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抽样调查的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关于开展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川调字〔2010〕33号)和总队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实施方案及细则的通知》(川调办字〔2010〕24号)要求,为做好2010年遂宁国家农村调查网点样本轮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样本轮换工作的内容
本次样本轮换工作是针对国家农村抽样调查网点开展的。相应的主题类别为:(1)农作物调查。包括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主要农作物单产调查;(2)农村住户类调查。包括农村住户调查、农民工监测调查;(3)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主要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利用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样本网点。主要畜禽抽样调查不参加本次样本轮换。
二、样本轮换的实施阶段
按照总队的统一安排布置,样本轮换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资料核实阶段(2010年5月7日—2010年5月20日),完成对抽中调查县抽样框资料核实工作。
样本抽选阶段(2010年5月底—2010年6月底),完成新网点(户)的抽选工作。
布置落实阶段(2010年6月中旬—2010年11月底)。6月中下旬在抽中的普查小区(村民小组)内开展摸底调查工作;8-10月,完成新网点的辅助调查员、调查员的聘请及培训工作、新网点的开点、开户、试记账和试调查等工作;2010年12月1日,正式启用新的农村抽样调查网点。
四、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样本轮换工作
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调查队、*县统计局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务必完成好样本轮换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由于*是国家统计局新增加的调查县,鉴于目前尚未建队,为切实加强对样本轮换工作的领导,经与*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县样本轮换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队、*县统计局要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做好有关协调工作,从人力、物力、交通、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样本轮换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执行全国统一的样本轮换方案。一是要认真学习样本轮换方案和相关抽样方法,从思想上真正理解、搞懂方案;二是要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样本轮换方案,按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开展样本轮换工作;三是在样本轮换过程中,对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做好记录,及时与遂宁调查队农村科联系,及时研究解决。
2005年*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在调查中紧紧围绕查准人口总数这个中心,狠抓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并于*年*月*日下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做好我地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为各县(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入户登记及专项编码工作已圆满结束,正在进行数据录入,现将前阶段调查工作做以简要的汇报。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一)建立高规格的办事机构
一是成立了以地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督促检查各县(市)成立办事机构。于2005年*月*日下发了《和田地区关于认真做好县级及以下机构组建及经费落实工作的紧急通知》,以确保这次调查工作有组织有安排。三是健全机制明确了办公室及各部门职责。
(二)精打细算落实经费
此次1%人口抽样是继1987年和1995年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的第三次大型普查。与以往人口调查相比,调查环境发生了变化,调查内容增加较多,调查散点分布更广。这次1%人口调查工作,我地区*县*市抽中*个乡级单位*个村级单位*个调查小区,涉及面非常广,工作任务重,因此落实好经费是搞好1%人口抽样调查的保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对1%人口抽样工作所需经费作了详细预算,为*万余元,现已经到位*万,是前期准备资金。*县*市均已落实了部分调查经费。
(三)制定方案、计划、细则为调查各阶段提供依据
一是为保证1%人口抽样工作有序、有效、稳步的开展,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于2005年*月*日制定了《*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二是按照*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制定了《*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及《*1%人口抽样调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通过方案、计划、细则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普查的工作流程,保证了各阶段调查工作的数据质量。
(四)深入基层调研,总结普查经验。
2005年*月*日-*日,根据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的安排,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到*、*、*县就普查的方法、宣传、培训等问题进行调研。经过调研,形成了我地区1%人口普查如何开展的总体思路和方案,也初步掌握了县(市)1%人口抽样调查前期准备工作的基本情况,为有效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调查员选调到位是保证调查数据质量的必要条件
这次调查共涉及58个项目,内容广,任务重。因此在领导机构成立后,各县(市)随即转入对调查员的选调。针对年底总结,各部门单位人员缺乏,调查员抽调难,人员的素质又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县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采取为选聘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员,其它各县(市)均采取以组织部门的名义在各成员单位、部门抽调文化水平较高(至少高中毕业)、身体健康的公务员做为调查员。为入户登记数据填报质量奠定基础。全地区共抽调调查员*多名。
二、试点工作的圆满完成为正式调查积累了经验
为了探索搞好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有效方法,确保调查的工作质量。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结合业务培训会议,于2005年*月*日下午在*选取了一个调查小区进行了试点,调查员为各县(市)业务主管。在试点过程中紧紧围绕查准人口总数、填对每一项指标为中心,狠抓各方面的工作落实。通过试点,初步掌握了调查各环节的实际操作技巧。达到了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培训骨干的目的。为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抽样调查工作细则,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三、深入的宣传动员为调查提供了保障
为了取得*居民的支持与配合,深入贯彻《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工作方案》的精神,搞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于2005年*月*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工作的通知》,定于**月份为全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宣传月、***日至*日定为宣传周、*月**日和*日定为宣传日。各县(市)地区均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采用了广播、电视、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等方式,把人口调查工作宣传到每一个角落。在*月*日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组织人员到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广场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单*余份。
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使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基本上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调查对象积极的配合及填报数据的准确。
