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理论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彭韶兵教授1984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工业会计专业本科,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师从我国著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攻读财务方向博士研究生,2001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
彭韶兵教授1987年起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长期奋斗在财务与会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线。他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MPAcc、MBA、博士研究生。他主编、参编《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教材9项,担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财务管理》教材主编,其编著的《会计学》教材获教育部2002年优秀教材二等奖。
彭韶兵教授潜心研究,治学严谨,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突出的财务研究方向,丰厚的科学研究成果。他长期致力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财务与会计基本理论。彭韶兵教授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并分获省部级、学会等优秀科研成果奖20余项。
民营集团公司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自身规模庞大、产权结构复杂等固有局限,存在着大量问题。文章对我国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深入地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为我国民营集团公司初步构建了一个规范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控制目标,以民营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为控制对象,提出三种分别对应的控制方法,对我国民营集团公司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民营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在逐渐地发展壮大,尤其是一些规模庞大、资金雄厚,拥有多个子公司,实现跨行业、地区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大中型集团公司。它们展现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民营集团公司产业链长,产权关系复杂等固有局限,它们在生产经营、投资战略、筹资结构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使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加大。
一、相关理论研究
回顾国外学者对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1901年,美国威利特先生对风险的实证分析进行了研究,1921年,经济学家奈特在美国出版了名为《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了风险测量的手段;1931年,风险管理理念被首次提出,美国管理协会迈出了那重要的一步;1963年,美国出版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书,该书让欧洲各国意识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后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专业化,更是成为了一门独立的企业管理学科。特别要指出的是,国外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运用财务指标建立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方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由此得到丰富和发展,也为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依据。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上,我国学者们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我国对财务风险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实证研究,学者们通过运用各种变量模型来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预测财务风险;二是规范研究,学者们在尝试着构建一套可行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同时,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概念界定
(一)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就是在我国除了国有、集体以外的各种企业组织。集团公司是指众多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以母公司为主导地位组成的,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的内部拥有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其下面的各成员具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和法人资格;母公司不但对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有掌控权,还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实行控制。
(二)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观点认为:负债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唯一因素,如果一个企业连负债都没有,那么也是不可能会有财务风险的。因此,可以说企业在负债到期时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就是财务风险;广义的观点认为:因为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价值有增加的可能,也存在减少的可能,使得未来的实际收益会偏离原来的期望收益,这样的不确定性就是广义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活动可以分为筹资、用资和分配等环节,其中的每个阶段、整个过程都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而从广义理解财务风险会更客观,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财务活动中的风险不断识别、评估、控制和处理,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水平,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安全,实现企业总体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而其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则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降低风险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本文主要对这一环节进行研究。
(四)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是企业通过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民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一方面,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后者可以给前者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为其在民营集团公司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由此合理制定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三、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含义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筹资、投资、经营等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的战略规划、决策机制、实施措施和监督机制,以控制财务风险,实现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这个过程就是财务活动开展的过程,由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三个方面构成。集团公司财务活动结果因受到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因此,站在财务活动的角度上,我们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三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三)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民营集团公司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一些集团企业可能对自身财务风险的复杂性没有充分认识清楚,也没有对财务风险危害的强烈意识。因此,没有管理层的重视和员工的积极参与,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控制体系对集团来说也是毫无作用的。
2.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国外相比,我国集团企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运营也还不够成熟,缺乏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因此,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目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不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效率。
3.内控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民营集团公司很少有能建立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典范。在民营企业,一般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更没有内审人员,就算有也只是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作用被企业忽视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受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健全的影响。
(四)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1.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中国民营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产权结构非常复杂,管理链条长。民营集团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责权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一些企业母公司权力过大,使子公司失去了独立治理的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组织控制所需的成本。并且由此形成了集团内部混乱的投资中心和利益主体,集团公司没有集中配置资源的能力。
