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急诊科科室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诊科科室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诊科科室管理

第1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关键词】 急诊科;一体化管理模式;留观患者

一体化管理模式包括专业一体化,部门一体化和团队一体化[1]。某医院急诊科自2013年在实施专业一体化的基础上实施部门一体化和团队一体化,即将急诊诊室、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观察室的硬件设施和护理人员归属于同一个团队管辖和运作,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便利抽取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急诊科就诊的86名患者为实验组,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前急诊科就诊的86名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排除放弃治疗的患者。男:女=1:0.98,年龄最大为102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58.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部门一体化 将急诊接诊区域、急诊监护室、急诊观察室合为一体统属于急诊科,各区域之间实现硬件设施的共享。

1.2.2 团队一体化 设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组成,履行三级护士负责制。护士长负责整体护理工作的管理;护理组长共6名,1名组长负责日间护士工作管理,5名组长负责夜间护士工作管理,每组均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急救护理能力。为保证急诊工作的正确运行,每位管理小组的成员必须时刻动态评估各区域患者数量、病情、床位及仪器使用情况,根据实际工作量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同时动态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实现区域之间的动态转运。

1.3 评价方法

1.3.1 对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诊疗完成时间进行统计 诊疗完成时间是从挂号到患者获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有效统计对照组85例,实验组86例。

1.3.2 问卷调查法 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设计参照林文红[2]对门诊患者满意度量表,共24个项目,总Cronbach,为0.902,效度测定值为0.891。每项内容采用五点计分法,很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3分,基本满意4分,满意5分,共发放问卷172份,回收170分,有效问卷为167分,回收有效率为97.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 果

2.1 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诊疗完成时间的比较 见表1。

2.2 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2。

3 讨 论

3.1 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优化与共享 早8:00至10:00为急诊接诊的低潮时段,而此时间段是急诊病房患者做治疗和晨间护理的时间,急诊接诊的高峰时段为16:00-24:00[3],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及患者的动态评估后的动态转运,既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又加快了患者的分流转运,避免了急救仪器等物力资源的浪费,将急诊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各个管理小组的成员在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实施的过程控制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处理问题,弥补了科室管理在无护士长情况下的盲点[4]。

3.2 一体化管理模式减少患者在急诊滞留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一体化管理模式保证了护理人员的统一协调、安排,使护理人员分工明确,避免各个环节中推诿患者的现象。通过相关流程的指导、护理组长的统一指挥及护士长对整个过程的监督控制,患者的就诊过程更顺畅,更有序,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由表2可见,实验组对就诊秩序、就诊时间、诊疗环境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3.3 一体化管理模式保证了患者就诊的及时性和连贯性 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分诊和初步检查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分区就诊,接受不同级别的治疗和护理,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及时性。部门一体化保证了患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系统、全面的检查,避免因部门繁多,手续复杂造成的时间消耗,使就诊更具有连贯性。

参考文献

[1] 许臻晔,黄粱,史霆,等.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行模式初期实践的可行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1):4.

[2] 林文红,李泽荣.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患者满意量表的探索和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46.

第2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结婚后,我和丈夫亚平的日子过得繁花似锦。可好景不常驻。两年后,他被公司派到哈尔滨的分公司主持业务三年。他对我说,你就当我是给咱孩子再挣辆车去了。

亚平走后,刚开始,我还没觉得孤单,可时间久了,老感觉家里空荡荡没有生气。深夜,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味夫妻的温情场面,感觉有一只只蚂蚁吞噬着身体。

我的变化让女友伊琳窥察到了,一个周末,我们一块从超市购物出来,她坏坏地笑着说:“冬青,老公不在家,想他了吧。”伊琳大我2岁,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部主任,算得上有房有车的中产阶层。她老公是一位高级商务代表,也是常年累月不在家,两个人过着牛郎织女的日子。过了一会,她说:“今天晚上,我加入的那家女子会馆将邀请专业人士主持沙龙讲座,我带你去玩吧。”

伊琳告诉我,女子会馆是一个充满贵族气、内容丰富的场所,会馆对会员的素质要求颇高,必须是25岁以上、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白领女性,会馆的活动也针对这些女性的特点展开,不仅健身设施挺不错,还提供美容、桑拿、时尚生活资讯等服务,此外,还开展野外生存探险、驾车自助旅游、时尚PARTY之类的系列互动节目,颇具特色,给独立自主的女性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2

夜幕时分,伊琳把我带到了市效的一座别墅里。这是一个很大很深的院子,别墅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的包围中,环境十分幽雅。

进去后,我只觉得进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大厅里,光洁照人的红木地板,色彩亮丽的吊顶悬挂着一些类似植物叶子的装饰物,一列长长的吧台旁,一些穿着时尚、鲜艳的女人们,或欢快地交谈着。更让我惊奇的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竟坐着十余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年轻男子,他们的着装几乎一致:一样的锃亮皮鞋,一样的考究衣服,他们进进出出,一会儿有人上楼,一会儿有人下楼,一会儿又有人操起电话聊个不停,还不断地用眼睛逡巡四周。

我疑惑地问会馆怎么会有这么多年轻俊美的男子?伊琳冲我浅浅地笑了笑,“他们是坐台先生,会馆里的宠儿,很有激情,而且绝对安全。冬青,你找一个带他去宵夜,解解闷吧。”

