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常见的德育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德育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的德育原则

第1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关键词:纵深防御;事故预防;事故缓解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75—01



一、纵深防御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纵深防御(defense—in—depth)是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电厂安全基本原则》中提出的最主要的原则。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采用纵深防御原则,从设备上和措施上提供多层次的重叠保护,确保反应堆的功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燃料组件能得到充分冷却,放射性物质能有效地包容起来不发生泄漏。纵深防御原则包括从管理机构和程序上多重设防,从设备和系统的多重屏障来防止设备失效和人因失误造成的放射性向环境释放。

二、我国火电建设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当前我国火电建设施工现场的主力机型将是300MW、600MW、1000 MW等机组。300 MW以下机组由于容量低、能耗高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火电机组朝着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各种新的工艺和装备在建设中将得到广泛运用,建设工期也进一步的缩短,二台600MW机组从开工建设到完成168小时试运仅仅大约需要20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带来明显变化的同时安全工作确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更高的考验,电建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作业面变化大、人员集中的生产场所。由于“产品”固定,作业环境多变,人、机流动性大,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易发性的作业场所,仍属高风险行业。自从厂网分家后,我国的电建企业率先进入了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从近年的情况来看,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传统火电建设任务却同比进展缓慢,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将是电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砝码,只有将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电建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纵深防御原则在火电建设企业的应用

(一)纵深防御第一层次防御的目的是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和系统故障,作为火电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第一层次防御的工作就是建立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预防事故的发生。电建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多工种作业的群体,健全完善施工现场安全保护体系是搞好施工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管理思想应该是:职责分明、预防为主、把握重点、有始有终、封闭管理。即指导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各种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标准的管理,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明确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职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负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成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各施工工区配备专职安全员,分包单位及施工班组按要求配备专职(兼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满足法律要求及施工需求。同时要改变在安全生产中只注重物资的投入,转变为在管理资源开发上投入,通过安全策划,从人、财、物、机、法、料、环方面制定预防措施,由事后处理改变为事前控制,真正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合理分配和明确各级部门、人员的权限,制订出各个节点的控制措施。

(二)纵深防御第二、三、四层次的防御集中体现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防护上,就是即使发生了各种的事故也要争取将事故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体现在火电建设的安全管理现场中就是要加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建立、设置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减小各种安全事故的损失程度。施工过程安全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2、编制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

3、重点防护各类施工机械及工机具;

4、施工脚手架搭设和拆除、施工用电必须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作业;

5、消防防火要做到防消的结合并定期时行演习;

6、高空作业要重点加强临边和孔洞的管理;

7、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监督力度并进行有力度的奖惩。

(三)纵深防御第五层次的防御集中体现在对可能发生的较大、重大灾难性事故的控制上,要尽可能减少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体现在火电建设的安全管理现场中就是要制订各种切实可行的事故预案并定期进行演习、演练,保证财产和人员的安全。在施工现场编制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最大限度的减小人员的伤害程度,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组织的紧急救治。在电建施工现场中,制定的主要预案应该包括:

1、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2、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3、机械设备应急预案;4、射线事故应急预案;5、食品中毒应急预案;6、防台风、防汛应急预案;7、伤亡事故应急预案等。

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和格式要力求规范(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程序:史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等),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并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专业审核。应该指出的是,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进行组织抢险救援行动的指南,所以,对制定的应急预案要有演习计划,定期组织演习,验证应急预案及响应的有效性。做到万一发生事故能真正起到应急的作用,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必然对电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及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技术手段会有新的发展,而且由于企业实力的增强,可以采用更先进、更安全的设备、设施、工具和工艺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有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继承传统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的同时,必须要有所创新才能更好的保证电建施工现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韩银元.浅谈电力建设安全管理五大体系[J].创新科技导报,2010,(5).

[2]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营与管理[J].现代电力,2006,(10).

[3]程虎.如何搞好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电力建设,2004,(3).

[4]戴立操.核电厂安全目标及实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

第2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关键词】: 变压器; 导线截面; 配电箱; 电器元件

【 Abstract 】: The distribution and electrical product selection for construction site is vital security technology content of temporary electricity. Based on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on site complete sets of equipment (ACS) by Construction Site Temporary Electric Safety Norm JGJ46-2005 standard and the Low Voltage Switchgear Equipment and Control Equipment GB725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lection experience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the temporary electricity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in construction site, and the laws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moted by the construction ministry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 Key words 】: transformer; wire section; distribution box; electrical components

中图分类号 : TM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施工现场供配电线路

1.1变压器供电

变压器安装应选在接近负荷中心,地基坚固的地方,应综合考虑安装、运输方便,不得让高压线路穿过施工现场。当变压器低压为380V时,其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700m。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以750KVA及以下为宜,不宜大于1000KVA,减少电能损耗。选择变压器的容量时,应适当考虑一定的增容系数,一般要留有15%~25%的余量;但同时可考虑变压器的正常过负荷能力。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变压器容量,按下公式计算:

PO=

其中PO ----变压器容量(kVA);

