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新型监管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监管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型监管机制

第1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政府也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对行政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有效的创新,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进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作为切入点,通过采取有效的体制与机制创新策略,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服务型政府

前言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行政机构,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服务水平,也影响到政府的发展。要想获得人民的信赖,政府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创新策略,不断的对行政管理体制及机制进行有效的创新,增强政府的发展动力,将政府的效能发挥到最大,进而建立人民信赖的服务型政府。下面针对于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详细的分析。

1.转变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中,首先需要转变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缺乏服务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较为被动,并且工作较为机械,主要是按照上级的指示进行,影响到政府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于此种情况,政府需要从政治统治的职能转变为服务的职能,切实的做好为人民的服务工作,解决人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

政府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切实的为人民办实事,需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及机制的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制度上的创新。在行政管理制度中,应该明确规定政府的职能,并且强调政府的服务内容,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并且将政府的服务制度化、法制化,这样才能为政府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1]。在制度中,还应该强调公务员的职责,并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能够向着公开、公正、便民的方向改变,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使政府真正成为人民拥戴信赖的政府,实现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此外,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行政监督制度,通过有利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高政府的办事能力,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2]。

3.加强行政机构改革,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效率

政府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需求的变化,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确保行政工作的灵活性,切实的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及效率。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对现有的行政机构进行分析,了解目前行政机构是否存在着已经不起到任何作用的部门,也就是说,存在着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部门,将这些落后的部门剔除掉[3]。②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结合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增加一些部门,例如,民意反馈部门。该部门主要是对民意进行收集和整理,使政府了解到人民的需求,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能够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切实的解决人民在生产及生活中的难题,真正的做到想人民之所想,及人民之所急,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构建。此外,政府还应该成立一些与服务紧密相关的部门,切实的将为人民服务做到实处,提高人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4.创新财政体制,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创新财政体制,建立适应服务型政府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进而人们的公共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例如,市容的美化、城市道路的通畅、公园绿地的建设等等[4]。而这都需要公共服务的投入。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需要将公共服务的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主体,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切实的为人民建立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及生产环境。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教育、医疗等财政的支出,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5]。

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也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潮流,积极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对行政管理体制及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够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真正的建立服务型的政府,实现对人民的良好服务,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作者:韩娜 单位: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卓君,万玉,李阳,李辉.和谐社会与构建服务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8(01).

[2]高小平.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8(11).

[3]高小平.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07).

第2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关键词:审计;核心价值观

一、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动因分析

(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是“观念”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部分,柯林斯和波拉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核心价值观是固有的、不容亵渎的,是不能为了一时方便或短期利益而让步的”。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就是恪守了这一固有的、不容亵渎的价值观念,将其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深入到员工内心深处,并外化为员工的行为及习惯,从而影响企业的规划和制度,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求。

在当前我国社会,审计干部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物质生活能获得稳定保障,大多数接受过良好教育,职业性质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敏锐的社会视野,从需求层次来说,在逐步由社会需求向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转变,这一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标以获得理解和尊重,因而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实现上述需求转变的最好纽带。

(三)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外在需求。

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转型引致心理危机及信仰危机的发生,社会治理与个人修养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对于国家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二、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影响和支配一个人为人处世行为的准则,它就像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那样:“价值观是通过人们日常的习惯、技能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人类的品行和美德”。同样,一个系统、一个组织也需要有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

(二)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当前,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肩负着推动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其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国家审计的正确发展及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正确的审计价值观为指引。为此,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较好的诠释了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审计系统的具体实践,包含着先进的审计理念、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清廉的文明形象。

三、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审计文化

(一)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加强人文熏陶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忠孝、仁义、道德、诚信、厚道、宽容、务实、勤劳、和谐、知恩图报、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有学者总结其大概为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强调“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二是注重人的内在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是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如“精忠报国”和“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忠孝文化。

(二)集聚社会文化的能量,弘扬时代精神

构建新时代的审计文化,树立和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更应实现道德与法制的和谐统一。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道德精神和法制精神,树立道德和法制相统一的理念。总之,将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审计文化建设。

(三)加强职业文化的建设,重视职业道德

国家审计文化的灵魂是审计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职业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结合职业道德中关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清晰、明确地诠释国家审计文化的要义,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审计精神,坚守审计职业操守,恪守审计职业道德。

四、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审计干部对审计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审计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审计干部的一种习惯和行为准则,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觉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二)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增强审计干部对审计文化的认同。

坚持审计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审计文化的价值开发和利用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培育主流精神和基本理念,使其内化为审计机关的共同价值取向,外化为社会各界对审计事业的理解和认同。

一是经常抓审计政治业务修养,强化审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二是突出打造理念文化,确保审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政治方向;三是注重抓载体创新,讲求审计文化建设的有声有色、喜闻乐见。

(三)加强宣传,提升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通过报刊、内网、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方式和渠道,提升理论宣传水平,认真宣传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容和精神含义,使每个审计干部明白审计核心价值观对审计团队、对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在实践中践行审计核心价值理念,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升审计组织形象,提高审计的创新力和权威性,促进审计事业全面发展。

