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逻辑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
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
关于言谈,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气。
教育内容: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
《备城门》以下多篇,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有湛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而且是起而行。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就反对楚王攻宋,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墨翟卒后,后学继承其业。当时物质生产有所改进,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百家争鸣亦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进行研讨辩论,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教学思想:
关于知识的来源,《经上》指明:“知:闻、说、亲。”《经说上》又解释为:“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就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1)亲知,即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2)闻知,即传授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3)说知,即推论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
这三种知识来源中,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传闻”又多不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这对于人们的认识事物,作了明确的分析。
墨翟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他们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为了劝告“王公大人”勿做不义之事,必须辩乎言谈,以加强说服力。因此,墨翟创立了一些逻辑概念如“类”与“故”,应用类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进行论辩,以维护他的论点。由于墨翟重视逻辑思维,辨析名理,不仅运用于论辩,而且运用于教学。
墨翟长于说教,除称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或直称其事,或引做比喻,具体生动,较能启发门弟子的思想,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
例如他以分工筑墙为喻,教弟子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又如,有二三弟子再向墨翟请求学射,他认为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告诫弟子不可同时“成学”又“成射”。
按目前一个较有代表性的估计?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落后于西欧、北美约15年,西部边远地区又落后上述地区l5年,要赶上欧美目前的水平,在一切正常理想的情况下,整体估计,至少要半个世纪。美国学者马·韦斯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变化速度约为以前各世纪平均发展速度的5O倍,每1O年的落后就是过去的5个世纪!
纵观今日中国经济滞后的原因,大致为四大过程:
第一就是历史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未曾经历过的、二三千年延续至今不断的封建传统文化。什么君子性格,儒学精神,乐天品德,恬淡心境,不管这些传统包含什么优良的成份,不管现代西方人如何重新评价这些传统,并希望从中寻求减缓未来振荡烈度的阻挡力,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之中,即在资本主义借助工业革命得以抬头的时期,在强权、拼搏、竞争的年代,这些传统文化肯定成了中华民族被抛在后面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184o年以后我们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竟达百年之久。中国人在这一深渊中,不仅因国家虚弱而饱受了屈辱和伤害,而且因性格的软弱而培养了或者是卑微的崇洋,或者是反常的盲目排外,又或者是自暴自弃、苟安偷生的乐天安命?并陷入了传统文化受到压抑、抛弃,外来文化又受到敌视、排斥的痛苦心境之中。在这百年之间,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教育均受到了极大的扭曲。
第三是解放后,我们用教条主义、度接受苏联模式,并强化其弱点。特别在过庋集权、压制民主、束缚自由、压抑个性、限制文化选择、封闭社会活动、僵化体制、统死思想、听任盛行、用政治统治一切等方面,我们在1957年转向后越走越远。第四是1957年的突然转向,直至发展到“继续革命”的。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我们今天关于改革的主要思想,特别是关于发展经济、现代化,对知识与人才的认识、政治民主等思想,在1956年都曾出现过。而从1948年至1973年,世界经济正走上空前大发展的道路,呈现出有史以来最富有生气的景象。整个世界从工业革命转向信息革命是从1956年开始的,美国白领阶层超过蓝领工人在1956—1957年间出现……正当世界急剧向前发展变化的时候,我们竟有整整20年步步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这四大过程是相关的。例如,就是封建僵尸借苏联僵化模式和扭曲心态还魂的产物,其中任何一过程都不可能单一地导致今天中国的落后结呆。这四大过程也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四大背景,并且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中国入今后的每一步行动,其对于今日中国经济滞后性影响的主要表现为:
1、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行业垄断现实存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尽管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增长很快,年增长约8,但结构和效益状况与架子不相称,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不解决,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就很难得到保证。
2、国企改革困难重重。国有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源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的缺陷和政企职能不分的状况,以及由此导致的经营机制僵化,还源于国有经济战线太长,布局太散,单从企业微观层面入手进行企业改革,很难取得突破。要改变国有经济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就必须对其进行战略性改组,同时相应地在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基于JSP的网络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件加密系统设计与实现 网络课程制作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制造现场的工艺文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谈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费用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谈基于SNMP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网络监控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上车辆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分析 网络指纹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的网络问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网络在线车辆使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材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NMP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ndroid的文件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Windows Mobile文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Controls;
public partial class AdminManage_Login : System.Web.UI.Page
