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科,广西防城港 535500
[摘要] 呼吸道传染病因具有易感性高、传播速度快、易交叉感染等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是呼吸道最为常见的传染病类型。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患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该研究分析了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以期能对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水平有借鉴意义。
[
关键词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124-02
Discussion Respiratory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HUANG Zhanfang
Shangsi Count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aevention Disease Control Depertment,fangchenggang,Guasngxi Province,535500 China
[Abstract] High susceptibility to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e to have spread fast, easy cross-infection have become promin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Among them, rubella, measles, chicken pox, mumps, etc.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spiratory diseases on the ris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if not effectively controlled, will also affect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There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focused 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ethod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level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 Respiratory diseases; Prevention; Control; Features;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 黄战芳(1970-),男,壮族,广西上思人,大专,主管医师,研究方向:疾病控制方向。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由于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后所引起的病变,近些年来呼吸道传染病的新病种类型以每年2个或以上的速度递增,给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当前,呼吸道传染病已被纳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中,可见国家对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视[1]。下面先就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据此提出几点预防控制的对策。
1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1.1传播方式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病原体经过咽喉、鼻腔、支气管、气管等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在机体中生长和繁殖,从而引起有传染性的疾病[2]。在入侵的病原体中,一些细菌还可能会产生外毒素或者内毒素,引起呼吸道局部出现严重病变。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是通过呼吸道传出的,因此,病原体往往以喷嚏、咳嗽、谈话中排出的飞沫或通过呼吸的方式进行传播,并引发相应的感染疾病,而病原体的携带者就是传染疾病最主要的传染源[3]。
1.2传播的特点
总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例如,水痘会在一定区域内流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迅速传播。第二,传播呈周期性流行。这与传播中所接触到的易感人群增多有密切关系。第三,弱势群体和儿童是易感群体,尤其是儿童的发病率更高。这些群体由于对疾病缺乏免疫能力,或抵抗力差,因而在接触病原体后易受感染。第四,同样的传染病可能常年持续不断,由于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而且还可能会引起新的病原体。
1.3流行季节
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并以春冬两季最为多见。这是因为春冬时期,室内外的温差比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破坏呼吸道的内环境,从而提高了易感的几率[4]。此外,与夏秋两季相比,春冬两季的紫外线强度相对较弱,传染病的病原体更加难以杀灭,活跃度较高。
1.4临床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早期均会出现一些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头疼、发热、咳嗽、感冒等。之后会由于病原体的不同而呈现有差别的临床症状。例如,麻疹患者的眼结膜往往有充血,并伴有流涕,皮肤出现斑丘疹,口腔黏膜有麻疹粘膜斑等。水痘患者皮肤粘膜会分批出现丘疹、斑疹、痂皮或疱疹等。风疹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枕部或耳后淋巴结肿大、出现皮疹等。大部分传染病有其自身的典型症状。
2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策
鉴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特点(传播快、范围广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关键。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在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2.1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当前,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的重要举措。一般疫苗接受的对象为15岁以下的儿童[5]。在注射针对性的疫苗后能有效提高这类群体的机体免疫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如流感、风疹、流行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疫苗在接种后能有效防止致病菌的侵犯,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接种疫苗除了具有疾病预防的功效之外,还可用于一些疾病病发后的治疗。因此,接种疫苗是一种兼具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2.2一般药物的预防和控制