1.05 ----功率损失系数;

cosφ----用电设备工功率因素,一般建筑工程取0.75。

1.1.1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当施工现场用电量不大于Sjs<750KVA时应优先选用单台变压器,因为它接线简单,运行维修经济,运行的可靠性也高。当施工周期很长,施工现场规模很大、或者是季节负荷变动较大时,可考虑选择2台变压器。接线时两台变压器的电源侧应分别接在两个不同的电源上,以保证一、二级负荷的用电要求,使供电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1.1.2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只装有1台变压器时,其变压器容量Se应满足全部用电设备总计算负荷Sjs的需要即: Se≥ Sjs。装有2台变压器时,其安装容量Se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任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应满足总计算负荷的70%,即Se≈Sjs;每台变压器如按总负荷的70%来选择,则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每台变压器在最大负荷下的负荷系数0.5/0.7≈0.7,这时变压器的效率是比较高的。而在事故情况下一台运行时,由于变压器在日负荷KH≤0.75时,每天允许过负荷40%连续运行6小时时,并可连续运行5天,因此一台变压器可承担负荷1.4×70%≈100%,即一台变压器运行能够连续5天满足全部负荷的要求(当然每天过负荷运行持续时间不超过6小时),由此可见,这样选择变压器是合理的。二是:任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应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Sjs(Ⅰ+Ⅱ)需要即: Se≥ Sjs(Ⅰ+Ⅱ)

1.2用电负荷与导线截面选择

1.2.1目前施工中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是需要系数法。依据计算负荷的结果选择导线及电器设备,确定电器设备在运行中的最高温升不超过导线和电器的温升允许值。在确定计算负荷计算之前,应首先确定设备的设备容量。设备总需容量计算常用公式如下:

P=1.1(k1∑PC+k2∑Pa+k3∑Pb)(式1)

式(式1)中:

P―计算用电量(kw),即供电设备总需容量;

∑PC―全部施工动力用电设备额定用量之和

∑Pa―室内照明电设备额定用量之和

∑Pb―室外照明电设备额定用量之和

K1―全部施工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系数:总数10台以内时K1=0.75;10-30台时K1=0.70;30台以上时K1=0.60;

K2―室内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K2=0.8

K3―室外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K3=1.0

1.1―用电不均匀系数。

P=1.1(k1∑PC+0.1P)= 1.24 k1∑PC (式2)

注:(式2)为(式1)的简便算法,式中0.1P为室内外照明用电系数(用电总量 10% )。

1.2.2施工现场供配电线路:施工现场供配电线路宜选用电缆,总配电箱(配电柜)至分配电箱必须使用五芯电缆。分配电箱至开关箱与开关箱至用电设备的相数和线数应保持一致。动力与照明分别设置时,三相设备线路可采用四芯电缆,单相设备和一般照明线路可采用三芯电缆。起重机械、提升机设备、混凝土搅拌站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供电开关箱必须使用五芯电缆向设备配电。电缆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保护零线(PE线)。五芯电缆芯线绝缘色标,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工作零线(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保护零线(PE线),其余色标为相线,N线、PE线绝缘色标同样适用于四芯、三芯电缆。

1.2.3导线截面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线路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选择导线截面时必须满足以下的三个条件。选用时一般先按安全载流量进行计算,初选后再对其它两个条件进行核算,直到满足要求。

条件一:导线应能承受最低的机械强度的要求。按照规范要求,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施工中常用的是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为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 mm2,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2。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2 ,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25mm2。

条件二:按导线安全载流量选择导线截面。按照规范要求,导线中的计算负荷电流不大于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三相四线制低压线路上的电流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Iι――线路工作电流值(A)

uι――线路工作电压(V),三相四线制低压时,Ul=380V

P――设备容量;

cosφ=0.75;√3=1.732;

条件三:按容许电压降选择导线截面。当供电线路很长时,线路上的电压降就比较大,导线上的电压降应不超过规定的容许电压降。配电导线截面的电压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其中 [e] ──导线电压降为2.5%-5%;电动机电压降不超过±5%;对工地临时电路取 7%;

L── 各段线路长度(m);

∑P――各段线路负荷计算功率(kw),即计算用电量∑P;

ι――材料内部系数,根据线路电压和电流种类查表取用;

C――材料内部系数值;(查表)

S――导线截面(mm2);

∑M――各段线路负荷矩(KW);即∑×L乘积。

2.临时用电配电装置的选择与使用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满足“三级配电、 二级漏电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及保护的使用要求。配电箱(柜)、开关箱的材质选用、制作工艺、箱内电器元件的选择、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建设部“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的规定,产品应通过CCC认证。配电箱(柜)的壳体采用冷轧钢板制作,防雨、防尘、户外型,采用钢板厚度符合JGJ-2005标准,经久耐用。

施工现场常用负荷计算公式,作为配电箱内电器元件选择、配置依据:

Kx用电设备组需要系数(Kx≤1);公式Kx= Pj/Ps

Ps:总设备安装容量,公式Ps/√3Un. cosφ

Pj:实际最大用电量,公式Pj=Kx.Ps(kw)

Ij(计算电流)公式 Ij= Pj/3Up.cosφ

公式中:Pj或Ps用W(瓦)代入;Un(UN) ――、线电压UL=380V, Up=220V;cosφ――功率因数(纯阻性负荷的电流与电压同相,即相位差角∮=0,功率因素cos∮=1);Ij――A 安培。