(四)加强培训和法制教育,提升审计干部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一方面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对政治理论、社会经济、哲学社科、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大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重视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专业化标准培训、考核审计人员,培养引导审计人员逐步具备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加大培养符合型创新人才,加快“四手”人才、业务骨干和专家人才的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能,进一步增强审计业务监督能力,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人员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五)加大人文关怀,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情感。

一方面针对审计人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从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入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人文关怀,帮助审计人员减压、释压,缓解心理压力,创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切实关心每名审计人员的提拔任用、经济困难、家庭困难等问题,做好审计人员的后勤工作,消除审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审计人员能够一心一意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六)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审计人员的行为管理。

第3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模式 构建 发展

在现代化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相对较弱,这直接影响了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效运行,虽然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立和创新资产管理上的有效管理模式,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发展课题。

一、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规范化的管理

1.进行资产管理的调研工作。为了开拓视野,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行的资产,一定要开展好对资产管理的调研工作。对省重点城市以及临近城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它们在资产配置中的有效做法,把握好自身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配置情况,从而为资产标准化配置的制定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其他城市在资产管理中的实际做法,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规范化。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借鉴相邻城市的管理经验,进行资产管理创新,不断研究资产管理的研究水平。

2.对资产进行标准化配置。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借鉴其他地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标准化配置,其中包括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公务用车等的使用年限、配置价格、规格品种以及配置数量等要素,提出标准化的建议。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听取社会上的不同声音,不断在实际运行中完善,实现动态化管理。

3.实行有效的清理工作。有组织性地对城市中的所有经过改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股权的保留方面进行有效的梳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本情况,这有利于管理措施的有效提出。另外,还需要对行政机关加以组织,进而梳理其对外的投资情况,确定好城市中行政机关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投资额度与投资数量,从而为其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不断拓展中获得发展

1.高效配合,搭建有效的平台。搭建有效的融资平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自用办公楼实行统一化的管理,从资产整合的角度出发,实现资产存量的整合。真正落实政府部门管理与使用相分离的政策,对训练和体育、文化艺术、医院以及学校四个管理中心,给予一定的收益支配、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和资产管理等权限,并且还要给它们充足的融资空间,更好地实现存量盘活,增量的有效使用。

2.扩大范围,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注重并加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闲置资产以及执法单位没收物资的有效管理。始终坚持深入到单位内部,进行有效的核实,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办结、受理单位中处置资产的有关申请。进一步组织行政机关进行编制资产购置预算,了解和掌握资产购置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完善行政机关在资产上的标准化购置。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下一年在资产购置上的预算编制工作,为行政机关在资产预算购置方面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有效经验

(一)创新管理理念,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与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相比,其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因此在资产运作上不够规范化。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财政管理这一重要职能时,首先需要注重并加强自身的资产管理,构建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实现观念上的创新,这样才能逐渐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的规范化,最终保证资产运作的规范化。要建立相应的基础台账、资产登记和变动报告这三项制度;针对其在房地产的管理方面管理不到位的特点,要实施非自用房进行统一性招租、拍卖等,以更好地盘活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由此可见,这些具体措施的推行都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观念,坚持用开拓创新来实现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果。

(二)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资产管理的发展

众所周知,资产是由大量资金转化而来的,因此资产管理可以说是对资金管理的延续。近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对资产管理进行转轨变型的创新性理念,从而将自身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资金管理的实施上拓展到资产管理上,这样就可以在财政管理范畴的拓展以及财政管理在职能履行上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创新管理机制,实现资产管理的突破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使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形成了资产、政策和资金三大主要的管理链条。其中,财政资金与财政政策在财政收支基础上的有效运作,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做好逐渐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其资产管理较为落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资产使用效益的发挥。所以,资产管理是当前财政部门所关注的重要发展性问题,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成为了财政工作的重点。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符合规范化政策以及资金管理中的发展性要求,尽快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的有效突破,不能仅仅依靠常规化的管理模式和手段,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中三大管理链条的同步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模式上的发展

针对当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的发展现状,再结合其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趋势,采取以下有效方法,对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加好的成效,有新的突破。

(一)不断健全资产管理办法

依照财政部门相关的资产管理办法,以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适时进行资产清查,对于单位在资产清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更好地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及发展实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在处置要求、使用以及配置上面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行为的规范化。

(二)健全资产的标准化配置

从大量资产清查信息资料中,可以有效测算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办公设备上占有的数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借鉴相关城市管理经验,对不同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设备的标准化配置,逐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缩小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差距。另一方面,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小不必要的资产浪费,这样才能为资产的合理化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效探索资产预算购置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是现代化社会中资产管理的最终发展趋势。其中,对资产配置的标准化制定,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预算购置的编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并且,资产管理中对三级台账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为资产预算购置的编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部门对预算的合理化编制,进一步拓展了资产预算购置的范围,进一步创新了部门预算的编制形式,从而实现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完善。

