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会财务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43-02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的浪潮渗透到人们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学校如何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建设和谐校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更是高校工会组织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工会财务工作在整个工会的组织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是筹资、安排、管理、监督工会的各种经济活动下经费和物资的运用的管理业务,在此过程中各个环节信息的收集、整理,保持和共享是工会财务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初步分析了在当今信息时代,高校工会应该怎样更好地优化财务管理,提升工会的经费管理水平,全面发展工会财务工作的作用,从而确保工会的各项工作以及教职工的各种活动的更好进行,达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校工会财务管理的特点
高校工会财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与一般企事业财务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工会组织自成立起至2009年,按照全国总工会颁布的《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和《工会会计制度》等,工会财务遵照执行。直到2010年为了应对工会的经费上缴拨付方式、业务内容等各个方面的改变,深化规范工会的会计业务核算工作,提升会计信息内容的质量,财政部按照我国工会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例,对于原来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从2010年起执行,也就是工会财务现在执行的《工会会计制度》。
第二,科目的设置不同,增加了具有工会特点的科目。例如,负债类科目中新增了应付上缴经费、应付下级经费;收入类科目新增了会费收入、拨缴经费收入;支出类科目更好地体现了工会特点,如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业务支出等。
第三,财务工作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工会财务工作相对比较独立,例如制定预算、经费的拨缴、运营管理和日常业务的支出报销、各类报表及年终决算。
第四,对工会经费,进行群众监督、民主式管理、财务公开透明,这也是由工会经费收缴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高校工会财务管理的原则
(一)强化预决算制度,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增加信息的公开性
对于工会经费,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的来源途径。《工会法》中,第42条就有详细规定: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人民政府的补助;其他收入。华东理工大学工会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由六方面组成:即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收入、学校行政按《工会法》规定拨缴经费收入、上级(教育工会)补助收入、校行政拨款、工会俱乐部场租费等、银行利息等其他收入。
要管好、用好工会经费,首先要认真编好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预算必须坚持统筹安排、收支平衡、突出重点、留有余地、讲究效果、勤俭节约的原则,将有限的工会经费运用在工会工作和教职工活动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地方。根据工会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由会计汇总编制相应的年度工会经费财务收支预算报表,预算情况提交工会常委会(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审查同意后,报上级工会审批。根据批准的预算安排好全年的计划支出,保证工会全年支出有计划、有安排。在具体执行时,确保严格根据预算中已经讨论通过的收支范围操作,对于没有预算的项目不再列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突发的重大项目确实需要对预算进行追加,则必须根据预算的审批程序,经讨论批准后才能开设。对于预算要进行绩效考核,分析预算中的项目有哪些和实际收支情况相符合,哪些是不符合的,哪些则是超过预算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会经费运营的效果,也可以为经费的操作提供管理的标准和依据,促使工会的各项业务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工会的目标,为学校的教职工带来更好的体验。
(二)强化资金管理制度,运作公开透明
强化工会对经费的运营操作和管理,充分显示出工会财务活动的特点和长处,工会就必须对于相关制度政策进行有效落实,严格按照具体运作流程进行,更好地实现工会经费的效益。
校工会经费的使用要做到面向基层,面向教职工,为广大会员服务。要将收缴的较为有限的经费更好地运用在教职工身上,例如关怀教职工的生活需求、举办各种教职工活动,从而多为教职工办实事和好事。近年来,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工会活动丰富多彩,各类比赛、协会社团活动、校庆、节日联欢等活动,教工小家建设、休息休养、骨干教师体检、青年教师联谊会、女工活动、周边中小学校联谊、俱乐部维修设备添置等都需要合理使用经费,同时在经费总额提高的基础上,校工会提高了人员经费(含合同制员工)下拨额度,会员会费足额拨至部门工会,由部门工会自主掌握使用,在全校部门工会中开展工会特色活动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教职工生日慰问提高了额度扩大了范围;教师节、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额度提高。通过各种形式把学校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教职工的心坎里,激发出广大教职工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力。
(三)执行经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确保财务管理正确开展
工会组织对经费实行独立管理,是《工会法》给予工会的权利。这项权利可以保障工会能够依法履行各项义务职责,独立开展自身各项业务活动。工会对于经费的正确运作和管理负责,定期公开账户情况,并向教代会提交相关报告,受教代会的审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工会的经费审查委员会都需要积极执行和发挥好监督作用,对于有关的各个项目都要参与把关,例如日常的经济活动、常规的审计等等,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参加当年工会预算审议,按季对工会经费收入、支出进行经审工作。通过对工会财务账册、凭证、各类报表的审查和对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沟通,掌握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并致力做好工会经费管理的监督工作,确实保障工会经费使用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工会经费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三、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行为缺少规范
一是工会财务并没有严格按照《工会法》和《工会会计制度》等规定的条例内容办事工会经费的收支超出核算范围,属于行政核算的资金转至工会账户核算;二是会计、出纳人员分工不符合财务工作相互制约的制度规定。
(二)监督检查不到位
由于工会的上级财务监督机制往往没有有效建立,所以上级监督机制直接参与查账,实际进行会计监督的情况比较少。作为一项职责,上级工会必须对基层工会的经费情况进行审查,然而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对基层工会的年度审查局限在常规性的互审和一些基础工作的检查,不能够全面深入地有效开展,所以监督检查就显得比较薄弱。
四、高校工会财务管理有效性对策
(一)加大财务人员培训,提升工会财务管理水平
各项管理活动开展得好坏,归根到底还是跟人的素质有关。因此,要结合实际,建立工会财务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工会财务人员的培训。要通过举办学习班、以会代训、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加强对工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例如,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特别是会计和税务制度,本校的相关财务制度,电脑软硬件的操作技巧等。只有加大对从业人员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才能不断提升工会的财务管理。
(二)建立健全工会财务管理和核算制度,民主化和规范化,信息的公开化
对于工会的财务管理,需要有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优化财务管理的治理结构,公开透明,接受民主监督。对于工会的财务管理业务,相关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必须详细规定收支科目、列支范围和审批权限,提高工会财务的预算管理水平,严格审批程序,力求收支预算的科学有效性。其次实行民主理财,工会账目定期公开,向教代会报告,财务经费活动在受经审会监督时,也必须公开接受民主监督,保证工会的各项业务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并确保教职工的利益。
(三)加大经费审查力度,加强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是为了确保工会会员利益,代表工会会员检查监督工会各项经费管理安排的组织。作为工会活动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上面具体规定了经费审查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因此经费审查委员会有责任和义务按照相关规定,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工会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部门,要适应学校发展速度,从目前的状况看是不理想的。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虽然工会财务大多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管理,然而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工会财务有必要采纳运用会计核算和财务工作现代化―网络信息化的技术。利用网络的高速度、低成本、信息沟通方便等优点,让传统的会计工作人员向管理型人才转变,加快工会的电脑联网和数据互通,从而做到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沟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相关的管理层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这将会尽快实现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会计信息中心、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参.试析高校工会财务的现代化建设[J].工会论坛,2011(9).