2.1总配电箱的设置与经验选择

2.1.1总配电箱(柜)应具备电能计量、电压指示、电流监视、电源指示功能,并且最好能够实现照明和动力回路分别计量。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的分路隔离开关及各分路漏电保护器。总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与分路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2.1.2总配电箱电器元件经验配置:施工工作面总配电箱总容量一般选择为400A-1000A,能够满足5000-15000平方米场大型的工程的机械用电。通常可输出一至二路400A照明,四至路250A动力,一路100A动力,施工时结合用电机具进行选配。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型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主开关,分路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系列160A-250A透明塑壳断路器,配备DZ20L(DZ15L)或LBM-1系列作为漏电保护装置,使之具有欠压、过载、短路、漏电、断相保护功能,同时配备电度表、电压表、电流表两组电流互盛器。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大于30mA.S,最好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100-20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大于0.1S,其动作时间为延时动作型。

2.2分配电箱

2.2.1分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潮湿地方及洞内设置总漏电保护器)、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与分路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

2.2.2 分配电箱电器元件经验配置:施工现场二级分配电箱总容量一般设置为100A-250A,输出一路100A-250A动力,三路60A-100A动力,三路40A动力,适用于机械相对比较多的地方,施工时结合用电机具进行选配。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系列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主开关(与总配电箱分路设置断路器相适应);采用DZ20或 KDM-1型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动力分路、照明分路控制开关;各配电回路采用DZ20或KDM-1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控制开关;PE线连线螺栓、N线接线螺栓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2.2.3开关箱(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设置)

(1)开关箱中必须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或熔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当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装设断路器或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小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

(2)开关箱电器元件经验配置:

3.0KW以下用电设备开关箱;内设KDM1或DZ20(20-40A、380V)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控制开关,配置DZ15LE、DZ20L或LBM-1(16-20A)系列漏电断路器,PE线端子排为4个接线螺栓。

5.5KW以上用电设备开关箱;根据所控制设备额定容量选择控制开关及漏电断路器。控制开关为DZ20或KDM1系列透明塑壳断路器,漏电断路器为DZ15L、DZ20L或LBM-1系列;PE线接线螺栓为3个。

照明开关箱;内设KDM1―T/2(20-40A)断路器,配置DZ15L―20-40/290漏电断路器,PE线螺栓为3个。

(3)具有特殊要求的开关箱经验配置:

电焊机开关箱:内设DZ20-1002系列或KDM1-1002(100A、380V)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控制开关,DZ15LE-1002 (DZ20L-1002)或LBM-1-1002(100 A)漏电断路器,BFGD系列二次防触电保护器;PE端子排为3个接线螺栓。漏电保护器DZ15LE-100开关上端须接上零线才能使用,否则开关合不上。

塔式起重机开关箱:内设KDM1或DZ20(63-100A、380V)系列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控制开关,配置DZ15LE、DZ20L或LBM-1系列漏电断路器;PE线端子排为3个接线螺栓。

2.2.4电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配电箱、开关箱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及系统接线图。

(2)所有配电箱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有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建立日巡、周检、月复查制度。检查人是专业电工,检查、维修时按规定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工具。

(3)电箱操作顺序为

A、送电操作: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B、停电操作: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

(4)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箱体中心点与地面垂直距离1.4--1.6m。移动式箱体与地面垂直距离0.8―1.6m。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配电箱、开关箱内部不准放任何杂物,并经常保持整洁。配电箱中有漏电保护开关的,每旬检查一次,并填写漏电保护器测试卡。

(5)配电箱(柜)、开关箱应分设N线、PE线端子板,进出线必须通过端子板做可靠连接。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器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PE线与端子板连接必须采用电器连接,电器连接点的数量应比箱体内回路数量多2个,1个为PE线进箱体的连接点,1个为重复接地的连接点。

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笔者根据目前建设部对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的相关规定,通过对施工现场的供配电、配电箱内电器元件的选择、配置进行浅析与经验总结交流。希望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提高现场工作人员安全用电能力,加强现场贯彻标准力度,防止电器火灾及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行业标准《施工现场安全临时用电技术规范》 JGJ46 -2005.

第3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关键词:德育方法;理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03-03

何谓德育方法?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教育学》认为,“德育方法是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综合……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方法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法”[1]。这一定义认为方法就是“方式的综合”。由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编写的“教育原理”把德育方法界定成“方式”的综合,并明确“既包括教育者的施教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形成品德的方法”[2]。198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辞典・教育学》给德育方法下的定义是“思想品德教育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合,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活动方法”。鲁洁、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一书认为,“德育方法是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3]。该书将方法解释成“各种方式的总称”。詹万生等认为,“德育方法是为达成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在教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总和”[4]。檀传宝教授认为,德育方法是指“学生和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5]。在这里,檀传宝教授把德育方法看成是“具体德育方式与手段的组合”。王玄武等人认为,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落实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式、途径和形式”[6]。很明显,王玄武等人把德育方法看成“手段、方式、途径和形式”的运用。

