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第1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进出口贸易 机遇与挑战

一、前言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将刺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不少的有利条件,如:进出口退税及附加的优惠条件、自由贸易、自主管理、市场范围更广等。但是在自贸区提供的优越条件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业同样也面临着创新改革的挑战。

二、上海自贸区建立的目的

上海自贸区建立的首要核心目的就是想要“改革”,借助新的经济交易平台,为我国经济贸易提供更多的交易渠道。上海自贸区的市场管理主要是由政府干预的经济活动转变为主要由市场主体的主导权,借此让政府职能的性质从管理型变为服务型。其次,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为了提高人民币在世界贸易中的认知度。上海自贸区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便于中国和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接轨、融合、合作。以此实现经济自由化,增加经济的开放程度[1]。

三、上海自贸区建立带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机遇及挑战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上海自贸区带给我国进出贸易的影响也是存在两面性的,这既是机遇也同样面临着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分析,才能够较好的理解、处理好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机遇以及什么样的挑战。

(一)上海自贸区建立带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机遇

进出口贸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必须抓住时机,创新改革才能得以快速发展。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1.加大监督管理制度。针对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我国政府实行“简政放权”,政府将原有的管理形式改为监督监理。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首要任务减少管理权,增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独立自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积极性;其次对进出口贸易实行大力度、高透明度的监管。在已有的监管制度基础上,上海自贸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监督管理做出了如下改革:(1)建设自贸区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服务中心,实行“一口受理、综合办理”的服务形式,以此便利我国进出口贸易;(2)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实行全面的经济贸易信用信息记录并建立披露机制,对信用度高的企业进行奖励和对信用度不高的进行惩罚;(3)逐步实现市场经济的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增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综合监督管理能力。

2.增强我国进出口贸易开发和国际接轨的多元化。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扩大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开发,让我国的国际贸易行业努力实现于与TPP接轨、合作。首先,上海自贸区金融业的创新业务发展给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离岸交易以及海外市场开拓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较宽松的金融管理制度,给国际贸易结算以及一些跨国公司的资金周转带来了便利。其次,上海自贸区对进出口贸易的贸易资金管理实行先限额管理,再逐步扩大到无限额管理的方式,同时也给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货物交易实行期货交易和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由此看来,上海自贸区的建立给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扩大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平台,并且提供了资金、物资的巨大帮助。

3.优化政策,增加进出口贸易的开发度。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政府也在不断优化其对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政策。鼓励中内外投资者加入自贸区,扩大服务行业,并给进出口贸易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创新、改进出口贸易的出口退税、海关手续程序等。“简政放权”、大胆地让进出口企业独当一面[2]。

(二)上海自贸区建立带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上海自贸区建立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利益面前难免都会存在一些风险,这就要求我国今后的进出口贸易行业能担得起这些风险,勇于面对挑战,开拓创新。

1.离岸金融体系。我国进出口贸易在创立上海自贸区前,处于国家控股、国家掌托状态,对于资金流入、流出大都有国家的支持。而现在政府大胆放手任其自主管理、自主运行,这一巨大转变让进出口贸易在总体管理上发生了变化。进出口贸易管理者负责对企业进行管理,进出口贸易的资金要自主筹资,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运行、获得、周转、管理、使用资金,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资金流动顺畅?进出口贸易可以借助自贸区的金融服务,借助离岸金融体系管理出口货物的资金流动问题,让国内外的贸易活动能够井然有序的展开。

2.减少进出口贸易顺差。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长期处于顺差,人民币迫于国际形势压力不断升值,并且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商品大多为初级商品,出口量多。这种长期的进出口顺差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压力,交易过多的出口产品导致资金外流,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增长。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进出口贸易可以借助上海自贸区提供的开发平台,吸引外商到国内投资,大力“拓市场、调V结构、促平衡”,借助有力资源,开发贸易平台,全面提升服务,提高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以及调整相应政策(如:低税率等),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转变我国当前的贸易方式,减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顺差。

3.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是由国家控股管理,其发展方向明确。现在自贸区建立后,进出口贸易实现了自主管理,这需要更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包括进出口货物、程序、资金、单证以及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管理等都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管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它能给我国的经济添砖加瓦,利用不好,它会导致我国经济的流失。全面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机遇和挑战,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如的运用自贸区带来的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

参考文献

[1]黄丽薇.上海自贸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与香港发展的比较[J].经营管理者,2014(04):180-181.

[2]张明,郭子睿.上海自贸区:进展、内涵与挑战[J].金融与经济,2013(12):19-22.

第2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深圳经济;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绪论

电子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市场前景非常的被看好,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进出口贸易也极大的带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二、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目前电子市场分布开始面向整个亚洲以及环太平洋地区扩散,美国和日本分列世界第一、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与销售市场,而同时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覆盖了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方面。由此可预见电子产品市场进出口贸易在逐渐的向亚太地区扩散。华强北电子市场由于其在中国电子市场特殊的作用以及历史地位,全国的各种电子企业和个人都聚集在了华强北,这就造成了华强北出现了繁多的电子商城,例如赛格广场华强电子世界、华强广场、赛博数码商城等,同时各类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纷纷在这里落户。随着社会的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市场重心逐渐的向计算机及手机通信产品偏离。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成了众多电子生产厂家主要的竞争手段,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莫过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规模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市场的贸易手段,也逐渐的从实体店向网络虚拟店铺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与时代接轨,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企业模式的网络化,在未来也将成为电子市场的主流。

三、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进出口贸易对象减少

由于世界电子产品科技的发展,华强北的优势在减弱,贸易对象有了更多的贸易选择,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进出口贸易的范围也在发生改变。这都减少了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贸易对象。