四、业务培训到位是保证调查数据质量的基础环节
由于此次1%人口抽样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指标多、任务重,因此地区1%人调办在参加业务培训时就明确指出“谁参加培训谁负责”、“谁参加喀什业务培训,谁就充当教练员、指导员”,因此各县(市)来参加培训的均为业务主管,都是精兵强将。
历来的普查经验告诉我们,光培训指标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掌握调查的方法、步骤,要搞清楚怎么干。因此,*区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专门组织人员就对调查的方法及步骤、怎样进行调查进行了专项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了试点,达到了良好效果,为正式调查起到了指导作用。
通过讲练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培训人员对调查对象、调查各环节工作要求有了明确认识,对各项指标如何准确填报等心理有底,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填报质量。
五、做好摸底阶段的数据填报工作是搞好整个调查的基础
调查摸底于2005年*月*日始,*月*日至,历时*天,摸底调查查出抽中调查小区共计*户,*人,出生率*,死亡率*,并于2005年*月*日上报*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摸底调查结合部门资料与调查数据对比的方式进行。针对调查摸底数据填报的情况,2005年*月*日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组织人员下基层进行摸底阶段的抽查,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当场进行解决,确保了摸底阶段上报的汇总数据。
六、采取多样的调查方法进行入户登记
准确摸清每一楼、每一户、每一人的情况,是调查登记成功的保证。由于现今城乡人员流动都比较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比较严重,给调查员们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此,各县(市)人调办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采取调查员调查,指导员负责分区随机检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县采取抽调查干部,组织集中入户进行调查;*县采取抽调*为调查员进行填表;*县采取分片区专人负责进行入户调查;*县则采取选调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入户调查。
在入户调查中各县(市)人调办还针对“难见户”采取贴条告知、予约,送信宣传,早追,晚睹找人,盯窗,观灯找人等方法登记;对于“消极户”及“问题户”,采取讲政策宣传,看、听、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登记,确保了登记质量。
为期*天的入户登记,共调查*户*人,出生率为*‰,死亡率为*‰,比摸底调查均有所提高。
七、复查是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的保证
根据我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度安排和要求,2005年*月*日至*日为调查复查阶段。为此,各县(市)均针对登记时容易出错的指标认真的进行了复查,切实把调查表搞细、搞准。
八、数据质量控制是1%人口抽样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为检验我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效果及数据质量,2005年*月*日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组织人员针对摸底阶段和入户阶段调查小区人数相差太多或太小的区域进行了重点抽查。质量抽查采取地、县两级联合抽查的方式进行。在抽查过程中发现**县个别小区样本量不够,地区人调办及时了解情况,重新做了部署,要求两县(市)限期按质把样本量补齐,切实把质量控制工作做到了前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一、20__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成功的方面
(一)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是做好调查工作的重要前提
这次1人口抽样调查从技术的角度讲,抽样调查的总体规划、制度设计、指标设置、软件开发和运用,是前几次人口抽样调查无法比拟的。首先从下到上编制样本框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尤其是采取二阶段分层抽样的办法,抽取样本的方法比以往更科学,代表性更强,同时扩充了样本量,对县级具有代表性,普查结果利用率比以往提高,大大提高了县级调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次,这次调查的核心指标仍是总人口、出生和死亡人口,但新增人口就业、社会保险、行业、职业和劳动收入等多方面内容,调查结果比以往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更全面,更具体,资料适用性更强。第三,这次调查对象由过去的“常住人口”改为“现有人口”。对常住人口进行了较好的界定,改变以往对五种人的区分,调查表中的R6、R7、R8三项设计极为科学,有效地避免了重登和漏登现象,确保了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查实搞准。
(二)宣传开路,为人口抽样调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此次抽样调查对宣传工作尤为重视,在调查工作开始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使1人口抽样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取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我市在宣传中针对不同的人群,分三个层次开展宣传。一是对领导层的宣传,主要通过各种会议和文件,由上级领导直接向下级领导宣传,着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思想顾虑;二是对面上的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宣传车、宣传画、大小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形成浓厚的宣传气氛;三是对调查点上的宣传,在发放“致调查户一封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调查员的作用,上门入户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到群众的支持配合,如实申报。同时将1人口抽样调查信息刊登在《临沧日报》、《澜沧江晚刊》、“沧江潮”、“临沧之窗”、“秘境临沧”、“临沧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报刊网站,为1人口抽样调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培训,提高调查队伍综合素质是确保人口抽样调查登记一次成功的关键
人口抽样调查不同普查,是由样本推算总体,所以要求调查的数据要真实可靠。调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调查质量,培训一支有事业心、责任感、会调查的高质量调查队伍,是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调查员除了必须掌握调查表的内容和填写方法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调查询问技巧。询问技巧是调查员与被调查对象有效沟通,取得详实资料的关键。同时,我们感到入户调查,进门就问是不妥的,入户就问,容易造成被调查户反感和抵触情绪。入户时调查员要根据被调查户的心态、自身素质甚至外表等一些特定情况,因人而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询问,保证获取详实可靠的资料。
(四)控制好抽样调查每一阶段的质量,是确保抽样调查成功的重要保障措施
抽样调查每一阶段的工作质量都影响着抽样结果,抓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加强质量控制,是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我市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高度重视对每一阶段的工作的质量控制,加强对一线调查工作的督查管理。从人口摸底调查阶段起,直至入户登记结束,市人口抽样调查办都及时组织人力下基层督查。通过力量下沉,关口前移,对调查一线的检查了解,掌握了调查工作最新的动态、遇到的困难等,及时向市政府、省人调办汇报,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确保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1、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抓好摸底和登记前重点调查,掌握有出生和死亡人口户,做到心中数,是确保出生和死亡人口一个不漏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人口普查还是1人口抽样调查,出生和死亡人口的调查始终是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调查员必须在摸底和入户登记前对出生和死出人口做到心中有数。这次调查中,我们要求每一个调查员每入一户,都询问该区域该户和其他户人口出生和死亡情况。避免出生、死亡人口的漏登。
