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民意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其中,发展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自2003年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也是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方面。
为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乡的推行情况,借十一长假之机,我回到老家横河村,作了一次有关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通过走访、同村民交谈、填写问卷等调查形式, 我对全村的医疗保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每到一户,村民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我的提问是有问必答。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此次的调查人数较少,共计 47人。但以点盖面也充分表明了横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现状。以下是调查的基本情况:
1、村里共有1100多人,其中95%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被调查的47户农户看,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45户,占调查户的95.74%。
2、大部分参加农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在被调查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45户农户中有44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只有一户觉得勉强承受;没有一户觉得缴纳的费用不能承受。
3、81%的参加农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很合理,8.1%的参加农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程序过于复杂,10.8%的参加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不了解。在被调查的47户农户中有38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很合理,占被调查户的81%;有4 户认为设置程序过于复杂,占被调查户的8.5%;有5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不了解,占被调查户的10.5%。
4、86.5%的参加农户知道身边确实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明显受益的典型事例,只有13.5%的参加农户表示不知道。
二、2004年至今新农合在本地的推行与发展
除了走访村民之外,我还向村委咨询了下有关情况,并特地查阅了本市及横河村隶属的飞云镇的有关具体政策和医疗设施,以及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的点滴变化。
本村从2004年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至今已推行4年。 2006年之前,统筹资金标准为每人每年缴纳25元,各级财政补贴25元;从2006后,统筹资金调整为每人每年60元,其中个人缴纳30元。参合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核销下有起报点、上有封顶线,采用当年累计、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方法。对于5种特种病,补偿比例为20%,全年每人报销最高总额为 2000元。并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报销比例从20%50%不等。门诊医疗费的小额补偿采取即乡镇卫生院对本乡镇的参合农民凭证看病给予门诊所有费用 10%的优惠。此外,参合者每两年还可到当地卫生院免费常规体检一次,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据了解,2008年,本地的的合作医疗报销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瑞安市为有效提高受益面及补偿水平,根据以收定支,保障有力,略有节余的补偿原则,对住院补偿方案进行完善:
①市外医院住院可报费用按70%标准计入市人民医院补偿基数
②中医中药住院可报费用同段别补偿增加20%。
三、新农合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民们对这一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呼声很高,但在调查过程中我还是听到了一些消极的声音。下面,我把被调查的农户中反映最强烈的极大问题列举出来进行探讨:
1.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上,很多农民基于过去的经验,对政府的信任度不高。在横河村的第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筹资这一环节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尽管村中干部将宣传做到每家每户,仍存在很多盲区无法将资金统筹到位。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今天用了3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许多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也有的觉得这个制度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
2.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知半解。从调查和座谈中我了解到,只有52.5%的农户知道报销医药费是有条件限制的,有11.5%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手续等知之不详,导致农民普遍觉得报销手续十分繁琐,有的农民原本自认为能够报销的医疗费用得不到补偿。
4.定点乡镇医院少,农民就医不方便,并且费用高,服务水平差。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卫生所,因为他们觉得村卫生所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农民普遍反映:在定点的乡镇医院就医,因医药费偏高,即使能得到补助,自己也要支付相当多的部分,得不偿 失。 5、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卫技人员缺乏、素质普遍不高,医疗设施陈旧,农民群众不能从乡镇卫生院得到正常医疗保障。这也是农民群众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保的政策规定,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民群众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报销幅度最大。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农民群众不但没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医保政策带来的优惠,减轻医药负担。
四、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1、深入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三点做到:一抓住典型并以多种方式宣传农民受益事例。二要通过补偿公示来宣传,特别在村一级要定期向农民公布补偿兑现情况。三要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医保政策(如: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义务、审核结算流程等)。通过宣传能够使医保各项规定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打消各种顾虑,提高参加新农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农民的覆盖面。二是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赔付上线标准。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赔付上线标准,才能真正有效解决农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3、简化报销途径。及时、足额地领取到医疗补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感和参与程度。尤其是在制度开始初期,取得农民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及时报销小额费用,可以通过把补偿过程转入管理部门的内部循环系统完成.如由财政统一拨款建立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在各个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对参保农民建立家庭名册、健康状况、结算补偿金额等基础性数据,农民可随时查看。当农民住院看病时,直接按规定实行电脑结算.补偿部分由医疗机构定期汇总统计上报,简化农民的报销手续.
