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

第1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思路拓展;策略

作文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只有让学生的独特思维激情奔涌,作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怎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独特思维呢?

一、拓宽思路,让文章充满别样的韵味

常言道:“题如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比如以“感恩为主题拟定题目。有的孩子题目新颖便能夺人眼球,材料典型定能出“奇”制胜。同时,在选材方面,孩子们能拓宽思路,从“感恩”这个大主题中组织有关材料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其中有感恩父母的,有感恩祖国的,有感恩老师、同学的,有感恩医生的,有感恩为学校捐资建校好心人的,有感恩创造辉煌历史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多角度选材,使习作内容百花齐放,各显特色。

二、书写真情,让文章充满动人的魅力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的确,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只有书写真情,才能激人心动、动情感人。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积累是写作泉源,生活充实才能抒发出真正深厚的情思来。所以,我们的作文课应向生活打开,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孩子们,也应该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走进生活。春暖花开,用那河畔的金柳、颤动的银鳞、轻柔的流水声,来冲撞他们灵感的诗行。课间十分钟的喧闹,你追我赶的竞赛,天真幼稚的争论,师生挚友的别离,学生都能打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时空。这样,他们在生活中捕捉美的瞬间,写出的文章不是生病的,矫揉造作,而是处处洋溢着流光溢彩的思想浪花。

三、细致入微地刻画细节、突出主题,动情感人

细节描写在作文中十分重要,如果说细节是明艳的花朵,那整篇文章就是生机盎然的花园,如果说细节是海的浪花,那整篇文章就是那蔚蓝奔腾的大海。作为我们教师,一定要引领孩子用细节之花点缀文章之园,用细节之浪激荡文章之海,让孩子们笔下涌动真情的习作充满生命的魅力。比如作者以“感恩”为话题,让学生们进行写作练习。

实事求是地讲,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动起笔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在翻阅孩子们的习作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

1、审题不清,拟定的题目与主题联系不紧,如《文明礼节从小做起》、《让座》、《家乡的变化》、《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等。针对“感恩”这个话题,拟题时必须明确什么是“感恩”,清楚“感恩”的原因,确定“感恩”对象,感恩什么,怎样感恩,然后从小处着手,揭示“感恩”话题。可以根据感恩的对象拟题如《感恩××》,可以根据“感恩”这一中心词补充拟题,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中心凝炼语言拟题。

2、“感恩”这一主题表现得不够鲜明,比如《感恩母亲》的文中,一位小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渲染了“爱”这一主题,一句“感恩”的话语也未体现。还有一位同学在《家乡的变化》一文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家乡的生活水平及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却没有从“感恩”这个角度去写,这就偏离了“感恩”这一主题。

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在《感恩其实很简单》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那如冰山下的温泉一样的父爱。在体会了这种父爱之后,他懂得了知恩图报,学会了感恩。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会再寒冷,黑夜就不会再漫长;懂得了父爱的心便是一种感恩,让自己过得好,让父母过得好,便是一种报恩。我尽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感恩其实很简单。为父母捶捶背、洗洗碗、给他们唱一首歌、一句话、一个心思、一个眼神、一个好习惯,对父母感恩吧!感恩其实很简单。因为有“爱”才会感恩,“爱”与“感恩”融为一体,我们的感恩文章才会主题鲜明,扣人心弦。

3、选材构思行文方面,有些孩子不能大胆突破常规思维,人云亦云。如《感恩老师》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批改作业到深夜;《感恩母亲》写妈妈下雨天为我送伞、送我去医院看病。这样的素材大众化,不能引人入胜,选材要真实、要新颖。比如: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在《写给老师一封感恩的信》中,(描述了一年级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他去讲台认字,可是字写得高,他够不着,这时老师就用那双温暖的双手抱起他认字的真实例子)其中有这样的描写: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您让我们举手的同学上讲台认字,可是字写得高,我够不着,这时,您就用那双温暖的双手抱起我,老师,您知道吗?当时,我心里有多高兴吗?老师,您当时真像我妈妈,谢谢您,老师!事例虽小,但却真实感人。

第2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一、营造氛围,让感恩融入学生心中

每学期开始,学校要率先确立学期德育活动重点,由相关部门拟定感恩教育方案,加大宣传,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利用星期一升国旗仪式,可以由少先队总队发起《感恩教育》的倡议,倡议每位同学与感恩同行。校园里,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栏,悬挂感恩主题条幅,各班布置与感恩教育相关的环境,如张贴感恩教育倡议书、感恩教育宣传画,布置感恩教育板报,创设校园感恩氛围。在课间播放感恩的歌曲,规划红领巾广播站专题播音,播放感恩故事。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写感恩书信、唱感恩歌曲,举行感恩祖国,争做美德少年讲故事比赛,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演讲活动,召开“感谢有您”的主题班会,举行感恩手抄报比赛等。通过氛围的营造、活动的策划,学生从无感恩的意识到心灵的洗礼,再到实践的体验过程,让感恩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心中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与感恩同在

