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

第1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这一主题,以提高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及困难户家庭成员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就业致富为目标,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中初级专门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县当年未升学初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当年未升学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全县25周岁以下的未就业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具有劳动能力并能够接受培训的适龄特殊、残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县实训基地达到容纳2000人的办学规模,培训和实习基地达到3—5个。

三、组织实施

(一)培训原则

在摸清生源底数、突出培训重点的基础上,坚持“四个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方便群众与保证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确保全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推进。

(二)培训机构

以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为主要平台,积极整合县内其他职业院校、职业中学以及其他具备相关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并确保所有结业学员都能掌握一项或两项技能,至少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三)培训对象

1.当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未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应该全部参加免费培训;当年年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原则要求全部参加免费培训。

2.16周岁以上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其他无业、失业青年可自愿参加培训;25周岁以下的孤儿、困难家庭子女,以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自愿参加免费培训。

3.上述人员的培训费、食宿费全免。

(四)培训内容

围绕培育就业创业能力,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后备技能人才需求和县培训基地、中职学校专业实际,针对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所需人才设置专业,坚持以技能操作为重点,主要开设: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制造业、汽车业、电子通讯业、建筑业、物流业、护理业、旅游业、商贸业、现代农业等相关的专业(工种);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建筑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服务业等行业、产业相关的专业(工种),如机械加工、电子电器、服装鞋帽、建筑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家政与社区服务、酒店与餐饮服务、保健与美容等。同时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诚实守信等内容的培训。

(五)培训形式和时间

1.职业技能培训:一学期或一学年,分春季班、秋季班,原则上春季班3月份开班,秋季班9月份开班。

2.“订单式”培训:培训基地按照市场需求,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工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使培训直接与就业挂钩,实现“先培训,后就业”。技能培训一般为3—6个月。

3.以师带徒培训:对不适用办培训班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性强、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工种,按照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设立政府津贴等方式鼓励技工导师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同时,对培训考评出的优秀技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待。

4.顶岗实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将学员安置到企业相对应岗位进行实习,将理论用于实践,并要求企业给予一定生活补贴。

(六)培训经费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关补贴资金,合理安排“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负担。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工作。

(七)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一是开展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摸底。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县教体局、县民政局。二是开展县内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摸底。责任单位:小蓝经开区、向塘开发区,县人社局。

2.招生宣传。做好初、高中毕业生的分流和分类统计工作,动员和引导全县符合培训条件的对象到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教育或短期技能培训。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

3.制定计划。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完成实训基地设备购置、师资配备等软硬件建设;确定除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之外的培训实训基地;培训学员用工协议签订等工作。责任单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

4.教育教学。妥善安排培训人员参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及基地实训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各培训基地。

5.结业考核。对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并做好培训基地有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拨付等工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培训基地。

6.就业推荐及跟踪服务。制定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工作规程,统筹组织签订订单、参训人员选送、推荐就业、劳务派遣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积极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建立劳务派遣组织网络,提高培训后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确保经技能培训后就业比例不低于90%。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乡镇(开发区、银三角)、各培训基地。

7.统计建档。对培训人员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建立完整档案和培训学员专门电子档案。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培训基地。

四、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我县重大惠民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促进、稳定就业和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作用,自觉把做好技能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及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日常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既要根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摸底调查、组织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等关键环节,又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商工作措施,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紧紧抓住中、高考结束前后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培训展示、就业展示等各种形式,开展大规模招生宣传工作,引导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及时总结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务求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独立学院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从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着手,分析独立学院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并提出当前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为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一、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职业技能培训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是通过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劳动者顺利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独立学院作为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三本院校,目前处于一个很尴的地位——和一本二本相比,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欠深入;与职业技术院校相比,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院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更多的直接面向社会生产实践第一线,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承担本院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 

首先,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许多单位的眼中能力素质比一般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差。而学生本身理论方面不及二本,动手实践能力又比不上高职,导致其本身缺乏自信和能力去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培养能力来面对就业竞争,而参与职业培训,获取某一行业的从业资格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为了能适应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就业增加筹码,学生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行业准入资格,学校设立培训点,举办相应的资格培训为学生提供便利,满足学生的需求。 