2.监控不力。很多集团都普遍缺乏在资金运行环节的动态监督和追踪,这样管理层就无法全面掌控整体的实际财务状况。该问题的一方面原因是还没有建立有力的监控机制,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人员的素质没有过关,还有就是集团本身复杂体系的固有局限性。
3.信息失真。信息造假等问题,使得信息严重失真,特别地对于财务信息,若造成不准确的会计核算和不真实的财务报表,会掩盖母公司和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造成巨大财务风险。
四、案例研究———某集团
某集团,这个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集团公司之一。2002年底,某资产总额达136亿元,上缴利税4.5亿元。然而,在2004年,某资金链断裂。但是,某集团的成与败也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从某的迅速扩张到悄然谢幕,它的繁荣和失败对后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某的衰败除了资金链断裂这个最直接的原因,还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公司治理结构、总体战略失误、多元化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为立足点,主要研究某集团在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筹资活动
某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外部原因有:一是2004年3月2日《商务周刊》发表的《某资金绷紧》,引发了某的负面舆论形象;二是政府银根紧缩,使得各金融机构开始大幅缩减贷款并紧逼收贷,某因此承受了沉重的还款压力。但内部原因是某发生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原因: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缺乏现金流预算,并且在投资决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投资的规模、期限、报酬率等实际情况。
1.筹资结构失衡。某规模庞大的扩张几乎都是由短期借款来维持的,而由于扩张投资的回收期较长,资金回流速度慢,因此,某只有靠“借东家补西家”的恶性循环来运营下去。短期借款为某集团提供了大部分的资金,但这些资金的大部分却被投放至长期投资,这种不合理的投融资结构在某集团埋下了非常大的财务风险。某在如此高风险的融资结构下,仍然缺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算,没有预测集团公司的债务偿付能力,导致了对宏观环境变化、市场波动承受的能力很低。因此,某资金链在银根紧缩时断裂在所难免。
2.融资成本过高。某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将所持有的资产、股权进行抵押,或是通过旗下公司担保从银行融资,这种商业贷款产生了较高的财务成本。二是通过控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募集资金。某将各个公司的融资额由控股金融机构去执行,这种方式对客户承诺了一个年保底收益率在12%~15%,某所承担的融资费用压力巨大。三是民间融资,其每年的利率一般都大于12%,在资金很短缺时最高甚至达到过22%。为此,某每年大概要付出的利息为30亿元左右。
(二)投资活动
某的多元化投资战略过于理想化,在进行产业整合的过程中,某一味地大肆收购,产业体系复杂,没有合理的战略规划;通过控制金融公司来满足资金需求,资金链复杂,难以掌控。
1.产融混业失衡。2002年,某成立“上海友联”,尝试产融混业经营。他认为控股一些金融机构,就能解决某资金紧张的问题。某曾形成了一个控股27家金融公司的庞大金融帝国。于是,某便通过这些金融机构,以关联公司之名,利用股权抵押和担保贷款方式取得大量资金。这种错综复杂的担保关系,形成风险传递链,而风险根本没有分散和转移,还可能导致互相牵连。
2.多元和相关的失衡。某从快速扩张开始,涉及了娱乐、房地产、汽车及零配件、机电、餐饮、农牧、金融等多个领域,虽然看似实现了产业多元化,但大部分产业都是不相关的,产业的上下游的相互支持作用很小。某的扩张是盲目、不切实际的,没有认清自身的经营管理、产业整合和资金调度的能力水平并不能承受这么复杂的产业链。某纯粹只是扩大了规模,缺乏消化吸收,产业重组的过程。
(三)经营活动
一方面,在某的大规模扩张活动中,其利润的增值有一部分来源于一些并购交易中的股价上涨或是被并购企业带来的销售额,实际的利润率和现金流量其实是不升反降的。另一方面,在某的实业经营活动中,其盈利能力也非常低下。首先,由于某对民间融资等的年利率给的非常高,这直接导致了财务成本的增加。
(四)案例启示
1.控制财务风险,做强做大。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融资等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劣势,特别是民营集团公司,由于规模庞大,产权关系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所以,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必须明确公司的主业,并坚持在该行业内做到专业化和精细化,确立自己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了坚固的基础,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才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像某这样盲目投资,急剧扩张规模,不顾主业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企业集团做强才是最根本的,做大只是一个结果,民营企业必须静下心来,专心经营主业,先做强再谋求做大。
2.现金为王。现金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像企业集团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必然和其他企业进行着庞大的采购、销售等业务,而现金是保证这些财务活动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的生命力直接受现金流量的多少和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的影响。虽然外部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现金,但是企业的主要现金来源还是应该主要靠商业活动。过去的经验表明,民营集团公司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一旦政府银根抽紧,民营集团公司就会暴露出资金链的问题。因此,企业不要把希望全都寄托在金融机构上,只有通过价值创新和实效经营,现金流才能持续稳定,企业才能长久发展。
3.加强现金预算。通过分析现金流量,集团可以掌握现金流动的动态情况,从而为编制现金流预算提供依据,以防止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断裂。如果企业货款回收较好,库存周转灵活,那么外在表现就是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的大幅度减少,表明企业经营能力较强;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净利润要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应收款项及存货对现金流的占用大幅度增加,表明了企业经营能力下降。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预算,企业集团应该汇总具体目标,并将集团在一定周期内的投资收益、运营状况及筹资计划涉及到的现金流量收支状况具体量化出来,建立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周运涛.ERM理论演进概述[J].企业导报,2010(5)
[2]吕娜.采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5)
[3]杨宏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3)
关键词 企业 财务 危机 预警 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F272.3 文献标识码:A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目的是要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企业财务失败的出现。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监测作用、识别与诊断作用、预防和控制作用和提升企业价值等四个方面。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中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2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原因
2.1企业资本和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
(1)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通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
(2)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风险成因,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2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资金回收策略不当,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1)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决策者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等方面原因导致决策失误,致使资金无法收回,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的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
(3)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1)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2)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3)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及企业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因素之一站大全。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到基业长青,而如果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会进一步暴露企业管理体制的欠缺和导致管理者的失误,成为酿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警源。
2.4宏观经济、税收法律规范、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影响