4、加强对农医的培训,提高其服务及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五、本次调查的感想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年农民,参保意愿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同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展开试点,2010试点覆盖面已达到20%,预计今年达到60%的覆盖面,2020年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农民作为新农保制度的参保对象,他们的意愿将对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中年农民是不久将面临养老问题,并且当下还有足够时间为自己的养老做不同安排的群体,是对养老保险制度反映敏感的一个群体。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第一批试点地区河南辉县的中年农民。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1.调查对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划分45岁以下是青年,45~59岁为中年,60岁为退休年龄。而我国民间约定俗成地将35~45岁之间的人们定义为中年人。我国目前统计的平均寿命是71岁,人口中位数为35岁。因此,结合我国人口寿命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把35—60岁的农民作为中年农民。
2.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7—8月对新乡辉县11镇9乡进行的《河南中年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乡镇,每乡镇根据经济状况好、中、差随机抽取3个村,每村随机抽取20户。在样本地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84%期刊网。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研究是由我们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对试点地区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料收集时除由农民自己填写外,还采用问答和访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民的基本特征、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与参与意愿等方面的信息。问卷调查调查所得资料经审核后,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调研数据
1.中年农民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男性有143人,女性有109人,比重分别为56.7%和43.2%。
(2)年龄状况:35-40岁有54人,41-45岁有95人,46-50 岁有62人,51-60岁有28人;分别占样本的21.4%,37.7%,24.6%,11.1%。
(3)文化程度:文盲有36人,小学有112人,初中有67人,高中或中专有24人,大专及以上有13人,分别占样本的14.2%,44.4%,26.6%,9.52%,5.16%。
(4)婚姻状况:未婚的占样本的14%,已婚的占86%,已婚有子女的占82%,已婚无子女的占4%。
(5)职业:以务农为主的仅占29..2%,其它情况如经商、打工等占70.8%。
(6)儿子人数:无儿子的占样本的31.3%,一个儿子的占57.6%,两个儿子的占10.5%,三个或以上占0.6%。
(7)年人均纯收入:5000以下的占38.6%,5000—10000的占46.2%,10000—20000的占12%,20000以上的占3.2%。
如表1 样本基本情况
变量
百分比
样
本
基
本
情
况
变量
百分比
性别
男
56.7
职业
务农
29.2
女
43.2
非农
70.8
年龄
35-40
21.4
儿子人数
31.3
41-45
37.7
1
57.6
46-50
24.6
2
10.5
51-60
11.1
3及以上
0.6
文化程度
文盲
14.2
收入
5000元以下
38.6
小学
44.4
5000—10000元
46.2
初中
26.6
10000-20000元
12
高中及中专
9.52
20000元以上
3.2
大专及以上
5.16
婚姻
未婚
14
已婚有子女
82
实绩考核是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实绩考核指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当年工作部署,由市考核办商市级相关部门提出,报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出台。
我市坚持分类考核,突出实绩导向,分别制定了区县、部门、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并根据自然条件、功能定位、发展基础等因素对区县再细化分类。实绩在考核总分中占比最大,区县序列达70%,部门序列占60%,高校序列占50%。
总分为100分,每项指标根据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权重,对应2―11分不等的分值,由相关市级部门逐项考核评定,并经统计部门审核把关,市考核办再通过公式折算成相应的分数,各单项分数累加得到总分。
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质量、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统筹城乡的推进;既注重考核发展绩效,又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发展,又注重考核党的建设。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新指标被纳入考核体系,而一些涉及各项工作投入的指标则被排除。2010年,又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的不同,增加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巴渝新居建设、农户万元增收、政府债务平台整治等指标。