通过上述对德育方法概念的梳理可以看出,从表面上看,我国理论界对德育方法的理解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基本上都认为德育方法是德育“方式的总合”。也就是说,我国对德育方法概念的认识表面上基本都统一在所谓“方式”上。那么,究竟何谓方式?如果不能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用概念解释概念之嫌。事实上,我们几乎都回避了这个问题,都是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理解来掌握,这就导致德育方法看似一致,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可以说十分混乱,这也是我国学校德育时效低下的原因之一。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国对德育方法概念迄今仍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就必然会致使具体的德育方法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德育实效。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德育方法概念混乱的原因有五方面。

一、对方法一词的模糊认识

方法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人们的举止言行中处处都体现着方法。何谓方法?《辞源》的解释是“方法,谓办事之条理也”[7];《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方法,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8];《新现代汉语词典》对方法的解释是,“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9]。可见,上述几部权威词典对方法的解释并不一致。实际上,在现代汉语和现实生活中“方法”也是一个模糊概念,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把方式、方法、手段、原则,甚至途径严格地区别开来。尽管如此,由于有了具体的语言情境或上下文,还是可以较好地把握方式、方法、手段、原则和途径的内涵,达到沟通与交际的目的。然而,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就不允许我们使用模糊概念,也就是说,必须把握方法的确切内涵,并将其同方式、手段、原则和途径区别开来。然而,我们没有做到。在德育方法概念的界定中,由于大多都参考权威词典对方法的解释,因此,对德育方法概念的定义也基本是围绕着所谓“方式”进行的。究竟何谓方式?“方式的总合”就是方法吗?几乎又都回避了这个问题,各自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理解来掌握。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确切地理解方法的内涵而造成的。事实上,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特别是在德育工作中,把方法、方式、手段、原则、途径,甚至内容混在一起的现象司空见惯,这一点,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与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实施。这正是我国德育方法混乱的根本原因。

二、对方法一词内涵的误解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方法”一词内涵的认识不尽相同。最为明显的是人们常常把方法与方式混在一起,有时也把方法、方式、手段混在一起,有时把原则、途径也称之为方法。这种对“方法”的不同认识与解释,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教育方法的理解,当然也影响到对德育方法的理解。在教育中,由于未能较好地区别开方法与方式、原则、手段、途径的关系,致使我们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不尽统一,甚至人言言殊。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有的把“方式”看成“方法”,有的把“手段”看成“方法”,有的把“途径”也当做“方法”来对待。特别是把原则当成“方法”的情况最为普遍。比如,孔子提倡的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学记》中的善喻、长善救失、循序渐进、藏息相辅;朱熹提出的“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王夫之提出的“知行并进、学思想资、因材施教、积渐不息”以及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等等,这些都是原则,但许多权威专家也把它称为方法。众所周知,原则是应该遵循的准则,是指针,应该是“方法”的上位概念,原则下应该还有具体的方法,但如果把原则看成方法,就穷尽方法,没有下位概念。方法易于操作,而把原则当做方法来使用就难以实施和实现。大凡研究过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方法的人就会发现,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家说的方法都比较具体,且能够操作与评鉴。因为他们提出并研究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方法。如夸美纽斯的教育过程四步骤法(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根据“做中学”原则提出的具体教育步骤与方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方法;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赞科夫的高难度教学法;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项目驱动型教学法等。但是,在我国许多方法都比较原则且不易操作,更不宜评鉴,因为这些方法本来就是原则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方法一词内涵的误解所致。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德育活动与过程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灵活多变的;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妥当与否,应该寻求方法的最优化;手段是动态开放的,应有效地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与手段;途径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尽量开发和利用,否则德育就不会收到实效。

三、对方法本质的不同认识

对德育方法本身的理解与认识不同,也是导致德育方法混乱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由于所持的教育理念和角度不同,对德育的动因或决定因素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对德育方法的认识不同。“教师中心论者”和认为“德育可作为知识教”者,从“教师主体”的角度和教师“教”的角度来理解德育方法,在他们眼里语言讲授(教授)的方法就是主要的方式和方法,而课堂教学则必然被视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德育途径。与之相反,“学生中心论”者,则把学生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视为德育的关键,即教师只是德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才是德育的关键。因此,从如何指导与帮助学生生成与发展良好品格的角度来理解德育方法,十分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具体而言,教育工作者所采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语言说理类、榜样示范类、实践锻炼类、规范制约类、评价激励类、情感陶冶类等)其落脚点主要在指导上;而在德育途径上除了强调课程学习外,也十分重视实践活动途径、日常生活途径以及管理活动途径等。因此,“学生中心论”者对德育方法下的定义是:“(服务)德育方法,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达到德育目的,施教者依据德育基本原则向学生提供德育服务时所采用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以及学习者在施教者的帮助下,在自我教育活动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10]。德育方法是一个由“施教者采用的德育具体方法”和“学生者自我教育的方法”构成的德育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对德育方法的组成认识不同,也导致了对德育方法的不同认识。例如,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德育方法由指导思想和方法构成[11];有的认为,由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和具体的方法构成[12]。笔者认为,我国亟待开展对德育方法论的系统的、理性的研究。

