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1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艺术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进行声乐教学体制改革及创新,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对实践的不断探索,都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在某些与声乐教学相关的领域确实取得了改革成效。事实上,当下的改革创新依然较多是建立在针对声乐教学体系中的某个方面、环节等进行改革创新,具有分散性、局部性,且这样的改革及创新大多数都主要集中于针对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在现今的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较少的改革创新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影响,或是带去影响较深的理论指导,并不能实现在宏观上以及整体上对于声乐教学改革创新中的新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把握。究其原因,改革创新中所存在的新问题,是由于艺术高职院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改革过程中,并未把改革创新当作一项系统性工程进行,将其当作系统工程来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探索,零散局部的对声乐教学尽心改革创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创新的进展,由于其只能在某一局部的层面或是环节进行改革创新,则较难有明显的成效。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各个不同环节之间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并相互包容的,因此,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若仅从某一环节、某一角度等来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都具有较强的局部、零散性,也只能产生有限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考虑,注重其系统性,将其视作一项系统的工程来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最大可能凸显其成效。

二、艺术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系统

艺术高职院校中进行的声乐教育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间都具有联系,并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局面,是一种多层次、多环节的整体性的学校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也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多层次及环节,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较为复杂的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依存性、制约性以及相互影响,分别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双边关系,四个子系统组成了艺术高职院校的整个声乐教学系统。

(一)教学理念

作为声乐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层面,也是最高层面,主要可分为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具有的总体思想和教学过程的指导方针,以及教学目的和教育的最终目标等不同环节。给艺术高职院校中的声乐教学活动的其他各个层面,以及环节在进行目标的制定以及实施工作中带来影响和制约。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层面主要针对声乐教学活动进行总体教学任务的确定,并根据教学方针以及任务等来安排什么样的专业课程以及与其相关的辅助课程、选修课等,同时应选择适合的专业教材以及与声乐教学具有相关性的学科知识及内容等。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层面应当根据声乐教学的总体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相关已确立的教学双边关系来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分为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机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四)教学双边关系

应当依据艺术高职院校中声乐教学所制定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教育方针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加强对教学目标进行相互适应协调。另外,作为教师应当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优势和示范作用,将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声乐教学的教学双边关系,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声乐教学改革创新具有的系统性

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双边关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创新改革所具有的系统性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以及影响。首先,从教学理念方面进行分析,其总体的教育思想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确立,对声乐教学的指导方针、教学目的等都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对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带来影响。同时,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其余各个层面以及环节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从教学内容层面进行分析,教学理念的确定,对于声乐教学活动其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和确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再次,从教学双边关系进行分析,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立,直接给教学双边关系能够有效的建立并顺利开展有着重要影响。最后,从教学方法层面进行分析,所确立的教学内容以及所建立的双边关系等,都对教学中所要才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实施方式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教学方法其选择以及确定,在较大的程度上都是以与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最终目标来进行设计选择,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以及针对性。

四、结语

第2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能否正确把握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双重性特征,决定着声乐教学的成败。声乐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成绩,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的内容、方法、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上有一个整体的目标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全方位反映生活的艺术,对它的表现、理解、鉴赏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正是这种广博的学科品格,才使得音乐有可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声乐虽然以技能表现为主要学科特征,但通过歌唱,却全方位地反映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例如,音乐基本素质包括乐感、音准、节奏,对作品的理解、表现等能力,以技能和修养来驾驭作品的能力等。声乐学习还可以培养人的多重素质,如平衡、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等。声乐无论是唱还是教都是技能与素质并存,所以声乐是整体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现今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础与速成、技能与素质之间的矛盾;将声乐等同于技能教育,重主课轻公共课、重技术轻艺术、重比赛获奖轻基本艺术实践、重视少数条件好的学生而轻视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学生、重视个别大型曲目而忽视基本素养积累等现象一直是高师声乐教学的误区。致使高师声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格格不入;不懂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面临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无从下手;教师不能驾驭声音,给音乐课教学带来许多障碍,教师坏嗓、孩子大喊大叫不懂得科学发声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象说明高师的音乐教学需要科学的定位,特别是高师的声乐教学需要明确定位。高师声乐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高师声乐课的设计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而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规范化的歌唱技巧,为音乐普及与艺术审美把好入门关。因此,从声乐教学规律来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法和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声乐教学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起点与达成的目标不同。目标不同也影响到教学内容、方法与专业趋向不同。