“以前也有考核,但是由于考核体系多而分散,由不同的单位主持,导致考核标准不规范,被考核的单位也应接不暇,再加上一些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考核没有量化标准,而是笼统以‘优秀’、‘好’、‘一般’等模糊字眼评定,导致有些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的结果对区县自然也就没有多少约束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表示,通过实绩考核,改变了过去模糊的字眼评定,干得好不好,算账见分晓。
德行表现:正向测评+反向调查
怎么评价干部的德、如何考核干部的德,这在全国都是一个新课题。细细品味我市出台的《重庆市市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其最大创新就在于:采取正向测评和反向调查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对干部的德进行评价印证,从而在制度设计层面有效破解了如何“考准、考实”的难题。
所谓正向测评,是指通过正向指标,对领导干部德的表现情况进行民主测评,讲求综合评德。“对党忠诚,与中央、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用人五湖四海,处事公道正派”;“慎交友、拒红包、不吃请、不说情、不谋私”……考评办法从六个方面细化德的正向测评指标,并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的民主测评指标体系,一并设置、测评、计分,由参评人员按照“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不了解”五个档次,对干部德的表现作全面综合评价。
所谓反向调查,是指通过反向指标,对领导干部德的表现情况是否具有某些负面反映进行重点调查,突出熟人问德。考评办法专设了分类指标,用反向调查方式,向熟悉领导干部情况的人员调查了解干部是否具有某些负面反映,以全面、准确、真实掌握干部的德行。
“什么问题突出就考核什么”――我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领导岗位实际,选择当前群众意见最集中、社会反响最强烈的十种负面现象作为评价指标,包括“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措施不落实,牢骚话风凉话多”、“学风不浓玩风浓,不信马列信迷信,求神拜佛、看相算命测风水”等方面,并分别制定区县正职、副职,市级部门正职、副职,高校正职、副职等六套德的反向调查指标体系。
调查中,由调查对象按照“无反映无议论”、“偶尔有议论”、“社会有反映”、“群众意见大”和“不了解”等五个档次,分别对干部的德作评价。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与正向测评结果逐一比对、相互印证,并将最终结果及发现问题反馈给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和本人。
在结果运用上,办法规定:在领导班子换届(任期)考察和领导干部提拔任职考察中,德的考核低于90分的,不能作为拟提拔人选;在确定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次时,德的考核得分低于85分的,原则上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低于60分的,经组织考察后再确定考核等次。
2010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市管干部德的专项考评,共有4.5万名干部群众参与,考核结果最高的100分,最低的仅43分,改变了过去德的考核“分不出差别,看不出问题”的状况。
民主测评:德能勤绩廉打分说了算
以前部门年度考核只有“德、能、勤、绩、廉”抽象笼统的民主测评,单位之间也不排名比较,测评往往走过场。
与实绩考核将指标具体化一样,我市将民主测评内容也由笼统地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转化为干部群众可以感知的具体指标,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画好像,比如设置了“公道正派”、“工作实绩”、“敢抓敢管”、“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等更加具体可评价的指标。为便于参评者打分,每项指标后还详细注明了此项指标的考核要点。
为规范民主测评,新考核体系对测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按照民主公开的要求,把熟悉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群体作为主要测评范围,重点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在单位(系统)的干部职工中进行,确保参评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除对参评对象作出规定外,市考核办还要求各单位将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编印成册,提前三天送达参评人员;参评人员打分前,领导班子各成员则需作简短述职。
民意调查:干部怎么样百姓当考官
民意调查,可以说是新考核体系中最具创新意义、最具导向作用的一项。工作做得好不好,谁最有发言权?当然是群众!随机抽样获得的百姓意见不再是领导干部可听可不听的“选择题”,已成为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回答的“必答题”,答得不好,百姓不满意,考核便无法过关。
从2008年开始,我市引进民调,力倡“民评官”,对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绩效、公众形象的群众满意度进行随机调查。
新考核体系规定:民意调查完全委托第三方独立操作完成,从制度设计上便保证了公平公正。调查一般采取计算机辅助电话民意调查、入户民意调查、会议民意调查三种方式进行。
为便于被访者理解和判断,市考核办与民调中心,根据城镇和农村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调查问卷。城镇部分重点调查机关办事、政府帮助就业、困难户领取低保、社会治安、绿化卫生等内容;农村部分重点调查农民增收、乡镇村社干部办事态度、农村公路、村民饮用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国家种粮直补政策落实等内容。
