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原则方法
体育课程和教学是内在统一的,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则是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就是向学生明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本文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与方法谈谈自己不太成熟的认识。一、选择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学校的体育课程与教学则以增进学生的整体健康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兴趣性: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着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注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的方向,成为决定体育学习的主导力量。因此,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健身性: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所谓健身性是指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要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机能、愉悦身心的特征。通过体育的健身功能,培养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具有现代化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健康身性是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要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等。
(四)基础性:中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新课标提倡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不掌握最基本运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等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对体育课便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
(五)实效性原则:所谓实效性,简单地讲就是某一活动是否实用、是否简便易行,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体育课程内容的简便易学是能否较好地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技能的关键。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全面性原则: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找准教材中的知识、技术的传授与德育的“结合点”,既要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又要与不同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还要和教材本身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相一致。
(七)地域性原则: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且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有许多体育传统文化可以取其精华为我们所有。民间体育项目和地域性的体育活动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踢毽子、打陀螺、跳房子、滚铁环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引进课堂,不仅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中再回归社会。
二、体育教师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法
(一)从现有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筛选、改造。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体育工作者的几代人的劳动结晶,在体育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要以传统的教学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取舍、优化组合,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种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对于那些一直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我们的体育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这样都有助于学生的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训练,原则,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祖国的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包括听和说,书面语言包括读和写。听和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和写是自内而外的吸收,是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仅对听说训练的原则与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1.听说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1激励性原则。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研究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1.2实践性原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除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1.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
1.4反馈性原则。儿童心理学表明,当小学生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1.5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2.听说训练的基本方法
2.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学《西门豹》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我把事件线索简要板书出来,引导学生根据复述提纲,联想课文内容,想象西门豹智惩巫婆、官绅的情景,有感情地将这个过程讲出来。
2.2以兴趣活动创设情境,强化口语表达训练。我按照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如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祖国各地风景游”“新年话新意”等活动,同学们纷纷感到形式新颖,参与积极性高,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口语表达能力。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于是我注重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出,上电视台主持节目,布置采访话题(如:“每天看电视对少年儿童是有益还是有弊?”“双休日你在做什么?”“说句心里话”等)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2.4鼓励比赛竞争,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我班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口语表达汇报“大比武”。孩子们好胜心强,参赛前必作精心准备,优秀节目云集,正是互相交流的好时机。通过比赛,同学们会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及时纠正。
