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

第1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工科学生岗位要求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赵娇(1980-),女,陕西高陵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及应用语言、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管理。(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13-02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多以工科专业为主,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和基层部门需要的实际工作者,因而衡量学生的标准倚重其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同时,社会中的工科类岗位对岗位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的用人单位开始重视聘用人员的基础人文素质,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占据除技术能力外招聘条件的首位。笔者在的一项调查中发现,87%的工科岗位都对应聘人员有“语言交际能力强”的职位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却不容乐观,与实际工科工作岗位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公关语言能力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一)现状调查概述

以笔者对陕西省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认可度调查为例,被调查的400名学生基本来自数控、机制、电气等工科专业,其中,86%以上的学生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在其日后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54%的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自身对外展示的重要部分,在一些场景中,语言甚至可以成为影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和实践经验。同时,笔者又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实际语言交际状况的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58%的高职工科学生一天内与人进行有效谈话的时间(指有一定话题交流的谈话时间)只在30分钟以内。有34%的被调查者一天不超过30分钟,一天谈话少于10分钟的“失语”型工科学生比例竟有8%,而且78.3%的语言交流纯粹是饭后睡觉的聊天。“说不出、说不好、说不清”,词汇贫乏或言语交际障碍症、缺乏表达技巧或语言艺术、缺乏层次感或逻辑性,是被调查者对身边学生语言水平的普遍感受。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结论与其外在语言表达不能同步,出现词不达意或欲言嗫嚅的现象,需要教师进行辅助式语言引导。在课余放松状态下,师生进行交流时,部分学生会出现被动式交谈的状况,即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回答状况多不理想,有时甚至规避交谈,使师生无法达到理想交流状态。人与动物、机器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可以自由使用语言沟通交流,表达意愿想法,通过语言解决问题。试想如果工科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对机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用语言准确反映,对工作任务不能用语言清晰描述,该如何在工作岗位中立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公关语言交际能力差已成为高职工科学生走向社会、立足岗位的瓶颈。

(二)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存在问题的分析

1.语言交际意识不足。一是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在调查中,为工科学生设置了基于工科类工作岗位需要的公众语言情境,即在车间进行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发言。结果在五个被调查学生中无一主动发言,在被点名后才被动发言。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均出现脸红、结巴、发抖等怯场现象。严重者甚至中途拒绝进行公众发言。二是对语言交际有回避现象。在调查中,一些学生反映在课余闲暇的时间里,他们更愿意自处或者上网,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有意识地与他人语言交流是在浪费时间,多数学生还提到他们更愿意自己和“自己”交流思想。在王艳芝2007年发表的《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一文中曾得出“男生的社交回避高于女生,农村学生的社交回避高于城市学生,工科学生的社交回避高于文科学生”的研究结论。而高职工科学生正好存在着男生多于女生、农村学生多于城市学生等工科学习背景的特点,这些特点与这一结论结合对照,反映出高职工科学生自我封闭,回避社交,有意识主观回避公共语言交流的现象。三是语言交际中自信不足。在调查中,多数高职工科学生表示,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如果对方语速比自己快,表达比自己连贯并且声调高于自己,尤其是这些现象出现在与对方的交流处于观点对峙阶段的时候,他们会放弃或中断交流。这正是学生在语言交际中缺乏自信和热情的表现。

2.语言会话素材储备不足。在目前工科高职院校更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背景下,学生多忽略母语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导致其在母语环境下的日常交际中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状况:一是语言基础词汇缺乏。在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能力调查中,多数学生反映在交际场景中经常觉得“心明口难言”或者词不达意,别人很难理解其想要表述的基本意思,更不用说使用成语和惯用语来为交流添光增色了。因此,在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基础词汇的缺乏是交际出现障碍的根本问题之一。二是语法与修辞能力欠缺。模拟一个在车间举行的陈述自己工科岗位目标的发言场景中,15名工科专业学生在发言过程中,语法层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层次错乱、随意搭配、前后表述矛盾的状况。语言感染力方面多数学生语言表述生涩,社会性差。三是普通话水平差。在现今社会,普通话表达能力被视为高校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内在素质的体现,对于高职工科类学生来说,普通话更是仅次于其专业技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交流工具。高职工科类学生在全国就业的区域非常广,在无法用地方方言交流的情况下,流畅的普通话无疑会成为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多数工科学生在生活中不讲普通话或者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自身方言干扰大。一旦用普通话交流,不由得将方言发音、方言词汇带进来,使交流变得不流畅。普通话水平差也成为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流障碍的重要因素。

二、造成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际现状原因分析

(一)工科类高职学院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工科类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倚重学生“做”的能力,但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教育目的上将学生的未来单方面定义为“能更好地与机器打交道的人”。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工科学生中开设了一些人文课程,但也仅作为一门或几门课程对待,未成体系,课时偏少,课程的效果只是点到即止,浮光掠影。基于此种模式,多数高职工科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对于岗位中体现出的人文社会特点,措手不及,适应性较差。尤其是在社交语言和行为的表现上,未能体现出高等人才的人文素质。

(二)高职工科专业学生对自身提高重视不够

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文理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文科生更侧重于专业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在语言的培养上也是如此,对于社交语言能力的把握一般都是针对文科生提出的。而对理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理科学生意识不到语言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校企双方对工科学生在岗能力目标的设定存在缺陷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用人要求,摆脱闭门造车的教育误区,使培养的人才能更适应岗位要求而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模式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专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需要。但因其尚处摸索发展阶段,也存在许多问题。一些企业短时间内基于岗位用工的迫切性,急于要求学校培养出技能操作能够即时上岗的学生,而学校方面为更好落实学生就业,急于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企业的技能要求能无缝对接,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因而双方都在培养目标上选择了短期效应,重操作性的“技”多,重社会性的“技”少,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学生社会人文意识缺乏,难以融入企业文化,表现在语言交际能力上,“不会说话,说不出话,说不对话”,从而导致与上级沟通不利,与同事交流不畅的现象。一些学生在上岗一段时间后,多处事被动,苦闷难当。

三、提升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科学系统地进行语言交际能力训练

可以确定语言交际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框架结构,尤其是基于工科学生的实际语言状况,从词汇、语法修辞,到普通话水平制订具体方案,系统提高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基础。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情境式实践训练,如在课程中加入学生喜欢的沙龙式交流、自由演讲、论题辩论等语言实践类内容,也可根据工科学生岗位就业特点,模拟岗位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岗交际的真实感中,进行语言训练,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以学生喜欢的情境创设为载体,融入教师的赏识激励,全面提升高职工科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

