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学期计划范文

初中音乐学期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学期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音乐学期计划

第1篇:初中音乐学期计划范文

【关键词】音乐;课程资源;学生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那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思路是:

(一)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一)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中学校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是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友情演出等。像我我们文昌中学是一所规范化学校,在音乐教学设施的配置方面很好,学校还拥有音乐排练室、多媒体教室等,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广播站,并且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经常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对学生在起床、吃饭、午休、就寝的时间段,都精心设置了相应的音乐。这样使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学习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情趣、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的殿堂。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开发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富有特色。我们成立了校合唱团和器乐团,定期邀请专家来指导。

(三)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长资源主要指一些具有艺术专长或一定艺术素养的家长及他们的亲友及他们所拥有的有关艺术的书籍、音像资料、可利用的艺术器材等。在全校家长中征集了一名“客座音乐老师”,这一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学生在这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下,欣赏到了当地耳熟能详的民歌、豫剧、农村红白喜事中常用的音乐、民俗音乐……这样联合家长参与的音乐课程,不但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巩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音乐能力,也使音乐学习的层面更广泛。

(四)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2篇:初中音乐学期计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89-01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初中学校开设音乐社团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开设音乐社团课,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并予以进一步的培养,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学科均衡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初中音乐社团课呢?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目前,音乐课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只有每周一节,而且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会受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只是流于形式,他们制定音乐社团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其实,音乐社团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要真正开展好音乐社团课,教师应根据音乐社团课的具体类型,根据本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实际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计划。

例如,某个学期,教师计划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合唱方面的训练,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合唱训练的意义,并分课时、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咬字等方面的训练,还要科学地安排使用哪些作品进行训练……这些细节化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有所体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音乐社团课才能有效开展。

二、以音乐学科特点促音乐社团课有效开展

音乐课及音乐社团课之所以不被学校领导、学生甚至音乐教师自己所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它并非中考考查科目。其实,开展音乐课程教学表面上是减少了学生学习文化科目的时间,实际上却能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科目的效率。音乐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音乐可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均得到发展,使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真正实现科学用脑;音乐还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结合音乐的学科特点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确保音乐社团课的有效开展,真正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师应该深爱自己所选择的寄托自己梦想的音乐专业,而不能因为某些现状的不理想而自暴自弃。相反,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音乐专业知识和自身的音乐素养来引导学生喜爱上音乐课,喜欢上超越教材的、实现个性发展的音乐社团课。教师应该从音乐和生活两个层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认真教学以提升音乐社团课的质量

音乐社团课要真正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必须从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着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音乐社团课的具体类型,为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确定训练的内容和制定训练的目标,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来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来肯定学生的付出。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能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例如,进行长笛社团课教学时,笔者除对学生的长笛演奏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和训练外,还安排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训练。笔者采用了分组训练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督促训练,互相指出演奏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用长笛为家人或朋友演奏。

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有严谨敬业的教学作风,发挥自己专业上的特长,全面调动学生参与音乐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第3篇:初中音乐学期计划范文

一、研究的现状分析

研究初期,我们学校分别抽取初一年级179名学生做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现状”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有64%的同学喜欢上音乐课,他们认为这一学科没有过重的学习压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又能从音乐中感受美,身心比较放松;32%的学生觉得一般,说明这部分学生持观望态度,并不反感上音乐课,如果音乐课内容和方式适合,他们对音乐学习还是充满渴望;个别学生“不喜欢”音乐课,他们认为音乐课比较单调,内容陈旧,形式比较单一。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的对音乐学习的态度,以及迫切需要改革的趋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擅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感受美、展示美。比如日常的形体姿态、间操动作的舒展度,以及做校园集体舞时动作僵硬、“踩不上节奏点”等问题,都源自没有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愉悦感。我研究缘由,感觉到:现在的音乐课教学缺乏舞美的渗透,教师们回避了舞蹈这一重要的感受美的领域,其实舞蹈是人们把对音乐的感受、体会、认知和发现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是学生感受与欣赏音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研究目标与实施