二、培养设计

1.双重性特征分析及目标设计。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具有双重性:教师既要教“声乐”,又要教“声乐教学”;学生既要学“声乐”,又要学“声乐教学”。通俗地说就是老师和学生既要教好、学好声乐技巧,又要学会运用声乐技巧去教导中小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这一双重性特征要求高师学生在声乐课的学习中既要充当客体,又要充当主体。高师声乐教学的目标也由此分为“声乐技能”和“声乐教学技能”两大块。作为学生,要成功地实现这两大块目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把握好以下六个紧密相连的层次和过程,即“领悟、接触、模仿、操作、熟悉、创造”。(1)“领悟”即从理论和教师的示范性演唱中,开始建立歌唱是一种科学的观念。学习歌唱需要了解人体发声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了解各个器官的共鸣特征,只有当歌唱者拥有熟练地调动并掌控这些器官运动的能力时,才有可能实现科学的歌唱。(2)“接触”即开始试着感受发声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自己所具有的调整发声器官的能力如何等,为学习声乐技巧做好意识上的铺垫。(3)“模仿”即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仿效老师的歌唱。学生从模仿中感受发声器官的振动正确与否、气息支撑及其位置是否正确等,从而从模仿向自我感觉、自我审视、自我提高过渡。没有初期的模仿就没有正确的歌唱。(4)“操作”即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独自建立歌唱声音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所谓独立并非脱离教师指导,而是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器官运动,即所谓的气息支撑和位置点等,需要练习者不断地独自实践、感悟才能掌握。(5)“熟悉”即通过上述层次和过程的学习、揣摩逐渐形成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已经可以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或教学。到了这个层面,学生已经可以独自选择歌曲并进行歌唱设计。(6)“创造”即在熟悉的基础上,以歌唱者自己对作品的领悟,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设计。无论是演唱,还是教学,都有一个二度创作的问题,怎样把作品演唱好,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快而且符合歌唱的正确方法,都需要创造。这是声乐教学中的重头戏,是高师声乐专业教学二重性目标的关键所在。

在实现上述层次和过程的教学内容中,高师声乐教学呈现出从以“声乐技能”为主逐渐向以“声乐教学技能”为主过渡的显著特征。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学科教学目标,一般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目标设计,实际上一般的设计会分解为单元乃至课时的教学目标予以完成。教师在目标设计中,既要照顾到属于外显性学习行为的技能、理论的掌握等;又要密切关注内敛性的所谓音乐感觉,一般简称乐感的训练和养成。目标设计务必精确、具体,反映出不同的层次目标和要求,以便于实践操作。

2.内容设计。高师声乐教学的双重性不仅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双重目标,而且也决定了教学内容是双重内容:声乐与声乐教学两部分。从信息论角度来看,教学内容是教学信息,学生在接收并加工处理声乐与声乐教学信息的过程中,即获得或发展了声乐技能,而学生加工处理这些信息的结果,则是获得了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就必须有声乐与声乐教学两部分,每部分又应有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两方面,如此才能真正完成声乐教学的双重技能目标。

3.对象设计。教学对象的设计,首先要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嗓音性质、音乐基础与文化基础、歌唱发声习惯、主观爱好及主观追求的艺术目标、个性特征和身体状况、对教学的期待和希望,等等,然后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对象的设计应当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个别化原则,它要求在双重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采取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二是逐渐递进原则,它要求在年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给学生做出长远的、中期的、近期的达标设计,诸如教材的由浅入深的选择、进度的由慢到快的安排等。

4.形式与方法设计。高师声乐教学的双重目标,决定了高师声乐教学不能单纯沿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个别教学形式与方法,必须与小组、班级教学形式,与语言的方法(如讲授法、评价法),与直观的方法(如示范法、微格教学法)进行优化组合精心设计。一般来说,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班级教学形式、讲授法并辅之以示范法为好;在声乐技能教学中,采用个别教学形式、练习法是恰当的;而在声乐技能向声乐教学技能过渡中,则必须逐渐加大小组、班级教学形式与示范练习法、微格教学法的比重,为的是要让学生达到掌握声乐教学技能的目标。

5.媒体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是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依据的,必须反映出高师声乐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双重性特点构成,必须为达成双重目标服务。教学媒体的设计也往往与教学形式、方法的设计融合在一起,因为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中就已经包含了教学媒体的运用,如微格教学法中就包含了录音、录像媒体的选用。

一般而言,要促使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声乐学习,掌握某种演唱技能,可设计录音媒体教学,这在个别教学形式和对比评价法中很有效;而要促使学生相互评价各自的声乐学习,掌握某种演唱技能或某种声乐教学技能,则应设计录像媒体教学,这在小组或班级的教学形式和微格教学法中最有效。

6.评价设计。高师声乐教学评价的设计,首先必须把握教学评价与双重目标一致的设计,既要评价学生学习声乐的达标程度,也要评价学生学习声乐教学的达标程度,还要使评价与目标层次相对应,这是准确性方面的设计,否则,声乐教学将难免出现偏差。其次是必须将评价渗透于教学形式、方法之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比如,对比评价法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间的评价都是教学评价的渗透贯穿;微格教学法中师生共同对教学录像中教学情境的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渗透贯穿,这是及时性方面的设计。

7.模式设计。高师声乐教学中,教与学是师生双边共同作用的互动活动,教师起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朝预定目标前进;学生起主动性作用,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当的媒体、方法或方式,把教学信息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根据预定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是调控整体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根据目标达成反馈的情况,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主导性调控,例如目标预定是否过高、内容传递是否合理、媒体选择是否恰当、方法运用是否恰当等;学生亦对学习过程起反馈调控作用,检验和反思是否充分参与、方法是否得当、学习目标和内容是否过高或过难等。这两种调控都是循环往复的,也说明整个教学过程是双向循环的过程。