(四)不断健全资产管理的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对现代化全新管理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从而做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运行状态从静态到动态在转变上的把握,最终有效完成动态化的资产管理。最近几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软件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建档立案,最终真正实现了动态网络化的资产管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性意义,要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现代化社会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模式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资产管理办法和标准化配置,有效探索资产预算购置,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淑珍. 把握重点全面提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水平[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3)

[2]蔡梅超.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01)

[3]包志毅. 推进行资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水平[J]. 宜都市行政事业资产,2009.(06)

[4]陆龚曙. 管理改革情况调查与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08)

第4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年“六一”前夕,在参加少先队队日活动时,殷切期望我们少年儿童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求我们“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记住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全体人民凝聚成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民族要发展繁荣,离不开先进文明的成长。当前我们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要让我们的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与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必须要确立各族人民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价值观,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合力。从国家的层面上,我们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从社会层面上,我们要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从个人层面, 我们每个人都要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

长江后浪推前浪,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我们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就能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就能成长得更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充满阳光和希望。

要求就是规范,知道了规范才能去遵守;要求就是标准,有了标准才能主动校准自己的言行;要求就是方向,明确了方向才能更好地向前走。我们要通过队会、队课,通过看视频、唱歌谣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和16字要求,牢牢记在心中,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按照要求去做。我们要每天想想:自己热爱学业、学习努力吗?有没有讲诚信?对同学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当然我们也要问一问自己:自己的志向是什么?有没有树立为祖国而读书的志向?多想一想,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少年时代越能严格要求自己,长时间坚持,持之以恒,好习惯就越牢固,长大了就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让我们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新一代。

第5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能,再生

Abstract: The circular economy law that to save steel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and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steel is the first to bear the brunt. Material planning, layout extraction material, scrap recycling, three key points to form a new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process to achieve the saving, planning the path from the whole steel structure,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cushion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Keywords: circular economy, energy saving, recycling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减量化即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顾名思义是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作为原料进行利用,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1. 新型管理体系的必然性

提高钢材利用率,降低成本一直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也是大大提升企业直接经济效益的必然手段。

1.1 首先原材料的采购,套路提取材料计划是机械累加,对同规格钢材只是最终吨位,对尺寸无太多要求,这就导致采购和生产脱节,往往采购的钢材不符合图纸板材尺寸需要,强行下料就会浪费严重。

1.2 生产任务紧,切割效率高,切割工人来不及考虑和计算优化套排,为了赶生产进度,只好放弃钢材利用率,钢材浪费更加严重。

1.3 关于余废料,切割生产管理处于简单粗放状态,没有准确的定额计算和成本管理,下料工已经习惯于顺序切割,由于工程时常交叉用料,后期往往随缺随补。对于余废料没有专人负责保管、回收,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剩余钢材堆积如山,锈蚀流失不计其数,厚板浪费更大,对于废钢的管理必然提上日程。

提倡节能降耗如果从其中某个环节下手,具有局限性,维持时间短,其效果微乎其微,没有形成综合体系进行管理。其实钢材的浪费隐存于每个环节,只有纵观整个生产过程,克服以上三个重要瓶颈,形成一套综合体系,才能节能降耗做到实处。

2. 管理体系定义

新型管理体系根据PDCA循环系统,把节能管理过程综合化,从源头抓起,计划采购、量身定制,优化套板,三个要素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体现新颖的技术方法,全面的管理宗旨,将每块板材充分利用。

2.1 有计划的采购,对板材量身定制

采购是板材的源头。各种板材都有一定的出厂尺寸,不会与产品零件的长宽一致,产品的零件也是形状不规则,材料计划的提取就是节能管理体系的第一步。

根据蓝图细化原材料的规格尺寸,分为各种不同规格板幅的板材,进行定尺采购。如11690mm长的焊接H型钢柱可以将翼腹板长度定为12m的板材进行采购,规则性强、量大的产品零件按照相应长宽的倍数进行双定尺采购,就不会花费人力物力给剩余的12000-11690=310mm的钢板重新排小件料,这种宽度的板材也不好再重新利用,若能根据实际切割排列方式购买固定规格板材将减少很多边角料浪费。这样定制的钢板材料就会以更高利用率去投入生产。虽然钢厂按一定比例收取定制费,但还是大大节约了材料成本。

以某工程设备的烟道段为例,其直线段部分应用Auto CAD软件做展开图后,所需材料规格就可以确定。按这种板幅采购,满足了本工程钢构件的尺寸要求,提高了主材的利用率.采购钢板质量也是影响主材利用率的一个因素。弯曲变形的钢板会加大切割难度,并且切割完毕后需要校形,影响产品外观并增加制作工时,造成不必要浪费。

2.2 优化套排,加强切割管理

确定材料计划的同时,着手对板材进行排料。这个过程是管理体系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所谓优化套排,即在工程加工之前,对所采购的板材提前排版,做出多种排料方案,对比、粗略预算,从中选取最优的排料方案。

预先排版下料,对整个工程的零部件就有了大概归类,所需零部件一目了然,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克服了顺序下料、规格类型混乱、多领错领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主材,即使有余料也能充分利用到其他的构件上。