2.5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平日师生接触交谈,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的毛病,随时纠正。
2.6激趣法。第八册语文教材中,有一道听说训练题——说自己做过的某个小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用具、材料、注意事项。为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条理叙述,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怎样使小船游到盆中央”。实验材料摆放在讲桌上,我先请学生说说实验前有什么准备工作。(桌子上放着两盆水,都不很满,其中一盆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小船,此外,桌上还放着盐、糖、面粉少许)然后我又提出:“在不借助手、棍拨弄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能使小船游到中央呢?”同学们思维很活跃,纷纷猜测分别放糖、盐、面粉试试,我请学生上台操作,别人观察他的动作、实验过程、结果,再连成几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下来。在放了糖等物以后,小船依然毫无反应时,有人建议往盆子里倒水试试。这次实验过程、结果也请学生仔细看,看后说说。果然,小船在盆里巡游一圈后停留在水中央。我告诉学生这是水表面有张力的缘故。有趣的实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自参与的试验表述出来,同学们兴趣盎然。
2.7看图练说法。例如教学看图学文《小足球赛》时,先指导学生整体看图,弄清图意,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说话要求准确,用词恰当,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小足球赛紧张、精彩的场面。
2.8读写结合法。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关键词] 词汇教学 传统教法 新式教法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以听说为教学中心的理念正在迅速崛起,各大中专院校纷纷效仿。传统的以词汇、语法、阅读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正被逐渐冷落,甚至忽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词汇和阅读仍然是成年人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不少国家特别是在我国,大多数公司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仍需要以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来获取信息,与外国人进行口语交流的时间仍远远少于与英文资料打交道的时间。因此,在这些国家的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的词汇和阅读仍被列为最需要掌握的外语技能。即便近几十年来口语教学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有关词汇和阅读的教学法研究也不应停手,而应有有所加强。
一、掌握词汇对搞好英语学习十分重要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多年的实验表明,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词汇与阅读相关度最大。词汇量少的,阅读能力一般比较低。虽然词汇不是影响阅读的唯一因素,但是,随着词汇量的增长,阅读能力必定会逐渐加强。因此,搞好有关词汇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会最终影响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平能力的提高。在我国的各种英语考试中,如A、B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词汇和以词汇为中心的阅读理解考题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学生能否通过考试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十分重视英语词汇的学习,因为关于词汇用法的讲解往往能使学生学到许多东西。但是,由于词汇学习比较枯燥乏味,而且长期不复习就会遗忘。所以,多数学生有努力学习的愿望,但却不知如何下手。还有很多老师,由于对词汇教学不得法,造成学生虽然努力背单词,却收效甚微,由此造成了不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厌恶。
二、英语词汇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原则。第一,对每一堂课要讲解的词汇进行分类。有的词汇是接受性词汇,只要求能辨认,会发音,了解一般词义即可。可以不要求会拼写。有些则是表述性词汇,必须会拼写,发音,并熟练掌握一般用法和结构。有的词汇属于专业词汇如无必要,可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面对书中的大量词汇,绝不可以对每个词都进行内容丰富的讲解和提出必须要掌握的要求;第二,词汇学习要由易至难,由浅入深。如果学生的水平较差,而对学习难度较大且不经常出现的词汇,一股脑的都要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法,效果就不会好。同样,在高级阶段重复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为我国的大学生都要参加四、六级的考试,所以在词汇教学上,可参考一些四、六级的考试的词汇分层,作为参考;第三,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可在讲述一个单词时,因为怕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而引伸出无数的相关的词或词组。过度的引伸会让学生感到大量的词汇蜂拥而来,难以招架,并产生厌学情绪。面铺得太广,面面俱到,可能与教学初衷南辕北辙。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一定不要大而全,而要少而精,让学生感到学有重点,科学把握。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能否突出重点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多数英语教材的词汇表中,重点要求讲解的词,一般都用黑体字或星号、三角形做标识,只要求一般掌握的单词不特别标出,这就为广大教师对词汇讲解提供了方便。
三、几种常见的词汇教学法
1.重复法。最为传统的词汇教学法是重复法。教师不断地带读,学生跟读。然后教师写出中文意思。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单词的用法和意义,但如果稍加改进也会有不错的效果。例如,在给出词义时,最好的选择是给出这个词汇的英文解释,并要学生在重复时说出,而且作为作业背诵。因为许多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与这个词的英文实际意思有出入。在课文讲解中出现这个词时,要求学生作出英文解释,也可要求用这个词来造句。
当然,在做练习之前,教师应该适当的举例。在选择学生造句或解释时,一开始一定要选择英语水平较好者,这样可以给水平较差的学生以信心和榜样。这样的造句和英文解释练习应反复的来做,以便学生了解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使用。
