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能力分析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能力分析概念

第1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一、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实践教学

1.1财务管理概述。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对财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财务管理是站在企业管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资金的运作。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对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财务管理的五个工作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2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在教学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各种运算。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能够进行单利的计算、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和贴现率的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演示:单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②演示:复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③演示:各种年金的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重点是普通年金的计算;④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居民买房的计算。

二、筹资管理实践教学

2.1财务预算。在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认识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学生要能够掌握财务预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现金预算和预算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财务预算的方法;②分析: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2.2企业筹资方式分析。在学生能力目标方面,能对企业筹资的相关理论和各种筹资的方式有详细理解,并且对企业的筹资渠道有深刻认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②分析:各种负债资金的筹集;③比较:各种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筹集的优缺点。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筹资与学生自己创业筹资的不同。

2.3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阐述资本成本的概念,熟悉资本结构的含义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计算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了解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的含义和计算与分析。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②讨论: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③讨论:资本结构对企业筹资成本的影响。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学生自己创业的资本结构的不同。

三、投资管理实践教学

3.1项目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投资的概念和种类,熟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掌握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投资决策指标的基本运用。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投资的含义和种类;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创业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3.2营运资金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营运资金的含义,认识流动资产的类型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各种营营运资金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掌握各种营运资金的作用、成本与风险,重点掌握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教学训练步骤是:①现金管理;②应收账款管理;③存货管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分析。

3.3证券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认识股票、债券、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的价格确定和收益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股票、债券、基金;②计算: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收益计算;③分析: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收益评价。可展示的结果是不同的证券产品适合不同企业的投资。

四、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实践教学

4.1收入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认识主营业务收入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销售预测分析和销售定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讨论各种销售预测方法;③各小组讨论销售定价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和策略。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今后自己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4.2利润分配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利润分配政策以及利润分配原则,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步骤以及影响利润分配的一些因素,了解股利分配支付的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内容②利润分配的股利理论和股利政策;③股利形式和股利分配程序。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股利分配的优缺点。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实践教学

5.1企业财务分析。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以及分析意义;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应该熟练掌握,而且对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财务指标的分析的计算应熟练掌握;理解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含义和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③讨论对比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优缺点;④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的计算;⑤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计算。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的基本分析。

第2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关键词】 财务管理原理; 目标定位; 教学方法

一、《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目标定位

《财务管理原理》是财务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此课程,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二是为了区别于会计学专业,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本是从会计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课程设置上与会计学专业相似度很高,因此,将原会计学专业设置的《财务管理》课程分解为《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两门课程以区别于会计学专业。在实践中更多的是为了第二个目的,直接导致了这两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分工不明确、内容经常重复等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教师对《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胡爱荣等(2009)认为《财务管理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存在教材选择难、课程内容安排难、课程中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笔者在该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难以选择到合适的教材,目前市场上的相关教材一般命名为《财务管理原理》、《财务管理基础》或《初级财务管理》等,但就其内容覆盖面上看与《中级财务管理》和一般的财务管理课程并无二致;二是教师在选择施教内部选择的困惑,如何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施教,将压缩中级财务管理任课教师的空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给同一老师,由其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产生的实际后果就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分成两学期讲授,导致《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只有其名,而无其实。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需要对该课程在整个财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目标和地位准确定位。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的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三个方面,并辅之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一)《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主要是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该部分内容应该成为本课程重要的讲解内容之一。以笔者管见,财务管理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观念在财务中的地位类似于借贷记账法在会计中的地位,其基础性不言而喻,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讲深讲透,并向学生介绍其在后续课程中的运用情况,如在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二)《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二个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框架的基本内容

财务理论的框架以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为逻辑起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始终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的。所有财务理论研究的目标函数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如资本结构理论权衡的是权益融资的高成本、低风险和负债融资的低成本、高风险;投资组合理论权衡的是投资收益和风险;利润分配理论权衡的是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利益。所有理论的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三)《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三个目标是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有一些感性认识

主要包括对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评价等财务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有所认识。

二、《财务管理原理》的教学方法探索

《财务管理原理》的课程目标特点是覆盖面广,强调实现财务知识的结构化,与此对应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基本概念、财务基础理论和财务管理实务三大模块,教学任务重,教学要求高,显然单凭教师的课堂讲解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创新,需要多种方法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任课教师讲解法、案例讨论法和研究性教学方法等。

三种教学方法对应的是三类财务管理原理的内容。首先,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由任课教师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框架;其次,为使学生能够对财务管理实践有所了解,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介绍财务管理的实务;最后,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财务管理概念和实践过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财务理论,以解释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这三部分的内容是循序渐进、依次深入的。