[2]财政部.工会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尽管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各个企业的充分认可,但由于客观原因和内部管理不善,财务管理工作在当前状况下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财务会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常言道:意识决定行为。在当前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的今天,企业要想谋求发展必须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只有能意识到潜在风险才能将其防患于未然,避免对企业的进一步决策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然而,当前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这也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包括:企业过度负债。负债经营是我国企业在历史发展中的常态,但是目前有些企业盲目求发展而忽视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而向银行申请超过自身偿债能力的贷款,另有部分小企业由于企业内部结构不完善、管理和决策能力低下从而不能对银行贷款进行合理规划使用,最终导致无法如期偿还贷款;企业短债长投。所谓短债长投就是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影响到企业固定资产数额的时候,部分企业会改变自身贷款用途等从而获得更多贷款,这就导致企业的流动负债远多于流动资产,从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支付危机。这些都是由于企业财会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而盲目进行贷款活动造成的。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而且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更倾向于对销售业绩和盈利状况的重视,而忽视了对企业财会工作的重视,这导致我国企业到目前仍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都过度模式化、程序化,缺乏实质性效果。虽然有部分企业正在尝试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但是这种体系大多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其把控力和约束力仍然欠缺。而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就会陷入无序的状态,缺乏监督和检查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失去它本来的效用,成为一种企业经营发展中一个可有可无的步骤,长此以往,企业的整个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就会呈现一种瘫痪的状态,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十分不利。
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目标缺乏明确定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的现阶段,经济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致,要与政府的发展要求相契合,并且企业的财会工作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状况有所改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开始融合,伴随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开始向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方面转变。然而,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与构成相对单一,证券市场在我国市场上发展较晚,总体发育程度低、发展结构失衡。尤其是证券市场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优惠力度小,这一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主要是因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为保证借贷安全通常需要详细了解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而中小企业的结构特点和管理特点使他们很难满足银行的这一要求。
二、解决当前财务会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企业全方面重视财务会计工作。首先,企业内部应自上而下提高对财会工作的重视。管理决策阶层应重视对财会人员的培养和选拨,制定相关奖罚制度督促财会人员不断学习,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管理人员应着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专业化团队;严格把握企业财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财会招聘工作,这通常是决定企业财会队伍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企业可以通过专业知识检验、专业技术测试和实际问题应对等方式进行测验和选拨,从而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重视对已招聘财会人员和在职财会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及时学习并掌握最新的财会知识,从而保证企业的财会工作适应当前经济大环境;领导阶层要提高财会风险意识,并时刻提醒财会工作人员保持风险意识,对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潜在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企业的财务会计问题。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各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等建立适应自身的发展的简明实用的会财务会计制度,比如按战略财务会计管理的观点将传统的单一的数量动因扩展为一系列的成本动因,通过对各种成本动因和相关成本进行分析,将单一标准的分配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从而正确地分配各项间接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这样才能清晰地揭示哪些产品具有有效的赢利能力。同时实现会计核算的全面电子化,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使财务人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持相对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有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既定经营方针的贯彻。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企业要根据会计环境的特征,真正满足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能够实事求是地制定相应的目标,同吋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片先是国家的职能部门和银行,其次才是非国有经济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的普通大众,所以会计信息求总需要定位于管理型投资者需要提供一个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有一部分投资者,随着上市公司投资结构的不断变化,这部分比较在慢慢加大,我们需要考虑未来潜在的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因此,我国企业在制定会计目标的时候,需要遵守会计目标,同时还需要考虑会计目标的前瞻性,在制定会计目标的时候,充分考虑会计目标的历史规律。
三、总结
关键词: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环境会计报告披露问题也被广为人知。不得不说,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便是上市公司,但是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治理环境污染的主导队伍和力量亦是上市公司。当前,党的十已有号召,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以此来向中国全体大众发出警醒,一定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国际之间的全球化,绿色贸易壁垒的持续增加,上市公司一定要做到贯彻和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并大力宣扬和加强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工作,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机构和工作人员要紧紧围绕大局意识、低碳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定要保证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及时有效和真实性。当然,国家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法律体系与上市公司友好配合,这样才能做到相得益彰。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问题,既有益于提高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意识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又贯彻党的十的号召,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涵义和主要特征
1.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涵义
关于环境会计报告的涵义,可以说是企业对于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污染物交易的有关会计信息进行的计量和核算,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以此形成的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审阅和需要的会计报表。关于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可以说是经确认、计算和丈量以及记录的环境会计信息通过详细的方法、准则和惯例进行对外披露的细致过程,最终反映显示的是受托付责任的管理层具体的履行情况和二氧化碳等化学资源的准确的利用情况。