将板材进行排料,并对每块板材进行编号,经过整体排料,可以得到组成烟道直线段的板材。对于异型件,就多出了一道工序:放样。估算非但在切割过程中产生更多的余料,还会在精确下料时重新放样浪费工时。因此对于此项工序,要求在提取材料计划的时候就开始做,指导了材料的采购。

对异型件进行组合放样,最终确定一个最省料方案,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所需板材的规格尺寸,也可以精确的确定下料尺寸。由此看出按照放样图对其组合成型,正是解决“下整料浪费大”的好点子。

切割效率一直被忽视,但它却是生产重中之重。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钢材利用率和切割质量。之前对数控切割方面认识满足于“可以切”的基本要求,只要能够编程,生成切割程序,可以切割就行了,忽视了切割效率。应该对数控切割提出更科学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可以切,而是要切得快、切得好、切得省,从而更好的节省钢材,引进先进的切割技术也是迫在眉睫。

2.3 废钢再生,定时定点进行回收再利用

废钢再生,顾名思义,就是对于上个工程遗留的余废料进行回收,做二次利用。由切割车间进行独立管理,专人负责,定期对余料进行集中回收并分类处理。在此项环节管理上,规定车间和个人工作职责、回收定额、绩效考核等,将余废料作为材料计划采购的一部分进行参考,对于材质规格尺寸要求一致的板材,可以先行下料。

另外,在工程进度允许的情况下,针对余废料专搞一些竞赛性质的活动,按节约的相对数和绝对数,以量化考核结果决出优胜,予以奖励。基于人本管理,创新劳动竞赛,充分体现了人文情怀。最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掌握了更多节约钢材的好途径。

3.体系的实际效果

整个节能降耗体系的创建,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实际运作,带动了职工积极性,使公司走上健康的管理之道,积极响应了国家目前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提高主材利用率,加强节能降耗的管理不是一次短期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坚持、原则分明的管理体系。既然作为一项体系来管理,就要从源头一直盯到溯尾,只有将整个过程综合来管理,充分应用价值工程,在提高主材利用率上发挥作用。

新型节能管理体系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费用,为公司的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强化了公司节能降耗的好形象,赢得客户的信赖,充分调动了循环经济在钢结构公司的顺利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政.麻林巍.潘克西.付峰.朱宁.黄峰产业发展与能源的协调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论文] -中国能源2006(10)

[2].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发展的基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生态基础评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0.67~89,255~268

第6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时间窗;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nditions of arrhythmia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rapy at different times,an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perfusion-induced arrhythmia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rapy.Method: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qualified with 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by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6 were reviewed,three treatment intervals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duration from the onset of attack to thrombolysis therapy at 0-3 hours, 3-6 hours and 6-12 hours,the occurr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treatment duration was collected,and their dependences were analyzed.Result:The distribution rate for the incidence of reperfusion-induced arrhythmia at three time intervals was respectively 24.6%,8.8% and 6.1%.Common types and occurrence of reperfusion-induced arrhythmia were shown as follows:accelerated ventricular autonomous cardiac rhythm of 17.5%,and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of 8.8%.Conclusion:The earli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rapy,the higher of the incidence of reperfusion-induced arrhythmia will be, accelerated ventricular autonomic cardiac may indicate effective thrombolysis reperfusion.

【Key words】 Acute 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ime interval; Reperfusion-induced arrhythmia

First-author’s address:Hezhou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Hezhou 54289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17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增多,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成为我国疾病的首要负担[1]。过去几十年间对AMI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以再灌注治疗作为核心的静脉溶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AMI预后的同时,缺血心肌血流再通之后2 h内中出现心律失常即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也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2-5]。众所公认,治疗时间窗是决定AMI临床溶栓治疗效果的关键,但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与此相关性研究目前报道较少。本文对广西省贺州市人民院4年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为研究对象做回顾性分析,就其在溶栓治中出现的心律失常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广西省贺州市人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自发性STEMI共计114例[6],患者年龄33~70岁,平均(57.6±8.4)岁;男74例,平均年龄(55.8±7.3)岁,女40例,平均年龄(60.9±10.5)岁;梗死部位:前壁53例,前间壁32例,下壁22例,高侧壁7例;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0~3 h内38例,3~6 h内39例,6~12 h内37例。三个时间窗内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胸痛持续>30 min,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仍未缓解;②新出现了左束支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显示2个以上肢体导联、胸导联ST段抬高2 mm以上;③就诊前没有进行抗凝治疗(例如低分子肝素、肝素)、替罗非班治疗。(2)排除标准:①近期内进行了比较重大的手术或在近期有脑血管意外发作史、外伤史;②有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DIC倾向;③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④对抗血小板药物过敏;⑤就诊前已经进行抗凝治疗、替罗非班治疗。本研究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进行,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3 方法 RA预防用药:溶栓前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150 mg,后以0.4 mg/(kg・h)作为维持量。溶栓处理:即刻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视患者体重将尿激酶150~200万单位在抗血小板药物作用30 min内滴完,而后12 h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单位,每12小时1次,持续3~5 d。