除接种疫苗之外,一些药物对于呼吸道传染病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功效。例如,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的患者可给予其异烟肼口服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又如红霉素能预防百日咳、支原体肺炎等。在已发生疾病感染时,也可通过服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疾病控制,例如,水痘患者可服用阿昔洛韦或或喷昔洛韦,麻疹患者可服用抗过敏药、扑尔敏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是接触病人的重要人群,有必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如在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前可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防止自身受到感染。另外,在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季节性、特点,针对性地选择安全性好、疗效高且抗菌谱广的药物,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6]。第二,确定服药的人群。预防类药物不能滥用,应有针对性。重点服药人群应为易感者、医护人员以及密切接触者。第三,应保证服药的时间和有效剂量。在使用药物时,作用效果受药物剂量的影响很大,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中毒剂量、治疗剂量和预防剂量,剂量不同所能达到的效果也有所差异。为此,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使用。同样,药物的使用功效还受药物使用时间的影响,禁止随意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2.3及时隔离观察
为便于控制患者的病情,缩小传染的范围,应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及时隔离观察。可设立独立的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区域。将存在与呼吸道传染病相似症状的患者及时送至医院隔离区。同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分类诊治[7]。如将发热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进行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果断隔离起来,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相关的医学观察。出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在诊疗护理后需严格做好洗手和消毒工作。对隔离区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应运送至特定的区域处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2.4做好消毒工作
呼吸道传染病房内含有大量的致病病菌,而高效含氯消毒剂是杀灭呼吸道传染病致病菌的有效消毒剂,用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有显著效果。除对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之外,还应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医疗器械等进行杀菌消毒。对于患者的衣物应分开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为保证含氯高效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应注意每日检测消毒剂的浓度,同时,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指标规定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消毒。消毒时应彻底、全面,不留死角。为防止出现次生疾病,必要时可开窗通风,并加强个人防护。患者痊愈出院后,对其使用过的各种器械均需进行终末消毒。
2.5加强卫生方面的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与人们掌握的卫生知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强相关卫生知识的教育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内容。卫生知识的教育内容包括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例如,教育人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换衣物、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等捂住口鼻、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等。通过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与此同时,鼓励人们多参加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备好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药物。
2.6儿童针对性防护
儿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易感群体,这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自身抵抗力较弱有密切关系。而且在特定的年龄段,儿童易患一些疾病,因此,相较于成人而言,对儿童加强防护尤为重要[8]。首先,应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协助做好儿童的疾病防护工作。例如,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定期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对室内的物品和空气进行细菌检测等。其次,做好药物和饮食管理工作。为提高儿童的机体免疫能力,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每月一次静脉注射。饮食方面则叮嘱家长选择一些能止咳化痰、健脾益肾的食物,如牛肉、猪肉、核桃、蜂蜜等。最后,日常生活方面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去公共场所戴口罩等习惯,减少传染病的感染几率。
3 结语
在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中,很多都属于隐性感染者、轻型感染者或非典型性者,因此,在疾病确诊和防控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加上缺乏对面积空气的有效消毒方式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较为困难。为此,有必要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相关原则,从多方面同时入手预防控制疾病,尽量减缓呼吸道传染病蔓延,缩小传染范围。
[
参考文献]
[1] 冯文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点建议[J].健康必读,2013(8下旬刊):581-582.
[2] 凌晓芬.浅述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上旬刊):3430.
[3] 宋宏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92-193.
[4] 冯俊林.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控制探讨[J].医学信息,2014(31):100-101.
[5] 胡为海.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探究[J].大家健康,2013(8中旬版):171-172.
[6] 木云仙,和皋,杨铁龙.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157-158.