2.应用前缀和后缀。英语有相当一部分单词是通过某一固定词根加上前缀和后缀来表达词义转换的。在词汇讲解中,如果出现了常见的前后缀。可要求学生把它们集中抄写在课本某一页的空白较多处,并多多举例让学生来了解词义。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见到熟知的单词加上前后缀时,能准确了解词的意思。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前缀和后缀如下:表示否定的dis- un- non- ir- il- im- in-。其他的如re-表重复、再,pre-先于、之前,post-表之后,counter- anti-表反对,self- auto-自动,自己,co-表合作,de-表除去、否定,en-使成为,super-表超级,sub-表下级、下面,pro-表赞成,micro-表微小,ex-表向外,mis-表错误,trans-表转换、转移,inter-表之间。表示数量的前缀如,multi-表多、多元,poly-表多种,semi-表一半,mono-表单一,uni-表统一,bi-表两个,tri-表三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后缀。如名词性后缀:-ance, -ence, -tion, -sion, -ment, -ship, -ity, -ness,形容词后缀:-ible, -able,表示能力,-ful,表示充满,-ward,表示方向,-ous,表不多,-ive,表示倾向,-less,表示否定,-ist, ism,表示主义或主义者。动词性后缀,如:-ize, -ise,标示“……化”。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以上前后缀的构词法,可以正确猜测出大量生词,并会熟练的进行词汇在词性之间的转换。教师可以在课堂词汇教学之余,多为学生搞一些词汇派生的练习。如把动词care转换成形容词careful,careless,再转换成副词carefully, carelessly等等。让学生自己慢慢地找到规律,从而自己能够熟练地进行词汇的派生。在现在的英语教材中这一类的课后练习也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种练习。
3.字群法。在传统词汇教学中,字群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教师可对有一定词汇基础的学生,将所学过的词汇根据其特点和共性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例如在总结字群时可采用同义词法。即将几个意思相近的常见词,总结成字群。如:join, take part in , participate, attend;也可以将字形相近的词总结成群,如:clue, glue:;有的字群由同一词根而来,如:impress(印象), depress (萧条), express(表达),oppress (压迫), compress (压缩),这些词都是由press-(按压)而来,只是加上了不同的前缀。im-表示进入,所以impress可以解释成压进去,所以有印象;de-表示否定,所以depress可以解释为向坏处压,所以depress表示萧条,沮丧。ex-表示向外,所以express可以解释为向外压,因此express的意思是表达。op-表示opposite, oppress表示反方向按压,所以oppress意思是压迫。com-表示together,所以compress表示压在一起。因此compress的意思是压缩。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将更有助于学生将字群记牢。字群法还可以用于把所学过的同一科目的词进行总结,如表示宇宙,天体的常用词汇,如universe(宇宙), planet(行星), star(恒星), meteor(流星), comet(彗星), galaxy(银河)总结在一起。或表示可飞翔的昆虫,如fly(苍蝇),dragonfly(蜻蜓),butterfly(蝴蝶),firefly (萤火虫)总结在一起。最后如果所教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在词汇教学中系统讲授英语单词如何进行词性转换,或如何进行复合性的构成。
4.图示教学法。对英语某些表示动作的词汇或名词,图示教学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但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绘画能力。最简单的图示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实物或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图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很快说出新词。图片可将英语单词与其具体形象挂钩,使英语词汇形象化,这有利于学生对于词汇的长久记忆。
四、运用多种办法搞好词汇教学
除以上的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之外,还有一些较新式的词汇教法。例如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在市场上购买较好的有关词汇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采用DVD电影放映的方式,在电影放映中,打出英文字幕,让学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所不会的生词。在电影放映后,自查字典找到的英文意思并造句,激发学生对生词掌握的兴趣。
另一种方法是在讲解词汇之前,先讲解课文。可先将要讲解的课文分段。学生按小组指定的段落寻找新词,查字典找确切的词义,发音和例句,然后每组中找出一个或多个代表,对指定段落的生词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补充讲解不全面的内容。各组讲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全班同学朗读并学习书后单词表。由学生来寻找新词汇,能使他们感到学习新词是自己的愿望,而不是教师强加更他们的任务,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未学过的词汇从课文中选出来学习,也符合前面提到的突出重点词汇的教学原则。学生在选择新词时,又必须重温已学单词,才不至于选错。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旧词汇的过程。事实证明,这样的词汇教学充满了活力,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习惯了自找新词汇之后,这一教学步骤也可让他们在课外预习课文中进行。
传统的词汇教学强调单词教学,往往离开了交际的语言环境,重复单调的语言操练。当代词汇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提倡让学生发现新词并总结规律,并通过实际的交际活动,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学习和掌握外语词汇。比如,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课书中所有的生词之后,教师可以将其中常用的活用关联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将学生分组,利用这些词编一段情景对话,并上台表演,或者利用这些单词编一个小故事,并上台讲述。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记住所学单词,并且有助于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做到一举两得。在练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演和讲述,教师要多进行鼓励,要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但是这样的活动必须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十分明确,这是综合复习的词汇课,而不是语言结构或口语复习课。因此,可将需要复习的词汇写在黑板上,或采取其他的办法,不断地提醒学生尽量用已学的词汇谈话和组织演讲。在学生离题发挥时,教师要及时把话题拉回到主题与需要复习的词汇。一般说来,学生上这样的课十分活跃,有时语言错误较多,教师应该保持冷静,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又应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语言。
为了辅助学生做好词汇的学习,教师可以定期进行百词测试,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与奖励,或组织学生在课余做一些有关词汇的游戏。如可以让一个学生用英语描述一个以前学过的名词,由其他学生来猜是什么词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另外,词汇和阅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阅读英语文章是检验学生单词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仅可以复习和检测自己的英语单词,还可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总之,外语教师在使用较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之余,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单词和总结构词规律,并尽量为学生创造使用这些新词的环境,提高了词汇掌握能力,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左焕棋.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薄冰.英语语法手册.商务印书馆.