(二)通过引入“企业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现今许多企业越来越关注企业语言的作用,语言源于文化,企业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鉴于语言对文化的塑造作用,很多企业利用巧妙合理的企业语言创建并支持企业文化。将“企业语言”引入校园,正是让企业告诉学生,企业岗位需要员工具有怎样的语言认知力。如一个知名企业老总在对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课中提到,在他的企业中单从员工话语中的“它”“你”“我们”出现的次数,就可以了解企业在营销和沟通时程表中是处于“通知”“销售”“购买”“认同”,还是“朋友”或“挚友”的模式。简单几个词就传达了企业的风格、思路及文化,但同时这种企业语言的引入也使学生在就业前,能够主动去理解并掌握企业语言的使用,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氛围,为将来能够迅速胜任岗位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际技巧

高职工科学生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应注意交际技巧的使用。如跟人交谈时应让眼睛在我们开口寒暄之前“说话”,务必要使眼睛密切注视对方的眼睛和脸部,而且目光要充满和蔼、真挚的情义,让对方感到你的尊重和文化教养;在交际过程中,应多注意听者的反应,应多说“你”、少说“我”,加深对方印象等。因此,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技巧训练对提升工科学生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

基于高职工科学生的岗位要求,对高职工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素质形象,在工作岗位中,确立稳固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为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爱云,王秀影.关于大学生口语表达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8).

[2]孙玉娟,王萍.农业院校大学生公关语言和礼仪[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3]王艳芝.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3).

[4]邹小阳.论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6).

[5]徐茜.理工科类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0(25).

第2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关键词:家庭;幼儿;社交能力;培养;影响

幼儿出生对于父母是无法选择的,对于出生的家庭也是不能由自己挑选的。一个家庭的好坏,对幼儿的社交能力的培养是有重要影响的。所谓家庭的好坏,其主要是指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家庭环境细分又可划分为家庭软环境和家庭硬环境。家庭软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族结构、家庭情感及父母观念等;家庭硬环境则是指家庭的经济水平、家庭人员的文化素养及家庭的生活习惯等。很显然无论是家庭软环境还是家庭硬环境都对幼儿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若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创设优良的家庭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现状分析

现阶段,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幼儿时期孩子生活的空间变革更加狭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长期生活在简单的人际关系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幼儿的社交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和培养。

1.面对日益增大的社会竞争压力,父母对幼儿从小就给予很大期望,为幼儿的成长报了许多特长班,如钢琴班、绘画板及舞蹈班等,幼儿变得多才多艺的同时,其情商却更加弱化[1]。这主要是由于幼儿每天忙于上各种特长班,导致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缺少社交能力段里的机会,导致情商减弱,社交能力低下。

2.现代社会是技术社会,是科技社会,科技产品遍布全球。幼儿从小就被教育使用各种科技产品,对各种科技产品比较精通,多数时间都是与科技产品共同度过的。然而,科技产品就是机器,他缺乏人的思维,没有感情。幼儿与科技产品待久了,致使与社会人群接触的时间短了,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导致社交能力的弱化。正如幼儿喜爱奥特曼、变形金刚,可以与他们单独玩耍一整天,及时零交流,幼儿也不会感到孤独,但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是有问题的,是社交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3.当前我国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中一般仅有一个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幼儿,缺乏与同龄孩子的交流和玩耍的经历,致使幼儿也缺乏团队合作的机会。同时,父母由于经常忙于工作,仅有较少的时间与幼儿沟通,关爱幼儿,导致幼儿更加的孤僻,不愿与他人进行社交,长此以往,社交能力受到极大损害。

4.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不安全因素长期存在。导致父母不愿让幼儿更早的接触社会,担心幼儿沾染不良社会习俗,让幼儿长期在象牙塔中生活,有很少的机会与外界进行接触,致使幼儿的社交能力未能获有的有效的培养和发挥。

二、从家庭角度看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

在家庭之中构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家庭之中的重要事情,要适当让幼儿参与,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幼儿讲话的自信心[2]。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家庭观念,幼儿与父母之间相互之间能够平等交流,对于关系幼儿自身的事情,要给予幼儿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听取幼儿本人的看法,对幼儿的想法和建议,父母要仔细考虑,与幼儿进行讨论,告诉幼儿正确的选择,不可草率抉择,更不能所有事情都由父母决定,磨灭幼儿发表言论的机会。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之中,幼儿的社交能力才能够获得有效的培养。

2.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幼儿时期对外界事物最为敏感。作为父母既要对幼儿进行合理保护,以防幼儿沾染不良社会习俗,又要创造机会让幼儿更多接触社会,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在家庭生活中,有机会常带幼儿四处走动,拜访邻居朋友,有选择的让幼儿接触好的社会环境,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同时,父母可以邀请其他父母或小朋友到家中做客,与幼儿共同玩耍,既能对幼儿的活动范围进行有效的监管,又可以锻炼幼儿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因此,从家长角度而言,要创造更多有利的环境和机会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环境既让幼儿社交能力获得提升,又能防止幼儿沾染不良社会习俗。

3.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

从家庭角度出发,为使幼儿具有更好的社交能力,父母应从对方面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从而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

(1)善于文明用语。作为分母,要教育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对于一些如“谢谢”、“您好”、“麻烦您”、“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善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获得别人对幼儿的好感,增加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2)遵守规则,学会合作。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父母,一方面,教育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时,遵守游戏的规则,促使游戏顺利的进行,其他幼儿才会更愿意与自己共同玩耍;另一方面,要学会宽容待人,善于和他人合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可自己过于独大,凡事必须听从自己,要能够与其他幼儿和谐相处,共同商议游戏对策,尊重其他幼儿的选择,善于和他们合作,共同完成游戏[3]。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幼儿才更愿意和自己玩耍,幼儿自身才有更多的机会培养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

三、结论

家庭作为对幼儿时期接触最多的生活场所,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作为家庭最主要的成员之一,有责任有义务为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营造优良的家庭环境,促使幼儿社交能力获得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许雅萍.创设良好环境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J].迪与智慧:教育, 2016(9):48-48.