2.山寨的盛行,影响了市场信誉

由于在山寨手机时代,华强电子市场在进出口贸易中留下的名声大多为山寨货,导致在现今这个山寨不流行的时代,其山寨的形象严重影响了进出口贸易达到发展。

3.店铺繁多,分散了的在对外出口时的优势

在华强北电子市场中,每一个柜台后面几乎都是一个单独的企业,这也就造成了竞争力的加大,同时不利于资源的规模化,也就在进出口贸易中失去了优势。

4.电子商城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盛行,很多的电子产品不在选择华强北作为其主要的销售场所,而是通过网上的电子商城。这就给华强北的实体店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核心竞争力不足

现在的电子行业,已经不是之前的模式,随着智能手机和平白电脑的盛行,其他的电子产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华强电子市场的进出口贸易在以前主要依靠的是山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在智能手机等核心竞争能力中严重不足。

四、未来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发展对策

1.扩大贸易范围

随着世界电子贸易经济向亚太地区发展的改变,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也应该进行转变,需要把重心更多的转向亚太地区。适应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发挥其本身电子元件的优势。

2.规范市场,恢复市场权威性

在经历了山寨货风潮之后,华强北已经被贴上了山寨的名词,想要撕掉这一说法,需要我们华强北所有的商家共同努力,并且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规范,制定市场的规则,严厉打击盗版、山寨。目前,华强北已经成立了相关的街道办事处,但是这还不够仍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去监督它,约束它。从而重新恢复人们对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看法。

3.商场整合,发挥优势

华强北电子市场有着繁多的电子商场,这就导致了很多外来客户没法集中快速的对比商品的优劣,从而降低了客户来华强北的感官体验,影响了贸易交易等行为,为此,华强北应当加大对商场的整合力度,让华强北的优势展现在客户面前,真正的发挥出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能力。

4.加强电子商城的建设力度

目前华强北电子市场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了华强在线电子商城。在未来仍需要加大对电子商城的投入,让更多的人知道华强在线,从而可以使更多的人可以选择华强北作为其电子产品购买的首选地。

第3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进出口贸易;协整分析

福建省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30年以来,福建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发挥“侨、海、山、特”等省情优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福建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44.58亿美元,年均增长22.16%,总体规模比1979年扩大了272倍。其中出口额达到499.43亿美元,年均增长20.89%,扩大203倍;进口额245.15亿美元,年均增长27.45%,扩大891倍;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从1979年的0.9%上升为2007年的3.4%,2007年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第七位,其中出口名列第六,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出口贸易是福建省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会对全省经贸产生较大影响。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2007年1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11.03%。在这种形势下,福建省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关系如何,人民币汇率变动特别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究竟会对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问题,无论是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都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

一、基本理论综述和研究现状

1.基本理论综述

有关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很多,最早起源于重商主义学派的有关论述,后来出现了马歇尔-勒纳-罗宾逊的有关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理论,哈罗德(R.F.Harrod)、劳埃德·梅茨勒(L.Metzler)、弗里茨·马克鲁普(Fritz Machlup)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和乘数理论分析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的收入分析理论,詹姆士·米德(James.Meade)和西德尼·亚力山大(S.Alexander)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吸收分析理论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等等。其中,弹性分析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弹性分析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经英国女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等人发展而成,它主要是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的分析来研究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

一般地说,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而货币升值有利于扩大进口,抑制出口。弹性分析理论认为,在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贸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充分就业与收入不变、没有资本移动等假设条件下,只有当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即满足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才能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出口数量的变化,改善一国对外贸易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因为,如果这两种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相对降低,于是出口增加,如果国外的需求弹性越大,则出口数量增加得越多,出口额增加得越大;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相对提高,于是进口减少,如果国内的需求弹性越大,则进口减少得越多,进口额下降得越大,结果是出口额增加,进口额减少,从而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但是,弹性分析理论忽视了时间因素对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效果的影响。大量实践表示,即使具备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而是存在一定的“时滞”。即在货币贬值初期,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已经下降,但出口量因本国企业调整生产、增加产量、增加对外销售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没有明显增加,同时,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已经上升,但进口量因国内消费者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替代品和生产这些进口替代品也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没有明显减少,结果,贸易收支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当以上惯性消失,贸易收支才会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就像英文字母“J”,所以称作“J曲线效应”。 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根据各国不同情况而定。

2.研究现状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实证分析方面的成果,但是由于不同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选取的样本区间有所不同,使用的方法参数也不太一样,因此,研究的结论大相径庭,意见分歧也很大。

卢向前、戴国强(2005)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cointegrating VAR)的分析方法,对1994-2003年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李亚琼、黄立宏(2006)采用1978—2000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计算出我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为1.643,认为我国满足汇率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而任兆璋、宁忠忠(2004)使用1978-2002年的数据对中国对外贸易收支差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间不仅判定系数低(Adj-R2=0.2160),且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均显示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沈国兵、杨毅(2005)对1990—2004年月度数据进行Johansen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没有稳定的协整关系,也没有系统性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陈晨子(2007)使用协整理论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1月的数据,得出了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额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徐炜、孙俊(2008)通过对1994年1月至2005年7月、2005年8月至2006年11月这两个阶段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我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的月度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研究表明,随着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的实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正在减小。