2、严抓绘图质量,充分发挥地图效用。此次人口抽样调查需绘制乡级、村级和调查小区地图,地图是开展人口调查的关键资料,尤其是村级地图与小区地图,更与划分小区和小区的人口、边界等息息相关,极为重要。为控制好地图绘制的质量,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在各县(区)绘制小区地图前,深入临翔区参与绘制地图,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对各县区进行指导。在审核阶段,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地图一律退回县(区)人调办,要求重绘。经过各级人调办的努力,全市的地图绘制质量较高,在入户登记期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编码工作是数据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五普”和这次抽样调查经验表明,调查登记的指标填报不管如何准确,如果编码落码错误,势必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这项工作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强化措施,确保编码无误。
4、登记、复查阶段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搞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是关键。在确保百分之百入户调查登记的前提下我们真正做到了“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一是明确登记时间和方法。登记时间为11月1日10日,视不同情况合理安排;登记方法为入户询问、逐一调查、逐项填报。
二是控制登记进度。不攀比,不盲目赶进度,规定第一天最多只登记五户,并及时交指导员检查验收,总结经验教训,三天后视业务技能,小区特点逐步加快进度
,保证了登记质量。三是明确调点。把重点应放在社区、流动人口、出生和死亡人口上。相比之下,社区、流动人口、出生和死亡人口的调查要困难和复杂一些,对此我们进行了反复核查。
5、严把数据质量关。数据处理工作是每项调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市对数据质量的控制是全方面、全过程的,作为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人口办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办法,包括填报质量、审核质量和录入质量等,工作每开展一步都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检查是否存在错误和偏差,及时纠正,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譬如,收报表过程对重要指标进行初审,有问题的即时问清查明,有错误的及时纠正;审核阶段,通过人工和计算机程序严格控制报表质量;录入阶段,在录入员返还报表时,管理员及时对该册报表的数据进行验收,检验录入单位数量及数据质量,有效减少人为错误。事中质量监测是整个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只有事中监测有力,才能及时查找错误、纠正偏差,将调查登记误差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数据质量。通过抽查,差错率控制在省规定范围内。
二、20__年人口抽样调查存在的不足
纵观整个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20__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实施方案和各项实施细则是科学可行的,内容极为丰富,但在调查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查内容增加,工作难度加大。这次调查不仅增加了调查内容,而且许多项目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对调查员的素质要求比以往高,增加了调查的难度。如这次新增的工作类型、就业身份、行业、职业、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等多方面内容,要求调查员要熟悉并掌握所有制划分各种单位经济类型的规定,通过对被调查人的了解、引导,才能准确登记调查对象的工作单位类型、就业身份;要求普查员要掌握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知识;认清劳动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概念,总之,这次调查专业技术性强,知识含盖领域宽,调查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比以往的人口调查增加了许多。
(二)调查表设计复杂,指标分项过细,求全不求实。
这次1抽样调查报表以户为单元,整个报表设计复杂,指标分项太细,指标解释含糊,导致调查数据不但收集有一定的困难,要填报准确就更困难。本次人口抽样调查表户记录20项、人记录35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的内容还多,且新增指标涉及独生子女情况、收入水平等敏感指标,较难衡量其准确性;特别是收入指标,难填且价值不大,易与统计部门现行的城乡居民投入调查发生冲突。健康项目选项中的“说不准”项太主观,不利于调查登记的开展;单位类型、生活来源等项目比较专业,基层调查员圈填时容易产生理解性偏差;就业身份中“家庭帮工”界定仅为有否领取工资,要求申报为“家庭帮工”的人员收入项目填“0”,不符合客观现实,操作性不强;调查指标的设计和确定,在整个调查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指标数量的多少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确定,指标设计太少调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指标太多不仅容易产生统计误差,还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调查指标需“少而精”且具可操作性。1人口抽样调查指标的设计应遵循宏观、实用、易填报这样三个原则。所谓宏观就是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求即可,不要面面俱到。所谓实用,就是基本能够满足各级领导指导工作和科学决策的需求以及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即可。所谓易填报就是不但要求调查指标设计要科学实用,更要使调查对象容易接受,更不能引起调查对象的疑虑。因此,指标设置必须研究可能与可行、需要与可行的关系。
(三)调查口径变动,影响资料的开发使用。如调查口径的变动,使得“出生率”等重要指标与常规的公安、计生、历次人口普查资料难以对比,给数据资料的进一步开发使用带来了困难。以如R12项,本来是一项设置较为合理的指标,是用来考核我国三十年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调查的口径的变动,使此项指标失去可比性。
(四)人员、物资配备不足,培训不到位。首先是本次调查的工作量大、调查时间紧。调查人员要在原按1抽样调查工作量计算的时间内完成2.69的抽样调查的工作量,各个环节过于紧凑,难以按时按质完成。往往是在前一段工作刚完成就要马上进行下一步工作,导致质量控制的难度加大。其次是调查员的选调和培训难度加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管理社会的某些行政职能进一步弱化,采取行政手段选调普查员遇到许多现实困难。一些地方普查经费不足,直接影响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调查员的素质保证不了,调查数据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影响整个普查工作的进程和质量。调查物资的节约,抑制了调查员的积极性。
(五)准备不够充分,调查方案和调查指标解释出版印刷不及时。这次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资料发放不够及时,从普查员拿到《方案》到正式入户调查时不到半个月,并且印刷的材料数量不够,我市每个乡(镇)只有一套齐全的资料,难以满足工作需要,调查员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相关知识,仓猝上阵,影响了调查质量。同时,8月份进行的人口摸查工作,要求调查员上门对居民进行调查访问,但此时调查员证、宣传资料等物资并未准备好,给调查员开展工作带来不便。
还有数据处理程序下发的时间太晚,留给基层统计部门学习和熟悉程序的时间太短,基层统计人员只能边实践边摸索,遇到问题也难以迅速解决,影响了数据处理的进度。
(六)本次数据处理软件功能缺陷较多,录入控制不理想和汇总功能薄弱。ePRAS软件至今仍然不支持多线程的工作模式,给数据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其一,线路故障频发;其二,录入程序问题不少,比如,录入数据时没有检测小区编码的合法性,容易造成数据漏录、错录;录入人表记录时可以跳过封面和户记录直接进行录入,致使录入人员可能录入无效记录,且修改手续繁琐,每户差错修改不能一气呵成,再生性错误不能一目了然;其三,终端服务器设在市普办,县与县之间的差错互相干扰;其四,100复录工作量太大和数据的导出、导入极为不便。建议以后1人口抽样调查采取光电录入的方式进行。
(七)搞准