1.4 监测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动态心电监护,记录在溶栓治疗后24 h内心律变化情况,并在溶栓后对研究对象行冠脉造影和心脏彩超,以再通率与LVEF评估溶栓治疗的效果。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溶栓治疗时间窗中RA发生情况 在对114例STEMI的研究中,总RA发生情况为45例(39.5%)。不同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对应观察到的RA发生情况分别为0~3 h 28例(24.6%)、3~6 h 10例(8.8%),6~9 h 7例(6.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溶栓治疗时间窗内RA发生时间、溶栓治疗再通率和LVEF情况比较 RA发生一般在溶栓治疗90 min以后,溶栓时间窗与RA出现时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见表2。静脉溶栓在三组时间窗内的再通情况及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类型RA与溶栓治疗后心血管再通情况和LVEF的结果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溶栓后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的患者有85.0%可获得冠状动脉再通,LVEF可达(52.5±6.3)%,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为60.0%和(49.4±5.2)%。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发生的例子较少,不足以构成能进行统计分析的样本,故将此类项目合并为“其他类型心律失常”作统计,可见在“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在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率偏低为40.0%,LVEF也只有(45.2±4.6)%。对室性期前收缩、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和“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的冠脉再通情况及LVEF%作方差分析,可见这三种类型心律失常的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再灌注治疗的开展,已使本病急性期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力求尽早并有效地开通梗死的心血管在治疗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已达成共识,0~3 h是其治疗的黄金时间窗,>3 h行溶栓治疗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临床疗效都会明显下降[7]。且随着心肌缺氧时间的延长,局部血流动力学恶化和收缩功能不全的加重,心肌挛缩导致心脏破裂的发生率高,虽有国内报道认为AMI发生6~12 h患者静脉溶栓仍较安全[8],但在本院实际临床工作中此类患者常面临高龄和其他的溶栓禁忌而无法纳入研究,故本研究对时间窗的设计暂限于发生AMI 6 h以内。

当阻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溶解后,血液重新灌注至缺血心肌,其内细胞的电解质浓度异常(尤其是钙离子超载)、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血管内皮相关的炎症反应等病理机制相互作用,导致了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发生[9-11]。只有尚存功能的心肌细胞才会在血流再通后出现再灌注效应,故RA也作为评价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指标之一[12-13]。一项440例的临床荟萃分析指出[14],在未接受预防性干预的AMI溶栓性治疗中,RA的发生率为58.4%,考虑到部分类型RA会导致微血管血流阻力增加而加重局部心肌的血流供应障碍的负面效应,本研究在溶栓治疗前予以胺碘酮保护,最终观察RA的发生情况(39.5%)。目前已有报道在预防RA发生的药物除了胺碘酮以外还有牛磺酸、川芎嗪、磷酸肌酸钠[15-17]。

本研究表明在静脉溶栓治疗AMI中,最常出现的RA类型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其次为室性期前收缩,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的患者在再通率和LVEF的获益效果均高于其他类型的RA。相关研究表明,RA中出现室颤可能与心肌梗死的面积过大相关,且室颤极易出现在过早溶栓和溶栓过快的临床治疗中[18]。本研究中发生室颤的患者在治疗后期均因再次栓塞而死亡,虽然病例数目过少,尚不能构成比较,但就其再通率0和LVEF(42.3±3.9)%的情况可以对上述结论相互印证。同样,本研究发现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动过速类型的RA患者的再通率也不高,介于样本量不足,溶栓时间窗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这一类型的RA相关性暂不能统计,且RA发生的类型与静脉溶栓治疗AMI预后之间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数据说明。

RA有一定的自限性,持续时间5~120 min不等,对于短期简单类型的RA不需要临床特殊处理,但对于再通率不佳的RA类型需要予以关注。在静脉溶栓治疗中除了使用药物如胺碘酮以外,还可采取的必要预防性措施可包括:(1)必须即时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2)密切观察血压,为使得有利于冠脉的灌注,收缩压应保持在90 mm Hg以上;(3)就诊心电图提示有窦缓、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室颤者需特别警惕溶栓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配备除颤仪,以便及时复律。国外有报道对于AMI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联合皮下起搏器的使用可使得患者受益[19-22],不过介于我国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经济考虑,这种方法暂未得到国内相关研究的支持也未见推广。

综上所述,RA的发生于静脉溶栓开展的时间有显著性相关,静脉溶栓治疗开展的越早,RA的发生率越高,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提示溶栓再灌注有效。但出现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时临床应予以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黄俊喜,邹文妹,王丛英,等.血栓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13-116.

[2] Gibson C M,Karha J,Murphy S A,et al.Early an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reinfarction following fibrinolyt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ls[J].J Am Coll Cardiol,2003,12(5):7-16.

[3] Widimsky P,Bilkova D,Penicka M,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senting to hospitals without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and randomized to immediate thrombolysis or inter hospital transport fo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Five years’ follow-up of the PRAGUE-2 Trial[J].Eur Heart J,2007,28(6):679-684.

[4]⒂睿李艳,李贵才,等.出血高危风险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0):67-70.

