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基处理施工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

第1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粉土;地基处理;砂石桩

中图分类号:TU447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仓库用房,门式刚架结构,甲方要求地面堆载不小于50Kn/m2;建筑面积1574.63m2,建筑总高度8.35m,设防烈度7度,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一)地理位置及地貌

本工程位于平原地貌单元之上,地势较平坦,场地内分布多条南北向排水沟,宽1.8~3.5米,深1.2~1.8米,勘察期间已基本填平;场地东面分布多个大小不等鱼塘,深约3.0米,已填平。

(二)地质情况

根据所提供的地勘资料,拟建场地在本次勘探范围内,土层共分为6层,现选取其中的4层土列表如下:

表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ES1-2)建议值

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系潜水性质,受大气影响,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透补给。勘探时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0.80~1.00m,稳定水位埋深0.60~0.90m(标高为3.58 m~3.28m)。年水位变化幅度1.0m左右,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0.50m(标高为3.68m)。对本次拟建工程而言,建筑物基础受地下水位变化具干湿交替,按不利因素考虑,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邻近工程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地下水对砼和砼中钢筋长期浸水具弱腐蚀性,干湿交替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二、地基处理

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类别属Ⅲ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为抗震不利地段。本场地根据试验及公式计算,判别(3)、(4)层饱和粉土为可液化土层,地基土液化等级为轻微液化;综合判定该拟建场地具轻微液化。由于表层覆盖层较厚,且承载能力很低,且压缩模量小,地基沉降量大,故不能直接作为浅基础或堆场的持力层,因此必须对场地进行地基处理。

(一)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结构初步设计结果,单柱最大竖向承载力标准值Nmax=500kN,堆载≥50Kn/m2,要求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在80~120kPa,满足该建筑物对承载和沉降的要求。参考本地区已有的施工经验,我们采用砂石桩进行地基处理。同时利用桩中的砂石孔隙排水,减小因挤土效应使孔隙水压力增加的问题,减轻或消除液化土层的作用,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能稳定并达到工程需要。

(二)砂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及施工:

1、 执行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桩基为正三角形布置,桩径400mm,桩间距1.05m,面积置换率7.18%。

2、 砂石桩桩长的确定:桩长穿过承载力低的(1)、(2)号土层,桩端进入(3)号土层内≥1m;本工程桩长≥6m。

3、 处理范围:按地基沉降计算的应力影响范围及大于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并不小于5m确定,同时因为建筑一层内部有重型设备,综合考虑,本工程区建筑物外墙以外6m范围以内满堂处理。

4、 砂石桩使用的砂石料采用天然级配砂卵石,要求含泥量≤5%,最大粒径≤50mm。

5、 砂石桩使用的砂石料的级配按设计承载力做级配试验,以现场试验确定。

设计估算:桩用料量=桩孔体积×充盈系数;

规范取值:充盈系数β=1.2~1.4,若施工中地面下沉:取大值;施工中地面隆起:取小值。

根据当地施工经验,本工程的充盈系数取值为β=1.25

6、 砂石桩采用振动沉管桩机施工,以消除(3)、(4)层饱和粉土的液化作用。

7、 施工前先选择有代表的地块做施工工艺、成桩挤密试验,确定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的准度,对原设计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8、 砂石桩的打桩施工顺序:从中间向或隔排施工。打桩过程中有地面隆起不均匀的现象出现,采取调整充盈系数的方法解决此问题。

9、 施工时桩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3倍套管外径,套管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

10、砂石桩打完后,将设计桩顶以上的土层挖除到设计的桩顶标高,将场地上松散的土用压路机压实,再分三层铺设砂石垫层(此层在现场称为褥垫层),用压路机压实到设计标高,厚度共500mm。

11、在褥垫层施工完成后25天对复合地基做静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的数量按不少于总桩数的0.5%及每个单体建筑不少于3点控制。同时按照规范要求检测基础变形及检测压缩模量,沉降量控制为:总沉降量≤50mm,柱间沉降差≤0.002L(L为柱距)。

(三)地基处理承载力试验

取场地7#试验点,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测得复合地基承载力极限值为210kpa,相应的最大沉降量为16.30mm,满足工程要求。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针对软土地区地基承载力不足时给出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法亦有效的控制了土层液化的产生;静载荷试验表明,砂石桩处理后的软土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均能满足工程需要,效果理想。本文为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提供设计和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第2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路桥施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压实度;软土地基处理

1 前言

在路桥连接部位,连接处的施工是重要部分。因为道路与桥梁在建筑工艺上存在差别,地基的情况也有个巨大差异,但是公路与桥梁通过的载荷是相同的,这样就会在作用面上渐渐形成不同的差异,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这种现象会影响公路和桥梁的安全,在上面行驶的汽车等容易引发跳车现象。跳车现象影响着汽车的安全驾驶,如果在会车时发生跳车现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找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在今后的施工时避免出现此类现象,有很重要的意义。

2 路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对车辆安全行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通常该问题还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具体来说,其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结构设计不合理

路桥建设中在过渡面的设计中,搭板式设计最为普遍。这种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均匀沉降现象。但是如果搭板出现断裂,就会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所以搭板设计还不够完善。然而在有规定上,也没有相应的具体的规定,没有对搭板长度,强度的严格规定。这让施工选择搭板时,并没有可靠的参考因素,只能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和判断。

2.2 材料质量不合格

材料不合格是出现道桥过渡面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重视原材料的质量,导致建设后强度不够,同时验收时不细致,走过场,导致工程质量低。在大型车辆多次碾压下,就十分容易等搭板断裂,混凝土风化等问题。所以材料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2.3 压实度未能满足要求

压实度不达标是过渡面不均匀沉降的又一巨大诱因,在工程质量的调查研究中,压实度不足是不均匀沉降最大的最终祸首。压实的流程不当,压实机械车辆的应用不准确,不进行工程试验环节等原因导致了压实度不良。压实度不足导致地基软,在车辆和货物的重压之下导致地基下陷,从而引发上层混凝土连接部分断裂。应该选择工作性能稳定的设备机械,提高压实工作的认识程度,重视压实的意义,保障压实工作满足质量标准。