英文“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的“eu”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表达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的言语。从修辞学的角度讲,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手法;从委婉用语的形式看,它可以分为词语的委婉和词句的委婉;从委婉的内容看,更是非富多彩,应有尽有。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看,它是属于行为禁忌民俗的一种特殊表现。在语言交际中,有时有必要忌讳人们说(或写)某些词语(或话语),这就是言语禁忌;被禁止或忌讳说或写的话就是禁忌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在言语交际中被列入禁忌的内容还非得说不可,不能完全避开它们,于是产生了迂回婉转的表达方式,即委婉语应运而生。
二、委婉语的分类
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所谓传统委婉语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像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示,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所谓文体委婉语亦称恭维话、溢美之词,与禁忌语并无关系。英美人(尤其是当代美国人)在交流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为了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有时会采用夸饰的手法,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
三、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构词手段,拼段,词汇手段和修辞手段等。
1.合成法(compounding)。如:“gezudna”(goes +under+“床下放”,即夜壶)。
2.反成法(backformation)。反成法通过删除假想中的词缀构成委婉词。由于这种构词法产词不大,因此造出的词大多新颖别致,用来代替常见的敏感词,也能收到委婉的效果。如:bugle(盗窃)由burglar[夜盗]的盗删去“词尾”而成,用以替代。
3.首字母组合法(acronym)。首字母组合法将禁忌词语或敏感词语的第一个字母抽出来拼合在一起借以掩饰。如:BM(bowel movement,大便)the Big C(癌症)。
4.截短法(clipping)。截短法将一些词语斩头去尾以掩饰。如:“gents”(Gentlemen’s Room(男厕所)“lav”(lavatory,厕所)
5.曲读异拼法(phonetic distortion)。曲读异拼法有意将禁忌词语的发音略加变动,借以避讳。如:“god,gosh”(god上帝)
6.押韵替代法(rhyming slang)。押韵替代法利用一些词语与禁忌词语押韵的特点取而代之。如:sis(piss小便)。
7.逆拼法(backslang)。逆拼法将一些禁忌或敏感单词自后向前拼写,以便避讳。如:elly-bay(belly肚子)。
8.首字母异拼法(respelling of initials)。将一些禁忌或敏感单词的首字母按照发音拼写出来,效果委婉。如:dee(damn,该死)。
9.标点符号法(punctuation)。如:d—(damn该死的)son of a—(son of a ...的)。
10.同义词替代法(synonyms)。如:slim(苗条的,即skinny,皮包骨头)。
11.借词法(borrowing)。一般认为,英语中的本族词——盎格鲁撒克逊词——多为平民百姓的口语词,不登不雅之堂。所以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学生都喜欢借用法语词或拉丁词婉指那些令人尴尬的事物。如:lingerie(内衣underwear)。
12.模糊词语法(fuzzy words)。如:affair(事物,即桃色事物)。
13.儿语法(nurseryism)。借用儿童用语充当委婉语。小孩子讲话天真无邪,如果大人,尤其是中年人模仿儿语,则有时效果既委婉又幽默。如:pee-pee(小便)poo-poo(大便)。
14.反面着笔写法(negation)。从相反的角度表达那些令人不快的事物,效果有时会比正面直说婉转些。如:unwise(不聪明,即愚蠢的)。
15.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根据禁忌事物的特点,将其描绘成具有相同特点的可以接受的食物。如:(go to sleep forever长眠,即die死去)
16.借代法(metonymical transfer)。用整体来代替那些不便直言的局面。如:chest(胸部,即breast)。
17.低调说法(understatement)。如:一种明抑实扬、言轻义重的含蓄的说法,用来表达不愉快的事情时,效果委婉,听者易于接受。smelly(有味道,即stinking发臭)。
18.迂回说法(periphrasis)。迂回说法将不便直言的事物用转弯抹角的方法表达出来。其结果是短词长写,“短话长说”如:adjustment downward(向下调整,即drop下跌)。
19.首字母曲解法(reinterpretation)。有意对首字母词作出别的解释,效果不仅委婉,而且带有幽默色彩。如:hot and cold(heroin and cocaine,海洛因可卡因合剂)。
四、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原则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多种多样,但一般都要遵循距离原则、相关原则和动听原则。
1.距离原则。英语委婉语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表达某种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程度。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有时不得不涉及一些禁忌语,于是就必须寻找另一种表达法替代它,这就是委婉语。这种委婉语的构成,实际上是依靠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禁忌语之所以被禁忌,是因为人们把它与所指的事物等同起来,要消除这种直接的对等联想,根本的办法就是拉开这两者的距离,使新的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原则称为“距离原则”。例如;旧汽车不叫“old car,second-hand或used car”,而叫做“pre-owned car”。用这样的词,消除了直接的对等联想,拉开了两者的距离,似乎说者和听者都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2.相关原则。人们使用的委婉语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原语言符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让听者根据语境,通过推理而领会说话者的意思。例如:英语中把“to die”称作“to fall asleep”,正像汉语中把“跛脚”称为“腿不方便”;把“死亡”称作“长眠”。距离原则要求所指事物与委婉语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而相关原则要求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在正常的语境下,对方能理解的限度。
3.动听原则。动听原则是指它具有较好的意义,能给人美的联想。把“slums”说成“sub-standard housing”,把未婚先孕的女子说成“She is trouble.”而不说“She is pregnant.”。距离原则、相关原则和动听原则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是构成英语委婉语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郭金荣.中德跨文化交际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23-31.
[2]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50-260.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是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1、绿色建筑的定义
2004年8月,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过程)中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建筑物。