1.感恩父母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开展亲情征文活动,如《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我和父母在一起》等。布置爱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每逢周末,深化感恩行动,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在父母生日那天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亲自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让父母享受感动;适逢母亲节、父亲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一封家书活动。

2.感恩老师

引导学生对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在成长路上谆谆的教诲、无私的奉献才使得学生健康地成长。感恩教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可以举行演讲比赛,如《感谢您,老师》《我爱您,老师》。举行作文比赛,参考题目:《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感恩教育进一步强化。

三、树立榜样,让感动与学生同行

树立榜样,让感恩行动,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感恩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涌现出大批榜样,有关爱学生,常年如一日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岗位上的张代华校长;有倾情培育,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陈思滨老师;有以生为先,爱生如子的张占秀老师;有精心呵护留守儿童的陈帮连老师;他们的感人事迹化作春风细雨融化在学生的心中,在榜样的引领下,一批批有感恩心、有道德的少年茁壮成长起来了。校园里,乐于助人的同学多了,拾金不昧的同学多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同学多了,老师的讲桌上,同学们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办公桌上经常留有孩子们自制的小礼物和写有祝福等内容的小卡片。每年的教师节,老师们都会收到学生送的一束束鲜花、一条条短信……校园里,同学们互相谦让着,“谢谢”“不用谢”“没关系”“对不起”“再见”的话语回荡在校园上空,文明礼貌、感恩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同学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接受到奉献,从知恩到感恩,从感恩到报恩,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整个校园呈现一片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气氛。

总之,感恩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肩负培育祖国下一代的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教育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健康地去对待生活,让真情充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长幼之间,让感恩、感动与我们同行。

第3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和120位受表彰的团员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一)团队工作回顾

自实验学校团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学生为本、求真务实”的理念,以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着力点,团结领导全校团员青年,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多项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一、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处,扎实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1、精心组织举行“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为题的主题班会,仅一个月的时间全校共举行84场“感恩教育”主题[此文章由21秘书写作网/独家原创]班会。主题班会采取比赛形式,分二期进行,第一期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初赛,初中组评出6个班,小学组评出9个班,共评出14个班参加学校复赛,第二期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复赛,并邀请部分家长参加。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全体师生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营造了感恩良好氛围,弘扬了感恩传统文化,使感恩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以不同形式感谢父母、老师、学校的培育之恩。要求全体学生为学校、班级、老师做一件好事、实事;各年级、各班都以感恩父母或感恩老师为主题出版了专栏、黑板报;“共青团”广播站每天围绕“做一位感恩的人”为主题,通过不同形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和节目向师生报导;同时科任老师布置感恩教育家庭作业:给父母过生日、帮父母干家务活,送父母一句亲切的问候,告诉父母自己进步的好消息,跟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等。感谢学校培养之恩,进一步浓厚了校园感恩教育氛围,推动了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全体师生、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大力支持。

二、以活动为载体,增强了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近一年来,学校团委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团员学生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的重心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1、积极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当文明学生”系列活动。3月5日,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根据共青团**市委、**市教育局关于“学习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学校团委在七、八年级以“学习雷锋精神,争当文明学生,构建和谐校园”为活动主题,大力开展了学雷锋系列活动,号召全校广大团员学生迅速行动起来,让雷锋精神在校园内闪光。活动内容有:召开各班团干部会议,部署学雷锋活动计划;共青团广播站开辟“雷锋——就在你我身边”专栏;各班都出好了一期以“学习雷锋从我身边点滴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板报;要求每位同学至少为社会为学校做一件好事,遇见老师问一声好,说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帮助一位困难同学,在家为父母做一件家务。成立“共青团校园卫生清洁队”,全面清除校园内卫生死角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认真开展,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管理,加强了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促进了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2、按照上级有关“深入开展向**同学学习”的文件精神,密切配合学校,与德育处通力协作,积极开展“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系列活动:一是举行全校主题班会大赛,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初赛,推出两名优胜班参加学校复赛,学校复赛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二是开展感恩老师你我行活动,每个学生向老师说一句话,做一件事;三是邀请部分家长参与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邀请教育股干部观摩主题班会大赛。在“深入开展学习**同学”活动中,重点组织了如下活动:一是下发“**先进事迹介绍”一文,每个学生人手一份,了解**其人其事;二是开展以“向**同学学习”的主题班会,利用小品、短剧、三句板、戏曲等形式,再现**事迹,邀请教育股干部和兄弟学校老师观摩主题班会;三是举[此文章由21秘书写作网/独家原创]行“学先进树榜样,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大型宣誓签名仪式;四是营造浓厚学习教育氛围,发挥广播和校园网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活动。这一系列教育活动我校共召开了主题班会157场,收到演讲稿、广播稿、征文、书信9000多份,组织实践活动5场,出黑板报、专栏230个,宣传标语6条,做好事15件。学生家长对这一系列活动给予高度的赞赏,并认为这一活动非常必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守纪、奋发向上,已成为我校学生品行的追求,校风学风更加良好。这一系列活动既教育了学生,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并转化了一批后进生。