2.4 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

软土地基是道路施工的基础工作,只有做好基础才能做好后续工作,软土地基没有打好,导致上面的混凝土受力不均匀,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在路桥过渡面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引发汽车行驶到该处出现跳车现象,不利于汽车驾驶员驾驶汽车的稳定性,同时对驾驶的舒适性也带来破坏。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主要是因为为了加快施工进程,地质探测没做到位,钻孔深度不够,不能满足软土地基建设的要求。从而引发软土地基的工作做得不好,处理不够。

2.5 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

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对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和规范要求掌握不全面,未能严格根据规范标准开展施工,存在违规违章操作,影响工程质量提高。另外,施工现场管理监督不到位,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和应对,也会影响工程质量,导致过渡面不均匀沉降问题发生。

3 路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的防治对策

解决过渡面的沉降问题要从原因出发,针对病症抓药。要结合本身工程的特点,注意设计工作,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原材料质量的监管,注重软土地基的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保障工程质量。

3.1 做好过渡面设计工作,有效指导施工

做好过渡面设计工作,确保过渡面长度合格,强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提高施工质量奠定基础。施工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过渡面施工进行科学合理安排,有效指导过渡面施工,促进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做好过渡面沉降试验,将不均匀沉降严格控制在相关范围内,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2 加强材料试验检测,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做好过渡面施工材料采购工作,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中采购材料。加强水泥、砂石等材料试验检测,确保各项指标合格,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对施工现场材料也要做好抽检工作,确保质量合格。要合理选择各种材料类别,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能满足施工需要,为提高过渡面压实度,提高工程质量,预防不均匀沉降现象奠定基础。

3.3 做好过渡面压实工作,确保压实度合格

为提高压实度,要合理选用碾压机械设备,确保路桥台背路堤与护坡施工同时进行,采用分层填筑和压实方式,一层填筑完成,并且碾压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碾压施工。分层压实过程中,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20cm为宜。做好取土、卸土、填土施工工作,然后适当洒水,确保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碾压,摊铺完成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一般碾压3-5遍为宜。碾压完成后进行压实度检测,确保每层压实度质量合格,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碾压施工中,监理人员要加强现场检测,确保各类材料质量合格,满足施工需要,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保证过渡面压实度,实现对不均匀沉降的有效预防。

3.4 重视软土地基处理,提高过渡面工程质量

做好施工现场地质勘查工作,根据软土地基不同类型,合理选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置换法、排水固结法、竖向加固法、灌浆加固法等。施工中应该根据过渡面软土地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确保地基稳固可靠。同时在软土地基处理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工作,把握工艺流程和施工要点,促进处理效果提升,从而保证路桥过渡面施工效果,预防不均匀沉降问题发生,为提高路桥过渡面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5 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

注重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工作,引进技术水平高,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的施工人员,促进施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与培训,促进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让他们更好掌握路桥过渡面施工技术和规范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各项工作,遵循工艺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监督,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避免违规违章操作情况发生。

结束语

路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现象影响了道路的美观,也对通过的汽车的安全性留下了隐患。这种现象有很多种原因造成,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在方方面面都做的好。在施工前做好搭板的设计,采用良好的材料,夯实地基,加强人员的培养。路面过渡面问题也是对施工队伍的综合考验,需要施工部门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广和.路桥过渡面的不均匀沉降及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4(4)下,22.

第3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地基承载力 压缩模量 地基变形量

ABSTRACT: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project example, give a briefly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to the common ground treatment methods used for water tank, and discuss the superiority of replacement cushion method.

KEYWORDS:Ground treatmentSubsoil bearing capacityModulus of deformationSubsoil de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1.1 工程地质条件描述

本例中,CASS反应池底板大部分坐落在②层粉质粘土层(fak=100KPa)上,局部坐落在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fak=70KPa)和②3泥炭质粘土(fak=40KPa)上,淤泥质粉质粘土和泥炭质粘土的层厚不大。

1.2 确定地基处理方案的关键因素

确定地基处理方案的关键因素是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量。

因水池平面均布荷载不大,基底压力不超过110KPa。如清除局部存在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和泥炭质粘土,再分层夯实回填土,达到不低于②层粉质粘土承载力的程度,就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除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外,地基的变形量亦需满足。水池的不同区格经常处于满水或无水状态,荷载变化较大,除控制总体沉降量外,还应考虑不均匀沉降,避免出现较大沉降差,以保证水池耐久性和工艺管道接口安全性。

地基处理方案的比选

从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角度出发,CASS池的地基处理方案有以下四种方式:天然地基局部人工换土方案、人工大面积换土地基方案、长螺旋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方案。

这四种地基处理方案在地基承载力方面均可满足,但地基变形量计算值差别较大,工程投资差别较大。分别叙述如下:

1、天然地基局部人工换土方案:

清除水池底板下局部存在的泥炭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再分层夯实回填素土,然后施工垫层。

处理后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00KPa。最终沉降量最大值为112.82mm。全部地基处理估算造价83万元。

此方案的优点:造价低,施工速度快。

此方案的缺点:地基沉降量较大,不利于水池耐久性和工艺管道接口安全性。完全清除局部软弱土层的难度很大,施工作业不好控制。

2、人工大面积换土地基方案:

清除水池底板下1m厚粉质粘土、泥炭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再换填1m厚的级配砂石并分层振实,然后施工垫层。

处理后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80KPa。最终沉降量最大值为30mm。全部地基处理估算造价349万元。

此方案的优点:造价较低,施工速度较快。总体沉降量小,可以有效地调节不均匀沉降。局部软弱土层清除容易做到,方便施工作业。

此方案的缺点:土方开挖量及换填量较大,换填材料的级配要求较高,压实度控制要求较为严格。

3、长螺旋钻孔压灌超流态素混凝土桩(CFG桩)复合地基方案:

底板下采用Ф400mm直径的CFG桩,按2.2x2.2m方格网布置,C25素混凝土灌注,桩长9.5m,桩顶铺设300mm厚级配砂石褥垫层,夯填度不大于0.90,然后施工垫层。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28KPa。最终沉降量最大值为75.23mm。全部地基处理估算造价688万元。