[7] 秦雪梅.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3下半月):11-12.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疾病传播;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69-01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季节性,一般冬、春季升高;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播,故传播广泛、发病率高;未进行预防接种的人群,发病可呈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居住环境条件与易感者的比例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原则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要统一指挥,有步骤、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其预防控制的主要原则是:
1. 迅速确定传染源,控制传染病进一步蔓延。迅速确定病因和传染源,消除或隔离并治疗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消除传染源的传播状态。估计潜伏期,提出人群隔离的标准,对人群进行隔离、留验、医学观察或监测。
2.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各有关部门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3. 保护易感人群。使用生物制品和预防性用药,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及个人卫生,提高人群抗病能力。
4. 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迅速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疫情具体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疫点、疫区;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二 预防与控制基本程序
当疫情发生后,通过疫情报告程序把疫情报告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及有关技术资源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三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和措施
1.接报疫情与处理
接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值班人员或责任部门人员为责任汇报人,要详细记录报告内容,并主动询问记录有关事项及接报后初步处理。
主要应记录内容如下;
(1)报告者单位、姓名、性别、职务或职称、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报告日期和时间。
(2)事件基本概况:包括发生疫情的类型、性质、时间、地点,疫情发生发展经过,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和死亡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检查检验结果,初步诊断意见,当地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可能的原因等。
(3)询问是否已将疫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如没有,应要求报告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提出将患者送入就近大医院诊治的建议及采取的紧急控制措施的意见,询问所需的技术支持。
(5)初步处理情况:将接报疫情报告有关责任部门及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6)记录人姓名、接报时间。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前准备
包括现场调查组织措施、调查物品准备和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等。
(1)现场调查组织措施、疫情分级调查处理及组织协调。
(2)调查物品准备:现场调查物品充分准备是顺利进行现场调查的保证,包括个案调查、暴发调查、采样登记等各种调查表格,采样器材,消杀药品和器械,车辆等。
(3)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与使用卫生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事先接种相关的传染病疫苗,执行职务时穿着防护服装,建立实施操作时的隔离制度及安全操作制度,污染物的消毒制度及定期体格检查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与患者接触密切,因此现场调查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的卫生和保护,预防感染。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初步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一对照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等。
(1) 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在已判断暴发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暴发疫情开始发生的日期,暴发按日发病的人数,哪些地区或单位部门有病例及发病人数,查清并登记暴发过程中的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已采取什么措施和效果等。
(2)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疫情暴发后,结合职业、环境、生活、接触人群、动植物情况对患者、疑似患者和接触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3) 初步调查:核实临床诊断,判断暴发:核实诊断是向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疾病的诊疗经过,并认真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等。
4.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
其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1)控制传染源: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 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发现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对普通人群和患者一般接触者进行监测,根据暴发传染病的特性和相应疫苗的性质,决定是否进行应急预防接种工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传染病防病知识和措施的宣传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对疾病流行的认识,预防疾病继续发生和传播。
2)在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期,隐性感染者和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存在于密切接触者中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无症状,其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也高。
3)对于染病的动物,除采取样本进行实验研究外,应立即杀灭,并用焚烧等方法杀灭疫源地可能传播疾病的虫媒或动物,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疫源地分为疫点和疫区,一般单个或范同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或较大范围的疫源地称为疫区。
(3)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要求患者戴口罩,并根据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密切观察其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
5.总结评价,撰写报告,提出建议
描述疫情暴发的基本情况,分析暴发原因、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三环节和流行病学特征。确定临床诊断与实验室分析结果是否符合、初步假设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否吻合,评估采取的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总结暴发疫情预防控制全过程应急处理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的防治、监测措施,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和反馈,最后对有关资料分类归档。
参考文献
[1]徐更强,卢文波,钟峰.关于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体会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7(5): 79-80.
[2]李立明.流行病学 2001.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病学
为了解和掌握会理县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找出流行规律,为今后科学制订传染病防治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对会理县1996年~2007年法定报告乙、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传染病资料来源于会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区、乡各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1996年~2007年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人口资料来源于会理县统计局。