3、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教育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十二部委举办的“中国校园健康行动”中关于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工作内容,在四至八级学生中积极开展了“校园健康行动《生命在你手中—中小学应急避险安全知识普及活动》”。这次活动得到学校党支部、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活动以“生命在你手中,珍惜生命,把握生命”为主题,重点开展了如下活动:一是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阅读《中小学生应急避险安全指导手册》辅导教材,向学生普及应急避险、公共安全知识;二是以“生命在你手中,珍惜生命,把握生命”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三是举行“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应急避险知识大赛”,通过比赛使学生和老师产生互动,从而检验学生知识普及的效果。向“全国校园法制安全普及专项活动办公室”共寄出答题卡255份,作文54篇,书画181幅,动漫制作10项,摄影8篇,dv制作2片。通过知识竞赛和学生亲身参与,加强了师生安全教育力度,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自我保护意识。

4、密切配合少先队、年级组,认真开展第六届艺术节暨“和谐校园、欢乐你我”合唱比赛。从比赛准备、方案制订、节目编排、组织落实到年级决赛,团委和少先队都充当重要角色和指导作用。多姿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增强集体荣誉感,充分展示我校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近一年来,学校团委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能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全体团员能够遵守纪律,刻苦读书,积极进取,踊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其中有10个班在这次合唱比赛中获得等次,5**市荣誉称号,12位团员获得**市荣誉称号,评出24位学校优秀团干部,84位学校优秀团员,4位优秀广播员,15位投稿积极分子。

三、切实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员的榜样性和示范性作用,严把入团关。

1、充分发挥团员的榜样性和先进性作用。“病魔无情人有情,实验学校全体团员学生爱心大行动”:20**年刚开学不久,我校八(1)班学生**,由腹泻引起休克到医院抢救,最后检查结果是恶性脑瘤。仅几周时间,就花去了他家所有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二十多万元,巨额的医药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2、注重团干部、团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工作,努力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经常召开团支书记会议,听取他们的汇报和意见,了解团员情况。通过各种媒体(如专栏、黑板报、广播、学校网站)大力宣传团队知识,深入学习《团章》等团队理论,使全体团员了解中国共青团光辉历程,了解入团需具备的条件、需履行的手续等等。通过对团员的教育培养,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3、规范入团程序,严把入团关。在团员发展上,始终坚持学生自愿申请、民主推荐、班主任把关、团内外学生评议监督、学校团委最后审核的原则,在考察期间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入团。20**年9月发展新团员192名,20**年4月发展新团员321名,目前为止我们学校中学部共发展团员513名。

(二)今后工作

第4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感恩教育 分层施教 教育空间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

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已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表现了一种人生的境界。一个不懂感恩的人,要想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要对社会和人民有责任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感恩教育与许多教育内容紧密相关,完全能够牵一发而动全局。

现实中许多青少年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社会的救助等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反映出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青少年感恩教育意义尤为重大。同时感恩心理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所以对学生感恩心理的培养,更是培育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内容。

二、实施感恩教育的思考

第一,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完成德育目标的重要着力点。

学校要构建起以感恩为中心的校本德育框架,将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民族精神、心理、法制等教育内容与之有机结合,实现多方面感恩教育内容的突破。还要重视感恩教育活动中的体验式内容,把如何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运用家长学校的平台整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力量,实现家校的合力,力求改变学生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用好活动载体,开展好分层施教。