2、绿色建筑的理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节能理念:一般建筑能耗严重,在使用能耗的过程中50%的能源被消耗掉,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要求将能耗的使用在一般建筑的基础降低 70%~75%,并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环保理念:一般建筑实行商品化生产,设计实行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建筑强调尊重本土文化、自然、气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废水、垃圾处理以及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实现环境零污染。
和谐理念:一般建筑设计理念是封闭的,将建筑与外界进行隔离,无法感知气候变化;绿色建筑与外界交叉相连,外部与内部可以自动调节,有利于人体健康,追求建筑“四节”和环境生态共存。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需要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思传统的建筑理念,走低能耗、高科技为手段的精细化设计之路,注重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应特别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建造、运行、改造及至最终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若考虑到建筑的构成材料,这一周期还应前溯至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向后追溯到建筑废弃、拆毁后的垃圾处理等全过程。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就意味着,不仅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还要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且在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并将拆除过程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2、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
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建筑风格、规模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创建健康、舒适的环境
绿色建筑应合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保障安全,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绿色建筑应优化设计和管理,选择适用的技术、材料和产品,合理利用并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耗,最大限度提高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延长建筑物整体使用寿命,增强其性能及适应性。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少花钱的前提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例如,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西方多是独立式小建筑,建筑密度小,分布范围广。而我国则以密集型多层或高层居住小区为主。对于前者而言,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热水、供暖都较为可行,而对于我国高层居住小区来说,就是将建筑楼所有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也不足以提供该楼所需的能源。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3、尊重基地环境
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5、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
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留有发展余地。
6、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融人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对传统街区景观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主体意识 培养原则 培养方法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持续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班主任是绝对的权威,是班级的主宰者,学生只能扮演一味服从的牵线木偶的角色。作为一名班主任,又是一名英语老师,我一直在不断探求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在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方面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形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并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固有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合作法、实践操作法、角色互换法等。让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以体现,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增强。其次,教师应在课上采用平易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主体。
二、创设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传统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以保证课堂教学生活化,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传授真理,而是激发思维,使之主动寻求问题答案,既获得新知,又学到获得新知的方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把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会。
四、坚持个性化与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发挥特长
在“学习好才是真的好”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某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敢追求平等和民主,怯于参加集体性的活动。教师应尊重这些学生,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真正行之有效。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做法:
1.保护学生的个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思维的环境与空间,不能随意扼杀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个体生命精神活力的支撑。所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大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撞击智慧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此外,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离不开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教师若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就会得到很大的发挥。