(1)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风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2)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 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3)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的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3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1)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地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2)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3)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4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4.1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否则,可能加大企业的还债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费用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③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2)获现能力分析指标。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①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②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③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
(3)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若其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4.2设立财务危机预警的预警值
这里要确定预警指标标准值和预警临界值。根据分类的预警指标,确定指标的满意值、不允许值、上下限值。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预警指标的标准值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考虑到企业发展阶段的影响,需要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预警指标标准值加以修订。
4.3确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权重
介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预警指标的权重比较好。德尔菲法基本思想就是首先由主持人选定若干名专家,这些专家彼此间是不能沟通的,主持人只是反复征询专家的意见并进行统计,然后主持人通过征询―统计―再征询―再统计,反复多次直到集中系数满足要求为止。实施步骤就是:(1)编制专家咨询表;(2)分轮咨询;(3)计算各位专家对同一指标权重的均值和方差。离散系数越小,说明专家们的意见比较统一。
4.4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同样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出发,预警方法应该以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准。从以上预警值的确定可以看出,这里选择的是功效系数评分法。功效系数评分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系数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据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记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所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都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及不允许值的上下限值。然后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在根据各指标值的重要性,运用特尔菲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值得到平均数,即为该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当综合功效系数小于等于预警临界点时,就表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1] 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
[2] 昌广勇.刍议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经济论丛,2011(1).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众所周知,企业并购的最大风险是财务风险,只有合理地估计财务风险,正确认识财务报表的不足,并根据稳健、审慎的原则把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最终实现目标企业预期价值。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并购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并购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能力的有限性等原因而导致企业并购后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按照并购风险的成因,可将其分为产业风险、信息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财务风险。由于各种风险因子的作用结果终究会反映在财务信息上,因此,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一种综合性风险,可以看作是并购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
二、企业合并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
(1)会计理论滞后。在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框架下,会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所有理财行为。现行的会计报表体系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计价基础之上,传统的会计计量与确认手段愈发显得无能为力,无法进行有效披露。而公允价值计价目前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尚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2)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使财务报告或评估报告本身存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最典型例子就是大量存在于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如果不充分、不及时披露与重大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及变化,就会造成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3)不能反映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财务报告的核心是财务报表,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个时点或某个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由于会计数据讲究真实性与可验证性,财务报表数据基本上是以过去的交易及事项为基础。这使得一些重要的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损失)、期后事项往往被忽略或刻意隐瞒,均直接干扰对企业的价值与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影响并购价格的确定,甚至给并购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4)不能反映企业所有理财行为。当前最值得引起并购方注意的是大量存在于我国企业中的表外融资行为。企业进行表外融资的动机很简单,是避免融资行为在会计报表中反映所引起的财务状况的恶化,进而影响企业的再融资,其本质是为了防止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用“巧妙”的手段来阻断负面信息的传递。(5)不能反映一些重要资源的价值及制度安排。财务报表有时无法反映现代企业持续经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如重要的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等。当前比较引人关注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定价模式及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在财务报表反映,特别是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所产生的财务影响等类似问题。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防范目标企业估值风险。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定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市盈率法、市场价格法、同业市值比较方法、账面价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2)防范融资风险。对于现金并购中的流动性风险,并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具体步骤是:并购企业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将未来的现金流人与流出按期限进行分装组合,寻找出现正现金流和资金缺口的时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来防范流动性风险,针对股票并购中股权分散、股价下跌的风险,并购企业应充分考虑股东特别是大股东对股权分散和股价下跌是否可以接受。(3)防范整合风险。财务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并购方确定被并购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充分地反映该企业财务状况,财务审查的内容包括并购后需要整合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需要的资金投入、企业的负债结构等重要财务问题。组织结构的整合主要是并购重组后的企业的机构设置问题,其关键是合并双方的人事安排,并购方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尽快制定并购后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标准,做到人尽其才。
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项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更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对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
一、引言
截止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数量已达八百多家,仅五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已占银行总资产的42.1%。到2015年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50.94亿万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77.7%。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及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不确定性风险也逐步扩大,特别是经过二零零八金融危机及一零年欧债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增速也逐步放缓。因此,一旦我国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将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及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步伐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如果想要规避风险,如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努力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1.上市商业银行的界定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并且以多种金融资产作为经营对象的金融机构。他也是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具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及其他中间业务的功能。不同于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作为主要经营对象,获取利润。与一般的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和服务对象方面也更加广泛。