一、思想、情感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找到了一些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走出机关来到农村,由 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整天面对的由抽象的文字材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事和活生生的人,这种变化对我的思想、情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比如,同样是对待土地征用和农民失地问题,过去从材料和新闻上看到他们,我可能会产生一些同情;但是现在,当我实实在在面对这些事,面对农民兄弟,望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时,我感觉到的就不仅仅是同情,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了。过去看到这种情况,我总希望别人去做点什么,现在却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类似这样的变化,半年来经常发生着,而且在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我相信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我的今后,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在三岔“三同”的日子。六个月对农村的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与农民兄弟的促膝交谈,也让我看到了、听到了、认识到了、体会到了市委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千个支部帮千村,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良苦用心。换句话说,我们到基层锻炼,就是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关注民生,服务民利,将“三同”融入“三农”。锻炼我们的思想、作风、意志、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一些村情民意。“三同”期间,我比较注意调查研究。为期六个月的“三同”活动,我既要当好农民,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农民。按照市委提出的“三个为什么”(到基层锻炼为什么,锻炼期间做什么,锻炼之后留什么),认真思考西片区发展中的一些共性和热点问题,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和走访活动。虽然我生在农村,但长期在外学习工作,现在农村的条件、环境、现状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仅仅凭印象、凭经验已经不能准确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了,难以适应“三农”工作的需要。
不到农村不知道,一下基层才知道,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农村工作事情非常具体,鸡毛蒜皮一大堆。我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为了熟悉农村工作,我经常跟着村组干部到村子里看看问问,慢慢熟悉环境,经常和村干部促膝交谈,虚心向他们学习,到村子里进行村情民意调查,了解农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
我所在的三岔村委会地处原西山乡政府所在地,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岔村民委员会共有4个村民小组,1035户农户,人口3787人,人均有粮41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543元,人均耕地只有0.41亩。由于近年来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大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三岔农民一年时间是“一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十个月外出打工挣钱”。三岔属城郊结合部,经济相对发达,目前正抓紧小康村的建设,大多数农户基本不干农活或干农活的时间很少。我所在的农户家户主是村民小组的副组长,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基本上无农活可干,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三同”期间,我主要是帮助他们做点家务,收割季节帮助收割谷子、玉米,辅导两个子女的学业。对村委会的工作则尽力而为,列席部分会议,积极提一些意见和建议。针对三岔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地、农民外出打工的实际,对三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城郊经济我作了一些调查,可以说,这些调查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活生生的,是在办公室的文件材料中读不到的。到农村后的感受是在机关里无法找到的,一些鲜活的知识也是在机关无法学到的。
