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家庭教育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教育笔记

第1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学习模式;利弊分析

近几年,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学习的环境和手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一个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正在推广,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开始走向整合,运用强大的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化教育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趋势,一个追求线条清晰,目标明确,过程紧凑,内容丰富的理想教学板块被得到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我们学校的中职教育中,我们应用多媒体网络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检索、设计和传递,充分有效的对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利用和管理。最突出的表现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代表着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3G和4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应用,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网络这个无限的空间中。网络时代,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一种自主式的学习环境,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发展方向。教学实践也证明:97%以上的孩子喜欢网络学习。不久的将来,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在我们农村中学展开。

一、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网络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将使教育从过去的“学校选择适合教学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它对整个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绝不是局部的或表层的,而是更深层面上的。它对学习的主体以及教师本身,是机遇,也是一种绝对的挑战!

(1)学习主体的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式主宰课堂,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因为学习精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致使课堂效率不高,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教学模式则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视野,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

(2)学习时空的变化。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触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可以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教师的指导,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甚至拷贝下来,还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习人数与学习地点的限制,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使学生学习变得很容易。

(3)自学能力的变化。网络教学这种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实现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独立地观察,独立地判断,独立地思考,同时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成果。反复在这样的情景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4)学习效率的变化。网络教学模式,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为知识载体,符合人类的联想思维,促使学生的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孩子们快速地理解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在教给学生一个物理公式时,我们得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样的学习具体,但学生就是感到乏味枯燥,有的学生不愿去记忆,即使记忆也是瞬间的,印象不太深刻。如果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从网络资源上找到这个公式,就很容易记住也会努力地记住,并且记忆的比较牢固。

(5)学习资源的变化。网络知识浩如烟海,但不管是那方面的,只要通过搜索引擎都可以找到,并能把所需的资料下载下来。互联网上,有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开设了各式各样的课程,有各式各样的视频资源,有各式各样的丰富的教学课件,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要求。学生走进互联网,可以听到世界各地不同教师的讲课,可以阅读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教科书。这些资源本身就对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加之学习的手段是一种极其热门的社会化行为――上网,很适合学生的探索心理特点,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应有的态度

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想要在网络环境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须做到:

(1)要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我们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素材、教学课件、优秀课堂教学实录以及名师公开课资料、录像转化成网上资源,建立为教学资源库。以便有针对性地查询和为己所用。同时整理归类后放到教学资源库中,又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师生们资源共享,吸取营养、增长技能的加油站。

(2)要自觉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过程的导学者,引导学生_定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网络知识,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师生是平等互动的,教师是首席。教师不再是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化变成了。

(3)要自觉转变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计划、组织、管理、评价自己的学习,从而正确评价自己。师生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开放,传统的师道尊严将不复存在。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网络教学模式毕竟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和学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尽快适应,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真正体现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1)师生适应的问题。我们早已习惯了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面对网络中大容量的知识链,对师生的接受程度与归纳整理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关资料表明,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络学习资源,尽管非常丰富、更新非常快,但往往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为了得到一条有用的信息,我们常常要以浏览大量无关的信息为代价。我们教师在制作学习资源时要深入研究,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并且要控制学习资源的量,要指导学生选择好的、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2)学习过程的控制问题。网络知识,采用的是非线性超文本方式,这使得孩子们学习的随意性很大;另外网页上的广告非常诱人,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尽管我们不断教育学生,要自觉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仍然避免不了注意力的分散。据我课下了解,现在学生去上网,大部分都在看视频、玩游戏、QQ聊天,比较理想的是看网络小说,真正查阅资料、学习知识的很少。故而,加强对学生上网的引导与控制,是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前提关键。需要我们做好大量的工作,这样对我们教师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新的课题,只有充分发挥好网络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演绎“授人以渔”的教育真谛。只有成功的教育,才能收获教育的成功。我们期待一种崭新的教与学的教育形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汪小刚.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学与教[J].远程教育杂志,2003(03)

[2]蔡宪.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的首要任务[J].中国电化教育,2000(4)

第2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一、识字“双轨”