三、结语

高师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所特有的双重性目标特征,决定了声乐教学从内容、方法、课程设置到培养目标都需要相应的配套设计。将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技术应用于高师声乐教学中,正确把握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诸多要素,保证高师声乐教学在科学的设计模式中顺利运行,改正以往高师声乐教学目标定位和内容往往偏离师范性的弊端,避免教学中对各教学要素顾此失彼的现象,从而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管林.论声乐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琚清林.声乐知识手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第3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1声乐教育现状分析

从现状分析,声乐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递增,声乐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储备上,还表现在教学器材的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学生水平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在某种层面上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导致高校声乐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声乐教育必须寻求改革,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艺术气质得以提升。

2优化高校声乐教育的具体策略

2.1改进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不见体现在文化课的建设上,而表现在艺术教育层面上,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改善,声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引起高校的关注,并在教学理念上得以创新。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声乐课程教学,并且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这使得高校声乐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促使学生艺术修养得以改善,从而健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促进声乐教育课程实效性的实现,从整体角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2强化作品内涵理解

高校声乐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深入挖掘作品本身的独特性,从而明确作品的情感基调。对于作曲者来说,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且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情感基调有着加大的差异性。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与领悟,并且思考如何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作品本身需要传递的情感,而且彰显作品风格,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了解作品本身的风格,这对于声乐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一面。只有这样,声乐教育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彰显作品真实性与完整性,学生能够轻松自如的驾驭作品,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具有震撼力。从整体角度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重要,这在某种层面上决定了教学的走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人翁的地位。

2.3增加学生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推动教学活动必然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往的教学主要是以填鸭式为主,而基于兴趣层面的教学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氛围较为融洽,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并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抓住学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掌握新的技能。兴趣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基本乐理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相对复杂的音乐鉴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筛选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作为教学部分,“接地气”的内容往往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并搭建起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声乐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这也有助于教学获得最好的效果。

2.4加入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强化学生表演的欲望,每位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且表扬模式大相径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重视及发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尽量筛选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这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极大的帮助,并且考验教师的教学技能,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教学经验。高校声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艺术修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益处多多,因而声乐教育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优化教学活动,比如学分制、奖励措施等,从而促使学生对声乐教育的兴趣不断递增,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舞台进行表演,让他们感受到声乐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活动的展开对声乐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与此同时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舞台表演实践的推行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声乐教学的实际效果,更能让学生从中收获掌声与成功,这正是声乐教育带给学生的真实的体验过程。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并且为学生给予有效的教学建议,优化教学活动。

3结语

总体来说,高校声乐教育面临极大的教学弊端必须予以及时的改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及环境,从而推进教学活动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本文中简要概述了当前高校声乐教育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优化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高校声乐教育质量。

作者:赵妍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浅谈关于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改进[J].音乐时空,2015(18).

[2]毛亚雄.关于改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探讨[J].音乐时空,2014(02).

[3]初冠楠.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4(17).

第4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关键词:微格教学法;声乐教学;演习式教学

声乐微格教学是将微格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运用到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多媒体、录像、录音等等),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模式,它具有教学内容集中,学生参与性强,研讨性教学特点突出等特点。”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我们要想更加准确的理解声乐微格教学的含义,就应该首先理解声乐教学和微格教学的高度适配性。

一、微格教学法与声乐教学适配性分析

微格教学法的优势和声乐教学的需求是产生二者适配性的根源。

(一)微格教学法在不同学科中的普适性

首先,无论是语文、数学、化学等,还是小学、中学和高效中,微格教学都具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几乎每一门学科都可以依托其设备资源和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采编、储存、调用和播放,从而为建设学科教学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其次,微格教学的教学内容非常集中,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活动。阿伦(W.Allen,美国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微格教学的定义中强调了微格教学法的特点在于“有控制”和“集中解决”,这是微格教学最主要的优势。一方面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定,教学内容将被限定为一个可实现的具体的教学点;另一方面,有了设备和微格外的人的监控,教学过程更为开放和民主。最后,微格教学的信息反馈更为全面和客观,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评价,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能够做到更加全面和客观。而且,微格教学改变了教学环境,对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二)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对微格教学产生需求