2.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
(1)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特征
截至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共有十六家,他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与其他企业财务风险特征相差较大,特征如下:
①客观性: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存在伴随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增多,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它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监测虽然不能完全化解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但仍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化解财务风险使其损失降到最低。
②多变性:在经济活动中。经济形势、活动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因素难以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千变万化,因此,应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控。
③可控性:通过对商业银行各项活动及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从而降低其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并对相应财务风险采取措施,达到化解风险的目的。
④扩散性:银行各部门工作是相通的,所涉及的范围也较广,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信用危机,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2)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日常资金的流动造成,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及理论基础将其财务风险分为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风险、资产安全风险,盈利性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
3.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
(1)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一是寻找财务预警产生的源头;二是分析财务预警在警情发生非正常变化是所产生的征兆。这是财务预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三是监测并对警情所发生的判定程度进行预报,此称为警度预报,并通过精度确定警限的区域;四是通过对警情、警兆、警度的确定建立预警模型;五是拟定排除警情的对策。
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研究
目前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际金融形势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以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质量风险为例进行了如下分析。
1.流动性风险现状
根据以下数据,可以观察出我国商业银行在2014年的流动性指标。
截止201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为46.44%,与上季末相比减少2.09%,存贷比为65.09%,比上季末有所增加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也有所增加。根据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宽裕,流动体系也趋于平稳状态。此外,对于资产方面而言,由于资产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是由于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能及时变现而影响筹资的来源,继而没有能力及时偿还对外债款,因而让银行产生的风险。
2.资产质量风险
从上述数据来看,2014年我国不良贷款余额呈上涨趋势,不良贷款率也随之增加,针对此风险,商业银行都增加了其贷款损失准备,即便如此,拨备金覆盖率仍然偏高,远远超过银监会150%的监管规定,虽然是出于防范风险,谨慎经营的目的,但是如果拨备金过高,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风险。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某些问题,但是其资本状况基本符合银监会的标准与要求。
四、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原则
对上市商业银行预警模型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通过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自身特点进行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有以下原则:
①多层次原则。
②全面性原则。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企业所反映的信用状况需全面准确,以便防止预警结果失真。
③合理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应保持在合理水平,并结合考虑商业银行当下特点。
④突出性原则。在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应优先选取对整体风险贡献大的指标。
⑤成本效益性原则。满足财务风险预警构建的指标有很多,但有些指标的获得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应相对于成本较高的指标应选择相对成本较低的指标。
(2)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类
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及财务预警指标相关构建原则,将财务风险指标分为五类,包括: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盈利能力风险及管理水平风险。
2.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方法
(1)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由20世纪初卡尔.皮尔逊和查尔斯.斯皮尔曼提出的分析方法发展外而来,并经过瑟斯顿研究成熟。他是在许多指标中选出变量,再根据变量的相关程度寻找变量关联性的一种统计方法。同类因子越多,相关性越高,同类分子越少,相关程度越小。所以因子分析法的基础是变量的相关性。
(2)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
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的重要目标是观察分析目标对象的条件概率。它以概率函数为基础,在对多元正态分布假设不作要求的情况下使用极大值估计法估计参数值,并通过运算求取某数值的概率,判断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状况,并以此来进行预警。
五、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
从以上对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来看,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包括许多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已是商场银行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如何防范也成为银行面对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资本充足性,应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实施战略投资,积极吸引外资参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此提高商行的资本充足性及风险抗击性。面对信用风险的现状,不仅要优化银行资本的产业结构,还要加强贷款业务的信用审查,最大限度的防止其信贷危机的发生。此外,应大力发展银行的中间业务,建立符合银行运营及发展的营运机制,促使其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流动性风险是我国银行财务风险当中主要的风险,其主要体现在资产与负债的供给,因此应该科学、合理的配置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并且银行监管部门、政府及商业银行自身都要加强风险流动性的管理意识,加强反防范管理。
六、建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在国际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发30年以来,即使我国银行业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但是存在有大量不良资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各种经济问题也一步步凸显出来。事实表明,我国银行的财务风险已经演化为存在于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经济环境较为稳定,许多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但是,一旦我国经济环境遭受动荡,所造成的危机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监管,把风险因素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建立负有规模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和防范对策,让我国商业银行保持在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促进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针对商场银行业的发展,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建立银行资料数据库,进一步拓宽数据渠道,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
2.加大对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将多种方法运用到我国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与实验中,尽可能的构建更加全面与完善的预警模型。
3.联系理论与实际,加强模型应用性的研究并运用于实际当中,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和审计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综合系统课题组.单体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9,(3):39-53.