出生、死亡和流动人口的难度较大。在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中,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问题始终是调查的瓶颈,困扰着广大的调查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出生人口的问题上,一直认为是人口计生责任目标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基层行政部门和被调查户担心被处罚而不愿如实申报。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我们不排出上述情况的个别发生,但这不是我市出生、死亡人口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出生和死亡人口难以搞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经济下,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导致流动人口生育情况的漏统。二是即生即死人口的漏统,主要表现在人为的选择出生婴儿性别上。我们认为要获得详实的出生和死亡资料,要加大与计生、公安、卫生、妇联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多方面、多渠道的获取资料。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现象严重,成为搞准调查数据的最大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就业、就学、经商、迁居等因素迁移流动频繁,户口观念渐渐淡漠,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增加,特别是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居民搬迁经常发生,人在户口不在或户口在人不在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查清流入流出人口的真实情况,已成为摸清人口总量的一个最大难点。
(八)创新思维不足,经验意识一定程度影响着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首先是在历次人口调查和普查中,各级各地都持“两率”应比计生数据高的观点,然而应高多少,结构如何却无法考究,这对数据质量评估和开发使用带来困难和不便,也给基层工作人员传递了一些错误信息。其次是盲目乐观,凭经验办事。有的同志长期从事人口统计工作,经历过三普、四普、五普和多次1人口抽样调查,在人口统计、人口普查和调查组织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错误地认为1人口抽样调查比起普查简单多了,凭经验就可以完成。因而不认真研究调查方案,不正视调查环境的变化,不分析新时期调查存在的问题和形势,过去怎么做的这次也仍怎么做,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抽样调查工作。三是群众的支持配合程度降低。人口调查涉及千家万户,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是无法进行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生活方式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保护隐私的观念增强,出现对调查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的现象,或者提供假数据、假情况,或者拒绝调查员入户登记,给调查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如何创新思维调动群众的热情,积极参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几点是我市从技术角度对20__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看法和建议。我们认为要使今后的人口调查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应认真吸取各地在这次调查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制订更加完善的调查方案。
关注“三性”,提高数据科学性
关注样本的代表性
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抽取的代表性,是推算人口总量、特征、结构的基础,样本的代表性出现偏差,将影响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在确定样本抽取方法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做到“二兼顾”、“一避开”。即兼顾家庭户和集体户,二者均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兼顾外来流动人口和本地区居民,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聚集区需选取一定比例,例如,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医院的护工,经营和生产场所的人员等;避开部队大院,拘留所等特殊区域。
入户调查时,严格按照抽取的样本开展调查,不能随意变更调查样本,遇到大面积拆迁或出现新开工的工地等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人口抽样调查机构报告。各级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也要严格按照方案开展调查,防止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失真。
关注宣传的针对性
人口抽样调查宣传的针对性是确保居民积极配合、推进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相对人口普查而言,人口抽样调查的宣传更具挑战性。财政资金保障的缺乏,宣传资源和力量参与度差,都会给宣传动员工作带来困难。对此,要积极应对,做到“两个面向”。面向调查区域开展宣传,特别是对密集和高频率的调查区域的宣传动员;面向调查对象开展宣传,注重点对点的宣传,重点解释“我为什么被选上”和“我如何具体配合”两个重要内容。
关注推算的关联性
抽样调查是在人力、物力、时间不能有效保障的情况下,运用抽样调查的原理和方法,推算地区的人口总量、人口变动情况等。通过比较本年度的调查数据与上年度的人口调查数据,了解增减变动情况。同时还要广泛搜集有关部门的户籍资料。例如,流管部门的流动人口资料、计生部门的出生人口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资料。通过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和参考,最终确定年度人口数据。
重视“二难”,提升调查效率
多形式招聘调查员
由于聘用调查人员的工作时间仅有两个月,且工资不高,工作环境复杂,时间紧迫,从而可能影响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开展质量。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要争取财政经费的支持,合理确定调查人员的工作报酬,及时足额发放。二要以街乡调查机构招聘为主,动员街乡各部门和村、居委会的力量,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进行招聘。三要招聘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表现能力强、热情高、经验丰富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不少普查机构与普查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要挖掘人脉资源,为人口抽样调查所用。
摘 要 基于公路交通运输分布范围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公路运输统计中运用抽样调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抽样调查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公路运输抽样调查的步骤及其有效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 抽样调查 统计 公路运输
一、抽样调查的意义
抽样调查,顾名思义,就是从全部调查对象中抽选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调查,并由此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相应的评估及判断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抽样调查获取反应总体情况的信息,因此也能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在公路运输统计的抽样调查,是以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为依据,从广大公路交通运输事物中,抽取一部分车辆样本以进行调查,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抽样调查数据模型及数据的处理方法,以此推断出公路运输经济工作中的运量、运输周转量、汽车燃油消耗等主要指标的数值,反映该时期公路运输行业的经济工作运转情况,从而为行业的宏观调控及各种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公路运输统计中运用抽样调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公路交通运输分布范围大,涉及面广,若是开展全面调查,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而实行抽样调查的样本单位较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准确性高,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诸如按随机的原则抽取样本,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调查样本的数量经科学计算确定,具有可靠性等,抽样调查堪称公路交通运输行业中最为完善,最具科学依据的调查方法。
二、公路运输抽样调查的步骤