此方案的优点:总体沉降量较小,可以较好地调节不均匀沉降。只需清除泥炭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ak=40KPa),清理比较简单并容易做到。

此方案的缺点:总体造价略高,受混凝土养护期的限制,总体施工速度较慢。褥垫层级配要求较高,夯填度控制要求较为严格。

4、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方案:

底板下采用Ф400mm直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按2.8x2.8m方格网布置,桩长9.5m,桩顶铺设300mm厚级配砂石褥垫层,夯填度不大于0.90,然后施工垫层。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29KPa。最终沉降量最大值为74.61mm。全部地基处理估算造价1059万元。

此方案的优点:总体沉降量较小,可以较好地调节不均匀沉降。只需清除泥炭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ak=40KPa),清理比较简单并容易做到。总体施工速度较快。

此方案的缺点:总体造价高,桩基承载力难以得到发挥。褥垫层级配要求较高,夯填度控制要求较为严格。

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从土力学的原理可知,决定地基计算沉降量的主要三个参数为:基底附加应力、各土层的压缩模量、各压缩土层厚度。在其余两个参数相同的条件,基底附加应力越大则计算沉降量越大,各土层的压缩模量越大则计算沉降量越小,各压缩土层厚度越大则计算沉降量越大。并且基础作用面处的附加应力最大,随深度增加逐渐递减,这是应力扩散所致。由此可知基础下的第一层土的沉降量最大,向下依次递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何把底板下的软弱土层处理成压缩模量较大的土层将是控制沉降量的关键因素。上述四个地基处理方案中,因人工大面积换土地基方案中采用的级配砂石换填层的压缩模量大,故其计算出的最终沉降量最小,仅为30mm,而其它方案的最终沉降量则要比其大一倍以上。另外,平面各点的沉降量差别不大,说明级配砂石换填层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很强。只要加强质量控制,级配砂石完全可以做到拌合均匀、级配良好,可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本工程对质量、进度、投资方面的综合要求,采用人工大面积换土地基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地基土承载力,还可减小地基沉降量、调节不均匀沉降。施工质量较容易控制,施工速度较快,工程造价较低,故人工大面积换土地基方案对于本例CASS池的特定地质条件是最为合理的方案。

人工大面积换土地基方案的理论依据

工程实践中,有很多处理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的方法,《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列出了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人工大面积换土地基方案就是JGJ79-2002规范中介绍的第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即换填垫层法,该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换填材料则采用了级配砂石,主要是为减小地基沉降和调节不均匀沉降,JGJ79-2002规范条文说明中根据全国各地大量的试验数据,给出了砂垫层的压缩模量为20~30MPa,碎石、卵石垫层的压缩模量为30~50MPa。而人工大面积换土地基方案地基沉降计算中,级配砂石垫层的压缩模量仅取到20MPa,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设计提出的级配砂石这种垫层材料,是在JGJ79-2002规范给出的垫层材料基础上改进而成,目前在国内外广泛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对调节重车引起的路基变形效果明显,其级配组成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有详细规定。

结束语

换填垫层法是市政工程项目经常采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一般换填层厚度控制在三米以内,尤其适用于表层为软弱土、下部土质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第4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 工程勘察;软基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160-01

1 概述

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排水固结法、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深层搅拌法、碎石桩或水泥碎石桩法等。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首先要搜集详实的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天然地基土的实际情况,确定地基处理的范围、目的和处理后所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然后再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施工条件,确定最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案。以下就结合实际工程实例,谈谈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认识。

2 强夯法

强夯是松软地基的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由于夯击能量很大,所以加固深度深,也是一种快速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最适用于孔隙大而疏松的碎石土、砂土及建筑垃圾;也适用于低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和素填土,但不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粘性土及淤泥类土。强夯设计一般夯击3~6遍,每遍每点夯击3~20次,夯击间距为5~15m ,两遍间的间歇为1~4周,根据测量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体变形等情况控制,加固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可提高2~5倍。

永春老醋工业园区的软土地基(新整场地堆填的素填土)就是采用了强夯法进行处理。根据钻探资料表明,场地自上而下各土层类型分为:①素填土(厚4~6?米)、②中细砂(厚0.5~1?米),其地基承载力f k200 Kpa),属于中硬土;⑤强风化花岗岩属坚硬土。

该实例如未经地基处理,则须采用卵石层作持力层,且基础型式不易选择及基础施工开挖土方量及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如采用卵石层作持力层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影响大。该实例根据对素填土采取试样,通过室内击实试验表明具有较好的可压实性,该场地内单层厂房可考虑采用地基处理方法,对素填土进行强夯处理,以处理后的素填土为浅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可选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在夯实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进行试夯,通过试验确定其强夯的设计参数,其强夯处理深度应达到填土厚度,夯实系数应按λc≥0.97控制。经夯实后,采用现场载荷试验检验夯实该实例处理效果及处理后的承载力特征值,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采用该方法处理后,不但省去了大量开挖填土及回填土工作,且使厂区道路及厂内设备均获得较好的地基土。

但是采用这种加固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强夯处理应考虑施工过程对临近工程设施和周围环境产生(振动、噪音等)不利影响,应采取隔振或防震措施,以及在地基处理施工期间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工作。地基处理方案应通过现场试验对比,验证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及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性。该地基处理另有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施工时振动和噪音大,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对于饱和粘土或淤泥质土,由于渗透性差,土体内的水排除困难,加固效果就比较差,对于这类土要慎重考虑。在技术发展史上,往往是经验先于理论。强夯法虽然在工程实践中已被证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尚需不断实践、总结和提高。

3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高饱和度的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等地基。其作用机理是利用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钻机成孔,然后拌水泥粉等固化材料利用压缩空气送入软土中,在地基范围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通过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以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共同固结形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体,从而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土的固化剂可选用水泥,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固化材料。固化剂的掺入量宜根据被加固地基土的性质以及所需要达到的地基强度、沉降要求不同为被加固土重的7%~15%。