(一)财务管理基本概念:任课教师讲解法

由于学生通过《财务管理原理》这门课程才开始接触到财务管理的内容,教师对于基本概念的讲解是本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准确掌握财务概念、术语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财务管理的基础,教师必须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清晰而深入地灌输给学生,即在每一章的开头由任课教师讲解财务基本概念,如在概论部分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和区别、财务目标;风险衡量和价值观念部分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时间价值等概念。以“财务风险”为例,教科书的标准定义是“企业负债导致的不能清偿的风险”,而在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大部分著作和文献中,财务风险的定义被放大,包含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因此,在概念讲解时,需要全面介绍各种不同的定义,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提供最初的概念规范。

(二)财务管理实践认知:案例讨论法

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后,具备了解和分析财务实践的能力,从课程设置上也需要进行专业实践教育。案例分析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方法,这里所说的案例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通常具体企业的案例,还包括广义的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如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现状等。从这些案例讲解和讨论过程中,既要达到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实践有感性的认识,又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出问题,只有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才说明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了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第3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概念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其有关项目及其质量进行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持的一种分析活动。广义的概念是在狭义概念的基础上还包括公司概况分析、企业优势分析、企业发展前景分析和证券市场分析等。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概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一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做出判断;二是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做出判断;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1.相关比率法。相关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类但具有一定依存关系的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了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横向关系。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应在两个场合适用相关比率法i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类项目之间,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如销售收入与存货。

整体而言,相关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几种:(D反映企业流动状况的比率,也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来反映,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2)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称资产周转率。资产管理效率是通过周转额与资产额的关系来反映,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3)反映企业权益状况的比率。对企业的权益主要是债权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权益使得企业所有者能够以有限的资本金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所有者权益资本越多,则其债权就越有保证,否则债权人就需负担大部分的经营风险。对于债权权益拥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总资产中负债的比率;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拥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其投资收益状况,主要包括价格与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与市价比率、每股市价与每股账面价值比率等。(4)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比率,也称盈利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是通过企业的利润与周转额和投入成本或占用资产关系来反映,《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定了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总资金利润率等几个指标。(5)反映企业偿付债务费用的比率,也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比率。该比率是通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数与长期资金运用数,以及短期资金来源数与相应的运用数的比较,评估两方的相称性,揭示营运资本增加的结构性原因。

2.因素替代法。因素替代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因素替代法可以在两种情况下深化结构分析:对综合指标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举例说明:(1)对综合指标构成因素的分析。综合性财务或经济指标通常涉及不同报表中的两个项目或更多的项目,对这类指标进行分析就是要判断各财务报表项目对所计算的指标结果的影响。(2)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的分析。财务报表项目通常受多项构成因素的影响,对财务报表项目构成因素的分析,就是要确定这些因素对财务报表项目总结果的影响程度。

3.比重法。比重法是在同一财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项目在整体中的权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财务报表各项目的纵向关系。使用比重法时,应注意只是同类性质的项目之间使用,即进行比重计算的各项目具有相同的性质。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比重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是不能计算的。如计算某一负债项目与总资产的比重:首先负债不是资产的构成要素,理论上讲,就不能说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也不能计算负债对资产的权重,只有同类性质的项目才可计算权重;其次以某一负债项目除以总资产,也很难说明这一负债的偿债能力。总资产不仅要用于偿还这一负债,而且要偿还所有负债,最终这一负债能否偿还,还要看资产与它的对称性。在财务报表结构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于计算:各资产占总资金资产的比重;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各所有者权益占总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各项业务或产品利润、收入、成本占总利润、总收入和总成本的比重;单位成本各构成项目占单位成本的比重;各类存货占总存货的比重;利润分配各项目占总分配额或利润的比重;资金来源或资金运用各项目占总资金来源或总资金运用的比重等等。

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数值的变化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通过比较,发现差距,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判定企业的经营成绩和财务状况;通过比较,要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性和企业资金投向的安全性,说明企业是否在健康地向前发展;通过比较,既要看到企业的不足,也要看到企业的潜力。比较的对象一般有计划数、上一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外先进行业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

四、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报表分析与附注分析相结合。根据会计报表分析计算财务指标,是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简单的财务指标有时候可能造成误解,必须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解释。如流动比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但要正确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衡量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必须结合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具体分析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等主要项目的变现能力。如应收账款:一要分析账龄,关注形成坏账的可能性;二要分析前五位债务人的债务比例,关注集中程度。对于应收账款过于集中的公司,不但要考虑其债权的回收能力,而且要关注其过分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风险。