2.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特征
关于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对此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首先是时效性的问题,一份报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基本特征却是时效性。寓意为报告的时效性依赖于时间的速率,并且一定要在一定的期限内予以完成。当然,报告时间和价值大小休戚相关;其次是科学性的问题,这本就是一项科学活动,对于企业环境会计披露来说,不管是关于预测和判断环境影响还是对于报告进行的整理和收集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并且有科学依据的支撑;然后是企业的利益性问题,企业环境会计报告对于企业来说是第一位,因为有利益的支撑,但是企业在关注利益的同时,也需得改善企业的外部形象,并对商誉进行一定的提高,环境会计报告不仅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也会给企业带来颇多的收益;最后是敏感性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管是企业报告还是环境问题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会得到公众的不安反响,影响颇大的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
二、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问题分析
1.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现状
从2008年5月1日始,我国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确切的说这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来说,是披露过程中的一座丰碑,所以说这则法规不管是从执行情况还是执行影响来说,都最能代表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制度的各种情况。自从2014年以来,我国国家环保总局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情况调查》上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但是却只有5%的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报告方面进行了完全彻底的披露;还有75%的上司公司并没有做到完全的披露;更有甚者,五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没有做到有关任何的会计报告。
2.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理论和方法研究不足
我国向来对上市公司寄予厚望,当然对其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也是有所期待,虽说党的十七大以来提出了许多法律与规范,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重中之重,到2014年也就短短十年,但是各种理论也没能让上市公司对此有所成就。尽管国家和企业都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有大量文献提供,但是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尤其是缺少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系统性研究。即便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有所希冀和看法,也多是借鉴国外,并没有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形势进行本土化融合,特别是缺乏对上市公司的实证考察,总之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2)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监管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监管机构繁杂多样,从大宏观到边边角角都不容忽视。当然主要是分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前者是我国的监管机构错综复杂,有许多重复的职能却得不到稳妥配合,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也会使重复的部门职责混乱,且不能做到很好地尽职尽责。社会是一个宏观的整体,公众的眼睛时刻不离上市公司对环境的破坏并时时对其发生谴责,但是公众的力量毕竟有限,也不过是口舌之快,并没有实质性的对其严惩;后者则表述的是我国很多的上市公司从整体上就没能有一套健全有序的监督体系,内部也是散乱不堪,尽管有些上市公司外表光鲜,实则外强中干,监督机制完全形同虚设,毫无作用,审查审计部门也都是法制观念薄弱,只听从利益的驱使,故很难维系内部监管。
(3)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
提及法律法规建设,就必须要提出我国建设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十二五”规划一同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没有在法律法规方面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也不过是空壳形式,上市公司一直躲避法律法规的束缚,尽管有些公司要对环境会计报告进行披露,也不过是打着幌子,对环境污染处理问题根本不进行实质上的披露,虽说也有对其进行披露的案例,也不过是缺失真实可靠性,只是表面功夫。
(4)公民和上市公司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差
上市公司之所以对环境资源问题装聋作哑,也不过是为了维护企业公司的形象。所以让他们自愿的进行披露是一件极其棘手的事情。污染是一个大问题,上市公司对于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也不过是中立的态度。就目前来看,上市公司以及多数企业对环境保护问题方面仍然是不容乐观,不足显而易见。尽管十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为了这一目标各上市公司和企业也应该齐心协力。但是仿佛并不奏效,上市公司对此会有惶恐的态度,他们之所以能够上市,必是趋利避害,让他们把自己的缺点宣之于口难如登天。故他们对于污染严重地问题闭口不提,而那些能做到的节能减排问题他们却花大篇幅的内容向社会披露。
三、我国环境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的解决对策
1.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还处于婴儿期,尽管法律具有强制的规制作用,但是对于缺乏此意识得上市公司来说,环境会计报告法律体系必须要完善和健全,否则事态堪忧,上市公司更不愿自愿披露。关于法律法规的设定,我国需要尽快的设定《环境会计准则》来约束各个上司公司,并制约他们对此进行真实具体的披露。此类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健全,从宏观微观上都是促进环境保护。不仅如此,我国还需大力培养专家学者对有关这方面的披露法进行深刻的研究,尽可能与国际可同日而语,也更有利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更加国际化,绿色贸易壁垒也会更加牢不可破。
2.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加强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也是源于他们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环境会计报告披露诚信保险制度。我们国家予以借鉴并本土化,一定可以是此报告披露更加真实。首先,如若一些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进行作假并因此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一定不可姑息,其之前必须投保,且事情发生之后,保险公司必须给予赔偿;其次,加强企业公司的诚信教育,对其企业的上层和员工都要进行教育,不仅从会计报表方面着手宣传法律法规,也要有反面教材的进行宣传。这样既加强了信用管理,也让员工的企业相关责任人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不仅有法律监督、还需要媒体、社会的全力监督,这样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就一定具有了主动意识。
3.环境会计报告理论研究的加强
在21世纪,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在各种会议上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当然,这也是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目标。对于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方面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系统的理论进行细致研究。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是新兴学科,为了实践和理论很好地融合,需要我国精英专家学者共同努力,通过借鉴国外的理论知识和我国的国情以及本土文化相融合,使环境会计报告理论中国化。并且立足实践,积极倡导各大高校、各大阶层、科研机构等组织对其进行研究,并培养大量人才对环境会计报告理论进行研究。
4.上市公司和公民的环境意识的提高
凡是国家的事,就是个人的事。只有每个人都对环保意识有所提高和加强,就不怕上市公司还要依据龃龉下去。但是上市公司确实需要改变自身,树立环保意识,上市公司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事业,才能在国际化、全球化的社会态势下拥有一席之地,并取得成功。当然,这是上市公司的做法。我国公民也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在拥有环保意识的同时,也需要做到对上市公司很好地监督。社会各组织也需要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问题出自己的一份力。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实施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建立。尽管我国已经对于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予以重视,但是无论从国家方面还是上市公司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但是只要上市公司能够做到自律和自省,公众能够做到很投入的监督。我国的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一定会更加正规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参考文献:
[1]杨忠红.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问题原因及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