1.2 方法:对会理县1996年~2007年上报的各类法定传染病按发病趋势、构成、传染病的主要途径分类排序,并对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会理县1996年~2007年共上报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报告10 6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7.64/10万;死亡2例,年均死亡率为0.04/10万。发病最高峰为2004年,全年报告1 614例,占发病总数的15.13%;最低年为1996年全年报告342例,占发病总数的3.21%。12年间发病整体呈曲线波动状态详见图1。
图1 会理县1996年~2007年传染病流行趋势
1996年~2007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9 439例,占乙、丙两类传染病总数的88.49%,死亡2例,占死亡总数的100%;丙类传染病6种,1228例,占乙、丙两类传染病总数的11.51%,无死亡病例报告。1996年~2007年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详见表1。
表1 会理县1996年~2007年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1/10万)年份
2.2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1996年~2007年会理县传染病发病以消化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 180例,占发病总数的39.19%,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3 928例,占发病总数的36.83%,位居第三位的是血源性疾病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2 451例,占发病总数的22.98%,最低的是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报告107例,占发病总数的1.00%,1996年~2007年各类传染病发病例数及顺位详见表2。
表2 会理县1996年~2007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数和顺位年份
2.3 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每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顺位详见表3。
表3 会理县1996年~2007年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疾病顺位
2.4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①病毒性肝炎:1996年~2007共报告发病2 869例,年均发病率为55.85/10万,死亡2病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04/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无明显发病高峰,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12年间共发生1 961例,占病毒性肝炎的68.35%,位居乙、丙类传染病首位;②痢疾:12年间主要以细菌性痢疾为主,年均发病率49.31/10万,报告发病2 533例,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41.25%,细菌性痢疾发病呈常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③肺结核:1996年~2007年以来呈上升趋势,共报告发病1 905例,年均发病率为37.08/10万,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48.50%,尤其是近年来结核病的归口管理和疫情直报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2004年后急剧上升,2007年达87.36/10万,处在历年发病最高水平;④麻疹:1996年~2007年共报告发病1 002例,无死亡病例,发病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年均发病率为19.50/10万,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25.51%,占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总数的10.62%;⑤伤寒:12年共报告发病428例,年均发病率为8.33/10万,2004年和2005年为发病高峰年和报道一致,近2年有所下降[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重点疾病健康教育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传染病防病知识的增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得到有效控制。12年来病毒性肝炎位居会理县传染病之首,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是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防治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同时提高青壮年乙肝疫苗覆盖率、加强血液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控制甲型肝炎除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加强食品从业人员体检外,还应加大力度对特殊人群的监测和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对痢疾和结核这两种传染病的防治任务也十分艰巨,痢疾在这12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要加强饮水、食品卫生的监管和重点疾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肺结核疫情也相当活跃、这方面与肺结核在全世界死灰复燃有关,也与1996年由丙类传染病改为乙类传染病实行归口管理,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实施,以及重点疾病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从而提高了报告率和检诊率有关,对肺结核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转诊,归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治疗,减低该病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的危害[2]。
麻疹、百日咳、流脑等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麻疹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必须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麻疹强化免疫,为在2012年消除麻疹打下坚实的基础。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有抬头趋势,一方面会理县流动人口来往频繁,娱乐场所的增加为性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温床,增加了性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与以前会理县性病诊所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有关,以致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性传播疾病漏报,瞒报或不报现象,其潜在的危害有可能被低估[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理县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人员交往的频繁,给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
综上所述,会理县今后应该把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等作为传染病控制重点的同时还应加强控制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防控工作,针对流动人口制定出符合会理县实际情况、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传染病管理机制,以防外源性疾病在会理县的传播和流行,加强疫情监测与暴发疫情的控制措施,继续保持和巩固计划免疫工作成果。
参考文献 :
[1] 许玉梅,蒙建作.黄俊德保县1996年~2005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4):62.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就餐、就寝人员集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因此,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工作,2006年4月6日卫生部同教育部制定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现就如何开展高等院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报告如下。
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1.1 认真做好学生入校、职工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对每一名入学的学生,新就业的教职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检,按照《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和学生常见病防治要求执行,并且做好以后的定期体检工作。高等院校应当有校医务室,专人负责学生、老师的健康档案。入学、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1.2 搞好学校食堂、寝室、教室卫生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人员集中,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食堂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确保饮用水、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和贮藏符合要求,同时做好餐具、炊具消毒工作,认真执行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有关食品留样规定并做好登记。教室、寝室是学生们集中学习、休息的场所。人均教室、寝室空间应达到相应的标准;采取湿式打扫卫生方式,保持教室、寝室的整洁卫生;要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如传统的醋熏方法、漂白粉澄清液喷雾消毒法等。