第3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1 影响护生主动沟通的原因

1.1 对新环境陌生 护生初到科室,对病房的布局、病种、床位、规章制度不甚了解,接触到的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和遭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对各种引流管、急救器材和药品更是望而生畏,导致精神紧张,心情压抑,从心理上厌倦同医护、患者的主动沟通。

1.2 缺乏沟通技巧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患之间的交流更为重要,而护生刚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沟通能力较差,处于一种想说而不敢说,敢说而不会说的尴尬境地,也有的护生即使开口,也是语言刻板、生硬、不通俗,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1.3 缺乏专业知识 与病人交谈时,很多病人容易就自己的病情、症状及愈后对护生提出一些问题,而护生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临床经验甚少,对病人的疑问解释不全面,畏惧患者向自己提出问题。

1.4 师生之间存在距离 许多护生在实习时始终与带教老师保持距离,处于被动局面,老师讲多少听多少,从不多问一句;有人对老师有畏惧心理,不敢提问题;还有人虚荣心强,满足现状,不懂装懂,疏远老师;当然不排除带教老师自身的原因。

2 培养方法

2.1 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 带教老师是护生的榜样,也是护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启蒙者。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对护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带教老师的言行要体现出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2.2 做好入科介绍,消除陌生感 护生入科第一天,带教老师首先让护生熟悉病区环境、设备及工作人员,然后介绍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及本科室的工作特点,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2.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水平 实际工作中带教老师要指导护生多进行基础护理及技术操作,并认真讲解操作步骤、重点及注意事项,实际工作中不要生搬硬套,要多动脑,勤动手,反复练习,既强化了护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操作技能。

2.4 不断提高护生的沟通技巧

2.4.1 通过加强护生的语言、体态语言(仪表、表情、动作)的训练,以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①引导护生与病人交谈时做到文明礼貌、语气和缓、语调委婉、语速适中,多使用启发性、疏导性、安抚性语言。把沟通方法逐渐传授给护生,使护生掌握好接待、解释、送别时的基本语言。②临床带教中注意指导护生运用倾听、表情、眼神、姿势等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表情要亲切、真诚,富有同情心,在举手投足间体现对病人的关怀。

2.4.2 争取病人合作 多数病人对护生不信任,认为护生经验少,理论知识缺乏,不愿让护生进行操作及护理,使得沟通困难。对此应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在护生操作前带教老师一定要先了解操作难度,如:静脉输液时,血管好的病人可让护生操作,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一次不成功的情况下,带教老师要亲自操作,切不可让护生再重复操作,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满。

2.4.3 消除护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心理素质 护生在与病人交谈时,普遍存在紧张心理,尤其在病人提出问题时,倍感紧张和恐惧,这种心理将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带教老师要经常带护生到病房与病人交谈,同时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在护生发言时切不可打断,发言完毕,可加以详细补充。

2.4.4 培养护生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带教老师应善于培养护生对情绪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及时指导护生正确处理情绪变化,避免不良情绪影响与病人沟通交谈。带教中还要注意培养护生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好病人的情绪。护生要具备善解人意的洞察力,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取得病人的理解与信任,使病人愿意与其交流。

3 效果

3.1 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 实习前护生普遍认为与病人沟通困难,不知道该怎样沟通,因为课本中没有讲到具体的交流内容,使无临床经验的护生将各专科知识整合为某项护理操作的解释有一定难度。通过带教,护生进病房后可在短时间内与病人主动、自然交谈,能抓住谈话重点,语言通俗易懂,并能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体态语言,交流效果良好。

3.2 提高了病人对护生的信任、满意度 通过交流,护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技巧,患者主动要求由护生来进行操作,为以后工作中的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认可。

3.3 沟通技巧的掌握有益于护生实习 实习中善于与病人沟通,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操作的知情程度,融洽了护患关系,也让护生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4 讨论

第4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如今,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工具,以其特殊的传播方式为青少年的自我展现提供了崭新空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①社交网络于青少年来说不只是一种媒介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青少年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在社交网络上聊天、恋爱、交友,努力迎合他人对自己的预期,利用各种方式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确实符合预期中的某些品质。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都涉及青少年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对自己留给他人印象好坏的操纵,简而言之,即印象管理。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印象管理”,认为它是个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我并控制外界对其印象的一种技巧。人们通过印象管理展示出别人所期望的行为,从而使他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的行为反应。②之后,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琼斯等在戈夫曼研究的基础上,把印象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人们企图控制他人对自我个人特征的印象”。1982年,鲍梅斯特对印象管理作了更全面的阐述:“印象管理是利用行为去沟通自己和他人间的信息,旨在取悦观众和建立、维持或精练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由于社交网络裂变式的传播,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不自觉中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因而印象管理就显得颇为重要,尤其是对作为社交网络主要使用者的青少年来说。

青少年印象管理动机分析

单向灌输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的社会化需求,社交网络的出现恰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网络虚拟社区就像一个“精神的联合体”,青少年在“社区”中可以实现平等交流。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研究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中印象管理的动机,不难发现,处于社会化关键期的青少年,所面临的是获得自我实现、自我认同与社会归属感。

1.自我实现。印象管理有助于人们发现自身潜能。在印象管理之前,人们须省视自身,明确优势、劣势。很多时候,人们“面对面”的印象管理通常受到非语言特征的限制,例如穿着打扮、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环境等,使得自身的观点、立场无法顺畅表达,而社交网络改变了这种状态。在社交网络中非语言特征处于缺失状态,这种以计算机为中介物的交流给双方预留了组织语言、完善思考的时间。在这期间,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优点,自我省视,将自身的优点完全表露出来。

2.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后理解到的自我,而印象管理的过程即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由于自身角色定位的限制,青少年的交际范围、交往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青少年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获得人际交往的满足,留给他人的印象也相对“固定”,导致青少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缺乏自我反思。然而在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交际范围成倍扩展,陌生人居多的环境中需要他们进行精准的印象管理。在同他人建立联系的过程里,人们会不停收获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获得自我认同。

3.社会归属感。由于人类固有的社会属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融入某一社会群体。在社交网络中,由于关系网的密集,青少年对于“孤立”的恐惧加深,希望融入某一特定群体的欲望逐渐增强,因而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印象管理,自觉调控,显现出与该群体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观,谋得共识,最终得到别人乃至社会的认可,按照自己的期望控制社会交往的结果。

印象管理行为的可视化倾向

在社交网络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的文字已经不足以满足青少年印象管理需求,其线性特质无法真实再现人类复杂的情感纠葛。同时,文字容易被篡改、编排,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厌恶,人们期待更真实、更具现场感的印象管理行为。因此,可视化的途径应运而生,即图片和视频。

1.图片。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图片或照片的修葺软件层出不穷,如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艾莉森等人认为社交网络上个人资料中的照片能够进一步支持文字描述中的内容,让人们觉得有面对面接触的感觉。人们会有意识地选择带有自己形象的照片,一方面是为了呈现自己的容貌,另一方面强调了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和品质。

图片或照片具有可选择性,满足了青少年“自我抬高”的需求。青少年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可视化的手段,增加自身留给他人的积极印象。2008年,斯特拉诺在调查中发现,青少年在为社交网络选择照片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迷人”,而时隔一年后斯巴克调查了爱沙尼亚12~17岁青少年如何选择社交网站首页的照片,发现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同样是“好看”。青少年在管理自身印象时,会尽可能多地展现自身美好的一面,而照片相对于文字更具有说服力。

2.视频。网络视频以其所具有的动态性、纪实性,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提供了更有效的印象管理手段。网络视频记录下的“第一现场”,是对人或事非编码的“真实世界”的展现,意欲以感官的“真实性”和窥探来赢得眼球,进行自我印象管理。当然,网络视频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由于它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常常是人们印象管理之后的产物。