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笑骂她是流氓,但有些心旌摇荡。

我们从浴室出来,一个大约25岁、很养眼的帅哥,一脸灿笑地从对面走了过来,伊琳好像看见了老情人一样,亲密地搂住他:“大翔,想我了吗?”他做了个意味深长的表情,点点头。伊琳全然不在意我的目瞪口呆,指着我说:“这个是我的好朋友,你去找个兄弟来陪伴她吧。”

大翔很快带着一个脸面白净的年轻男子回来了。他不但人长得英俊、魁伟,而且嘴巴也甜。他自我介绍名叫杨峰,今年23岁。

伊琳和大翔相拥着走后,杨峰神情温和地笑笑,对我说:“青姐,我知道一家新开业的酒店,菜肴很有味道,我带你去品尝一下吧。”我听见耳边有一个声音强烈地响起:“冬青,你不能和他去!”但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悸,令我心如鹿撞。无形中,双腿似乎不听从思维的控制,被他拉着手上了车。

三杯红酒下肚,他走近我,贴着我耳根说,“青姐,你的脸红红的,像是一只熟透了的苹果……”说着,不待我缓过神儿,嘴唇已经被他的唇覆盖,在灯光幽暗的包房里,他的手不停地对我进行抚摸、撩拨,我终于无法自持,巨大的很快淹没了我……

事后伊琳说,她帮我付了1000元“小费”。她说:“其实男人可以找坐台小姐寻欢,我们女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招坐台先生解闷呢? ”

3

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亚平,在身体上背叛了他。可是,男女关系像一层窗户纸,理智和道德捍卫着这层纸,而情感和欲望一旦捅破了这层纸,就不再有什么忌讳。接下来,我不仅重新走进了女子会馆,还成了这家女子俱乐部的会员。

从此,每周我都来会馆跳有氧操、健身,累了洗个澡,再做上一会儿面部护理,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便招个坐台先生去宵夜、解闷。我的生活不再孤单寂寞,就连对亚平的愧疚,也被炽热、澎湃的激情淹没了。

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种惬意的生活没多久,就让我走进了一场噩梦中。

那晚,我携会馆的坐台先生雷子来到一家宾馆。然而,两人倒在松软宽大的床上颠鸾倒凤过后,雷子漫不经心地说道:“青姐,其实我们从前还是同事呢。”原来一年前,我和老总一起去分公司检查,由于相貌像极了他的前女友,所以,他对我印象颇深。

我心里大乱,一种像是恐慌类的东西塞满了整个的心胸。我快速地穿好衣服,像在超市里下手后被熟人擒住的贼,十分狼狈地逃离了宾馆。

一连多日,我再不敢踏入女子会馆。我连想都不敢想,如果雷子把这件事暴露了会怎么样?我感到一根尖而细的刺,闷闷地扎在心里。

一天下午,我正在上班,手机响了,雷子自报家门。我低声地问他怎么知道我的电话。他得意地说:“很简单,我用你的手机拨打了自己的手机,存下了你的号码。”

“我现在手头有些紧张,你借给我2万元钱用用吧。”我不敢拒绝他。

但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第三次。

果然,时过二十来天,雷子便再次向我“借钱”:“我遇到了困难,我来找你,就是求你再借3万元钱。”我恼羞成怒,却不敢发作,低低地说:“我也不宽裕,手上没有钱了。”他说:“这点钱,对于你只是下场毛毛雨。”

如果不答应他的条件,自己肯定会身败名裂,后果将不堪设想。最终,我还是给了他3万元钱。

雷子刚走,愤怒得发抖的我,找了个没人的角落大哭了一场。一种大厦将倾大难临头的预感秤砣样压在我心头,使我虚脱,使我不能承受。

4

我想到了伊琳,自从遭遇雷子后,我一直没有联系过她。我怀着想把一切都对她倾诉的心情,拨通了她的电话,可是,她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丈夫知道了我在女子会馆的那些事情,和我离婚了。”

伊琳的婚变,更加让我惶恐不安。但我明白这种惶恐不安已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和我分担了,即使是亚平。果然,我的担心又一次变为现实。那天,我一听到雷子再要5万元钱的话,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失态地吼道:“雷子,你是一条喂不饱的狼!”我将手机狠狠地丢在床上。

那晚,我终于不堪忍受这种痛苦,决定亲手结束这一切。找出锋利的刀片后,我流着泪写了一份长长的忏悔书,然后,把一封匿名举报女子会馆为一些会员提供的信分别E—mail给了相关部门……

等我从医院里醒来,亚平正坐在身边,神情一片憔悴。他声音嘶哑地说:“我已经看过你的忏悔书,知道了一切,而且,从媒介上看到,女子会馆被查封的消息,那些坐台先生也都被抓获……”我没有说话,眼泪扑簌簌落下。

第3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方法:针对急诊科特点,组织科室学习,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流程,弹性排班,强化业务培训,改善硬件设施,多个部门协作等举措。结果: 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2010年起,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响应卫生部的号召,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全院动员大会,要求夯实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以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努力实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护理服务新目标。现将我院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包括抢救室、观察室、洗胃室、输液室、注射室、换药室、手术室,实际开放床位17张,护理人员19人;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2岁;工作年限1-35年;学历:本科4人,大专15人;职称:主管护师9人,护师4人,护士6人。

2方法

2.1组织科室学习,提高认识:科室对优质护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先后组织学习了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省卫生厅“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护士条例”以及我院制定的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实质的思想认识,充分理解落实基础护理是护士的基本职责,是回归护理工作的本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夯实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1]。