四、对传统德育的非理性评价

对传统教育方法缺乏理性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导致德育方法概念混乱。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谈到教育和教育方法问题,就指责传统教育;说起传统的教育,就一概予以棍之,加之盲目或断章取义地对古人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批判,直接导致对教育方法及其概念的茫然。类似的批判可常见于报端,例如:“长期以来,我们将‘传道、授业、解惑’看做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的这种职业定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几乎丧失殆尽。”我们知道,“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的著名论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实,这里韩愈强调了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职业的特征。但以何种方式、方法,采取何种途径传道授业解惑,韩愈并没有具体说。就教师职业特征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并没有错,这是教师职业的一部分功能,问题是采取何种途径、方法来“传道授业解惑”。我国古代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精华,如孔子学、思、行的教育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由博返约”、“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孟子“教亦多术”对教学方法的认识;王守仁“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思想;王夫之 “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对教师的要求;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以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原则等,都是文化瑰宝。我国古代、近代的私塾,老先生(教师)更多地管理着学生,由学生自己读书,遵循的是“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在今天看来,处处都洋溢着倡导学生自主性创新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然而,这些我们并未较好地汲取和继承,或非理性地漠视,或盲目地摒弃或批判,使得我们自己也陷入糊涂的泥潭,进而导致德育方法与概念的混乱。

五、外文文献的误解误译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引进与翻译了大量的英文教育文献。然而,由于对有关教育方法词汇的误解与误译,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们对德育“方法”概念的正确认识。“方法”一词,英文为“method”,一般认为,该词来源于希腊文的“metodos”,意思是沿着的一条路径或程序。实际上,在现代英语语言中,英文“method”、“approach”、“way”、“means”等都可以表达汉语的“方法”之意(在汉语中“方法”一词是个笼统的模糊概念),其中“method”和汉语的“方法”意思最近,英文的“methodology”翻译成“方法论”;“approach”也有汉语“方法”的含义,但更多地强调“方法实现的活动过程”;英文的“way”也可译成汉语的“方法”,但更多地强调“方法实现的路径”;英文“means”也可以译成汉语的“方法”,但其重点在“手段”上。汉语的“方式”,英文用“way”、“manner”、“mode”、“style”等来表示,这里的“way”实际上更强调“方法实现的过程特征”,“manner”强调的是“人的(好的、坏的)活动方式特征”,“mode”(非常正式的词汇)强调“方式的选择性,主要用于有关文化的上下文之中”、“style”强调的是“形式”和“风格”。汉语“途径”用英文“way”、“channel”表示,“way”强调的是“路径”,“channel”指的是“渠道”。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除了“method”外,在英文中,“approach”、“way”、“means”也都有汉语“方法”的意思。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way”既可以表示汉语的“方法”,也可以表示“方式”,还可以表示“途径”,也就是说,英文的“way”是一个常用多义词汇(common word),在明确上下文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method”、“means”、“manner”、“style”和“channel”等。事实上,在英语语言中,尤其是在非正式的(infml)或非标准的(nonstandard)或口语(oral or spoken)的文献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这就是说,在英译汉时,只有仔细阅读和领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才能知道究竟该用“方法”还是“方式”,或者说是“途径”来翻译。本人发现,在教育专业文献中,不确切的翻译司空见惯,由此引发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更是层出不穷。可见,由于翻译不当造成对“方法”、“方式”、“途径”等的混淆不可小视。

总之,目前我国德育方法的概念十分混乱,造成这一问题除了上述五大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诸如是实施“大德育”,还是“小德育”;道德是否可教;德育是否只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等,这些都影响着德育概念和德育方法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从德育方法概念的文字表述来看,如何界定德育方法概念,关键是要从文字意义上把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原则较好地区别开来。否则,概念不清或混乱必然影响对德育方法的认识,进而影响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82.

[2]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15.

[3][1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86,401-412.

[4]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20.

[5][1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6,151-166.

[6]王玄武等.比较德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25.

[7]词源(第二册)[Z].北京:商务印书馆,1915:1145.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306.

[9]王同亿等.新现代汉语词典[Z].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434.

第4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关键词:“三贴近”原则;参与体验;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职学生大部分是抱着来“学专业、学技术、练技能”的想法,所以,德育课程的教学往往不受学生关注和重视。此外,传统的德育课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太空洞抽象,学生不感兴趣。在2009年新版的中职德育课教材中,强调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职业”的三贴近原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践行“三贴近”原则,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文章就此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实践告诉我们,人的德性的形成与发展不是靠“灌输”,不是外界“给予”的,而是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依赖于主体的学习、思考,最后落实在行动上,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教材的内容,以社会热点和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找准学生关注的兴奋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体验到,德育课学习并不枯燥,完全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贴近学生实际,突出知识亮点

教师要根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纪律自觉性差、学习主动性差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德育教师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每节课要在众多的知识点中筛选出两三个知识亮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它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实用价值大,是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中“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本质”一节时,教材涉及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知识点。如果按照教材顺序来讲,很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为此笔者灵活处理教材,先不讲空洞的理论和条款,而是从发生在学生中的打架斗殴事例入手,引导出具体导致此行为的原因,然后归纳出量变的概念和质变的概念,再进一步讲解运动、变化、发展三者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际案例。通过灵活处理教材,知识亮点更加突出、条理更加明晰。而且,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来接受知识更加容易,改变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