一栋高4层住宅楼,建筑面积为7820平方米,建筑场地地势低洼,地面以下约30米内均为高压缩性的饱和淤泥质土,无天然的浅基础持力层。甲方要求工期短、速度快且造价低。通过多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无论是换土垫层、采用桩基础,不但施工相对复杂、工程量大且造价也比较高。最后决定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对上部15米内的淤泥质土进行搅拌加固,这样既可以避免了换填法那样大开挖、深换土、远距离弃土,又可以避免像桩基础那样施工复杂、噪音大且费用高的特点。

本深层搅拌桩工程施工结束后,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分别进行了轻便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及规定要求,且造价相对合理。

4 振冲碎石桩法

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就是通过振冲置换以碎石置换部分软土,形成变形模量远较软土大,与原地基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的碎石桩,并加速地基土的排水固结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振冲碎石桩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 kpa的粘土、粉土、砂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利用振冲器的高频振动和高压水流,边振边冲将振冲器沉到土中预定深度。经过清孔后,从地面向孔那逐段填入碎石,每段填料在振冲器振动作用下振挤密实,然后提升振冲器,通过重复填料和振密,在地层中形成碎石桩体。

一公路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处理其地质条件较差的路段,根据地质钻探资料表明,该路段自上而下分为4个地层,具体分述如下:①杂填土:湿,松散状态,由建筑垃圾组成,层厚1.1 m~3.2 m,建议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k=60 kpa;②淤泥质土:深灰色,很湿-饱和、流塑,1.7 m~3.3 m,建议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k=40 kap~60 kpa;③粘土:褐色,湿、可塑,土质纯,粘性好,层顶埋深为4.4 m~4.6 m,层底埋深为5.3 m-5.7 m,层厚0.7 m~1.3 m,建议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k=120 kpa;④粘性土:红褐色,湿、硬塑,由泥岩风化残积,遇水易软化,层顶埋深4.7 m~5.4 m,揭示层厚1.2 m~1.7 m,建议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k=180 kpa。

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量,而且对于城市主干道,一般路段要求地基承载力f k>100 kpa,该场地由杂填土和淤泥质土组成,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加固较为经济安全。因为这种方法与排水固结法相比,加固期短,可采用快速连续加载方法施工,对缩短工期十分有利,而采用砂井预压,换土垫层及喷粉桩等方案,前者因施工时间过长,工期跟不上,后者因土质含水量太大,龄期过长而被否定,经监理,设计,施工及业主共同研究决定采用振冲碎石桩法进行软基加固处理,后经检验证实,采用该法达到较好效果,且经济既缩短较多工期。

该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宜采用静载荷试验及静力触探分别对桩和土进行检测,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

5 结束语

地基处理领域是土木工程中非常活跃的领域,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领域。实际工程中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还要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并考虑施工简便,节约资源,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M].(DBJ—13—07—91).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M].(GBJ 50007—2002).

第5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砂石换填法;软土地基;加固

Abstract: the soft soil is more high water content, high porosity, permeability of small, large compressibility high, low shear strength unfavorable project properties, when can I meet the engineering of natural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on, we must adopt some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Because of soft clay all differen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ifferences, that soft soil more complex problems. How to guarantee in soft soil area building roads, stability and normal use have been a major technical issu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on sand fill method and treatment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sand fill in law;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砂石换填层的适用范围与作用

置换法也称换填垫层法,是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和模量相对高的砂、碎石、灰土、素土,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度,形成一个较好的持力层,达到提高承载力和减少变形的目的。砂石(砂砾、砂卵石)换填层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的浜、塘、沟等的局部处理;适用于一般饱和、非饱和的软弱土和水下地基处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水流速快、流量大的地基处理;不宜用于大面积堆载、密集基础和动力基础的软土地基处理。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此法适用于 3m 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层处理;加固层厚度一般在 0.5~2.5m 之间为宜,若超过 3m,则费工费料,施工难度也较大,经济费用高;若小于 0.5m,则不起作用。

二、砂石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1、材料要求

砂石换填施工能够充分利用天然地基强度,减少基底附加应力和调整基础变形沉降,且具有应用范围广泛,材料来源广等优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砂石换填施工中一般采用级配良好的、质地坚硬的石屑、中砂、粗砂、跞砂、圆砂、角砾、卵石、碎石等材料,其颗粒的不均匀系数≥5,不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且含泥量不应超过 5%。为了保证基底土质良好渗透性,不宜使用含有淤泥杂质的土和砂。通常采用 10~40 的普通碎石,施工时,为防止含尘过多,可事先冲洗干净后,再与粗砂混合搅拌均匀使用。浅析砂石换填法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技术分析

2、砂石换填施工要点

1)垫层应分层铺设(每层厚度约为 250~300mm),并分层压实,砂石级配填料在掺加总重的 4.5%的水后,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分层铺垫,然后采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平板振动器配合,碾压时采取分条叠合搭接,每次重叠 1/2 的碾轮,纵横交错,重叠振压以防漏振、漏压。碾压遍数为 3~4 遍。基坑内应预先安好网格桩,控制每层垫层的铺设厚度。压实时要根据实验室要求的最佳含水率 (砂石垫层最佳含水率 6.15%,石屑最佳含水率7.1%)进行洒水,压实系数由实验室现场取样控制,必须满足≥0.95 的要求。如果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作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 0.5~1m,并注意充分捣实。2)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根据建筑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3)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的较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层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土质条件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厚度。底部宜设置500mm厚以上的砂石垫层,并不得采用振动碾压,以防止软弱土层表面的液化。4)垫层底面宜设置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夯压密实。5)砂石换填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碾压速度等技术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0~300mm6)当碾压振动对邻近既有或正在施工中的建(构)筑物产生有害影响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7)换填层宽度的确定。换填层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角的要求,底面宽度确定后,再根据开挖基坑要求的坡度延伸至底面,即得到换填层的设计断面,并应满足加固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面不宜小于300mm。或从加固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经验要求放坡。