{CommonClass CC = new CommonClass();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f (!IsPostBack)
{//产生验证码
this.labCode.Text =CC.RandomNum(4); }}
protected void btnLog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txtAdminName.Text.Trim() == "" || txtAdminPwd.Text.Trim() == "")
{ Response.Write(CC.MessageBox("登录名和密码不能为空!", "Login.aspx"));}
else
{ //判断用户输入的验证码是否正确
if (txtAdminCode.Text.Trim() == labCode.Text.Trim())
{//调用CommonClass类中的checkLogin方法,判断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
int IntUserIn = CC.checkLogin(txtAdminName.Text.Trim(), txtAdminPwd.Text.Trim());
if (IntUserIn > 0)
{ //该用户为合法用户,跳转到后台首页(AdminIndex.aspx)中
Response.Write("window.open('AdminIndex.aspx');window.close();"); }
else
{ //该用户不是合法用户,调用CommonClass类中的MassageBox方法,弹出提示框
Response.Write(CC.MessageBox("您输入的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Login.aspx")); } }
else
{ Response.Write(CC.MessageBox("验证码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Login.aspx")); }}}
protected void btnCancel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Response.Write("window.close();location='javascript:history.go(-1)';");}}
以上即为我所设计的一个网络文件管理系统,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给出了部分代码,希望能对大家在进行网络文件管理系统设计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会安2.0网页制作彻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管理体系中存在缺陷
网络管理体系主要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对于前者来说, 随着网络体量的不断增大, 集中式管理将会导致数据收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 管理效率降低, 对于分散式管理来说, 这种管理方式具备较强的分散性, 当更高级的管理需求出现时, 这种体系很有可能无法进行处理。结合这两点内容来说, 相关管理技术的应用必须能确保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信息收集速度及更高级功能的执行两方面都能满足需求。
1.2 网络配置比较落后
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而为了确保这些技术的正常应用, 相关人员就必须及时更改网络配置, 确保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但结合现状来说, 由于网络配置的修改大都需要革新网络技术设备, 如果企业意识不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在资金上不能满足需求, 那么网络配置的更新自然难以达到要求。
1.3 障碍排除技术发展迟缓
在企业运转过程中, 计算机网络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人为操作不当、外部攻击等都有可能导致网络故障产生, 为了尽量将这些故障的影响降到最小, 尽快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结合现状来看, 大部分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展开都达不到这一要求。障碍排除技术落后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网络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应用自然会受到一定制约, 进而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计算机网络自身安全性不够高
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是决定整体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对于这一点来说, 如果计算机网络对于非法入侵、病毒攻击等没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那么计算机网络必然会长期暴露在危险之中, 最终导致数据或资源泄露、丢失。另外, 对于已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修复能力, 那么这些问题的影响范围将会在网络内部不断扩大, 最终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2.2 计算机软件系统存在漏洞
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同样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直接产生影响, 结合现有数据来看, 大部分传播范围较广的病毒都是在软件系统中进行传播的, 而这样的无差别攻击经常会导致计算机网络中丢失的数据难以恢复, 对企业内部相关工作的展开造成严重影响。从这一点来说, 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相关技术人员就必须针对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处理。
2.3 计算机网络受到外界因素威胁
计算机网络所遭受到外界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类型。 (1) 自然环境影响。温度、湿度等都会对相关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 若这些设备不能在系统中发挥作用, 那么计算机网络系统自然也难以正常运转。当自然灾害发生时, 部分网络设备很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 甚至直接损坏, 计算机网络安全自然也难以保证。 (2) 对计算机网络的恶意破坏。这种破坏主要包括病毒攻击、黑客入侵等, 前者主要是通过无差别的攻击导致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或数据丢失, 而后者通常目的性更强, 一旦出现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的状况, 那么企业就很有可能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3 安全技术分析
3.1 数据加密
从定义上来说, 数据加密主要是指将信息转换成密文再进行传输的过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即使信息传输过程中被非法获取, 也不能掌握信息的实际内容, 进而从根本上避免信息或数据泄露。
现代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两类。
(1) 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主要是指发信方将原始数据和加密密钥一起经过加密算法处理后, 将其转变为密文后进行发送的过程。当收信方接收到这一密文之后, 则需要使用同一个密钥及相同的算法来进行解密。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的核心在于发信、收信双方都事先知道加密密钥。DES/AES等都属于对称加密算法。
(2)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包含了两个密钥, 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种, 其中, 私钥只能由收发信其中一方保管, 不能外泄, 而公钥则可以发给任何发出请求的对象。若使用公钥进行加密, 那么就要使用私钥进行解密, 反之亦然。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由于私钥并不会在网络中进行传输, 保密性将会大幅提升。
3.2 防火墙
从本质上来说, 防火墙在网络安全方面属于一种隔离技术, 通过防火墙的设置,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将能被有效隔绝起来, 大部分的非法入侵都能在这一过程中被检测出来, 防火墙将会自发进行处理, 网络的安全性自然能有效提升。
现阶段我国企业中最常用的防火墙种类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1) 过滤防火墙。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过滤防火墙主要是通过包过滤技术来实现的, 若数据包的包头符合要求, 那么防火墙就会让这个数据包通过, 若检测后包头并不符合要求, 那么防火墙就会自发做出丢弃或其他更为复杂的处理。