三、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过去在机关工作,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观念以及方式,对机关以外的情况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现在的情况和工作都不了解,也很少去关心。通过六个月的“三同”活动,使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农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当年对知识青年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了。我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三同”活动,亲眼目睹了农村现在的变化,尤其是开发区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西片区的开发建设给西山带来的巨大变化。我还亲自感受了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党委对农民的关心和爱护。这使我发现,农村工作原来这么有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来可以这么直接、这么真切在农村得到体现。这段经历使我对所从事的机关工作和“三同”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有了这番经历之后,再回到机关时,我会尽自己所能,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农村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我是来自××镇——村的主任助理××。自6月27日到××报到工作以来已经三个多月了,刚到××的第二天我就参观了“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事迹展览馆,对于刚到农村工作的我来说,学习他的先进事迹由为必要。李元龙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在大泉村任村支部书记四年时间里,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关心群众的疾苦,善待百姓,想方设
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廉洁自律,他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通过一件件普通的小事,他把党的温暖、党的关怀带给了网村的百姓,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所以深受大泉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平凡中我看到了他的伟大,李元龙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的一言一行为我今后在村任职,把李元龙精神扎根基层扎根农村扎根群众作出了表率。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我能在李元龙同志生前的工作地××工作,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身上肩负的责任。对于我来说,刚跨出校门,走进农门,以前一直生活在城市,对农村的情况不熟悉,怎样尽快完成“二个”转变,即从“同学”到“同志”和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变,成为我到岗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要从融入乡村开始。如何融入乡村,我体会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态度主动,主动融入,别把自己当“客人”。第一天到三星村时,村里领导和村民都对我们很热情,因为我是“客人”。我想,如果总把自己当“客人”,那可不是什么好事。第二天村“两委”班子会议,我便主动参加。此后,我每天来到村部,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就主动提出跟着村两委干部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各个大队的地理位置。由于主动,我不但短时间内认识了全体村干部,沟通了感情,更重要的是,这让我很快就进入了真实的工作状态。
二是注意细节。熟悉了基本情况后,我遍开始了第一项工作任务——少数民族人口入户调查工作。在人口调查过程中,我面对面的与村民们交流,发现他们都非常淳朴,对于我们应该做的一点点小事,他们都十分感激。这更激发了我扑下身去,不计个人得失服务三农的决心。然而,农村的工作,绝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于我们村目前正在进行环湖的建设,施工规划将伐掉及部分村民家的易杨树。有些村民一时间思想转不过弯,不服村里的赔偿,都想来讨个说法。有天一大早,一位中年妇女来到村部,大声呵斥,说村里凭什么要占她家的树,情绪很是激动。这时村主任马上拉过一把椅子,请她坐下,又端上一杯水说:“大姐,你不要激动,有什么事情慢慢说”。说来也怪,就是这小小的一杯水一句话,这位阿姨的情绪稍微缓和,最后在村干部的耐心劝导下,满意而归。虽然在农村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在这几个月里,我深深感到,农村工作各方各面,最难做的就是人的工作。但态度和细节可以决定一切。
那么,怎样把李元龙的精神融入贯彻到我以后在××镇三星村的具体工作中去?怎样才能做一名想李元龙那样人人信赖的村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新的“三立”观,即立身、立德、立业。树立新“三立”观,才能为在农村当好大学生村干部打下夯实的基础。立身。立身当以诚为本。我应当加强党性修养,强化自身忠诚品质,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基层事业。要坚持以“诚”为底,写好“行动”二字。立德。做为大学生村官,应以身作则,学会做事先做人。要多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对待群众的不理解,要像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达到宽容。听到群众的埋怨,要像听到母亲的唠叨,从而达到理解。立业。立业当以学为重。我们刚步入工作岗位,在处理实际工作能力方面仍很欠缺。因此,学习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要自觉主动地向实践学习,向各位村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富民强村促进员等“员”的角色,提高自身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元龙团结群众,艰苦创业,发展经济,致富百姓,做加快发展的带头人。新时期农村干部、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应该集中体现在致富奔小康上,体现在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上。目前,我所任职的三星村现有山芋和板栗两个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附加值低。今后我将会协助村相关干部,发挥农业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优势,主动帮农户关注优良品种、生产方法和销售渠道等信息,在我村农村产品包装、销售上做大、做强,打造出更多的品牌。让三星村的品牌农产品进入更多的南京市民乃至周边城市市民的菜篮子,让我们三星村更多村民看 到自家存折上实实在在的增长。