声乐教学相对于其他文化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如声乐教学是技能教学和美育教学的结合,声乐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中诸多理念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悟性内容,从而产生了声乐教学对客观性、集中性和统一性的需求,而微格教学正好能满足这些需求。第一,客观性需求。在声乐教师判断和指导学生、学生理解和实践演唱的过程中,掺杂着诸多的主观因素,需要更加客观的判断作为依托。演唱者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声乐课上,教师用理论陈述、打比方、示范等多种方法教授自己演唱,有时能第一时间抓住教师所讲的内容,并一开口演唱就得到教师的肯定。但有时却很难理解教师的要求,或者理解了要求,但演唱时自己感觉演唱得非常好但是教师却说不正确。这是常规声乐教学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就涉及到评价客观性的问题,被教者“身在其中”,很多简单问题反而看不明白,而当他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录音或录像时,则更为冷静。同理,老师也可以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另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对自己声音的判断不可避免的来自骨传播,即“自己听着很好听”的那部分声音,而微格教学所留下的视音频资料,可以让学生真正客观的听到实际的发声效果。第二,集中性需求。声乐教学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在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把控上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常规课中,一般包括发声练习、作品演唱和作品处理三个环节,这些环节在微格教学中同样适用。问题不在于一节课分成几个模块,而在于不同模块是否为同一个内容服务。常规声乐课中,声乐教师往往也会备课和计划,但是实际教学内容还是具有较大的随机性。而微格教学严格要求教学的内容必须是集中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且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集中解决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针对性的理解和学习一种技巧。第三,统一性需求。声乐教学系统较多,几乎每一个教学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长期的发展来说,容易形成概念上的混淆。而大量的微格教学视频的产生,既能够用来对比不同的声乐教学体系,从而凝练出最为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广为传播,使这一教学体系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而不必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微格教学既可以促进我国声乐教学体系的统一性,同时也可以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保障。

二、微格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微格教学可运用到声乐教学的不同环节,而按照在不同环节的不同作用,微格教学又可以分为演习式教学、示范观摩式教学和反馈评价式教学三种模式。

(一)演习式教学

在微格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既是日常定义上的教师和学生身份,同时也被提升到了示范者的地位,因此相较于常规的声乐教学来说,他们都更加清楚的角色,因而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即在微格教学中,他们既是真实的教师与学生,也是演习状态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由此简单的针对性的解决个人演唱问题的声乐教学,变成了以一个问题为核心的声乐教学演示。例如发声练习的教学。以谱例1为例,这种主和弦分解式的发声练习较为常见。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往往针对演唱者个人的发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但是在微格教学中,教师更主要的是关注这条练声曲的教学价值,以及透过课程中个别学生的演唱,而考虑到大部分学员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在最高音的演唱上,要提示学生对母音进行关闭,“o”靠近“u”、“a”靠近“o”。而学生由于自身的“角色”要求,也会更加积极的调整自己的状态,以达成发声的最佳效果。此外,在微格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来扮演“老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演习教学方式。

(二)示范观摩式教学

示范观摩式学习适用于微格之外的每一个学生,包括之前参与了微格教学的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旁观者。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观摩别人的演唱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理性、清晰,同时,没有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他们对于视频中的内容可以反复揣摩和思考,可以作为他们解决某一个特定问题的重要指标和示范模板。例如以作品《黄水谣》的情感处理为例,这个作品的情感层次丰富,演唱者要巧妙的利用音色、速度、力度、表情、肢体等来表情达意。通过微格教学,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处理的模板,学生根据视频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在琴房、教室、寝室、音乐厅等各个地方加以练习,最终真正理解视频中的内容,从而真正起到观摩学习的作用。

(三)反馈与评价式教学

微格之后,反馈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那些观看自己参与过的微格教学的视频的学生,他们将对视频中的内容更有感触,一方面他们会发现教学现场和录像中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演唱行为和练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会对相应的内容形成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体验和经历,会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同时还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反馈来了解自己的演唱情况。对于整个微格教学过程来说,反馈和评价也最为重要。通过了解和分析观摩者的反馈信息,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声乐微格教学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角色安排等内容的合理性和实际效果,进而更好地改进后期的微格教学内容。而让学生参与到反馈和评价的活动中,对于提升他们的理论认知、演唱分辨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的声乐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法是非常有帮助的,既可以提升声乐教学的客观性、集中性和统一性,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大量珍贵的教学参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收益,在演戏教学、观摩教学和反馈教学中能学到不同的知识,对同一个演唱活动也会有多个侧面的理解。而从当下大部分学校的教学需求来看,声乐微格教学法还可以更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从而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姚佑南.论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下的微格教学[J].教育导刊,2012,05.

第5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师范教育探索

高师声乐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与音乐院校培养的音乐表演方面的专门人才有着不同之处,前者主要是上讲台,后者主要是上舞台。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必须具有师范教育的性质,即教师既要教“声乐”,也要教“声乐教学”;学生既要学“声乐”,也要学“声乐教学”。可以说,这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特征。但是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基本上沿袭了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向音乐院校看齐,很多老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往往存在着重技术轻艺术、重比赛拿奖轻基本艺术实践、重视少数条件好的学生忽视条件一般和差的学生、重个别大曲忽视系统积累等现象。这些都违背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质,因此进入了高师声乐教学的误区。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学应抓住四条主线展开。

一、声乐技术素质

声乐技术素质教育是高师声乐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要切实解决驾驭声音的基本能力,如在呼吸支持下的歌声品质、声区连贯统一、声区扩展以及音乐句法、旋律美、节奏美等认知与操作的方法等。它必须符合学习者自身个性发掘、培养进程的需要。实践证明,培养声乐技术素质的基本原则为:合理的思路、明确的步骤、循序渐进和博中求精。