[5]刘林强,王玲,孙雷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择期PCI患者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5):134-137.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5] Mehta R H,Starr A Z,Lopes R D,et al. Incidence of 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r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ama, 2009, 301(17):1179.

[7] Allman K C,Shaw L J,Rory H,et al.Myocardial viability testing and impact of revascularization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2,39(7):1151.

[8]杜洪文,李淑媛.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6):653-654.

[9]段琼.胺碘酮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有效性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126-128.

[10] Shingo F,Katsuo K,Ken N.Review of arrythmias related 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treatment[J].Nippon Rinsho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02,60(7):1427-1433.

[11] Ravi Kumar N,Madhusudhana Babu M.Association of arrhythmia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peri-infarction period:a prospective study[J].Evolution of Med and Dent Sci,2015,71(4):12 316.

[12] Sánchez M,López D S E. Reducing differences in reperfusion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Med Clin, 2011, 136(9): 413-414.

[13] Shingo F,Katsuo K,Ken N.Review of arrythmias related 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treatment[J].Nippon Rinsho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02,60(7):1427-1433.

[14]慰叮王磊,李晰,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9):1110-1115.

[15] Krylova I B,Bul’On V V,Selina E N,et al. Antiarrhythmic Activity of Taurepar during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 Damage to Myocardium[J].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 Medicine,2015,160(2):1-3.

[16]王芳,周雨,许铁.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心肺复苏后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77-81.

[17] Kryzhanovski S A,Vititnova M B,Kaverina N V,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i-arrhythmia effect of phosphocreatine in the acute stage of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J]. Kardiologiia, 1988, 28(11): 100-103.

[18]王国喜,杨铁骊.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119例回顾分析[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2015:52-53.

[19] Agati L,Galiuto L,Funaro S,et al.512 Gender and myocardial salvage after reperfusion treatmen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ntrast Imaging (A.M.I.C.I) multicenter 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Echocardiography,2006,26(6):82-86.

[20] Nick C,Crispin P,Beverley T.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ventricular standstill terminated by thrombolysis and transcutaneous pacing[J].Resuscitation,2007,74(3):559-562.

[21]冯树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93-94.

第7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关键词】产融结合;监管模式;制度创新

一、引言

虽然产融结合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产融结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极易导致部分大企业形成垄断,这些企业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出现“大而不能倒”的困境。因此,应尽快建立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退出机制。本文试图解决中国“产融结合”监管存在的问题,构建起符合目前中国国情的“产融结合”监管模式。

二、产融结合方式分析

目前,我国比较常见的“产融结合”模式主要是 “由融到产”和“由产到融”这两种,具体的结合方式如图1所示:

图1产融结合的具体方式

(一)“由融到产”的产融结合方式

“由融到产”广义上不仅包括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股权控制,还包含了金融对实体企业的服务与支持。狭义上一般是特指金融资本对实体企业的股权控制。

1.金融资本[1注:此处应该用“金融化资本”而非“金融资本”,但在日常表达中,已经习惯了用“金融资本”来表示“金融化资本”的内涵,故此处也不在对两概念过多纠结,亦采用“金融资本”概念。]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资本实体经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金融资本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是金融产生和创新,而通过金融活动可以加速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金融市场的繁荣带来的“财富效应”会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影响实体经济。

2.金融企业控股或参股非金融企业

由于自身利益的需求,通常金融企业会采取对非金融企业的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来获取高额的利润。通过这一方式对非金融企业来说既能满足现在的资金需求,同时也可以借助控股或参股股东在金融市场的优势顺利实现未来的再融资活动。但在此过程中,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风险均会随之增加。

(二)“由产到融”的“产融结合”方式

目前,在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过程中,“由融到产”的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使得 “由产到融”这一模式渐渐成为了最主要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非金融企业通过控股或者收购金融企业,如中石油的“昆仑银行”等。

我国非金融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可供选择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租赁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典当、汽车金融,以及小额贷款等,产业资本通常以参股或控股的形式进入金融机构。

三、我国产融结合监管中的问题分析

“产融结合”能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潜藏的风险,因此加强“产融结合”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我国目前在产融监管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官方”监管主体缺位且重复

1.金融监管主体多元导致重复监管

随着金融业的混业发展,目前我国的“一行三会”监管结构,很容易出现难以协调而导致的重复监管和行政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金融类国企还受到财政部的管理。除了传统的“一行三会”,财政部也作为金融业的监管主体之一,导致各主体之间在协调监管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非金融业监管主体的监管作用未充分发挥

国有实体企业往往由国资委负责管理,而民营企业则缺乏明确且专门的监管部门。因此,当非金融企业涉足金融行业时,这些监管主体作用的发挥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3.“产融结合”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

“产融结合”缺乏统一监管主体主要表现在金融监管主体与非金融业监管主体之间没有达成一致的监管。缺乏统一监管主体给产融结合带来的问题在于监管效率较低且监管资源浪费。

(二)其他监管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

1.行业自律监管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行业自律监管尚未发挥足够的作用。一方面,行业自律组织未针对我“产融结合”所出现的新的特点创新监管。另一方面,对于非金融企业通过控股或者收购等方式控制金融企业做出明确的规定。行业自律组织在“产融结合”过程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挥。