[2]王志成,周春生.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国际文献综述[J].管理世界,2009,4:158-169.
[3]牛源.中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7,(5):93-95.
[4]罗晓光,刘飞虎.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4):95-97.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它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企业经营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尽管财务风险有其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但并非不可防范。防范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健全财务预警机制。
一、财务预警的概念
财务预警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经营和财务目标,利用及时、客观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查询资金运行轨迹,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即时捕捉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波动信号,预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及时发出警报,促使企业做好防范措施,建立免疫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可控运行状态,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二、完善现代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举措
(一)建立适合公司特点的财务预警模型,并使其具有动态发展性特点。
财务预警模型是诊断公司财务状况、提供财务危机信号的得力帮手,研究它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积极借鉴国外已成功运用模型的前提下, 考虑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和完善适合公司自身特点的财务预警模型。在模型建立后,应定期评价其有效性和精确度,检验其理论基础,不断对其进行修正更新,使之适应公司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保持较高的预测能力。
(二)采用定性分析法,全面透析预警系统
由于单、多变量模式均是从定量角度进行财务评价,难以反映出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其次公司的行业特点、规模等许多因素也会影响到预测精度,所以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和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进行定性分析。分析事物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透过事物的表象抓其本质。从而使风险判断更为全面、准确。
定析分析法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响,有时个人的偏见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既要涉及到定量信息,也要涉及到定性信息,这样才能更为完整地反映公司全貌。建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预警模型透析,取长补短,弥补各自的缺陷,这样既考虑了公司自身的具体情况,又避免了单纯使用定量分析法的不足,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准确性。
(三)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首先,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数据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讲,财务预警系统进行的是信息再加工活动,通过对来自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始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向管理层提供相关决策信息,将财务损失降至最低。其次,财务预警系统生成的预警信息,只有及时反馈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相关子系统中去,才能发挥风险警示和控制的功能。从这个角度讲,财务预警系统是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离开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预警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 若要公司财务预警系统能够真正的有效运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系统),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公司的生产、销售和会计等信息共享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各子系统畅通的传递途径和功能集成,让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从而使财务预警系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四)在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中注意更多地引入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动状况是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金流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现金流量质量特征包括:(1)稳定发展阶段,公司现金流量应该对利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能够体现公司长期战略的要求;(3)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适应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周转状况。在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时,应更多地引入现金流量指标,从上述三个方面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全面评价财务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现金收支平衡工作,按货币资金收支计划和开支的轻重缓急,合理调剂使用资金,保持合理的资金余额,确保资金链的稳固。
(五)积极探索和应用风险控制方法
控制和有效地规避风险才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根本目标。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应立即根据预警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选择相应的对策。制定出具体、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概括起来,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回避风险法:指进行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投资或其他方案,发现不利情况则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2)降低风险法:指公司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加强管理等方法来降低风险。(3)分散风险法:指公司通过联营、横向或纵向多样化战略来分散风险。(4)转移风险法:指公司通过购买保险、期货交易或签订转包合同等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他方。
(六)加强财务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监管
要通过科学、完善的日常维护和监管,保证财务预警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充分共享;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财务数据、指标体系和预警临界值,确保预警及时、准确;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保障数据库的安全、完整。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公司财务管理中不得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适应中国会计准则改革的新形势,在深刻理解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机制,预防、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姜毅.构建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财务管理,2006,(3).