3、换填法施工的注意事项

(1)开挖时首先要做好防护警示工作,以防伤人。其次要做好标高、长、宽、边坡等的复核工作,每个基坑应设抽水泵及时排水,并及时施工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地基换填完成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以免浸泡。(2)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以防基坑边坡坍土混入垫层,并注意施工时应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施工面以下 500mm,以防止冲刷、浸流产生滑坡或塌方。(3)垫层每层铺设完毕并压实后,由实验室进行现场抽样试验,检验每层压实度,试验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垫层上随意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车。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再铺填上层,每层根据地基施工规范进行取点测定压实系数。(4)当施工时发现土壤有裂缝、落土或滑动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或排除险情后再施工。(5)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建筑地基设计规范》的要求,砂石垫层或石屑垫层完成后应进行静载承载力试验,合格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若不能及时进行基础施工,要用地膜进行覆盖,以防雨水冲刷或阳光暴晒。

4、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等必须做到经常性地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设备机械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2)现场建立交接班制度,上班作业人员应向接班人员交代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故障的处理记录等,接班人员应全面检查设备状况,发现疑问及时提出,以分清责任,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3)随时注意四周土体稳定情况,以免土体坍塌时伤人或损坏设备。4)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到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消除隐患后再作业。

三、结语

总之,采用砂石换填加固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简便、成本低、工期短,因此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时应根据建筑物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和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精心施工,这样才能使地基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使砂石换填加固层充分发挥它在工程软弱地基处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浅基础 软基 垫层换填法

0 引言

垫层换填法是公路工程软弱土地基上修建桥涵浅基础时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该方法与《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的换填垫层法有所差别。基于执行公路行业规范要求,依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有关规定,谈谈公路工程软弱地基浅基础垫层换填法的设计,供同行参考。

1 垫层材料

可视项目区条件,酌情采用人工碎石、天然河流冲积的中砂、粗砂、砾砂、角砾、卵石或混合料,也可采用弃方石料等。其质量规格要求是不含植物残体等杂质,黏粒含量不应大于5%,粉粒含量不应大于25%,粒径以不大于50mm为宜。

4 结束语

4.1 垫层处理地基是公路工程涵洞通道构造物地基处理常用方法,它是首先采用的方法。

基于地质勘察勘探工作量所限,勘察文件中所提供的浅层土体的地质参数有较大误差,对此提出的地基处理设计多有不妥之处。基于经济合理又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期业主要求施工与监理单位对每单独涵洞通道场地采用轻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N10)方法,复查原浅层地质结构及其地质参数。一般测试点不少于6个,且均匀分布。测试深度一般以控制基底标高下2—3m为宜。

4.2 设计垫层厚度3m时基坑开挖及垫层施工困难,对地下水位高,且其浅层地基土工程性质差的地质条件,可考虑与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反之,地下水位埋深大,坑壁稳定,土质工程性质好的地质条件,且垫层材料丰富价廉,垫层厚度可大于3m。

4.3 对于土质软弱地基,设计的垫层可一次摊铺,摊铺后不作碾压,并在其顶面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其底部可酌情铺一层片石(若地下水位高于垫层顶面,应降水至垫层顶面下20cm)。此后可转序分层填土碾压(填第一层土时,待静压出现弹黄变形应立即停止,并转入第二层填土,待静压不出现弹黄变形方可按正常压实要求进行路堤填筑施工)。对有运距近,经济的建筑废料(砖块及混凝土块),可在基底下大量抛填该废料,采用重型机械挤压,待变形稳定后作垫层。这样处理其效果好,垫层厚度小于50cm即可。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7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长螺旋钻管;高层建筑;CFG桩;复杂地基;处理;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B座地下1 层, 地上13 层, 工程总建筑面积14 000 m2; 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底标高最深处为- 7.80 m。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主要为:① 杂填土: 层厚0.8~2.3 m; ② 细砂: 层厚2.10~ 3.50 m; ③ 粉土: 层厚1.70~ 3.20 m; ④粉细砂: 层厚2.80~ 4.90 m; ⑤中砂: 层厚1.90~ 4.20 m; ⑥粉土: 层厚1.0~ 3.70 m; ⑦粉质粘土:层厚1.60~ 3.80 m。地下水类型属于孔隙潜水, 稳定水位2.50~ 4.50 m,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300 KPa, 根据设计基底标高, 基础座落在第④层粉细砂层上, 其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40 KPa, 不能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必须对原地基进行处理。

2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 是决定工程建筑安全和造价的关键。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法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水泥土搅拌法的施工质量较难控制,易产生搅拌不均而导致水泥土桩强度差异大,产生沉降不均或沉降过大;高压喷射注浆法造价较高,对场地污染较重;CFG桩复合地基能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 可以通过调整桩长、桩距、桩径达到不同的复合地基承载力, 同时通过褥垫层的作用使桩和桩间同承担上部荷载, 其中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40%~ 75%之间, 从加固机理分析CFG桩复合地基更适合该地基处理; 另外CFG桩身不配置钢筋, 桩体素混凝土加工业粉煤灰, 造价低廉,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施工速度快。通过综合分析、比较, 并结合地下水位情况及周围环境条件, 采用长螺旋成孔管内泵压CFG桩对B座地基进行处理较为合适,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

3 复合地基设计

3.1 复合地基设计参数

设计CFG桩桩径400 mm, 桩距1.2 m, 置换率6.5%,桩长12 m, 桩顶标高- 8.20 m(含保护桩段为-7.70m), 桩端进入第⑧层细砂层不少于1.0 m, 桩身强度等级C15; 褥垫层厚度20 cm, 采用5~ 10 mm碎石夯填( 图1) 。

3.2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94,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uk=Qsk+Qpk=uΣqsiklsi+qpkAp=1 020 kN, 则Ra=510 kN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002,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spk=mRaAp+β(1- m)f ak=342 kPa

3.3 变形计算

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加固区的变形量和下卧层的变形量, 计算变形的方法采用复合模量法,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002, 计算复合地基最终变形量为53.2 mm, 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4 复合地基施工

4.1 CFG 桩材料

CFG桩桩身强度等级C15, 材料采用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细砂、粒径5~ 20 mm碎石、Ⅱ级粉煤灰和泵送剂, 混合料坍落度16~ 20 cm。