当人们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把目光转向区域领域,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区域进出口贸易的关系,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刘传哲、陈寒凝、贾彦利(2004)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江苏省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与汇率变动明显正相关;戴世宏(2006)采用对数形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市出口贸易的增长;王春平、刘传哲(2007)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山东出口贸易额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康慧、卢方元(2007)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河南省进出口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且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马麟艳、肖留春(2007)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云南进出口影响不大;韩萍、任梅春(2006)通过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福建省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的弹性关系不大,相关性较弱,而GDP对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影响显著。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1.模型的设立

根据一般经济理论,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最主要因素是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关键因素就是汇率,除此之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也是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但根据弹性分析理论的假设条件,我们假定国内外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同时为了使各个序列趋势线性化,以消除异方差性,对各个序列取自然对数,建立模型:

其中,t为时间,Xt为出口额,Mt为进口额,REERt为人民币汇率。

2.数据来源及说明

(1)采用的数据是年度数据,样本期为1980-2005年,选择从1980年开始主要是考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外贸体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杠杆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才日益凸显。

(2)按汇率是否经过价格调整,人们通常把汇率分为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和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名义汇率即现实外汇市场交易中的汇率。有效汇率是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1。在实证过程中,人们通常把有效汇率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

名义有效汇率(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简称为NEER)是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它所反映的是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总体波动程度。将名义有效汇率剔除该国当年的相对物价指数,就得到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简称为REER)。与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相比,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一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变动,而且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本文采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研究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福建省进口额、出口额数据均来自历年《福建统计年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国际金融统计。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表示本币升值,下降表示本币贬值。

第4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进出口贸易;影响;建议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开展进出口贸易的根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但是,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目前还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分析,强化农业经济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全面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农业经济尤其是粮食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出口增长,有效促进了我国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随着环境、资源以及人口等困境和压力越来越多,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造成极大的阻碍。所以,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式经营,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资源高效消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注入新机。

1.2科学地认识和深入研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需要

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战略。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也被世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以及不同的信仰国家逐渐接受。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世界各国都形成了农业经济发展学、生态学以及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项目。针对农业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理论规范当中也实现了进一步地融合,由此说明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理论必将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并且深入研究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水平的需要。

1.3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迫切需要开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历时2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因为需要尊重价值规律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经济为我国工业建设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金以及劳动力等诸多元素,但是众多领域在向农业经济领域输送资源的情况并不多见。很多地区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土地、资金以及技术瓶颈,导致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后劲存在着明显不足。

1.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第一,我们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并且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要付诸实践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从而有效保障农业经济发展脚步加快,跟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甚至能够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第二,改革开放发展至今,虽然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偏低。如果能够开创出有着典型发展意义的、成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实现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2.1信息不灵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引导能够帮助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可是从目前情况看来,各级政府还有相关部门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相关的信息指导工作根本没有做到位,尤其是针对市场信息方面的统计、分析以及研究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太少,很难准确地有利于市场供需方面的农产品信息。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最为明显。其一是市乡两级和村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市乡两级之间比较容易收集到有关农产品市场供应方面的信息,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将很难获得农产品市场供应信息,这些信息在农民当中是不流通的,农民也根本接收不到此类信息。其二是农民和企业之间出现信息断层的局面。因此在这方面主要依靠一些龙头农产品公司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供销合作关系才能够解决农民农产品供销难的问题,这也是莱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我国,最为典型的就是进行食品加工,这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方面。莱阳的食品加工企业直接供销往国际市场,在某些方面来说,能够直接指导我国农民做出有效的信息参考。可是从目前看来,企业和农民之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直接联系,而且这二者之间也缺少了基本的中间载体,没有信息传输渠道,企业也只能够通过极个别的大户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然后逐步扩散到别的种植户,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能够帮助农户增收效益。其三是在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上有断层的情况发生。往往因为一些原因,有的单位或者是企业的和农业产品有关的市场信息都没能够准时到达农户的手中,这些都使得农产品会经常出现供求失衡的情况。

2.2生搬硬套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状况,而且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历史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说,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要根据当地真实的情况以及优势特点来制定具体的调整结构规划,选择出具有主导型的产业以及主导产品,并且多种产品之间还可以形成相互之间的补充,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并且具有特色的,带有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新格局,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可是,我们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农户根本不顾及自身种植的客观情况,所有的都是听从别人的说法,一切都是依照他人的选择作为种植参考的,看到别人做什么种植项目并获得了较好收益就跟随他人脚步也跟着种起来了。这种盲目跟风的状况非常严重,等到自己种植的产品丰收的时候却发现市场已经不时兴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的话,很有可能造成一个“种啥啥不值钱”的状况。

2.3资金短缺,缺乏调整能力

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都需要获得金融方面的支持。如果没有投入,要想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应该增加农村信贷,要让更多的农民都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银行信贷政策以及农民的市场购买力都在不断降低,而使得要真正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是非常艰难的,很多乡镇、企业以及农户都想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没有足够资金,这一切都很难运作。比如说莱励公司从事奶制品加工业务,奶制品非常畅销,达到了日产袋装纯牛奶总量10多吨。由于扩大了市场,市场反响比较良好,公司在2001年底的时候计划投资800多万元从芬兰购买新型设备,开通第二条生产线,但是因为资金紧张,迟迟没有开工。

2.4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去做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乡镇干部普遍心里都有想法,其一是很多人都在做产业结构调整,大部分的农户都在从事种菜以及养鸡等农业生产活动,但是很多人发现就算调整了产业结构也未必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旦松懈就再也不想继续了。其二是前几年出现了我国的“土豆事件”,还有传播非常广泛的“大蒜事件”,这些都使得乡镇干部对于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感到心有余悸,都很担心一旦发动所有民众都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还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益,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将直接找到乡镇领导对峙,而且农民自身也比较担心,万一自己的投入没有产出的话将会失去更多,所以,思前想后,最终就放弃了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想法。