五、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传统的教法是这样子的,首先是教读单词,听录音朗读课文一遍,然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其次是学习课文里面的短语及涉及的语法点,重点讲语法。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十分熟悉的英语教学授课流程。但学习效率不是很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逐日递减,或恹恹欲睡,课堂气氛较沉闷。英语老师的感叹与日俱增,心中常恨铁不成钢。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课改成为英语教学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
六、坚持实践性与探索性原则,让学生自我教育
新课程改革适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课堂教学并非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精神的熏陶,思想的提升,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塑造。我们要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激活学生禁锢的思维,开启学生尘封的记忆,放飞学生幽闭的情愫,只有这样,学生的生命成长才能找到活水之源。纵观新课标英语教材,其非常重视学生口语的训练,几乎每一节课都有设计情景让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待学生应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促进学生乐于开口不要羞于开口,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尝试体验、探究合作,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从而产生心灵的碰撞,进而丰盈内心世界。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bring is not onl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peopl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spiritual home. Modern to lay more emphasis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high quality pursue, more and more cities will landscape put on the day. Nowadays, the harmony of human and natur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ivilization both bec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Garden plants i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materials,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garden green will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garden plants. Art and science in both the green plant configuration can will plant green function and ornamental value common expression comes out. This paper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garden; Landscaping; The plant disposi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植物给园林景观增加了生气。用植物创造出的景观美化了园林,也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要想使园林取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和更高的艺术水平,就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园林植物。只有综合考虑和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生态特点和生长习性才能够做到合理而科学地配置植物。
一、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定义
植物配置就是按照不同植物的功能、生物学特性,按照美学原理在特定的空间中对活体的植物和其他的物种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组合和布局,从而创造出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植物的配置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配置不同数量的植物和同一类型的植物时,要考虑到选择哪些种类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平面构图与立体构图之间的配合,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搭配,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形态差别。最后,还要考虑到建造园林所追求的美学风格,注重意境的表现。
(二)将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配合时,要根据植物对种植位置和生存环境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在园林设计中对某种植物所发挥的功能的要求。而植物与其他要素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植物的配置是否与园林的整体风格相协调等问题也需要给予关注。
二、植物配置的原则
(一)美学原则
1.对比和衬托的原则
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形态,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娇媚,有的清雅;有的色彩浓烈,有的色泽淡漠。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给园林的设计者提供了创造空间。设计者可以通过高低错落、花叶相间、色彩对比来创造艺术魅力。
2.多层次的景别
多层次的植物配置能够避免景观的单调。从乔木到灌木再到花卉,呈现出的是空间纵向距离的多层次,而将花期不同、花色各异的植物进行搭配则显示为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一般来说,背景的树木高度要高于前景树木,而前后植物之间的色彩和色调往往是有着极大的差异,这样就增强了对比效果。
3.动静结合的搭配方式
园林植物的搭配既不能过度呆板,也不能出现过度的视觉冲突。各种植物都有着各自的形态特征,风格过于统一,就会流于呆板,而风格差别过大则会破坏视觉平衡。因此,应该注意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各要素之间张弛有度的配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季节的变化。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
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包括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水源等。每一类植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态习性,也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因地制宜地种植乔木,灌木,花卉和藤本植物,将不同种类的植物配置成一个相互协调而且层次分明、物种丰富的生态群落,能够使不同的特性的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构成一个稳定、和谐而富于艺术感的景观生态系统。
(二)季节性原则