2.开展职业培训是学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活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学院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学院专业特色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为广大学生打造优质的“毕业+证书”就业服务平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些师范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大部分专业与举办方一致,学生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来获取从教资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在他们参与教师竞聘时更具备优势。 

3.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1)有利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培训课程,改进培训方法实施职业培训,必然拉近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使学院更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将职业培训引入到学校中来,让学生不用离开学校就能享受技能培训,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参加培训的经费投入,而且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学院的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校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 

(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当前独立学院在某些专业招生不多,但是为了能应对专业发展需要,场地设备也必须配置,但成本过高,利用率不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富余的教育资源输入到技能培训中来,不但有利于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还为学院谋取了利益,提高了和专职培训机构竞争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可以为其办学指明方向,使其进行科学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当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从独立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出发,研究如何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把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定为独立学院发展战略,打造和创建“品牌培训项目”,突出学院的特色和优势,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师资的培养 

目前学校能胜任培训发展的教师很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造就一支培训观念新、创新意识浓、教学水平高、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学院鼓励专任教师获得相应的授课资格,使教师积极充实自己,提高水平,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其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给教师提供一个平台,一些教师为了获取培训资格,就会积极去学习,参与获取相应资格认证培训,提高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数量;再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将直接面向就业市场,培训效果如何,其反馈将有利于提高教师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当前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 

当前,一些独立学院已经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从培训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都非常欢迎,培训开展工作也很顺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参加培训比较盲目,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中途放弃培训,培训效果不明显。 

学生对于学校已经设立的培训点反映很好,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还存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他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借鉴参考的依据。 

1.师资不足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具有相应的培训师资和职业指导教师,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许多学院师资还不是很充裕,相当一部分还依赖于举办方师资和外聘师资,自有师资以青年师资为主,授课任务重,具备相应培训资格的教师还不多,教学效果和经验积累尚待进一步提高。 

2.配套工作不到位 

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为开展培训而培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部分学生为考证而考证,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参加考证比较盲目,职业技能培训没有很好地和专业、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虽然能通过考试,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仍然缺乏,证书与应该具备的能力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对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宣传不到位,相关设备、职业咨询等配套工作跟不上,导致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存在疑惑和不信任感,影响了报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竞争乏力 

独立学院在师资、设备、资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其竞争乏力。另外,当前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认证已具备,其所拥有和具备的较强的师资、设备和实训基地使得在职业培训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此外,专业培训机构的高通过率以及较好的社会经验也给其带来生源竞争。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竞争。 

三、独立学院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1.师资引进与培养 

首先,要增加具有双师技能的专业师资,在负责学院正常的教学以外能承担技能培训的相关课程,从而将专业课程与技能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其次,培训已有的专业教师,使之具备双师资格并具备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再次,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相应的兼职人员让其担任学院的实践技能指导教师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做好引导工作 

一是要设立职业咨询的相关职务,负责学生参加培训的相关咨询工作,使学生能更好地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参加培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教师、辅导员要发挥职业引导和培训引导的作用,从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和丰富未来人生规划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参加职业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证书,使职业培训成为学生的自主自愿行为。此外,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与职业考证,“艺多不压身”,学生如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再取得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无论对学生以后的就业,还是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都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开展专题讲座,一方面,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相关工作人员来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工作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根据个人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系列性、长效性的工作,而不是毫无计划地随意报考,或心血来潮去试一下。另一方面,是组织取得双师型证书的教师开办系列讲座或交流会,以自身考取相关证书的经验和作用,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职业培训。 

3.精选培训项目,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独立学院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这个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实践动手能力是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许多学校一般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等方式来进行。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可以精选那些与所开专业相关的培训项目,并坚持培训与实践性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原则,使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培训也是我们开展实践性教学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之外的收获对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考证而考证。 

4.加强培训质量监控,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质量跟踪体系,对已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和走访,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期望,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同时,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单位需求和培训的差距,尽量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单位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再次,完善质量监控制度,通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专项督导等方式,加强培训质量督查,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保朗.独立学院成人教育的职业性趋势分析[j].成人教育,2006,(8). 