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第一切入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围绕感恩父母可以与爱国主义等多项德育主题活动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算一笔感恩帐”活动。学生将自己一年的生活费、零花钱等各项花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成长投资,设想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通过数字的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与汗水,理解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和殷切的希望。结合母亲节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节开展“谢恩师――师生情文艺演出”,感谢教师的栽培之恩,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方式,加强对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谢生命,感谢大地、感谢阳光、感谢关怀。

仅仅使学生明白“知恩”远远不够,要引导学生进行“报恩”实践,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可以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富含亲情教育因素的节庆日,开展一系列“知恩善报”活动。如: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活: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感谢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进而生发出以学习上的优异成绩、以自身的成长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

感恩老师,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多种手段引导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例如定期的情感交流和对话活动。教师关爱学生,学生感恩教师,彼此间的沟通会更加融洽,彼此间会充满理解与包容,这不但成为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必将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

围绕感恩教师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可以分年级分阶段实施系列活动。例如在低年级开展“当一天值日班干部”活动,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老师”为主题的班会和演讲活动。在高年级开展“我当一节课老师”、“我当一天班主任”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给老师一封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教师的劳动和辛苦,懂得尊重、感谢老师并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能勤奋守纪、主动发展,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感恩学友,是培养学生集体情怀、解决学生冲突的重要途径。为了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感恩中成长,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活动;开展“一封信活动”――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的1~3个同学,然后通过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恩心情。

感恩社会,是感恩教育的高级目标。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安排调查任务的形式完成,例如调查政府每年给予低保户的补助有多少、调查了解政府与社会给予玉树灾区的投入和捐助情况、调查统计国家减免学生的学杂费总额是多少、调查分析每年新出台的惠民政策有哪些等。通过这些调查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感情,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强烈责任意识。

第三,资源整合,延伸教育空间。

科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感恩教育。特别是语文等文科类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和学校的感恩教育序列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感恩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

采用多种媒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看《永远的丰碑》、《一个也不能少》等感恩影片,听唱《感恩的心》、《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为了谁》等感恩歌曲,诵背《感恩父母》、《献给老师的诗》等感恩诗歌。

第5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惊诧之余,自然要问个究竟。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家人管教约束过多,不够自由”“家人对我的学习生活关心不够”“家人与我们沟通太少”……

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学生的亲情教育,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但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渗透感恩教育,让课堂成为亲情教育的阵地,成为广大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官”明断家务事

有时老师的一味空洞说教,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并以此为切入点,“晓之以理”。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为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亲情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在课堂上设置模拟法庭,让学生当一回法官,评判家庭是非。

有人说:“养十个儿子容易,十个儿子养一个难。”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播放过这样一则消息:北方某农村有一位老汉,靠帮人拉车,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儿子拉大,并且帮他们成家立业。老大是一个包工头,自己盖了一幢三层楼房;老二长年在外面跑货运;老三下岗在家待业。三个儿子,以种种借口,把年老体弱的父母赶回到年久失修的老屋居住,赡养费一分钱都不给。迫于生计,老汉只得重操旧业,帮人拉车。后来,两位老人一气之下,一纸诉状,把三个儿子告上了法庭。

同学们听后,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儿子、儿媳,说他们泯灭良心,禽兽不如,天理难容!我适时向学生提问:“常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假如你是一名法官,这官司该如何判决呢?”

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踊跃发言。学生的分析入情入理,与法院的实际判决相差无几!

言传身教动人心

主题班会、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是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形式。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受到亲人的娇惯,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对他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缺乏感恩之心。为此,我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诉我的的切身经历:

“我觉得我这辈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远在家乡的老母亲,她是我心头永远的痛!多年来,我和母亲有一个默契,每个星期六的中午我都要准时与母亲通话,有时出门在外,难免忘怀,妈妈总是主动把电话打到我的手机,很少间断。

尽管每次通话的内容很简单,很单调――妈妈总是反复唠叨,要我吃好点,多多保重身体;而我也总是叮嘱妈妈,有病要及时医治,不要太节俭,少做点事,好好保重身体。但每次听到妈妈的话语,总是倍感亲切,心头油然涌起阵阵感动。

从初中开始,我就一直在外就读,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供养我,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又远离家乡,一年后,父亲因病离开人世。尽管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但妈妈为了不给他们增添麻烦,一直单独过。

我成家后,原打算把妈妈留在身边,可妈妈总以种种借口,不肯留下,也许是怕拖累我们,给我添麻烦。但她总是挂念着我,念叨着我的老婆和孩子。

来到广东工作后,回家的机会更少了,每年只能在暑假回家匆匆小住一两天。为了这两天,妈妈总是要忙乎半个月。

在家住的这两天,妈妈总是以分钟为单位,为我精心安排着。每次看到妈妈苍白憔悴的面庞和忙碌的背影,总是心如刀割,我真是愧对母亲!妈妈,请您多保重……”