第一轨是课本识字,第二轨称为环境识字,它要求一、二年级学生通过看动画片、少儿节目,阅读“自读课本”和拼音读物,通过吃糖果,喝饮料,跑商店,看广告,外出探亲、旅游,每天认识一个字,上不封顶,多多益善,鼓励多识字。我们学校为环境识字制作了识字本,有了这样的本子,家长就可以与子女在轻松的环境下,如同游戏般地识得一个字。有位家长,为了子女多识字,用楷书为家里的日常用品贴上标签,这样孩子不到一个月就全都认识了,教师测验他,竟能写出60多个字。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双轨”教学,为课本识字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阅读“双轨”

第一轨是课堂阅读,第二轨是自由阅读,二者的关系是课内“教给学生读”,课外“学生自己读”;课内举其一,课外反其三;课内学方法,课外练能力;课内以精取胜,课外以“博”取胜,使其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太局限于课本,应提倡大量阅读课外书。“双轨”教学把课外阅读看得很重,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课堂阅读,它是通过办手抄报,做读书笔记,开展“谈天说地”来巩固发展课外阅读的,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再把读孤立于听说写之外,而是注意发挥其整体效应。

三、作文“双轨”

第一轨,是多角度多层次搞好课内作文训练,第二轨是练习写阅读作文(读书笔记)。传统的作文教学只有第一轨,而且训练次数少,只局限于课本;急功近利,只注重写作的方法、技巧指导。而“双轨”教学,把学生作文能力的增长点定位于“提高学生认识”这点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的途径有二:一是来自课外阅读,即间接知识;二是来自直接的生活经验。在这两点上,家庭教育可以广泛创设条件。在家庭的环境、气氛、风尚的熏陶教养下,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就成为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水到渠成。

第3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合作原则所存在的不足,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为了弥补不足,著名学者Levinson以及Brown综合各方观点,并找出合作准则当中的缺陷,提出了面子论的观点。在面子论当中,已经包含了礼貌用语的观点。而学者Leech则是集中研究了以上学者所提出的用语观点,提出了相对完善的用语原则,即为礼貌用语原则,在礼貌用语原则当中包含了六个准则。即同情准则、一致准则、谦逊准则、赞誉准则、慷慨准则以及得体准则。礼貌用语原则则被认为是合作用语原则的一个完善与补充,礼貌原则有效地解决了在合作原则当中所出现的麻烦。日常的人际交谈中,首先要考虑到的是礼貌,而非合作;为了给对方留下礼貌的印象,交际双方才会采用不同语言策略;在一些情况下遵循合作原则,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是打破了合作原则,有的时候声东击西,而另一些时候则是直言不讳⑤。出于礼貌,之前合作原则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便得到了有效解决。因此,礼貌用语便成为了在交际时的指导原则。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在实际交际当中时刻遵守礼貌用语原则以及合作用语原则,也不一定能够实现最佳沟通效果。例如,当孩子向父亲询问母亲的住院情况时,发生了以下对话。孩子说:“妈妈的病有没有好些?”父亲说:“好些了,但是还在输液”孩子又问:“输液是什么呀?”父亲答:“是打吊针”。对以上对话进行分析之后,有的人认为用语违背了方式准则,输液一词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晦涩,难以明白其含义,最终导致交际失败。关于引起失败的因素,礼貌用语原则则是难以解释,因此这就涉及到对于交际对象的用语得体问题。礼貌原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合作原则当中的不足,但是其自身也出现了不足。

因此,要进一步寻找普适性更强的用语原则,这个原则不仅要能够将礼貌原则包容在其中,而且还要能对合作原则当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于是得体原则便应运而生。著名学者朱明海曾提出,不论交际行为人在交谈时是遵循了哪一种用语原则,检验交际是否有效的最终原则为得体原则,得体的约束力较为强大。得体原则指的是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双方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而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以使交际效果实现最佳⑥。另一位学者曾指出,语言得体原则不应是语言礼貌原则范围之下的一个原则,而应是用语时的一个最高原则。当前已经有许多学术论著当中提到了得体原则,如学者何兆熊曾强调,当对礼貌用语进行讨论时,应当考虑语言得体。在语言得体的含义方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著名学者索振羽认为评价是否得体的一个硬性标准为交际效果能否实现最优。在特定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以及交际意图当中,表达的语言能够实现最优的交际效果,便可以称之为得体;他还指出得体语言表达应符合具体语境需要,并可以在谈话时采用间接方式。而朱明海则指出交际双方在交际时的语言应与交际文化、场合以及具体人际关系相切合,做到以上要求即为得体。