第3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资格为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并探索出具有职业特色的实施细则,通过与银川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吴忠富盛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采取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共建“准就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相融合。同时,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技能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初步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2完成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调研工作

项目组先后到浙江机电学校、南京技师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浙江天煌教仪有限公司、浙江求是教仪有限公司等设备厂家,内蒙联邦制药有限公司、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银川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共享集团等区内各大企业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学习兄弟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参观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实验实训相关设备,了解企业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并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并听取了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形成“项目驱动,技能级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通过与银川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吴忠富盛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采取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共建“准就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相融合。同时,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技能评价体系,坚持以学生技能培训为主线,开展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按照机械制造与加工不同职业工种和等级,校企共同开发项目,技能的培训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以项目驱动完成技能的级进,初步构建“项目驱动、技能级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项目驱动、技能级进”人才培训模式。

4具体培训过程

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并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对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划分了车工和钳工两个主要工种,按照“项目驱动、技能级进”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培训过程如下。(1)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第一学期,安排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程,并开设钳工初级(车工初级)课程,四周钳工初级(车工初级)实践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初级职业技能。(2)中级职业技能培训第二学期,安排机构与零件设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并开设钳工中级(车工中级)课程,五周钳工中级(车工中级)实践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中级职业技能,考取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3)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第三学期,安排设备机械装配与调试(钳工方向)、金属切削机床(车工方向)、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等专业核心课程,并开设钳工高级(车工高级)课程,五周钳工高级(车工高级)实践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级职业技能,考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4)技师职业技能培训第四学期,安排液压与气动技术、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七周钳工高级、技师(车工高级、技师)实践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级或技师职业技能,考取高级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5)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第五至第六学期,依据岗位能力要求,围绕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和加工能力、机电联调能力、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设备管理能力、产品营销能力、质量控制分析能力等具有承接关系的综合能力,以学生就业岗位为目标,强化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准就业实习”平台,即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共同安排培训教师,共同提供培训场所,对学生交替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一年的培训学习,经校企共同考核合格后,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学生完成全部学业,实现直接就业。

5培训模式保障体系建设

第4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一、目标任务

2020年,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预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次以上。

二、人员范围及培训项目

(一)人员范围

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简称“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职工。

(二)培训项目

1、支持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对困难企业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含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对各类企业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在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脱产培训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以及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线学习和通用职业素质等综合性培训;对企业在职职工(含见习期)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2、开展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公开招标采购项目中标的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或相关文件批复核定的培训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同时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应急救援、安全环保、消防(灭火器使用、消防安全知识)、禁毒等内容纳入培训中。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培训方向。一是对劳务输转就业的培训对象,根据市场需求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重点开展电工、家政服务等培训,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在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和村庄庭院开展种养殖科技培训,促进科学种养安居乐业;三是针对富余劳动力中女性较多、外出务工难度较大的情况,组织开展餐饮服务及创业等培训,使其有能力创办农家乐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妇女居家就业;四是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开展内容灵活、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

(二)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培训质量。开班前,区人社局严格审核培训教师资质、培训项目、参加培训人员花名册等,经同意后方可开班。培训期间,对其审批的培训班进行不定期抽查并留存影像资料,若发现培训质量不高、走过场的及时督促整改。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或企业要向区人社局提交学员培训资料,由区人社局对其进行考核验收。拨付资金前交由区人社局纪检组对享受补贴学员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查,确认无虚假培训情况后提交区人社局党组会讨论,确保培训资金发放准确规范。