同学们听后深受感动,也纷纷敞开心扉,诉说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关心的事例,同时也表达了要回报父母的美好愿望。

小小贺卡寄深情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父亲节,为学生们感念亲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为两个节日都是在星期天,所以必须在周五或周六利用课堂营造节日氛围,“动之以情”,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亲的真诚谢意。

为了顺应节日的需要,同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课前布置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第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以歌颂亲情为主题的古今诗词、文章、歌曲等。

第二,要求每一位学生亲手制作一份精美的贺卡,并写上自己真诚的感谢与祝福语。

这堂课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以“感念亲恩”为主题,通过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真切感受自己对亲恩的赤诚之心。

首先,播放学生提供的歌颂亲情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感受亲情的温馨。

其次,展示学生制作的贺卡,并当场进行评比。一张张精美的贺卡不但反映出学生的心灵手巧,更让人感受到学生们颗颗滚烫赤诚的心。

然后,让学生诵读自己搜集的诗文,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有的同学不禁潸然泪下,整节课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最后,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做两件事:一是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二是为父母或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周一上课时,同学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之后,不断收到学生家长的感谢电话。

我以我笔颂真情

为了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把课堂教育阵地进一步拓宽,不失时机地利用第二课堂,举行以“感念亲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让学生尽情抒写亲情。

下面摘录几篇学生作文的片断,让我们一同感念亲恩。

―― “窗前的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正如母亲对我的爱一次又一次,永不间断。母亲的爱正发出万丈光芒,呼唤我努力学习,茁壮成长……”( 冯绮珊同学的《伟大的母爱》)

――“是啊,他的确是一个好爸爸,可我为什么就没发现呢?我为什么从不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他的处境呢?为什么就不能了解他,体谅他呢?为什么要弄得他那么伤心呐?因为我不是一个好女儿,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爸爸你哭了,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见你哭过,可为了你这个不乖的女儿你却流下了泪水。

“自那次以后,我不再和爸爸吵架,我也开始关心我的爸爸,渐渐的我发现爸爸真的是很爱我的,只是我以前没有用心去感受。其实我很想对爸爸说一句“爸爸我爱你”,虽然只有简短的5个字,可我却说不出口,也许是碍于面子的问题吧。

“爸,我真的很谢谢你,女儿不会让你再伤心啦,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帮你一起分担的,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爸爸,我爱你!”( 董欢同学的《爸爸,我爱你》)

――“夜空中那双幽怨的眼睛还在默默地望着我,这时,眼泪像决了堤的洪水,喷涌而出。一句辛酸的话语在心头涌动:对不起,奶奶,我竟然忘了您的爱!” ( 许健华同学的《对不起,我竟忘了您的爱》)

第6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传统美德;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3-01

在新时代德育教育过程中,传统美德的内涵应该有什么发展变化,与现代公民素质教育有什么密切联系,如何在学生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传统美德。才符合实际,才能收到实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的思考,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把"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研究"作为我校的德育研究课题。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我们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素质整合教育的基础和切入点。进过两年多来研究和探索,在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小学生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下面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1.从时代进步的角度,让学生对传统美德再认识

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即是带有人类道德共性的传统美德,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时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和长期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爱国情感又具有狭隘性和封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在世界大背景下,让学生认识祖国,既要看到祖国的兴旺发达,又要看到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感。所以,在谈到继承传统美德时,应从时代进步的角度,对传统美德进行再认识。

2.贯彻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必须有效地实施各项《守则》、《常规》。贯彻《守则》、《常规》要重在导行,应制定有力措施,加强具体指导、训练、管理、督促检查、考核评比。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管理。使学生学会规范行为,自觉遵守行为准则,并在长期的规范化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狠抓课堂主渠道,加强荣辱观教育

把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课堂中去,通过课堂活动中情境设置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使感知得到内化,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真正体现德育的有效性,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3.1学科渗透,处处育人,全员育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深化学生的认识,以强化学生已获得的道德观点。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在教书的同时,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通过学习语文,让学生认识名人古人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英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思考方法;综合实践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课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3.2 上好中队课,教会学生做人。主题队会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因此,我们在组织队活动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把外在的灌输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美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和现代公民的素质(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向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和的主题队会课。例如:举行主题为"懂得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通过这次感恩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陶冶了队员们高尚的情操,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学会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