2.2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2]。

2.2.1转变服务观念,强化仁爱理念。彻底转变过去“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技术与服务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强化我院“仁爱、精诚”的护理理念,把“诚心、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到实际的护理临床工作中。对病人家属做到“四不”(不冷漠家属、不和家属发生争执、不拒绝家属合理要求、不对家属说“不知道、不清楚”)[3]。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让病人满意。

2.2.2进行角色扮演,鼓励换位思考。为了让护理人员体会到患者的真实感受,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我科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患者就医时的情景,用心去感受,去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护士多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去想问题。想想哪些问题是我们就医时所不愿遇到的,什么样的服务态度是我们自己所不想看到的,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类似问题。

2.2.3规范服务要求,促进有效沟通。根据急诊病人的需求,进行服务方面的规范化培训,促进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具体包括:①使用礼貌语言。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运用得当方能体现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心与爱护。在工作中要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要热情有礼接待病人,以温和的语调询问病人,态度亲切。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巡视病房要有咨询声。②主动服务。要求护理工作要有预见性,将患者的各种需求提前考虑到。例如主动将输液病人带到输液室;主动为患者倒上一杯开水;主动为留观病人做好灭蚊措施等。从细节之处彰显优质护理的品质,加强自我的主动服务意识,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最终让自己满意。

2.3优化流程,弹性排班

2.3.1改进工作流程。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改进工作流程:①在排班本上注明岗位:如输液、运送液体、巡视加液、换药、注射、接诊120病人,充分利用呼叫器联络,减少来回走动,节约时间、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②在输液最后一组标签上划红“”,增加查对环节,避免为病人提前取液体,防止护理差错,确保护理安全。

2.3.2合理弹性排班。弹性安排每天的任务,充分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推行APN排班模式(根据病人的需要排班),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①加强二线班和帮班,增加重要时段(早晨8:00-8:30,下午4:30-6:30)的护理人力,满足学生、上班族病人注射、输液、换药的需要。②增强重要岗位的护理人力,满足注射室、换药室、手术室、120病人的接诊等工作,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③实施小组护理,将床位、输液座位、抢救区等分成若干责任组,责任到人,既保证了分工明确又体现了紧密配合,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贴近病人。④各班次人员做到高、低年资合理搭配,职责分工明确,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护理安全。

2.4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分层次对我科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和急救技能培训。急诊病人病情重、病种多、病情变化快,而我科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

2.5改善硬件设施,创造舒适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轻松、舒适的的就诊环境。①提供饮水设施方便患者饮水,在各输液室和观察室配置开水桶、温水瓶和一次性纸杯,定时更换,指定专人管理,加锁,防止患者烫伤和人为破坏。②加强宣教告知和温馨提示:各诊室、电梯口、厕所、走道均设置醒目防滑标志牌,预防患者跌倒。③增加航空椅,更换输液椅、床头柜、床旁椅、床上用品,改善病人就医环境,改善病人体验。④为留观病人订餐、送水、帮助交费、取药,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做好生活护理协助和指导,并适当采取安全措施。⑤为手术病人提供术前、术中、术后的健康知识讲解、心理辅导,建立门诊病人健康宣传手册,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⑥为无名氏病人提供食物、开水、路费、治疗费,联系家属或所在派出所。一切根据患者的心理,努力满足他们在就诊、治疗时的需求,让病人在治疗时得到满足和安全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2.6多个部门协作,提供无缝隙护理:要为患者提供安全、科学、优质的全程化护理服务,仅仅靠护士把工作做好还不够,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协作,让优质护理贯穿于整个就诊过程。导医分诊准确,指导病人检查就诊,维护好候诊秩序,认真观察候诊病人,发现病情变化优先安排就诊。挂号人员态度和蔼,动作迅速为病人挂号。在病人的搬运工作方面,我们除了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对中央运输人员、保安进行轮椅、担架的运送方法的培训,保证患者运送安全。保安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各种安全和纠纷隐患并制止事态的发生。保洁人员不定时对病区进行清扫,保证地面的干燥,防止摔伤。后勤工作人员定期对空调、座椅、电灯、水龙头等进行维护,保证物品的完好使用状态。

3结果

3.1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见表1)

表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4讨论

4.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理队伍综合素质: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重点加强了对低年资护士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训,定期考核,人人达标,使护士的责任心加强,低年资护士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深入人心,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进临床、贴进社会,提高了病人对门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树立了我院护理专业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和“仁爱、精诚”的护理品牌,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为创造百年老院品牌化护理服务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7号.