(2) 应用级网关。当一个应用向服务器发出一份请求报文时, 这一报文将会通过应用网关, 应用网关将会在应用层打开报文, 并针对其合法性进行判断, 若判断结果为合法, 那么这一报文将会被转发给原始服务器进行处理, 若不合法, 那么就会被直接丢弃。
结合上述内容, 企业可以通过防火墙的设置来有选择性地只接受一类固定IP的访问, 或通过防火墙拒绝某一类IP的访问, 在防火墙技术的支持之下, 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
4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因素进行了论述, 并结合数据加密、防火墙设置、病毒防范等技术研究了实际的网络安全技术。总的来说, 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的应用虽然能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转效率, 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是确保企业内部的数据和信息不会泄露或丢失的主要途径, 因此, 相关单位及人员必须重视这一工作, 通过新型安全技术及管理办法的应用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进而在确保企业运转效率的基础上避免出现网络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李杰.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8 (5) .
[2]袁伟伟.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 2017 (15) .
[3]曹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8 (6) .
[4]宋彦民.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价值工程, 2010 (13)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猛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化的普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带来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为人们的信息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对强化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就从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防护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策略。
1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发展概述
众所周知,从我国研发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开始,相关领域在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防护方面的探究就未曾停止过。各种信息管理与安全防护策略不断被提出,修正并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检验。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防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比如,我国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密码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已多次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以此维护了大量硬件数据、软件数据以及系统数据中的信息管理与安全,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被泄漏、篡改等可能性。此外,为进一步强化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管理及安全,我国还专门建立了相关计算机网络信息防护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详细设置了计算机监测、响应、网络安全评估等信息监管环节,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网络中危险因素的威胁。
2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中的现存问题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领域涉及的问题面较广,内容较为繁复,且需要多种技术的综合支持。目前,我国虽已经采取了针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与安全防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还具有明显的差距。这就导致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分析和解决。
2.1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入侵对信息管理与安全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入侵对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的破坏,是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所谓的计算机病毒或木马程序没实际上就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编制或者插入具有破坏性的功能或数据,进而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自我复制计算机指令及程序代码,进而方便网络恶意操控或破坏行为的实施。一旦计算机系统遭到计算机病毒或木马程序的入侵,就会对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产生较大的破坏,并使得计算机里的重要资料、信息等损坏或丢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嵌入瘫痪,给用户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损失。
2.2难以防范计算机网络中的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防护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而言,黑客攻击可以分成网络攻击与网络侦查两大类。其中,网络攻击是指黑客采取各种信息手段有选择性地对目标信息进行破坏;网络侦察则是指在不影响对方网络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目标信息进行截取、窃取及破译,从而获得对方重要的机密信息。此外,拒绝服务攻击也是黑客常用的一种攻击手段,即通过网络技术使被攻击者的机器暂时停止提供服务,甚至直接让目标机器的主机死机,进而给对攻击目标造成麻烦。
2.3计算机配置不合理或网络漏洞
事实上,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其本身就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计算机配置上的不合理、网络技术存在漏洞等。这同样是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防护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目前,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计算机生产不达标等原因,很多计算机中文件服务器的配置并不合理,选配网卡的方法也并不合理,这就大大影响了网络的运行速度。计算机运行速度越慢,其稳定性能也就越低,整个网络系统的质量也就越差,进而造成信息资源的丢失,并使得计算机更加容易遭到网络攻击。此外,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以及所应用的各类软件都是人为编写或调试的,其结构设计必然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就给了计算机病毒或木马等各种恶意程序所乘之机,使的用户计算机更容易处于被攻击的范围中,从而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造成巨大影响。
3强化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以维护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安全。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着手进行更加深入探究。
3.1推广并安装相关网络安全防护软件
计算机病毒或木马程序的产生是我国计算机技术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且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病毒或木马程序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复制、传送数据包以及运行程序等操作,或者通过手机、移动硬盘等设备进行传播的。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当首先大力研发并推广网络安全防护软件。所谓的网络安全防护软件一般包括病毒查杀软件、网络防火墙或硬件防火墙等,其主要功能就是严格限制非网络用户对局域网资源的访问,并随时更新病毒库,同时检测计算机是否受到病毒或木马程序的威胁,然后针对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用户只有在安装了相关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安全检测的前提下,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计算机病毒或木马程序的入侵,以切实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