4.创设氛围,积极打造美德洋溢的校园文化

让学生生活在美德洋溢的校园里,每天耳闻目睹正确的舆论、宣传,接受无声的教育,这也是现代公民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学校要求各班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出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活动主题、具体内容的德育实施方案。利用健康活泼、生动有趣的宣传栏、黑板报、文化墙、永久性标语、壁画、小喇叭广播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形象"和悦耳动人的"声音形象"等富有教育内容的感召下,学生无形中接受到正面教育。尤其在自身的参与、实践中,用自己的头脑自觉地作了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行为修养的认知和判断。这些活动启迪了学生思想,升华了学生人格,陶冶了学生道德情操、弘扬了学生道德正气。所以,美德洋溢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5.丰富各项活动,传承中华美德,内化学生荣辱意识

5.1 广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培育学生知恩品行。设计献给父母"十个一"的孝心作业。十个一"是:一句温存的问候,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写一封信,制作一个贺卡,煮一道菜,给一个表扬或一个戒语,与长辈合影团圆照等。这些"孝心作业",培养了学生孝敬长辈的心智。少先队大队部举办"孝亲敬老"为主题的中队活动观摩,学校组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美术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自下而上,人人参与,在体验、互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发,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同情心。

5.2 开展"诵读典故,传承美德"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通过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培养道德意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本学期我校举行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这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展示了我校平时注重诵读训练的显著成果。

5.3 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优秀队员组成"文明执勤队",执勤的主要内容为检查全校当天纪律、整洁、推普、两操情况;负责检查、督促整队放学情况;发现有不文明行为或违纪行为应制止,值勤内容天天登记。他们佩戴着值日标志,穿着崭新的校服,认真负责地坚守岗位,有他们默默地奉献,我校学生养成教育会再上新台阶。

第7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弘扬经典文化,促进课程改革进程

新课标中指出: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w主义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可见,弘扬经典文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编校本教材,夯实经典教育基础

为提高孩子诵读兴趣,学校课题组老师研读文本,编撰了校本教材《弟子规》。教材图文并茂、文白对照,选文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为低年级学生设计了注音、注释和译文,并加入了孩子们喜欢的经典故事与诗歌。

学校不断探索经典诵读最佳模式,将《弟子规》诵读与语文、音乐、体育等课程及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渲染了整个校园的诵读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改革评价方式,充实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德育处结合《弟子规》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学校常规,完善德育管理体系。班级天天检查、公布,周周总结,期末评比,保证养成教育常态化。成立“家长学校”,请教育专家给家长讲座,任课老师与家长交流,找出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家校平台、家校联系册等便利的交流平台,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点滴转变,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探讨教育内涵与方法,实现学生、家长、老师三方交流。

及时完善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弟子规》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建立了“公德之星、志愿服务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等七星快乐学生评价制度。

注重活动落实,助力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批判地继承了《弟子规》的精华,将传统与现念融合,培养适应国际化的有根性的中国公民。

开展主题践行活动 学校将“人则孝”与“感恩教育”,“出则悌”与“集体教育”,“谨”而“信”与“行为习惯教育”等几个模块的活动渗透到日常行为中,做到读和做有机结合,家与校紧密联系,使教育效果不断凸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学校要注重活动落实 一是“人则孝”与“感恩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以节日、教育日为主题的活动,以“感恩驻我心,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感恩系列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发出倡议,以班会活动、感悟作文等形式,以“孝”为原点,将感恩教育辐射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二是“出则悌”与“集体教育”。学校通过“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是“谨”而“信”与“行为习惯教”’。学习《弟子规》不是照搬,而是活用。学校要批判地继承其中的精华,挖掘正面育人内涵。

四是“泛爱众”与“博爱教育”。《弟子规》中提倡“泛爱众”,现代社会也倡导“博爱教育”,《宪法》对公民也提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要求。可见博爱应是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五是“亲仁”与“榜样教育”。基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学校积极开展榜样教育,从而实现“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六是“余力学文”与“学习习惯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进行经典诵读与阅读活动。低年级教室书声琅琅,高年级教室悄然无声,阅读风气深厚。平时,教导处经常采用推门听课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督查,对学生的坐姿、听课、书写等细节作出反馈与建议。“非圣书,屏勿视”即倡导读好书。学校一直致力于营造书香氛围,建立书香文化墙,利用宣传窗进行宣传,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经典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品牌

教育与活动相结合,创建大德育。通过编撰、运用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弟子规》校本教材,营造诵读氛围,探索出一套诵读方法与模式。通过三年的研究,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学校特色文化,浸润师生心灵。经典诵读也由《弟子规》拓展到更广的事业,推动学校多项阅读活动的开展。