对于声乐,有句古训:“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这古老的意大利美声原则,至今被世人所遵循。如脱离了上述原则都会出现问题,尤其对初学者或声音困惑者来说,会从一种不平衡到另一种不平衡,从一种痛苦到另一种更深、更不理性的痛苦中。声乐演唱是对音乐技术、歌唱心理、作品驾驭能力等多方因素合作形成的完整艺术形式,是整体素质的结晶。如果声乐教师只强调声音,排斥其他因素,必然会造成完整因素相互依存关系的冲突,引起整体形象扭曲,并直接反映在声乐演唱上。所以声乐教师的责任是将各种因素渗透到声乐教学中。沈湘教授“头(头脑——理性)、心(感情)、身(发声器官)三者统一的声乐平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便是触及音乐真谛的科学捷径。比如,声乐技术全方位整体调整涉及最简单的音乐、生理、心理、美学等知识以及它们对基本技能的帮助,也涉及呼吸与声音共鸣、真声与假声、感觉与听觉的辩证关系。

歌唱是实践的艺术,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天性具有歌唱的自发性,模仿性。人们接触声乐艺术的渠道非常广泛,大体是名家、成熟歌手的演唱。没有歌唱知识,凭天性去模仿,追求技能突破,向名家看齐,是艺术不成熟的表现。任何完整的艺术形式都是结果,教育则要研究其过程和教学顺序、基本内容和方法。要研究和利用人具有的歌唱天性,在歌唱实践中培养学生初学声乐对声音生成的基本方法的正确感知:(1)心态的培养:从容、解放;(2)感受力的培养:自然、协调;(3)音乐听力的培养:乐音的品质,精确、美好;(4)感觉、听觉、心理相互合作的意识等。在实践中逐步获取歌唱的良好体验。

声乐文献具有声音训练功能,又是情商启蒙、审美教育、文化传递的使者。声乐文献的学习内容包括:作品的分析、处理、表现、驾驭、积累、文学素养、难度识别、新曲目开发等。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有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指导,师范院校则将声音与艺术的教学集于声乐教师一身。如,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教授伊丽莎白,在中央乐团讲学的初始阶段,采用若干不同风格的短小精品使学员们感知音乐,捕捉到音乐语汇、音乐形象。她启发学员们将音乐与感情相统一,投入到理解、表现和再创造中,开启音乐表现的空间。这便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情商启蒙教育的捷径,它尤其适用于基础音乐教育。

二、声乐综合素质

声乐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学习声乐者还要懂一点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否则,一旦违反了科学原理,指导无方或使用不当,同样会损坏乐器,还可导致‘倒嗓’,成了学习者的终身遗憾。”①另外,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侧面的,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全面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声乐作为音乐入门的效能释放出来。鉴于高师声乐教学条件的局限,仅以小课、中课完成全部声乐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通过开设《声乐公修课》完成共性教育,形成大中小课同步、多维的教学模式。小课侧重声乐技术素质,中课侧重歌唱教学素质,大课强调声乐综合素质,理顺和完善声乐教育学科的知识结构。

欣赏大量声乐作品是提高音乐素质的捷径,公修课可以扩大学生欣赏的曲目品种和数量,并注重师范声乐教学的实用性,可以采用理论学习和作品分析、范唱、文献音像欣赏相结合的方法。公修课以中外声乐发展史为主线,以不同风格的大量声乐作品为基本教学内容,以艺术性、科学性、广博性、实用性、系统性为宗旨。

教学内容顺次安排为:

(一)西洋声乐史和各时期歌剧、艺术歌曲,世界声乐基本状况和各国民歌。

(二)中国声乐史及不同题材的文献、戏曲、曲艺、传统的民歌和艺术歌曲。

(三)儿童基本的歌唱知识,青少年儿童歌曲的类型和范围,嗓音的生理结构和儿童嗓音的保护。世界著名儿童歌曲经典赏析,小合唱、大合唱的组织,实用中小学音乐音乐课歌唱法的要点等。

(四)为了突出声乐教材的素质教育作用,从文献广度、深度和诠释方面勾勒出一定的等级和范围,不搞统一模式,使学生弄懂个性与规范相统一的选材顺序和规律。

(五)声乐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

通过音乐文献的大量储备,欣赏名家名演、音乐知识的补充,能够提升学生在小课、中课中对声乐的感知,提高学生的悟性、欣赏能力、音乐听力、自学能力,使学生声乐技能与素质均衡地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技术、修养、文化、教学等综合素质的音乐师资。三、歌唱教学素质

歌唱教学素质的提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从信息论角度去看,教学内容是教学信息,学生在接受并加工处理声乐与声乐教学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或发展了声乐技能,而学生加工处理这些信息的结果,则是获取了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观摩声乐课则是培养歌唱教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声乐教师在上课时,可安排不同素质、不同程度学生搭配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有三个:变换方式强化技能实践能力和理性认识;为当教师积累文献;逐渐认识本课程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安排不同声部、不同程度、不同问题的学生上课。教师讲述技术范围中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学生在观摩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了解不同声部的个性与共性,触类旁通。