3.2提前做好计算机网络中黑客攻击的防范工作
面对黑客攻击这一严重影响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提前对此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比如对计算机内的重要文件、资料、信息等进行备份,以免被黑客攻击后造成信息的遗失或损坏。此外,对计算机中的机密资料、信息等,必须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加大密保强度,不断研发难易破译的安全防护程序及警报程序。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黑客攻击的难度,并能为进一步追查黑客踪迹,粉碎黑客攻击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3.3不断升级计算机配置及网络操作系统
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配置不合理以及网络漏洞等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对计算机的配置及网络操作系统进行升级与更新。计算机配置及网络操作系统具有复杂性及网络需求适应性等特点。因此,为适应人们对网络信息技术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地升级与更新。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各种网络设备等都需要及时升级并打上最新的系统补丁。这有这样,我们才能严格防止网络恶意工具和黑客利用漏洞进行入侵。
3.4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我们还应不断开展一些相关技术理论的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对于解决当前很多工作人员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不达标等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人员的聘任制度及奖惩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发挥,也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式。
3.5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实名制
为了有效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安全,我们必须进一步在计算机网络中推行实名制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不断深入身份验证技术的研究和构建。通过这种方式,只有用户能够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时,系统才能正常运行,否则就开启安全防护程序,进而有效防止非法访问。
4结语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重。本文描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并从大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管理对他们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期能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互联网以其传输快捷、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特点已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网络新生代”的大学生更把网络作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感知器官的延伸。随着网络和大学生的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网瘾问题在大学生中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各大高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网络成瘾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高校学子因沉迷网络而轻生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剖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深层原因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成瘾
1.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随后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imberly Young博士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他指出网络成瘾症,是在完成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在临床上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
2.网络成瘾的界定。网络成瘾与吸烟、饮酒、赌博等行为有很多相似点,在判别标准上与赌博成瘾最类似。因此,Beard在Young的量表基础上进行修订,制定了“5+3”的诊断标准。其中前5个标准为:(1)是否沉溺于网络;(2)是否为了满足需要而增加上网时间;(3)是否不能控制、减缩和停止使用网络;(4)当减缩和停止使用网络时是否会
感到疲倦、忧郁和痛苦,或易怒;(5)上网时间是否比最初想要上网的时间长。这是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除此以外,还必须至少满足后3个标准中的1个:(1)危及到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和职业;(2)对家庭成员、临床医生和其他人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3)使用网络是为了逃避
现实生活或减轻精神困扰。只要满足“5+1”个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圈。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1.大学生中网络成瘾问题的基本情况。互联网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以其便捷性、交互性、丰富性、广阔性等优势,备受大学生的青睐。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课堂、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已布满了网络的触角。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的报告,全国35岁以下的上网用户总数已达8397.9万人。历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网络用户的构成中,大学生的比例始终占50%以上;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高达6~13%。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成瘾行为主要可以划分为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网络交际成瘾行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行为和其他成瘾行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将大量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上赌博、游戏、购物和拍卖等活动中,并且往往丧失工作职责,破坏重要的人际关系,游戏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实质上使他们得到了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过程的满足感。网络交际成瘾行为是指过度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在聊天室或QQ中结交的网上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者花费大量时间致力于在网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随有强迫性冲动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两个典型特征。其他成瘾行为是指不以某种特殊的成瘾类型为主,可能是多种行为的复合。