用网络视频进行自我印象管理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或生活点滴,以此反映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等,获得他人的认可,完成积极的印象管理;第二,模仿某个明星或者某个反面经典人物来修饰自己的形象,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迎合大众喜恶,更多地是想吸引眼球,获得围观,拓宽自己的交际平台;第三,选择性拍摄,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等,或是选择自己身体的得意之处,如脚、手、眼睛等获取他人对自身优势的关注及认可。

然而,随着可视化行为激增,这种倾向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即青少年在自我展现过程中更多依附于技术而不是自我行为的约束。技术使他们尝到自我印象管理成功的甜头,仿佛自己的“本体”已经不重要了。这就导致很多青少年将目光局限于技术的运用,忽略了自身的不足,使现实中的自我约束逐渐衰败。从这个角度看,青少年应认清印象管理的“表面”效应,更多地从印象管理中发现自身不足,注重完善自我。

印象管理行为的正负效应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每一个体人格的发展都要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克服一个主要的矛盾或危机,只有在本人与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合理地解决这个矛盾和危机,才能完善人格。③对于在青少年时期的人们来说,他们处于个性发展的第五阶段(即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及第六阶段(即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一方面,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青少年对周围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评价与判断,自我意识增强,情感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对现实世界的了解,缺乏独立的辨别能力和自主行为能力,对自我角色的认同经常处于冲突和混乱之中。因而,无论青少年是印象管理行为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都存在一定的正负效应。

1.从“发出者”角度解读印象管理的正负效应。除了可以扩展交际圈,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外,青少年作为印象管理的“发出者”,在对自我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这有利于改善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树立信心,驱赶消极情绪。

然而,这种做法也容易使青少年自视过高,无法客观地评价自身。在虚拟社交网络上的印象管理相对易行,通过修饰过的文字、图片、视频,加上社交网络裂变式的传播,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吹捧,并沉溺其中。尤其对于那些在现实世界中印象管理效果较差的青少年来说,虚拟网络世界就是无法摆脱的“海市蜃楼”。此时,青少年往往逃避现实,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再者,社交网络注重个人信息的传播和分享,使其容纳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而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上不成熟,面对多元文化时不可避免地会感到迷茫,个体价值选择容易偏离。

2.从“接受者”角度解读印象管理的正负效应。青少年作为印象管理的接受者,他人成功塑造自我形象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技术、策略是值得借鉴的,有助于自己在印象管理中提升能力。

但不可否认,在人们进行自我印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不实成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进行“假我”塑造,将自己建构成完全符合对方期许的形象,混淆视听,不少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因此受到侵害。青少年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防范能力,因而容易掉入陷阱。

多戴尔等人发现,青少年和罪犯都经常登录社交网站,并且一半以上的害罪犯伪装了身份。他们将自己包装成乐于交往的青少年,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进而骗取信任,实施犯罪。因此,青少年在印象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身行为,“由内而外”进行印象管理,也要提防他人制造的虚假形象对自身造成伤害,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信息。

结 语

现代社会中,青少年不仅体验着网络的便利,也接受着网络对生活的改造。在印象管理过程中,青少年可以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社交网络中接收他人多样的“反馈”,进一步明确自我。但是,青少年必须认清其中的“危机”,分清“现实”与“陷阱”,做到展现自我与完善自我、保护自我并存。

注释:

①《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http://.cn/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t20140611_47215.htm,2014年6月11日

②王艳虹 郭德俊:《应聘者印象管理研究评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③【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 《人格心理学》(第6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文献:

①【加】欧文・戈夫曼,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Ellison N. Heino R. &Gibbs J.Managing impressions online: Selfpresentation processes in the online dating environment[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6

③陈晓婧:《新网络社交时代的自我呈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④黄少华 李魏华 郭叶红:《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J],《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4期

第5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学网球教学;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机制;作用

网球作为世界第二大运动项目,在十九世纪末期传入我国,至此拉开了我国网球教育的帷幕。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网球教学中的沟通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大学网球教学之中的沟通应用

1.非语言沟通应用

非语言沟通在大学网球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主要以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教具等作为沟通载体,进行教学沟通。

肢体动作主要包括教师的示范动作,亦即在演示网球跑位,击球时腿、腰、肩、臂、手腕等运用,让学生观察模仿。在具体教学中,也可用弯腰、踢腿、挥手等动作进行指导,还可以用手势与学生交流。

面部表情包括了夸张、微笑、嗔怒等,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对学生的跑动、击球动作、握拍动作等进行肯定与否定。

眼神沟通是一对一的沟通,在单独指导练习中,一个肯定的眼神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眼神沟通也是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

教具沟通则是第三方沟通,用教具代替教师进行教学训练。例如在定点击球中,将标志桶放在底线附件,教师发球后学生接发球,击中标志桶则为合格。如果多次击打失败,学生则清楚自己的击球动作出现问题,而教师在这时也可以利用语言沟通对学生进行指点。

2.语言沟通应用

语言沟通是网球教学中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其通过语言进行网球教学各个阶段的沟通。在语言沟通中,可以通过讲解沟通、互动沟通、指导沟通等方式进行。

讲解沟通是在网球教学初期,通过语言讲授网球基本动作、击球要领等。例如在讲授单手正手击球时,从单手正手握拍姿势、站位方式、身体转动要点和击球拍面控制等内容,使学生能够迅速了解正手单手击球的动作关键,提高网球动作技术。

互动沟通在网球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语言互动,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对改进教学方式和训练方法大有帮助。同时互动沟通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训练中遇到的困惑、对技术动作的理解等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例如,发球环节的上旋球如何控制、单手力量不足时双手反拍的肩部发力要领等。通过互动沟通,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网球技术。

指导沟通则是在自由训练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发球、击球、跑动等动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指导。例如学生在击球时,教师发现跑动不到位、击球时拍面角度不够等问题,能够通过指导沟通进行点评,指出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动作。

在网球教学实践中,这两种沟通应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补充,通过非语言沟通的视觉性和语言沟通的听觉性,构成立体的网球沟通途径,促进教学。

二、大学网球教学之中沟通的作用

大学网球教学中沟通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实现。从当前大学网球教学中沟通应用的作用来看,有以下几点:

第一,使教学过程更顺畅,信息传达、交流更高效。通过沟通,教师能将网球各个技术环节要点、身体控制要点等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对网球学习中的困难及认识也能反馈给教师。师生双方通过沟通,能使教学内容完整无误地传达,使教学更高效。

第二,教学氛围更融洽。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乐于主动学习,更让教师不再占据教学主导者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交还教学主体于学生。同时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更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法宝。

第三,提升学生社交能力。高校网球教学一方面是网球技术的传授,另一方面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沟通,使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如何与教师沟通,如何与周围同学沟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大学网球教学之中的沟通机制

目前大学网球教学中沟通机制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主体、客体、渠道和方式。主体是师生双方;客体则为网球技术;渠道多种多样,上文中提及的指导式、互动式等都是沟通渠道;方式则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沟通机制的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同r又联动进行。教师作为沟通的建立者和主导者,应把握沟通机制的要素,引导学生进行沟通。

四、结语

沟通应用于大学网球教学,是对热爱网球的学生负责,更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高效沟通使网球这一传统“贵族”运动变得“下里巴人”,而复杂、琐碎的网球技术动作也更易传授,同时也对学生进一步提高网球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提升学生社交沟通能力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翼.沟通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运用窥探[J].教育,2016(07).