民营医院是一种新的医院发展模式,民营医院与企业一样,不仅讲求医疗服务的质量,也讲求经济效益,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也是其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论述了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的意义所在,将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一般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可以借鉴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通过对民营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提出了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预防对策。
【关键词】
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院管理、医院发展也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伸展。医院财务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做好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问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经济运行的核心工作。
新形势下,财务风险对医院生存发展的影响也愈来愈大。民营医院如何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医院发展中的各种财务风险,确保医院向着合理、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重要问题。
民营医院在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上,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性企业相比,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和不足,基于这样的现状,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和探讨对医院这样特殊的经济组织来说,具有重大并且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进行确认,能够针对风险存在的形式以及关系到的领域,寻找民营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得以完善的对策,从而确保民营医院财务系统安全,为民营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民营医院稳定的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对加快民营医院和促进区域卫生事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理论基础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计、控制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经济后果的不确定性,既有收益也有损失的可能。而狭义是单指损失。本文选择其狭义的定义。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具体来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第二,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业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第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第四,企业内部、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间关系混乱。
(三)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一般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比较
1.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同点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也在逐步向着企业化管理的全成本核算和全面预算管理靠近。具体来说,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着以下几个共同点:
(1)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态度相同。由于财务风险的广泛存在,会对经济组织的资金流和资金链会产生重大的影啊,在这些影响中,都是以负面影响为主。因此,无论是医院还是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都会选择对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积极控制。
(2)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标准基本一致。民营医院的不断企业化也使得它们在财务风险控制的标准上基本一致。
(3)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相同。财务风险都是从财务决策和业务流程中产生、并且要经历一个固定的转化和传导机制转化为对资金流的影响。要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无论是一般企业还是民营医院都会实施相同的方法。
2.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区别
由于其经济组织的业务特点不同,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差异,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有:
(1)经济组织的业务特点不同。对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都是购进原材料,产出产品的,所以生产往往是企业的核心任务。而医院就其业务特点来说,是典型的服务性经济组织。
(2)对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强化程度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控制手段的力度不同、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地位不同。
二、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民营医院外部环境的和内部环境的共同构成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环境。从外部环境而言,一方面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方向和经费的投入对象由全民医疗保险等个人服务领域转向疾病控制,与此同时,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其对药品利润的关注,导致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严格监控和管理,实行药品招标。这导致药品利润空间压缩。另一方面,物资的价格高低和采购比例及顺序和周转流动情况会引发财务风险。
就内部环境而言,医院的机械设备采购、药品和卫生材料以及其他必备材料是医院维持运转和开展日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医院对于固定资产如专业医学设备和医院的规划建筑这类消耗量大回收期长的投资的决策的失误,将会导致医院日常运作没有保障;堤外医院自身的建设资金过高,负债率居高不下,这促进了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出现;财务管理者的疏忽和意识淡薄及能力不足是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又一重要原因,财务管理者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导致财务决策失误,劣势因素不断累积扩大引发财务风险的出现;另外一点是医院的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让管理者有机可乘并经常将之作为事故后的挡箭牌和遮羞布,责任追究出现漏洞。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让财务运行效率缓慢,财务风险发生可能加大。
三、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预防对策
(一)加强成本核算,开展成本控制分析,实行预算控制
成本控制是民营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内容,医院财务管理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重视成本和预算的分析和正确评估财务分析的实际效果。要理清思路及时查明成本偏差出现的环节和原因以便医院重点治理和把控。总之,要对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调控,掌握好预算控制的力度和方向使成本在可控范围内运作,确保民营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流动量,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引入民营医院财务领域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有着极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权责发生制引入医院财务以后,民营医院和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有了更多的相通之处,可以更多的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也明确的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因此,民营医院利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财务风险控制是完全可行的。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引发财务风险的问题,须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风险出现的能力。
(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民营医院的制度不完善始终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瓶颈和短板。要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建设,确保管理透明、公开,监督有力,效果明显,明确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病建立一套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四、结论及建议
民营医院的制度不完善始终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瓶颈和短板。要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建设,确保管理透明、公开,监督有力,效果明显,明确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病建立一套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有效的控制的医院的财务风险,帮助民营医院承担起它应负的社会责任,是当前民营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民营医院与一般生产性企业在风险控制问题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民营医院财务风险成因既来自外部环境又来自内部环境,针对民营医院财务风险问题,应该采取的控制的措施和预防对策主要有加强成本核算,开展成本控制分析,实行预算控制;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引入民营医院财务领域;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兴滨.公司理财[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傅劲松.浅谈财务风险及其管理[J].浙江经专学报2002(4)
[3]何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上海企业,2001(11)
[4]刘贵炎.医院负债经营下的财务风险控制浅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
[5]李玲.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3)
[6]锥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
[关键词]企业资本结构投资收益
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率关系。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在一定条件下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什么样的资产负债比例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资本结构理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一般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持,随着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而被淘汰,但起基本思路仍然是我们理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主要有:净收益理论、营业收益理论、传统理论。早期资本结均理论虽然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的关系进行过一定的描述,但是这种关系没有抽象为简单的模型。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是以MM理论为标志的。1958年,美国莫迪格利安尼(Madigliani)和米勒(Miller)两位教授共同发表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中,提出了资本结构无关论,构成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无税收的MM理论、有税收的MM理论和权衡理论。