三、贴近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和现实问题,思考未来

讲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知识点时,笔者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身边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现象?请把这些事例列举些出来!学生们纷纷列举了自己家乡的小纸厂、水泥厂、煤窑、乱垦乱伐等事例,还列举了寝室里水龙头不关、教室里大白天还开着日光灯、粉笔满地扔,食堂餐桌上到处都是剩饭剩菜,等等,气氛非常活跃。笔者接着就引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个基本概念及其要求。因为先让学生感触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时,认识清晰、理解透彻,知识与应用同时把握。接着顺势提醒同学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时关灯、关水龙头、检垃圾等等。后来一段时间,每一次上课前都要提醒学生: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他们一听这样说,就马上把大白天开着的灯关掉,把自己面前地上的垃圾检起来。再过了一段时间,教室里,大白天开着灯、地面到处是粉笔、垃圾等这些现象就少得多了。

四、设置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释放自己

德育课教学的质量,应与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增强和行为习惯的改善密切联系。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情景、或选择与学生实际贴近的案例,抛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释放自己,就能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来,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接触所要讲授的知识和观点,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知识,并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践中,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改善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时,讲到“常见的消费心理”——“求同心理”及其作用这个知识点时,叫学生预习两分钟时间后,首先抛出学生中的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家里吃着“低保”,自己吃着国家的“助学金”,还享受中职生“免学费”的国家政策,但是,看到身边许多同学都有手机上网和打游戏,于是千方百计哄骗父母、或节省生活费、甚至借钱也要买个手机来上网打游戏。说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我们寝室就有!他们经常吃一个面包就当一顿饭,有时还不吃饭,借钱也要买手机……”。笔者马上抓过话题总结:这种现象就是“求同心理”。“求同心理”就是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受到周围或相关群体的影响,不由自主地与之保持同步、跟着去购买的消费心理。如果是健康合理的“求同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比如:人们在餐馆吃饭都不用一次性消费的饭盒和纸杯,在市场购物都自己带环保袋去,而不用塑料袋,这样的绿色消费习惯,就会减少白色污染,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通过这一涉及学生现实问题的教学互动,学生深刻理解了“求同心理”及其作用这个知识点,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五、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德育课堂上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诉说,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可以运用以下这些方法:

1.讲事例故事法。教师在执教德育课时,可以多使用故事、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资源,将枯燥的基本概念、理论渗透在具体的、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

2.朗读体验法。教材上的名人名言、温馨提示或诗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齐声朗诵,体验和感受其情与理,强化印象、加深理解。

3.意见收集讨论法。在课堂中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感悟对错,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4.心理干预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暗示。

第5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关键词:德育;健康;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77-02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教师应该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一切,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体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1.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认同,才能奏效。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1.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及到小部分,而忽视大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将德育所包涵的各项素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使全体学生的德育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间存在着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自身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1.3进行德育渗透要讲究系统性原则。从广义上讲,教师要有长远教学规划,德育教育的渗透要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至结束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每节课要做好衔接,使学生牢固、深刻地接受教师的渗透信息。

2.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

2.1通过长跑教学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好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分析学生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学生,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及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累者除进一步讲道理外,应让其重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风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2.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及竞争观念。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多数十分喜爱运动,体育课程是他们十分热爱的学科。因此,学生的性格、品行、思想等会在体育课程中充分地流露出来。作为老师,应细致观察每一名学生,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同时,面对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团队合作成了十分常见的情况,所以,在讲解体育课程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他们的竞争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可以先遵照身体情况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课程教学期间采用升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此方法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竞技类的体育项目,例如:排球、足球、篮球等,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竞争,树立了竞争观念,同时为了获取胜利,还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增强了集体意识、团队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第6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关键词:德育 心理辅导 对立 统一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强调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发展,促进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然而如何将“德育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却是一个难点,虽然,两者都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但心理辅导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一、走出德育问题与心理问题的误区

1.心理问题德育化。长期以来,很多人是把心理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的,没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德育中,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德育化。其主要原因是:⑴过分强调政治,把人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和政治观念问题,不能科学和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⑵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简单地看作对物质利益的追来,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振荡和不安。⑶在对人的素质要求上只重视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混为一谈。

2.德育问题心理化。近几年,随着心理辅导热的不断升温,有些人过分夸大了心理辅导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心理辅导应该完全代替德育,导致德育问题心理化。一些人提出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并由此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辅导代替德育,取代思想教育方式。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二、正确认识德育与心理辅导两个范畴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而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辅导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心理辅导与德育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但它们的内容、实施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是有区别的。

1.两者的内容不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而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等。

2.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德育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心理辅导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3.具体任务不同。德育主要是解决政治观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及法律意识等问题。心理辅导则强调个性和谐,使对象摆脱消极情绪,确认内在价值,了解自身需求,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4.两者实施方法不同。德育主要采用说服、集体教育、环境熏陶、实践锻炼等方法,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心理辅导则注重渲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转换等方法,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