2.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网络成瘾已经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人际关系、道德观念、身体健康等多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人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2004年上海大学一次性退学的81名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学业大幅度下滑。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2005—2006学年,浙江大学有90名学生退学,其中60多人是因为网络成瘾,几乎占退学人数的80%。成瘾的大学生长时间面对机器,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封闭,患上“情感冷漠症”。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驰骋空间、缓解精神压力、填补精神空虚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更大的道德失范和心理、精神危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交际骗取大学生的信任,转为现实中的接触,造成人生财产的侵害。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主观原因。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个人的人格特点,如孤独、抑郁、内向、敏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特质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他们渴望言论自由,向往感情自由和思想自由,追求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受挫,而有的大学生抗挫能力较弱,在他们的内心就会自觉产生种种不安、孤独与恐惧的情绪,因而,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继而寻找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不良情绪,表达内在心理感情的补偿平台,就可能把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计算机网络以寻求支持,这种依赖不断强化了他们的“虚拟人生”,使真实人格和现实生活异化。
一些大学生为了忘却现实中失恋的痛苦或是为激情为倾诉,与网络对象形成固定化交流习惯,这种随行所欲、风险低的交流过程能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舒适感和依恋感,他们从而转向过分迷恋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来建立彼此的友谊或爱情,并以此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成为网络交际成瘾者。网络交际成瘾者往往情感丰富,但在感情表达上不是积极向外,而是选择压抑和内囿的方式。在人格上,一半以上成瘾者表现为内向和交往被动者,有自卑感,属易感素质,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弱势;而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隐蔽性和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能使他们在网上社交很容易获得成功,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不断遭遇挫折和在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2.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客观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属独生子女的比较多,且绝大部分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成瘾学生的家长往往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内心需求,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并一味地把自己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教育他们一定要出人头地。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显现出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很少显现出应有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导致子女不愿向家长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是选择网络作为他们精神寄托和压力释放的途径。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家长固有的长辈为尊的传统观念较重,对网络游戏缺少理性认识,在得知子女接触网络游戏时,常以粗暴的方式加以禁止,使得这些学生对家长失去信任,同时,出于青春期高度的叛逆心理,他们更加亲近网络游戏。有的学生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管教比较严格,当他们远离父母后,觉得少了父母的约束,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时间,追求一种没有家庭监督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留恋于网络的虚无缥缈。也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状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的形式多样,原因复杂,我们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矫正已成瘾者的行为,更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来遏制问题的发生。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eard K W.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J].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2001,4(3).
[关键词]高雅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44 ― 02
一、高雅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与通俗文化的区别
关于“文化”这个词汇,一般认为,其本义是指对人的教化和培养,而后又逐步被人们解读为,人本身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雅文化是指人们培育积极的人生意志、引导人们具有向上进取精神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范畴,其一般具备底蕴深厚、人文精神丰富、格调典雅等基本特征。对于大学来说,深入释析高雅文化在高校开展全过程育人工作中的德育效能,高等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明确高雅文化的独特内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明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发挥好高雅文化引领通俗文化的独特功能。
(一)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区别
高雅文化是以培育积极的人生意志和态度,培育乐观向上进取精神为文化创造主导的文化范畴。而通俗文化则是人们以实现主体间实现生产生活地位平等的文化创造意识为主导的文化范畴,其有时会表现出一定的低俗性与麻痹性。从学理角度分析,通俗文化也可称之为大众文化。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分析,文化作为人的思维方式显然是由一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建立在一定社会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在这个问题上,无论通俗文化还是高雅文化都是如此,这两个文化范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行为反映。在如今这个鼓励文化创造的时代,高校广大青年学生日趋成为了文化发展中最为庞大的文化创造群体,大学生群体越来越依赖通过快速、直观、生动、多样的现代化传媒手段接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直面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那就是通俗文化如果缺少了高雅文化的引导和调和,其势必会走向低俗甚至麻痹。从时空因素释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模糊不清,通俗文化中低俗的东西也随之泛滥。从文化的本质来说,“低俗不等于通俗,通俗不等于高雅”。在现如今的文化发展新常态下,如果高校校园仍排斥高雅文化,回避传统文化,任由通俗文化自由发挥,就难免会使广大青年学生不断疏远高雅与文明,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在高校校园里,通俗文化确实是一种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大学生群体都普遍喜好的文化范畴。但是,如果我们从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两者的辩证关系考量,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一切文化的产生都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实践,高雅文化源于通俗文化,其本身的各种元素是在通俗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上逐步培育而成的。所以,利用高校已经形成的通俗文化土壤和环境,来培育大学的高雅文化元素,已然成为高校打造高雅校园文化环境,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