(二)安排小组集体发声训练。按声部做集体发声训练,从共性规律中指明发声技法的步骤、方法,使学生获得自信,并激发学生歌唱激情。

(三)安排齐唱、重唱、合唱练习。通过齐唱、重唱、合唱练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品位,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指导齐唱、重唱、合唱。

(四)培养学生歌唱教学的实战能力。小组课中,指导高年级的学生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培养了学生对声乐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一定的演唱活动。“应该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之后,就让他们经常到不同的场所去实践。”②

四、歌唱思想素质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文学语言的帮助,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最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高师声乐这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师声乐教学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这一过程使高师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美,从而使高师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同时,以“美”引善,提高高师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高师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美”怡情,增进高师学生的身心健康。

声乐演唱既要唱情,又要唱声,声情并茂、感情真挚,达到再现艺术的真实,才能感人肺腹、动人心弦。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第一部音乐典籍《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看法。波兰音乐学家卓菲亚·丽莎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③俄国大文豪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也曾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高师声乐教学由于其自身的教学模式、思想性、技法需要和审美价值,可以把很深刻的思想内容以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传递给高师学生,这是向高师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最快捷、最有效、最生动,也最易被其接受的形式。高师声乐教师应该根据高师声乐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深入挖掘高师声乐教材中的思想内容,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审美教育中,融入到声乐艺术的学习中去。

结语

高师声乐教学在遵循声乐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规律的同时,也应遵循师范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过程,体现双重性。其教学应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知识结构作出合理构思,以技术小课、小组课、公修大课相配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创造同步、多维的素质教学空间,构建高师声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形成系统的声乐教育学。

注释:

①②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③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第6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声乐教学;创新;发展

一、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综述

(一)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虽然高校声乐教育在不停地改革,但仍缺乏特色,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体现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缺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第一,目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绝大部分拘泥于课堂教学,无论是技能技巧课的学习和训练还是理论课程的学习,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没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在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为主,使“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变成了流于形式、手段陈旧、把知识按一个套路教授给学生的教学形式。第二,在教学内容安排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内容划分不精细、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等,这就很容易将学生思维固化,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高校声乐教育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

高校声乐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显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在教学资源上,作为教材的主要载体,一成不变的课本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制约了教学内容创新性的有效实现。其次,教师素质不一,综合声乐教育质量不佳。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是专业技能不过关,在教学过程中都无法给学生带来最切身的体验。因此,高校声乐教育资源整合不到位,是制约学生的综合声乐素质有效提升,阻碍声乐教学课堂效果提高的根本原因。

二、高校声乐教学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全部教学环节放到了授课过程中,缺少对教学必要的评价,导致教学效果反馈环节不足,无法通过客观的评价反馈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且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以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缺乏一定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并且课程最终考试成绩占评价比例的绝大部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声乐教学质量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解决传统声乐教学理念单一的问题。通过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优质的声乐人才。

(一)变单一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将以教师为主体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将填鸭式的无个性教学转变为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声音条件、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阶段,想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必须重视声乐教学的艺术性,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通过举办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融入教学活动中。

(二)有效地利用声乐课程资源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重要指引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自身具备高素质才能使得教学顺利实施。高素质不仅要求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运用多元化教学理念、接触先进的多元声乐教育文化与实践,才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教授更多的音乐知识与相关音乐技能。这就需要高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声乐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经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使教学能力与教学内容紧跟时展。教材内容的一成不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单一独唱教材,将内容多元化地进行拓展,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以独唱形式为主,大多致力于解决独唱中歌唱发声技巧、咬字、情感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技术技巧,但是教学形式单一固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将对唱、重唱等演唱形式扩充进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体会到丰富的表演形式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出现“重洋轻中”的现象,美声唱法的比重很大,使得唱法单一。因此,应加强艺术歌曲、民族歌曲、歌剧的教学比重。这样就可形成将教学内容扩充为独唱、重唱、对唱等形式共存,民歌、艺术歌曲、歌剧并重的教学形态。所以,我们应该以多元文化与艺术审美的结合为设计理念,从而制定新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传统高校声乐课学生的成绩评价是教学评价,是依据既定的声乐教学目标及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过程作出客观的评定,以求不断调节和改进的过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合理、公平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引进多种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价中实现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并重的形态,评价的内容不只拘泥于成绩,而是将评价的内容向课外的内容扩展延伸,思想品德、实践创新、审美修养都可作为评价依据,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自信、阳光的人才。

第7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 声乐教学 模式分析

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及音乐表现能力,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从传统教育教学活动来看,专业的声乐课主要分为专门化的声乐教学,用以培养从事声乐表演的职业歌唱家;另一种是师范音乐专业,主要用于培养普通的声乐教师。高职声乐教育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相关探究也非常重要。

一、高职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声乐教学越加重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声乐课作为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开设声乐课程,更多的是为了有效的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促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后,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歌唱技巧。但是,综合当前高职声乐课程开展的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声乐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相对较低,无法较好的适应声乐教学的难度。传统声乐教学的模式及方法,显然不能很好的促进当前的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如何积极的探究有效的高职声乐教学模式非常关键。