2.企业内部监管作用有限

通常而言,企业本身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风险最为了解。就具体情况而言,我国大多进行“产融结合”的企业为上市公司。其监事会作为企业的主要监管机构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许多上市公司在公司面临重大风险时由于监事会的独立性往往受到管理层或者董事会的干扰而没能及时做出应有的预警最终导致风险的实际出现。

3.媒体和民众的监管意识薄弱

虽然媒体为我国“产融结合”监督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媒体常常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难以做出独立公正的监督。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如果不是和自身相关往往难以主动进行监督。

四、主要政策建议

在当前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面临普遍困难,“产融结合”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但是产融结合需要适当有度,要从一开始就防止出现寡头垄断的局面,因此政策把控和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建立统一的监管主体才是中国“产融结合”监管走出困境的根本所在。

因此,针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格局和国有资产监管格局,本文试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国资委下设“产融监管部”,与“一行三会”共同构建监管体系;同时考虑到我国金融业正在走向混业经营,若“一行三会”改组为“金融国资委”,则建议下设“融产监管部”,并由国资委下设“产融监管部”与“金融国资委”下设“融产监管部”共同构建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丛红媛,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关系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姜军和胡尔纲,2010,《中移动与浦发混业融合》,《公司金融》第7期29-35

[3]宋家生,2010,《产融结合趋势下风险监管分析――以宜昌市为例》,《今日财富 (金融发展与监管)》第5期17页。

[4]孙晋,2009,《我国产融结合领域反垄断法律规制初探》,《法学评论》第6期123-130页。。

[5]谈佳隆,2010,《中移动联姻浦发悬疑 或成“产融结合”范例》,《中国经济周刊》第14期38-39页。

第8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型师生关系 公关视角

传统师生以儒家核心文化为代表,强调“师道尊严”。但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及高校学生由纯粹教育资源的享受者变成资源的购买者,使得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冲击。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人文素质相对较差,自我思考意识薄弱,在当下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更呈现出复杂性与特殊性。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公关技能的培养则显得不足。从公关角度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传统观念中的师生解析

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师道”精神的风范和“万世师表”的典范,树立了尊师重道的观念。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教师位于“天地君亲师”的行列,是知识的代表,拥有崇高无比的地位。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伦理思想千百年来,已经深入国人心中。在这种传统教育伦理思想影响下,师生双方在相互的人际关系中自然而然呈现出“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地位。对师生关系有“师生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导,父子关系、师生关系成了两种具有同等分量的代际关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天地君亲师”,更是将教师的位置在纲常上固定下来。在这种传统文化浓厚积淀的背景下,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均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类比。教师成为“礼”和“道”的化身,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鸿沟不可逾越。师生关系成为一种严格的具有等级色彩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由于封建社会的宗亲思想以及两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又使得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与接收的关系,更成为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拜师”与认“门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关手段。

在传统师生关系中,师生关系具有不平等性与功利性。这种不平等性和功利性一方面忽视了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有太多的限制,不给学生太多表现的机会,同时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也进行了太多的批判和挑剔,让他们很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公关手段,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与功利性,使得师生关系不再单纯。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师生关系在开始解体的同时,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构建。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由于学生主体意识淡薄,人文素质较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一方面体现为对教师的盲从性,另一方面体现为叛逆性。这种矛盾性使得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更为复杂,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较大的制约。

二、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价值上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师生间应有的状态。而从实际来看,师生间却并没达到这种理想的关系状态,不和谐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恶化趋势。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1.师生角色间冲突或失败。

师生角色间冲突是指师生间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于学生的理论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则显得欠缺,对于教师的规范性要求也不够。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认真或者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进而使得学生内心里不尊重教师,甚至反感教师,这种不尊重或者反感表现为学生消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不愿意与教师交流或者沟通;或者由于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学生实际的心理抵触和表面的顺从;或者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导致教师的不满,进而使得教师内心里排斥学生;学生反感教师的说教,教师反感学生的被动、消极、不明事理、无责任感、功利等。师生角色的冲突,导致师生之间各自应有的角色失败,师生关系恶化。

2.盲从性与叛逆性共存,师生关系呈现矛盾性。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人文素质较低,自我主体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足。加上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师生人际关系模式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得到改观,教师在教学别是技能的传授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师生在其人际交往中主次鲜明。这种主次鲜明的师生人际关系,使得高职学生对于教师形成盲目的服从性,忽略了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是在层层考试选拔中被“筛选”下来的差生,表现出一些自卑心理。这种自卑促使其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但是却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内在表现为自我中心,外在表现为对于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呈现叛逆性。这种盲从性与叛逆性使得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显现矛盾性。

3.学生误解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第9篇: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植物检疫;有害生物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以保障农、林业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植物检疫既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又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由于在实施检疫时一些环节执行不严格而给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1 植物检疫对象