四、保障措施

第5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707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为3284万人,2010年全国共有1658万人次参加职业资格鉴定,1393万人次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6893万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5683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1994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18年以来全国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共发放了多少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者共有多少人?遍查互联网和各种统计数据,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利用上述公开数据有推算,十一五5年间5700万人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18年间至少1.8亿人次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应该看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加强,对于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仍不能很好地适应促进就业以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其自身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资格证书发放过多,过滥的问题不可回避,由于制度不完善,地方和行业工作领域有交叉,还没有做到有效衔接;通过鉴定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使用、待遇脱节;鉴定所涉职业(工种)还没有真正做到分层分类管理;鉴定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证出多门和证书混乱问题依然没有真正解决;考培不分、超范围鉴定、跨地区鉴定,甚至虚假鉴定的现象仍屡禁不止;一些培训机构乱办班、乱收费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鉴定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促进就业,这是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初衷,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劳动者学习技术,掌握过硬的本领,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根本目的,也是各级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职责所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关键点在于职业技能鉴定如何去科学地引导职业技能培训,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职业分类,从生产和服务的工作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职业技能鉴定要以培训目标为依据制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市场需求。做到培训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相衔接,并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相应的教学大纲、课程,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发挥鉴定的导向作用,推动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提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从当前的就业形势看,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也很严峻。要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同时要加强就业需求预测,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此外要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加快,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逐年增多,有数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将有2.5亿农民进入城镇,这就需要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如何切实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镇民化,往往我们统计的时候,他们已经属于城镇化人口了,他们是不是享受到和城镇人口同样的公共服务,这才是一个问题,给予了这些人同样的生活权利,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新市民,新镇民。这就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这部分来自农村的新市民、新镇民如何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城镇生活,在城镇能够住的下,生活得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融入城镇社会,过去我们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也曾经做了大量工作,培训了一大批农民工,并且国家还实行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据统计2008年全国约1.4亿农民工进城务工,有许多已经成为生产骨干,今后要继续加大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发挥他们的特长,发挥他们的能力,为促进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就业网曾经刊登山东省文登市强化培训选拔注重激励创新全力打造蓝色经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经验。文登市是一个以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工艺家纺等为优势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城市。现有从业人员近20万人,一线产业工人4.5万人,拥有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1058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4.6%,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800人,各级首席技师45人,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各大产业集群、骨干企业跨越发展的带头人。一是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开展“首席技师”选拔工作。2005年,制定了《文登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在技能岗位选拔首席技师,首席技师每3年选拔一次,由市政府命名、颁发证书,进行表彰,每3年一个管理期,三个管理期分别享受3000至5000元的政府津贴,并享受带薪休假、学习考察、免费查体等待遇,至今已选拔了文登市级26名首席技师。同时与新闻媒体联手,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级首席技师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学习、争当高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出台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伯乐奖制度。为增强技能人才队伍活力,2010年我们制定出台了《文登市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伯乐奖评选办法》,核心政策是由政府出资,鼓励名师带徒,大赛中若徒弟获奖,带徒师傅获得同样奖励。2010年,在全市机械行业职工技能大赛上,12名带徒师父被授予“伯乐奖”,最多获奖金3500元,在广大企业职工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了部、厅领导的高度评价。三是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建立行业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文登家纺产业跻身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行列,是“中国工艺家纺名城”,近年来家纺行业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家纺行业标准设置受限,为激励人才发展培养,今年我们又制定出台了《文登市家纺行业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享受和市首席技师一样的政策待遇,有力促动了这一行业人才的大发展。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职业资格与工资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发现高技能人才价值,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目前全市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职业资格与工资薪酬挂钩的激励机制,技能补贴高达每月600元。同时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晋升空间,部分企业一线技能人才最高可以晋升为副总经理级别,实实在在让拔尖技能人才“名利双收”。

吉林省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比例大,培训任务艰巨。为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四平市充分发挥了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相关职业学校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思考,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程”。

2010年,全市共有15所中等职业学校参与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成立了专门培训班,参培人数多达9627人次。培训班以技能培训为主,并辅之以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各地、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分别开设了种植、养殖、机械、电子、计算机、服装、美容美发、按摩、汽修、焊接、激光、工民建、农副产品加工、厨师、面点等十几个专业,采取了“理论+示范+操作”的模式组织教学,经培训合格的学员,由学校和就业部门负责推荐就业,并实行跟踪服务,实现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上的三个转变。

第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和技能型转变。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农民工中间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农民工在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准确掌握农民工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现有技能、集中分布地区等情况,为农民工量身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确定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教材等,使培训的各个环节有的放矢,提高了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克服了以往在农民工培训中长期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和技能的现象,实现了培训农民工由数量型向质量和技能型的转变。