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互联网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经常有了快速发展,环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现象也逐渐为大部分人知哓。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结构,反映出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虚假现象普遍的重要因素是上市公司,但是要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虚假现象也需要依靠这些上市公司,同时,还需要建立在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并通过与上市公司友好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改进,这样才能做到相得益彰。也是从一个新的发展角度的视角来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问题,既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意识和加强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重视,又是深入全面贯彻党的十的号召,为推动我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工作的披露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含义和特征
1.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含义。关于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可以说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合法性检测的一个指标,通过公司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一种报告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并以此形成的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审阅和需要的会计报表。关于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要通过仔细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情况的途径,来全面展示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这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工作的基本过程。2.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特征。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说明:第一,报告的时效性方面的问题,一份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报告的形式往往是多样的,但是它的基本本质性特征是时效性,即为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报告的时效性是依赖于时间的速率,并且一定要在一定的期限内予以完成。在期限内完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报告的时间和价值的大小,这三者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休戚相关;第二,是报告科学性的问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披露问题来说,这是一项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活动,要遵循上市公司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做好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预测和判断工作,和影响报告工作进行过程中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还要有科学依据的强力支持。企业的利益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来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上市公司必须要有利益的支撑,才能够维持公司的发展,但是在上市公司注重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得企业的外部形象和树立公司的商誉度,财务会计报告问题的解决不只是简单的增强公司的外部竞争力,也会给企业内部带来许多的收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上市公司的许多弊端也会在网络上面被披露,这对上市公司报告的财务问题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会引起公众的反感,甚至影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这都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问题和上市公司的发展造成影响。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的现状从2008年5月1日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办法》,准确的说是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来说,这是上市公司披露过程中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因此,这个文件能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环财务计报告披露制度在现阶段的完善情况的。自从2017年2月的数据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上市公司已经有3100多家,其中只有一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方面进行了完整真实的披露;一部分的上司公司并没有将自身的情况完全的披露出来;还有一些的上市公司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问题根本没有关注,也没有相关的会计报告。2.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2.1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理论和方法研究不足。我国对上市公司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对上市公司自身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也是有所期待,尽管国家和上市公司针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有很多的参考依据,但是只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缺乏实际行动,尤其是在环境会计报告披露问题上面。2.2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监管机制不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比较复杂,我国的上市公司有大部分的外资企业或者是中外合资企业,从大的宏观角度到小的细节方面都要引起重视。监督工作的主体是上市公司自身,公司可以采用内外监督的方式来加强监督,内部监督即自我监督,外部监督即为公司监督和他人监督,这样有效统一结合能够使得企业的监督管理更加有效。2.3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要想解决公司的财务报告问题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很有必要。一些上市公司一直在躲避法律法规的约束,通过不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披露和上报虚假报告的方式来躲避法律的约束,虽然在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问题的实质披露工作中,也有上市公司的具体披露的案例,但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不能够得到保障,可能是虚假的信息。2.4上市公司自身。上市公司对自身的财务会计报告问题存在避重就轻现象,是为了维护企业公司的形象,因为公司自身的披露会影响公司的形象和公司的发展,所以让他们自愿的披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基本上是持中立的态度。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对公司自身的财务会计报告问题的披露工作并不积极,假如通过强制性的规定来让上市公司进行公司自身财务会计报告,这样会导致上市公司持有惶恐的态度,想让公司自身的缺点公之于众,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的解决对策
1.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工作进展缓慢,尽管法律具有强制的规制作用,但是对于缺乏此意识得上市公司来说,要改变上市公司的思想意识,同时要完善和健全上市公司自身的财务会计报告法律制度,让上市公司受到法律的保护,让上市公司自身感觉到保障,这样,上市公司可能会更加愿意自愿披露财务会计报告。在法律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既要保护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又要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此类法律法规的建全和完善,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是逐步与国际接轨,这样有利于我国的上市公司的国际化建设,使得更多的上市公司不再依附于外资企业。2.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加强。国外的许多国际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工作的进行,源于他们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诚信制度,这值得我国借鉴,但是并不能够生搬硬套,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和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要符合自身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监督,在政府和社会的压力下,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可靠,也减少了上市公司的自身问题。
作者:刘清华 单位:南京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阳.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8).
一、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基本情况怎样?