3农业经济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进出口贸易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2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贡献

首先,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农业部门的食品消费品主要源自农业部门。其次,农业还对国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原料贡献。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一般国家的工业以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所以工业的发展状况与农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3.3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展现的多功能性

3.3.1粮食安全功能

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粮食这一特殊的商品外,还具有非商品功能,即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水平,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担忧,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感,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实现。对于面临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农业生产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特殊功能。

3.3.2环境功能

农业的直接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植物减少污染,通过多种植物轮作增加生物量和养分固定量,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技术,提高生态系统的弹性等。

3.3.3经济功能

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功能。

3.3.4社会功能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历史的深刻反思和现状的系统把握,以及有针对性的国际比较,力求对问题作一较深层次的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政策分析,以期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操作性较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作者:杨婧 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7).

第5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行业标准化;进出口贸易;截据模型;系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3-0103-06

行业标准化被用作贸易保护工具,具有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等特点,给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

虽然行业标准化的背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但不得不承认其已成为贸易进出口中的通用准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果企业不能适应或者不愿意去适应它,结果是自己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控制标准成为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开发标准同开发产品一样具有战略意义。

以下将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就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本文能为我国行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思路。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把“标准化”定义为对实际与潜在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在相关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的效益活动。行业标准化是在特定工业行业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在行业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方面,Swann(2000)认为标准的兼容性可以带来网络效应,标准的多样化减少作用能使得产品达到临界量,取得规模经济作用;Seinerjian和Watters(2000)认为标准是进行贸易进出口和消除技术壁垒的重要工具;Mark A.Lemley(2002)研究了知识产权与标准设定组织的关系,认为知识产权会促进产业创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样标准设定组织便会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改善在某些行业上出现的知识产权重叠的现象。

在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上,Johannes Moenius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80~1995年期间来自12个国家的471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进出口的影响;Bab001 and Michael R.Reed(2007)运用引力模型对16个OECD国家和亚太国家17年的加工食品出口的双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标准化对发展中国家加工食品出口的影响。Joshua P.Fershee(2008)研究了国家恢复皮革标准对于美国能源产业的影响,分析指出国家恢复皮革标准将会对消费者长短期的电力消耗产生影响。

国内刘冰、侯俊军(2008)利用1987~2005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协整方程分析指出标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王耀中、陈文娟(2007)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1985~2005年机械制造行业标准对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指出行业标准增量是进出口贸易增额的格兰杰原因。葛京、谊(2008)搜集了1996~2005年超过60个产业的标准和贸易进出口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并进行多元分析,得出标准对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出口的影响效应以及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我国标准化活动的政策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等方法,主要集中于标准化和特定背景下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或者壁垒相关性的研究。下面将在此基础上,从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结果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设计和理论模型

(一)研究假设

在Semerjian、Watters(2000)、Mark A.Lemley(2002)、刘冰、侯俊军(2008)、王耀中、陈文娟(2007)、葛京、谊(2008)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H1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出口额存在正面影响;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进口额存在正面影响。

假设H2 在机械制造、服装、钢铁、家电、食品加工、煤炭6个行业中,行业标准化对贸易进出口额存在正面影响。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

以下在工标网对行业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的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考虑获取数据的可操作性,选择了机械制造、服装、钢铁、家电、食品加工、煤炭6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取自中国1993~2008年上述6个行业的年度数据。其中标准数据是当年制定或修改的标准数,来源于工标网并由本研究相应整理而得,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国机械制造工业年鉴》。

(三)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分析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面板数据模型通常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数据点,并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两个方向上的变化,在实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四)理论模型

在一个行业内行业标准越多,说明该行业的标准化程度越深。用行业标准的数量来表示“行业标准化”,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多截面多时序的角度进行研究,选取的是行业标准增量作为衡量标准化活动的指标。

由于国家的资源禀赋、政府的贸易政策、厂商的竞争优势等众多因素都对进出口贸易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探讨行业标准化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同时,需要将上述因素简炼而全面地引入模型当中,将每个行业各年贸易额的和作为一个自变量引入模型。本文研究的是标准化活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效应是具有连续性和时序性的,在一个时间节点或较短的时间区间内无法完整、准确地观测,因此需要建立多截面的计量模型(6)。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得到模型(1)和模型(2):

表1数据分析表明,模型1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的F检验,且模型的R2和调整后R2均达到了0.98,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变量InS和InTE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和1%的T检验,证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由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行业标准化对出口的影响模型为:

InE=0.689+0.0648In S+0.77In TE

由此模型可知行业标准化对我国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影响系数为0.0648,即行业标准化数目每增加1个,我国的出口额将增加6.48%,也就是说行业标准数目越多出口额越大,即行业标准化的程度

的加深会促进出口。

表1数据分析表明,模型2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的F检验,且模型的R2和调整后R2均达到了0.95,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变量InS和InTE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证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由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行业标准化对进口的影响模型为:

In I=28.37+0.01951n S+0.1851n TI

由此模型可知我国的行业标准化对进口额的影响程度为0.0195,即行业标准数目每增加1,我国的进口额将增加1.95%,也就是说行业标准数目越多进口额越大,即行业标准化的程度的加深同样会促进进口。

(二)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分行业分析

(6)家电行业:

InE=0.58+(-0.02)InS+0.73InTE

InI=51.27+0.26InS+0.14InTI

家电行业标准的实施阻碍了贸易的出口,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02,即标准化数目每增加1个,出口将减少2%。因家电行业产品本身有其特殊性:我国的家电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技术水平总体上不高,而我国家电行业实施的标准水平大多是中等偏上,这就导致了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国内标准的要求程度。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1)我国的行业标准化与进出口贸易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0648和0.0195,证明了假设是成立的,即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进出口额均存在正面影响。(2)检验结果显示,对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对进口额的影响,但其影响弹性都较小,究其原因,进出口贸易大多采用的是国际标准,而我国的行业标准绝大部分是国内标准,还未上升到国际标准。使得行业标准化虽然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正面效应,但贡献程度不大。

数据分析表明假设基本成立,行业标准对钢铁、煤炭行业的进出口及对家电的出口均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及家电的出口均产生正面的影响。由实证结果可知:在这六个行业当中,食品加工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服装行业。可见,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标准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采标率的提高而加强。

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从对六个行业标准的整理过程中发现,我国标准的更新周期很长,修订不及时,耗费的时间等现象极为普遍。为此,需要提高行业标准的制定效率,缩短标准的制定周期,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重点产业或行业标准。

第6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口岸进出口总额;青岛;LS分析

一、青岛经济与对外贸易增长现状

(一)青岛经济增长现状

1.青岛经济增长总量特征。青岛,是我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是世界性区域贸易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是全国21个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青岛经济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1990年青岛市GDP是168亿,2000年为1150亿,2014年8692亿。

(二)对外贸易增长现状

1892年,青岛第一座人工码头兴建,即今天的栈桥。1898年,德国在租借地内开建青岛大港,建成后即被誉为东亚第一良港,9月作为自由港向全世界开放,青岛遂逐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1998年,青岛港成为国内第三个吞吐量达到亿吨的大港。2002年,青岛港完成西移,前湾港跻身国际集装箱大港行列,后期配建了保税港区。2008年以来,青岛港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客运站有通达韩国平泽、群山、仁川以及日本下关的客轮。

近年来,随着青岛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海运贸易量猛增,口岸工作取得佳绩,口岸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通关能力大幅度提高,通关过货量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青岛口岸进出口比例趋于平衡,口岸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且成加速增长的趋势。1985―2014年青岛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1985-2014年青岛口岸进出口贸易额

数据来源:青岛市统计年鉴

二、青岛口岸进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样本的选取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选取了1985-2014年青岛GDP和口岸进出口总额的统计数据,样本容量为25。在处理换算过程中,采用1985-2014年以人民币计算的总量,利用当年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

2.数据的处理

考虑到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的变换,这一变换不会改变变量的长期关系,而且可以使其趋势线性化。所以对青岛得生产总值(Y)和口岸进出口总额(X)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Y和LX表示,数据用Eviews6.0计量经济软件进行处理。

2.1 平稳性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实证分析时,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首先应该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法目前来说是很有效的一种序列检验工具,也就是ADF检验方法。对于LY和LX的平稳性检验,用Eviews6.0计量经济软件分析,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验形式中(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常数项、时间趋势项、滞后阶数,D表示一阶差分。

通过分析,LY、LX序列均接受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但LY和LX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都是平稳序列。

2.2协整检验

协整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的。协整检验是为了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进行的检验。协整理论认为,虽然一些经济变量本身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有可能是平稳的。协整目的是决定一组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在短期内,由于各种随机因素干扰,各个变量有可能偏离均值,但是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离将会回到均衡状态。Engle-Granger检验通常用于两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检验。本文检验青岛口岸进出口总额与GDP的协整关系,所以可以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并且以AIC、SC信息准则和LR统计量作为确定协整检验滞后期数的检验标准。经过比较,滞后阶数为1时,AIC和SC值最小。

由上文单位根检验可知,LX和LY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平稳的,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我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协整回归,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LX和LY之间的方程,得到:

由上式知,可决系数为R2=0.980737,说明所建模型在整体上对样本的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青岛口岸进出口总额”对被解释变量“青岛GDP”的绝大部分差异给出了解释。对于回归系数的t检验,LX的系数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0.025577和37.75671,t检验通过。F值为1425.569,检验通过。

残差的计算公式为

第二步,检验et的平稳性,看残差et是否是平稳序列,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2.3因果关系检验

上文的结果证明了青岛市LY和LX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下面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该检验方法由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Granger原因。该检验规定原假设为: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把Y对Y的滞后值及对X的滞后值进行回归,再将Y对Y的滞后值进行回归。然后用F统计量来确定X的滞后阶值是否对第一个回归的解释能力有显著的贡献,若贡献显著,则拒绝原假设,认为“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若贡献不显著,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原理,对上述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对2个变量进行滞后一到四阶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中的Prob值表示接受零假设的概率,数值越小,表明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能力越强。从上述检验结果可看出,在滞后一期时,5%的显著水平下可以认为LX是引起LY的原因,LY不是引起LX的原因;滞后两期时,也可以认为LX是引起LY的原因,LY不是引起LX的原因。即青岛口岸进出口总额和GDP之间是单向因果关系,口岸进出口总额是GDP的Granger原因,而GDP不是口岸进出口总额的Granger原因。

三、建议

积极抢抓我国启动实施自贸区战略机遇,对标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中心城市,实现传统国际贸易向现代对外贸易转变,抓住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机遇、努力提升国际货物贸易发展、实现国际转口贸易突破性发展以及国际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

第7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汇率;国际收支;协整分析;格兰杰检验

一、引言

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对国民经济内外均衡和稳健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运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波动可能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目前针对汇率波动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研究结果并未达成一致。