1.MM理论
(1)无税收的MM理论。无税收的MM理论又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它认为增加公司债务并不能提高公司价值,因为负债带来的好处完全为其同时带来的风险所抵销。主要有两个结论:在没有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杠杆企业的价值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相等,即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取决于负债比率的高低。
无税收的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只得出了盲目而简单的结论,但是它找到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起点。
(2)有税收的MM理论。有税收的MM理论去掉了没有公司所得税的假设,它认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债务利息可以抵税,使得流人投资者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因此公司价值会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而增加。企业可以无限制地增加负债,负债100%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主要有两个结论:杠杆企业的价值大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有税收时,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也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溢价,但风险溢价不仅取决于负债比率而且还取决于所得税率的高低。
2.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在MM理论基础上,通过放宽完全信息以外的的各种假定,考虑了债务利息抵税、破产成本和成本分别或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市场价值,进一步发展了资本结构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一个最佳资本结构,但由于财务危机成本和成本很难进行准确估计,所以最佳资本结构并不能靠计算和纯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到。理论上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使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实际上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还需要通过除了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以外的各种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来进行判断和选择。
二、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一)最佳资本结构的概念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二)影响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宏观因素
1.经济周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地增长,也不会较长时间地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常常陷入困境,甚至恶化。对此,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零负债”策略。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一般来说,由于经济走出低谷,市场供求趋旺,大部分企业销售顺畅,利润上升,企业应果断增加负债,迅速扩大规模,不能为了保持资本成本最小而放弃良好的发展机遇。
2.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通过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环境的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也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宏观的货币政策通过传导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及资金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利率的上下波动。这种利率波动就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如果一定时期内银行贷款利率较低,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的比重相对就会上升;反之,负债资金比重就会下降。税收政策决定了不同的行业施行不同的税率,某些所得税税率极低的行业,财务杠杆的作用不大,举债筹资带来的减税好处不多,因此负债资金比重小一些较好;反之,某些所得税税率较高的行业,财务杠杆的作用较大,举债筹资带来的减税好处就多,因此这类企业宜选择负债资金比重大的资本结构。
3.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其负债水平也不应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较弱或处于垄断地位,如通讯、电力、自来水、煤气等企业,由于销售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利润稳定增长,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相反,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强,如家电、纺织、房地产等,由于其销售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价格易于波动,利润平均化趋势使利润处于被平均以致降低的态势,因此,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三)影响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
1.企业的资产结构
企业的资产结构是构成企业全部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部资产中的比例。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产结构会影响融资的渠道和方式,进而形成不同的资产结构。若企业中固定资产较多,则应考虑到固定资产具有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一般通过长期借款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若拥有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较多的企业,一般通过流动资金负债来筹集资金;高科技行业的公司负债较少,一般采用股权资本融资方式。
2.企业偿债能力
通过对企业原有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的分析,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偿债能力来决定其资本结构中的债务资本比例,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当强,则可在资本结构中适当加大负债的比率,合理确定债务结构,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增加企业的盈利。
相反,各项指标若不符合规定的界限要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就不应该过度负债,而应采取发行股票等权益性资本融资方式。
3.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风险,它是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原因而给企业息税前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的经营是粗放型的,则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较低,很难通过留存收益或其他权益性资本来筹集资金,只好通过负债筹资,这样必然导致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加大,引发财务风险。当企业的资本全部为自有资本时,企业不存在筹资原因引起的财务风险,当企业有一部分借入资本时,在财务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就存在财务风险,而如果企业同时利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则同时存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并非完全市场经济的产物,按照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以加权平均成本最低和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为判断标准,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
在企业缺乏内源融资的情况下,只能依赖于外部资金供给,而长期以来单一的融资体制,又限制了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补充资金,因而企业融资长期依赖于银行贷款,形成了居高不下的负债率。而目前我国的企业流动负债过多、长期负债较少。流动负债具有期限短、风险大的特点,企业过多的流动负债直接导致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压力和很高的偿债风险。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反映了企业多元化程度和集中程度,从而反映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目前,我国企业中主要存在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国家股票和法人占绝对控股地位,社会公众股比重偏小,缺少对国有产权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企业资本结构缺乏弹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保持一定的资本结构弹性是灵活适应金融市场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筹资渠道狭窄,主要依赖于国家投资和银行信贷资金。而且,长期的经营效益低下和相互拖欠款现象严重使得企业信用严重受损,使企业很难获得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的资格。
四、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对策
1.提高资产赢利水平,强化企业自我积累能力
企业债务不断沉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产盈利水平低下、缺乏效率,企业自我积累机制严重弱化。为此,要增强内部融资的能力,就必须努力提高企业资产盈利水平,增加企业的自我积累。
2.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完善财务风险管理
我国企业依靠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高负债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财务风险,潜在的融资成本必将提高,从而影响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要注重股权融资多元化,适当采取内部职工股、期权期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直接融资手段,避免过高的负债率,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二是取得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时间安排。债权融资的多少及其期限结构,应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波动相匹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债权融资安排所引起的某一时点上的偿债高峰,某一时点上的资金闲置,充分利用现有的债权进行融资,搞好存量管理,避免企业因支付危机所造成的破产。