1.本课题目标是通过研究,构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探讨舞蹈律动与音乐课教学合理融合,引导学生在舞蹈律动中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音乐,探讨舞蹈律动对音乐课教学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把舞蹈律动作为一个有利的辅助手段融入其中。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青春的旋律》中,我设计了一节集体舞渗透课。先让学生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这是一首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歌曲热情、优美,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这样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让人有身体随之舞动的感觉。所以我设计了简单的圆舞曲舞步教学,让学生在身体律动中感受三拍子强、弱、弱规律,随着身体与歌曲的完美舞动融合,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三拍子圆舞曲特点,掌握歌曲演唱,同时也激发他们珍惜友谊、增进团结、热爱和平的感情,以及对现在美好青春的珍惜与把握,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再如,管弦乐《红旗颂》的欣赏中,当出现乐曲的乐段时让学生拿着红旗做人浪律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为学生准备锣鼓、钹、扇子、绸子、手绢等道具,让他们即兴随乐曲创作几个动作,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乐曲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作用。这样安排不仅完成知识能力目标,还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体会音乐情绪。

三、研究的反思与改进

第4篇:初中音乐学期计划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常见的音乐类课程有: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舞蹈、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创编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等。其中乐理、视唱和练耳作为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院校的培养计划中均在第一、二学期开设,为之后的其他音乐课程打基础。

(一)视唱课程的意义

视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读谱、音准、节奏和音乐感等能力的课程,是理论和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是所有音乐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训练,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所有的音乐学习中,无论是学习声乐、乐器、创作、和教学理论研究,都不离不开视唱训练。在视唱课程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读谱、音准和节奏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因此,视唱课程在任何方向的音乐教学中都不能忽视。

(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活动是最为常规的活动之一,因此音乐技能是每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其必备的技能。再者,视唱训练又是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课程应该得到重视。

国内大部分学前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均参考音乐专业的分科为基础,只是在内容安排和考查方面降低课时量和难度,例如在大多数院校的培养计划中都将乐理、视唱和练耳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在笔者对经过教育见习、??习的大三、大四学生,以及进入幼儿园工作的学生中了解到:他们大多数认为视唱练耳、钢琴、即兴伴奏等技能课程训练不足,需要强化或者优化。可见,视唱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视唱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上文提及的,国内大部分学前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均从音乐专业中“简化”而来,虽然课时和难度均有所降低,但是由于面对的是未经过专业音乐训练的学前教育学生,所以在实施这些课程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作为音乐课程基础的视唱课程也不例外。

(一)读谱的问题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未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对于音乐的技能只能停留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又经历了高考的高强度文化课学习,学生只剩下薄弱的音乐基础。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五线谱的读谱有一定的障碍和排斥感,小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读谱仍然非常生疏,甚至还有不能把简谱的音名和唱名对。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掌握简谱的读谱,能基本掌握五线谱的读谱。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在五线谱上写上简谱音名来帮助读谱,这是严重阻碍五线谱读谱能力训练的坏习惯。

(二)音准的问题

音准是“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3,也是音乐学习者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反映。良好的音准是学好音乐的保障,也是学习音乐的必经之路。在学前教育的视唱课程中,音准训练是必备的训练之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音高反应不灵敏,甚至分不清两个音的高低,不能判断自己是否唱对。还有部分学生的唱谱时,出现跑调问题,之后就不敢唱出声来。在初学阶段,出现音准问题是很正常的,这在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专业学生中仍会出现。但是部分学生为了避免出错而选择“讳疾忌医”,导致音准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影响今后的音乐学习。

