全体成员个体学习的基础上,依托团队开展合作学习、学术沙龙、活动研讨、经验交流等,专家引领,科研搭台,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拓宽教师理论学习的渠道,为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提供理论支撑,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的方法开展教师学习,根据学校科研主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教育科研的专家来校做讲座。注重骨干引领,发挥骨干教师二级培训作用,制订学校科研共享计划,让骨干教师在参加省市级培训后,回校及时开展二级培训。科研搭台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点燃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激情。

3.聚焦课堂——提升实践智慧

从传统的学校管理来看,常规听课一般都是教务处的事情,因为听课与评课的重点只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而并不关注基于课堂教学反思而形成理性感悟,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力。以“科教一体化”聚焦课堂,要求学校积极创新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广泛开展各种有效的教科研一体化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通过成立“我思我研我成长”科研小组,以教科室主任为组长,各教研组长为组员,引导开课教师提出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在教研组与备课组活动中集中思考与研讨,并以小课题研究方案单的形式将研究落到实处。“科教一体化”研究能够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惑,让课堂更加“高质轻负”。

4.课题研究——实现梯度发展

第4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策略:探究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生活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生作为实验学习的主体,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动手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学生自主操作,做实验学习的主人。

一、自主实验,探究教学

第一,要尊重学生。做实验之前要多和学生交流,对根据问题实验安排进行调整,也就是所谓的“备学生”。另外就是要辩证看待学生操作的失误,有危险性的实验,学生操作不当就已经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和危机压力;即便没有危险性的实验,学生操作失误也情有可原。这与化学实验的不确定性和人为操作的非精确性有关。

第二,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完成实验。为什么传统的实验教学比较枯燥,学生不敢兴趣甚至逃避做实验呢?主要是教师不给学生“游戏”的机会。在保证实验安全性的前提下,教师作为实验“游戏”设计者,让学习依照规则自己探索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明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又能自己学会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实验学习乃至化学学习浓厚的兴趣和经久不衰的动力。

在自主实验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教师相互间地合作探究。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合作式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态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史怡鸿老师明确指出,“化学实验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一体。让学生在感悟知识与过程和方法的相互作用中理解科学,理解化学。当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就会自觉地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将让学生终身受益。”[1]

既要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同时也要防止一部分学生只是凑凑热闹,而不是真正进行实验学习。教师就要做到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实验中来,杜绝“凑热闹”的心理,做到每个人都忙而不乱,让每个同学在分组实验中都能手脑并用,把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切切实实提高分组实验的效率。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资源多样和共享,内容生动,学习过程可以互动而且学生可以广泛参与。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形成敏锐观察、积极求异、丰富联想、综合融化、知识建构等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有着巨大的优势。

在化学实验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既要考虑哪些实验内容适宜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要知道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通过笔者教学的体会,以下两种情况较为适合:一是演示实验效果不佳或者无法操作的实验课程。二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一旦出现意外就可能造成重大教学事故,给师生人身和心理带来阴影。但是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的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反复模拟实验,一旦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奖励提示,鼓励学生;而学生操作错误,计算机则对“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2]

那么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呢?徐琳老师指出,“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当然这些不是独立的使用,根据各自实情,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再开发、再加工、再创造、再设计,以求化学知识的最优整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3]

操作简单的课件PPT通过图片视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视觉的直观,还对不易观察的实验进行放大,克服演示某些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是比较复杂的微格——录像教学。应用录像——视频技术,可以由操作熟练的教师提前演示比较复杂或者比较麻烦的实验,然后可以不必在实验室里精确进行演示,出现疏漏可以提前纠正或者通过视频的裁剪、重复等后期技术,给学生严密而科学的示范展示,尤其是危险性的实验,又可以通过提前演示打消了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

三、养成习惯,走进生活

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本质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颜鹤老师主张,“要在化学实验中全面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体现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化学实验课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4]

要在实验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应该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自主实验的意识;同时检查学生的操作过程,如准备、提问操作步骤、过程巡查、课后总结等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日本和西方科技发达国家中学化学课程一直都非常重视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走近生活和社会曾是1991年8月在英国York城举行的第11届国际化学教育大会的主题。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加强其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代生活和社会中的作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联系实际生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积极联系生活,从生活需要出发,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增加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较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汽水的制作、松花蛋的制作等,结合碳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介绍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用自家或自备的原料,自己做一做。[5]

二是鼓励学生利用实验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开着发明创造的兴趣教学。此外还可以开着家庭实验。在家庭小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解决生活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得到充分提高。[5]将实验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可以丰富课堂实验教学,又能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既是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成长心智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不断完善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 史怡鸿.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0,(35).