家庭教育当中,确保语言得体的前提

(一)父母要注意保持自身用语的规范以及文明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因此父母应意识到要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孩子在学习使用语言时,听为第一步,随后孩子就会进行相应的模仿;所以当孩子在场时,父母就不能太随便地讲话,更不能将粗话挂在嘴边,如果一个孩子常说粗话或者骂人,当将其错误纠正之后,只能保持两天至三天,这多半是因为父母在家庭当中言传身教所得到的结果。

(二)父母应与孩子多进行交流,以对孩子所使用的交际言语保持足够敏感性父母应尽可能与孩子多进行交流,因为这不仅能使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还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多表达语言的机会,以保证得体用语的顺利实现。这里的交流,应是相互的,尽量多谈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以对孩子所使用的交际言语保持足够敏感性,从而促进交际。

(三)在与孩子进行交谈时,应认真倾听如果情绪氛围较为良好,就能够保证孩子顺利使用语言。对此,父母应尽量安排一些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并对孩子说的话进行耐心倾听,以便进一步了解孩子。让孩子在温馨以及放松的氛围当中进行谈话,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机械化纠正以及批评孩子在表达时所出现的语言形式以及语言内容,更要避免嘲笑孩子所说的话语。

家庭教育当中运用语言得体原则的准则

著名学者索振羽在研究用语原则的过程中,将语言得体原则划分为三个准则,即克制用语准则、幽默用语准则以及礼貌用语准则。索振羽还进一步指出,在交际当中,人们会为了迎合具体语境所提出的要求,而不得不在交际时运用间接的语言方式,以保证实现最优交际效果。笔者认为将以上三条准则运用于家庭教育当中是极为恰当的。克制用语准则、幽默用语准则以及礼貌用语准则左右着交际所能够达到的实际效果。下文将从以上三个准则入手,探讨家庭教育当中运用语言得体原则的方法。

(一)克制准则的运用在交谈中使用克制准则的目的在于避免父母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进行直接训斥以及批评,并使父母与孩子在进行交谈时的尴尬气氛得到缓和。例如以下两则对话就正好体现了这一点。第一则:孩子说:“我需要好好练字了”父亲说:“是吗?可是目前你的字看起来有上有下以及有大有小,有圈有点,是好风景呀!”孩子说:“这不是有意贬我么,现在我已经决定改变风格了呀”。在以上对话中,父亲并没有将孩子的字所存在的缺点直接地指出来,而是用了反语“上有下以及有大有小,有圈有点”,孩子在经过善意的“嘲讽”后,受到了教育。第二则:孩子说:“糟了!今天的菜做得太咸了,本来是想露一下手艺的”,母亲说:“还不错,没什么大不了的,盐反正也不贵呀”,孩子说:“下次做菜的时候要注意了”。以上对话中孩子学习做菜本是一件好事,再加上孩子在做咸后之后也产生了自责,孩子也想做好菜,但是能力有限。即使孩子做的不尽如人意,母亲也没有必要对其手艺进行直接训斥,采用善意批评的方法能实现更优交际效果。

(二)幽默准则的运用幽默准则指的是将升格、降格、干涉、转移、倒置以及岔断作为用语次原则。在交际中运用幽默语言,使对话变得含蓄,并蕴含哲理以及机智;从而将隔阂消除,矛盾也被缓解,在对话中增加了欢乐的气氛。如果要在对话中体现幽默准则,可以通过采用比喻手法、双关手法以及反语手法等。下面通过一则对话来体现幽默准则于家庭教育当中的运用。母亲说:“你看你现在都那么大了,但是还不能让我放心,在过几年等你长到十八岁的时候,我也对你尽到了义务,到时候我也不需要再管你了,省得你老让我觉得心烦”,孩子说:“您可不能那么绝情呀,我可是您的贴心小棉袄啊”,父亲说:“呵呵,没事,过几年你十八岁了,我还可以养你,再养十八年怎么样?”孩子说:“您这么说的话,我还倒真觉得不太好意思了;这样吧,以后如果你们有什么吩咐,我尽量做好来了”。在以上对话中,母亲的话比较唠叨,抱怨孩子老让自己操心,而父亲则是在为孩子以及妻子打圆场,曲解父母对于孩子的抚养义务,说可以再养孩子另一个十八年。父亲的话出人意料,但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那么家庭教育也就更容易实现。