(三)节奏的问题

节奏是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规律的组合,是音乐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与音准一样,也是一个音乐学习者的素养和技能的体现。在学前教育的视唱课程中,学生主要划拍和复杂节奏方面出现问题,如部分学生不能均匀的划拍,而是受到音乐节奏的影响,跟着发音点划拍;部分学生在碰到切分节奏,特殊划分节奏和密集发音点的节奏时会出现混乱,甚至不知道这些节奏是怎样唱的,从而导致视唱训练中不能连贯流畅的完成整首作品。

(四)音乐感的问题

音乐感即音乐感知能力,包括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知觉能力,其中“音乐感觉能力音乐感觉能力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器官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能力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作整体感受的能力”4。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学习者最基本的能力,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所要培养儿童的能力之一。

三、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的教学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的常见问题,笔者提供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掌握音乐技能,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循序渐进,从简到繁

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课程虽然是处于高等教育阶段,但是学生仍为音乐的“初学者”,所以在初学阶段不能对学生提太高的要求。

如下例中(例1-1),前三个小节分别出现大跳音程(g1-c2、d2-g1、g1-e3),通常初学者对于大跳音程的音准把握都有一定困难,所以可以通过音阶练习或者分解和弦搭桥练习来解决大跳音程的问题(例1-2)

例1-1

例1-2

又如例2中,速度较快,音符密集,如果让学生一开始用原速快板来演唱,大部分学生的读谱能力不能胜任,因此在这个曲目中先要放慢速度。可以先选择一个中等的速度如中板,如果学生任然不能流畅演唱,再将速度降为行板,如此类推,直到学生能流畅准确演唱之后,再将速度逐渐变回原速,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读谱能力,也能让学生体验同一音乐在度速度下的感受,帮助其理解速度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性。

例2

(二)重视基础,强化训练

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前,需要先做热身运动;在歌唱之前,需要开声练习,在视唱练习开始之前,同样也进行基础训练。常规的训练包括:音阶练习(例3-1),音程练习(3-2),节奏变化练习(3-3)等,这些练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

例3-1 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在不同的调式上进行练习

例3-2 三度到八度和下行练习略

二度练习

例3-3 在以上两种练习中改变节奏

附点练习

(三)精心选材,提高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刚接触专业音乐领域,对于很多深层次、音乐形象不太鲜明的作品不太感兴趣,但是这些作品又往往出现在大多数教材当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又符合教学需求的作品。

例4《很久以前》是经典的英国儿歌,通俗易懂,旋律优美,以级进为主,在第9-12有难度较大的音程跳进,适合初级阶段的视唱训练。

例4

例5是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中已经出现过,但是是简谱记谱,而此时的五线谱版本,速度较快,音符密集,一个降号的D羽调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属于中等难度的曲目。但是由于是比较熟悉的曲目,对于旋律的音准来说问题不大,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和节奏控制能力,此曲目在训练时,可以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慢到快,最后从快板逐渐加快到急板,符合音乐热烈欢腾的情景。

例5

(四)以赛带练,以练促学

音乐是一种带表演属性的艺术,比赛和演出可以看作是音乐学习过程的“里程碑”,从中既能检验学习成果,又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视唱课堂中也可以引入相关的环节。如在课堂中作业回课,可以采取接龙的方式,将练习的作业划分成若干段落,让每个学生之间或者每组学生之间进行接龙视唱;又如定期举办视唱音乐会,通过展示学习成果,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也让低年级的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再如鼓励学生举办参加音乐比赛,通过比赛来动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习效果,相互相成,既能收货学习成果,又能提高专业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视唱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对于音乐学习,对于音乐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作为教师,视唱课堂中应该更多的包容“初学者”,用心研究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应该积极面对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努力成为一位合格的音乐教育者和学前教育者。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

②罗晓海.视唱练耳教学与训?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第5篇:初中音乐学期计划范文

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师教学计划文本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音乐教师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表演,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学生在识谱与欣赏方面是弱项,但我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册教材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全册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