2。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对于企业的股东、主要债权人以及内部管理者来说,仅仅靠财务分析不能够满足其需要,还必须重视非财务分析。特别是在有些行业,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必须进行非财务分析,尤其是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中,更是如此。如:偿债能力。除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以外,还必须关注可能存在的担保事项:可能存在的质量保证事项、有关的诉讼事项、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企业可能存在的资产重组事项以及企业偿债声誉的一贯表现等等。盈利能力,除了分析有关盈利能办的一般指标以外,还须特别关注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主流产品的寿命周期、企业人才的储备状况等等。

3.分析手段与分析目的相协调。企业财务分析总是服务于一定的目的,不同的目的,其分析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有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关注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关注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历史分析和行业分析。有的财务分析,主要目的是用于业绩衡量如对上市公司营销总监的产生方式、学历背景和公司营销部门的机构设置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选择的用于衡量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却是净资产收益率。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高职特色

笔者担任财务分析课程主讲教师两年,对此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相关方法论形成一定的看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特罗列以下几点建议想法。

1概念前后应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对参考书籍的使用不够积极,而仅仅限于使用课堂教材,那么在教材的使用和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前后概念的统一性,降低在教授过程中出现再次解释不同称谓下的同一概念的几率,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现特举两例进行分析。

首先是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谈及的趋势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是将两年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差额,观察绝对额的变动大小,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规模与盈利变化趋势。有的教材在第一章讲解了方法,在后面的章节才开始使用该方法,但在开始使用后却出现了临时变更名称的做法,例如,将此法的称谓改做了水平分析法,而并未多做解释。笔者认为,这种改法虽然可成为老师授课之必解释的内容,却毫无必要因教材本身的前后不统一而浪费学生掌握方法内容的时间。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是理论而是技术方法,更无必要在此问题上多做探讨。若针对的是本科学生,那么可罗列大量的参考教材于其中,而高职院校学生则不然,应更注重其执业技术能力培养,避免使其落入纯理论探讨的误区。其次,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将列为综合分析法的必学内容,当然,笔者同样承认其重要性。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公式,却有待进一步地注意其本身的正确性,必须对公式进行剖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又称杜邦分析法,该法主要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通过计算企业三方面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各自的大小变化,分析企业三大专项能力各自对股东获利情况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的公式是: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该公式是由权益净利率所发展而出,等号左边代表股东获利,右边三个比率分别代表的是企业三项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此理论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添加一句必须之说明性文字:考虑到杜邦财务分析法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出自不同报表,为使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统一,所有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均应先计算当年的平均余额,然后再代入计算公式。例如,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在杜邦分析法中所涉及的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就应当改为权益乘数=资产平均余额÷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这样,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这个等式才能成立,否则,动态与静态指标不相统一,该等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运用上都无法成立,并且也会造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诸多不稳定想法。

鉴于以上两点的归纳,笔者认为,在使用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的统一性,方便学生的学习,针对不同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教材。

2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化。

提到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其实是指的在分析报表层面的时候,多数教材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步骤。虽然大多数教材在第一章已提出了多种分析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但始终未能具体统一地使用。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特提出以下想法。

对报表层面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多数学生即使知道比较分析法等等方法,却不知从何开始下手。笔者认为应为学生找到切入点,按步骤一步一步切入,然后再使用各种方法,这才是助其学习之上策。

例如,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结构分析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地将自身的分析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分析步骤先进行讲解,然后观察资产负债表和已有分析内容是否按该步骤进行。笔者认为,该步骤的讲解应归纳如下:

资产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各个项目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新晨

负债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本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各自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中各个项目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有了这样的分析步骤之后,按此分析步骤即可引导学生更轻易地学习到对报表层面的分析应从哪里入手,方法步骤也更加具体化。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财务分析课程教材在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至少应注意其概念使用的前后统一和方法步骤的具体化。如有必要,则可自行编写教材,以提高授课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分析技术方法而不是一团雾水。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财务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第5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高职特色

笔者担任财务分析课程主讲教师两年,对此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相关方法论形成一定的看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特罗列以下几点建议想法。

1概念前后应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对参考书籍的使用不够积极,而仅仅限于使用课堂教材,那么在教材的使用和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前后概念的统一性,降低在教授过程中出现再次解释不同称谓下的同一概念的几率,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现特举两例进行分析。