1.3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可提高身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预防季节性疾病。冬春季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还有最近几年发现的SARS、人禽流感等,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皮疹等。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相应的疫苗。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利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多开窗换气,多喝开水,多吃含有维生素B、C的食物,劳逸结合,保持体力和充足的睡眠,及时增减衣服做好自身保暖,不随地吐痰,不吸烟等。夏季重点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随便在外面的零售摊点就餐,饭前便后要洗手。 1.4 社会上有传染病流行时,学校做好相应的学生的预防工作校医应经常向防疫部门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在传染病流行高峰时期,组织抵抗力低下的学生应急性预防接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在流感流行期间,组织接种流感疫苗、告诫学生避免参加大型的聚会活动,少到超市、影院等公共场所,做好教室、寝室的空气消毒、分服预防的中药等。
2 学校传染病的控制
2.1 健全学校传染病报告机制校医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源携带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学校最好建立晨检及缺课报告登记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疫情。班主任或辅导员、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及时报校医。校医接到以上报告后,进一步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时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2.2 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随着传染病传播因素的复杂化,单纯依靠卫生部门已很难确保其控制效果,须各级政府、各部门协同努力,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传染病防制预案。一旦校内传染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疫情,并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通知学生采取防制措施,减少聚会,对发病学生做好隔离治疗。学校及时发放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防控资料,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一、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1、建立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依法对全辅导区xx年秋季入学新生及转学插班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对发现无证或有漏种现象的儿童,及时开出补种通知单,通知家长及时到卫生院进行补种。
2、根据国家、省计免程序和要求,积极配合保健所做好了预防接种前的组织发动、家长告知等工作,努力提高接种率。
3、秋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阻断呼吸道传染病在校园的传播,本学期一开学,学校卫生室就着手开展了防控工作,召开了三次班主任会议,组织学习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学校、班级、学生停课标准,落实防控措施。建立了晨检制度和缺勤、缺课监测,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班主任每天及时上报晨检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教,利用校广播为全校师生作了多次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知识的讲座,出了二期黑板报和橱窗宣传。为有效防控,印发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告家长书,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预防工作。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一起做好课间的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工作。使学校未因流感流行而停课,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管理监督,卫生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对食堂进行卫生工作监督。食堂工作人员100%持有健康证,食堂食品贮存、加工及餐具清洗、消毒各个环节符合卫生要求,杜绝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疫病的发生。
二、加强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与常见病防治。
1、制订了“六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防治措施。期末校医、体育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视力检测,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建档率达100%。对有器质性病症的学生专门建档进行跟踪管理,对患近视、沙眼、龋齿、贫血、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学生均通知家长,指导家长做好疾病防治。
2、利用学校广播、橱窗、板报、小报等阵地进行“六病”防治宣传,培训小卫生员加强监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六病”防治率达100%。
三、加强日常卫生服务,方便广大学生。
设立卫生室,由卫技专业人员负责。建立了一卡、四薄、二统计。一卡:学生健康卡(达100%);四薄:学生晨检个人卫生记载薄、因病缺课记载薄、传染病预防记载薄、卫生室门诊记载薄;二统计:“六病”防治、学生形态机能统计。做到定期检查,及时统计分析、上报、制表上墙,做好各项卫生保健资料积累归档工作。保健老师能做到每天早上班、晚下班,中午不休息,全天候为广大师生服务,如测血压、量体温,学生的小伤小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方便了大家,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因病缺课率。
四、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
1、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并做到“五有”:有课时(每周0.5课时 )、有教师(体育教师兼)、有课本、有教案、有考核,并把考核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市教育局。
一、工作目标
1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0.3%以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传入;控制钩体病、伤寒、肝炎、痢疾、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2全司范围内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
3强化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扩散和传播均势。
4全司职工预防性健康体检率达80%以上。
二、任务与要求
1各单位成立相应组织。定期讨论本单位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2开展健康教育。各单位要以非典、禽流感、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为宣传重点,利用标语、墙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健康宣传,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广大职工的自我防病意识。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否则一律不准上班或从业。
联系有关部门对水源进行一次检查,强化饮用水的消毒措施。采取措施必须达到饮用标准。
4认真做好sars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密切注意疫情动向,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公司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5各单位对所辖范围内人员全面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情况登记。督促进行一次预防性健康检查和相关疾病监测,对传染病人要重点管理和跟踪信息,安排专人负责组织落实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督促新出生儿童按规定程序落实疫苗免疫接种,并及时报告给公司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6要求公司范围内人员尽量不要养狗。发现有人一旦被狗、猫、鼠等动物抓、咬伤,一定要及时作好伤口处理,并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和接种狂犬疫苗。
7各单位加强《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各单位至少书写一条以上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宣传标语。
8各单位如有人员死亡后(不论原因)立即报告给公司重大传染病防治专干。
