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建议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问题;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当该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问题回答的情况,可以充分衡量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积极的改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以及相关建议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提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问题,主要如下:

1.提问过于机械

机械式的提问和机械式的回答是教师课堂提问过程中的大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过于机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存在如此机械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认识到提问的有效性。大部分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心血来潮的时候就提出几个问题,而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过精心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2.学生的参与度低下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参与,是促进教师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这种低参与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如果没有“点名提问”,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学生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愿意广泛地参与,主要因素在于教师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存在思维的惰性,不愿意主动思维和思考,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害怕丢脸、害怕同学嘲笑,是学生们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的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3.提问缺乏启发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足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的答案设置过于单一,提问缺乏启发性,创新能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这种缺乏启发性的、单一的提问方式,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及建议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为当前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那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强化问题的思考价值

俗话说:目标是跳起来摘到的桃子。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过程中,应当重视所提问题的“思考价值”,这里的“思考价值”,就是指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应当是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够得着”的目标。如果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都能够回答,且不用思考,那这样的提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本着“思考价值”的提问目标,适当增加所提问题的难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促进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2.精心设计,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而言,提问并不是随机的或者是随心所欲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环节,确定自己提问的方向以及提问应当涉及哪些内容。在难度的设计上,应当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良好的提问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问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初中数学的提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提问的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和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积极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提出疑问,让整个数学教学课堂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估计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疑问

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课堂提问,都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和沟通过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不断创新提问教学的模式,当改变过去教师向学生提问单向提问模式,变为学生也向教师提问的双向沟通模式。从根本上讲,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没有问题代表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只有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才会有各种问题出现,而在教师向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疑问消除,思维和能力也自然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良好课堂教学交流和互动的有效手段。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如提问过于单一、机械、学生的参与度低下等,都是影响提问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资阳市雁江区自2002年秋季起,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八年来,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了近年我们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可是不难发现,近年来我们对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师教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学生学的方法如果不行,教师教得再好,也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结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十五年的实际,我认为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狠下工夫,要学会让学生们在“学法”上不断改进和提高。

一、明确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对每节课的教学目的都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坚持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自己要广泛收集资料,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可以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来作宣讲材料,并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还可以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或者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或者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锻炼学生学习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难度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丧失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议大家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要反复训练,并持之以恒;第三,树立班级学习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协助班主任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学风、班风建设等。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主要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在讲授“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我先让学生们自己根据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自己作出几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讨论这些图象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经过作图、讨论,自己得出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就像一条抛物线,抛物线有对称轴、有顶点……。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依赖性逐渐变强了,学生之间几乎没有合作交流。为了促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就必须变革。在上课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征,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进行学习,课堂上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只有充分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该明确地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现今是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使命,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树立起创新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所谓创新,就是指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事物的过程。求异是创新的本质,新颖、独特说到底就是与众不同。因此,改革成了教育前进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教材改革

2005年秋季开始,普及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较之以往的老教材有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改进了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图文搭配、版面设计等方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适当设问、留白、引导,加大空间,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相当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这一节中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得出:钟表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多少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立刻就可以得出答案,这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贴近生活,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新教材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也特别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意识地引入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信息处理,设置“信息技术应用”专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教师改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深化素质教育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抓住时代契机,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做才能顺应新教材的需求?本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师要改变学生以往固定的学习思维方式

要鼓励学生破除旧的思维模式。创新就是要追求和塑造事物的新形象。正如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矩形纸板,剪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学生习惯的思维方式是这道题用减法,可这个问题不是加减法所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框架,把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大胆探索,在求异中创新。

2.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创设平等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强调教师和书本的绝对权威。题目只给标准答案,形成了学生的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僵硬思维。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要改变强制性的教学管理行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发展思维,才能唤起创造的热情。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优化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即针对于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优化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