第4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关键词:仿真实验教学;价值链;管理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24-02

一、引言

管理科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并组织实施的管理学人才。当前,各高等学校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有关课程的实践环节也被提上日程,通过各类的教学实践与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

然而,在实验教学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不稳定,实验形式较为单一、实验内容比较简单等等。本文考虑到当前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的思路。

二、仿真实验教学创新

(一)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要以本科教育自身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依据,要满足现实的社会实际需求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上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认为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专业级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就业创业实践三方面。该实验教学体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从企业工作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复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本文所探讨的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来实现。

(二)实验教学环境

在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借鉴价值链理论,建设实验教学环境的思路是: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带动经济管理结构变动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形成一个仿真的经济社会中企业运行环境,重点建设“四项内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个环境是指建立企业经营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商务服务环境、公共服务中心等仿真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四项内容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实习基地与跨专业或跨学科实习建设。

为了实现上述仿真实验环境,各高校需要根据各自实验室硬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基于价值链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综合实习平台。平台揽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供应链过程中的政务服务、外包服务、生产、公共服务几大类服务,可以虚拟多个制造企业、服务机构, 几百个角色, 上千的训练任务。

(三)实验教学流程

实验教学的流程对于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以及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实训准备、企业创立、互动经营、业务招投标、研讨总结。实训准备阶段,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并组建各自的团队;企业创立阶段,各实训团队根据自身所在实训平台的位置创建相应的企业,并确定最初的战略和组织结构等;互动经营阶段,需要各实训团队分析市场,制定自身的策略,与其他团队进行对抗,也是运用不同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业务招投标阶段,模拟现代企业的招投标活动,包括设计方案、唱标答辩、签订合同等环节;研讨总结阶段,既是对各团队经营业绩的总结,也是对个人体验与收获的总结。

(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相对应。结合上述实验教学的体系、环境和流程的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设立实习训练;企业经营实习训练;业务运营技能训练;业务专项技能训练;IT服务企业协同训练;软性能力提升训练等六部分。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现,除了要求专门的实验基地环境外,还需要专业的教学软件的支持。学生对于相应技能的学习既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的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线下的交互沟通实现,并且线下的交互沟通更符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三、仿真实验教学保障

上述实验教学创新思路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保障措施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组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

以往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团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要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多门课程的知识,必须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并通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采取专、兼职的形式,从各个学院选拔人员来组建。对于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改进实验教学的待遇,提高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2)加强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充实实验师资队伍;(3)制定教学团队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4)实行“核心团队”+“流动团队”的组织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组织协作能力。

(二)构建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现行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对跨专业实验教学的制约,使得现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非常薄弱,要巩固现有实验教学成果,开展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必须强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结合基于价值链的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明确学校层面、实验中心层面的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实验教学各组织成员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实现实验教学管理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得实验教学管理有章可循。(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涉及实验课程的规划,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明晰成绩评定的标准,以及做好实验档案的管理工作等。(3)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跨专业学生管理、跨专业成绩管理等工作的进行耗时耗力,而手工操作的方式成为教学规模扩大和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瓶颈。因此,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势在必行。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是借助教学软件进行的,这也为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 徐宏玲,李双海.价值链形态演变与模块化组织协调[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2] 高小强,王庆.创新实践教育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第5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关键词】 内科昏迷;急诊抢救;护理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2-02

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突然、病情复杂、死亡率高,有报道显示,死亡率高达25%左右[1]。昏迷是意识障碍较严重的一种,其发病原因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中毒、外伤等引起,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是救治昏迷患者的有力保证。本文选择114例昏迷患者,初步探讨对内科昏迷患者有效的急诊抢救相关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内科昏迷患者114例,男性65例,女4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8.69±10.54)岁。心血管疾病14例,脑血管疾病52例,急性中毒9例,感染8例,低血糖16例,癫痫4例,中暑4例,肝性脑病5例,不明原因2例,分别占12.28%,45.61%,7.89%,7.02%,14.04%,3.51%,3.51%,4.39%,1.75%。

2 护理方法

2.1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外急救及护理 首先,急诊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要立即出诊,并根据电话内容做出相应预案;其次,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对昏迷患者所处的环境做出迅速判断,包括有无高热、农药容器等,并询问家属疾病发生进过;再次,迅速使患者脱离所处环境,观察生命体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最后在途中转运时要保持患者状态稳定,避免二次打击,并根据病情实施心电监护、吸氧等初步护理措施。

2.2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内分诊 对昏迷患者实施正确的分诊,其意义重大。首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急救车到来后,立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观察、询问、触摸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大致判断,根据有无生命危险分别安排到不同的急救室;其次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询问患者及家属疾病发生经过,有无诱因,既往史等,同时对患者进行仔细查体,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最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经患者送到相关科室或进行相关治疗。

2.3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内急救及护理

2.3.1 保证气道通畅 院内抢救的第一步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的呼吸骤停。具体的做法是使患者平躺,松解衣领,使头部充分后仰,面部偏向一侧,同时要防止舌头后缀,在必要时要进行器官插管或者切开。充分给予氧气吸入,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同时要进行血氧分压的检测,及时调整氧气流速。

2.3.2 建立液体通道 静脉通道的建立对于昏迷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抢救成功与否。昏迷患者往往血管条件较差,应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必要时建立2-3个静脉通道,开始时可用生理盐水维持。

2.3.3 迅速对症处理 在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后,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对症处理:休克、循环血容量不足时要迅速扩容;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进行调整血压、调整血糖、强心、利尿、纠正酸中毒、降温、降低颅内压等对症处理。

2.3.4 查明病因 生命体征稳定后,要迅速查明病因,可行血糖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CT等辅助检查予以确诊。但是,急性中毒时,要根据中毒种类及中毒药物,在急诊科立即实施洗胃或高压氧气吸入或血液灌流等对因处理。

3 结 果

内科昏迷常见原因为心脑血管意外、中毒、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对其院前处理正确率92.11%(105例),院内分诊正确率93.86%(107例),死亡率为20.18%(23例)。

4 讨 论

4.1 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 内科昏迷患者病情复杂,基础疾病较多,并且起病快,要求医疗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有效判断及处理。由于存在交流障碍,在短时间内医护人员只能通过经验及对症处理。因此对昏迷患者的救治直接体现了就诊科医疗水平的高低[2]。

4.2 内科昏迷患者的护理路径 本研究中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最短时间内对114例患者进行救治护理,其死亡率为15.79%,低于有关报道的数据[3]。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本着效率第一的原则[4],将医疗资源合理优化,将多个部门进行统筹。首先是接诊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做好记录并安排人员出诊,出诊人员在院外进行有效的初步处理,以保证后续的抢救;再通过正确的分诊处理,时患者最终得到合理救治。

综上所述,内科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降低内科昏迷患者的病死率,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黎明.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64-66.