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理解《弟子规》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经典的国文不但教育了孩子,而且给了教师灵感,给育人事业注入了源头活水。在研究中,老师们共计撰写教育小故事、随笔20多篇。

第8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感恩教育 实践 反思 原则

感恩是一种崇高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感激供我们处身立世的人类社会和自然,才能饱结奉献的美好情情愫,也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在自然界中就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传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许多传统美德,如“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处世信条,都在警醒着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懂得感恩。《史记》中写的荆柯、聂政等,其实都为报恩而甘愿献身的豪杰,他们之所以历经多少的朝代更替,仍能彪炳青史,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一种公认的社会美德。

一、在青少年中弘扬感恩美德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五千年文明孕育而成的美德在当今的青少年身上渐呈颓缩的倾向。

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发达了,物质文明了。社会的开放也使西方的各种思潮纷至沓来。这一切在开阔青少年视野的同时,也使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多元化了,同时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也在这芜杂的社会思潮中日趋淡薄,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能力缺陷和情感缺陷。这种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使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对父母亲、师长、朋友的爱视若无睹,理所当然地接受,而对旁人、对父母、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乃至对国家却抱着冷漠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以至“不肖儿不知报娘恩”成为许多家长迟来的感慨。这些现状都在提醒我们,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而学校更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艰难的任务。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新课程也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因此,开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拥有,这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学校德育的重要元素,学校德育的基础,也是社会、家庭、学校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学生个性健康人格健全发展的必要。

二、用教育唤醒内心深处的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立足于使学生达到“向善”的境界,引发学生形成蓬勃向上的态度、意志和情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珍惜生命。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块教育阵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首先,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有能力的学校可以选择、编写感恩教育的校本教材,列入学生必选的选修课程。如《弟子规》、中国历史上的衔草结环、滴水泉的美丽传说和田世国为母捐献肾脏的现代感人故事等都可以做为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通过班会课、主题班会课、阅读课等途径向学生阐明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感恩。使学生知道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知恩与图报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使学生懂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生活、对亲人、师友、社会、祖国、人类、自然心存感激。并学会如何用正当的方式给予报恩。

其次,创建感恩文化、激发感恩情感。学校可采用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积极创建感恩文化氛围。如把感恩歌曲《母亲》、《一封家书》等改编成上下课铃声,让学生每天接受感恩音乐的熏陶;周末选择《孝子感天下》、《背着爸爸上学》、《回报恩情》等影视进行感恩影视展播;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艺术节,演讲比赛;校园内设立灯箱展示感恩名言,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写作竞赛等。让学生处处时时浸演在感恩的氛围中,感受到感恩就在我们的和谐生活之中,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最后,强化感恩实践,实现道德内化。在学生获得感恩知识,体验感恩情感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把感恩意识和情感贯彻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在新课程背景下,将感恩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纳入课程管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以机制来促使学生自觉报恩习惯的养成。

例如,将感恩实践列入社区服务课程进行管理,建立感恩档案。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感恩报恩活动做起。如给养育自己的父母,培养自己的母校、老师写感恩信,亲手制作最简单的贺卡等。双休、节假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报答恩人、亲人、社会、家乡的事情,并记录下来,整理进人个人成长记录袋,同时,让学生对活动进行小结与反思。学校对这项实践进行学分认定,并将其作为综合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这些看似人人可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注入学生的精神内核,就会转化成一种习惯,就很有可能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只要我们不懈地进行教育,持之以恒,充足的感恩源泉必能结出灿烂的报恩之花。

三、用感恩教育促使学生成长

感恩教育的实施,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用身体和心灵去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用心去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朋友、社会给他们无私的奉献,创造的幸福。让他们品味发生在日常生活周围那些微小、平凡却又让人感动无比的事。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展撼,使知恩图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烙上深深的烙印。使学生明白知恩是人生境界的真切体现。真正的“知恩”是发自内心的,是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的,是一种自然和本性的流露。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他人、社会、祖国、大自然的恩惠。只有用心去感受,品味生活中、学习中的美好,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得到幸福感。从而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丰富、多彩。另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回报,而且情感的回报是双向的。人处于感恩的心态时,也会从中得到一种欣慰的满足,能真切地从感恩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愉悦是物质和金钱所不能替代的。