3.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功能,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为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迟滞,这不利于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我国企业对股权融资呈现出强烈的偏好,这与MM理论的分析结论相背,原因是我国发行债券的资格审核认证比股票上市严格得多。显然,较高的债券发行门槛减弱了企业追求负债纳税节约的愿望。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通过证券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积极利用债权融资,特别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机制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出资者的财务约束及资本市场、经理市场、银行机构等多种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实行两权分离条件下对公司经营者行为的控制,保证出资者的根本利益。我国应针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扭曲,建立资本结构的结构动态优化机制。企业资本结构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协调,不断适应发展战略对资本结构的要求。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由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资本的构成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资本结构总是呈现动态的状况。对于资本结构的管理,应强化公司的财务预算约束,强化出资者对公司的监督,建立利润分享计划,使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敢于有意识地负债筹资。
参考文献:
[1]资本结构理论史,沈亿峰.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胡援成.中国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金融研究,2002,(3).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战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简述
1.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基本概念。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是从多个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及相应作出决策的,发展多元化战略要求企业必须生产或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统一进行战略分析,使公司逐步发展扩大。多元化战略以满足企业的利益为核心,同时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并产生协同效应。主要目标是拓展新的市场,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规模及模式有所改变,进而产生一定得规模效益。与所有改革方式一样,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存在一定的利益和风险性。多元化战略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价值,提高原有的竞争优势。风险性在于实施不当,会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分散,使企业效力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严重会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多元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主要是从财务方面出现的,只有有效的做好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抵抗多元化战略带来的风险。因此制定多元化战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财务系统是否安全得当,以及行业或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市场变化等相关因素。2.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中型企业先后进行企业多元化战略,并效果显著。由此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开始了实施企业多元化的浪潮,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及市场变化的不可控性,多元化战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用。其中,部分企业综合市场条件及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制定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成功,使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反,一些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不但没有使企业得到发展,反而使企业走上失败,给企业带来风险,陷入危机。
二、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应用
1.我国财务预警系统的发展。中国对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起步晚,而且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在国内研究中,吴世农和黄世忠已经提出了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陈静对54家公司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二次函数分析,创建出了6指标的模型;周首华、杨继华和王平在奥特曼基础之上考虑到了资金流动因素而创建了F标记模式。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合适的并通过一般证明的财务预警系统。2.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多元化战略中的应用现状。我们国家的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对财务预警系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在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与财务预警系统之间做系统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现阶段,我国财务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理论的不成熟,通过现有的财务预警系统相关理论研究还是不能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提供足够的可操作性的支持。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财务预警系统,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和客观环境的制约,我国的财务预警系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因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使财务预警系统不被重视;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运作缺少组织和制度的保证;资金流量指标很少采用;系统的应用忽视定性分析等。3.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对充分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应用在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整个过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指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研究企业遇到的各种风险情况,得出综合的预警结果。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时提供有效数据,减少风险,促进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需要财务预警系统具备的特点
1.财务预警系统的可参照性。应用财务预警必须以企业日常的财务活动为前提,从企业的财务变化来看企业的运应情况,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预测出公司的整体情况和各项指标是否符合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使其成为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中的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或依据。2.财务预警系统的预测性。财务预警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出其各项财务指标,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准确判断并加以分析,预在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同时,实时监控,对多元化战略的发展有预测性的作出相关决策。特别是在企业多元化战略中发现财务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及时改正有效预防,减少企业决策失误。3.财务预警系统的预防性。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中,发现企业在其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失误,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发挥其预防性的作用,及时预防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的失误,防治财务重大损失,以化解财务危机,使企业可以有效的实施多元化战略。与此同时,企业在财务的日常操作系统上,可以实时记录下企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使用的方法及决策,及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以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四、针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预警系统的优化
1.建立适合中国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的财务预警系统。不同国家、行业和企业有着不同的会计惯例,其标准财务指标不尽相同,要想使财务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符合企业多元化战略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模型建立后应定期评价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度,检验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断对其进行修正更新,使之适应企业多元化建设及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保持较高的预测能力。 2.针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全面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出现的危机及风险,所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财务预警系统不但可以采集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更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对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使企业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道路。
五、结语
1.通过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基本概念及现状的分析,了解财务预系统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意义。2.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应用,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时提供有效数据,减少风险,促进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有效实施。3.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需要财务预警系统具备的特点,分别为:可参照性,预测性及预防性。4.针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预警系统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丹.现代企业集团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2(17).
[2]韩忠雪,朱荣林.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02).
[3]张慧君,陈丽荣.从财务指标的选用看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J].华东经济理.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