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Marshall(1923)最先提出在均衡条件下,当各国总体需求弹性小于1时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不会有积极的影响,Lerner(1946)在其研究中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Robinson(1937)提出了汇率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状况的条件是进口和出口的相对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即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后续的研究多围绕ML条件展开,Marquez et al.(2007)在传统的OLS模型下验证了ML条件的存在性,Baharumshah(2002)运用协整理论也证ML条件满足,即汇率贬值可以在长期内提高贸易余额。然而,Eckaus(2004)、Ahmed(2009)等却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满足,即货币的贬值不能改善贸易余额。

中国学者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其中,厉以宁(1991)发现,中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严重不足,人民币汇率贬值会导致出口状况的恶化。谢建国和陈漓高(2002)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改善并没有明显影响,中国贸易收支短期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状况,而长期则取决于国内供给状况。沈国兵(2005)研究发现,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浮动并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

二、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现状分析

在2006-2012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4.9%、5.7%、2.7%和2.6%,而同期的贸易顺差依次为1453.1亿美元、1724.9亿美元、1859.6亿美元和1933.85亿美元。2014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6.1053贬值为6.1189,但同期的贸易顺差却从184.8398亿美元下降到69.8232亿美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06年至12年期间虽然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健升值的态势,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也一路飙升;而在2014年1-2月,人民币出现贬值,同期的贸易顺差下降。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并没有直接恶化中国进出口贸易,而人民币贬值也没有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改善。本文将协整分析方法,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贸易出口、进口和净出口行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与变量

本文采用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作为因变量,实际汇率水平是作为模型的主要解释变量,而国内外产出水平、国内外价格水平为控制变量。国内产出水平用国内GDP来表示,国外产出水平数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国GDP为代表,国内价格由中国的CPI增长率,通过月度同比和等比增长率以2005年作为基期换算得到,国外价格水平以美国CPI月度数据代表,数据都来源于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与IMF。研究跨度从2006年1月到2012年年末,共有84期,并进行对数化的处理。

(二)实证模型

式(1)中出口额(EX)受到国外产出水平(GDP*)、国内价格水平(P)、国外价格水平(P*)以及人民币真实汇率(REER)影响;式(2)中进口额(IM)受到国内产出水平(GDP)、国内价格水平(P)、国外价格水平(P*)以及人民币真实汇率(REER)影响。将(1)式减去(2)式,可以讨论贸易余额变化受到各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对上述方程展开协整分析,以讨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变化。

(三)平稳性检验

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后,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分别对变量水平值及其一阶差分做检验作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水平值在5%的显著水平下是不平稳的,进行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

(四)实证结果

1.出口方程式

在对出口方程式进行回归后得到(4)式。表2汇报了出口方程的协整分析结果,为了对变量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地描述,分别对出口方程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国外GDP是造成出口额变动的原因。国外物价水平、我国物价水平及实际汇率的变动不是造成出口额变动的原因。

在对进口方程式进行回归后得到(5)式。表3汇报了协整分析结果,为了对变量之间关系作进一步描述,本文分别对出口方程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实际汇率及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会造成我国进口额的变动,而国外物价水平、国内GDP不是造成我国进口贸易变动的原因。

在对进出口余额方程式进行回归后得到(6)式。表4汇报了协整分析结果,并对出口方程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结果可知,在5%的水平下,国外GDP、国内物价水平、国内GDP是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差额的原因,而实际汇率的波动并不是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变动的显著原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研究结果来看,尽管人民币币值变动会影响我国进口额,但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不能直接影响我国的贸易收支关系,人民币贬值并不能直接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马歇尔-勒纳条件更加适合贸易小国,而我国是典型的贸易大国;二是我国的出口商品物美价廉,即使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优势依然非常明显;三是我国政府一直提倡出口创汇,并因此实行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会不断降低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综上所述,针对我国如何应对来自美国等贸易伙伴的施压,以提升我国的贸易经济实力,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转变我国的外贸方式,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第二,扩大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第三,继续积极主动的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来消减顺差。(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Aziz, J., Li, X. China’s Changing Trade Elasticities[J].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8(3): 1-21.

[3] Marquez, J., Schindler, J. Exchange-ra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7(5):837-853.

[4] 罗爽.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 国际商贸, 2013(4): 132-133.

第8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FDI;国际贸易;湖南;创新产出;专利申请量

0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发展。2012年,进口贸易由1978年的2,718万美元增加到93.41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8.74%;出口贸易额为1978年的9.54倍;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FDI流量的比重由1983年的1.15%增加到6.43%。对于进出口贸易和FDI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较多的研究。邹武鹰等(2002)、李平等(2010)等研究了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杨建波(2009)、谢建国等(2009)研究了进口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何洁等(1999)、潘文卿(2003)、范黎波等(2008)、张中元等(2012)等认为FDI存在正的溢出效应,对母国的技术进步或创新具有重大影响。此外,李小平等(2006)、黄志勇(2013)同时研究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者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康赞亮等(2006)、罗良文等(2012)研究成果表明长期内FDI、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三者间有着均衡关系。从所搜集的文献来看,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某一个或两个渠道来探讨其与我技术进步或创新的关系,而很少把这三种渠道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直接研究它们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且多数研究以全国为研究对象。这种以全国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否适合湖南省?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高速发展是否能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实施建设创新型湖南战略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同时把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纳入一个研究框架,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考察它们和湖南省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

1 湖南省FDI和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1.1 IM、EX和FDI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由图1可知,从整体上来看湖南省进口、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有着类似的增长趋势。1985-2001年期间,尽管进出口贸易和FDI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2002年,随着我国进入WTO,湖南省的市场经济秩序得到了很大改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在2003年首次突破20亿美元,高达21.4626亿美元;在2012年突破100亿美元,高达1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1.51%。而IM和FDI分别由2002年的10.81亿美元和10.31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93.41亿美元和72.8亿美元。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IM和FDI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都下降,而EX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2008年的84.1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54.92亿美元,下跌34.7%。