答:据初步统计,1 624家上市公司从营业规模看,营业收入共计113 024亿元,按年度同比增长16.77%。从实现利润及其构成上看,1 370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84.36%,254家上市公司亏损,与2007年相比亏损面扩大了7.99%,亏盈相抵后,实现净利润数为8 208亿元,按年度同比减少16.82%。其中,投资收益2 126亿元,按年度同比减少33.59%;资产减值损失为3 963亿元,约为2007年的2.5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去年同期相比由盈利转为亏损,亏损额为500亿元。从盈利能力看,平均每股收益0.34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53%,按年度分别同比下降20.93%和22.52%。从现金流上看,2008年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为26 211亿元,按年度同比增长40.28%,约为当年净利润的3倍。从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上看,1 624家上市公司中,1 511家公司的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占全部公司的93.04%;77家公司审计报告为带强调事项段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4.74%;17家公司审计报告为保留意见,占比1.05%;19家公司审计报告为无法表示意见,占比1.17%。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主要涉及持续经营能力、立案稽查、诉讼事项、重大对外投资、大股东占款无法收回等事项。
二、证监会对上市公司2008年报的财务信息披露工作采取了哪些监管措施?
答: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的第2年,也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和盈利压力进一步增大。为确保上市公司2008年报编制和财务信息披露符合新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一是强化事前督导。在认真总结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财务报告监管经验和深入调研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公允价值计量及信息披露,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直接或间接捐赠,境内外会计差异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和披露6个方面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上市公司2008年报编制和披露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二是注重专业指导。以出具监管函件和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的方式对证监会派出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会计监管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上市公司2008年报编制和披露期间,证监会会计部共发出 “借壳上市相关会计处理问题”、“缺乏公开市场报价、也不存在统一估值模型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问题”等重大会计监管个案函件41份;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3期,涉及15个重大会计监管问题。对于已出台的会计监管政策,会计部督促各派出机构和证券交易所通过培训、专题会议或网络等多种形式向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及时传达,以利于上市公司准确理解并严格执行有关监管政策的要求。
三是加强审计监管。会计部对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的审计监管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证监会派出机构从上市公司2008年报审计业务承接和计划制定、审计执行和证据收集以及完成审计工作等各环节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进行全面督导;鼓励证监会派出机构向会计师事务所开放上市公司监管档案,充分揭示上市公司监管中发现的风险隐患,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增强上市公司2008年报的可信度。
四是完善与会计准则相关的监管政策。对于市场各方普遍关注的股东捐赠和破产重整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等问题,会计部及时出台相关会计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利用权益易调控利润等行为予以制止,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
五是跟踪监管政策落实情况。对“会计问题答复函”涉及的上市公司,我们密切关注公司的执行情况,通过相关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进行督促,保证执行到位。从实际执行效果看,会计监管政策基本得到贯彻执行,提升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上市公司2008年报编制和披露过程中存在哪些会计处理问题?
答: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证监会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披露年报。但在年报编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通过权益易确认损益;有的未能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借壳上市时确认商誉;有的对于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不够谨慎;有的未能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股权激励合同的规定确认股权激励等待期和按照实际执行情况将股权激励费用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分摊;有的在处理较为复杂的经济交易时,对购买日的确定不够谨慎;有的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外币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通过权益易确认损益、借壳上市相关会计处理问题和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是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的监管重点。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本着“早发现,早纠正”的原则,力争在其年报披露前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在处理上市公司会计问题个案的同时,还及时向派出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相应的相关政策指引,防止类似事项再度发生。
四、对于通过权益易确认损益问题,在2008年报监管中是怎样考虑的?
答:权益易不能确认损益。但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仅通过大股东代为偿债、债务豁免及直接捐赠资产而调控利润的上市公司达到14家。其中,*ST公司 9家, ST公司4家。除此之外,通过与控股股东进行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来调控利润也是部分公司包装业绩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权益易确认损益的问题如不予以解决,促进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无从谈起。针对此问题,证监会在2008年底颁布了证监会公告[2008]48号,对涉及股东捐赠的权益易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经济实质为资本投入性质的经济交易,上市公司应将其作为权益交易,形成的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解决利用权益易确认损益的问题并非易事,原因是利用权益易调控利润所涉及的公司大多是*ST 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不仅面临着退市风险,而且涉及多方面利益,如果处置不当,个体风险很容易引发为市场系统风险。为此,我们在大量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出台了股东捐赠类权益易的监管政策,对新旧衔接工作也做出了妥善安排。从2008年年报披露情况看,我们出台的监管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权益易确认损益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五、关于借壳上市相关会计处理的问题,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答: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但直到2007年才出现反向购买个案,在交易过程中,被购买的上市公司通过向大股东转让全部经营性资产和业务,使其仅持有现金或名义资产。也就是成为通常所说的空壳上市公司。交易结束后,相关上市公司根据企业合并的有关规定确认了合并商誉。部分公司提出,借鉴国际相关会计实务,在上市公司成为空壳公司因而不存在业务的情况下,反向购买实质上为资本易,而非企业合并。也就是说,这类交易等同于非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空壳上市公司的净货币资产,并随之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会计处理上不确认商誉或其他无形资产。但是,由于市场各方对于作为整体反向购买过程某一阶段中出现的空壳公司与国外规定中的空壳公司是否具有同样的涵义有不同看法,市场各方对反向购买空壳上市公司是否确认商誉始终存在争议。
鉴于上述情况,财政部在2008年底出台的《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对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在2008年报披露工作开始后,相关各方在执行过程中对该规定仍存在不同的理解。针对此问题,我们及时进行反向购买的案例收集和分析工作,列举了反向购买不确认商誉的几种情形,指导了相关工作。
六、关于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收益确认问题,监管部门是如何处理的?