园林建设就是为了展现大自然的生命力,在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生命气象应该成为园林设计者的追求。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植物进行搭配,将春天的生意盎然,夏天的碧树成荫,秋天的硕果累累和冬天的银装素裹巧妙地融合在小小的园林中,让观赏者一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总之,在不同的季节园林中应该有应时的植物。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设园林是为了给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存质量,一切都是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园林绿色植物的配置应该首先考虑到人的需求。
同样的园林,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解读。人们对园林进行判断的标准是其能否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和感情需要。植物的配置必须要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满足人们的身心发展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例如,在儿童经常光顾的公共场所不种植带刺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也不栽种有毒的植物,以免儿童误食,造成伤害。
(四)体现文化性的原则
配置得宜的园林植物,不仅能够美化景观,而且能够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将象征者某种高贵的品格或者有着历史气息的植物进行搭配,能够使整个植物搭配的品味得到提升。代表着某个历史人物或者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能够呈现出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园林中搭配文字也是一种提升园林文化内涵的方式。文字的加入能够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与园林的优美景致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城市园林的人文内涵。
园林建设中,需要运用到具有现代感的科学知识和艺术技巧,园林的建设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从这一个方面说,园林应该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体现。
(五)功能性原则
不同性质的园林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有的起到纪念性作用,有的用于休闲娱乐,有的用于美化社区。对不同园林的功能要求,影响了园林绿化的特点:在历史纪念性的场合,要保持其色调的庄重感,多运用古朴的植物和长寿的树木来进行装点;园林中的道路两旁要种植树冠高大,生长状况健康的树木,这样才能起到隔离噪音、吸附尘土和遮阴的功用;社区游乐园则要选择色彩明丽、姿态优美、无毒、无刺的植物,进行自然的配置,体现出活泼向上的生活气息。
(六)节约原则
园林的建设应该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也应尊重自然规律,不应该只追求植物物种的名贵而不顾经济效益。因此,园林建设在节约原则指导下,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快的建设速度和最短的回报周期,实现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植物配置的方法
(一)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花植物能够装点园林景色,给观者赏心悦目的感受。观叶植物则是通过其多姿多彩的叶子吸引者众多的观赏者。银杏树的换灿灿的叶子、红端木鲜红的枝条,松树有力的针叶,无不带给人以美的享受。除了观花植物,观叶植物在形态、颜色、色调等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加以配合,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能够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生态景观。
(二)疏密有致
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植株的大小,按照它们日后能够占据的空间来确定相互之间的距离,选择合理的栽种密度。为了使植物群落能够尽快成型,可以适增加植物的密度,但是增加密度应该以不影响植株能够得到的阳光、空气、水、营养为前提,否则植被群落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不利园林建设计划的实行。
不能减少植物应该获得的阳光、空气、水分,但也应该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任何植物的栽种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活率,因此还应该及时进行移植、补植。
(三)与建筑相协调
除了植被,园林中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构成元素,那就是建筑。建筑物的形态是固定的,而植物的形态则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时节,植物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变与不变的景致相映成趣。植物与建筑区相互映衬、相互搭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趣味。
总结: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过程,融合了设计人员的奇思妙想也带着深深的文化印痕。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过程中,遵循环保、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等原则,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建筑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创造出一个容经济性、知识性、历史性、文化性的高水平的园林。
参考文献:
[1]刘志国、张晓玉.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J].内蒙古林业,2011(02)
[2]徐俊校、于金平.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原则[J].现代农业科技,2011(06)
【关键字】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方法
房屋的设计质量跟施工质量决定了一个房屋质量的好与坏。房屋的住宅结构设计是一项比较繁重复杂、责任重大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的适用性以及经济性,而且它的结构设计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1、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
建筑结构的设计大致可以分成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以及施工图设计阶段三个阶段。方案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建筑所在地的抗震防烈度、工程地质的勘查情况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以及建筑的高度跟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形式确定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特点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以及受力构件;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主要有荷载的核算,主要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荷载的相关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跟规定采取不同的组合值系数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根据计算出来的荷载值,按照构造措施的要求,使用要求以及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最后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跟荷载值计算内力,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构内力进行配筋设计直到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2、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