首先是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谈及的趋势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是将两年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差额,观察绝对额的变动大小,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规模与盈利变化趋势。有的教材在第一章讲解了方法,在后面的章节才开始使用该方法,但在开始使用后却出现了临时变更名称的做法,例如,将此法的称谓改做了水平分析法,而并未多做解释。笔者认为,这种改法虽然可成为老师授课之必解释的内容,却毫无必要因教材本身的前后不统一而浪费学生掌握方法内容的时间。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是理论而是技术方法,更无必要在此问题上多做探讨。若针对的是本科学生,那么可罗列大量的参考教材于其中,而高职院校学生则不然,应更注重其执业技术能力培养,避免使其落入纯理论探讨的误区。其次,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将列为综合分析法的必学内容,当然,笔者同样承认其重要性。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公式,却有待进一步地注意其本身的正确性,必须对公式进行剖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又称杜邦分析法,该法主要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通过计算企业三方面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各自的大小变化,分析企业三大专项能力各自对股东获利情况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的公式是: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该公式是由权益净利率所发展而出,等号左边代表股东获利,右边三个比率分别代表的是企业三项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此理论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添加一句必须之说明性文字:考虑到杜邦财务分析法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出自不同报表,为使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统一,所有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均应先计算当年的平均余额,然后再代入计算公式。例如,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在杜邦分析法中所涉及的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就应当改为权益乘数=资产平均余额÷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这样,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这个等式才能成立,否则,动态与静态指标不相统一,该等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运用上都无法成立,并且也会造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诸多不稳定想法。

鉴于以上两点的归纳,笔者认为,在使用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的统一性,方便学生的学习,针对不同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教材。

2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化。

提到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其实是指的在分析报表层面的时候,多数教材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步骤。虽然大多数教材在第一章已提出了多种分析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但始终未能具体统一地使用。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特提出以下想法。

对报表层面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多数学生即使知道比较分析法等等方法,却不知从何开始下手。笔者认为应为学生找到切入点,按步骤一步一步切入,然后再使用各种方法,这才是助其学习之上策。

例如,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结构分析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地将自身的分析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分析步骤先进行讲解,然后观察资产负债表和已有分析内容是否按该步骤进行。笔者认为,该步骤的讲解应归纳如下:

资产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各个项目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负债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本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各自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中各个项目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有了这样的分析步骤之后,按此分析步骤即可引导学生更轻易地学习到对报表层面的分析应从哪里入手,方法步骤也更加具体化。

第6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融资难方面,而很少有对融资能力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融资能力概念界定,构建我国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学术界对融资能力概念的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融资能力指企业通过融资活动所获得的资金数量(王超,2013)。考虑外界环境,融资能力是指企业结合社会资金供给状况、自身赢利水平及发展战略,通过不同手段选择特定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能力(许伟,2012)。借鉴相关学者对融资能力的理解,本文认为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需要考虑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主要方面,即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状况与外部融资环境的契合程度。具体内涵包括成长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及环境因素三个衡量维度,并在此概念基础上构建我国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体系。

二、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 首先要考虑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评价体系应能准确反映融资能力的强弱,并进行合理分析。因此,进行评价指标的选择时要有理可循,使指标客观反映融资能力的基本特征,明确界定指标含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计算方法。其次要确保评价体系涵盖面比较广,尽量将影响融资能力的各项因素都考虑进去,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全面完整。最后指标的选择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实用性,能应用于实践中进行一定操作。同时,还要考虑衡量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能容易并准确采集到基础数据,数据来源可信度较高,以便有效统计后能进行实际操作,使得中小农业企业间融资能力的横向比较及其融资能力变化的纵向比较可行。

2. 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概念是从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因此在构建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企业自身指标,也要考虑外部环境指标。要选择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所借助的指标。这样就可以将融资能力评价指标进行逐层分解,进而建立完整的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次选择不同衡量指标,更能全面反映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的实际状况。

3. 在对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得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的研究更有说服力。在定性分析确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方向后,实证研究时对指标的选择应尽可能量化,可以更直观的分析所研究的融资能力问题。若一些重要指标难以被量化,可考虑在分析时进行定性描述。

三、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构成

本文分别从成长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融资能力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中,成长能力是指通过考察中小农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来预测其未来发展。根据企业成长理论可知,成长能力主要从业务成长和资产成长两个方面分析,其中业务成长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股本比重及再投资率等;资产成长分析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等。财务表现能力是指从财务角度考察中小农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的能力来预测其未来发展。根据财务管理理论可知,中小农业企业财务表现能力主要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资产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其中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及净利润率等;资产管理能力分析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环境因素是指从外部性角度考察外部环境对中小农业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从产业政策、行业前景、市场竞争程度及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根据以上分析,中小农业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包括: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环境因素。考虑中小农业企业规模小资产轻等特性及数据可得性、操作性等,并结合其他学者对企业融资能力指标体系相关文献研究,本文确立二级指标后,进行三级指标的选择。

四、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来衡量中小农业企业的成长能力;选取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衡量中小农业企业的偿债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率三个指标是衡量中小农业企业盈利能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资产管理能力由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指标衡量;选取由市场竞争力和银企关系两个指标来衡量我国中小农业企业的环境因素。