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等而这些都是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目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重课本,轻生活,所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大多数以一些理论性的教学为主,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而在做应用题的时候不知道应当从何入手。另外,很对教师由于教学观念不科学,对应用题教学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都认为,应用题教学教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影响不大,能不能做好应用题关键是看学生自己的情况。这种错误的思想使学生在考试中应用题总是成为“重灾区”。 更重要的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又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学中分析探索过程往往一笔带过,更是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学生接受训练的机会少,自然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因此,在本文中提出促进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条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持久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诸多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线性规划问题就是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最后,要鼓励学生去攻克力所能及的数学问题,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要想成功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培养认真分析题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数学归纳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等。只有在解题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具体的解题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渗透应用题的教学,加强应用题训练

我们现在用的新教材,已经很好地注意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先结合现实应用提出问题,也就是先以应用题开头提出问题,引出悬念,然后才讲新知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训练解应用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一教学内容上的引导以应用题的形式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切忌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让人很难理清头绪,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更谈不上有引起学习新内容的兴趣了,而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简单到综合,逐步深入。

四、引导建立数学模型

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构建方程求解能够把一些求解未知的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从而化未知为已知,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1)提炼题中关键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信息筛选的能力。读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式,理清题中的已知事项,初步了解题目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结果是什么?②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即重点攻击、扫除题中障碍,对重点、有疑问的术语进行细细推敲,慢吞细嚼。③全面整体的分析问题。(2)构建方程。用数学的语言将题目的情景、已知、未知、求解在大脑中进行分析、重组,尽量将问题转化成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并运用实验、联想、逻辑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将这些数量关系用方程表示出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题目也变得形象化、直观化,便于解题。

五、对应用题进行归纳,找出相应的解题对策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应用题进行分类,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模式。归纳类比是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是通过对问题的某些相似性的联想,得到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数字问题、比例分配问题等。因此,引导学生对题型进行归类,得到一类问题的解题模式,可使习题由多变少,提高列式的准确性。同时,针对初中生感知事物的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差、选择性强的弱点,鼓励学生对其解答问题过程进行反思,将有助于学生解题经验的积累。而重反思,即是要求学生:一要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提炼。二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明确解题思路,在解题后有强烈的收获意识,循序渐进的提高应用的解题能力。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兴趣培养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把学习兴趣作为学习的不竭动力。笔者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变得乐学、爱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十分必要

笔者曾做过案例研究。在初一时,不少学生的成绩经历了大起大落,反映在第二章有理数的学习到第三章整式学习中十分明显。刚开始的教学中充满了疑问和质疑,“老师,负数怎么来的?”、“老师,为什么2的28次方超过了一亿?”、“老师负一和零怎么比较大小”,渐渐到了有理数的运算,仍然有同学提出类似的计算不难,和小学差不多。但是到了混合运算与整式运算,学生的表现显的很机械,失去了往日热烈的探究气氛,也看不到那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换来的是学生间差距的拉大,沉闷的填鸭式的教学又出现在了笔者的课堂教学中。经过观察,笔者发现这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多是女生,而很多好动的男生把注意力转向了其他领域。原因:“计算太枯燥,我们没有兴趣。”显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是导致迅速拉大学生间差距的一大原因。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和策略探究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对于初中数学,学生是否乐学、爱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策略一:诱发求知欲

《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在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教学中更多的采用设疑的方法,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从中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并且不断增设重重的障碍,为了抢先解决问题,碰到障碍学生往往会对新知识有所渴求,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策略二: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数学中枯燥的概念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概率预测这一课,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我做了如下改进:我模仿一个商场的活动设置了个转盘,让学生体验中奖的可能性。我还把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幸运52”中翻笑脸的游戏引入课堂,极大的吸引了同学的兴趣。最后,我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奖品,让同学仿照上面设计一个游戏方案,使自己尽可能的获得这份奖品。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怎么设置方案自己机会才大呢?游戏与数学概念无形中连在了一起。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策略三:亲近学生,分层教学,鼓励成功

既然存在学生间成绩差距大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兼顾也就成了教学难题。笔者首先是亲近学生,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教师;同时通过加强备课和自身解题能力让学生信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其次,注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先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帮助他们设立相应的目标,提出相应得希望,让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探索未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优生,笔者创造条件,鼓励提出和发现问题,并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欢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笔者特别注重他们上课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建议,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强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