答:随着新破产法于2007年6月1日施行,ST类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情况逐渐增多。根据新破产法,凡经审查认为重整申请符合破产法规定的,法院应当裁定债务人重整。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自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由于重整计划涉及债务重组,因此,不少ST类上市公司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即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但是,监管中发现,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公司对重整计划的履约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例如,一家因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在2008年三季报确认了约20亿债务重组收益,但仅仅过了不到4个月,就不能按重整计划如期执行债务清偿的公告。尽管如此,公司在2008年报编制过程中仍然坚持要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求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恰当地做出专业判断。2009年3月,公司公告,由于破产重整计划执行过程及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不能在2008年度确认破产重整债务重整收益,并在2009年4月披露的公司2008年报中将已在2008三季报中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冲回。
在此强调,对于包括破产重整债务重组收益确认在内的重大专业判断事项,上市公司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做出审慎判断,不得随意判断甚至不做判断。
最后,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证监会已经着手对2008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并就年报披露过程中发现的涉嫌违反会计准则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情况,经核实后将依法做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会计核算 优化措施 分析
我国大多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始终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日常运作与长期发展。由此可见,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通过财务会计核算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上面临的问题
1、核算工作不完善、核算制度程序不规范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施工企业是一项特殊性的工作,不及时的工程结算会影响企业对现有资金的有效整合,无法及时获取建筑企业对现有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化还会影响前期预算环节内容合理化的有效性评价以及工程审计决算是否完整与及时性。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随着设计变更等因素需调整部分工程量的变动会造成资金预算的变化,然而建筑企业却很容易忽略对这方面变动的及时记录与有效管理,最终造成会计核算中出现死账或坏账等问题。企业会计核算是当前我国进行税收与监督的重要依据,但是部分企业往往会采用种种不法行为虚报谎报,偷税漏税,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由此可见,企业在核算程序上不够规范,并且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善,这在某种意义上就给企业的逃税漏税提供了便利条件。
2、会计基础工作存在漏洞
从整体上来说,前期没有做好充足的基础工作,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计的核算工作需要各项企业原始记录,然后对其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建议性经营措施。然而,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上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没有及时整理或更新原始数据,导致财务资料的不完整,从而使财务记录工作与企业实际活动脱节,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通常将经营管理重点放在安全与管理上,在财务管理方面只是进行简单意义上的记账、报账与算账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财务管理成为一项机械化的工作,严重缺乏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无法真正发挥财务会计核算的积极性指导意义。由此可见,这些细节性问题都阻碍了建筑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的职能发挥,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高效的监督作用。
3、财务信息无法及时获取
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都是以工程承包形式开展工作的,所以在工作地点上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因此实际财务情况无法及时报送到企业的会计核算部门。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甲供材及零星物资的现象,所以,例如发票等有效票据就很难获取,从而使得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部门对财务情况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存在滞后的问题。
4、核算对象的特殊性影响核算工作的开展
首先,由于每一个项目的施工条件,施工要求等都不尽相同,从而使得施工企业的审核对象会不断变化,给核算带来挑战。由于施工企业的经济项目相对庞杂,这就使得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类,但这种分类可能会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理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核算的质量。其次,由于施工企业的间接成本与费用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如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具体项目的费用,不同项目之间共同发生的成本费用等,这些模糊之处使得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面临挑战。
5、财务会计部门自身业务水平带来的挑战
财务会计部门是施工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主体,但部分施工企业忽视了财务会计人员素养的提升。首先,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对现代化手段利用不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对现代化的财务软件使用程度不高,这使得会计核算的整体成本在增加,也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其次,部分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新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部分交叉性的业务的会计处理把握不准确,从而不利于会计信息的提高。
二、优化财务会计核算的措施
1、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就需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这样可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要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构建并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运用现代化技术逐步提升企业财务核算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对此,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并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严格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引进新的知识与管理方式,实现财务核算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及时更新运行设备,有效利用计算机的远程互动与智能化技术,实现异地财务管理,有效管理和监督建筑企业的技术与资金资源。
2、对内部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调整对建筑企业来说,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状况实现收支平衡与调整工作重点,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建筑企业内部财务核算。所以,建筑企业需要切实保障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尤其要针对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与解决。另一方面,建筑企业需要约束好员工的职业操守与专业素养,实现财务核算的准确性,更加高效地利用财务核算的成果。从这个基础出发,建筑企业还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有效方式保证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及时更新财务信息,保证财务核算的正确性。
3、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管理负责人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会计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与财经政策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在工作中的财务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驾驭能力,实现依法理财。第一,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财务知识,培养和发展个人积极向上的职业素质,树立风险与理财观念;第二;定期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更新教育知识,倡导其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为今后的经营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三,实施岗位轮换和竞聘上岗的政策,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严格执行;第四,适当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会计人才,实现建筑企业会计素质的整体性提高。
4、对会计核算进行多项监督