【关键词】传染病 流行特征 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41-02
我国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以往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主,近年针对医疗机构常常是传染病患者就诊的第一关口,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上把好第一道关,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对2007-2009年报告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某基层医院传染病报告卡和医院网络系统。
1.2疾病分类疾病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传播途径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源及传播疾病。
1.3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基层医院2007-2009年来的疫情状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7-2009年共报告传染病1061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它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风疹爆发疫情2起,均发生在学校。辖区内人口52123人。年平均发病率6.78‰。2007-2009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见表1-2。
表1 2007-2009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例)
2.2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465例 ,居各类传染病第一位,主要以肺结核、风疹水痘为主。肺结核发病数为168,占呼吸道传染病的36.13%, 2009年发病率最低,仅为23例。
2.2.2肠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399例,主要以痢疾和感染性腹泻为主, 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0.97%。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3年仅报告1例,为1例血吸虫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196例。以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居首位,2008年淋病报告29例,2009年仅为2例。
2.3爆发疫情2008年爆发两起风疹疫情,均在辖区中学内发生。
3讨论
基层医院作为患者就诊的第一站,起第一道关卡作用,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基层医院2007-2009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1.80%,呼吸道传染病中以肺结核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以人群聚集较多的单位容易造成疫情暴发。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96例,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仍是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性病和艾滋病也比较常见,基层医院今后应加强性病和艾滋病的监测,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应进一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肺结核发病率较高存在原因可能是因为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启动,调动了患者就医的积极性,再加上各级疾控部门主动监测力度加大,使得肺结核病报告病例数增加。肠道传染病还是以季节性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其他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等均少见,三年仅发生1例,但仍应该重视卫生宣教,增强辖区内居民卫生意识,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切断传播途径,尽量降低季节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发病率。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1]。针对辖区内中学发生的两起风疹暴发疫情,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单位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倡饭前便后洗手等。学校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少该类疫情的发生。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单独依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各部门、社会各界人群的共同合作。医务人员对患者治疗的同时,也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及早加强预防接种与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对易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开窗通风等[2-4],是避免常见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纪川,刘,蔡衍珊等. 广州市2003-2007年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1018-1019.
[2] 余焱,张一丹,林根芳.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20-521.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学校传染病疫情,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对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430例,发病率为1.44‰,占全人群总发病的10.65%;2006年报告1 082例,发病率为3.61‰,占全人群总发病的21.71%;2007年报告1 459例,发病率为4.87‰,占全人群总发病的30.15%;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上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位于前5位;3 a平均发病率小学阶段高于托幼阶段,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男、女性别比为1∶0.66。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结论 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报告 学生
analysis on the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s outbreaks in maanshan in 2005-2007/
fang dachun, yao weiling, chen haiqin, et al.
maan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aanshan(243000),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in maanshan,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making related policies. methods data of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 re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2005-2007 in maanshan were analyzed. results school reported infectious diseases epidemics were 430, 1 082 and 1 459 case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44‰, 3.61‰ and 4.87‰,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as 10.65%, 21.71% and 4.87% in 2005,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for school was increased rapidly in 2005-2007. among them,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the mumps,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chicken pox, bacillary dysentery, hand 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were in the top five. the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the three years of the primary school was higher than the nurseries, the nurseries was higher than the secondary schools, male to female ration was 1∶0.66. the peak incidence was in june to july and december to january. conclusion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and health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schools. leak investigation and repla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e entrance vaccination identification checking.