策略四:增强教学情境诱人度

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教学情境诱人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从生活中的抽奖,骗子的骗术,彩票、“幸运52”小栏目中设置问题,由于贴近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感到困难的还由繁多的公式定理,记不牢,也就用不好,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往往容易记错。这时我对某些公式加以概括提炼,找一些形象的口诀、图表,学生会很感兴趣,乐于接受。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我就归纳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解无边。”另外,教师的语言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也能很好的吸引学生。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样的,比如组织数学竞赛、开展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史话、举办数学专题讲座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仍将关注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差异教学;原因;教学策略我国的早期教育在公平性方面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以致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针对此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我们提出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差异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对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得出了一套差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下面将进行具体解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差异的原因

1.学生书写速度的差异

因为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书写速度不同,还有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写作规律和阅读规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书写速度,另外学生对课堂传授知识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也不同,也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书写速度。

2.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

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也会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听课效率、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与老师的沟通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3.学生的适应能力存在着差异

因为学生在遇到不同事物和问题时产生的反映会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在对待这些问题和事物时的适应能力也会不同。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同学模仿能力很强,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快理解并接受新知识,而有的同学接受能力相对较慢些,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地讲解才能明白,还有的同学喜欢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对学习数学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也有的同学则因为原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太好,缺乏进行主动学习的热情,需要老师及时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于学生的这些不同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应抓住这些不同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研究,制定出适合并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对于数学学习内容的差异

数学学习的内容逻辑性、规律性、概念性较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果有的学生本来基础知识方面就薄弱、思维方式又过于局限,想象力不够丰富,那么学习起数学来就会感到吃力和困难。为此数学教师就要考虑到教学中的这些差距和差异,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充分、自由、公平的教育平台和教育空间,把教育的公平性扩展到最大。

二、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制定教学策略

1.大班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

在一个教学班中可实行一个大班中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方式,具体是指把一个班先进行分组,但要注意在分组过程中切忌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分在同一个小组,而是每组中都有学习好和学习稍差些的同学,这样分配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不同同学在学习上的优势互补作用。教师在提出问题和让同学们进行按组讨论、分析问题过程中,让同学们发挥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的方式来探讨问题,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教师根据答案的不同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答案正确的小组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下一步的学习问题和计划,对于理解问题不透彻没有正确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小组可以让他们继续进行讨论,教师这时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来调动起小组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赶超比帮快速追上先进小组的学习速度,这样小组成员间以及全班同学间都形成了一种竞赛式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气氛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有差异的同学也会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维与优秀同学快速缩小差距,使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教师针对学生差异施行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有效性

同样的知识点,通过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学生能够顺利的掌握知识点,而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可能会迷糊不清楚,出现这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知识的传递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同时又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展开论述。

一、教学语言通俗易懂

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首要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较之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首先应该保持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性,这样才能够将知识点准确、有效的展示给学生,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不能穿插很多学生较为陌生的专业术语,这样会对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采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语言,更好的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通俗易懂的语言虽然没有进行过多的修饰,然而却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二、教学语言具有描述性

对出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能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描述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描述性的语言,不仅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进行知识点本身的讲解,是十分枯燥的,如果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穿插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将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幽默。同时在对学生进行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当然,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描述性的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描述的准确性,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描述性语句与知识点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

三、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初中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语言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介,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自然要在教学语言方面下工夫,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应用较为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收获快乐,而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却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会感觉十分枯燥,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呢?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提高趣味意识

在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趣味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提高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意识,这样才为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奠定了基础。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意识并不强,这就阻碍了教师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提升,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意识,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有趣。