第7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会计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引起会计界对会计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客观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试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核算、财务风险几个方面分析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的影响。

[关键词]客观经济环境变化会计影响

一、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影响

为了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与国际财务会计趋同的需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越来越重要。财务会计念框架作为会计理论范畴,是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发展的一个规范性理论基础。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涵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ofFinancialAccounting,CF)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等3个文件中。FASB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定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一体系能引导出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主要是明确财务会计中一些基本的也是核心的概念,它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等的研究,形成一个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一体化使财务会计的空间变得更大,构建立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愈显必要

近十几年来,在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机制作用下,各国相继推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生产经营和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如电讯业、银行和保险业、运输业等服务业的全球性特征尤为明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呈现如下特征:国际金融网络使国际商务在时间上连续,价格上联动,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额会迅速增长,竞争更加激烈,风险也加大。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传统的财务会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使财务会计工作的空间变得更大,常常出现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会计核算;而且,由于风险的增加,特别是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因此,必须构建立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引导出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有效规避财务会计的风险。

(三)对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议

1.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

因为会计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技术性又具有社会性。会计的技术性使得在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经验教训,从而节省制定成本,提高制定效率。会计的社会性使得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从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出发,立足中国实际,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环境的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对财务会计需要提供什么质量的信及怎样提供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内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系统科学、逻辑严密并对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3.确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机构

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多特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会计准则可能没有规定,但由财政部组织、学术界、实务界以及企业界共同研究制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这样可以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较强的权威性,切实对会计准则、会计实务起指导作用。

4.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应当完整严密

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对其构成概念框架的子系统都应涵盖,缺少任何一个子系统,都不是一份完整的概念框架。具体来说,由于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在构建概念框架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会计环境,可以将其作为概念结构的一个边缘,然后将概念结构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会计假设、会计目标;第二层次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三层次包括会计要素及确认、计量报告原则;第四层次为财务报告。这些内容层层推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概念框架系统。

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导致了财务环境的新变化,财务边界变得模糊、核算重点多元、核算期多样化、本位币和币值不变假设弱化等等。这些都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无法解决的,只有依靠网络会计模式才能自如地应付。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会计核算重点由单一的有形资产向多元转移

知识经济是知识和经验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它一方面是指知识和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高新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增加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它和货币资本一样,是一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无形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货币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发生了变化,知识资本包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信息资产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都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出现了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企业的新的资源配置结构,使如何对知识资本的价值进行计量和管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会计的核算重点也要单一的有形资产向有形和无形资产等多元化转移。

(二)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使会计主体由传统意义上的“实”的企业扩展为暂时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

20世纪90年代后期,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开始出现在经济生活中。所谓虚拟企业,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H.J.Bulliger认为虚拟企业是一种网络组织:通过网络,应用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分散的互利互惠的合作,一旦合作的目的达到,这种合作的关系也就解除了。这是一种暂时的,空间跨度很大的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突破了传统的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如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虚拟企业的出现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虚拟经济。由于虚拟企业充分地利用了网络技术,所以也有人把虚拟企业叫做网络企业,实际上虚拟企业的概念要比网络企业更为宽泛,网络企业只是虚拟企业的一种形式。

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假设下的“企业”的概念变得模糊,会计主体的概念也就变得不那么确定,既实也虚。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是由以下两个条件来确定:一是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二是特定的个人、集团或机构的经济利益范围。这两个条件中有一个共同之点是实际边界清楚的“单位、个人、集团或机构”,而虚拟企业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变化的。也就是说,能够用来确定会计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依据已有些不适应了。现在的会计主体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而且也是由某一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美国会计学者瓦尔曼指出:“虚拟企业使企业的空间能够根据迅速变化的市场灵活地重构和分合,从而使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并使传统的会计主体具有新的意义。”这里所说的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的“虚”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实”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

虚拟企业也是企业的一种更新潮的重构形式。企业重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当时还只限于企业内部的重构,如精简和调整机构、剥离企业的非核心业务等,其目的是使管理更为灵活,竞争力更强。到90年代又出现了企业之间的并构和重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重组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企业重构,而虚拟企业则是一种暂时的企业重构。企业重构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活动。不管是那种形式的企业重构,都给会计主体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三)会计核算期变得多样化,即时核算与实时报告将是会计核算期的主要形式

会计核算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后连续,时间相等的会计期间,定期地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财务年度报告是我国长期以来最常见的一种报告形式。