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

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

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

感受并认识2/4、3/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

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4、加强自身的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音乐教师教学计划2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让学生在音乐中学有所获,并能够掌握音乐课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情趣,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特制订本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各种律动,并能够在听赏乐曲中感受音乐的情绪,能够正确地表达音乐的情绪,对音乐的欣赏能够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乐曲所包含的思想,树立基本的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

(1)能够认识十六分音符、切分节奏、切分音、渐强、渐弱、附点八分音符。

(2)能够熟练地用有弹性的声音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齐唱、领唱和合唱等形式熟练地表现歌曲。能够背唱部分歌曲。

(3)能够对歌曲进行编创动作和表演,并能够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编创伴奏节奏。

(4)能够在音乐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能够对音乐的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分析简单的歌曲曲式形式。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建立学生的音乐认知感受,让学生对音乐有感性的认识。

(2)通过听赏、动作、律动等不同形式体验音乐,在体验中感受愉悦的审美享受。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表演、演奏等等,创造合作的氛围和意识。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5)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特别是对音乐欣赏中对比欣赏的使用,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从对比中感受音乐的不同特点。

二、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4个班,每个班的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要依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来教学,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帮助,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上有了比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在节奏方面能够较熟练地认识基本的简单的节奏,能够在音乐中表现出一定的律动自觉性来。但是,歌唱的技巧不够熟练,演唱高音比较困难,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表现不够准确。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三、教材分析

本册知识难度加深了,所以更应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扩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主要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本学期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其中有唱歌8课,欣赏8课,音乐实践3课,活动2课(除开音乐剧单元),音乐知识4课,音乐剧1课。欣赏与歌唱的部分同等重要,比例均等,音乐知识的比重较大、在音乐实践方面也给予了相当的分量。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增强学生对基本音乐技能如节奏练习、旋律跟读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能够有意识运用弹性的声音轻声演唱歌曲。

在歌曲演唱的形式上要有所突破,能够掌握集中基本的演唱形式。

3、能够认识一些乐器并了解其基本的演奏方式,能够辨别其中的音色。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编创和表现,在编创和表现中积极合作。

(二)难点

1、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特别是对一些特别的节奏的练习是难点。

2、歌唱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在优美的音色训练方面有着重要的探索价值,但也是有着较难地方。

3、在欣赏中如何掌握欣赏的方法,以及对乐器的音色的听辨是极为困难的。

音乐教师教学计划3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音乐教育本身的性质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三、目标制定:

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情感,能够自然地演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为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音乐教师教学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音乐教学,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能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临近毕业,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明显加重,呈现两个极端,一是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压力下希望在音乐课中得以放松和减压,二是因为学习紧张,部分学生争分夺秒的巩固复习文化科知识,表现出对音乐课的冷漠,尤其是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学生借助乐理知识理解音乐的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努力激发对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本学期对初三学生的音乐教学重在学唱各类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音乐欣赏、分析,音乐内容理解。同样,由于新课改的实施,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较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此类现象也存在。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歌曲演唱内容为——《游击队歌》、《军民团结一家亲》、《东北风》、《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对花》;欣赏革命歌曲、舞剧音乐、东北民族歌曲、非洲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的内容;能够学唱和把握各种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帮助有音乐爱好的学生形成音乐某一方面的特长。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我们的故乡,喜爱外国的音乐,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初三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音乐教师教学计划5本学期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非常偏重,更重于唱歌,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学生借助乐理知识理解音乐的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努力激发对其学习的兴趣。

二、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初三年级的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又具备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相比之下,女中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更趋向自然纯真。她们喜欢美的旋律、追求崇尚美的感受,渴望体验美的真谛,更愿意成为美的少女。新的教学大纲也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用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的。

四、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五、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

六、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1)教学目的、任务

a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b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完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的能力,视唱能力及创作能力。

c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国外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2)要求

a唱歌:做到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楚,合唱时声部和谐,均衡,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b欣赏:要求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和声乐的演唱形式,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了解中外音乐家及其相关作品。欣赏课对中外民歌和部分大型组歌有关知识的学习及欣赏,拓宽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