第6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关键词:网络 搜索引擎 发展 使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 A

1 搜索引擎技术发展史

从搜索引擎所采取的技术来说,可以将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划分为4个时代。

1.1 分类目录的时代

这个时代也可以称为“导航时代”,Yahoo和国内hao123是这个时代的代表。通过人工收集整理,把属于各个类别的高质量网站或者网页分门别类罗列,用户可以根据分组目录来查找高质量的网站。这种方式是纯人工的方式,并未采取什么高深的技术手段。

采取分类目录的方式,一般被收录的网站质量都较高,但是这种方式可扩展性不强,绝大部分网站不能被收录。

1.2 文本检索的时代

文本检索的一代采用经典的信息检索模型,比如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或者概率模型,来计算用户查询关键词和网页文本内容的相关程度。网页之间有丰富的链接关系,而这一代搜索引擎并未使用这些信息。早期的很多搜索引擎比如Alta Vista、Excite等大都采取这种模式。

相比分类目录,这种方式可以收录大部分网页,并能够按照网页内容和用户查询的匹配程度进行排序。但是总体而言,搜索结果质量不是很好。

1.3 链接分析的时代

这一代的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了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并深入挖掘和利用了网页链接所代表的含义。通常而言,网页链接代表了一种推荐关系,所以通过链接分析可以在海量内容中找出重要的网页。这种重要性本质上是对网页流行程度的一种衡量,因为被推荐次数多的网页其实代表了具有流行性。搜索引擎通过结合网页流行性和内容相似性来改善搜索质量。

Google率先提出并使用PageRank链接分析技术,并大获成功,这同时引进了学术界和其他商业搜索引擎的关注。后来学术界陆续提出了很多改进的链接分析算法。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搜索引擎都采取了链接分析技术。

采用链接分析能够有效改善搜索结果质量,但是这种搜索引擎并未考虑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所以只要输入的查询请求相同,所有用户都会获得相同的搜索结果。另外,很多网站拥有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搜索排名,针对链接分析算法提出了不少链接作弊方案,这样导致搜索结果质量变差。

1.4 用户中心的时代

目前的搜索引擎大都可以归入这个时代,即以理解用户需求为核心。不同用户即使输入同一个查询关键词,但其目的也有可能不一样。比如同样输入“苹果”作为查询词,一个追捧不iPhone的时尚青年和一个果农的目的会有相当大的差距。即使是同一个用户,输入相同的查询词,也会因为所在的时间和场合不同,需求有所变化。而目前搜索引擎大都致力于解决如下问题:如何能够理解用户发出的某个很短小的查询词背后包含的真正需求,所以这一代的搜索引擎称之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代。

为了能够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目前搜索引擎大都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尝试。比如利用用户发送查询时的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利用用户过去发出的查询词及相应的点击记录等历史信息等技术手段,来试图理解用户此时此地的真正需求。

2 网络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2.1 个性化搜索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即以用户为中心的阶段。如何通用用户的网上行为建立用户的个人模型,并基于此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各种研究的重点。搜索引擎也不例外,个性化搜索即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技术领域。

对于搜索引擎用户来说,由于其个人兴趣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查询词,也可能其搜索意图迥异。如用用户发出查询“Ajax”,如果这个用户是计算机工程人员,那么很有可能希望查找的是技术资料;而如果这个用户是个球迷,那么很可能希望查找的是了阿贾克斯球队的信息。所以即使是相同的查询词,如何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搜索结果,成为衡量搜索引擎搜索质量非常重要的标准。

2.2 社会化搜索

随着Facebook的逐日流行,社交网络平台和相关应用占据了互联网的主流。社交网络平台强调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交互,这对传统的搜索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搜索技术强调搜索结果和用户需求的相关性,社会化搜索除了相关性外,还额外增加了一个维度,即搜索结果的可信赖性。对于某个查询,相关的搜索结果可能成千上万,但是如果是处于用户社交网络内其他用户的信息、点评的评论或者验证过的信息则更可依赖,这是与用户的心理密切相关的。社会化搜索即结合了这种相关性和可依赖性,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更值得信任的搜过结果。

社会化搜索的本质是信息过滤与推荐,即对用户的疑问,社会化搜索系统推荐合适的人来回答用户疑问,或者通过社交关系过滤掉不可依赖内容,推荐可依赖内容。根据其他用户和提问者的关系,社会化搜索系统重点关注4类关系:直接有社交联系的成员,比如熟人或者朋友;有相同兴趣的成员;用户所加入网络社区的成员;领域专家。直接具有社交联系的成员对搜索者具有直接影响力,比如购物搜索时对产品品牌的评价;有相同兴趣的成员则形成了有效的信息过滤者或者推荐者;搜索者所在社区的成员从本质讲也是有相同兴趣的成员,对于搜索者的问题能够开有效的信息过滤和推荐;而领域专家则对问题的解答具有权威性。通过结合或者分别使用以上4类社区成员的信息,社会化搜索系统可以给搜索者提供合适的回答者或者值得依赖的信息。

2.3 实时搜索

随着Twittet、微博等微信息的个人媒体平台逐步兴起,对搜索引擎的实时性要求日益提高。微博平台和传统的信息平台比如网页、博客、新闻等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时效性强,越来越多突发事件的首次出现的微博平台上,比如某地地震或者社会事件,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实时搜索与传统的网页搜索有很大差异。实时搜索的核心强调“快”,即用户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被搜索引擎发现、索引并搜索到。传统搜索引擎在实现机制上很难达到这一点,所以实时搜索在搜索引擎的爬虫、索引系统和搜索结果排序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在索引构建方面,实时搜索要求第一时间对新的内容进行索引,即用户则信息可搜。这对传统的索引机制提出了挑战,要求索引系统支持在建立索引的过程中,也能够提供搜索服务。

在搜索结果排序方面,实时搜索也有其特点,除了内容相关性要求外,时间因素是搜索排序中首要的考虑因素,很多实时搜索系统默认按时间顺序排序,即最新的信息排在前列。对于一个完善的实时搜索排序算法来说,一般重点考虑以下4方面的因子:

(1)内容相关性:信息是否与用户查询主题相关。

(2)时效性:时间越近的信息,其搜索排名应该越靠前。

(3)信息重要性:越重要或者越流行的信息排名应该越靠前,作为重要性或者流行性的判断指标有很多,比如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微博中信息者的重要性)、被转发次数多少、被评论次数多少等都可以作为判断指标。

(4)社交性:一般来说,微博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社交平台,微博用户的关注人和被关注人体现了这种社交性。排序时,应该将搜索结果的社交性体现出来,即用户关注人的信息排名应该靠前。

2.4 移动搜索

随着智能的快速发展,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搜索日益流行。移动设备对搜索应用的需求与PC等不同,主要源于其与PC相比资源的有限性,比如手机的屏幕较小,可显示区域不多;手机存储和计算资源能力较弱;手机设备打开网页的速度较慢;手机输入较为烦琐等。所以针对移动设备的搜索需要根据手机等移动设备自身的特点,开发适合其资源和设备的搜索应用。

使用手机搜索与PC搜索一样,由3个步骤组成:用户输入查询,搜索引擎提供搜索结果信息,用户点击打开感兴趣的页面。考虑到移动设备的资源有限,在这3个步骤都要考虑如何增加用户的体验。对于用户输入查询这一环节来说,因为输入难度比桌面设备大,不够便捷,包括移动设备中的中文输入法由于资源所限,智能性不足,所以对于移动搜索来说,如何让用户输入更便捷是最主要的问题。由于移动设备屏幕较小,如何在这么上的展示面积早让用户更快、更直接地找到答案至关重要。所以,移动设备搜索对搜索的精度及搜索结果的展示方式要求更高。如果用户在搜索结果的摘要区域无法获得答案,就必须点击网页,查看页面内容,以搜索引擎目前的搜索精度来看,这步多多少少是难免的。既然如此,目标网页往往内容很多,包含导航栏、广告栏、大量图片等既消耗带宽资源,又与用户搜索内容无关的信息,所以在这上步骤,移动搜索的问题就转化成了如何提供给用户页面中最重要、最相关的部分。搜索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加工过的目标页面,通过分析目标网页的结构,自动提取重要内容,只将这部分内容展示给用户,有效增加用户体验。

3 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由于Internet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网络已成为人们进行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庞杂,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使用者只有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才能准确、及时、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实现网络信息存在价值,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3.1 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

不同的搜索引擎特点不同,优势不一,信息覆盖范围也有所差异,合理的方式应该是依据检索目的和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如果需要查找综合性、概括性的主题概念,或是对检索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课题,可以使用目录式搜索引擎。如果需要检索特定的信息,或是较为专、深、具体或类属不明确的课题,应该用关键词索引式搜索引擎。

3.2 适当使用垂直搜索引擎

一个搜索引擎很难收集所有主题的网络信息,很难将各主题都做得精确而又专业。垂直搜索引擎是相对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量大、查询不准确、深度不够等提出来的新的搜索引擎服务模式,通过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某一特定人群或某一特定需求提供的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和相关服务。其特点就是“专、精、深”,且具有行业色彩,相比较通用搜索引擎的海量信息无序化,垂直搜索引擎则显得更加专注、具体和深入。比如股票、天气、新闻等类的搜索引擎,具有很高的针对性,用户对查询结果的满意度较高。

3.3 使用元搜索引擎

采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检索效果的不同,在一个搜索引擎上找不到的信息却可能在另一个搜索引擎上找到,每个单一搜索引擎的搜索范围只能达到整个www资源的30―50%,查准率不到50%。所以,用户常常要切换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要了解多个搜索引擎,这给用户带来了不便。元搜索引擎通过一个统一用户界面帮助用户在多个搜索引擎中选择和利用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搜索引擎来实现检索操作,并将检索结果集中统一处理,以统一的格式提供给用户,是对分布于网络的多种检索工具的全局控制机制,查全率和查准率都比较高。

3.4 提炼准确的搜索关键词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最重要的是关键词的选择,关键词选择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检索效果的好坏。因此,用户提供的关键词必须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检索意图。尽量不要选择常用词汇进行搜索,尽量不要使用自然语言,尽量使用多个页不是一个关键词。

3.5 使用限制指令

限制指令把检索限制在某些指定的字段内,限制了检索词在数据库中出现的位置,以提高检索效果。如:使用site命令指定在某个特定的网站内查找相关信息,使用inurl命令指定仅在网页的url搜索,使用intitle命令指定仅在网页的title中搜索,使用filetype命令指定搜索文件的特定类型,等等。

3.6 尽量使用“高级搜索”

大多数搜索引擎都提供高级搜索功能,其选项在默认值、灵活性、定位精确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搜索功能。利用“高级搜索”中的选项限制可以有效且更加方便地控制检索结果的范围,可以省去用户自行设定检索式的麻烦。搜索引擎提供的范围限制类型大体有分类范围、地域范围、时间范围、网站类型范围,以及其他特殊范围。一些搜索引擎提供了许多特殊范围的限定,如域名后缀(com、gov、org等)、文件类型(文本、图形、声音等)。

结束语: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Internet上信息数量也越来越庞大,而且含有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巨量的信息资源,是用户所渴望和追求的,而通过搜索引擎来查询是查找信息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但是搜索引擎数量众多、各有所长,使用者应充分利用各个搜索引擎的优势与特点,灵活运用并加以综合利用,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得最佳搜索结果。

参考文献:

[1] 马志杰 我国搜索引擎评价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图书馆学研究 2013(04)