4.2 施工工艺及控制重点

4.2.1 工艺流程

定桩位施工准备、确定钻进深度钻机就位调整钻杆垂直度钻孔至设计标高预先搅拌混合料提管同时泵送混合料至设计标高清理桩间土凿桩头质量检验褥垫层施工

4.2.2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1) 测量放线。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和水准点,在现场设置控制网,包括轴线和水准点。灰线、标高、轴线应进行复核检查,验收后方可施工。

2) 放线定桩位。根据CFG桩平面位置图进行放线定桩位,桩位用

3) CFG桩施工。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施工工艺是由长螺旋钻机、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罐车等机械组成完整的施工体系。CFG桩施工时,钻机就位后,调整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垂直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开始钻孔,关闭钻头阀门(钻管下钻头处设有可开启的阀门,混合料沿钻管通过阀门进入孔中) ,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孔,直到设计桩长预定标高。CFG桩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混合料经混凝土输送泵及输送管道到达钻机动力头处弯头,经弯头进入钻管内,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拔管时,钻头处阀门自动打开,混合料填充钻孔,继续拔管,混合料全部填充钻孔而成桩。成桩时预留保护桩长500 mm 。

采用泵送施工,要求混合料的坍落度为16 cm~20 cm ,石子粒径不宜大于20 mm。桩头振捣深度不小于2 m。用插入式振捣棒对桩顶加振3 s~5 s ,提高桩顶混合料密实度。严格控制泵送混合料的输送量,灌入量不得低于设计用量,确保桩顶超灌高度。严格控制拔管速率并且速度应均匀,拔管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桩径偏小或缩颈断桩,而拔管速率过慢又会造成水泥浆分布不匀,一般控制在1. 5 m/ min~2. 0 m/ min 左右,应与混合料的输送速度相一致。

质量要求:桩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 ,桩位偏差边桩不大于70 mm ,中间桩不大于150 mm。

4) 清土锯桩头。CFG桩施工完成后,桩身混合料强度达到70% ,即可清除桩顶余土和凿除桩的保护桩头段(具体时间由试块试验报告确定) 。采用小型机械和人工进行清土,先由机械清除上部,预留100 mm 由人工清除,并将桩头清理出来。桩头凿除时采用机械和人工凿除,首先用专用水平切割机从两个方向进行切除,锯断面积大于桩截面积的70 % ,然后用人工使用钎子和锤进行凿除,使桩头面平整,以保证桩头的质量 。

5) 铺设褥垫层。复合地基设计中,基础与桩和桩间土之间设置一定厚度散体粒状材料组成的褥垫层,是复合地基的一个核心技术。当基础承受垂直荷载时,桩和桩间土都要发生变形。桩的强度及模量远比桩间土的大,桩的变形远比桩间土的变形小。但由于基础下面设置了一定厚度的褥垫层,桩体除向下刺入外,还可以向上刺入,伴随这一变化过程,垫层材料的流动补偿使之不断调整补充到桩间土上,以保证在任一荷载下桩和桩间土始终参与共同工作。若不设置褥垫层,复合地基承载特性与桩基础相似,桩间土承载能力难以发挥,不能成为复合地基。

本工程褥垫层厚度为200 mm ,宽出底板边300 mm ,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原材料采用级配碎石,粒径为0. 5 cm~2 cm。

4.2.3 混合料搅拌质量

由于混合料搅拌质量直接影响桩的质量和施工速度,当混合料出现搅拌不均匀、离析、泌水等质量问题时容易产生堵管, 无法正常施工, 要求每盘混合料搅拌时间不少于60S, 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 20 cm。

4.2.4混凝土泵的泵送量与钻机的提拔速度匹配

保证混凝土泵的泵送量与钻机的提拔速度相匹配是CFG 桩施工的关键。该工程选用HBT60 型混凝土泵与ZS21- YC21 型长螺旋钻机配套施工, 在施工时钻机提拔速度宜控制在2~ 3 m/min, 根据提拔速度进行泵送量的匹配,钻杆严禁超拔。在施工时需要熟练技术人员指挥协调混凝土泵和长螺旋钻机之间的配合。

4.2.5 混合料施工工艺中的排气问题

在混合料连续输送过程中, 当钻杆提拔时若无排气装置, 将导致在钻杆内产生负压, 造成断桩或其它桩身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在长螺旋钻机动力头弯头处设置排气阀,保证钻杆内的空气可以排出。在施工过程中, 要求每天检查排气阀, 确保排气阀不会被水泥浆堵塞。

4.2.6 保护桩长

施工后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桩顶标高500 mm。

4.3 清土及截桩

CFG桩施工7 d 后采用机械挖土并留置不少于700 mm厚土体, 采用人工开挖; 剔除桩头时用钢钎沿桩周向桩心逐次剔除至设计标高, 桩头处理后, 桩间土和桩头在同一标高; 不得使用重锤横向打击桩体, 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

4.4 褥垫层铺设

褥垫层铺设在桩头处理结束后进行。褥垫层材料使用5~ 20 mm碎石, 虚铺后采用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夯填度0.87。

5 质量检测

B座共施工CFG桩595 根, 施工28 d 后抽取60 根桩作桩身完整性检测, 并作4处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5.1 桩身完整性检测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其中Ⅰ类桩占被测桩总数的78.33 %, Ⅱ类桩占被测桩总数的21.66 %, 桩身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2 静载试验

静载荷试验采用混凝土块堆载慢速加载试验法, 确定检验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加载试验使用油泵、油压千斤顶, 加荷值由连接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 由百分表监测沉降。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由试验Q- S 曲线直接求取,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342 kPa, 满足设计要求。

5.3 复合地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对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绘制对应的压力―沉降( P ―s) 曲线。4 条P ―s 曲线均为渐进的缓变形曲线,当试验加至最大荷载时,4 条曲线均未出现明显陡降段。取s/ b = 0. 01( b 为承压板的宽度) 对应的荷载,其值均超过最大荷值的一半,因此取最大加荷值的一半作为CFG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