(3)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a教学内容:以简谱教学为主,其间穿插流行歌曲进行辅助教学。

第6篇:初中音乐学期计划范文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在用词上的修改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与“重视音乐实践活动、鼓励音乐创造”,仅一词之差却反映出,音乐实践在现今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

音乐教学从开始的幻灯投影浓墨重彩,一节课45分钟至少有30多分钟就见教师一个人精彩地讲解与传授,到现在的幻灯片简洁明了,还时间于学生,每节课中都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实践,我们音乐课在音乐实践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这是近些年来音乐课程改革可喜的一面。

反思笔者多年的教学,通过一系列音乐课观摩活动与市区教研活动后认识到,教学前需认真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关注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中应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音乐课程改革后也发现了实践活动在音乐课上的重要性,于是一心想要每节课都搞点活动出来,但往往课后发现很多活动参与面很窄,学生也并不特别重视与乐于参与。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现在看来对音乐实践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于是开始进行新一轮思考。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所谓“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中国人的教学传统,就是“教化”。现在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接受,这样,知识就可以被习得。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师,从小受到的都是如此的教育,那种教育思想与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思想与行为中,尽管我们一致认为,传统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羁绊。课堂上很想把自己的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于是课上说着说着就无了止境,学生却是茫茫然。教师恪尽职守,包办太多,却未留一点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实践。

二、音乐实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教育中,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由来已久。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兢兢业业,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有些知识,也许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进行传授,但技能技巧性的知识,岂能凭着教师的一张嘴、学生的一对耳朵就能理解其精髓所在?

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技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而在人类所有的技能中,操作技能是唯独可以持久,并可以很快被恢复的。因为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操作活动方式熟练后,有高度的稳定性,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都属这个范畴。可见,任何人对于自己参与进去的学习内容印象最为深刻。

在音乐教学中,这种技能是普遍存在的,需要通过人的操作和练习才能达到的。比如对于歌曲的学习,或者是某些节奏的学习都可以多用音乐实践的方式。但我们很多音乐教学的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作为看客,热闹时候叫两声好,没有心情的时候自己做自己的事,课堂教学似乎与己无关。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既是双边活动,就不能由教师一人来唱独角戏,还需让学生参与进来。而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的最直接途径,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实践可以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可以显示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展示学生自身蕴涵着的表演才能和创造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学生互、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以及同学之间的友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沟通和释放。

三、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实践探索

(一)转变音乐课上的师生关系

俄罗斯的根纳季·齐平在《音乐活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从事的活动。”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可见,现今的某些教学中的关系需要做出根本性的转变,而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就是师生关系。

其实,在近几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变是存在的,在一些市区公开课上,音乐教师们对学生的关注度比前些年高了许多,但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对音乐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要在观念上改变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要认清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要扮演的是主导,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见,我们所面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努力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进行完全转变。

(二)巧设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的备课及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

设计音乐实践活动,首先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本身的钻研与熟悉程度之上,由此才能对教学目标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开始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中,音乐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包含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我们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也需通过这样的过程与方法来达成。

在苏教版初一下学期的第二单元《美丽的山谷》中,有一节课是关于民族器乐介绍与乐曲欣赏的内容。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现在的初中学生了解的并不多,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怎样让初一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兴趣呢?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其中。怎样参与?毕竟在课外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还是少数,那么怎样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民族音乐中去?经过思索,笔者决定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把学生按照中国民族乐队乐器组的分类分成四组,然后让他们课后去自主搜集相关乐器组的乐器与乐曲的资料,制作课件,课上上讲台做小老师,给同学上欣赏课。时间是每组10分钟左右,总共用时一节课。参与课前准备的是全班同学,上台进行讲演的是各组推选2位同学,共8位同学。