5.运作机制不同。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而心理辅导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建构其心理世界。在心理辅导中教师一般没有对学生的否定权。

三、德育与心理辅导的统一

德育与心理辅导虽然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心理辅导又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认识。

1.补偿功能。⑴观念补偿。心理辅导使德育工作者进一步丰富了德育观的内涵,它明确了德育工作者的地位不仅是主导者、权威者和塑造者,而且更应是协助者和治疗者。⑵内容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杜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最基本的人格内容,如:学生的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及人际交往等。而心理辅导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为德育内容提供了补偿。⑶方法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但在具体运用时过分强调外在强化、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而在心理辅导中,教育者往往根据精神、行为和认知分析等理论中的具体方法来发掘学生心理中的潜意识能量,注重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病态行为等人格问题。

2.指导功能。⑴在对象的研究上,心理辅导为德育提供了客观基础。通过心理辅导中常见的测试、疏泄、自由联想等手段和方法,掌握学生的人格特点,分析学生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⑵在方法上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的德育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在心理辅导中,教育者一般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调节功能。⑴克服意义障碍。学生产生意义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教育者采取不恰当的方法,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采取心理辅导中的 疏泄、暗示、角色变换等方法,一定程度上效果会好些。⑵建立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提高活动效率。心理辅导则能改善学生的不良心境,指导他们采用自我暗示、适当发泄、转移注意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境,以达到人格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⑶矫治心理疾病。目前,许多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产生了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如: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采取德育手段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如果采用心理辅导中的某些行为治疗方法,则能帮助他们克服行为障碍,从而进一步改善、消除不良生理和心理症状。

四、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对立

虽然德育与心理辅导在功能上是互补的,但在实际工作的角色中却常常会产生多种冲突。这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突破。

1.工作依据上的冲突。作为德育工作者,工作依据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而作为心理辅导工作者,其工作的依据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等强加给学生。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

2.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前面已阐述过德育的着眼点在于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心理辅导是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体利益为重”的矛盾冲突。

3.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德育的工作原则要求教育者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辅导却相反,“保密性”是心理辅导的首要原则。为来访的学生保密是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

综上所述,我们要及时充分的正确认识德育与心理辅导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积极拓宽视野,寻找减少冲突、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同时要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减少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两种角色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两者的结合,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辅导,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贤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构思与实施》,《教育导刊》,1998.2。

[2]曹雨平:《对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忧与思》,《中国高教研究》,2001.4。

[3]姚洪亮:《网络人际互动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中国青年研究》,2000.6。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第7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我校现有16个班级,16位班主任,在他们当中有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班主任,有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中青年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学校开展班主任培训就是给班主任一个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现为全面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平时工作中更好地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达到良好的育人目的,培养起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均衡发展。

二、工作内容

根据我校德育工作情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职责、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预防和如何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等。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主要包括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学生思想教育、学习心理指导、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等。

3、班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要包括班队活动主题的选择、班队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主要包括班级建设的基本方法,班级管理的技巧和艺术,班干部队伍建设、班风与班级文化建设等。

三、工作方法

1、指导。针对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某一主题进行指导和实践经验的传播,从而提高班主任素质、业务能力,规范班主任行为,建设有特色的文明班集体。

2、研讨。组织班主任就某个常见或疑难的班级、学生管理方面的案例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发表个人观点进行交流,探讨出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此让班主任们受到启发,从而使班主任们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更具艺术性。

3、借鉴。借鉴其它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工作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先进理念和做法。

第8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关键词:公务员;道德失范问题;大学生德育教育;启示

公职人员应是道德的先行者,公务员对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起主导作用,其德行操守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追求。公务员这一职业本身具有的稳定性、长期性、地位性,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应考,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作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公务员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甚至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兴衰。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政治道德、个人道德等出现的种种“失范”问题,都源于高校教育。这些“失范”问题在造成恶劣影响的同时,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思,并且给大学生德育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与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1]。“公务员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规范公务员行为的道德价值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公务员无法正常调节其行为致使其行为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的现象。总体来说,虽然目前我国公务员的道德状况是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行败问题也已经日渐突出,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政府部门的形象,还给社会其他事业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一、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作为缓慢

在我国行政事务管理中,行政不作为或消极作为是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公共行政道德失范现象,这充分说明部分公务员责任意识缺乏,大局观不强,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行政反应缓慢”是指公务员只懂得“按部就班”地处理问题。部分公务员处理问题效率低,面对老百姓的诉求,经常听到的答复是“待研究,请示领导后再答复”,使一些当天可以处理的事宜不能迅速处理。对于这一职业道德陋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之不作为和胡乱作为问题更为严重。这种“行政作为缓慢”比较隐蔽,比较难被人察觉;即便被察觉了,也难以对此错误行为下定义。其实,“行政作为缓慢”是慢性病,看起来没事,但是实质上存在较大隐患,并且很可能会危及党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危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正常行驶。