(二)掌握提升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技巧

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有趣。教师可以研读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书籍,从理论的角度掌握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不断进行实践,进而通过实践活动更好的进行归纳与总结,切实达到提升自身教学语言趣味性的目的。在提升教师教学语言趣味性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借鉴授课较为有趣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以便更好的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四、注意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效应用口头语言,还要能够有效应用肢体语言,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语言,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有效结合,也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有效运用眼部的动作语言,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肯定的目光,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又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配合知识点的呈现,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总之,肢体语言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能够有效应用肢体语言配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语言要有互动性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一、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崇高热情

1.了解我国数学的发展历程。我国首创的十进制记数法、勾股定理等,当时领先于其他国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列……这些知识的讲解,会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增强对祖国文明的无限热爱。

2.教学内容穿插爱国主义。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情景导入环节,我设计了篮球比赛的题目,让学生学习运动员的精神,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

二、团结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分小组的方法,遇到有难度的问题,小组共同研究解决,一起攻克难关,对学生的成绩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在这种情景中,学生意识到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共同进步。

三、严谨学风教育,培养学生对待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

1.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2.从小事抓起。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四、感恩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他人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既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积累,又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为其建立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建议范文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的授课想法太传统老旧

就目前国内在进行高中数学授课时,会以老师为中心,针对自己的教案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解释和授课,这种方式就是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老师在课堂上自说自话,学生课堂上吸收了多少知识点完全被忽略了.这种老旧的授课方式十分落伍,根本就没有办法达到学习者的当前需求,这种问题常常出现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

2.授课知识乏味,授课环境阻碍了学习者更好地吸收知识

开放性的授课方式进行时要有一个良好的授课环境,就是:要可以激起学习者想要学习的想法,并勇于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有心理学家指出:在一种平和、轻松的环境里高中生的思想可以拓宽,更加相信自己,也能更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证明了开放性课堂这种方式的正确性.所以,笔者觉得老师要了解并融合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创造出能够拓宽学习者想法的环境,以此形成开放性教学的效果.笔者在授课时按照学生不同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的办法来创造合适的授课环境.就是:把不同的学生区分开,让学生能够看清自身,从而按照不同的区分营造出不一样的授课环境.比方说:有些学习优异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去辅导学习差的学生;而成绩普通及较差的学生,可以为他们专门安排一些他们可以独立完成的作业内容,多多鼓舞他们,使其对学习更有信心.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氛围,即: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敢于发表自我的观点等等.使用这种方式来创造出的授课气氛,可以为开放性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并不简单,因为里面有着许多知识,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难点,这就需要学习者更有能力.而高中数学课堂里,授课办法和方式十分单调,内容也枯燥,课堂气氛处于低点,这种气氛对学生学习造成了阻碍,可以说这是高中数学课堂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高中数学授课时使用的开放性课堂的创建办法

1.使用影音技术构建开放式课堂

随着高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正慢慢深入到教育方式里面,且慢慢占领主导地位,这种方式对加强授课效果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方式能够让乏味的知识点更加形象化、直接化地呈现到学习者眼中,让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比方说,老师在讲述《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时候,完全可以使用开放性课堂的方式,所传授的知识点就是为了使学习者可以自己独立画出合并到一体的三视图,按照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因此,老师可以使用影音的方式让学习者先展开自身的想象力,画出本身觉得对的三视图,而后使用影像旋转,让学习者观看并知道真正的三视图的具体样子,从而使学习者自己看并吸收知识,传统的授课办法,让学习者能够在和谐放松、开放的授课气氛里学习.

2.运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创建开放性课堂

在创建开放性课堂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课堂活动,这样能够让学习者在课堂上将自身的想法说出来,从而改变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让学生更愿意学习且更好地呈现出自身的优势.比方说,老师在讲解《集合》时,完全可以使用课堂活动创建出一个开放性课堂.第一,老师先对集合的含义及本身想法展开一定的解说和叙述,让学习者对关于《集合》最基本的知识点能够有所了解,而后老师开始讲课.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是一种举例,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从前所学的和老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一些知识进行融合提取再举例,使用这些例子来阐述出自己对集合的了解,了解集合的本质和范围,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增加教学的时效,更好地构建开放性课堂.

3.指出开放性问题以此来构建开放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