首先,明确抽样调查的目的,在充分贯彻行业统计工作规定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展统计工作,以所在地区公路运输的特点为依据制定抽样调查的方案。其次,确定调查范围与抽样单元,确定总体车辆库,原则上应包括从事营业性运输非独立核算的单位、从事非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及私人所拥有的车辆,可按车籍所在地的车辆为调查对象来确定总体车辆,再以此为依据,确定抽样单元,由计算机随机抽取样本。再次,确定调查的内容,公路运输统计中的抽样调查主要是对公路运输量、车辆运用情况和油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抽样统计调查,包括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总车日、总行程、重载行程、汽(柴)油车油耗、车辆运力、运输量、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等。最后由调查人员下到基层调查记录样本车辆营运的原始数据,对样本车户进行具体调查登记,收集样本户运输量等方面的资料,可采取到企业、业户上门调查搜集数据、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样本车辆进行调查并拍取样本照片,从而推算出全社会的公路客货运输量,以此来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在地区道路运输业发展水平和货运交通量情况,为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和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决策依据。
三、如何有效开展抽样调查工作
抽样调查在公路运输统计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际运用中难免存在对样本代表性产生片面认识,滥用抽样方法,总体目标量估计不足,遗漏外挂车辆的抽样调查等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应注意抽样调查工作得有效性开展。
(一)完善抽样调查制度
一套完善并且科学而严格的公路统计调查制度是有效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的保证。我们的公路运输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完善抽样调查制度的重要性,以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确保数据质量及分步推进的原则,制定出切合实际,易于操作准确率高的调查制度,建立负责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保责任及措施的到位,实现分工协作、全程控制的抽样调查组织网络,还应加强调查数据质量的控制与检验,保证抽样调查数据准确性,同时在人员力量、资金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重视抽样方法与理论的研究,使抽样调查的自身理论得以提升,确保抽样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公路运输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加强对原始数据质量的检查,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强化数据质量的控制。
(二)多种调查方式并举
在实际公路交通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应根据抽样调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调查方式,实现多种调查方式并举。抽样调查过程中,如果有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供使用,且总体单元是根据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可使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进行多指标调查时,可将标识作为辅助变量,使用PPS抽样,或采用对简单随机样本使用比估计、回归估计等方法。为确保抽样调查的质量,避免由于样本点代表性差而引发的偏差问题,可采取样本轮换的方法,定期更换样本。多层次推断的抽样及估计方法,诸如样本追加的方法,能有效估计下一层目标量,实现结果的精确性,提高估计的精度。为使抽样调查能满足多层次的需要,除了进行分层抽样外,还可采用抽样后分层之类的域估计方法。另外,对于外挂车辆的抽样调查,调查人员可结合典型调查进行数据核实,确保数据的全面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抽样调查还可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实施网络调查,平台短信调查,GPS监控调查等方法,相比调查人员亲自跟车的调查方式,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调查方式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还能提高抽样调查的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实现调查的目的。
(三)提高调查的服务质量
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工作质量是保证抽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的关键。公路运输统计部门应完善自身的激励机制,做好统计人员的选配,培训工作,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及知识更新工作,统计人员亦通过自学、借鉴经验等途径,强化自身的业务知识,掌握吨位利用率,实载率,百车公里油耗是否合理等各项调查指标知识,调查过程中及时查看样本指标。除了必备的业务知识外,调查人员还应以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服务,打消被调查车主的疑虑,与他们搞好关系,从而提高抽样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调查数据的质量。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协调和解决,在具体的调查活动中提高和锻炼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统计队伍。
参考文献:
[1]吴永革.对更新统计质量理念的一些思考.浙江统计.2002.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研究方面
早在1974~1986年,美国开展的“大面积农作物估产试验”(LACIE)和“农业和资源的空间遥感调查”(AGRISTARS)就采用面积抽样框(AreaSamplingFrame)方法进行作物面积抽样估算。两计划针对不同级别区域采用不同的抽样布点方式。在有国家级详细历史数据的地区(如州)采用二阶随机分层抽样布点;在低于州一级的国家地理区域采用标准分层抽样布点[10]。FAO在其刊印的统计发展丛书中对3种常用农业调查方法(目录框、面积框和多样框抽样调查)的抽样设计、精度评价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详尽介绍[17-18]。为了估算希腊全国的各种作物种植面积,Tsiligirides[19]参考欧盟MARS计划中设计的作物面积抽样调查方案,首先将希腊全国以省为单位分成9个省区,对于每个省采用14km×14km的网格(block)进行剖分,形成抽样框,每个网格再剖分成700m×700m更小网格(segment)。在省级单位基础上,基于1∶10万地形图,根据区域作物分布特点(山区,有作物丘陵区、平原区、盆地区等)分成7层(后改进为6层),将网格图与分区图进行叠加,针对不同层设计不同抽样比(山区0.3%,平原区2.5%)进行抽样(抽切块),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布点,每年5~6月通过1∶5万地形图确定抽中样本空间位置,通过1∶5000的航片或地面调查统计样本内作物面积。Gallego[20]总结了MARS计划在全欧盟范围内开展作物面积抽样调查研究时采取的两个主要行动:区域作物面积总量监测和欧盟地区作物面积年际变化监测。在区域作物面积总量监测部分,MARS计划采用面积框进行地面调查,具体实施程序为:(1)于1988年首先在欧盟地区选取5个面积约为20km2的调查区(此后逐渐增加),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将其划分为面积为25~200hm2(视田块大小而定)的切块;(2)利用遥感图像对试验区农业利用程度进行分层,共分5层。(3)在每层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切块,利用遥感图像统计抽中切块内作物面积。(4)基于分层抽样方法提供的外推总体公式估计调查区作物面积。该抽样方法自1988年推行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完善中。Delinc[21]等介绍了自2001年开始,在欧盟15个成员国推行的土地利用/覆盖面积框统计调查(LU-CAS)项目中采用的抽样调查方案。LUCAS计划以简单随机抽样作为抽样效率评价标准,通过对比分层和两阶段系统抽样方法的效率,最终选定两阶段系统抽样方法(该法抽样效率为1.7,而分层抽样为1.5)。该法实际上是一个点抽样方法,首先基于遥感影像将欧盟地区划分成18km×18km的正方形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点处按系统等距抽样法抽取PSUs,整个欧盟范围内共计抽取10个PSUs,PSUs形状为矩形,面积90hm2。最后,在每个抽中的PSUs内按2×5个的设计形式布置观测点,共计100个观测点。对所有观测点采取全面调查形式获取相关数据。Dennis[22]等报道了美国国家统计科学研究所的环境评估与修复报告中采用的抽样设计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分层两阶段面积抽样技术,首先针对每个镇区选择3218.688m×9656.064m的调查区域,然后将该区域划分为804.672m×804.672m的初级抽样单位(PSUs),全国范围内总计30万个PSUs。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PSUs进行分层及确定每层抽样比,一般每层抽取两个PSUs,然后在每个PSUs抽取3个观测点,3个测点并非完全独立,其中第一个点随机选取,剩余两点分别位于该点两侧。该法至今仍被沿用。Pradhan[23]基于GIS、遥感和面积框抽样方法,开发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用于伊朗哈马丹省的作物面积抽样调查。