[2] 史静,马宪荣.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8(35):8645.

第6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关键词] 护士;职业倦怠;压力源;减压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4(a)-0094-04

Role of stres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stress of emergency and surgical nurse

CHEN Huizhen GUAN Rongjuan

The 422nd Hospital of PLA,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rovement role of stres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stress of emergency and surgical nurse. Methods The nurse occupational burnout survey data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2 in the 422nd Hospital of PLA were collected. 90 cases of emergency and surgical nurses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stres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cluding stress awareness training, time management, social interaction training, relaxation trai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training period was 3 months, 3 times a month.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intervention such as communication with matron.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 nurse job stressors scale (NJSI)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burnout and stress of emergency and surgical nurs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①MBI: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EE), cynical (DP),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P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 0.05), while after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of EE, DP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but the difference of PA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②NJSI: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of five dimension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P > 0.05), and after intervention, except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dimension, the NJSI scores of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③SA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of S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while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AS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obvious burnout and stress in emergency and surgical nurses, stress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nurse burnout and stress condition, reduce nurses lost, and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nurse management in related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Nurses; Occupational burnout; Pressure source; Stress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健康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加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医患、护患关系紧张,护士职业倦怠及压力明显增高,尤其是急诊科及外科,患者多为急重症,病室环境嘈杂,人员来往频繁,护士更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1]。近年护士职业压力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有很多文献对护士工作环境、压力源及干预措施等进行研究,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干预机制。本研究对第四二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急诊及外科护士进行压力管理干预,并调查其对职业倦怠及压力源的影响,为同类机构进行压力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6~12月护士执业倦怠调查资料,选择急诊及外科护士90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急诊或外科工作1年以上的女性护士;均为一线工作护理人员;均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自愿参与调查研究,并能配合干预管理。排除护理管理人员以及无需与患者沟通的技术岗位护理人员(如配药室);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近期工作生活出现重大变故者。将纳入研究的90名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护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对照组 护士由本科护士长通过沟通、谈心的方式进行常规心理干预,每周2次,每次20~40 min。

1.2.1.2 研究组 护士给予系统的减压管理:①减压讲座。每月邀请我院高职称护理管理人员或心理专家开展减压知识讲座,主要从压力认知、时间管理、社交技巧、放松技巧等方面进行知识培训,并适度讲授职业道德、幸福观及人生哲理等,以提高护士职业归属感。每次讲座持续时间为40 min,每月3次。②心得交流。干预开始后,每月科内会议时抽出10~15 min分享护士间沟通及减压经验,并提出问题,在下次讲座时进行咨询与讨论。③放松训练。每次讲座结束前,播放舒缓音乐或钢琴曲,并指导护士做眼保健操、手指操或冥想等,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指导护士在空余时间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放松方式。④互助小组。同科室护理人员可在护士长的组织下成立互助小组,增强同事间的关系及团队凝聚力,由高年资护士定期组织学习小组,分享危机处理方法、悲伤应对、倦怠自我调控经验,每次分享、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每周1次。

1.2.2 调查方法

减压干预前后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在护士休息时间进行问卷发放调查,现场发放问卷并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①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调查护士职业倦怠情况[2],量表主要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耗竭(EE)、玩世不恭(DP)、个人成就感低(PA),其中,EE、PD均含有5个条目,PA含有6个条目,均根据护士个人感受进行分级评分。EE、PD评分越高表示职业倦怠越严重,PA评分越低表示职业倦怠越严重。②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情况[3],本量表主要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维度,根据护士个人感受进行分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护士工作压力越大。③采用Zung焦虑自评(SAS)量表评价护士焦虑情况[4],根据症状出现频率进行分级评分,标准分的正常上限为51分,分数越高,表示护士焦虑情况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03录入,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调查显示,两组护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但干预前两组护士在EE、DP、PA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研究组EE、DP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5),PA评分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干预后均EE、DP、PA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研究组EE、DP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P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职业倦怠评分比较(分,x±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 0.05;EE:情绪耗竭;DP:玩世不恭;PA:个人成就感低