[2] 王文斌.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3] 徐琳.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科学大众,2010,(12)

第5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关键词】“另类”数据;实证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数据是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中常见的记录结果,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才能发现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了解其中的规律。运用科学探究活动中接触到的实验数据,修正学生对数据的心理倾向,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尊重数据是科学探究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在平时的科学课堂上,有的为了得出实验结论,对数据的分析流于形式,当课堂中出现一些误差较大的,甚至与事实相悖的“另类”数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教师这样来解释:“这只是个别现象,也许是学生的实验操作方法出现了问题,换种方法会好的,下课后有空再做做这个实验会有正确的结果”,等等。

一、反思:“另类”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

“另类”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是学生实验结果的真实呈现,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另类”数据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实验材料的偏差

在科学课堂上,应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是实验活动成功的基础之一。而使用不恰当的实验材料则会给实验活动带来障碍,甚至得出错误的数据。比如测力计,由于经常使用,弹簧往往会伸长,不能归零,有的测量数值不准,有的失去测量功能,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也会测出完全不同的数据。

2.操作方法的随意

学生在实验时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学生由于实验操作方法的不规范,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不扎实。实验时就会出现种种失误,从而出现种种“另类”数据。如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在拿、放置、读数时都有着非常细致的要求,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会影响实验活动的结果。如学生在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时,有个别学生是把温度计拿出来进行读数的,还有学生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不水平。

3.实验检验的唯一

科学家很少依赖一次或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而是通过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才得出结论。虽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反反复复做实验,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从一两次实验中就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小组、一个人仅凭一次两次实验观察到的事实、获得的数据,就匆忙下结论是不科学的。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事实,获取的数据有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反复多做几次,每次得到一样的结果,才能下结论。例如在“研究摆”时,让学生记录摆10秒之内摆动的次数,每种情况实验3次。但是在实验时中有的小组每种情况只做了一次,就得出数据。

二、策略:避免“另类”数据产生的“全化路径”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实验数据的“另类”,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尽量避免它的产生。

1.真备课:精选实验器材,细密检索无关变量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测量工具的精确性。由于长期的使用造成的磨损,或其本身的质量差异,仪器室里的各种测量工具难免会出现问题,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把上课时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逐一检查一遍,保证其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在平时也应该经常维护,以便于随时取用。科学实验前要做“下水实验”,及早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材料的改良、方法的改进、哪些环节要加强指导等,从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真方法:形象呈现实验地图,指导实验方法

正确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实验方法的掌握,实验技能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实验环节,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指导也要有侧重。如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先由学生假设,并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小组设计如何验证假设,教师评价及时点拨,并适时示范一些注意点:如漆包线两头绝缘漆的刮除、漆包线绕的方向要一致等;实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错误;实验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通过这些环节就对电磁铁验证磁力大小的操作要求、意外的处理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3.真技能:切实提升操作指数,加强技能训练

熟练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顺利实现实验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设想一个连显微镜都不会操作的学生,怎么能看到水中的微生物;同样,一个缺乏良好实验习惯的学生,怎么能独自顺利的完成科学实验。因此,在学生平时的实验中,指导工作的重点要放在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上。一些学生较难掌握的实验技能,可让学生多次操作,增加练习的时间。对于一些教师演示时较难观察的实验可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形象地体会操作要点,自己动手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实验时融入学生之中,关注学生操作中的细节和难点,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加强个别辅导与教师示范,群体性错误采取集中辅导的形式。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检查巩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4.真实验: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多做证伪实验