(二)关于大学高雅文化的释义
研究大学高雅文化,我们应该主要从狭义方面即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来剖析高雅文化。高雅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一般可包括名家书籍、时代话剧、经典舞剧、高雅音乐会等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对于高校来说,大学高雅文化即指大学校园内反映师生积极、健康、向上学习生活方式的精神文化形式。依据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我们所释义的高雅文化即指由大学校园内的师生所创作的高雅文化艺术形式,其一般表现为由师生群体主要参与编制、排演的具有积极、健康、向上引领作用,并能有效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作品。一般意义上说,高校校园内的高雅文化艺术作品均体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的文化反映和文化创造。
在高校校园里,无论是通俗文化还是高雅文化,毋庸置疑都是来源于教师和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实践,都是建立在这所高校传统历史文化发展基础之上的,是一定时期,高校师生员工从事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实践的集中体现。对于大学师生群体来说,高雅文化不但是出自于大学中的通俗文化,而且引领和调和着大学里的所有文化元素。尤其是在高雅文化艺术进校园的精品项目实施进程中,大学里的高雅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培育的土壤和空间。其中,由高校师生共同创作的高雅文化艺术作品,融入了很多大学传统办学的优秀文化元素,这些优秀文化元素及时全面的反映着同时期,学校发展和办学的基本理念、人文价值观等。从这个角度释析,自觉培育大学高雅文化,发挥其对于大学通俗文化的引领和调和功能,最大限度剔除低俗文化。
二、高雅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学理关系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学习生活实践是其创作和演示高雅文化艺术作品的源泉。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坚持积极、健康的创作指导原则,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接受高雅文化作品的熏陶。
(一)高雅文化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有效平台
对于高校来说,高雅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内在学理关系,其主要表现为高雅文化的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一定教化作用。具体而言:一是指大学高雅文化本身蕴含着高雅的人文价值理念,其各要素都体现一定的人文教育意义;二是指高雅文化育人模式,在教育引导大学生传承求学精神,打造高雅人文气息,反映高校传统办学文化方面具有独特功能;三是指高雅文化充分代表着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教育价值。这三方面在逻辑上具有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作用,其共同构成了高雅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理逻辑关系的完整模式。
(二)高雅文化育人模式的创建思路及价值取向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的文化存在方式,大学中的教育者应不断增强文化创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应以传承传统文化和打造高雅文化为工作切入点,打造高雅文化的育人模式。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互鉴中,高校应注重思考构建高雅文化的育人体系,遵循传统文化优势和大学生群体的现实文化需求,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保证文化作品实现有效供给,使大学高雅文化建设围绕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
第一,在大学体制内,高雅文化育人模式应满足大学生群体的现实文化需求。高校应注重发挥自身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将符合大学生现实文化需求的本校固有的传统人文理念和优秀文化有机整合,根据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化培育介体,从而通过大学生群体自组织系统的矛盾运动,挖掘出大学本位文化元素、提升大学生对高雅文化的认知水平,成功完成新知转化为新质的转变,进而实现将高雅有益的文化元素有效灌输给大学生群体。
第二,发挥社团文化活动在高雅文化创建中的平台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高雅的社团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提升人文知识水平。通过引导大学生群体在真实的社团实践场景中,系统接受高雅文化元素的熏陶,进而使大学生群体有效规范学习生活行为,让大学生社团文化能够成为高雅文化育人的载体。
三、高雅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独特的引领功能
第一,通过高雅文化艺术形式所反映的学校传统人文精神,能够引领大学生群体自觉增强爱校情怀,自觉提升学习生活动力。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中的高雅文化是大学生个体在参与学习生活实践中所集中表现出来的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高雅文化有助于其培育并遵循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同时,教育者们应注重发挥校训、校风等学校传统办学文化的育人功能,让传统文化与后天形成的高雅文化形成合力。
第二,在大学体制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如果把高雅文化元素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大学体制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大学生个体和群体中深入发挥规制作用。在现代大学里,大学体制内“制度文化”已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文化元素集中存在于大学各项规章制度中,并体现为一定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准则,其对于引导大学生构建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学校规章制度规制下,每一个大学生就可以自觉处理好个人与群体间的共处关系,进而形成比较健康的社会人格。
第三,在高校文化育人模式运行过程中,高雅文化形式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群体“非智力成长因素”的自觉形成。高雅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对大学生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化功能。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育人环境建设规划,凸显大学独有的高雅文化品位,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培育并形成良好的“情商”,挖掘自身“非智力因素”在成长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对于现代大学来说,如建成比较完善的高雅文化育人模式,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全面引领大学生群体自觉培育和践行人生价值准则,从而自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换句话说,这种由大学生自觉培养的思想价值观就是大学高雅文化育人成果的集中体现。
总之,关于现代大学,构建高雅文化环境就是发挥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功能。现代大学只有在有效传承其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自觉的去打造高雅文化品牌,并将高雅文化的元素自觉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创新育人工作的平台和载体,才能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刘国帅.浅议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8).