第三,学元龙把村民当亲人,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的贴心人。新时期下,农民求知需求更迫切,层次也有所提高,呈现出多元性。了解到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才有了方向,才能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在到村任职的三个多月中,我发现村民的计算机知识普遍薄弱,这其中也不乏我们的村干部,我打算在今后在村里开展一系
列的计算机知识讲座,借助党建信息化网这个新兴的平台,手把手的教会村干部、村民们使用计算机上网,帮助我们的村干部实现办公自动化;帮助我们的村民通过党建综合服务平台,在网上了解农产品交易信息和价位,与农业技术专家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足不出户卖出农产品也许为时不远。同时,我应该发挥我是农业大学毕业生的优势,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农村相结合,结合自身特长,多为村民服务。我可以定期回母校——南京农业大学,联系园艺、种植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来我们三星村,现场为大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努力把自身的知识和身边的力量用到改善农村生活和提高农民收入上。
一、柏坪村基本情况
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果林有板粟、柿子、桃子、红橘等,占退耕还林面积的20%,水库淹没面积耕地723亩,林地1000亩,涉及10个村民小组。
二、学员的工作生活
三、教育感受深刻,收获受益匪浅
1.农民群众淳朴,感情真挚。
虽然我们住的农户家条件较差,但他们都从生活上给予我们尽心的照顾,担心我们床上的被子薄受凉,下田被虫咬,总是叮呤再叮呤。例如5月6日上午的走访群众时,突遇大雨,带的雨伞根本遮挡不住,全身被淋透,回到住户家后,刘贵福的老母亲连忙找出他儿子的衣服、鞋子给我换上,并煮了一碗热腾腾的姜汤鸡蛋端到我的手上,让我感动不已,真正体会到农民群众对干部的那一份真挚感情!
2.基层干部务实,真心办实事。
3.开展“三进三同”是机关干部受教育的鲜活教材
一是最大限度利用网络交互性的能力。交互性是网络的最大优点之一,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传播者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交流。在国内,交互性主要体现在 “论坛”、“网上民意调查”等方面,其中编辑的作用不可小视。网络编辑要充分利用这种沟通的便利形式,获取受众喜好的信息。这对于提高舆论监督水平,增强网站凝聚力,提高网站知名度大有裨益。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能力。在信息的上,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增强传播效果。在编辑新闻时,可以随时使用电子邮件、网上寻呼、IP电话等工具进行网上采访。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必须学会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和表现手法,根据稿件特点选择更灵活的报道方式。
三是具备个性化意识和本土化能力。对于地方性网站来说,由于采制能力相对薄弱,他们所需的新闻大多只能从中央级网站上转贴,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互联网超越了地域概念,但是有些信息、活动等资源都具有地域性。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必须适时地追求新闻本土化,才能吸引地方网民和遍及全球的关注这片乡土的网民。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浅谈中国农村的“社区报” 李昆仑
据嘉兴日报报道,今年5月,嘉兴市委宣传部在各镇、街道和行政村组织开展了镇、村简报编办工作,计划在2008年全市所有镇、街道和60%以上的村办起简报。笔者注意到在北京、河北、湖南、辽宁等地区的农村也办起了村级的报纸。如果把村看作是一个社区,那么这些村报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农村的社区报。
在中国的一些农村,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是中央、省市的电视台、电台、报纸,本县的新闻传播主要靠县里的电视台传播,村里的新闻主要靠村委会的大喇叭广播以及路边的宣传板,街头巷尾的新闻则主要靠村民的私下传播。
现今,网络上仍然缺乏关于农村的新闻,因为现在一些农村不仅缺少传播新闻的形式和平台,更缺少新闻的内容。如果没有记者去写当地的新闻,即便有了网络,农村的声音也不能体现在网络上,造成农村在网络上的失音。因此,村民们组建成自己的采编部门是发展趋势。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开始出现以初中或高中毕业为主的知识青年。这一群体,或是因为高考落榜或是其他原因不能继续读书,他们迫切地希望自己在中学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农村中得到应用。这一群体应该成为农村社区报纸的记者或通讯员。农村办社区报纸不仅能够解决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发挥中学毕业生的长处,也使得其他村民通过读报增加自己的知识。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广州报业:“房产消费文化”中的赢家 李骏骧