【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s; epidemiologic studies; disease notification; students
学校(含托幼机构)是儿童和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各种传染病疫情最容易发生和传播的场所。2005年以来,马鞍山市学校发生多起传染病疫情,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儿童身体健康,并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1]。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现对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2005-2007年传染病报告历史数据。病例选取3岁以上托幼儿童(不含散居儿童)至20岁以下高三学生(不含大中专学生)。人口数据取2005-2007年统计局报告的3~20岁年龄组人口数据平均值,计算发病率。按照国家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执行,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实行谁诊断谁报告的原则。报告的病例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发病率和主要疾病发病率 2005年报告学校甲、乙、丙类传染病430例,发病率为1.44‰,占全人群总发病(4 038例)的10.65%;其中呼吸道传播占44.19%,肠道传播占39.53%,血液传播占6.98%,虫媒传播占2.09%,其他传播占7.21%;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传染病发病数的24.65%,23.26%和16.28%。
2006年报告学校传染病1 082例,发病率为3.61‰,占全人群总发病(4 983例)的21.71%;其中呼吸道传播占77.82%,肠道传播占18.11%,血液传播占2.03%,虫媒传播占0.09%,其他传播占1.94%;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发病数的65.43%,10.26%和7.86%。
2007年报告学校传染病1 459例,发病率为4.87‰,占全人群总发病(4 839例)的30.15%;其中呼吸道传播占72.72%,肠道传播占22.62%,血液传播占1.99%,虫媒传播占0.48%,其他传播占2.19%;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发病数的47.43%,16.31%,10.21%。
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上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31,p=0.000);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位于前5位,平均占学校传染病的50.69%,11.51%,9.02%,6.90%,5.02%。
2.2 年龄、性别分布 2005年学校传染病发病总体平稳,小学阶段发病整体偏高,没有明显的年龄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58;2006年7~12岁有发病高峰,10岁组最高(12.22‰),男、女性别比为1∶0.67;2007年托幼、小学阶段有多次高峰,12岁组最高,为9.39‰,男、女性别比为1∶0.67。3 a平均发病10岁组最高,为8.00‰,小学阶段(7~12岁)高于托幼阶段(3~6岁),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13~20岁),男、女性别比为1∶0.66。
图1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率(略)
图2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率年龄分布(略)
2.3 时间分布 2005-2007年的1-12月份每月均有发病,2005年4-9月发病较高;2006年12月为发病高峰;2007年6-7月和12月发病较高; 3 a平均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
图3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略)
2.4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2005年报告2起疫情,均为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发病54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0.94%。2006年报告6起疫情,均为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发病366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1.69%。2007年报告5起疫情,3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发病410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9.25%;2起小学水痘疫情,占年度报告该病的18.91%。疫情报告资料无其他聚集性病例。
3 讨论
2005-2007年马鞍山市学校传染病发病数上升较快,提醒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发病数前5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占学校传染病发病的71.22%。2006-2007年腮腺炎处于发病高峰期;水痘发病数量迅速增多,2005年发病为0,2007年比2006年增加6.93倍;3 a平均呼吸道传染病占70.45%,提示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需要重点防治,教育部门应根据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征,有重点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相对平稳,3 a平均肠道传染病占23.43%,提示随着生活与卫生水平的提高,学校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放松;与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为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结果[2]相近,与我国学校传染病以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为主的结果[3]不符;引发手足口病发病的病原体有20余种,2007年学校发病149例,安徽阜阳地区还发生了重症或死亡病例,提示要高度关注手足口病防治[4];乙肝等血液传播疾病只占2.73%,但血液传播疾病周期长、危害重,要加强乙肝防治不能松懈[5-6];虫媒等其他传播占2.83%,还要重视各种新发或重发(复燃)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传染病发病年龄分布是小学阶段高于托幼阶段,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可能原因为托幼儿童还处在有计划的疫苗免疫预防接种时期,其活动范围较小学阶段小,接触对象也比小学阶段单纯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较好。学校传染病发病的年龄分布还需要继续观察与研究。时间分布是每月均有发病,平均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与学校传染病发病数处于前5位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好发于夏季,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好发于冬春季节相符。提示上述2个时间段是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11起)和水痘(2起)疫情;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贯彻实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科学防治学校各类传染病疫情;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入校体检、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安全等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7],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的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尹怡璇,张丽清,李旭东.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特点及预防.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08-810.