二、积极实施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的实施高职声乐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师应明确高职院校声乐专业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唱、讲、教等综合能力,能够在毕业后有能力从事音乐教学活动。针对当前高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发挥高职声乐教学模式制定的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可以全面的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能力,促使其可以在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重视实施高职声乐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三、高职声乐教学模式

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及教学实际情况,积极的探究高职声乐教学模式,成为重要的教学问题。通常情况下,高职声乐教学模式包括: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合格音乐人才;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化教学效果;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合格音乐人才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合格音乐人才,是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声乐教材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规范使用,在使用音乐院校声乐教材的同时,声乐教师应注重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内容,引导学生全面的学习声乐的曲目、编排的结构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培养合格音乐人才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化教学效果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教学效果,也是高职剩余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化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教学方式都是有效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职声乐教学活动,应充分重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以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学习声乐知识。

(三)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及声乐知识的理解能力。在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中,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内容。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是当前高职声乐教师应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之一。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声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环节,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声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感受到声乐学习的乐趣。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重视加强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在高职声乐教学模式中,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只用通过表演才能使乐谱上的音符活跃起来,使之充满生气,给观众带来美的听觉享受。此外,高职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及技术性的课程,学生必须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声乐知识、技巧及演唱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重视声乐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重视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相关探究,对于高职声乐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高职教育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高职声乐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为其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红.浅谈对高职声乐有效性教学的体会[J].时代教育,2013,(14).

[2]于洲.浅议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定位[J].神州,2012,(05).

[3]李永春.试谈高职声乐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

[4]万珊珊.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音乐大观,2013,(05).

第8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关键词:高师 声乐教学 演唱个性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88-02

1 树立正确、科学的声音概念,逐步拓展音域

声乐教学是集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一种特殊教学。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科学的声音概念,“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给学生所讲授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歌唱发声原理是正确、科学的,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所施教的呼吸、发声、共鸣、语言、艺术表现的方法。”[1]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的理论是基础,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根本,只有建立正确、科学的声音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在未来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能声情并茂的范唱,才能达到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的。

高师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考入大学之前没有接受过严格规范的训练(尤其是主修钢琴、器乐的学生,入校前仅唱了几首歌),许多学生对于什么是正确、科学的发声概念认识不清。面对如此起点的学生,第一,教师要重视声乐基础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每一个学生在歌唱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发声理论与歌唱实践两个方面给学生剖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第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发声方法。在教学初期不适宜挑选音域较宽、篇幅较大的声乐作品,由于学生的歌唱能力有限,无法完成较大难度的歌唱技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一些篇幅较小的中外艺术歌曲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音域,切不可急于求成。第三,选择歌曲要多元化,打破唱法的局限。尽管有部分学生{主修钢琴、器乐、作曲}的声乐学习仅有两年时间,教师也应尽可能的给学生多接触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声乐作品,不能让学生局限在某个唱法里,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演唱水品,才能达到培养新型中小学音乐师资人才的目标。

笔者以为,这一环节的教学必须强调声乐的基础训练,主要是以打基础、改毛病为重点。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练声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应选择短小、简单易唱的练声曲进行教学。如:三度、五度音程的连音和跳音,采用“a、e、i、o、u”母音进行发声练习,逐步增至八度或以上音程的练习等。还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增加“哼鸣练习、吹唇练习、气泡音练习、无声练习”等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基本做到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喉咙自然打开,喉头逐渐稳定,初步完成中声区的基本功训练和初级程度声乐作品的演唱。学生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初步解决在发声上所存在各种问题,进而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歌唱状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发展学生的演唱个性,更新教学内容

高师音乐教育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主要目的。声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具备声乐知识、演唱能力,在未来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能声情并茂的范唱的新型音乐师资人才。近年来,随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逐渐发展为“一对一、一对二、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形式的声乐教学模式,弥补了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师资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笔者以为,高师声乐教学内容的陈旧,学生演唱个性的缺失,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探求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将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内容做了新的调整,这就要求高师声乐教学的内容不仅要传承,更要开拓和创新。笔者以为,首先要增加声乐基础理论课,内容涵盖:歌唱的发声基本原理等,还应包括童声歌唱的训练与方法、变声期歌唱的训练与方法等。另外,歌唱曲目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除了原有的教学曲目外,还可增加音乐剧、创作歌曲、地方戏曲等内容。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高师院校可以把本地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纳入教学,如广东地区的《落雨大》《月光光》等,以此引导学生通过演唱熟悉的广东音乐,激发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和艺术想象力,同时也是对广东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嗓音特点及歌唱能力,有目的选择一些音乐风格不同、题材类型各异的作品让他们演唱。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较多的演唱曲目,而且能使学生的演唱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沈湘教授常对学生说:“因为嗓音不一样,所以唱的声儿是一人一个样。不要拼命去模仿别人,要唱出自己的声音特点。艺术的规律就是这样,失去了个性,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2]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化处理歌曲,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演唱个性。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演唱个性呢?笔者以为:首先,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审美个性和演唱个性,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素养、嗓音条件等,选择一些风格、体裁各异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演唱,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较多的演唱曲目,而且能使学生的演唱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还应让学生懂得,只有将所学的歌唱发声技巧与演唱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歌唱真正走向成熟。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撰写教案的能力。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与其他学科相比,由于声乐教学形式上的特殊性,所以教师也不太重视教案的撰写,导致声乐教学的随意性较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声乐教学也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撰写教案,选定相应的练声曲和演唱作品,以便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设计。