报纸影响社会经济和消费文化,那么消费文化能否“反哺”,即把报业和文化的互动转化成报业生存方式呢?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报业开始开发传播渠道和形式,通过媒体公关、外包装改良等手段扩大销售。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就通过制作精美的广告头版或者报纸包装纸提包吸引受众,而登上头版的不外乎是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广告。就收入来说,广州的各个大报的广告收入来源相当一部分都来自房产广告。许多报纸都刊登着大大小小的楼盘信息,有的报纸也通过和房产商直接的结合,推出销售性的公关策划活动,组织看房甚至房产论坛,形成独特的房产消费文化。
加强领导力度迅速开展工作
全县“千名干部下基层入农户”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局即着手布置该项工作。3月3日下午,县局党委书记局长宋秀平同志主持召开邮政部门动员大会,认真传达了县委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局长宋秀平同志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3月2日。并亲自挂帅,配备强有力的工作专班,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要求所有抽调的工作队员严格作息时间,注意言行举止,积极服务、慎重做事,努力坚持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要求活动开展期间,所有抽调干部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凡因人员不到位、工作不认真、作风不扎实影响活动效果的要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3月4日出台了活动实施方案。局专门成立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入农户”活动领导小组,由宋秀平同志任组长,梅俊峰同志任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其中由局长**同志任两个工作组的总负责人;具体牵头负责此项活动,宋秀平同志牵头负责联系两河口镇中心观村,任该住村工作队队长。副局长梅俊峰同志牵头负责联系归州镇万古寺村,任该住村工作队队长。3月16日,局组建的2个工作队8名队员在各队长的带领下全部依照县委要求分别进驻两河口镇中心观村、归州镇万古寺村,通过接洽,正式开展工作。
加强工作深度确保活动质量
局各工作队坚持"244"工作法,正式开展入户走访期间。深入到村、户、田间地头,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活动质量。
加强工作联系和接洽,做好两个配合。即做好与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配合。工作队首先到直接到村进行沟通。同时要求所在乡镇邮政部门负责人在相关单位考备相关电子资料备用;进村入户后,迅速与村两委班子达成系列共识,召开了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的见面会,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同时听取了村干部对本村村情的相关介绍,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节约调查时间,防止多次重复走访给农户带来的方便,便于对工作队员住宿、生活的布置,工作队与村委联系并通知村民小组长负责为工作队员引路,每队分二个小组,每组安排1名村干部和县工作队2名队员,各小组分片包干进行调查走访。
亲身见面,亲切交谈,亲历体会。一是亲自到家。工作队到每一个农户家中进行调查,确保“每个农户家中的堂屋都印下工作队员的足迹”坚决杜绝在村委会对照档案编数据的行为。二是亲自见面。只要家中有人的农户,必需与其自己见面。如在归州镇万古寺村工作队开展工作之初,由于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很多村民不愿与队员见面,见了面也不说实话。通过队员耐心细致的做工作之后,村民关闭心扉,主动向工作队反映情况。田间劳作的农户,就由村组干部带路,田间见面。三是亲切交谈。调查了解农户情况时,态度一定要亲切,不摆政府工作人员的"架子"以群众知心人、贴心人的身份平等对话,虚心听取群众心声,切实做到四亲”即要求在走访过程中做到亲自到家。确保了解实情,坚持工作队员的良好形象;对外出打工家中无人的农户,千方百计查找联系电话,电话中了解相关情况。四是亲历体会。工作队员虽然大部分出身农家,但年龄大的已多年没有从事农村劳作,年纪轻的几乎没有干过农活。工作队结合走访正在劳作的农户,协助做一些力所不及的农活,农户高兴的说:好多年没有见过下地帮活的国家干部了
重点是对农民的补贴资金是否落实到农民手中、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是否到位并发挥效益、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状况及现状、其他专项资金如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的使用及效益发挥情况和农民负担情况等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填制有关表格。二是与县农业局“送农技下乡入农户”活动相结合。工作队结合邮政实际,重点宣讲邮政建设与发展现状、服务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相关规定、结合邮政服务三农、柑桔栽培技术管理、农药、肥料的使用等相关知识,使广大农户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抓好“四个结合”一是与惠农政策检查相结合。依照县纪委的要求对惠农政策进行检查。并预约万古寺村在大实蝇防治阶段集中请专家授课一天,宣讲柑桔病虫害防治知识。三是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双进七送”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