其实,感恩教育更深远的意义是要学生明确,当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人世后,你究竟从自然、社会、亲人、他人之中承受了多少的恩惠,要他们懂得这样的一条道理,离开社会的个体是无法生长的,人与人只有处在一种互惠的关系中,人类才会走向文明。每个人对周围的一切都要常怀感恩之心。有人慨叹当今社会人情淡泊,缺乏爱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有了感恩的心,就会产生对社会和人类的亲和力,就会融化自私和冷漠的阴冷心态,也会自动化解他人不经意的伤害而带来的仇恨心理,同时也会自然形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这种品德经过积淀酝酿,一旦成为意识中的一部分,就会自然而然地升华为报答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报效祖国的勇于捐躯的祟高精神。因此,要培养这种祟高品质、道德就要从看似低级的感恩层面教育做起。古人说,忠臣必来自孝子,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四、从原则中展现感恩教育

感恩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和谐社会、和谐校园需要感恩之心,但是要培养孩子们感恩的心,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要使感恩教育达到好的效果,以我个人的经验,我以为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教师要意识到并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二)情感性原则。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设置情景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枯燥、无味的说教。我校的许多感恩主题班会都是在泪水和感动中完成而实现教育目标的。

第9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音乐:作文教学:素材:想象

音乐有感染人、打动人、激励人的作用,魅力无穷。中学生又喜欢音乐。怎样才能让音乐为学生作文增添亮点,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举例谈一谈音乐与作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多积—为作文架桥铺路

(一)积累自己喜欢的歌曲音乐是生活和人生的外化。学唱并积累一些歌曲对学生认识生活、感悟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对作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让学生积累中外歌曲,并把歌曲分类:谈奉献的如《奉献》《爱的奉献》等;歌颂母爱的如《烛光里的妈妈》《懂你》《妈妈的吻》和《人生第一次》等;赞扬老师的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和《米兰》等。这些歌曲在作文时可直接引用,也可以在不同方面加以转化,写进作文。(二)积累与教材相关的歌曲在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首诗后,我希望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于是我在作文课上设计了歌唱秋天的环节。我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屏幕上显不歌词,听完之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几分钟后小组陆陆续续交上歌词。如: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这样的教学情境将音乐和作文教学有效整合,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积累“拿来”的歌曲写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唐诗宋词等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取用不尽的资源。琼瑶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拿来”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还有一些流行歌曲也喜欢“拿来”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如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等。我们也可尝试将这些“拿来”的歌曲先积累下来,再在作文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四)积累歌曲背后的故事音乐不仅在于它有动人的旋律,还在于它深刻的内涵,它丰富我们的头脑,荡涤我们的心灵,石氏砺我们的人生。经常看到学生为写作文没有素材而发愁,其实歌曲背后的故事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如以下几个故事都可以积累:宋祖英亲临大西北,教育的贫困与艰辛,教师的执著与奉献,让她深情地演绎了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大师贝多芬,少年不幸,深受酗酒的父亲的虐待,稍大后母亲又去世,家庭的重担,生活的拮据,特别是双耳失聪,使他的听力世界永远成了空白,但他理想的琴弦仍铿然作响,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创作《命运交响曲》让世人慨叹……这些材料可为我们表现爱、奉献和理想等主题的作文架桥铺路。

二、多听—为作文插上翅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感情的艺术,易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和语文一样,充满情感与灵性,都是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听音乐写作文就是让学生随着音乐的高低、快慢来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的整合过程。(一)听旋律—激发学生的想象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心境、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教师播放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沉浸在音乐世界里……优美的旋律会叩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1,一日_与乐曲的情感“牵手”,学生自然进入了“情动而辞发”的境界,才有可能有话要写。如学生喜欢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欢快的旋律,美妙的音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由此听到了什么,想象到什么场景或故事……教室里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觉得特别新鲜,在尽情地欣赏音乐之后,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接下来指导学生作文即可水到渠成。(二)听歌词—唤起丰富的联想利用音乐进行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乐曲旋律的想象,还应充分利用歌词发散的思维,唤起丰富的联想,使学生作文内容更生动丰富。如:在学习人教版匕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时,我们可以把《我的中国心》与《黄河颂》的歌词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充满激情地朗读后,反复吟唱歌词:“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慢慢体会歌词意境,在脑海中进行整合:学生联想到爱国科学家邓稼先、杨振宁,航天员杨利伟等,写出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感情充沛的演讲稿。这样的有效整合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又让学生写出了立意深刻的文章。(三)听主题—丰富学生情感情感是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可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泡在题海之中,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加之教育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变得情感淡漠,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缺乏真情实感。但我们发现中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周杰伦《听妈妈的话》,可以丰富子女和母亲的情感。

三、多用—为作文锦上添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