(二)公仆意识不高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强化公仆意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中也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的是等价交换,容易导致道德领域的权利义务绝对等同,造成了部分公务员公仆意识淡化,逐渐淡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权力商品化,大搞权钱交易,工作浮于表面,不愿意真抓实干,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除此之外,某些公务员不甘于默默服务于人民,而是热衷于名利,弄虚作假,不关心群众疾苦。再次,有些公务员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基本情况茫然不知,习惯于夸夸其谈,做表面文章。更有甚者,,贪图享乐,导致问题成“塌方式”呈现。这些所谓的公仆,其所作所为损害了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阻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道德自律意识不强

公务员掌握了大部分的公共权力,能否正确行使这些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坚持公平正义是公务员职业道德自律的要求。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公务员道德自律越发薄弱,频频跨越底线,将权力本身视为赚钱工具,而金钱和财富又能变成最实在的权力,如此恶性循环,道德信仰缺失不可避免。除此之外。公务员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还体现在当今公务员的“三观”不正甚至扭曲现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道德观建设的核心内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和体现在公务员的思想和行动中,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公务员们就不会真正做到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不会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和伦理规范。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务员在思想上潜伏着严重的“信仰危机”,他们不愿意钻研,看不到的正确性,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也开始淡化,这些人失去了国家公务人员应有的政治立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警惕性,腐败的思想根深蒂固,腐败的行为随处可见。

二、大学生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德育教育本质不清

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与规范,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最终确立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德育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根本宗旨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高校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合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他们在社会中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简单地传输社会道德知识,使德育教育多见为“纸上谈兵”。由此可见,如果一味的只灌输书本上的内容而不加以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对德育印象不深,缺乏感情,不能感同身受,那么,大学生们就很难接收到德育,很难领悟到德育的精神和思想和方法,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自然得不到提升,当他们走上公务员岗位的时候,就会极易在各种压力的相互作用下导致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实践教育,不仅仅只是照本宣科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第9篇: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城市化;初中学生

初中学生无论是学习内容的深度和数量相比以前可以说有了质的提高,心理和生理也有较大的变化,但玩乐的意识仍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学习上的专注度也需要时刻的关注。因此对于比较枯燥和理论化的德育教育,一般初中学生是很难接受的。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影响德育教育的外界元素也更多样,然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德育教育以往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度不足。从以前到现在,大多数的初中学校都只是重视自身的文化课程教学,其中以初升高的考试科目为主。同时很多教师和校方都过于关注自身的升学率和毕业率,从而忽略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而由于校方的忽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也轻视德育教育,从根本的思想意识层面就否定了德育教学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不存在去思考和复习的想法。对德育教育的轻视,可以说就是忽视了初中学生思想上的需求和教育,这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理念。2.教育方式单一。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和教育文化的快速发展,加上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国内的教育领域中,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始不断涌现,但对于初中德育教育而言,教育教学的方式仍然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仍是较严肃、呆板的读教材或背诵课文等形式,从而令德育教育流于表面。一方面学生无法学习和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枯燥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不想去深入探究德育教育的内容。3.教师综合素质不足。德育教育是从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包括的领域有:中国文化、道德、政治、法律和心理等领域,可以说是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但部分教师自身的德育有所不足,包括:言行举止,那么对德育教育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初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家人和教师的影响,也会一定程度上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言语,而进行德育教育的人自身的品德较低或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无法做到为人师表,就很容易导致德育教育只是一个空的口号,学生无法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1.平等对待、突出实际。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职位虽然有高低之别,但品德不应有贵贱之分,但部分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因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对待的情况,这在德育教育的开始时就违背了德育的内涵。因此,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育,首先要保证的是对所有学生的是一视同仁,无论学生的成绩、家庭、性格存在多少差别,在惩处和表扬时,都应保持一致。同时为了保证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避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积极的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想法。教师以现实中实际的故事、具体的人物事迹与教材的内容相结合,一方面增加了书本内容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学生与德育教育的距离,令学生明白自己所接受的德育教育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的应当尽量生活化,细致到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和言语,而不是单纯的讲理想、讲理论,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令初中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德育知识,从而最高效的保证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2.动态的德育教育。以往的学生听,教师讲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在城市化发展中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令学生积极自主的想要去学,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关注点。因此研究与分析学生的喜好,把学生的喜好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把德育教育生活化后,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突出人们思想、言语和行为品德的内容或话题,再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学生可自己编排所需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可以改编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真人真事,也可根据热点话题自己编写内容。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信息技术,把德育教育动态化和视觉化,一方面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增加了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也可以令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德育教育,另一方面亦可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教育的表演。3.为人师表。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可以说自身的言谈举止和思想品德直接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因此想要真正保证德育教育的实际价值与重要意义,首先要确保教师的个人素质。把德育考核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良莠不齐是各领域都存在的问题,因此重视德育,就单只是一句话而已,而是需要实际的行动以及措施。以德育为核心,规范教师的言行,以教师的言行为德育教育的范本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除了把德育考核应用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还应定期的开展研讨会,让各教师交流关于德育教育的心得和经验,通过讨论来完善彼此的想法和教育措施。

三、结语

在城市化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变得更加的多样,但思想品德却会一直伴随并影响学生的未来。让初中学生在城市化的社会发展中生理和心理共同健康的成长,德育教育则是不可轻视的重要一环。

作者:龙志高 单位:广东河源紫金县中山中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