2.2 两组干预前后压力源各维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5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维度外,研究组其他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对护士执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相关管理者对护士执业倦怠的认识已经逐步加强。张云芳等[5]研究显示,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最大,并且这种影响在急诊及外科体现最为明显。急诊及外科环境较为复杂,病室内人员来往频繁,经常出现外伤、交通伤或打架致伤的患者,这些患者均需要紧急处理,护士除了具备常规护理技能外,还必须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快速应急能力,导致工作强度紧张,加之嘈杂的环境极易使护士出现焦虑情绪[6]。此外,急诊及外科患者容易出现伤残或死亡情况,由于家属无助、恐惧、情绪不稳定等,极易出现纠纷或冲突,导致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国内有学者调查研究显示,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其所在科室或医院的风险与级别有关,高风险科室护士伴随明显的心理压力[7]。席明霞等[8]调查研究显示,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急诊或外科等护理人员。提示这两个科室护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护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应引起临床关注。相关资料调查显示,约半数的护士认为无法得到患者或家属的理解或支持,出现自卑、失望等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期持续会导致护士自我价值感降低,极易产生职业倦怠[9-11]。加之目前护士工作负荷较大、生活不规律,并且存在地位低、收入与付出不符的现象,也是导致护士发生执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虽然近年来临床对护士执业倦怠及压力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未提出比较系统、规范的干预管理方法。本研究从护士本身及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干预管理:①从内部即护士本身出发,提高压力应对技巧和能力,进而改善护士自我效能感。主要参考国外个体干预方法开展减压讲座,进行压力认知、时间管理、社交技巧、放松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适度讲授职业道德、幸福观及人生哲理等。研究显示,沟通与理解是护患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医护及护士之间的沟通不畅,同事间矛盾也与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沟通技巧、压力认知及自我压力调节对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有重要作用[12-13]。②外部支持,即通过护士互助小组及定期科会议讨论的方式进行相互支持,分享工作经验,传授沟通技巧、应急技巧等,在集体活动中提高团队凝聚力,使护士融入集体,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使工作相对轻松,工作压力及倦怠情况得到缓解[14-15]。

本研究中,研究组护士给予减压干预管理后,职业倦怠EE、DP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压力源调查显示,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外,研究组其他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急诊及外科护士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压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护士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提高护理团队工作能力及积极性,对医疗机构护理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莉莉.护士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288-1290.

[2] Zhang HH,Liu YS,He GP,et a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b burnout of ICU nurses in provincial 3A-level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in Changsha[J].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3,13(4):229-231.

[3]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 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1.

[5] 张云芳,宋意,李丹卉.深圳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2, 10(17):1609-1611.

[6] 左传丽.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大五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6-8.

[7] 王珊珊,刘彦慧.护士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和工作环境的相关及回归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 21(6):549-551.

[8] 席明霞,黄冬枚,李丹,等.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杂志,2012,29(5):26-27, 61.

[9] 方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63-164.

[10] 朱伟,王治明,王绵珍,等.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4):632-635.

[11] 曾智明.儿科危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164-165.

[12] 张小曼,刘莹莹,许铁.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大五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65-167.

[13] 汪艺.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3):128-129.

[14] 陈,徐成.门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897-899.

第7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安全管理;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30-02

安全管理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关键质量指标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护理管理的探究重点。一般的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整体的治疗护理过程当中,对于出现的种种焦躁问题实施了及时、科学与有效的措施,也减少了病者的伤害或者是不好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了意外、错误以及偏误,做种实现了安全管理在护理上的效果。由于急诊科是医院的特殊窗口,是医院设置用来专门接待急危重患治疗的看护点,这样子的护例工作都伴有忙、急、易于感染以及多学科性的特征,有关护理的安全隐患大多数都是会穿插在整个抢救治疗的过程当中。所以为了要提高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上的应用,本医院从2011年具开始采用个案追踪法,并且在急诊病患中实施治疗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追踪检测,安全管理使用于急诊上仍然要保持时刻完善,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有关追踪法的实施措施

1.1成立追踪调查的小组

首先任用该科护士长作为小组的组长,和急诊科的其他护士人员建立追踪调查检测安全管理在护理上的检查小组,同时还要组员们学习追踪法的应用原理与基本原理中的知识,并且要熟悉掌握其中的步骤和内容。

1.2制定有关追踪的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所要追踪的对象;规划好追踪的路线,实施表格规划图,同时还要包括院内与院外的急救;确定检查的内容,并且要以中国医院颁布的十大患者安全作为基本目标;给小组成员安排任务,每位组员必须完成2例院内或者是院外急救的病人追踪检查;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追踪小组的会议,并且进行研讨、汇报、分析整个追踪法在护理安全上存在的问题,快速做好防范措施以及改正。

1.3有关追踪的步骤

1.3.1实施有计划的追踪

首先确定追踪的目标,作为检查人员英爱使用随机抽样与有意向选择来相结合实施有效追踪,在文章中就已脑挫裂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就是追踪的项目,该项目就是使用科学的追踪法进行辅助追踪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再次就是追踪的方法,依据病人所接受的护理治疗方法来确定所需要的追踪路径,在这次的追踪过程中实行追踪的是急诊科的病患。

1.3.2具体的追踪内容

①先收集有关病人的基本资料,其主要是包括:症状、病史、护理、体征与治疗。②调查清楚病人在急诊科治疗的整体护理步骤,也包括就诊的准确率,病人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就诊,同时还要保证在就诊的过程当中得到严格的护理治疗,作为护理人员要严谨执行整体的护理步骤,熟练急救的技能。对于病人能够使用准确的急救药物,在做护理报告上应该做到详细汇报。③应当熟悉掌握患者复诊的有关程序、病人的病情记录以及评估。对于治疗上需要的仪器应该实行严格监管检测,得出的最后结果要及时通知其病患的家属,并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④作为追踪的人员要在患者入院的两三天之内进行一次随访,缓解病人的压力。⑤及时追踪病房和急诊科两者的交接程序,主要体现在收住病房和急诊科运转的交流,同时还要注意调查病患的住院流程。