第7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一、体育舞蹈的项目特征

体育舞蹈具有舞蹈艺术的一般特征,如抒情,虚拟等。但是它区别于其他舞蹈艺术形式同时又有自己的特异性。体育舞蹈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严格的规范性。体育舞蹈,又名“国际标准交谊舞”,顾名思义,它是有一定标准的,国际体育舞蹈的严格规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1)角度方位、、运步的规范化。体育舞蹈规定严格,舞者的舞蹈动作必须沿舞池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可防止相互碰撞,增加舞场容量。体育舞蹈对各个组合中每一舞步的方位、运步方向以及其中旋转的角度都一一作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不同舞种规定了不同的运步方法,华尔兹的基本步有前进后退步、左右横拉步等;(2)音乐和服饰的规范化。体育舞蹈对每个舞种常用的节拍、速度以及节奏作了明确规定。如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节奏均为3/4拍,而华尔兹速度为30节/分,维也纳华尔兹速度为60节/分。表演性和竞赛性的国际体育舞蹈要求极为严格。由于舞蹈的不同风格,国际标准舞中摩登舞与拉丁舞均有其不同的专用服饰,从而需用不同款的服饰相衬托。男士应身着深沉、高雅的燕尾服,女士则身穿露背式晚礼长裙。具体的样式、色调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3)比赛的规范性要求。体育舞蹈比赛,规范性的要求极其严格,它对动作技巧的掌握、音乐能力的表现、舞蹈风格的展现、不同动作的选编、赛场状态的施展、临场表现的效果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评判标准。第二,广泛的社交性、突出的国际性。体育舞蹈是沟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世界性“形体语言”,它具有广泛的社交性。同时它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交谊舞蹈,具有显著的国际性。第三,造型的夸张多样、高度的技艺性。体育舞蹈造型夸张多样,在华尔兹中尤为突出表现女士温雅婉转的阴柔之美;而在探戈舞中,则要求刚劲威猛发力透达。同时,体育舞蹈也有着高度的技艺性,包括:精湛的艺术性,高超的技巧性。第四,体育性、娱乐性。体育舞蹈让人在生动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同时它还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健身运动。因为它具有娱乐以及锻炼的双重属性,人们就称它为“体育舞蹈”。综上所述,体育舞蹈是具有严格规范性、广泛社交性、强烈体育性、高度技艺和高尚娱乐性的舞蹈形式。

二、体育舞蹈中体能的界定

广义的讲,体能包括机体的无形能力(人的内在的心智能力)和有形能力(个体外在的身体能力)两种。从社会学层面来讲,体能包括机体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抵抗疾病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以及个体工作的能力。而在相关体育项目中,体能则是机体在运动中展示出来的包括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灵敏的能力和走、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综合来看,体能就是机体通过遗传所具有的和后天实践所获得的在个体形态结构、内在调节、能量储备上具有的潜在的能力以及和环境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总体的运动能力。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是体育舞蹈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教师或教练员运用各种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对体育舞蹈项目的选手个体进行积极的影响,从而增加个体的体能以及提高专项的运动能力的一个训练过程。体育舞蹈项目体能的训练注重在外部的环境以及内部的心理的刺激下所展示出来的个体竞技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方法

(一)力量素质训练。体育舞蹈项目的选手没有力量不行,力量过大也不行。总的来看女士更多表现为对身体的控制力,男士是相对女伴而言的控制力方面。就个体而言下肢肌肉爆发力也是很重要的.力量素质训练及教学中:(1)女士应以动力性及静力性的腰腹力量训练为主(2)男士应以动力性和静力性腰腹训练以及上肢的力量训练为主(如果利用器械训练,应根据选手个体的情况和舞伴的体重等具体状况来安排训练负荷的强度)。(3)舞伴间也要进行动力性或静力性的舞蹈造型训练,力量训练的意义就是男伴能很好地控制住女伴。在该项目教学中对下肢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必须采用负重小、速度快、重复次数少的练习方式,使总负荷量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止肌纤维变粗。可采用:抗阻力半蹲30s-1minX3;半蹲吸腿跳10次X3~5;静力直角蹲1min~3min×3~5。

(二)耐力素质训练。体育舞蹈有较大的运动强度,尤其是拉丁舞。比赛时,初赛、复赛、半决赛,每种比赛的间隔只相差30-40s。这对选手耐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游泳、越野或选择像仰卧起坐、俯卧撑、仰卧两头起等来提高选手的一般耐力,也可结合舞种对其身体素质要求的动作进行训练。在教学及训练中需要采用循环训练法训练,均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速度素质训练。体育舞蹈的选手在速度上的表现为:反应速度(舞伴间以及整体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旋转中呈现出的速度)、位移速度(沿各方向的行进速度)。反应速度是舞伴之间相对音乐语言共同表现出来的。速度取决于个体的感知能力。在教学及训练中可采用:(1)在无音乐的情况下,按之前安排的节奏不断练习;(2)放慢音乐进行练习,强化舞伴间的感觉;(3)在标准音乐速度下练习。这样无疑对选手的反应速度有促进作用。动作速度即个体完成特定动作的快慢。教学中为了提高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可采取:(1)改进适合某一动作完成的技术。(2)尽可能使身体在完成动作时的贮备动量提高。(3)预先加大训练难易程度。由于体育舞蹈是双人配合的独特性质,在速度素质训练及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有所练习。在体育舞蹈中经常会出现高速的旋转以及快速的跳跃,那么双人的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双人的速度训练和教学中就要采用由慢到快、由简到难逐渐递进的训练原则,先练习有接触的推、拉以及跟、随,逐渐过渡到舞伴间气息的引带,从而循序渐进的进入到速度协调一致的目的。

第8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英语;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6-01

1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类型

我们认为,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如记笔记、不断重复口述、分类和比较等,它是外显的可操作的过程。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方法选择和综合运用的意识和倾向,是学习方法正确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基础,没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缺乏就不可能形成较高水平的学习策略。

目前,学生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包括:

1.1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可以有效地安排和调节自身学习过程。

1.2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重复策略、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等。

1.3 社交策略 社交策略是注重培养语言的交际功能,把语言最为一种交际和交往的工具,积极地把所学语料运用到语言交际的实践中去,寻找各种操练目的语的机会。

1.4 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中有较高的动机,有融入目的语文化的欲望,学习态度积极。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浓厚的兴趣决定学习效果。

2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及原因

通过调查问卷,个案研究,对南徐学院英语期末成绩及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的统计,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下:

2.1 70%的学生经常使用认知策略,其主要原因是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无法在无监督、无指导的状态下进行有效地学习。

2.2 15%的学生经常使用社交策略,但普遍反映存在一定困难。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外语关联性不大,没有强烈的交际欲望。另外,学生自身词汇量不足,基础知识薄弱,在交际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加之可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相对较少,所以学生在课堂之外寻找操练外语的动机不强。

2.3 9%的学生使用情感策略。即他们在学习中有较高的动机,有融入或学习外国文化的欲望,并对外语学习持有很积极的态度,能够不断加深自身的学习兴趣。他们能从容应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和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且成绩较理想。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对外语这一课程本身不感兴趣,本能的有一种排斥心理,就不能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2.4 5%的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不懂得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学生,从本质上说就是没有方向或者机会计划自己的学习、监控自己的进步或者回顾自己去的成绩和思考未来的学习目标。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主观上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寻求适合自身需要的策略和技巧,没有积极地采取行动来解决在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不强,基础知识匮乏,学习策略使用不当,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认知特点的学习策略或者单纯粗略的使用其中一种,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致使外语学习动机原来越低,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另外,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仍然沿用的是他们在高中学习时使用的策略,加之专业课的学习任务繁重,所以学生没有很好的兼顾外语学习。

3 建议

3.1 思想上外语学习,采用适当方法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从学生角度,外语是一门工具型的学科,学好外语是社会进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从教师角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减少、消除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焦虑和恐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因素,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不时地给予肯定和称赞,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种感受会产生一种动力,使学生以更加自信、上进的心态学习英语。

3.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指导 在实际的外语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引导,提高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外语学习策略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不断地反思、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从而加速学习进程。

3.3 学院进一步构建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创造宽松、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情况下,把在第一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把语言知识变成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形成语言学习的良性循环。第二课堂活动弥补了正规课堂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不足的缺憾,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珍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0,(9).