第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在新闻媒体设立专题、专版,宣传农民工培训政策,动员农民工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二是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制作滚动大屏幕、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示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三是通过召开村务会、群众会、开辟农民工培训咨询窗口等对农民工实行面对面宣传,使宣传的内容更直接、更具体。采取以上三项宣传措施,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广大农民彻底认清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使广大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对劳动技能的迫切需要,提高了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来。

第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盲目外出、靠力气赚钱”到“有准备外出、有目的从业、有条件致富”转变。通过积极与就业部门的沟通衔接,准确掌握劳务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和本地产业发展等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按需施教“的原则,多渠道、多层面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到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使农民工经过培训后能尽快融入生产一线,及早发挥专长,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工就业空间,增加了务工收入。

各职业学校由于有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前提,并采取了培训方式上的转变,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做到“先培训,后就业”,坚持“边培训、边职介、边就业”的原则,以需定培,使培训和就业有机地融合,充分保证了为农民工提供优质的就业平台。一是采取“订单”培训,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与企业签订就业“订单”。二是采取“委托”培训,对一些实力雄厚、培训机构健全的大型企业,为他们输送农民工时委托他们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采取“创业”培训,我们选定一些培训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实施培训。

第6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增强企业吸引力。主要是采取两条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一是社保补贴政策。对小微企业新招用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在2015年底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小微企业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包括企业为年度高校毕业生缴交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不包含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单位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用。以一家小微企业招用年度高校毕业生1人、年工资3万元计算,企业应缴纳三项社会保险费相当于员工工资总额的28%,可享受约8400元社保补贴。二是小企业贴息贷款政策。对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含高校毕业生在内五类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可申请总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贴息标准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如职工人数达不到上述规定条件的,按人均2万元的额度等。该政策贷款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以一个小微企业申请200万元贴息贷款计算,贷款基准利率6.0%;该企业可享受200万元×6%×50%×2=12万元的财政贷款贴息。

调动毕业生积极性。主要是免征高校毕业生在小微企业就业的档案保管费,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其档案可由当地市、县一级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保管,并提供包括档案传递、查(借)阅、出具证明、政审(考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免费服务。

提升岗位适应性。主要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保障企业用工质量,促进增强大学生岗位适应性,促进大学生人才与岗位有效结合,提高用工质量。一是岗前培训。对企业新录用高校毕业生等相关人员,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企业培训机构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实施技能培训的,可申请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培训费用的50%,人均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300元。各地还可根据当地物价水平适当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技能培训。二是岗位提升培训。小微企业制订培训计划,依法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组织本企业职工(含大学生)参加规定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规定享受培训经费直补企业政策。标准为:初级工(五级)按每人400元补贴;中级工(四级)按每人700元补贴;高级工(三级)按每人1000元补贴;技师(二级)按每人1600元补贴。高级技师(一级)按每人2000元补贴。从当前看,这一举措有利于引导企业建立职工技能提升上升通道,推动大学生将通识性的素质教育向针对性的岗位技能转换,适应企业加快发展需要;从长远看,这是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打造福建现代产业工人队伍,适应加快发展的新常态。

第7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一、强化帮扶责任担当,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会战

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百色市人社局”)党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会战,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在精准脱贫攻坚中的职能作用,精准实施就业扶贫。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外出务工是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把就业扶贫工作重点放在全市未就业的约10万人贫困劳动力群体,研究出台人社系统“百千万”结对帮扶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即:100个(市、县、乡)人社部门1000名干部结对帮扶10000名贫困人口脱贫。明确2016―2019年就业扶贫工作的目标、帮扶责任、政策措施,通过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强化培训转移就业、居家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帮助实现脱贫目标。