持续经营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基本特征,会计主体都将持续地,无限期地正常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结算。虚拟企业是一种暂时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也许会较长时间地延续下去,也许会很快解散,而更多的可能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合作方。有时即使合作方没有增减或解散,但没有持续的经营活动,这就使得持续经营的假设变得较为模糊。因此,它对会计核算期的要求也变得模糊,一般是某项经济合作一旦完成就要立即提供会计核算报告,根本不需要等到某一个固定的核算期如年、季、月的结束。一般情况下,虚拟企业也无须对社会提供财务报表,只须对虚拟企业内部各成员提供财务报告即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特别是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的兴起,会计核算期变得更加多样化。当会计信息成为一种重要资源而使经济活动增加附加值的时候,即时核算和实时财务报告将是主要形式,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三、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它是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延续已导致全球经济受挫,国际金融市场也正在经历着重组与改变。导致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对某些衍生工具的风险没有进行真实的披露。因此必须加强风险的披露和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

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本意是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投资的风险。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IFRS7)对金融工具有全面披露的要求。披露不仅包含关于金融工具重要性的信息,还要包含相关的风险性质和程度。而对后者的披露,即是对风险的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性质上要求披露每种金融工具所面临的风险,管理层的目标,政策和风险管理的过程等。程度上要求披露在报告日的风险暴露程度的定量的描述,这包含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风险集合的描述。

此次次贷危机中,对某些衍生工具的披露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次贷危机的核心是非传统贷款的爆发,包括次级抵押贷款。这些贷款由房屋抵押经纪人卖给华尔街的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再次将它们包装成更加复杂的结构债券,将大量的信贷违约调期(CDS)及其它与债券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销售给各种金融机构、对冲基金和投资人。由于CDS是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没有专门机构监管它的交易,另外持有者不愿对其风险进行真实的披露,导致CDS的市场有很大的不透明性。

信贷违约调期(CDS)是指违约调期的买方将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一旦对应第三方信用违约发生,CDS的卖方就要向买方赔付损失。因此当信用违约率上升后,对于CDS的卖方而言,赔付的损失也就跟着上升。美国国际保险集团(AIG)自2006年以来,其CDS的成本就急剧上升,但AIG并未重视它的风险。在2007年第四财季出现亏损之前,AIG从来没有在其年报中披露过CDS。2008年初AIG宣称,根据内部估值模型,由于CDS产生的损失约9亿美元。但最终AIG在3月底宣布了因CDS而减记了超过110亿美元次贷相关衍生资产。2008年11月10日AIG了第三季度财报:该集团亏损245亿美元,其中,CDS业务当季的资产减记规模超过70亿美元。可见正是CDS导致AIG陷入了流动性和资本不足的危机中。

第8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小微企业由字面理解,即为小型或微型的企业,有员工少、资本少等特点。然而,小微企业虽小,在我国的数目却众多,且占据着国民经济与社会双向发展的重要位置,一定程度上小微企业的发展程度是与社会发展是正向关系的。从当今形势来看,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或是由于成本的提高,或是由于销售额的减少等问题,其资金处于紧张状态,其严重的形势甚至可与金融危机时期相提并论。小微企业同时有诸多优势,正由于其对创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其在我国所处的重要地位,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治理势在必行,而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通过财务弹性。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1.小微企业的概念

所谓小微企业,即小型或微型的企业,多为个体工商户类型。关于小微企业的划分,国际上普遍以人数或资产来决定,而世界各地有普遍差异,因而划分的角度酌情而定。我国对小微企业的划分历史不长,可追溯到2011年7月,当时中小企业初次被根据企业收入、资产与员工,并与各行业情况相结合,而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具体可参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微企业概念是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所发出的,其发出为政府对中小企业管理政策的制定与中小企业的扶持提供便利条件。

2.小微企业的特点

我国有无数的企业,涉及的领域各行各业,而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小微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小微企业在我国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可高达95%以上。小微企业存在于各行各业,其共同特点为较小的规模与较为单一的工作,且其市场份额不大,常常伴随地域特色。小微企业虽数量众多,然而其生命周期普遍较短,据相关数据显示,有约55%的小微企业能生存5年左右,而有约25%的小微企业更像昙花一现,仅能存在2年以内。小微企业之所以生命期短是因为其与大型企业相比的落差所致,小微企业不仅员工数量小,而且经济利益低,资金周转难达标准,生产不够稳定,工作不够系统,因而难以长久利于众多企业之中。

二、财务弹性的概念与提升

1.财务弹性的概念

弹性,即适应性,因此财务弹性也就是指财务适应性,对于财务弹性的概念,各国之间甚至是各国内部之间均有不同界定。就美国而言,对财务弹性的概念大概分别定义为两种,其中美国会计师协会认为财务弹性是一种能力,以通过行动避免对预期资源的超额的或者是预期内的现金支付等行为。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却对此有不同看法,他们将财务弹性的范围划分的更下,认为财务弹性的能力是只针对预期外的,而不包括预期之内的支付。我国对财务弹性的概念理解更类似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财务弹性是企业在变换的经济环境中,对预期外的现金投入与资金投资把握的能力。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之中,不仅包括预期内的支出,即某特定时间内的特定花销,这些都是有准备的。而同时,企业所处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其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或是新的商机,或是生意上的意外,都有数目不小且预期之外的经济花销。发展中的预期之内的或预期之外的花销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部分企业尚无能力处理好其中的变故,使自己的发展处于不利位置。而这种对偶发事件应对的能力,即财务弹性。