[2] 麦浩.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25.
[3] 林玫.我国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防治对策.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15-517.
【关键词】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概况;控制措施
据调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新发传染病已经出现了近50例。近年来出现各种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比如:SARS、H1Nl流感以及H7N9型禽流感等。由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新发性、传播快、途径多、范围广以及难控制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1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概况
2003年爆发的世界性SARS传染病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发达国家针对疫情制定了相关的防控标准,我国也在“非典”期间对呼吸道传染病制定相关标准。经过卫生部的不断调查研究,近几年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得以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H7N9型禽流感,感染人数已经达到130人,其中死亡人数36人,死亡率达到28%。如此高的死亡率,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度恐慌,同时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1.1流行现状据国家卫生部信息,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我国感染病例5327例,349人不幸死亡,死亡率高达6.56%;2005年,我国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也出现了死亡病例,直到2009年,全球感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438例,其中死亡人数高达262,占总数的60%;2013年,全国各地陆续出现H7N9型禽流感疫情,截止到2013年5月16日,全国发现感染人数130人,其中36人不幸死亡,占总数的27.7%。由于这些传染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全面控制,容易造成人类心理恐慌。因此,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进行全面的控制是现阶段医疗工作的重点。
1.2流行特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新发性、传播快、途径多、范围广以及难控制等特点。易感人群无法早发现早治疗,再加上没有特效药,导致了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特别是疫情刚出现时,由于人类对疾病认识不足,引发了社会性的恐慌,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2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为了实现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全面控制,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当出现大范围疫情时,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实现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控制。组织人民群众做好疫情检查、防护措施、隔离措施以及消毒杀菌工作,发放预防性药物,保护易感人群,做好控制工作。医院作为治疗区,务必先将医院的疫情控制好,再将有效控制的方式方法向社会各界公布,从而达到稳定人心的效果。
2.1控制措施随着近几年的新发疫情的不断出现,国家现已将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医院要通过对应急预案制度的制定,对整个应急救治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演练,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减少医院内部的感染率。培训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穿脱防护用品的程序等。通过全院的共同探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入院与出院以及交换物品的流程;医务人员进、出病区流程以及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并制定个人防护、隔离以及消毒措施,确保疫情的有效控制。
2.2隔离措施在疫情突发期间,要做好分区工作,确诊区、疑似病区,以及单间隔离隔离区。另外,还要安排好医务人员通道与患者的通道,确保医务人员不易被感染。还要在各个病区做好分区,比如安全区、危险区、高度危险区,避免患者家属也受传染。患者不可随意走动,安排在特定隔离室进行活动,而且必须要带防护口罩。
2.3防护措施对转运过患者的司机、医务人员与进入过隔离室、治疗区的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标准化的防护措施。医院要强调医务人员双手的清洁与消毒,配备防护用品。另外,还要设立监督哨,对全体医务人员在进入隔离室与离开病区时的防护用品是否穿戴合理进行监督。另外要求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每天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2.4消毒措施消毒工作是要求全方位、多方面进行的空气消毒:强调空气流通,注重消毒,将重症患者安排到层流病房。②地面消毒:要对病区和隔离区的地面与物体表面进行全面的清洁与消毒。另外清洁工具要划分,只可在指定区域使用。③防护物品的消毒:一次性的防护用品要及时科学地进行处理,可以循环使用的物品就要严格进行消毒。对于容易被患者接触的仪器设备、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甚至病例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同时,医院还要设立相关部门,专门对消毒工作进行质量检验,保障消毒工作的质量。
2.5结语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更加科学地进行控制,只有将隔离、防护、消毒等基础措施做好,才能确保疫情的有效控制,确保人类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伟斌,卢建华,吴建国.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1,11(24):49-51.
[2]孙晓冬,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09(21):461-465.
[3]张素,赵燕,高占成.隔离在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