该系统抽样部分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首先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尺寸为10km×10km的方格,然后将每个方格再细分为尺寸为1km×1km的正方形切块;每个方格内共计100个切块。(2)基于研究区域内农业利用密集度对其分层,具体分为4层:高密度利用区(灌溉农业区);中等密集区(雨养农业区);低密集区(混合农业区);极低农业区(牧场)。(3)抽取可能切块。对已划分好的切块采用系统等距抽样抽取可能切块(抽样距离3km),并对抽中切块进行编号。(4)抽取最终切块。在已抽中的可能切块中,根据不同农业密集区预先确定的抽样比,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最终抽取切块。(5)利用航拍照片统计最终切块内作物面积,根据分层抽样方法中给出的外推公式估计总体均值、方差及变异系数。将该抽样方法得到的估算结果与伊朗农业部提供的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法抽样精度可达99.8%。国内作物面积抽样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抽样方法应用方面(如简单随机、分层、系统、整群及多阶段抽样)[10-13,24-28]。如周华茂[26]以成都平原为研究区,应用遥感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分层,对样方大小、抽样率、抽样数、样方位置及布点方式等抽样技术要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南方水稻播面的抽样调查体系,但该方法对于样方大小、抽样率的制定主要参考以往研究成果经验确定,另外,样方的空间位置的布设主要通过系统抽样的布设方式,对样本的空间关联性和异质性考虑不足。陈仲新[10]等为建立一套估计全国冬小麦面积变化的遥感监测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技术,以全国各县冬小麦种植面积统计数据为分层指标,共计分6层,采用累计频率等值平方根法确定层界,对于抽中样本采用TM影像人工判读小麦面积作为样本观测值,进行全国冬小麦面积变化总体外推,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监测精度可达97%以上。刘海启[27]为及时获取全国每年耕地总变化数,以全国各县级单位为抽样单元,以耕地年际变化率为估计量,采用分层抽样技术,分层标志为分县耕地变化数,层界采用累计频率等值平方根法确定,进行了全国年际耕地总变化数抽样估计,结果表明在85%的置信度下,抽样精度可达85%。不足之处在于样本的选取和布置缺乏空间属性考虑。为准确及时估计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变化情况,焦险峰[13]将全国主产棉区分为新疆和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区。对于新疆棉区,首先在对应新疆全境的1:25万地形图划分处棉花种植区,然后用标准地形图幅剖分棉花种植区形成抽样基础单元,采用分层抽样技术,将棉花种植统计数据折算到地形图幅上,以上年棉花播种面积作为分层标志,共计分6层,累计频率等值平方根法确定层界,抽选样本采用中巴卫星图像解译结果得到样本观测值,最后外推新疆全境棉花播种面积变化,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抽样精度可达95%。还有一些学者将多种传统抽样方法加以联合应用,如吴炳方和李强子[29]提出基于作物种植结构区划,采用整群抽样和样条采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估算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其中,利用整群抽样估算作物总种植成数(全部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样条采样技术估算单种作物占全部作物面积比例,根据两个抽样估计得到的比例,计算得到单种作物种植面积。但该研究中存在样本容量计算科学性不足、样方尺寸凭经验确定以及未考虑样本点的空间分布特性的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对于空间化样本抽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Wang[30]等以山东省净耕地面积(毛耕地面积扣除坟头、沟渠及护田临时农舍等细小地物后的面积)为抽样调查目标,利用TM遥感影像(分辨率30m)全覆盖得到山东全省耕地毛面积。基于航片(分辨率20cm)形成抽样单元层(规则网格覆盖抽样区域),利用专家知识,以航片为抽样底图进行分层抽样,通过抽样确定层内细小地物占毛耕地面积比例,并与耕地毛面积相乘实现对山东全省净耕地面积的抽样估计。李连发[31]等在总结以往抽样模型(抽样方法单一且缺乏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样本空间关联性,提出空间抽样优化决策模型。该模型采用多种抽样方案组合形式获取成本—精度变化图,经回归模拟归一化到同一坐标系中,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样本数—误差变化趋势得到抽样优化决策方案。阳小琼[32]等利用“3S”技术结合传统的简单随机、系统和分层抽样技术,设计处3种作物面积空间对地抽样方案,通过试验研究,在综合比较三者的抽样精度,最小样本量和稳定性最终优选出空间分层抽样抽样效率最优。张锦水[14]等基于遥感与传统抽样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以规则网格为抽样调查单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效率影像因子(格网大小、分层层数及作物种植丰度)进行了试验分析。
1.2空间抽样样方(抽样调查单元)尺寸设计研究方面
Houseman[33]指出,在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作物面积调查时,切块尺寸应该等于或小于层块(stra-tumblock)尺寸。Allen[34]报道了美国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六月调查计划”(JES)采用的切块尺寸20~2000hm2,一般选取260hm2(即1平方英里)。González[35]指出可以对切块尺寸与估计方差间进行相关分析优化切块尺寸。Carfagna和Gallego[36]指出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切块尺寸的选取也应随之不同。如欧盟MARS计划中的作物面积清查与面积变化两个不同项目中切块的尺寸设计就应分别设计。Cafagna和Gallgeo[36]指出通过建立切块尺寸与。抽样方差间的相关关系图可用于优化样方尺寸。例如对于类似于欧盟MARS计划中作物面积年际变化估计项目这样的两阶段抽样,在设计切块尺寸时,同样可以利用空间相关图进行。Cafagna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定量表达抽样区调查对象空间相关性,最终实现切块尺寸优化设计。Taylor[37]等指出对于作物面积估计而言,采用面积框抽样设计时,为确保切块内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一般要求单个切块内平均包含15~30个地块。欧盟MARS计划一般采用25~100hm2的切块尺寸[19-20]。Gallgeo[20]以欧盟MARS计划中作物面积年际变化估计项目的数据为例,进行了切块尺寸优化设计研究。在优化设计站点内切块尺寸时,Gallgeo将两阶段抽样(第一阶段抽站点,第二阶段站点抽切块)中将站点包含的切块视为抽样理论中的“群”,通过建立抽样区空间相关图(correlogram)与群内相关系数的数学关系,寻求对应空间相关图零值或接近零值时站点内切块数以此确定切块尺寸。周华茂[24-25]采用卫星遥感抽样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分层抽样技术,将四川省土地利用类型区分为7层,抽样数为118个,样方大小10km×10km,抽样率2.0%,结果表明满足土地利用现状监测的精度要求。同样存在样方尺寸选取及样本容量计算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
1.3样本空间布局研究方面
Caselton和Hussian最早提出基于已有观测站点处相关随机变量最大熵值法进行最优测点更新布置。应用kriging方差的最优样本布局方法的早期研究有Ripley[38]和Warrick[39]。用先验知识估计半变异函数以便获得更好的抽样设计,很多学者在不同领域都应用到了这一思想。Groves[40]以印度班加罗尔的调查为例,提出了在空间上螺旋排列样本的空间抽样方式。Kott[41]等为拟研究随机变量的熵值提供一个上限,并基于该上限为解决最优空间设计问题开发了一套数学算法。Buseo[42])等采用Shannon熵值法对西班牙马拉加地区土壤蓄水层水压力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最优抽样设计观测,经与实测值比较表明效果良好。Webster[43]提出了基于多阶层样本的半变异函数估计方法。张继光等[44]在对桂西北喀斯特洼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结构的研究中指出,由于取样空间序列是结构性与随机性的统一,经典统计学方法虽能确定给定置信条件下的合理抽样数目但不能决定取样点的空间布局,而地统计学方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其中的变程和等值线图等)。