2.财务弹性的衡量标准

财务弹性大体上是企业对偶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而这个范围毕竟过于广泛,将财务弹性具体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项指标: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净利润对股利的支付能力,二者的比率与企业该方面的能力成正比关系。

(2)资本购置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

资本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支出即企业对上述资产的支出,这一指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对经营中的净利润的维持与拓展的能力。

(3)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出+投资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比率即企业通过净利润来对筹资或投资的支出的能力。

(4)再投资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长期证券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

再投资现金比率,是企业再投资能力的标杆,比率的大小与现金的多少成正比关系,比率越大表示企业该方面的能力越好。

通过以上四项指标,我们发现经营现金净流量出现的次数较多,这表示现金在财务弹性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的多少并非与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成正比,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管理方式相比,收付实现制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三、电子制造业角度看财务弹性对小微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1.设计试验

(1)已赚资本与总资本比例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从企业的运营中获得足够的投资资金是较为不易的,因为由此带来的将是持续的外部资金需求。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有部分已经赚取一定资本,而所赚资本仅占总资本较小部分的企业,为告别资金匮乏的尴尬境地,所希望的是进入自金融合阶段,因而财务弹性需求对此而言较为重要。

(2)库存现金

小微企业内部资金不足,有很大的财务局限性,并且日后的投资发展不稳定,因而其现金边际价值是十分高的,库存现金的成本与收益最好能保持平衡。经研究显示,具有更多现金的企业往往同时有更多的成长机会和风险性现金流与介入有限资本市场的机会。然而,库存现金多的同时意味着有较高的成本,这是企业即使在投资机会很少的时候也要承担的。

(3)现金流价值比值

在此,现金流是指经营性现金流,价值是指资产市场的价值,而二者之间的比值即现金流价值比值。现金流的控制程度与小微企业的成长有一定关系,伴随较多投资及hi的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价值比可能较低,然而尽管其经营现金流未必足够,而其成长发展的机会却是有的,小微企业可通过对现金流的合理控制进而提升财务弹性而获得成长。

(4)经营规模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而言,小微企业的优势是成长机会较多,而其弱势是可用资金不够充足,且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更多局限。为能弥补小微企业在精英规模与多元化经营中的弱势,以更好的处理在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偶发事件,而财务弹性是以上弱势的加分点,因此小微企业对财务弹性更为重视。

2.试验的结果

(1)已赚资本与总资本比与资本结构

电子制造业领域中,与已赚资本为负的企业相比,已赚资本为正的企业所具有的账面杠杆比例更低,而市场价值杠杆比例更高。债务投资资本比率成为评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标杆,企业的平均长期债务比率在企业的已赚资本为正值的时候达到最高,而已赚资本较多或较少的企业基本都不经常使用债务。

(2)库存现金和资本结构

大型企业在通过对内部资金的大幅利用而支付大额红利的时候获得的杠杆水平较低,而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恰恰相反,其在外股利用的时候杠杆水平较低。数据显示,电子制造业领域中已赚资本较大或较小代表其债务下降,与之相比,具有中等已赚资本的企业数量较少。同时,与在较低的十分位数位置的企业相比,在较高的十分位数位置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多的持有现金。

(3)现金流价值比与资本结构

相关试验显示,电子制造业领域中已赚资本在零之下的小微企业收到零或以下更低的运营现金流的冲击。在相似规模的企业中,已赚资本较多为负的企业具有的现金往往比已赚资本较多为正的企业要多,这是为了使财务弹性得到保持。在此分析中,若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价值比较高,其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就相应的少,反之,小微企业会以发放更多股权的方式替放债务。

(4)经营规模与资本结构

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电子制造业领域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与其资本结构的比例间的关系基本为正向的,且当其处于正负现金流的投资震荡的时候预留债务的能力是不够的,因而对比大型企业来讲,小微企业对零债务的利用更多。同时,有较不显著的倒U型联系发生在经营规模与杠杆比率中。