图1 湖南省1985-2012年进出口贸易额和

外商直接额

1.2 湖南省对外贸易结构

随着湖南省贸易规模的变大,其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贸易方式来看,尽管仍然以一般贸易为主,但该比重逐年下降。一般贸易在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83.72%和89.15%下降到70.84%和68.63%。从贸易对象来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大,且近年来在进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跌涨不定;尽管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在2004年仅有1.94%,但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由2004年1.94%上升至2012年的10.98%,所占比例翻了5倍。

1.3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和产业分布

自从1978年以来,随着湖南省各种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出台,大量外资涌入湖南。外商在华投资主要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三种方式。在1997年,又新出现了外商直接投资股份制这种方式。在湖南,FDI主要以外商独资为主,所占比例高达70%-81%;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两种方式所占比重之和呈现下降的趋势,由2004年的28.49%下降到2011的16.83%。从产业分布来看,外商对湖南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而对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很低。2011年,第一产业使用外资34489万美元,占总额5.61%;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投资473463万美元和107079万美元,分别占总额的76.98%和17.41%。

2 FDI、进出口贸易与湖南省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变量与数据选取

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各年的《湖南统计年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口贸易(IM)、出口贸易(EX)和专利申请量(P),其中,FDI、IM和EX都以万美元为单位,P以件为单位。为了消除物价变动对实证结果的影响,用物价指数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平减,将其折算成以1985年为基年的不变价格。对原始数据去对数既能降低数据间异方差性而又不会改变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所以对所有变量都取其自然对数。关于创新能力,由于专利申请量所囊括的信息在很大范围内包含了专利授权量,且专利授权量存在时滞效应,因此本文选择专利申请量来做湖南创新产出水平的变量。

2.2 单位根检验

在经典计量经济学建模过程中,通常假定经济时间序列是平稳的,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会造成“伪回归”,估计的结果也会失效。因此在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应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的原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上都没有通过ADF检验,都是非平稳序列;而经过一阶差分后的数据,都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即为I(1)单整序列。因此这些序列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表1 各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

2.3 协整检验

根据协整理论,假如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那么这些变量之间就存在协整关系。根据上文的ADF检验,得知所有的序列都为一阶单整,满足协整关系的前提。本文构造以专利申请量P为因变量,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为自变量的对数回归模型:

根据E-G两步法,首先运用OLS对(1)式进行回归,其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括号内数字为t统计量的值,*、**、***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从上面的实证结果看来,(2)式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8771,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但DW值仅为0.6191,远远低于2,这表明误差项存在正相关,参数的估计值尽管是无偏的,但却不是有效的,显著性检验失效。为了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性,根据SIC和AIC最小准则,建立建立AR(4)模型,其结果如下:

修改后模型的可决系数提高到0.9606,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很好;DW值提高到1.5915,表明残差不存在自相关。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本文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残差为平稳序列(见表2)。这说明模型的设定是合理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与专利申请量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

表2 残差的ADF检验

2.4 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只表明了进口、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专利产出间的具有稳定的长期关系,而忽略了它们之间在短期内的关系。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一定能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用(3)式的残差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由误差修正模型(4)结果可知,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4803,不是很高,可能是缺少其它必要变量的关系,并不影响其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ECM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复机制,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IM和EX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在短期内,进出口贸易对湖南省的创新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FDI的系数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在短期内FDI对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明显。

2.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证明了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有待验证。

表3 P与FDI、IM、EX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3 的结果可知,在滞后一阶的情况下,LnEX和LnP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LnIM和LnP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LnP是引起LnFDI变化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即LnP与LnFDI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滞后二阶的情况下,LnFDI和LnP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LnP是引起LnEX和LnIM变化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即LnPLnEX和与LnIM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3 结论与启示

利用湖南省1985-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进口贸易、出口贸易、FDI与我省创新产出的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协整关系表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FDI与专利申请量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IM、EX和FDI均对湖南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出口的贡献最大,进口每增加1%,创新产出增加0.4973%;FDI对其作用最小,FDI每增加1%,创新产出增加0.2183%。

2)在滞后一阶的情况下,进口贸易和专利申请量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出口贸易与专利申请量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在滞后二阶的情况下,专利申请量的变化是引起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变化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即专利申请量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均促进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长期的作用效果比短期要大。可能的原因是,进出口贸易都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且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尽管它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但该比重仍然不大,2011年所占出口总额的10.98%。为了充分地利用国际贸易的技术外溢,来提高湖南省的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当调整好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3)在滞后一阶和二阶的情况下,FDI和专利申请量之间分别存在单向和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尽管在长期内,FDI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短期内FDI对其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以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方式来华投资的外资在FDI中所占比例小,而这种投资方式能加快省内科研人员了解前沿技术知识及和技术人员的交流。此外,FDI的关联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在长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模仿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和前向与后向关联效应促进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湖南省政府要调整政策,来激励外商以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的方式来华投资。

参考文献:

[1] 邹武鹰,亓朋,许和连.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08(4):57-63.

[2] 李平,田朔.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10(2):44-48.

[3] 杨剑波.进口贸易与我国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16-20.