歌唱教学能力和伴奏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高师声乐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出每一个学生在歌唱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纠正其歌唱问题的教学方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为将来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打好基础。

钢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具有较强的即兴弹唱、视奏、移调能力是声乐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就目前来看,学生普遍还存在钢琴伴奏能力较差的问题,为此,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以适应今后教学、排练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歌唱能力和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歌唱能力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声乐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的范唱,不仅给中小学生带来艺术的熏陶和享受,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歌唱的兴趣。

音乐活动是中小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排练节目是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音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比如:组织校内、外的歌咏、器乐比赛,重大节日的排练和文艺表演等。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归根到底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更好地锻炼。

广博的知识及综合素养的能力。声乐教学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一种特殊教学,声乐是集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一个优秀的声乐教育者,仅有好的歌喉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及良好的艺术修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完善声乐知识的架构,才能去影响学生。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普及到各个教学机构,包括农村各中小学的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幻灯机、投影仪、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声乐教学,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针对声乐基础理论课,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使抽象的声乐基础理论课程更加直观。同样,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也为我们的声乐课堂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效果直观,还可以节省时间,更能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因此,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能力。

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为目标的高师声乐教育,需要的是“能教、能唱、能辅导”高素质的综合音乐人才。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授学生演唱几首歌曲上,而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出新世纪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声乐教学内容及过程范文

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存在问题

幼师声乐教学是幼师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当前幼师学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幼师的要求,应该找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幼师人才。

一、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当前的幼师声乐教学依旧沿用高校专业声乐教学的思想与内容,幼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目标并没有实现。幼师声乐教学并不是要培养声乐表演的专门人才,而是要培养弹、唱、教全面发展的全才。幼儿师范学院的学生大都没有受过正规声乐训练,基础条件较差,不能够按照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来进行教学。幼师不仅仅是要在演唱技巧上精益求精,还应该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发声方式等基础知识。

2.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在当前的幼师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演唱技巧的提高,没有重视幼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声乐教学中内容多为艺术歌曲尤其是美声歌曲的学唱,缺乏其他歌曲元素,也不重视幼儿歌曲学唱的教法,不能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不广,学习兴趣减退。

3.教学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在社会音乐教育大发展的环境下,传统声乐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声乐学习的需求了,应该引入新的学习与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具备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推动幼师声乐教学的改革。

4.教学评价机制太过单调。当前的幼师声乐教学中依旧只是采用考试这种单调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能力、知识与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过程等都不能够及时、全面地进行评价,不能够及时反映声乐教学中的不足,对这些不足不能够及时地调整与修正,导致了幼师声乐教学的严重滞后。

二、改变幼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每一种教育都有自身的教育目的与目标。教育目的就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教育目标就是教育目的下不同类别、阶段的教育价值,而课程目标又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主要是指某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目标。音乐课程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组织与设计教学程序的依据。在幼儿声乐教学中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与幼儿教学需要的幼儿教师,在这个培养目标的指导之下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不仅要教声乐知识与技巧,更要教学生“教学”技能。

2.形成校本教材。国家课程很难全面地估计到每个学校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校本课程开发就是针对学校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的课程持续、动态改进的过程。幼师学生在学习期间很难接触到未来的职业环境,导致学生感觉到学习乏味且抽象难懂,降低了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在幼师声乐教学中促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提供给教师与学生接触幼儿园中音乐教学的条件,甚至创造参与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机会,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在实践中找到差距,及时地调整声乐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3.注重课外实践。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使学生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幼师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而且要重视课外实践作用的发挥。(1)组建各种团体组织。通过合唱团、艺术团等团体组织的组建及相关规章制度、活动计划的确立来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规范,利用学生的特长与专业来开展类似“文化进社区”等相关活动,为学校做宣传的同时也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2)倡导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不仅要开展各种活动,而且要倡导学生在寒假和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与实践报告的撰写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乡的幼教情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3)开展专项主题教育活动。以各种重大的节日与历史事件为教育主题,根据特定的主题来开展学生课外活动,通过专项主题教育活动来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信心与精神。

4.变革教学理念。绝大多数的幼师学生是喜欢声乐的,教师应该利用这个契机来重新定位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教师要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应用知识与创新知识的能力。

总之,作为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幼师声乐教学应该受到重视。在我国当前的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状令人担忧。面对这些问题,要明确培养目标、形成校本教材、注重课外实践等,促进幼师声乐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满足社会与幼儿园实际需要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兰英,卢新豫,王荣.声乐基础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