第9篇:社交技巧及语言技术范文

一、“微作业”的概念

参照“微课”的概念与特点[2],我认为“微作业”是指作业内容针对某一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题目设计简单精练,学生能短时间内通过网络微社交软件完成并实时提交,及时得到教师个性化反馈与评价的课外作业。当然,“微作业”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外作业的功能与地位,而只能作为课外作业的一种补充。

二、“微作业”的作用与意义

(一)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缺少动力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消极的、无帮助的。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天面对老师布置的各种传统抄写作业、练习册作业、习作作业;每天反反复复听着老师催交作业的命令,对于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而言,简直疲于应付。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孩子分不清作业到底为谁而做,为什么要做,作业也渐渐地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与传统课外作业相比,学生的兴趣是“微作业”的生命所在,也是其存在的意义所在。“微作业”紧跟时代潮流,融入学生的生活兴趣当中,以时下最为流行的微信、微博作为作业平台,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作业,而是利用微社交软件的语音及受字数限制的文字功能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以这样生动而又紧贴生活的形式实施的课外作业减少了传统作业烦琐无效的抄抄写写,减轻了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厌倦心理,有利于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完成课外作业。

(二)减轻师生作业负担

传统的课外作业不仅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感到身心疲累,就连布置作业的老师也是如此。试想,一位语文老师每天批改一个班约50人的两种书面作业,他一天就要批改100份作业,更不用说教两个班的语文老师,也不用说批改试卷、作文之类的作业了,这也是导致语文教师产生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是否所有的课外作业都只能通过书写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我看这仅仅是方法之一“。微作业”强调作业的小而精,无论是老师的作业题目还是学生的回答,都被微社交软件所限制,只能在一定的字数之内,甚至是短时的语言信息之内提问与作答。这就意味着老师的问题有且只能围绕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内容而设计,而且题目必须言简意赅,绝不能长篇大论,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同样如此,必须找到相关的答案并加以提炼,用最简单而准确的语言对老师的问题进行作答。这样的课外作业既有针对性地检查了学生对课堂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也避免了练习册中长篇大论、毫无重点的问题设计,更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切中主题的回答技巧“。微作业”不仅让学生做得舒服,更让老师改得轻松,何乐而不为!以上只是“微作业”的一种尝试———“微作文”。孩子把长篇大论的作文提炼为一百多字的“微作文”,这样的作业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概括能力,关键在于减轻了学生写作的负担和压力,摆脱长篇大论的束缚,写自己喜欢的作文。对老师而言,“微作文”短小精练,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作文进行及时批改,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并加以修改,这不仅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压力,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弥补传统作业不足

前文提及“,微作业”作为一种新的作业形式,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外作业的作用与地位,但它却能较好地弥补传统课外作业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一线教师注重学生书写、阅读及习作训练,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上,很多老师却束手无策。不少教师在书本或练习册中遇到“口语交际”题目时,干脆直接跳过,或者略略带过,让学生随便说一说了事。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会让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吃大亏,可是却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会写不会说”的人,这也是导致不少学生口头语言表达不清晰、说话无重点的原因。人的成长都是先会说再会写,如果连说都说不清,更别谈写得好。所以,小学语文作业除了传统的书写、阅读与习作之外,口语表达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内容“。微作业”利用微社交平台的实时语音功能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外作业“口语表达训练”的缺失。通过微社交平台,让学生找找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简要讲述;让学生根据某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人人对话”训练……这些以往较难实施检查的“口语作业”,在“微作业”中却变得简单直接。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实时根据学生提交的语音作业给予最及时和最有效的指导,达到最佳的作业检测效果。尽管“微作业”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可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有助于弥补传统作业的不足,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微作业”的特点

(一)工具便捷灵活

小学生总喜欢丢三落四,特别是他们最不感兴趣的作业本“。微作业”是一种全环保、无作业本的作业模式,它利用了时下最为人们所喜爱的微社交软件———微博与微信实现作业的无纸化。有了“微作业”,写作业再也不限场所与时间,无论到哪儿,只要亲友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机,他们都能随时随地、轻松快捷地完成简单的“微作业”。从此,学生不能再用“没有作业本”或者“忘带作业本”的理由而缺交作业。

(二)形式生动多样

只有不断地创新课外作业形式,才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才能发挥课外作业本身应有的功能。[3]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小学语文“微作业”拥有课外作业形式生动多样的特点“。微作业”可以是一道简单的语音题目,学生通过语音作答;也可以是一段文字题目,学生通过有限的文字作答;更可以是一条综合实践题,让学生通过照片与微视频记录作业的过程并提交发送……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需要,创造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微作业”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外作业再也不是一种负担。

(三)内容精练有针对性

内容精练有针对性是“微作业”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与传统课外作业的区别所在“。微作业”的设计仅能针对某一教学目标,不能贪大贪多,题目必须“一针见血”,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小而精。而“微作业”的出题者与答题者还必须具有观念的自觉性,题目与答案务必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不讲套话、空话、废话。另外,微社交软件对“微作业”的内容精练与针对性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微信语音信息限时60秒,微博文字信息限140字以内,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微社交软件的这个特点,想方设法在限制之内把题目与答案的最佳效果呈现出来。这样的“微作业”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充分地锻炼了师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四)评价反馈及时

高效的课外作业不能只强调完成作业的速度与效率,更强调作业是否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传统课外作业一般都在完成作业后的第二天上交老师批阅,由于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相当沉重,很难做到及时、迅速地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微作业”具有实时、迅速的特点,而且“微作业”简练而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微社交软件平台,针对学生的“微作业”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最及时的个性化评价与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订正或拓展,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拓宽知识的广度,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在广州到珠海的7673次动车上对学生“微作业”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

四、“微作业”存在的问题

当然,本文只是对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小学语文“微作业”作出简单的界定与初步的探索,旨在抛砖引玉。而在“微作业”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还将遇到许多已知或未知的困难。例如“微作业”不能取代传统的书写作业的作用与地位,如果传统作业“量”依旧“,微作业”变相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不能完全自我控制的小学生是否能够自觉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家庭电脑完成“微作业”,家长是否愿意支持并监督“微作业”的推行;学生与家长是否都拥有相应的完成“微作业”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技术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各位同仁不断地实践与总结,才能最终完善并推广。

作者:江海 单位:广东省珠海香洲区北岭小学

注释:

[1]季敏敏.小学语文课后书面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语文天地,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