6 沉降观测

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后, 变形计算值为53.2 mm。结构施工过程中, 自地下室开始在每层结构完成后进行沉降观测, 到结构施工完成。B 座复合地基沉降值不超过20 mm, 沉降速率为0.017 mm/d, 已进入沉降稳定阶段,结构施工完成后建筑物的沉降量约为最终沉降量的70%,按照沉降的发展规律推断, B座地基最终沉降量将不超过设计要求的53 mm, 满足规范要求。

7 结论

( 1) CFG桩复合地基能够很好的解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问题。从该工程来看, 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提高2.4 倍。

( 2) CFG桩复合地基充分利用了桩间土的承载力, 与采用桩基础技术相比, 其造价和工期仅为桩基础的1/3 左右, 综合经济效益明显。

第8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影响因素

前言

地基建设是水利施工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不能进行软土地基的有效性处理,就不利于水利工程质量及安全性的提升,会导致工程整体使用寿命的下降,因此需要优化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增强地基的整体质量,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稳定性运作。

1软土地基概念

(1)软土地基即是由软土构成的地基,软土是其土壤的主要构成成分,构成软土地基的其他成分包括泥炭、松软土。有机质土、淤泥质粘性土等。这些土质的压缩性比较大,其强度比较低,不能进行太大压力的承受,其土质比较疏松、水分含量大。整体来看,软土地基的表面强度较低,其沉降速度快,具备高压缩,不均匀等特点。(2)软土特质比较疏松,其强度比较低,这导致软土地基的强度过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塌陷、崩裂等问题。有些软土地基由淤泥质粘性土构成,其透水性较差。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水分难以进行有效的排出,为了实现地基建设的稳定性施工,一般应用排水固结法展开软土地基的排水工作,提升软土地基表面的整体稳固性。受到软土特性的影响,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较低,其压缩性大。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整体质量不断加大,这意味着软土地基塌陷问题将日益严重,当单位面积压力超过一定数值后,软土地基表面就容易出现塌陷问题,这不利于水利施工的正常开展。区别于其他土质,软土土质具备高压缩性的特点,从而容易导致软土地基的快速沉降问题。随着水利工程总体质量的提高,软土地基的速度将会加快。在软土地基工作中,软土由多种土质构成,不同的土质存在不同的硬度、密度、强度,在水利施工环节中,由于软土地基受力的差异性,容易出现施工建筑塌陷、崩裂、倒塌等问题。

2软土地基处理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为了有效解决水利施工软土地基问题,需要健全施工准备方案,做好施工设备的检修工作,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性工作,提升施工场地环境的情节性,确保水利施工的正常运作。这需要优化施工材料检查方案,确保施工环节中的整体质量。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环节中,进行施工相关事项的注意是必要的,严格按照相关的软土地基程序展开施工,做好相关的施工安全防护工作,提升施工设备的维护效益,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使用。通过对最优建设施工方案的选择,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益,这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用途及规划建设级别展开分析。由于实际用途的不同,水利工程具备不同的施工等级及质量标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环境,进行高质量施工标准的执行,有效解决软土地基问题,确保工程的完美性施工,充分考虑工程造价与施工质量间的关系,进行最优化施工方案的选择,提升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效益。(2)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进行施工量、工作量大小状况的考虑是必要的,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方案的选择,确保软土地基的高效性施工。比如在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不会应用换填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导致工程造价成本的大量提升。在实践施工中,砂垫层法是常见的施工方法,能够进行软土地基的有效性铺平。在软土地基工作环境中,进行软土地基施工时间的考虑是必要的,这需要根据施工周期进行最合理施工处理方案的选择。在软土地基处理环节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软土地基的加固时间及工程建造时间,进行恰当性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提升软土地基的处理效益。(3)为了增强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因地制宜软土地基处理原则的遵守是必要的,这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标准、不同的施工环境等进行相应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切实增强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

3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1)泥炭、淤泥质粉土、淤泥质粘性土、松软土等是软土地基的主要组成成分,这类土质比较松软,其内部空隙较大,容易降低软土地基的强度,不能进行巨大水利工程压力的承受,从而容易出现大面积沉降、溃坝、倒塌等问题,为了增强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必须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进行软土地基工作方案的优化,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建筑地基设计的规范要求。换填管理法是软土地基的常见处理模式之一,用符合施工要求的土质取代软土层,从而适应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设计要求。在换填管理法应用过程中,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是必要的,将不符合地基设计要求的软土质全部挖出,根据水利工程的相关质量等级标准,进行相应地基土质的填入,确保所填充地基的稳定性、牢固性,满足现阶段水利施工工作的要求。鹅卵石、粗砂、碎石等是填充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填充地基稳固性的提升,需要进行多层填充地基的划分。第一次填充地基为碎石及矿渣垫层,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这类碎石及矿渣具备高强度、高缝隙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地基的整体强度,满足地基高透水性的要求。素土及灰土垫层是软土地基的第二层,在荷载状况影响下,桩间土及平衡桩体共同发挥着承担荷载作用,有利于实现地基的受力平衡性,增强地基表面的整体稳固性。沙及砂垫层是填充地基的第三层,该垫层有利于排出淤泥土质的气体及水,有利于提升土质的稳固性,增强地基的整体承载力。(2)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排水砂垫层是常见的施工方法,该方法主要作用于含有大量水分的淤泥质粉土、泥炭、淤泥质粘性土等,通过对土质的有效性排水,以有效增强土质的强度,降低土质的压缩性,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的地基设计要求。在施工环节中,需要在软土地基底部填充高渗水砂垫层。随着水利工程施工的不断深入,富含水分的软土层受力将越来越大,水分不断地被排挤而出,通过砂垫层渗透出去,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增强软土地基的表面强度,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地基设计的规范要求。为了避免出现地下水反渗问题,需要在砂垫层上铺设隔水性能较好的粘土层。为了增强工程施工质量,在砂垫层选材上,需要选择高缝隙、高强度的透水材料,在保障地基透水的前提下,实现地基强度的增强。在砂垫层填充过程中,优化地基基坑的固定工作是必要的,实现砂垫层材料的充分性、均匀性搅拌,确保地基的有效夯实,这也需要做好吸纳供应的地基底部排水工作,进行引水槽的设计,实现渗透下来的水的有效排放,提升排水固结速度。实践证明,化学固结法具备良好的施工效益,在其工作中需要进行一定类型化学材料的选择,实现软土地基填充环节、改造环节等的协调,实现软土地基强度的有效性增强,实现软土地基压缩性的减缓,从而有效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建筑地基设计工作的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化学固结法包括硅化加固法、深层搅拌法、灌浆法等。灌浆法即是利用电化学、电压原理,利用化学材料进行软土地基填充、灌浆的过程,实现对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土的有效性加固,确保软土地基能够承载水利工程的较大压力。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其将高韧性、高强度的人工合成材料填充于软土中,受到高压及高摩擦的影响,人工材料与软土紧密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增强软土质的韧性及强度,避免出现软土地基变形及触变问题,有利于减缓软土地基小面积沉降问题,实现软土地基沉降范围、沉降范围等的有效性阻止,有利于增强软土地基的整体稳固性。(3)硅化加固法利用氯化钙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进行胶状凝聚物的生成,实现软土强度的加强,提升软土强度,适应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设计工作的要求。类似于灌浆法,深层搅拌法实现了软土组织与搅拌机的充分性搅拌,确保软土与水泥的均匀性混拌,从而有效增强软土强度,实现软体强度的提高。物理旋喷法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将喷头深入到软土组织底部,通过高速旋喷,将一定浓度的混合加固物喷射出,进行旋喷桩的形成,从而有效增强软土地基的切向硬度,避免软土地基出现横向扭动问题,实现软土地基强度的有效性加强。在实践工作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诸多,需要根据不同的软土地基状况,进行相应施工方法的选择,这需要结合相应的工程状况,针对软土土质的类型,进行最优工程性价比施工方案的选择,做好软土地基的改造工作,提升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设计工作效益。