二、结合贫困现状,改进精准就业扶贫方式

(一)建立健全“一套”精准帮扶台账

以深圳对口帮扶百色劳务协作为契机,落实两地劳务协作内容。建立贫困劳动力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实现与市扶贫部门基础数据系统的对接共享,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各级人社干部、各部门帮扶干部的入糇叻谩⒌缁盎胤茫摸清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学历、就业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就业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做到就业扶贫“底数清、情况明”。截至2016年11月底,已摸清全市贫困劳动力“四个底数”:贫困劳动力人数38.39万人,已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7.23万人,未转移贫困劳动力10万人,贫困家庭应届中职(中技)毕业生和未继续升学初中、高中毕业生人数4.97万人。

(二)全面落实“两大”重点群体精准稳定就业

对已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居家就业的约20万名贫困劳动力跟踪服务,促进其稳定就业。对未就业但有意愿和能力就业的3.1万名贫困劳动力,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居家就业,实现脱贫。

(三)实施技能、创业、岗前“三类”精准培训就业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原则和个人意愿需求,对市场需求量大、适合大众化培训就业意愿从事养老护理、育婴员、保育员、家政服务、农村特色实用技术等,进行技能培训。2016年完成未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5244人,实现就业4195人。

(四)拓展“四种”精准就业创业途径

根据年龄大小、就业能力强弱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指导服务。一是劳务协作稳定就业。对已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行精准跟踪服务,促其稳定就业。对贫困家庭子女应届毕业生进行“校校(企)合作”,对在高校、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毕业,根据其意愿有计划开展技能资格培训。邀请深圳企业到市举办高校、中职(技校)专场招聘,引导毕业生转移就业,全面实现“毕业―就业―脱贫”的目标。二是就地就近就业。对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需要照顾家庭贫困劳动力,积极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深化结对帮扶,引导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工作,实现其就地就近就业。全面落实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政策,深化实施“123”就业工程,培养一批当地就业扶贫领头人,帮助带动贫困户就业。三是居家灵活就业。对工作时间安排间断性,自身能力和劳动技能不高,有意从事灵活就业人员,引导参加家政服务、月嫂等服务性行业的培训,优先推荐灵活性岗位就业,优先推荐到农民工创业园扶贫车间工作。做好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培训就业工作。2016年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01人。四是公益性岗位就业。适时提高全市公益性岗位待遇,适当调整公益性岗位指标设置,对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兜底措施,切实帮助大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偏低人员等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三、注重就业扶贫成效,让贫困劳动力有更多获得感

通过实施“百千万”结对帮扶工作,百色市就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贫困劳动力得到了更多获得感。

(一)人社干部用心帮扶,提振了贫困户脱贫信心

全市人社系统共有1348名干部结对帮扶4044户16176名贫困人口,2016年共帮助710户327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百色市人社局干部带头结对帮扶,全局117名干部结对帮扶田林县旧州镇示甫村、板坚村、那度村、板仰村165户贫困户。右江区人社局干部115名结对帮扶169户810名贫困人口,在原有转移就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采取帮扶单位出一点,结对干部出一点的办法,给予每户赠送30只鸡苗养殖、落实八角林低改政策和支持肥料、农药等帮扶。田阳县人社局采取责任到人,精准到户的办法,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就业扶贫方式,全县人社系统干部112人结对帮扶玉凤镇华彰村、那坡镇合力村361户1560名贫困人口,精准对接贫困户需求,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落实脱贫政策,大幅度增加贫困家庭收入。2016年田阳县合力村、146户、华彰村60户共206个贫困人口,经过市、自治区脱贫核验工作组的验收,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核验标准,现已申报国家扶贫第三方核验工作组的考评验收。田东县人社局干部85人结对帮扶江城镇果柳村180户903名贫困劳动力,该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已通过市、自治区扶贫核验工作验收。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

一是对已转移就业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对有转岗需求的帮助其转岗,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就业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向村级覆盖。2016年全市共为12个县(市、区)就业服务机构以及试点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41个乡镇就业保障中心和592个重点行政村(社区)村级就业服务人员发放681台终端设备,有效提升村级数据采集(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就业政策宣传等业务工作效率。全市辖区乡镇均有1个行政村共135个村(社区)实现了联网互通,其中右江区60%的村(社区)完成覆盖,全市切实打造就业服务前移,超额完成联网任务。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题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专场招聘活动58场次,招工企业6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37111个,成功介绍就业7344人,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7585人,推荐用工规范诚信企业308个,诚信服务机构76个。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2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2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4000人次。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脱贫