〔2〕张学洪.提升大学校园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模式〔J〕.高校理论战线,2012,(08).
关键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资源已上升为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文献服务的基础,也是文献服务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随着文献资源种类的增加和价格的增长,人们对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期望越来越迫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建设的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已具有相当规模。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正逐渐成为决策领导机关、图书情报部门及社会大众的共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将进入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
1.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1)自1998年4月,国家成立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委员会以来,在国家层面上,以科技系统、教育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三大群体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开始了实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近年来,这些群体文献信息服务机陶在各自的系统内已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开展得很有声色。如在科技系统,科技部等部委组织推进的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图书馆组成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设项目,其网络服务系统就是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科技文献服务系统。该系统目前有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外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外文科技图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已在网上开通。
其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有,国防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 CETIN),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设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拥有30多个中心馆的全国医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有,由国家计委批准教育部组织建设的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共建共享数据库。该网络系统由1个全国管理中心、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7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和61所“211工程”立项高校图书馆组成。作为中国大专院校的信息保障体系,它不仅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研究营造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公共图书馆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有,由文化部规划兴建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信息网络工程,以及由国家图书馆等124家图书情报单位发起并成立的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这些网络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国家图书馆与各省、市、县图书馆连接起来,将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变为数字化信息,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2)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也卓有成效地开展。如以江苏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为龙头,从1996年起开始建设的“江苏省科技信息网”,到2000年底已经联通了全省13市64县及10多个科研院所中心,还建成了一系列具有江苏特色的数据库资源。1999年12月,浙江图书馆与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签定信息资源共享协议,同时,三单位还将进行联合编目,网络互联。上海于2000年建成了由公共、科研、高校、情报四大系统65家的图书情报机构组成的“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3)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及共享有了很大发展。近些年,电子文献的出版力度远远超过书本文献的增长幅度,电子文献的出版物大有取代书本文献之势。如重庆维普公司开发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1989 - 1999年收录有期刊7000种,2000年后收录有1.2万余种期刊的题录、摘要信息,学科范围覆盖理、工、农、医以及社会科学各专业,已成为国内检索中文科技期刊的重要工具。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光盘国家中心共同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收录有5721种国内核心和有专业特色的期刊全文,到2000年底累计全文文章总量已达500篇,题录1000万余条。内容覆盖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学、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它的数据库网络版有9大专辑,126个数据库,网上数据每日更新,是目前中文期刊收录量最多的一个全文数据库。镜像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除清华大学的“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外,还有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公司的“万方数据库系统”、书生公司的“书生之家”和超星公司的“超星图书馆”。目前,国内许多重点高校的图书馆电子文献的订购经费已超过总文献经费的300/0之多,电子网络文献的迅速发展已经给全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文献信息资源的途径。
2.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动态
2.1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从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正以不同系统、不同地区的形式全面推进,已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大环境,共享网络建设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强大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种类型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仍然是今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如江苏、上海、浙江、深圳、广州等已开始以各自的联合或协作方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整体化建设原则,建设公共、科技、高校的图书文献馆之间互联互动的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有的正开始起步,有的还正处于酝酿之中,在这些地区,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议题的会议,讨论本地区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以积极地推进本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发展。
2.2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随着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建成以及因特网上免费文献信息资源的出现,国内各图书情报单位正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积极参与加入各种共享网络、知名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利用因特网上免费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服务体系,使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利用。文献信息资源联合订购也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今后凡价格高、利用率高、知名度高的重要文献信息资源仍应采取集团采购,这样既可以节约经费,又可以节省精力提高效益。
3.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完善
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凸显了其复杂性。用户在进行资源共享的时候,总是希望自身的权益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图书馆在提供资源共享的时候,必须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因此,国家必须制定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图书馆立法是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图书馆法律都比较完善。我国图书馆在资源共享的建设的同时,也在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资源共享方面的法律法规大致包括以下层次:科技进步法、信息资源共享法、政府信息公开法;行政管理法规、国家与地方颁布的信息资源共享条例;共享管理的具体方法、共享管理建设规范、服务监督与评价办法、科学数据汇交方法等。随着国家对资源共享建设的重视,国家层面上的资源共建的规章制度也必将更加完善。另外,对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以及解决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兼容等方面问题的制度建设也会更加健全。并且为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等配套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水平,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营造有利于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样,就可以确保资源共享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润珍.网络环境下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障碍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2.(3).