此次活动学生表现很积极,对电脑感兴趣的同学自告奋勇制作本组的课件,其他的同学积极搜集材料。上台讲演的同学基本都能完整大方地进行介绍,并且完整展示自己的课件。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他们开始不那么排斥民族音乐,有些学生甚至意犹未尽,想今后要多多去了解。

2、课堂情境的创设

音乐实践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节音乐课的内容之一,在它之前和之后都会有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活动,那么怎样把实践活动与其他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上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故乡的云》的时候,需要学唱《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小路》这样的歌曲,但是在座的学生大多出生成长在本地,一时很难找到那种绵绵思乡之情、对家乡眷恋不已的心理感受。于是笔者请学生先介绍一下我们所熟悉的家乡——我们所在的城市,人文历史名胜美食,各方面都可以,学生讨论热烈。接着又请班级内出生或者成长于其他城市地区的学生给同学介绍一下那个城市的风土人情。介绍的学生激情洋溢,听的同学兴致勃勃,每个人的述说中都带着浓浓的骄傲与自豪之情,不一会儿,都沉浸在对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中,这时候再导入教学内容,情感上顿时毫无罅隙了。

3、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

一个合适的音乐实践设计只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所要的结果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完美运用。这与教师对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密切相关。

在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希望的田野》里有一首要求学唱的歌曲《丰收之歌》。这是新疆地区风格的歌曲,而新疆歌曲与其他地区歌曲区别之一在于新疆歌曲多用切分节奏。那么在掌握这一节奏特点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几种简单的节奏,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运用练习来掌握它。

在整个音乐实践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活动的组织。一个班有四十多位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其中。于是先把自己设计的四种乐器的节奏分别教授,并且全班同学集体拍手完成。然后再拿出不同的乐器分组练习,最后合作的时候要求全体学生人人做好准备,乐曲间奏的时候进行乐器自由交换。这样往复两遍,基本可以保证80%以上学生的参与度。反馈结果也表明,新疆歌曲常用节奏“×××××”的学习在学生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认识和掌握。

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很耗费心力的。这需要教师课前进行细致的计划与构思,课上短时间的解说要能达到学生人人清晰规则的安排,练习过程中也需教师本人100%热情的投入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随时对学生进行简短到位的提不。

4、适时的评价与鼓励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是充满期待的。所以作为教师,此时千万不能吝啬赞美与鼓励。

在合作乐器介绍那节课,每组同学介绍完时我都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们制作的课件水平参差不齐。对所有学生的讲演与课件制作,都会在讲演课最后5到10分钟进行点评。对其中制作非常完整与美观的课件加以表扬,并且告诉学生这样的课件内容好在哪里。而对那些并不十分完善的课件,也是首先进行肯定,因为他们都付出了自己心血,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对所有上台进行讲演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对那些稍逊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对全班同学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

音乐实践活动说到底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通过音乐实践是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方便更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技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例如《希望的田野》这个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已经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新疆歌曲常用的切分节奏,第二课时学习安排《丰收锣鼓》的时候,再次设计出几条简单的与切分节奏相关的节奏,让学生自行练习,最后加入乐曲《丰收锣鼓》的伴奏中,结果显示,学生自学节奏准确率很高,并且有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进来。

(四)积极引导探究,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艺术,贵在创造。德国音乐教育认为,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音乐能力、学习音乐文化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课程。他们这种注重以人为本、以创造性为契机的教育思想,准确处理了音乐专业技能学习和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强调了加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黄小明,董灵.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这种创新能力,正是要从实践活动中得来。

在学习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花季如歌》里的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根据前8小节旋律和一个音对一个字的规律创编跟春天、希望、青春有关的歌词。当时所有学生都觉得很新奇,认真思索着,之后选择了几位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带入旋律演唱,每个人都唱得很认真,这是他们中很多人的第一次尝试作词,觉得非常有意义。在此次的创编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感受到了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同样,这样的创造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都大有益处。