对已转移就业的17.26万名贫困劳动力进行跟踪服务,对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新增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就业1.1万人。一是狠抓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结合农村劳动者培训就业意向及企业用工需求,强化职业培训机构体系建设和职业培训工种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职业培训水平。目前,市本级定点培训机构达24家,可培训工种达50个以上。2015―2016年,共组织6所培训机构申报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获660万元的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补贴。2016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53期,共培训32184人。右江^汪甸乡两琶村贫困户梁献武,通过参加电工技能培训班培训,取得电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现在在房地产物业公司从事电工工作,工作和收入都稳定。西林县马蚌乡马麻村贫困户赵荣成,通过参加果树工技能培训,取得果树工初级职业技能证书,目前在家种有30多亩的砂糖橘,带动4人实现就近就地灵活就业。二是抓实“两后生”职业培训工作。与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等9所技工院校开展结对帮扶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政策宣传、入学动员工作。全年在校培训“两后生”715人,占有培训意愿人数的89.5%。

(四)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地就近就业

一是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共帮助1.16万人实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502名。二是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资金发放,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担保资金注入、供求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培训等,充分发挥资金带动效应。2016年全市累计设立担保基金299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42笔,发放贷款总额8983.8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2261人,带动吸纳就业901人。三是执行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政策,2016年共有216家企业提交企业稳岗补贴申报材料,全年为企业减负900万元。

(五)劳务协作进展顺利

第8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昭通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高师英语教育应注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探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主要途径。

一、调查概述

我们以昭通市昭阳区、镇雄、永善、彝良、鲁甸、盐津、绥江的100多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及800余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课堂观察等调查方式,对教师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等;知识结构与教学情况;培训情况及科研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及期望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其目的是:针对我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大师范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强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探索适应师范英语教学的新方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英语教学的新路子,从根本上促进地方基础教育的改革。

从《教师调查表》的结果分析中表明:65%的教师“完全不了解”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知识;26%的教师“了解一点”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知识;9%的教师“基本掌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知识;没有教师“能掌握并将技能应用于教学中”。从《学生调查表》的结果分析中表明:62%的学生对教师的语音不满意,73%的学生对教师的板书不满意,55%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满意。

二、国家教委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国家教委师范司于1993年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之后又委托首都师范大学起草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并请有关专家进行审定,出台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该大纲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依据。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各部分内容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训练目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建议和考核要求。

三、对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施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Richards认为师资教育的内容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六项: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应变决策;情景知识。其中教学技能是评价外语教师的核心技能。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因此,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理应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之后大都要走向英语教师这一职业岗位。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英语教学法知识,还应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作为培养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都应该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及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以提高高师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英语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逐渐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体系

随着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英语新课程对高师英语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趋于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以下内容:英文书写及教学技能训练:英语歌曲教唱技能训练;英语游戏组织技能训练;简笔画辅助教学技能训练:常规教具制作与电教仪器使用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技能训练:备课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微技能训练: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教学技能训练:作业批改与学习辅导技能训练:课外活动组织技能训练:测试技能训练:教研与自修技能训练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点应放在“训练”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当“训练”的主体,在训练实践中锻炼,不断掌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而任课教师的角色是技能研讨和训练的组织者,在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扎扎实实地掌握英语教学整个过程所需要的各项技能。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1.学生演示上次课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2.教师讲解新技能的内容,训练的目的、意义、要求、所遵循的原则,训练的步骤、方法、形式等。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其它组的学生做课堂观察,之后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做记录。

5.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分、反馈。

(三)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阶段

教师职业技能的突出特点是可训练性,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娴熟的技能,在未来的教学中能运用这些技能,开展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达到训练目的,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训练学生:微格训练、见习观察训练、实习实践训练。

第一阶段:微格训练,也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是借助多媒体、微格实验室和现代音像设备,如摄像机和放像机来辅助教学,使技能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生的演练过程可视化。可采用以下步骤实施训练:

1.角色扮演:在微格课堂中,学生轮流扮演教师、学生、评价员的角色,每次组织10至20分钟的教学,由摄像机记录下教学过程,评价员填写评价表。

2.反馈和评价:学生一起观看教学录像,“教师”作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员”和教师讨论之后作出评议。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3.重新扮演: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和评价,重新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见习观察训练。见习观察训练是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听课,观察上课教师的职业技能运用状况。可采用以下步骤实施训练:

1.分配任务:在见习之前,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确定观察点,把每个观察点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一个学生负责观察一种技能的运用情况。

2.设计量表: 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点设计量表并制作出量表,为评价上课教师的技能运用情况提供数据。

3.课堂观察:在授课教师上课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填写量表。

4.讨论分析:依据观察量表,小组成员对授课教师的每种教学技能进行分析,讨论之后对授课教师的技能运用能力作出总体评价。

5.交流分享: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换各自观察的情况,与自己的微格教学作比较,分享观察成果。

第三阶段:实习教学训练。实习教学训练是通过教学实习来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入英语课堂,面对真正的学生,开展英语教学,训练所学的技能。这是展现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的学习成果的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实际运用所学的技能,训练效果好,学生收益多,感受深。

五、结语

目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改革,使技能训练规范化,具有实用性和可持续性。让学习者学习之后,具有驾驭教育教学艺术的综合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有效地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肖惜主编: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田式国主编: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9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一、高职院校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动合作的内容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中的核心形式,通常表现为管理咨询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主要是面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劳务派遣、劳务输出、劳务培训、职业中介及企业后勤管理咨询服务、社会保障等一切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事务性工作为内容的公司。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企业、单位的谋士和助手,帮助用工企业和用人单位处理各种劳动保障事务,解决疑难问题,避免劳资纠纷,使企业经营者和用人单位领导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思考企业长远的发展,为保证企业稳定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至少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与高职院校实现良性互动。

1.学生就业方面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现代人才服务业的表现形式,与企业有着深度的合作,有的甚至承担着重要企业的招聘职能,因此也掌握着大量企业的用工及招聘信息,相比于对学校外部情况知之甚少的高校毕业生,高职院校如能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则可以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从而达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目的。

2.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方面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有职业培训的业务,甚至设有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证鉴定服务。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即具备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高职院校本身承担的教学任务要求能够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方面的培训与鉴定则相对较难,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恰恰能满足高职院校及学生的这一需求,既能帮助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又能帮助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劳动关系管理方面

很多企业,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因为公司组织结构较为简单,部门职能没有细分,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和员工有关的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往往都是由办公室或者财务部门兼管,这无疑为未来的劳动关系管理埋下了隐患。很多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他们专业技能不高,处理应急事件的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时处理手段欠妥,使得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项目的失败等。因此,企业可以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寻求帮助,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管理方面的专业服务。

4.劳务派遣方面

随着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普及,大学毕业生对这种用工形式也越来越认可。虽然《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用工岗位规定为一般情况下的临时性、辅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但在实践中一些技术型岗位也在使用劳务派遣工,国家法律对此也有相关规定。而且,有的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也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可以说,劳务派遣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派遣劳动者不与被派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发生劳动关系,而是与派遣机构存在劳动关系,却被派遣到其他企业劳动,是一种“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状态。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利用自己具备的劳务派遣的业务能力吸纳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劳务派遣这样一种用工形式。

二、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高职院校的良性互动

1.政府应加大高职院校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在高职院校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构想中,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对于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都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其服务升级,促进其结构优化,提高其经济效益。政府在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高职院校合作方面首先可以在立法上加以引导。当前《职业教育法》修改在即,可以在校企合作部分加上相关内容。国家要鼓励高职院校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就业、职业技能及证书培训、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同时,国家应注意扩大劳务派遣用工范围,只要是劳动者接受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操作和管理的,都可以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加大高职院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的范围和基础。

2.高职院校要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大合作力度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方式。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提高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恰恰能在这个合作点上满足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的需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招聘、劳动关系管理等服务。这些服务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做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