科学课堂上,常用的探究模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但是几乎所有的小学科学课上,提出的假设最终被证明总是正确的,科学家也不能如此。仔细分析,发现我们在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时,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把学生导向正确答案的方向。以至于当我们的学生偶尔证明自己假设错了时会非常沮丧。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无论假设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其探究的过程都具有同样的意义,科学只有通过不断清除假设中的错误才能前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偶然出现几次“证伪”实验,一学期只有经历几次证伪实验,学生才能真正带着验证假设的思想老老实实地进行实验操作,也只有这样所谓的“反复验证”才能真正显现其真实的验证效果,否则充其量还只是一个伪过程而已,学生出现“另类”数据时,也认为是错误的,随意丢弃数据。

5.真处理:灵活处理另类数据,剔除干扰信息

教师应树立及时有效地处理“另类”数据的教学观,意识到分析这类数据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证意识等科学素养。看似没有规律的、无法得出“科学结论”的数据,实际上让学生体验科学本质、培养理性态度的契机。当“另类”数据出现时,我们勇于面对“意外”,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重视事实根据,合理怀疑,倾听和思考他人的不同观念或解释,避免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判断,避免将某结论不恰当地进行推广,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验,根据新的证据,怀疑、修改自己的意见。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客观上避免“另类”数据的产生及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激发学生为了正确的实验数据而进行再次实验,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据是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最重要的实证之一,是作出解释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认识的有利武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另类”数据的分析和反思,推进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建立正确的科学认识,不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第6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竞争力,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也就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不少高校结合本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专业特色,汲取外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果,使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许多高校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前缺乏充分准备。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一般明显不如对理论课,被动学习是较普遍的现象。如实验前预做全面的准备,了解从实验原理、步骤、所用试剂、仪器的使用方法到实验数据的处理、安全注意事项,等等,做到这些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由于缺少预习环节而在实验课程中收获不大。

2.实验教学师资投入不足。高校化学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其主要精力集中在维持基本教学和科研上,对实验教学往往就不能深入研究和探索改革,实验教学的质量往往也就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同时,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之间的截然分工,也容易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统一和贯通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对实验教学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3.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经常欠缺。实验仪器、设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现在,一方面实验课程的总学时较少,另一方面受仪器、设备数量的限制,实验组的人数不少,3―4名学生共同操作一套仪器、设备的状况很普遍。实验教学难以充分进行,致使大学生不能明显提高独立操作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许多学生因此也就感受不到实验学习的乐趣,丧失了一些主观能动性。

4.不少化学实验室缺乏安全和环保措施。化学实验经常使用强酸、强碱和玻璃器皿等,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实验事故[1]。而现在许多实验室缺少安全保护条件,一旦遇到意外伤害,则很可能因为错过最佳处置时机而引起不小的麻烦。再者,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让学生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毒物随意丢弃,虽然这些毒废物在数量和强度上根本不及有些工业企业所排放的毒废物,但由于其成分复杂,累计效应不容忽视,将会污染水源等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5.实验教学观念陈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是按课本已设计好的步骤或教师自行设计的方案来进行的。这些实验一般包括基本操作实验、测定性实验、制备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虽然这样的实验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学校不很清楚用人单位需要具有哪些操作能力的人才,所以,用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坚持就业理念,没有紧密地结合专业特色,没有灵活地运用实验资源,致使实验教学的针对性不够突出,学生错失许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的提升。

6.实验课程教学、考评的方式单一。现在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操作演示和口头讲解的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部分学生误认为实验教学的作用只限于验证化学理论,没有注意到它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考评方式也是以期末一次综合性考试为主,占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又以平时完成实验报告情况和实验素质评估各占一半分数比重。由于上述考评方式是由3―4名学生协作完成的,分数的高低基本上看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实验过程是不考虑的,因此其科学性必然受到影响。教师考核的标准也不一样,给出的分数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考评成绩难以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验课程的状况。

二、解决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从存在问题来看,高校化学实验课程亟需深化教学改革,以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综合水平较高的人才。而深化教学改革,在我们看来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开展。