2 追中的结果

在追中的调查下发现急诊科的预检不够详细,分诊建立的制度不完善,也没有做到24小时的监护。不过经过了使用个案追踪法的评估与分析,很快就能够找到并且解决了问题,这样子的追踪法不仅仅是得到了很有的完善,还降低了急诊护理上的风险,也促使了安全管理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病人的满意度有所提升,病人与护理人员的管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讨论

使用个案追踪法的护理上的应用是能够创新管理的观念,在护理的过程上也得到了注重,同时也避免了护理质控检测上的形式工作;在检查的方法上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经过检查追踪还可以找出管理上的很多不足。个案追踪法在这方面上还体现了人文理念,并且对于病人的治疗全部过程都实施了很好的质量改进,痛是也能够很好地提升护理的治疗,避免了护理上的风险,保证了病人得到优秀安全的治疗服务。

总的来说,个案追踪法的安全管理在护理上的应用对于整个急诊科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杜洪燕.关于急诊科护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1,17(2):124

[2] 钱莉;董桂红浅谈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4(06):55.

第8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关键词】海上溢油 应急处理 仿真 三维可视化

计算机数字化计算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仿真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就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传统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机制缺少理论支持,不能对溢油的危害程度进行有效预测,更不能详细计算出溢油的扩散、漂移路径,导致救援机构不能及时采取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措施。目前,我国对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以实地培训为主,但实地培训的成本费用较高;国外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培训则主要以海上搜救模拟器为主,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仿真系统是海上搜救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海上溢油仿真

1.1 水动力影响

影响海上溢油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常见的潮汐、水流、风向等,而现有的海上油气开采平台一般处于近海,因此海上溢油受水动力的影响最大,水动力主要来源于潮汐,而且不同区域的潮汐对海上溢油的影响程度也具备差异性,下面将选择黄海地区某海洋油气开采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将对海上溢油行为的研究简化为水动力研究,而水动力的研究主要包括水平运输以及水位上升,因此可以选择二维单层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进行仿真,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潮流四个方向的分量、水位以及水流平均速度。

1.2 溢油数学模型

海上溢油的行为十分复杂,不仅存在漂移、扩散等现象,还会出现挥发的行为。海上溢油的行为除了受到外力的影响,还受到自身重量、运动模式等影响,另外,溢油种类不同产生的理化特征也会有差异性。因此,在溢油数学模型中,应该将溢油的基本属性纳入模型,包括溢油的重量、温度、密度、体积等,本文设计的溢油模型主要考虑了溢油的四种行为,包括漂移、扩散、蒸发以及乳化等。海上溢油模型的建立分为三个步骤,包括重力与惯性力分析模型、重力与粘性力分析模型以及粘性力与表面张力分析模型,最后得到海上溢油漂移、扩散、蒸发以及乳化等四种行为的模型。

1.3 溢油三维可视化

三维可视化的基础在于坐标的建立,因此,在进行三维可视化仿真前必须对海洋实际情况进行勘测,本文运用海水测绘模型对海浪进行测绘,通过LOD技术保证海浪测绘的准确性。之后利用OSG技术对海浪进行RTT处理,对海上溢油纹路的处理可以被直接读取,保证渲染的性能。将海上溢油划分成为若干单元,对各个单元进行运动轨迹计算,之后利用多边形分格法进行轨迹处理,仿真模拟的结果不会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而是形成对应的折射纹理图,最终形成海上溢油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海上溢油的三维仿真流程如图1所示。

2 应急处理仿真

2.1 围油栏仿真

目前,最常用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措施是通过围油栏限制海上溢油的影响范围。现有的围油栏以充气式橡胶围油栏为主,该围油栏的骨架为合成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另外,该种类型的围栏具有较好的耐油性与耐磨性,同时抗紫外线老化的能力较强,因此,充气式橡胶围油栏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海上溢油应急设备,广泛应用于港口、海湾、海上油气开采平台等。本文以WQJ1000充气式橡胶围油栏为对象进行三维仿真,应用的仿真软件为CreATOR 2.6。

2.2 碰撞测试模型

当发生海上溢油事故时,搜救传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事发地点,通过在事故点附近布置围油栏控制油液扩散,溢油与围油栏发生碰撞接触时,溢油未与围油栏接触的部分会继续向前运动,导致海上溢油与围油栏发生碰撞。海上溢油属于柔性模块,而围油栏属于刚性模块,为了保证围油栏的安全,必须对接触碰撞进行检测,每隔一段时间对碰撞强度进行检测,首先获取溢油与边缘的位置,通过软件模拟出这些位置点数据,如果位置点重合则说明溢油与围油栏发生碰撞。

2.3 应急措施仿真

本次仿真实验的设备硬件包括2.5GHz以上的CPU,为了保证仿真运算效率,计算机内部必须高于4G。仿真软件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7,利用Visual Studio 2010 软件平台进行仿真计算,具体的计算程序以C++为主。在进行海上溢油仿真时共有2233个网格点,实景管理软件以OSG 2.8为主,将溢油碰撞算法与溢油模型进行综合,实现溢油围栏三维可视化。