第9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闽台贸易;经济增长;协整;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72-05

闽台经贸合作是海峡两岸经济关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峡两岸局势的演变和闽台之间内在因素的推动下,闽台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进入21世纪后,对台先行先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为闽台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闽台交流与合作不断向纵深拓展。闽台贸易往来不断扩大,贸易形式更加多样化。2009年,闽台贸易总额达69.91亿美元,其中福建对台出口15.4亿美元,自台进口54.51亿美元。台湾目前已是福建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七大出口地区,闽台贸易合作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也因此,闽台经济贸易合作关系问题引起了学界较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郭丽立足于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揭示了闽台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杨小红探讨了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制约闽台经贸合作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闽台经贸合作的对策。单玉丽定性分析了闽台经贸合作的互动效应,探讨了经贸合作对闽台相互依存度的影响,提出了推进闽台经贸互动,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戴淑庚计量研究表明闽台贸易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绩效显著。王琼编制并测量了闽台经济合作紧密程度指数,分析两地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得到闽台经济合作紧密程度在不断提高的实证结果。

以上相关研究大部分是从定性角度分析两岸经贸的现状、互动和经贸关系走向,而从计量角度探讨闽台贸易对福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数仅停留在贸易总体层面,未能揭示闽台贸易中进口或出口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拟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二、闽台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取与说明。统计数据取自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及《福建省对外经贸年鉴》(1993-2010)。用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表示福建的经济增长水平,用符号GDP加以代表,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历年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全部折算成美元,以亿美元作为单位。分别用EX及IM表示福建对台出口额及自台进口额,单位同样为亿美元。为消除样本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原有数据进行对数转换,转换之后的序列则分别用LNGDP、LNEX及LNIM来表示。下文所作的所有统计分析均以转换序列为样本。有关变量的变化趋势图及它们一阶差分图见

图1可以看出,三个变量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说明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图2则反映了各变量经一阶差分后,序列趋势消失,大致可以看出各变量一阶差分呈现平稳的特征。

2.ADF平稳性检验。由于LNGDP、LNEX以及LNIM三个变量都属于时间序列数据,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本文使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分别就每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水平和一阶差分形式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的结果显示(见表1),变量LNGDP、LNEX及LNIM的水平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上述三个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LNGDP、LNIM两变量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LNEX变量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虽大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却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即变量LNG―DP、LNEX及LNIM都是I(1)序列。对于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变量间的协整分析。

3.协整检验。通过ADF平稳性检验得知,LNGDP、LNEX及LNIM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序列,但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对非平稳变量建立OLS回归模型分析可能产生虚假回归,因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样本序列进行协整性分析。具体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是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不存在协整关系(r=0)的零假设,接受了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r≤1)的零假设,这充分表明了LNGDP、LNEX、LNIM三个序列之间存在而且仅存在1个协整关系。

根据表3所给出的数据,得到估计出的三个变量之间协整关系表达式如下:

ECM=LNGDP-0.050186LNEX-1.761597LNIM-1.805 594

(0.18568) (0.28083) (0.65926)

所列协整关系表达式中协整系数下方括号中的数字为渐近标准差。重新利用ADF检验法,对ECM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ECM的ADF检验统计量(-3.492713)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2.708094),反映出此时ECM序列已经是平稳序列。因而就进一步表明了I.NGDP、LNEX及LNIM之间的协整关系是正确的,它们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4.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Eviews5.0统计软件,根据AIC准则确定了各变量的滞后项为2,得到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上,福建经济增长是福建对台出口的Granger原因,但不是自台进口的Granger原因;福建对台出口(5%的显著性水平)及自台进口都是自身经济增长(LNGDP)的Granger原因;自台进口是对台出口的Granger因果关系,对台出口不是自台进口的Granger原因。

5.脉冲响应分析。Granger因果性检验识别并说明了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却不能很好地揭示各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弥补Granger因果检验的不足。由于LNGDP、LNEX、LNIM均可看做内生变量,符合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条件。经VAR模型滞后阶数的各种准则综合考虑比较,选取滞后阶数为1。经过检验,模型是显著的,所有特征根根模的倒数都小于l(见图3)。

为了避免在使用Cholesky分解技术时,南于变

量排序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采用广义脉冲响应方法进行分析,脉冲响应见图4。图4中的横轴表示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在模型中将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设定为10。图4显示,福建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受到来自对台湾出口及自台湾进口的新息冲击后,变化大体相同,在当期即显示出较强的正向效应,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回落,在第4期后则保持较为平稳发展态势。这足以反应了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冲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

在脉冲响应分析基础上,根据方差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进一步分析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方差分解结果见表5。表5显示,从第1期开始,福建GDP的波动对来自于自身的扰动有所下降,最终大致稳定在89%左右;来自对台出口LNEX的扰动逐渐上升,对台出口的福建经济增长贡献度大致为6%;来自自台进口LNIM的扰动亦不断攀升,其对LNGDP的最大贡献度约为4%。

总体而言,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闽台进出口贸易是拉动福建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这与前面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相互一致。

三、实证结论

通过对闽台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系的效应实证分析,不难得出:福建经济增长与闽台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唯一的协整关系。

1.从长期来看,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福建自台湾的进口贸易每增长1%,福建GDP将增长1.761597%;对台出口贸易每增长1%,福建GDP将增长0.050186%。自台湾进口对福建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对台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的作用则较弱。

2.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发现,对台出口贸易与福建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自台进口贸易是福建经济增长及福建出口贸易增长的Granger原因。表明了短期内,不管是向台湾出口或是自台湾进口,都能够起到推动福建省的经济增长的作用,自台进口的增长亦能带动对台出口贸易的增长。

3.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结果也显示,向台湾出口或是自台湾进口的增长都给福建经济增长带来显著及持久的正向冲击,且在短期内,对台出口贸易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大于自台进口的贡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