所谓检疫对象,是指被国家列入禁止进出境的病虫害种类。对进出境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品实施检疫,主要是防止其带有检疫对象物进出国境。法律规定的检疫对象,一般分为入境检疫对象和出境检疫对象:出境检疫对象习惯上称为应检病虫。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检疫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内涵上,采用检疫性有害生物代替了检疫对象,外延上,检疫性有害生物不仅包含了检疫性病虫害,而且还包含了与人们生活和环境有关的一切有害生物。在现阶段,植物检疫应以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发展为目的。

2 强化植物检疫监管的措施

2.1 健全检疫注册制度,强化源头管理

实行注册登记是检疫监督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为了更有效防止病虫害传入、传出,保证农产品检疫质量而采取的措施。检疫注册可使企业管理者了解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和具体要求,引导企业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使检疫人员能结合产品生产和加工特点,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重点放在产前、产中,认真把好用料关,使生产加工单位在符合检疫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把病虫害的隐患消除在生产源头。

2.2 严格检疫的审批管理

基于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或地区植物疫情的分布情况分析,国家质检总局针对这些地区的植物入境进行严格审批,可有效防止国外疫情传入。检疫审批作为一种宏观手段,对于国家农业部公布的多种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录,在植物检疫时缺乏相应的检验方法与标准时,只有通过加强检疫审批管理才能对国外植物入境进行宏观控制。

严格检疫审批管理,按照我国与有关国家签署的双边检疫议定书,使注册厂、果园、入境口岸等在议定书规定的范围内,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等符合检疫要求,有效拒绝大量不必要、不合法甚至危险的植物及产品,尤其是种子苗木的引入,减少有害生物风险的传入。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加强检疫审批的初审工作,认真进行审批考核工作。对于检疫审批的植物产品,尤其是入境后需要对其生产、加工过程实施检疫监督的进口植物产品,重点考核企业是否属定点企业,考察企业的加工能力、核定进口数量,并结合考核结果检查工厂落实防疫措施的情况等。

2.3 统一考核标准,加强对企业生产、加工、储运环节的考核

考核的重点应放在企业的资料齐全性、工艺质量与防疫制度上。如,是否符合熏蒸要求,加工计划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专人管理,是否建立与执行植物防疫制度等。目前,国内各区域的考核尺度存在差异,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使得植物检疫监管工作做的不很到位。因此,最好是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建立一个统一的植物防疫标准,使得每个地区都有“据”可依。

2.4 实行分类管理

植物及其植物产品种类繁多,各植物检疫机构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也不一致。各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各地特点的管理办法。在人手紧、任务重、要求高、疫情复杂的形势下,实行分类管理是一种较好的管理办法。对进口而言,应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析体系,依据风险分析,对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实行风险分析管理。出口方面,在注册登记备案和考核基础上,对不同企业、不同的商品、输往不同国家等因素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确定危险性等级和抽查比例,并根据风险大小分类管理。例如,对出口货物木质包装企业的检疫监管,可以把那些将检疫处理要求纳入生产管理体系的企业,经认可作为信得过企业。日常的监管措施主要由企业结合具体生产环节落实,检验检疫机构进行监督;对那些管理不规范及散户,则采取批批监管的措施。这样,通过分类管理,既可保证检疫质量,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2.5 按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疫情监测是检验检疫监管的重要一环。按国际标准建立有害生物监测体系,也是建立病虫害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的基础。通过区域控制措施,建立保护区、监测区和缓冲区,以此作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例如,过往实蝇检疫监测中,通过建立有害生物监测体系,扩大了我国优质水果的国际市场空间。因此,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与农林部门协作配合,逐步建立健全粮食、木材、花卉等产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可以有效防止有害生物入境,同时保证我国农场品的出品质量。

2.6 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体系

入世后,我国成立了“中国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组”。这标志着我国的植物检疫决策进入了科学化管理轨道。我国所做的TCK风险分析、美日木包装材携带松材线虫的风险分析已作为科学依据在对外谈判中使用。但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险分析,尤其是技术指标方面的工作还有较大差距,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关于暗褐断眼天牛的风险预警通报》、《关于美国有害杂草的警示通报》等多个风险预警通报,对于防范出口风险、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在建立风险预警制度的同时,我们还应建立有效的外贸应急处理体系,加强与外国相关部门的磋商与交流,提高企业对外交涉能力。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条件下,充分运用外交手段,如积极应对反倾销投诉等,依法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2.7 多部门联动,做好检验检疫监管工作

检疫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配合。通过部门间协调运作,可发挥部门间的整体作用和提高检疫监管工作质量,共同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口以及国外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病虫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掌握货物的流向及数量情况,防止出现监管脱节甚至失去监督的现象发生。

2.8 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支持外贸出口的力度

检验检疫机构除担负植物检疫的严格把关重要职责外,还肩负宏观调控、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义务。检疫监管时,应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做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存、保鲜等各环节的工作。同时,与有关国家进行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推进优质农产品的出口解禁工作,使我国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能走出国门,出口创汇。

3 结语

植物检疫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做好植物检疫监管工作对于防止国外有害生物入境、扩大我国国外市场竞争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大对植物检疫的投入力度,快速提升检疫队伍整体水平,以保证现代农业的可待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