监督机制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中介审计与政府审计以及内部审计都是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建筑企业来说,内部审计需要注重内控制度、任期经济的实际运行质量以及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尤其是要关注分包管理、合同风险、资金管理、费用开支、资金使用、物资招标、财务风险以及重组改制等环节内容。除此之外,国家审计部门需要对建筑企业进行定期化的专项检查,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防止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等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好企业管理漏洞,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避免建筑企业因为种种原因使内部会计管理出现形同虚设的现象,需要在必要的时候聘请专业会计事务所对建筑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与时代的发展要求,针对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对内部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调整、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对会计核算进行多项监督,保证并不断提升财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
一、我国工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不管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都不会发挥根本的作用,因为工程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由工程企业聘任的作为本工程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负责,但是在工程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内也包含着人事和工薪等与个人利益相挂钩的权利,这样的话,会计内部监督程序只会表现于形式上。内部监督是将工程企业决策者的意图作为依据,进行监督,而不是将会计法规作为依据进行监督,只有注册会计师才可以在工程企业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中行使权力,针对这一方面,虽然说我国的会计师队伍已经通过专业性的考核,但是就综合素质而言却还是有一定的缺陷。除此之外,恶性竞争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也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有所突显,这样的话,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程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就只是表面形式。
(2)财会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在现在的工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中,具备很强专业知识的人才还是比较匮乏,而且在各工程企业中短缺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其中,岗位空缺,内部牵制很难实现,在岗人员的素质比较低,没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在一些财务部门中会存在一些兼职人员,主要就是记账、报账等等。这样的话,工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也根本做不到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和分析评价等方面的管理。
(3)工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很大一部分工程企业中并没有对工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有所控制的管理机制,到现在还是设立一些专门的人员进行记账、算账和应付外部保障等,想要发挥效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2.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工程企业产权在个人财产界限不够明确,工程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之间没有很好地联系。工程企业其实已经很明显了,特别是工程企业中的民营工程企业,投资者发挥的作用也就是经营者,在工程企业财产和个人家庭财产经常会出现相互占用的现象,这样的话,会计的核算工作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二、加强工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的对策
1.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工程企业的全面发展
工程企业的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的努力是不能够将工程企业会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解决的。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工程企业的特点以及工程企业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这个方面来看,会计管理的问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且还要明白想要使工程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解决工程企业融资困难,帮助工程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就要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和解决,只有这样,工程企业会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2.建立与我国工程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1)适应工程企业的特点在会计制度。设计中要考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并与此保持一致。
因为业务在中小型工程企业中相对来说量较少,集中核算方式成为其会计核算中主要采取的方式,也就是部分工程企业交易是由会计机构统一进行办理的,这样的话,其类型和经营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情况下,一份简单的单据就可以解决问题,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所以,简单的会计机构是可以在一部分工程企业中建立的,但是在划分职责的时候,一定要很明确,如出纳、总账与稽核,出纳与总账、明细账的分离等,没有能力做会计工作的工程企业也可由社会中介机构。工程企业行业会涉及到很多内容,在设置会计科目的时候,通用性成为重点要考虑的内容,在工程企业中的独资和合伙形式,就需要承担无限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会带给会计制度什么样的影响是需要在其中进行重点考虑的,在工程企业财产和个人家庭支出相互占用的情况中,往来账户的设置是很重要的,对于凭证的认定可以适当的放宽,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合法的凭证就只有单位认定统一发票,这样的话,工程企业不容易获得合法凭证问题就会得到很好地解决。总而言之,现在的工程企业会计准则,是将工程企业的特点作为重要的内容。
(2)成本效益原则。提供会计信息是需要一定的耗费,成本效益原则在工程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工程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是有必要的。一些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的信息可以不提供,信息提供的成本大于资产效益的信息也可以不提供。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站在我国当前过程企业现状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会计单单凭借过程企业自身进行约束和规范是不可能的。只有与外部监管相结合,才能使工程企业的会计更为规范化,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工程企业内部监督都可以成为监督会计的主要体系。在这其中外部监督的是前两个,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部门都是包含于国家监督之中的,它们在实施监督的时候是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社会监督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会计中介结构,进行监督的。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沈 勇:浅论施工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9期.
关键词:外汇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一、跨国公司几个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进出口价格问题及对策
由于我国较为严格的外汇管理体制,使跨国公司在国内、国外市场的资金运作存在着政策障碍,由此导致了一些迂回规避对策,如通过内部转移定价实现利润转移和避税。价格转移的表现形式为“高进低出”,即从母公司或关联企业进口材料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通过这种方式将国内企业的利润向境外转移。如果进口设备价款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不但使企业固定资产价值虚增,折旧增加,利润减少,导致税收减少,而且母公司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多的股息和红利,变相将企业利润向母公司转移。
对跨国公司的价格转移问题是我国外汇管理的薄弱点。对于货物贸易等经常项目交易一般是事后审核价格,如有发现不符合核定价格的情况,再进行处罚。从根本上说,价格转移是一个税收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务部门有专门搜集国际市场价格资料的信息网络,在判断价格转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我国目前尚没有这样的网络。因此,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税务、海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对于报关价格与海关的价格系统存在较大偏差、累计数目较大的产品应及时通报外汇管理和税务部门。在海关提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银行提供的企业购付汇材料,通过审计师对有疑点的跨国公司账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
(二)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全球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但受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的种种限制,国内子公司很难参与集中管理,从而整体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如外汇账户最高限额的规定,企业实资收本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结算账户最高限额为750万美元。这对于投资额3000万甚至过亿美元的跨国公司来说,此账户限额远远不够。收汇后高于限额部分只能强制结汇,而付汇时却由于自有外汇不足只能购汇,增加了企业汇兑损失风险。
跨国公司为有效发挥资金集中管理职能,可采取分散报关、地区总部集中对外收付汇的运作模式。即跨国公司进出口时,由地区总部统一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申请中列明办理进出口报关的子公司名单,及相应的内部管理规定。进口时,由外汇管理部门将审核后的公司名单发给银行,银行根据上述名单为地区总部办理进口付汇手续,最后由地区总部统一办理核销手续。出口时,则按外汇管理部门审核通过的子公司名单,由地区总部集中收汇,子公司持经外汇管理部门确认的地区总部“收汇通知”或结汇水单,办理核销手续。此外,外汇管理部门应逐步放松对外汇账户最高限额的要求,实现强制结汇向意愿结汇过渡。
二、跨国公司汇率风险及对策
随着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大,对汇率走势的预测难度加大。企业必然面临汇率风险问题。
企业如何防范外汇风险呢?