4结束语

为了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的要求,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健全软土地基处理体系,根据实际施工环境,进行相应施工原则的选择,这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确保各个软土地基处理工作程序的协调性运作。

参考文献:

[1]古军,尚琨.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探讨[J].陕西水利,2013(04):91-93.

[2]宋谦.探讨水利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5):60-63.

第9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路基;强夯施工

1、前言

强夯施工处理松软地基于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通过重锤和落距产生的夯击能量对地基进行加固,用以处理松散沙土、碎石土、粘性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在市政道路新建工程中,路基为填方段时,可采取回填粒径小且级配均匀的石渣加以强夯处理,挖方段可进行石渣换填强夯处理。根据道路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一般为≥30MPa),选用强夯施工处理法,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抗液化能力及消除湿陷性,缩短了施工工期。

2、强夯施工的特点

在已回填或换填完成的地基面上进行布置夯点,点夯(夯点布置如下图1)强夯施工达到设计规范沉降量要求,整平路面,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再进行满夯处理,完成强夯施工地基处理,从而地基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

3、工艺原理

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这种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将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破坏或液化、排水固结压密、触变恢复等。其作用结果使一定范围内地基强度提

图1、梅花形4m*4m夯点布置平面图

高、孔隙挤密、消除湿陷性。

3.1、夯击成孔

夯锤对准夯点中心,在单击夯击能量作用下,锤下土体被压缩时将产生以锤底直径为边缘的应力扩散角并形成“应力泡”,在夯锤周围侧面产生很大的动态被动压力,土体同时受到向下和四周的挤压。连续夯击时“应力泡”随沉降下移,形成较深的夯孔(一般能达到4m左右),这时水平向的挤密效果比较明显,使夯孔周围的土体得到第一阶段的挤密加固。

3.2、加固下部土体

用轮式装载机向夯坑内填入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0cm),与地面平齐,再将填入的碎石进行夯击,在高压强的重锤作用下,使夯锤下的碎石向下与向四周挤压形成扩散的高压强区,如此反复夯填,控制最终锤击贯入度达到饱和能量要求值,在地基土的深部形成糖葫芦状的碎石扩大头,同时在其周围形成超压密加固区和影响区,对深层地基土进行夯实加固。

3.3、上部夯孔处理

向夯孔内分次填料并夯击,在夯实孔内填料的同时对夯孔周围地基土进行第二次挤密。

4、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工艺流程

测量标高定位放线验收地基平整布放夯点夯机就位点夯施工推平夯坑满夯施工测量高程资料整理并提交

4.2、操作要点

4.2.1、加固厚度、锤重和落距

强夯锤重W和落距h的选择,取决于需要加固的地基厚度H,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H=α(Wh/10)0.5

式中H―加固地基厚度,m;

W―锤重,kN;

h―落距,m;

α―小于1.0的经验系数,视不同土质条件来取值;对粘性土可取0.5,对砂性土可取0.7;对黄土可取0.35~0.5。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锤重用40~200KN,落距取8~25m;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4.2.2、夯距与夯法

夯击点位置可根据道路底基层平面形状,采用正方形或梅花形等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道路设计红线范围,不宜小于2m。

4.2.3、夯击击数与遍数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出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降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100T・m满夯二遍。

4.2.4、施工注意要点及步骤

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损坏。

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二遍,将场地表层松散料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具体检查夯锤尺寸进行计算)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5、材料与设备

5.1、材料要求

地基回填材料一般可就地取材,若选取石渣,石渣最大粒径不宜超过50cm,颗粒级配应均匀。

5.2、机械设备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产地 备注

1 强夯机 抚顺50t履带吊 1 抚顺

2 推土机 T-160 1 济宁

3 装载机 350轮式 1 临沂

4 夯锤 10t 1 济南 直径2.2米

5 夯锤 20t 1 济南 直径2.2米

6、安全措施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各种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及施工规范。强夯施工区域禁止非施工人员、车辆等进入。安全员应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各机械按时维修保养,确保安全正常作业。

7、环保措施

加强施工机械检查维修工作,确保施工机械正常运转,降低机械本身噪音污染。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作业。对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油料物质要做到严格管理,特殊保管,做到不污染环境。

8、效益分析

经过强夯施工处理道路路基,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同时能达到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地基回填或换填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