3 总结

随着海洋油气工程的快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而海上溢油的破坏性极大,不仅直接污染了海洋水质,同时对海洋生物链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海上溢油事故拖延的时间越久,溢油扩散范围越大,因此,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措施应该越快越好。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仿真系统可以有效预测海上溢油的路径,并帮助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措施。以上从海上溢油与应急处理两个部分进行仿真,构建了可行性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仿真系统,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处理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余枫.海上搜救模拟器中近海溢油的实时仿真与可视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3]宋圣伟.海上溢油事故联合救援物资优化调度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第9篇:急诊科科室管理范文

引言:

学科竞赛是超出课本范围的、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展开的一种帮助学生实践专业知识和锻炼其心智的特殊竞技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学科竞赛主要是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一些虚拟企业经营决策的竞技比赛,大部分比赛需要借助于相应软件,虚拟出一个仿真市场的环境来开展,而这也正是工商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从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近些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欲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弘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工商管理类学科竞赛的内涵体系

工商管理类学科竞赛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一系列理论课程,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由相关单位主办的一种学科知识应用竞技比赛,是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第二课堂。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校”),目前,引入开展的比赛有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大赛)、“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商道大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流通业经营大赛等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

从学科竞赛的内涵体系上看,其覆盖的知识体系较为全面而系统,涉及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多门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知识,尤其需要将所学管理类知识融会贯通。工商管理类的学科竞赛大多是借助相关软件,营造一个虚拟的市场场景,让参赛选手虚拟成若干家公司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在这种虚拟经营中,参赛选手需要综合运用到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知识,也会运用到基础管理中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知识。因此,从工商管理类学科竞赛的内涵体系来看,学科竞赛是一种“老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实践训练模式,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检验其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接近于真实的市场场景中实践管理决策,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创造的能力,又解决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场地难以解决且实践费用高的难题。

二、学科竞赛与实验教学课程的关系

学科竞赛能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但受学科竞赛规模的限制,参与到学科竞赛中的学生只能是一小部分,因此其受益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要使受益学生的范围扩大,还需要通过学科竞赛的开展来驱动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

1.借助学科竞赛加强校方对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认识。学科竞赛一般是在各高校专业领域中影响较大的竞技比赛,学生如果能够在一定级别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能够给学校带来荣誉和口碑宣传作用的。学校能从学科竞赛中获得知名度提升的益处,便于招生工作的开展。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校方对学科竞赛及促进学科竞赛发展的实验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因此,可通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从中受益,推动学校对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

2.通过学科竞赛了解及试用相关教学软件。学科竞赛往往是由各级教育主管单位主办,由相关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大多数学科竞赛需要借助相关软件平台,虚拟出一个仿真的市场场景,由参赛队伍虚拟成若干公司进行市场竞争,而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是将学科竞赛的整个过程进行教学指导。那么,先行进行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利于对软件进行了解、评估其价值,以便向学校申请采购并用于教学。

3.以实验教学课程为平台提高学科竞赛水平。如果能选用某个学科竞赛中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开设相关实验教学课程,便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熟悉该比赛的竞技规则,通过教学进行赛前的练习和预热,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参赛选手的选拔。由此,更加能促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可见,学科竞赛与实验教学课程之间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用学科竞赛驱动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而将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开设相应的实验教学课程,也能促进学科竞赛本身的发展。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

1.课程开设前设计。(1)硬件物资准备。因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已取得了相应前期成果,加强了校方的重视,向校方申请筹建相关实验室就变得相对顺理成章。实验室的筹建需对学科竞赛所使用的相关软件进行遴选并采购,在软件公司的指导下进行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2)师资准备。学科竞赛的开展需要一支指导教师团队,因此,基于学科竞赛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只需从指导教师团队中选取。而指导教师通过前期对该项学科竞赛的研究以及与比赛组委会及软件公司的联系,已完全具备了能够教学该实验课程的能力。

2.课程开设内容设计。此类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以锻炼学生管理决策能力为目标,相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更为全面、具体、细致。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见表1所示。

教学内容一般安排32~36课时,根据学科竞赛使用的教学软件的具体情况,虚拟决策规则的介绍可安排6至8个课时,学生实践操作可安排20~22个课时。结合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的结果分析可穿插在学生实践操作中分散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实践操作全部结束后安排若干课时集中总结点评。

3.课程开设时间设计。学科竞赛驱动下的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可以根据该赛事的进程进行开设。如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即商道大赛),组委会一般会在每年的5月启动大区赛,那么基于该项赛事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适合开设在下半学期,可以集中在三月底至四月中旬以实训周的形式开设,在本科年级的第四学期(大二下学期)进行开设。这样既有利于普及实践教学,也有利于为学科竞赛选拔参赛选手做前期准备工作。

4.课程教学考核设计。工商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多以虚拟经营竞争的形式进行,这类课程可设计为专业选修课程,在本科考核学分制中设计2个学分。教师考核学生该课程,可以学生参与操作的投入程度及经营成果的好坏为主进行相应考核比例的设定,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情况见表2所示。

学科竞赛驱动下的实验教学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科竞赛的受益人群,因此,虽然其经营结果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在该课程中接受知识的多少,但不能作为判断学生受益程度的唯一标准,因此,这一指标在考核比例中不应该占据一个很大的比例。相较而言,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经营结果的自我分析总结应该更多地作为考核的重点,以此来评判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受益程度。

四、总结

学科竞赛驱动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是将一些与学科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与学科竞赛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科竞赛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日常教学中渗透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以学科竞赛驱动管理类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这种将学科竞赛与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的形式必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平,杜力.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主动式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