[2]殷明,任道忠,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与建设[j].中国信息导报, 2002,(7).
[3]阚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社会共建[j].图书情报工作,2002, (12).
关键词:意合及形合;原因;逻辑分析
一 引言
自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前语言学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翻译一直被误读为本族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生硬转换。直到“文化转向”概念的引入,翻译才被认定为应该包含本族语与目标语之间隐含逻辑关系的分析及与之对应的显性转换。本文将从对比语言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探讨汉英两种语言意合和形合,隐性和显性等诸多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在汉英翻译中对汉语句子句内及句间隐含逻辑关系的分析及其显性转换。
二 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定义以及特征
意合(parataxis),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明显的外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形合(haptaxis)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之间的连接采用显性的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表达词法意义和逻辑关系。两者的差异存在于:是否使用直接词(connectives)。美国著名翻译家Eugene A.Nida也曾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汉英的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多是用连接词如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 以及so that等明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是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显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because 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l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Eugene明确指出他所认为的英语与汉语的典型差异,并且要求,只有当形合与意合转化得当时,翻译的精神才能被完全体现。
三 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的形成原因
刘宓庆指出:“语言的许多形式问题实则都是基于其内在的机制(intrinsic mechanism)而发立于外的表现现象”。两种语言的差异实则反遇了两个民族心理原型差异:两个民族的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
荣格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成因。他认为不论个人心理或民族心理的原型,都有“内倾”和“外倾”两类。内倾者好静,善内省。外倾者好动,善交流。由此,汉民族多趋向于内倾,重会意;英语民族多趋向于外倾,重形合。表现在交际上,汉语多具模糊性,限制性,多义性,句法构造和语义信息呈隐性。英语句子重形式,语法呈显性的。
四 汉译英中对汉语句子隐含逻辑关系分析
陈宏薇认为英汉互译为“将比较系统的中英思维方式对比与汉英语言对比作为学习汉英翻译的理论基础”。中国人看重整体思维,导致汉语具有意合的特征;而欧美国家人注重解析思维,故英语具有形合的特征。因此,英汉互译的过程,就是汉民族思维与英语民族思维相互转化的有机过程。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在《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语的特性》一书中指出:“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个词排在那儿,要你斟酌,要你从各种不同的关系去考察,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王力也解读到:“西洋的语言是法制的,中国的语言是人制的。”“法制”是指有一整套显性连接手段,而汉语的“人制”则指汉语要靠人的了悟。
汉译英的过程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汉语意合句经分析隐含逻辑关系,转换成显性形与句的过程。再看下面的例子: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If I had known it would come to this,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
这是一个隐含条件关系的汉语意合句,英译时加上了连接词if,使其显性化了。
汉译英的过程,就是意合变形合的过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原诗只有18个字,少用连接词起逻辑衔接作用,仅用名词构建意象。诗歌以神驭形,给读者以极大的想像空间。但在与之对应的英语翻译中,连接词缺一不可。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utumn
By Ma Zhiyua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ing stream,and on the far back,a pretty little village.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the west wind moaning,his bony horse groaning,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在《翻译中的隐和显》中,柯飞讨论了指出:隐和显可能涉及共性。显化(explicitness),又译外显化,在翻译中指是目标文本以更明显的形式表述源文本的信息,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解释性短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增强译文的逻辑性和易解性。Blum-kalla 认为“一般来说译者对于原文进行解释的过程可能导致译语文本比原语文本冗长;这一冗长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衔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柯飞也指出,翻译差异是由个人出身,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等因素影响的。在汉译英中,我们分析原句内和句间的各种隐含的逻辑关系,变意合句为形合句,使隐性语义关系显形化,正是基于对汉英语言各自特征的认识及对比分析这一原因,符合翻译的内在要求。
五 小结
从思维方式乃至民族心理角度探究英汉语言差异,从而分析翻译异同,是实现本族语向目标语转化的有效手段。汉语重意合,没有英语所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介词数量少。英语重形合,结构逻辑性强。因此,在汉译英过程,我们必须分析汉语意合的隐含的逻辑关系,关注不同民族间民族心理的差异,并进行显性转换。由此,我们才能得符合英语语法及表达习惯的地道的译文,同时不造成翻译信息的缺失。(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