1.提高实验预习的质量。每次实验结束,教师要督促、指导学生对下一次实验进行全面的预习。每次实验开始时,教师要对本次实验的原理、步骤、试剂与仪器进行提问,成绩记入期末考评成绩中。对一些复杂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如果学生通过书本预习仍不易理解的话,可以购买或教师制作一些与之相符的教学片、多媒体课件等,务必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实验内容,熟悉仪器的原理和构造,增加有关实验知识的信息量和操作技能规范化。

2.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的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有刻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高校需要一支有一定人数的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实验教学人员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地自我提高。要经常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实验教学问题;由有经验的教师示范讲课,以增长实验教学集体的能力和经验。实验教师要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努力调动和培育学生参加实验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3.提高投入实验的仪器、设备的费用。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分析表征手段日益先进和复杂。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学生的规模,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加大硬件投入。在满足基本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需求的同时,力争补充一些研究性实验仪器,开设高质量的专业性实验课,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提高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的要求和能力。高等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有高度的人身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教学人员和学生有章可循。实验课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程序要从严把关,使学生严格按规程来实验。突出地强调:穿好实验服,严禁穿拖鞋、短裙、短裤等进入实验室。实验室也应配备急救药箱,置于固定位置,便于及时使用。实验室对废弃物的排放应十分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可根据废弃物的类型,将其储存在统一规定的容器中,定期收集起来,统一处理。

5.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化学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好坏与实验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联,这也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锻炼、提升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上。应用型地方高校不能简单地模仿国家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应结合地方实际,强化特色;要全面搜集用人单位所需学生能力的广泛信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化学实验主要在实验室完成,但化学实验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堂,还要开发多种教学形式,如实验技能大赛、小发明活动、检验员培训和开设实验第二课堂。

6.完善实验教学、考评的方式。除传统实验教学形式以外,高校还可以采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实验教学。学生在化学实验室里的学习形式是人脑电脑并用和亲身实践,再加上教师指导,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显著提高。完善实验教学的考评。每次实验的得分可由4个项目构成:10%预习成绩、40%基本操作成绩、40%实验结果及报告成绩、10%实验素质评估得分。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情况,就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验研究能力。

本文初步分析了高校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对策。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地方高校办学特点,努力探索,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一、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学生需要进行身体基本活动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自身的惰性,使自身快速达到适宜运动的状态,为其后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从而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很多学生对准备活动不是很重视。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关于“你认为做准备活动有必要吗?”的回答中回答“没有必要”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8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准备部分有多不重视,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根源还是在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灌输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调查排列显示: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当,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准备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

二、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体育课准备活动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都存在着不重视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在准备活动环节中,都只是慢跑两圈,然后做几节热身操就结束了,甚至有些老师还盲目地压缩了正常的准备活动时间。

2.准备活动内容枯燥乏味

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好奇心较强,对旧事物存在抵触心理。而我们的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往往是慢跑两圈加一套基本体操,或一个长期使用的游戏。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厌烦。

3.准备活动中,教师教学未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由于小学生中低年级与高年级成长的不同,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同样的内容,应具备不同的教学特点。但在很多学校体育课堂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内容区别不大,一套操、一个游戏,从初一至初三都沿用。

三、优化体育课准备活动策略

1.提高思想意识重视程度

准备部分作为体育课的教学组成部分,是一堂课学习的开始,起着重要的热身及调动兴趣的作用。准备活动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很快融入其中,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更能培养小学生共同协作意识及自身品德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体态。

2.内容与教材要相吻合

从内容与教材的选择上来讲,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与主教材的内容紧扣在一起,结合主教材的教学内容,制订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主教材的教学任务,在准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安排与教材相衔接的辅动作。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不仅要为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还应为完成所学教材内容做好准备,要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出发,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采用各种练习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笔者觉得在内容与教材的结合上,应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其中,从准备部分过渡到学习基本部分的内容上。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年龄的差异。由于年龄的差异,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准备活动的内容及时间的安排上都有不同之处。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多采用一起模仿和表演等形式。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其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在准备活动中,应多采用对抗性较强、能展示个人能力和力量的活动。

(2)性别的差异。高年级男生一般喜欢对抗比较激烈的准备活动,而女生则更喜欢节奏慢、轻快的准备活动。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准备活动。笔者在对女生的准备活动安排上一般采用健美操的形式,这样有利于让女生更容易融入其中,为下面的内容学习作好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名体育教师,就应该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科学地安排准备活动及体育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继芬,郭红涛,王青涛.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应坚持八性[J].河北职工学院学报,2006,(4).