(1)宏观设计:主要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柱网的布置以及剪力墙的分布、基础的选型等内容,宏观设计主要分为主体跟基础两部分进行,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的材料、高度以及重要程度、建筑所处地的抗震设防烈度、风力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2)具体设计:进行宏观设计后,就需要进行实际具体设计了。主要指柱、梁、板、墙四部分内容,进行结构分析时,梁和柱一般作为杆单元计算,板和墙作为面单元计算。
3、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1)抓大放小:“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 、“强节点弱构件”等这些都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一些概念。虽然说整个结构体系主要是由各种构件之间协同工作的,但是各个构件所担任的角色是不同的,有其轻重之分,抓住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2)层层设防: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应设置多道防线的,即整个抗震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同时抗震结构体系应具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塑性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这些都体现出了层层防线的设计思路。
(3)刚柔相济:一个好的建筑结构体系需要合理的刚度,如果结构刚度过大,那么它的变形能力就比较的差,同时在地震来临时将会吸收很大的地震力,于结构的抗震不利。如果结构的刚度过小,则会导致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4)打通关节:打通关键是为了能够保持房屋的平衡,让房屋永远处在原始的静态中。当房屋结构的力量不能通畅的时候,构件跟构件之间的静态平衡就会被打破,构件之间的传力应尽可能直接通畅,使力流总能沿最短的途径向下传递。
4、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1)结构建模: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设计,首先需要将结构输入至计算机内,此时得到的模型称为结构模型。当结构模型输入完毕,进行力学计算时,为了适应计算理论和相应程序的要求,需要对模型进行一定得修正和简化,由此得到可直接用于力学计算的模型称为计算模型。结构模型反映的是结构的实体特征,注重结构构件的实际位置,构件间的构造关系及构件材质等内容。计算模型要求真实的反映结构的受力特性。因此在结构建模过程中,对实际结构进行合理的简化和归纳是必要的。
(2)合理的结构布置:在进行结构构件布置时,除考虑建筑功能要求外,结构单元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宜规则、对称,受力明确、力求简单,传力合理、途径不间断,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内,应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结构刚度、承载力沿房屋高度宜均匀、连续分布、避免造成结构的软弱或薄弱部位。
(3)把房屋抗震要求作为起点,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对于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来讲,要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是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关于纵横墙的布置要均匀对称,沿着平面内对齐,沿着竖向从上往下连续,楼梯间不要建造在房屋的尽头或是拐角的地方,挑檐不适合使用无锚固的钢筋砼进行预制;对于钢筋砼多、高层结构的住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框架跟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要进行双向布置,这样方便它们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的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以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能以及它跟抗震墙之间的可靠性连接;结构布置要尽可能的采用规则结构,对于那些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
(4)结构施工图绘制:在施工图绘制过程中,应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图面整洁,内容编排紧凑,字体正规,数字清楚,尽量用简洁的图纸张数表达丰富的内容;整套图纸规格力求一致;图纸编号应考虑施工顺序,由基础向上编排;构造复杂部位必须交待清楚;相互有关部位尽可能绘在一张图纸上,少引见其他图页;大样详图是建立在建筑详图没有差错的基础上,它的绘制可以建立在建筑详图基础上直接进行绘制,也可以在以前做过的一些详图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改进绘制,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在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让结构合理受力,方便施工,在标高跟外形的尺寸上一定要跟建筑专业协调相一致。
5、总结:
建筑结构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灵活的头脑,不断创新的思维以及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首先需要按照规范相应的构造要求严格执行,在明白规范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所带来的隐患。
参考文献:
[1]雷春蕾,张书强.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J]. 技术与市场. 2011(08)
[2]钟佰威.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探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6)
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以说这两句诗道出了及时性原则的精髓。教师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时,或在学生遇到了困难、思维暂时受阻时,教师都应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启发思维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家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探索;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上“Theme parks ”这课时,教师可以拿出曾经去过的主题公园的简介和地图,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脑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可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能理解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四)研讨法
教师可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
(五)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时,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六)点拨法
在课堂上,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们顺利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