(五)注重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音乐课程价值明确提出: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而“以美育人”,即通常说的“美育”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要“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官司渡.有效教学——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应贯穿于我们音乐教学的全过程,而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实践获得审美体验也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问题与思考

(一)问题

1、实践活动随意性大

正是因为从音乐课程改革伊始就提出了要“重视”实践活动,所以实践活动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很多教师为了音乐实践而实践,很多实践活动缺少有力的支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环节看似热闹非凡,可是课后却发现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言可有可无。还有些活动的设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并不乐意参加,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不如预期。又或者某些实践活动只是教师的想当然,到了课上却发现学生不能胜任,整个过程无法操作。这样的音乐实践往往耗时费力,也无法达到音乐实践的最初目的。

2、课堂纪律无法控制

前文说过,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实践,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控制能力。也有很多音乐课中的活动本身很好,学生也很乐意参加,但是由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活跃度往往很高,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会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本是好事,但由于初中阶段一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过度热烈,教师无法控制,使得课堂混乱,这也会大大影响整个教学活动。

3、教师自身基本功的不全面性

现在的音乐教师大多来自专业院校,也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是其中多数人都是以一个或两个专业为主。虽说要求音乐教师一专多能,大部分音乐教师也基本可以达到,但是“多能”的部分恰恰会在实践活动中暴露出并不“专”的一面,而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

比如戏曲或者曲艺的教学内容,对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的学习对其只能算是一知半解,而要用这种并不专业的所学去给学生进行音乐实践,那是难上加难,很难想,如此情况下的音乐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的用处?

(二)思考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艺术教育自身的独特功能,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对于上述的种种问题所在,我们到底该怎样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呢?

1、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音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既是专业音乐家,又是学生学习和音乐发展方面的专业人士,还要是音乐学习环境的高效管理者。”(许靖.音乐教育界的国际盛会——“2006音乐教育北京国际论坛”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2006:(7).)前文我们说到,特别是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里所说的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一方面是指音乐专业素养,而另一方面则是课堂组织管理素养。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在课余时间努力充实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多学习多钻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和日常课堂教学活动来注重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2、实践活动的设计

(1)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后,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当堂教学目标,让实践活动有据可循。而实践活动的设计也需针对教学目标,真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随意活动。

(2)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自然引发实践活动

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环节,处处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实践活动水到渠成,而不是处于教师强压硬塞的尴尬境地。

(3)充分利用课堂语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语言的魅力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很多时候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创设需要的课堂情境,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铺垫,这个时候需要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语音语调来进行引导。适当的课堂语言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参与进音乐实践的动力。

(4)积极运用课堂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参与实践活动

如果做得好就要表扬,做得不好就要批评。这是大多数人从小的行为规范准则,对于现在的学生也适用。及时的评价可以给参与者以最大的鼓励。在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做得好我们表扬,如果略有不足也需给予肯定和鼓励。愿意参与活动其中,本身就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这也给所有的学生下一次的活动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暗示。

(5)利用好课堂道具,更好服务于实践活动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有时候不得不借助于课堂内的一些道具。由于音乐课的特殊性,乐器是再好不过的道具,因为乐器可以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样本或是参照工具,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尽量准确地运用它们,使这些课堂道具真正用得其所,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实践。

3、师生互动,更准确完成实践活动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不单单是学生的活动,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之初,学生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了解活动内容和规则,而之后学生也需要看到教师的示范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实践活动。师生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更能促进教学相长。

4、实践活动的集体参与原则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集体参与的意识。实践活动如果只针对个别或是小范围的学生,有可能造成其他多数学生的抵触情绪与惰性。实践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由于课堂效果的要求有时只能让少部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展示,这更要求我们无论在实践活动之初的示范或是实践活动之中的练习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参与,这才是实践活动的初衷。

5、任务简单的实践活动