第4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人口流动家庭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家庭是流动人口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环境,提供了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后的社会化的基础条件,家庭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具有特殊而基础性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由于流动人口家庭流动性强,在流入地就学的学校办学质量相对较低,居住的社区环境比较复杂等,因此,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特别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尽管流动人口家长跟城市家长一样,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同样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他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更偏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薄;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足,对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任务认识不清;多数不懂教育规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等等。

因此,如何构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提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质量,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健康发展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探讨。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一是社会家庭教育指导力量,其实施指导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二是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三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子女就读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对于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指导而言,我认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是最重要的方面。

1.为了增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收到显著效果,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分析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学校还发出“家庭教育调查表”,了解流动家庭家长在家里为子女提供的教育条件、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对子女有过错时采用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期望,等等。此外,通过多种调查,了解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反应和出现的典型事例等方面的情况。开展了“同读书,共成长”活动后,学校通过“‘建立学习型家庭’活动调查表”,了解以下方面的情况:学生家庭在建立学习型家庭活动中的表现,家长是否改善了家庭学习环境,是否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读物,等等。

2.倡导学习与反思,学校根据家长个体户多,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倡导家长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学校一方面直接组织多种学习交流活动,如请校外专家来校做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咨询活动,举办教子经验交流会、家长座谈会等,另一方面给家长赠送教子书籍,印发家庭教育有关资料,发动家长订阅家庭教育的有关报刊,让家长在自学中提高。在推动家长不断学习的同时,学校还推动家长不断反思和总结,发动家长写教子经验文章和读书笔记等,要求每位家长都总结出家庭教育的“一点感想,一个做法,一条经验”,让家长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家庭教育各种问题的认识。家长反思总结出“感想、做法、经验”之后,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发表的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有:家长论坛,学校的宣传栏,社会有关报刊,学校结集出版的读物。学习—反思—发表,每一个环节既互为基础,又相互推动,共同激发着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研究的热情,推动家长持续学习,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第5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花.浅议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科学导报,2015(15):349-349.

第6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诗文诵读;兴趣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生网民和手机用户也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大量接触网络,对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渐渐陌生。如何使小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

一、改进策略,重视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古诗文教育的过程中,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对经典诗文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校内互动,师生共读。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同一首诗,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通过课余聊天、网络对话、查阅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及时给予指导。

(2)表演背诵,理解记忆。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绘画背诵,提升记忆。教写景诗文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描写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并给画编一个故事,这样学生自己画画,不但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能牢牢记住诗句内容。

(4)活动结合,快乐诵读。经典诵读要与竞赛、演讲、辩论、抄录、歌咏、绘画、手抄报等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二、改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较深,这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方便。家长要利用这种天然的亲情关系,对小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1)校外延伸,亲子同读。利用家长会宣传读书的重要性,端正家长的读书观,赢得家长的支持很有必要,在此过程中可以灌输“亲子共读”的理念。

(2)课内扎实,课外补充。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其它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小学生的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课文内容单一,表现手段雷同,学生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审美疲劳;选编的古诗文虽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但是基本上都停留在课文加注释的层面。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和注释感受古诗文所传达的意思。而一些课外读物,在内容、表现方法上都较课本有所超越。如一些少儿读物,以绘画、图文和注释的形式来全方位地阐述古诗文所表达的涵义,尤其是一些写景的诗文,通过画面更加直白地描述了诗文表达的景色、情景。这些优秀的读物,对每个汉字配以汉语拼音,学生在有了基本的拼音知识之后,也可以很好的进行自学。

(3)培养习惯,注重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不仅要认识到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配合,更要注意督促的方法要恰当,以免产生欲速不达的结果。

①避免急功近利。让孩子背诵经典著作,目的是着眼于他的未来,切勿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

②避免强制。不求理解,只求熟读;不能强迫,只能奖励。孩子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有所理解。