3.资本结构的综合分析

为资本结构指标分层统计结构。数据显示,对正负已赚资本的小微企业进行比较,发现已赚资本为正的企业所支付的红利较多、杠杆的使用也较多,而股权的发行却较少少。反之,股权的发行已逐渐成为已赚资本为负的小微企业进行资本驱动的方式,借以此而使现金增加。与发行股权同时,已赚资本为负的小微企业也较少发行债务,甚至部分企业会通过发行股权的时候对债务水平降低。在收入为负向与增长机会为正向的动荡之中,企业使用财务弹性的途径通常通过对债务的保持而实现。然而,债务发行并不是已赚资本为负的小微企业的账面杠杆比率高的原因,而较高的已赚负向资本可能为其原因。

第9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范文

一、构建原则

(一)管理效用。多年来,理论界一直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相互分离的。财务会计产生的数据主要用于向外界提供信息,信息使用者主要是银行、股东、税务机关等,而管理会计生成的数据则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的原因之一在于财务会计通常被进行统一规范,而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手段则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原因之二,在于大企业、上市公司有能力将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两个职能细分化,即可以设置专门的会计人员记录、保留会计基础数据,从事财务会计的工作,又可以设置专门人员进行基础数据加工、整理等管理会计工作。然而,对于传统型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会计机构设置简单,会计人员力量薄弱,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开来只能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加上传统型中小企业所有者(一般为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报表的理解能力本来就不高,会计报告的多样化也只能徒增信息理解的难度。

其实,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非完全割裂。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所需的部分数据是由财务会计提供的。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起来共同编制一张财务报告,既包含对外报告的信息又包含简明扼要的内部管理信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一些软件开发商正试图设计一种新型财务软件,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一旦该种软件开发成功,中小企业将收益匪浅,不但能获得简明重要的管理信息,而且可以直接输出对外报告,又可以节约财务成本。因此,新概念框架有关传统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要考虑到管理效用问题,力求以最低成本编制财务报告,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提供的管理信息还要保证充分、大量、易于进行分析,能使管理者清楚每种主要产品或生产线究竟能产生多大的边际贡献。进一步讲,就是要提供有关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折旧以及其他摊销等多种信息。

(二)一致性。一致性在这里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新概念框架应尽量标准化、统一化,二是新概念框架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从某个角度看,一致性似乎是应效率要求而产生的。尽管盎格鲁,撤克逊的会计们曾经对“一致性”进行过严厉的批评,认为一致性导致了大量无意义数据的产生(这些数据不能说明企业的特性),但任何一个系统、框架的存在都不能脱离一些基本原则。自由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会计政策等的选择,但基本原则却是应该必须遵循的,自由的限度永远也不能超出资产就是资产,资产不能突然变成负债,收入就是收入,收入也不可能成为费用等具有统一性的范围。过分的强调自由选择也可能导致低效率。标准化的系统可以克服这种缺陷。标准化系统能产生巨大的节约,软件供应、课程培训、会计服务、纳税申报、审计等均可以受益于它。标准化的系统能刺激信贷机构干涉中小企业会计,培训自己的职员采用标准化方式进行数据分析。

另一方面,设计新概念框架还应意识到尽管中小企业的会计需求是简单的,但随着企业的成长,它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将需要更加详细的内部管理信息,而外部使用者也要求将会计信息揭示得更加充分。新框架的设计需要考虑由简单帐户体系上升为复杂体系的可能性。

(三)税务兼容。财务报告与税务报告兼容是非常困难的。大企业、上市公司,一般都实行会计电算化,保存会计信息不成问题。通过保存会计信息,它们能够十分便捷地为管理者和股东提供经济报告,也能为税务部门编制纳税申报表。但对于小公司,保留两套数据则失去了效率。税务、管理两套报告数据不但会浪费会计的大量时间,而且可能造成所有者(或管理者)的迷惑不解。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会计记录的保存最好能在统一的基础上,尽量与税务要求相协调达到简化、实用的目的。在财务报告与税务报告兼容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报表项目是折旧与备抵。由于税法允许的折旧率往往与会计上所规定的折旧率存在差异,因而如何在统一报告上清晰地列出这些项目所含的两方面信息,也是新概念框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传统型中小企业概念框架的新设想

(一)会计目标是概念框架构建的逻辑起点。传统型中小企业的会计目标不同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它应是以最简洁、实用的简化报告形式向所有者、管理者、税务部门、债权人等有限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资料。

(二)确认基础与会计科目。新概念框架的设计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可以以现金基础为起点,逐渐上升至简单的应计基础,直到复杂的应计基础。具体设想如下:

微型企业(≤5人):现金基础。

小型企业(6一50人):权责发生制;简化的标准会计科目表。提供简单的管理信息。

中型企业(51一250人):权责发生制;复杂的标准会计科目表。提供稍微复杂的管理信息。

大的非上市企业:权责发生制;旧框架所规定的大部分会计科目。提供复杂的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