2国内外作物面积空间抽样研究存在问题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应用空间抽样方法进行农作物面积估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果,但由于缺乏对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案的优化设计研究(主要指空间抽样方法的优化选择和抽样基础要素的优化设计),使得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技术在国家尺度范围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总结国内外作物面积空间抽样研究存在问题可以得出以下认识:(1)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研究在我国发展较快,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国内外关于不同农业生产区的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方法的效率评价与优化选择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研究工作滞后于应用,急需开展相关研究。(2)国内外在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样方尺寸的设计研究方面,大多根据研究区耕地地块大小总体平均水平及破碎程度凭经验选定,或者参考研究区可利用的遥感影像单幅覆盖范围而定,缺乏对样方尺寸的科学设计与优化选择。(3)国内外在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研究方面,主要采用随机或系统等距布点方式,由于缺乏对抽样基础单元间空间关联性和变异性的定量评价,从而导致样本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不够,抽样外推总体精度不高,因此应进一步研究样本空间布局合理布设的依据和准则。
3研究展望
3.1加强不同农业生产区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优化选择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各地区耕地地块大小、破碎程度及空间分布各异。同时,在耕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类型、种植结构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引入空间分析理论,加强对抽样调查区地物表面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需要构建多种空间抽样方法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抽样精度、抽样费用、抽样框构建难易程度、样本观测值获取的难易程度等。通过对多种空间抽样方法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不同农业生产区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的适宜性评价,最终实现空间抽样方法的优化选择。
3.2加强作物面积空间抽样基础要素优化设计研究
空间抽样基础要素包括样方尺寸、样本容量及样本空间布局。抽样基础要素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了抽样误差与抽样成本的高低及样本野外调查的难易程度,属于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法设计的关键性问题。以往相关研究中,在样方尺寸设计方面大多凭经验确定,缺乏理论依据;样本容量主要通过传统抽样理论中给出的计算公式确定,并未对抽样基础单元的空间属性加以考虑,导致样本容量偏大;在样本空间布局方面,由于没有考虑抽样框内总体单元间空间异质性和关联性,导致样本空间布局对总体指标的代表性不足,另外,更未对样本空间布局进行全局优化,因此,需要加强作物面积空间抽样基础要素优化设计研究,有效提高空间抽样效率。
一、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体系中的地位
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核心,是进行统计研究和分析的基础。我们如何得到统计数据,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科学地搜集统计资料,也就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各种调查方式各有其特点,又各有其适用条件。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全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是适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分级管理的要求。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入世以后,外国的公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不会理解,也不会去应付按月、季、年填报的统计报表,因为这与国际惯例不一样。统计部门再以全面报表作为信息的主渠道,已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下发(国发〔1994〕42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请示的通知》,明确提出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为补充的统计调查体系的改革模式,并将其纳入国家《统计法》。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体系中的地位突显出来。
二、抽样调查是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在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借以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及其推断分析方法不同于其他调查的方法。首先它选取单位的时候,是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抽取的组织方式和方法又有多种如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等。其次,抽样推断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基础上的科学推断方法。
抽样调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从原则上讲,取得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资料,在许多场合都可以运用抽样推断的方法取得;在某些场合,甚至还必须应用抽样推断的方法取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对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总体,必须应用抽样推断的方法,对于无限总体的调查是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也不可能对具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检查和检验等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断的方法。2.有些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实际上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例如,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统计数据是反映中国基本国情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从建国以来我国进行过五次大型的人口普查,掌握了大量的人口数据,但是,人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口的变动情况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3.抽样推断的方法,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的监控。抽样推断不仅广泛用于生产结果的推算和估计,而且应用于对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经常监督和检查生产过程是否存在某些偏差,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于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4.利用抽样推断方法,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取舍。5.抽样推断得到的资料,可以补充全面调查所得到资料的不足,从而对全面调查的质量进行检查和修正。6.抽样调查还适用于这样的场合,调查对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很多,而且缺少原始记录可供参考。这样的场合很难进行全面调查。如果需要了解情况,取得全面资料,那就必须依靠抽样调查。
三、抽样调查在统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如今书刊和报纸上,经常有抽样调查分析报告及相关的文章,但绝大多数没有说明进行的是什么性质的抽样调查,是概率抽样还是非概率抽样?因为两种抽样的样本的代表性和适用条件是不同的。理论上非概率抽样是我们对研究的问题掌握的不够充分或问题本身比较特殊,很少有人涉及时运用。它不是按照同等机会原则抽取样本,而是根据人们的主观经验或其他条件来抽取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小,抽样误差比较大且无法估计。概率抽样要求把人为的主观因素全排除在外,使抽样过程客观而自然,让样本趋近于总体。要力求客观决定,概率抽样就要有一套严密思索和符合数理原则的程序,否则就会在实践中产生一些非概率抽样。
【关键词】 口腔保健;饮食习惯;刷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788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94-02