③避免尝试心理。浅尝而止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要持之以恒,坚持阅读才能得到收获。

三、创新思维,结合社会教育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不但要重视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手段上与时俱进,创新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小学生的教育也要利用各种媒介,如广播、电脑、网络等新兴媒体和新兴手段。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能综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1)利用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有关传统佳节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利用电视媒体,培养自学习惯。很多电视节目都会有专题的节目,像讲解历史,评析诗文等。例如,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的“百家讲坛”,其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节目内容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此栏目也较多的涉及经典古诗文,配以音响,名家解读、节目制作人诵读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容易让人增加知识,提高兴趣。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组织小学生观看此类节目,久而久之,小学生便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3)利用网络媒体,激发学习兴趣。网络除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外,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现在很多教育网站都设有“听书”的栏目,一些经典评书、世界名著、少儿读物、名家故事等内容,都以声音为介质来传达。学生可以通过听的方法来感受古诗文所表达的情景,还有一些网站将古诗文涉及的情景作成视频文件,以动画的形式进行直观的完成情景再现。

总之,在培养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来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6月18上午8:30我们四年级三班进行了《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开课。全班49名家长,4人请假,45人参加会议。到会家长听课专心,讨论热烈,作业认真,收效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大家在活动过程中认真的学习记录,提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然后共同探讨教育方法气氛非常积极活跃,可以看出各位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

活动前,我们发短信温馨提示并逐一通知了各位家长的具体开课时间,来时带好自己的课本、笔和笔记本,让家长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老师积极进行备课,把所有的内容进行熟悉了解并掌握,注意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观点都列举出发生在现阶段孩子身上相对应的例子,做到多讲故事少讲道理。提前准备好家长签到表、家长作业。

第8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发音和语调习惯 开口说 记笔记 多种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36-01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也是衔接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中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和语调习惯

英语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起点,语音关是教学的第一关。正确规范的发音是学习英语的根基,而不好的发音习惯一旦形成很难纠正,而语调在口语交际中也非常重要。因此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英语学习的循序渐进过程,打好发音、语调的基础,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有力的条件。这一方面容易产生的错误是教师和学生重视了字母、音标、单音和拼读,忽视了语音、语调教学的其它内容,如音长、重音、语调、音群和停顿、节奏等。同时,“久熟不如常熟”,入门之后的语音教学还要结合在语法、词汇、句型、课文教学和听、说、读写训练之中,才能取得应有效果。

二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听说训练,参加课内外口语实践活动。这一方面老师可做的工作很多,我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或使用英语进行小表演、小演讲或举办“英语角”活动等。

三是鼓励学生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深化学习内容,理清思路,便于记忆。记笔记要讲究方法。如我曾让学生把笔记的没页留出一半或三分之一,以便用来记课堂上讲解的要点、词语用法、语法解释等,另一边用来自己复习时消化,添加例子或着记下需再请教教师的问题等,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益处。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的有力配合。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弱,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家长在家庭的特定地位以及家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家庭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只有家庭与学校配合,才能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和其它课程一样,必须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习惯。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听说促读写。

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时间观念,采用多种方法鼓励他们做到并养成“专时专用、节约归已”的好习惯,即,学习时专心学,不吃东西,不玩玩具;玩耍时好好玩,家长还可争取时间同他们一道玩,以表示鼓励。学习效率提高了,任务提前完成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归孩子自己支配,去娱乐,去玩耍,家长千万不要再加作业。

培养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有多方面要求,最重要的是“训练”。因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如果孩子能在您的提醒下,一次、两次地“大声说英语”了,这只能说“他有了大声说英语的‘行为’”,还不能说是养成了“习惯”。对此,我们要有耐性,要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要求,达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还需要不断鼓励,也叫“强化”,正确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鼓励和强化,能促使他想“再做”“下次还这样做”,以致于形成了良好习惯。当然,家长配合学校、一致起来要求孩子,给以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此外,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同孩子一道“计时”,认真计算一下,比如十分钟可以记住两句话或七、八个单词,要是能每天抓住它时是值得的,以此帮助孩子具体了解“十分钟的价值”,从而养成能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第9篇:家庭教育笔记范文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1、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