宣讲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资料的基础上,送法律等活动。局将编制好的文明家庭手册》发放到走访的每一个农户手中。四是与县委开展的两结对三互动活动相结合”工作队不只相继召开了扩大的支部会议,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大计,而且对困难党员和群众也要进行帮扶,对驻地村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了现场处置。
四天里已走访农户1378户,通过各工作队的努力。共4046余人。并依照一张民意调查表,一张民情记载表,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演讲,一份料理实事统计表,一份扩大的支部会议纪要等“五个一”要求完善了已入户农户的相关资料。
加强分析研究注重活动效果
1.1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普通村庄规划研究方法。如何在大批普通村庄中,做好针对性的村庄规划,是村庄规划工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将以南宁市那学坡(村)为研究对象,对普通村庄规划进行调研、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办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
1.2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普通村庄规划研究内容。近年来,城乡规划界在新农村建设规划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如徐波在村庄规划如何充分体现村庄特色———兴化市大垛镇双石村村庄整治规划中,通过对双石村现状特点、水乡特色、规划立意进行概括总结[3];从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入手,归结普通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产业规划、民居整治规划、居住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基础设施整治及建设管理规划。“把人居环境所面对的诸多方面和复杂的内容、过程简化为若干方面”,以此为规划指导思想,对普通村庄进行系统的规划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2普通村庄存在的共同问题
普通村庄存在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随着我国村镇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凸显,生态环境破坏、用地浪费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大多数村庄农村人居环境落后。2005年建设部村镇建设部门以农村建设用地、居住环境、市政设施及公用设施等做了调查,黄筱蔚在此背景下,指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乱耕地、乱建方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供水、道路、环卫设施、安全设施等严重不足[4]。
3案例研究
3.1项目背景及现状简况。南宁市西乡塘区东佳村那学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乡村环境等优势,将那学坡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农家乐乡村旅游精品。那学坡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西北部,浅丘地形。进村道路和村内环路已基本实现水泥硬化,进村道路路基宽4m,硬化路面宽3.5m;村民生活用能源主要是沼气;饮用水主要是地下深井取水。
3.2现状问题。1)道路交通问题:部分村道和宅间路未硬化;缺公共停车场;主干道排水设施差,未安装路灯。2)产业发展问题:产业以种植业为主,未形成规模,结构单一。3)基础设施问题:饮水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全村用水需求。电网线路老化、且零乱。农业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4)环境问题:杂物棚布局杂乱,坡内未建垃圾池,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村内环境的脏乱差;室内卫生厕所大部分未进行改造。5)公共服务设施问题:缺乏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仅废弃学校内有一破旧灯光篮球场。6)景观绿化问题:各家建有猪圈牛栏等,影响村庄风貌;村庄入口仅有一村庄标示牌。
3.3规划策略。1)制定发展策略: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代仓储物流;开发人文景观,打造休闲旅游产业。2)合理规划建设用地:规划考虑村庄发展的需求,控制宅基发展备用地的范围,使村庄建筑建设整齐有序。3)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完善村庄路网和硬化建设,并配套完善公共停车场;建设垃圾池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圈养,人畜分离;增打一口机井,建设水塔,提高水压,保证村民和未来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完善农田灌溉水利基础设施,对现有山塘实行疏浚清淤,增加储水量;建设三面光灌溉水渠,减少渗透水量损失。4)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游客中心:规划修建配套卫生室、运动场、活动室、培训中心、超市、游客中心等文化娱乐活动公共设施。5)景观规划和建筑风貌塑造:重点塑造村庄入口景观和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处理村内旧房危房,保护修缮村庄现存古宅。6)产业发展引导:以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目标,明确绿色高效有机农业作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养殖业和观光业。7)保障措施: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案例分析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