第8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 对策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翻转课堂”是将ppt演示文稿和教师讲解进行录制,并传至网上供需要者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视频丰富,促进教学。“翻转课堂”最早是为那些因病无法走进课堂的学生打造的,这种视频化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可以一对一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翻转课堂”有多种教学模型,如太极图式、概念图式等,但是不管形式多千变万化,其基本轮廓都是不变的,一直遵循着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知识协作的模式展开。“翻转课堂”使教育更人性化,具有及时、方便、快捷、简明的优势,它使科学知识更形象,使师生关系更像朋友,更融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1]。

对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变化,在前种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和课后的评价者,而在“翻转课堂”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指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研究者。“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后知识内化,转变为课前知识传授和课堂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因此,两种课堂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翻转课堂”得到了学校和家庭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综合评审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案例,可以总结出三方面的不足。

2.1“翻转课堂”翻转的课型存在的问题

虽然“翻转课堂”因材施教的特点非常突出,但是并不能满足高中化学的所有课型。对于那些科学探究型的化学课程,如果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微课对探究实验结果进行前置,学生已经知道了实验结果,如果再进行实验探究,未免有些多此一举,原本的实验探究变成了实验验证,这样的课堂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阻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因此,在翻转课堂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翻转的目的是什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2“翻转课堂”翻转的内容存在的问题

虽然“翻转课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但是如果翻转的内容不对,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化学绪言一课中,翻转的内容没必要花哨、面面俱到,广泛罗列化学科学在食品、医药、材料、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这样虽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分散了注意力,很难抓到重点,课后未免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这节课基本的目标:明确化学的研究对象,都没有被学生领悟到,就失去了微课的意义。

2.3“翻转课堂”翻转的时机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习前置,在化学教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一课中,若进行微课翻转,则会带来三个矛盾:一是对刚进入高中,刚开始接触高中化学的学生来说,大脑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微课难免会给学生带来茫然的感觉;二是微课如果直接将一门课程中最难的部分摆在前面,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学生在进行了微课的学习后,已经对实验内容和结果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再进行课堂的探究,实际上变成了一种伪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解决对策

3.1重视系统论、方法论在“翻转课堂”的应用

高中化学知识系统性很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节实际上是对前面平衡章节内容的总结,再引入沉淀溶解的特性,以期达到知识波浪前进、螺旋上升的目的,因此,可以尝试将该节内容前置,进行翻转传授。学生可以通过微课了解有关平衡的知识点,并理解初中学习时留下的前科学概念。老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问题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探讨问题,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2“翻转课堂”中重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初中化学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而高中化学则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两个时期都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初高中教材中一些概念定义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两个时期侧重点不同,难免会存在一些出入。“翻转课堂”可以抓住这些不同进行课前讲解,解除学生的疑惑,会使学生感到更明朗。

3.3“翻转课堂”中纠正前科学概念

“翻转课堂”要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纠正,比如,运用微课对物质的量进行主题介绍,并呈现初中学过的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等。

总之,“翻转课堂”使教育更人性化,具有及时、方便、快捷、简明的优势,使科学知识更形象,使师生关系更像朋友,更融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在实践中更好地利用。

参考文献:

第9篇:科研课题策划范文

摘 要:大学课堂文化是大学师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是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独特属

>>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 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自媒体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自媒体环境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作用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文化建设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不利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作息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对95后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06.11

[4] 课题组.大学课堂文化的基本元素与逻辑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

[5] L.约翰逊,Sq亚当斯贝克尔,V.埃斯特拉达,Aq弗里曼.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R].北京:北京开放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