首先,把握汇率变动方向。经常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定期分析汇率变动趋势,把握汇率变动方向,以及汇率升降对进出口的影响程度,增强汇率预测能力。
其次,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面对汇率风险,除了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效率之外,企业需要采取多种策略以转嫁汇率风险。
1.签约时把浮动汇率可能带来的价格变动写在合同条款之内。
2.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如以赊销方式卖产品到国外,或以赊购方式向国外买产品,灵活选用采用美元、欧元、日元等。
3.协商固定汇率把成本锁定。如在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上规定使用固定汇率,只有未来汇率发生超过一定范围的波动,价格条款才可按波动的汇率进行调节。
4.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要灵活掌握。
5.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应付账款或借款,若该货币是强势货币。则企业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若该外币是弱势货币,情况则反之。
6.申请办理贸易融资或其他授信业务。
7.申请办理保函业务。
8.利用金融工具避险,如申请办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
汇率风险问题的企业自身原因,是激励机制和债务风险责任制度不健全。企业决策者比较注重眼前利益,即使有汇兑损失,也将责任推到市场上;进行债务管理后,汇率走势如果与预测截然相反,相关人员可能要承担责任,导致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面对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简单地把持有人民币作为最好的选择,忙于结汇。可见企业迫切需要掌握汇率风险的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工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1. 前言
工程企业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企业资金。而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包括的内容有:第一,筹资投资管理;第二,资金运转管理;第三,资金风险管理。可见,财务会计管理基本掌握着企业的经济运作,企业是否能向前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与财务会计管理的好坏。针对工程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着问题,有必要进行客观分析,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程企业稳步发展。
2. 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意义
由于产品具有技术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工程企业在流动资金的管理上面临着许多困难。所以,为了工程企业能在经济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流动资金管理,就极有必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必要性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只有加强工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保证真实和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适应发展的需要;其次,只有通过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确保正常有序的会计秩序,才能有利于企业经济秩序的维持;最后,通过建立、落实健全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既能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目标,又能提高与同行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发展壮大的工程企业势必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3. 现阶段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每个工程企业都设立有财务管理部门,但是没有建立起相应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或者建立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但不是非常完善,并且没有严格落实。因为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空缺或缺陷,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缺乏责任心,只会单纯地进行记账和算账,而对除报账外的管理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发挥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能。
3.2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力度不够。在工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中,企业管理者掌握着普通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资薪、人动等权利,而这些权利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虽然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担任着会计监督的职责,却无法在工作上做出积极的表现,导致会计内部监督工作流于形式[1]。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内部监督工作是遵循某个领导的意图进行的,而不是按照会计法规进行,这样的管理模式自然不能给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带来任何有利意义。此外,经分析工程企业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发现,一般外部监督由通过了业务理论考试的注册会计师担当。而事实上,这类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比如他们的法律观念、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意识不强,无法在核心上符合从事会计工作的要求。
3.3会计核算存在困难。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工程企业的物资采购量较大,涉及的资金较大,会占用财务人员的大量的工作精力;另外有些工程企业核算主体界限不清晰,部分个人产权和企业产权混合一体,或个人家庭财产和企业财产发生互占现象,这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不少难题;此外,虽然工程企业要求购买的商品物资需要原始凭证才能给予报销,但是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获取外的费用支出,而制造不合格的收据要求会计部门给予报销,这些需要会计人员花费时间进行真伪辨别,若有差池就会造成报销不合理或企业资金费用超支。
3.4缺乏财务会计管理人才。一方面,由于财务会计工作并不轻松,专业要求也比较高,造成这方面的人才有所欠缺。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不足势必造成不少会计岗位的空缺,并影响企业会计管理实现内部相互牵制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在岗的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或工作能力差,工作效率不高,没有办法圆满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2]。此时,企业为了处理这样的财务管理状况,实现加强管理,通常会选择招聘兼职人员辅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兼职人员能完成的任务,仅仅是简单的录入记账和报账,这样并没有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也无法解决企业经济活动所发生的财务需要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监督控制的问题。
4. 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正常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保证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要体现一定的实效性针对性,需要根据工程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制度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进行会计核算除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企业内还可以制定细化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守则,如《财务会计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审批办法》、《财务会计岗位职责规范》等,以强化财务约束,形成激励与约束并行的运行机制。对大型工程企业,更应该建立纪律严明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组织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技能强的会计队伍,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遵照管理制度保证完成好每一项工作环节。面对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界限不分明,个人家庭与企业财产相互占用等困难,财务会计人员要依财务审计细则对这些账目进行细致核算,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4.2强化对财务会计的管理和监督。为了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必要加强财务会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首先,应加强审核会计工作,保证真实和准确的财务的信息,以降低风险指数[3-4]。其次,要采用集中的核算方式,用统一的管理,加强资金的合理设置,不让资金闲置、资金周转不灵等现象发生。同时,要强化会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能预测项目风险指数,合理投放资金,降低投资风险。此外,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需制定计划对现金流动进行现金流量控制和分析,对于需要申请资金的部门,要按流程认真填写相关资料,项目经审核确认合理后,才对其发放资金。最后,对于会计的外部监督,可多加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如让会计中介参与工程企业的会计工作,帮助进行审计、检验资金等,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5-6]。
4.3培训财务人员,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优劣,不少企业的财务人员都存在着业务素质不高或职业道德低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由于在招聘市场未必能招到专业水平、素质水平高的会计人员,所以要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并定期对其开展业务强化培训。培训的内容既要注重专业技能,也要重视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等方面的意识,以业务素质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提升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7]。
5.结束语
综上分析,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与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工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程企业的稳步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第六工程处)
参考文献:
[1]杨迎晖.关于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03):36.
[2]李娟.浅谈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金融,2014(03):293.
[3]刘梅.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5(03):205-207.
[4]路军伟,殷红.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与分析模型――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2012,(02):425-437.
[5]查良春.OECD国家改革经验对我国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1,31(22):56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