为了解陕西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评估其口腔卫生需求,对陕西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有关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抽样地区当地居住6个月以上的接受临床检查的5岁儿童的家长。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1],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目标地区为,城市:西安市、汉中市、黄陵县;农村:泾阳县、韩城市、商州市。每层随机抽取1个区(县、市);每个区(县、市)随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在居委会(村)附近选取1所幼儿园。对接受临床检查的50%的儿童家长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男女各占50%,共36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吃零食习惯:包括儿童吃甜食的种类、频率。口腔卫生行为:儿童刷牙开始的年龄,刷牙频率,父母是否帮助孩子刷牙或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儿童最近使用含氟牙膏情况。利用口腔医疗服务行为:包括父母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在过去的1 a内儿童有或没有看牙以及看牙原因等。
1.2.2 调查方式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案》要求的5岁儿童家长问卷,对受检儿童父母进行一对一现场询问。
1.2.3 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员,均为口腔专科医生,调查前对问卷调查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1。在方言较重的地区由调查员培训当地人员作为辅助问卷调查员。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方法,采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5岁儿童饮食行为 每天进食至少1次以上的食品主要是碳酸饮料(81.11%)、果汁(78.33%)、糖水(64.44%)、糖果或巧克力(53.61%)、甜点心(33.89%)。新鲜水果仅为16.89%。见表1。
50.0%儿童曾经有睡前进食甜点或喝甜饮料行为,其中11.1%经常有此行为,38.9%偶尔有此行为,49.2%无此行为。
2.2 5岁儿童口腔保健行为 儿童开始刷牙年龄在3岁以前为10.02%,偶尔或从不刷牙者为38.44%,刷牙次数达到每天1次以上者为47.07%,每天刷牙2次以上者为8.91%;父母每天帮助孩子刷牙、每天检查刷牙效果者均为25.07%,使用含氟牙膏者为56.67%。
父母每天帮助孩子刷牙和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项目如儿童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及使用含氟牙膏方面在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利用口腔医疗服务行为 过去1 a内未看过牙的人数占77.8%,15.3%曾看过牙。没有看牙的原因:76.7%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没问题;15.3%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坏得不严重,不需治疗牙齿;7.9%的父母认为乳牙要替换不需要治疗,2.6%的父母因为经济困难,看不起牙。
儿童最近1次看牙的主要原因:29.1%为外伤;9.1%为急性牙痛看牙,18.2%为慢性牙齿疼痛,34.5%为口腔有问题,3.6%为定期检查牙齿,1.8%为接受预防性措施者,3.6%为牙齿美容。
接受口腔治疗的状况为:拔牙占16.1%;牙外伤治疗占23.2%;正畸治疗占12.5%;黏膜治疗占28.6;仅检查未治疗占12.5%;预防措施占16.1%;定期检查占12.5%。
3 讨论
含糖食物的种类、性状及进食频率与龋齿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龋齿[2]。调查发现,陕西省5岁儿童餐间进食含糖食品(2次以上)的比率较高,主要为果汁、碳酸饮料、糖水、甜点心,而进食新鲜水果者较少。约一半的儿童有过睡觉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习惯。这些食物和饮食习惯都是患龋的危险因素,应对儿童及父母亲在饮食习惯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龋病的发生。
刷牙是有效预防龋病的措施之一。有研究认为,3岁前开始刷牙,每日2次,特别是睡前和餐后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降低儿童患龋的风险[3-4]。本调查显示,陕西省5岁儿童3岁以前刷牙的占10.02%,每天刷牙超过1次的为47.07%,主要为早餐前1次,睡前和餐后刷牙的儿童比率较低,农村儿童更为突出,不刷牙的儿童占38.44%。由于生理发育原因,儿童刷牙行为还需要父母亲进行指导。陕西省大多数儿童刷牙的行为还没有养成,缺乏父母的正确指导和监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但提倡6岁以下儿童在父母监督下使用儿童含氟牙膏[2]。调查发现,有56.67%的儿童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但缺乏父母的监管和协助。提示应该加强含氟牙膏的正确使用的宣传和监督。
定期口腔检查对龋病可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防治龋齿。在过去1 a内没有看过牙的占77.8%,其原因主要是绝大多数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没问题。但实际情况是58.78%的儿童患有龋齿[5]。对于就诊的儿童主要是由于外伤和牙痛,真正进行口腔疾病预防的很少,说明家长缺乏口腔预防保健的意识,牙齿不痛就没问题,乳牙要替换不需要治疗等错误观念。因外伤就诊的儿童近1/3,与杨重恒[6]的研究结果相似,应该引起笔者的注意。提示应该加强托幼机构及家长对幼儿外伤的防范意识。
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接受较多口腔健康知识和对口腔健康有积极态度、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父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口腔健康行为,因此,有必要加强父母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态度,维护和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4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005:28.
[2] 卞金有,主编.预防口腔医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146.
[3] VAMPBBERGEN J, MARTENS L, LESAFFRE E, et al. Assessing risk indica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 the primary dentition.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1,29(6):424-434.
[4] JACKSON RJ, NEWMAN HN, SMART GJ,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brushing programme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Caries Res,2005, 39(2):108-115.
[5] 黄瑞哲,钟翠翠,孙妍,等. 陕西省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9):24-26.
[6] 杨重恒.儿童口腔颌面部急诊外伤30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2):101-103.
一、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统计局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
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全面和及时的商品市场全貌。
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
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
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
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调查表式、调查、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
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效益等,为深入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
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
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
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很快,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的20%。对繁荣、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00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
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
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
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三是要切实加强贸易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